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篇1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认知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若是农民能够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但能够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还能够检验技术成果,帮助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存在的问题[1]。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其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不够重视,农民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和应用信息化成果,这也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造成了较大阻碍。

1.2农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紧跟国家的相关指令,农业经济信息化服务系统也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没有及时处理系统中的那些有效信息,这也导致了农业资源并没有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用,这也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3政府资金投入比较少

想要提高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水平,足够的资金投入非常重要。想要更加合理地使用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不但需要农民提高其认知,还需要安装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设备,只有这样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很难满足相关设备购买和安装的需要,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挥。

1.4农业经济信息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是农民,不同农民对于农业经济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想要让农业经济信息更好地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便必须增加农业经济信息获取的途径,让农民都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2]。当前,我国农村提供农业信息的能力还较差,农业网站报道的信息大都是科技类的信息,没有综合性地分析当前的市场情况,这也导致了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1.5专业技术人才欠缺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做好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都比较欠缺,即便是具有信息化管理人才,其对于农业经营也不够了解。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从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拥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的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低于5%,绝大多数人都是毕业之后自学的相关技术。并且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也仅仅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采集和相关的信息,并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这也导致了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最终会给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进行造成影响。

2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笔者下面主要分析了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希望能够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2.1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便必须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首先,必须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和广播等形式来提高宣传的力度,让农民真正的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3]。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定期的开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关的讲座,从而切实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给农民提供一些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去的机会,通过图书馆和文化站来做好农业知识普及工作。

2.2做好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

想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便必须通过当前的技术来进行资源的整合,将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比如,可以进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农业信息的共享,将平台和农业信息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还应该科学的引导农民群众,让其主动积极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2.3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设备

我国农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很多地区在农业生产的时候,主要依靠的还是人力,而在农业生产中,将先进设备运用进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点,政府必须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确保农民能够购买和使用这些设备,为了帮助农民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还需要做好培训工作,激发农民对于信息化的兴趣,确保其能够准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政府还必须完善资金监管制度,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够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2.4做好信息技术研发工作

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便必须分析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并从问题和需要出发进行科技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4]。首先,政府需要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政府必须重视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更好的进步,并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其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在考虑到农民实际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2.5做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必须积极地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新时代农业工作人员的培养。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将多种培训形式运用进来,帮助农民切实提高其知识水平,确保其素质能够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其次,需要重视专门技术人才以及专门管理人才的引进,并通过高薪或者政府补贴等形式将人才留住。最后,必须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解决专业农业人才欠缺的问题。

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1基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认知

将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到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与经济之中,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其核心在于农业信息的收集、挖掘与利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需要以高质量的人才为基础,基于此,需要关注农民信息化教育,切实提高群众信息化认识水平。此外,还应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如空气、水与土壤等,引导农民了解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依托信息化管理,还可有效把握市场动态,为构建市场主导模式的农业经济创造了条件。基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现实作用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托农业信息,合理优化与调配农业资源,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依托网络平台,可以高效率共享农业信息,加强不同区域间农业信息的交互程度;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与市场需求信息,指导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为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提供信息条件;切实提高农业经济整体质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路径

2.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为信息化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专业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关注发展规划与整体布局,协调各部门,合理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资源。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监督资金应用状况,切实将资金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提高资金利用率。政府部门应结合区域实际,考量农业发展结构与水平,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信息化发展方案,如在农村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引导专业对口大学生返乡,对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优化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2推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

建立并逐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站,构建规范性的信息交流制度,明确信息规范,提高农业信息交流频度与广度,推动农业信息共享,以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在构建农业信息网站后,需要是安排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做好农业信息收集工作。做好农业信息挖掘,并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生产活动,并满足不同种植户信息的需求。网站信息在收集与时,需要确保信息具备有效性、及时性与完整性。此外,农业信息应表现出鲜明的针对性,综合本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收集相关的农业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坚持信息渠道效益,切实让农民体验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与具体效益,从而让更多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此外,信息化实现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群众力量。而农民整体存在着信息化意识低问题,基于此,需要面向群众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通过具体培训让农民准确把握信息化内涵,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引导农民掌握信息化应用方法。可以在农民设置信息化工作小组,为农民提供信息化咨询与技术支持,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

2.3构建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进行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可以为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更为直观感受与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现实价值,提高群众信息化重视程度。政府应通过补助政策、发挥项目带动作用,通过农户自筹与企业优惠等方式,普及农户计算机应用率。引导农民学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与获取相应的农业信息,加强农业信息沟通与交流,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奠定基础。

结束语

基于农业开展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条件。在大力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发挥政策导向优势,并积极做好农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结合区域实际编制发展规划,合理调配资源,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之中,为信息化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关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与发展群众信息化意识,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信息化价值,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扫平障碍,并服务于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邢叶东.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8):85.

