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5: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历史速记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

篇1

在历史课堂上对于一些资料素材的整合运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方式的运用与当前教学中所提倡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也是相一致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学习到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掌握,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历史的理论是从历史的材料和素材当中体现出来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教学的重难点多作一些史料以及素材的补充,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理论的含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史料进行分析,并且从中得到一些对于解决问题的有利信息,使课本上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被吸收,学生原有的一些思想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对素材进行整合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中,素材的运用并不是对于一些资料进行简单叠加的过程,而是要通过教师对于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分析、组合以及改造的基础上对这些资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整合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在进行素材整合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所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重视对于所选素材进行整合的创新性。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对于新鲜的事物特别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也有很大的热情,所以说创新型的素材的整合方式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活动的本身也是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追求一种创新性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教学的新的突破,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亮点,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能够得到实质性的进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对于教学素材新颖的整合方式,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活跃。所以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那些生动鲜活的素材,在运用上要体现教师的别具匠心。

篇2

关键词:中速碾辊式磨煤机振动大原因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 M621. 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前言

磨煤机是电站锅炉的主要部件之一,现在很多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在制粉系统采用中速辊式磨煤机,但由于中速碾辊式磨煤机振动大从而降低了磨煤机的出力、而且严重影响了磨煤机的使用寿命,甚至使锅炉机组的出力受到限制,因此消除中速碾辊式磨煤机的振动,对机组正常运行有重要的作用。

1.中速碾辊式磨煤机振动大的主要原因

1.1设计原因

一些设计者在设计时忽略了热态变形因素和刚度因素,导致磨煤机热态变形不够和机座机壳刚度不够,这些细节的疏忽导致箱体、壳体发生不规则的较大变形,致使附着在箱体的导向极,原来的定位偏移了,这会导致其偏离用来支撑它的内置有磨辊的三脚架中心,最终结果就是实际工作中辊式磨辊盘脱离设计安装轨迹,从而导致磨煤机出现较大振动。

1.2制造原因

中速碾辊式磨煤机制造加工是非常严谨的,稍有不甚就可能造成制造误差,从而诱发磨煤机的振动问题。一些制造企业在加工时不注重机壳焊接变形的控制,导致变形严重,不重视机座的平整度,从而使得机座底部无法保证受力均匀,埋下振动隐患。同时,一些制造企业不重视磨盘衬板的铸造,工艺粗糙,安装后会出现浪式弧面的情况,当磨盘开始转动,三磨辊也会跟着出现波浪式的振动。此外,还有一些制造商不注重传动盘和磨盘的铸造,导致其出现不规则的情况,在磨煤机运动的过程中,传动盘和磨盘便会出现离心式运动从而引起振动。三个磨辊的轮辊外缘不是机加工造成了直径偏差超标,大小相差超过20mm以上,或椭圆度过于大,在运行时,由于加载力的作用,使三个磨辊和三角架的上下振动比较大。

1.3安装原因

1.3.1不注重找正控制。一些安装人员在安装的过程中不注重找正,导致中心偏差过大,从而使得机壳出现水平偏差,会影响运行的稳定性。

1.3.2不注重减速机和底板接触面的控制。一些安装人员在安装中忽略了二者接触面的控制,也没有安装好地角螺栓,导致其紧力不够。这会导致传动盘的不稳定,从而诱发振动。

1.3.3三角架及三磨辊中心找正不准,导向板工作面不能同时接触,造成中心偏差超过5mm,致使运行中的三磨辊工作面偏离设计轨迹大多而产生振动。

1.3.4电动机联轴器与减速机找正不正确原因。造成振动使得地脚螺栓松动,减速机不能够正常运行而产生过大的振动。

这四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共存,可能是其中一项原因,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都会减少磨煤机的出力增加能耗,严重时会影响锅炉运行,只要严格按说明书和技术图纸施工是能够避免的。如果产生了,就要重新找正机座、机壳的水平达到水平偏差小于,同心度偏差小于3mm,减速机座重新找正其输出法兰水平度在2/1000mm范围之内;三角压架的辊子中心重新调整导向板垫片,使压架中心和磨中心偏差都3mm以内;重新找正电机和减速机按设计紧好地脚螺栓,这些问题的解决了就可使磨煤同正常驻运行达到设计出力。

1.4运行原因

1.4.1磨煤机在较长时期运行中,因为锅炉负荷的需要要经常调整两台磨的制粉量,这就要求不断调整给煤量,从而使进入磨煤机的煤层不断改量,进而使压架在导向板的工作面上经常上、下滑动,造成导向板的过量磨损,造成加截杆横向力的增加和非工作面间隙的增大。致使磨辊运动轨迹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振动。

1.4.2另外一个运行原因是由于皮带除铁器的失灵或除铁能力不足,在运行中造成较大的铁块能通过皮带,然后经过给煤机进入磨煤机。在加载力的作用下,铁块不断被碾压造成负荷不规则的变化,而使磨煤机产生较大的振动。

