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物流行业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适应 行业需要 物流人才 思考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却出现了:一方面物流企业因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或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现象。担负人才培养职责的高等学校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问题开展探讨。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3.数学相关知识。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7.
关键词:适应;行业需要;物流人才;思考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却出现了:一方面物流企业因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或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现象。担负人才培养职责的高等学校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问题开展探讨。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 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 (学位) 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1]。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2]。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
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
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3、数学相关知识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7。
[2]陈舜.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6,(5).
[3]顾弘敏,雷丹,杨钰琳.论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4).
关键词:绿色物流;低碳经济;环境改善
一、引言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动力,也是国家的朝阳行业,在日常发展中更应重视低碳化发展。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引导,为行业整体的改革提供参考规范,并鼓励物流行业创新发展,切实为绿色化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我国物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发展并不规范,所以单靠企业的自觉创新、自觉绿色化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制定引导性、强制性等措施,带动物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逐步形成行业绿色化发展规范。只有如此,才能够为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保障,并形成长效机制。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管理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借助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开发等途径降低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耗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1]。人类社会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化石能、水能等的开发与利用中,逐渐从原始社会中的农业文明迈进了工业文明,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全球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常规能源的运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最为明显的问题,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如随着水污染、光化学烟雾以及废气污染等的加剧,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提升,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变化。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低碳发展带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绿色物流是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被提出的一种新的物流管理工作模式,其本质是将环保理念引入物流管理过程,解决物流管理运输环节、仓储环节、包装环节等诸多环节的浪费问题,降低物流产业发展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危害,提升物流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有效发展绿色化物流产业,能够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物流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挖掘产业永续发展的潜能,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支撑。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有效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一)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政府不仅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更为关注,而且对环境保护也开始加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不断革新,出台了诸多政策,引导各个行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水平较高的行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为推动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在这种背景下,物流企业也应积极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绿色化管理,全面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2]。
(二)提升物流行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我国民众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更高,这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外很多企业也开始看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纷纷入驻我国,导致我国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通过有效在物流管理中引入绿色化技术,能够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现代化水平,增强行业总体竞争力。这样一来,我国物流企业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不仅能够在国内市场中得到长远发展,而且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带动国家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协同一致的需要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行业规模日益扩大。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人们参与电商的热情不断提升,购物方式、消费水平等都出现了变化,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还会不断提升,行业工作量还会更大,在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行业所消耗的资源、产生的废弃物等还会增加。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物流行业也应积极加强改革与创新,做好绿色化物流发展工作,以推动自身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协同一致[3]。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政府的号召和管理下,我国物流行业近年来已经开始逐步迈入绿色化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物流管理绿色化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绿色化管理理念不够深入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前提是行业人员有较强的绿色化理念,能够认识到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明白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发展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约束行为,切实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人员对低碳经济理念和绿色化理念的认识不足,很多物流企业管理者都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难以提升实行绿色化发展的积极性。我国物资较为丰富、地大物博,大多数行业在初期发展中往往是采用粗犷式的发展方式,物流行业也一样,对低碳意识的树立还存在较大空间。此外,当前虽然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但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物流企业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与业务量有关,企业为获得较高的收益,往往较少关注长期经营成本,这使得绿色物流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大的阻力。
(二)绿色化物流管理技术欠缺技术是保证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物流企业只有拥有较为先进的绿色化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引导自身的绿色化发展。当前,一些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在实际发展中融入低碳经济理念,采用了对应的绿色化物流管理技术,但总体来看,这些技术并不全面,且很多技术较为滞后,无法为绿色化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还需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水平。物流行业绿色化技术涉及诸多信息方面的技术,如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物流数据采集,提升物流企业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的能力,以缓解物流企业资源浪费现象,为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提升奠定基础。但因为受到价格、人才等因素的影响,现有情况下,我国物流企业对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在发展中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大部分物流企业并没有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阻碍了企业综合效能的提升[4]。
