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范文

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

篇1

发展绿色经济,走低碳化的道路,最根本的一点是必须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新型产业,这是我国当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技术方面,必须大力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碳强度,这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此外,我国要以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制定中长期能源战略,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传统上能源战略的制定是以保障供给为前提的,但是由于我们既受国内资源环境的制约,又受气候变化的挑战,所以在制定能源战略的过程中,在保障供给需求的前提下,要把资源环境制约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作为一种约束性的因素考虑在内。

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和理念来指导技术,将改变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标准。传统的技术评价只需考虑技术的成熟度和它的经济性能。但低碳经济要考虑这个技术对国家能源安全的改善和环境排放的减少。

当前新能源和能效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意味着大量投资的增加,新能源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能源和智能电网将成为两大战略性的新型产业。

因此,我们要抓住先进低碳技术、绿色经济发展的机遇,把国家政策的激励与企业的自身发展动力相结合,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打造我国自主的低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是当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切八点。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这既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我们当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既包括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又实现了传统产业的低碳化的发展。

大力发展的低碳新型产业,既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与能源直接相关的新型产业,又包括信息、材料、生命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的增加值率较高,但相对能耗较低,可以促进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下降。

同时,我们要改变公众的消费理念和方式。观念的创新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对生产需求的一种导向,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有利于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财务 策略

低碳经济的含义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靠科技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降低生产的成本,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推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统一,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以长期的全局的利益考虑,财务管理上要采用科学的战略方式,不断增加企业的利润。通过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以实现节能减排、进行低污染、低能耗等经营活动,从而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环境的新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是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年提出的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以太阳、氢能为核心的经济,来倡导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低碳经济概念开始被全球所关注是从英国2003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从而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和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始的。我国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也一直处于探索中,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我国相关学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低碳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它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点,使经济增长与所耗费资源间的关系衡量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和考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的方面。

(二)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

低碳时代涵盖了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还包括经济活动低碳化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以及两方面有机结合。要保证经济社会的清洁、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成为了低碳经济主要构成要素,其中低碳城市是期望实现的目标,低碳技术、低碳能源是实现手段,而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模式得以维持的保障。低碳经济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避免过度使用自然资源和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考虑环境的承受限度,使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低碳经济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系统和低碳产业体系,以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为实现途径。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减少高能耗产业,减少碳排放,鼓励企业利用新能源、减少能源使用、以及注重资源回收等,但对企业而言改革初期可能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在短期内彻底完成是不可以实现的,因此企业必须构建一个具有指导性的战略规划。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企业制定财务政策的思路

(一)企业的财务筹资策略

1、在国内大力提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进融资方式,提高企业筹资能力,开创科学发展局面的时候,政府必然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加大对节能减排这方面的投入。在此,企业应利用国家针对低碳经济出台的如金融机构带来优惠贷款,国家财政直接投入的资金的各种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选择资本成本更低的、筹资效益更高的融资来源,把握住绝好的机会来发展自己。同时,企业可以考虑进行资源环境建设,利用专项筹资项目解决企业建设低能耗、低污染所需要的资金,另外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起保护环境,进而提升企业价值。

2、企业适时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低碳项目的投资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在低碳产业在目前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投入,且稳定性不强,因此企业在选择资金来源的时候应该谨慎。特别是在选择债务筹资时,会增加企业的债务比重,同时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在低碳产业的这些特征下,企业一旦出现亏损,财务杠杆的作用就表现的特别明显,企业就很容易产生债务负担,从而带来严重损失。因此,企业不能盲目选择债务筹资的形式,在制定融资战略时,应合理选择资本成本和综合考虑风险与资本,从而提高企业筹资灵活性。

3、拓宽企业的融资范围。自主创新是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的一条出路,而人才和技术是实现创新的基础。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是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的决定力量,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制度的变革。因此,在新时代下融资活动企业必须转化思路,多考虑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本的需要,不光是为了满足金融资本上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现代,人力、知识资源的投入往往带来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高效率低成本低碳型生产方式也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的筹资重点应该转变到对知识、人才的筹集上。

4、合理规划筹资活动的方案,减少资源浪费。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这些无形资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低碳经济下显得格外重要。随着时间的变化,科学技术迅速更新换代,人才资源具有比有形资产更宽阔的价格浮动空间,而且更是容易流失。另外,支付人力薪酬,摊销无形资产,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筹集到的资本的时间价值是企业在筹资时一定要注意到。

篇3

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的实施上并不理想,作为低碳经济创始者的英国,2008年其低碳经济的标志性手段――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交易只完成法律规定的20%,作为低碳经济理论奠基人的斯特恩先生于2009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报告对市场经济下低碳经济的遭遇表示担忧。截至2010年,中国仅通过传统能源转化为新能源一个措施,5年内节省能源6. 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相比之下,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发达国家在2012年前减排CO2的总量只有50亿吨,这至少表明发达国家对建立在低碳经济之上的减排从一开始就是很保守的。

我国实施低碳经济既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的贡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在技术方面,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造成了我国资源消耗强度大,低碳产业比重低的现实;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我国在碳减排技术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并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容易受制于人;在经济和市场方面,我国市场发育程度和交易能力较低,因而在国际碳交易市场所占的份额很小,没有碳交易定价权,相关的碳交易金融衍生品极度缺乏。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8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已达1264亿美元,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交易额只有约54亿美元(按交易量占比估算),只占全球市场的4.27%。

