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范文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

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是什么?按照历史学的观点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历史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过程;广义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狭义指人类史,即人类以往全部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简单的概括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是一门涵盖范围极其广的一门课程,但是否就真的很难去学习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学习历史,你将会沉浸于历史的美妙中。初中阶段学习历史是比较基础的,学习主要是以记忆理解为主,拓展应用为辅。以下是本人归纳的一些学习初中历史的方法:

一、熟读教材 掌握教材重难点

在初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学习集中点就是考察在教材上的熟练度。对于初中历史的考察属于比较简单的阶段,但是想要学好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就现阶段来说,初中历史教材课本的知识容量并不算大,并且主要是按照通史的角度加以讲述。因此,在教材上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最简单的了解就是查看目录,教材的目录是整本书内容的一个缩写,从目录中可以了解到该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按照一般教材的编写来说,在每一课通常也会分为几部分的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同学们应该对大字部分进行精读,掌握该课的主要知识点。小字部分一般来说是对一些历史时间的描写或者对相关人物的介绍,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对大字部分的以及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因此对于小字部分的内容可以采取略读的模式。对于教材的熟练是初中阶段获得历史高分的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向上面说的那样,毕竟初中对历史的考察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对课本的考察。

二、加强记忆 掌握背诵巧方法

很多同学都认为学习历史最吃力的就是背诵了,也有很多同学在最初学习历史的时候兴趣满满,但由于各种需要背诵的条条框框使得同学们心力交瘁,也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兴趣。其实对于历史条条框框的记忆并不难,掌握一些背诵巧方法总能使记忆教材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个人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点的一些方法:

1.晨读记忆法:早上是背诵的黄金时间,是背诵历史这类文科性知识最适合不过了。如果所在学校是已经安排了早自习,那么可以在课前就给自己定下一些背诵目标,根据老师总结归纳好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一般来说,学生可以拿好老师归纳的笔记进行背诵,背诵完毕后,可以盖上笔记或者课本,闭眼重新回忆所背知识点,若有不熟悉的可以重新加深记忆。

2.关键词记忆法: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很多同学表示记忆起来格外吃力。每一个点有长长的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需要背诵很多知识点,这无疑给同学们背诵加大了难度。因此,背诵时往往可以选择抓住关键词,先记住关键词,然后不断拓展。比如在记忆为什么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时就可以先抓住文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私人讲学这些关键词,再不断加以扩充,记忆起来也就更加简单了。

3.提纲记忆法:初中历史对于事件时间的考察可以说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同一时间,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可能同时发生着一些大变革大事件,在笔者看来,建立时间轴是个不错的选择,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综合起来记忆比较,也是一个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好法子。毕竟在考试中,出题者往往利用学生事件时间发生情况记忆模糊而设下陷阱,但如果同学们对于这些知识点记忆深刻,也就可以减少丢分了。

三、巩固知识 掌握答题小技巧

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记过的知识点再次忘记的现象,这便是巩固不到位的结果。那么,应该要如何巩固知识呢?课后的练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练习容易造成对所学所背知识理解不深入的情况,理解不深入则答题无法达到要点,得分也必然会不尽如人意。历史这门课程,答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客观题给出的史料材料等,在问题的设定上也必然存在联系。比如,很多设问往往会说材料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训等等之类。像这样的问题,若材料中提到了买什么,花了钱等等就是涉及济方面;若是材料中提到了制度的革新等方面则是政治方面;传教士之类的方面则是涉及文化方面;关于军队等则是军事方面诸如此类。但有些材料表达得较为隐晦,可能无法找此类关键词之类的,那么,笔者的建议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写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分点作答,并且尽量使得所写答案与所学教材有所关联,尽量使用术语,避免使用日常用语,还要注意的是,答题尽量使得卷面整洁。掌握一定的考试作答技巧会产生意想不到效果,往往可以使自己在同类答题中得到更多分,成为佼佼者。

以上是工作中总结而来的一些小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学重新树立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在历史学科中得到自己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

引 言

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更加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能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但是就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也较为被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就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历史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远古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而从横向来看又可以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类,在内容维度上又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内容[2]。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好初中历史学科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学生只是提前将课本内容了解一下,因此学习效果依然无法提高。要正确掌握预习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有关材料和数据的查阅,并且对文章结构进行整合,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3];第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监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要学会主动思考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要学会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知道对照课本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学生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养成良好地主动思考的习惯,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枯燥,趣味性较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4]。例如,在刚开始上课的五分钟内,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即让学生将本节课中想要提出的问题列出来,课堂即将结束时再进行自我回答。当然,为了避免学生给自己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并且充分语用自己的大脑思维进行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

