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教育理论与方法范文

语文教育理论与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语文教育理论与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文教育理论与方法

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方法论;语文教育

对于长期以来的语文“知识中心说”王尚文教授提出“语感论”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重点是语感,王荣生教授提出“内容论”认为教学方式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手段应该被大力发扬。

刘永康教授的“方法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教学方法论是以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方法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揭示已有教学方法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与教学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以构建和解决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间的新型关系和相应的新理论基础为核心任务”[1] 王尚文、王荣生和刘永康三位教授分别从语文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三方面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分别提出了“语感论”、“内容论”和“方法论”。其研究成果已形成语文教学论的一个有机而较为完整的整体。

一、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1.辩证法思想

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体的哲学方法论为其可靠的基础,“方法论”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学术界一般把“方法论”总结为三个分类: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讨论科学对象、理论和方法的关系,一般方法论属于一种共同性学科的方法,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方法之间,科学方法论是一定的科学研究对象决定的,研究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语文教育“方法论”涉及多种关系,如师生关系、语言与思维关系、导学与自学关系、课内与课外关系、继承与创新关系、智力与非智力关系、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等。

2.教育学理论

语文教育“方法论”继承了孔子、老子和《学记》的教育思想,针对传统语文“少慢差费”的弊端,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

3.心理学理论

语文教育“方法论”有鲜明的心理学特征,注重根据一般心理认知规律,去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要以学定教,即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二、语文教育“方法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价值。

1、从克服原型启发式的局限性中去突破与超越原状启发式原型启发式主张并实施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亦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研究西方方法论时,刘教授发现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一些缺陷,如我国古代的原型启发式教育理论,其合理性表现在着眼于引发矛盾,开启思路,诱导教学对象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都体现了这些精神。孔子的“克己”、“自律”以求得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这种儒家的人本思想与西方那种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大相径庭,这种人本思想给启发式原则若干束缚,把启发式局限在仅仅是引导学生领悟已有的知识上面,从根本上说即不鼓励学生去发前人所未发,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索,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墨守陈规,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的能力,这与发展的现代科学教育观是相违背的。刘永康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人本主义、发现法、接受美学等西方方法论均能启发学生以积极的求异思维为特征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弥补以求同思维为特征的我国传统的原型启发式教学的缺陷。”[2]

2、语文教育“方法论”的本土化、民族化就是把外来思想文化与本民族思想文化有机结合、相互融通,是本土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同化和顺应,面对西方各类方法,要反对两种倾向(盲目崇拜的、失语症、和孤芳自赏的封闭症,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引入了对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十余种理论,包括建构主义、格式塔理论、模糊理论、纲要信号等,尤其是心理学(格式塔)语言学(符号学)和美学(接受美学)方法引入阅读教学的文本分析,大大拓展了文本理解的视阈,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化静态为动态,化单一为丰富,化枯燥为生动。

我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各国的文化教育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西方方法论必须与我国教育改革实际结合,尤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实现西方方法的本土化和民族法。实际上,西方的很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话语系统中都能找到踪影,格式塔整体性强调的是“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决定于任何一个部分,而依赖于整体,这个从该事物整体中产生的性质,即所谓格式塔质”[3]

三、语文教育#方法论、拓展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视野。

20世纪50年代以来,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消极影响是明显的,它不仅没有弥补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缺陷,反而淡化甚至取消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严重扭曲了我国的语文教学,导致重讲练轻诵读,重肢解轻整体,重读写轻听说,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全面调整原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地有选择地移植西方近现代方法论中对语文教学有启迪作用的科学理论,与我国语文教学的特点相结合,使之逐步民族化、本土化。对语文学科文本解读的贡献。《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一书中“符号论美学与语文教学”、“纲要信号与语文教学”、“模糊理论与语文教学”紧扣汉语母语特点,提供了大量破解文本含义的方法。如在“符号论美学与语文教学”一章,训练学生破译汉语符号的“本文”提供了切合母语特点的方法,注意语言符号的变异性,把握语境,注意背景;理解句子的组合原则;认识“本文”的结构及表现手法。

语文教育学经历了经验描述期、历史转型期,至今已发展为一门渐成规模的理论学科教育学,由于方法论教学的原理是建立在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教学论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此,作者认为,方法论教学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启发功能很强的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与教育方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21世纪的教育教学都要现代化,现行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方法论教学法就很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澍;柳海民. 从唯方法论主义到问题与方法论的统一――改革开放30年教育学方法论研究的知识论立场探寻[J]. 教育研究, 2011(1):39-44.

篇2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视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和记忆储存的容器,因而主要是注入式教学法。它的特征被概括为“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其致命弱点是:强调教师如何去教,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正是以纠正这种错误偏向为突破口,进行不断实践,创造出许许多多富有时代色彩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综合考察发现,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强调教与学并重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学生也是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人们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视。许多语文教师都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象钱梦龙教师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六步教法”等,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法,也是教师教法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学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和学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教学并重。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教的方法,也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首要特征。

2.注重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它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创造力而教,为创造力而学,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规定。广大语文教师顺应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放在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位置。如陈钟梁老师的“问题教学法”、洪镇涛老师的“语文教学八字法”等等,都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3.突出教学方法的情趣性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性情。比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力,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和令人愉快的效果”。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趣生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4.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

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等都只是一种单一的具体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单独使用。从整体观点看,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难以适应当代语文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和综合性。因此,教学方法必须由多因素构成,使具体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按教学的需要和一定规律排列组合,使之互相取长补短,以发挥整体综合效应。如黎世法老师的“六课型单元教法”、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四步教法”等等,都是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方法。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这种“整体化”特征,使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具体性区别开来,成为自身的又一重要特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但就宏观而言,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它们将是未来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大趋势。

1.追求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

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主体(学生和教师)间相互作用表现为两者之间对教学方法使用和控制的互动性。师生都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互为认识的主体,他们互相认识、互相合作对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运用起决定作用。教学方法主体间的互动性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当师生配合默契、合作和谐时,教学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而教学主体间相互合作和谐则表现为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即师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民主合作精神的发扬,能促进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学生创新和探求能力的培养。魏书生老师民主化教学的探索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运用的效益,乃至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探索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民主气氛,追求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和谐性,将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主题之一。

2.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关注智力因素在学生智能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学过程中的情意侧面重视不够。近年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认为人的意志力、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活动所起的动力、定向、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教育观由“智能教育”向“人格教育”的转变和人们对语文学科人文特性认识的加深,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方法的情意性。这一点我们会从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中得到启示。可以说,如何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实现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篇3

