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范文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篇1

【关键词】幼儿能力;培养策略;观察能力;幼儿教学

在幼儿教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敏感性,开发幼儿的智力,增长智慧。那么,观察在幼儿教育中具有什么地位呢?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现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思考和认识。

一、幼儿发展需要观察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每一个幼儿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时期,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并培养善于观察、用心观察的高度敏感性,由此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有很多家长和教师并不懂得其中的规律,导致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熟视无睹,由此也抑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限制了幼儿的智力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拓展广阔的视野入手,敢于大胆猜测和想象,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平时的实践操作课堂中,笔者会让幼儿到学校的各个地方玩耍,并组织一些活动,像捉迷藏,给小兔子搬家、给小蚂蚁送家具等活动。一个幼儿可以扮演小兔子,其他幼儿可以进行活动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四周发生了什么,经过了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我在活动中安排了一片沼泽地,还有一些散落的胡萝卜,这个时候有小朋友观察到了胡萝卜,我故意将胡萝卜藏起来,有的藏在大树上面,有的藏在大树根后面,有的藏在比较隐蔽的沼泽地里,而且在沼泽地深处还放了一些散落的小花,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幼儿跑过去,一眼就看到了紫色的小花,但是红色的小花就比较隐蔽,需要仔细观察,此时我要求幼儿找出紫色的小花有哪些?蓝色的小花有哪些?红色的小花有哪些?这就需要幼儿展开有序观察,将所有视觉中的东西都收揽进来。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我要每个幼儿都将自己在路上见到的东西说一遍,看谁能够讲述得更为完整,包括有几朵红色的小花,有几朵紫色的小花,有几朵蓝色的小花等,还有胡萝卜到底藏在哪里,是在大树洞后面,还是在大树上面等等。

以上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有序观察,设计生动的活动,带领幼儿通过搜寻,一方面展开有序的观察,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寻找,由此养成了自主观察的习惯,实现了思想和行动力的有效结合,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的美好。

二、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

观察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当幼儿有了观察能力之后,就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同时在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极大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美术课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要画一个苹果,一定要先看苹果的形状是什么,然后根据已经有的形状,来画出想象中的苹果。当然,这个观察并不一定是必须要和现实中的苹果极为相同,而是要在观察中激发想象力,从而描画出属于自己的苹果来。有的孩子将苹果画成是圆圆的,颜色是紫色的,甚至是金黄色的,也有的孩子将苹果画成方方的,虽然观察到的苹果是圆的,但是为什么会画出方方的苹果呢?我问孩子:“你觉得苹果是什么样的啊?”孩子说:“我看到的是一个房子,香甜的美味就住在这个房子里。”也有的孩子说:“苹果是椭圆的,因为里边有好多快乐的果肉娃娃。”通过这样的解读,孩子的观察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什么?原因在于,孩子通过观察看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苹果,透过这双自己的眼睛,很快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审美视角,画出了属于自己的苹果。这个审美意识的形成,就来自对生活中苹果的观察,也就是说,幼儿的观察促进了审美的形成和发展,并且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探索美好事物的乐趣所在。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而是一个教师逐步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整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观察方案和计划,为幼儿建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求。

例如,一些幼儿性格较为活泼,平时喜欢跑来跑去,爱问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带领这些孩子打前站,引领其他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也能够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分析能力,和幼儿的心理融合,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况,从孩子的视角设计观察互动的活动。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结合幼儿的好奇心,故意设计一些好奇的事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帮助他们了解周围的事物。比如,一只可爱的兔子,它有红眼睛,三瓣嘴,还有洁白的毛皮。这些都让孩子都非常新奇,通过满足好奇心,感受自然的灵动和欢乐。再比如,在春天的时候我会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的气息,寻找春在哪里,幼儿会看到在枝头的花儿绽放,看到池塘里的鱼儿在跳跃,感受花香阵阵,感受小鸟儿在树上鸣叫……感受四周的绿树在发芽,感受人们脸上的笑容,感受小孩子的欢笑,这些都可以通过幼儿的观察,深入地了解春天,感受春天,从而储备更多对春天的感受,为今后的学习做好积淀。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给学生设计一个明确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进行有目标的观察,这样可以提升观察水平,比如,观察驴子和马的区别,观察小草和各种花朵的区别,观察不同鸟类的外形有什么不同,由此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现生活之美,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教师要加强活动设计,带领幼儿从游戏环节展开,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通过观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整体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大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求知欲望比小、中阶段表现的更加强烈,好奇心促使他们不再满足于事物表面的现象,他们更喜欢去追根问底,因此是培养持续观察能力的有利时机。为此,我们以科学小实验活动为载体,选择大班开展“幼儿持续观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观察对象的确立、适宜材料的提供、过程性观察记录方法学习等多方面的内容,采取适宜的引导策略对幼儿持续观察能力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幼儿的持续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不断得以激发和培养。

一、选择能引发幼儿持续观察的内容

持续观察能力培养是过程性的培养,幼儿只有在不断与所观察的事物发生密切联系,进行充分互动,才能有所获、有所发展,因此提供怎样的观察对象,才有利于幼儿做持续观察的感知和探究是直接影响幼儿能力培养的首要因素。

“持续性观察”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对所需观察的特定物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感知,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因此要选择现象有趣、有过程性变化的观察内容作为幼儿持续观察能力培养的载体。小实验“跳舞的蛋壳”:将小苏打放入醋水中,生成许多气泡,再放入碾碎的细小蛋壳,蛋壳因气泡的附着、破裂而上下浮动,跳起“舞蹈”。此实验现象有着前后不同的变化,具有“过程性”,现象变化神奇、有趣、细微,选择这类型的观察活动,能有效引发幼儿持续的关注和感知,有利于幼儿持续性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提供一物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材料

幼儿持续观察能力是需要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而得到发展的。有适宜结构的材料既蕴含着幼儿通过操作和使用达到适宜的教育目标,又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动机与兴趣。因此让幼儿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材料是关键。应避免因材料提供过于繁杂,幼儿忙于摆弄不同材料,而忽略对现象的观察、感知,造成材料阻碍幼儿持续性观察的结果。

活动“会冒泡泡的水”第一次活动:提供水、茶水、醋、柠檬汁四种酸碱性不同的液体,目的是引导幼儿观察小苏打倒入四种液体会产生怎样不同的现象,进行对比性的观察,但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忙碌于往四种液体倒入“小苏打”这样的动作,而完全顾不上去仔细观察泡泡如何发生、变化的,观察只是停留在表面。此问题的产生是因材料提供过于多样,干扰幼儿对现象的专注感知。第二次活动:材料调整为“柠檬汁”一种,重点引导幼儿用眼看到的是气泡的产生;用耳听到的是“丝丝”声响;用手摸到的是袋子的膨胀,冰凉;用鼻闻到的是雪碧的香甜味道。选择这样的活动内容,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对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由局部到整体形成完整的感知,提供单一的“物”,但幼儿能运用“多感官”进行观察的材料,能使幼儿更加专注与对一种材料的全方位的充分感知,观察目的性更加明确,为幼儿细致持续观察的提供了保证。

