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孩子的教育范文

初中孩子的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孩子的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孩子的教育

篇1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心理问题 误区 教育方法

现阶段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误区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教育者应更多地了解、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家庭破裂了。从教育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没有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学生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几个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近几年的班级工作实践,我对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因家庭教育不完整,或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全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自卑型。单亲家庭孩子往往没有优越感,常常产生自卑感。自卑感强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沉默寡言,自卑的心理影响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也影响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2.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住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自然而然产生孤独感,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3.渺茫型。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的孩子本有美好的理想,但因家庭的破裂,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实。

4.独尊型。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少管教,有的单亲孩子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5.逆反型。有的单亲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受到同学的歧视,逐渐对父母、对家庭产生厌恶感。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心理,有时会发展成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二、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单亲家庭教育容易出现三个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1.消极暗示。当单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矛盾和问题时,家长总是把原因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其实,即使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父母的负面行为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2.排斥对方。夫妻离异后,一般都是一方带着孩子。通常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带孩子的一方有的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这就导致一些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

3.过分溺爱。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一些单亲家庭的家长往往表现得更明显。他们对孩子的任何要求,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不讲原则不谈条件地一律予以满足,这样就容易形成任性、自傲、孤僻等缺点。

篇2

一、研究背景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的竞争,我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劳动者和一大批创新人才。但目前“社会转型期症”凸现,就业压力上行,社会、学校、家庭盛行“分数至上”的功利性教育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生涯教育严重缺失,这使教育不仅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更进一步加剧了“学工错位”现象的发生,部分学生不喜欢现在的职业或所学专业,毕业后所就职业与所学的专业无关,甚至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造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等严重浪费。教育功利性的极端化,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仍然在培养高考机器人,而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不是在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这与教育的本真渐行渐远。

因此,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初中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生涯教育,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应该补上的教育功能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让渐行渐远的教育回归本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人,使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生涯教育资源开发与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浙江省舟山市普陀第二中学,一直秉承“理想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品德为先,创新为本,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目标,实践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现代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学校内涵,转变育人模式,发展学生个性,保障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从2015年始探索生涯教育,以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生涯教育,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力量的支持。在当前我国生涯教育探索的起步阶段,在国家生涯教育发展框架尚未出台和实施的情况下,学校依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充分依靠自身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挖掘好、开发好校内和校外的生涯教育资源,是顺利推进生涯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开发国家课程资源,构建生涯教育拓展性课程

对学生开展生涯课程教学,是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现有各科课程内容是未来职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要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语文、科学、数学等国家课程中关于自我发展、生涯探索和生涯管理的教育内容,构建生涯教育拓展性课程(框架见表1),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专业、职业,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初步具有正确的劳动观、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根据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及内容,课程教学分为生涯课程专题教学、学科教学渗透两种方式。

1.生涯课程专题教学

思想品德学科七年级的“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做自尊自信的人”,思想品德学科八年级的“师友结伴同行”“交往艺术新思维”等单元内容,非常契合生涯教育课程中关于“生涯认知,觉察自我”“生涯探索,发展自我”的主题内容;综合实践学科中的职业类型及要求,特别是涉及本地职业的内容,也与生涯教育的要求一致。因此,可以整合思想品德学科中关于“觉察自我”“发展自我”的内容和综合实践内容为生涯教育课程内容,同时设置专门的生涯教育课时计划进行专题教学,在七、八年级保证每周1课时。

2.学科教学渗透

学科教学渗透有两种方式:一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中涉及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情境,在教学时适时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渗透,帮助学生树立生涯意识、职业意识、正确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各学科的核心知识、基础知识是前人对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各行业各岗位中时时处处有其影子,因此,在教学时,渗透强调“知识有用论”,让学生知道与该学科相关的职业类型及其发展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职业兴趣,潜移默化地开发学生职业能力,帮助学生会学知识,会用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力。在实际渗透时,坚持灵活性的原则,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要避免为渗透而渗透。