一是把好用人关。首先对幼儿教师的师资、学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公开招聘教师,让教师强烈地感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已进入幼教领域,认识到幼教队伍人才的竞争既是对自己的挑战,又是发展自己的机遇。

二是注重岗位培训。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分期、分批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州、县举办的各种形式岗位培训外,还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听讲座、座谈交流经验体会,吸取新信息等,拓宽了教师的思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学历提高外,还把幼儿园教师职务培训管理与教育部门职务培训管理同步,聘请外校教师进行短期技能培训,并让骨干教师担负起培训能力较弱的技能和以老带新的重任。

通过培训,使教师们树立了新的儿童观、教育观,了解了新动态、新信息,学到了先进幼教理论与实践经验,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是建构评价机制。我园制定了教师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评价体系,注重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在制定时,根据幼儿园的特点确定了两个倾斜政策:第一,向科研成果倾斜。由于认识到科研能力在教师整体素质中的重要地位,把科研能力的高低及科研成果的多少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参数,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全园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热情,进而推动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二,向青年教师倾斜。

四是团队凝结力的塑造。幼儿园内部运行机制的构建如果只限于制度和规范的建立是不够的,内部运行机制构建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精神的塑造,它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就是组织精神的培育。如我园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团结、敬业、奋斗、创新”的园风,现在真正成为群体的意识,贯穿于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幼儿园成员的一言一行中,弥漫在整个幼儿园的组织氛围中,进而成为一种优良的园风。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第一,抓教学常规,强调一个“实”。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教学思维僵化,教学方法陈旧。面对这一实情,我们首先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出“抓基础,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变化上花功夫。由于切合实情抓住了牛鼻子,因而变化非常显著,近几年,在办园模式上有了较大进步;其次,教学常规不要过于繁琐,必须精要易行,方便操作。几年来,我们一直这样去做,领导觉得教学常规便于抓便于管,教师认为具体实在,好实行。切忌为抓常规而抓常规,搞成形式主义。比如说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我们就看教学面向全体幼儿了没有,如何剖析重点,如何分解难点。检查容易,教师备课目标也明确,有的放矢,完全不是以前的纸与笔相加的教案了;再次,教与学绝不是花架子,要靠一点一滴去做,去落实。比如,我们在抓教学方面,不是看结果,而是进行系统分析,把精力放在听课上,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目标的落实,师幼双边活动的开展,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第二,抓教学常规,坚持一个“恒”。抓教学常规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而事实上这样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风四日雨,虎头蛇尾,形成一个“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局面。我们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如果园领导对一项工作没有恒心,那么,作为教师就没有持之以恒遵守“规矩”的毅力,就很难使自己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

第三,抓教学常规,做到一个“柔”。教学常规,说到底,都要贯彻到教师身上,要教师去落实。因此,教学常规的核心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常规就是抓教师。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心理状态是“要我做”与“我应做”。教师作为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知识,更有责任感、事业心,只要稍加引导,完全能转入“我应做”状态。

第四,抓教学常规,力求一个“新”。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任何手段都要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充分意识到教学常规管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它毕竟是某一特定阶段的产物,一旦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就我们幼儿园来说,过去在组织管理上很随意,很松懈,而现在是园长领头,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

管理内容上,把课题与教师论文纳入管理项目。管理方法上由过去的综合印象化,逐步向现在的量化评估考核推进,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量化,但又不完全依据量化。

三、让教师成为教育工作的主人

1.个体与统一

如备课的目的是指导教师自己的教育工作,因此最重要就该是写教师想写的,而不是写领导想看的。在掌握了这一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首先,对在幼儿园工作时间较长、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备课要求,高级教师不必写详细的活动计划,因为她们多年的积累已使她们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写她们早以熟记在心的东西确实是一个浪费。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她们,要求备课时要能针对难点备出自己独到的、更有见解的教育方法。备课方面可以精简,但在教育分析上要加大力度,因为她们已具有较高的分析水平,而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又直接影响到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下一步教育计划的实施,其他教师像以往一样备课。加大对备课的批阅,批阅方式采取年级组长批阅或不定时的交差批阅,并填写评价分析表,对活动计划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分析、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师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展教育工作,少走弯路。

2.自由与约束

时间的约束与教师主持教学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为保证。每天的户外活动游戏时间、室内游戏时间、教育教学时间……都该给必要的保证。如果完全由教师自己掌握,难免会因教师自身的兴趣爱好而产生偏颇,那么全面发展将是一句空话。但如果把时间看的太死,教师又会为了遵守时间的要求而应付每一个时间段的教育工作:画不完就不画,玩不透就不玩。时间的约束不仅没有起到保证幼儿发展的作用,反而会促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

检查与被检察。检查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使教育工作得到必要的保障。然而检查的关系往往使检查者不自觉的“拧眉立目”,使被检查者情不自禁“小心防范”“心存不满”。给教师造成阴影。因此,在检查中,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只要能给个合理的解释,只要不是强词夺理,就应该表示理解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篇4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意义

警察心理健康,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依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可以这样定义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无任何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表现。

2、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与集体中的主流评价相一致。

3、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

4、能保持统一的人格。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和需要、兴趣、动机等因素应与外显行为保持和谐统一。

5、良好的人际关系。

6、社会化良好。对周围社会能够很好的适应,掌握社会所公认的各种观念和行为方式。

7、控制能力强。

从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看出,重视心理健康,对警察的心理、生理以及公安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1、心理健康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民警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这就要求民警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保持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民警很好的处理各种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积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2、心理健康可以预防心身疾病的产生。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起因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等。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矫正不良的心理反应,积极发挥各种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有效的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3、心理健康可以防止出现某些意外事件。民警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诱因,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出现意外事件。例如,当民警捉到犯罪嫌疑人后,多数犯罪嫌疑人都会想方设法否认罪行,此时如果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低,很容易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出现刑讯逼供现象。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预防这类事件的出现。

4、心理健康可以使警察提高工作效率。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对和处理繁多复杂的工作任务,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民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处理好各类复杂事务。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要像重视身体健康那样,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对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公安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

(一)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1、面对错综复杂的执法环境,面对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面对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意外事件,基层民警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公安工作越来越难干了”,这是大多数基层民警的心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一线执法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遭遇群众围攻、殴打、谩骂、污辱、诬告,绝大多数民警抱着忍让克制的态度,不敢在行为上、语言上有任何过激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初至2004年底期间,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受阻达2200余次,其中有632次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