篇3

市场化与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渗透于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是目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内容。基于此,从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提出若干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希望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突破性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是主要原因。因此,分析和探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1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和应用

信息技术的普及把农业经济管理推到了社会最前沿,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村经济不得不探索生存之路。信息化建设对加强农村的相互联系、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强强联合有着重要作用,能促进农村经济尽快走上新的产业化经营道路。

1.2帮助转变传统农业经营形式

传统农业经济管理形式单一,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弱。将信息化建设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则能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措施改变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的弊端,实现农业经济的规模化、产业化管理和发展,将农业发展转变成资源密集型农业,实现知识化经营,改变传统农业和经济管理形式。

1.3缓解农产品供需两难的问题

随着各类惠民政策持续出台,农民生产主动性有所提升,农产品也获得巨大的扩展空间,但这也使中国农业经济进入了局部过剩阶段,国内大量农产品原料销往海外给他国造成倾销压力,而农产品跌价、难卖等问题又很难得到及时处理,势必会对农民生产主动性造成消极影响[1]。借助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购买商家与农民可进行自由沟通、商讨价格、售卖等,国内外商家与农户不仅能快速收集农产品信息,还能实时掌握价格变动情况,从而突破地域限制、及时推销农产品,缓解供需两难的问题,在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优化农业经济管理。

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2.1加强农民培训,建设信息服务队伍

一是要重视培训农民,在农村普及信息教育,提高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科技素质和认识、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培养现代化的农村劳动者。二是壮大农业农村信息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站的作用,联合涉农部门,依托村组干部、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业合作社等形成进村入户的农业经济管理市场信息服务网络,采取远程教育、在线培训、逐级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信息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工作,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三是组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专家队伍,培养出一批既懂农业经营生产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及决策,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2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务必要有与之配套的保障体系,避免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一句空话。

2.2.1组织保障

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形成合力,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2.2.2政策保障

主要通过资金倾斜、政策扶持等体现,即银行要实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优先贷款、低息贷款等政策,有关企业和项目享有支持科技进步的政策扶持,并要扩大国际合作,给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所用进口物资征税一定的政策优惠,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咨询业务进行财政扶持。

2.2.3投入保障

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视作公共设施,等同于公共交通网络、自来水网络、煤气网络和电信网络等,方便农民使用网上服务;鼓励民营资本、外资、非电信企业参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主体。

2.2.4技术保障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各类型项目开发工作都能得到国际先进技术的支撑,保证项目的有效应用,预防出现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

2.3建立多层次农业信息市场服务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政府为统筹背景,极易弱化组织和基层的行政管理功能,只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与优势,因此建立多层次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市场服务体系至关重要[2]。一是建立健全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在信息服务时有限定的标准。二是各级农业社会力量要坚持合作、资源、利益一致的基本原则,通过公益属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因缺乏市场盈利性而出现的缺口进行弥补。三是充分考虑农业经济管理社会信息服务业巨大的和力及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将国家信息市场作为建立多层次信息市场服务体系的龙头,依据信息多级市场属性在农业产品生产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开发农业经济管理信息产品,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3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将传统农业转化成知识农业、使农业逐步从信息化走向现代化是目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改革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势在必行,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郭红涛 单位:河南省南召县乔瑞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信息化

信息化手段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同时有利于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述

主要内容:当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获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渠道广泛,一是应用于农业教育和科研方面。产业的革新和进步最终需依靠人力实现,因此行业研究和一线实施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理论底蕴和技术能力,才有可能对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以科技化方式增加农业方面的教育和科研力量,可对产业的总体变革提供有效的助推力。二是将科技手段实施于与农业相关的各类要素方面,通过对生产相关客观因素的科学衡量和分析,来系统把握各类因素的变化情况,从而精确把握种植工作的各环节要素,实现科学管理。三是可借助技术手段合理预测市场的走势和阶段性需求,从而更为精准地实施农业生产,使生产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保持较高的契合度。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与传统以经验为主要指导依据的模式相比,科技理论能够给农业产业的实施提供更为先进的指导和帮助。此种状态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农业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行业从业者也越来越重视并倾向于使用信息技术来研究和指导农业实践,从而有效减少付出成本,同时提高工作者实际获得的经济效益。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农业便可以向更为先进的发展模式继续迈进,最终完成由经验模式到科技模式的转变。增加农民收入:要想使农业相关参与者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收益,便需切实采取更为有效的扶贫措施,引入信息化手段参与产业的实施。对于信息获取途径不畅的部分乡村,技术人员可根据地域条件尽量拓展科技手段在实际生产中的渗透力度,让一线种植者能够尽量增加技术的应用力度和范围,在实现增产获益的同时,提高其投入劳动力的热情,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整个地区的均衡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信息化手段不但能为农业的参与者与管理者提供更广泛的信息来源,有效将视角和发展范围拓展到国际领域,还能在商贸互通的状态下逐步推动企业竞争实力的增长。此外,行业相关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开展合作,也能进一步促进行业企业的经营能力,同时大力发挥信息手段的优势,有效开拓网络销售渠道,构建完整、多元的产销链条,最终实现行业国际化发展。