三、规范性操作以凸显现象的过程性变化

持续性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在有所看、有所发现的条件下进行,要引导幼儿通过有步骤的、规范性的操作以保证现象的发生并具有的过程性的变化,才有利于幼儿对现象的过程性变化进行细致和做持续性的观察探究。

大班幼儿能控制自己的操作行为,具备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的能力。活动“变色的泡泡水”(碱性液体中分别加入酚酞和醋会产生不同现象)操作步骤是:一杯水加入洗衣粉搅拌(生成泡泡、搅拌越久泡泡越多)加入酚酞粉末(泡泡水变成玫瑰红)加入醋水(玫瑰红消失,还原本色),幼儿按照这样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能观察发现到一系列的现象产生和变化,若是幼儿按照各自的想法,任意改变操作的步骤程序,现象就不会产生或是现象效果不佳,幼儿的持续观察失去对象,能力培养也就失去了土壤。

四、设计具有“提示”的观察记录表

持续观察型的活动更需要借助有效的观察记录手段,使持续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对过程性的现象变化感知更加的清晰,以发展持续观察的能力。因此要紧扣“持续观察”设计适宜的观察记录表,让记录表提示、引领幼儿进行持续观察。幼儿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应引导观察现象开始时怎样的状态,后来又发生怎样变化,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记录现象的层次性变化,而不是实验结果。因此要设计能体现过程性记录的表格。

表格一:

表格二:油和水

表格一:应用的1、2、3等数字表示看到的先后变化,从而记录现象的层层变化过程。表格二:设计以多个杯子并列排放的形式,幼儿将先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第一个杯子中,依此类推记录过程性的变化。提供具有“提示性”功能的观察记录表,降低幼儿观察、记录的盲目性,提高了观察、记录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五、引导学习过程性观察记录的方法

大班幼儿已具备运用符号、图象、标记等表征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但如何进行持续性的观察记录,幼儿缺乏相关经验,需要教师采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方式一:幼儿描述现象,师幼共同商讨采用怎样形式的记录符号来表征现象的过程性变化。例如:活动“冒泡泡的水”:

幼儿1:“看到了很多的气泡往上冒”

——记录方法:画很多气泡或是用文字“多”表征。

幼儿2:“气泡慢慢往上升,然后破了,变得越来越小”。

——记录方法:用大小不同圆表示气泡从大到小的过程性变化。

幼儿3:“听到气泡生成的嘶嘶、喳喳的声音。”

——记录方法:画耳朵、喇叭听到的声音、并用

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过程性记录的基本方法,再现幼儿观察探究的过程变化,同时通过“记录语言”的形象表征使幼儿进一步领略观察、记录的乐趣。

方式二:选取有代表性的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从记录的完整性、现象表征、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幼儿学习与提升有效记录的经验。

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内容:

幼儿1:“我发现油倒入水中会变出许多的大泡泡一会泡泡从水下慢慢浮上来不搅拌它会合在会一直漂在水上。还会发出很香的味道。

幼儿2:“用棍子搅拌时会出现旋窝泡泡被打散停止搅拌后油泡又聚集油泡变少了油层逐渐形成浮在水面。颜色有点变白了等等。

教师在幼儿描述记录表征内容的基础上,从现象记录是否客观、是否有过程性记录等角度,引导幼儿去分析个别幼儿描述、记录的内容是否与事实吻合,启发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表,验证自己的记录是否正确,有哪些现象是自己没有发现等,通过分析、交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进行过程性记录的方式,并从中发现自己记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持续观察记录的经验。

六、真实再现观察对象的过程性变化

对某一事物的全面、客观的认知,是建立在长期或多次重复性的观察基础上,这样的观察细致而又精确,避免了主观的认知,因此我们采用播放录影的手段“再现实验的真实过程”

在幼儿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与真实现象相同,从而反省:为什么我没有发现这一现象,是自己观察不够仔细,还是发现了却不知怎么记录、下次在观察时应该怎么做等。活动“油和水”幼儿在观看实验真实录像后,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我发现油刚刚倒入水里的时候,产生的泡泡特别大”、“搅拌的时候,水也会变浑浊,然后才慢慢变清澈”、“搅拌后的油层里有很多小泡泡,象水晶一样会发光”等,通过观看真实影像,幼儿会为自己没有发现更多的神奇的现象而叹气“我刚才怎么就没发现”,带着新的感知需求,教师将同样的材料继续投放在科学区域中,鼓励幼儿重复实验、细致观察、真实记录。

七、提供多渠道的支持性策略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观察能力;重要性;培养策略

一、培养幼儿观察力的重要性

1.良好的观察力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人们认识世界、想象事物、开豁视野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力对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观察力的过程,实质上是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在学习中探索、在游戏中观察的一个过程,能够较好地发展观察能力,促进其未来更好地发展。

2.良好的观察力能够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良好的观察力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也是其未来从事学科研究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更是他们智力结构的组成与完善的关键。同时,更能为今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繁重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建议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关键的时期。幼儿的观察力很多时候是在幼儿园教师、家长培养和训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如在游戏、学习、生活等方面。由于幼儿在幼儿园时间较长,所以是培养观察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规划地培养,引导幼儿养成主动观察、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下面就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出若干建议:

1.激发幼儿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想要去了解与研究。对于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最根本的一点,是培养幼儿爱观察的兴趣。幼儿处于成长阶段,往往容易忽视身边很多事物,更谈不上培养观察力。所以,只有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乐意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幼儿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个特点,真正启发他们更加自觉地去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比如,教师在教学牙齿教育课时,谈到酸醋可以把鸡蛋壳泡软。为了让幼儿可以亲眼看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幼儿亲自操作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会观察到蛋壳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四、五天后,幼儿发现蛋壳真的变软了。此时,他们从内心也就真的相信了“睡前不要吃东西,应刷牙漱口”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正确地观察事物

幼儿的观察兴趣浓了,可以正确引导他们的观察。首先,让幼儿懂得一定的顺序,由上而下或者是由左到右。这样的指导需要坚持,经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了,但是幼儿观察事物相对比较粗略或者笼统,并不善于去区分各种事物之间细微的一些差别。因此,他们往往会把一些数字图形混淆在一起,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所需要分辨的对象,通过相应的比较,让幼儿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差别。实践证明,幼儿自己发现知识的记忆往往比教师灌输要牢固得多。

4.学习与游戏相结合,激发热爱观察的兴趣

幼儿的学习一般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教师在教导幼儿时,应把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同时,在游戏时,要注重对游戏的设计。如:“小白兔,两只耳朵竖起来。”“对,那小白兔是两只耳朵的,那大家知道蜗牛有耳朵吗?”“不一样,蜗牛没有耳朵,它有两个角。”通过这样的游戏问题,幼儿自己找到答案,不仅可以表现幼儿的聪明才智,还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兴趣,一举两得。所以,教师要培养的是有创造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人格被奴化的孩子。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何乐而不为?

