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茶文化知识大全范文

茶文化知识大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茶文化知识大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茶文化知识大全

篇1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中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才需求的国际化不断加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提升本国竞争力以适应全球化挑战,纷纷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潮流,分析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教训,对推进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大脑及感受器和运动器官的特点。人的基本素质包含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涵盖了政治素质、身体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大学素质教育就是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利用教学和环境的积极作用,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合理科学的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素质结构,成为有较高综合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人文,简单地说,就是人性与教养,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通过教育而获得了人性与教养,具有了人文素质,否则与动物并无区别。[2]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气质。它是一种后天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

二、中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差异

(一)培养目标之间的对比。

中西方人文素质教育虽然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分歧,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可比性。一些发达国家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大都已经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了下来,例如美国教育部制定的总体性教育目标,各高校据此制定本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4]这样就使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成为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国家意志,而我国的培养目标,国家只是从宏观上表示将其作为一个战略意图,还未能真正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约束或指导能力比较强,而我国人文素质培养教育的目标,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外,对各高等院校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约束力;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大都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指向,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而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则大都仅仅是一种原则性很强而操作性很弱的指导性规定;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在高等院校取得共识,并在这个层次上得到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而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则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局面。

(二)教育主要内容的对比。

由于受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设置的状况已经有了改变。现在我国核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包括政治理论教育、道德与法制教育、现代历史类教育等课程,占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半壁江山。但是,与国外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设置相比较,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设置还存在着如下问题:尽管许多高校在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方面热情很高,但课程仓促上马多,精品课程少;临时起意多,长远打算少;随意性强,目的性弱。所以,总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与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相比,我们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设置方面仍然不成熟,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教育基本方法的对比。

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既有与国外人文素质教育方法上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和优势,但比较起来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方式仍显得过于单调,除了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强制性纳入和大量的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随机纳入之外,并没有更多途径使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这种状况与大学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端相映衬,往往会造成学生在不同学年段接受人文素质教育“苦乐不均”的问题。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科学性,没有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知识结构的特点和规律,更多的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和“单边主义”行为,这样的课程准入方式显然不可能达到好的预期效果。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强调灌输而忽视启发,其结果是学生日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对策

鉴于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在下面方面进行改变,对于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确立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战略。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上还缺乏系统的规划,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依存、结合和互补关系还缺乏明确的认识。由于没有理清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得不到人文教育的支撑与补充,使科学教育缺乏人文文化的根基。因此,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理顺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动态定位,是规划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首要前提。[6]

(二)提高认识,更新大学教育理念与目标。

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坚持科学、创新、人文精神的统一,在市场经济改革、社会分工细化的情况下,知识体系也在发生改变,人文学科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教育的功利主义变得日益突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何把握住前进的方向?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间接主导了这个社会的大方向。这就要求各高校领导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坚持发展观,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三)改革完善高校教学体制。

当前,在我国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评估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当务之急是改善高校教学体制,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完善文化课程的设置,使大学生得到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多设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的选修课,如唐诗宋词、艺术史论、影视、音乐等,不要形同虚设,要有相应的学分。同时,实行辅修专业制,使学生在主修一门专业课的同时,能够选修一些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目前,许多学校都在实行这种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表明,这种做法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很大的益处。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培养人文精神、思想道德情操的重要场所,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堂。大学的教化程度很大方面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氛围,学校要定期开展文化艺术节和电影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式各样的人文学科讲座,鼓励、扶持大学社团开展征文、辩论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还应重点进行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如历代名人的雕塑、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的亭阁等),这样既可美化校园环境,又可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间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可忽视的环节。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篇2

一、突出改良品种,推进茶叶产业良种化

茶树的良种化是茶叶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我县茶叶品种多而杂,有本地品种,有外来品种;有小叶品种,有大叶品种;有知道名称的,有不知名的,品种五花八门。就是同一品种的茶园,包括鹿苑茶核心产区鹿苑村茶园,也是发芽时间不一,叶片大小、肥瘦、颜色和柔软程度、茸毛多少不一,制出的茶叶在匀度、净度等品相上不一,在品质成分上也差异较大。据专家介绍,茶树为异花授粉,同一品种茶籽种出的茶树在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上存在差异,有的差异还较大。要发展名优茶生产,必须在良种上下功夫。一是要确定主推品种。根据专家建议,主推本地大叶茶、福鼎大白茶和鄂茶8号,坚持不是无性系良种不发展,不是无性系良种不支持。本地大叶茶种源必须来自鹿苑寺145亩核心茶园。福鼎大白茶和鄂茶8号种源从过去引种的表现好的茶园中选育。二是要搞好品种选育。要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茶科所、宜昌高农公司等科研单位抓好良种的选育。旧县镇鹿苑村有700-800年生长历史的茶树群,据省专家初步鉴定,表现良好。对古茶树群中抗逆性强、发芽密度大、育茶能力强、茸毛较少的单株进行理化分析,选择表现优良的单株进行无性繁育。每一单株母本繁育的苗木种在一起,以保证茶叶的品相一致,发芽的时间一致。三是要建立繁育体系。要尽快建立母本园,每个品种根据计划种植面积确定20—50亩母本园,专门用于繁育插穗枝条。要鼓励企业和大户建立无性苗木繁育基地,重点推广温室穴盘育苗。温室穴盘育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见效快,能做到一年栽、二年采、三年收入过千块。四是要注重品种布局的区域化。尽可能做到一个区域一个品种,每个品种早生、中生、晚生合理搭配,以避免品质风格单一、采摘期过于集中的问题。早生品种面市时间早,经济效益好,但品质较差,怕倒春寒;晚生品种抢市差,效益相对较差,但品质好、灾害风险小。五是要有计划地推进老茶园改造。改造的主推方式是嫁接换种,它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又可利用砧木发达的根系和抗性,一般嫁接后经过1周年的培育能够达到新种茶园3年的生长水平,与传统改种换植方法相比,茶树嫁接换种可以显著降低改植成本、提早成园提前收益。我县目前的茶园,绝大部分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茶园,要重点推广嫁接换种技术对低产低收益的老茶园进行改造。荷花镇金桥村二组谢长明,2007年对其自有的0.5亩茶园进行嫁接换种,经过两年培育达到新植茶园4年生产水平,亩效益预计在3000元以上。