2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为了提升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应在每个重要环节安排专人负责落实具体工作,将权责划分清晰,需要注意的是,农业项目的建立和实施过程,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应给予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项目必要的资金投入,并持续跟踪资金的去向,做到用途合理,管理有序。最后,还应广泛拓展产业信息化经营的参与范围,将各类有潜能的人群纳入到产业发展规划中,使资源和信息效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实现产业建设水平的逐步提升。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了切实增强产业信息化实施水平,可在信息获取相对滞后的区域建立系统的信息获取服务模式,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能通过各类方式获取行业的前沿信息,并将其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加以应用,从而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此外,信息滞后区域还可与地方媒体建立一定的联系,一方面可减少网络铺设的经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能有效丰富信息获取渠道,从而优化信息获取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当前,因此大部分乡村地区对信息的获取和科技手段的应用重视程度不足。且少数实施科技管理手段的地区也未发挥理想的示范作用,因此还未实现全面普及。对此,管理部门可重点将部分地区作为信息化治理的试点,统一由管理部门协调治理,建立更为标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效果,从而带动更多的周边地区效仿实施。强化农民群众的培训和教育:相关部门可根据生产需要开展适当内容的再教育活动,鼓励一线生产人员积极利用各渠道参与学习,并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培训实施的方式可以是面授,也可以是远程,根据具体条件实施开展。此外,管理机构还可着重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全面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渗透。将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有效结合起来:在信息传播手段的应用方面,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需注意有效利用传统信息传播手段,例如有效的应用电视、纸质媒介进行农业经济以及相关技术传播与推广,综合发挥各类途径的应用特征,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3结语

为了有效提高农业经济建设水平,本文以信息化应用为研究,总结了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对策。作为相关研究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兆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226-227.

[2]任强.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85-86.

[3]蔡绍益.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18):43-44.

篇5

据相关调查研究,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中体现了网络成本标准较高,应用效果不高等问题。尤其在偏远区域的农户普遍认为上网、使用电话资费较高,较多农户无力支付,因而导致一些农业网站的访问者并非农民本身。同时注重形式、建设、忽略功能、维护,投入网络设施硬件建设费用较高、缺乏对信息资源及软件的科学制作开发等现象造成了农业网络硬件设施的不良浪费,农业信息资源呈现出相对缺乏、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具有较差时效性等问题,对农民应用获取信息的主动积极性造成了不良影响,并令信息的有效传递受到了制约。在供给农业信息层面则体现出无法充分满足众多使用者需求等问题。当前农业网络提供的信息多为科技、时政新闻及转载内容,欠缺良好的综合预测分析与前瞻性信息内容,令其缺乏地方特色,无法彰显区域经济个性特征。由于欠缺信息技术优质人才,令农业基础信息化工作呈现较低水平,基层单位则仅能进行信息资源的初级采集与,无法实施深度开发,令较多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对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建设步伐产生了直接影响。受到农村经济文化较落后、农民应用信息意识较淡薄、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农村开展农业生产进程中总体农民科技素质及文化水平较低,令其对网络知识与信息技术的主动学习受到了直接限制,并对其理解信息综合能力造成了影响,令运用信息水平较为低下,农民无法全面认识到价值化信息资源发挥的巨大作用。

2.农业经济管理中强化信息化应用科学策略

2.1强化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政府科学职能作用

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是一类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集合多重业务技术的庞大系统工程,涵盖县、市、乡等各个层面,因此离不开政府的科学组织领导,政府单位只有科学发挥各方积极作用、分工合作、统一规划方可令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因此政府应发挥主导地位作用,在信息化开发建设资金与系统日常运行投资费用等层面提供一定水平的基础投入,安排适宜比例的支农及农业发展资金,通过合理使用、统筹管控避免浪费资金与重复建设现象。同时政府单位应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合理引导网络通信运营商积极投入资金至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鼓励企业、集体、个人多方积极投资,通过实行农业经济信息产业低息贷款、贴息,降低税收等策略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其中。

