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物流行业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

篇1

关键词 适应 行业需要 物流人才 思考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却出现了:一方面物流企业因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或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现象。担负人才培养职责的高等学校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问题开展探讨。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3.数学相关知识。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7.

篇2

关键词:适应;行业需要;物流人才;思考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却出现了:一方面物流企业因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或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现象。担负人才培养职责的高等学校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问题开展探讨。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 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 (学位) 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1]。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2]。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

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

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3、数学相关知识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7。

[2]陈舜.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6,(5).

[3]顾弘敏,雷丹,杨钰琳.论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4).

篇3

关键词:绿色物流;低碳经济;环境改善

一、引言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动力,也是国家的朝阳行业,在日常发展中更应重视低碳化发展。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引导,为行业整体的改革提供参考规范,并鼓励物流行业创新发展,切实为绿色化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我国物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发展并不规范,所以单靠企业的自觉创新、自觉绿色化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制定引导性、强制性等措施,带动物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逐步形成行业绿色化发展规范。只有如此,才能够为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保障,并形成长效机制。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管理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借助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开发等途径降低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耗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1]。人类社会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化石能、水能等的开发与利用中,逐渐从原始社会中的农业文明迈进了工业文明,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全球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常规能源的运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最为明显的问题,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如随着水污染、光化学烟雾以及废气污染等的加剧,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提升,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变化。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低碳发展带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绿色物流是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被提出的一种新的物流管理工作模式,其本质是将环保理念引入物流管理过程,解决物流管理运输环节、仓储环节、包装环节等诸多环节的浪费问题,降低物流产业发展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危害,提升物流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有效发展绿色化物流产业,能够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物流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挖掘产业永续发展的潜能,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支撑。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有效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一)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政府不仅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更为关注,而且对环境保护也开始加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不断革新,出台了诸多政策,引导各个行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水平较高的行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为推动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在这种背景下,物流企业也应积极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绿色化管理,全面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2]。

(二)提升物流行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我国民众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更高,这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外很多企业也开始看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纷纷入驻我国,导致我国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通过有效在物流管理中引入绿色化技术,能够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现代化水平,增强行业总体竞争力。这样一来,我国物流企业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不仅能够在国内市场中得到长远发展,而且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带动国家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协同一致的需要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行业规模日益扩大。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人们参与电商的热情不断提升,购物方式、消费水平等都出现了变化,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还会不断提升,行业工作量还会更大,在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行业所消耗的资源、产生的废弃物等还会增加。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物流行业也应积极加强改革与创新,做好绿色化物流发展工作,以推动自身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协同一致[3]。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政府的号召和管理下,我国物流行业近年来已经开始逐步迈入绿色化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物流管理绿色化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绿色化管理理念不够深入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前提是行业人员有较强的绿色化理念,能够认识到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明白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发展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约束行为,切实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人员对低碳经济理念和绿色化理念的认识不足,很多物流企业管理者都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难以提升实行绿色化发展的积极性。我国物资较为丰富、地大物博,大多数行业在初期发展中往往是采用粗犷式的发展方式,物流行业也一样,对低碳意识的树立还存在较大空间。此外,当前虽然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但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物流企业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与业务量有关,企业为获得较高的收益,往往较少关注长期经营成本,这使得绿色物流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大的阻力。

(二)绿色化物流管理技术欠缺技术是保证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物流企业只有拥有较为先进的绿色化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引导自身的绿色化发展。当前,一些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在实际发展中融入低碳经济理念,采用了对应的绿色化物流管理技术,但总体来看,这些技术并不全面,且很多技术较为滞后,无法为绿色化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还需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水平。物流行业绿色化技术涉及诸多信息方面的技术,如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物流数据采集,提升物流企业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的能力,以缓解物流企业资源浪费现象,为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提升奠定基础。但因为受到价格、人才等因素的影响,现有情况下,我国物流企业对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在发展中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大部分物流企业并没有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阻碍了企业综合效能的提升[4]。

(三)政策支持不够政策支持是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基础,能够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想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升物流企业绿色化管理的有效性,政府就必须加强引导,通过科学的政策体系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但当前,我国还没有在物流管理领域构建科学的政策体系,政府仅仅是从口头上提出物流企业要加强绿色化发展,缺乏具体的政策和细化的制度措施,导致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缺乏引导,失去了动力。绿色物流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物流仓储、包装、装卸等,各个环节中的参与主体都要进行利益分配,若缺乏规范性的制度体系引导利益分配,就会导致各个环节的经营者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进而使得物流体系的合作效率低下,大量资源被浪费,无法达到绿色物流管理的预期效果。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对策

低碳经济理念下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结合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切实从多方面出发提升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性。

(一)提升绿色化物理管理的认识低碳经济理念下,为推动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使行业人员都能够提升对绿色物流管理的认识,明确其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将绿色化理念融入日常工作。这一方面需要在物流企业中加强绿色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绿色化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在社会中宣传和推广绿色物流管理理念,使群众能够深入认识绿色物流,从而支持和尊重物流企业的行为,为行业绿色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绿色化发展的有效性,物流企业还要构建专门的绿色物流管理小组,在企业中配备专门的绿色物流管理人员,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加强绿色化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成效。并且要对自身的员工开展绿色化技能培训,切实将绿色化理念融入仓储、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提高物流从业人员对行业整体绿色化发展的重视。

(二)加大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的研发力度第一,物流企业要提升对绿色化物流管理技术开发的重视度,在物流服务建设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更好地提升物流管理效率。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绿色化物理管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明白其对企业发展长远价值,构建先进的技术研发小组。第二,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经验和技术的共享。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并不统一,物流企业之间应加强交流,共享技术,推动行业整体的绿色化发展。这需要我国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构建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打破各个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的状态。物流企业自身也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合作,学习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引入其先进的技术等,促进自身绿色化物流管理技能的提升。第三,政府要重视物流行业绿色化管理技术的研发,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也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政府应为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支持,如对于绿色化技术研发较为积极,取得成果的物流企业进行奖励,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措施,促进物流企业提升科研的积极性[5]。

(三)做好制度建设第一,政府要对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制定科学的制度体系。如从制度上对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概念界定、发展方式、绿色化标准等进行明确,为物流企业有效实施绿色化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第二,要制定强制性措施。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当前已经进入较为关键的时期,单靠物流企业的自觉绿色化发展远远不够,为进一步提升绿色化发展的有效性,我国政府应适当制定强制性措施。如引导物流企业严格按照制度中规定的内容运营,严格采用制度中规定的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并对物流管理过程进行优化等。第三,不同区域政府可以制定阶段性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体系。低碳经济发展属于长期性工作,在物流行业发展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持续结合市场情况对物流行业绿色发展政策进行升级和优化。例如,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进入较成熟的阶段,其具有诸多优势,所以在充电桩供电较为充足的地区,政府就可以采用政策鼓励的方式引导物流企业在发展中使用电动车等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此不仅能够促进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带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成效的提升,还能够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双赢的效果。第四,发挥先进示范作用。为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政府还可以充分发挥先进示范的作用,如可以选择行业中低碳化发展水平最高的企业,将其作为标杆,将其生产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等进行推广,在行业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篇4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间行业的激烈竞争,努力提升物流管理的新水平,已成为摆在我国物流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经济交往活动日益频繁,物流产业的不仅得到崛起,而且也随之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物流行业普遍的管理水平与当今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物流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物流;管理;竞争;网络

