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如何规避金融危机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字:金融危机;企业融资风险;融资风险的管理

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到了一定冲击,而我国沿海地带的外贸加工企业也深受影响,大批企业纷纷倒闭。金融危机后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具体到我国,除了对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外,中小企业怎样解决融资难问题,怎样规避融资风险,从而更好地抗击外部风险也引起了众多专家的重视。

1.企业融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成为企业扩大经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渠道。企业融资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企业融资包括股权性融资和债权性融资。股权性融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不能满足股权投资者的利益而导致企业股价下跌而带来的融资困难。债权性融资风险表现为企业借入的资金没能带来预期的收益使得企业亏损从而无法还本付息的风险。因此,企业客观上存在着融资风险,但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息息相关。

2.金融危机下企业融资风险分析

2.1外部风险

企业融资的外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环境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国际市场的变动容易使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无法抵御市场波动。另外,国家内部的宏观政策变动也会对企业的融资造成影响。

2.1.1国际金融市场波动

金融危机就是国际金融市场巨大波动的表现,由于波及范围广,危害巨大使得很多国家无法抵御从而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我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遭受冲击最严重的是沿海的加工企业,大批企业破产和倒闭,而金融市场的变动导致银行紧缩银根,市场利率上升,企业面临融资困难问题,从而使企业面临着彻底倒闭的风险。

2.1.2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动对企业的融资影响十分大,如果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不佳,市场低迷,经济增长加速,银行将减少对企业的贷款,企业将无法获得资金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导致企业面临着融资风险。

2.2内部风险

除了受外部风险的影响,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水平也会给企业的融资带来风险。

2.2.1投资决策的风险

企业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经营项目所产生的收益,因此,如果企业不能科学谨慎地规划投资项目,做出最优决策,企业将面临投资亏损,从而造成资金链的断裂,无法偿还所借资金,为企业进一步融资带来困难和风险。

2.2.2管理缺失带来的风险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科学的企业管理能使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且提高企业效益。所以,企业的融资活动也离不开内部的有效管理。若企业整个管理体系混乱,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将阻碍企业效益的提升从而使得企业融资困难。

2.2.3信用风险

现在市场经营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而许多衍生的融资体系也是以诚信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因此,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信用风险。一方面,企业自身诚信缺失会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从而失去市场信任,无法继续融资。另一方面,企业外部市场诚信缺失也会导致企业融资链条断裂,面临着融资风险。

3.金融危机下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企业的融资活动存在着各方面的风险,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企业融资链条的断裂。而金融危机给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企业不得不思考怎样防范外部环境波动和内部经营管理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3.1完善企业治理和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失真,管理失效,内部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而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无法抵御外部环境的变化,容易在各种危机面前陷入巨大的困境。因此,完善企业治理和管理水平对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具有重大的作用。具体来说,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退出战略,走改制重组道路;对私营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方向,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对于集体企业要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应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1】。

3.2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不同筹资方式形成的,其决定着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目标,简单的说就是企业的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等方面。一般来说,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实行科学有效地财务管理分不开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应注意优化资本结构,合理控制债务融资规模,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市场环境等因素,确定债务融资的比例,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企业通过加大财务管理,优化资本结构,将企业的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范债务融资的风险。

3.3加强融资风险的管理

由于债权性融资风险比股权性融资风险大得多,因此,融资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债务的管理,涉及到企业的长、中、短期债务、企业的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合理确定长期、中期、短期债务的比例,同时,企业的负债要与资本结构相适应,将企业的债务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减少企业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取得融资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所形成的融资债务结构也呈现多样化。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的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的管理。合理利用融资途径,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本债务结构,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决策,有效地控制债务规模和结构,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融资风险。

3.4防范市场利率变动引起的融资风险

利率变动主要是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化引起的,金融危机导致银行紧缩银根,利率上升,势必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大,若企业不能提前做好防范,将会给企业融资带来困难。因此,企业应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利率的变动,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判断利率走势,通过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3.5防范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在金融危机下,世界许多国家经济普遍衰弱,市场需求和供给都大幅减少。在此背景下,容易产生市场信用的缺失,产生信用风险。企业信用下降将会使进一步融资困难加大,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上大规模的集资。除了企业本身,外部信用风险也会导致企业面临信用风险。因此,一方面,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为企业长期融资奠定信用基础。另一方面,防范市场信用风险,提前做好对市场信用风险的控制,减少由于市场波动产生的风险。

