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言表达技巧范文

语言表达技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5: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语言表达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言表达技巧

篇1

明白;所谓明白是指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有条有理。教师在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时,要直叙其意、直抒其情、直言其理、不过分雕琢、不牵强附会。否则学生就会如坠云里雾中,课堂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简洁;《礼记?学记》中说:“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就是要求教学语言应简约而明达。言简意赅,画龙点睛;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知识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心田。避免“这个”、“那个”、“对吗”、“是吗”等语病。

通俗;通俗是为了易懂,但通俗易懂并不等于可以掺杂方言土语、南腔北调,所以教师语言在注重通俗易懂的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启发式语言,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文雅;文雅的语言最能体现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因此,教师一言一语,都要做到温文尔雅、吐词自然,语调和谐、悦耳,语气亲切、和蔼。尤其与学生交往时,要禁止粗言秽语、野话、粗话。

优美;优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要求教师讲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要求有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教师的语言应时如滔滔激流,叩醒头脑;时如霏霏细雨,润入肺腑;时而慷慨激昂,催人奋进;时而轻言慢语,诱人善良。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

生动;如果说优美的教学语言是课堂讲授的两只凌空翱翔的翅膀,载负着学生在知识和真理的蓝天上自由飞行的话,那么“生动”则是这两只美丽翅膀上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羽毛。教师在语言上达到生动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感召力。以达到新鲜活泼、绘声绘色、活龙活现地再现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效果。

富有情感;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有意识、有情感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以真情实感打动学生,才能以情育情,引起学生心灵的擅动和共鸣,拨动学生微妙的审美情思,净化学生的心灵。

篇2

就初中学生的记叙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准确、明了、通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效果。对于初三中考总复习的作文训练,我们重点需要训练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中考作文要追求语言的美感。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具备一定的美感呢?

下面就文章语言的美感提五点建议:

1.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整齐的美 在我们的视觉美感里,有一种美就是通过整齐来表达的。中国古典建筑里的对称性就是一种整齐,军队的阅兵也讲究的也是一种整齐,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达到一种美的效果。反映到文章里也如此,中国古典文章里有一种骈文,也就是一种整齐的句式,虽然现在已经不讲究这种整篇整篇的整齐了,但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用上一点,也会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天空依旧湛蓝,突然想到,我不能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这段语言,它的确不失美感。但,当我们读过之后总是会觉得有一些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呢?就是语言的一种均衡性、对称性。前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与后面的“天空依旧蓝”很不对称,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显得很不整齐。

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再读: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沮丧而失去光茫;天空依旧湛蓝,它也不会因为我的情绪暗淡而去黯然神伤。突然想到,我不应该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这样再读,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段文字均衡得多,节奏感也强了。也就是让其中的文字有一定的对称性。

2.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错落的美 语言的错落就是在文章中你的语言要尽量富于变化,长句、短句、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你的文章有较强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摇曳多姿,极富美感。

我们来看一段本班学生的作文语言: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你已经大汗淋漓。但你仍须背着硕大的背包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你累、你热、你烦躁……,但,突然,迎面吹来一阵凉风,你凉、你爽、你快乐……飘逸的风给你送来飘逸的快乐。

这段话虽然写的是一件非常平淡的事,也就只不过是放学回家,背上背着一周来的一些衣物杂件,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可是,读起来却是那样的富于美感。它的美就在于它的语言的长短交错,排列恰当,而在总体上又不失语言的均衡性,使语言的节奏感极强,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有很多的时候,就整篇文章来看整齐与错落是交叉的,就是整齐中错落,错落中有整齐,那才是一种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3.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情感的美 感情常常充溢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但是,要把我们心中那份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却是要在语言上多加琢磨的。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句话精炼地概括了人生的三种情: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显然,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是亲情,在我看来,亲情是不单只发生在亲人之间,如果友情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便升华为亲情。

这段话也是很常规的,当然也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它就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们友情有时也可以与亲情等同。读者读过之后,可能会颔首称是,但,很难被感动。

如果我们换一种词语选择和语句组合方式,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请看:

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这不知是谁用如此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情。显然,在人们看来,这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一定是亲情,“血浓于水”啊!然而,在我看来,这浓于水的血不一定只流淌在一脉相承的亲人间,如果友情也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又何尝不也是一种血的流淌啊!

这样一改后,我们再读一读,就不仅仅只是告诉你什么,而是感染了你什么,其抒情性与感染力就大大加强了。

4.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意象的美 所谓意象,就是我们描写时所选择的对象,也指我们在运用比喻、比兴时所选择的喻体对象。我们知道,很多写景的文章,总是选择那些具有相当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写,很自然地使语言产生美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描写对象很难从视觉上给人什么美感,而这时还只是直白在叙写就会显得很浅露、平实,甚至是粗俗,缺乏美感,如果我们能换一个与之有某种相似之处且有一定美感的意象加以描写,做到言此而意及彼,就会产生一种意象的美,增加语言的美感。

如朱自清的《春》就选择了很多有春天气息的美丽的景物。这样的例子就不必我来举了。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谁都知道你心中的苦楚,可是,你毅然把你青春的足迹踏向了那长城外的茫茫黄沙、青青草原。(选自学生作文)

(2)谭嗣同,你把青春的足迹化着屠刀上四溅的鲜血,染红东方的天空。(选自学生作文)

我们可以看到,例1所说的是王昭君被远嫁西域。文章并不直白地说王昭君最终被嫁到了西域,被嫁到那充满黄沙和遍地青草的西域,而是直接用茫茫黄沙和青青草原来点示塞外,从而使语言既有了一种意象上的苍凉之美,又有了一种含蓄的美感。

5.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深刻的美 语言的深刻性主要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没有一个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对身边的人或事,对社会的人或事多加以思考,联系你所学过的各科知识,给出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当然一般这都是在自己的平时训练中进行的、积累的。

篇3

关键词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培养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3-0001-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及时、快速、客观的将各种新闻信息传递出去,达到传播媒介预期的传播目的。在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录制现象大的掌控者和直接参与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机智、幽默、灵活的语言,对节目现场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协调,保证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最终促进节目的收视率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1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对于广播节目来说,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中心,如果他们的语言技巧存缺陷,势必会影响到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收听率。从播音主持角度出发,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保证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的关键,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串联节目、传递有效信息和表达节目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节目收视率的基础上,其是扩大节目影响力的重要人物。在很多广播节目中,主持人就是要凭借自己强大的心理素质、坚硬的思想品质和较强的语言技巧促进节目质量的上升,因此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播音主持人一定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合适的场景说最合适的话,否则会严重影响到节目的收听率和收视率的提高;其次,是组织节目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大多数都是以语言类节目为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大多发挥着节目形式的组织作用,因此,为了满足节目中各种信息的有效传递,主持人必须冷静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说播音主持人只有掌握了较强的语言表达技巧,才能更好的发挥节目形式重要载体的作用。

2 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普通话标准程度有待提高,使用不规范

在我们传统的想法中,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操着一口流利且标准的普通话,然而现实中却不是如此,很多节目都不是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基本要求,很多节目主持人带有浓重的口音,比较著名的是港台腔和东北腔,很多地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有这样的现象。目前,播音的播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要求播音员不再是读新闻,而要是说新闻,很多播音员曲解了这种方式,将播和说混淆。

2.2 基本工较差,随意性强,缺乏语言表述功底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发面:首先,常识性错误,这种呢错误主要包括语法错误、词语运用不当、言辞粗糙,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现场直播的节目,由于语言基本功差,经常是信口开河,弄巧成拙;其次,发话连篇,语言缺乏魅力,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是线性传播,节目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播送完毕,但是很多主持人,恣意妄为,节目录制中废话连篇,严重耽误了节目的时间。

2.3 表现欲过强,度的把握不足

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应该形成有自己特点的主持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者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一定要过于的表现自己,过于的证明自己的存在,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的把握。

