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管理基础与应用范文

经济管理基础与应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管理基础与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管理基础与应用

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在西方会计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管理会计”是在1922年H・W・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在1952年伦敦举行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年会上,会计学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术语。此后,西方有关组织机构和会计学者根据各自的认识和把握,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会计定义进行了描述。我国正式引入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多年来,随着我国众多学者在引进、推广管理会计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一些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但从总体上来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困境

(一)缺乏一套合理而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指导。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完整性,学科体系也不规范,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假设、对象、目标、原则还不明确。管理会计缺乏统一规范,我国尚未如西方国家一样出台管理会计准则,对管理会计实务进行规范指导,理论体系之间缺乏实际性联系,管理会计应用中缺乏完备的理论体系的指导。

(二)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和要求。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与一定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相联系,环境的变化必将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发生变化。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国企领导的任命是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如关系、资历等),而不是凭借其能力,结果是,这些管理者可能不太愿意使用新锐的管理手段,而是坚持传统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我国的法律制度如投资风险保护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和会计准则都比较落后,这些缺陷不但削弱外部机制和个人对公司的制约,也减少公司采用更有效、更透明的管理和控制方法的动力。同时,中国的文化与许多西方国家有着本质区别,这些差异可能会引起我国管理人员和职员的某种偏好,从而对管理方法的持有产生不同的见解。由于管理会计理论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所急需的问题,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内在动力。

(三)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我国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也未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案例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理论研究与实务界现实相脱离,大量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在实务界中应用很少。管理会计很多方法可操作性不强,抽象的公式、模型停留在教科书中,不易掌握。由于缺乏引进和推广的成功经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应用的某些具体技术、方法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与支持,应用内容缺乏有机结合,彼此间缺乏有机联系,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

(四)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应用的要求有差距。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知识浅薄,应用水平不高。有资料表明,即便是大中型企业,有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会计人员仅占20%左右。多数企业的财会人员对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仅限于事后记账,且分析能力差,很难将有效信息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

(五)管理意识尚待增强。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管理会计师资格方面的专业考试,即便是初、中级会计技术职称考试,也将原本的必考科目管理会计由财务管理所取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同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也得不到应有重视和支持,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较为薄弱,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受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强,管理会计工作地位低下。

二、几点建议

以上原因是阻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和发展的主要绊脚石。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加快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发展步伐。同时,应当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而使我国企业能够将管理会计应用自如,发挥管理会计的主要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应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情,定位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对现有理论体系的重新评价,强调行为研究与应用,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兼顾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加强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将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攻关,形成一个由理论研究者、实务应用者、企业决策者、教育人士和研究人员共同推进和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潮流,营造出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应建立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这样就使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也能够很快地运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理论界也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邀请实务界的人员参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将研究的成果通过他们向实务界传递。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将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加以系统总结上升为理论,从中找出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以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三)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普遍运用。因此,要想使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应用,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我国现有会计人员很多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广大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进行管理会计基础教育,加强后续教育,提高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力。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管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资格认证和选拔。

篇2

关键词: 纳米活性炭纤维 生物膜 降解 景观水处理技术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居民小区内出现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景观水体,城区及公园内也建造了绿地用来美化环境。但是,当这些景观水体运行一段时间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受污染的原因来自不同程度的点源、面源污染及管理维护不足等多方面,景观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严重,影响了景观效果,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1.纳米活性炭纤维微观结构

普通活性炭纤维结构的大小仅为人类头发的十分之一,性脆不可编织。而纳米活性炭纤维可以达到50~200nm,它具有显著的向异性、柔软性,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用高倍电子扫描镜观察纳米碳管的形貌(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纳米活性炭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的刻蚀变化较普通活性炭纤维明显,有更加清晰的沟槽结构,大大增加了表面的粗糙度。

纳米活性炭纤维这种特殊的孔状结构使它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而高达500~1700m■/g的比表面不仅使它具有普通活性碳的吸附功能,而且能为水中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等的生长、繁殖提供巨大的生物附着表面,为硝化、反硝化细菌等各种有益藻类生长创造非常适宜的条件。

a普通活性炭纤维 b普通活性炭纤维

1000倍SEM图 5000倍SEM图

c纳米活性炭纤维 d纳米活性炭纤维

1000倍SEM图 5000倍SEM图

图1.1 普通活性炭纤维和纳米活性炭

纤维微观结构SEM图片

纳米活性炭纤维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纤维表面上,可以直接接触吸附质分子;外表面积比粒状活性炭大1~2个数量级。

2.纳米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基本原理

2.1纳米活性炭纤维生物膜的形成及作用

放入水体中的纳米活性炭纤维在阳光的照射下吸收紫外线引起自身振动发出次超声波,超次声波使各种细菌逐渐吸附到碳纤维表面,而碳纤维超大的比表面为各种细菌大量繁殖提供载体,逐渐形成生物反应膜。

生物膜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在其上形成的膜状生物污泥。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生物膜成熟的标志是:生物膜沿水流方向的分布,在其上由细菌及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2.2纳米活性炭纤维生物膜中几个重要参数分析

2.2.1生物膜的比增长速率

微生物比增长速率(μ)是描述生物膜增长繁殖特别性的最常用参数之一,它反映微生物增长的活性。微生物比增长速率的定义为:

μ=(dX/dt)/X (2-1)

式中X-微生物浓度,[质量][体积]■

μ-微生物比增长速率,[时间]■

生物膜比增长速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动力学增长阶段的比增长速率,即为生物膜最大比增长速率,二是整个生物膜过程的平均比增长速率。

(1)生物膜最大比增长速率(μ■)

生物膜在动力学增长期遵循以下规律:

■=μ■M■

积分后得lnM■=μt+C

(2)生物膜平均比增长速率■

生物膜平均比增长速率计算公式为:

■=■ (2-2)

式中M■——生物膜稳态时对应生物膜量,[质量][面积]■

M■——初始生物膜量,[质量][面积]■

生物膜平均比增长速率反映了生物膜表观增长特性。由于生物膜成长过程中伴随着非活性物质的积累,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能真实反映生物膜群体的增长特性。

2.2.2底物比去除速率(q■)

q■=■ (2-3)

式中q■——底物比去除速率,[时间]■

Q——进水流量,[体积][时间]■

S■——进水底物浓度,[质量][体积]■

S——出水底物浓度,[质量][体积]■

A■——载体表面积,[面积]