一、对于建设现代意义的物流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标《物流术语》中对于“物流”定义的表述来看,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种限定条件下“物”与“流”在一定经济、社会,甚至军事条件下的有机组合,可以最大限度、最高效率以及最低成本地达到人们在上述状态下某种意义的需求。从目前世界诸如:美国、日本等物流行业发达的国家来看,现代意义下的物流,不仅从传统的单纯考虑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发展物流业,而且还通过“信息化”与“网络化”等高科技手段,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共享等物流各个方面,来全面地、综合性地提升现代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的问题。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发达的物流行业已成为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没有真正地与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这里不仅有客观上的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问题,同时也有大多数人对于物流的主观认识问题,即:物流工作就是“搬搬运运”的工作,就是各单位的“后勤服务”。“物流就是配角”的思想不仅制约着物流行业内在“能动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人们对于物流行业在现代化产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

二、缺乏对于物流活动科学化而有效的管理手段

从物流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以及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等,而这种三大管理需要诸如: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运筹管理、人力劳动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应当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活动以及行业的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例如:我国的海尔集团、 锦鑫物流1等物流企业。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海尔集团、锦鑫物流等企业还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物流企业,甚至行业内部还缺乏科学化而有效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上述三大管理系统中,企业还处于“马车店”的“原始物流”管理,这种管理手段和水平与世界上物流行业发达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会“拖累”我国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而且这种差距也会“拉大”我国物流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

三、竞争无序的状况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近年来,在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竞争无序现象“比比皆是”。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间不是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科技水平上下功夫,而是往往通过压低价格恶性竞争、相互“贬低”甚至“排挤”对方等不正当手段展开“厮杀”。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执行的有些物流管理的法律与行政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较远”,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业务发展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诸如:准入条件、适用范围、规制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规定重复、职能交叉,甚至规范空白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框架内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四、努力提升我国物流管理的新水平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看到,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必然需要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应当有序、高效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因此,努力提升我国物流管理的水平,使目前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积极与有效的措施。

首先,从国民经济与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微观上讲,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着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的“战术”问题,而且也关乎着每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问题。从宏观上讲,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着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且也关乎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竞争实力的问题。

其次,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都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管理的技术水平,特别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努力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的好做法与新经验,从而真正地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再次,从世界各国物流管理的实践来看,管理的信息化与运营网络化是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途径。因此,为了使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一定努力实现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运营的网络化,使我国物流管理真正地纳入“现代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高科技的建设之中。

第四,维护我国物流市场的正常秩序,依法有效地遏制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真正使得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从而营造出有利于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

最后,建立与完善我国物流行业管理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物流行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诸如:物流企业市场准入问题、资质问题以及行为规范等问题。我们应当对于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适时地“立、改、废”工作,在加强法律调整的功能、提高法律调整的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我国物流行业法制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环境。

注释:

1.海尔集团剥离物流资产成立海尔物流,从1999年开始创新了一套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兴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自动化仓库,构筑了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使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经济;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目前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了省事省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网上购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也在飞速的增长,电子商务贸易的方式指的就是交易的双方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网络银行工具、以及卖家提供的货物信息,进行物品的购买。由于电子商务流通的物品大都是价格低廉,并且购物方式方便,不许要消费者走出家门便可以进行购物,因此在这样的信息社会,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愈发的增快,从整体角度上来看电子商务的快速也同时拉动这物流行业的经济,由于电子商务的整个货物流通环节都需要物流行业的参与,电子商务对资源的配置也对物流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贸易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推动力,若想大力推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就要同时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两者互相促进,走向合作共赢的道路。

一、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

1.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随着呈现蓬勃发展的状况,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对于物流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我国的物流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并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物流理论系统,近几年,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大,新的物流理论正在不断的被提出,其中有很多出色的理论,例如: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处理、物流安全保险系统,都可以应用到我国的物流行业中去,但是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让物流行业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吸收,所以我国还要加强对物流理论的研究,争取制定出符合我国电子贸易方式的物流理论体系。

2.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装备不齐全目前我国从事物流行业的大多数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物流知识教育的社会人员,由于物流企业没有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教育,使得这些物流工作人员对物流这门行业根本没有形成定义,对其重要性以及在我国贸易方面的地位都没有客观的认识。因此这种人员在从事物流工作时,根本不知道物流行业所需要的相关基础设施是什么,并且对于专业性的物流技术设备也知之甚少,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难以满足我国电子贸易行业对物流行业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很多落后地区都没有得到覆盖,这同时也制约着电子商务对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

3.商业环境落后。在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根据专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自营物流,这就导致了在我国很多新型的物流方式不能很快的进行普及。另外由于管理体制分工过于明确,这就使得了物流行业只是单一的服务于货物运输,经营方式过于单一,服务范围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其的要求,这就制约了物流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的促进作用

1.物流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讲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就是人们对于货物的采购,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中,人们都是直接到实体店进行货物的比较,然后选择实惠的物品进行购买,其中货物是直接交到买家手中的,这其中根本不需要物流行业的参与,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直接到实体市场进行采购的方式,消费者只要依靠于网络,在特定的交易平台上进行货物的选择,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的流程,但是这种交易方式,不再是卖家直接把货物交到买家手中,这其间的货物流通的环节,必须依赖于物流行业的参与。

2.电子商务促使物流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人数不断增多,物流行业异军突起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国传统的物流 行业企业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行业发展规模小,内生动力不足,使得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强大的电子商务产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购物需求,导致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的局面。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逐渐扩大的电子商务规模都对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进行变革,转变思想观念,将送货到门的理念,转变为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服务质量和素质更高的人员送货到门的理念,并作为行业发展的目标。因为为了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经销商会选择服务质量和效率更高更快的物流企业,这就使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物流在物流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电子商务行业使得人们对于异地的货物采购量显著增加,这恰恰满足了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这就使得物流行业乘着电子商务的东风,得到了经济上的腾飞。在这信息交流频繁的信息时代,物流行业对于物品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电子信息管理方式,但是在电子商务没有普及以前,物流行业对于电子信息的收集,都是被动的去对用户进行收集,这会使得很多货物信息不够充足,经常会导致物流过程中产生错误,但是随着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消费者想要在网上进行购物,首先要做的就是提供最自己正确的个人信息,这种信息正好也可以用于物流行业上去,随着物流行业对消费者更准确的信息掌握,就形成了整个物流流程都是在公开状态下进行的,消费者和物流企业可以同时对物品信息进行掌握,这对物流活动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促进了电子商务的积极发展,由于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在积极促进物流行业经济的提速,因此我国要处理好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的交流关系,使两者形成良性合作关系,进而导致两者经济上得到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宁,陈晴旖.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促进作用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3,(3):39-42.

篇6

关键词:增值服务;基础物流业务;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物流市场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因此,如何通过对增值服务的强化使得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成了目前物流行业关注的首要问题。要实现服务的增值,需要从物流行业的认识和管理、外包作业的管理以及客户信息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对基础物流行业的认识及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提高对物流行业的认识,则要深化对内控制度和国际标准这两者的兼容性的认识。关于物流业务风险的有关控制规范,应要细化物流业务的具体做法、操作对象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等等。因此,要提高对物流行业的认识水平,则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学习有关政策,从而使物流公司的管理更趋于规范化。

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则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使得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得以实施,并能有效制定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关于质量目标,其内容应涵盖针对风险管理所指制定的年度工作目标这一内容,主要是针对安全生产设立相应的指标。此外,还必须通过测量和监视的方式实现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企业旗下的分公司在进行自我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参照总公司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并对此进行细化和梳理物流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点。总而言之,物流业务所形成的管理制度必须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规范外包作业的管理

要使得物流公司的运营水平保持平稳,则必须对外包作业的管理进行规范。作业外包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外包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简单备品的采购、设备的维修、安保服务以及装卸作业等等。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在外包作业的管理制度方面尚不完善,虽然签订了外包合同,但合同里的相关约定却很不全面,导致企业的运营风险的加大。因此,物流行业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应要明确规定好外包控制的程度。首先是外包作业的控制程度方面,有关物流基地应针对在这个过程中所潜在的风险并把管理标准结合起来,从而对外包管理的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并跟踪管理作业辅助工具的具体使用概况,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此类风险。此外,要使得外包作业管理得到加强和规范,还应重视对外包人员的培养,从思想上增加外包人员工作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以此来加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而关于这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消除外来工和正式工的身份差异感,从而使得外来工以及正式员工能够团结一致,确保现场作业的效果并让现场作业成功规避潜在的风险。