4.总结

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不得不思考怎样处理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金融市场的波动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风险,若不能提前做好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企业将面临着倒闭和破产的风险。因此,加大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资本结构,加强对融资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信用等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彭芳春,徐勇.论金融危机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冲击与应对.湖北工业大学学报[J].2009,12

[2]施郁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J].2012,05

[3]夏番.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金融经济[J].2009,05

[4]汪娟.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研究.科技经济市场[J].2012,03

[5]宋清华.我国企业融资风险初探.经济学情报[J].1999,08

篇2

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全世界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美国的金融创新与危机的关系问题,很多研究者干脆将危机的最终原因归因于金融创新,王华庆博士在《思考》一书中通过对金融创新定义的源流梳理以及对本次金融危机成因假说的全面介绍分析,明确提出,在本轮次贷危机中的美国金融创新是“过度金融创新”,是建立在衍生品工具创新基础上的畸形金融创新,这种创新通过高杠杆率在危机的引发和传染上发挥了作用,因为金融创新放大了流动性的易变性,但是,绝不能因此就把金融创新当成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思考》指出:次贷危机有其复杂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是金融衍生品惹的祸,金融创新不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金融创新使货币金融因素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得以放大,对金融危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能简单地把金融危机归结到金融创新上,不能因为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就否认金融创新的价值,更不能因噎废食,抑制和停止金融创新(《思考》第111页)。在这里,我之所以引用华庆博士的话起因于10月26日上午我参加银行业协会的年度银行家高层论坛时发生的一件事。

10月26日的银行家高层论坛有两个讨论模块――(1)创新与转型;(2)创新与监管。我被聘为第一模块的5个发言嘉宾之一。当主持人问我如何看中国商业银行创新与国际活跃银行创新差距问题时,我说了些不算很恰当的话,大意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总体上创新能力太低,到基层看看基本都是吃饭喝酒垒大户的传统业务手段,无论从人才还是创新意识方面说,现阶段中国的商业银行主要任务应是模仿性创新即以向国际的先进经验学习为主。从目前看,创新应在规避监管方面多下功夫。我讲完后,台上的另一位嘉宾立即作了一个针对性的发言,大意是: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上也大有可为,不可一味学西方,这次金融危机就是衍生品创新引发的;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时也不应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因为监管是商业银行不该规避也规避不了的云云。

上面提到的这件事说明在金融理论界,在有关美国次贷危机的生成原因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是无法形成统一意见,而我在发言中之所以表现得不恰当,一是低估了中国银行业界的创新能力,二是将规避监管创新作为当前创新的重点方向容易引起监管部门人士的不良心理反应。

其实,1990年诺奖得主默顿早在80年代就深刻指出,金融创新的基本动力有二:一是规避监管,二是规避税收。如果我们到商业银行去调研一下会发现,这两个规避也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在严格监管和货币紧缩背景下进行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的基本动力来源。王华庆在《思考》一书中对规避监管式金融创新着墨不多。但他总结了一条规律性线索,即80年代以规避监管型创新为主,到了90年代,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则从顺应接受金融创新者转变成了金融创新的主动推动者。我认为,他总结的这个监管当局态度演变线索对中国的金融监管当局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从目前阶段说,中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到底处于何种位置,是金融创新的强力压制者、顺应接受者还是主动推动者?

《思考》是近年来中国有关金融创新问题的一部力作,它不仅对金融创新的基本概念、理论源流、与危机的关系、国际货币制度基础以及着眼于避免危机的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而且还令人惊异地预言了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方向,即“最大的危机可能源自于美元低利率的全球套息交易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泡沫并破裂”(见《思考》第192页)。没有人知道下一次危机何时爆发,但所有人都知道金融危机迟早会有下一次和N次,在这知道与不知道之间最了不起的当属谁能说出下一次危机因何而起了,谁说准了,谁就是又一个鲁比尼。

篇3

近段时间, “金融危机宝宝”成为不少白领女性讨论的“热词”。虽然中国就业形势总体还算良好,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部分企业裁员已是“箭在弦上”。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规避金融风险的职场新现象悄然出现。作为裁员“敢死队”的职业女性们则更是首当其冲,为了保住现有饭碗,部分女白领纷纷利用法律的“福利”使自己避免裁员命运。68%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考虑甚至愿意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生宝宝,以规避被裁员的风险。她们所孕育的宝宝也因此被称为“金融危机宝宝”。

国家《劳动法》规定,任何公司在女员工怀孕和哺乳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开除员工,而女员工在怀孕期间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直到哺乳期结束。如果女员工在怀孕和哺乳期间被裁员,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做出经济补偿等。有了法律的保障,就相当于有了突击怀孕的“护身符”,而即将出世的一批“牛宝宝”们,一不小心便成了“金融危机的人质”。