2.2整合信息资源、强化合作,提升信息管理服务水平

为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应科学建立涉农信息及部门共享交流机制,令信息标准科学规范。即统一创设制度,推进农业信息网站、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实现公共涉农信息数据的共享兼容。同时应强化农业信息加工及采集,依据农村、农业、农民信息需求强化信息渠道与信息源头挖掘、开拓及整理采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与适用性。另外应科学采用多重方式推进社会各界力量统筹合作,令多层次农业经济信息发挥积极优势作用。

2.3强化农业经济信息队伍建设,促进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的有效结合

为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应科学重视农民培训,提升劳动者信息化素养,普及农村信息化教育,尤其应对生产经营者开展培训,提升利用农业信息与认识信息能力。同时,应科学发挥农技推广站、涉农部门作用,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村组干部、中介组织、合作社、经营大户构建农村信息服务网络。还可借助信息网络开展远程推广培训教育,组织农业信息在线培训学习,优化建设效果。再者应科学组建一支农业信息化经营专家队伍,培养懂技术、懂经济管理的综合人才,可创设优惠政策广泛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信息系统开发、研制,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坚实保障。信息网络虽然在处理、采集、存储、分析信息层面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网络具有强大多点互联、交互功能、无时空限制优势,可有效解决各类传播信息问题。然而我们同样应明晰传统媒体包含的独特优势,其具有传播快速、直观等特征,加之农村普及计算机率较低,仍然以广播、电视为常规传播方式,因此要做好信息化管理服务,应科学促进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的有效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提升信息化综合经济管理水平。

篇6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到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大潮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农业企业之间合作,寻求新的出路,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和模式化经营。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在网上建立农产品服务通道和农产品销售贸易通道,有利于拓宽农业销售渠道和交易方式,为企业实现快速的贸易创造了条件。

(二)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转变

知识型农业是明显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知识型农业的显著特征是通过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方法等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转变。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属于资源密集型农业,因此,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促进知识型农业的发展步伐。

(三)有利于专业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强有力的科技作后盾,而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都离不开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普遍存在劳动力素质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于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农业技术的培训、农民科学意识的提升以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都提供便利的通道。

(四)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农产品滞销或者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情况,这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农业生产、科学决策农业生产计划,对于调动起广大农民朋友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业的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朋友的信息意识淡薄

受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很多农民的信息意识缺乏。另一方面,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老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业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使用网络的成本比较高,网络覆盖率较低

据一项可靠性调查显示,农村有90%以上的农户认为电话上网的费用较高,尤其是远离城市地区相对将为偏远的地区的农户普遍认为网络使用的成本太高。无力支付高额的上网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农民访问农业网站的机会,造成网站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种情况是,信息网络管理的维护者过分注重对网站形式以及网站硬件设施的管理和资金投入,然而往往忽略对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更新,造成硬件设施过剩和软件设施不足的矛盾,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阻碍了有效信息的传播,侵犯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权利。

(三)农业信息匮乏,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农业信息的使用对象包括农民、农民经纪人、农业经营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等相关部门,由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不同,对信息的质量、内容要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信息的供应要满足不同受众的使用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发展的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信息来源比较单一,转载信息偏多、原创信息匮乏,另外宏观的信息多,具有特色的代表的地方信息少,不能凸显地方农业的发展特色,也无法满足区域农业的经济发展需求。

三、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强化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职能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统一领导各区域、各行业、各部门的专业人才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方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做好规划、布局和分工工作。增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提高良好的资金支持,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因为重复性建设或者建设不当等原因造成资金的浪费,也可以杜绝现象的滋生。另外,政府军还应该从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关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比如说鼓励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建设;提倡个人、集体、企业参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实行贷款优惠政策等。

(二)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信息网站的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站信息的交流与制度,优化农业信息资源的交流与整合,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因此网站信息的维护人员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与分类,根据农业信息资源使用人群的不同,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加工,确保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农业经济信息的管理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这对于拓展农业信息的来源渠道、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升网站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农业知识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培训

归根到底,农民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信息化实施的程度。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对农民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知识的培训。培养与培训是提升农民素质、普及信息知识、提高信息使用能力的最根本也是最快捷的途径;建立优秀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全面促进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通过网站知识推广、省市县的分级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信息人员的业务水平;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制定各种政策吸引信息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信息人才,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才能稳定发展,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信息系统,促进信息服务水准的提升。

