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 高中生;有效学习;化学;方法;
一、重视预习,抓好课堂学习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预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预习学习中,要做到仔细认真,做到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记工作,对于易懂的可以轻松放过,对于难懂的,甚至是不太懂的内容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到课堂讲解时要认真领会,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思维,做到有分别的对待知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可以快速浏览,也可以专心细读。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学生跟随教师的教育教学节奏进行眼、耳、手、脑同时进行的学习,并且结合自身预习时对新知识的认知,有侧重的学习,其接受知识的速度就会更好更快。所谓“温故而知新”,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做到高效学习,就必须及时复习。在课后复习时可以采取“放电影法”,就是先不翻书和笔记本,独立地把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
二、认真独立的完成练习和作业
化学课堂更多的时间是在学习化学知识,解读新的内容,而对于化学练习则是进一步的在消化和吸收化学知识,并且可以查缺补漏,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为了更加清晰的学会并且学懂化学知识,做好必要的练习和作业是十分重必要的,这些联系和作业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是对自身学习的有效检测,可以促进我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能否有效利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中是检验我们课堂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做好相关的练习可以检验我们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的知识能联系实际,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我们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审题,细心做题,总结经验并且独立完成作业,如果能够有效完成作业,认真加强练习,高中生的化学课学习一定会轻松的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并且可以提高自身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运用化学的学习规律
对于化学,有其自身学科的特征,自然对其学习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学好化学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再者就是要掌握一定的化学专业术语。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对其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学好化学,还要掌握一定的化学术语,所谓“化学术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四、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
对于化学来说,很多知识需要理解,需要做化学实验,但其前提都是要牢记一定的化学知识,这就是说,必须要记忆很多化学常识。因此,在学习中注意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做到理解记忆,只有理解了知识,领会到了它的真正内涵,我们才会记忆深刻。其次,做到趣味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趣味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记忆,例如天平的使用:一放平,二调零,三加砝码四进行,砝码要用镊子取,左物右码别搞错。另外还有谐音记忆、分组记忆和相同点记忆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开元.促进高中学生化学科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J].教学理论与研究,2011(12)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习 有效看书 有效记忆 有效做题 有效反思
新课改要求生物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学生在课堂之外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生物学习。
一、有效理解和掌握概念,学会有效看书
书本书本,以书为本,它是编者和专家心血的结晶,书本上有很多基础概念和原理。老师在上课时尽管切入点和方式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解释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例如: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在实验中的地位,孟德尔通过实验和分析,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子二代中出现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然后用四点假说解释原因。但是这些假说是否正确,不能直接检测,所以在假说成立的基础上提出演绎推理:F1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再用测交检验演绎推理,如果推理正确,假说即为真理,这才有了在假说基础上加工梳理而来的分离定律。再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都需要学生定下心来认真阅读理解书本内容,把握定义中的本质区别。
二、配合灵活的记忆方法
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灵活有效的记忆方法的掌握是有效学习的第一要素。
1.有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比如在人类遗传病一节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总结了许多口诀,如“有中生无为隐病,有中生无为显病”。我在教学中也用过,对“有中生无”,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父母有一方患病,孩子不得病就是“有中生无”。后来,我在复习中针对一个自然种群中的六种杂交组合类型分析了以后,提到无论“有中生无”还是“有中生无”,都符合双亲表现型相同,而子女表现型与双亲均不同,一定符合AaxAa,子代aa,如果aa表现型为有病,就是隐性患病;如果aa表现型为正常,则显性为有病。讲完后再和口诀对应起来,学生感慨:“哦,是这样啊我以为……”在伴性遗传中也有许多口诀,如伴x显性遗传病中“父病女必病”伴x隐性遗传病中“母病子必病”,有时口诀记住了但并不理解,所以经常会出错。只要学生理解了子代中男孩和女孩中性染色体的来源,自然口诀就不会记乱和记错。
2.有的知识点是可应用纯粹的口诀记忆
如叶绿体中色素带的位置和颜色可用口诀如下:胡黄ab向前走;橙黄蓝黄颜色留;叶绿素ab手拉手;叶黄素儿最苗条;叶绿素a最宽厚。(可以表达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带,从上到下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的颜色分别为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叶绿素ab挨得很近;叶黄素含量最小,色素带最窄;叶绿素a含量最多,色素带最宽。)
3.利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记忆
我们的手和拳头有很多用途:如肾单位,我们可用两只手表示,左胳膊表示入球小动脉,左拳头代表肾小球,右手掌代表肾小囊,右胳膊代表肾小管。又如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及内脏器官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我们的左胳膊表示微动脉,左手手指则为毛细血管,另一只拳头表示内脏器官,右手变手掌,汇集到胳膊则为从内脏器官出来汇集的静脉。再如,在记忆人体左右半脑及控制躯干各部分运动在大脑皮层对应的区域时可以在自己的脑袋上比划。
4.比较记忆也是学生应该经常采用的记忆方法
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对比,对转录和翻译中所需模板、原料、产物、场所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的比较,从而更能理解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
5.利用图形、模型加以记忆
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在整体上的掌握,可用关系图或画简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例如、卵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的变化比较。通过ATP结构简式的掌握就可以理解ATP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关系等,在记忆细胞结构时可以画出细胞结构模式图。