在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成为中国特色低碳经济的基本理念。与原生低碳经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理念下的低碳经济关注的不仅是经济和技术领域,更强调的是自然与社会系统,特别是人的环境意识,追求文明水平提高前提下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的生态性以多元机制的平衡稳定为特征,与原生低碳经济单一的碳减排机制不同,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应当是以碳减排为基本识别,包括增加碳汇、国土整治、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内容的更宏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机制方面既要重视经济、市场、技术的作用,也要重视行政和法治的机制,特别是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生态补偿机制、环境责任制、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有所作为。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低碳经济要有针对性地定位和实施。从前些年我国开展的绿色GDP考核显示,我国的低碳经济更应该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单位GDP的低碳性,包括能耗、水资源消耗、原材料消耗、释放的污染物、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面积财富贡献率。

二是以节能减排而不是碳减排为核心。

三是确定优先行动领域。英国《可再生能源法》最早确定的低碳经济三领域依次是电力、交通和建筑,其实施比例和发展阶段有严格的安排。我国亦把这三个领域列为加快建设的范畴,但要注意总结借鉴英国的经验教训。此外,我国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其他重要产业和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以及与增加碳汇、国土整治、资源节约有关的领域等方面也应考虑低碳经济的要求。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5-0133-05

一、引言

主席在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2005--2010年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中国5年内可节省能源6.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15亿吨CO2”。这表明了中国将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进入低碳社会的决心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制造工业的总称,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就是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目前工业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而我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柏林指出,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谁的经济更低碳,谁就有占有新市场的优势。因此,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低碳经济

2003年英国在其《我们能源的未来一创造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力争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0%。日本也于2007年2月公布预算研究结果,到2050年可能减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进入低碳社会。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着手开展了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及相应推动政策的研究。

低碳经济来源于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它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目的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同时兼顾了“低碳”和“经济”,即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碳基燃料的使用,尽可能地实现能源利用转换。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

(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所以,产业集群与持续竞争优势(Sustainable Competi-tire Advantages,简称SCA)是互相关联的。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产业集群迅猛的发展及其在市场中所表现出的强劲的、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总量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数控机床、发电设备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09年汽车产销已连续7个月超过了100万辆,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由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能够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所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培育和增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我国目前关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文献已有不少,学者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来研究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但对于低碳经济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分析却鲜见。

(三)低碳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

国际产业经济发展的三大态势是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与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符合了产业发展的需要,以低碳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替代传统经济模式。具体而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碳特征为发展方向,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实施CDM、节能减排为主要手段,以进行技术创新、碳中和技术为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图1。

因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将顺应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寻求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并要以此为经济发展的契机,不断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三、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现状与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使世界经济经历深刻转型,并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的新特征。其中,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受到各国的空前重视。同时,低碳产业发展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发达国家正在凭借其技术领先优势,推动形成碳交易、碳关税等规则和准则。2007年秋,我国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围绕低能耗和低污染,圈定了“太阳能经济”、“风能经济”、“核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方面。政府方面也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早已纳入国家发改委的工作主题。2007年我国了《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方案领导小组,总理亲自担任组长,具体工作由国家发改委承担。

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工业增长8-7%。工业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494种工业产品中,有364种产品保持同比增长。汽车工业产销两旺,前两季度的产销量分别为961万辆和966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突破历史纪录。同时,我国在低能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十一五”之初,我国确立了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这一目标在前三年已经完成一半,GDP能耗下降10.8%左右,2009年上半年又有4.9%的降幅。而如果在“十一五”末实现20%寿右降幅的目标,相当于节约6亿吨的标准煤,相当于少排15亿吨的二氧化碳。可见,装备制造业集群借力“低碳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大力发展了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2008年中国水电装机达1.7亿千瓦,风电装机1200万千瓦,核电装机910万千瓦。考虑生物发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00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8%。预计2020年风电、

核电建成装机容量从此前中长期规划的3 0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分别上调至1亿~1.5亿千瓦、7000万千瓦。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部分可再生能源2005年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规划,如图2所示(单位:万千瓦),可以看出,只要进行技术创新,目前在总的能源消耗占比不高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将会在未来的十几年里得到飞速的发展。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到,中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通过相关测算,如果达到当前市场预期的2020年的风电与核电的装机容量,那么,届时非化石能源消耗占比预计很有可能达到16%~18%。这将超过15%。在这种情况下,按照风电、核电分别5500元/kW、8000元/kW的设备投资成本汁算,2020年之前,风电、核电设备市场约8250亿、8000亿元。可以说,国内再生能源规划为风电与核电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面对全新的产业和市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充分利用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共享资源,带动力了集群的优化效应。集群内企业纷纷以战略眼光,积极投身于新产业,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型企业。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在2009年,华冶集团与太阳能领域巨头――央企天威保洽谈强强联合,全力进军低碳经济领域;辽宁九夷三普有限公司在新能源充电电池行业实现了跨越,企业已经为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知名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辽宁重机轴承有限公司研发成功风力发电用的新型轴承,已经在内蒙古等风力发电企业广泛使用;荣信股份生产的SVC可以节能3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SVC制造商,包兰线铁路改造、包惠线铁路改造、神华煤矿变电站建设、华菱钢厂改造、大唐辽宁风电场控制系统等都用了荣信的SVCt。

(三)大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相关业务转型扩张

国际上的美国通用电气集团从2000年开始打造水处理部门,先后进行五次并购,成为世界上工业用水处理装备主要提供商之一;2003年并购奥地利颜巴赫公司,成为分布式能源技术装备的领跑者。德国西门子依托技术优势,在华执行"2010加速度战略”,销售节能环保装备,力争获取1000亿元人民币收人。

