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概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概论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海绵城市建设概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海绵城市建设概论

篇1

[关键词]海绵城市;作用;建设;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182-01

城市建设中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需要对城市的生态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中,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怎么将生态景观建设的合理。本篇文章以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的景观设计。

一、园林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方式与举措

海绵城市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新名词,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打造海绵一样的城市,使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特征,进而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海绵城市建进行设十分主要的一点就是海绵城市建设一定要要与景观绿地的建设保持一致。我们都知道绿地有着防风沙,和一定的储水的能力,这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着一致的效果与作用,这就首先对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与景观绿地建设相融合保持一直,在具体进行融合的过程里主要就是依赖于景观绿地就可以凭借其自身的地形构成自然收集雨水的能力,这样不但能够使得景观绿地的植物能可以依赖丰富的雨水去生长的更好,并且景观绿地在雨水充足的季节还能够把植物使用不完全加以储存,构成地下水,便于在干旱的季节能够进行水分的供给,同时对于当地的气候以及生态的环境建设也有十分主要的辅助作用。把海绵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与城市建设加以融合可以说是当前我国家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新项目,并且也是最为合理的一个项目。

二、海绵城市主要作用的分析

1.对生态的环境加以保护,使其恢复自然植被

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已经在世界的范围中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并获得了合理的推广,这种建设观念之所以被人们所关注是因为其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时对于排水系统给了非常好的使用,在城市的多个地带建设雨水的储存系统,例如道路的建设,绿化带还有公园等,架设这些场所的蓄水功能,这样能够对城市雨水自身的作用加以恢复,推进城市水循环系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能力,使其达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目的,并且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也能够令城市的自然植被出现非常好的状态。

2.控制水污染

海绵城市建设概念的合理进行还能够起到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也就是对水污染加以控制。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表现设置十分好,雨水落到地面后就会渗入到海绵体里,其与部分水会流到循环的系统里,而部分水则会被留在海绵体中。尽管当前城市绿地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了,可是绿地对降水的拦截作用并不是十分的明显,随着城市中海绵体的不断增加,能够把降水里污染物予以沉淀,从而对其完成分解,最后符合净化的作用,对自然生态的净化加以实现。

3.减少内涝的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依赖海绵的基本性能进行,把海绵的自身的特征使用在城市的建设中,其一就是水分的特征,其二就是力学的特性。当前许多城市的雨水蓄水能力无法充分的获得发挥,这时如果遇到了比较大范围的降水,城市的地区都会受其影响,产生频繁的内涝现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阻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主要是处理这一问题,对雨水的排水系统加以完善,把落到地面和草坪与河湖的雨水得进行合理的使用。

4.对城市的地下水加以补充,推进水循环

在过去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排水系统设计有着很大的缺陷性,其急需获得处理。海绵城市设计概念是在城市原本的排水系统之上加以完善的,使得城市的地下水变得更加的充足,这些都需要通过海绵体完成雨水的储存和循环使用,海绵体涵盖很多方面,能够令绿地和道路,还能够令江河湖,把城市的地下水长久的维持在充沛的情况下,而且使用循环的形式完成二次利用。