(四)建立信息示范基地

信息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以让农民朋友直观的感受到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扭转目前农村地区不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在信息化基地的建设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通过资金补助、政策扶持、项目优惠等措施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进行多方位支持,争取大部分示范基地农户具有查询信息、方便上网的条件,从而提升其他农户的信息化意识,达到推广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发展现代农业。

四、结语

篇7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农产品连年实现大丰收,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而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更加的市场化,这都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要能够紧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这要求我们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及时地了解市场信息、农业知识技术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加大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力度。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1.农业经济管理

计划、控制、组织、协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并激励相关人员,使得预期目的能够实现,这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就是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科学预测为基础来制定农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农业地区划分来实现农业布局的更合理化,来使得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对农业自热资源、物质技术资源、劳动力资源、财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农产品的商品流通;对农业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等。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促进农业信息知识的获取更加快速,渠道更多,并可以进行快速的传播和利用,对传统农业经济改造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农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那么就不能脱离农业经济的市场化,因为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信息化,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需要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在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这样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升级,所以说我国农业想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走农业信息化的道路。

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应用

1.实行科学的规划、分布实施信息化

首先我们要充分的对信息业在全球发展的趋势有一个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技术,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经济管理发展规划。而且要根据制定好的计划步步为营,逐渐实现经济管理信息化这一目标。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并进行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农业信息的收集、沟通渠道、农产品进出口、配额、库存等一个完整体系,这样有利于及时的把我最新的农业信息动态,为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2.通过发展软硬件来提高信息化经济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包括设备落后、设备不全、相关人员管理水平低和素质差、相关经费不足、农民知识落后等,这些都严重的阻碍着我国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建设一支工作态度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其次,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力度,加大经费的投入,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补齐相关技术设备,这样才可以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设备基础。最后,要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提升现代农民的素质,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实现,才能够让农民从信息化中得到切实的好处。

三、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网络体系

当前我国还很欠缺对信息系统和农业经济数据库的开发,这使得农业实践应用与农业信息产品的开发脱节现象一直存在,这导致了很难使我国的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有一个实质的提升,很难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的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网络体系,使得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这样才可以及时了解农业市场的需求,快速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想要实现更加科学的信息化经济管理,就必须建立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网络来实现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篇8

1农业经济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农民群体信息化意识薄弱

由于农业种植区大多为偏远地区,农业种植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水平有限,种植区的农业种植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群体的信息化意识较为薄弱,直接导致他们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接受程度不高,对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农业技术设备了解程度较低。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践者,因此农民对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的实施程度。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薄弱问题,直接导致农产品的销路不畅,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对农业的发展也有着恶劣的影响。

1.2缺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

就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而言,现有的信息化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可是由于农业种植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条件较为艰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大量流失,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难以融入到农业生产与发展,间接造成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滞后。

1.3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是对农业的发展与创新,也是对政府行政职能的检验。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加大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投资比重,但基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际状况来看,资金投入仍略显不足。资金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网络无法覆盖整个农业发展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

2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2.1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教育

培养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关键。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问题,对其进行信息化教育与培训,在培训中大力宣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农民群体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让农民亲身体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便利性,丰富农民的农业信息化知识。从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信息化意识出发,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培养信息化人才,提高人才待遇

培养信息化人才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前提。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绝大多数产业的革新与发展都以人才为主导。针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缺少专业人才问题,应加强对信息专业化人才的重视,加强现代信息化专业性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曰而且在人才培养的同时提高人才待遇,通过提高农业信息化专业人员的薪资与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农业信息化相关专业人才前来就业,减少专业性人才的流失,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2.3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健全基础设施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基础。没有完备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就无法推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因此,在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深刻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投资比重,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扶持力度。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让国内外先进技术参与到农业信息化竞争之中,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速度。

2.4加大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力度

信息技术的研发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措施。加大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紧扣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相关部门可以在推广传统高收益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对其进行创新,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生物工程、种植等农业生产方面,开展多元化的信息化技术研发工作,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9

一、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为了让传统农业向知识性农业转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必不可少。知识型农业指的是在生物工程的基础上,采用其先进的科研成果并加入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实现农业现代化。相比于我国还在以资源型为主的农业发展现状来说,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中有很多的应用。有鉴于此,必须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并利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把我国的资源型农业转变成知识型农业。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近几年,我国农民农作物产量上来了,但是经济收入却没有显著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通畅所造成的。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农业要求农民要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才能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为农民能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提供了可能。

二、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涌现出的问题

1.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全面。由于没有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工作普遍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全、人员不专业、经费短缺等现象。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行业间的信息得不到共享,对农业数据库及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的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没有太对指导作用,离农民想要的信息需求还很远。目前各地的农业信息还主要停留在价格的变化,而对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系统科学的分析和市场预警信息的还不完善。这样一系列的因素,也就增加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难度,并使得其服务农民帮农民增加收入的目标难以实现。

