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222-02
一、简述“创新”、“创业”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创新”和“创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前者是思维的转化、方式方法的改进、新事物新内容的增添等;后者是一个人利用商机并进行有效的运转,最终获得利益的商业化过程。创新是人类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一个时代变迁的推动力。
相较于创新,创业是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通过人类的聪明才智,努力优化信息资源,创造出特定的社会价及经济效益。创新与创业也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创业本质上也就是一种创新,创业围绕创新精神来进行,而创业也是创新精神的体现。高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培养,需要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具有一个形象的规划,在校期间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详尽的思考,这不仅是教师所应当做的重要工作,同样应当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有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才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人员。总而言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全面且系统化的过程,高校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
二、造成大学生创业思维难以被培养的原因
1.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古代农耕经济下,“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束缚了人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封建科举制度的局限,“八股文”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虽然科举制度对历史的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但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其扭曲了真正的教育,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传统思想中对孝道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欲望,成年的孩子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要留在家里孝敬父母,不能外出闯荡,否则便是不孝。这是时代的局限。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对于当前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很深的影响,这种“传统”的盛行让学生故步自封,难以实现对自身的跨越。
2.创新创业思维与专业课程结合力度不够。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力度不够,绝大部分高校虽已认识到到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培养的重要性,但其课程体系的建立并未跟上思想的脚步。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学生在校能接触到的就只有一些与创业相关的学生活动,如创业竞赛、少量创业类型的讲座等。形式单一,学生不能全面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无法形成创新创业思维,更没有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力。并且,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创新方面的教学经验不足,不懂得如何调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知道如何让学生投入到创业实践中,从而让学生的创业思维和专业课程的结合出现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3.具有创业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师资源短缺。高等院校虽然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教师,但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足,就当前高校的师资力量来看,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学生难以得到相关的专业培训,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自身不具有创新意识,在创业方面的经验不足,则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很难让学生对于创业方面予以思维的开创,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缺乏大学生可以做的创业项目。在校大学生由于信息的来源不够广泛,难以找到适合其创业的优秀平台,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得不到满足,一腔热血没有挥洒的地方,其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分离,不利于其发展。实际上,创业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形成积极创业的价值观,在实践中提升其创业能力。加上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景气,给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狠狠一击,让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对于学生用那迈出创新创业一步来说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能力
1.发挥师资力量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优势。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理想信念的开发、乐观人生态度的保持以及国家政治的学习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开设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重视起来,摆脱其慵懒情绪,真正学习到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树立更高更远的理想,将自身创业目标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当下,全国各地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上逐渐加大力度,但是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许多专业课的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上专业素养明显不足,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仅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这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创业经验丰富的人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学生在学校会受到校园环境的熏陶,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无形中引导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建立。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规章制度的建立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环境。
在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将创业精神融入到校园建筑上,比如用贴标语的方式,让师生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上,可以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到学生活动中,用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达到培养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的目的。在规章制度的建立上也应体现创新创业的理念,通过不同的文化营造,将创新创业精神植根于校园环境中,融入每个人的头脑中。
3.引导大学生积极关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活动,并且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应该将其眼光放长远,从创新创业的基本点出发,将现实情况与国家政策相结合起来,认真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利用自身优势与时势优势,充分发挥其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创业。国家在出台相关政策之余,也要做好相应的思想舆论导向,注重从媒体、宣传等等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准备,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让大学生从实践中提升理论水平,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对创新创业的全新认识,并让学生从创新创业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国家还要在全国政策基础上进行地区性划分,让不同的地区享受到与自身相合适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各个地区的创业发展。
4.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鼓励其创业。在校内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服务,提供资源。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于创新意识很强的团队,提供科研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并请专业人员指导其创业活动,甚至可以鼓励老师带学生进行创业活动,老师为辅,学生为主,强强联合。老师提供经验方面的支持,学生加以运用,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其创业活动。这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创业积极性的培养,老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丰富的阅历是创业活动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创业活动中,弥补学生社会阅历、经验不足的弊端。教师还要跟进学生们的创业过程,对其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全力培养学生在实践所形成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让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推动学生创业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要结合外国的先进理论和经验,融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的探索,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道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融入到高等教育中,甚至可以引入到各地区的中学教育中,学生从小便可以接受创新创业的教育,使创新创业思维成为学生体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不断探求创业的科学道路,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高效的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尹翔,郗芙蓉.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75-77.