由此可见,面对经济危机,一直打着“男女平等”大旗的职业女性们也不得不在大环境下“缴械投降”。在“危机”中酝酿“生机”,这也算是一种无奈的生存智慧吧。

对于职场女性的突击怀孕,许多人表示忧虑。职场专家郝健说: “虽然怀孕是女性自保职位的一个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职场女性都可以通过怀孕来保住饭碗,她们依然可能被公司辞退。被不被裁,要看公司效益和实际需要。如果公司坚持一两年熬过‘寒冬’就可能不会触犯相关法规而辞退怀孕妇女。但如果企业不景气到极点,宁可支付一定补偿金也很可能会辞退怀孕女员工。此外,也要看这位女员工是不是核心员工,是否值得企业留住。”

除此之外,如果在双方心理、生理都没有准备好的状态下匆忙要孩子,或许会给孩子将来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自己目前的身体条件允许吗?做好养育孩子的精神和经济准备了吗?能不能应付孩子出生之后带来的种种问题?等等。

如果上述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女性白领还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职业发展及养育孩子的高昂费用所带来的双重压力。以玟玟为例,每个月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实得2000元左右。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天津,属于大多数。玟玟的老公在一家外企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由于买房子的时候是双方父母帮忙全款付清的,所以小两口儿并没有还贷的压力。5000多块钱的家庭总收入,让小两口儿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但每个月扣除各种生活开销,基本上只能有1000到2000元的剩余。工作到现在,两人的存款加在一起只有三万元左右。

我们计算了一下,目前在大中型城市中,生一个孩子所需要的基本费用。首先是准妈妈的营养费、置装费、保胎费、产前检查费、胎教费,生育时的住院费、营养费、看护费、宝宝的置装费、奶粉费、营养费,这些加在一起每月费用增加大概2000到3000元左右。生育后,妈妈的身体调理费、母子营养费、医疗费、亲子教育费,每月费用增加2000元左右。宝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幼儿园费、交通费、书籍费、兴趣班费等则更加昂贵。以消费属于中等水平的天津为例,幼儿园每月光学费就需要800到2500元不等。

玟玟如果想生孩子,又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家庭收入至少需要增加2500元左右,才可以勉强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准。以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来看,涨工资基本是不可能,而且一旦玟玟过了生育“安全期”,由于她错过了金融危机期间企业的人事重组和各种工作调整,很可能她的职位在这段时间已被别人顶替。所以她重新入职后,被裁的危险性会更大。这种情况下,再找新工作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幸运地保住了职位,那么重新上岗和养育新生儿的压力也会非常的大,对于经济基础并不牢固的新家庭来说,无疑相当于一场家庭“金融危机”。

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分析,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可能是“金融危机宝宝”、“金牛宝宝”的出生小。赶上生育高峰,对于以后孩子的人托、入学、考试乃至工作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未来形势还不明确,但i思而后行,不打无准备之仗才是上策。

养育孩子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在你的职位不够牢固,家底不够厚实,准备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盲目生孩子,只能是弊大于利。如果“金融危机宝宝”仅仅是你规避裁员风险的产物的话,无疑是对这个小生命的不负责任,又怎么会生逢其时呢?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衍生品 监管 金融创新

一、金融衍生品的历史沿革

金融衍生工具,顾名思义,是指一类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一般指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的金融产品,它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金融工具迅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其时西方国家饱受高通胀之苦,又由于普遍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使得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成为金融交易的一项重要需求。具有规避风险作用的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

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为金融风险的规避提供了多种灵活的途径,于此同时,成本也在逐步降低。但是,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却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这个特点使得金融衍生产品成为国际投机资金的目标。它使得投机资本可以以“高杠杆化”的过程来实现巨额的收益。

然而,与高收益相伴随的高风险性,这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如同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一旦投机活动失败,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94年美国加州奥兰治县的破产,以及今天美国的华尔街危机,中国的中航油事件,均是金融衍生产品操作失败的恶果。

二、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

10月22日,美国联储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信贷市场的崩溃使他“惊讶”。他也承认,他拒绝管制某些证券,确实“有点”失误。格老从神坛的走下,使得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作为世界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美国,也是全球交易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市场。然而,在金融衍生品繁荣发展的同时,美国监管部门却没有同时加大对于这个市场的监管,甚至做出了相反的举动。他们过于相信市场的力量。一方面是金融业贪婪与胆量的齐头并进,另一方面是监管部门的监管松懈,两相结合,为之后的金融危机买下了伏笔。

