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室内设计的职业理想范文

室内设计的职业理想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室内设计的职业理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室内设计的职业理想

篇1

关键词:知识共享 激励机制 企业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开始全方位地影响世界。此后,国内有许多知名企业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华为科技、中国电信、联想公司等企业通过知识管理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是其重点和难点所在,同时也是发挥知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知识共享,一方面可以进行企业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性活动和劳动力流失所带来的知识技术流失;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知识优势,整合企业创新资源,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但是,知识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对知识共享这种无形的活动只能进行引导而不能强制。同时,企业员工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他们往往会将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知识视为保证其在组织中待遇和地位的手段,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不会自动产生知识共享的动机。因此,组织的管理层如何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来诱使员工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组织最有利的行为,是解决知识共享问题的关键。

国外很多学者已对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问题作出了研究,理论颇多。Nevo和Chan(2007)研究了组织内知识管理的角色和范畴,指出要想合作贡献出高质量的知识,并增加其深度和广度,必须要对员工实施某种激励①;Wang(2009)证实了知识共享活动中“棘轮效应”的存在,强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并说明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标准和长期的激励合同能够消除这种影响②;Kwan和Cheung(2006)认为激励机制作为一种非技术因素,从分析人的理性动机、需求出发,相比于技术因素更能够使组织成员从根本上产生知识共享的动机,进一步产生知识共享的行为③。国内对于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研究尚不太成熟,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聂规划和陈晓莉(2006)运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激励机制对知识共享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通过采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方法来实现知识共享④;雷志柱等(2008)运用委托理论探讨了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问题,认为知识共享产出行为的大部分收益都可以由企业设计出合理的激励机制来获得⑤。但文献4和文献5基本上都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并没有具体考虑知识共享的产出和成本因素,也并未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和表达,所以只是在概念层次上设计出了激励机制,而没有揭示出激励机制背后的机理,因此对企业知识管理只有十分有限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综合考虑了知识共享过程中各方的产出和成本因素,通过对产出和成本因素具体的形式化表达,构建了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结果,提出了具体的、能够提高企业成员知识共享努力程度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企业的知识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二、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机制模型

(一)知识共享产出

由于群体成员所拥有的核心知识往往是抽象的隐性知识,因而企业通常无法直接观测到员工知识共享的努力程度,只能观测到由知识共享努力程度及外生随机因素所共同决定的知识共享产出⑥。因此,我们用α来刻画知识共享的努力程度,用θ来表示与α相互独立的外生随机因素,且满足θ—N(0,σ2)。为由α和θ共同决定的衡量知识共享产出的函数。根据Griliches(1979)从知识共享产出角度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⑦,可假定知识共享产出函数基本形式为:φ(α)=kdr,其中k为常数。对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有lnφ(α)=krlnα,令kr=λ(λ>0),λ为知识共享产 出 系 数 。进一步有π(α,θ)=λlnα+θ(其中α≥1,1表示员工在知识共享过程中未付出任何努力的情形) 。由此可得出

■。

上述结果分析可知:知识共享产出π是关于知识共享努力程度α的增函数,但随着知识共享努力程度的持续增大,知识共享的边际产出会变的越来越小,刚才所作的知识共享产出函数的假定符合实际情况。

(二)知识共享成本

企业内员工参与知识共享, 需要付出时间、汗水等努力成本, 假 设 员 工 的 知 识 共 享 努 力 成 本 为 : c (α) =bα2/2, 常数b为知识 共享 努力成本系 数 且b>0, 用 来刻 画知识员工的 能 力 水平, b越大员工所付出的努力成本越高,且c(α)>0,c'(α)=bα>0,c"(α)=b>0。表明知识共享的努力程度越高,知识员工所要付出的努力成本就越大,且随着努力程度的继续增加,共享的边际成本也会越大,此种假设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除努力成本外,还需考虑到知识员工的风险成本。一般情况下,组织成员共享知识后,可能会面临自身待遇和地位在组织中降低的风险,对于知识共享活动往往呈现出风险规避的态度,在这里假定知识型员工具有不变绝对风险规避的特征,根据Hsu.I—Chieh的研究结论,知识员工的风险成本为F=ρβ2σ2/2,ρ是绝对风险规避的度量,ρ越大,员工越害怕风险⑧。为了调动员工投入知识共享的积极性,企业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支付成本。假设S(π)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支付合同,S(π)=α+βπ其中α是支付给员工的固定工资,β∈(0,1]为员工的产出分配比例,其中β=1意味着员工完全占有知识共享所创造的收益。

篇2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犬 急性颅内高压 失血性休克 颅内压 脑组织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Effect of HSH on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 of brain tissue in acut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nd hemorrhagic shock model of dog