关键词:高校独立学院 图书馆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96-02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1]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创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发展应用型教育是许多高校共同的选择及普遍的趋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应用型人才最应具备的能力就是创新创业能力。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高校应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互联网+”思维下,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应积极转型,创新服务,主动参与到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计划中,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成为摆在各高校图书馆馆员面前的一项颇具现实针对性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在服务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不仅要为教学科研服务,更要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图书馆被誉为除教室之外的“第二课堂”,具有更灵活的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所以,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图书馆就是这所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舍是各高校自身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和展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图书馆的空间非常广阔,整个环境宁静幽雅。在图书馆内部有精美的装饰和摆设,外部又有绿化和雕塑,体现了图书馆的独特内涵。大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知识宝库中寻找人生的意义、挖掘潜能,为大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都非常丰富,有门类齐全的纸质资源,如图书、期刊、报纸等,能够让学生接触、学习和积累更广泛的知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最基本的文献信息保障;此外还有海量的中外文数据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支持,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图书馆这座浩瀚的知识海洋,以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大数据为支撑,是大学生综合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能使大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塑造和创业能力的形成,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社会已经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将在相应的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利用能力是大学生完成学业所需的能力,更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图书馆不仅能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必需的专业文献信息,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开阔视野、提高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平台。通过举办读书节、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书评书展等文化活动,给大学生提供讨论学习、交流经验、提升能力的实践平台。图书馆更是一个思想集散、开放的、自由的学术平台,以这个平台为契机,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为传统图书馆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二、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实施的有效措施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都把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型教育作为首要工作。作为高校重要部门的图书馆更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浪潮中,顺势积极转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积极开展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履行信息服务与教育职能,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一)建设合理的馆藏资源结构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1.积极探索优化纸质馆藏资源
图书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结构,提高藏书质量,就要制定科学规范的选书制度,并严格执行。另外可以深入到师生中间去,根据他们对自己专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他们所需的书目,尽可能地满足师生对文献信息的要求。开展“你买书,我买单”和“芸阅读”等相关服务活动,方便师生选择自己需要的图书。图书馆要不断优化自身馆藏结构体系,让想要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在图书馆里能获取到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是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保障,也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的体现。
2.著重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也在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加大对数字资源的购买力度,将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这也是图书馆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信息技术和理念发展推动了行业进步,数字图书馆从以资源组织为核心,逐步转向以用户为核心。在“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顺应时展需求的,能让大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资源,加快了图书馆自我创新的步伐,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
(二)加强馆员服务理念转型,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创新服务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服务包括文献信息服务、参考咨询、阅读推广等这些常态化的服务,还有学科化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探索创新创业等拓展。现代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知识的殿堂、大学精神的象征,图书馆应把自己定位为学术交流中心、知识加工工厂和文化传承中心。
1.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举办的信息检索课能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使大学生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为论文书写、自主学习及科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检索课还要更加注重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更新馆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快图书馆自我创新的步伐
“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永恒主题。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员的主动服务变得极其重要。可以提供创新创业信息的导读服务,例如,从报纸、期刊、网络上搜集和创新创业有关的信息,利用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推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创新思维、创业技能、招聘信息等,更加主动地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3.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潮流,学科馆员应主动深入到各个院系,与广大师生共同交流,了解师生对本学科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资源需求,并针对性地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员主动服务意识的加强,使图书馆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
在全社会“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样更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
1.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化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图书馆也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利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真正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共享化,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传递创新创业信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有积极意义。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各类型的学术交流,如学术沙龙和在线学术交流等,这些多样化的学术交流方式,能促进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
图书馆广泛搜集一些创新创业模范信息,例如本校学生包括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的信息以及其他学校的创新创业实例。通过图书馆的展示柜,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还可以邀请他们到学校举办讲座交流等活动。这些真实生动的案例,更能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信心。
3.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与合作企业相互交流、共享资源,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既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又能帮助大学生找到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思维转化为实际项目和创业成果,产生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帮助大学生培养初步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共赢的局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由理论变成实践。
三、结语
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还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因此,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核心部门,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当通过丰富自身的馆藏资源建设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立足自身,进一步提升馆员队伍素质,转变服务理念与方式,增强业务能力,结合实际发挥资源保障优势,紧跟时代步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肖亚,金秀奇,王秀峰.高校图书馆在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培养中的优势条件和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2015(6):58-61.
[2]王曦.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3):26-28.
[3]徐志彬.探析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4(15):243-245.
(湖南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湖南 株洲412000)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局限在基础知识与理论学习的现状,提出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基本理念、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要原则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培养体系。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黎曼流形上基于均值偏移的逆半调研究”(61170102); 基于过程挖掘的网络化软件运行时行为分析方法(61350011);2013年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成效研究”(2013B1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XJK013BGD057) ;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重点教研项目(2011B02)。
第一作者简介:曾志高,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处理、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频,zzgzzg99@163.com。
0 引 言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源泉,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则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1]。创新思维是一种能以新的、创造性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2-3]。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淡薄,创新思维能力欠缺。在社会实践中,许多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做些简单的工作,不具备创业的潜力。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很少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1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1.1 树立创新型教育教学理念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而应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整合到从教学到考核、从课内到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树立勇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素质[4-5]。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培养模式要注意“纵横向结合”。“纵”就是要深入计算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横”就是要注意横向拓宽知识结构,对于相关专业领域也要适当地涉猎。如果只是局限于本专业领域的一个狭小空间,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因此,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架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2 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思维潜能的关键。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两个:①以知识的有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利用计算机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激发他的学习兴趣。②以知识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编程训练中,可以选用具有游戏性质的实例,寓教于乐。
1.3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拉动创新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可以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形成如图1所示的能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稳定的三角形关系。
三者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应该与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和企业的需求直接挂钩。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组建学术团队、开设学术论坛、开设创新实验室等一系列途经,为学校孕育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氛围。科研机构还可以与企业沟通,解决企业的工程应用问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①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训、实习的基地;②企业根据最新的社会需求,定期以研讨会的形式,参与校方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制订;③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为学校提供更加全面化的师资力量。
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主要是通过改进或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措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主要是通过论坛、专业培训、研讨会、选修、讲座、各种学习社团、科技竞赛、职业培训等途经,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氛围;实践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实验课、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方法或措施来丰富创新思维。
图2所示是一个包括课内、课外与实践的三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示意图。
2.1 合理规划创新教育课程
课内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和贯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 课程设置
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学习基础之上的高级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教育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遵循如下3个原则:①由于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快,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要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过时的、意义不大的课程,及时地跟进科技前沿;②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通过校企沟通,让企业参与课程培养方案的制订;③要在厚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开设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2.1.2 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下两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1)启发式教学:课堂上不能满堂灌,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或利用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也不必在课堂上和盘托出,可以有意识地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课后去探讨。
(2)案例驱动式教学:可以大量采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把教学内容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以实用的案例驱动教学进程。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2.1.3 课程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考核的目标、方式、难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对学生的考核可按如下3个原则来展开:①考核目标多元化: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只考核理论知识的局面,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考核;②考核方式多样化:在重视知识点考核的基础上,要大胆地采用设计类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③考核难度层次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度、接受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考核学生,对于部分学生要么太难,要么太易,都会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层次的考核标准,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考试。
2.2 努力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多渠道的,不能只拘泥于课堂45分钟,应该鼓励学生重视45分钟之外的学习:①在课堂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研讨会,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组织学生定期提交研讨报告;②要求学生自觉地听讲座,因为专题讲座可以很好地拓展专业视角,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对创新思维的启发很有帮助;③组织创新竞赛,引导和激励学生大胆创新;④网上开设论坛,或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学生在论坛或社团里可以自由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利于他们吸取各种知识。以上这些方式,能很好地营造一个自由而有活力的创新教育氛围。
2.3 在实践中丰富创新思维
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到知识与现实应用的结合点。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兴趣。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实践环节。计算机专业实践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实验课、课程设计、观摩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对于实验课,除了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之外,还应考虑多安排些综合性强的设计类实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的计算机实验课,大多只是验证式的实验,如程序设计语言课,大多数都是让学生输入程序,再记录运行结果。这种机械的验证式实验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思维。所以,实验课的设计应当精心安排,做到既重基础,也注意能力的提升,且实验内容应该有一定的梯度,使不同理解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得到启发和锻炼。
3 结 语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对于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在各类计算机大赛均取得好成绩,如在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ACM组取得团体第三名、三银一铜的好成绩。实验室也为腾讯、华为等社会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畅. 印度IT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9(8): 158-159.