5.鼓励和启发幼儿积极提问

幼儿在观察事物过程会产生很多疑惑,他们会经常进行提问。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取其疑问,然后给予相应的回应,幼儿提出一些创新性提问时要适当给予肯定或表扬,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和分析。比如,吊扇为什么会转动。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因为吊扇里面有旋转轴,用电就可以带动轴的转动。当孩子明白之后,教师可以趁机向孩子提问题:“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会转,闹钟为什么也会转动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帮助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从而培养其自觉观察的兴趣。

6.教师需要教会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

教师除了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外,还需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用实验去观察。首先要开展“鸡蛋浮起”科学实验,在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分给每组幼儿盛有五分之三液体的容器,总共有四个,鸡蛋四个,黄糖、食用盐若干,然后让幼儿自己先去做实验,使鸡蛋可以浮动起来。这个时候,幼儿的兴趣一定很高,他们会兴奋不已地自己操作。这时,教师一定要观察事物,提出相应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就会发现,在淡水、盐水、糖水以及牛奶中,鸡蛋都是沉的。同时发现放牛奶的水变白了,放黄糖的水变赤了。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多放盐,然后用筷子不断地进行溶解,看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情况。可见,鸡蛋在盐水中慢慢地漂浮了起来,而在牛奶和淡水搅拌中鸡蛋在不断地下面摇动。通过实验,让教师对孩子们的发现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就会让孩子可以充分体会到观察的乐趣。

7.布置一些家庭手工作业

手工家庭作业是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一项智力开发的任务,同时是幼儿进行独立思考、认识和情感的综合型的表现。手工家庭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通过不断地动手,幼儿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对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手工作业的作用。手工家庭作业除了能够提高幼儿动手的技能,还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学识和情感交流的纽带。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以,家长要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通过手工家庭作业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因为培养观察能力能够不断地开启幼儿的智力,使其对生活的各种细节更加了解。很多科学家之所以可以在他们研究的领域中有所成就,就在于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在于他们对身边事物的看法有着不一般的洞悉。所以,良好的观察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有益。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幼儿得到全面的教育,使其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姚云.当前幼儿观察力的培养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2]范先佐.“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3]秦艳艳,闫军印.幼儿家庭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1119(2).

[4]赵艳辉.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科技资讯导报,2011(14).

[5]高兴华.幼儿主题教学开放式教学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12.

篇4

关键词:幼儿美术;生活化模式;应用策略

一、幼儿美术

幼儿美术是幼儿阶段的一门艺术学科,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目标,从而挖掘幼儿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二、生活化模式

生活化模式是新课改下美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主要是将美术教学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美术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我们都知道,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是幼儿的天性,同时幼儿时期正是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抓住这时期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在教学中设计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性课堂,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美术的生活化可以让幼儿在绘画的同时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幼儿美术的生活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绘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幼儿美术的生活化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美术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我们先了解一下,现阶段,尽管生活化模式已在幼儿园教育中提出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一些幼儿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黑板上画,孩子们在下面自己照葫芦画瓢,因此,不能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美术兴趣。

2.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目前,幼儿园的教材基本上是根据教师的意愿选的,教学内容也是根据教师的兴趣来确定的,如这位教师擅长动物画,就每节课都教给幼儿画各种不同的动物,因此,有好多内容都是重复出现的,没有针对性,这对幼儿的美术学习很不利。

3.教师的评价过于片面

我们都知道,这时期的幼儿想象力极为丰富,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因此,画出来的内容和教师所教的内容有些出入,而教师则是以自己的思维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优”还是“差”,这不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们接下来共同讨论一下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模式。

四、幼儿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模式的策略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营造一种生活化模式的学习氛围

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把新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并通过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幼儿的W习兴趣。

以中班的涂色为例,可能有的幼儿对色彩不太敏感,这时教师可以问幼儿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肯定会大声地说“蓝色”,这时教师再问,天空的蓝色,我们应该用哪个颜色来表示呢?再接着教师又问,看看我们的课本又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应该用哪种颜色来表示呢?引导学生正确区分颜色种类。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和幼儿身边的具体生活相联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中增加生活元素

我们都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添加幼儿能够理解的生活元素。如,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

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角落里放置一个架子,上面放一些便于学生认知的生活物品,如:幼儿自己制作的轮船、飞机等手工作品,也可以放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以及与幼儿相关的杯子、厨房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便于幼儿在美术学习中观察。以大班“我的房子”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房子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接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架子上的这些图形哪些可以用上,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再来画房子,然后提问房子里是怎么布置的,怎样画这些用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架子上的实物以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画这幅画,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讲授内容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知美,进而创造美,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将在实践中发现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再进行绘画。以“春天“为例,教师可以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让幼儿观察春天都有什么特征,如,有的幼儿会发现柳树发芽,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还有的幼儿发现一些冬眠的动物陆续出来活动了等等,教师可以让幼儿边观察边描述,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既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又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生活元素及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希望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5

一、兴趣是培养幼儿剪纸创造力的基础

兴趣是人们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个人要在某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这方面的事情产生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幼儿的心理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例如:在一次剪房子的教学中,起先,我收集了各种造型不同的房子图片,在班上开了一个展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房子的形状,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其次,我又结合故事《小猪盖房子》,把不同的房子展示给幼儿看,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以激发幼儿想剪房子的欲望。在剪房子过程中,我不过多地干预他们,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感性知识,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按自己的思维来剪。当一幅幅富有想象的房子作品被展示在作品栏时,幼儿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二、观察力是培养幼儿剪纸创造力的关键

观察力是通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观察力是形成创造力的关键,许多重大的科学都源于科学家们杰出的观察力,在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提问来引导幼儿观察的思路。如老师让幼儿剪纸“我知道的奥运项目”时,启发幼儿说说知道的运动项目,如何运用简单的线条,通过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作品中有的剪出运动员举重时的精彩模样,有的剪出运动员在赛跑、划艇、骑自行车、游泳等等,让幼儿体验到了不断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乐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灵活多变是培养幼儿剪纸创造力的途径

幼儿在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面前,必须会遇到困难,教师对这些困难应有足够的估计。教师提供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并不是从形式上去考虑的。如: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富有童趣的剪纸作品,进而我又发展幼儿自己动手染纸,根据自己剪的作品,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要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鼓励幼儿努力克服困难,幼儿在剪纸活动的创造性表现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指导幼儿剪纸过程中,我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只小猫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这张奥运五环是你设计的吗?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四、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幼儿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篇6

所以,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目标上,连环画创作对促进儿童美术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关键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如:在引导幼儿创作连环画《佩泽提诺》时,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故事情节,了解小P的心理变化过程。创作时,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如果你是小P,你会遇到谁?它有什么本领?”这一个过程教师可以提供画纸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绘画,然后再让幼儿把想象出来的多幅画面编成一个新《佩泽提诺》。

二、观察力的培养

如果不具备能够洞察周围事物的眼睛,那创作也就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所以注重培养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周围的事物。如:在引导幼儿创作连环画《佩泽提诺》角色形象时,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小P形象,小P寻找答案中遇到的“跑得快”“飞得高”等角色形象特征,通过观察,了解这些形象,有了原型启发,经过幼儿加工改造就能很容易的产生新形象。

三、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连环画把故事与绘画结合起来,不但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同时更提供了幼儿想说、大胆说的机会。如:在连环画《乌鸦喝水》这一活动时,我先给幼儿讲述故事,然后让他们戴上头饰表演故事。孩子们把乌鸦口渴找水、想办法、扔石子、喝水等过程表演得有声有色。接着引导幼儿把故事中的内容画下来。画好后他们很兴奋的就开始互相讨论交流,于是,我就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了绘画兴趣,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积极的游戏中得到了锻炼。

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过去的儿童美术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模仿,不考虑幼儿心理特点,这就阻碍了幼儿个性发挥,随着人们对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的认识日益深化,知道儿童美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要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连。环画创作是结合创作者自身的感受创作出来的,弱化统一,强化个性,即便是同样的故事内容,由于创作者表现方法、内心情感的不同,表现出的画面也会截然不同,体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连环画教学呢?