三、学会有效做题
许多学生在做题时有很多错误的方法,如做一题看一题答案,遇到填空题跳过不做或者直接看答案等,知道答案后不再用自己的理解重新作答,等等。实际上,做题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有效做题可以及时弥补知识的缺漏,纠正错误的知识理解方向,有效进行知识的记忆和引申。做题不需要多而需要精做、细做,认真做好、做会。
四、学会有效反思
一、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学习所有的学科都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的过程就如同搭积木,要想把积木搭得又高又稳,就必须打好下面的基础,确保基础的稳固[1]。所以,要想把高中化学真正掌握好,就必须确保基础知识的牢固,一定不能记错相关知识点。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就是化学的理论、基本概念,其科学性和严密性十分强,我们只需要把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抓住进行理解记忆就可以了。例如,可以细分化学概念,在记忆时将各部分关系理清楚,比如,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两种元素和化合物三部分。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固定的?r间检测自己的记忆成果,特别是针对化学基础较为薄弱的一些同学。我们可以立足于课堂上所了解的自身学习情况,和自身的化学成绩相结合,和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一组,实现优势互补,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抽背知识点,将化学知识点把握好。同时,可以对手中练习资料中的基础概述部分予以充分利用,自己归纳和总结知识点或记忆和背诵练习册上已经列出的基础知识归纳,只有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我们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
二、认真把握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想使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在学习中必须要集中注意力。由于化学相似于其他科目,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掌握到哪个知识点就会致使不能清晰全面地掌握到整个章节,这样自然也就难以将化学的学习成绩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时间充分把握住,将课堂利用率有效提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仔细琢磨教师说的每一个细点,这势必就可以把化学的成绩提高。以“双氧水分解实验”为例,受到高锰酸钾催化剂的影响,双氧水分解成氧气和水。那么这到底是在双氧水中加入高猛酸酸钾,还是在高猛酸钾中加入双氧水呢?若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马上就能知道应是在双氧水中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这样才可以把双氧水催化成氧气和水。公式为。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在化学的学习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对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通常都要借助实验的手段对其进行验证,或通过探究把结论得出,所以要把化学学好并对实验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认真操作、勇敢投身于实验之中。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也就是程序合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将实验的步骤、原理、要领和现象掌握到,在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验是对我们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机会,要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并认真操作。此方法借助对某一过程或某一事物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从而有针对地把问题提出来,因为这些不同之处中通常有诸多问题存在,所以,在学习时要善于把不同之处抓住将问题找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装固体物质的时候,容器的口始终朝上,而《序言》中,装有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它的管口却是要稍稍向下倾斜的,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对其中的内涵进行认真思考。
四、总结学习内容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高中化学知识点并不集中,这使我们的学习难度有所加大,同时也将我们的复习难度加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有条理地总结学习内容,同时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会和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相接触,在把化学实验完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立足于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和实践,那么我们还应该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的步骤。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不用总结全部的知识点和详细内容,这样既会让我们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同时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其实,我们应简单明了的进行总结,对课堂上的知识概要予以总结就可以了。
【关键词】小团队;建设机制;考核机制;奖惩
学生学习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教师一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评价,学习才能真正高效。另外,日常行为规范也可以纳入小组量化考核,让班级在各个方面形成竞争的局面
一、小组建设机制
(一)小组建设的关键――小组长
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和代言人,是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组之魂。
小组长的标准:态度积极、率先垂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负责任;组织、管理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
(二)小组的组建
(1)小组人员4―8人(小组成员要相对固定),考虑到我们教室的局限性,暂不采取全体相对而坐的形式。但为了便于开展讨论和方便管理,建议每组成员还是集中而坐,形成一个团队。班主任在每次排座位时,只需交换小组之间的位置,而小组成员的座位可采用小组内部协商、班主任协调的办法。(好班建议成绩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分上、中、下三层,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2)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趣特长、性别特点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3)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组名称、小组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旗。
(4)每个学习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
(三)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小组根据成员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起名为1-6号。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内的小组,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检查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整理记录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检查员检查每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组内每人分工职责所履行的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小组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三、小组的考核机制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考核的主要内容有:
常规考核、课堂表现、考试、荣誉、生活德育课程修炼等主要内容。在考核时我们以量化的形式来考核。
四、小团队的奖惩
时间上分“四每”:每天、每周、每月、每期。
每天,由值周班委在晨训时小结,最差的一组小小惩罚,派出一名值日生,每天评出今日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
每周,把本周的全部加减分相加,评出每周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最差小组惩罚做一天清洁。
每月,评出月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用班费进行重奖。
每期,也是评出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
一、创设兴趣源泉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意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教材,延伸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把语言的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进行由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职业名称来做“Jim’s father is a teather”的机械替换练习后,教师提问:What does you father do?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父母的真实职业来回答。这样就形成了从机械到交际操练的过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语言能力。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表现、记忆、思维、想象等具体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混合型。实验证明: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看、听、说能记住86%。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反复练就深入提高
对初中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首先,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如教唱英语歌曲、朗读英文诗歌、名言等)。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出英语手抄报,阅读英语辅导报刊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帮助归纳总结语言规律,把握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辩护能力,提高复习质量,掌握科学记忆规律。逐步养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最大限度地学得英语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发展。再次,英语教学是双层次上的情感活动。语言材料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代码,师生内在的情感迸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情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任务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兴趣得以维护的保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充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向学生示以关心,加以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性格,排除心理障碍,鼓励积极进取,也可以达到维护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
三、拓展实践创新
一、四步学习法
学习过程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高中学生对此方法比较熟悉,但却不能很好的运用,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听讲和完成作业,忽视其他环节,造成不预习就听课,不复习就做作业,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四步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训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预习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做到课前预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爱预习,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明确预习的目的。为此,采用对比课来提高学生对预习重要意义的认识,如第一节课,在学生预习后再上课,第二节课则不预习就上课,两节课后,请同学们根据听课效果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根据教材的教学目的,列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教材,怎样总结重点和难点,如何写预习笔记。
预习方法后,逐步地让学生自己列预习提纲,自己做课前预习,课上做重点检查。待学生形成一定预习习惯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
认真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要躬听、要思维、要记忆,三者还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故耍求学生需等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抓住重点,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领会知识内容,还要注意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分析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技巧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排除疑难问题的本领。课堂笔记是听课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记不是录音机,不能什么都记,要抓住中心和实质,记知识的要点、重点、关关键点,记知识的归纳、总结,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分析方法,以备课后求教和研讨。
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专项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有些学生比较重视专项复习和综合复习,忽视课后复习,这往往会造成遗漏。每节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整理笔记,阅读资料,进行小结,这样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形式确识点的目的,同时学会对比、归纳、联想等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章节复习,是在小节复习的基础上,根据各知识内容,利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将各孤立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学生在复习中不仅掌握了各部分知识,还可以学会如何总结知识要点及规律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综台复习,是充分利用分析、比较、联想、概括等方法,将各知识点、知识线相互联接起来,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各部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知识到智能的转换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作业不能只局限于家庭作业,成将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实验作业、实习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在作业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在做作业前,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小结。做作业中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的条件,确定解题的方案,提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通过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求教教师,问题解决之后,必须查找原因。出错是难免的,一旦出错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出错的原因,通过纠正错误,往往可以更加巩固学习成果。在做作业中,还要求学生不断总结所学内容,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阅读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是有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比传授知识更熏要的任务。阅读自学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实践,感到要阅读自学好,必须坚持做到多读。