1.4.3磨煤机的磨辊在制粉过程中起着碾压煤质的作用,通过支架固定在压架上,而它又是由两盘大型滚球轴承附着在支架的主轴上,如果其中任何一盘轴承损坏或不正常工作,都会造成磨煤机的振动过大。

1.5 加载系统

加载系统是中速碾辊式磨煤机重要的工作系统,如果磨煤振动较大,检查结果排除了以上各种原因后,就要考虑这方面的原因,磨煤机都装有三套磨辊、每套磨辊都有是通过装在拉杆上的液压缸提供加载力的,如果其中一套或两套加载矩有故障,会分别对磨辊产生不均匀的加载力,造成减速机失常运行而使磨煤产生较大振动。

2.中速碾辊式磨煤机振动的消除和改进方法

2.1设计方面:为了适应热态进机壳不规则变形,导向极箱体和机壳增加加固筋极,同时采用平面或导向滑板,减少机壳的不规则变形,同时增加机座、机壳的强度和刚度,方可消除设计原因造成的振动。

2.2制造方面:

2.2.1机壳、机座的制造,要采用防变形的焊接工艺品和施工工艺,以满足设计院要求,焊接完毕后,尽快消除焊接应力和结构应力,以提高制造精度。

2.22.增加磨辊的机加工精度和制造精度,直径偏差控制在5mm以内,椭圆度控制在3mm以内,以满足技术设计要求,为磨煤机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2.3安装方面:

2.3.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同时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施工过程中必须交底安装技术。施工人员认真调整机座和机壳的水平度,并做好记录,质检人员严把质量关,确保安装质量。

2.3.2机座、机壳找正、测量方法:在机座纵向中心线上吊两个线坠与减速机纵向中心线对正,水平测量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出其标高和其水平偏差,确保偏差在2mm以内。用拉钢丝法定出机座和机壳中心,吊线坠通过钢丝交点与减速机输出法兰中心对中,偏差小于2mm。调整中心和水平后,固定地脚螺栓并进行复查。

2.3.3安装减速机前,认真清理、清洁减速机底面与台板,并找平台板,减速机就位后,确保减速机的纵、横中心线对齐台板纵、横中心线偏差均不得超过0.5mm,紧固地脚螺栓后再用0.05mm塞尺进行检测,确保接合面无间隙后,方可继续施工,最后用精密水平检测减速机输出法兰水平,确认四个方向的水平偏差在0.20mm以内。

2.4运行方面

要经常检测压架导向板及磨辊磨损的情况,一旦发现磨损过量,或用垫片调整或及时更换,确保磨辊完好,在正确的轨迹上运行。要经常检查除铁器,原煤里的铁块要及时清理,避免进入磨煤机。

2.5加载系统方面

要经常检查加载系统的油路,己损坏的电磁换向阀和加载缸要及时更换,保障三加载油缸的加载能力同步,及电磁换向阀的正常工作。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指的就是在课堂有效的45分钟内,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让课堂教学收益实现最大化,这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以及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着重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以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历史教学产生应有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避免纯说教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这位“老师”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这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刻思考的。兴趣是引导人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如自主阅读,主动搜集历史资料,积极分析资料真实性等,但是以往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追求高效的记忆效率和考试的高分,历史教师盲目要求学生机械式背诵所谓的“考试宝典”,而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给自己一个人理论性的说教,如此,又何谈学习的兴趣。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大部分历史教师开始认识到应试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压抑学生的学习个性,转而开始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记忆各种屈辱条约,如《》《》《》等及与其相对应的年份和国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条约签订的双方,模拟当时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情况。如此,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另一方面,更可以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永远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警钟长鸣。

二、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毋庸置疑,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以往我们较为常用的是一言以蔽之,全然没有导入过程的趣味性和探究性,须知课堂伊始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之后的一系列教学内容都将受到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完善的备课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美国南北战争》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率先展示美国华盛顿、林肯图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结果,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占据前三位。猜一猜,林肯和华盛顿的实际排名怎样?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令学生总认为华盛顿排第一。)为什么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地位如此崇高呢?如此,以引导学生猜想的教学方式,将初中生内心的疑问点燃,进而有效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

新课程标准自推行以来,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实践中针对此看法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在教学《法国大革命》一课时,就曾根据教材中给出的相关图片,一幅法国社会三个等级示意图和一幅《多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的漫画,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问题:(1)通过观察这两幅图片,你们看到了法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2)据教材的解读,说一说何种人的反抗意识最强?(3)你们认为法国的这场大革命最终成功了吗?通过这场革命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此,向学生抛出一系列问题,此时的他们想必一个头两个大了,但是细心分析则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可以到教材中寻找到的,这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教师课堂“大满贯”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概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为教学的领路人,应当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思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向导,激发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培养历史素养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初中历史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晋凯.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教学准备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5.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笔记

历史中考已实行开卷考试,课堂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多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课堂笔记的记法也与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和准确度,更有利于学生在中考时查阅而提高考试速度和做题的准确度,规范做好课堂笔记就显得致关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呢?