低碳经济一般包括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两个方面,风电、太阳能发电、地热、核电、生物质能等属于新能源,电路传输节能产品、减排技术等具体环节,智能电网带动的产业链等属于节能减排。在低碳经济引领下,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极进行集群内技术创新,并以此为契机,进行相关业务扩张。以LED(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为例。南昌市LED产业发挥集群效应,正在兴起电动汽车动力模组、环保电动车、LED绿色照明、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设备等一大批低碳产业。以硅材料为基础的光电产业,将光电子产业与微电子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研发太阳能成套技术、生产太阳能成套设备。目前江西赛维LDK、上海卡姆丹克、通用太阳能电力等企业积极抢滩南昌光伏产业,初步开发了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上中下游产品,预计到2011年,全市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产业集群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重点突破和产业上的重点跨越,还推动了节能减排,拓展了产业发展领域。

虽然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需求市场,但面对国际化的“低碳”竞争,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产能过剩,核心部件过度依赖进口。中国电监会在风电发展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比明显落后,仍局限于材料选用及局部工艺改造,轴承、变桨距系统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614万千瓦,华锐、金风、东汽稳居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2%、18%、17%。由于风电整机制造的进入门槛较低,国内已经有许多企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进入了风电制造产业,按照各个企业的产能规划,后期将供大于求。这种主要以低附加值制造而带来的产能过剩,很可能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国内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研发,维持当前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不高,设计能力缺乏的局面,那么整个产业将始终受制于国外专利技术。

目前我国核电规划在建项目达2 500万千瓦,设备制造企业的核电业务的收入规模在未来三年将会呈现50%以上的增长。即便是核电技术门槛较高,行业竞争较有序。但是由于核电的核心部件也主要依赖进口,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核电制造企业的核心业务至今仍未盈利。

第二,不够重视研发环节。一直以来,各地方政府在发展新能源过程中,只看重GDP增长,只关注产业链中的制造业环节,不重视研发环节。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全民使用清洁能源”,而不是“全民制造清洁能源”。有些地方政府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有思想误区,使得某些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过程看起来并不低碳。我们在建设低碳城市的同时,往往将新能源设备制造简单等同于低碳经济,导致了仍然在大规模的发展制造业。

以电力行业为例。自1990年到2006年,我国因能源生产排放的CO2是全球变化最快的。目前我国因电力生产排放的C02占全球的18%,仅次于北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而困难。我们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提供的数据图,图3,可以看出,中国排放的C2比较高,高于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时也说明我国不够重视需要长期投入的低碳技术的研发,致使该技术比较落后。

第三,度偏低、企业规模偏小,不具备创新能力。目前在我国,不论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群,都还没有达到创新性产业集群的阶段,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还偏低。其一,集群自身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集群外的机构或企业手中,特别是在国外的机构或企业手中。其二,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不够。我国产业集群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规模相对来说较小、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所以,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基本上所有的各项资源和能力,主要用来模仿或追随其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的企业甚至连模仿都很难完成。其三,鉴于上述因素,企业也难以从集群中获取较强的创新支持。

四、基于低碳经济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要帮助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低碳政策并坚决实施

我国的低碳政策在近年得到了一些发展,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中央到各级政府要建立并坚决实施相应的低碳政策:可以提高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建筑节能评级,以减税方式对开发节能建筑的地产开发商进行鼓励,并对购买节能住宅的人提供的抵押贷款、减税或补贴等相应的优惠政策;可以通过购车税、开征燃油税等方面的合理减免来鼓励

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环保汽车,并对研发节能汽车和使用节能汽车的用户实行相关优惠及减免等政策;可以通过完善清洁发展机制(cDM),进一步培育碳交易市场,并逐渐建立碳交易制度等。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应迅速调整发展战略,把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等,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产业的设备更新、节能技术创新和改造,促进我国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渐进式转型。

(二)推动节能低碳技术,实现高低碳行业协同发展

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IGCC(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技术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图4。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低碳经济的前提。现在我国核心技术还不成熟,许多设备和关键核心技术还要从发达国家引进,所以我国应加快研究开发新型保温墙体材料、可再生能源等应用技术,推进太阳能、风电、水电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和开发应用;要加快开展IGCC技术的研发工作,筹建示范项目区,将IGCC和煤化工产业相结合,在清洁高效发电的同时,生产系列石化产品,真正实现煤的清洁使用;还要不断推进ccs0工程建设,以提高我国CCS的技术水平。

与制造业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总体上表现为低碳排放、高附加值的特点。可以推动低碳行业与高碳行业的协同发展。低碳部门往往离不开某些高碳行业的发展。以风电为例,其研发、运输、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包括技术研发、发电、制造、钢铁、冶炼、维护服务等,风电企业自身带动的直接就业远远小于其相关行业带动的间接就业。因此,向低碳就业转型也要考虑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绿色投资促进低碳就业。碳汇@林业的发展对就业具有较强的吸纳作用,火电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后对就业的净效应为负,但是绿色投资拉动就业的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这样,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及太阳能、风电、生物燃料、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1221。

(三)抓住低碳商机,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

据专家估计,到2012年,世界低碳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英国《斯特恩报告》预测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市值将达每年5000亿美元。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在低碳经济问题上有很大优势:减排空间大;减排成本低;技术合作潜能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实际进程中的技术合作存在一定困难,由于涉及知识产权、商业利益等诸方面原因,中国目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