底物比去除速率反映了生物膜群体的活性,底物的去除速率越高,生物膜生化反应越高。

2.3纳米活性炭纤维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及作用

有机物的降解主要是由纳米活性炭纤维表面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完成。主要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等,氨氧化细菌将水中的氮有机物转化为无机氮化合物,可被微生物利用,然后经过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将氮去除;真菌具有强大的酶系统,能促进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的分解,将蛋白质最终分解放出氨;放线菌在分解含氮和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分解氨基酸等蛋白物质,也能形成抗生物质维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原生动物通过摄食微生物和碎屑起到调节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和清洁水体的作用。系统内污染物的去除与微生物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污水中的BOD和COD的去除率与微生物的数目都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污水中的氨氮的去除率与根区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正相关性显著;而磷的去除率则与磷细菌数目呈正相关。

篇3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士官英语学习 军事英语基础教学

英语是军队对外交往的重要媒介,全面提高我军官兵的英语水平,已被提高到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高度。因此,英语是士官任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军的士官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士官学员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少、差得多,自主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基于士官军事英语基础课程的学时少,要使学员在有限的学时里有所收获,教员必须增强英语学习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情境教学法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和外国教师设计与广泛应用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七十年代后这种教学法被引入我国。情境教学法集直观性和趣味英语于一体,教员在课堂上坚持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激发学员学习的激情,使学员身临其境,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掌握知识,从感知具体形象到掌握抽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理解和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一、情景中学词汇

1.实物、简笔画、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有利于学员把直观形象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在一定的语境中准确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如在讲授“in front of”和“in the front of”这两个词组的时候,教员举了两个例子:“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教室前面有棵树。)和“The blackboard is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黑板在教室的前面。)通过实例与句子分析,学员就可快速地理解记忆并使用这两个介词词组。

2.融“词”于“境”,在语境中辨别英语词汇的差异。由于各国的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不同,各种语言的词汇代表的概念不完全一致。有时汉语中一个词代表的概念,可以由英语中的几个词表达。如汉语的“看”,英语中有“look,see,watch,read”等。“看黑板”用“look at the blackboard”,“看电影”用“see a film”,“看书”用“read a book”,“看电视”用“watch TV”。汉语中的“看”在英语中用了完全不同的词汇,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就不知道如何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二、情境中学语法

对于大部分士官学员来说,英语动词时态的种类繁多,概念复杂,难以驾驭。如果在一定的情境中教授他们理解动词时态,就会更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员用“擦黑板”这个动作作为直观手段,边做边说:1.Before the class begins, we usually clean the blackboard. 2.I’m going to clean the blackboard.3.I’m cleaning the blackboard.4.I have cleaned the blackboard.5.Just now I cleaned the blackboard.6.I told you that I had cleaned the blackboard.7.I said I would go to clean the blackboard.8.When I wa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you watched me carefully. 这8个句子分别将8种主要时态直观地展现出来,教员可以让学员反复练习,将行为和语言融为一体,让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法变成自己的语言。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士官学员来说,就会容易得多。

三、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员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其独特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一下子吸引学员的兴趣,使学员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教员设计的教学氛围中。如教员先用多媒体将一些士官学员常见的飞机种类或者武器装备向他们展示,然后详细讲解相关的英语知识,使学员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培养语感,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如武器可以分为重武器和轻武器(heavy weapon and small weapon),给学员问题:“How many kinds of heavy/small weapons do you know?”学员先是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总结,从而逐渐学会一些以heavy weapon 和small weapon 为主题的词汇。

多媒体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员可选用与教材配套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大大提高教学设计的灵活性,节约时间,扩大知识的输入量,拓宽学员的视野,进而产生学习上的“正能量”。

四、创设情境,加强会话

学员主要在英语课上学习英语口语,缺少应用英语的机会和场所。教员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给学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引导学员充分展开对话练习。教员可用最贴近学员生活的事例与学员交流,如学员开学自我介绍、见面打招呼、问路指路、看病就医、日常训练、食堂就餐等,通过不断操练,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比如在新学员开学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教员可以让学员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用上family tree 中的常见词语;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用上I like... ,Because... ,I think that...等句型。学员可以写出相关文字,培养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寓学于实践和乐趣中。

五、情境教学与军事专业知识相结合

士官军事英语基础不仅是一门语言课程,同时还有较强的军事专业知识课程的特点。这就要求士官英语教员既要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要熟悉相关的军事专业。也就是使士官学员在学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相关军事英语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注重军事英语知识和情境教学的结合。除教材内容以外,教员可用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武器舰船飞机等实物性基础英语;可用模拟场景教学法讲解机务维修方面的情景,让学员能分角色对话;可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员分角色练习部队迎来送往礼仪的基础英语;或者可以用案例式给学员讲解突发涉外事件基础英语。总之,就是为学员提供真实的训练环境和练习机会,从而提高学员的语言运用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外,还可以用第二课堂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如英语角、英语戏剧表演、英语词汇竞赛等,提高学员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六、结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员如果恰当运用情境教学法,遵循有序、轻松、有效的原则,帮助学员消除学英语的焦虑情绪,把心理障碍降到最低,那么,学员在适当的情境中,就会积极用英语思考交流,在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掌握和运用好英语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郭丽丽,曹方,李兴银.士官英语情景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11(11):243-249.

[2]冯定波.构建士官军事英语基础实效教学模式[J].求实,2010(1):276-277.

篇4

关键字:轻质土;台背处理

一、问题的提出

台背施工处理是公路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台背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路基的稳定及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台背处理得不好,小则使路面下沉产生跳车现象;大则使构扳沉陷、锥坡滑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因返工难度大而且造成经济损失大。本工程是本工程系在原全长0.2km的岗河桥基础上增加一幅桥,如何选取有效的设计方案,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减少新旧路搭接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本文针对该幅桥南侧的桥梁引路段的台背处理进行方案比选。

二、问题解决方案

因受规划红线宽度控制,引桥放坡施工的方案暂不考虑。为保证工程质量、方便施工、节约整体工程造价,经过研究,只考虑直立挡墙施工方案。依据挡墙内回填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常规回填、二灰土回填和轻质材料回填方式,三种方式的施工工艺及工程量如下:

2.1方案一:常规回填方式

软基处理回填到碎石垫层底标高后,在引桥靠台背位置50m范围作高压旋喷桩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旋喷桩桩长13m,根数为300根。旋喷桩地基加固后,铺50cm厚碎石垫层,碎石垫层上10%灰土分层碾压至路床顶。

主要工程量为:高压旋喷桩3900m,碎石垫层562.5m3,10%灰土回填2250 m3,

2.2方案二:采用二灰土回填

软基处理其他做法同普通做法,碎石垫层上为二灰土分层碾压至路床顶,由于二灰土较灰土比重小,对直立挡墙及台背的侧压力也较小,引路较普通做法的稳定性要好。

主要工程量为:高压旋喷桩3900m,碎石垫层562.5m3,二灰土回填2250m3,

2.3方案三:采用泡沫轻质土回填

发泡轻质土作为一种新技术,其严格的定义是:“用物理方法将发泡剂水溶液制备成泡沫,与必须组分水泥基胶凝材料、水及可选组分集料、掺和料、外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并经物理化学作用硬化形成的一种轻质材料”。