三、园林设计海绵城市使用分析

我们将宁夏在景区的设计中对于景观道路设计进行分析,其将红色的透水沥青道路,用红色的道路作为我们伟大“母亲”的彩色飘带。考虑到其地处三大沙漠包围之中,年平均降雨量仅200m m左右,而项目设计定位为旅游景区,主要景区采用河滩木栈道和汀步串联相关景点,所以项目中水系景观对景观用水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黄河的水位高低受上游的水流量影响较大。为解决景观用水的需求,我们在沿景区周围的交通道路设计中采取在地势较高的地段设计交通干道,干道采用的透水降噪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该沥青混合料采用透水沥青专用改性剂对沥青进行改性,配合特有断级配的矿料级配设计,压实后空隙率在20%左右,雨水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径流排出,骨料嵌挤和多孔隙是该混合料的特点。有效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格宾笼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交通、水利、市政、园林,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中的一种新型材料结构。格宾笼是将抗腐耐磨高强的低碳高镀锌钢丝或5%~10%铝锌稀合金镀层钢丝(或同质包覆聚合物钢丝),由机械将双线绞合编织成多绞状、六边形网目的网片,其双线铰合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5cm,以不破坏钢丝的防护镀层。详见行业标准Y B/T4221-2010。格宾网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在该项目中,部分景点需要对河岸的护坡加以保护,为了确保景观道路渗透下来的雨水以及河岸浅滩汇聚的雨水能自然地汇集到景区的水系景观中去,在雨水汇聚比较集中的地方,采用混凝土地板基础+宾格笼内摆放砾石做强身+沿岸侧加铺透水土工布做衬垫层的驳岸机构形式,有效地将雨水汇聚到景观水系的循环系统中去。

四、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使用

1.在对城市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使用透水铺装的方式,这样不但能够容纳更多的车辆,并且还能够推进水资源的有效使用,雨水透过新型路面渗透到地下,在这一过程里能够把降水中里的污染物或者是颗粒予以清除,这样就不会对地下的水资源造成污染,促进城市区域附近环境得获得显示的改善,植被的水分充分,极大的减少了植被绿化所需要的资金。

2.同时还可以在景区中种植一些有着非常好透水性的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对雨水起到净化的作用,从而使得储存下来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是不受到污染的水资源,从根本上把水污染进行控制。

3.上文中提到下凹式的绿地也能够引入景区绿地的规划建设上,这样的的设计能够非常好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并且对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够合理使用加以保障,并且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自身的功能性,对水资源进行储存与净化。

4.净化台地在景观水资源的使用在储存上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景区应该尽可能的设计一些净化的台地,把景观放置在山坡或者是高一些的地带,下面能够建立相应的花坛或者是水池。这样的一种净化台地的建设能够很好的预防雨洪,假如受到暴雨和雨水的侵袭将会从上到下的流到台地附近类似花坛或水池中,在这一过程里,雨水的冲击力有所降低,起到了很好的防洪作用。

五、结束语

当前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我国的城市讲给建设上获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这种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合理的使用,其推进了景区建设,使其变得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 章林伟.海绵城市建设概论[J].给水排水,2015(6):1-7.

[2] 海绵城市建设聚焦[J].中国勘察设计,2015(7):28-29.

篇2

Abstract: Sponge city is a new concept in urban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It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current and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system is facing enormous pressure, the city water shortage problem is seriou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is propos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ponge c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sponge city on water supply.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供水;意义;影响

Key words: sponge city;municipal water supply;meaning;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TV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033-02

0 引言

当前,随着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各方工程开始注重τ晁的利用与排放,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思路应运而生,它将城市雨水利用与市政供水工程建设有效地关联起来。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是利用“吸、渗、滞、蓄、净、排、用”等多种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体系,通过有效地利用和排放雨水,进而实现预防城市内涝、利用雨水资源、美化城市等效果。总地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除了能满足城市的用水需要,还能使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缓解,市政供水压力也会随之减小,有利于现代化城市的持续发展。

1 关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城市出现了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洪涝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多种问题。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使得我国很多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市政供水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有学者做了1997年到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城市总人口、城市需水总量和城市雨水总量的数据对比,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化率、城市总人口、城市需水总量和城市雨水总量都呈上升的趋势,雨水的可利用量也在持续上升。除湖泊、江河的水资源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城市生态雨水系统的构造,不仅能减轻城市的供水压力,还能使水体黑臭等问题得到缓解,同时在多雨季节有效地减轻了城市内涝,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为了使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一连串负面效应得到解决,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就针对城市内涝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例如澳大利亚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WSUD依据有关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概念,对污水处理、水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以及城市供水等进行了一个整体的综合管理(图1),推动了城市建造与规划的改变,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对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保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使得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新兴起来。