2.缺乏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在当前的农村里,大多数领导并不了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并对其服务体系也毫无概念,工作重点也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上。以至于有的地方领导把计算机上网就看做是农业信息化,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也就直接导致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

3.农业信息化人员专业性不强。据了解,从事基层农业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跨专业的,于此同时,农民由于其文化素质较低的原因在获取及利用农业信息方面的能力不强。大多数农民都没有经过正规的信息化培训,计算机知识及操作能力都较差,所以让他们通过网络获取和信息显然有点不太现实。这些都影响了农业信息化进程。

三、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并分步实施。根据全社会信息业发展的趋势,利用最先进的技术,高屋建瓴的研究制定出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并提请专家研讨及论证,而后逐步实施下去。

2.扩大资金投入,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问题。不言而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启动资金的投入,并为其设立专项资金。可是政府的投入也是有限的,而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政府应该统一规划并引入竞争机制,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商业法则,吸引各类企业及个人的投资。

3.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农业科研管理水平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来决定的。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以及农业科研管理的内涵越来越多,管理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了农业科研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以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篇10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努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对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以及农业发展的需求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能够使其覆盖面得到不断的扩展,也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但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说这些还不足以让其快速的发展。相比于国外,我国政府在农业经济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应政策法规方面做的还不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地的去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相比于在农业上进行资金投入反而更愿意在城市的发展上进行投资,这样必然就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2.信息资源利用不足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资源的开发利用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当前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往往比较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比较忽视相应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对相关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对如何采集、筛选信息以及数据库的建立等都没有相应的方案,这些都影响到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

3.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已初见规模,但从具体的体系结构设置来看,存在着“倒金字塔”的现象,就是越高级别的政府设置的服务机构越多,而比较基层的政府设置的服务机构就比较少,这与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是不符的,在基层农业信息建设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硬件设备、结构设置不健全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加强观念的转变

要加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在观念上要加以转变,要摒弃以往的传统的农业观念,向现代化的农业观念转变。要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在那喊口号,而是要积极主动的在实践中推进农业信息化,将相关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并实时跟踪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积累农业信息化的经验。观念的转变决定行动的导向,转变观念就要进一步规范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并实时的公开信息,让农民实时的了解信息化的应用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以激发农民参与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以此更好的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2.完善服务体系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为此,要进一步的完善服务体系,让农民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开拓销售渠道。其次,要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当前应用的服务模式比较多,有语音服务模式、网络数字服务模式等,不同的服务模式有不同的优势,但仅有的服务模式还是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的开拓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最后,要做好推广工作,结合自己地方特色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园区,并将其作为示范点对外进行宣传和展示,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广作用。

3.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培养。首先,可以通过高校以及培训机构等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加大对农民有关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对农民开展专题知识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传授相关的信息化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最后要建立一支专家指导队伍,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供咨询和支持。

三、结语

篇11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应用措施

前言:

社会主义和谐秩序维持的重点便是处理好三农问题,须知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便是信息和市场化,如今在农业可持续管理项目中已经得到全面贯穿。在此类背景下,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投入支持力度,令不同区域专属农产品种植供应效率和单位农民收入得以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村和社会安定繁荣建设,灌输应有的支持辅助动力。

一、农业经济控制信息化改革的内涵机理论述

在信息时代作用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实际生产环节投入控制,令既有农产品种植生产实效得以系统化改善,为今后农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至于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将细化为:

(一)农业科技教育的信息化

农业发展始终需要借助专业人才力量,因此今后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令他们愿意为农业科技教育奋斗终身,保证不同区域农民文化素质和知识应用水准的同步提升结果,全程结合创新型技术、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生产投入支持,保证农业生产水准得以有机化改善。

(二)农业实际生产辅助要素的信息化

农业的生产需要各项生产要素的支持辅助,如水资源、土地、空气、光照等要素,针对以上要素进行信息化改造,主要就是灵活化发挥他们彼此之间的协调功效,覆盖落实更加富有实效性的整改方案,为今后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创新前景绽放,集聚适应实力。

(三)农业市场管理的信息化

主要就是维持农业市场信息传输通道的流畅性,保证农民能够更为清晰动态化地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并且以其作为导向媒介,进行对应农产品系统化种植和市场销售。再就是农业市场信息化改造,要集中凸显农业控制的先进性地位,凭借最新技术设施带动对应生产管理程序创新进度,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相信在各类创新型生产信息集中辅助作用下,农业生产模式会变得愈加便利快捷,使得今后生产力得以稳固提升。