(二)开发学校管理资源,建立校内职业实践基地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如少先队、学生会、团委就要学生来组织开展活动,还有值周管理、膳食管理、运动会文汇演等大型活动的引导管理等也需要学生志愿者。因此,学校创新管理方式,把学校作为学生职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行岗位招聘制,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得到丰富的职场体验。

以学生会成员招聘为例,在招聘时,按照“推荐―面试―试岗―聘任”的程序招聘学生会各岗位成员。

“推荐”,是各班在班内通过学生自荐,班委推荐,班主任审核等环节确定候选人,并上报学校团委。

“面试”,在招聘现场,每位候选人必须进行竞职演讲,之后,接受由教师组成的各岗位职业导师和由学生会干部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自由提问,评委根据候选人的演讲与回答进行民主评议和赋分。

“试岗”,根据候选人的面试结果,初步确定学生会成员名单,被确定成员在各岗位进行为期两周的实践。

“聘任”,学生会各岗位导师和学生会干部,对试岗的候选人按综合素质的高低排名确定岗位名单,并正式公示聘任,被聘任的学生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一年后,被聘任的学生根据岗位职责需接受各岗位导师的述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次,一般和不合格的“下岗”。

岗位招聘似职场求职,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职场求职招聘模式,锻炼了学生表达、沟通等能力,增强了自信;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责任,提高了学生的职场主人翁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今后真正的职场求职积累宝贵经验。

(三)开发学生活动资源,构建生涯教育特色体验课程

学校每年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学生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庆六一迷你社区”“红五月”“科技体育艺术节”等活动。但活动后留给学生的仅是有趣,没有更深的意义感悟,有的甚至出现负面影响,如“庆六一迷你社区”活动,由学生家长出资出力在校园内设立美食摊位,学生仅在消费(消费券也由家长捐助)中“过了一个难忘、有意义的六一节”,且活动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等很多的浪费,学校、家长、班主任、学生都有意见。为此,我们从生涯教育高度改革传统的学生教育活动,形成生涯教育特色体验课程,不仅使活动有趣学生喜欢,而且使活动意义极大化。

创新后的“六一广场”成了学生职业体验平台,包括三个主活动――“品味经典书香街”“新区少年义卖街”和“舟山新区美食街”,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生涯意识、职业意识,锻炼职业能力,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品味经典书香街”,是各班设一个书籍摊位,每人向班级捐几本书在书香街中以低价交流。“新区少年义卖街”,是各班设一个义卖摊位,每人向班级捐献闲置物品,如玩具、文具、工艺品、杂货等,也可以是通过批发、网购来的各种小件物品。“舟山新区美食街”,是各班设立一个美食摊位进行交易,可以是零食摊、水煮摊、小吃摊、冷饮摊、水果摊等,产品可以是本区或其他地区的特色产品。“六一广场”活动操作流程如图1。

1.组队。各班按照商场企业集团模式组建运营商团队,成立董事会、总经理、财务部、人事部、采购部、运营部、广告部、信息部等,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和人员,由班主任或班干部推荐,学生联名推荐,学生自荐,经竞选后确定,并聘请有相关职业经验的家长作为各部的职业导师。

2.策划。各班在导师的指导下,由“董事长”召开会议,领导各部门策划本班“六一广场”的商场名称、运营地段、目标、宣传、经营的产品类型与数量、采购方案、经营策略、场地布置方案、成本预算、市场调查等。

3.备货。各部门人员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策划方案,联系美食等摊位设备,根据市场调查情况,通过网购、批发、捐助等方式分工准备好各类适量货物。

4.经营。各部门人员按照经营策略、人员分工,在各“街上”经营美食、义卖、售书,吆喝宣传、表演推销、收银报账等等。家长导师仅是指导帮助。

5.结算。控制成本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是商场经营的最终目的。设计了“六一广场”商业营销成本核算表和商业营销利润统计表,并依此决算各班的商场经营。

6.评比。学校根据各班摊位布置特色,学生自主经营能力、创收成果,校园保洁和受欢迎程度等,评比出最具特色奖、最佳经营奖、最高创收奖、最佳组织奖。各班推荐评选出若干最佳员工及爱心家长、热心家长等。