1 选择好连环画创作的题目、内容

教师在儿童连环画教学中首先要选准儿童故事内容,尽力去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易理解、易接受。接近幼儿的生活。如:《乌鸦喝水》《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等都是儿童喜欢的故事。

2 培养幼儿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幼儿对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浓厚的兴趣,愿意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而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幼儿绘画的观察力,就要先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如:《乌鸦喝水》在创作连环画之前,先让幼儿体会天气炎热时周围的环境怎样?人的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表现?此外,孩子绘画的观察力还可随时进行,可经常带幼儿到公园、商场、动物园等户外去玩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物及大自然四季景色的变化,随着幼儿观察力的提高,孩子的观察会越来越细,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让孩子学会观察的方法。

3 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绘画能力的特点有着显著区别。大班幼儿已进入绘画的写实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将其观察到的客观物象比较真实的描绘出来。根据幼儿的这个年龄特征,我先让幼儿画命题画,如:《春游》,这是我们组织去春游后画的,孩子画的内容丰富,没有哪两张是一样的,孩子讲画时更是兴致勃勃。

五、如何指导幼儿连环画创作

在幼儿观察和画命题画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连环画的创作。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其次,让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第三,让幼儿掌握创作的方法,教师多进行想象力的启发,不要求幼儿绘画的技能和写实性很强,在创作连环画时有时教师会遇到幼儿拿着笔在纸上比划,而不去画,这就是孩子遇到了难题,教师应及时发现,鼓励并帮助幼儿度过难关;第四,教师在引导中应注意以幼儿的意愿为主,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针对幼儿不同的情况做创造性的指导。

六、评价幼儿的作品

篇7

幼儿时期是人类大脑成长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时期,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成长。而美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本文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作用以及策略三方面来探讨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成长。

一、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的过程,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的活动,对幼儿能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美术部分的阐述:“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1.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独立完整的人作为根本目的,它重视发展幼儿的感性认识,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联系。没有美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术教育在开发潜能、培育智能,发展创造力及形成和谐的个性方面,有着不可估计的价值。

2.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认为,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双手、脑及身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还要耐心、恒心,以及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而这一切正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进行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智力。

3.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通过美术教育挖掘幼儿的创造力,使每个幼儿能画、会画、想画、创造地画,这对培养高素质儿童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这种创造能力,就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未来和人类美好明天的创造者。

4.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幼儿创作的基础,他们在活动中所能表现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感受。孩子们作画,通常都是经过观察以后才进行的,要让孩子们学着在观察的基础上去画画。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而从小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就犹如给予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走进知识的宝库,这种能力是极其宝贵的,对幼儿的终身学习会有很大的益处。

5.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无从谈起。每一幅幼儿的绘画作品,都又其想象的成分,对于还未涉足社会的幼儿来说,一切都来自于想象。洪红说:“没有比绘画更能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梦想的彼岸。”绘画能够更自由、更直接地表达出孩子用语言不能表达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感情。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新组织、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异想天开,变化无穷。

6.幼儿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操作性强的环境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7.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儿童良好个性

如今的美术教育已不是过去的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幼儿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发挥其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有意识地诱导、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8.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其他作用

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的能力,通过集体作画让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另外,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绘画的训练和学习,可以有序地培养孩子的耐心、自我控制的约束能力,调动多种因素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让幼儿学会爱父母、爱别人,不仅仅以自己为中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品德。

三、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1.创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儿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走出教室,多看、多听,积累生活感受,提高观察能力。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培养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3.用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进行欣赏活动,并让幼儿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引导并评价幼儿的美术创造活动,在孩子中间多比较,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大胆表述,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5.把多媒体技术引进美术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

6.对儿童的作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美术活动中要强调个性表现,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并给于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四、总结

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提高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作为成人,应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这样的美术活动,先通过观察,然后让孩子在想象的海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艳秋.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所起的作用研究[J]美育,2007(07),第118-122页.

[2]孙丽华.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J],新发现(教学交流),2008(3),第77页.

[3]夏素梅.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学前教育),2008(1)第44页.

篇8

关键词:打击乐活动;节奏感;教育价值;教育策略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声音与人的感情活动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音乐不仅能抒发、激励、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情感,还能表达情感的发展变化。人类生活中需要音乐,而幼儿更需要音乐。因此,我尝试探索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教育价值与教育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教育价值

1.打击乐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首先,打击乐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因为打击乐活动中需要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还需要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节奏型、休止符号等音乐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必须以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作为基础,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又需要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因此,打击乐活动有助于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其次,打击乐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打击乐活动中需要幼儿识别音符、听辨节奏,并要创造性地演奏打击乐乐曲,这些活动中都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因此,打击乐活动中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再次,打击乐活动中也有助于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因为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往往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运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防止幼儿出现倦怠情绪,进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因此,打击乐活动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最后,打击乐活动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在打击乐活动中往往为了让幼儿有感情地演奏,教师就会要求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乐曲或者歌曲的内容,这种做法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再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

2.打击乐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合作性是在个体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分担共享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协同活动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价值倾向。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作为未来儿童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获得发展。但是现在我国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心目中只有自我,缺乏合作精神。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协作意识的树立和协作能力的形成,在幼儿园的打击乐中要想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必须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合奏出优美的节奏。所以节奏感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

二、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教育策略

1.有力激发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着不同的外形和音响效果。幼儿最初对打击乐产生兴趣来源于对打击乐本身的兴趣。有趣的外观造型,尤其是打击乐器奇特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拿着小乐器叮叮当当地敲着,尽管由于方法不对音响效果不好,可幼儿却十分投入,十分满足。由于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参与打击乐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节奏感。

2.综合运用多感官活动培养幼儿节奏感

孩子刚一入园,音乐欣赏的水平大不一样。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在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听觉发展有密切关系,因而,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使幼儿掌握听觉的技巧,了解声音的属性,熟悉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穿插一些小故事,把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了。如,在进行节奏练习时,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不仅使幼儿学到了最基本的节奏知识,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力。另外,我还让幼儿听许多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和一些表现动物形象的小乐曲等。通过实践研究我发现,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志.哈佛多元智能:婴幼儿音乐智能开发训练[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01.