发泡轻质土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微孔性,泡沫轻质土是一种微孔类轻质材料,其内部含有无数个微细独立均匀气泡,具有良好隔热保温性能;二是轻质性,作为道路填筑材料,是普通填土材料重度的1/3左右,有效减小了填土对地基的附加应力,因此能够减小高填土的沉降量;三是可调节性,根据工程需要,通过调整水泥用量、气泡群含量,或掺入可选添加材料,其容重可在2-15kN/m3范围内调节,强度可在0.3-8.0MPa范围内调节。用作路基填筑时,容重常选用4-6kN/m3 ,强度常选用0.5-1.5Mpa;四是高流动性,可通过管道进行远距离泵送,一级水平泵送距离可达500m,垂直泵送高度可达30m以上;五是良好的施工性,浇注后可自流平、自硬化、自密实,不需机械摊铺、振捣和碾压。施工效率高,适合于长距离、管道或狭小空洞内充填施工;六是凝结自立性,泡沫轻质土属水泥类材料,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类似的初凝、终凝等特性,硬化后具有良好的自立性,其垂直临空面侧压力为0,可直立填筑,不需放坡施工,且对台背等结构物无侧压力。

由于轻质土本身比重较小,仅为素土比重的1/3~1/2,故软土地基处理后,不需要对地基进行补强,填筑时为流动性液体,固结后为整体结构,对挡墙及台背不存在侧向压力,即软基处理完后,可直接作直立挡墙,碎石垫层、高压旋喷桩可取消不做,轻质土的使用可保证引桥的稳定性及减少不均匀沉降。

该方案主要工程量为:轻质土回填2812.5 m3。

三、方案的经济分析

3.1常规回填方式数据如下:

常规回填处理方式工程量:3900米高压旋喷桩、562立方米级配碎石垫层和2250立方米10%灰土回填,总造价为933478元。

3.2二灰土回填处理方式数据如下:

二灰土回填处理方式工程量:3900米高压旋喷桩、562立方米级配碎石垫层、2250立方米二灰土回填,总造价为1007676元。

3.3发泡轻质土回填处理方式数据如下:

发泡轻质土回填处理方式工程量为2812立方米,单价350元/立方米,总造价为984200元。

上述三方案均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通过经济分析可见,常规回填方式造价最低,采用泡沫轻质土回填的方式位居第二,二灰土回填处理方式造价最高,因此二灰土回填处理方式不可取。

常规回填方式与泡沫轻质土回填方式效果相同,前者较后者费用节省50722元。如果根据费用效果的经济分析方法判断,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费用最低的方案,据此应选择常规回填方式。不过,费用指标不是经济方案比选时的唯一决定因素,经济比选应从多个角度入手,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如果单纯从费用效果角度分析,这就忽略了工期因素和后期维护等因素对项目造价的间接影响。首先,泡沫轻质土回填方式施工便捷高效,可大幅缩短施工工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较常规路基土填筑,泡沫轻质土施工准备期短,常规路基填筑经常需要大量修筑施工便道,而泡沫轻质土填筑施工通过管道泵送实现,可不修或少修施工便道;二、泡沫轻质土施工可每天连续进行,无需因碾压问题而间断路基填筑;三、泡沫轻质土天然地基工法节省了复合地基桩基施工的时间。就一般的工程项目而言,复合地基从施工到检测合格,因龄期问题,一般都需要3~5个月才能完成。本工程若采用常规回填方式,施工周期大约为3个月,而采用现浇泡沫轻质土,施工周期仅为20天,工期节约效果显著。而工期在本工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岗河拓宽工程是产业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早日完工意味着招商引资能够更早开展,投资单位希望在雨季到来前,完成桥梁扩宽施工,否则工期很可能会长期拖延,招商工作将受到极大影响。另外,泡沫轻质土回填方式施工可垂直填筑,避免拆迁了对河边景观的破坏,节省了施工临时占地征地的费用和青苗补偿费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采用泡沫轻质土回填方式,可节省青苗补偿13.5万元,节省征地费用32万元,因此,如果把前期费用考虑进去的话,采用泡沫轻质土回填方式较常规回填方式能够节约工程建设投资40.4万元。而且,常规回填工法多为隐蔽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而泡沫轻质土工法属非隐蔽工程,施工质量较易控制,可靠度高。泡沫轻质土回填法可显著降低基底应力,有效控制工后沉降,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桥头跳车现象和无渗水现象,工程质量可保持长期稳定,提高了耐久性,节省了后期使用中的工程维修成本。

四、结论和建议

篇5

餐饮服务行业的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向是公众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之一。食品安全由于直接关系着广大群众的饮食健康与生命安全,因而在餐饮服务行业进行严格管理、透明监督既是对公众进行饮食消费的安全保证,也是餐饮服务行业的最终管理发展趋势。现如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程度一再下降。在这一背景下,对于餐饮服务行业进行基于明厨亮灶监督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对我国餐饮服务行业的整体提升具有着积极意义。

明厨亮灶监督模式的含义

明厨亮灶监督模式,是指在餐饮服务行业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以及在相关的生产车间以及重点环节进行加装监控设备,以满足在餐饮服务行业的食品生产中做到生产过程的可视以及在产品加工工序上的透明化。明厨亮灶监督模式能够使餐饮服务行业的实际生产工作面向食品的受众进行最大程度的透明化,在相关环节中安装高清网络摄像机,并将相关视频与餐厅、消费者所处的环境进行实时直播,或是采用厨房餐厅一体化的建筑模式,进而能够使消费者直观的感受到餐饮服务行业的食品生产是否符合生产标准,进而有效提升消费者的信任程度,让消费者能够对餐饮服务单位的产品进一步提高认可。

精细化管理理论概述

精细化管理理论是指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对于管理理论进行精细化的提升,进而在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方式上进行精细化的相关革新,以满足对企业生产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企业整体运作效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实际生产工作中学习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进而在实际生产管理中能够做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间接提升企业的生命力。

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餐饮服务行业相关单位中同样适用。食品生产作为容错率较低的生产模式之一,在其生产工作中适用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念能够有效避免食品原材料的浪费同时提升食品质量,进而在食品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有效提升餐饮服务行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利益创收。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在管理中将细节作为第一要务,在进行精细化管理之前实现企业相关流程的专业化,同时利用细节对产品生产进行分析,并找出生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有效塑造起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

