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篇1

一、精心组织,全面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

为加强社团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我们认真就开展好2014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社会组织检查的意义、步骤和要求,严格审查各社会组织人员变动、经费支出、重大活动、刊物出版、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具体问题依法做出不同的处理意见。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136个,2014年度年检应参检127个,实参检109个,参检率达到86%。从年检情况看,全县社会组织均能够做到依法开展活动。一些社会团体结合各自单位行业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宣传,广泛吸纳会员,壮大协会力量,全面推动了社会团体的快速发展,有的协会积极开展送真情献爱心和扶贫济困等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全县绝大多数社会组织为扩大交流、服务群众、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登记程序

2014年我县新成立社会组织19个,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我们严格按《社会团体登记条例》规定的条件,从“有牌子、有场子、有资金”着手,以社会组织章程公约为抓手,对社会组织成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多方论证,并对社团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逐项进行严格的审定。认真填写许可通知单,同时我们参照《社会团体登记须知》,制作了《县社会团体审批工作流程图》下发至各业务主管单位和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将申请筹备、同意受理、成立登记的各阶段制成直观图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从审查决定到行政许可的期限逐一告知。为尽可能缩短审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益,制定了《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登记表》、《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行政许可受理决定书》和《社会组织送达回证》等规范的行政许可文书。为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严格执行登记工作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对社会组织“进门”前静止材料的严格审查,同时加大对“进门”后的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

三、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2014年,我县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落实富民政策,按照“培养专业经济协会,扶持规模协会,建立示范协会”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县的六大优势产业和七大特色产业均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辅射全县5个镇87个村,如县生猪生态养殖协会、县棉花协会、县苗木花卉协会。协会的存在在增加农产品收入,抵御市场风险,保护农民自身利益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各协会围绕城内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结合县政府实施的“一村一品牌”,积极打造“品牌”协会,目前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培育目标上基本做到了“一镇一品、一品一会、一会一特”。如县食用菌协会、县高效农业研究会、县镇苗木花卉协会等协会年培训达百余次,通过不断的信息技术交流,产品推介,发展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技术农产品,进一步加快了我县“跨越”式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篇2

一、基本情况

XXX是市“中心城区”,全区共注册登记社会组织366个,其中:社会团体6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04个,主要涉及教育(268个)、民政、文化、体育、等行业。62个社会团体中行业协会商会41个。目前,全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6.5个,在数量上初步达到了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6个以上的发展目标。

此外,全区在各乡镇、街道进行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共计1229家,基本达到了城市社区10家、农村社区5家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要求。

二、前段工作

1、抓组织领导,促高位推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社会组织工作,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扶持社工类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制定出台了《扶持发展社会工作类社会组织实施办法(试行)》、《开展社区民政服务社会化改革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方案》、《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施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加强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将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和社区治理创新,纳入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和社会治理一盘棋安排。局党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作为民政重中之重来抓,局党组书记多次就社会组织年检、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社会组织工作亲自安排部署和督促落实。

2、抓依法监管,促规范发展。一是推行政务服务审批改革工作。全面落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要求,实行首席代表审批制,取消现场核查环节,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审批时间由法定60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民政局行政审批股连续2019年、2020年两年,在区政务服务”好差评测评中获得全区行政股室排名第1和第2名的好成绩。二是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2018年度,民政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查处了“老兵之家”非法社会组织活动,起到了较好的震慑效果。三是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自2016年7月开始,启动全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全区共有32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脱钩。四是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2021年1-2月,区民政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区41家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情况100%全覆盖展开抽查检查。检查结果在监管系统平台进行了公开。

3、抓培育扶持,促基础带动。2016 年,成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通过近3年的努力,共孵化培育出“区永爱志愿者协会”“区博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16家慈善公益类、社会工作类、社区服务类群众急需的社会组织。与此同时,区财政每年度预算安排不低于50万元用于支持社工类社会组织发展、不低于100万元用于购买社工类社会组织的服务。十三五期间,区社会组织承接民政等购买服务项目20余个,项目资金达400余万元。

4、抓党建引领,促作用发挥。2017年5月成立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综合党委书记由由民政局党组书记兼任。党委下辖支部6个,其中5个功能型党支部,1个实体性党支部,共有党员59人,其中,直管党员20人,流动党员39人。各社会组织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积极参与社区社会治理创新和其他中心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其原因

1、社会组织自身方面。一是社会组织的结构不平衡。从社会组织的类型上看,教育类、行业协会商会偏多,公益性、慈善性、服务性的社会组织偏少。二是部分社会组织(社团)发展质量不高,作用发挥不大。目前登记在册的全区性社会团体共计62家,其中行业协会商会41家。活动正常开展的只有区总商会、区怀素书画学会等7个组织。三是“僵尸”组织比例较大。据调查,全区长期没有收入,没有支出,没有活动开展,处于僵尸状态的有14家、失联的2家。

篇3

近年来,我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较快,在深化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规范社区社会组织行为,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加强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现就我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与登记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以城市(含县)社区成员为主体,以社区服务和活跃社区生活为目的,由驻区单位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组织。近年来,在我省广大社区中涌现了一大批自发的或有关部门倡导组建的社会组织,如社区文娱体育团体、志愿者服务组织、公益互助组织和非营利性便民服务机构等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社会组织在完善社区自治,加强社区管理,活跃社区文化,丰富业余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重视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有利于推动“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为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出积极贡献。