创新后的“六一广场”从开始到结束充满“商业味”:学生的身份变经营者了,角色变主角了,竞争激烈了,计算成本利润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也发现了自己在表达、沟通、敬业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四)开发家长职业资源,实施生涯教育选择性课程

家庭是学生成长并形成基本人生态度和观念的重要场所,也是成功开展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家长本身就在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企业,有着非常丰富的职业经验,有些家长还是这一企业、这一行业、这一岗位的领军人物或专家或负责人,这些都是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资源。

1.实行家长客座讲师开发选择性课程

聘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作为学校生涯教育的客座讲师,开发生涯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每周四幸福午间的选修课,让家长走进课堂现身说法。2014学年,有43位家长被聘任为客座讲师,共开发18门课程,占学校选择性课程的一半,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茶道、城市建设规划、舟山鸡血石收藏、食品安全检测、国防、法律、摄像摄影、金融理财、海钓、园艺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走班学习。家长客座讲师开发生涯教育课程,激发了学生对该职业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重构了家校合力育人的模式,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作为父母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孩子的需求,增进了亲子情感,学校教育在家长、社会合力中实现了最大化。

2.把家长的职业岗位作为自己孩子的第一体验、实践基地

一般的家长职业岗位能够适 合学生实践体验,并且更能让学生了解该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2015年暑期,七、八年级800多名学生参加了“我与职场有个约定”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们纷纷到自己父母的职场实践体验着各种职业岗位:各类销售员、助理会计、出纳、服务员、理货员、石雕师、物业管理员、护士、仓库管理员、调配员、搬运工、车间工人、记者、大堂经理、水产养殖员、电工、厨师、快递员、外线工、保洁员、交警、桥门式起重机司机等等,并且详细地记录了实践过程,认真地撰写了实践报告。职场实践体验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能力,也充分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辛勤。学校根据学生的职业实践情况,评选暑期优秀职业实践生和优秀职业实践报告,并给予“探究与实践”校级A级认定资格。

(五)开发社区职业资源,建立校外生涯教育实践基地

生涯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育和学习过程,需要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需要学生在职业实践体验中明确自己选择的合理性。在政府、社区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海洋生物、海洋国防、生态农业、海岛环保、旅游、水产品加工、大型商场等生涯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实践。在实践时让学生以职业的专业高度进行深度体验。以西闪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为例,学生在众多的研究课题中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项目,以一位海洋生物研究者的身份开展轮虫培育、育苗、养殖环境等研究,研究时不仅设计好方案,而且在海洋研究专家亲自指导下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汇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写好实验报告。基地实践体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自己在知识、能力、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看到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同所实践职业所需基本要求之间的差距。

三、生涯教育资源开发管理机制

(一)建立生涯教育管理领导小组

为使生涯教育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德育、教科室、年级段、四大学院(科技、人文、体育、艺术)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生涯教育管理领导小组。校长总负责,副校长具体落实,教务处负责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师资调派、课程评价等;德育处和年级段长负责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管理;教科室、四大学院负责生涯课程的开发和管理。

(二)建立生涯教育课程开发评价机制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开发出优秀课程,学校将教师领取的生涯课程任务及完成的质量,作为对教研组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期末,综合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学校评价评选出优秀课程,并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家长开发的课程,学校一方面及时反馈学生评价以作修改,另一方面在学校微信、家长学校等平台予以肯定、宣传。

(三)建立课程实施评价机制

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是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机制。学校教务处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生涯课程的开课情况,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从上课情况、学生出勤、学习质量等方面予以评价,并定期以简报形式通告,督促各部门、各教师实施生涯教育。

(四)建立生涯教育多元评价机制

篇3

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她们:第一个女孩叫作爽爽,第二个女孩叫做玲达,第三个女孩叫做恬恬。她们今年都五岁了。而且都十分的漂亮。