2、舆论宣传的负面影响,社会对民警的过高期望,使得公安民警自尊心受到损害,怕“引火烧身”的心理突出。公安工作涉及面广,任务复杂艰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群众认为公安民警就是无所不能、随叫随到的“超人”,而一旦案件久侦不破或是极个别警察犯了错误,社会舆论就毫不留情,大肆批评。很多群众以偏概全,将公安队伍中的个别问题当作全体民警都存在的问题,讽刺、贬损之词不绝于耳,对立情绪严重,大大损害了公安民警的自尊心。近两年来,民警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越来越多,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例证也为数不少。所有这些,均给公安民警工作上带来了影响。这使得大部分民警对执法问题持谨慎态度,常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执法放不开手脚。

3、工作负担过重,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民警心理上产生了厌倦感和恐惧感。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休息时间难保障,生活无规律,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整,使基层民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据调查了解,当前民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心脏病、肠胃病、高血压、颈椎病等10余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公民平均寿命为70岁,而公安民警只有47岁。市交管局2005年民警体检结果显示,参加体检237人,查出患有各种疾病的有210人,占参检人数的88.6%。

(二)公安工作的特点是导致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

公安基层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警察是一个高度紧张、充满压力的职业,它也是导致基层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基层公安工作岗位的特点主要有:

1、高危险性。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近年来,犯罪分子持械持枪暴力拒捕、袭警的案件显著增加。据统计,2004年,我国有472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近5000名民警负伤。在丽水,袭警事件也经常发生。就在前两天,我交管局民警习强同志还在值勤过程中被暴力抗法。

2、工作时间长,身心难以得到有效放松,生活质量不高。在警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基层民警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节假日往往只是一种象征。据统计,每名民警平均每天加班5小时,每人平均每月加班15天以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民警饮食、睡眠、娱乐等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几乎没有时间去关心家人,难以承担家庭责任,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均受到消极影响。

3、组织内部管理压力增大。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等级评定、全员竞聘上岗……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进一步锻造高素质公安队伍,不断探索、大胆改革,这一系列管理举措的实施,激发了公安队伍的勃勃生机,但与此同时,公安民警所感受到的组织管理压力日益增大。一些基层民警把自己的工作环境形象地比喻为“上有高压线,下有地雷线,前后左右都是警戒线。”

因此,针对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现状,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三、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不断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增进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安管理者的高度重视。2004年10月份,公安部召开了相关的会议,并制定了规定,对新录用的公安民警和录取的公安院校新生要通过心理健康测试。有关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积极的探索开展中,像深圳、杭州等地公安机关就专门成立了“民警心理咨询热线”,接受民警及其家属的求助。这些都说明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正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相关机制也在进一步的创建当中。

我认为,当前加强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从优待警。

1、提高民警的工资福利待遇。由于民警不能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工资成为民警收入的唯一来源,应严格落实超时工资补贴,使民警的超额付出得到切实的回报。

2、加强民警合法权益的维护。广大的基层民警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风尖浪口,遭受到的侵害、投诉较多。公安机关要加强民警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成立民警合法权益维护委员会,建立规范的投诉查处反馈制度,确保民警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积极为民警创造敢于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放开手脚干工作的良好环境。

3、建立完善民警定期体检制度。保证民警在一年内能够享受到身体健康全面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切实让民警从心理上减轻顾虑和压力。

4、切实落实民警休息制度。民警应享有的休息日、节假日、年休假,各级公安机关应予以保证,确保民警身心能得到及时调整。

(二)科学管理,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1、加大公安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部分群众对公安民警产生非议和偏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公安机关的职责和存在的实际困难不够了解。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公安正面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公安民警的了解,为民警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赢得更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氛围。

2、合理安排警力,不搞政绩战。目前有的上级公安机关在布置任务时存在短期行为、缺乏协调、过于集中等现象,令基层疲于应付。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减少和避免公安民警从事非警务活动,进一步科学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下功夫使警力真正向一线倾斜。

(三)对在职民警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

篇5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验式;教学方法高等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直接从事旅游管理活动的应用型人才。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急需与长期落后的旅游管理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使得改革旅游管理教学方式成为必然要求。传统教学法在实务性很强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弊端越发明最,而构建主义所倡导的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计、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等开创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新局面。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一)有关体验关于什么是体验的问题,综合当前的一些文献资料,大致有以下几种提法:受心理学情感理论的影响,视体验为情感,如裴娣娜认为:体验是“—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借鉴瓦西留克体验心理学的概念,把体验当作一种特殊的活动,如朱小蔓所说的主动体验过程;受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将体验规定为意义的建构和价值的生成,如张华即持这种观点;从教育活动的综合性出发,认为体验是多方面交织的复杂过程,如沈建认为: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个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

在综合和分析上面的几种提法后,李英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提出了体验的含义: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它包含三层意思:经历、情感、认识,把体验常用的这几种涵义融在了—起;涵盖两个方面:活动和结果,对二者傲到了辩证的统一;从而实现了对哲学、心理学、美有成果的综合性吸收,使体验范畴更具包容性。并认为体验有亲历性、个人性、缄默性三个基本特征。

(二)体验教学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因此可以将体验式教学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由于受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思想的影响,本学科教学别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证明,这些知识和体系不能适应学生将来所从事岗位能力的需要,他们只懂理论,不会运用,不能运用所学的旅游心理学理论解决旅游实践中的问题。

(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参与在教学方式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居主导地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记什么,注重教而不注重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就完成教学任务,结果是教师累得半死,学生还厌学,费力不讨好。

(三)案例式的教学方式,忽视案例内容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索。但由于从事教学的老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中选取案例陈旧过时,忽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性,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建立学生自觉进行知识更新的意识。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现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外项目、课堂角色扮演、等等,一切有利予学生能力提高的方式都应该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当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地交流。还能够迅速地学以致用。