二、登记范围

在社区内开展活动的文体类、服务类、慈善救助类、公益类、自愿者类等具有社团性质社会组织;社区范围内单位或个人单独或联合举办的,为社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法律和社会福利等服务,具有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组织可列入登记。社区老人会、计划生育协会、残疾人协会暂不登记。

三、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社区社会团体登记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个人发起人5名以上或发起单位3个以上;

2、有30个以上个人会员或10个以上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30个;

3、活动资金不得低于2000元;

4、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准予多个社会组织合署办公。

(二)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5000元以上的开办资金;

2、在社区或单位有活动场所。在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若干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可申请登记在同一活动场所,或与同一社区社团合署办公。

(三)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程序

社区社会组织实行简化的登记程序。社区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由县(市、区)的相关部门担任,也可委托街道办事处担任。同一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可申请设立跨社区的社区社会组织。

申请设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发起人须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书(社区社会团体需说明筹备过程及选举情况);

2、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3、业务主管单位出具的活动资金证明和活动场所证明;

4、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身份证复印件,社区社会团体还需提交会员名册;

5、章程草案。

社区社会团体实行直接登记制,不必执行筹备期,但必须自行组织筹备活动。社区社会团体日常监督管理参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四)备案管理要求

对于尚未达到上述登记条件,但正常开展活动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区社会组织,由社区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核准备案后,报县(市、区)民政局备案。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待发展完善符合登记条件后,再向民政部门正式申请注册登记。对于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的社区社会组织,要区别不同情况劝其解散或责令解散。

篇4

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的意义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质量、水平。

一是形势的宏观需要。随着互联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事实上已经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走不走信息化之路,而是怎么走、如何走的选择。在信息化全面渗透的宏观形势下,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二是管理的微观需要。无论对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还是社会组织个体自身,从管理这一微观角度讲均离不开信息化。前者需要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管理质量,后者需要信息化方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增强组织体系的运行能力与水平。

三是服务的现实需要。登记管理机关在管理的同时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社会组织个体有海量行业业务信息需求,这是社会组织服务最现实也是最紧迫的工作内容,离开网络信息技术载体,不广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业务信息的深加工推送,精准、个性化服务就无法有效实现。

四是创新的发展需要。创新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作为工作手段还是工作内容,信息化都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提供了求新动能和创新可能。从实践看,要顺应法律与制度建设新变革、顺应社会发展与治理新趋势,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保障。

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任务。但信息化作为先进技术支撑及现代手段服务,也并非万能,不可能一劳永逸。若偏离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本质需求,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不仅不会提高效率,而且会加大社会治理成本以至积重难返。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要业务主导。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一定要以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业务为核心,紧紧围绕业务发展开展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设计、应用系统设计、传输网络设计及安全保障设计,紧密结合业务需求进行诸如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等系统建设。

二要统筹规划。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阶段,因此无论从登记管理机关还是社会组织个体角度讲,必须对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发部署等各环节进行不同层次、因地制宜的统筹和规划,切实避免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确保设计、建设、应用科学高效。

三要注重应用。与所有信息化项目建设一样,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一项技术、资金密集型工程,涉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尤其在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必须坚持应用促发展统一设计、集中开发、多层应用的基本原则,避免多头开发、自行应用,确保事半功倍。

四要确保安全。无论从设计层面还是应用层面,安全都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的要件,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充分实现应用目标前提下,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明确统一安全标准,建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应用系统安全。

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环节和主要内容

从业务发展中长期整体需要研究,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要突出的环节及强化的内容很多,但从业务推进阶段性多向需求角度分析,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实际上着重需要做好以下五个平台建设。

一是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平台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的展示性工程,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门户网站。即通过门户网站的要闻信息、政策法规、业务办理、理论研究、通知公告、信息公开、统计调查、服务公示、失信惩戒、社会评价、投诉举报等栏目板块建设,建立形成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披露机制。一方面动态即时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信息、行业信息;另一方面全面整合各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源,搭建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社会监督,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二是互动交流平台建设。以互动交流为核心,借助门户网站互动栏目板块、网络社区论坛、微博、微信、QQ 群集合形成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互动交流平台,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建设内容。通过设计、搭建、管理、维护论坛,整合社会组织官方微信和微博账号,一键登录微博、QQ账号并与手机客户端实时同步,多形式全面实现社会组织管理系统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一对一或一对多信息精准快速推送及多对多广泛传播,为互通有无、学习培训提供载体支撑。

篇5

关键词: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设计, 管理, 作用, 总承包项目

Abstract: because our country i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in the 21 st century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middle.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road industry has had great development, but it also exist among a lot of problems.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s contract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guide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project management importan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iles. Can adjust the total contracting project management of machine, raw materials, personne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installation, equipment, civi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contradictions, to the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design for supervision and the necessary control, this ability science reasonable assurance of engineering project with high quality,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low cost is complete.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road total contracting project manage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vestment control, progress management these three factors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ir own some introductions to the. Also o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design, management, the function, the total contracting project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1 总承包管理有其特殊性。总承包项目的类型和样式繁多,规模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作业受天气的影响较大,而复杂多工种交叉总承包项目管理和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工序搭接的较多,都需要加强对这些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然而保证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正常有序地的进行,以方便达到预期质量要求和使用功能要求、降低公路项目的成本要求的目标。