2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是通过提高对城市建设方式和规划设计的管理,使植被、水系和建筑等都能对雨水有着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让雨水不产生径流,城市的发展能够自然渗透、自然积存和自然净化。海绵城市建设运用科学合理的平面和竖向设计对不同设施进行组合,综合采取 “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一种对环保的、科学的、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的深入渗透,是贯彻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针的体现,它不仅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开发,还能使城市深入建设。事实证明,在市政供水中倡导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对各种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减缓市政供水压力。

3 海绵城市对市政供水意义

3.1 减轻城市供水的压力

海绵城市对水资源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能力,在现代化城市进程中,能使城市建设与城市资源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绵城市的建设来不仅能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城建中,要统筹兼顾雨水的开发、管理和排放系统,对于雨水的渗透、存储、管理和净化要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再循环利用,使城市供水的压力得以缓解。

3.2 缓解市政供水管道网络压力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将人工措施与自然措施合理地结合,尽量维护好城市建设之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涵养水源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最初城市的生态系统来实现。另外,改造传统的粗放型城市,离不开生态手段,例如多种植植被、修复已经被破坏的水体等。在城市建设中,提高植被覆盖率,让雨水能够自然积存、渗透并净化,进而满足了城市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多重需求,缓解了城市管道网络压力、提高管道网络承载力。

4 海绵城市对市政供水措施及注意问题

海绵城市通过“吸、渗、滞、蓄、净、排、用”七字方针加强了对雨洪的管理,下雨时采用吸水、渗水、蓄水、净水、排水的方式,适当时可利用雨水,完成了对雨水的排放与利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上七字方针的雨洪管理理念与市政供水规划设计是紧密联系的。为了实现传统市政供水、排水理念的转型,可以将海绵城市理论与现代城市市政给供水系统规划设计相结合。根据海绵城市的理念,市政供水不再是单纯地满足雨水径流排放和城市居民用水、排水的需求,同时也要包含综合利用雨水、防止内涝、控制径流污染等工作内容,规划设计目标从传统的单一化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模式。为了完成多元化模式的目标,需要适当的转变市政供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标准和手段,从而满足新时代下市政供水设计规划需求。所以,应构建“大一统”的规划设计思路,综合考虑市政供水系统设计、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化设计和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之间的有效结合。

根据“大一统”的规划设计思路,市政供水系统可以采用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种策略。每种策略所对应的措施也不尽相同,结构性策略可以采用建设雨水花园、蓄水池、生物滞留池、植被浅沟、干井、渗透沟、透水铺装等措施来实现;而非结构性策略可以采用主要措施为:合理设计道路布局、扩增可透水路面和植被的面积等。

在规划设计城市供水系统时,应当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首先需要通过基本的调查预研,估算城市的用水情况。根据当前城市用水量的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设计规划。一方面在保证未过度开发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水,另一方面为了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在合适的场地修建蓄水池等基础设施,下雨时在存储水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排水问题。另外,通过优化城市污水处理机制,完成对水资源的多次循环重复利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水资源的使用率。在整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建筑的设计概况,尽量避免与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产生冲突,满足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特别在设计规划给水管道系统时,必须根据当前城市的地质条件、地下建筑布列和障碍物类型等情况合理布置管道,以降低施工难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可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解决了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和设计思路,是现代乃至未来城市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合理建设海绵城市,发挥其优势,打造一个全新的市政供水系统,将对现代城市建设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章林伟.海绵城市建设概论[J].给水排水,2015(6):177.