(一)增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尤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单纯的理论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争辩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就业提供—个练兵场所。此外,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事,选取的案例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实践性、参与性较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情景教学,创造体验式研究性学习环境。减少教师的语言说教,增加学生参与特定情境之下活动的机会。课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学的过程,尤其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质疑、解疑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想象、理解,才能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可在教学中多采用创设情境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验式的研究性学习,边学习、边分析、边思考、边讨论,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如《导游学》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听讲、实践来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而这~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如让学生扮演导游带团参观等。再如《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讲授檄游心理学》课程中,教师—方面需要用大量的案例作为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调动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创设情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实战演练,增强实战能力。课堂上理论的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演练都无法使学生获得实战的能力,原因在于课堂上没有真实的环境、对象。因此应该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一个学生只有对一件事物感兴趣,他才会主动的想要接触它,从而去学习它.体育的教学就是同样的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造就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喜静,有的喜动,这就会使他们对体育的态度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愉快地接触体育,在体育的课堂上认真学习,高效的掌握知识,教师就应该适当地运用激励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的有用性,从而建立起信心,逐渐喜欢上体育课堂,爱上体育这门学科,教师也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跳绳的时候,在学生对基本的跳绳方法都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花样跳绳,例如并脚三跳、双换着跳等.由于学生在初次尝试的时候,难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这时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用一些“你能行”、“你肯定行”之类激励学生的语言,这样学生就会受到很大的鼓励,会勇敢尝试着这些新的事物,在尝试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会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也会逐渐由跳绳转移到体育这门学科上,在今后的课堂中,他们就会拥有很强的自信心去接触新的运动,逐渐完善自己.

二、增加与学生间的“温柔沟通”

在课堂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学生喜欢一个教师的时候,他就会喜欢他的课堂;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一个教师,那么他对她的课堂也不会有兴趣,足可见,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用赞美的语言表现出自己的和善,这样学生就喜欢也很愿意去接触教师,随着接触的深入,学生就一定会喜欢上教师,这样也就会他的课堂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铅球的时候,教师看到一些学生因为自己不能投的很远而懊恼伤心的时候,就需要对他们说:“不要着急,要对自己有信心,多试几次,一定会成功的,加油,老师一直都很相信你.”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励,也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近一层,关系更加融洽.如果一个教师在整节课堂上都满脸乌云,声音严肃,就会使学生敬而远之,不敢接近你;相反,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对待每一个学生笑脸相迎,并能够经常鼓励他们,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与他亲近,师生间的沟通会越来越多,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就会为高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前提.

三、多多对学生进行夸奖

由于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心里较为敏感的时期,这时候就应该采取温和的教学方式,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多数处于叛逆期,如果严肃的对待他们的话,他们就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进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但是如果运用多多夸奖的方式,学生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提高他们对课堂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的教学.在学习足球中的踢直线轨迹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出示范,再由学生一一尝试,在学生踢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夸奖,他们就会更加精神饱满,乐于投入到体育课堂中;而对于一些表现的并不是很优秀的学生,教师也要鼓励他们再次尝试,在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之后,有些学生会取得很大进步,这时他们就会看向教师,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这个时候学生是最需要教师的激励的,教师的肯定以及表扬,使他们能够继续踢下去,继续训练下去.表扬是非常经典的教育学中的鼓励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获得肯定,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四、体育教学中激励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爱护学生为激励的出发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学生平时成绩是好是坏,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基于客观的事实,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绝对不能带着厌恶的心理及有色的眼镜与学生交流,要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想象着如果自己是学生,在什么时候最需要教师的鼓励,这样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就会使激励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2.在学生的竞争过程中要恰当的进行鼓励由于体育是一门竞技类学科,它包含着许多竞争性质的项目,教师在实际的鼓励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让激励在课堂中发挥正面的效果,而不是反面的功效.通过鼓励让学生在竞争中取得进步,全面的分析整个竞争过程的利与弊,积极发挥激励方式的重要作用.

篇7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节问题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逐渐出现的。我认为造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脱节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工作的分化进而导致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分化,从而使教育理论思维和教育实践思维分化而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不能进行良好的对话和沟通。

反观历史上的教育状况,我们会发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是统一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也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也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孔子、孟子、韩愈、朱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等教育家都是理论和实践皆通的。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大学的发展和变革,教育工作被分化为教育理论工作和教育实践工作。相应的,出现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也就顺其自然地出现了教育理论思维和教育实践思维。教育工作的分化、教育工作者的分化、教育思维的分化是导致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脱节问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脱节问题的关键在于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能够进行良好的对话和互动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由本然的和谐到实然的断裂,已是既成的事实。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脱节问题不是哪一时刻产生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逐渐被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所意识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节是由于教育工作的分化导致的,教育工作的分化导致教育工作者的分化,教育工作者的分化导致教育思维的分化,这三个分化导致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脱节是历史性的,是不可恢复性的。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们清楚地知道“三个分化”不可避免,那么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脱节问题的关键就不是如何消灭“三个分化”的问题。

“三个分化”是无法消灭的。教育工作的分化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就转化到了如何让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进行良好的对话和沟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由于所具有的教育思维不一样,因而两者不能进行很好的互动,这也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相互埋怨的根源之所在。我们认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对话能使他们相互了解对方的教育思维,进而在教育思维的层面进行对话。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对话能使教育工作在分化中实现统一,在统一中有所区别。

三、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可以充当我们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搭建的桥梁

之前的研究者们之所以没有找到办法,或者找到的办法不能很好地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脱节问题,笔者觉得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清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节是由历史导致的而非人为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一直试图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达到其本然的统一。殊不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是无法像现实的鸿沟那样可以被填满的。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可以充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

从理论的角度讲,大学是教育理论产生的主要阵地。大学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研究者)、图书资源、文化氛围等等,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教育理论源源不断地从大学产出。这些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实践工作者排忧解难、减轻负担,才算是实现了理论的价值,实现了理论工作者的价值,也就实现了大学的部分价值。

篇8

1 教师胜任力的研究

胜任力(competency)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重要概念。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David McClelland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认为能够真正预测工作绩效的因素并不是人们主观上认为的能力、人格或价值观,而是胜任力。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发展,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受到研究者们的大量关注。

国外研究者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较多。1985年,Huston首次通过访谈调查、行为事件分析等方法得出教师的胜任力特征:能够识别学习者情绪、社会、生理以及智力的需要;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制定操作性目标;能够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完成与计划一致的教学;能够设计完成基于学习者成绩和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过程;具备其他的文化知识、实用性技能。HayMcBer于2000年6月提出,高绩效的教师具有专业化、思维、领导、与他人关系、领导、设定期望等五项胜任特征,并向美国教育与就业部提交了一份题为“高绩效教师模型”报告。Bisschoff和Grobler等使用结构化问卷对教师胜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学习环境、专业承诺、教学基础、教师反思、纪律、合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等8个理论层面进行了因素分析,最后总结出了二因素模型,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 competence)和协作胜任力(Collaborative competence)。近年来,国外研究赋予了教师胜任力一个更广阔的定位,将教师胜任力纳入到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与教师入职、发展、评价、培训等相联系,将教师胜任力视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因素。