1.2 随着总承包项目管理项目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不断出现,同时承担新工程也可能结构更复杂、难度更大、功能更特殊。进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的较大提高,技术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技术主装备的不断先进,也使得总承包项目管理管理更显重要。

1.3 总承包管理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效益,及企业信誉和企业存亡的问题。 公路总承包项目管理必须具备一定技术装备与技术条件,这些技术装备与技术条件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与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与实施。

2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总承包项目的质量问题

2.1.1总承包项目管理项目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

2.1.2政府监管的不认真也很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时马虎大意,不严格等等。

2.1.3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2.2 安全问题

虽然我们总是从许多的不同角度强调安全重要性,可是在一些总承包项目管理现场却有不同程度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2.2.1管理模式的高位瘫痪脱节,激励的市场竞争让相当部分的总承包项目管理单位丧失了控制权和自,被动地依附项目的承建人,仅收取一些管理费,进而被迫违心听从与放任于项目承建人,然而项目承建人又把工程进行一层又一层的转包和分包,所以造成部分总承包项目管理现场没能够较好的贯彻和落实有关的总承包项目管理安全文件,而造成政令不通与公路总承包项目管理现场失控被动局面。

2.2.2 总承包项目管理项目的安全生产体系与总承包项目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不健全。

篇6

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党组,市属各局、总公司、高等院校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区县财政局:

    经研究决定,适当调整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补助标准:去世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有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调整到每人每月290元;去世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无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调整到每人每月435元。

    二、执行时间:自2000年7月1日起按上述标准执行。

    三、所需经费按原渠道开支。

篇7

一、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我们社区以创建和谐示范社区为目标,以培养社区社会组织力量为抓手,不断扩大社会组织力量。截止到目前,我社区已建立了个社会组织,其中参加人员共人,党员人。涵盖了社会救助、公益志愿服务、文化类、教育类、体育类等各个行业。

二、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的提高,对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比以往高,参与进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其中还有很多薄弱的环节,有待改善。一是社会组织种类虽多,一般社会组织规模都比较小,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是有一段距离。二是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不够稳定,内部结构比较松散,工作的组织能力,人员的凝聚力都还欠佳。三是社区社会组织多数都没有登记,无监管部门,因此,对他们的管理都不规范。而且它们很难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有严重的制约性。

三、今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引导,规范社会组织建设

一是针对社区社会组织无“户口”的现象,我们政府及街道办应积极引导,协调民政部门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审核过程,减少登记、批准环节等。帮助社区社会组织获得合法的身份,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二是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投入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抓好配套设施场所的建设。为文化、体育、教育等社区社会组织活动提供相应的活动场地和器材。四是摸清社区已有资源,努力做到资源共享,节约行政开支的目的。争取将经费用到更好的地方。

(二)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的长效管理机制

我社区要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协调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及民政局、街道办、居委会等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同时,要积极扶持、引导社会组织的活动开展。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所管理的辖区内无违法社区组织活动

篇8

为了切实做好*年度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根据全国社会组织管理与经验交流会议和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对今年的工作部署,把*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安排意见下发各市州地,各地要按照安排意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好*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计划。

*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全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议部署,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各级社会组织管理机关要在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常规工作,确实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努力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积极做好重点工作,切实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新发展

1、加快推进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发展。结合民政部门自身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发改、财政、经贸、组织人事等部门做好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的规划,推进解决行业协会与行政管理机关合署办公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行业协会兼职等问题。一是制定出台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办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我省产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布局合理、覆盖面广,功能齐备的行业协会商会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保障行业协会商会健康发展有序的法律规范和管理体制。二是省厅将选择1-2个点作为进行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试点,探索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经验,同时加强立法调研,发挥专家学者和科研部门作用,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积极推动《*省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条例》制定和出台。

2、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快速发展。各地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人民群众急切需求,制定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政策,重点加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社区服务和服务“三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规划、发展和培育。一是深入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起信息公开、服务承诺和社会监督机制。各地今年至少要集中开展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增强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意识。并逐步建立自律与诚信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各地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项工作重视和支持,力争在财税、信贷、项目、职工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和用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厅也将积极争取省政府出台《*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3、积极开展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试点工作。建立社会组织评估体系是进一步探索对社会组织实施动态管理的开拓性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认真按照民政部下发的指导意见制定好本地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评估机构。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评估指标,制定评估实施细则和标准,各地要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指导原则,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省厅将及时下发《*省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对评估的内容、标志和尺度、程序、登记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并对全省相关工作人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对部分省级社会组织开展评估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各类社会组织中推开。并将对社会组织评估结果作为今后表彰社会组织的重要依据。

4、推行规范管理,加强行政执法。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年度检查制度,加强年检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改进年检方式,提高年检工作效率,强化年检工作的严肃性,并将社会组织日常工作重心从过去的“重登记,轻管理”,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来。同时要将年检工作与评估工作、日常监督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切实落实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查非打非工作力度,逐步建立社会组织突发敏感性事件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健全执法查处的主体、程序、监督、处罚等有关规定和法律文书。

(二)加强日常管理,夯实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

1、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各地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功能,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在扶贫济困、安老扶弱、助残养孤、救灾救济等领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6号)和*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黔财税[*]16号)及*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申请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黔民发[*]4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篇9