XU Xiang , GU Miao-ning , XIAO Jin-fang , XIAO Hua-ping , ZHAO Zhen-long , LIU Gao-wang .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Nan Fang Hospital ,Nan Fang Medicai college ,Guang 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 injection(HSH) on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brain tissue in acut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nd hemorrhagic shock model of dog. Methods 20 healthy dog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group HES,group RL,group HS and group HSH. Balloon epidural injection and arterial bleeding model was prepared.Corresbonding liquids were infused separately 1h after shock.The level of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heart rate(HR)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 were monitored,and the level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nd malondialdehyde(MDA) were determined.Samples of brain tissue were remove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After resuscitation, liquids of 4 group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MAP(P<0.05), but group HES and group R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CP(P<0.05). 2 hours after resuscitation, MAP of group HS begin to decrease and 4 hours after resuscitation only group HSH can maintain a ideal MAP and lower ICP. MDA and SOD level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group HSH and other groups 4 hours after resuscitation (P<0.05).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less injury in group HSH. Conclusion HSH can effectively resuscite hemorrhagic shock,decrese ICP, reduce oxygen free radicals levels in brain and relieve tissu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Key Words]HSH;dog;acut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hemorrhagic shock;brain tissue; SOD;MDA.

颅脑外伤是最严重的创伤之一,而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重度脑外伤死亡率极高(1)。控制脑组织水肿、减少脑细胞损伤是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休克时常输注大量液体以维持血压稳定,却往往造成脑组织水肿,引起继发性损伤;缺血再灌注时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常造成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而常规应用脱水利尿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时,又会减少有效血容量,加重休克。本实验主要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 injection,HSH)复苏失血性休克降低颅内压作用,通过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就HSH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环节的影响作一些探讨,同时观察脑组织相应形态学方面的改变,以评估HSH在脑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与分组:

健康杂种犬20只,雌雄不拘,体重10-20kg,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ES组),乳酸林格氏液组(RL组),7.5%氯化钠溶液组(HS组)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HSH组)。每组5只动物。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复苏:

外周静脉穿刺置管,静注3%戊巴比妥钠溶液(1ml/kg)诱导麻醉。麻醉平稳后仰卧固定于操作台上, 经口插入9号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固定,调节呼吸参数(呼吸频率15-30bpm,潮气量250-430ml使ETCO2维持于(32-37)mmHg。静脉泵入维库溴铵(0.08mg/kg/h)、吸入1%异氟烷和纯氧维持麻醉。行右颈静脉切开,插入18G静脉导管,连接监护仪,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左股动脉切开,插入20G肝素化套管,监测动脉血压。行膀胱穿刺,留置尿管。犬头顶部去毛,行皮肤正中纵行切口切开头皮,暴露顶骨。于左顶骨钻孔,直径6-10mm,将可注水球囊置入并送至硬膜外腔,固定球囊,缝合头皮。右侧顶骨钻孔作脑室插管,当脑脊液逐渐充满塑料管,固定并接L型测压管测脑室内压,调节零点与左外耳道平行。两侧颅骨钻孔缺损均用骨蜡封闭,保证测压的可靠性。向可注水球囊内注水,使脑室内压比基础压力升高10 mmHg并维持。右股动脉穿刺置管,15min内匀速放血,使MAP降低到40mmHg,并调整失血量使血压维持此水平,持续60min完成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随后进行复苏。HSH组分别按8ml/kg,HES组按等量失血量,RL组按三倍失血量,HS组按6ml/kg输入,所有液体均于20min内输完。于复苏240min开颅取颞叶全层脑组织,一部分用于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另一部分用于形态学研究。

1.3 观察指标:

1.3.1复苏过程连续测量MAP、CVP、HR、ICP,分别于球囊打水前(T02)、球囊打水后(T01)、放血后(T0)、休克维持1h(T60)、复苏后20min(T80),复苏后40min(T100),复苏后1min(T120),复苏后2h(T180),复苏后3h(T240),复苏后4h(T300)采集数据。

1.3.2 脑组织丙二醛(MDA)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其原理是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中的丙二醛(MDA)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缩合,形成红色产物,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MDA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测定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

1.3.3 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其原理是通过黄嘌呤及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后者氧化羟胺形成亚硝酸盐,在显色剂的作用下呈现紫红色,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SOD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专一抑制作用,使形成的亚硝酸盐减少,吸光度值降低,其抑制程度与酶的活力有关。SOD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测定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

1.3.4 病理组织学研究:脑组织置于4%甲醛溶液中固定24h,乙醇梯度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封片后显微镜下观察及摄片。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检验的计算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2.结果

2.1 动物体重、复制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模型的球囊打水量、放血量、基础颅内压以及注水后颅内压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各组体重、球囊打水量和放血量比较