2.4 幽默不足,尴尬有余

在节目中适当的增加幽默的次数可以产生额外的播出效果,但是幽默使用过当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3 提高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案

3.1 使用规范语言,运用标准普通话

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播音主持行业也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近年来,随着传媒机构的增多,主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其中的素质参差不齐,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企业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今主持人的语法标准和用词规范一定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制定相应的标准,严格规范其语言使用。

3.2 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文学底蕴和审美情趣。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应该从以下及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工作之余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和诗歌文集,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其次,做好自身的修养,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各种美学经典,不断锻炼自己的情趣和修养。作为播音主持人,尽管其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能将自己的文学气质和审美理念融合到节目中,一定能够使节目更上一层楼。

3.3 语言运用加强情感性表达

俗话说,以情动人,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就应该调动他的情绪,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要有对对象感,虽然面前可能是摄像机或者耳机话筒,但是在思想中一定要认为摄像机和话筒就是你的观众和听众,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充满感情、真情和激情,而且这种情绪一定要真实,不能做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与观众和听众心与心的交流。

3.4 巧用幽默

恰当的幽默会给节目增加光彩,令人开怀大笑,播音员和主持人如果懂得怎样巧妙的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整个节目增加额外的效果。播音主持人不应该像喜剧演员那样靠表演或者滑稽的动作博得观众一笑,而是要追求审美心理的愉悦感和发自内心的笑容。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在语言的使用上应该轻松、俏皮,语言幽默中蕴含着哲理,妙语连珠,顺理成章,这样才能够提升节目的质量,吸引更多的观众。

4 结论

综上所诉,在现代传播媒介不断繁荣发展的背景之下,各个传媒集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作为实力竞争的主持人播音员来说,其语言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决定竞争是否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播音主持人一定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在工作中和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语言功底,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节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勇.播音主持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党史博采(理论).2011,7(2):124.

[2]寇书敏.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0,3(5):45.

[3]刘文蓉.播音员主持人的出路问题――小议播音员主持人的退出机制[J].青年记者,2010,9(33):104.

篇4

1、回答问题应简洁有条理

表达个人意见时,应该尽量选择优雅的词汇,以适当的音量、生动活泼的语调或节奏来表达。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简洁有力,千万不要拖泥带水,或是表现出迟疑的态度,同时不要使用太多的语助词,会给人一种敷衍的改觉。

2、态度诚恳,仔细观察与思考

面试时绝对可以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才华、优点,但切忌浮夸不实,态度要真诚切,当主试者发言时,一定要扮演好的聆听者。若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可以据实回答,回答问题一定要经过思考。

篇5

一、题型分析

1在取材上,非常贴近生活。

其实,高考试题都具有这一特点,而且这也是高考试题的发展方向,如在前几年还可能有一些让学生陌生的东西出现,现在可就越来越少了。因为语言表达题考查的是学生最基本、最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这一特点特别突出。语言表达题的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多与中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息息相关,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都有话可说,但又要有一定语言表达功底的学生才能说清楚。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部分都洋溢着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的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有的甚至是学生生活的再现。

2在内容上,趋向于人的亲和力。

这一特点是近几年突现出来的,以前的语言表达,侧重于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技巧,与生活的联系缺乏亲和力,没有体现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应用性。随着课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人心,高考试题也越来越注重与社会生活的亲和关系。因为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被学生所喜爱,才能展现出语文与生活的内涵和魅力。近三年的语言表达题,都是十分的亲近、和谐与自然。如今年全国卷中为“主题班会”写两句话和写“请柬”等都极具人文关怀,充分展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3在考查上,寓语言运用于综合和开放之中。

综合性和开放性都是这一部分题型的特点,所谓的综合性是指一个题目中涉及多个考点,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谓的开放性是指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类题一般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常以一两个词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答案极富弹性。

二、复习策略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是靠长期的阅读和领悟来完成的,想单靠短时间的复习来提高它是不可能的。因此,这里所谓的复习策略只不过是为高考增加一些命中率而已。

[JP3]在复习中,做一做近两三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从中分析和总结各类题型的特点,并在所作的答案中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校正,形成一定的经验和规律,以后不管题型怎么新,以不变应万变,都能按要求做出来。

三、解题思路

1读懂题

这里所说的读懂题,除了要看清题干的要求、明确出题人的意图外,还要认真阅读它所给材料的内容,只有读懂了这个“话题”(说话的中心),才能从中得到信息,这是语言表达灵魂之所在,因为任何的语言表达都是有目的的,离开了具体语境中的目的,就无所谓表达了。

2深分析

抓住题目要求和材料所提供的语境,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弄清题中隐含条件对答题的限制或补充,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回答更具操作性。如全国Ⅱ卷和天津卷都考了“推荐”(课文和书)。这是近年高考中出现的好题之一,它不但极具开放性,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灵活性;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在实践中学习)。单纯从这两题来看,全国卷这一题的难度系数比天津卷的要小一些,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要学生回答推荐理由。它不但要求学生要清楚课文或书的“看点”所在,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简明(规定的字数)连贯(通顺)的表达出来。而天津卷的不同就是在推荐中加入了推荐对象,这就相当于加进了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增加了这一题回答的难度,考生在回答这一题时,就不只是考虑简明连贯了,还要考虑推荐对象的阅读取向。如果考生在做这一题时忽略了这一隐含条件,就很难把这一题做正确。

3巧构思

语言表达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多从生活中来,它要求学生能够到生活中去,在仔细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把所想到的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做好这种题的关键在于对生活的联想和想象,这里所强调的生活,可以理解为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和理。我们在做这类题时,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先选定自己最熟悉的作为具体目标,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类比联想和想象,得出答案。

4多做答

因为语言表达题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符合要求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我们无论在练习和考试中,都可以一题多答。这样,一可以训练思维,二可以让回答尽善尽美。特别是在考试时,可以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选择最佳的录入卷纸。

5重表达

表达是语言表达题的灵魂与原则。因此,在做这类题时必须遵守通(通顺)、准(符合题目要求)、雅(和谐、有文采)的要求。

篇6

[关键词] 外经贸谈判 英语语言 技巧

外经贸谈判是一项解决问题、达成协议的复杂过程。而谈判的整个过程就是谈判者使用语言表达的过程。熟练地运用一些语言策略,即灵活运用语言的表达、手段、技巧等会对实现预期的谈判目标产生积极的作用。

谈判的过程中,语言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开局、陈述、提问、说服等几个方面。

一、开局的语言技巧

中国有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某种程度上,开局决定了整个谈判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一个好的开始会为谈判的结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谈判开始时需要营良好的开局气氛。开局气氛可以采用感情攻击法、称赞法等来营造。比如一方代表说:“I have a good news to share with you that my wife had a baby last night!”此话一出,双方代表纷纷站起来向他道贺。整个谈判会场的气氛顿时高涨起来,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再比如一方代表说:“From the posture of your drinking tea ,we find you are proficient in tea ceremony ,could you give us some introduction about it?”这句话正好点中了对方代表的兴趣所在,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结果,后面的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

面对有过多次商务往来的谈判者,需要坦诚开局。而对于谈判实力弱的一方谈判者,坦诚式开局也很适用。比如一方代表说:“We are just a small company,but we have a 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sincerely with you .We will at least become friends regardless of whether we could come to terms.”这样的开局显然能有利于谈判顺利的向纵深发展。

协商开局,是以和谐的语言、协商的口吻陈述自己的立场、观点,给对方和蔼可亲的感觉,这样能创造“一致性”的气氛,期待双方能够在友好、愉快的环境中展开谈判。

二、陈述的语言技巧

1.语言准确,简明易懂

通常在谈判中任何一方都无法接受他们所不了解的任何事项。谈判者应该准确无误地陈述己方的意图、目的与要求。

例如:“But one thing I have to bring up to the table first―the packing problem. As you know,10cartons were delivered damaged and the contents had spilled, leading to some losses.So I feel that we have to modify our packing requirement to avoid losses.”