国内对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者(蔡永红、黄天元,2003;邢强,2003)对教师胜任力进行了理论性的阐释或论述,也有研究者(许燕,2000;徐建平等,2004;李英武等,2005)对不同类别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胜任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模型建构。

2 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研究

纵观国内外研究,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教育教师,而对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非常少。国外主要是通过相关文件来规定特殊教育教师应当具备哪些胜任力特征。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经过大量研究和调查,制定了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标准,即《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的道德准则、共同标准和专业指导》。其中道德准则包括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致力于提高特殊教育个体的教育潜能和生活质量、在工作中保持专业判断的客观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推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八个方面的规定;共同标准包括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学习者的特点与发展、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教学策略、学习环境和社会交流、沟通、教学计划、评估、专业原则和伦理准则、合作等十项内容;专业指导则对不同领域(例如诊断、管理、技术等)和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工作者的任职资格进行了规定。任职标准中强调了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会实际操作,会了解、评估诊断残疾儿童,会各种教学方法,会处理各种问题,会管理班级和学生,会客观评估自我。这些能力的强调使得特殊教育教师在培训后能立即投入实践工作中,并能有效地、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达到总的教育目标。

我国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标准体现在《残疾人教育条例》中,要求特殊教育教师要“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并掌握残疾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残疾人教育条例》只是对残疾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笼统、粗略的要求,并没有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国内学者们对特殊教育教师应当具有的素质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研究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总结、宏观理论阐述或者理想化理论的构想上,实证研究非常缺乏。梅玲(2009)对上海市4所特殊初级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并结合胜任力特征问卷的编制、调查和统计分析,对特殊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特殊职业教育教师要取得较高的工作绩效所必须具备的胜任特征有9项,分别为: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人格特质、人际交往能力、教育策略、心理素质、认知能力、组织承诺、成就动机。隋文静(2011)通过开放式问卷对15名特殊教育专家进行调查,并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15名特教教师进行访谈,建构了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认为特教教师的胜任力由5个维度构成:职业人格魅力、动机、心理特质、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

3 结语

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特征是决定特殊教育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是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教师招聘、绩效考核的重要参照标准。相较于国外和港台地区,我国大陆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特殊儿童的被接纳程度、教育安置方式、教学康复相关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有怎样的素质才能高效完成本职工作?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探索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特征,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钦瑶等.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65-69.

[2]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3] 李玉华,林崇德.国内外教师胜任力研究比较及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05-108.

[4] 李昌庆等.我国教师胜任力研究纵横[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73-75.

[5] 朴永馨.世界教育大系——特殊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11-212.

篇9

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做好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管理,面对日渐多样化的社会潮流,学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个性化教育的需求给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过硬的政治和心理素质,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做好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导者。由于长期受到高中教育管理形式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将辅导员的形象认定为班主任,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无法让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做到全面掌握和认识。因此辅导员的首要工作在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通过现代信息交流形式,加深情感交流,获取学生的广泛信任。

2.辅导员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既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辅导员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他们自身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指导,组织一定的交流讲座,让学生学习和感悟前辈们的体验心得,鼓励学生多参与创新性竞赛活动。表达能力是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辅导员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多举办班级、院级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班委竞选作为学生台面演讲的一大锻炼机会,不以成败论英雄,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辅导员还应该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加以关注,转变过去事务型管理方式,向人本型管理方式发展,将培养交往能力强、具有主体精神的现代大学生作为己任。

3.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人才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其技能和知识水平,更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更要重视预防工作。学生在学习、生活、交际以及恋爱等问题上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群体,展开调查,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并且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树立健康的心理观点。在班委中通过心理委员的调查,从学生内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及时引导学生摆脱苦闷的心境,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心理健康是影响大学生一辈子的关键要素,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辅导员要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以正常的心态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4.辅导员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应该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且改善在学生中的个人形象。做到言行一致,严以律己,维护一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荣誉与尊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向着更美好的道德境界发展。做好辅导员考评工作,辅导员不仅要向院系领导负责,更需要向学生负责,因此考评机制不仅要由院系进行考评,更要重视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意见和批评,促进民主科学的考评机制生成,增进辅导员工作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并且加强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信任度。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祖国兴衰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才能坚定工作信念,才能感受到工作乐趣。为此,思政辅导员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节奏正在加快,竞争变得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既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心理素质的竞争。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变革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国民性格变迁的过程。然而,当这种改革过多、过快、过猛时,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感到不适应,感到迷茫、困惑,从而加重人们的心理负荷。因此,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挑战。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面向21世纪的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的素质好坏和祖国的兴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整体、新型的教育手段,也成了思想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呼唤。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他们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心境开朗,具有统一而稳定的人格,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地工作及学习,友善而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主观原因等,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心理压力,对学习、生活、择业等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其中,一部分人出现心理障碍,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学习、恋爱及人际关系等问题;个别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严重的还产生了轻生念头,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应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辅导员如何积极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和教育,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在目前心理支持系统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仅靠有限的专业辅导很难解决众多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于是,借助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开展心理辅导就成为理性的选择,也确的一定的成效。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应从以下方面多做工作:

1、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首先辅导员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这对于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辅导员可以成为他们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有可能去增强自我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当辅导员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更需要倾听理解学生,不要急于说教学生,倾听和接纳可以让学生有被注意,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便于他们对老师形成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指导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而教育的效果以此为前提!其次辅导员要努力建设安全的团体,班级就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的团体,如何将班集体建设成一个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安全的集体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最后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络沟通工作,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需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2、重点关注三类学生。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大学生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马家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三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虽然网络给了他们在虚拟世界的自信,人际,尊严,成就感,但回到现实世界,空虚,自责,自卑感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有改变的动机,缺乏的是自我的力量。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3、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发展性咨询,通过让一群人参加精心设计的一些团体活动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对于潜能开发,心理保健有很好的作用。社会上也叫“拓展培训”,被广泛用于企业员工培训,一般是一些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在运作。全国很多城市都建有拓展培训基地。通过让受训者参加一些团体的活动,让受训者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团体训练是一种深入心灵深处的训练,有些感受让受训者终生难忘,效果比较显著。另外团体训练虽然也属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但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却没有那么的高,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辅导员就可以带领班级开展团体训练活动,所以非常适合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境况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帮助参加活动的人去学习、体验、适应,而这些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通过领悟、迁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增强和提高自身素质。