[2]王微微.新形势下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73.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其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满足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为城市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快速城镇化建设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如何保护当下城市建设的多元发展已成为景观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景观设计教育也应该肩负时代责任,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技能型景观设计教育,更需要建立适合时代需求的教学体系。由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2016四川省高职大学生园林景观设计技能大赛”有21所高职院校参赛,可见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但是不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该课程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专业,课程涵盖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空间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作为专业方向之一,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室外环境的艺术设计。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景观设计本身提倡的是场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景观设计课程最重要的是讲授设计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从东西方园林的历史沿革出发,延及近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化建设和当代城市化建设现实,讲授建筑及建筑群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理,并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与城市住宅庭园的具体设计课题与课程作业,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设计技能,侧重于室内外环境的结合。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系统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习指导法等。虽然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但是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对如何实现设计想法不够清晰,对于创新设计的表达也有待提高,可见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才能顺利而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分配,要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要么由教师自由掌握。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教学顺序,要么先理论后实践,要么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无论何种方式,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都有所欠缺。案例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通常教师采用的是通过大师作品、知名案例或自身接触的项目进行讲述。对于学生而言,接触大师作品固然能够提升起点,但缺乏实地参观或实际参与的项目容易使学生缺少直观感受,使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际,难以将学习所获应用于实践中。

(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含室内和室外两部分设计课程,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就业时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也会造成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主要体现为被动地接收教师的授课内容,结果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

(三)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不缺乏互动交流,但互动形式的选择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学生方案设计的点评环节,除了教师点评以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个体方案互评或者小组协作方案互评,学生个体方案互评耗时较多,小组协作方案互评的个体性体现不足。总体而言,目前的课堂有互动的形式,但学生的收获可能参差不齐。

三、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现有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达到“知识够用,实践会用,就业实用”的教学目标,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师“教”的环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景观设计作为专业技能课,其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都应体现这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如何学、需要哪些技能、学完这门课后达到什么效果。1.量身定制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方向,课程设置无法面面俱到,学生通常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更缺乏宏观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应以小尺度场地设计为主,比如屋顶花园、住宅庭院、街头绿地等。小场地更易于学生感知空间尺度,更侧重空间形态的表达和视觉形象的塑造,符合艺术类学生的兴趣。此外,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安排了专业教师在每个班级进行专业指导答疑解惑,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毕业生通过讲座形式介绍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动态与就业前景。2.强调相关课程的配合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涉及技术、人文等领域的知识相对薄弱。在教学中可强调空间的艺术化表达以及相关课程的配合。比如,设计概论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三大构成课程可以锻炼学生从平面到空间的构图能力,工程制图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设计规范性。3.紧跟社会需求设计教学课题为满足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在开课之前广泛查阅相关招聘信息,通过与本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找出就业环境对专业知识能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题。比如,近几年全国多个城市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教师在授课中就结合庭院设计开设雨水花园设计的教学课题。再如,随着近两年国家生育政策调整,考虑到涉及儿童活动场地需求的增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了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教学课题。4.培养理性分析的设计思路艺术类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缺乏理性严谨的分析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其空间想象力,同时不断渗透景观设计的指导性、经验性语言,如设计流程、设计要素运用、设计评定标准等。无论教师讲授还是学生方案汇报都应强化这些标准的应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进行多角度讲解,从总体规划到细部设计,再到项目亮点,最后提炼出可以借鉴的部分。

(二)学生“学”的环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课程感兴趣才能充满激情地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1.学生参与课程学习金字塔展示了如何能够有效地学习: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四种学习方式属于被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这三种方式属于主动学习。在课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看静态图片和视频资料,还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景观设计作品,以PPT的形式分享给其他同学。收集资料和汇报的过程能让学生对各类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习。2.参观教学案例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在课程讲授中,大多引用身边便于参观的案例,比如学校周边的社区和湿地公园,包括北美风格的龙湖长桥郡小区、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牧山丽景项目、东南亚风情的南洋庄园小区、金科廊桥水乡湿地公园等。学生可以利用周末近距离接触实际的设计项目,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直观认识。3.积极参加各项竞赛设计实践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设计竞赛信息,及时到网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设计比赛。无论是个人参与还是团队合作,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类问题,思考、讨论解决方案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三)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