该例句中陈述者在阐述问题时,论点突出,论据充分,逻辑层次清楚,简明扼要,没有使用一些鲜为人知的行话、术语,做到了语言正确,通俗易懂。

2.使用转折语

转折语是谈判中陈述某种观点的技巧之一,谈判中如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或者有话不得不说,或者接过对方的话题转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都要使用转折用语。例如:“but”,“yet”,“in spite of this”,“however”,等,这种用语具有缓冲作用,可以防止气氛僵化.既不致使对方感到太难堪,又可以使问题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的转化。

3.使用解围语

在陈述观点时,有时为了突破困境,需要为对方或者给自己解围,就可以使用解围语。比如:

I understand the damage was not your fault but…

As you know it would be detrimental to our mutual benefit.

这些解围用语,有时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只要双方都有谈判诚意,对方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促使谈判的成功.

三、提问的语言技巧

1.封闭式问句

这是一种只需要对方回答是或者不是,也或者只需根据问词回答什么时候、在哪等的问句,回答这种问句的人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能做出答复。比如:We would like to ask you some details of this agreement.Have you take out insurance yet on this shipment?

When did you find the defective goods for the first time?

这类问题有助于提问者获得特定的资料,但有时也会包含相当的威胁性。

2.开放式问句

先来看以下例子:

A: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proposal?

B:Cannot you do better than that?

A:What does it mean by “better”?

在这组对话中,A提的问题两个都是开放式问句。这一类问句无法让对方用“是与否”等简单的词来回答,也正因为如此,对话者可以畅所欲言,通过巧妙的开放式提问往往可以让谈判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四、说服的语言技巧

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技巧,因为当你在努力说服他人时,你也同样处于被他人说服的位置。所以,你必须要有能力有效化解这些抗拒。来看下面一组对话:A:But I should tell you that your company have to bear assume the charge ofpackage.

B:Why?You are the one who normally bears that expense.

A:Because you make a special request with regard to the packing.We will make no profit if we include the packing cost.You see,the cost of wooden cases is much higher than cartons and as American customs reguires, we have to do the fumigation(熏蒸) work with the wooden cases to meet the regureement of customs which cost us a big fortune.

在这段对话中,面对B方很不理解的一句why的提问,A方说话诚恳,理由充分,成本的增加不仅因为材料费用的不同,还因为美国海关对木箱包装的特殊要求而增加了熏蒸费用。语言中的have to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难处,有效地化解了对方的抗拒。

在说服对方接受你的要求时往往需要先陈述好的信息和有利情况,再陈述自己的要求,会有很好的效果。例如:

After refering to your letter of May 1 offering us for Forever brand bycicles,we are gla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price is found acceptable.However, we would like to give our suggestion to the alternation of your payment terms.

在这个例子中,先说明对方的价格合理,自己可以接受,这样的消息显然对对方来说是有利的。在对方心情舒缓的情况下,再提出自己的要求,对方答应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五、结语

语言是人类用来进行信息交流的符号。在谈判中,积极地把握语言运用的技巧,会对谈判的结果和业务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语言,面对不同的谈判对手灵活应变的采用谈判语言运用的技巧,才能更好地促成谈判的成功,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贤卓.商务谈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吴颖.商务谈判高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3]殷明.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表达策略分析[J].哈尔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篇7

“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彼此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脉络清晰,衔接紧密,呼应自然,文笔顺畅,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综观近五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本考点主要有两种命题方式:一、定句排序,二、定位补句。笔者认为,无论哪种命题方式,只要牢牢抓住各个句子在意义、结构上的联系和照应,就能快速破解这些难题。

例如: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15题)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 ),( ),( )( ),(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这是一道定句排序类的客观题。解答时,我们只要抓住句子内部意义上的联系和外部结构上的照应,就能很快找到“突破口”,运用排除法快速破解。例题1从上下语境分析,应该是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话题,代词“这样”提示我们,横线上填入的应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具体做法或措施;①、③、④句语意相联,结构相似,应该排列在一起;②、⑥两句因果关系密切,顺序固定,据此可以先排除B和D项;⑤句是对其他句子的总括,理应排在首位,据此再排除A项,就只剩下答案C项了。然后我们再依据⑤句“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来验证①、③、④句的正确顺序为③①④。

我们再来试一试主观题。例如:

2.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2011年全国高考山东卷16题)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通读这六个句子,根据语意、结构的联系和照应,可以将它们分为①③⑤、②⑥、④三组,其中②⑥为观点句,①③⑤为支撑句,④为总结句。再分析组内句间关系,排定语序。从“固然”“不过”看,②是⑥的转折,故应为⑥②顺序;从“有一些远虑”“还有一些远虑”看,⑤应排在小组最后,从“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看,③应该在①后⑤前。故此排序为⑥②①③⑤④。

那么,定位补句类的题目又会怎样呢?例如:

3.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6题)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①?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使我们的传统美德。②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③,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④。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⑤。

从题干得知,整段评论的对象是“感恩教育”。空缺①前后的“质疑”和问号告诉我们①句应该是个针对“感恩教育”的反问句;空缺②后的语句有应该有共同的主语“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或做法)”,所以②句应该领起这个主语;空缺③前的“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和“简单采取”提示我们③句应该是表达一种无视学生个性差异的错误做法;空缺④前有关联词“不但”,需要有“而且”或者“反而”与之呼应,进一步指出错误做法的后果;空缺⑤前的“涉及到很多方面”和代词“它”提示我们,横线上应该填入的是“某几个方面长期合作、共同完成”的意思。这样,基本的答案框架就形成了。再根据字数的限定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就会形成近乎完美的答案了。

附参考答案:

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一次脚吗

③“一刀切”的模式

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篇8

【关键词】有效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技巧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园老师是幼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因此,幼儿园教育环境、老师的观念、教养方式等都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技能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一幼儿园从事多年有较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就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 充分发挥游戏作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在幼儿语言教学时,多采用游戏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例如在园内模拟自选商场、医院、美食街、游乐场,“六一游园会”等;不同年龄班之间的大带小游戏活动,如时装表演、故事会等;各班在活动室自设的表演游戏活动,如小小广播站、电脑、新闻报道、表演台等,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中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讲,为幼儿创设交往、表达的机会。在游戏中,教师们还注意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形式等,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使幼儿不但敢说、乐说,还能创造性地说。例如,大班游戏“小小广播站”,由当天值日生报告天气情况及午饭菜单开始,当天请几位幼儿主持节目,说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就会使得他们渐渐变得勇敢、自信起来,为幼儿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幼儿敢说、爱说之后,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模仿型的介绍式转向创造型的讲述式。鼓励幼儿自己收集资料,组织节目内容。演播时,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如《我的新发现》、《愉快的节日》、《最难过的一件事》等,不仅要求幼儿声音响亮、表述清楚、有条理,还要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观众,表述自己的感受。幼儿从需要人帮助逐渐走向独立,思维和创造性语言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注重采用科学方法

1.讲故事法。把《语言》内容用一些恰当的关联词语或过度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幼儿听起来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记忆。此方法适合于诗歌教学。

2.绘图法。教师用简洁洗练的笔法,简略概括物体饿造型,边画边讲《语言》内容。如教《值日生》时,教师先画一个眯眯笑的太阳,后画一个值日生小朋友,接着画桌子、椅子、图书柜、给花浇水等图案。这样形象直观,有利于幼儿理解内容,增强其记忆。

3.提问法。提问是激发幼儿求知欲和促进智力发展的有效形式。如教《小白兔》时,教师向幼儿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白兔的毛是什么颜色?有两只什么样的耳朵?爱吃什么?走路是什么样子?让小朋友互相讨论,孩子们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也记得牢。