一、做笔记的必要性

笔记本的有三个作用:一是做预习记录,以明确听课的目的性;二是在课堂上用来记下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解题技巧,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或知识要点;三是用于课后总结,用它来对听课内容进行分条理性的课后整理,为的是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今后的复习留下一份完整大资料。

做课堂笔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技巧。笔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记忆缺陷的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记是一份永恒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一堂课下来,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最多也只能记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很快就会淡忘,特别是那些资料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图表、数字、公式等﹚更容易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和理解,记录听课内容非常重要。

二、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策略

1、明确做笔记的宗旨

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转移。因此,做笔记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让自己怎样去做笔记。

2、把握做笔记的时机

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

3、注意做笔记方法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做出简单回答。课堂笔记,最详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简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一言以蔽之:做笔记的方法是:课前预习有重点的记,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

4、老师在念笔记时,语速要适中

由于历史老师任课班级多,每班的周课时少,而教学任务又重、工作量大,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黑板上板书每一个笔记,多数时候是老师口头念,学生自己写,这就要求老师在口述时语速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学生跟不上,势必会造成学生笔记的字迹潦草,甚至无法完整地记好;过慢,无法保证完成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同时老师在口述笔记时,要不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以调整语速,把学生写不来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

5、历史笔记中的圈、点、勾、划技巧

圈、点、勾、划更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笔记方法。“圈”就是圈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点”就是将课文中的重点历史图(包括历史人物图、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等)作上符号;“勾”和“划”就是把基础知识用直线或波浪线进行勾画,(学生可按自己的习惯使用符号)在进行勾画时只需要学生划出主干部分,修饰成分可去掉。

6、注意笔记内容

记笔记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笔记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内容:一是老师讲的重点、要点、难点与疑点;二是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与结论;三是基本观点、论据、论证及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事实、实例;四是老师对某些新问题的新见解及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和技巧等。

7、课后要及时补充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下课后,应尽快抽时间去补充。对课堂上所记的混乱部分,最好重新整理、归纳,这也是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8、定期整理笔记,可以升华为单元归纳、主题归类等。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75-01

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对于学生而言,“过目不忘”的境界虽然难以企及,但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更快更持久地记忆。

一、“五到”记忆法

所谓“五到”记忆法,即“耳、眼、手、口、心(脑)”同时用到的一种记忆方法。耳,要求认真听讲,听别人回答问题,收到听觉信息;眼,随时观察老师的动作、表现,认真看课本,形成视觉影像;手,勤动手,做笔记,画重点,使知识组合更加合理;口,提出不清楚的问题,回答老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使大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心,实质指大脑,要求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各科学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五到”记忆法,要求各种器官完全处于开放状态,对于接受新知识效果极佳。本方法适合于课堂听课,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新知识。长期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失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好方法。

二、信息压缩记忆法

所谓信息压缩记忆,就是对所需记忆的大量内容进行压缩,用几个字或词来表达,减少记忆量,从而快速记忆的方法。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以总结为“三、四、五”:所谓“三”即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即四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此方法简单清晰,适合大量内容的记忆。不过,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善于用脑,把思维记忆结合起来,会压缩信息。

三、联系记忆法

记忆学是建立联系的科学。用联系来记忆,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公元前594年,中国历史上鲁国实行初税亩,西欧希腊雅典实行梭伦改革。本方法运用广泛,有利于对知识的贯通和长久记忆,是记忆较难学科知识的好方法。

四、记头记忆法

记头记忆法,即记住所记忆的内容的领头的字或关键词,便能记住整体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记忆量和提高记忆速度。例如,记忆《》的十处通商口岸时,可用记头法,即“营烟淡台汕,琼力镇宁汉。”又如,对三国时曹操在北方采取的政策,可以这样记忆:“正(政)经用军挟屯为(唯)官”。政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用人制度上用人唯贤,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再如,关于贞观之治的内容,可以记成“三要二有”。

五、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把大量的、成段的记忆内容,用诗歌的形式组合提取,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十六计,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可做如下歌诀记忆。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窃贼。

鱼蛇海河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这首诗中,除了“檀公策”三字外,每个字包括“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次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先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策、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楼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可见,近二百字的内容,被这首仅五十个字的短诗涵盖其中,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六、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把记忆的材料编成、杜撰成读音相近的词、词组、句子或类似词句,便于记忆。这种杜撰也许不太科学,甚至有些荒唐,但是如果以记住为目的,还是会有所帮助的。例如,莱特兄弟制飞机――来偷兄弟飞机;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背后有话,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值得一试。

七、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例如,中国的期间,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进行比较。郑和下西洋,可与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比较。德国的统一,可以与意大利的统一进行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记忆。

八、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有树干、树枝和树叶。记忆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

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形象记忆法、系统记忆法、卡片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记忆方法无穷无尽,层出不穷,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摸索、总结,学会巧妙综合运用,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记忆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