爽爽是我婶婶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妹妹,在家里叔叔婶婶都惯着她,宠着她。不过唯一好的是婶婶的教育方法是在自己什么地方摔倒的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她不会去干涉。而且婶婶十分的要强,总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得第一。

玲达是我爸爸朋友家的孩子,她十分的懂事乖巧,听父母的话,不过她的父母虽然爱她,并不是像我的叔叔婶婶那样溺爱自己的孩子,不对的地方,就给予批评教育,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让她变的更加完美起来。父母对她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她快快乐乐的成长慢慢的学习各种知识,并不要求一步到位。那样的孩子会感到压力。

第三个女孩我认识的比较晚一些,不过我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很懂事的,而且从中我可以感受到女孩的柔弱的美。我比较欣赏她也许是我们俩个的性情比较相似吧。

她们三个一开始玩的很好。尤其是爽爽和玲达更是形影不离,但是从那次:

玲达正再脱轮滑鞋,她正站着脱,爽爽推了她以下,差一点摔倒,大家都刚开始学如果摔倒了后果就不堪设想啊,玲达也是出于害怕感,所以拧了她一下。爽爽就不干了。跑去了她妈妈那里你看她妈妈一看到她的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好像是拉了她的一块儿肉似的,对她的女儿说:“以后不要和她玩了,说这便怒气冲冲的上楼了。”

玲达看到这种情况,她气哭了,恬恬跑过去说:“别哭了玲达,我们不和她一般见识。”玲达说:“恬恬你真好,我谢谢你以后我们俩个一起玩好吗?”“好”恬恬点点头。

以后这爽爽和玲达便干上了,只要爽爽看到玲达一下来,她就上去。

篇4

自卑且具有一定攻击性和自虐性。“学困生”班级标签就像魔障一样难以逾越,若班主任不能正视现实、敢于担当,这样的班级也就成了学校麻烦制造基地,学生成长的伤心地。本文结合该班出现的相关案例谈谈对留守孩子出身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实施生命教育,对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它的珍贵不言而喻。老舍曾说过,“父母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人成长的起点,家长会通过各种方式教会子女甄别安全与危险的方法,教育子女尊重生命、关爱生命。[2]但是,寄养的生活、隔代的教育缺乏深刻而系统的生命教育。

曾某,单亲家庭,父早逝、母外出打工,3岁始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2011年以均衡生身份进入宁都中学学习。初始,表现尚好。第10周起,似乎变了个人。上课做小动作、睡觉、作业不完成等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因,“不想读、想退学”。他体恤年迈爷爷的艰难而想退学的想法与爷爷希望他读书出人头地的愿望相矛盾。为此,他只有借助“外力”把他送回家。鉴于近年来我校曾多次出现学生翻墙外出上网而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三令五申严禁学生晚上外出上网。曾某2次翻墙外出上网,给学校逮了个正着,结局也如他所愿。曾某利用制度达到自己目的无可厚非。问题是他对近2米高围墙的“藐视”恰恰体现了他对安全意识的极度缺乏。血淋淋的教训,他置若罔闻,说明了他未受到系统而深刻的家庭生命教育。没有受过生命教育,他就不懂得敬畏生命,也不理解只有健全、健康、安全地生活才能获得生命的尊严,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3]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家庭生命教育的缺失,对其成长将产生极其不利影响。亡羊补牢,补比不补好。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既是留守学生的学习导师也是留守学生的生活导师。对留守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是班主任的担当。

二、整合各方力量,防治自虐行为

润物无声,激发对自身生命的敬畏。自虐行为是青少年对自身生命漠视的通常的外在表征。自残甚至自杀是漠视生命的最严重表征,往往是自虐行为未得到及时防治而继续恶化的结果。防治自虐行为需要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有效预防是治标,进行生命教育,激发起对自身生命的敬畏才是治本之策。

