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幼儿能力;培养策略;观察能力;幼儿教学
在幼儿教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敏感性,开发幼儿的智力,增长智慧。那么,观察在幼儿教育中具有什么地位呢?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现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思考和认识。
一、幼儿发展需要观察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每一个幼儿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时期,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并培养善于观察、用心观察的高度敏感性,由此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有很多家长和教师并不懂得其中的规律,导致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熟视无睹,由此也抑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限制了幼儿的智力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拓展广阔的视野入手,敢于大胆猜测和想象,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平时的实践操作课堂中,笔者会让幼儿到学校的各个地方玩耍,并组织一些活动,像捉迷藏,给小兔子搬家、给小蚂蚁送家具等活动。一个幼儿可以扮演小兔子,其他幼儿可以进行活动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四周发生了什么,经过了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我在活动中安排了一片沼泽地,还有一些散落的胡萝卜,这个时候有小朋友观察到了胡萝卜,我故意将胡萝卜藏起来,有的藏在大树上面,有的藏在大树根后面,有的藏在比较隐蔽的沼泽地里,而且在沼泽地深处还放了一些散落的小花,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幼儿跑过去,一眼就看到了紫色的小花,但是红色的小花就比较隐蔽,需要仔细观察,此时我要求幼儿找出紫色的小花有哪些?蓝色的小花有哪些?红色的小花有哪些?这就需要幼儿展开有序观察,将所有视觉中的东西都收揽进来。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我要每个幼儿都将自己在路上见到的东西说一遍,看谁能够讲述得更为完整,包括有几朵红色的小花,有几朵紫色的小花,有几朵蓝色的小花等,还有胡萝卜到底藏在哪里,是在大树洞后面,还是在大树上面等等。
以上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有序观察,设计生动的活动,带领幼儿通过搜寻,一方面展开有序的观察,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寻找,由此养成了自主观察的习惯,实现了思想和行动力的有效结合,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的美好。
二、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
观察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当幼儿有了观察能力之后,就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同时在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极大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美术课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要画一个苹果,一定要先看苹果的形状是什么,然后根据已经有的形状,来画出想象中的苹果。当然,这个观察并不一定是必须要和现实中的苹果极为相同,而是要在观察中激发想象力,从而描画出属于自己的苹果来。有的孩子将苹果画成是圆圆的,颜色是紫色的,甚至是金黄色的,也有的孩子将苹果画成方方的,虽然观察到的苹果是圆的,但是为什么会画出方方的苹果呢?我问孩子:“你觉得苹果是什么样的啊?”孩子说:“我看到的是一个房子,香甜的美味就住在这个房子里。”也有的孩子说:“苹果是椭圆的,因为里边有好多快乐的果肉娃娃。”通过这样的解读,孩子的观察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什么?原因在于,孩子通过观察看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苹果,透过这双自己的眼睛,很快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审美视角,画出了属于自己的苹果。这个审美意识的形成,就来自对生活中苹果的观察,也就是说,幼儿的观察促进了审美的形成和发展,并且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探索美好事物的乐趣所在。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而是一个教师逐步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整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观察方案和计划,为幼儿建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求。
例如,一些幼儿性格较为活泼,平时喜欢跑来跑去,爱问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带领这些孩子打前站,引领其他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也能够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分析能力,和幼儿的心理融合,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况,从孩子的视角设计观察互动的活动。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结合幼儿的好奇心,故意设计一些好奇的事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帮助他们了解周围的事物。比如,一只可爱的兔子,它有红眼睛,三瓣嘴,还有洁白的毛皮。这些都让孩子都非常新奇,通过满足好奇心,感受自然的灵动和欢乐。