[2] 陶学恒, 崔远慧.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1): 7-8.
[3] 丛丽华.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目标体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5): 45-46.
[4] 成琳. 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思维型人才[J]. 高等教育, 2012(11): 22.
为了达到全新的评价学生和激励学生主动喜欢做作业,科学布置作业,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达到我们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多样化作业设计应该做到: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等。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希望,试想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那我们今天的世界还是在远古的贫穷时代,不会有今天的发达与现代化。今天,从农业到工业,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追其根本是我们的思想在进步,是我们的思维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挑战,不断的超越。而数学的发展也是如此。从简单的计数到方程,再到微积分,甚至更高的数学问题,数学科学家们在不断地努力。就拿我们普通的职业教育学生来说,从基本数学公式的学习,到对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更何况,现在的数学问题问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烈,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注重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创新意识必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中利用数学课教学强化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职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怎样培养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1.改革教学思路,渗透创新思维首先,方法的改变要先有对思路的认可。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某门学科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学习的需要以及学科知识的特点,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思路、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同时学校、老师、学生都必须要意识到这种创新的重要性。作为老师,必须要有对学生的引导过程,老师必须要改变以按部就班进行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打破以往的框框套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大胆突破。这样才能把创新的教学思维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2.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发现与体验在先前的教育方式中,老师总是把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单纯的教给学生,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怎么用这些知识,学生也是在单纯的记忆,这样未免有些灌鸭子,我们要改变这样单纯教学的过程,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定理、概念,这样这些知识就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改变单纯的记忆,通过自身的发现,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公式、定义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老师还可以选择时机将与专业的关的、需要本学科知识解决的问题引入,比如会计专业的可以引入“如何求方差”、“概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学生自觉的把这种思维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的发现更多的问题。
3.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意识(1)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好奇心是创新的第一步,有了对数学的好奇,学生会自觉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会主动的探索数学的奥秘,这样不仅解决了数学公式定义的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学习效果也是很大的提升。(2)培养归纳意识,鼓励大胆猜想。归纳法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将事物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探索新的知识。元素周期表后面的发现正是归纳意识的充分体现,后人依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大胆猜想了空出来的元素,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数学问题都有相似的思路方法,鼓励学生利用原有的方法去解决新的类似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3)选择不同的内容,指导学生独立学习探讨。教材中有很多的选读或者延伸性的内容,这些问题老师们可以交给学生作为课后练习内容,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最后老师进行综合评估。
4.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1)提倡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路。有很多的数学问题有多种解答方法,老师不必刻意强调某种方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角度的变换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内容。这个和归纳法的利用有相似的道理:归纳是利用原有的知识尝试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是学生在广度上的延伸;而一题多解是深度上的延伸。老师应该综合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综合分析,并把这些不同的思路在反馈给学生,做好思路的沟通交流。(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鼓励提问。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思维的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的提问质疑不仅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问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恐怕才是最大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专业;创新思维
作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位于沿海城市具有普通高等教育资历的大学,属于“二本院校”。在人们眼里,沿海城市里的“二本院校”,普遍存在着“重文轻理”的现象,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学术氛围、学生人数等方面相对较强,而电子、计算机及土木工程等工科则相对较弱。作者所在的学校也存在这种文理比例不平衡的现象。本着“为民办学、造福国家、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理念,校方斥巨资投入到理工科的建设,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先后建立了网络实验室群,电子实验室群和通信实验室群等众多对理工学科有着重要意义的实验室群;在“软件”建设方面,学校大量招聘国外有资历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在国内也招聘大批专家、教授、研究生等来提升师资力量。作者所在的学校于2006年取得颁发“网络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的资格,同时学校建立了网络专业实验室群,如: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Router &Switch)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众多对网络知识体系有着重要意义的实验室。在“硬件”和“软件”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校方应如何发展刚建立的网络专业,使其能在学术方面优于其它同类院校,使将来网络专业毕业生能更适合社会需求呢?作者认为学校在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教育外,更应组织学生建立网络专业兴趣小组,并在教学方法中做些改善,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外,应使用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 学校发展网络专业的措施
1.1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营造网络学术氛围。学校在学生的心中,具有神圣的指导地位,学校的教学方向及学术氛围,都将影响着所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一所学校中,其专业的学术氛围对该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及其重要的。学术氛围的建立不仅要靠学校的指导、支持,老师们的努力,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而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更应注重建立相应的学习兴趣团体。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和号召力,组织、建立以学习、研究为主的学术讨论团队。团队可由老师带队,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团队的组建,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自愿加入学习团队。学校应安排该专业优秀教师来对学习团队进行指导和管理。
众所周知,大学的教育应以自我学习为主,成绩好坏很大程度在于个人的自学能力,而老师主要是答疑、解惑。而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有时会因为即将要踏入未知的社会,产生“迷茫”的感觉:需要学的知识太多,学好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应选哪些实用知识加以专攻呢?许多学生无所适从。这时,学校应给予积极引导,为每个学习团队明确学习研究方向,使团队内每个成员凝聚一体,有的放矢。在学习团队中,老师可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鼓励学生,让学生对专业发展方向有所了解。老师也要介绍当前的社会需求,专业技术方向,学校政策等等以指引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团队中,应建立竞争机制,在学术上不应区分教师与学生,学长与学弟,应以专业学术水平的高低为指导“老师”。这样,教师们能教学相长,学长与学弟也不甘落后,形成有利的竞争模式。