二、突出基地建设,推进茶叶产业规模化

基地大小决定产业规模大小。我县现有茶园规模小,且布局非常分散。全县茶园总面积16950亩,可采茶园15840亩,年产茶550吨。全县几乎是村村有茶园,70%的山区群众户户有茶树,连片300亩以上的基地不超过6处。鹿苑茶核心产区旧县镇鹿苑村,仅有茶园400亩,由160户种植,户平2.5亩。没有规模的产业,即便质量再好,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没有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我县茶叶产业,首当其冲是要加快基地建设。一是要科学规划。茶叶生产周期长、管理精细、采摘批次多、用工量大。因此,在选择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到交通便利、相对集中等条件,做到统一规划、分户分片开发。要将旧县镇鹿苑、石桥,荷花镇真金、望家,河口乡双坪、河口三片规划为茶叶发展重点区,将坡度在15°以下、土壤PH值在4.5—6之间的非钙质土壤的宜茶区域全部规划为茶园,用立地条件最优的林地来发展最优质的茶叶。二是要连片开发。分散的茶园一则不利于管理,二则不利于推广机械化、省力化设施。今后,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茶园都必须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财政扶持资金要向企业和大户倾斜,各类项目要向连片基地整合。要以建设万亩片、千亩村、百亩户为目标,重点建设鹿苑、望家为中心的两个万亩片,石桥、真金、双坪等20个千亩村,扶持培育100个百亩以上大户。多年的实践证明,财政资金“撒胡椒面”的办法起不到多大作用,也调动不了群众的积极性。三是要高标准建园。要以新开发的茶园为重点,以满足田间机械化作业和省力化管理为方向,科学设置茶园行距、株距,完善路、水、电、药、肥管网等基础设施,实行山水园路综合配套,茶林农牧合理布局,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后开发的茶叶连片基地,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配套建设“三池两管一渠”,即抗旱水池、生物肥料池、配药池、供水管、喷药管、U型渠,推广使用机耕、机修、机采、机防设施,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效茶园。

三、突出培育龙头,推进茶叶产业集约化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我县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过多过滥过小,恶性的资源争夺、无序的市场竞争,是做优做强茶叶产业的最大障碍。据统计,全县茶叶生产经营注册企业(户)78家,其中茶叶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2家、个体加工厂23家、个体销售户40家。某一环节拥有茶叶加工机械的经营企业(户)46家,茶叶营销队伍约在100人左右。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明显,尚没承担起上连市场、下联农户的责任。所有加工企业或经营户基本上是家家一口锅、户户靠手搓。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鹿苑茶将永远处于小打小闹的窘况,最终沦为他人的原材料基地。对一个产业而言,小企业要有,而且要尽可能多一些,有一个产业企业群体,但决不可缺少龙头企业。这是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于茶叶这一特殊产业,建设好本地的龙头企业显得尤其重要。要按照培育、引导的思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扶持现有的规模企业,支持其尽快做大做强。重点扶持宜昌禅茗堂养生茶开发有限公司、县荷花茶叶有限公司,支持其建基地、盖厂房、添机械、创品牌,引导企业推行“公司带户、全程服务、双层经营、共同致富”的模式,推进茶叶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为茶叶产业经营打造强势主体。要加快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组织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上的作用,引导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二次分红”等形式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茶叶专业化生产。要按照《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现有小企业、小作坊进行整顿、规范,引导企业达标安全生产。2005年10月1日,国家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已开始实施,凡是达不到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一律不准生产。

四、突出质量管理,推进茶叶产业标准化

茶叶标准化是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我县茶叶质量特别是鹿苑黄茶的质量从最显而易见的感官指标上看,是令人堪忧的,可谓参差不齐、杂乱无章。十个师傅炒的是10个样的茶叶,一个师傅一天炒的10锅茶叶是10个样的,还不说叶片的大小不一、颜色不一。许多购买者反映,买茶叶完全是碰运气。要做优做强我县茶叶产业,必须在推进茶叶产业标准化上下功夫。由于茶叶标准化种类繁多,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基础抓起。一是要执行茶叶安全质量标准,规范种植投入品管理。茶叶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食品,它的质量安全自然备受关注。要规范使用允许使用的化学农药、肥料等生产投入品,尽可能采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使用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从源头上减少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的污染。要大力推行公司或合作社成立专业化技术服务队,统一防虫治病、统一配方施肥,以确保茶叶安全质量标准。二是要制定鲜叶分级标准,确保茶叶的外观质量。要依据鲜叶嫩度、匀度、净度及芽叶组成,明确制定我县茶叶特别是鹿苑茶鲜叶分级标准,依据统一标准提升本地茶的品质和品相。三是要大力推进茶叶加工全程机械化,靠机械化提高标准化。要在适度保留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依托省农科院茶科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根据鹿苑茶传统加工工艺,在保留鹿苑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研制鹿苑茶加工专用机械,努力实现加工全程机械化、标准化。靠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来实现产品外观形状、内在品质的标准一致。要积极争取将茶叶加工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提升加工水平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