首先需要培养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通常愿意在感兴趣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也愿意把感兴趣的事情做好。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你才会发现自己学到的知识有用,或者还不够用,从而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要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同学们而言,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所以制订好学习计划、管理好有限的时间十分必要。在制订学习计划时,最好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吃饭、运动、社会活动和睡眠等,然后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必要时可以请同学、家长或老师监督。不过在制订计划时,也要预留一些时间来处理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且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效果做一些调整,尽量让计划最科学、最合乎自己的需求。
下面是一些对计划内容的建议:饭后半个小时内尽量不要用来学习,尤其不要去学一些“脑力密集型”的课程,如数学、物理等;午饭后最好睡半个小时,晚饭后最好散散步;课间的休息时间一定要用来休息,到走廊上走走也是值得推荐的;每周安排两次一小时左右的强度稍大的体育活动;等等。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高中的学习那么紧张,安排的休息时间似乎太多了点。其实不然,我们最终要看的并不是谁学习的时间最长,谁最“用功”,而是看谁学到的知识最多,学习的效果最好。我们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时间,还取决于学习效率。充分的休息是为了更高效地学习,如果再加上一些好的学习技巧,将会使你事半功倍,请记住:Work smart, then work hard。当制订好了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后,就要坚定不移地去执行,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学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学,这点往往是最难做到的,然而一旦你做到了,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那么该如何学习呢?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甚至不同的人也是如此,这里只能大概地讲一些通用的方法。
首先是预习。在老师讲课之前先把将要讲的内容看一两遍,边看边把重要的内容和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还可以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通过预习就已经把课文看懂了,那么可以尝试着去做课后的习题,这实际上就是在逐渐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如果没有完全看懂,也不要紧,至少你已经熟悉了这些内容,这将有助于课堂听讲。
其次是听讲。听讲时一方面要注意听预习时没有看懂的地方,另一方面要注意听课本上没有但老师讲到的内容。而且要注意做笔记,做笔记时要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来记录,并在课后及时对笔记进行归纳整理。
然后是做习题。做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利于巩固知识。做题时一方面要做需要交的作业题,另一方面要做课外习题。对于课外习题,只需选择一本经典的习题册并把上面的题目都做完即可。做题时肯定会碰到一些一时做不出来的题,一定要珍惜这些题,因为它们对提升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有裨益。对于这些题,首先要从课本上寻找答案,看是不是因为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导致做不出来。其次要多花点时间耐心思考,从多个角度尝试切入,如果还是想不出来,不妨暂时放下,过两三天再尝试一下,说不定有新的思路。如果最后仍然不能独立解决,那么就让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给一点提示。按这样的方式去做题,将有利于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信心。对于那些自己花了较长时间才做出来的题或者做错了的题,一定要分别给予不同类型的标记,一段时间之后将它们再做一遍。
在考试前要集中把课本上的内容、所做的笔记以及那些做过标记的习题系统地复习一遍。在复习课本上的内容时,可以把课本上的例题当作习题来做,因为课本上的例题都是精挑细选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且附有详细的讲解,很有必要多花点时间来学习一下。在复习笔记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笔记。
【关键词】高中生物 小组学习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新的教育形势要求必须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新型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小组学习方式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
一、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
1.不同智力组。
这种形式的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在智力水平、学习成绩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差异,但要保证不同小组的总体水平相近。小组内成员间存在差异是为了使小组学习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小组间的总体水平相近是为了体现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2.二人组。
这种形式的小组就是利用同桌或邻桌的同学临时组成小组,这种小组组合速度最快。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有时要求小组内协作完成,如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教学内容前面的“问题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只要同桌或邻桌组成小组即可。
3.相同智力组。
就是将具有相同兴趣、相近智力水平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和异质组不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经常使用这种形式的小组。在遇到研究短期合作任务时常常使用这种小组形式,如生物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够让学生组成同质小组。
4.自由组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组成小组,人数方面可多可少,不做具体要求。这种小组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实际应用较少,假如经常运用这种形式,则会出现小集团,不利于学生间开展广泛交流。因此,在生物课堂上一般不采用这种形式,而在外出活动中较为适宜运用这种形式的小组。
5.圆桌会议组。
教师在确定小组时,可以将一个小组人数定为4-6人,围坐在同一桌前,展开讨论,并指定学生记录,也可以采取依次发言的形式,其余学生认真聆听,在全部发言完毕后,经过小组内讨论,确定一人参加班级讨论。
上面指出了五种小组学习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运用任何一种小组学习形式,当然,也可以采取几种小组学习形式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确定小组学习形式。
二、实施方法
1.小组集体学习方法。