1.2 适当运用激励措施,激发网络学术氛围。适当运用激励措施,能激发起人们强大的行动欲望。就像荣誉感和成就感能使军人不惧艰险视死如归地冲向战场一样,通过自己的一份辛苦的汗水换来的成功果实所得来那种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样激励着教师或学生不惜挖掘自己最大潜能。不论是教师或学生,努力研究和学习,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努力的成果能得到学校或社会的认可。学校信任和使用教师或学生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并将其在学校推广,这不仅能使大家的辛苦劳动得到肯定,更能使他们赢得强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如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深刻理解了网络互联的原理,设计出更完善的验证案例,学校可将其制作成网络专业学生的实验指导书,这样由于不甘落后于同龄人的心理,大家你追我赶便激发了网络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1.3 为学术研究大开“绿灯”,充分发挥“硬件”优势。理工科注重动手能力,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能说明问题的正确性。学校应为学术的发展大开“绿灯”,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硬件”优势。在为正常的教学活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应尽可能的对学习团队开放,这样才能使学习团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不会只有理论知识而缺少实际动手能力,成为眼高手低的不良产物。网络专业所做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的实验,而这对学术的发展、创新性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加大力度,在开放实验室时,不能只要求学习团队队员老套就搬去按着教材参考书循规蹈矩地完成实验,应尽可能地允许学习团队对设备进行可恢复的改变来试验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案例。当然,为了保护学校的财产不会因错误的实验而造成损坏,可要求队员在进行实验前,先提交实验设计方案,经过学校专业教师论证是否可行后,再决定是否批准该实验是否能调试。
另外,每个暑假学校都应组织师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了解社会在本行业发展动向的好机会。这类社会活动对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珍贵,它不仅可以接触到一些昂贵的网络设备,更可了解当前公司对网络技术的要求,从而形成对本专业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研究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素材。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而在学习中,所谓创新即不能原搬照套书本中现有的例子,应以知识点为基础,想出其新的运行方式。学生应该做到“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是“死”的,我们应把它读“活”。那怎样让学生把书读“活”,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2.1 积累深厚的基础知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发明与创造都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然后加以运用。既使是爱因斯坦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后来伟大的成就。要有创新性思维,学生也必须先有知识的“工具”来使用啊!基础知识可比作建筑工程中的原材料,经过各种建筑方式的组合,既能成为高楼大厦,也可成为跨海大桥,如果没有这些,一切将都是空谈。所以努力学习,积累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回顾历史,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也才六十余年。而当今国际上最权威的网络专业认证─-Cisco认证─-于1984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一对夫妻Len和Sandy Bosack创立,当时公司命名为San Francisco Systems,于1992年公司才正式更名为Cisco Systems,Inc至今才不过十余年。中国的互联网也是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接入INTERNET。网络发展速度快,历史短等特点,告诉想要在网络这一领域内大展拳脚的人们:网络领域内的学术“高楼”所需的深厚“地基”,只要努力,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便可夯实,因为我们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更何况,当今获取知识的途径何其多,如图书馆、互联网、资深教师等等。
2.2 联系实际,换位思考。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后,就应让学生多想想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多对现实中的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启发式教育能很大限度地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在通过对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时,让他们多问为什么,这样就会产生疑惑从而知道自己的不足及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已知的知识点也应尽量去联系其相关的学科,了解其中的联系。比如,有的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架设服务器,但对电源的保障机制却知之甚少,这时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究,在不断探究中学生便不知不觉学到了大量知识。
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成果来说非常重要。要时刻引导学生理解理论后要多联系实际,也不妨换位思考去想想现有的问题。学校的校园网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技术实例,其包含从设计到配制等精湛的网络技术。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假设自己就是承接学校网络建设项目里的网络技术工程师:从整体方面考虑,应如何做出整个校园网的设计方案,如何去实施;从局部来考虑,应如何设计整座大楼的布线;从技术支持角度看,应如何去设计和配置整个校园网互联设备(Router & Switch);从服务器的角度,设计完成的整个校园网的服务器,是否能应对学生网络使用高峰的情况,如果不能,又应如何解决;等等。也要教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如果遇到想不明白或做不出的地方,就要积极查阅资料或请教教师,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就应想想在整个“工程”完工后,自己也就成了“工程师”了,用那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来激励自己,便会有了信心和斗志了。
2.3 分析实例,大胆创新。当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又实施了“思想行动”后,接下来就要把自己新的想法真正付诸行动了:用设备的精确结果来证验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举两个例子,通过例子来讨论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能力。
例一:在接入层中主要使用的设备为二层交换机(Switch),而交换机的主要配置有TRUNK设置、STP(生成树协议IEEE802.1d)、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IEEE802.1w)、MSTP(基于VLAN生成树协议IEEE802.1s)。在汇聚层和核心层中,我们须使用到路由(Router)功能。而路由的主要技术有STATIC ROUTE(静态路由)、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RIP(路由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在网络安全方面,学生们除了要学会ACL(访问控制列表,包括标准、扩展、时间以及基于二层/三层/四层包头字段)、NAT(网络地址转换)、NAPT(基于802.3ad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VPN(虚拟专用网络)、IGMP Snooping(组播探测协议)外,还必须了解各种防火墙,做入侵检测系统的使用,以及当前最热门的无线技术 (IEEE802.11g/IEEE802.11b)的配置,3G的掌握,广域网的(PSTN,ISDN)。当学生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并渐渐连成知识面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现实中比较难的项目,让他们自由设计,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二:网络协议分析实验,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数据帧的灵活编辑、仿真发送、捕获解析和会话分析,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的内部原理和运行机制。虽然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网络协议的内部原理和运行机制,但是这种实验毕竟只是验证型实验,例如,在传输控制协议TCP实验中,做完实验,学生可以理解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这个过程必须经过三次握手。这样学生在理解了TCP协议的内部原理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明白了TCP协议报文格式每一位的含义,从而知道TCP协议报文里的有六位保留位没有用到,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可以利用这六位的某一位或几位将其设为“1”或“0”,在通信过程中不要把数据上传到应用层,从而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通过上述阐述及例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在平时的教学里,要敢于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尽情地去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靖,刘亮. 锐捷网络学院系列教材实用网络技术配置指南. 锐捷网络出版社
[2] 锐捷网络. 实用网络技术配置指南初级编[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3] 锐捷网络. 实用网络技术配置指南进阶编[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4] 吉林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实验教材.