因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要抓住低碳商机,运用集群优势,进行技术创新。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前三季度,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62.69亿元,增长17.5%,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3%,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44.48亿元,增长16.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超过40%。从全国看,前三季度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568.6亿元,增长20.11%,占全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1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_点。作为辽宁工业第一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组织实施了一批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为辽宁装备制造业保持持续竞争力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沈阳机床集团成功研制出代表国际一流水平的飞阳数控系统并实现产业化,由此,中国数控机床的“大脑”不再受制于人。我国首台+800kV高端换流变压器在特变电工沈变公司问世,标志着沈变已全面掌握世界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研制领域的前沿技术。

(四)区域创新、文化创新是“低碳”的有力保证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创造、扩散和运用知识的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域性创新系统,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模式。它通过创新系统的主体构成有效的网络,从而实现互动创新。所以,自主创新应该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科技创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经济实体,它更关心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一些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就需要借助大学雄厚的科研能力,企业与大学合作就能够保障大学中的科研成果能够很快地转换成生产力。

创新并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文化的创新也很重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树立一个凝聚人才的企业理念,企业的发展才更有力。装备制造业集群只有取得原创性科技突破,才能具有持续竞争力,也才能成为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

篇5

【关键词】全球变暖 低碳经济 制约因素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

全球变暖使人类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在意识到威胁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反思目前的发展模式,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尽管能换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环顾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已经证明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人类终将有一天受到自然的报复。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减少经济发展对生存环境的影响,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于是低碳经济孕育而生。所谓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类实现工业化以来的发展模式而言的,它要求在发展经济时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轻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核心是要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耗,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在维护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同时,用尽可能低的生态环境代价和社会经济成本,换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环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水资源匮乏现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现象的发生,无不与气候变暖相关,而气候变暖在很大程度上,是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缓解这些压力的必然选择。

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人类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开始迈向低碳化。自2003年英国发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以来,英、日、美、加、法、意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各国相继出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如碳排放贸易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气候变化税、可再生能源配额等,反映了各国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视与决心。与此同时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分布呈现出“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使得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的生产量一直十分巨大,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在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燃料中,产生单位热量所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煤炭最高,分别比石油、天然气高出约36%和61%。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越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越高,致使其经济发展为高碳模式。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仍将维持在60%以上,这种由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能源结构,使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付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更大的代价,制约着我国低碳之路的实现。

(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尽管近年来提出要发展集约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也相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粗放型的特征。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GDP总量占世界的5.5%左右,但与此相对应的能源消耗却占了世界的15%左右;2008年我国人均能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天然气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但是单位耗能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耗能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法国的8倍,是日本、瑞士的11倍。不重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依旧把经济增长建立在高能耗、高排放的基础之上,是制约我国低碳之路的又一因素。

(三)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我国仍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二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价值链低端。

我国目前仍处在以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工业社会阶段,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依然是经济的主体,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符合一国发展的国情,现阶段我国以第二产业为支柱的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首先,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持,没有重工业,工业化进程将变得寸步难行;其次,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在工业社会中积累足够的资金,我国就没有走低碳经济道路的实力;再次,现阶段我国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缺乏竞争力,尚不适宜过分重视第三产业,而放弃工业已有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的发展仍需依赖第二产业,从而对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了不可回避的制约。

我国贸易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相对低廉,出口商品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虽然我国出口贸易一直高速增长,但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这样的贸易结构特征,使得出口的产品在国内的生产都是以高能耗高排放为特征。

参考文献

[1] 全球变暖相关知识[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1).

[2]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J].环境工程,2010.10.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意义;主要问题;建议和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低碳经济指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主要依靠的是技术创新的方式来开发和利用能源,通过用新能源、低碳能源来替代或减少原有石化能源的使用,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消耗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目标性和技术性三个主要特征。在发展方向上,低碳经济注重的是绿色经济、节能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它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它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是适应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意义。最后,发展低碳经济适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道德观、科学发展观。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这种需求最终转化为对能源的需求。煤炭消M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的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

(二)低碳技术水平的制约

我国总体的自主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现有降低碳排量的技术水平有限,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如氢能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大型风力发电技术与燃料电池技术等。在发电行业中,我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高参数超临界基组技术等也尚未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依赖于火力发电。因此,我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低碳技术水平的制约。

(三)污染产业和污染产品的国际转移

国外污染产业和污染产品的国际转移,也加剧了我国的碳排放问题。由于各级政府偏重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够强烈,致使一些国外污染较重的产业以对华投资的方式转移到我国。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相对发达国家环境标准而言,我国的环境标准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国外污染行业为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向我国转移。此外,发达国家通过贸易转移方式向我国家输入危险废物。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相关的限入标准和措施,给予了污染产品转移的机会,这也成为我国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方面。

(四)国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投身其中,同时也需要国民的积极参与,尤以提高国民低碳环保意识最为关键。从消费角度看,我国国民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一是污染性消费比重很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次性商品的消费。二是存在严重的陋习性消费,体现在环保意识淡薄,盲目追求排场:要大排量的汽车,毫无必要的私家车出行等等。这也导致污染产品的消费不减反增,已经制约成为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的顽疾。

四、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一)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煤炭资源是有限的,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推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策,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是控制碳足迹的关键。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淘汰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企业。只有大幅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制开发。

国家应成立专门的低碳经济研究机构,制定低碳技术研发计划,为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鼓励企业研制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限制高碳排放,走节能、降耗、清洁的生产道路,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还应注意加强国际企业间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低碳技术转让,并整合国内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多途径地迅速推广和应用。

(三)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制度是发展的保障,低碳经济要想健康顺利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在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失灵的时候,法律手段必须发挥作用。完善立法的同时要严格执行现有法律,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强化法律约束力,建立更加有效的节能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坚决依法惩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四)推行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推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发展低碳经济,推行低碳生活政府应该首先从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入手,加强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增强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培养民众的低碳消费观念。一旦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低碳生活方式得到认可,普通民众就会努力为社会的环保事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贡献。同时作为公民,我们应时刻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2]郭万达.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2009(4)