二、针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进行信息化改革应用的策略内容解析

(一)信息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修缮,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的有机贯彻

农业经济服务体系的缺陷问题,将会直接产生农产品买卖困难结果,不单单令资源和农民经济成本产生严重损失危机,同时会令市场秩序处于严重紊乱局势。而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修缮,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地推动农企合作进程,令特定产品在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多元化销售模式覆盖落实,奠定基础。

(二)快速将传统型农业改良发展成为知识型农业

所谓传统农业,实质上便是资源型农业,其不管是在生产管理模式或是信息化操作技术方面,都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诉求产生强烈冲突迹象。相比之下,知识型农业主张利用各类先进知识和技术设施,进行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活动监督指导,使得以往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创新修整。现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始终不能根除,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知识型农业机制过渡转化,已经是势在必行。

(三)培养农民信息化专业操作技能

农民始终是农村核心生产者,如若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欠缺,单纯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农业生产,必将不利于今后农村产业化运营机制的开放。人才是农业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要做的,便是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教育投入力度,有效率地培养并供应技能应用型农业人才;同时,配合各类渠道进行农民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引导,令他们逐渐产生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态度,愿意主动地结合信息化操作手段进行农业发展前景系统化带动。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本身系统性较强,需要相关机构予以大力支持配合,长此以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才能顺利贯彻落实。如今我国要做的,便是主动强化农业信息管理中的技术应用实效,使得农业理论和科技快速地融合到实际生产工序之中,为今后人民工作压力舒缓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便利支持性条件,最终维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调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02):123-136.

篇12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的必要性

1.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可以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主要是使得农村和城市,还有国内和国外进行信息方面的交流,能使得农业得到全方位发展,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农产品因为信息化的方面而得到更多的利用。

1.2农业经济可以有助于提供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市场已经逐渐形成竞争市场,具有经营规划小且较为分散的特点,要提高我国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现代化的市场,而做好这一切的前提主要通过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1.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可让农产品在生产、销售等过程中结合现代科技,有助于农业技术的运用和普及,减少因为经济信息不符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少不了设备投入,只有将完善基础设备才可以推进信息化管理,比如,农村信息化网点覆盖不足等,农民获取的信息缓慢,且信息量少,针对农业经济发展不利。

2.2缺少信息化服务人才

在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处理要先进的设备提供,同时还应该具备高素质人才,熟悉运用农业的相关信息。相关部门对于农业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使得大部分相关专业人才在岗位上没能发挥自身优势,并且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在建设农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工作的情况。

2.3信息化资源开发较为滞后

使用社交工具的人们越来越多,网络上的信息量大,但是具有针对性以及指导性的农业经济信息少,对于农业经济使用软件的开发还是处于空缺的状态,没有完整的农业决策信息参考系统。

2.4信息化意识较为薄弱

农业主要是通过农民进行发展,大部分的农民文化水平和收入都比较低,在计算机等信息工程方面的运用机会很少,而且使用信息意识较为薄弱。

3建立农业经济管利信息化的具体对策

3.1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网络

首先,就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网络,重视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信息化网络主要包括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信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的使用以及开发。只有获取有价值的农业信息,才可以将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将此作为农业经济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

3.2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投入

人才培养是每一个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增加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储备好人才,力求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熟练的使用在农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积极的将农业信息化技术、还有经济以及管理类型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素质够高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

3.3力求创新信息化服务形式

创新信息化服务形式主要是通过相信息化的主体、多元化的内容还有各式各样的载体来体现。利用建立完整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结构,可以有效并快速推进其发展。

3.4发挥政府职能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要积极的发挥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主导以及协调作用,政府关于管理农业经济信息准则,进而将信息化建设落实在每一处,将各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分配,实现农业经济信息管理的全面性以及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结束语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还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发展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结合信息化技术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强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之运行管理更加高效,改变目前农业发展的状况,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随时可以提供实时、有效的农业经济信息,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利益,为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谋取更多福利,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杨柳.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农业经济,2016,5(07):54-55.