经过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当中,虽然老师每节课都在费力地讲,但收到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利用小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留出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学习,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研究、分析、理解,教师一边听一边指导,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可以在全班讲解。例如在学习酶的作用一课,教师可以先不讲结论,先创造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清水、唾液对淀粉的催化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酶的催化作用。通过小组之间的配合,一起了解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并让学生在合理分工中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得出不同温度、PH值对酶催化效率不同曲线图。
2.小组讨论交流。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事先提出学生研究的问题,以及课文当中的重点难点,指导小组内成员展开讨论,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发言,由记录员整理记录,然后在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开展班内学术交流。如:学生高中生物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要求学生研究“渗透现象”,教师在讲解完实验以后,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发生渗透作用时,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不是可以通过膜?假如是的话,是否相同?为什么会存在半透膜两侧透过的水分子不同?总结出现渗透作用的条件?
3.检验与奖励。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重点知识,将生物教学内容串连起来,要求小组自行总结课堂内容,指定小组成员完成知识结构图,这种学习形式,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进行表扬,如口头表扬和黑板报表扬等,并在“合作学习小组打分表”的“小组奖励”一栏中画小红星,也能作为本学期的平均成绩。而对于小组学习取得的成果,教师要进行个人评价,同时注重运用集体奖励的办法,鼓励不同小组间的竞争,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不但要注意个人的力量,团队的团结才更重要。
三、组建学习小组应需注意的问题
1.引导和组织小组活动。
这种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同一小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小组内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并且具有相同的奋斗目标,使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具有安全感,相信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加强小组凝聚力。
2.培养小组领导。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常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讨论,同学之间广泛交流,因此需要一位具有领导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保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为了使小组学习更加合理,发挥更大地作用,所以在确定组长时,一定要选拔那些威望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来担当, 这是小组学习至为重要的一环。在确定小组时,组长要由老师来指定,教师要经过细致地工作、认真地考虑,进而确定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同时也要做好组长的培训工作。
3.合理分工。
开展小组学习,要求组内成员间要团结互助,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身职责。不但要配合其他成员的工作,而且也要做好本职工作,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分工:小组的组织活动由组长负责;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内容,并进行整理;发言人在小组内部确定观点以后,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控时者负责掌握每个成员的发言时间、讨论时间,做到时间分配的合理。这种分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确定,如自己推荐、小组评选等,也能够由老师在小组学习开展前指定。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6)
[2]许超凡.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困惑浅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4)
一、精讲解,精示范
教师简明扼要、风趣幽默和引人入胜的讲解以及轻松自如、优美舒展的示范动作是增强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一环,如在弯道跑教学时,教师可将弯道跑的技术动作要领编成 “弯道跑,弯道跑,身体微微向里倒,摆臂外大里面小”的顺口溜,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如教师示范跳马练习腾空时的“身轻如燕”,和落地时的“稳如泰山”,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心理。
二、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铅球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消极练习。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变惩为奖
有奖惩的游戏或教学比赛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符合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比赛中,不要对输队进行惩罚性素质练习,而是对胜队给予奖励。
四、穿插体育游戏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堂体育课、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根据每次课的主题,适当地穿插各种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也能排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使他们在活跃的游戏中提高练习次数,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五、利用学生心理激发兴趣
有些学生因为体弱,害怕运动,有自卑感,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短跑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画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高中学习的特点
1.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2.对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要求
智力一般认为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1)在观察事物时,要更富目的性,会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区别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和偶然的现象;不仅要有静态的观察,还要有动态的观察;不仅有定性的研究,还要有定量的分析。
(2)要求记忆以逻辑识记为本,力求在理解基础上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记忆。
(3)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思维。同时要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4)想象力要较大发展。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从平面几何到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就需要发展空间想象力。
二、高中学习的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1.提高学习心理的素质
(1)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动机,如升学、就业、兴趣、爱好、荣誉、地位、求知欲、事业、前途等。我们要努力强化学习的动机,如树立远大理想;参加各种竞赛,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鼓励,从而增强自信,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败和屈辱的精神。