篇7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从国际国内的文献成果来看,低碳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各有差异又彼此联系。E3G[1]将低碳竞争力指数变量分为三大维度:区域结构、早期准备、未来繁荣。“气候竞争力指数”[2]包括气候当责指数和气候行动指数。潘家华[3]提出了低碳产出、低碳资源、低碳消费、低碳政策、人类发展水平五大维度。徐建中[4]认为低碳竞争力系统包括低碳创新系统、低碳生产系统、低碳管理系统、低碳支撑系统和低碳文化系统等。陈思果[5]提出能源结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竞争战略规划、政策导向以及参与机会六大维度。总结以上文献及专家调查结果,本研究将低碳竞争力分为四大因素: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

1低碳生产竞争力

低碳生产竞争力是对区域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宏观性的评定。低碳化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标志。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的研究表明碳生产力提高是2050年CO2浓度控制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6],《布莱尔报告》也把碳生产提高作为低碳经济转型的具体目标。因此,从本质上说,碳生产力是低碳经济表现的核心。低碳经济表现为以碳生产力或者碳产出为核心的宏观要素组合。低碳生产竞争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碳强度、工业碳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低碳科技竞争力

低碳科技是低碳基础准备的主要方向,它也反映了一个地区低碳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它决定着该地区转向低碳经济的可能性与速度。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能源开发、能源效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都需要新的低碳技术与人力资本支持,甚至朝向低碳经济的硬性转型反而会伤害当前经济的发展,不但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反而会降低已有的区域竞争力。基于此,低碳科技竞争力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科技人员、数科研经费、申请专利数、高新产业出口额。

3低碳生活竞争力

低碳竞争力是以区域民众财富增长与生活品质上升为前提及终极目标的,这也是区域竞争力的源动力,它这一终极目标可以为区域竞争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与竞争欲望,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低碳竞争力必须满足两大要素的同时实现,一是经济财富的增长,二是生活环境与品质的提升。低碳竞争力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基于发展理念的变革,这一理念尤其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低碳生活水平作为低碳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必须加以考量。低碳生活竞争力主要通过居民收支、居民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来加以体现。低碳生活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均碳排放、森林覆盖率、农村恩格尔系数、城市恩格尔系数。

4政府作用竞争力

政府在促进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政府参与及影响力量。政府可以制定前瞻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初始条件,也能保障、规范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良性竞争与稳定发展。另外,政府可以为低碳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与基础,包括人力资本培养、低碳技术推动,也为地区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持。中国尚没有关于地方政府经济影响力的权威报告。为这一解决这一困难,研究选取了政府的公共事业投入作为影响力的替代指标,这一代替实现了指标选取的客观性与量化,但也存在着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有待以后改进。其主要包括:教育经费额度、社保经费额度、环保经费额度。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分析

1数据的预处理

能源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及中国科技年鉴(2009)。计算能源碳排放量时采用能源消费总量(非终端能源消费量)(主要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焦炭、焦炉煤气、其他煤气、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天然气、其他石油制品、其他焦化产品,热力与电力)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四个原则:(1)能源消费量采用标准量,非标准量的数据转换为标准量;(2)本地热力与电力的能源消耗已经涵盖于能源消耗总量中,对于外来电部分采用中国电网因子加以测算(表2);(3)基于“哪里使用哪里计算”的原则;(4)碳排放量的计算包括能源运输的损失量。其中E为能源碳排放量,KG;Qi为能源i的消费量,KG;NCVi为能源i的净发热量,GJ;EF为碳排放系数,kg/GJ。统计年鉴的单位为万吨,将之按照中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将之折算为标准煤,然后以1×104吨标准煤等于2.93×109GJ的换算标准,将各省能源消耗量转换为热量,碳排放系数采用IPCC默认值(2006)[9]。碳强度为衡量碳生产率的指标,指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吨/万元)。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与一致化处理。指标一致化处理是将初始逆指标的原始数据化为正指标,本处采用取倒数的方法。无量纲化则采用标准化的处理方法。

2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将低碳竞争力4因素的量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表3),发现Kaiser-Meyer-Olkin度量为0.701,满足因子分析的数据要求。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转换,结果显示:成份1的初始特征根为6.383,旋转后解释了29.462%的总变异;成份2的初始特征根为2.758,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23.129%;成份3的初始特征根为2.412,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16.702%;成份4的初始特征根为1.23,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15.921%,4成份总共可解释累积85.214%的总方差(表4),因子提取较为成功,原始提取与旋转提取均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通过对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的分析(表5),可以得出4因子的具体成分,发现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一致,4因子的统计意义与现实意义均有合理的解释,进而确立低碳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表1)。

篇8

【关键司】低碳经济;财务管理变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将改变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财环境、资产管理及财务评价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变革。

一、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2009年l2月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碳减排、碳交易”等逐渐被更多人所关注。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发表了重要演讲,承诺到2020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要将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国家发改委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1.低碳经济能耗少,污染小,可循环利用。低碳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低碳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低碳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它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其产品具有可循环利用的性能,为企业节约投资成本并生产出受市场、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创造了条件。

2.低碳经济可长期收益,可持续发展。目前,经济发展形态已经转移到绿色低碳模式上来,这就要求企业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放在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上。通过低碳技术建进起的低碳产业,其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优势,并且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3.低碳经济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现阶段国际社会和公众要求经济主体—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低碳经济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节能减排、改善气候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低碳企业担负着保护环境等重大的社会责任,其生产经营能够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特点,决定了在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政府组织、管理者和个人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做到了惠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的同时,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持续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能为企业增加长久的生产动力。