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及省、市有关社会组织管理精神,我局从3月1日起,对全县2013年6月30日之前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了年检工作,应参加本年度年检的社会组织93家,(其中社会团体85家,年检合格的77家,未参加本年度年检的2家,连续两年未参加年检的6家;应参加年检的民办非企业单位8家,年检合格的8家。)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六章第三十二条、三十三条、三十四条的规定及《xxxx县民政局关于对未按规定期限参加年检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限期整改的公告》的相关内容,对鱼洞子乡木家河农业科技协会等12个社会团体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没有按照要求参加年度检查,也无人办理注销手续的做出了撤销决定。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促进年检。下发了《关于开展2013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工作的通知》,对年检的对象、内容、上报材料、时间、程序、标准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针对年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县民政局及时采取多种通知方式,确保通知到每一家参检单位。电话、手机短信及QQ等多种方式通知参检单位依法做好年检准备工作。同时部门之间相互联动,发文至各业务主管单位,加强对年检报告的初审,提高年检质量。

(二)严格把关,规范年检。对社会组织提交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年检材料准确真实,年检等次评定合理,防止年检流于形式。对归纳总结查找出的问题,迅速通报相关的社会组织及业务主管单位,限期进行整改,有效地增强了社会组织遵纪守法、规范活动的自律意识,为今后社会组织更好地依法开展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强化服务,优质年检。在年检工作中,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改变了年检工作方式,针对部分社会组织地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专门为他们提供了预约服务、延迟下班时间。对初次参加年检的,耐心解答年检相关问题,方便参检单位了解年检的要求,指导填写年检报告书,了解社会组织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加强监督管理,用热情的服务推动年检开展。

(四)创新方式,推进年检。5月底年检结束后,针对24家社会团体多次通知无反应,不及时参加年检的情况,印制了年检告知书24份,发放到业务主管单位14家,并张贴了未按规定期限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限期整改的公告,通过此措施,促进13家社会组织补办了年检。

三、今后工作重点

认真领会《汉中市民政局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意见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构建服务到位、监管有效、多方参与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格局,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学习宣传力度。利用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平台,加大对社会组织相关政策理论知识的宣传力度,以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为今后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规范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在今后的年检工作中,既要重视在法定时间内的时点性检查,又要加强动态监管,对社会组织按照章程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日常监管。

(三)强化部门协作管理。认真落实《xxxx县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定期组织召开社会组织联席会议。督促各业务主管部门抓好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工作,对社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对存在的问题统一收集处理。

篇10

[关键词] 高校;学生组织;社会化管理

创新是高校发展的硬道理,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基础,在学生工作中引入新理念,创新管理形式,提升管理质量是当前高校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拥有数量众多、特色各异的学生社团,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一、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现状

当前高校学生多是1990年后出生,也就是所谓的“90后”。与前辈相比,90后好奇心更强,比较积极主动,不习惯陈规旧习的约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好,有较强的创造力;另一方面,90后学生耐受力较弱,抗压能力差,做事情的持续性不够,对于规则和纪律的遵守能力较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和掌上世界不能自拔,喜欢“宅”居,不习惯参与群体生活,对社交活动丧失兴趣。90后群体是新时代、新环境塑造的产物,最大特点就是多元化。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许多传统的做法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难以继续开展。

高校学生组织基本上都是由兴趣爱好存在共同点的学生组建的。在90后学生群体占主导的高校中,学生组织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第一,学生组织类别多样,主要体现在一些新团体的产生。除了传统的学生会、团委、体育、艺术类的学生社团外,很多“新新团体”涌现出来,像动漫社、驴行社等。这些社团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第二,学生组织的数量总体增多。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日趋丰富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团体涌现出来。除了一些团委领导下的正式学生社团之外,还有许多非正式的学生社团。很多时候,这些社团就是一个个的小团体,颇类似于社会上的“草根组织”,虽然没有合法的身份却也大量存在。第三,学生组织发展多元化。与传统的高校学生组织不同,新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的组织方式、利益诉求、活动内容更为多样化。过去的学生组织以对学生进行管理为主,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学生组织除了体现学校的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自我需要的满足。第四,学生组织趋于自我管理。传统的高校学生组织体现出学校自上而下的控制,有较强的行政命令性,学生的自主性较弱;而目前许多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团体,从成立到运作更多体现出了自发自愿的性质。

二、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自主意识非常强烈的群体,异质性强,需求较为多元。高校学生组织作为代表性的学生团体,在类别、数量、性质等方面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为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正确地回应这些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乃至学校管理工作优劣的评判标准之一。

近些年来,学生工作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高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经不足以解决新问题。总结起来,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这一点在各类学生组织中都有体现。在较传统和正式的学生社团里,受到既有制定规则的影响,组织成员往往只是按照习惯去运行组织,管理创新性不足。传统的做法在过去行得通,在当前的环境下却显得越来越无力,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在自发成立的学生社团中也面临这种问题,学生因为专业水平不够,难以组织与发展协会,缺乏清晰的组织发展目标和规划,也没有好的组织体系,导致社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社团专业性不足,缺乏导师指导

组织的运行往往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引,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组织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中,一方面教师人手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的时间也并不充裕,使得教师难以给予学生社团持续的、高质量的指导。仅凭学生的一腔热情去盲目实践,很难提升社团的活动水平以及学生的能力。