基于明厨亮灶监督模式分析餐饮服务单位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应用

在明厨亮灶的监督模式下,餐饮服务单位的实际生产运作更加透明化,员工基础素质得到了相应提升,且就精细化管理而言,在面对较为通透的管理环境之下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弹性调整,以适应明厨亮灶监督模式下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管理问题。

人员弹性安排。人员的弹性安排作为精细化管理中较为经典的人员安排模式,在明厨亮灶的监督模式下针对实际经营需求还应做出相关调整。餐饮服务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在实际人员需求上伴随着时间段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弹性空间,因而在实际人员安排时利用精细化管理思路来看,应当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人员布置。弹性人员制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着生产服务需求和经营的调整,对企业用公共进行及时性的调整、增减,避免人员编制冗余带来的闲置浪费。

其中,由于餐饮服务单位主要工作时间普遍在于用餐时间,而在早晚以及上下午的空挡时期仅仅需要对食品的生产进行准备工作以及原材料采购等。在这一阶段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人员的弹性配置,例如在工作期间进行人员的工时记录制度,在实际用工量较大阶段对于单位工时内的薪资进行提升,而对非必要用工期间的单位薪资进行下调,以保证员工在工作量的高峰期能够保持一定的工作热情。

产品加工标准化。标准化作为餐饮服务单位提供优质食品生产以及高质量餐饮服务的相关标准,在精细化管理中应当得到重点突出。为了保证食品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且在实际生产中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环境、时间、形状进行严格管理既能有效提升产品的实际优质比率,同时还能够保证产品优良质量的长期性和一惯性。同时,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利用精细化管理思路进行产品生产的实际,还能够有助于餐饮服务单位减少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烹饪的工业化与标准化水平。也有利于保证食品生产质量,为受众提供优质的食品服务。

篇6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从我国高校教育考试改革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考分离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从2013年起,开始对部分专业课程的期中或期末考试,通过使用实训控制系统来完成,对教考分离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使用实训控制系统进行考试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更进一步的思索,提出了一些通过使用实训控制系统考试进行考试,提高教考分离效果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实训控制系统;教考分离;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16-02

教考分离,是我国高校中推进教育考试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教考分离,使得任课教师不再参与其所任课程的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出题、评卷等工作,从而使任课教师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时完成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方法来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也会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学习成绩的好坏只取决于对所学课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既是否在平时就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贮备与知识应用能力。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近几年也在不断扩大招生的基础上,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进行了各项教改工作,其中就包括了教考分离。在努力实现教考分离的改革过程中,经济与管理学院进行尝试的方法,就是使用实训控制系统对部分专业课进行期中或期末考试。

1 实训控制系统介绍

1.1 实训控制系统的操作流程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使用的实训控制系统是在2011年采购的,其版本为V6.10,属于用友T6电算化软件的附属软件,由题库制作、考试服务器和成绩管理三个部分组成。

题库制作系统主要解决考试题库的建设问题,其题库制作流程为:建立题库名称选择题型设置试题参数试题制作(或卷库制作)题库。其中“选择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答案可扩充到8个左右)和判断题三种;“试题制作(或卷库制作)”则是建立题库的过程,是所有实训控制系统功能中最繁琐和需要大量时间的部分;而“题库”则是进行出题设定,出题时既可以按章节和题型随机抽取设定的题目数,也可以按照难度从全部题库题目中抽取设定的题目数。

考试服务器系统主要解决学生考试的问题,其考试操作流程为:清除历史数据考试题库维护待考考生维护考试设置考试预组卷考试环境检测指定考试场次允许考生登陆禁止登陆导出考试成绩备份考试数据。其中“待考考生维护”是将本场考生名单成批导入系统(每场人数上限为200人);“考试预组卷”是系统自动按出题要求自动抽取每个考生的试题;在允许考生登陆后学生即可进行考试,考试过程中教师即可以察看已登陆考生人数、未登陆考生人数和已交卷考生人数,也可以对考生进行了考试延时、减时、暂停和强制交卷等操作,对考生考试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考生考试交卷后由实训控制系统自动评定成绩并将其显示在窗口中,让学生及时知道本场考试成绩。

成绩管理系统主要完成考试服务器系统中导出的学生成绩进行接收、分类、汇总等工作。其操作流程为:接收成绩成绩浏览成绩统计成绩导出。其中由考试服务器系统中导出的学生成绩只能通过成绩管理系统接收成绩后才能被教师使用。

1.2 实训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实训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节省了考试过程中的许多工作,其优点主要有:

1.2.1 部分考务管理工作自动化,减少考务管理工作量

通过考试服务器系统的操作来看,考生名单导入、试卷抽取、考生考试过程、试卷收取等工作都由实训控制系统来完成,从考试管理上来说,大大简化了考务管理工作,使得考务管理变得更轻松。

1.2.2 实训控制系统自动评分,减少评卷教师工作量

实训控制系统使用自动评分系统,考生的成绩由评分引擎的评分程序对考题自动进行评定对错和分值,无需人工干预,并能自动生成试题各题型分值和总成绩,这使任课教师对这部分题型的阅卷工作量减少到无,同时减少的还有向试卷模版录入各题型成绩的工作量。

1.2.3 实训控制系统的保密性、公平性强

首先,实训控制系统采用硬件、数据库、数据流、网络数据加密等多种加密手段,避免非授权人员在考试前破解题库和相关数据,从而保证整个考试数据的保密性。其次,使用实训控制系统进行考试时,由于使用自动抽题的方式选取试题,每一个考生面对的试题都是不一样的,使同一考试课程前后几个批次的考试不会出现泄漏题目的现象,做到了即使不能同时考试,也能保证考试的保密性和公平性。

当然实训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其缺点主要有:

1.2.4 建立题库时工作量较大

在建立题库时,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试卷模版中将考试题目准备好,这是任课教师工作量最大的部分,而且需时最长。然后再将任课教师出的题目按实训控制系统的规则导入到系统当中,若任课教师出题不符合试卷模版要求,或题目占稍有录入不对的内容,就需要在导入题目时不断调整,反复进行修改才能保证题目正确无误的导入系统当中,亦需一定的时间。

1.2.5 抽题的随机性问题

由于题库题目中每一道试题的出题难度不一样的,实训控制系统在自动抽题的过程中是随机抽取的,可能会使导致极个别的同学抽取的高难度题目多一些,会有一些小小的不平衡。

1.2.6 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虽然在建立题库时可以通过使用选择题中的子母题型,来综合考核一些案例型题目上,由于实训控制系统目前只有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三种题型可以使用,并没有论述题型,故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解决的能力。