财务管理涉及企业的一切涉及资金,财务管理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低碳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将在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

1.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定正确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成功经营企业的关键。财务管理目标有着广泛的争论,具有代表性的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它们分别从一定层面上揭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和要求,每一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并在实践中有一定的运用。但这些观点都是从经济学视角基于产权理论以及理论的企业性质的一般分析,确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先天的间接性,难以发挥目标对企业财务活动指导.而且这些目标更偏重于经济效益最大化,淡化了社会效益最优化。尤其忽略了生态效益,难以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和谐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及财务管理活的运行是与企业的经济体制、经济境和企业理念密切联系的。在发展碳经济的新环境下,企业应积极构低碳核心竞争力,主动将低碳约束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重新审视传统财务管理目标,适时调整战略和财管理目标,促使自身转变经济增长式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财务理的创新,使财务管理目标融入低碳经济的发展之中,更合理分配资源分配投资、缩减成本,提高产品和业自身的绿色竞争力,坚持技术新,推进低碳经济。使企业充满生与活力,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2.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理财环境的变革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重化工业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较之西方国家,我国经济仍处于较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增加和物质消耗来推动。这种高投入、高增长、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土地、淡水、能源等战略资源被大量的消耗和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受到严重的挑战。金融危机和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碳排放”正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限制和打压我国的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

低碳经济是以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制于国际碳排放和国内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道路,既是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核心对策,也是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有力手段,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路。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1)低碳意识缺乏。长久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单纯的追求GDP的增长,以资源的大量使用为代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2)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约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的依赖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这不仅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负担,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生产和技术的选择与效率。(4)低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低碳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都相对落后,资金和技术支持都相对不足,“锁定效应”也制约了低碳技术的进步。(5)体制机制的障碍。政府能源价格管制措施、能源生产销售的限制措施、能源进出口的限制等政府干预造成现行制度存在缺陷,不能合理的反映能源供需状况和推动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限制了能源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升。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1)树立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低碳意识,将GDP碳考核指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以低碳思维从源头上控制“三高”项目的审批;企业应树立低碳意识,推行清洁生产,将重点放在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技能。(2)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低碳化。一方面要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发展,并淘汰落后产业;另一方面应积极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3)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积极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无碳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促进资源供给的多样化。(4)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5)强调低碳技术创新,加强国际间低碳技术交流合作。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参与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中,学习发达国家经验,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让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6)完善低碳立法,建立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国家应尽快出台低碳的相关法律,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的执法监督机制,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毅宙.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J].福州党校学报.2011(2)

[2]陈剑锋.低碳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新变革[J].改革与发展.2010(2)

[3]张鹏飞.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J].科学与管理.2009(5)

[4]沈金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J].企业导报.2010(11)

篇10

关键词:CDM(清洁发展机制) 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碳交易市场 碳减排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CDM项目的发展,并非是看到了其自身的商业利益,而是为未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基础,因为低碳经济具有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1.能源方面存在的现状。当前我国能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众多的制约因素,使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所以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我国不管是能源战略还是能源政策都应从这些制约因素为出发点。在我国的能源方面存在着几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当前煤炭在开采和燃烧过程中给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但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对煤炭的需求量比例会不断增加,仍处于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燃煤过程中所导致的CO2排放总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对CO2进行捕捉的成本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及全球变暖的危机下,发展低碳经济已不仅仅是我国重要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这就导致对能源的需求呈持续增长的态势,“高碳”已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样就必须走上西方国家为发展牺牲环境的旧路上来,而且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和缺油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需要以煤为主,而长期以来我国又是以工业发展为经济结构的主体,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我国经济高碳的特征。

2.低碳产业链方面的现状。当前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将单位GDP的碳排放比纳入到中长期的规划当中,并制定了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等。而长期以来我国更重视于单纯强调GDP的增长,但在减排目标公布后则需要加快实现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及成熟,全面提升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进程,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当前我国我国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产业群体已经形成,这就对传统行业的发展规模带来较大的挑战。而在这其中对于航空业的挑战则将更为严竣。目前欧盟对其进出欧盟市场的多家航空公司都制定了减排责任,这就直接导致我国拥有欧盟航线的航空公司将付出巨额的成本。这就需要我国加快低碳行业的发展,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国需要将低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链条进行缩短,,而对这些高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进行低碳化。同时还需要对高碳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国民经济发展有效的降低高碳产业的比重,削弱重工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及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销售网络的形成,从而使其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实现产业调整的步伐,使其更趋近于低碳经济的标准。另外还需要根据各地区情况的不同,实现能源的集成优化,从而使其得以规模化和进入分步实施阶段。

二、发展碳交易市场

当前碳减排的途径并非只有CDM这一条路可走,尽量开展CDM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减排。所以在要想实现碳减排还要利用碳交易市场,充分的发展碳交易市场,使其与实体经济关系具有更加紧密的关系,从而使其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具有透明性,从而促进其发展,使其产生更重要的影响。

1.碳减排量作为一种虚拟产品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当前碳交易已开始商品化,这是随着碳减排量和碳信用额的产生而实现的,当前在国际上碳减排合作和碳交易已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化,有效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要想实现低碳产业链,则需要以绿色技术为基础来进行碳交易,同时实现机制上的创新,带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实体经济转型的成功。