(2)学习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有密切关系,可以从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往往是刻苦学习后,才发现知识的奥秘和用途,才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一定要钻进“书海”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兴趣,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出问题时,那种成功感易激发学习兴趣。
(3)学习的情感、意志和态度。将积极的情感同学习联系起来,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可以促进学习。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
(3)作业的方法。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当然在分析问题时,可有几条思路,如顺推法、逆推法、双向法、辅助法、排除法等,另外作业是千万不可copy的,那样毫无意义。
(4)复习的方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 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
3.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1)发展观察力。观察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2)提高记忆能力。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的原理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学习后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非常的快。但过了一星期后遗忘速度便趋缓了。因此记忆的关键便在最容易遗忘的那几天里巩固复习。
a.及时复习。
b.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实验证明: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记忆效果好。但也要适当分散,因为复习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发生干扰;过于分散容易发生遗忘。
c.交替地分配时间学习也可以提高记忆。
d.另外,采用各种记忆方式也有效果。如特征记忆;歌决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等。
(3)发展思维能力。
(4)发展想象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常听见学生说生物难学,生物成绩差。究其根源,主要是存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努力程度和钻研不够,学习生物和听课不得法等。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应考都是围绕听课这一环节而展开的,所以提高四十五分钟生物课的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是生物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生物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生物活动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维活动使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6、笔记少而精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40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拘一格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生物虽然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通过生物学习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生物学科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通过生物学科学习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虽然生物学科学习是高中学生较为喜欢的一门学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依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找到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的引导使学生迸发出更强大的生物学科学习激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管将何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基本的,也是使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作用的心理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激发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兴趣引起重视,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进而切实达到激发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生活化教学法
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这一特点,巧妙应用生活化教学法,使生物课堂教学对学生更加有吸引力,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一种十分行之有效,同时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化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点讲解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生物知识点难度进一步增大,因此学生在理解一些问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借助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诠释出来,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还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生活化的语言,也能够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以有效应用。
三、发挥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发挥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能动性,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以创新为灵魂的学科,每一次伟大的生物学界的重大发明,都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经过个人独立的思考,思维才能变得更加活跃,才能有独立的思想,也才能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更加深刻的学习知识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这种知识传递方式是被动的,如果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抑或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获取知识,这种接受知识的方式学生是主动的,因此,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上文已经提到,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生物知识点,虽然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由于高中阶段研究的生物知识点难度进一步增大,很多现象单纯依靠教师口头语言的描述,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在教师口头语言的描述下进行的理解,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而教师有效引入多媒体对学生有效理解生物知识点,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些较为抽象的生物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将一些学生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直观的呈现出来,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够避免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使学生更好的消化与吸收知识点。