组别 N 体重 球囊打水量 放血量 基础ICP 注水后颅内压

(kg) (ml) (ml/kg) (mmHg) (mmHg)

HSH8 5 15.00±2.91 22.80±1.05 5.12±0.63 9.06±1.77 17.51±1.21

HES 5 13.01±2.12 23.52±2.04 4.08±0.86 7.06±1.35 17.95±1.23

HS 5 12.60±2.19 20.91±2.12 4.64 ±0.35 8.21 ±1.75 18.54±1.09

RL 5 12.80±0.84 21.86±2.25 6.22±0.49 7.65±1.33 18.84±1.23

P>0.05

2.2 各组复苏后MAP、ICP变化(表2,3):

复苏后各组液体均能有效提高MAP(与复苏前比较P<0.05),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反应不同。HSH提升血压速度最快,在复苏20min时就能恢复到初始水平。HS组在复苏2h后血压开始下降,其余各组血压均能维持至实验结束(见图1 )。

复苏后HS组、HSH组能迅速降低ICP(P<0.05)。HS组ICP于复苏 40min降至最低值后逐渐上升,但至复苏后4h仍低于基础值。HSH组1h后下降至最低值,接进基础值水平,并维持4h。复苏后RL组和HES组ICP都呈上升趋势,分别为基础值的160%和180%(见图2)。

2.3 各组脑组织MDA含量、SOD活力:复苏4h,HSH组脑组织的MDA较其余组明显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MDA为41.24±3.06 nmol/g,SOD为595.49±48.57 U/g,与 HS组、RL组和HES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脑组织MDA含量、SOD活力

MDA(nmol/g) SOD(U/g)

HSH组 41.24±3.06* 595.49±48.57*

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创新

近年来,受到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影响,社会对室内设计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高等职业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纷纷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从近几年的教学成果来看,一方面满足了市场急需,培养了实用性较强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很难培养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室内设计师。本文拟从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笔者关于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观点。

一、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1.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室内设计专业特点,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加强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让室内设计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既具有高等教育的知识内涵,又具有职业教学的职业能力内涵。

2.创新专业设计

注重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细分,如效果图设计方向、室内设计与公关方向、效果图动画方向等,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潜质确定培养方向。

3.注重社会实践

使学生尽早加入社会实践环节。利用课余时间,高年级学生在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低年级学生在学校相关企业或虚拟企业等进行社会实践或模拟社会实践。

二、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1.注重艺术思维能力及表现技法的培养

任何工艺美术专业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对绘画能力的表现和运用。注重设计色彩、速写等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一个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设计师至关重要。改革趋势主要为加大教学课时投入,贴近专业特点进行教学。

2.注重建筑装饰材料等课程的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同时国人对室内环境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室内设计师必须对装饰材料的材质、成分、运用、施工工艺等多方面都有相当的了解。很难想象一个室内设计师不了解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能够设计出理想的室内环境。注重追踪新材料的应用,完善教学内容。

3.注重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的运用

虽然本专业普通开设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但存在教学衔接脱节问题,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应注重建筑制图、计算机平面制图及效果图教学课程的连续性。此外,应注重计算机新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如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全面地阐述并反映任何建筑,从外观到内饰、从大的结构形式到小的细部构造。

4.重视设计人员的作业展示及沟通能力

任何设计人员,他应能够准确地向客户、向公司管理层、向建设方展示他的作品。良好的沟通能力不可或缺。因此,应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设计作品展示方式、方法及设备的使用。

5.贴近实战教学

利用各种机会,如企业实习、家装免费服务等形式、施工投标前建设方合理的勘察机会等,组织学生现场勘察,了解客户方需要,以贴近实战教学。此外应对典型的室内设计环境的装饰装修有所了解,如银行、学校、医院、写字楼等环境的不同需求设计。以使学生早日进入工作角色,从而以设计师的身份了解哪些专业知识对自身需求非常重要。

6.重视团队学习工作的组织

由于专业分工、设计期限和工程量的不同,单一个体可能不能独立完成某项设计任务,必须重视团队学习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组织小组学习、小组实践,根据组员特长进行分工,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成长。

室内设计人员是环境美化设计最重要的一环,他们应能扮靓人们的居住空间,还应提供安全环保并能使人心情舒畅的环境。作为室内设计人员的培训主力,高等职业学校应当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焦煜博.浅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包装世界,2010(5):88-89.