2.绿色环保从理念到商业化的革命。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环保是对自身行为和自由的限制与约束,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碳虚拟商品的出现将使人们意识到环保行为可以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可以带来切实的收益。随着碳虚拟商品与实体经济的不断结合,人们的环保行为将从社会责任感驱动逐渐转变为利益驱动。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实现这一重要的历史重任,则不管是自主研发还是从先进国家引进技术,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说到根本上也就是需要我们掌握核心的技术。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在CDM的基础上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存在着许多不现实的问题。因此在当前要想使我国的低碳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加大相关产业的发展,自主研发的力度,同时还要对核心技术市场进行掌握,这才是我国碳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以CDM项目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低碳经济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贾思远.浅谈CDM发展的积极意义及目前面临困难的探析.现代商业2013年8期.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 风险投资 分析 预测

一、引言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正是因为“低碳产业”的可持续性优势,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CO2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12月3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继此之后,“低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低碳行业的公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投资者见其发展迅猛频频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该行业,其中不乏大型的机构投资者。

二、低碳经济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在《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者阐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发展势态。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进行预测和分析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

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如何,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研究综述》一文就中国如何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求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均衡的角度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旨在引导中国低碳经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同样是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一文跳出了低碳经济本身,将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联系起来,从环境金融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了环境金融创新的各种途径,并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就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金融的创新提出了一些见解,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相互促进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和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几大方面。作者支持目前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只能说是初露萌芽,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

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综述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科学地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将低碳经济同其他行业合理的结合,如何引导投资者正确地投资于低碳行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通过对目前低碳行业风险投资的分析及预测,希望能科学地引导低碳行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其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进程。工业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想要减少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发展低碳行业无疑是一种解决之道。低碳行业泛指任何以低碳排放或者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行业,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这个行业是符合保护自然的规律的,因此具有很光明的前途。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低碳行业产值不降反升,表明这个行业正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成果,但低碳环保风潮已经在风投之间劲吹。正如前面对低碳行业的分析,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以此为中心衍生出较多的投资主线,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领域。中国现在很多新的产业都跟这些领域有关。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发展方向往这些领域方面靠拢。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风险投资再度热了起来;而比风投更热的,则是低碳经济。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对556家风投机构的调查显示,2009年VC对能源环保领域共投资了35亿元;VC投资的项目中,每10元钱中就有1.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在很多的风投机构看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既属于产业政策扶植范畴、又对经济周期不敏感,这种低碳行业特殊的特性也是迎来风投广泛关注的原因。

历时3个月、访问了556家风险投资机构后,民建中央下属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得出结论:2009年中国VC/PE市场募资、投资规模均逐步回升,迎来了复苏和发展。CVCRI指出,由于经济的复苏和创业板的推出,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热情增加。上半年投资案例数为229个,占总案例数的38.10%,投资总额为120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额的40.43%;而下半年的投资案例数为372个,明显高于上半年,投资金额也占到了全年投资总额的59.57%。另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便是低碳能源环保行业的崛起。据CVCRI数据,2009年风投对能源环保的投资项目数为99项,总金额为34.99亿元;仅次于狭义IT行业的135项和43.29亿元,成为继传统行业、狭义IT行业之后的第三受宠行业。另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就是556家风投机构将能源环保行业评为了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其次是医药保健和消费服务行业;而传统产业、狭义IT则甚至没有进入前十名。2009年度风险投资总额为315.34亿元。除此之外,不少风司也对低碳行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一军表示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核心则在于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以我国过去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看,节能减排在技术、推广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在驱使着新能源的发展。 转贴于

对于“两高六新”的公司,即具有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是风投关注的重点,而这些特点也是低碳行业所具备的。基于上述对低碳行业前景的分析,对于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但凡是投资都存在着风险,众多的投资者在投资低碳行业之前也会对该行业的众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行业数据和公司相关的各方面指标选出最具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在对低碳行业风险投资概况进行综述之后,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将低碳行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图2是2009年统计的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分布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低碳能源和环保列居首位。

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前景预测

前面通过对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数据和图表的分析,低碳经济模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受到了投资者们的青睐。风险投资是众多投资方式的一种,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权益投资,投资者们为了获得公司上市和退出时的高额收益,还要为初创期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前面说到了低碳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这一点是风险投资决策时的一个主要决策因素。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涉足低碳领域,既促进了低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一片全新的投资领域。由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在今后几年中政府必将会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这些政策也将为投资者的资金进入低碳领域敞开了大门。综上所述,在未来几年里,风险投资与低碳经济模式的结合将是投资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08EYA002)]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3.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篇12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低碳技术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一、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对化工能源的持续消费,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物的相应增加,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转贴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低碳技术等逐步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健康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

[2]夏光.动员国家力量发展低碳经济[J].绿叶,2009(05).

篇13

关键词:低碳经济 风险投资 分析 预测

一、引言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正是因为“低碳产业”的可持续性优势,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CO2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12月3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继此之后,“低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低碳行业的公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投资者见其发展迅猛频频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该行业,其中不乏大型的机构投资者。

二、低碳经济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在《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者阐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发展势态。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进行预测和分析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

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如何,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研究综述》一文就中国如何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求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均衡的角度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旨在引导中国低碳经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同样是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一文跳出了低碳经济本身,将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联系起来,从环境金融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了环境金融创新的各种途径,并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就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金融的创新提出了一些见解,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相互促进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和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几大方面。作者支持目前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只能说是初露萌芽,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

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综述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科学地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将低碳经济同其他行业合理的结合,如何引导投资者正确地投资于低碳行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通过对目前低碳行业风险投资的分析及预测,希望能科学地引导低碳行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