4.猜谜法。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猜猜中学习语言。如教《我说一,谁对一》时,教师先说出谜面,让幼儿答出谜底,这样教师和幼儿在游戏式的一问一答中,自然地进行教学,既让幼儿理解其内容,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

5.表演法。根据《语言》具体内容,编一些简单、形象、有趣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通过动作表演,增强幼儿记忆。如教儿歌《别说我小》,其中“我会做什么”的句子不易掌握,可让幼儿表演穿衣、洗脚、擦桌、扫地、浇花等各种模仿动作,边做动作边学儿歌。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

6.情境法。根据《语言》内容,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让幼儿身心居于其中。如教《客人来了》,可先布置场地,然后两位小朋友扮演主人和客人,进行情境表演、对话,让幼儿在观赏中学习。

7.操作法。提供给幼儿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语言》内容进行摆一摆、拼一拼。如教《三只蝴蝶》时,教师先给幼儿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纸,让幼儿折叠蝴蝶和花朵,然后和幼儿一起边复述故事边操作。这样幼儿在玩中学,玩中记。

三、强化创设语言环境

不难发现,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1.融入日常生活中。只有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说,才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词汇、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起床穿衣,教幼儿叫出不同衣服的名称和颜色;在盥洗时教幼儿掌握盥洗用具的名称和盥洗动作,叫出手指名称等;进餐时让幼儿说出餐具名称,包出菜名;在户外散步时,让幼儿自由交流所见的东西,及时丰富词汇。此外,各班老师还可根据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情况于每天餐前、离园前组织10分钟的文学作品欣赏或图书阅读活动,以及5分钟的说出句子比赛活动等,每天进行定时的语言训练,进一步激发幼儿说的欲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跨年龄段交往。当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时,可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开展跨年龄段的相互交往活动。重点开展“大带小”活动,让各班自己寻找不同年龄班挂钩,每月定期组织1―2次“大带小”游戏活动。例如六一“大带小”的“自助餐厅”活动,活动前大班的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一起布置活动场地,制作餐厅标志等,节日那天,部分哥哥姐姐担任餐厅服务员,弟弟妹妹自由与其他哥哥姐姐工坐一桌用餐。用餐时,大家交流着什么东西好吃、我在什么地方曾吃过。有时,哥哥姐姐会主动帮助弟弟妹妹,问;“你们还需要什么?我可以帮你拿。”等等。由于是不同龄班的孩子在一起活动,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有新鲜感。因此,即体验了交往的乐趣,又提高了语言交往的能力。

篇9

【关键词】主持人 说新闻 讲故事 平民化 个性化

一、对“说新闻”的认识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社会新闻。从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到两年后在全国各地形成的燎原之势,这种带有新闻改革性质的电视栏目的出现绝不是偶然。

说新闻是新闻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受众,表现在有声语言上,就是亲切、自然、明快、流畅,对象感更鲜明贴切。中央台《现在播报》、安徽台《第一时间》、北京台《第七日》等为新闻节目改革树立了榜样。说新闻的这个“说”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的聊天,应该是有目的、有内容、有态度,更应该有语言基础和现实基础。同时,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继续发展壮大,方言“说新闻”节目也必须突破制约自己发展的几个瓶颈。

1、“说新闻”存在的现实基础和主要特点

“说新闻”,特别是方言新闻节目作为一种新的传播表达样式,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面对央视的强势,相对弱势的地方电视台在栏目制作上,越来越注重选择播出什么样的新闻、如何播出新闻,因此社会软新闻、民生新闻兴起。最近,各个地方频道又开始采用方言播报新闻,例如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630新闻》,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等。该类节目就其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一定的发展前景。

(1)方言“说新闻”节目发端并非偶然。“说新闻”这种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发端于凤凰卫视,其特点是将人际传播引进大众传播来,强调新闻不是读,而是说和讲。“说新闻”秉持平等互动的传播地位,使用平民视角运用平民化的语言,其风格表现为故事化、生活化和互动化。

(2)节目形式新颖、贴近民生。从新闻学发展的大视角来说,方言新闻的兴盛仍旧属于“以平民视角关注平民生活”的民生新闻改革浪潮。从本质上讲,方言新闻节目与民生新闻并无区别,它们的差异仅在于播报形式的不同。它们最大的相似点就在于,都是以普通民众作为主要的收视群体。所以,无论从节目内容还是节目的形态和包装上,方言新闻节目都沿袭了民生新闻“平民化”的风格。

(3)方言新闻节目存在有其市场依据。著名的媒介经济学家Picard曾经说过,受众最欢迎的节目是本土化的节目,其次是临近地域文化的节目,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好莱坞之类的以世界娱乐为舞台的节目。本土化的节目因为切合了受众的接近性要求,而必然受到青睐。

(4)方言新闻的节目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由于中国国情和现实的需要,新闻媒介依然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宣传工具。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新闻报道上内容的突破就只能是“戴着脚镣跳舞”,不可能放得太开。这也迫使各类新闻节目的改革必须转而向“边缘突破”――在“新闻表达方式”上下功夫,以方言播的新闻就这样被地方台推上了“新闻改革”的前台。

(5)方言新闻节目有其文化上的价值。方言新闻节目文化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民间文化承传的价值;二是文化认同建构上的价值;三是文化颠覆与反抗价值。

(6)方言新闻节目在其播报的内容上也有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价值。不同于大多数严肃正统的“硬新闻”,方言播报类的新闻节目在内容上更多的是与普通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新闻等类的“软新闻”、“民生新闻”,更容易引起普通社会大众的兴趣与关注。

2、方言播报新闻节目发展的瓶颈

(1)方言类的新闻节目过度扩散会引发受众审美疲劳。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各地方电视台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毫无创意的挪借,有的甚至只是同台其它新闻节目的方言化,这样的节目样式势必会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业界人士对此不无担忧:方言节目宜精不宜多,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而后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步入衰亡期。

(2)方言类的新闻节目不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方言作为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特定文化种类的表现形式,只能在可以了解该语言和该文化的范围内使用,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容易让人误解,得出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方言播报新闻类的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同时,如果大量使用方言播报,对普通话的推广作用也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3)方言类的新闻节目流于小气与俗气。语言是思想的家园,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家园。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内容大多也是张家长李家短的,眼界不开阔,也不大气。节目虽有较高的收视率,但铸就的是精细与小气的品质。同时,一些俚语、方言在使用上良莠不齐,有很多难登大雅之堂,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4)方言类新闻节目容易导致外地人对该城市的排斥感。在一个方言区内,使用本地强势语言的人会有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而媒介利用这种语言播报新闻的方式又大大强化了这种优势感;同样,使用另外一种语言的人群会感受到语言上的歧视,这种歧视也会转变成心理上的弱势感,进而产生对该地区的整个的排斥感,这将不利于来自不同区域的组群的交流与融合,更不利于各类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3、“说新闻”本该具有的特色

首先,“说”必须准确。这准确不仅指内容表达要准确无误,更是指语法、逻辑、修辞、字音都不能出错。准确是节目主持人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把“情系(xi)灾区”念成“情系(ji)灾区”,把“联袂(mei)演出”念成“联袂(jue)演出”,或者读破句,或者有口齿含糊,要费劲去听才能听明白说的内容,那就降低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标准,也降低了节目的质量。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既要生活化,又要规范化。

二、民生新闻主持人需个性化

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现在的时代已不是故事的时代,而是讲述的时代,故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讲故事,用什么方式讲故事。”在生活快节奏给人们带来巨大压力的今天,受众更喜欢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心情愉悦的接受新闻信息,而不喜欢主持人正襟危坐、字正腔圆的传统的“播”新闻方式,因为这样给人一种“政治说教”、强行灌输的压迫感。而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出现,正是满足了今天社会发展变化呼唤电视节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因此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除要具备以上的基本素质外,还要在个性上下功夫。

