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范文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篇1

关键词:大学生;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222-02

一、简述“创新”、“创业”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创新”和“创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前者是思维的转化、方式方法的改进、新事物新内容的增添等;后者是一个人利用商机并进行有效的运转,最终获得利益的商业化过程。创新是人类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一个时代变迁的推动力。

相较于创新,创业是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通过人类的聪明才智,努力优化信息资源,创造出特定的社会价及经济效益。创新与创业也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创业本质上也就是一种创新,创业围绕创新精神来进行,而创业也是创新精神的体现。高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培养,需要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具有一个形象的规划,在校期间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详尽的思考,这不仅是教师所应当做的重要工作,同样应当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有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才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人员。总而言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全面且系统化的过程,高校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

二、造成大学生创业思维难以被培养的原因

1.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古代农耕经济下,“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束缚了人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封建科举制度的局限,“八股文”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虽然科举制度对历史的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但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其扭曲了真正的教育,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传统思想中对孝道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欲望,成年的孩子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要留在家里孝敬父母,不能外出闯荡,否则便是不孝。这是时代的局限。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对于当前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很深的影响,这种“传统”的盛行让学生故步自封,难以实现对自身的跨越。

2.创新创业思维与专业课程结合力度不够。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力度不够,绝大部分高校虽已认识到到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培养的重要性,但其课程体系的建立并未跟上思想的脚步。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学生在校能接触到的就只有一些与创业相关的学生活动,如创业竞赛、少量创业类型的讲座等。形式单一,学生不能全面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无法形成创新创业思维,更没有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力。并且,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创新方面的教学经验不足,不懂得如何调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知道如何让学生投入到创业实践中,从而让学生的创业思维和专业课程的结合出现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3.具有创业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师资源短缺。高等院校虽然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教师,但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足,就当前高校的师资力量来看,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学生难以得到相关的专业培训,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自身不具有创新意识,在创业方面的经验不足,则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很难让学生对于创业方面予以思维的开创,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缺乏大学生可以做的创业项目。在校大学生由于信息的来源不够广泛,难以找到适合其创业的优秀平台,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得不到满足,一腔热血没有挥洒的地方,其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分离,不利于其发展。实际上,创业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形成积极创业的价值观,在实践中提升其创业能力。加上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景气,给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狠狠一击,让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对于学生用那迈出创新创业一步来说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能力

1.发挥师资力量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优势。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理想信念的开发、乐观人生态度的保持以及国家政治的学习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开设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重视起来,摆脱其慵懒情绪,真正学习到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树立更高更远的理想,将自身创业目标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当下,全国各地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上逐渐加大力度,但是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许多专业课的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上专业素养明显不足,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仅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这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创业经验丰富的人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学生在学校会受到校园环境的熏陶,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无形中引导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建立。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规章制度的建立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环境。

在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将创业精神融入到校园建筑上,比如用贴标语的方式,让师生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上,可以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到学生活动中,用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达到培养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的目的。在规章制度的建立上也应体现创新创业的理念,通过不同的文化营造,将创新创业精神植根于校园环境中,融入每个人的头脑中。

3.引导大学生积极关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活动,并且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应该将其眼光放长远,从创新创业的基本点出发,将现实情况与国家政策相结合起来,认真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利用自身优势与时势优势,充分发挥其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创业。国家在出台相关政策之余,也要做好相应的思想舆论导向,注重从媒体、宣传等等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准备,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让大学生从实践中提升理论水平,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对创新创业的全新认识,并让学生从创新创业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国家还要在全国政策基础上进行地区性划分,让不同的地区享受到与自身相合适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各个地区的创业发展。

4.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鼓励其创业。在校内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服务,提供资源。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于创新意识很强的团队,提供科研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并请专业人员指导其创业活动,甚至可以鼓励老师带学生进行创业活动,老师为辅,学生为主,强强联合。老师提供经验方面的支持,学生加以运用,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其创业活动。这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创业积极性的培养,老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丰富的阅历是创业活动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创业活动中,弥补学生社会阅历、经验不足的弊端。教师还要跟进学生们的创业过程,对其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全力培养学生在实践所形成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让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推动学生创业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要结合外国的先进理论和经验,融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的探索,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道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融入到高等教育中,甚至可以引入到各地区的中学教育中,学生从小便可以接受创新创业的教育,使创新创业思维成为学生体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不断探求创业的科学道路,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高效的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尹翔,郗芙蓉.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75-77.