三、做好客户信息的管理

1.做好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

客户是整个物流行业发展最重要支撑点,因此,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要做好客户维护方面的工作,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而关于客户的维护,首要内容就是做好客户的保密工作。具体工作中,构成商业秘密可以分为很多种,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主要包括了收费的方式和标准、发运的时间和方向、存货和入场的时间,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等,而这些信息对于客户对自身市场商业运作的维护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从国家质量标准方案来讲,这也是属于顾客财产之一。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物流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对客户商业信息的维护和保密,而这也是作为增值服务的一种体现,能有效促进物流基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做好客户管理的预算工作

在分析客户的构成以及制定客户计划时,应对相关管理工具进行全面预算,并对基础物流业务进行系统分析,使得客户开发的具体方向得到确立。由于受到物流场地的规模以及经营形式的影响,物流中心业务的收益与入场客户的收益尚不能完全形成固定的比例,但通过相关的分析,可以对重点的客户群进行确定并进行有关维护。而关于维护的对象,主要发展方向是那些在入场客户中占据很小的比例却在业务收益中占据很大比例的客户群而努力,通过对重点客户对象的确立以及管理工具的全面预算,降低客户开发的成本。

3.做好客户财务收款的工作

财务收款,即按照原有的规定和原则进行相关的收款任务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对其两个方面的职能进行强化:一是对客户信用情况采取相关的跟踪措施,二是对费用出现拖欠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这样,使得基础物流的相关业务市场能够实现增值服务的提供。当前,物流中心主要跟踪对象是针对那些大客户,而对于那些具有良好信用状况的大客户,其财务收费政策往往是对其采用定期的收费方式或者是按月收费的方式,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大客户对费用进行拖欠的风险,要使得这一风险得到控制,需要从管理合同这方面着手,对于合同中所规定费用缴款日期要严格地执行,对于那些不能按期缴费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反映,从而防止拖欠费用风险问题的出现。可通过收款所掌握的有关信息,对客户信用和风险状态进行监视,并对客户缴费的情况建立专门的档案数据库,从而使得物流业务能够获得的相关的客户缴费信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使得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则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对该行业的认识水平以及业务管理水平、规范外包业务的管理以及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等,从而实现物流业务服务的增值,最终促使其核心竞争力实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093-02

[作者简介]郭静(1983-),女,汉族,吉林人,讲师,研究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

一、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近15%,2010年达到39081亿元,占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的1/3。近两年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全市物流总量增速趋缓,物流效率提高缓慢,企业效益有所下滑,2012年苏州社会物流总额46300亿元,仅增长3%,比2011年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苏州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2010年“苏州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与传化物流基地、白杨湾物流中心等企业信息平台、苏州市运政GPS综合管理系统、GIS系统进行了成功对接,实现了对5000余辆运输车辆的适时跟踪和3000多家运输企业的GIS定位;继续开展“苏州现代信息物流交易平台”项目的各项工作,已开通400-180-5656服务热线,实现替货找车、帮车配货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服务;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苏州市物流行业已极具规模,基础性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不断加强,将进入一个以整合为目标的新阶段,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综合性、全局性和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各个企业、环节中的单点应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苏州市重点物流企业、基地和苏州物流商会都建有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有的企业还采用了物流电子商务和条形码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但由于各企业网站的接口标准不统一,不能有效地引入到生产、经营等供应链中,信息流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二)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物流信息化大大缩短了物流的过程,并且从长远来看,物流业的发展并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会朝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其服务也会越来越专业化,信息化将在其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信息化在苏州市物流行业中应用层次仍较低,苏州大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虽然有迫切要求,但是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需的物力、人力的认识不足,尤其缺少充裕的资金支持,不能保证对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往往半途而废,或者根本不去尝试,这也常常成为物流信息化停滞不前的制约因素。

(三)物流软件开发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作为信息化实际应用中的工具物流软件,近年来已成为一个新崛起的热点,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企业不胜枚举,物流软件供应竞争激烈,但盈利模式尚未成熟。良莠不齐的物流软件也使得苏州物流行业信息化进程举步维艰。这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对信息化的需求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二是针对自身实际运营情况,不同用户对物流软件往往有不同的个性需求,因此就要求软件开发商能够量体裁衣,甚至二次开发,这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过高。

三、加快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为了保证苏州现代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苏州市政府完善物流信息化政策和标准,加快行业的扶持力度,应重点制定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例如设立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培训基金、为物流软件开发商提供补贴等,只要符合相应的申报条件,政府都应给予资金扶持,并做好资金的流向监督工作。

(二)行业协会层面

现代物流应有效整合和集聚各种物流和信息化资源,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利用最少资源发挥最大作用。首先,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当前被物流企业公认的最为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但目前苏州市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能够有效整合各类市场资源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这就需要苏州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联合,无论以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的方式,应尽快搭建新平台或者完善原有平台,统一接口标准,使该平台成为一个服务对象多元化、使用规模社会化、认可度高的公共资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其次,行业协会应加强引导,加快推进全市物流资源整合和建设步伐,推动物流行业软硬件同步升级。例如,苏州市现有的仓储资源丰富,甚至部分仓储设施存在着过剩现象,但也存在结构性短缺,缺乏真正的现代化物流设施,如立体仓库等仓储设施。因此,必须对仓储资源加快实施改造工程,配备先进的仓储设备和管理软件,完善储存、分拣、装卸、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集货配送等各类功能,将传统意义上的存货中心提升为现代化的分销中心和增值服务中心,从而盘活闲置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企业层面

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高附加值的专业化,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不再是单一负责仓储、运输等环节,而是作为客户的“管家”,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制定整合物流运作方案,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整合上下游企业关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为配合企业发展和客户的需要,企业一方面应针对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设备,另一方面应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多渠道培养既熟悉物流管理业务,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物流信息化人才,在苏州市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占领前沿和制高点。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EB/OL] http://wwwsuzhougovcn/asite/zt/2012/06/sew/wlyhtml

[2]张翠林,王军强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10)

篇8

[关键词]质量控制 冷链物流 物流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从追求食物的数量改变成了对食物质量的追求。以水产品、果蔬为代表的冷链物流日益升温,冷却肉、进口鱼肉等高品质的食物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这也就促成了冷链物流的崛起。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人们对冷冻食品的追求,对冷冻食品质量、保鲜度的追求,使得冷链物流系统必须做到快速与安全度的提升,在保证准时将所需的食品运送到指定地点的同时,必须保持食品的完整性与新鲜度。只有保证了食品的质量,才能满足人们对冷冻食品的追求,才能够获得市场的支持,保持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

一、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顾名思义就是冷冻食品的物流链,也就是将冷冻食品装车、运输、配送以及其中涉及的各个过程的总称。冷链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主要是体现在服务对象的不同,冷链物流对象主要是生鲜食品,它们具有易腐坏的特性,因而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对冷冻保鲜技术的要求很严格,这也就使得冷冻物流对技术的依赖度比较高。我国目前对冷链物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食品冷藏链是指易腐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必须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下,从而保证食品质量、减少消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冷链物流上,而对药品、疫苗等的研究还比较少。其实,冷链物流的囊括内容不仅仅是在食品上,很大的一部分是在药品与疫苗上,相对来说,药品和疫苗对冷链物流的依赖要远远大于食品。相对食品而言,药品与疫苗的成本更高,而且对温度的要求也更苛刻,这就增加了运输的难度,从而也就对冷链物流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质量控制理论