作为地方性的民生新闻栏目,《零距离》和《第七日》正是把握住了受众的心理性,把新闻的表达方式放在了“怎么说”(how to say),而不是在“说什么”(what to say)上,让受众主动摄取而不是被动接受新闻信息。为了将新闻“说”好,主持人孟非和元元可是下了大功夫。孟非每天要读南京市面上的所有报纸,然后在精选出三篇为他的“孟非读报”节目板块准备。元元则有时为了把一个结束语写绝,反反复复改上多遍,直到形成真的“元元语言”。孟非和元元都在“说”新闻,但可能由于性别或地域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虽有“幽默+质疑”的共同之处,但两个人“说”的风格却有差异:孟非“说”新闻是“犀利+个性化”的评论,元元则是“宽厚+到位”的绝唱。评论也好,绝唱也罢,孟非和元元干净、利落、朴实、真诚的“说”法,能直接说到老百姓的心窝子里,触摸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从而产生“替咱们老百姓说话”的意识共鸣和观点认同,拉近了栏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民生新闻主持人需有真性情

元元、孟非、阿六头三位主持人的个性化点评在地域新闻中堪称一大亮点。他们的平民情节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幽默风趣、味道十足。他们把通常的事理做软化、拟人化、趣味化处理,另辟蹊径转换角度,不将官话、套话、避免话语霸权。

比如,元元善于在人情味上琢磨,风趣幽默中把该批评的点到为止,讲究“劝服”,如:有人反映,卢沟桥的狮子损毁严重,因为每天一早一晚总有一帮锻炼身体的人把他们当作健身器,有抱着打晃悠的,有拿肩膀撞的,有在上边压腿的。按说这些狮子多少年的风吹日晒甚至战火硝烟都能挺来,这点花拳绣腿应该不在话下,可也架不住这种日复一日的消磨。这些石狮子辛苦艰难大半生,熬到了和平的好年月,就别让他们再接受新的考验了。

这些平民化、个性化的主持语言并不按常理出牌,而是把石狮子拟人化处理,幽默趣说,并不直接“打板子”,而是俏皮地“劝服”,这样更可能产生作用,也在无形中打造了主持人的品牌。

参考文献

①《播音主持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②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③徐丹辉:《语言艺术探索》,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④白谦诚、原默,《中国主持人20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2)

⑤吴郁,《地域新闻表达方式中主持人元素解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2)

篇10

一、区分同义词的原义和含义

在口语交际和作文中,都应培养初中生选词用字贴切精准的能力,只有在炼字锻句上准确有力和流畅精当,才能充分发挥语言交流沟通的社会功能。可以说,遣词造句的焦点是词汇选择,而选择就是为了贴切精准地表达。

选择同义词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因为英语的同义词很丰富,原因是多少世纪以来英语从其他语言如希腊语、拉丁语、法语等借用和吸收了大量的词汇,但要记住一点:很难找到在意思和用法上完全一样的词。它们在文体层次、强调的程度、感彩、语句搭配上总是会有点差别的。不同民族的人从小养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反映到选词用字活动中,形成了修辞的民族特色。就学生而言,他们常把一个英语单词的中文译法看作它的确切意思,或者通过中文译法来了解英语同义词,因此导致了用词错误。纠正错误的办法就是要掌握同义词的原义与含义的异同,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加以应用。

如country,nation,state和land的原义有相同之处,相当于中文的“国家”,可以和定冠词或不定冠词连用,单复数形式均可。但它们的含义却很不相同。country指地区、其人口及政府;nation侧重指人民:state侧重政体及政治组织;land比country的意思广泛些,而且文雅些,并富有感彩。例如:China is a country of vast dimensions,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The United States is a nation of diverse people,美国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Educ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state,教育由国家提供经费。This is the land where I was born,这是我出生的国家。

二、甄别英汉在语义上的对应及差异关系

学生在选词造句上必然会遇到英汉之间的关系问题。用中文来理解单词的词义在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以send为例,send的意思是:Cause somebody/something,to go or be taken without going oneself,(使别人到某处去,或让一物被送到某处,但本人自己并不去。)有些学生只记住send的中文意思是“送、派”,常以中文的思维方式来表达。

例如把“前天我送我弟弟去车站”译成“I sent my younger brother to the railway statio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这是一个典型的用词错误。应译成:“I wen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with my younger brother to see him off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语言是发展的,我们要经常阅读新的语言材料,把握好英汉发展的脉搏,引导学生下大工夫掌握英语的基本词汇,防止英汉对应关系的过分强化,以致铸成一条等义的锁链,如一提“介绍”就非用“introduce”不可,把自己束缚住了,语言也就僵化了。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英汉的差异上,坚持探索英汉在思维方式上、文化习惯上、语义发展上的不同点,从而有意识地摆脱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词汇,才能有较好的英语表达。

三、使用言简意赅的句式

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曾说:“Brevny is the soul of idea(言贵简洁),”一方面,句式表达应以言简意赅四字为目标,略去枝蔓,突出主干,以求简洁;另一方面,多余的或拐弯抹角的词不利于表达思想,只会使意思模糊,而不是更明晰。请看下面这个句子的翻译:张先生喜欢喝贵州产的酒。啰唆:Mr,Zhang likes to drink all kinds of wines that are produced in Guizhou,简洁:Mr,Zhang prefers wines produced in Guizhou,从此例子可以看出,简洁的句子所用的单词比啰唆的句子少一半,但原义没有改变。

另外,可用常用词代替复杂而少见的词。如:I saw a ghost,and I was frightened to death,此句中的词汇都是常用词,简单、易懂,但如果把该句变换为:I saw an apparition,and it reduced me to a condition of mortal terror,虽然意思一样,但不易理解。

四、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我们应尽量选用含义准确、具体的词语。因为我们描述的生动形象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所以在描述某事物、某地或某人时,用具体词汇和生动的句群就比用概括性的词汇好多了。

例如:A,It is a beautiful park,B,Wnh streams and ponds shaded by wlilows and bamboos,and small,elegantly-furnished cottages behind piles of rock,the park,is quiet when there are many visitors in it,and cool when it is hot summer outside,A、B都是描述美丽的公园。相比之下A不及B生动。因为beautiful是一个概括性的词,笼统地说a beautiful park(漂亮的公园),而不讲公园如何漂亮。而B选用了具体的词语,如streams,ponds,willows,barnboos,cottages,rock等,同时还运用了一些描述性的形容词生动地描述了公园的美丽,这都给读者以明确具体的印象。

此外,采用适当的修辞格可增加生动感、形象化。例如:She looked at me,her face the same colour as her hair almost,her spectacles shining against her hair above her forehead,(她看着我,脸色几乎变成了她头发的颜色,她的眼镜在前额的头发下闪闪发光。)as her hair是一种明喻修辞格,表示当她(奶奶)听到Bayard说他们向联军开枪杀死一匹马后,脸色像她的白发一样苍白。此处生动逼真,形象地描述了奶奶的脸色。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是英语的基础教学,学生在基础阶段养成较好的表达习惯,才能在下一阶段形成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为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提供一个支撑平台。

篇11

图文转换题作为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并具有创新特色的题型,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它考查的是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考生必须先要敏锐地捕捉到原始材料中的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的分析,选择有效信息,再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和生活经验读出隐性的涵义,之后准确概括。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分析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表达能力。

一、考情把握

2013年卷1,题目要求: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2013年卷2,题目要求: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5分)

2014年卷1,题目要求: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6分)

2014年卷2,题目要求: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6分)

2015年卷1,题目要求:下面是中国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2015年卷2,题目要求: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过过85个字。(6分)

二、题型特点

1. 选材源于生活,内容涉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

2. 设题角度有两个,立足于图内容设题 ,立足于图表现的意义等设题。

3. 考点稳定,体现出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等特点。紧扣时代脉博,注重挖掘现实生活内容,创设特定情境,对考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检测。