4、建立心理预警网络。面对存在心理问题比例如此之高的大学生群体,建立一个心理预警网络显得非常的必要,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在这个心理预警网络中,辅导员是重要的一环,辅导员要掌握一些精神病症状学知识,具有初步鉴别精神病的能力,另外能够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议他们及时的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咨询师的咨询,可以在每个班级培训一个心理健康信息员,让这个学生能及时的反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有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如抑郁症引起的自杀,精神病引起的伤害事件等。

三、思政辅导员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

思政辅导员直接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重大,要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维护并增进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由于思政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难度大、要求高、意外事件多,往往给他们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容易波动,心理容易失衡。一般来说,影响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一些:高校学生工作的难度大,思政辅导员的付出与实际效果之间不平衡,易导致急躁情绪;部分思政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很明确,导致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易导致心理负担过重;高校学生中突发事件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有的影响还较大,这些易给思政辅导员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对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处理不慎就可能要承担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误解和指责。有人形容思政辅导员像是坐在火山尖上,整天忧心忡忡,唯恐出事,其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高校学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使思政辅导员在理论提高和学术研究方面投入不足,从而带来职称晋升方面的心理压力;思政辅导员自身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一些人缺乏工作经验,容易引起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都可能构成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应激源,影响他们的情绪,导致心理不适,并与工作中的压力互相作用,引起新的心理问题。

篇11

毕业论文撰写是网络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往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毕业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要求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描述案例、撰写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思维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以下“我院”即指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与管理的实践为案例,结合笔者对网络教育本科生多年论文指导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围绕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分析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举措提出建议。

一、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人学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过程和现实工作或生活问题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在生活中发现有再充电的需要,而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较大的网络教育,来学习知识或获得文凭的。

因此成人学员往往具有工作体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较强、易于沟通,也更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等特点,但同时也因工作、生活或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想走捷径、难以专注和学习积极性不易长期坚持等问题。

二、我院对网络教育成人学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建设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成人学员虽然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论基础欠缺,而不擅长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尤其不擅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听到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才能毕业,心里就会有点发怵,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从何下笔、如何计划文章结构,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安排的写作周期通常在3~4个月,论文写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学生又要工作又要业余学习,若督促不到位,则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毕业论文思想建设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

(1)从新生入学、跨入校门开始,我院就通过教学计划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学生,除了修满学分以外,必须写作毕业论文并通过,让学生对毕业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书写毕业论文的准备。

(2)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我院通常提前一个学期就会以多种形式告知学生“即将”启动毕业论文工作。

(3)我院专门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提前录制“毕业论文写作导学”课件,在启动毕业论文工作时就给学生,以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初步而直观的了解,并且知道写作流程以及学院的各项相关规定。

(4)关于写作毕业论文的章程、规定、格式要求、范文、选题参考等,我院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设“论文园地”专栏,常年开放,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也可以查阅、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启动后,也发动学生到论文园地了解规定、熟知要求、浏览学习范文。

(5)毕业论文评定结束后,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级,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优秀论文将在学生中公示,且发放证书及奖金,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能达到毕业条件,需重新申请论文写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院的相关规定,也便于学生在论文启动之初,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时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优质课程。我院设置有多个远程学习中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各远程学习中心的?W生和市区内的学生一样,同步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我院还专门开发了专为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服务的在线论文平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将论文导师每一步的指导要求、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学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纳入论文系统中进行监督及管理,而且学生和导师同时也可通过邮件、微信(群)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的论文写作辅导,构成了以学生和导师为主体的双向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我们建设的在线论文平台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和导师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登录,面向学生和导师显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

(1)明示时间节点

我院论文写作工作分为选题、提纲、初稿、定稿、审核、答辩六个环节,在论文系统中清晰划分并显示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各个环节内导师及学生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2)显示导师、学生的联系方式

由教学管理人员聘请具有资质并具备丰富远程指导经验的论文导师,提前根据专业性质、各远程学习中心所处地域进行安排并录入系统,录入后每位导师和对应的每组学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联系方式。

(3)管理人员管理通知,告知学生各种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比如答辩与否的选择、相关规定、重要性、时间节点及答辩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导师和学生都可随时查看。

四、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管理,着眼于运行过程的监督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论文导师和远程学习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后台全程监控整个论文系统,我院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1.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储备

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导师聘请环节我院要求进行专题试讲、面试、签署协议、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和导师、学生进行联系并通过在线论文平台对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根据导师指导效果进行考评并收集简历建设储备导师库。

2.注重全过程、无盲点的管理

在论文完成主要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后期,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导师跟进学生进度,重点监控联系尚未完成的学生。尤其定稿结束时,要关闭学生端口,意味着学生不能再对自己提交的论任何改动,这时要做到管理人员和导师都对学生情况胸中有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和状况。

3.突出不同阶段管理重点

根据论文完成的不同阶段,加强重点任务管理。在选题阶段主要是加强审核,要求选题既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既体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又紧跟时代热点;在提纲阶段要根据学生答辩与否进行重点把关,答辩的论文字数要求多,质量要求高,论文结构长,提纲就要求高。 抄袭现象高发是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的一个常见问题,进入初稿阶段,就需要开始严格对抄袭的控制,此阶段主要由论文导师进行;定稿阶段和审核阶段,着重对格式的规范并安排专人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抄袭审查,对网络抄袭过多的论文出具论文审查报告,通知学生并给予一次修改机会;审核通过的论文才可以参加现场答辩,远程学习学生则通过视频进行远程实时答辩。

4.通过奖优罚劣措施树立良好的学风

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公示成绩、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等措施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予毕业,需下学年重新申请论文写作。

五、对完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我院构筑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对导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监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学生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对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构建全程参与的管理团队,包括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监控论文平台的管理人员,实行专家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制度。在论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如有修改则着重提醒论文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2.储备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增加视频或面授指导环节

虽然在毕业论文启动工作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论文导学视频,但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在外地出差、出国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学校信息较晚,或是对学院信息关注度较低,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之后也难以跟上进度,而论文指导教师毕竟是和学员一对一进行具体接触的人员,因此若由指导教师在和各学员建立联系之初,就及时录制并上传具体讲解各环节制度及注意事项的论文指导视频,会对学员掌握学院规定、跟进各环节写作、提高论文质量,有较大帮助。另外,部分论文指导教师是在读博士、兼职教师等,流动性较高,也需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的储备。