篇4

[关键词]室内设计 项目 实践

随着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需求逐年加大,该专业成为许多学校办学的热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各校从事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重点教学课程之一。

一、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掌握室内设计基本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室内设计的流程与方法,具备一定的项目规划、方案设计以及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室内设计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

(1)培养具备运用室内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专业设计的能力;

(2)培养具备计算机绘制方案施工图、效果图的能力;

(3)培养具备手绘效果图的设计与表现能力;

(4)培养具备一定的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的能力;

(5)培养工程预算决算编制能力;

(6)培养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

2.室内设计人才专业方法能力的培养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职业规划能力;

(3)培养获取新知识与信息搜集能力;

(4)培养决策能力。

此外,室内设计人才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助能力等。

二、室内设计中“空间”“人”两个重要因素关系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室内设计的两个重要因素的关系,“空间”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比较理性、具体、科学,有迹可寻。而“人”是比较难以琢磨的,不同的人对一个客观存在空间的看法,往往差距很大,可以说比较偏于个性,偏于感性,偏于艺术。在课堂上所学的大多是偏于理性。科学的、艺术性的东西不太好教,也不太好学,似乎多少要依赖一点天份。为了兼顾这两个方面,设计工作必须从理性出发,从感性收尾,所以它是一门工学与美学的复合作品,必须兼顾到适用与美感。尤其,空间是为人们的生活而存在的,重视室内设计就是重视生活内涵,生活中的情趣和品味原则上都可以从室内设计中去寻求、去开发。目前为客户做家居设计的,大多是按照住宅的面积、功能、设备、材料、预算来做合理安排,也就是用所能掌握的资源来做合理的计划,这固然符合科学精神,但这样做出来的结果,往往同质性很高,忽略了个性,也就是所谓的精神和感性。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修养和感觉,因此每个家居设计都应该有不同的设计。这就像目前最新的酒店设计,已经开始走向“五觉设计”包括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都希望有所差别,这样才能凸显出个别酒店的独特性。家居设计也应有个性特点,一家一户个性设计生活才有兴趣和品味。

三、能力的培养成果来源于室内项目设计实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作者把室内设计分为四个阶段让学生来完成。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室内设计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方式,也是要将一个客户的生活理想加以具体化实现的过程,这中间最重要的是“思考”,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概念设计,主要是通过设计者和客户双方充分沟通与现场勘查来探讨设计方向,分析建筑条件、用途内容、计划等。然后整理出一套最适合的方案定位。这其中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一个科学性的指导中,去做个性设计与艺术性设计的变化。

第二阶段是方案设计,依据先前的核心概念,进行整体效果与各个立面等具体设计,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第三阶段是施工设计,施工阶段,也就是要将方案设计深化到可以按图施工的阶段;这时就会考虑到材料、做法、节点等细节,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施工方案。

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创新;人才

一、引言

室内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专业型设计创新人才,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室内设计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批优秀的室内设计人才,我国各院校也开设相关课程,希望可以培养优秀设计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室内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未紧跟时代潮流,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改革建议,期望可以实现既定目标,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

二、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内涵

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室内设计作为时展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物质、精神需求为一体的实践性强、综合强的新型学科,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建筑空间为依托,将建筑形态与室内设计紧密相连,因此,室内设计教学十分重要,下面对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进行详细的阐述。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优化室内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提升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进行优化设计,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室内设计要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优化是被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断完善室内设计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当前,社会对室内设计创新人才具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分别是创新思维知识转化能力,创新思路转化为实践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抓住重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在推动课程体系创新的情况下,整合教育资源,革新教学内容、方法,确立教学目标,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将培养创新型室内设计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总而言之,研究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1.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室内设计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解决工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是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开展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室内设计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讲解理论知识,又开展实践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室内设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迸发灵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第二,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做好情境模拟工作,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加强实践训练尤为重要,通过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技能,熟悉工作流程,切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企业工作情境,对学生进行真实项目的模拟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实践教学体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室内设计教学时,需要安排实践课程,加大实践课程比重,给予学生更多实践训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2.采取先进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采用先进教学模式尤为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此可见,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利用设计案例,讲解成功设计的优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否需要改进,有没有什么创新之处等,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进步。第二,利用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在实践训练中提升创新能力,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充分体现自己的想法,在设计完成后,小组成员对每位成员的设计作品进行赏析,了解其他成员设计的长处,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共同合作,互利互赢。例如,在学习“室内结构布局”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布局规划,最后进行评选,要求小组成员进行投票,选出相同条件下使用面积最大、最经济合理、美观大方的布局设计,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3.引导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积累。室内设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室内结构布局、室内物质材料的选择都具有较大的学问,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知识,了解建筑特性、布局结构、材料特性等内容,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积累十分重要,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的关键。引导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积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大纲,使学生可以系统的接受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课程,掌握专业知识,做好知识储备工作,做好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第二,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多种资源,通过网络资源的展示,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的专业知识,呈现不少优秀的设计典范,做好专业知识积累工作,了解设计典范,做好设计工作,将成功的素材积累起来,为以后的创新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创新人才的竞争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想要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作为首要任务。基于此,研究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国家经济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董赤.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