物流质量控制就是在产品进行物流活动时,对产品质量、物流服务质量的控制,在保持产品质量、时间准确度的同时,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过程。

目前,对于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物流服务及顾客满意度两个方面。何云在Tenessee大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研究,建立了物流服务质量模型,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说明了在不同的产品市场下该模型的应用性。

关于物流质量评价方面,郑兵提出果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目前果品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却不容乐观。他通过专家意见法和深度访谈法,形成了果品物流行业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最终形成了4维度的物流服务质量测量表。

关于物流质量控制的研究,周兴建提出,我国的现代物流行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物流服务的特殊性,建立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实现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物流活动中引进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对物流活动增强规范化、标准化,并对物流服务质量进行过程控制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是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强了物流服务质量的有效管理,才能提高物流企业的信誉,为以后的发展壮大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企业物流质量控制问题还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对冷链物流质量的内涵、物流质量的控制等未有更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以后学术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从最基本的概念上更新冷链物流的相关内容,才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为冷链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三、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内容

由于受冷链物流特性决定,冷链物流质量控制要比其他物流模式更加的严格。冷链物流运输的是易腐坏、易变质的产品,因而对运输过程中温度、湿度以及时间上的掌控都要比一般产品的物流来得更加严格。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不仅要保持产品的完整性,还需要对产品的质量做到很好的保证。

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一般包括质量保证、质量改善、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及工程质量控制五个方面。对每个方面的有效控制,才能是冷链物流质量控制达到最好。

食品的质量保证,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形状及特性的产品。冷链物流主要产品包括:冷冻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因而在进行物流配送的时候,不仅要保证产品外观的完整性,还需要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冷冻食品的质量除了受生产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物流配送过程质量的控制。如果无法很好的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做到有效的控制,那生产时合格的产品,到销售时也会出现产品腐坏及变质。因此,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食品的质量改善,冷链物流运送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不降低食品的质量,在通过流通加工及保鲜技术的运用下,还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这也就是所谓的产品质量的物流形成过程。

物流服务质量,物流行业其实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其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比一般行业要来的严格。物流服务的性质是提供服务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因为整个物流过程的质量目标就是其服务质量。冷链物流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保鲜度、流通加工对生鲜食品质量提高的程度、数量的要求、时间的要求以及配送间隔等等。不同的顾客对服务的要求不同,因为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对不同的顾客做不调整,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与信誉。

物流工作质量,就是物流各个环节,各工种、岗位的工作质量。物流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将目标分解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只有各个环节做好了工作,才能在整体上促成并提升物流质量。这也就是所谓的总体上把握,具体上实施,最后通过汇总达到整体的工作质量目标。物流工作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质量,因而只有保证各个工作的质量,才能使得物流工作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物流工程质量,物流质量不仅取决于工作质量,也受工程质量的影响。物流技术水准、管理水平、设备等都是制约着物流工程质量的因素。因而,要想提高物流质量,就必须软件硬件一起提升,提升技术设备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统一的管理,实现物流质量的提升。

四、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冻食品的消费逐年增长,市场容量不断增大。然而,由于受到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限制,我国冷链物流与国外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就是和国内其他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物流相比也是处于落后的局面。冷链物流的对象存在着特殊性,这就使得冷链物流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再加上管理水平的落后,无法对食品的质量做到很好的保证,也是我国冷链物流处于落后的原因之一。

1.观念落后

由于冷链物流刚刚起步,生产商和物流企业对冷冻的概念还不是很熟悉。很多生鲜产品在制造的时候没有做好冷冻保鲜处理,使得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成本大大增加,这也直接导致了产品成本的增加,从而转嫁到消费者,使得消费者感觉冷冻产品的价格过高,而选择其他产品。这就减少了市场份额,从而恶性循环不利于冷冻物流行业的发展。因为只有从根本提升生产商、物流企业及销售商对食品冷冻保鲜的认识,才能降低生鲜冷冻食品的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2.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生鲜食品从生产到摆上消费者的餐桌,中间经历了生产、冷冻、冷藏运输及销售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食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只有保证了每个环节上的质量才能值得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食品保持良好的质量。目前我国食品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在食品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问题频有发生。农产品在生产的时候不同程度会受到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已经受各种不合格添加剂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人民大众无法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减少了购买的欲望。由于冷冻生鲜食品的很大成本集中在冷冻物流环节,一些不良的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不采用或者采用不合格的冷冻车进行食品的运输,使得很大部分食品在流通环节内损坏。这就使得食品的质量大大的打了折扣,再加上销售时未采用隔温设备,进一步损坏了食品的质量,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销售环节上采用的设备未进行隔温处理,使得冷气外流,无法保证冷冻柜低温的同时,还照成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冷冻生鲜食品的质量。

3.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

受冷冻物流行业特点的影响,目前我国未有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不同区域对冷冻食品的需求不同、消费习惯的不同,使得指定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成为一种奢望。这就导致了一些不法的商家乘虚而入,昧着良心赚取钱财。冷冻物流行业没有准入标准,使得一些技术管理上都不合格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到冷冻物流行业,这就使得冷冻物流行业整体管理出现了盲点,从而食品的质量就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没有统一的制冷标准、运输车标准以及销售货柜制冷标准,食品的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食品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报证,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也打了折扣。

由此可见,质量问题对于冷链物流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在生产、运输、配送、销售上对各项冷冻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握,增强行业的管理,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无隐患。使得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食用冷冻食品的同时,促进冷冻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

五、提升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对策

1.建立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

生鲜食品消费额度日益增加,产品多样性日趋明显,因而冷链物流业务繁忙。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控制好食品的质量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忙中就容易出错,业务繁忙时就容易产生大意疏忽,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加强管理,保证食品质量的控制。

建立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对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工作流程,在运输时间、运输车温度、操作人员技术标准上进行严格的统一,确保每个环节有序高效的运行。对每个环节进行食品质量监控,保证食品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保证企业的良好信誉,同时也保证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追求。

2.增加员工质量意识,加强管理

冷链物流中的关键是对易腐坏食品的有效控制,这过程基本上由人工操作完成,因而对员工意识、技术上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从意识上使得员工对冷冻食品质量控制有整体的认识,技术上进行有效的培训,才能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思想指导实践,对食品质量做到很好的控制,保证食品的质量。

对员工质量意识的灌输,使得员工对食品质量安全有全新全面的认识,培养他们责任感,以及以顾客需求标准为核心的质量意识。使得员工心中时刻谨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放心的食品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增强了员工的成就感与社会责任感,并付诸与实践行动中。

做好员工质量素质培训,冷链物流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员工必须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冷链物流主要是对食品的运输,因而卫生问题就特别需要得到重视。从事冷链物流工作的人员必须保证自身身体健康、卫生的同时,还需对卫生知识有足够的认识,在工作中严格以卫生标准要求自身的工作,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物流企业需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提醒员工记住工作卫生标准。

加强技能培训,冷链物流不同于其他物流,其操作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技术控制,特别是冷冻技术、装运技术。因为冷冻物流装运的基本上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存在易损坏、易腐坏的特性,因而装运时需要严格的操作标准。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只有技术过硬的员工才能保证食品外形与质量的完整性,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3.加强技术设备管理

冷链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其对冷冻技术的要求特别严格,因而冷冻设备的保养维修就尤其重要。冷冻物流企业需对每套冷冻设备进行跟踪管理,设立独立的设备档案,定期检查冷冻设备的运行情况,并预防性的进行维护。只有冷冻设备得到了很好的保证,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质量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4.实施精细化管理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握好每个微小的细节才能在整体上获得成功。冷链物流企业需对物流流程上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做到有记录、有依据、有检查、有对比、有结论。对每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管理,发现并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工作,防止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做出阶段行总结。全年对各个阶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全年的运作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环境管理