对于实训控制系统的缺点来说,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工作和对实训控制系统的应用方式调整来减少其影响,充分发挥出使用实训控制考试的优点。

2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使用实训控制系统考试的情况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使用实训控制系统组织考试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的。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学院的教改工作,进行教考分离的尝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几年我院学生的大量扩招、会计教师数量少,即使采用集中所有教师用流水阅卷的方法也越来越难及时完成阅卷工作。2013年9月,在我院李布和院长和全体会计专业教师的支持下,开始了部分专业课的题库出题工作,到2013年12月,初次使用进行实训控制系统对中级财务会计(上)、宏观经济学进行了期末考试。到2015年1月为止,已完成题库建设并进行了期中或期末考试的专业课程还有:中级财务会计(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学原理。一共有9门专业课使用了实训控制系统进行了期中或期末考试。

在建设题库的过程中,题库出题数量最多的课程是经济法,其单选题出了5章696道题目、多选题出了5章427道题目、判断题出了5章346道题目;题目数量总计为5章1469题。在这种题库下,无论怎样抽题,其重复率都会很小。除了个别课程因课程内容本身的影响而出题数目较少外,其它课程题库题目数量都很多,达到了全面覆盖知识点的要求。

在学生考试过程中,除了受实训控制系统60站点和机房机器台数限制,每批次只能考50多个学生,拉长了考试时间之外,整个考试过程非常顺利,达到了既考核了学生知识水平,又减轻了任课教师工作量的目的。

3 完善实训控制系统考试的改进措施

在使用实训控制系统组织考试的两年中,我们经历了很多问题,对使用实训控制系统组织考试也有了一些更成熟的想法,现提出完善实训控制系统考试的改进措施如下:

3.1 完善题库方面

3.1.1 增加题库内题目的数量

当题库中题目的数量达到绝对多时,如每章各题型出题200道以上时,基本上能对本章知识进行全面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教师在学期初就将题库内所有题目通知给学生,一方面配合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及时练习和巩固知识,一方面当学生学会所有题目后,也就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全部知识点。

3.1.2 按知识点组织题库

当前题库在出题时都是按章节出题的,每个知识点的出题难度不一,在抽题时会导致学生抽到的难度大的题目个数一样。如果每个知识点按其特点选择单选题、多选题或判断题型出5到6个题目,抽题目时按每个知识点抽取一题即可,这样可以覆盖课程中更多的知识点,更加全面考核学生掌握的知识。

3.1.3 组织套卷

在实训控制系统中也可以按套卷来抽取题目,可以让教师正常出期中或期末考试卷,但需要多出几套,导入系统之后即可按套卷抽题。使教师出题目更有针对性性,更加注重知识的全面考核,方便教师出题。

3.1.4 题库的更新

在题库导入系统之后,还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变化不断对题库中的题目进行更新,去掉其中陈旧的或过时的题目,增加新的题目,题库中的题目始终处于最完善的状态,充分满足课程的需要。

3.2 强化实训控制系统考试方面

在设定抽题数量时,可以通过减少每个考题分值的方法来加大考题抽题数量,从而增加考核的知识面,避免因考试题目较少而导致的知识面覆盖率不够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考试设置减少考试时间方法,来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这两种办法同时使用,就能够充分考核学生的掌握的知识面大小及熟练度。

3.3 实训控制系统考试和笔试的同时应用。

由于实训控制系统的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所以在考核客观题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上据有优势,而对主观题和发挥性题目则无法考核。所以可以将实训控制系统考试和笔试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全面考核。由实训控制系统出题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由笔试来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全面理解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两者的出题分值比例则需按课程性质进行分配。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使用实训控制系统组织考试进行教考分离的尝试,有成功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总体来说满足了考核学生和促进教师教学的目的,为进一步实现教考分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院将在使用实训控制系统组织考试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做进一步的完善,以期实现真正的教考分离,为学生负责,为老师鼓劲。

参考文献:

(1)刘伟学。赤峰学院教考分离出题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篇7

一、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所有提高,农村经济信息化投入有所增加,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是总体而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因素、资金因素、技术因素、思想因素等等,其中资金因素尤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信息化应用投入相比差距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缺乏必备的人力资源。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人才比较匮乏,一方面懂得信息化技术以及农村经济的专业人才太少,而农村现有的人才多数知识结构相对狭窄,难以胜任信息化应用任务。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农民基本上是停留在收听新闻、简报等层面,对如何获得丰富的农村经济信息,以及从繁杂的信息中捕捉有益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缺少应有的能力。(三)农村经济信息传播存在局限性。一方面,农民获取信息的形式多数以电视、手机、收音机为主,而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许多农村经济信息都通过电脑,但农村电脑的普及率并不高,农民通过电视、手机、收音机获取农村经济信息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在内容上,由于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许多信息无法传递到基层群众中,而上级机构由于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设备,在信息内容制作、传播上都具有丰富性,但是传递到基层,受基层基础设施的影响,许多信息需要通过特定平台传播就受到了约束,因而农村获取经济信息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二、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对策

(一)政府重视,给予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应用信息化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切实把信息化建设摆在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对农村经济管理干部要着重增强信息化应用意识和建设责任担当,以形成信息化应用建设推行力。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重点针对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同时在引进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人才方面也要积极给予支持,创造优越条件,吸引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到农村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农村发展,因此需要针对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拓宽农民信息化获取渠道,增加信息化传播效能,使农民能够便捷化地获得想要了解的信息,提高农民对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认识。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农村信息,对当前各式各样的农村经济信息要进行归类整合,合理利用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提高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水平。(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农民信息化应用教育,对如何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分析以及当前信息应用现状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农民提高认识,重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同时提高自身信息化应用的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通过建立信息化教育培训机构,能够使农民随时接受到最新的信息化应用教育,以使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与社会信息发展相同步。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科技农村;农村经济管理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停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急剧上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的管理水平,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引进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之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起步较早,流传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相比之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

(二)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在我国,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大多数农村地区相关信息流通性不够强,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信息支持。这种现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硬件设备的不完善,任何先进技术或者先进经验的运用都离不开硬件与软件的结合,硬件设备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先进经验的采纳。第二是信息传达的缓慢,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理念的传达在我国农村的传达过于缓慢。很多地区不能及时得到社会流行趋势的相关信息,导致科技创新的缓慢。

(三)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地在调整有关农村经济的相关政策。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舒适的大环境,使农村经济在积极的环境中,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有了政策的支持还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亟待解决。为农村经济管理培养出一批相关专业性人才,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让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管理迈上新台阶。