(三)政策支持不够政策支持是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基础,能够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想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升物流企业绿色化管理的有效性,政府就必须加强引导,通过科学的政策体系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但当前,我国还没有在物流管理领域构建科学的政策体系,政府仅仅是从口头上提出物流企业要加强绿色化发展,缺乏具体的政策和细化的制度措施,导致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缺乏引导,失去了动力。绿色物流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物流仓储、包装、装卸等,各个环节中的参与主体都要进行利益分配,若缺乏规范性的制度体系引导利益分配,就会导致各个环节的经营者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进而使得物流体系的合作效率低下,大量资源被浪费,无法达到绿色物流管理的预期效果。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对策
低碳经济理念下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结合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切实从多方面出发提升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性。
(一)提升绿色化物理管理的认识低碳经济理念下,为推动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使行业人员都能够提升对绿色物流管理的认识,明确其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将绿色化理念融入日常工作。这一方面需要在物流企业中加强绿色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绿色化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在社会中宣传和推广绿色物流管理理念,使群众能够深入认识绿色物流,从而支持和尊重物流企业的行为,为行业绿色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绿色化发展的有效性,物流企业还要构建专门的绿色物流管理小组,在企业中配备专门的绿色物流管理人员,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加强绿色化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成效。并且要对自身的员工开展绿色化技能培训,切实将绿色化理念融入仓储、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提高物流从业人员对行业整体绿色化发展的重视。
(二)加大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的研发力度第一,物流企业要提升对绿色化物流管理技术开发的重视度,在物流服务建设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更好地提升物流管理效率。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绿色化物理管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明白其对企业发展长远价值,构建先进的技术研发小组。第二,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经验和技术的共享。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并不统一,物流企业之间应加强交流,共享技术,推动行业整体的绿色化发展。这需要我国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构建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打破各个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的状态。物流企业自身也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合作,学习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引入其先进的技术等,促进自身绿色化物流管理技能的提升。第三,政府要重视物流行业绿色化管理技术的研发,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也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政府应为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支持,如对于绿色化技术研发较为积极,取得成果的物流企业进行奖励,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措施,促进物流企业提升科研的积极性[5]。
(三)做好制度建设第一,政府要对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制定科学的制度体系。如从制度上对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概念界定、发展方式、绿色化标准等进行明确,为物流企业有效实施绿色化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第二,要制定强制性措施。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当前已经进入较为关键的时期,单靠物流企业的自觉绿色化发展远远不够,为进一步提升绿色化发展的有效性,我国政府应适当制定强制性措施。如引导物流企业严格按照制度中规定的内容运营,严格采用制度中规定的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并对物流管理过程进行优化等。第三,不同区域政府可以制定阶段性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体系。低碳经济发展属于长期性工作,在物流行业发展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持续结合市场情况对物流行业绿色发展政策进行升级和优化。例如,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进入较成熟的阶段,其具有诸多优势,所以在充电桩供电较为充足的地区,政府就可以采用政策鼓励的方式引导物流企业在发展中使用电动车等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此不仅能够促进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带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成效的提升,还能够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双赢的效果。第四,发挥先进示范作用。为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政府还可以充分发挥先进示范的作用,如可以选择行业中低碳化发展水平最高的企业,将其作为标杆,将其生产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等进行推广,在行业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间行业的激烈竞争,努力提升物流管理的新水平,已成为摆在我国物流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经济交往活动日益频繁,物流产业的不仅得到崛起,而且也随之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物流行业普遍的管理水平与当今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物流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物流;管理;竞争;网络
一、对于建设现代意义的物流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标《物流术语》中对于“物流”定义的表述来看,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种限定条件下“物”与“流”在一定经济、社会,甚至军事条件下的有机组合,可以最大限度、最高效率以及最低成本地达到人们在上述状态下某种意义的需求。从目前世界诸如:美国、日本等物流行业发达的国家来看,现代意义下的物流,不仅从传统的单纯考虑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发展物流业,而且还通过“信息化”与“网络化”等高科技手段,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共享等物流各个方面,来全面地、综合性地提升现代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的问题。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发达的物流行业已成为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没有真正地与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这里不仅有客观上的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问题,同时也有大多数人对于物流的主观认识问题,即:物流工作就是“搬搬运运”的工作,就是各单位的“后勤服务”。“物流就是配角”的思想不仅制约着物流行业内在“能动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人们对于物流行业在现代化产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
二、缺乏对于物流活动科学化而有效的管理手段
从物流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以及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等,而这种三大管理需要诸如: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运筹管理、人力劳动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应当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活动以及行业的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例如:我国的海尔集团、 锦鑫物流1等物流企业。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海尔集团、锦鑫物流等企业还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物流企业,甚至行业内部还缺乏科学化而有效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上述三大管理系统中,企业还处于“马车店”的“原始物流”管理,这种管理手段和水平与世界上物流行业发达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会“拖累”我国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而且这种差距也会“拉大”我国物流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
三、竞争无序的状况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近年来,在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竞争无序现象“比比皆是”。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间不是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科技水平上下功夫,而是往往通过压低价格恶性竞争、相互“贬低”甚至“排挤”对方等不正当手段展开“厮杀”。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执行的有些物流管理的法律与行政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较远”,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业务发展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诸如:准入条件、适用范围、规制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规定重复、职能交叉,甚至规范空白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框架内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四、努力提升我国物流管理的新水平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看到,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必然需要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应当有序、高效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因此,努力提升我国物流管理的水平,使目前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积极与有效的措施。