篇9

一、游戏时间不予特别限制

幼儿园由于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大中小班的幼儿不可能同时在同一场地上进行游戏教学,不少教师就在教室进行游戏教学,而教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参与游戏的人数,会影响一部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在游戏时间上不要过多地给予限制,应尽量让幼儿参与其中,让他们尽情享受游戏教学带来的乐趣。

例如,“给布娃娃喂饭”是一种重复性动作很强的小游戏,它适合在教室里做这类小游戏,但由于布娃娃用具数量有限,仅有20个,于是我让班里的小朋友每两人分成一个小组,按小组给布娃娃喂饭,且尽量给出足够的游戏时间。两个人可以同时喂饭,一个小朋友喂稀饭,一个小朋友喂菜肴,然后还可轮换喂饭。也可以一个小朋友喂饭的同时,另外一个小朋友观察游戏。有的小朋友一边喂饭,一边还说饭撒到衣服上了,要赶紧擦一下……游戏时间的保证,使得幼儿们尽情地畅游在游戏的海洋中,有助于培养他们探索和开发游戏的情节,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注意兼顾不同的年龄段

大班、中班、小班的幼儿,由于其年龄段的特点和认知的不同,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和参与程度也不一样。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游戏的不同形式和内容。

对3~4岁的幼儿,应多设置一些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游戏,因为初入园的幼儿对新的环境有陌生感,面对四周都不熟悉的小朋友,往往感到孤独、寂寞,他们需要结交新的小朋友。同时观察力是幼儿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性的培养也是低年级幼儿教学要求。因此,多设置一些培养幼儿观察力、调动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游戏,像吃饭、喂饭游戏,更能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

对4~5岁的幼儿,应多进行培养合作精神的游戏,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更喜欢低结构的玩具和材料,我们要创设一些集体参与的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如摆城堡积木游戏,可以让不同的幼儿负责不同层次的城堡形状摆放,也可以让不同的幼儿负责城堡左右形状的摆放,还可以让他们商量,相互合作,可以拆了再?[放,也可以摆放后再拆。经过合作,一个个美观的城堡出现在他们面前,这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等都会渐渐得到提高。

对5~6岁的幼儿,应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表演,通过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世界,体验参与游戏的过程,回味参与游戏的乐趣,主动表达自己参与游戏的感受。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游戏教学,我先在教室里布置游戏环境,然后让幼儿分别扮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可提前进行两三次排练,然后在班上进行游戏表演。其中“白雪公主”的精彩语言表演和“七个小矮人”脸部表情表演赢得了其他小朋友的阵阵掌声,他们在玩中做、做中玩,学做结合、玩做结合,十分到位。

三、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

幼儿受年龄和思维认知的限制,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甚至成为游戏的参与者。

篇10

关键词:早期阅读;幼儿;能力;影响

早期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前期儿童的阅读。在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上,教师可以运用观察策略、图片对比策略、经验迁移策略来充分理解故事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1通过观察的策略,提高大班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理解故事的能力

幼儿期正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组织性、细致性以及概括性的不断发展。这些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中能予以充分的体现。在幼儿阅读图书的过程中,观察是幼儿了解图书的主要途径,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从而深入地进行阅读。安东尼布朗的《朱家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妈妈每天在家要做很多事情,比如洗衣服、做饭、整理床铺、拖地等,然而爸爸和孩子在家除了等着吃饭,就是看电视,整天什么都不干;当妈妈离家出走后,家里乱成一团,这时候爸爸和孩子才意识到,他们太懒惰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作者通过幽默的故事画面,让幼儿了解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在阅读《朱家故事》这本书的时候,笔者通过观察策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从而促进幼儿独立发展。比如,笔者先请幼儿观察画面,看看朱家是什么样的?妈妈走后,朱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通过细致地观察画面内容,才能够发现家里细微的变化,很快就发现了妈妈在家时,家里环境很干净整洁;但是妈妈不在家时,餐桌到处都是番茄酱和剩饭的残渣,客厅里满地的垃圾,爸爸和孩子的衣服脏得像猪一样,厨房的盘子和碗都没有刷,等等。幼儿通过细致地观察画面内容,找到朱家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找到了故事的发展线索,从而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了故事的内容,使幼儿知道造成这样环境的原因是爸爸西蒙和帕克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环境才会变得这么乱的。教师通过观察的策略,一步一步让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抓住故事的主要线索,从而培养了幼儿的独立能力。

2通过图片对比策略,提高幼儿深入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启发幼儿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相似、对比、接近、关系、配对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阅读活动中,对比策略可以说是让幼儿更加清楚故事内容、理解人物情感的手段。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图片,能够清楚地了解故事内容的前后变化,使幼儿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在《朱家故事》这本书中,有 3 次鲜明的图片对比:妈妈在家与不在家的对比,爸爸和孩子在家做的事情与妈妈在家做的事情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以及妈妈情绪的鲜明对比。教师以朱家环境的变化为引,让幼儿了解了在同一时间里,妈妈做了什么事情,爸爸和孩子又做了什么事情。这样一个鲜明的对比,使幼儿知道了在朱家这些事情都是妈妈做的,爸爸和孩子什么都没有做,从而引出妈妈的情绪变化。教师及时追问:“那怎样才能让妈妈高兴起来呢?”幼儿通过三次鲜明的图片对比,知道了妈妈不高兴的原因,清楚地认识到了西蒙和帕克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妈妈很累很辛苦,不高兴了,家里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幼儿知道了独立做事的重要性,促进了幼儿的独立发展。

3通过经验迁移策略,提高大班幼儿自我阅读的能力

篇11

关键词:线描画;兴趣;创作

幼儿的视觉语言是绘画,而在绘画的领域中,绘画的语言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形象,另一个是色彩。首先是“形”的培养,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线描画的教学很适用于幼儿的视觉反应,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兴趣,以此来发挥幼儿的绘画潜能。幼儿线描画的兴趣必须要采用多种的方式,让幼儿有一个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幼儿有线转化到复杂的线,从一个简单画面到一幅美丽的画面,不断的大胆尝试,使幼儿有一个很明显的提升绘画水平。

一、幼儿线绘画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线绘画能够激发幼儿的现象力。线绘画的重点是绘画的内容与过程,通过线绘画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绘画能力。例如在树叶纹路的学习过程中,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对树叶进行纹路装饰,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积累更多的素材。其次,通过线绘画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线描绘方法之后,需要追求更加细致的线描效果,在画面结构、绘画方式等方面将绘画效果更加好的展示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在精细的线描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应该鼓励儿童将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通过线描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儿童进行自由的创作,即使出现问题也应该及时的鼓励,让幼儿能够充满信心。最后,通过线描画发挥幼儿的表现力。幼儿通过线描画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能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及所见所闻进行充分的表达。同时,通过线描画的方式能够让儿童掌握各种造型,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幼儿的素质,到达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激发幼儿线描画的兴趣与积极性

(一)通过生活经验加深幼儿对线的认识与理解

从幼儿的生活中,有大量的经验,从而对“线”的认识、理解有着深刻的思维认知,这样就对幼儿的线描画有着很大的作用。绘画的基本要素就是线条,作者就是用线条来表达感情的。形的构成其实就是一条线的完美的结合,轮廓、界限都是用线表示出来的。这样必须要培养幼儿对“线”的兴趣。为了让幼儿对“线”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我经常带幼儿到野外,在大自然的美丽线条中,让幼儿去感知线条的美妙之处。“线”这个美好的世界,幼儿一定会产生很多的想象,有着很大的创造力。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线描画环境

幼儿线描画的兴趣,必要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幼儿还在一个模仿学习的阶段,因此要给幼儿班级墙上贴一些作品,让幼儿耳濡目染,来启发幼儿的创作能力。在有教师的有效引导,幼儿会有一个积极的氛围。