三、题型分类及解题技巧

1. 徽标类

徽标即徽记,标志,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是体育、旅游、学校、企业、甚至是国家形象的名牌。同是也是行业展示自身形象最基本的信息符号。其构成多由符号和文字组合而成,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理念。它体现的既是约定俗成的共性意识,也有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它的组成元素线条简洁,结构简单,却似一段言简意赅,高度凝炼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因此,在解读徽标时,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命题角度:概括构图要素或是分析寓意,或者两者兼有。

解题步骤: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是写构图要素还是寓意,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在说明构图要素时,应从整体上观察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一些文字的变体,涉及的时间地点等,即标识上有的,都需要一一罗列,详细说明。说明画面时要分清说明顺序,一般包括逻辑顺序,空间顺序,由上到下,由外到内,力求有条理地全面说明。分析寓意时,应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分析其内涵,对徽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切忌主观臆断,随意猜想。之后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单、平实、清晰作答。

观察徽标要三会:1. 会观察表象,抓住特性。看到徽标的一个构图要素,会观察外在形象,敏锐地把握其特征。根据其外在特征,多角度联想它像什么。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还有英文首写字母和汉语拼音的首写字母,往往有双重含义,即既有外形特征,又有深层含义。当然,孤立的想像是有风险的,还要根据题干的说明和徽标的功能去推测,就像成语题中的语境,锁定它准确的唯一意义。2. 会展开联想,分析寓意。对徽标创意的说明要联系具体对象,由表及里作出合理解释,徽标往往是根据其特点,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图形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因此,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要根据具体图形来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比如2013年新课标2卷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托手接水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这可以和节水主题契合。3. 会看附加说明。有的图文转换会在题干最后补充说明构图的主要颜色,一旦有这个提示,要特别注意。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颜色的补充会影响我们对寓意的把握和分析。4. 会组织语言表述,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一般来说,语言不刻意追求优美,只要顺畅即可;不轻易地留白让人想象,全面最好;不随意地标新立异,稳妥才高。

真题再现:(2015年新课标卷2)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是“构图要素”,二是“寓意”。还需要结合题干中的“保护地球水环境”这一背景分析寓意。由外到内,外部的椭圆形为地球,内部包括“鱼”“手”“清流”和“污水”外,还要看到“手”挡住了“污水”,展开联想分析出这一图画的寓意,也就是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

示例答案: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 保护三只鱼,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2. 漫画类

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一般运用虚构、夸饰、写实、比喻、象征、假借等不同手法,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漫画一般由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记叙类漫画可以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时,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意义。

命题角度:描述画面型、揭示寓意型、拟定题目型。

解题步骤:描述画面型:无论是记叙还是寓意类都需仔细观察画面,明白画面的构成要素,注意观察分析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情态,同时要有一些必要合理的想象。确定合适的描述方位顺序,从左到右或反之,从上到下或反之,从内到外或反之,描述画面内容时,紧扣题干的具体要求,准确组织语言。

寓意型的漫画:画面往往会有变形夸张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找到之后用变形点去联系生活、社会,因为漫画体现的意义一定与人生活的社会相关联,把握漫画的寓意,就要分析其体现的人生和社会意义。

拟定题目型: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主题,精心提炼,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定标题,若是记叙类漫画,拟题要有概括性、全面性,对画面表现内容作出准确的概括,若是寓意类漫画,应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

分析漫画要四看:1. 看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通过画面可以洞察漫画的主题。因此,在审题时首先要看漫画的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2. 看漫画的画面,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性的作用。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3. 看漫画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或是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在解题时要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真题再现:【2010年天津卷】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而解说应符合情景,每幅画面的解说不得超过12字。(6分)

解析:这是一道拟定题目型的漫画题,是一组连续的记叙类漫画,记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一个提工具箱的人路上误踩钉耙,被击中头部,这个人立即用大钉子将击中自己的钉耙钉在地上,然后离开了。解说始终围绕画面,用结构相似的标题,简而概之。

答案示例:①路遇钉耙,视而不见;②误踩钉耙,迎头痛击;③采取措施,铁钉固定;④心安理得,扬长而去。

四、例题分析:下面是中国银行的徽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文字部分除外,并描述该徽标的寓意。

篇12

【关键词】发声技巧 嗓音训练 表达技巧

一、课程建设初衷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中发现,很多同行都抱怨喉咙痛,上完课后声音就特别沙哑,圆润洪亮的音色自然无法保证,更遑论准确有效地表达了。的确,在课堂上,教师清晰洪亮的发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富有感彩的言辞表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听课效率,营造课堂教学氛围,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拥有表演、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和动画专业四门艺术学科,而上海师大也恰恰是一所以艺术为特色的综合性高校,其培养未来教师的目标和宗旨便是“人文情怀,基础厚实,爱生善教,终身发展”。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始终致力于把艺术类课程向全校乃至全市普及,让更多的一线教师、更多的师范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技巧,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艺术素养。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的前身嗓音训练与语言表达课程始于2002年,现在已成为了学院的特色课程

2011年9月中旬,学院面向全部上海师范大学学生招募“嗓音训练工作坊”成员,笔者开始尝试将专业的嗓音训练和言语表达的技巧运用到普通师范生的训练过程中。最终包括人文学院、教育学院两位研究生在内的25位学生入选,笔者亲自担任工作坊的坊主,学院朱玲莹、施国新、韩晓晔等教师,以及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施恒加入工作坊,并参与了工作坊全部工作。此模式与不同专业教师联合行课的国际理念相互接轨,堪称一次跨专业合作的范例。15次的工作坊活动,笔者及合作者从说唱发声机能训练、空间掌控训练、情感表现训练、声音力度训练以及吐字归音训练五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全坊25名学生均能做到在不同空间、不同力度、不同情感下,保持喉头位置相对稳定,起到了声挂硬腭、咬字清晰、收放自如的训练目的,教师们从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下一步的理论总结和深入研究夯实了基础。

在嗓音训练与语言表达两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嗓音训练与言语表达”工作坊探索的成果上,项目组总结并编写了师范生嗓音训练与言语表达课程的讲义,需要强调的是,在讲义的编写过程中,笔者选编的内容,大多取自于中小学各年级的语文课本,这使得笔者的训练内容真正针对师范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且贴近师范生未来的教学环境。此外,笔者在奉贤校区开设了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的公选课,想通过与普通师范生的“零距离接触”,了解学生的嗓音状况及语言表达基础。通过对师范生进行各种方法的嗓音能力训练,笔者明确了课程目标,调整了训练技巧,从而让嗓音成为师范生语言的最佳载体,达到声音洪亮致远、嗓音持久耐用、音色优美动听。通过对师范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境、不同情绪,熟练地运用停连、重音、节奏变化等语言表达技巧,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表情达意,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同时,笔者针对全市中小学教师以及本校师范生发声与表达情况进行了调研,中小学校长、五官科的专家等都亲临问卷调研会现场,对问卷进行深入研讨,同时提出宝贵的意见。笔者又及时对问卷进行了调整,并下发到全市17所中小学,并进行实地跟踪,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现场采访,进一步了解一线教师嗓音及课堂表达的状况以及学生们的反馈。以下分析,就是来自于这次的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

二、“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调查报告初步分析

(一)调研对象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问卷共设置了66道题目,内容涉及上海市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嗓音问题、教学环境、语言表达、对课程的积极度等。针对本校师范生的问卷共设置了51道题目,内容涵盖了学校师范生的嗓音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对课程的积极度等。