首先,从国民经济与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微观上讲,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着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的“战术”问题,而且也关乎着每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问题。从宏观上讲,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着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且也关乎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竞争实力的问题。
其次,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都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管理的技术水平,特别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努力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的好做法与新经验,从而真正地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再次,从世界各国物流管理的实践来看,管理的信息化与运营网络化是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途径。因此,为了使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一定努力实现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运营的网络化,使我国物流管理真正地纳入“现代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高科技的建设之中。
第四,维护我国物流市场的正常秩序,依法有效地遏制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真正使得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从而营造出有利于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
最后,建立与完善我国物流行业管理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物流行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诸如:物流企业市场准入问题、资质问题以及行为规范等问题。我们应当对于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适时地“立、改、废”工作,在加强法律调整的功能、提高法律调整的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我国物流行业法制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环境。
注释:
1.海尔集团剥离物流资产成立海尔物流,从1999年开始创新了一套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兴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自动化仓库,构筑了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使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经济;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目前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了省事省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网上购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也在飞速的增长,电子商务贸易的方式指的就是交易的双方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网络银行工具、以及卖家提供的货物信息,进行物品的购买。由于电子商务流通的物品大都是价格低廉,并且购物方式方便,不许要消费者走出家门便可以进行购物,因此在这样的信息社会,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愈发的增快,从整体角度上来看电子商务的快速也同时拉动这物流行业的经济,由于电子商务的整个货物流通环节都需要物流行业的参与,电子商务对资源的配置也对物流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贸易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推动力,若想大力推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就要同时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两者互相促进,走向合作共赢的道路。
一、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
1.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随着呈现蓬勃发展的状况,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对于物流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我国的物流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并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物流理论系统,近几年,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大,新的物流理论正在不断的被提出,其中有很多出色的理论,例如: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处理、物流安全保险系统,都可以应用到我国的物流行业中去,但是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让物流行业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吸收,所以我国还要加强对物流理论的研究,争取制定出符合我国电子贸易方式的物流理论体系。
2.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装备不齐全目前我国从事物流行业的大多数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物流知识教育的社会人员,由于物流企业没有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教育,使得这些物流工作人员对物流这门行业根本没有形成定义,对其重要性以及在我国贸易方面的地位都没有客观的认识。因此这种人员在从事物流工作时,根本不知道物流行业所需要的相关基础设施是什么,并且对于专业性的物流技术设备也知之甚少,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难以满足我国电子贸易行业对物流行业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很多落后地区都没有得到覆盖,这同时也制约着电子商务对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
3.商业环境落后。在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根据专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自营物流,这就导致了在我国很多新型的物流方式不能很快的进行普及。另外由于管理体制分工过于明确,这就使得了物流行业只是单一的服务于货物运输,经营方式过于单一,服务范围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其的要求,这就制约了物流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的促进作用
1.物流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讲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就是人们对于货物的采购,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中,人们都是直接到实体店进行货物的比较,然后选择实惠的物品进行购买,其中货物是直接交到买家手中的,这其中根本不需要物流行业的参与,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直接到实体市场进行采购的方式,消费者只要依靠于网络,在特定的交易平台上进行货物的选择,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的流程,但是这种交易方式,不再是卖家直接把货物交到买家手中,这其间的货物流通的环节,必须依赖于物流行业的参与。
2.电子商务促使物流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人数不断增多,物流行业异军突起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国传统的物流 行业企业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行业发展规模小,内生动力不足,使得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强大的电子商务产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购物需求,导致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的局面。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逐渐扩大的电子商务规模都对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进行变革,转变思想观念,将送货到门的理念,转变为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服务质量和素质更高的人员送货到门的理念,并作为行业发展的目标。因为为了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经销商会选择服务质量和效率更高更快的物流企业,这就使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物流在物流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电子商务行业使得人们对于异地的货物采购量显著增加,这恰恰满足了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这就使得物流行业乘着电子商务的东风,得到了经济上的腾飞。在这信息交流频繁的信息时代,物流行业对于物品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电子信息管理方式,但是在电子商务没有普及以前,物流行业对于电子信息的收集,都是被动的去对用户进行收集,这会使得很多货物信息不够充足,经常会导致物流过程中产生错误,但是随着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消费者想要在网上进行购物,首先要做的就是提供最自己正确的个人信息,这种信息正好也可以用于物流行业上去,随着物流行业对消费者更准确的信息掌握,就形成了整个物流流程都是在公开状态下进行的,消费者和物流企业可以同时对物品信息进行掌握,这对物流活动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促进了电子商务的积极发展,由于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在积极促进物流行业经济的提速,因此我国要处理好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的交流关系,使两者形成良性合作关系,进而导致两者经济上得到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宁,陈晴旖.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促进作用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3,(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