李某(女),离异家庭,从小寄养于亲戚家。敏感、好强、孤傲、脆弱是其性格特征。2012年6月的一课堂,老师正在板书,李某突然吼了一声。唐某(女)马上回骂一句。一男生班干为制止事态大声呵斥了一句。三句话虽简短但火药味十足。同学面面相觑,老师也一头雾水。老师刚提醒同学间应友好,不应把情绪带入课堂,更不应扰乱课堂纪律。李某突然嚎啕大哭冲出教室,摇晃着走向寝室。李某只字不说原因,仅是嚎啕大哭,两只眼睛也哭肿了,尔后手猛敲铁床架并头撞橱柜,说什么“还是死了好”。在房管员的协同下,费了好大功夫才使其慢慢平息下来。委托房管员看好她的同时,自己向教学区走去,调查清楚事情原委。一小时后,突然接到房管员急促电话。方知,李某从楼梯上滚了下来,可能骨头出了问题,一直在哭。见其痛苦状又未能确定是否骨折的情况下,毅然打120求救。妥善安排住院及陪护人员后,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通报情况并详细询问其以往有否类似情形发生。然后迅速确定处理思路:不深究谁是谁非,借助此事给李某挫折教育并修复其和唐某等人裂痕;尔后夸大李某伤着但一点也不责怪同学的泰然,感化并诱使部分有前嫌同学去看望、陪护李某;最后在李某出院后进行一次班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李某因生气过度脚下无力导致踩空跌倒,幸运的是没有骨折。几天的医院生活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挫折教育课。唐某、李某等一大批人通过此事前嫌尽释,多了份感恩之心。肉体自虐是看得见的,较易防范。精神自虐行为令人焦头烂额。

张某,离异家庭女孩,内向且逆反心理强。一日,突然递来请假条说要去校外舅舅家住且征得其母亲同意。我以请假须走一定程序为由,争取了7天核实时间。致电其母亲时,其母亲说知晓此事。但问及是否和亲戚住时,她母亲含糊其辞,似有难言之隐。她母亲迫于某原因在不情愿而又不得不迁就她女儿。我就把社会的复杂和女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能当儿戏的大道理跟她说了一遍。不是去舅舅家而是去上月刚认识并认的干爹家住。她母亲说他家有一女儿在读大学和她女儿很玩得来。不解的是现在大学开学了,她不可能在家。张某母亲也感觉不是很踏实,但迫于化解女儿对自己积怨的渴望还是违心同意。这简直是精神上的自虐行为。通过谈心得知,张某并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之所以结识陌生人并相处下去不排除是对母亲多年来冷落自己的报复。

三、强化和谐教育,杜绝轻视他人生命的行为发生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指出: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这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所谓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4]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5]学生能够不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能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尊重他人生命、关爱他人生命。

总之,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非常关键。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生命给人的机会只有一次。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宗旨的生命教育需要靠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力量长期进行。但作为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在家庭、社会方面的生命教育较为薄弱。高中生又是身体成长、人格定型的关键期,学校,尤其是高中班主任适时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非常有必要。

注释:

[1]宁都县人民政府政务网“投资环境”统计数据.

[2]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3]刘先茜.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N].云南师范大学,2007.

[4]现代教育报.教师应挑起学生生命教育的重担[R].2007.01.22

篇5

摘 要:资源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呈现的资源策略可以成为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资源策略意识的重要参考材料。通过对牛津英语上海版教材中资源策略的呈现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这套教材基本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资源策略的目标要求,教师应该对这套教材加以合理地创造性地利用,以培养学生的资源策略意识。

关键词:资源策略;英语课程标准;牛津英语教材

一、概念界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提供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的分类至今难有定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O’Malley和Chamot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Cohen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Mackeachie等人提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这一分类综合了O’Malley和Chamot,Mackeachie等学者的观点,相对来说更全面些,因此本文将沿用这一分类。

新课程标准中,资源策略指的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从课程角度来说,包括教材、教师、同学以及课外辅导材料;按工具书分类,包括词典、百科全书等;从获得资源的渠道来看,包括图书馆、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从资源的形式来看,包括书籍、音像等。