(四)相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的百年大计。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是基于农村经济基础上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社会平稳发展的重大改革。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政府不够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引导力度不够,涉及范围局限两方面。政府缺乏正确且有力的信息指导,并且所涉及的地区不够深入。不能够保证农村所有地区接收到信息化技术改革的信息。

二、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有效措施

(一)保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经济模式的兴起拉动了农村地区的需求,为了推动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网络来传达信息化手段应用的相关经验,加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网络信息为支撑,促进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推广。

(二)加强专业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而为了推广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必须要加强相关职业培训,培养专业人才。用人才带动创新,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培养专业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管理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职业培训,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专业性的人才支持。

(三)立足传统农业管理手段,探求信息化手段的创新性作用

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农业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在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同时,要立足传统农业管理手段,探求信息化手段的创新性作用。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保证各个区域接收到新技术创新的要求。立足传统,稳步前进,不断创新。

(四)引进相关技术设备,保证硬件设备供应

硬件和软件的完美结合,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化学效应。在接受先进科学理念的同时,也要引进相关的技术设备。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化技术不仅仅是对于信息化技术理论的运用,也是对新型科技设备的应用。要想农村经济管理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就要保证硬件设备的供应。使农村经济管理在硬件软件的完美结合下发挥出最极致的作用。所以,相关部门以及农村政府单位要积极引进相关技术设备。

(五)提升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视度,广泛传达信息化手段理念

信息化技术在中国传播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回应。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村农民的观念造成的。为了创新农民观念,就要提升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视度,广泛传达信息化技术理念。将信息化技术的优缺点,详细的传达到农民的耳朵中,使农村经济管理者大胆运用相关技术。

(六)建设试点村,引导信息化手段的推广

每一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产生,都需要有先行尝试的案例。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推广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要想更好地推广信息化技术,必须要建设相关试点村。通过技术试点来发现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优点和缺点,为各个区域农村经济提供有效经验。所以要积极建设试点村,引导信息化手段的推广。

(七)重视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

科技的力量在于源源不断的创新,有了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仅仅是保证农村经济平稳向前发展的基础。要重视技术研发才是保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必须要重视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以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进步。

三、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农民生活幸福程度

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于使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满足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篇9

【关键词】传统经济思想 当代经济管理 影响 应用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与作用分析

企业管理学起源与20世纪初,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管理思想,为人们进行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之后的工业管理中,经济管理才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由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基本形成,经过后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一些思想应运而生。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就是传统经济管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经济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学科特性,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辅助管理,保证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依靠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生成的管理方式与传统管理的方式相同。因此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下面两点: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科学就是传统的经济管理学,它是依赖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发展而来的方法,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现代经济管理思想。

(二)在现代的农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中,利用传统的经济管理的思想进行研究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生存的根本。长期以来我国就将农业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政策之一,农业进行的生产活动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在我国,小型的村庄城镇是农业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作为指导思想,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经济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在生产中获得的经验与理论性的认识要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应用于实践,逐渐寻找出适合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新思想以及新形势,从而有效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循环性,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管理的稳定发展,减少因为生产对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货币金融管理产生的影响。

金融与货币的结合,通常是基于需求以及供给等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种行为活动。在货币金融管理中,对于供求关系以及管理活动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在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价格,对于国民来说,官方价格中的传统观念是以“谷米为基础”的形式进行最终定价的。在以往的定价历史中,农业与商业的重要性就是按照粮食的价格来进行判定的,在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中,对于货币的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概念。而在当今社会中,借贷与利息是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存在也对借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高利贷的出现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借助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来处理这些问题,保证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企业无时无刻不处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需要企业管理者参照一定的管理方法、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有了经济管理思想的提出和企业管理学的产生。20世纪泰勒在前人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并通过自身实践为企业经济管理提出科学管理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这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科学的方法、标准化地生产、良好的企业管理等企业经济管理的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技术、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和促进社会产业的发展和淘汰,巨大的环境变化给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遵循传统科学管理的原则上,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形成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政治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对在政府对国家进行管理时,需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社会的管理效率。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人口资源、经济资源和军力资源的管理。西周时期,“量入为出”的概念对于国家财政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量入为出”强调税收的征集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关键渠道,也是对人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财政收入方面应当开源,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当节流,有效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对财政支出进行控制,如此才能够保证国家拥有重组的资金进行生产与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管理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为现代的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发的内容,对于管理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现代经济管理创新的基础。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当代经济环境下,应当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优点进行整合,从中取得经验,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传承,有效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业华.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党的十经济管理决策[J].企业经济,2013,02.

篇10

关键词:新技术;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

新技术发展对于我国各项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特别是在新技术条件下,我国路政管理单位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对于经济管理质量提升起到了技术支持作用。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经济管理技术人员结合本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以及信息化技术实践,开展了路政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措施应用研究工作。其研究目的就是利用实践研究过程,促进地区路政经济管理质量的提升以及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推广。

一、当前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受到技术发展及管理理念影响,其应用现状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信息化技术发展落后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已经较为成熟。当前的经济管理信息技术集中在企业与市场管理领域,事业单位特别是路政管理事业单位中,专业化的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发展依然落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这种技术性的落后会造成以下的两个问题。一方面影响了专业管理质量。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专业管理模式是提高经济管理质量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信息管理技术,部分路政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专业化过程受到了阻碍,影响了管理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难以起到针对性管理过程中。非专业化信息技术的采用,在路政经济管理过程中难以针对路政工作的特殊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如在路产保护过程中,其公路资产保护的特殊性在当前的经济管理软件中一般难以体现,这就对这类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缺乏整体性信息网络,存在“孤岛”现象

在路政管理过程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管理区域的复杂性。如在路政巡查过程中,公路及整体沿线的自然环境都较为复杂。所以在路政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整体性网络建设工作一直难以顺利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受到网络瓶颈影响,出现了“孤岛”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在路政经济管理内部工作中,网络整体性的缺乏会造成经济管理的不连贯,进而使经济管理工作出现各自为政的断点问题。而网络整体性的缺乏也会造成经济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的脱节,进而造成路政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管理工作形成“孤岛”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极大影响了当前路政管理质量提升。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较为被动

在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中,发展性眼光是促进管理质量提升的基础因素。单就路政经济管理而言,未来我国路政政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变革以及市场行因素对于路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影响,都是未来路政经济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中,依然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技术研究方式。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处于被动位置的技术研究方式,难以起到发展性的管理作用。特别是在经济风险管理过程中,被动性解决模式难以就突发性风险以及新型经济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进而造成经济风险管理作用的降低。

二、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实践措施研究

在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路政经济管理新形势,利用以下的实践措施促进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