三、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记忆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其中包括年份的记忆、事项的以及各种条约内容的记忆等。要将这些内容完全背诵下来或者记忆下来是很困难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记忆技巧,以便提高忆的效果。记忆的基础是理解,只有当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时,学生才能够对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从知识的记忆策略来看,学生可以采用的记忆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等,如做笔记、列提纲、列图表等,这些对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均有着明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提示,让学生在课堂可以做笔记或者进行理解式记忆,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好二级乙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期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从自身方面着手,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个人魅力等进行合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外也需要进行相应地学习,不断实现自我专业素质的提高,学习并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在情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人才[5]。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还可以启发学生向历史人物学习,以便促进学生在价值观和思想观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科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效率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出发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昌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求知导刊,2015,23:67-68.

[2]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3]毛良明.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38.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开卷考试;措施;利与弊

1引言。伴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与强化,开卷考试已逐步走进了初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说,这是一种先进教学方式的引入,必然能促使初中历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负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优缺点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开卷考试的实际效,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历史成绩和了解历史事件。

2开卷考试的优点

开卷考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新时期下,而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创造力也是新时期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必须正视考卷考试的种种优点,这样才能对其更好的发挥利用。

2.1开卷考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卷考试的教学方式在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更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开卷考试试题的灵活性也使得学生能摆脱课本的舒服,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开卷考试使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有机联合。开卷考试的试卷内容侧重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这就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不断联系生活实际,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就避免了传统考试中生搬硬套课本上的内容,同时对学生来说这也是对已掌握知识的一种升华,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开卷考试使学生对信息进行读取、整体的能力得以加强。开卷考试中要求学生要针对题目给出的材料加以分析,找出其与教材内容的切合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这就使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有了持续的加强。同时,也更有利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2.4开卷考试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开卷考试自身的特点,学生可以不必可以背诵教材中的内容,只需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就可以了,只要保证对教材充分的熟悉就能保证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要想充分的了解教材仅仅通过教师课堂教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自身必须要多读多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长远角度看,这对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一项有力的措施。

3开卷考试的缺点

3.1开卷考试使学生过分轻视历史课程。由于初中历史教学采用开卷考试的教学方式,这就使学生过于轻视历史课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学生本身不重视,那教学活动的质量也就无从说起了。所以要求学校必须重视这一现象,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科目的重要性的教育,开卷考试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改变历史科目本身的性质,这点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白,只有从意识上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才能从行动上去重视历史,学习历史。

3.2开卷考试使学生过于轻视对教材内容的记忆。虽然历史科目采用开卷考试,允许学生翻阅教材,但并不表示学生可以对教材内容完全不进行记忆。事实上,历史学科是一门对记忆性要求极高的学科,而现实中却出现学生对课本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抛开课本就完全不会的现象,这就使历史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作为一项长期性学科,初中历史出现这类现象对学生后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学校也必须对其加以重视。要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性,在适当时候可以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以基础知识、概念性知识为主,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符合形容人才。

3.3开卷考试使初高中历史教学出现断档。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学采取开卷考试,而高中历史教学则完全采用闭卷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在初高中的衔接期间对历史学科的接受不能同步。同时高中历史教学其知识面较为全面,考试内容也复杂多变,对初中历史有较深的衔接性,而由于初中开卷考试的方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内容掌握不到位,无法与高中内容有效的衔接,造成学习效果差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在初中后期对着重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这不仅能促使学生对教材有全面的掌握,同时对其步入高中后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也是一项预演,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

4总结。如上述所言,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开卷考试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同时更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一项预备工作。但伴随着种种优势的同时,广大教师也必须认清事实,开卷考试的教学方式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种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广大历史教师如果不能对其妥善的解决,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必然会导致学生在的学习效果不增反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后期历史学习。这就要求广大教师首先要对开卷考试有明确的认知,知其利弊才能趋利避害,才能保证开卷考试这一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创新思维

随着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成初中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初中生真正“活动”起来,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历史、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会使初中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些活动会让初中生的情感得到释放,有利于初中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一些再现的历史情景给初中生印象会更深刻,有利于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经验谈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意义。

一、活动设计要引导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学习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新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发生质的转变,初中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能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初中生掌握知识、积极实践的态度和能力。 我们首先应该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让初中生真正明白他们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自己当做课堂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主人。