三、金融衍生品与金融危机

公平的说,将金融危机的责任完全归罪于金融衍生品是不公平的。金融衍生品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可以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在危机的酝酿阶段,衍生品为华尔街的不顾风险的恣意妄为提供了依托,它的发展,或者说过度发展是华尔街赌徒心态的直接体现;而在危机的爆发阶段,金融衍生品充其量只是充当了金融危机的传导体系——衍生品卖到哪里,哪里就难逃金融危机的梦魇。

在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被广泛提及的是“次贷价值链”SB-MBS-CDO-CDS-合成CDO。整个环节中,金融衍生品成为主角。这里,我并们不需要弄懂每一个环节复杂的金融学理论原理,需要弄清的仅仅是每一个环节与金融衍生品的关系:一个原本合理的工具,在怎样的人为扭曲后,扮演了整场危机的重头戏?

经过简单的总结,我认为整个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提息。作为一国主导的财政政策,美联储04年的提息,特别是之前一直实行多年的低利率政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存在很大争议。表面上看,一切都是由提息开始的,但是,提息之所以能够成为多米诺骨牌的原始推动力,并不是由于提息本身,而是华尔街在此之前,早已经形成了一条危险的“金融多米诺链条”。

2.次贷。很多人将次级贷款归咎于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的住宅抵押贷款市场根据贷款人的过往信用和收入证明,对贷款人提供不同风险程度和利率水平的住宅抵押贷款——优级贷款和次级贷款。这是美国政府试图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举措之一,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形式本身是好的。但资金的充裕和金融创新产品的运用降低了次级贷款业务的门槛,并使得放贷机构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了许多违规行为。这些才是危机的源头。

3.金融衍生品。以次贷价值链中的CDS为例,CDS是在1990年代中期由摩根大通首创的,相当于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合约。债权人通过该合约将债务风险出售,合约价格可以视作保费。双方约定如果标的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在经济良好时,CDS的风险很低,能够为贷款和债券避险,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手段。但在危机发生后,它却因保证金杠杆交易放大了CDS的风险,造成严重后果。

4.监管部门。在正常危急中应该负首要责任。正是他们的对于市场的过度依赖,纵容了金融部门的创新过度,大胆操作。除此以外,信用评级部门对于有毒证券不负责任的高评价,也对于有害证券的扩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此,我们得到了结论:金融衍生品不是金融危机的替罪羊,公司制度的缺失、华尔街的无限贪婪以及监管不到位才是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四、中国的金融衍生品现状及未来

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产品过于单一,亟需丰富投资模式、资金来源和利用市场的方式。因此当前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必须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篇5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公司理财;理财手段

一、引言

罗伯特・弗罗斯特指出:“所有的守旧或创新都源于逐利的动机”。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风暴恰恰验证了这个道理。正源于趋利的动机,美国政府、金融与按揭机构、房地产商在本世纪初演绎了一场世界范围的风险大戏,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堪称百年不遇。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这些惨痛的教训无疑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本轮世界经济刚步入复苏之期,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理财业务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理财概念

公司理财又称公司财务管理,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行为。从动态角度看,它是从财务预测到实施财务目标的过程;从静态角度看,它是经济管理行为。因此,公司理财的概念一般描述为:公司理财是公司理财主体对公司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等,实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并采取各种措施、手段等以实现公司理财目标的行为或过程。

三、理财的必要性和意义

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不顾发展现状、盲目扩张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重视财务管理理念的培育、提升才有可能渡过危机,在危机过后才能迅速进行战略调整,尽快步入发展通道。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将转变为财务风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继续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对于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实现中央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经营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因此,越是在特殊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始终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规定,强化财务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保持企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四、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措施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企业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金融危机认识的不断深入,对金融危机预测的难度、爆发的概率、爆发的频率和爆发后产生的危害等的研究会不断深入,而企业也需要一套系统、完善、运作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那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如何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呢?为应对这次危机,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金融危机下,现金的重要性更为企业所重视,而“现金短缺”也就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

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应妥善处理资金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关系,倡导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强化资金计划管理,增加现金流入,控制现金流出,保障资金安全。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健全企业现金流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

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及重要指标,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判,当好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谋助手。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工作。

(三)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更应该塑造、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竞争力

财务竞争力的塑造和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外界环境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收缩规模、降低产能、产品和服务结构调整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企业财务竞争力。敢于发现、面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思考对策,采取相应措施。