再比如,在春天的时候我会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的气息,寻找春在哪里,幼儿会看到在枝头的花儿绽放,看到池塘里的鱼儿在跳跃,感受花香阵阵,感受小鸟儿在树上鸣叫……感受四周的绿树在发芽,感受人们脸上的笑容,感受小孩子的欢笑,这些都可以通过幼儿的观察,深入地了解春天,感受春天,从而储备更多对春天的感受,为今后的学习做好积淀。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给学生设计一个明确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进行有目标的观察,这样可以提升观察水平,比如,观察驴子和马的区别,观察小草和各种花朵的区别,观察不同鸟类的外形有什么不同,由此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现生活之美,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教师要加强活动设计,带领幼儿从游戏环节展开,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通过观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整体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大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求知欲望比小、中阶段表现的更加强烈,好奇心促使他们不再满足于事物表面的现象,他们更喜欢去追根问底,因此是培养持续观察能力的有利时机。为此,我们以科学小实验活动为载体,选择大班开展“幼儿持续观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观察对象的确立、适宜材料的提供、过程性观察记录方法学习等多方面的内容,采取适宜的引导策略对幼儿持续观察能力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幼儿的持续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不断得以激发和培养。
一、选择能引发幼儿持续观察的内容
持续观察能力培养是过程性的培养,幼儿只有在不断与所观察的事物发生密切联系,进行充分互动,才能有所获、有所发展,因此提供怎样的观察对象,才有利于幼儿做持续观察的感知和探究是直接影响幼儿能力培养的首要因素。
“持续性观察”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对所需观察的特定物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感知,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因此要选择现象有趣、有过程性变化的观察内容作为幼儿持续观察能力培养的载体。小实验“跳舞的蛋壳”:将小苏打放入醋水中,生成许多气泡,再放入碾碎的细小蛋壳,蛋壳因气泡的附着、破裂而上下浮动,跳起“舞蹈”。此实验现象有着前后不同的变化,具有“过程性”,现象变化神奇、有趣、细微,选择这类型的观察活动,能有效引发幼儿持续的关注和感知,有利于幼儿持续性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提供一物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材料
幼儿持续观察能力是需要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而得到发展的。有适宜结构的材料既蕴含着幼儿通过操作和使用达到适宜的教育目标,又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动机与兴趣。因此让幼儿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材料是关键。应避免因材料提供过于繁杂,幼儿忙于摆弄不同材料,而忽略对现象的观察、感知,造成材料阻碍幼儿持续性观察的结果。
活动“会冒泡泡的水”第一次活动:提供水、茶水、醋、柠檬汁四种酸碱性不同的液体,目的是引导幼儿观察小苏打倒入四种液体会产生怎样不同的现象,进行对比性的观察,但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忙碌于往四种液体倒入“小苏打”这样的动作,而完全顾不上去仔细观察泡泡如何发生、变化的,观察只是停留在表面。此问题的产生是因材料提供过于多样,干扰幼儿对现象的专注感知。第二次活动:材料调整为“柠檬汁”一种,重点引导幼儿用眼看到的是气泡的产生;用耳听到的是“丝丝”声响;用手摸到的是袋子的膨胀,冰凉;用鼻闻到的是雪碧的香甜味道。选择这样的活动内容,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对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由局部到整体形成完整的感知,提供单一的“物”,但幼儿能运用“多感官”进行观察的材料,能使幼儿更加专注与对一种材料的全方位的充分感知,观察目的性更加明确,为幼儿细致持续观察的提供了保证。
三、规范性操作以凸显现象的过程性变化
持续性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在有所看、有所发现的条件下进行,要引导幼儿通过有步骤的、规范性的操作以保证现象的发生并具有的过程性的变化,才有利于幼儿对现象的过程性变化进行细致和做持续性的观察探究。
大班幼儿能控制自己的操作行为,具备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的能力。活动“变色的泡泡水”(碱性液体中分别加入酚酞和醋会产生不同现象)操作步骤是:一杯水加入洗衣粉搅拌(生成泡泡、搅拌越久泡泡越多)加入酚酞粉末(泡泡水变成玫瑰红)加入醋水(玫瑰红消失,还原本色),幼儿按照这样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能观察发现到一系列的现象产生和变化,若是幼儿按照各自的想法,任意改变操作的步骤程序,现象就不会产生或是现象效果不佳,幼儿的持续观察失去对象,能力培养也就失去了土壤。
四、设计具有“提示”的观察记录表
持续观察型的活动更需要借助有效的观察记录手段,使持续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对过程性的现象变化感知更加的清晰,以发展持续观察的能力。因此要紧扣“持续观察”设计适宜的观察记录表,让记录表提示、引领幼儿进行持续观察。幼儿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应引导观察现象开始时怎样的状态,后来又发生怎样变化,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记录现象的层次性变化,而不是实验结果。因此要设计能体现过程性记录的表格。
表格一:
表格二:油和水
表格一:应用的1、2、3等数字表示看到的先后变化,从而记录现象的层层变化过程。表格二:设计以多个杯子并列排放的形式,幼儿将先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第一个杯子中,依此类推记录过程性的变化。提供具有“提示性”功能的观察记录表,降低幼儿观察、记录的盲目性,提高了观察、记录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五、引导学习过程性观察记录的方法