二、有利于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让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中真正“活动”起来,我们要当好“导演”, 要真正做到我们搭台,让初中生唱戏。许多历史课堂因为有了初中生的积极参与,如朗读、表演、探究等,才是我们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有了初中生的踊跃参与,教学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初中生的活动不应该是盲目的,不能为了“热闹”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追求形式主义。我们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我们要引导初中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既要保证初中生的积极、有效、全员参与,又要防止初中生偏离中心。并在初中生“活动”中随时提醒初中生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如讲“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一节中八股取士时,我安排了初中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表演八股取士历史剧,看剧评史等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初中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初中生表演八股取士历史剧和看剧评史的活动,初中生非常踊跃,积极发言。我对初中生的发言都做了积极肯定和鼓励,初中生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样留有余地又尊重了初中生的差异性,也避免了初中生太偏离主题。结果初中生很快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深深理解了八股取士的危害性。 因此我们要引导初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不能因活动而偏离中心和抛弃重点。让历史课堂中初中生的活动既要形式新颖又要主题鲜明,既要目的明确,又要任务清楚。

三、有利于初中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不是简单的要求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阅读、记忆等,而是我们要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探究和思考,让初中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思考、探究和积累。让初中生在活动中不断开拓进而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初中生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历史教学中的“活动” 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我们在引导初中生积极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他们自主有序进行,同时不要局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初中生大胆开拓和创新。 例如 :“小老师”的活动我们都不会陌生,在讲《近代前夜的盛事与危机》一课中我就组织了“小老师”上课的活动,具体方法把初中生分为三个组,分别负责“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发”和“危机”的教学。第一节课进行分工准备,每一小组的组长负责布置具体任务,并让他们的每个组员分别都有具体的任务;第二节课让三位“小老师”正式讲课,“小老师”们也充分发挥了初中生的主体性,表演历史剧、说快板、讲故事等丰富的活动,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初中生听的也非常入神。通过这样的“活动”,初中生不仅有效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体验到了老师的苦与乐,那种对历史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历史课堂的学生“活动”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初中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素质和技巧,这就要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给予初中生必要及时的指点和帮助。

四、活动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要针对不同的孩子设计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活动”。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还应该尽量让全体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的分组和任务分工都要具体、合理、充分。既要面向全体初中生,又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例如七年级、八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非常强,我们就可以设计初中生表演、背诵大比拼、历史故事比赛等活动;而九年级的孩子不再喜欢那些过于表现的活动,他们的能力思维已经更加深入,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组织演讲、专题讨论、记者采访等形式的历史活动。所以我们历史课堂的“活动”要具有针对性,符号初中生实际,对阶段的孩子组织相应的学生“活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篇5

一、结合教学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人文精神培养,其内涵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其中让学生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从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领略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中华名字五千年的文化是国家、整个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与凝聚,是整个中华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让学生从教材中的不同侧面感悟经典文化,这是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把握人文内涵的侧重点,让人文实力体现民族的风貌,反映了该民族精神,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历史知识,提升人文素养,这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妨适当采用“移情”的方式,通过对历史情境的渲染来充实学生的感受,力求将一个事件中的人物个性化,探究历史人物的人文精神,学习他们的民族精神,挖掘他们的抱负与情怀,拓展教材之外的历史事件。例如,笔者在对“”一课的处理中,着重突出事件人物的所思所想,六君子的选择正是他们为同一目标做出的不同抉择。虽然最后的结局不一,但这都不能掩盖他们理想的光辉。教师可以补充教材之外的必要素材,引导学生对谭嗣同人物的解读,领略人物背后无法湮灭英雄情怀。

二、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渗透人文教育

1.在行动中提升人文素质

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分析和收集资料。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创设课堂探究情境;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尊重每位学生,通过采用谈话、讨论、辨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要通过课堂的言行举止影响每位学生,不仅让学生获取必备的历史知识,还应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凸现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增强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是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体会这些民族英雄天下兴国为己任的爱国情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将历史学仅仅理解为记忆年代、事件、人物等这些简单知识,而应剖析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智慧。在学习“第一次”时,要让学生体会林则徐“”的意义,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反抗外来侵略而进行的;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在中奋勇战斗,在自身受重创的情况下决定与敌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让学生了解到革命先辈为反抗外来侵略和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战的精神,进而学习他们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联系当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成就,但同时又充满的曲折,凸显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3.注重美育,对学生人格的熏陶

美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美育素材,寻找极其完整、宽阔的历史美学价值内容,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让历史教学充分发挥美育功能。比如:从传说中的仓颉原始文字到中国最早的硬笔书法甲骨文的出现,再看今天的不同字体,多姿多彩的书法荟萃;再如,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绘画艺术、精美的艺术作品等,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引导他们认真观察美、聆听美、欣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