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5: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速记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

篇1

在历史课堂上对于一些资料素材的整合运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方式的运用与当前教学中所提倡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也是相一致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学习到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掌握,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历史的理论是从历史的材料和素材当中体现出来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教学的重难点多作一些史料以及素材的补充,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理论的含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史料进行分析,并且从中得到一些对于解决问题的有利信息,使课本上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被吸收,学生原有的一些思想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对素材进行整合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中,素材的运用并不是对于一些资料进行简单叠加的过程,而是要通过教师对于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分析、组合以及改造的基础上对这些资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整合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在进行素材整合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所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重视对于所选素材进行整合的创新性。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对于新鲜的事物特别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也有很大的热情,所以说创新型的素材的整合方式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活动的本身也是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追求一种创新性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教学的新的突破,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亮点,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能够得到实质性的进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对于教学素材新颖的整合方式,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活跃。所以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那些生动鲜活的素材,在运用上要体现教师的别具匠心。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该公路路段连续有大、中、小共三座桥梁,桥头填方和延续路段填方量达40余万m3,平均高为11m,最低处6m,最高达到14m,并且有部分桥桩坐落于高填之上,对地基承载力要求很高。

1、 施工方案选择

本项施工路段长达1280 m,宽70m,面积约50 000m2。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地基加固提高幅度、上部拟建物荷载、地形条件等不同的情况,北京城建道桥公司经过详细调查论证,将本次地基加固划分为3种情况:

(1) 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机场铁路桥桥头各长40m,共80 m路段。因为该段填方最高,平均高为13 m,且机场铁路桥0 桥台、7 桥台桩基坐落于填方上,地下持力层10~12 m。设计要求该段地基承载力必须>350kPa,大幅减小沉降量,为本次施工重点控制部位。该段土质良好,地下有水,适合水泥粉喷桩施工。

(2) 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复合地基地方公路六桥、七桥两侧各50m,共200 m路段。该路段平均填方8 m,填方路基有桥头搭板。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350 kPa,减小沉降量。地下持力层呈波状起伏,深约8~ 11 m,适用深层搅拌桩法。

(3) 强夯处理,三座桥中间连接路段,长1000延m,该路段填方高6~8 m,回填地基上面无结构物,允许部分自然沉降。该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工效高,因此在本次施工中得到大面积采用。以上三种地基加固方法施工完毕后,地基表面均满铺塑料土工格栅做二次加强,并实际检测其地基静载压力值和沉降量。

2 水泥粉喷桩施工

2.1 水泥粉喷桩作用原理

粉喷桩是采用专用喷粉桩机成孔,用压缩空气将水泥粉体输送到钻头,并以雾状喷射到加固地基的土层中,借钻头的叶片旋转,加以搅拌使土和水泥充分混合,形成水泥土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量的效果。

2.2 施工技术特点和设计要求

该项施工要求结果有足够的单桩承载力及足够数量的桩来分担上部结构物的荷载,布桩要求均匀,形成均匀地基,为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全面发挥,必须有适当厚度的砂石褥垫层,以调整分配桩土应力比。地基变形设计要求桩尖土的强度较高,减小桩尖的下刺入变形,褥垫层的密实度较好,减小桩端的上刺入变形,达到减小加固土变形的目的。同时要求有一定的桩长来减小下卧土层的附加应力,使下卧土层的压缩量降低。水泥粉喷桩施工标准见表1。地基经过该项施工后,可提高地基承载力2~3倍和水稳定性,并能减少沉降量1/2~1/3,加快沉降速率。

表1 水泥粉喷桩施工标准

注:水泥掺人比为12% 。

2.3 施工材料

喷粉用水泥采用425号普通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使用前用筛网过筛,最大粒度应≤5 mm。

2.4 施工设备

采用PH.5A型喷粉桩机4台,日成桩40~5O根/台,配套储灰罐4台和空气压缩机。

2.5 施工工艺

2.5.1 工艺流程(粉喷桩立面布置图见1)场地平整一桩位放线一桩机定位一桩机钻孔、提升钻机一定时定量喷粉搅拌一桩端复搅一自然养护一清除余土、铺设砂砾褥垫层一铺设土工格栅。