大班幼儿已具备运用符号、图象、标记等表征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但如何进行持续性的观察记录,幼儿缺乏相关经验,需要教师采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方式一:幼儿描述现象,师幼共同商讨采用怎样形式的记录符号来表征现象的过程性变化。例如:活动“冒泡泡的水”:
幼儿1:“看到了很多的气泡往上冒”
——记录方法:画很多气泡或是用文字“多”表征。
幼儿2:“气泡慢慢往上升,然后破了,变得越来越小”。
——记录方法:用大小不同圆表示气泡从大到小的过程性变化。
幼儿3:“听到气泡生成的嘶嘶、喳喳的声音。”
——记录方法:画耳朵、喇叭听到的声音、并用
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过程性记录的基本方法,再现幼儿观察探究的过程变化,同时通过“记录语言”的形象表征使幼儿进一步领略观察、记录的乐趣。
方式二:选取有代表性的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从记录的完整性、现象表征、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幼儿学习与提升有效记录的经验。
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内容:
幼儿1:“我发现油倒入水中会变出许多的大泡泡一会泡泡从水下慢慢浮上来不搅拌它会合在会一直漂在水上。还会发出很香的味道。
幼儿2:“用棍子搅拌时会出现旋窝泡泡被打散停止搅拌后油泡又聚集油泡变少了油层逐渐形成浮在水面。颜色有点变白了等等。
教师在幼儿描述记录表征内容的基础上,从现象记录是否客观、是否有过程性记录等角度,引导幼儿去分析个别幼儿描述、记录的内容是否与事实吻合,启发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表,验证自己的记录是否正确,有哪些现象是自己没有发现等,通过分析、交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进行过程性记录的方式,并从中发现自己记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持续观察记录的经验。
六、真实再现观察对象的过程性变化
对某一事物的全面、客观的认知,是建立在长期或多次重复性的观察基础上,这样的观察细致而又精确,避免了主观的认知,因此我们采用播放录影的手段“再现实验的真实过程”
在幼儿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与真实现象相同,从而反省:为什么我没有发现这一现象,是自己观察不够仔细,还是发现了却不知怎么记录、下次在观察时应该怎么做等。活动“油和水”幼儿在观看实验真实录像后,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我发现油刚刚倒入水里的时候,产生的泡泡特别大”、“搅拌的时候,水也会变浑浊,然后才慢慢变清澈”、“搅拌后的油层里有很多小泡泡,象水晶一样会发光”等,通过观看真实影像,幼儿会为自己没有发现更多的神奇的现象而叹气“我刚才怎么就没发现”,带着新的感知需求,教师将同样的材料继续投放在科学区域中,鼓励幼儿重复实验、细致观察、真实记录。
七、提供多渠道的支持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观察能力;重要性;培养策略
一、培养幼儿观察力的重要性
1.良好的观察力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人们认识世界、想象事物、开豁视野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力对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观察力的过程,实质上是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在学习中探索、在游戏中观察的一个过程,能够较好地发展观察能力,促进其未来更好地发展。
2.良好的观察力能够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良好的观察力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也是其未来从事学科研究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更是他们智力结构的组成与完善的关键。同时,更能为今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繁重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建议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关键的时期。幼儿的观察力很多时候是在幼儿园教师、家长培养和训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如在游戏、学习、生活等方面。由于幼儿在幼儿园时间较长,所以是培养观察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规划地培养,引导幼儿养成主动观察、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下面就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出若干建议:
1.激发幼儿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想要去了解与研究。对于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最根本的一点,是培养幼儿爱观察的兴趣。幼儿处于成长阶段,往往容易忽视身边很多事物,更谈不上培养观察力。所以,只有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乐意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幼儿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个特点,真正启发他们更加自觉地去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比如,教师在教学牙齿教育课时,谈到酸醋可以把鸡蛋壳泡软。为了让幼儿可以亲眼看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幼儿亲自操作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会观察到蛋壳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四、五天后,幼儿发现蛋壳真的变软了。此时,他们从内心也就真的相信了“睡前不要吃东西,应刷牙漱口”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正确地观察事物