受冷链物流对象特性的影响,物流企业存放食品的环境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良好的卫生状态可以减少生鲜食品被腐蚀的机会。对库存场地的周边环境卫生要指定严格的标准,禁止一切破坏环节卫生的行为,约束员工的不卫生行为,对场地进行每天清扫,定期做出消毒处理,并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一发现不合格,做出严肃处理。

在保持环节卫生的同时,为了防止食品腐坏变质,还需对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不同生鲜食品需要不同的冷藏温度,因而要对同类型的食品进行分类存储。再者,刚入库的食品与已入库的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因此也该分类处理。只有做到了精致的冷冻存储,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食品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声俊.积极发展我国生鲜品“冷链”物流[J].中国粮食经济.2007(9):37-40

[2]杨博.基于系统思想的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10(04)01-03

[3]郑兵,郑双阳.果品物流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4):469-472

篇9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科学发展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而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宜昌物流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物流生产,替代成本日益增高的劳动力,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其次,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再次,物流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一、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全国的物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但宜昌物流行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使用传统通讯工具上,仅少数物流企业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宜昌万声货运网站这个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交流货运信息。目前宜昌物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它不仅影响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着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制约物流市场竞争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清

宜昌多数物流企业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

首先,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PS等先进技术应用十分有限。EDI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开发成本高和宜昌企业信息基础差等原因,EDI在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据调查,GPS、GIS技术在宜昌物流企业的应用几乎是空白。网络技术应用不足: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业务的物流企业十分有限,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使用一些初级信息资源。

3.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欠缺

宜昌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转型过来的。原有人员学历、素质结构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但一方面由于行业原因,整体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到相关人才以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物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没有进入物流行业。

二、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结合宜昌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国际趋势,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将迅速变革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低,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局面。从而为中国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当然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但中国物流信息化环境基础依然较薄弱,宜昌更是如此,今后应努力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推动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为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2.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宜昌物流企业而言,绝大多数都由于现阶段的局限,无法拥有自己开发物流信息化软件的能力。但是,可以根据情况请专业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吸收其提出的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自主进行适当的模块调整,即在通用性基础上,注入企业的个性化,既可以节省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又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3.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适时地采用WMS、条形码技术等,再次强调的是切忌贪多求全,不切实际,应既要适度超前,又不盲目投资,做出有效的选择。

4.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就宜昌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应通过构建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彻底转变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宜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原有资源,深入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发挥宜昌整个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篇10

 

物流法律制度现状及困境

 

(一)我国物流制度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物流行业现代化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结合本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物流立法经验,我国规范物流行业相关规定逐步向专门化、系统化迈进。有学者从物流产业的角度,将物流产业划分为包括物流主体、物流行为和物流业务在内的统一体,而与此相对应来看我国物流领域的立法也包括三个板块,即调整和规范物流主体的法律、调整物流主体之间因法律行为而缔结物流关系的法律以及规范物流业务的法律。在笔者看来,虽然我国物流立法体系化不强,但是我们也应当从法制体系化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和思考,以期从中认识和比较制度上的不足,为我国全面物流制度的科学化建立和完善指明方向。当前来看,我国物流制度立法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法律层面。主要体现为涉及物流

 

行业的民事立法,如道路、交通、航空相关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经济法,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当然,可以看出法律层面的立法并不是专门规范物流行业的,因此对物流行业中物流主体经营范围、标准等特殊性、专门化的因素无特别考量。

 

二是法规和部门规章层面。为了适应物流行业的快速和专业化发展需求,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先后专门针对物流行业发展不同方面的需求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如《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外商投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规定》等,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也曾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这样宏观性的指导文件。

 

三是地方立法层面。从整体立法状况来看,我国物流行业法律法规层面立法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全国一体化、综合性发展的需求,倒是结合地方实际的地方性探索逐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例如,2010年福建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的实际颁行了《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专门针对地方物流行业发展中的规划建设、行业管理、中介组织、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建设、专门税收等问题做出具体的细化规定,使得物流行业发展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并且保障性、效率性明显提高。

 

(二)我国物流法律困境

 

1.物流法律体系不尽完备。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散在合同、运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效力层级分布于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各部门规章中,总体呈现出分散游离构架状态,没有形成独立、统一、有效的物流法律体系。然而,完善物流法律制度是现代物流国际化趋势的要求,也是物流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要求我国构建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法律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相关规定的立法层次较低。从我国当前物流制度发展现状来看,尽管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从有关民事、交通、航空、经济法律中基本可以参照适用,然而,直接规范物流行业的专门规定主要还是一些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规范相比法律来讲,一方面由不同的部门制定,标准不一,另一方面由于标准不一,各规定立法层级基本相同,加之部门利益掺杂,在执行上难免产生冲突。

 

3.缺乏专门化的物流单行立法。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是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和依托。在物流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政府普遍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现代物流是一体化的经济运动过程,通过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各个物流基本活动的有机整合,对供应链中物资的流动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整体控制,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这种法律关系专门化、技术性的特点,迫切需要专门立法来调整。然而,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层次低,交叉分散,无有效的法律对物流行业主体、行业管理、市场竞争秩序进行调整,也难以形成全国性的物流现代化发展规划格局。

 

4.物流管理体制不科学。由于物流行业的综合性发展需求,铁路、航空、商务、邮政、税务等部门都被纳入到物流运营过程中来,难免在政策、分工执行、监督等环节产生掣肘现象,影响物流行业的高效运行。此外,行业垄断、地域封锁、行政权力滥用等也会严重影响统_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性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经济法与现代物流法律问题的契合

 

(一)经济法规制现代物流法律问题的理论基础

 

学术界关于经济法理论基础问题争议素来已久,经济法是公法与私法融合发展的产物,其目的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因而社会性即其本质属性。现代物流法律问题在_定程度上超出了合同、买卖、仓储、运输、租赁、保管等由民法调整的私法领域问题,还需兼顾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市场统一调配、环境资源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问题。

 

从经济法视角观察现代物流法律问题,有以下几点意义:其一,实现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市场经济自由是整个经济法体系所坚持的核心价值,市场经济自由固然需要被尊重,但反观现代物流业的特点不难发现,简单、无序的任由市场调节物流业自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实现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而,现代物流产业需要实现自身发展与区域整体发展的契合,才能实现经济法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其二,排除市场机制发挥的阻碍因素。当前,大部分地区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行业发展迅速,但质量不高;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很多,但不够统一等问题,部分地区物流行业存在恶性竞争导致正规物流行业无法与无照经营、手续不全的“地下”物流企业利润相匹。因此,经济法之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法律理论基础便在于实现区域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区域内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法规制现代物流法律问题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精神和立法内容方面都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物流需求状况迥异,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全国范围统一有效的高层次物流法律规范。物流业的市场潜力广阔,散布在市场上的各种资本不断跟进,许多资本也不做过多的分析和调研就盲目投资,导致市场处于参差不齐状况。2011年,福建省《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其内容共25条,其中着重规定了物流业的规划发展、相关行业扶持协调等内容,从宏观调控角度为物流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经济法视域下的现代物流立法

 

(一)制定统一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地域封锁、部门争权、行业垄断等因素对市场自由化竞争的限制很大,与物流行业的系统化、综合性发展需求不相符,因此,要实现地区物流行业区域化发展,必须从大局出发,全面统筹,围绕大型物流集散枢纽、物流通道、物流结点等要素全面规划,做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制定统筹规划的时候要结合各地区发展资源及地域布局状况,要将大物流的概念注入地方立法中,加强区域间的沟通,更好更快地推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应当考虑包括现有交通运营布局、枢纽结点及预期发展状况;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工业发展基地,重要行业物流发展状况;东北地区作为东北亚地区中心,物流行业市场的对外发展优势等。

 

(二)制定统一的、专门性区域化物流法规

 