篇13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在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形势发生重大的历史性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转变为以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来投入增长及集约型的经营模式;而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和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有机会加入国际竞争与WTO,并参与国际分工。农业经济管理一切的转变都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不断的服务与现代化的转变,更要服从于现代化的转变。这样才能够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一、信息化进程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我国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农业经济发展较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快信息化的发展进程,通过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与高新技术等方式转变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将农业的发展转化成为资源密集型的农业,能够实现传统农业转变为知识化经营模式,从而转变农业经济管理形式。

2.提高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运用信息技术与开放式的市场经济,将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到社会的前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农业的发展也要不断的创新。农业经济信息化进程,在实现农业经济管理、农村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过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能够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主要以利用高新的设备和技术为前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确保农业在各个领域中发展,利用高新设备和技术为主要途径。农业现展主要依靠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其中信息化就是软件,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使经营者在农业加工、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获取高新的科学技术,更加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避免或减少由于信息的偏差从而导致农业经济管理者在决策时出现失误。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这样就可以全面、快速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有效的推动了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进程。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大多数的村领导没有全面的认识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实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时,步骤及方法都存在着纰漏,也没有认识到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没有成为工作中的重点,导致村领导在工作中容易产生偏差,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这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发展缓慢。

2.农村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存在设备不全、机构不全、经费短缺、人员兼职等现象。农村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开发不足、多头并进、条块分割,地区间、行业间、部门间都各自为阵,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农业信息系统、数据库等开发的总量不足。农业信息的实际应用与产品相背离,再加上资金投入的不足,信息采集的人员较少、采集的有效数据不足、无统一的采集标准、渠道狭窄,导致农业基层的科学信息存在严重的“孤岛化”现象。在农业生产中,信息化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由于各地区的信息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加上产品特色不突出、种类少、宣传方式单一,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技术培训与技术推广的优势,难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3.不健全的网络基础设施

资金是建设基础设施的重要条件,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基层政府没有意识其中的重要性,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严重的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而网络的基础设置主要是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普及,而我国部分地区的网络建设仍然没有得到普及。由于各村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影响了网络架设,导致农村的网络建设无法完善,使农业信息化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4.信息化服务人才的短缺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中,除了需要先进的设备,更加需要高专业素质人才。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服务涉及到较多领域,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计算、传输、储存等。这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求更加严格,更加需要复合型的人才,由于人才的缺失,极大的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进程。由于社会上所提供的职位没有达到人才的期望,导致人才大量流失。目前,关于农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研究较多,但是能够投入实践的却很少,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存在盲目性。

三、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信息化进程的认识

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宣传力度,营造出良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氛围,从实际上处理好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对于农民与领导认识不足的问题,首先提高管理部门的重视度,转变管理人员对农业信息化的看法。通过管理部门向基层宣传信息化进程的先进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对信息化利用的自觉性与意识,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普及,更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建立健全网络体系

信息化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的网络传输及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与电信业务网络。信息网络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都是建立信息网络体系的主要内容,根据乡、县、村、市、厂家、商家、业主、农户的层次分工,形成左右相连、上下相联系、并全面涵盖所有内容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网络全球化进入到千家万户中,及时的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使信息资源得到整合、信息市场得到规范,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

3.增加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在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做好创新人才与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当地农民的技术培养。首先,实施强有力度的措施,做好对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的 全面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组织与社会相适应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专业队伍;其次,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提高,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农民是农业信息化的使用者和参与者,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能够把传统的农业模式转化为知识农业、使农业逐渐从信息化进程走向现代化,是目前传统农业经济管理变革的必然趋势。同时,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与经济管理发展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内涵;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0031-01

加快社会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因而作为新时期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关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认真剖析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为切入点,进行以下分析与探讨。

1 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了解什么是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认真分析其内涵。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业资源的信息化

农业资源的信息化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借助大量的农业资源予以保障,例如空气、气候、土壤、生物、水等。因而农业资源的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分享,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个性化、现代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农业科教的信息化

为了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在借助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具有专业的现代化的农学人才作为坚强的后盾。而农业科教的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现代网络,加强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传播和应用,从而给农学人才的学习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1.3 农业市场的信息化

农业市场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化。农业市场信息化的实现,能给广大农民朋友及时提供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信息,从而确保农民所购买的生产资料不仅物美而且价廉,还能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农业市场的动态,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针对性,进而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涵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应该如何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不断强化政府部门职能,助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需要多区域、多部门、多行业、多专业之间的精诚合作和沟通交流。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将自身的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充分调动建设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做到统一规划,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协作。所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拨付一定比例的支农信息化建设资金,科学统筹,有效规划,以促进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有效提升,严防资金浪费,避免重复性的建设,并结合当地现实,精心制定、科学论证、及时出台具有优惠性质的鼓励性的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融入信息化建设中来,以拓展融资途径。

2.2 注重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以实现网络与传媒的有机结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在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存储等诸多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有助于信息高速传播的实现。而这就为农民获取各种农资信息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因而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应注重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并将网络与传媒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二者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解决目前农业信息传递难的问题。

2.3 重视农村信息服务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