三、培养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线描画水平

(一)为幼儿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提高线描画的水平,要以欣赏、鼓励、引导的方式给幼儿启发,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发展的空间。幼儿接触线画不久,信心不足,不知道从哪入手,不敢下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幼儿还没有什么技巧,而且心急,没有好好观察事物,画面比较凌乱,时间一长,慢慢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不断的研究发现,必须要抓住时机去引导幼儿。在一些户外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地上练习画画,让幼儿开心的画画,没有任何的压力,这样就会解决幼儿不敢下笔的问题了。并且鼓励幼儿画画的信心,给他们空间,让幼儿大胆的去画自己想画的画面。线画教学中除了对幼儿有一个大胆作画能力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幼儿一个认真的态度。在线画的学习中,幼儿要学习怎样去画简单的物体,要把线条画的更清晰准确。曾经有一次我带着幼儿去外面画画,他们都画的很认真,只是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画的都不一样,但是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完成了他们所想画,而且能看出孩子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二)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

绘画对于幼儿而言就充满了游戏性、随意性。在线条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的大胆尝试,独立去完成创作,对物体进行不同的线排组合及装饰。比如:孩子在观察一个小金鱼,我就会在孩子的身边,和他们一起观察。引导他们发现鱼身上的特点,让他们去想象鱼的各种装饰。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有了很浓厚的兴趣。

四、重视幼儿在线绘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内心感受,幼儿的想象是不分时空限制的,幼儿喜欢绘画的随心所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孩子喜欢画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就让孩子自己去决定,教师不能去控制他们。在画画的前期,一定要鼓励他们,画后还要让他们解说他们所画的是什么,让孩子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画的和想象是分不开的,这也能培养孩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一个转化过程。比如:在组织幼儿“我们的家园”的活动中,首先是幼儿开始想象并说出了有房子,汽车,有树木,有医院等等,孩子的兴趣很浓厚,我就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纸,让他们去画自己的家园,把自己刚才所想象的画出来,很快在他们的纸上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家园。男孩一般喜欢画汽车,女孩喜欢画树木,他们每个人都画得非常的认真,都用了很多条线勾勒出了不同的美丽画面。画完之后,让他们每个人都来互相评价一下,共同去欣赏别人的作品能力,这会让幼儿有一个成功感。

五、总结

幼儿的绘画主要是唤醒孩子心底的审美能力,启发孩子身上的创作性思维。教师必须要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幼儿的创作为主导性,去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大胆的去构思,让孩子们在主动的绘画过程中去体验快乐。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幼儿线描画的教学效果,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珊,王雅丽.立体化教学环境下学生个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03(63):86-87+160

[2]范晓莉.幼儿绘画的“敲门砖”――中班线描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74):103+180

篇12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招聘 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8.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77

Test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nterview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Employability

YUAN Lime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

Abstract In order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eople from a number of candidates, more and more employers use a variety of testing tools to help them during the recruitment.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he only way that they can be employed by their dream company is improving their employability. To know the tests in the interview and master the corresponding coping strategies is one of the ways to improve employability. Undergraduates will mainly encounter six kinds of tests in the interview, namely, basic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st, integrity test, observation test, career personality test, pressure testing and scenario testing.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employability; interview; test

1 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测试及应对策略

(1)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测试。大部分工作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备一些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比如有涉外业务的公司一般文员类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文件撰写能力等。一些岗位也要求应聘者具备熟练的基本专业知识,比如会计岗位要求应聘者对会计知识熟练掌握等。对于这两类能力的测量如果通过面试的形式进行,就会增加用人单位的工作量,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网上试题库的形式对应聘者进行测试,未通过考试的应聘者将被剔除,或者用人单位从得分高的应聘者中选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人。(2)应对策略。应对这类最基本的能力测试,没有捷径,大学生只有通过平时的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英语、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2 诚信度测试及应对策略

(1)诚信度测试。诚信度测试又称诚实度测试,是一种评价应聘者或雇员诚实及诚信度的纸笔测验,用于评估员工的怠工行为倾向。大量的经验性调查估计,美国每年70%的商业损失和30%的商业失败都归咎于雇员行为。①我国企业同样存在着大量由于管理层或基层员工的品德和不良行为问题,如偷盗、违纪、吃回扣、怠工、跳槽、商业泄密、网络偷盗等,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②因此一些效益较好的中国企业在一些与现金、采购等相关的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中开始借鉴国外的诚信度测试工具和经验,开展诚信度测试。诚信度测试关注雇员的诚实、诚信、可依赖性和可信任性这些道德和个性品质,一般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也会采取情景测试的方式,只是情景测试的情景很难设计。

(2)应对策略。应对诚信度测试的基本原则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应对的基本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虽然原则通俗易懂,方法也切实可行,但是在诚实测试中效果不是很明显。原因在于企业进行诚实度测试时并不告诉应聘者这是关于诚信度的测试,也不会设计单独的诚信度测试试卷,一般是把测试应聘者诚信的题目与其他专业知识等测试题目混在一起。例如在一份专业知识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你了解迈克尔・查韦斯的晕轮效应理论吗?”如果应聘者回答知道,实际上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迈克尔・查韦斯这个人;如果回答不知道,很可能这个理论是本专业最基本的理论,如果你不知道就表明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很差,会失去这次应聘的机会。所以对于这类面试,还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认真学习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3 观察力测试及应对策略

(1)观察力测试。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观察力是人们区分事物的一般特征,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提出新问题,进行创造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些特殊岗位对观察力要求较高,因此一些公司在招聘相关岗位的员工时会对应聘者进行观察力测试。观察力测试一般采取的是观看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要求应聘者根据图片找出不同或者做出推断。

(2)应对策略。应对观察力测试,大学生要在平时多做一些观察力的训练。少数人的观察力天生很强,但是大部分人的观察力一般,需要进行训练才能提高。而且企业能够采用的测试观察力的图片和视频有限,一般企业很难设计一套全新的观察力图片或者视频。大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观察力训练一是能够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水平,另外也有可能在测试中碰到一样的题目。

4 职业性格测试及应对策略

(1)职业性格测试。职业性格测试主要探讨各种性格类型与相关职业的匹配程度,是为了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不同岗位具有不同特性,需要不同性格的人来承担,性格符合的人来做一项工作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者也具有成就感,更不会感觉劳累;而性格不符合的人来做,不仅工作做不好,工作者对工作也不满意。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对员工进行职业性格测试,特别是招聘的岗位比较重要的时候更会重视职业性格测试。目前比较流行的职业性格测试工具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九型人格测试、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菲尔人格测试等。

(2)应对策略。职业性格测试的初衷是为了找到与工作岗位匹配的应聘者,不管对于企业还是应聘者来说都是有益的,所以对于这类测试一般不用采取特殊的应对策略。如果大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兴趣,只是一味地想应聘上一些岗位,那么平时多做上述提到的测试是不错的应对策略。比较流行的测试工具就上述几种,大学生可以花时间都做一下,这样一是可以确切地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二是可以在一些重要的面试中控制自己的得分。