物流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迅速发展于日本,成熟于欧洲,西方国家在物流法律法规构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且促进物流业获得长足发展。制定全国性法律来规范物流业也是我国物流制度未来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但是,地方特别是区域性的专门立法如果能够产生示范性作用,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立法的途径更加的科学。地区区域化现代物流发展也可以考虑结合整体性的基础打破区域内地方封锁,以区域协动的形式制定统一的区域性法规,对物流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定,如物流市场主体资格、物流市场的准入标准、市场运行规范、管理体制、相关技术标准等。

 

(三)制定统一、高效的物流管理制度和行业组织规范

 

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化的自由竞争秩序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共同努力来保障。各国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机动运载工具为特征的现代运输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制定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内在优势、充分协调运输系统发展的政策法规。政府对物流业的管理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制定和实施现代物流发展促进制度,放宽对物流市场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檻,消除有关部门对物流市场的垄断,鼓励竞争,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二,制定和实施物流设置供给制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构建物流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专业化,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其三,确立统一的物流业管理机构,改变物流管理政出多门的现状。此外,政府机构设置、专门化程度也应涵盖在管理制度之中。

 

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中介组织,特别是物流行业协会组织相伴而生并逐步发挥政府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建立健全相关立法的同时,应当将物流行业组织考虑在内,一方面加强对他们的重视和扶持,提高其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相关组织的活动进行规范的监督,保障物流行业的规范化运行。

 

(四)制定并推广物流行业标准以适应物流行业标准化要求

 

物流行业标准化是现代市场意义下保障公平、自由竞争,保障物流行业规范化运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再加上WTO框架内的行业发展要求,我国相继制定了一些物流标准,尤其是2005年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继而制定了相关的物流术语、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物流园区、物流服务、物流设计、物流中心、通用平托盘、国际货运等方面的通用类标准,为物流行业现代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篇11

关键词 物流 人才培养 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D9222.29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ultivating Legal Consciousness of Logistics Talents

TENG Shuangchun, FANG Congfa

(Haikou College of Economics, Haikou, Hainan 570203)

AbstractLogistics talents cultivation is an inexhaustible force of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mproving logistics talents' legal consciousness is the key to the legal environment. Cultivating legal Consciousness is not a spontaneous process, which needs positiv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law courses and regulat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improve the legal environ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legal consciousness

世界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被公认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任何物的因素都要通过人的因素加以发挥和利用,因此,人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社会上各行各业,都需要建设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素质精良、遵守行规和法纪的人才队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各行业的发展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物流行业也是如此。进行物流行业的法治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立法,提高执法力度;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物流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改善行业法律环境,促进物流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法律意识与物流行业发展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非常重要。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①

物流人才法律意识的培养对物流行业法治化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物流法律意识是完善行业立法的基础条件。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飞跃,物流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据2011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达125万亿元和2.7万亿元,与“十一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双双实现了总量翻番,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左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6%。然而,虽然物流行业经济产值在近些年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关立法还不完善,大量配套法规缺失,导致行业仍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盲目发展状态。这种不重视行业法治环境建设的粗犷式发展问题与整个行业法律意识低下、职业群体法律意识淡漠不无关系。因此,增强物流人才的法律意识,能够有利于及时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符合行业发展的立法建议,推进行业立法的有效开展。

另一方面,法律意识是推动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自觉守法的重要思想动力。物流行业的法律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法律意识的整体水平。法律的运行,是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各环节的有机协调和配合,有法而不予遵守,则无异于纸上谈兵。以快递行业为例,国家邮政局关于2011年上半年度快递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快递服务总体满意度为68.2分,较2010年降低0.5分。其中,公众满意度为73.0分,较2010年提升2.1分。实地测试满意度为63.34分,较2010年降低3.1分。8月消费者对快递业务申诉的主要问题是快件延误、快件丢失及内件短少和收投服务问题,占快递业务有效申诉量的83.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快递行业整体守法水平相对较低,现有行业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力较差,快递人员的法律意识还没有全面形成,阻碍了整个行业法治化发展的步伐。因此,培养物流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法、熟知法、遵从法,按照法的要求塑造自身的行为,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实现秩序、效率、安全的法律价值,促进物流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2 物流人才法律意识培养现状

中国科学院《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物流教育与广大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物流人才供不应求。据统计,全国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人,其中最缺乏的高级物流人才,每年还在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物流人才已成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②因此,为适应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加大物流人才输送力度,短时间内解决物流人才匮乏的问题是目前物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2011年,全国已有378所本科院校、824所高等职业学校和20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在校学生突破100万人。到2010年底,已有超过20万人参加了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其中12万人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了高级物流师、物流师或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可见,我国物流人才培养贯彻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非常重视物流人才专业技能的养成。然而在专业化教育的同时,物流人才法律意识培养却相对缺乏。主要表现为:

(1)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缺乏法律能力的要求。我国现有物流人员很大一部分是由原来传统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等人员改变而来,其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现代物流发展中亟需能把握市场信息、设计物流方案、熟悉物流业务的物流人才。②因此为满足专业技能人才的输送,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各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忽视学生法律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法律能力要求缺失,不能满足物流行业法治化发展的要求。

(2)物流法律课程开设范围较窄,教学效果欠佳。在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及中专中,仅有部分院校正式开设了物流法律课程,相关法律课程设置的普遍缺失严重影响了物流人才法律意识的培养。然而,在仅有开设法律课程的学校中,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物流法律教学和培训使用的教材内容与物流行业特点相脱节。现有的物流法律教材主要是整合了相关部门法律,比如《公司法》、《合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内容上多是简单交代各部门法的基本内容,并没有深入的结合物流行业各环节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物流法律课程缺乏案例教学的实践指导。由于物流法律教育开始时间较晚,缺乏相关法律案例的收集和整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案例教学体系。因此,课程开设主要以理论讲授为重点,与实践脱节,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物流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够彻底。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我国现已颁发的物流行业职业资格证主要包括物流师从业资格、快递业务员从业资格、国际货运职业资格以及报关员和报检员职业资格等。在这些职业资格的考核中,都适当比例的包含了物流法律法规知识的考核。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人才严重匮乏,并没有在全行业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比如,《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有符合《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并通过资格认定的快递业务员,经营同城快递业务的,快递业务员中具备初级以上资格的不低于30%,经营省内异地快递业务的,快递业务员中具备初级以上资格的不低于40%。可见,在我国物流行业,还有一部分从业人员达不到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法律意识的欠缺,影响了全行业法律环境的提高。

3 物流人才法律意识培养的策略分析

随着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我国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物流大国,物流业通过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主要产业,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③要实现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的转变,实现物流行业科技化、信息化、法治化的发展,不但要加强物流人才职业素质的教育,也要重视物流人才法律意识的养成,实现物流业从外延到内涵的转变,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强国。然而,法律意识的增强并非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还需要通过积极的培养与教育,才能形成、发展和强化。物流人才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全面、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熟悉、掌握、运用物流法律法规应该成为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目标作为人才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应该全面而具体,由于传统物流教育偏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只强调物流人才专业技能的重要性,造成了法律素质要求的缺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法律素质的培养要求,促进物流人才全面发展。

(2)进一步扩大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开设范围,注重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加强物流法律课程建设,在课程教育体系中强调物流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将法律课程提升为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另一方面,在教材的编写上,注重物流行业知识与法律知识的有机结合,使教材的内容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另外,积极收集整理典型教学案例,完善法律理论课程的辅助教学材料,全方面优化课程内涵,提高物流法律课程的教学效果。

(3)严格物流行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深化物流法律素质的考核机制。根据教育部《物流行业调整和振兴与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要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精神,将职业资质认证工作纳入国家统一管理,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随着物流人才数量的提高,逐步实现全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进一步提高行业法律知识的考核标准,全面普及物流人才法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行业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法律环境,促进物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物流业发展的法律基础问题研究”编号HJ2009-151)

注释

①法律意识.baike.省略/view/37510.htm.