当然,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多媒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兴趣。将很多用枯燥的文字描述的生物现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趣味教学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授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035-01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认为生物“易学难记;知识点好掌握,题目不好做;知道的多,成绩并不高。”等已成为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对知识点的识记不够全面、准确;为识记而识记,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不够深刻,使活知识僵化,以致应用能力较差。为了准确识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
(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一、整合教学方法提高随读生的学习效率
随读生的注意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等均不如正常儿童,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学习和活动中。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去维持随读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时刻关注与鼓励他们,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真正达到就读目的。
1.落实课前预习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承认随读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尊重这种差异。针对随读生能力弱的实际情况,要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努力使他们适应班级的语文教学。其中,课前预习辅导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很好地帮助随读生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可以根据随读生的实际需求,指导他们开展课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学,启发他们思考。这些经常化的课前预习辅导,会促使随读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学《草原》这一课,课前笔者先指导随读生读通读顺课文,再帮助他们归纳出课文讲了草原美及草原人美两方面的内容。这样,教师分析课文时,他们就不会太茫然,同时也因为自己能听懂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学习。
2.注重合作学习
有随读生就读班级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差异大,教师要落实“面向全体,兼顾差异”,就需要多在课堂中倡导合作学习。教师通常在教学时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启发下开展学习活动,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教师要及时关注随读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不管恰当与否,其他同学都要认真听。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安排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与他们同桌,可以及时听取随读生的心声,又可以及时地帮助他们,使他们在友好和睦的学习交往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设计分层练习及作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随读生的个体差异,适度、适量地为他们设计一些课堂练习来巩固课本知识及检测学习的效果,如看拼音读字词、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回答一些简单的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等。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多创设机会让随读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如较流利地朗读一段课文,展示他们经过老师纠正后的抄写、练习等。只要随读生能够参与完成练习,就让其他同学给予掌声和鼓励,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授课之后,教师对随读生布置的作业与普通学生相比要适量地减少,作业内容以课内知识训练为重点,思考题、课外延伸题可不作为对他们的考核内容。对于普通学生需要书面完成的有难度的作业,可以允许随读生口头回答或不完成。
4.坚持多元评价
因为自身的特殊性,随读生往往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大困难,他们的内心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的同时,更要注重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评价内容来看,要关注随读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特别要关注他们在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进步和成长。从评价重点来看,随读生的参与度、交流合作的状况和思维发展水平等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是重点。从评价目标来看,与随读生的过去相比照,采用发展性评价;不应只评价他们有没有掌握知识与技能,能否达成学习目标,更要评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付出努力。从评价功能来看,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教学中要对随读生的学习状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实行激励性评价,对随读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些评价能帮助随读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其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开发。
二、课外辅导注重方法与实效
为了更好地提高随读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还要在课外落实对他们的辅导及帮教,巩固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课外的辅导主要包括:
1.教师的个别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巩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外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打稳基础,指导方法。教师要对随读生学习中实际存在的差异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对于随读生在课堂学习中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再次讲解及分析课文的重点内容,使随读生悬在心头的疑难问题得到准确的解答,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师既能对随读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也能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促使自己去改进、完善及优化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助学伙伴的课外辅导
在学习中,助学伙伴对随读生的帮助非常重要。教师要选拔班级中学习能力和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让他们做随读生的辅导小老师。由于助学小伙伴与随读生的年龄相当,心理发展程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比起教师而言更容易与随读生沟通。助学伙伴的任务主要是帮助随读生学习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等。由于助学伙伴毕竟是学生,不可能像教师那样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要提前教会助学学生一些基本的助学原则和助学方法,比如辅导中应循序渐进、因需施教,多鼓励、少批评,多启发、少替代,多询问、多反馈等,真正起到助学的作用。通过这种精诚团结的助学合作关系,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三、家校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