此次共发放问卷2500份,收到有效问卷2185份,有效率为87.4%,其中本市中小学一线教师问卷934份,本校师范生问卷1251份。问卷调查样本的获得采取了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了本市15所中小学以及本校各学院师范生,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4。本市参与调研的中小学教师执教年数为0—5年的占14.68%,5—10年的占14.88%,10—20年的占40.25%,20—30年的占30.19%。所授课程以讲授诵读类居多(如英语、语文、政治、历史等)占57.07%,以笔头练习居多的(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占26.45%,其他(如体育、音乐等)占16.49%。本次调研的数据主要通过Excel汇入统计和分析的方法进行。

(二)关于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嗓音问题的分析

对于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对嗓音问题的分析,主要通过主观感受与客观评判,分析调查对象对自身嗓音状况的认知,以及影响嗓音问题的客观因素。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教师职业病慢性咽炎的症状,如嗓音听起来是否沙哑?发音时是否感觉必须用力?是否无法预知声音的清晰度?声音是否在晚上更差等18题,被访者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症状,就可认定为是慢性咽炎,经过统计,超过54.93%的教师认为嗓音听起来嘶哑,出现持续嘶哑症状的教师占16.2%;有69.7%的教师认为发音是必须用力才可出声,有53.85%的教师经常出现此症状;有49.79%的教师认为说话很费力,嗓子在说话的过程中就没劲了,有43.41%的教师经常出现此状况;有75.70%的教师认为有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有51.06%的教师表示经常出现此类情况;有23.23%的教师因声音问题进行治疗,其中94.93%的教师使用药物,5.07%的教师则通过手术;有60.71%的教师表示在嗓子哑后,仍然会努力保持原有的声音。问卷中设计了“您是否有慢性咽炎”一题,由此判断被访者对自身嗓音状况的认知。有71.2%的教师表示自己有慢性咽炎,有10.06%的教师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此疾病。而对师范生的问卷结果看,慢性咽炎的症状明显低于一线教师,并且只有9.11%的师范生表示自己有慢性咽炎,76.82%的师范生否认自己有慢性咽炎,还有14.07%的师范生表示不清楚是否有此疾病。

在问卷中,笔者还设计了一系列影响嗓音的生活习惯、性格因素等问题,例如:您现在是否吸烟,您说话的语速,您的个性等。通过对比发现,除了对自我认识中说话的语速这一项,认为“自己语速偏快”的一线教师选择比例较师范生高出12%之外,其余各题的差别控制在2%以内。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分析,在影响嗓音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性格因素等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师范生的嗓音状态明显好于中小学一线教师。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语言表达情况的分析

在问卷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有关语言表达技巧的题目,试图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师以及师范生对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认知,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会不会使用语言表达技巧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75.06%的中小学教师表示没有受过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仅有21.58%的教师表示受过如朗诵、演讲的训练。师范生的结果与一线教师相似,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从没受过表达的训练,当问及课堂学生的活跃度时,有13.67%的一线教师表示非常活跃,有许多学生发言;有58.5%的教师表示还不错,学生都能认真听讲;有27.98%的教师表示课堂比较安静;90.25%的教师认为不同年龄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93.25%的教师表示上课时,会运用肢体语言来帮助表达;有2.14%的教师表示不会用肢体语言帮助表达;还有4.60%的教师表示不确定。

在受过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师中,有48.17%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学生非常活跃,有许多学生发言;有47.12%的教师表示“还不错,学生都很认真听讲”;而在没有受过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师中,有8.11%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学生非常活跃,有许多学生发言;有48.65%的教师表示“还不错,学生都很认真听讲”。我们发现受过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师,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明显高于未受训练的教师。

对于受过训练的教师,能比较清晰地了解并运用表达技巧的占77.96%,我们也发现兴趣爱好以及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的活跃度有一定的影响。

(四)关于中小学教学环境及课程设置与嗓音问题的分析

笔者试图通过问卷的这个板块,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环境,以及课程设置安排情况,从而找到与嗓音问题相关的因素。通过调研,本市中小学一线教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4—8节的占到12.74%,8—12节的占到总数的20.77%,12—16节占到总数的46.04%,16—20节占到总数的17.67%。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的周课时量集中在12—16节这一区域,工作量大,容易造成用嗓疲劳,同时,笔者比较分析了慢性咽炎与工作量的关系,发现随着课时的增多,患慢性咽炎的比例呈递增趋势。

被访者中有29.04%的教师教学对象是6—10岁,35.86%的教师教学对象是10—13岁,28.17%教师教学对象是13—16岁,6.12%的教师教学对象是16—18岁。通过对教授对象年龄段的分析,发现教授10—13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师患慢性咽炎的比例最高。

就所授科目而言,教授文科(如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科目患慢性咽炎的比例为55.52%,教授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患慢性咽炎的比例为27.76%,教授艺体类的老师患慢性咽炎的比例则为16.71%。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学校可以综合课时量、所授课程、所授班级等因素,调整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安排,从而避免用声集中造成的嗓音困扰。

笔者对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进行调研发现,28.59%的中小学教室是30平方米左右,58.24%的中小学教室是50平方米左右,8.57%的中小学教室是70平方米左右,4.6%的中小学教室更大。有55.25%的教师表示对教学环境和教学空间满意,有29.44%表示对教学环境和教学空间不满意,15.31%认为环境和空间无所谓。有88.12%的授课教室使用电扇,11.88%的授课教室使用空调,隔音条件差对声音的干扰严重。有6.59%的教师授课时一直使用扩音设备,18.32%的教师偶尔使用,75.09%的教师则不用扩音设备,但在问及是否希望在教学环境安装隔音或扩音设备时,有63.11%的教师选择“是”,有14.13%的教师选择“否”,有22.75%的教师选择“无所谓”。从对教师采访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教师想通过使用扩音设备来减轻用嗓的疲劳,但扩音设备容易造成教室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且,学生更青睐人声真实的传递,使教师更具亲和力。

(五)关于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对本课程积极性的分析

有88.33%的师范生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使自己的嗓音持久耐用,有5.68%的学生认为不需要改变,有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问及“如果有专业的发声与表达课程,您会积极参与么?”这个问题时,92.49%的师范生希望参与,2.64%的师范生表示不希望,4.88%的师范生表示无所谓。在中小学一线教师中有87.90%的教师,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使自己的嗓音持久耐用,有8.78%的教师表示无所谓,有3.2%的教师认为不需要。中小学一线教师对发声与表达课程的积极性如下:75.7%的教师表示会积极参与,8.35%的教师表示不会,15.95%的教师表示无所谓。与师范生相比,课程参与的积极性略低,问及原因,大多因为没时间、没精力。但大多数老师表示,如果不占用很多时间,他们乐于参加。

参考性建议:根据调研结果,认为影响教师发声与表达因素除了自身个性、发声器官构造这些不可变因素之外,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发声与语言表达训练,帮助教师以及师范生调整用声方式,训练形象生动的表达。

对于本校师范生,则建议从源头抓起,将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纳入师范生技能课程评价体系。

三、课程的推进措施

(一)上海师范大学嗓音与语言表达研究所拟将成立,专门研究用声以及表达的训练方法。建立平台,为师范生、大中小学教师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嗓音与表达的专业培训。

(二)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的讲座不少于50场,并组织相应的医学专家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嗓音疾病的测评,对于病理性的嗓音疾病,可以通过医学治疗;对于非病理性的疾病,可以通过改善教学环境、调配最佳课时等。同时,针对教师发声与表达开设短期集训和讲座,普及用声和表达知识,对特殊案例进行针对性的个案训练,从而改变本市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发声与表达技能。

(三)笔者将继续针对中小学生进行有关“教师发声与语言表达”与“学生对课程兴趣度”“课堂效果”等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教师发声与语言表达”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的关联度。

(四)继续完善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师范生技能课“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的课程设置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结语