2.5.2 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1) 钻孔机开始工作前,检查主机各部分的连接,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喷粉系统各部分安装试调情况及灰罐、管路的密封连接情况是否正常。

(2) 施工中如遇坚硬土层或不明硬物,应停止钻孔,待查明情况,做出相应变更后再施工。

(3) 钻至设计深度后,将钻头以1.0~1.2m\s的速度边旋转边提升,同时通过喷粉系统,以50 kg\m的水泥量,通过钻杆端头喷嘴向搅动的土体喷粉,使土体和水泥充分搅拌。

(4) 桩体喷粉不得中断。喷粉压力保持>0.6 MPa,每根桩的用灰量必须一次调定,喷粉深度要在钻杆上标线控制。

(5) 当钻头提升至高于设计桩顶面50cm时,喷粉系统停止向孔内喷射水泥,同时为保证质量,桩上部2.5m范围再复搅一次(不喷粉)。

(6) 粉喷桩按先里排后外排的顺序进行施工。

(7) 粉喷桩自然养护14 d以后开始清除余土和开挖桩头,此项工序采用人工进行,以避免大型机构在其上行驶作业时造成桩土断裂或水平断桩。

(8) 人工剔除桩头,使其上表面平整密实,桩头进入砂垫层应≤2 cm。铺设中粗砂褥垫层,厚度30 cm、15cm两层作业,采用人工配合机械铺设,蛙夯夯实。

2.6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开挖后对桩体进行检查,要求桩直径不得小于设计要求,桩身连续均匀密实、有坚实感、不得出现喷粉不匀或漏喷现象。桩位偏差应≤10 cm,垂直度偏差应≤(桩长× 1%)。随机对开挖的桩体切取试样,进行28 d立方体无侧限强度试验和压缩试验,必须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和压缩模量要求。用应力波反射法检测桩身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完整性,不得有夹层、断裂、严重离析、缩颈等缺陷。取桩数的1% ,采用静载法测定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的标准。

3、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

3.1 水泥深层搅拌桩作用原理

水泥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水泥做主要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部运作,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二者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较好和较高强度的水泥加固体,与天然地基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有效提高地基强度。

3.2 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

深层搅拌机定位一预搅下沉一制配水泥浆一喷浆搅拌提升一重复搅拌下沉一重复搅拌提升至孔口一关闭搅拌机一清洗机械一下根桩移位定位。

3.6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自然养护7 d内用轻便触探器钻取桩身加固土样,观察搅拌均匀程度,同时根据轻便触探器次数用对比法判断桩身强度。检验桩的数量≥(桩数×2%)。取代表性桩进行开挖,检验桩位、桩数和桩顶质量;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应≤(桩长× 1.5%),桩位偏差应≤5 cm。对施工后复合地基要进行承载力试验,要求不得低于设计值。

4、地基强夯处理

4.1 地基强夯原理

地基强夯处理是利用夯锤本身的自重和冲击力,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其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

4.2 地基强夯冲击技术特点和施工要求

该项施工设备简单,工艺操作方便,加固效果显著,可取得较高承载力,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压缩性可降低2~1O倍,加固影响深度可达6 m。本次施工报请设计批准,夯击按3次进行:① 重锤主夯,冲击力2 000 kN·m,夯击2O 次;② 重锤主夯,冲击力2 000 kN·m,夯击25次;③振动压路机碾压,全场振动碾压5次。④要求地面下4 m以内地基承载力>200kPa。