幼儿的观察兴趣浓了,可以正确引导他们的观察。首先,让幼儿懂得一定的顺序,由上而下或者是由左到右。这样的指导需要坚持,经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了,但是幼儿观察事物相对比较粗略或者笼统,并不善于去区分各种事物之间细微的一些差别。因此,他们往往会把一些数字图形混淆在一起,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所需要分辨的对象,通过相应的比较,让幼儿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差别。实践证明,幼儿自己发现知识的记忆往往比教师灌输要牢固得多。
4.学习与游戏相结合,激发热爱观察的兴趣
幼儿的学习一般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教师在教导幼儿时,应把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同时,在游戏时,要注重对游戏的设计。如:“小白兔,两只耳朵竖起来。”“对,那小白兔是两只耳朵的,那大家知道蜗牛有耳朵吗?”“不一样,蜗牛没有耳朵,它有两个角。”通过这样的游戏问题,幼儿自己找到答案,不仅可以表现幼儿的聪明才智,还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兴趣,一举两得。所以,教师要培养的是有创造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人格被奴化的孩子。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何乐而不为?
5.鼓励和启发幼儿积极提问
幼儿在观察事物过程会产生很多疑惑,他们会经常进行提问。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取其疑问,然后给予相应的回应,幼儿提出一些创新性提问时要适当给予肯定或表扬,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和分析。比如,吊扇为什么会转动。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因为吊扇里面有旋转轴,用电就可以带动轴的转动。当孩子明白之后,教师可以趁机向孩子提问题:“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会转,闹钟为什么也会转动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帮助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从而培养其自觉观察的兴趣。
6.教师需要教会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
教师除了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外,还需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用实验去观察。首先要开展“鸡蛋浮起”科学实验,在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分给每组幼儿盛有五分之三液体的容器,总共有四个,鸡蛋四个,黄糖、食用盐若干,然后让幼儿自己先去做实验,使鸡蛋可以浮动起来。这个时候,幼儿的兴趣一定很高,他们会兴奋不已地自己操作。这时,教师一定要观察事物,提出相应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就会发现,在淡水、盐水、糖水以及牛奶中,鸡蛋都是沉的。同时发现放牛奶的水变白了,放黄糖的水变赤了。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多放盐,然后用筷子不断地进行溶解,看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情况。可见,鸡蛋在盐水中慢慢地漂浮了起来,而在牛奶和淡水搅拌中鸡蛋在不断地下面摇动。通过实验,让教师对孩子们的发现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就会让孩子可以充分体会到观察的乐趣。
7.布置一些家庭手工作业
手工家庭作业是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一项智力开发的任务,同时是幼儿进行独立思考、认识和情感的综合型的表现。手工家庭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通过不断地动手,幼儿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对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手工作业的作用。手工家庭作业除了能够提高幼儿动手的技能,还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学识和情感交流的纽带。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以,家长要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通过手工家庭作业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因为培养观察能力能够不断地开启幼儿的智力,使其对生活的各种细节更加了解。很多科学家之所以可以在他们研究的领域中有所成就,就在于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在于他们对身边事物的看法有着不一般的洞悉。所以,良好的观察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有益。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幼儿得到全面的教育,使其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姚云.当前幼儿观察力的培养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2]范先佐.“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3]秦艳艳,闫军印.幼儿家庭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1119(2).
[4]赵艳辉.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科技资讯导报,2011(14).
[5]高兴华.幼儿主题教学开放式教学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12.