5 压力测试及应对策略

(1)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又称压力面试,是指为了了解应聘者在有压力的情景中的表现而特意设计一些能够给应聘者造成心理压力的内容的面试形式。现实生活中,从事任何工作都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压力,只是不同岗位面临的压力不同,一些岗位要经常面对压力,而且面临的压力较大。这些特殊岗位对工作承担者承受压力的能力要求较高,于是在招聘员工时就会选拔承受压力能力较高的员工。压力测试中用人单位经常会从以下方面制造压力:面试环境、面试内容、面试形式等。总之,压力测试中考官会竭尽所能通过其言行举止给应聘者造成压力。压力测试中面试官一般不太关注所提问题的答案,其主要关注三点:一是应聘者的肢体变化,如面部表情、手脚动作等;二是应聘者的情绪变化及控制程度,如语速快慢、措辞是否激烈等;三是应聘者的逻辑思维是否受到影响,如言辞逻辑、能否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等。

(2)应对策略。在压力测试中,应聘者首先要正确判断出自己所面临的面试是压力测试,而不是认为这是一个不正规的公司举办的一场不正规的面试,也不是自己倒霉遇到了一个不喜欢自己的考官,这些场景只是为了考察自己在压力环境下的表现。最失败的压力测试是应聘者受到考官的刺激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其次,应聘者在确认这是压力测试之后要把精力放在面试的题目上,不要过多地去纠结面试环境、考官态度、提问方式等。最后是应聘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荣辱不惊,平淡待人的心态。

6 情景测试及应对策略

(1)情景测试。情景面试是结构化面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面试题目主要由一系列假设的场景构成,通过评价求职者在这些情景下的反应情况,对求职者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③情景面试的基本原理是目标设置理论,假设个体的意图和设想是未来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情景测试一般有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处理、角色扮演、实际场景测试等形式,其中有一些明确告诉你是在进行测试,而有一些则在暗地里进行,应聘者并不知道在进行情景测试。情景测试实际上是想通过在虚拟情景中应聘者的行为推测未来应聘者进入公司之后的工作行为。(2)应对策略。应对情景测试,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以平常心做平常事。情景面试的情景设定形式多样,可以用语言或者书面文字描述一个情景,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展现一个场景,也可以实际构筑一些真实的场景,所以应对起来很难。特别是一些真实构筑的情景,根本无迹可寻,也很难应对。然而,情景测试就是想在不经意间找出具有某种美德或者具有某种难能可贵品质的应聘者,所以应聘者在应聘中应该展现自己的特质。例如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由于待遇优厚,一时间报名者云集,其中甚至有专攻幼儿心理的女研究生。面试设在二楼,楼梯拐角处有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托着鼻涕,正站在那泪汪汪地等着什么。当众多应聘者穿过长长的楼梯去面试时,只有一个人停了下来。她不但掏出手绢给孩子擦了擦鼻涕,还亲切地说了一句:“小弟弟别哭,是不是找不到妈妈了?等我一会儿,姐姐去去就来,带你找妈妈!”毫无疑问,这个人获得了这个岗位。

7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越来越明显,我国的各行各业要想在世界经济产业链中占据中上游的位置,劳动者自身能力的充分释放是最基本的保障,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劳动者能力得到充分体现的前提。我国每年的大学生毕业数量占世界首位,怎样让这些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发挥他们最大的创造力是摆在中国各级管理者面前的难题。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详细了解用人单位面试中的测试是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进入自己心仪单位的保障,这样才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注释

① 陈丽君.“诚信度测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前景[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1):24-27.

篇13

关键词: 幼儿视觉素养 绘画 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快速增长,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直观地思考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关键技能。与此同时,视觉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素养,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教学领域。儿童是人类生命的早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视觉素养,有助于增强他们对视觉信息解读的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视觉信息的解读、判断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研究在国外由来已久,最先使用这一术语的是被尊称为“视觉素养之父”的约翰・蒂贝兹(1966)。他给视觉素养下的定义是:“人在观察中所产生的系列感觉,并将其整合在一起的可发展的视觉能力。发展这种能力是人们学习的基础。这些能力得到发展,能够促进一个具有视觉素养的人在所处环境中去区别和解释视觉活动、对象和符号。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能力,可以与他人交流;鉴别性地使用这些能力,可以理解和欣赏视觉杰作。”简言之,视觉素养是区分和解释视觉行为、物体、记号和其他形象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意义。

(二)绘画。

绘画是幼儿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在一个平面上创造出直接可感的,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绘画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视觉素养培养现状。

视觉素养的培养在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人们接受的全部信息中各种感官所起作用的比率分别为:视觉占83%,听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他占11%。①可见视觉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素养成为所有人应必备的素养。

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对于提升其自身的视觉鉴赏力,增强视觉信息交流能力,促进学习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主要是通过绘画等途径,因为绘画的过程和绘画所呈现出的成果都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是必要的。绘画能以视觉形式表达思想和观念,学生通过绘画可以转化视觉图像的内容和意义,这是学生获得视觉素养的过程,习得这一系列技能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内都开设了美术的课程和绘画的兴趣班,通过这些课程来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但都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没有把这些能力的提高归结到视觉素养的培养上面。虽然幼儿绘画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认知能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描述能力,等等,但是在长期的幼儿绘画中,人们总是单纯地以提高幼儿绘画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意愿和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忽视了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

(二)幼儿视觉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视觉素养水平不足

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目前,由于我国只有很少的学校开设了视觉素养教育这门课程,这导致我国缺少视觉素养方面的专职教师。我国的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视觉素养培训,没有进修过视觉素养专业的课程,所以在教幼儿绘画的时候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培养幼儿视觉素养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教授孩子们绘画,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画出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幼儿在绘画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图画表现了出来,但却没有得到老师的任何评价,幼儿之间互相的交流学习也没有得到老师的任何指导。在他们需要得到帮助和指导的时候,老师由于自身的视觉素养不足,不能及时地给予幼儿帮助和评价。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幼儿视觉素养的发展。

2.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受环境的限制

在我国,很少有幼儿园为了培养儿童的视觉素养而专门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在其中自由地学习、交流,发展自己的视觉素养。在幼儿园中,幼儿绘画的内容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建筑、动物、植物等,如:太阳、小花、小草、小鱼、小房子等。幼儿多是模仿教师的作品,以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进行绘画。例如,画苹果时,教师多是自己作画或摆放一个真实的苹果给幼儿自己去模仿着绘画,而没有让幼儿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画完苹果后增添自己想到的东西,然后与小朋友们交流讨论、互相交换意见。此外,幼儿园中的教室布置不够美观、简陋等也影响着幼儿视觉素养的养成。幼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绘画、绘画完成后的交流讨论对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

3.对视觉素养培养的评价不够重视

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幼儿的视觉素养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所形成的并不明显的视觉素养,教师没有意识到要去评价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情况,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幼儿的视觉素养进行评价。这是我国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视觉素养培养的一个很大的不足。