4.3 地基强夯施工设备

地基强夯施工设备有:重型冲击碾夯轮3个,振动压路机3台,装载机3台,推土机1台。

4.4 地基强夯冲击施工工艺

清理平整场地一测量夯前地面高程一装载机拖动重型冲击碾夯轮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行走速度进行操作一规定夯击次数夯满全场一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一推土机将夯坑填平一测量场地高程一规定间隔时间内完成第二遍重锤夯击,振动压路机满夯全场,完成第三遍夯击一平整场地表面松土。’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指的就是在课堂有效的45分钟内,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让课堂教学收益实现最大化,这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以及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着重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以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历史教学产生应有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避免纯说教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这位“老师”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这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刻思考的。兴趣是引导人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如自主阅读,主动搜集历史资料,积极分析资料真实性等,但是以往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追求高效的记忆效率和考试的高分,历史教师盲目要求学生机械式背诵所谓的“考试宝典”,而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给自己一个人理论性的说教,如此,又何谈学习的兴趣。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大部分历史教师开始认识到应试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压抑学生的学习个性,转而开始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记忆各种屈辱条约,如《》《》《》等及与其相对应的年份和国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条约签订的双方,模拟当时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情况。如此,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另一方面,更可以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永远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警钟长鸣。

二、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毋庸置疑,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以往我们较为常用的是一言以蔽之,全然没有导入过程的趣味性和探究性,须知课堂伊始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之后的一系列教学内容都将受到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完善的备课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美国南北战争》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率先展示美国华盛顿、林肯图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结果,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占据前三位。猜一猜,林肯和华盛顿的实际排名怎样?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令学生总认为华盛顿排第一。)为什么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地位如此崇高呢?如此,以引导学生猜想的教学方式,将初中生内心的疑问点燃,进而有效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

新课程标准自推行以来,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实践中针对此看法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在教学《法国大革命》一课时,就曾根据教材中给出的相关图片,一幅法国社会三个等级示意图和一幅《多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的漫画,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问题:(1)通过观察这两幅图片,你们看到了法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2)据教材的解读,说一说何种人的反抗意识最强?(3)你们认为法国的这场大革命最终成功了吗?通过这场革命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此,向学生抛出一系列问题,此时的他们想必一个头两个大了,但是细心分析则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可以到教材中寻找到的,这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教师课堂“大满贯”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概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为教学的领路人,应当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思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向导,激发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培养历史素养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初中历史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晋凯.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教学准备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5.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笔记

历史中考已实行开卷考试,课堂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多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课堂笔记的记法也与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和准确度,更有利于学生在中考时查阅而提高考试速度和做题的准确度,规范做好课堂笔记就显得致关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呢?

一、做笔记的必要性

笔记本的有三个作用:一是做预习记录,以明确听课的目的性;二是在课堂上用来记下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解题技巧,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或知识要点;三是用于课后总结,用它来对听课内容进行分条理性的课后整理,为的是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今后的复习留下一份完整大资料。

做课堂笔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技巧。笔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记忆缺陷的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记是一份永恒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一堂课下来,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最多也只能记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很快就会淡忘,特别是那些资料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图表、数字、公式等﹚更容易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和理解,记录听课内容非常重要。

二、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策略

1、明确做笔记的宗旨

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转移。因此,做笔记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让自己怎样去做笔记。

2、把握做笔记的时机

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

3、注意做笔记方法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做出简单回答。课堂笔记,最详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简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一言以蔽之:做笔记的方法是:课前预习有重点的记,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

4、老师在念笔记时,语速要适中

由于历史老师任课班级多,每班的周课时少,而教学任务又重、工作量大,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黑板上板书每一个笔记,多数时候是老师口头念,学生自己写,这就要求老师在口述时语速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学生跟不上,势必会造成学生笔记的字迹潦草,甚至无法完整地记好;过慢,无法保证完成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同时老师在口述笔记时,要不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以调整语速,把学生写不来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

5、历史笔记中的圈、点、勾、划技巧

圈、点、勾、划更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笔记方法。“圈”就是圈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点”就是将课文中的重点历史图(包括历史人物图、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等)作上符号;“勾”和“划”就是把基础知识用直线或波浪线进行勾画,(学生可按自己的习惯使用符号)在进行勾画时只需要学生划出主干部分,修饰成分可去掉。

6、注意笔记内容

记笔记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笔记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内容:一是老师讲的重点、要点、难点与疑点;二是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与结论;三是基本观点、论据、论证及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事实、实例;四是老师对某些新问题的新见解及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和技巧等。