篇2

关键词:高校独立学院 图书馆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96-02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1]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创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发展应用型教育是许多高校共同的选择及普遍的趋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应用型人才最应具备的能力就是创新创业能力。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高校应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互联网+”思维下,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应积极转型,创新服务,主动参与到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计划中,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成为摆在各高校图书馆馆员面前的一项颇具现实针对性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在服务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不仅要为教学科研服务,更要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图书馆被誉为除教室之外的“第二课堂”,具有更灵活的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所以,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图书馆就是这所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舍是各高校自身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和展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图书馆的空间非常广阔,整个环境宁静幽雅。在图书馆内部有精美的装饰和摆设,外部又有绿化和雕塑,体现了图书馆的独特内涵。大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知识宝库中寻找人生的意义、挖掘潜能,为大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都非常丰富,有门类齐全的纸质资源,如图书、期刊、报纸等,能够让学生接触、学习和积累更广泛的知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最基本的文献信息保障;此外还有海量的中外文数据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支持,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图书馆这座浩瀚的知识海洋,以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大数据为支撑,是大学生综合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能使大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塑造和创业能力的形成,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社会已经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将在相应的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利用能力是大学生完成学业所需的能力,更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图书馆不仅能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必需的专业文献信息,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开阔视野、提高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平台。通过举办读书节、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书评书展等文化活动,给大学生提供讨论学习、交流经验、提升能力的实践平台。图书馆更是一个思想集散、开放的、自由的学术平台,以这个平台为契机,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为传统图书馆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二、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实施的有效措施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都把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型教育作为首要工作。作为高校重要部门的图书馆更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浪潮中,顺势积极转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积极开展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履行信息服务与教育职能,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一)建设合理的馆藏资源结构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1.积极探索优化纸质馆藏资源

图书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结构,提高藏书质量,就要制定科学规范的选书制度,并严格执行。另外可以深入到师生中间去,根据他们对自己专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他们所需的书目,尽可能地满足师生对文献信息的要求。开展“你买书,我买单”和“芸阅读”等相关服务活动,方便师生选择自己需要的图书。图书馆要不断优化自身馆藏结构体系,让想要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在图书馆里能获取到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是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保障,也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的体现。

2.著重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也在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加大对数字资源的购买力度,将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这也是图书馆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信息技术和理念发展推动了行业进步,数字图书馆从以资源组织为核心,逐步转向以用户为核心。在“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顺应时展需求的,能让大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资源,加快了图书馆自我创新的步伐,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

(二)加强馆员服务理念转型,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创新服务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服务包括文献信息服务、参考咨询、阅读推广等这些常态化的服务,还有学科化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探索创新创业等拓展。现代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知识的殿堂、大学精神的象征,图书馆应把自己定位为学术交流中心、知识加工工厂和文化传承中心。

1.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举办的信息检索课能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使大学生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为论文书写、自主学习及科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检索课还要更加注重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更新馆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快图书馆自我创新的步伐

“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永恒主题。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员的主动服务变得极其重要。可以提供创新创业信息的导读服务,例如,从报纸、期刊、网络上搜集和创新创业有关的信息,利用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推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创新思维、创业技能、招聘信息等,更加主动地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3.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潮流,学科馆员应主动深入到各个院系,与广大师生共同交流,了解师生对本学科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资源需求,并针对性地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员主动服务意识的加强,使图书馆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

在全社会“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样更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

1.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化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图书馆也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利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真正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共享化,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传递创新创业信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有积极意义。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各类型的学术交流,如学术沙龙和在线学术交流等,这些多样化的学术交流方式,能促进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