(三)组织活动低质量化

由于学生组织缺乏专业性,发展目标不明确,加之社团的主要成员往往是低年级学生,使得社团很多活动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活动流于形式和表面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活动与社团性质相关性不强等方面。社团在运行过程中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许多学生在社团中得不到相应的锻炼,逐渐迷失对组织价值的追求,长此以往可能导致社团瓦解。

(四)存在经费不足、场地缺乏现象

许多学生社团并无固定的经费来源,对于它们而言会员会费是组织主要的资金来源,但这也是十分有限的。有的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只能临时选择地点开展活动。资金、场地的匮乏必然会导致活动开展受到影响,而这些问题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拨款或兴建场地来解决,因为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组织发展的持续性问题。

三、社会组织管理理念对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启示

高校学生组织从概念上来说属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指不同于政府机构与经济机构的“第三类”组织。从法人身份上来看,社会组织属于社团法人,成立时需要到民政部门登记,并且多数社会组织需要接受民政部门及其直接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在我国有三类主要的社会组织,分别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与基金会。此外,事业单位、民团群团等组织亦被认为属于社会组织。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没有登记的草根组织也属于广义的社会组织。在高校,学生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自我管理组织,并没有政治性与经济性,从本质上来讲属于社会组织。正式的学生组织是在学校各级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而学校团委则属于社会组织,所以这些正式的学生组织都属于社会组织。至于那些非正式的学生社团,则类似于社会上的草根组织,也属于广义上的社会组织。

这些年我国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宝贵经验。高校学生组织本身属于社会组织的范畴,其非政治性、非经济性以及自理自治的特点,使得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借鉴社会组织的管理经验显得顺理成章。在社会组织管理中,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可以供高校学生工作者借鉴。

(一)自主性管理

自主性是社会组织管理的根本,强调自主性就是强调组织成员的主体性以及组织运作的主力性。发展社会组织强调不受行政指令的过多干预。例如,许多事业单位虽然可以划为社会组织但实际上与政府部门无异,其决策要听从于相关的行政命令。近年来政府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强调一部分社会职能较强的机构完全脱离出政府,成为社会组织,目的就是发挥这些单位的主体性。只有主体性得到了体现,才能较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真正发挥自己的职能。

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正式的组织往往由各级团委直接领导,很多时候其发展会受到团委工作的直接影响,这些影响有时对于学生组织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益处。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独立自主性,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管理者可以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组织发展进行引导,而在具体的管理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少一些行政命令和例行公事,多一些职能引导和交流。

(二)专业化管理

任何组织都注重专业性。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所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社会组织在管理、项目运营、活动策划、营销等领域有很大的专业性需求。我国在计划时代形成了政府包办一切的管理模式,经济社会领域均由政府管理。经过经济改革,市场形成,经济领域相对自主了,而社会改革仍然在探索之中,管理模式还很不成熟,往往借鉴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高校学生组织中,专业性十分重要。专业性涉及很多方面,管理方面的专业性、技术领域的专业性都应该得到重视。高校学生组织在日常活动中应该将专业性摆在首位,什么样的组织就做什么样的事情。许多学生社团平时开展的活动很多,但是细细看下,大多是与组织核心职能无关的活动。这不仅浪费了社团成员的时间,也无助于社团的发展进步,甚至影响到社团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应着力引导学生社团往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核心职能为中心,活动不能偏离组织的职能。

(三)发展类型多元化

社会组织的类型有很多,几乎在任何社会领域都有对应的社会组织的存在。如与政府联系紧密的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的研究机构、教育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公益领域的慈善会与基金会、服务经济活动的商行会、各种兴趣爱好组织等,还有服务于社会各界的、数量庞大的草根组织。随着社会多元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社会组织在类型上的增加正是契合了这一社会发展潮流。近年来,社会组织登记的门槛逐步降低,注册的程序也越来越简化,越来越多的草根组织得以合法存在。

高校学生的需求也是非常多元的,尤其是90后学生群体,较以往的大学生更甚。许多前所未见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有些还没有得到正式的认可就已经在运行了。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认真调研,理清校园中存在的各类学生团体,只要符合标准都应及时予以认可并登记在册,当这些社团开展活动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以营造良好的学生组织发展环境;同时,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协助成立新的学生社团。

(四)立足组织自身获取资源

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类别不同,其获得资金的方式也不同。一些专业性的组织通过提供服务获得资金,如技术性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有些组织靠资助维持运作,如很多商会;有些靠募集资金,如基金会、慈善会;有些则靠申请项目资金,如部分社工组织;还有一些则是靠市场经营,如民办学校等。虽然社会组织基本上为非盈利性,但是这并不妨碍其通过合法的渠道吸纳资金以提供社会服务。

学生组织同样可以通过开展专业获取资源,这样不仅可以维持组织正常运转,锻炼组织成员,还可以证明其专业水准及存在的价值。如有些艺术类社团可以通过提供表演、主持等获取报酬,科研类社团可以通过提供科技服务获取报酬,有些社团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上的项目申报获取资助。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积极为学生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专业服务牵线搭桥。当然,学生组织不以赚钱为目的,进行社会服务最重要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培养其专业能力,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谨慎审批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项目,确保活动安全进行,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预备军,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校学生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实为锤炼专业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熟悉社会环境的良好平台。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学生组织管理方法亟需革新。社会组织在管理运营上的有益做法,可以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以更好地建设高校学生组织,促进学生成长成材。

参考文献

[1]蔡灿辉.社会管理理念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分析[J].进出口经理人,2014(s1).