(一)结合路政专业特点开展信息化技术研究

在信息化技术研究过程中,结合路政经济管理特点开展专业化技术研究,是促进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做好路政经济管理软件研究。在路政管理过程中,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集中在权益、政策与法规的保护过程中。所以在专业技术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针对这些专业特点开展专业管理软件的研究工作。如在经济统计技术研究中,如何体现出路政管理政策保护对于地区经济促进作用,开展专业统计软件设计,是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做好专业硬件平台研究。在路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灵活性与准确性硬件平台的应用,对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路政管理过程中,移动性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其专业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如在路政管理实践中,以手机、平板电脑为管理平台开展的专业管理工作,对于路政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技术支持作用。

(二)利用高效网络技术搭建经济管理平台

全球化经济管理技术发展中,网络平台的支持作用发挥着技术支持作用。高效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经济管理平台的搭建提供高速的技术支持。在网络平台建设中,其主要技术包括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两个平台的建设工作。在有线网络建设中,技术人员需要以路政管理专业、安全与稳定性为核心开展网络建设工作。如在网络建设过程中,路政管理单位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建立专业内部网络架构,保证其管理网络的安全稳定。而在无线网络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结合地区内道路与周边环境特点,结合专用基站与运行商基站集合的建设模式,在路政单位管理范围内建设全面覆盖的路政经济管理无线网络空间。在有线与无线网络技术的联合支持下,路政经济管理全覆盖模式的建立得到了良好的保证。

(三)与相关部门形成覆盖性经济平台

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与管理工作而言,路政经济管理工作起到的是辅的管理作用。正因如此,管理工作与地方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形成信息化平台,利用合作模式促进地方经济的有序发展,是其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发挥出以下作用。首先提高信息沟通质量。在经济发展管理过程中,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发挥路政经济管理支持作用的重要保证。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跨部门与单位间沟通通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技术支持作用。其次是可以实现网络数据共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经济数据的共享,对于区域性经济发展可以起到数据支持作用。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数据传输、分析、统计等工作内容,确保数据共享模式的实现。

(四)建立主动性信息技术发展体制

为了确实在路政经济管理过程中体现发展性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利用主动性技术发展模式开展信息技术研究工作,是路政经济管理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主动发展的技术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积极地进行预测性研究。在路政经济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者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改革与市场变化发展形势,开展路政经济管理的预测性研究。这种预测性研究的开展,可以很好地预测路政经济管理与地方经济未来发展趋势,进而主动的开展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其次是开展主动的系统更新研究。信息技术发展中,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更新是促进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的重要保障。以实践工作需求为基础,主动开展经济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系统的更新工作,也是我们主动性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

(五)在路政整体信息化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

在技术研究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路政管理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践工作内容与路政管理的其他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如路政经济管理工作与权益保护责任的结合,是路政管理经济保障作用的基础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路政整体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中可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路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系统是其必备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路政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整合权益保障、行政执法等管理内容,保证其经济管理支持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路政经济管理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促进路政管理整体工作的技术基础。

三、总结

路政管理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性作用,是新形势下路政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路政经济管理研究中,信息技术的推广与采用,既可以在横向发展中促进地方经济技术发展,又可以在纵向发展中促进路政管理信息技术的全体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路政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姚远.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5(10).

篇11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1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从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两个方面总结了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希望更多人可以关注并支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1.1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农村经济管理的强化可以使各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构建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制度的基础上避免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1.2提供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被推上了历史节点,社会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高效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水平与要求。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指导,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2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措施

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农村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阵地,发展农村经济要从农业生产入手。随着科技发展,一些先进农业生产机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接受先进机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学会使用机器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2制定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指导和约束。管理制度在构建时要以农民认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基础,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管理制度可以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机器进行农产品的加工,以拓展农产品市场,在丰富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加强管理工作中的细节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合作社建设、账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越发复杂,管理人员及管理部门的责任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国家不断强调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行工作创新,要强化细节管理。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与农民进行接触,了解农民的具体需求,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报告的撰写,以减轻农民负担。

篇12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昭示着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淘汰,已不能适用新时期的农业发展需要,因此应当引入信息技术,旨在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信息化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且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

1.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让城市与农村、国外与国内始终保持消息的畅通,充分发挥及利用现有资源,当然,农产品市场也会因信息化的应用而逐渐扩大。信息化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有条不紊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通,从而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进度,并且为当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1]。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能帮助科研单位以及农业院校找到适宜的实验实践基地,进而完成其研究成果,确保资源的配置合理有效。

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接近,但是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固有条件下,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的经营规模较小,且较为发散,从而体现出自身的诟病,即成本虚高并且质量不能控制。若想优化我国的农场品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要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应用国际先进的加工手段和贮藏手段,总之,实现上述过程的基本前提便是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

3.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若想发展农业现代化,则必须要应用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及技术,但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便是确保设备及技术先进化及农业发展各个领域的关键所在。发展农业现代化应当实现软硬两方面支撑,软方面支撑便是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促使农业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环节的经营者得到先进的技术知识,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以及普及,防止发生因信息不对称致使的经济管理部门错误决策。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农民文化素质以及科学意识,全面有效的促进当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力度[2]。

二、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研究

1.信息化基础设施缺失

无论如何,农业信息化建设均不能脱离设备设施建设而单独存在,只有满足基础设备设施建设的要求,方可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目前,我国的农业区域普遍存在基础设备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严重的甚至未曾建设过基础设备设施。其次,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信息化网点均没有完善的覆盖率,因此农业得到信息的渠道依旧沿用传统的手段,而且开展农业活动也是通过机械设备或者人力实现。

2.缺少信息化服务人才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传输、计算、分析、储存以及采集等,因此要求信息化服务人才为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在农村非常短缺,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其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岗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期望,或者对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人才较多,但是受限于诸多因素,实际实践的缺寥寥无几。

3.信息资源开发缓慢

尽管当前的网络信息内容多种多样,但是具有时令性、预测性、指导性及针对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却少之又少,而且相关的软件开发也寥寥无几[3],因此有待开发。

4.缺乏信息化意识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因多种原因导致其缺乏信息化意识,即便是政府部门也没有对农业经济予以重视,对信息的价值视而不见,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措施

1.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

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服务网络的重中之重,更是农业经济信息传播、处理、分析的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不仅包括基础的传输网络,还包括此基础上的广播电视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以及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只有得到完善的农业经济信息,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农业经济的决策及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2.培养信息化人才

培养信息化人才要重视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并且提高农村当地人员培养的比例。首先,应当处理好农业信息管理、经济、和技术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组织满足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要求的团队服务于信息化建设。其次,强化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毕竟农民属于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

3.创新服务模式

信息化服务模式创新主要从载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以及主体社会化中实现,首先,应该确定“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远参与”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其次,促进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多元化,比如科技信息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均可以作为降低农业成本、产生经济效益的途径。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以及管理模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载体则是在当前社会文化氛围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条件下,发展新兴载体,充分发挥新兴载体传播信息的作用。

4.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其组织、协调及主导作用,并且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任务、方针以及目标,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与此同时,发挥其职能和协调作用,全面整合信息资源,促进农业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实效性及全面性。

四、总结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意识,完善基础设施的构建,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春赢.基于信息化角度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4(36):122-122.