四、基于绘画的幼儿视觉素养培养策略

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阐述道:“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视觉的思维帮助我们通过图示进行思维、进行创造。在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头脑里的思维通过手的勾勒,使图形跃然纸上,而所勾勒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被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作进一步的思考、判断和综合,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完善。”②视觉素养与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一样,是人类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人的这种视觉文化能力同其他任何方面的能力一样,需要经过熏陶、培养和训练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在0―6岁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通过幼儿喜爱的绘画这一途径提高幼儿的视觉素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与创造力都非常重要,从小培养出的这一素养将伴随着其一生,视觉素养的不断提高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幼儿视觉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绘画,本文为更好地培养幼儿视觉素养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强教师视觉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开展幼儿视觉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所以其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幼儿视觉素养的实施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已很重视对教师进行视觉素养的专业培训,如:“从北美中学开展的视觉素养教育中,我们也能看出他们对于教师的视觉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视的,通过各种培训机构和专门的学术讨论来提高教师的视觉素养,比如美国就成立了国际视觉素养协会,并定期举办年会,来讨论视觉素养的发展。”③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师都应重视视觉素养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因为幼儿教师对幼儿视觉素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基于绘画的视觉素养的发展和提高,以及幼儿通过视觉素养的发展而表现出的各种能力的不断进步,都需要幼儿教师的耐心帮助和引导。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关于视觉素养的交流讨论会,通过学习和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视觉素养和相应的教学水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顺应幼儿的需要,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

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幼儿置身于装饰具有绘画艺术特色的墙面和空间中,对于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是非常有利的。幼儿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离开具体形象幼儿就无法接受和感知,也就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情感,只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教室是幼儿观察、学习、感知的良好场所,同样也是培养幼儿视觉素养的必要场所。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教室环境中应把绘画内容通过平面、立面形式很好的展示,利用教室的平面立面、墙面贴画、摆放彩陶、剪纸、风筝等美术工艺品和幼儿优秀手工作品。在设计墙饰画面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采用红、黄、蓝、绿、紫等对比强烈的传统色彩,在绘画、手工作品展示上以并列、重复的排列方式贴满展板,色彩如同版画般的效果,红绿相间、单纯大方,使幼儿身临其境、潜移默化。

(三)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在幼儿中培养视觉素养,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来判断幼儿的视觉素养,这种评价标准应该是基于绘画过程、视觉素养的形成过程,以及视觉能力的判断、表达和交流。

基于以上对幼儿视觉素养培养的分析,我初步探索了以下的评价模式。

总之,视觉素养作为一种文化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素养之一。视觉素养的获得,需要同普通文化素养一道进行,对幼儿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视觉文化的冲击使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大的变革,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视觉素养的高下直接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要想幼儿在视觉文化强大的冲击力下站稳脚跟,吸收精华而非糟粕,教师就必须培养其良好的视觉素养,通过绘画这一幼儿感兴趣又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幼儿形成一定的认识、判断和思维能力。

注释:

①蒋家傅.视听教育网络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②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③郭玉娟.北美中学视觉素养教育的分析与启示[J].科技信息,2008,(17):174-195.

参考文献:

[1]蒋家傅.视听教育网络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篇14

关键词:猜想;提问;随机

在以往的语言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过分强调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式,而忽视或根本不去对幼儿的猜测能力进行培养,幼儿“猜”出来的东西往往换来的是否定甚至批评,造成幼儿在思维中谨小慎微,想象力贫乏,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外界事物时的一种策略,是人们依据事实和经验,运用非逻辑手段,凭借直觉而作出的一种假设。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因此,在教学中让幼儿大胆猜测、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是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说猜想是通向创新的桥梁。

一、在提问中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中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鼓励幼儿在同一问题中主动地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促进自己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提出结论,这样才能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例如:“七色花”进行创编故事,我对孩子们讲了“七色花”的故事。大部分孩子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知道它是一朵神奇的花,它可以给孩子们欢乐,也可以让孩子们实现许许多多的愿望。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我给孩子们一个任务,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会做哪些事情呢?把它编成一小故事。

第二天,在晨间谈话时,我就请孩子们讲述自己编的小故事。有的幼儿说“如果我有了一朵七色花要把它变成许多的钱,给穷苦的人们……”有的幼儿说“如果我有了一朵七色花,要把它成一个机器人,帮妈妈干活……”有的幼儿说“如果我有了一朵七色花,让它帮我飞到天上去,看看天空的秘密,宇宙飞船,火箭…… ”

其他的幼儿也说了许多的愿望,与众不同,有的是想到了那些穷苦人;有的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干活很辛苦;有的要探索宇宙的秘密;还有的要帮助病人……

小故事零零碎碎地编完了,使我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孩子们与故事的情感有了交流的作用。如七色花变成钱给穷苦人。他知道还有人过着穷苦的生活,没有吃,没有穿。他将别人的喜怒哀乐,编进了故事,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我想这是一种超越。

自己创编故事,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如智商高的幼儿,他想知道天空的秘密,宇宙飞船,火箭到底是怎样的?他就让七色花带到天上去看个究竟。还有的幼儿特别爱听故事,他就要“七色花”讲许多的故事给他听等等。

这种种设计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意识,体会创造的乐趣,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二、在实践运用中猜想,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幼儿的心灵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他们在聆听教师教学语言的同时,不是对语言原意的一种客观复制,而是作为理解者富有创造性的理解与解读。据此,教师需要用教学机智调控活动的进行,灵活使用教学语言,不断地去捕捉活动中的意外和随时创生的有效信息,从而挖掘知识内容的新见解,新思维。

例如:在语言活动欣赏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当我一边演示教具一边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吴易鸿却动个不停,一会弄衣服,一会弄鞋子,我用眼神提醒了他好几次,还是没用。吴易鸿平时是很喜欢听故事的,今天怎么了?再提问时,我请吴易鸿回答问题,吴易鸿回答得很好,我于是又问了一句:“吴易鸿你以前听过这个故事吗?”吴易鸿赶紧回答:“我们家的磁带里有这个故事,我都听过好几遍了。”哦,原来是这样,难怪吴易鸿动个不停,他总在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呢!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我增加了一些较难的提问,让吴易鸿回答,并在学习对话部分时,让吴易鸿扮演大灰狼。立即解决了吴易鸿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又避免了盲目的批评给孩子造成的自信心的伤害。

三、加强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像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在听、看、触、摸、尝、闻等的活动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进行语言运用。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丰富幼儿的户外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的户外生活,能为幼儿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素材。

有一天,我正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突然,班上一位名叫轩轩的小女孩跑来伏在我的耳边,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悄声说道:“叶老师,我发现你今天身上穿的都是黑的。”望着她那神气的神清,我忍俊不禁,但转而一想,这不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吗?于是,回到教室,我进行了晨间谈话,我对其他小朋友说:“今天,我们轩轩的眼睛真灵,她发现叶老师的身上穿的衣裙都是黑颜色的,请你们也来找找看,叶老师身上还有哪些地方也是黑颜色的。”“哗――”一下子似油锅炸开,孩子们纷纷报告自己的发现:“衣服黑的”、“裙子黑的”、“袜子黑的”、“头发黑的”、“眼珠黑的”、“眉毛黑的”……教师如若在一日活动中经常注意随机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就会大大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养成喜欢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观察力、创造力的发展。

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料到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而且可能因为意外而成为一门艺术。我们应坚持寓猜想能力的培养于平时的教学中,去呵护,去关爱,让猜想的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让创新之花永远绽放!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