当今社会的交际沟通常常会“以貌取人”,但现在的整形美容技术非常发达,有很多人通过做手术、昂贵的化妆品使自己永葆靓丽。而我们的另一张名片——嗓音与表达却很少有人关注。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对嗓音进行保护,减少嗓音疾病的同时,优美的音色及生动的表达,也一定能够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笔者真诚地期盼上海师范大学的这一项目能够为师范生们以及全市乃至全国的一线教师提供帮助,让更多的教师能在讲台上绽放自己的魅力。

篇13

第一,是要真诚。营销过程要真诚地面对客户,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营销语言的真诚,就是要有真实的情感和诚恳的态度。例如,面对初次见面的客户,真诚地赞美对方,可以有效地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生意的成功。一位营销人员到某商场推销商品,接待他的是商场副经理。对方一开口,这位营销人员马上说:“听口音您是北京人。”商场副经理点点头,问到:“您也是北京人?”这位营销人员笑着回答:“不,但我对北京很有感情,一听到北京口音就感到非常亲切。”商场副经理很客气地接待了这位营销人员,生意谈地很顺利。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赞美一定要出于真诚,超出真诚范围的赞美令人反感,会弄巧成拙,与事无补。

营销语言的真诚,还要求庄重不轻浮,要认真负责而不能花言巧语或者信口开河。有些营销人员为了使人相信,往往把话说得过了头,甚至采取发誓、赌咒的方式以表示自己的真诚,这是不可取的。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商家为了促销,纷纷打出“跳楼价”、“挥泪大甩卖”、“拆迁大清仓”、“不亏本卖是孙子”等等幌子,招徕顾客。路过的人不禁会想:“天天喊拆迁也不见拆迁,整天亏本当孙子,你图个啥?!”这种“真诚”就过了头,成了“越位的真诚”或“真诚的越位”,“真诚”越了位,起到的是反作用。

第二,是要慎重。商场如战场,言辞稍有不慎,会关乎到利益的缺损。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首先,不能轻诺。不能轻易向对方许诺一些不该许诺的东西。营销过程中,一般谈可以海阔天空,谈到关键问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尽管可以用轻松的语言来讨论,但表态时不能马虎。有些人几杯酒下肚就会忘乎所以,在关键问题上轻易承诺了对方,事后悔之晚矣。不落实就是不守信用,落实了就要蒙受损失。

其次,不要轻易拒绝。营销过程中对方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或条件。其中有些交叉的利益关系一时难以消化和理顺。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考虑的空间,一般不要一口回绝。这样既能够显示对对方的重视,也能利用时间争取主动。

再次,不能把话说绝,要给自己留下退路或者回旋的余地。如果当场表态:这个绝对不行,那个绝对不可。再想回旋已经没有余地了。所以,营销语言要进可攻、退可守,不要陷自己于尴尬或被动。

最后,不能外露。古人云: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要慎重得轻松,慎重得自然。商人多会察言观色,慎重的外露就是不慎。一则会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过于谨小慎微、说话不能做主的人,二是从你外露的慎重之中,觉察到了你的真实意图。

第三,是要通俗。通俗是指口语表达的大众化,使对方一听就能领会、理解。营销是为了推销商品,营销的语言是要传递商品信息,介绍商品的特点和优点,说服客户购买。如果客户听不懂营销人员说什么,就不可能产生购买欲望,更谈不上放心去买了。营销语言要通俗易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多用规范化的语言。除在特定地区用特定方言外,一般都要用普通话,用词规范,尽量少用方言、文言、生僻词语和专业术语;二是用大众化语言。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等,都是群众口头常用的大众化语言。这些语言,能使营销交流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而且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三是多用质朴的语言。不堆砌华丽的辞藻,不铺陈夸张,不矫揉造作。乍听平平常常,语不惊人;细品则含朴素真理,很有力度。营销语言质朴,往往使人感到坦诚率直、真实可信,更易征服人心;四是多用口语化的短句。力求语句简短明快,上口易听。

第四,是要生动。生动是指营销语言要新鲜活泼,能绘声绘色、活龙活现地表现事物和思想感情。营销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劝服”行为,如果劝服语言死板呆滞,令人感到味同嚼蜡,那么,商品质量再优秀也难以被顾客认识和认可,推销效益将无从谈起。因此,在营销活动中,有时候把话说得风趣、生动,会比直截了当效果更好。例如,一位营销人员在市场上推销灭蚊剂,他滔滔不绝的演讲吸引了一大堆顾客。突然有人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你敢保证这种灭蚊剂能把所有的蚊子都杀死吗?”这位营销人员机智地回答:“不敢,在你没打药的地方,蚊子照样活得很好。”这句玩笑话使人们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推销宣传,几大箱子灭蚊剂很快就销售一空。

篇14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语言教学 表达技巧

一、区分同义词的原义和含义

在口语交际和作文中,都应培养初中生选词用字贴切精准的能力,只有在炼字锻句上准确有力和流畅精当,才能充分发挥语言交流沟通的社会功能。可以说,遣词造句的焦点是词汇选择,而选择就是为了贴切精准地表达。

选择同义词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因为英语的同义词很丰富,原因是多少世纪以来英语从其他语言如希腊语、拉丁语、法语等借用和吸收了大量的词汇,但要记住一点:很难找到在意思和用法上完全一样的词。它们在文体层次、强调的程度、感彩、语句搭配上总是会有点差别的。不同民族的人从小养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反映到选词用字活动中,形成了修辞的民族特色。就学生而言,他们常把一个英语单词的中文译法看作它的确切意思,或者通过中文译法来了解英语同义词,因此导致了用词错误。纠正错误的办法就是要掌握同义词的原义与含义的异同,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加以应用。

如country,nation,state和land的原义有相同之处,相当于中文的“国家”,可以和定冠词或不定冠词连用,单复数形式均可。但它们的含义却很不相同。country指地区、其人口及政府;nation侧重指人民:state侧重政体及政治组织;land比country的意思广泛些,而且文雅些,并富有感彩。例如:China is a country of vast dimensions,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The United States is a nation of diverse people,美国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Educ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state,教育由国家提供经费。This is the land where I was born,这是我出生的国家。

二、甄别英汉在语义上的对应及差异关系

学生在选词造句上必然会遇到英汉之间的关系问题。用中文来理解单词的词义在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以send为例,send的意思是:Cause somebody/something,to go or be taken without going oneself,(使别人到某处去,或让一物被送到某处,但本人自己并不去。)有些学生只记住send的中文意思是“送、派”,常以中文的思维方式来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有选择性地呈现隐含某些特定语法项目的材料,并通过讲解、手势、图解等方式教学生体验,理解该语言材料的意思。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 时,我在课堂上创设语境,叫一个学生去我办公室拿练习本,然后问班上学生,Where is……?帮助学生回答,He has gone to the teachers' office. Why has he gone there?He has gone there to get the exercise books. 待学生回来后,我再问该学生,Where have you been?学生回答I have been to your office.

语言是发展的,我们要经常阅读新的语言材料,把握好英汉发展的脉搏,引导学生下大工夫掌握英语的基本词汇,防止英汉对应关系的过分强化,以致铸成一条等义的锁链,如一提“介绍”就非用“introduce”不可,把自己束缚住了,语言也就僵化了。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英汉的差异上,坚持探索英汉在思维方式上、文化习惯上、语义发展上的不同点,从而有意识地摆脱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词汇,才能有较好的英语表达。

三、使用言简意赅的句式

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曾说:“Brevny is the soul of idea(言贵简洁),”一方面,句式表达应以言简意赅四字为目标,略去枝蔓,突出主干,以求简洁;另一方面,多余的或拐弯抹角的词不利于表达思想,只会使意思模糊,而不是更明晰。请看下面这个句子的翻译:张先生喜欢喝贵州产的酒。唆:Mr,Zhang likes to drink all kinds of wines that are produced in Guizhou,简洁:Mr,Zhang prefers wines produced in Guizhou,从此例子可以看出,简洁的句子所用的单词比唆的句子少一半,但原义没有改变。

四、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