图书馆广泛搜集一些创新创业模范信息,例如本校学生包括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的信息以及其他学校的创新创业实例。通过图书馆的展示柜,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还可以邀请他们到学校举办讲座交流等活动。这些真实生动的案例,更能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信心。

3.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与合作企业相互交流、共享资源,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既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又能帮助大学生找到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思维转化为实际项目和创业成果,产生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帮助大学生培养初步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共赢的局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由理论变成实践。

三、结语

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还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因此,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核心部门,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当通过丰富自身的馆藏资源建设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立足自身,进一步提升馆员队伍素质,转变服务理念与方式,增强业务能力,结合实际发挥资源保障优势,紧跟时代步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肖亚,金秀奇,王秀峰.高校图书馆在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培养中的优势条件和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2015(6):58-61.

[2]王曦.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3):26-28.

[3]徐志彬.探析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4(15):243-245.

篇3

(湖南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湖南 株洲412000)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局限在基础知识与理论学习的现状,提出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基本理念、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要原则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培养体系。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黎曼流形上基于均值偏移的逆半调研究”(61170102); 基于过程挖掘的网络化软件运行时行为分析方法(61350011);2013年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成效研究”(2013B1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XJK013BGD057) ;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重点教研项目(2011B02)。

第一作者简介:曾志高,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处理、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频,zzgzzg99@163.com。

0 引 言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源泉,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则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1]。创新思维是一种能以新的、创造性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2-3]。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淡薄,创新思维能力欠缺。在社会实践中,许多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做些简单的工作,不具备创业的潜力。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很少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1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1.1 树立创新型教育教学理念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而应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整合到从教学到考核、从课内到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树立勇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素质[4-5]。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培养模式要注意“纵横向结合”。“纵”就是要深入计算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横”就是要注意横向拓宽知识结构,对于相关专业领域也要适当地涉猎。如果只是局限于本专业领域的一个狭小空间,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因此,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架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2 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思维潜能的关键。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两个:①以知识的有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利用计算机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激发他的学习兴趣。②以知识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编程训练中,可以选用具有游戏性质的实例,寓教于乐。

1.3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拉动创新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可以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形成如图1所示的能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稳定的三角形关系。

三者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应该与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和企业的需求直接挂钩。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组建学术团队、开设学术论坛、开设创新实验室等一系列途经,为学校孕育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氛围。科研机构还可以与企业沟通,解决企业的工程应用问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①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训、实习的基地;②企业根据最新的社会需求,定期以研讨会的形式,参与校方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制订;③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为学校提供更加全面化的师资力量。

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主要是通过改进或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措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主要是通过论坛、专业培训、研讨会、选修、讲座、各种学习社团、科技竞赛、职业培训等途经,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氛围;实践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实验课、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方法或措施来丰富创新思维。

图2所示是一个包括课内、课外与实践的三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示意图。

2.1 合理规划创新教育课程

课内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和贯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 课程设置

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学习基础之上的高级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教育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遵循如下3个原则:①由于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快,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要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过时的、意义不大的课程,及时地跟进科技前沿;②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通过校企沟通,让企业参与课程培养方案的制订;③要在厚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开设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2.1.2 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下两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1)启发式教学:课堂上不能满堂灌,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或利用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也不必在课堂上和盘托出,可以有意识地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课后去探讨。

(2)案例驱动式教学:可以大量采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把教学内容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以实用的案例驱动教学进程。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2.1.3 课程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考核的目标、方式、难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对学生的考核可按如下3个原则来展开:①考核目标多元化: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只考核理论知识的局面,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考核;②考核方式多样化:在重视知识点考核的基础上,要大胆地采用设计类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③考核难度层次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度、接受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考核学生,对于部分学生要么太难,要么太易,都会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层次的考核标准,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考试。