转贴于 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其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进程。工业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想要减少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发展低碳行业无疑是一种解决之道。低碳行业泛指任何以低碳排放或者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行业,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这个行业是符合保护自然的规律的,因此具有很光明的前途。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低碳行业产值不降反升,表明这个行业正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

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成果,但低碳环保风潮已经在风投之间劲吹。正如前面对低碳行业的分析,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以此为中心衍生出较多的投资主线,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领域。中国现在很多新的产业都跟这些领域有关。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发展方向往这些领域方面靠拢。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风险投资再度热了起来;而比风投更热的,则是低碳经济。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对556家风投机构的调查显示,2009年VC对能源环保领域共投资了35亿元;VC投资的项目中,每10元钱中就有1.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在很多的风投机构看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既属于产业政策扶植范畴、又对经济周期不敏感,这种低碳行业特殊的特性也是迎来风投广泛关注的原因。

历时3个月、访问了556家风险投资机构后,民建中央下属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得出结论:2009年中国VC/PE市场募资、投资规模均逐步回升,迎来了复苏和发展。CVCRI指出,由于经济的复苏和创业板的推出,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热情增加。上半年投资案例数为229个,占总案例数的38.10%,投资总额为120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额的40.43%;而下半年的投资案例数为372个,明显高于上半年,投资金额也占到了全年投资总额的59.57%。另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便是低碳能源环保行业的崛起。据CVCRI数据,2009年风投对能源环保的投资项目数为99项,总金额为34.99亿元;仅次于狭义IT行业的135项和43.29亿元,成为继传统行业、狭义IT行业之后的第三受宠行业。另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就是556家风投机构将能源环保行业评为了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其次是医药保健和消费服务行业;而传统产业、狭义IT则甚至没有进入前十名。2009年度风险投资总额为315.34亿元。除此之外,不少风司也对低碳行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一军表示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核心则在于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以我国过去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看,节能减排在技术、推广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在驱使着新能源的发展。

对于“两高六新”的公司,即具有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是风投关注的重点,而这些特点也是低碳行业所具备的。基于上述对低碳行业前景的分析,对于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但凡是投资都存在着风险,众多的投资者在投资低碳行业之前也会对该行业的众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行业数据和公司相关的各方面指标选出最具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在对低碳行业风险投资概况进行综述之后,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将低碳行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图2是2009年统计的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分布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低碳能源和环保列居首位。

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前景预测

前面通过对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数据和图表的分析,低碳经济模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受到了投资者们的青睐。风险投资是众多投资方式的一种,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权益投资,投资者们为了获得公司上市和退出时的高额收益,还要为初创期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前面说到了低碳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这一点是风险投资决策时的一个主要决策因素。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涉足低碳领域,既促进了低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一片全新的投资领域。由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在今后几年中政府必将会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这些政策也将为投资者的资金进入低碳领域敞开了大门。综上所述,在未来几年里,风险投资与低碳经济模式的结合将是投资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08EYA002)]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3.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4.王遥,刘倩.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2010(2)

篇14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要了解煤炭企业的发展历史,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加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的尼古拉斯.斯特恩在2003年向英国政府提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二、国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的现状

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对我国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煤富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的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这就使国有煤矿企业在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的弊端在低碳经济建设中也越发的显现出来了。

(一)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中含有较高的炭含量,因此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造成如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空气污染等诸多后果,对人类生存和自然界的平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现状决定了国有煤炭企业是最大的产能企业,煤炭企业存在着碳排放物的严重超标、能源消耗过大、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等诸多情况,这些种种都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是相冲突的,而现今资源的稀缺性和紧迫性的日益加剧,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局势的发展,在有关方面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的消极作用。

(三)国有煤炭企业现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线性经济”,“生产方式”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的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是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社会相背道而驰的。

(四)目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和其他国家有很大差距,有很多都是我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

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对可再生能源和各种清洁能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该国,但在短时期内难以代替传统能源,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煤炭企业任重而道远。煤炭企业要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积极深化改革,积极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生产结构,延伸产业链,切实体改经济效益,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二)煤炭行业建立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必经之路。首先煤炭企业一定要坚持循环经济,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积极推进绿色开采,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积极推动原煤全部入洗,控制原煤的直接延烧,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损害,促进煤炭企业能耗的消减,改变煤炭企业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的现状。其次,煤炭企业要制定严格可行的能效考核制度,通过对生产能源消耗、技术水平管理,产品能效指标、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细致严格的进行核查、分析、对比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最终使企业提高各种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要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度要降到最低,须积极改变企业的消费方式,改变企业中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的消费:将过度消费转变为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经济消费、和低碳消费,增强厉行节约的使命感。

(三)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低碳经济是社会的主流。煤炭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落后的消费意识,同时促进企业文化的升华和价值取向的改变,建立合理的消费制度,节约能源,获得经济效益。

(四)煤炭企业建立低碳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煤炭企业的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强化和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应作为一项制度强化和积极的去执行。另外,煤炭企业以应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在低碳技术领域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特色,要积极务实的在实际中推广和应用。同时,煤炭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提高我国的煤炭企业的开发的技术。

四、结束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低碳经济的兴起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煤炭企业一定要住住机遇,借助“低碳经济”这种强力,破解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理顺经济内部结构,规范企业行为方式,提高效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低碳经济”带给煤炭企业的必将是一种系统性的升华,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推动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国有煤炭企业如何开展能源环境审计会计之友[J].(上旬刊) ,2010,11(05).

[2]周伟伟.基于环境保护的低碳经济研究现代经济信息[J],2011,09(08).

[3]李.我国低碳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优势分析学术交流[J],201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