[2]刘敏,杨越.企业管理理念在高校青年学生组织中的应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9(12).

[3]葛芳玉.浅析高校学生组织现状及发展建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4]姜练琳.社会管理视域下高校学生组织功能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3(22).

[5]杨飞群,林德交.浅议高校学生组织制度化管理与文化建设[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鞠正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J].攀登,2009,28(1).

[7]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8]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J].时事出版社,2008.

[9]葛芳玉.浅析高校学生组织现状及发展建议[M].北京: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篇11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问题;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27

文书档案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它能够承载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信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而在全新的形势下,文书档案管理的模式明显滞后,管理的方法手段也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众多、漏洞百出。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只有追随时代的脚步才能够适应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一、目前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

(一)管理不规范,目光短浅

对于许多社会组织而言,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是常见的通病,在档号、档案标题以及目录方面的不科学、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文书档案的管理质量普遍不高。加之,许多单位长期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对于新形势下档案的管理不能做到及时的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目光短浅不具备及时变革的大局意识,档案长期以来只能是“重藏轻用”难以发挥实际的效用,档案管理模式长期滞后于时展的脚步。

(二)管理手段落后,工作繁杂度高

在现阶段网络化、计算机化得以飞速发展,为我们各项资源的储存都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许多的单位、部门已经实现了档案的计算机检索,然而,在文书档案管理上,仍旧大多以手工检索为主,检索工作繁杂,精度不高。管理手段的落后,导致文书档案管理直接与社会脱节,严重的不适于现代工作的进展,致使社会组织的各项工作效率总体不高。

(三)管理人员素养低,阻碍进一步发展

文书档案的管理需要有一批专业素养较高、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然而在文书档案的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低,对于计算机技术等又不是很了解,加之,招聘了一些兼职的或短期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业务往往不熟悉,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不规范,无法使文书档案的管理同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

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文书档案的管理不能固守陈旧,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不断的创新,要通过档案的管理工作,使文书档案能够真正的发挥价值,而不是简单的档案收集与整理这就要求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不断的开辟新途径,不断的发展。

(一)健全体制,促进档案管理有效

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主要是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大难管理行为进行系统、科学的规范,导致文书档案的管理杂乱无章,这就要求根据时展特点制定新的档案管理体制,如:档案管理责任制、电子档案管理体制以及鼓励员工参与文书档案管理的主动参与机制等。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档案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要制定文书档案管理的战略性目标,用发展的严管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

(二)技术创新,促进档案信息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国语陈旧和繁杂,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文书档案的管理必须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文书档案的管理变得更高效化。文书档案的创新管理要求能够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进程,实现档案管理一体化、电子化。这样不但简化了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也使文书档案在查询余调度中更为便捷,促进了整个社会组织以及相关的单位快速高效的运转。

(三)树立档案管理意识,建设专业管理队伍

文书档案管理方式的落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实际的文书档案管理的操作者专业技能不强,对先进的管理技术了解不够,管理意识淡薄。这就要求加强文书档案的专业管理队伍建设,树立较高的、较为先进的档案管理意识。文书档案的创新管理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没有足够专业知识和丰富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是很难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定时的对档案管理人员尽行专业技能的考核,建立健全人才考核制,实行优胜劣汰制,从而形成一批专业技能较高的文书档案管理队伍。另外,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意识也是促进文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以便使档案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功用,提升单位的实际竞争力。

三、结束语

文书档案的管理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意义重大,文书档案的管理水平也能够体现相关单位、组织的办公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发展能充分发挥单位档案的巨大功用,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更好的服务于单位、组织的各项工作,促使各个流程顺利进行,才能与社会实现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妍.浅析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篇12

一、抓好宣传学习工作

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每周一为科室学习日,认真组织政治、业务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坚持上下班签到制度。

二、加强宣传报道,提高工作知名度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管理网络的作用,信息及时更新,工作中的重大活动及经验及时上网交流宣传,截止目前,信息报道总件277件,使民间组织信息网真正发挥出工作交流、上下沟通的平台作用。

三、认真部署,全面做好年检工作

按照省厅市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县的实际,对2010年度社会组织检查工作已开始进行,各社会组织应用年检报告书已发放,部分社会组织已进入年检审核程序,并进行走访检查,督促各项制度建设落实。

四、依法登记、规范民间组织的登记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以两个《条例》和上级有关政策为依据,严格程序、严格审批、依法登记。除对其提交的材料严格把关外,并进行现场考察,多方了解情况,不符合条例的坚决不予审批。截止目前,新批社团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个。

五、加强监督管理,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是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上半年解决处理会员与业务主管单位发生的矛盾争议二起,解决处理社会组织与社会群体发生的纠纷事件一起。在管理过程中,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主动、稳妥快捷的处理解决,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六、理顺协调好与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便于工作开展

为使民办教育纳入管理,逐步杜绝对非法组织的报道和有关单位为非法组织办理提供有关活动的证明手续,加强对社会组织使用银行账户的使用与管理等实际问题,民管办主动与教育、宣传、电视台、物价、银行等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尽力解决好部门独为意识尽其各部门应尽的职责。

七、加强民间组织档案管理工作

按照省厅、省档案局、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07年度文书、业务档案13卷,整理修复案卷96卷。