[5] Andrew S.Tanenbaum 计算机网络(第4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浙江常山钳口中学
刘有福 宁 晓 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学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不只是指教师的口头语言,它还应包含教师 的表情语言 和书面语言,而作业批改正是教师书面语言的直接体现。教师如果能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评语来评价学生 的作业,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作业批改必须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创新思维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与能力,可以说是与生俱有的,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比例关系,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教育影响相关联的。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才能发展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爱因斯坦小时侯老师曾叫他做一条小板凳,第二天他交上一条非常难看的板凳,他的老师说他从来见过这么难看的板凳。爱因斯坦认真地说,“不,我的第一条板凳更难看呢。”接着他从身后拿出他的第一条板凳。爱因斯坦正是靠这种勇于创新,永不气馁的精神,不断地在科学领域中创新和拼搏。许多科学家他们并不是个个都是天才,他们所具备的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执着和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思维人类就没有今天高度发展与繁荣。弓箭的发明,印刷术的改进,计算机的应用,等等,人类历史的每一步发展与变革,无不凝聚了一代代人的创新思维。
要把作业批改与创新思维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批改中努力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单一呆板的“ ”“ ”批改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习积极性,增长他们的惰性,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不利于整个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多方面尝试,努力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相结合,采取精批、选批、面批、学生互批等多种批改手段,且注上不同的评语,在教学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精批,教师逐本批改,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发现普遍性问题,采取及时的弥补措施。采用师生共同约定的批改符号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和提问。如属单词拼写错误,通过对错词打圈;属惯用法错误,通过对句式、短语下划“~~~~?”;语法错误标注“________ T”;数的错误标注“_________N ”;而“ ”往往表示解题的关键所在。如:
Miss Zhao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eacher(s).
Neither of the twins come(s) from England.
English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any other subject(s) 符号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对所存在的错误一目了然,从而引发学生对所做的作业进行重新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加深。
作业批改不应只局限于找错误和对错误的质疑,对于正确的答题也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如:“She is good at maths.” "Jim learns English by himself ."在下划线部分注解“another way of saying ”;在宾语从句“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she lives ?”下划线部分注解“why” “How do you know”等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使知识得以升华。
通过精批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但需要教师的付出大量的劳动,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和教法,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本人也采取了选批方式。选批既可以抽改部分学生作业(包括好、中、差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就某次作业中部分典型题目进行选批,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批注、设疑。选批有利于提高批改速度和增加批改的针对性,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较强的指导性。
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或检查知识,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不仅使获得的知识理解比较深刻,记忆比较持久,而且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需要。面批要注重采用启发性原则,所提问题要适合学生程度,不断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批改过程中要使学生处于“愤”与“悱”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开展思维,认真探求知识。《学记》也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批改中做到“和易以思”就能达到良好的启发效果。
学生互相批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仿的学习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类似的学习程度都能促使学生在互相批改过程中,从不同侧面去创设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批改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利用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发现”从而形成对知识的较全面的认识。
教师无论采取哪一种批改方式,都必须写上一定的评语,这是各种批改方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作业的一种肯定和评价。教师应当认真对待学生作业评语的评定。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体现,也应尽量避免重复多次出现同一种评语,以增加学生对批改的新鲜感,进而促使他们通过查字典,问教师等不同途径去寻找评语的真正意思。作业批改应以鼓励性为主。如对质量优秀的作业,本人通常注以“Excellent”“Wonderful ”“ Very good ”“Fantastic ”之类的评语;作业一般的也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出优缺点。如:“Try your best ”“ Pay attention to the usage of pron”“ Please write carefully”“ 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 ,but try toreduce the mistakes”。另外,在评语边还可以写上一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不时地鞭策学生,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A lazy youth ,a lous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a stone ."(滴水穿石)
"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sity ."(失败乃成功之母)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总之,不同的作业批改方式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角度展开,促进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内涵。第斯多惠说得好:“一个坏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我们教学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教会他们运用创新思维,大胆开拓,尽情在知识海洋中遨游。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参考书目:
裴文敏等 《教育学》 1994年杭州大学出版社