五、主要理财手段

简单来讲,“企业理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证资金安全,规避资金风险;二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三是促使资金最大限度地升值,即“钱生钱”。归结起来,就是企业资金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的有机结合。在多年的财务实践工作中,笔者总结出如下理财方法:

(一)利用贴现率与存款利率倒挂进行无风险套息

贴现是一种票据转让方式,是指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汇票,经过背书转让给银行,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贴现申请人的过程。由于汇票的实际付款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因此该业务作为银行资产中的票据贷款项目来记录。在贴现过程中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就是贴现率。贴现率实际上是作为变相的贷款利率而存在的,当出现了贴现率低于同期存款利率的情景后,企业便可通过贴现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再将所获资金按较高的存款利率存入银行,即可获得无风险的套息收益。

例如,A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开一个对公账户,存入期限为半年的一亿元存款,然后找另一家企业B(可以是自己的下属企业或关联企业),A作为购买方与B签订一个1亿元左右的贸易合同。A以上述1亿元存款做抵押,可以从银行开出一张半年期银行承兑汇票。假设此承兑汇票的面额为1亿元,B公司拿着该汇票到第二家银行去贴现,第二家银行根据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公司B。上述套息过程的收益为:首先是A公司在第一家银行存款1亿元,存款期限是半年,年利率为1.98%,半年后获得的利息为99万。B公司按1.2‰的月利率向第二家银行支付贴现利息,折算成半年期利率1.2‰×6=0.72%,即贴现利息为72万,其间支付手续费0.5‰,即5万。由于票据贴现和存款几乎是同时完成的,该过程可认为是以77万元的成本获得1亿资金后,再将1亿资金存款半年,整个过程获取22万元的无风险收益。这种变相的资金套息行为的半年收益率为22/77=28.57%,折算成年收益率高达65%。

(二)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为满足持有外币资产的企业外汇理财需求,多家银行推出了与汇率挂钩的理财产品。那些在账户上有短期沉淀外币资金的企业,可通过这种理财方式让闲置资金不断滚动,从中获取较高的存款收益。然而,选择外币理财,同时必须考虑人民币升值风险。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17.6%,有外贸业务的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2008年1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人意料地创出汇改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使得企业和相关机构愈加重视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银行推出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与企业约定未来某个时间的人民币兑外币汇率,这样可让企业锁定汇率风险。

例如,某出口企业收到国外进口商支付的出口货款500万美元,该企业需将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于国内支出,但同时该企业需进口原材料并将于3个月后支付500万美元的货款。此时,该企业就可以与银行办理一笔即期对3个月远期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即期卖出500万美元,买入相应人民币,3个月远期以人民币买入500万美元。通过上述交易,既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又能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三)进行税务筹划

在现代社会里,国家为了公共建设或均富,要求个人和企业必须对社会分摊责任而缴税。而由于实际征税可能会有不合理的现象,因而产生节税的需求,可以通过经验与熟知法律知识,合法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纳税负担的减少直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这种纳税负担的降低,可通过税收筹划来实行。

例如,有外贸企业与自营出口生产企业的生产型集团公司,可通过关联企业间合作,减轻企业间的整体税负。由于生产型企业与外贸企业出口政策的不同:生产企业计入成本的是征、退税率之差与出口离岸价(FOB价格)的乘积;外贸企业是征、退税率之差与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收购价格(不含税)的乘积,因此若将自营出口改为按FOB价(视同含税)销售给集团下属贸易公司出口,将能减轻企业集团的整体税负。

(四)选择融资租赁

动用企业自有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是传统的资本筹集方式,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尤其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而租赁不需要动用长期资本投资,只需按期支付租金便可得到所需的资产。使得承租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支付一定租金后便可获得设备的使用权,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此外还有利于避免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带来的损失。通货膨胀和利率的上升会使设备的价格升高,由于租赁合同一开始就将租金固定下来,并不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这样可避免由于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所造成承租人的损失。

(五)规避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为规避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可以选择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面对钢材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只能是无奈地接受,只有少数企业在利用期钢进行套期保值。因此有必要普遍提高国内企业的认识:套期保值是降低钢材价格波动风险的必要工具,也是国内企业面对国际竞争必须迈出的一步。

例如,2009年12月15日,螺纹钢主力RB1005最高价为4438,钢铁企业为了减少将来钢材价格降低的风险,在生产出产成品之前就可以4438元/吨的价格出售钢材,而2010年5月14日钢材现货价格为4380元/吨,通过期货合约可提前锁定收益,规避了风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Z].2009-04-09.

2、郝成林,赖鲲鹏.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竞争力研究[J].科学决策,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