7、课后要及时补充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下课后,应尽快抽时间去补充。对课堂上所记的混乱部分,最好重新整理、归纳,这也是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8、定期整理笔记,可以升华为单元归纳、主题归类等。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75-01

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对于学生而言,“过目不忘”的境界虽然难以企及,但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更快更持久地记忆。

一、“五到”记忆法

所谓“五到”记忆法,即“耳、眼、手、口、心(脑)”同时用到的一种记忆方法。耳,要求认真听讲,听别人回答问题,收到听觉信息;眼,随时观察老师的动作、表现,认真看课本,形成视觉影像;手,勤动手,做笔记,画重点,使知识组合更加合理;口,提出不清楚的问题,回答老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使大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心,实质指大脑,要求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各科学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五到”记忆法,要求各种器官完全处于开放状态,对于接受新知识效果极佳。本方法适合于课堂听课,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新知识。长期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失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好方法。

二、信息压缩记忆法

所谓信息压缩记忆,就是对所需记忆的大量内容进行压缩,用几个字或词来表达,减少记忆量,从而快速记忆的方法。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以总结为“三、四、五”:所谓“三”即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即四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此方法简单清晰,适合大量内容的记忆。不过,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善于用脑,把思维记忆结合起来,会压缩信息。

三、联系记忆法

记忆学是建立联系的科学。用联系来记忆,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公元前594年,中国历史上鲁国实行初税亩,西欧希腊雅典实行梭伦改革。本方法运用广泛,有利于对知识的贯通和长久记忆,是记忆较难学科知识的好方法。

四、记头记忆法

记头记忆法,即记住所记忆的内容的领头的字或关键词,便能记住整体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记忆量和提高记忆速度。例如,记忆《》的十处通商口岸时,可用记头法,即“营烟淡台汕,琼力镇宁汉。”又如,对三国时曹操在北方采取的政策,可以这样记忆:“正(政)经用军挟屯为(唯)官”。政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用人制度上用人唯贤,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再如,关于贞观之治的内容,可以记成“三要二有”。

五、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把大量的、成段的记忆内容,用诗歌的形式组合提取,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十六计,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可做如下歌诀记忆。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窃贼。

鱼蛇海河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这首诗中,除了“檀公策”三字外,每个字包括“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次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先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策、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楼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可见,近二百字的内容,被这首仅五十个字的短诗涵盖其中,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六、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把记忆的材料编成、杜撰成读音相近的词、词组、句子或类似词句,便于记忆。这种杜撰也许不太科学,甚至有些荒唐,但是如果以记住为目的,还是会有所帮助的。例如,莱特兄弟制飞机――来偷兄弟飞机;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背后有话,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值得一试。

七、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例如,中国的期间,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进行比较。郑和下西洋,可与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比较。德国的统一,可以与意大利的统一进行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记忆。

八、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有树干、树枝和树叶。记忆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

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形象记忆法、系统记忆法、卡片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记忆方法无穷无尽,层出不穷,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摸索、总结,学会巧妙综合运用,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记忆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7).

篇6

一、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本身的历史素养一定要高,这是我们本身专业的要求,所以在平时一定要多读多看,这不仅仅是我们用来要求学生们的,更是对我们自身的要求,这样在教导学生们的时候,我们才能尽其所能的多教给学生们更多的、有用的东西。其次,我们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更应该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学习,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每一分钟来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给学生们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来诠释活到老学到老。教学的形式不仅仅只有一种,我们除了单单的用嘴讲课之外,还可以通过视频、音乐等多种手段来进行,总之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才能更好地上好历史课,提高学生们上课的效率。

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具备这一条件的老师不但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我们老师要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教师素质和人格魅力还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老师在课堂上不应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老师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感化教育他们。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的角色应由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传统的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和布置练习。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的问答多半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何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如何使班级、小组合作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学生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激烈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辩能力。这样的课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

三、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的问题相当程度是语言的运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过人的“口才”,以致上课时能充分发挥,讲起来口齿伶俐,滔滔不绝,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师上课 “语无伦次”,学生学得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教师要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以提高课堂效率。

四、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