袁振国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员;创新能力;部件修理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32-1.5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或者说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我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多数观点认为:创新能力的内涵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两层意思,前指创新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如求知欲、创新意识、勇敢精神、科学态度等;后者批创新能力中的智力因素,包括各种逻辑方法和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及各种创新技法。
实际上,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应当更加丰富。创新能力除包含创新精神外,还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要素:(1)创新思维层面,创新思维由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综合而成,它有三个特征:即变通性,指创新主体在处理外部信息时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处理信息;独特性,指创新主体对事物常常有与从不同的见解。(2)创新方法层面,是指创新主体认识客观事物内部规律并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创新技能。(3)创新人格层面,创新人格是指在培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时必须要培养的与创新有关的个体素质,包括意志力、观察力、乐观、独立、求真务实、富于社会责任感等品格。(4)知识经验层面,指创新主体具有知识和经验的博专兼具性,包括获取信息以及创新学习的能力,对已有的知识、理论、经验和信息灵活运用的能力。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方法是实现创新成果的具体技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融合在一起。创新学习能力表现为自觉、能动、有目的、创造性地从事学习活动敢于并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载教员及书本知识。
可见,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多个方面,知识积累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经验积累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来完成,获取信息的能力需要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或者讲座以及上机实践来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需要学员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得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更需要通过素质教育和创新过程来实现。
二、任职教育党员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欠缺对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效培养的措施与方法,体现在学员的培养方案上。笔者分析装甲机械维修专业现行的2013年版专业课程标准,发现明确提出开设专门的创新能力培养教育课程的专业并不多。
即便如此,笔者认为提出创新能力的课程要重视本专业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从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来看,培养方法还存在问题,即没有体现出对学员创新战备和创新战术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培养。总体上看,当前学员的创新能力存在以下问题:有创新意识,但不知如何利用和创造条件;有创新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思维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
虽然在少数课程中也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创新技能,例如在“部件修理”的实践教学中,教员经常向学员讲解各种部件装配创新的技术和具体的变换方法,这些方法无疑能使学员了解形形的装配方法,或者如何从一些已有的方法巧妙变换形成一种新的方法,并通过掌握它们来进行新的设计和实验,并进行对比。这些方法固然可以开拓学员的眼界,得到创新思路的启发,但限于具体部件的狭小境地,没有搞清楚这些创新技能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方式,只能使学员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形式中进行一些模仿性的创新设计,难以取得原创性的、不同于以往结构的新方法新思维。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具体的技术创新方法,学员则只知道在该领域如何做一些局部的创新工作,很难把机械领域中的创新技能移植到其它技术领域中。因此,对学员进行创新的能力培养,应在训练其掌握具体创新方法的同时,注重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方式。
三、在部件修理实践课中训练任职教育装甲机械
维修专业学员创新能力的实践
如何在让学员学习和掌握创新技能的过程中训练他们掌握创新思维方式,是“部件修理”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式的重点内容。
笔者在部件修理中改变了过去单纯传授分解、装配技能方法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入手,结合各种创新方法,训练他们掌握创新思维方式的恰当运用。例如在行星转向器装配工艺方法教学上,并非让学员直接按指导书设定的步骤常规装配方法:即将活动盘、闭锁离合器和行星传动器分别装配,之后合装在一起。工艺路线分为一短(装配活动盘)两长(分别装配闭锁离合器和行星传动器)共三段,闭锁离合器和行星传动器合装时需要同时保证太阳齿轮和四个行星齿轮、太阳齿轮处密封环与行星架内孔、内鼓的内齿与外齿摩擦片外齿三处配合。而是先向学员介绍行星转向器装配的重难点原理,如何克服闭锁离合器与行星传动器的三处配合为着眼点。同时介绍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概念、特点及应用。然后,让学员尽可能地运用发散思维找出各种能简化配合条件的方法,如先分别进行活动盘和闭锁离合器的装配,再将行星传动器的零件依次装在闭锁离合器上。工艺路线分为一短(装配活动盘)一长(装配和锁离合器后依次装配行星传动器零件)共两段。并尽可能搭建所想出的方法进行实践,再观察其方法是否简便且符合装配规定。让学员明确不管采用何种变换,部件的装配都要满足其特定的技术参数。
学员从实践中体会到了这种创新装配方法中隐含着发散思维加收敛思维的创新思维方式。事实上,这种创新的方法是从已经确定的装配条件出发,尽可能地思考改变那些要素可以使装配条件进行简化,于是思维就开始发散。想到了选择不同的顺序可以使机构的装配条件顺序发生变化,把同时满足三种装配条件变化为先满足两个再满足一个。实践中,通过机械变换原理中需要的思维方式反过来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即先让学员在实践时选定一种确定的装配方法,运用发散思维找出可能引起改变的所有因素,并用收敛思维的方式逐一考虑在每种条件下是否唯一,确定是否满足装配时所需要的条件。
对多种方法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吸收其长处。综合运用同中求异、发散收敛等思维方式并结合具体的创新技术方法重新改进设计原来的装配方法。注意克服其不足,形成更加优秀的工艺。采用具体创新技能同创新思维方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能提高学员对部件修理课的兴趣,同时能很好地、灵活自如地掌握,提高创新能力。
四、加强任职教育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为了提高任职教育学员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创新能力培养反映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把培养任职教育学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作为一门公共的通识课程开设,且宜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系统学习。在此基础上,专业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具体的创新技能教学内容,并要求把通识课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融入具体的专业创新技能中。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创新教学来提高学员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和创新方法的运用能力,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第二,加强创新通识课程教员和各门专业课程教员对于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其创新教育的教学水平。第三,在任职教育学员中开展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知识讲座,普及相关知识,让学员了解更多的发明创新案例,开阔视野。第四,在任职教育学员中开展各种创新大赛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更好的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11(3).