[2]屠依群.刍议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3):31-31.

篇13

关键词:经济管理 教学 案例教学法

对于经济管理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往往是通过把真实的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案例引入经济管理课堂,从而教会学生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案例教学法对于经济管理教学的意义

由于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法不同于传统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传授过程,具有较高的趣味性,真实性。因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的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案例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往往比其他教学方法的趣味性都要高,因而更容易引起学生对案例的兴趣乃至激发学生对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的学习热情。由于案例教学过程中,免不了让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情景再现,公开辩论等方式来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而这些解决问题的方式本身也能充分地调动课堂积极性,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再现,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较为认真和主动地参与到对案例的剖析和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中来。学生要想很好地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就必须把自己放进案例中,假定自己是案例中的主人公,如此才能较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而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充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对经济管理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 在经济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上文中,已经具体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意义,而由于案例的种类驳杂,重点不一,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又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因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对案例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经济管理案例,而每个案例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以及中心思想又是有区别的,因此,要想在经济管理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必须选择适合经济管理学科特点以及能够呼应经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案例。

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就要选取典型性的案例,与需要阐明的基础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案例,而要考察学生对于经济关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帮助学生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就要选取较为复杂的,难度稍高的案例。

总之,对案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在经济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解决案例的选择问题。

2、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有重点地观察案例,为了使学生在对案例中提出的问的解决过程中,不至于偏离学习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不发生较大的偏差,教师需要再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并向学生阐明本阶段或者本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

3、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否充分的调动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取决于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引导,而不能剥夺学生自主解决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在经济管理课堂上,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积极地参与的学习中来。

4、组织总结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剖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当一个案例的解决完成时,就要对该案例的特点,所体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注意让学生重温自己剖析这个案例,以及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和步骤,并从中获得经验,吸取教训,得到启发。

总而言之,经济管理是一门既注重理论知识,又注重实际应用和操作的科学,而案例教学法恰恰迎合了经济管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更有效地运用的经济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实现通过案例教学,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海涛.谈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学科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61):42

篇14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3+1”教学模式一、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是农村管理、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积聚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涉及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我国有少数公办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于培养农村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一部分高职高专近几年也进入农村经济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具有一定单向性,所以效果都不太明显;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所以适用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农村经济管理者在开展经济管理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国家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所以应全面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如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环境保护、财政与金融(农村)等。

(2)具有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除了应该掌握农村政策外,还应该能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了解农作物特点等技术知识,能够及时解决一般的农业技术问题。做到上能写字做文章,下能指导种田插秧,提升农业的管理水平。

(3)必须具备经济管理知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多种经营业务的开展,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还要能够掌握农村经济管理、财政与金融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村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能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将本地资源产品加工推销,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根本解决农民的生活水平。

(4)具有融资、财务管理等知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要能解决农村融资和财务管理问题,做到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的建设。

所以,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全能型复合人才。

二、独立学院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与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来构建的“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种类型、五大模块”, 即基本素质类、专业素质类和综合素质类。基本素质类由政治人文体育模块和基础知识及信息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基础、农业信息、农业政策、就业和创业指导等课程。基本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共性”能力问题,即学生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和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准确把握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交谈技巧等基本能力。专业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中“个性” 能力问题,体现了专业特色,是针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而设置的,它由专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素质技能模块和专业素质拓展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农业经济学、农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乡村社会学、植物生产技术、畜牧概论、水产概论、设施农业概论等课程组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农业产业中基本的技术问题;其中,专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开设主要是根据农村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置,主要课程统计学、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会计学基础、农村投资项目评估、农业推广学等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是解决人才培养中“应用”能力问题,主要通过设置实践教学模块来实现,即校内专业实训类课程和校外课程实践环节。主要课程有“农村投资项目评估”、“ 农村会计学”仿真性模拟实训等,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建立“班村共建”农村、技能比赛等一系列社会活动。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培养全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够满足农村人才市场对多元素的要求,才能够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决策、营销、融资等遇见的实际问题。

(2)设置 “技能化”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农村生产经营、实际管理相结合,在体现“农”的专业特色基础上,课程设置的顺序、时间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将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程、实践课程一一对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和农村经济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即三年课程教学和实训加一年社会综合实践,共设置45门课程,其中基本素质类课程15门、专业素质课程19门、课程实训课程5门、社会实践课程6门,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算机基础、英语、数学、体育、农村政策、农村应用文写作、礼仪规范。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网络技术、英语、数学、体育、农村信息、微观经济学;专业技能课程:植物生产技术。课程实训:植物生产技术实践。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时事政治、农村法律法规;专业素质课程:乡村社会学、农业管理学、农业推广学;专业技能课程:设施农业概论;课程实训:设施农业实践。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农村经济常识;专业素质基础课程:农村产品营销学、农村经济统计分析与应用、农村财政与金融;专业技能课程:农村会计学;课程实训:农村会计学全真模拟实训。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量经济学;专业素质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专业技能课程:新农村规划与科学发展、农村干部领导艺术、水产概论;课程实训:农村财务管理。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专业素质课程:农村投资项目评估、税法、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程:农村经济纠纷处理、畜牧概论;课程实训:电子商务。

第四学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综合实践,其方法可采取专题调研和分析、农村市场调查与预测,并撰写毕业论文。

科学的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服务“三农” 经济管理人才,既能做一名农村生产技术人员,又能当好一名“村官”,解决农村一些现实问题。

(3) 突出“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的“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既是实践教学设置的目的,每学期对核心专业课和技能课应安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形成“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由以下三大模块组成:①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财务分析软件应用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三方面内容;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以建立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为核心内容演练,如投资项目分析模拟、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等内容;③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主要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寒暑假回乡公益活动”、“走进千村万户,回乡社会调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等系列调查活动。

三、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

1. 突出专业特色,解决好农村管理课程与经济类课程的平衡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农、经、管知识复合,以系统的观点科学处理好各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在增加农科类课程的门数的同时,使农业技术与管理各门课程与经济类各门课程学时比例合理,突出其专业特色,这样,才能提高和拓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经济管理素质、知识与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入手,进行系列课程优化与整合。

2.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