关键词:幼儿美术;生活化模式;应用策略
一、幼儿美术
幼儿美术是幼儿阶段的一门艺术学科,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目标,从而挖掘幼儿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二、生活化模式
生活化模式是新课改下美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主要是将美术教学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美术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我们都知道,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是幼儿的天性,同时幼儿时期正是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抓住这时期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在教学中设计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性课堂,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美术的生活化可以让幼儿在绘画的同时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幼儿美术的生活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绘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幼儿美术的生活化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美术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我们先了解一下,现阶段,尽管生活化模式已在幼儿园教育中提出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一些幼儿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黑板上画,孩子们在下面自己照葫芦画瓢,因此,不能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美术兴趣。
2.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目前,幼儿园的教材基本上是根据教师的意愿选的,教学内容也是根据教师的兴趣来确定的,如这位教师擅长动物画,就每节课都教给幼儿画各种不同的动物,因此,有好多内容都是重复出现的,没有针对性,这对幼儿的美术学习很不利。
3.教师的评价过于片面
我们都知道,这时期的幼儿想象力极为丰富,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因此,画出来的内容和教师所教的内容有些出入,而教师则是以自己的思维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优”还是“差”,这不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们接下来共同讨论一下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模式。
四、幼儿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模式的策略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营造一种生活化模式的学习氛围
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把新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并通过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幼儿的W习兴趣。
以中班的涂色为例,可能有的幼儿对色彩不太敏感,这时教师可以问幼儿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肯定会大声地说“蓝色”,这时教师再问,天空的蓝色,我们应该用哪个颜色来表示呢?再接着教师又问,看看我们的课本又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应该用哪种颜色来表示呢?引导学生正确区分颜色种类。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和幼儿身边的具体生活相联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中增加生活元素
我们都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添加幼儿能够理解的生活元素。如,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
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角落里放置一个架子,上面放一些便于学生认知的生活物品,如:幼儿自己制作的轮船、飞机等手工作品,也可以放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以及与幼儿相关的杯子、厨房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便于幼儿在美术学习中观察。以大班“我的房子”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房子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接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架子上的这些图形哪些可以用上,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再来画房子,然后提问房子里是怎么布置的,怎样画这些用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架子上的实物以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画这幅画,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讲授内容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知美,进而创造美,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将在实践中发现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再进行绘画。以“春天“为例,教师可以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让幼儿观察春天都有什么特征,如,有的幼儿会发现柳树发芽,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还有的幼儿发现一些冬眠的动物陆续出来活动了等等,教师可以让幼儿边观察边描述,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既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又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生活元素及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希望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一、兴趣是培养幼儿剪纸创造力的基础
兴趣是人们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个人要在某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这方面的事情产生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幼儿的心理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例如:在一次剪房子的教学中,起先,我收集了各种造型不同的房子图片,在班上开了一个展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房子的形状,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其次,我又结合故事《小猪盖房子》,把不同的房子展示给幼儿看,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以激发幼儿想剪房子的欲望。在剪房子过程中,我不过多地干预他们,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感性知识,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按自己的思维来剪。当一幅幅富有想象的房子作品被展示在作品栏时,幼儿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二、观察力是培养幼儿剪纸创造力的关键
观察力是通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观察力是形成创造力的关键,许多重大的科学都源于科学家们杰出的观察力,在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提问来引导幼儿观察的思路。如老师让幼儿剪纸“我知道的奥运项目”时,启发幼儿说说知道的运动项目,如何运用简单的线条,通过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作品中有的剪出运动员举重时的精彩模样,有的剪出运动员在赛跑、划艇、骑自行车、游泳等等,让幼儿体验到了不断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乐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灵活多变是培养幼儿剪纸创造力的途径
幼儿在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面前,必须会遇到困难,教师对这些困难应有足够的估计。教师提供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并不是从形式上去考虑的。如: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富有童趣的剪纸作品,进而我又发展幼儿自己动手染纸,根据自己剪的作品,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要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鼓励幼儿努力克服困难,幼儿在剪纸活动的创造性表现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指导幼儿剪纸过程中,我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只小猫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这张奥运五环是你设计的吗?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四、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幼儿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