一、转变观念,为创新教育铺路搭桥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其核心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自学自悟、质疑讨论、主动探索,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求学生不迷信课本,坚持独立思考,尽量依靠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更不能越俎代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把自己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地学习,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努力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创新。教师只有在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在备课、授课等方法上彻底改变,真正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只有探索才会发现真理。只有有了疑问,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需要的只是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是人创新思维活动的开始”。没有新问题就没有创新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活动。例如,在讲解整流电路时,可以先讲各种电路的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伏安特性。让同学们产生疑问,然后去主动寻求半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和变压器整流电路的结构和组成,分析总结各自的优缺点。课后根据对不同电路的特性的掌握,大胆地运用到自己想要实现的创意、发明中去。
三、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唤醒状态。创新动机、创新目的、创新效果三者是紧密相关的。电工电子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电工电子知识和规律涉及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因此电工电子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电工电子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设计一个楼梯照明电路,要使用方便和节约电能。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思考。有的采用双触开关,有的采用闸刀双掷双控,都能很好地满足布置的设计要求。开关的设计固然重要,但课堂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节能理念,思考对照明灯具的选择,实现光照亮度和节能、使用方便的最佳组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体会到电工电子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启发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创新的动机。
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电工电子产生了兴趣,就对电工电子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著地去探索。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电工电子学科的特点,只要我们教师用心设计,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学”,“学”后再“做”就是一种适宜的方式。例如提出“做一个直流稳压电源12 V”的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3 V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图、所需器材以及完成任务的工艺流程卡片,学生装配出实物。教师可以结合电路实际向学生提出“电路原理是什么?元器件怎样选用?工艺流程卡中提出的相关要求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疑问,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学生利用网络、教材等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解决疑问。再次,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选材做出“12 V直流稳压电源”。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参与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前提;关键;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关系到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关系到高中生的业绩考核,更关系到高中生将来的发展,影响很大。
一、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是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地理教学的重点,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去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包含着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科学家为了科学发明,进行多次的科学实验,采用多个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这是科学实验的过程,也是发散思维的过程。得出结论之后,科学家要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广泛采用实验材料,这是最终的实验结果,也是集中思维的体现。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精心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善于使用语言技巧,能够用师者的饱满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将高中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都挖掘出来,充分地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及想象思维能力,进而将事物的内在本质挖掘出来,找寻到事物原有的规律,从而为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综合学科,它囊括了天文地理、世界环境,甚至是我们的整个宇宙。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主宰着地理教学,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地理实践活动应改变观点,要切实以创新作为学科教学的重点,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教师要交给学生地理实践的方法,全面培养高中生自主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汲取营养,补充自己。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采访,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地理知识书籍,收集相关的地理知识图片,查找地理信息与资料,向学生简介社会热点问题、地理探寻探险内容等等,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组织学生旅游参观活动,发展学生的多项合作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教育 实践能力 主体性 想象力
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差。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化学学科有很多内容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能够创造出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或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综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创造型人才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速度,而创造力的核心,又是创造性思维力,因此培养未来建设者的创造性思维势在必行。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认知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它是积极学习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份。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认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认知本身就是一个激发兴趣的过程,能否发挥认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兴趣作向导。首要的问题是,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之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特别是困难学生,积极进取,追求成功。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化学学科,并努力从事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而教师心灵中的兴趣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认知兴趣的高涨。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掌握自,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活跃,这就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敞开了大门,为建立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了问题情景。
二、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化学知识
1.除了课堂数学外,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到《硫酸》一章的计算题时,不妨让学生算一算所居住的城市一年由于烧含硫的煤向空气中排放多少SO2及能形成酸雨的量,顺势讲解酸雨对大自然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等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村学生可提出如何科学使用化肥,各种不同的化肥对土壤酸碱性有何影响,并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使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意义。诸如此类问题,不胜枚举。
2.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对学生讲解有启发、引导作用的化学知识,趣味化学知识,生活中的化学常识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3.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化学课外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选定、安装仪器,配制药品,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通过如用柠檬酸和小苏打为原料制甜汽水,用有机溶剂溶解化纤废品制取简单粘合剂,配制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简单实用的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常指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对课堂上学会的知识,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维,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从多个方面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各种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勤于思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上升为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勤于提问,提倡问答式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尽量用提问的方式和设疑的方式给出,然后围绕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要善于发问,时时设疑,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状态,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堂上善于寻求及创造发现问题的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妨将论题引申开来,创造一个能激发想象、引起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进行自我体验,然后教师归纳出不同想象的结果,引导出事实上的结论。学生的想法有时是正确的,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因为这些想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力,尽管这些想法对社会对他人来说并不是新的,而对自我来讲却是新的,是初次进行的,前所未有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能使学生产生兴奋感和树立信心。
【关键词】中学物理 创新 培养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教给学生相关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又是重中之重。物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极强的系统性。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完成实验及认真思考。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意义。
一、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现在的课堂往往容易造成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局面,从而降低了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难以引起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何谈培养创新思维。一个好的老师往往不是把知识点和课程讲的多么细致多么生动,而是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物理老师进行授课时要适当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在第一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章“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课中,老师可以拿一根铁丝让两个学生上来用手拉,并没有拉断,然后把铁丝的两端固定好,老师只是用一根手指使劲的斩铁丝中点就把铁丝弄断了,同学们一定很诧异。这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说其实你们也可以做到,想知道为什么吗?如此学生的好奇心一定可以被激起。
2.创新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物理原理都需要通过实验才能感受得更直观更准确。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中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通常,学生做的实验都是验证性的,要把实验内容和实际相结合,多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老师还要利用教材和多方面教育资源,扩充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创造性思维。在当今时代,每个人的能力十分有限,都要在不断创新中取得发展和进步,获得成功。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否可行,取决于能否应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和鉴定问题。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导向观察、归纳总结”的办法,逐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如在进行第二单元机械能功和功率的讲解时可以引导中学生举一些身边的例子:马拉车,人下楼,起重机吊物品等。引导学生:起重机朝上吊起货品在做功、人下楼重力在做功、马拉车时马对车的拉力在做功。由此可以总结归纳出:做功是指一个力使得一个物体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最后总结出物理原理。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加大对学生探索能力的训练逐步渗透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运用启发式教学