3.及时更新论文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热点和更新的企业案例,论文平台中的资源库也应随着新技术和热点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的选题素材、指导课件、优秀论文范例以及各类资料素材都应及时更新,并由指导教师着重向学员指出,力求让学员的论文能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思想热潮,这样更能提高学员在认识和观点上的高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4.实行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

通过实践摸索,采取论文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即由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后,给出初级评价和成绩;再由专职审核小组成员,采用网络技术,批量审核全部论文,并对抄袭超标的不合格论文出具论文审核报告;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带领评审团队,抽查部分论文再次进行审核,筛选出论文质量较差的论文,最后由教学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交流过程、论文最终成绩再次进行审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确定论文终审成绩。这种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对严格把控论文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建立及时反馈的导师评价系统,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论文指导教师是重要角色。无论是和学员建立一对一的具体联系,还是对学员每个环节的写作进行指导,对学员的写作态度和进度最清楚的人都是指导教师,论文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代替的关键作用。因此,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建立包含学生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多角度、全面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加强激励措施机制,是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学员论文质量的有力举措。

篇12

【关键词】八年级语文;创新能力;均衡发展;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75-01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创新思维表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要局限在某点某方面,思维不应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活,还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要活,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总之,要在理解、表达中体现出灵活与机智,透出灵性,做到越学越聪明。创新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想象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创新人格,包括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人格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培育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的方法有哪些?

一、从教师角度来说,要主动学习创新理论,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既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也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教师要善于从理论中获取新知,补充能量,并且通过内部消化,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去。有了这些理论素养,才可以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均衡发展。其次,教师要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教育,取得创新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均衡发展的教育。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才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均衡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引发创新意识。好奇、好问、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发问的时间和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不要拘泥于传统观点,更不能囿于书本。鼓励学生要敢于怀疑,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在批判中继承、在批判中吸收,在批判中创新。

三、引导学生感悟思考,促进多种创新能力均衡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要实现多种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挖掘教材,培育学生感知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

,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录音、课件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去创新。

2、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众所周知,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往往印象比较深刻,写起作文来自然会得心应手,言之有物。在作文指导课中,要把学生领到室外做一些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真实、生动、兴趣盎然。

3、激发联想,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学生是最喜欢想象的,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当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童话、神话和科学幻想故事时,可以不讲结尾,让他们去想象结果。或者可以让他们假设世界上如果没有太阳、或假设不停地下雨,那么会出现哪些后果……,等等。这样可以对他们进行假设性推测的训练。对学生不切实际的联想不要否定、指责,努力使他们在展开联想的同时,接受教育,获得正确的引导和认同,不断地促进其学习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13

关键词:围岩稳定分类;模糊综合;可拓;隶属度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1-0101-04

1 概述

如何解决TBM施工中基于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围岩稳定分类问题对于减少施工风险,保证其快速、安全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在山西引黄工程的双护盾TBM施工中,工程人员根据渣料和TBM掘进参数的地质编录进行的围岩稳定分类,不仅快捷简便,而且符合TBM施工特征。但工程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定性阶段,运用起来还是需要有经验的地质专家,很受限制。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研究,并在实际工程岩体的运用中,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吻合的稳定分类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可拓理论应用于围岩稳定分类的合理性,将其与其他在围岩稳定分类中目前应用已经比较多的数学方法进行比较是很有必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探讨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以及其与可拓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

比较。

2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理论

设给定两个论域:

(1)

式中:U代表综合评判的因素所组成的集合,V代表决策评语所组成的集合。首先考虑U中

作单因素评判,从因素考虑该事物对决策评语的隶属度,这样第个因素的单因素评判集为:

(2)

它是决策评语V上的模糊子集。有m个考虑因素的评判就构成了总的评判矩阵R。R是考虑因素论域U到决策论域V的一个模糊关系,可表示为:,其中由相应隶属函数求得。一般而言,岩体各评价因素对稳定性级别隶属函数可取正态模型。

在所考虑的因素之间,各因素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于是定义一个权重,称为U的因素重要度模糊子集,可表示为:

(3)

称为对的隶属度。

当模糊子集和模糊矩阵R为已知时,即可作模糊变换进行综合评判:

(4)

式中:是与通过一定的模糊算子运算得到的,这里的“”表示取小-取大运算。

成为决策评语集上V的等级模糊子集。得到了模糊子集后,则可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确定其类别。

3 围岩稳定分类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

在形式多样的隶属函数中如何选取符合工程实际的隶属函数至关重要。一般而言,隶属函数时,满足,而当远离时,函数值应变小。因此,围岩各评价指标对稳定性类别隶属函数可取正态模型,即:

(5)

式中如果给定了的划分区间,则,,即为所属区间的平均值。另外各种物理量边界值介于两种类别之间,对两种类别隶属度相同,令其近似为0.5,即,和分别表示该类别物理量的上下边界值。则:

(6)

4 围岩稳定分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模糊数学在围岩稳定评判的应用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形式各样,没有固定的基本模式可循。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主观赋权;客观赋权;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这里介绍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由参考文献[1]的围岩可拓分类标准可见,同一指标在各个类别的标准值变化幅度不同;不同指标在相同类别的标准值变化幅度也不相同。因此可以认为指标本身的重要性已反映在变化幅度大小不同的分类标准值之中。但从工程安全的角度考虑,指标的值落入的类别越大,该指标对工程安全的影响越是不利,应赋以越大的权重。根据此原则,参考有序一元比较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引用1~0作为标度的概念,取定:等于、小于指标的第类标准值(下限值)者,其未归一化权重等于1,每递减1类,未归一化权重递减0.1。本例j=4,按取定则如表1:

5 模糊算子的选取

在模糊综合评判的应用中,模糊算子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评判结果的科学性,常用的模糊算子有:取小-取大型、乘积-取大型、加权平均型、全面制约型、均衡平均型。

(1)取小-取大型:,即 。

(2)乘积-取大型:,即。

(3)加权平均型:,即。

(4)全面制约型:, 即 。

(5)均衡平均型:,即 。

6 建立围岩模糊综合稳定分类标准

参考文献[1]的5个评价指标——TBM刀头推力C1(t)、片状岩渣含量C2(%)、节理状况参数C3、风化系数C4、地下水流量参数C5(L/min·10m)作为围岩模糊综合分类的评价指标,引用参考文献[1]的围岩可拓分类标准,作为围岩模糊综合分类标准,如下表2:

7 待评围岩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计算

以文献[1]N1段为例,5个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后依次为C1=0.29、C2=0.15、C3=0.10、C4=0.55、C5=0.98,根据式(5)计算其评价指标关于各围岩稳定类别的隶属度如下表3:

8 待评围岩稳定类别的模糊综合评判

将N1段的数据代入式(7)得该段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

根据式(4),分别应用模糊算子取小-取大型、乘积-取大型、加权平均型、全面制约型、均衡平均型,得N1段围岩关于各稳定类别j的最终模糊子集如下表4:

注:表中按最大隶属原则,隶属度值最大者即为N1段围岩所属类别。

同理分别应用模糊算子取小-取大型、乘积-取大型、加权平均型、全面制约型、均衡平均型,得参考文献[1]N2段围岩关于各稳定类别j的最终模糊子集如下表5: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取小-取大、全面制约、均衡平均三种模糊算子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别。究其原因:取小-取大型,实质上只考虑了突出评价指标而忽略了其余评价指标影响的评判;全面制约性,恰好与取小-取大型相反,它是突出信息中的次要因素而进行评判的;均衡平均型是用权系数进行限制而进行评判的。均不符合这里所

评价选指标对于评判稳定类别的影响的实际情况。

而乘积-取大、加权平均两种模糊算子算得的结果均符合实际情况。究其原因:乘积-取大型,虽然其评判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但从一定程度上讲,它也是突出了其主要评价指标对于评判结果的影响;而在加权平均型中,每一个评价指标对于评判的结果都有一定的贡献,更符合这里所选指标对于评判稳定类别影响的实际情况。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在可拓方法的评判中所选的最终关联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9 可拓评判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比较

针对可拓评判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山西引黄工程的两个实际工程岩体中的应用,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

9.1 理论上的比较

在模糊数学中,给定论域及中的一个模糊子集A,用区间[0,1]中的数来描述中的元素属于A的程度,记作,0≤≤1,此函数为隶属函数,它是描述事物的模糊性的工具。

在可拓数学中,给定论域及中的一个模糊子集A,用中的数来描述中的元素属于或不属于A的程度,记作,。表示c属于A的程度,表示c不属于A的程度,表示c既属于A又不属于A,此函数为关联函数,它是描述事物的可变性的工具。

由此可见,隶属函数是关联函数的特例或者说隶属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关联函数。建立在可拓集合基础上的可拓数学,它扩大了数学的研究范围,使数学的研究领域扩展到研究矛盾问题,扩展到质与量相结合的物元。这两类数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6:

9.2 应用上的比较

虽然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可拓评判方法应用于山西引黄工程中的两个实际工程岩体的评判时,得出的评判结果都与实际情况吻合,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隶属函数的确定,现应用于工程岩体分类的隶属函数形式多样;模糊综合评判中计算模糊子集的过程中模糊算子的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次数的选取,这里只进行了一级综合评判,究竟采用几级评判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模糊综合评判相比较而言,可拓评判方法相关方面的确定简单明了,而且应用起来方便、准确、符合实际情况,受人为因素影响小。

10 结语

(1)隶属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关联函数。建立在可拓集合基础上的可拓数学,它扩大了数学的研究范围,使数学的研究领域扩展到研究矛盾问题,扩展到质与量相结合的物元。

(2)虽然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可拓评判方法应用于山西引黄工程中的两个实际工程岩体的稳定分类时,得出的分类结果都与实际情况吻合,但人为因素对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影响更大,例如模糊隶属函数、模糊算子、模糊综合评判的级别选取等,而应用可拓评判模式时相关方面的确定简单明了,受人为因素影响小。

参考文献

[1] 黄祥志,佘成学.基于可拓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0):1800-1804.

[2] 苏永华,颜立新,等.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J].矿冶,2000,(4):6-9.

[3] 陈守煜.模糊最优归类理论模型及其在围岩稳定性分类与场地土类别评定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1993,(12):26-36.

[4] 刘普寅,吴孟达.模糊理论及其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篇14

【关键词】:学生 主体作用 培养 学习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 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国内外学者指出:一个人在未来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拥有三张“通行证”,即学术通行证、职业通行证、以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新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呼唤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会学。所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当代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科教兴国及可持续战略的前提。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面向二十一世纪发放通行证的神圣任务。围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理念、核心目标,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必然。

一、尊重学生人格,进行民主教学。

民主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坚持教育的民主性原则,才能使每一位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有一块良好的土壤。

陶行知先生写有一首诗:你这胡涂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饱/ 你可要等到。/ 坐火轮/ 学微积分/ 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此诗道出了尊重人格,才有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真谛。否则,“瓦特”、“爱迪生”也可能被你赶走。

显然,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状况。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出现了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作为“教练”,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良好 教学环境的前提。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和谐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环境中,才有可能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应给予特殊关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要重视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展。

二、加大教改力度,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本,学会生存,重基本能力、发展性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学生角色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确立了由主体地位、教师由传授者转向参与者,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教学方法中更注重于师生互动,注重于启发、探究为主,注重于隐性目标等创造精神的培养。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角,开展现疑、析疑、辩疑,学生求知欲望被激发,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去感受,去收获知识真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科学治学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去获得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刺激。教师作为导航者、设计者,精心备课,从备大纲、备教材,转向更多地备学生。从备教法转向备学法,备如何为创造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何处理教材,进行创造性劳动。教学中,学生时间、空间,占有量大大增加,大幅度地增加了动手、动嘴、动脑机会,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真理快乐。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 生生全方面互动格局。课堂教学由问题解决产生更深层次问题的循环,学生能力逐步提高,教学成绩提高走向减负提值的良途。

三、成功体验原则与激励评价并举,培

养学生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考查学生智力与学习能力、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不难发现,后者的相关程度并不亚于前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符合各类学生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教师应及时运用教学评价体系核心-。 激励评价,给予学生适度的评价,以肯定学生的付出、成果。在评价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孩子成功体验。让学生进入成功—兴趣—成功良性循环,逐步培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孩子成功的天堂。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民主平等的氛围。充满了相互尊重、乐学气氛。从而使孩子们获得自信,教师劳动更具有创造性、挑战性,产生了师生共同参与、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乐学气氛,从而增强了孩子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动力,为孩子们将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成功体验原则与激励评价原则并举,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利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成功。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宜采用“引探”教学法,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中,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特别是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探究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经过自我“设疑- 析疑-释疑”过程,提高他们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