八、做好日常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始终如一、热情服务的姿态,上半年接待咨询人员38人次,其中涉及管理纠纷三起,协调一般矛盾五起,做好其他临时性的工作任务。

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抓好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工作的落实与完善

二、指导督促乡镇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工作

三、筹备查非打非计划

篇13

关键词:新常态;公共管理;困难;出路

一、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管理体系、能力同现展目标间的差距

伴随现代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社会公民逐渐感知到良好的社会发展气氛,以及文化建设的繁荣气氛。我国在进行社会治理的体系、能力等方面也获得较为突出的发展,可是其依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行政生态发展有关要求。比如:我国现代的法治建设中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及时予以有效的完善。社会居民民主化落实程度较低,要实现全民民主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机关单位的制度运行体系过于固化,对日常管理工作的处理效率尚未获得有效提升,繁冗的政府部门无法满足民众真实的办事诉求。社会网络中有种类繁多的制度条例,而网络化的制度条例需要健全的制度基础实施约束,因此政府、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需要联合起来,对社会发展当中出现的利益配置不均、缺失公平等尖锐问题进行协力解决。政府、社会中的组织与民众都是社会治理中的主体,社会治理能力缺失着重展现在政府、社会组织与相关政策的不健全上,社会民众和政府部门工作之间欠缺协调等。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办事能力影响社会治理落实的成败,思想意识、办事能力层面上的缺失,严重影响社会治理工作的成效。不同的机构部门中的人员,其具体工作内容较为模糊,不具备良好的配合能力,更是无法收到良好的治理成效。因此我国在治理能力以及各个治理体系等方面实现的发展,同现代化社会治理的要求依然有很大差距。所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改革,推动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之间的发展,是实现社会治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关键前提。

(二)公共管理手段与措施过于单一

公共管理工作者在实施公共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使用各种有效的工具、技术、手段等来完成管理工作。公共管理技术中包含:数字治理、智慧政务、风险评估、科学决策、绩效治理以及应急处理等技术,其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工作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具有较为完善的制度约束与规范,较为先进的体系结构,因此政府部门也会使用公共管理技术实施管理工作。公共管理技术被政府机关部门所大力推崇,可是其对于公共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的帮助却非常少。这是因为政府未能使用有效适合公众利益的管理技术实施管理,其主要是应用便利、稳定、突出政绩的管理技术实施管理。传统而单一的管理工作模式让政府公共管理工作耗时较长,长时间持续下去就会导致社会群众产生信任危机。

(三)公共管理工作者思想意识亟待提升

社会伦理的价值体系、组织文化等都会影响公共管理工作者,公共管理工作者会在其影响之下产生偏差的文化意识。会导致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产生变质,变成违法乱纪行为的温床。基于健康、良性的组织文化体系,社会的染缸效应会对公共管理工作者形成良性影响,培养其遵纪守法、依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可是基于不良组织文化对管理工作者的影响,会导致公共管理工作者产生意识偏差,公共管理工作者会因为自身道德品质与社会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的矛盾,出现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并且因此会感受到痛苦不堪。因此,公共管理者的伦理价值、道德价值体系构建,需要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以及良性组织文化内容的导向。如果没有正面积极的引导处理,就会导致伦理道德缺失、权值僭越等状况的产生。

二、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实现发展的出路

(一)强化公共管理实施主体的管理能力

公共管理的落实不但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更要求社会民众对政府、社会组织等工作内容的有效配合。对于管理层面的不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民众等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也是不同的,各个社会体系需要及时强化自身的本职工作。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属于领导者,政府部门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条例,来引导社会组织以及民众进行工作落实。因此政府部门以及制度条例等需要进行深化创新与改革。及时改变传统管理架构中刻板僵化的方式,使用更加灵活、和谐的方式实施公共管理。政府实施管理的时候要注意这几点:政府部门内部一定要建立严谨的人员选拔机制与激励机制,基于对工作者的严谨选拔,来提升其工作质量,要构建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工作者的能力、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而公平的考核,不定期对工作者进行培训,基于思想政治、技术能力等层面的培训,提高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能力,切实提升工作者的公共管理工作效率。

(二)强化对公共管理方式的创新

现代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使用现代先进的公共管理方式,现代公共管理方式能够促进社会治理机制、能力实现现代化发展。因此在公共管理中使用现代先进的公共管理方式,改变死板、僵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任务,切实提升公共管理工作的成效。现代对公共管理方式的有效创新,能够切实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实现了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作用之下,国际资源和生产要素上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这会让国际生产资料的成本逐渐下降。并且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也逐渐出现,各个国家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淘汰落后的经济体和生产方式,并且也会使产业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更加快速,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公共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当前公共管理是把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科技关联起来进行管理,高新科技的应用,能够让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被提升,更能够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三)对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伦理、价值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传统的价值理念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盲目追崇金钱与权力,会导致社会总体价值观念出现缺失。政府工作者对公众的诉求视而不见,恣意践踏和侵犯公共利益,导致民众与政府部门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因此构建正确的伦理、价值体系是当前政府机关部门极为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关理念的基础之上,要对法治、民主、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体系、风气等进行大力宣导,针对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等个人行为要实施严肃的处理。并且要全力构建政府部门工作者自身的公仆意识与服务意识,培养社会民众的公德意识和公德心,切实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法治层面的文化意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所依附的宪法、法治内容,需要变成公共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伦理、价值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会影响到国民生活的诸多方面。公共管理是社会、民众与政府紧密关联的管理活动,其顺利开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合理扶持,更需要民众的有效配合与协调。公共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实现法治以及创新,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公共管理,确保国民利益的完整性,确保社会实现公平与公正,在公共管理中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实现公共管理的高效运转,确保公共管理能够带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怡.基于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7(08):35-36.