2.2 努力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多渠道的,不能只拘泥于课堂45分钟,应该鼓励学生重视45分钟之外的学习:①在课堂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研讨会,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组织学生定期提交研讨报告;②要求学生自觉地听讲座,因为专题讲座可以很好地拓展专业视角,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对创新思维的启发很有帮助;③组织创新竞赛,引导和激励学生大胆创新;④网上开设论坛,或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学生在论坛或社团里可以自由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利于他们吸取各种知识。以上这些方式,能很好地营造一个自由而有活力的创新教育氛围。

2.3 在实践中丰富创新思维

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到知识与现实应用的结合点。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兴趣。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实践环节。计算机专业实践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实验课、课程设计、观摩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对于实验课,除了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之外,还应考虑多安排些综合性强的设计类实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的计算机实验课,大多只是验证式的实验,如程序设计语言课,大多数都是让学生输入程序,再记录运行结果。这种机械的验证式实验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思维。所以,实验课的设计应当精心安排,做到既重基础,也注意能力的提升,且实验内容应该有一定的梯度,使不同理解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得到启发和锻炼。

3 结 语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对于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在各类计算机大赛均取得好成绩,如在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ACM组取得团体第三名、三银一铜的好成绩。实验室也为腾讯、华为等社会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畅. 印度IT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9(8): 158-159.

[2] 陶学恒, 崔远慧.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1): 7-8.

[3] 丛丽华.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目标体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5): 45-46.

[4] 成琳. 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思维型人才[J]. 高等教育, 2012(11): 22.

篇4

为了达到全新的评价学生和激励学生主动喜欢做作业,科学布置作业,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达到我们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多样化作业设计应该做到: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等。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篇5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希望,试想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那我们今天的世界还是在远古的贫穷时代,不会有今天的发达与现代化。今天,从农业到工业,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追其根本是我们的思想在进步,是我们的思维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挑战,不断的超越。而数学的发展也是如此。从简单的计数到方程,再到微积分,甚至更高的数学问题,数学科学家们在不断地努力。就拿我们普通的职业教育学生来说,从基本数学公式的学习,到对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更何况,现在的数学问题问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烈,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注重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创新意识必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中利用数学课教学强化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职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怎样培养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1.改革教学思路,渗透创新思维首先,方法的改变要先有对思路的认可。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某门学科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学习的需要以及学科知识的特点,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思路、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同时学校、老师、学生都必须要意识到这种创新的重要性。作为老师,必须要有对学生的引导过程,老师必须要改变以按部就班进行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打破以往的框框套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大胆突破。这样才能把创新的教学思维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2.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发现与体验在先前的教育方式中,老师总是把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单纯的教给学生,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怎么用这些知识,学生也是在单纯的记忆,这样未免有些灌鸭子,我们要改变这样单纯教学的过程,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定理、概念,这样这些知识就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改变单纯的记忆,通过自身的发现,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公式、定义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老师还可以选择时机将与专业的关的、需要本学科知识解决的问题引入,比如会计专业的可以引入“如何求方差”、“概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学生自觉的把这种思维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的发现更多的问题。

3.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意识(1)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好奇心是创新的第一步,有了对数学的好奇,学生会自觉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会主动的探索数学的奥秘,这样不仅解决了数学公式定义的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学习效果也是很大的提升。(2)培养归纳意识,鼓励大胆猜想。归纳法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将事物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探索新的知识。元素周期表后面的发现正是归纳意识的充分体现,后人依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大胆猜想了空出来的元素,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数学问题都有相似的思路方法,鼓励学生利用原有的方法去解决新的类似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3)选择不同的内容,指导学生独立学习探讨。教材中有很多的选读或者延伸性的内容,这些问题老师们可以交给学生作为课后练习内容,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最后老师进行综合评估。

4.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1)提倡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路。有很多的数学问题有多种解答方法,老师不必刻意强调某种方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角度的变换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内容。这个和归纳法的利用有相似的道理:归纳是利用原有的知识尝试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是学生在广度上的延伸;而一题多解是深度上的延伸。老师应该综合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综合分析,并把这些不同的思路在反馈给学生,做好思路的沟通交流。(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鼓励提问。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思维的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的提问质疑不仅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问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恐怕才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