老师在进行授课时要间接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达到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根本目的。职业中学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启发式教学,老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进行谈话和交流,激发中学生思考的动力,从而打开学生的慧智。在中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引导中学生探究物理理论,解决难题。这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架设学生通往抽象思维的桥梁,能够提高中学生对物理学概念规律的掌握,从而加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有利于中学生避免发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是国家富强繁盛的保障。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创新能力,那么就很难在当今的世界之中屹立不倒。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综合素质更是不可忽视。所以我们要努力把当代学生培养成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才。培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创新型的优秀人才,是我国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的更新的要求。是满足当今飞速发展的世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措施。更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大方向。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到首要位置并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缺乏“创新”的氛围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是尤为突出的问题,其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未来社会及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创新能力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许多学校都意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积极促进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及健康发展,怎样自觉求索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当代社会对医学生的各方面要求,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针对此,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给予调查,并予适当的讨论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广州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六所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04级233名,05级333名。
二、方法与内容
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66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回收率达81.8%。内容包括客观项目和主观项目两大部分,涉及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临床教学、教学管理、培养方案、课余生活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
三、结果
调查结果见表1。
四、讨论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归纳总结,试作如下浅析:
1.加强教学环境建设,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环境建设属于教学硬件建设,而教学管理则属于教学软件建设,这一软一硬,却是搞好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一般说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决定着什么样的教学规模,同时也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往往受教学管理模式的制约。一个场地宽敞、设施完好,环境安静优美的教学场所,无疑会使教师和学生心情舒畅,才思敏捷,使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逐步形成和谐的校园。
教学环境建设与院校管理密切相关,而院校管理的主体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又涉及各方面的制度。现行考试制度偏重于考查学生记忆力,这样对学生考核要求太低,而且一次期末考试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行过程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估制度会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2.强化教学规划与设计,精心组织教学
在进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地使学生接受知识,提高感知效应。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创造了教学的良好条件,但搞不好教学规划与设计,容易杂乱无章,使学生无所适从。如果规划与实际工作相互之间衔接不严,就会造成教学工作的脱节。对不同教学班、不同生源,应制订严密的教学规划,包括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及临床教学的安排等。各学科教研室也应有详尽的计划,授课教师据此确定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已成为学生自身整体素质提高所注重的方面,因此,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如科学哲学、医学史等)、工具性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与设计)、桥梁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等)以及反映临床诊治技术新进展新成果的选修课程,以利于医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评估和考核。在实验中应用及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调查访问,57.12%的医学生期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能“一体化”,达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3.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三个阶段,感知阶段、认知阶段、确知阶段,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目前采取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未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而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同学的青睐。这种方式既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呆板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调查访问中,学术沙龙,参加较高档次的学术研讨会,网络教学,模拟人教学等是医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学习自主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手段。
(4)讲究教学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医学教育持续发展的灵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在临床医学教学工作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要着重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讲究教学艺术,如设疑、示范、阐述,等等。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学校和教师传授知识的意志,转化为学生认真求索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自觉行动。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被教育部列为当前医学教育教改课题之一,是各医学院校的工作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医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 创新性的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69-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服装行业对创新型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近二十年来,尽管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为服装行业培养了大量综合素质较强的实用型人才,也受到了服装企业特别是一些品牌企业的欢迎,但在工作实际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及创新行为远远达不到行业发展要求,因此,严重制约了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作为综合性民办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又是文理兼收,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好,理性思维与理解能力较强,但艺术功底差。为了更好地体现综合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与学生特点,并且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成为服装行业的通才,在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应有别于服装专业的艺术院校。
一、发挥文理科学生的优势,将理性思维方法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理性思维是一种规律、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递进式的思维形式,将理性思维应用在服装设计创作中是一种行之有效并且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文理科的学生,寻求服装艺术的规律与本质,从而指导服装创作与实践。如《服装材料学》这门课程,可以将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在理论知识内容部分注重理论基础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服装材料与服装的关系,发挥学生的刻苦钻研与探索精神,系统地讲解服装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从理性角度来讲解,注重用逻辑思维方法来分析各种服装材料;在实践内容部分,通过不同服装材料、不同色彩与不同款式服装的视觉效果,使学生掌握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发展规律与本质,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为学习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学内容上要重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运用感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感性思维方式是艺术思维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类对事物的感知最初就是通过感觉器官进行的,通过感觉器官传递给人的大脑,形成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五种形式。感性思维的主要特性是形象性、具体性和直观性。服装设计师一定要有时尚意识、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严密的思维,即逻辑思维能力;二是感性思维能力,二者综合构成创新思维的主体,创新思维寓于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接触、多看一些各个时期流行的、时尚的服装,多看一些不同质地、不同风格、不同款式的服装,通过感性认识使学生对各种服装形成很丰富的印象,这样可以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各个学科间相互渗透,从色彩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服装管理、服装营销与品牌策划等方面来讲授,培养服装设计学科的通才。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开设的大学语文、美术鉴赏、服装史、服装设计概论等课程,开阔学生的眼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能力,不受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学生畅游在丰富的想象空间中,加强综合院校服装设计学生的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吸收多种服装艺术的表现手法,开发学生服装设计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循其大道,勇于创新。
三、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掌握所学的知识
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灵活地接受知识。使学生潜在的能力通过不同的渠道自由地发挥出来,将学生从应试教育固定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打破传统教学中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种模式的教条主义,贯彻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主导的教书育人的方针,是新时期培养真正有开拓进取精神、体现一专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任务和要求。趣味性教学法就是一种投其所好,诱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根据调查统计:学生在心情愉快时认真听讲,能接受老师所讲课内容的95%以上;学生在情绪不稳定时,听课不可能全心投入,所以只能接受20―60%左右的内容;如果学生在觉得该学科无味时,上课就会心不在焉,其接受值可能为零。因此趣味性教学法就是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做实验、竞赛、评比等活动来发挥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动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比如服装工艺设计课,如果只讲理论原理,再督促学生练习,结果肯定收回不大。在教学工程中,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利用一定的时间举办一次竞赛。要求所有作品必须是用缝纫机缝制出来的,内容不限,可以是衬衣、裤子、手提袋、帽子或是洋娃娃的衣服等。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都设法做一些东西,并且干劲十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缝制过程的操作技能,而且还掌握了许多工艺技巧,摸索出很多工艺处理的方法。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