篇14

一、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全面做好“4.20”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推进“4.20”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进度,确保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抓紧实施“4.20”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项目。

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推动实施“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项目。注重防灾减灾工作常态化,争创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组织开展2-3次应急指挥系统操作演练,提升应急水平。切实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丰富市、县救灾物资储备,提高使用效益。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做好灾害信息员培训。

及时有序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推动建立市、县两级救灾资金按比例分担机制,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修订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完善救灾应急工作机制。及时做好受灾群众应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初步救助。

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规范低保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机构建设,全面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强化社会救助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享受社会救助备案制度、社会救助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市城市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20元,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10元。推动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基金。

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继续全面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扩大救助病种和救助范围。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优化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流程,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参保参合率达到100%,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60%。继续做好14周岁以下先心病儿童救助工作。

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开展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敬老院管理标准体系。维修改造敬老院床位2129张。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在2013年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90%,床位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社会福利和慈善体系建设

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督促抓好市第二福利院等项目建设,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9个,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造和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4270张。加大省、市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力度,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4.35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健全以五保供养、互助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试行公建民营、投资换经营等运行模式,解决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编制不足、资金再投入难、床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业协作与对口支援机制。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强孤儿权益维护,实现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全覆盖,落实城乡社区(村)儿童福利督导制度。积极争取全国“蓝天计划”二期项目。拓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加强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和管理。切实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全年发行2.5亿元以上。

加强社会慈善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轮值会长制度。积极争取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对的支持。做好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捐建的灾后重建项目的落实和监督管理。积极推荐项目参加省政府“巴蜀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推动劝募设立慈善专项救助基金。

四、优抚安置双拥工作

全面做好优抚工作。加强优抚资金管理,完善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面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加强优抚事业单位建设。全面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任务。做好伤残和死亡抚恤工作,开展对烈士遗属抚恤优待政策贯彻落实督促检查。

深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和军休管理。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贯彻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推动出台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扶持就业创业措施办法。完成伤病残退役士兵移交安置任务。做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完成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任务,全面落实安置政策和政治、生活待遇。推行新型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军休文化建设。

扎实做好双拥创建工作。认真做好第十届省级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区)创建、申报、迎检工作。做好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县城创建启动工作。大力推进双拥文化建设和社会化拥军。

五、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和区划地名工作

强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出台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创新管理服务实施意见。继续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7%。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指导各地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指导性目录,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继续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做好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后续管理,着力做好新任村(居)干部培训、换届选举等工作。完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落实村(居)监督委员会审议村(居)务公开制度,建立村(居)务公开和村(居)务监督工作档案管理制度。深化农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指导各地加强村(社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

积极做好区划地名工作。加强行政区划调整组织实施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积极稳妥地做好撤乡设镇等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和审核报批工作。强化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完善地名标志设置,健全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机制。推荐上报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区、县),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准备工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完成11条县级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创建工作。

六、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做好殡葬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力争全市火化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加大惠民殡葬力度,扩大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免除范围,开展青神县、丹棱县全民惠民殡葬试点。推进殡葬服务单位信息化、标准化、人文化建设。实施殡葬遂心工程,规范殡葬服务行为。加强公墓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公益性墓地建设,有效整治超标准大墓修建、散埋乱葬等违规行为。开展好2014年殡葬改革宣传年活动,加强殡葬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继续开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和“省救助管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救助管理工作软硬件设施水平。在全市推广仁寿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为重点的救助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四级救助服务网络”,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逐步实现救助网络全覆盖。加强救助管理机构能力建设。

提升婚姻收养工作水平。加强婚姻登记服务场所软硬件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婚姻登记机关。创新开展结婚颁证仪式,加强婚姻调解,促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依法办理收养登记,抓好涉外送养工作,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

七、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正确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健全完善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的相关制度。取消全市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推动制定我市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脱钩工作机制。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

加强社会组织工作监管。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系。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分期分类对全市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强化社会组织自律诚信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丰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手段。积极做好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申报工作。

八、老龄工作

继续组织实施《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落实全市高龄补贴自然增长制度及各项优待政策,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抓好第四轮敬老模范县(区)、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工作。加强老年组织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乡、镇、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敬老月尊老、敬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

九、维稳工作

严格落实民政维稳“一岗双责”职责,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主动约访和包案下访工作。着力加强民政问题源头治理,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民政突出问题。加强民政队伍建设,充实和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扎实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实现“零进京、零聚集、零到省、不出事”目标。

十、综合能力建设

加强民政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民政依法行政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规范行政执法和审批,配合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平台建设和市、区县民政门户网站建设,做好信息公开,提升民政工作管理和服务效能。

夯实民政基层基础。2014年为民政基层基础提高年,强力推进全市民政规划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抓好阵地建设,确保乡镇民政办和服务窗口办公设施设备齐全。加强民政事业单位的建设管理。强化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民政干部,保持民政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探索建立一村(居)一名民政助理员制度。加强民政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修订完善《民政工作规范》和机关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完成《民政志》的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