二、牛津英语教材中资源策略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教材只呈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不会涉及如何利用学习资源的问题。牛津教材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资源策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学生对于资源策略的充分重视,进而培养他们的资源策略意识。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九年级学生的资源策略目标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牛津英语教材中对于后三项都有明确的体现,而且基本上是以显性资源策略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是教材编写的一大进步,因为资源策略在教材中的显性化呈现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资源策略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笔者将对教材中呈现资源策略的方式进行分析:

1.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

学习英语,使用简单工具书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学生在遇到生词的时候需要查阅一下字典,或者是对某项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可以翻阅一下百科全书。牛津英语7A有两个模块中的Using English板块对于如何使用词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板块讲述如何通过引导词(guide word)迅速地找到自己要查的单词。另外,为了学生更快地掌握这种方法,教材中还提供了相应的练习。

教材上的方法仅限于纸质词典。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词典越来越普及,市场上的电子词典鱼龙混杂,学生在选择时往往非常困扰。这时教师的适当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电子词典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有选择性地使用。比如,卡西欧之类的电子词典就比较专业,收录的纸质词典也很多,例句比较规范;当然,也有一些电子词典错误百出,只会误导学生。教师应做好充足的调查和对比,然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2.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是他们只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在生活中很难用得到,这也是限制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一个因素。使用英语的环境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它可以使得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复现,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2)学生有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机会,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3)它是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渠道。但是,英语在我们国家是一门外语,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弥补这一缺陷呢?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在教材中适当增加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将得以强化。

牛津英语9A Module 1 Using English是关于传单中的产品介绍的,9B Module 1这个板块是关于回答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的,Module 2是关于填写一张申请表的。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可能会用到英语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学生会受到一些启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留意生活中所使用的英语。当然,这些例子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其他的案例。

3.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以及教辅书,学生还应该充分地利用课外的资源。图书馆以及网络上的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是课堂内资源的重要补充。牛津英语教材在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7B Module 3中Using English“Finding books in a library”对于学生在图书馆寻找英文书籍非常实用。通过这个板块,学生可以获得这些有用信息:(1)英文书分成虚构类和纪实类两种;(2)虚构类书籍按照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序;(3)纪实类书籍按照主题进行排序;(4)找书前,应该知道一本书的话题、标题以及作者姓名。学生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图书馆找书很快就可以找到了,而且这项技能掌握了之后是可以终生受益的,以后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依然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去图书馆找书。

7A Module 3 中Using English“Finding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中介B了如何在互联网上查询信息的方法。书中介绍了网站和搜索引擎的概念,还介绍了“关键词”搜索法。

其实,除了要教会学生怎样用网络来查找信息之外,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一些课下学习英语的网站,比如“普特英语听力网”“可可英语听力网”等,这些是很好的英语学习网站,内容也非常丰富,有听力音频、视频、新闻、歌曲,还有一些常用的口语表达。这些英语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学习英语的平台,实在是非常可贵的资源。

4.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

之所以把这点放在最后,是因为牛津英语教材在这个方面还有待改进。翻阅了所有初中牛津英语教材,我发现“利用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这条却未被提及。其实,有很多音像资料可以作为学习英语的资源。比如,英语原版动画片Peppa Pig就很适合六年级以及七年级的学生当作练习听力和口语的素材。这套动画片故事很简单,词汇也比较适合初中生水平,发音地道,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不仅可以练习听力,还可以习得一些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英文歌曲和电影,在讲课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些作为素材拿来使用。总之,这点应该是牛津教材的一个缺憾吧,希望编写者以后可以做些改进。

牛津教材中的Using English板块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就像一个“百宝箱”,它不仅告诉我们要注意利用各种资源学习英语,同时还详细地讲述了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的方法。当然,教材中的呈现只是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弥补教材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资源策略意识。另外,对于其他版本的英语教材而言,牛津教材关于资源策略的呈现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希望教材编写者加强对资源策略的重视,在教材中对资源策略意识进行渗透,不断完善英语教材的编写。

参考文献:

[1]O’Malley,J.Chamot,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Oxford,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