篇12

一、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课程介绍

国际物流是两个及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物流的活动。国际物流课程是针对国际物流行业设定的专门课程,国际物流课程

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国际物流兴起与发展的相关历程、国际物流

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等。国际物流课程的学习涉及物流、贸易、法律、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知识系统,形成的国际物流课程较为复杂,教学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员

学习国际物流并逐渐构建国际物流行业所需的知识体系。

(二)双语教学的原因及重要性

1.国际物流的许多知识来源于外文典籍,进行双语教学符合教学要求

国际物流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内容,分别对应国际物流的理论知识部分和实务部分。因为国际物流本身存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这使得国际物流的理论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学者内都有着不同视角的文献,导致国际物流课程的理论知识来

源于不同国家学者的研究,并在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研究相对迟缓的现实背景下,国际物流权威文献多数为外文文献。因

此,从国际物流的专业知识角度而言,必须采取双语教学才能够更加贴切地分析文献知识,引导学员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国际物流

的相关知识。国际物流课程的另一个层次是国际物流实务,学习国际物流实务本身需要结合不同的国家及行业背景,对国际物流的核心内容及流程进行全面的解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及行业背景等进行讲述,而目前英文文献是对这些内

容研究最丰富并且是当前学员比较能够接受的部分。这就使得在英语为国际通用语言的情况下,为达到教学目的,国际物流课程多数采取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

2.国际物流教学是服务于国际物流工作的,双语教学能够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国际物流的教学工作最终目的是引导学员形成国际物流行业从业所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其教学以服务国际物流行业

工作为重要目标。因此,在国际物流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如何能够引导学员与最新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衔接,为学员从事国际物流

行业创造更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国际物流的教学中,教师将会较多地对英美等国际物流相对先进的知识进行讲解,并且以最新的国际物流法规、技术、合同要求等实用价值较高的实务知识进行解读,以全面引导学员建立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知识构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和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建立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尊重知识和实务的真实文化氛围和真实句义,引导学员形成对国际物

流行业的更深入认识。并且在双语教学氛围中,加强学员的英语修养,为其从事国际物流行业创造更好的语言基础。

二、国际物流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及组织上的现状与困难

(一)教学方法上

1.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的搭配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国际物流课程的实践安排困难

国际物流课程的知识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物流实务构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讲解国际物流知识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够在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后,引导学员参与国际物流实践的相关环节,进而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下的更好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国际物流课程的实践安排困难。一方面国内的国际物流企业较少且分散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个别的发达城

市,这些物流企业往往并不愿意大学生在该单位短期实践;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缺乏国际物流实务的实践情况下,知识体系无法得以深入,促使其国际物流的从业修养不能得到全面提升。因此,从当前情况来看,国际物流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够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检验的较好结合,这就使得国际物流教学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引导学员全面学习国际物流知识和实务,并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目的。

2.国际物流双语教学更倾向于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的教学,

但是目前学员被动学习的局面并没有得以改善

当前国际物流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脱离母语,这就要求学员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补充语言储备,进而更好地配合双语教学。但是当前国际物流的应试教育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学员对国际物流课程的主动学习热情不高。并且缺乏对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理解,认为汉语教学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物流课程的双语教学实际上是脱离学员配合与主动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的效果将会十分不理想。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即便教师以双语言进行教学,并且在考试中设定英文题目。但是因为教学内容用汉语能力同样能够得到理解,并且考试中题目作答允许以汉语进行。这就使得学员在被动教学的模式下,同样能够完成学习和考试。

(二)教学组织上

1.中西方语言教学差异,对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及专业修养要求更高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并且具备国际物流专业素养。这就对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国际物流课程在近年来才逐渐形成,而具备良

好语言修养的专业国际物流教师更是稀少。在此情况下,教师的双语教学逐渐演变成为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局面,英语在整个教

学中并不能够占据其应有的地位,并且导致整个双语教学在实质

上已经丧失价值。

2.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中不仅仅要求语言双向,还要求具备相当的实践教学

国际物流教学的双语不仅包括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的配合,还需要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搭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双

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均衡理论和实践的部分。但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国际物流学员很难得到及时的实践机会,仅是在毕业之间的间断实践实际上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的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学员修养不利。

三、推进国际物流双语教育方法及组织改善的建议

(一)优化教学方法

1.尊重实践,注重形成知识学习和实践工作相搭配的教学

模式

针对目前国际物流双语教学在知识讲解和实践教学的配合上存在缺陷的实际情况,必须注重均衡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比重。首先确定以知识指导实践和以实践验证知识的双重教学系统,确保教

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知识与实践的安排。通过将知识讲解和实践工作相搭配,引导学员更深入地了解国际物流,并且深入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为学员主动接受并主动学习双语教学下的国际物流课程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也为学员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2.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引导学员主动学习、实践等,提升学员的综合修养

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员学习国际物流课程的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针对目前双语教学中学员主观能动性不高的现实情况,应该尊重学员本性,结合对学员个人爱好及修养等的调查,设计更符合学员特质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组织

1.注重构建更优质的师资力量,并且注重加强教师的岗位

培训

教师的专业修养和语言修养对于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效果有着极大影响,在缺乏较多专业物流及双语教学人才的情况下,应该认识到国际物流教师基本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但是距离双语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该注重对国际物流教师进行更专业的知识和语言培训,不断提升国际物流教师的专业修养。也可以更多地引入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优秀师资力量,壮大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师资基础,不断完善岗位培训和岗位激励等,

更多地引导专业国际物流教师采取双语教学模式并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等。

2.加强学校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为学员实习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均衡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为学员建立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更好基础。还需要学校及学院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这需要学院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际上这能够达到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较好目的,也能够为国际物流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因此,促成学校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对于双方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帮助,这就需要学校积极主动地联系国际物流企业,让企业明白国际物流人才的重要性,并为在企业实践的国际物流学员创造实习期特别教学方案,降低学员实践期间学习理论压力过大不能够很好完成实践、导致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情况。

通过全文分析,笔者认为国际物流是一项联系国内外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的复杂行业,国际物流课程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多的外国文献,这就要求在国际物流课程教育中使用双语教学,为提升国际物流专业的知识教学和从业素养奠定基础。在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双语教学方法的改善和组织的优化,这需要从多个层次构建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良好课题及实践基础等。

参考文献:

篇13

南京商业学校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以SWOT 为基础,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SWOT;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1 概述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与城市现代化程度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可以说,物流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志。虽然物流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就物流企业而言,在经营管理上扔存在极大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2 物流企业发展分析

物流企业要实现经营管理的改革和升级,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应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客观分析,这就需要用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即SWOT)理念对以上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并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寻求有效途径。

2.1 物流企业发展优势分析淤新管理理念容易推广。根据我国企业划分类型标志统计,我国当前的物流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的组织规模不大,管理层次简单,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策略处于相对灵活的水平。若在这类中小型企业中推行供应链管理理念、绿色物流理念、服务物流理念以及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都比较容易,这是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于业务流程改造简单。物流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相对单一,还没有完全形成现代化的物流框架,在运输、存储、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方面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只能实现个别功能的组合。业务流程的单一化,使得通过外力改变企业的流程就显得相对简单,并且很容易取得改革效果。盂管理模式便于优化。就当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各地的物流产业多为私营或个人经营,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的统一管辖,物流企业所处的多头管理的状态,使得各部门对该行业的管理效率极低,若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将极大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效率,并且能收获巨大的成果。

2.2 物流企业发展劣势分析淤物流企业管理体制缺失。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缺失严重,管理较为混乱。当前各地的物流企业的前身多为配货企业,多为家庭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企业中所使用的运输车辆多为个体户挂靠经营,这就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混乱、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于缺乏服务意识。物流企业多为传统的运输业或仓储业演变而来,经营物流企业的单位或个人对物流工作的复杂性及难度没有准确的认识,一般根据原有的管理经验进行业务管理。企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造成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配送等低层次服务上,而在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投入,给现代物流一体化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盂专业人才的缺乏。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且主要以家庭式分散经营为主,工作环境较差,这就难以吸引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而这两点是通过人体现的,因此人才的竞争才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环节,不解决物流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难以突破企业的发展瓶颈。

2.3 物流企业发展机遇分析第一,物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得到了来自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以及其他服务上的支持。第二,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形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管理制度方面的包装,使企业由小、散、乱的管理模式向规模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转化成为了可能。第三,物流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事业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陆、海、空等各种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不断健全,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4 物流企业面对的挑战物流企业面对的挑战是严峻的,具体表现在,首先,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速度越来越快,渗透的行业越来越广,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入驻,给我国的物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度。其次,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业之间良性竞争,可促进企业的发展;而恶性竞争,只能造成企业之间的两败俱伤。部分企业不顾自身形象和服务质量,只一味靠打价格战抢占市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竞争秩序,给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最后,客户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物流行业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客户不仅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了要求,更对服务范围和服务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货物运输或仓储,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3 物流企业发展策略建议

3.1 进一步争取政府的支持力度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物流企业向现代化企业改革,需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人才方面进行改进,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争取国家财政上的支持,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以及人才支持。

3.2 建立健全物流行业的规章制度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供应链管理思想指导企业的业务活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物流市场混乱的管理局面,加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速度,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扩大管理内容,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3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企业应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为招聘人才、培养人才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加强与科研单位、中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管理氛围,为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过渡准备必要的技术支持。

4 总结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物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了解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是每个物流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在SWOT 理论的基础上,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分析,并由此得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宋之苓.金融危机下中国物流企业的SWOT 分析[J].中国商贸,2009(19):113-114.

篇14

拼搏起家

人性化管理

热心公益

与众献爱心

爱好广泛

享快乐生活

这就是黄秉怡先生

他用言行讲述着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志远

物流行业彰显精彩

黄秉怡先生祖籍宝安观澜,于香港出生。父亲二十岁来到香港,但他并未继承父亲的事业,反而自己从新的领域不断探索。“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银行,后在房地产行业,之后移民加拿大。移民加拿大后,仍然在香港和加拿大两地往返,最初往返的频率小,后来慢慢地回到香港的时间越来越多。”黄秉怡先生如是说。

由于往返香港时间多,黄秉怡先生亦发掘新的商机,审时度势地经营物流行业。诚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物流。因为无论原材料的引进,或是成品的输出都必须经过运输,所以物流可以说是不会衰老的行业了,但就因为如此,物流也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行业。

面对激烈的竞争,黄秉怡先生坦言:“中国是个世界大工厂,与世界各地往来频繁,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亦越来越高。1994年,恰逢一个机会,我就转而从事物流行业。虽说现在竞争很大,但是如今进入电脑时代,对物流的需求亦越来越高,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不断创新。”

黄秉怡先生自1994年从事物流行业以来,至今已有17年的时间了,其中的艰辛和困难非常人所能体会,但坚持和执着的他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黄秉怡先生以诚信经营、服务周到面对广大客户,因此,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亦为华捷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十二分的努力与坚持。如今,黄秉怡先生经营的华捷集团早已走向系统化、国际化的轨道。而归纳其经营的理念,除了自身的勤奋与努力外,在公司经营和管理员工上均有独特的方法。其一,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营物流公司,客户是关键,与客户交往中,保持诚信。如今物流行业欺诈现象非常严重,因为顾客不会去了解具体的价格,所以很多物流公司虚报价格。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如今物流公司很多,客户发现一家公司虚报价格,可以随时选择其它的物流公司。因而,一个发展良好的物流公司要不断为客户着想,尽量在不增加公司成本的前提下把服务做到最好。其二要学会不断创新。创新可以节省公司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自己服务价格的竞争力。另外由于现在物流过程过于繁杂,客户很难理解,所以越是简单快捷地处理财顾问的物流流程越能得到客户的青睐。华捷集团始终将企业创新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只有如此,公司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其三,注重员工的培训。公司的企业文化亦反映公司的发展底蕴与内涵,一个有着优良企业文化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位置。华捷集团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知识能力,以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而黄秉怡先生尤其注重不断完善公司的用人机制,他常说:“公司还是得靠人去做,所以对于人才的激励我十分重视。在华捷集团,用人机制奖励十分明确,因为员工都是公司的一份子,我设立用人机制奖励也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我们每个人由于性格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而我就此激发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效益最大化,所以他们如何去做、怎样去做,我不干涉,只要给公司带来效益,我就给他们奖励。”

可见,华捷集团始终将员工发展放在首位,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给予一定的培训机会,如此,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越来越强,而黄秉怡先生也赢得广大员工的称赞。

多年从事物流行业,黄秉怡先生自言收获良多,而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很多朋友。“物流行业将很多公司拼凑在一起,范围很大,什么行业的客户都有接触,因而也认识了很多朋友。”黄秉怡先生笑着说,“很多客户在距离很远的地方,都是通过网络联系、沟通。我和不少客户做生意好几年了,都没见过面。”正因为黄秉怡先生在做生意过程中注重诚信、提升服务,很多客户多年来都与华捷集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今,黄秉怡先生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更强调“人”的作用。华捷集团旗下有很多公司,他都放手让员工去管理、去发展,而他则把握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如此,更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正因为有了如此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正因为有了如此优良的服务,华捷集团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逐步提升,亦发展成客户口中称赞的物流公司品牌。为此,黄秉怡先生很澹然,他感觉尽力而为、发展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最重要的,而在员工的不断称赞声中,我们亦感受黄秉怡先生朴实的为人、豁达的性格。

服务社会尽心尽力

不仅在物流行业,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黄秉怡先生也是竭心尽力、乐于奉献。

在黄秉怡先生从事房地产工作时,即认识了一些热心人士和爱国社团,经常与他们在一起交谈、参加活动。1993年,清远水灾时,黄秉怡先生与这些爱国人士一起走向街头,发动居民筹款,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快筹集50万港币,并及时将这笔善款送达清远灾区。之后,在清远统战部的安排下,将这笔善款全数应用于英德的一条乡村重建。当黄秉怡先生看到遭受水灾的人民走在通过他们重建的村庄时,心中亦莫名的开心。也就在此之后,黄秉怡先生投入社会服务的动力和决心逐步增强。

因为黄秉怡先生十分支持清远的发展,亦和一些爱国人士主动为清远的发展建言献策,他连续两届当选广东省清远英德市政协委员,而谈及其服务社会的感想时,他感慨万千:“我加入社团活动很早,和一些爱国朋友一起投入社会服务,不但认识了很多人,扩大了自身的人际网络,最主要的还是有时间为自己、为社会多做一点事,而且这些事都是好事,我非常开心。”

诚然,投入社会服务二十余年,不断关注清远的发展,他自言回馈社会很开心,亦可以帮助到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他的一颗慈善之心豁然可见。

黄秉怡先生爱好非常广泛,喜欢运动、钓鱼、唱歌、潜水等各方面,尤其在潜水方面,他曾获得高级潜水员牌照。如此热爱运动的他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态,开心、快乐的生活,勤奋、努力的工作,执着、无私的奉献,而乐在其中的他亦感受着极大的满足与惬意。

黄秉怡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管理学博士

华捷集团主席

世界和平安全国会外交

合作部驻中国特使

世界广西商会副主席

香港博士协会课程发展总监

广东英德市教育局顾问

广东清远英德市政协委员

广东清远海外联谊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