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化学常见化学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化学;计算;错误;剖析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of chemical formula is a key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content. This article lists five common mistakes students the wrong solution for example to analyze, and write the correct solution. Error correctio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have greater help.
【Key words】Chemical;Calculation;Error;Analysis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重点内容,它要求学生要有规范的步骤,严密的解题思路。然而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常见的有:
⑴各物质之间的质量计算不准确,且张冠李戴。
⑵所给溶液量是体积,没有换算成质量。
⑶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⑷方程式没有配平。
⑸把混合物质量当成纯净物质量计算。
现举例剖析如下,以帮助学生寻找错误。
1概念不清,张冠李戴
例1、在A+B=C+2D的反应中9.8gA和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A、1.8gB、3.6gC、7.2gD、14.2g
错解:D的质量为(9.8+8-14.2)÷2=1.8g 选为A
剖析:对D所示的意义不清,把D的物质质量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混淆。
正确解法:9.8+8-14.2=3.6g 故选B
例2在反应2A+5B=2C+4D中,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9B、8∶11C、10∶11D、49∶44
错解:设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C质量为x
则2A+5B=2C+4D 反应中有
9∶22
x:8.8
922=x88x=3.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的B质量为3.6+8.8-2.6=9.8
故B与D的质量比为 9.8∶8.8=49∶44 选D
剖析:把C与D的质量比与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混淆。
正确解法:C、D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22则反应的C与D质量比为18∶88
设2.6gA与B完全反应生成C质量为x
2A+5B=2C+4D
1888
1888=x88x=8.8
则反应的B的质量为 8.8+1.8-2.6=8g
所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8∶8.8=10∶11 故选C
2不认真审题 把混合物当成纯净物
例1将CO通入盛有12gFe O 的玻璃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此时玻璃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此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为()
A、2.4gB、5.6gC、8.4gD、9.6g
错解:因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生成铁的质量为
12g×56×2160×100%=8.4g 选C
剖析:没认真审题,反应一段后停止加热,说明Fe2O3没有反应完,剩余固体为混合物,而不是纯铁。
正确解法:设未反应的Fe2O3质量为a.
3CO+Fe2O3高温 2Fe +3CO2
160112
12-a9.6-a
160112=12-a96-aa=4g
反应后生成铁的质量为9.6-4=5.6g选B
3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应用在化学方程式中,溶液质量难以正确计算
例、6.5g锌粒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错解:设生成ZnSO4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161
6.5x65161=65xx=16.1g
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5.12% 剖析: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氢气会逸出,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包括氢气的质量,计算溶液的质量时要减去反应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正确解法:设生成ZnSO4质量为x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1612
6.5xy
65161=65x
x=16.1g
652=65yy=0.2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165+100-02×100%=15.15%
例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16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3份,依次加入样品中(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剩余固体的质量10.65.24.0试计算所用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错解:16g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为16-4=12g
合金中铝被完全反应掉了,设反应掉12g铝,需要NaOH的质量为x,则: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80
12x
5480=12xx=17.8g
则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860100%=29.7%
剖析:每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都是20g,第一次加入20gNaOH溶液反应掉的铝质量为16-10.6=5.4g; 第二次加入NaOH溶液反应掉的铝质量为10.6-5.2=5.4g;第三次加入20gNaOH溶液反应的的铝质量为5.2-4.0=1.2g;说明第三次NaOH溶液有剩余,所以反应12g铝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不是60g。
正确解法:由上述错解分析知,第一、二次反应中,铝与20g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可用第一次或第二次或两次共反应掉的铝的质量来计算,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可取20g或40g.
设5.4g铝完全反应,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80
5.4x5480=54x
x=8.0g
中国十大滑雪场推荐
1.亚布力滑雪场
亚布力滑雪场,哈尔滨十大运动健身场所之一,它现在是我们国家面积最大的滑雪场,也是我们国家最大的综合性雪上训练中心,这个滑雪场群山环绕,周围的环境比较封闭,积雪也比较厚,它的新体委滑雪场和新濠滑雪场是两个水平比较高的滑雪场。
2.北大壶滑雪场
北大壶滑雪场,它是我们国家雪道山体落差最大的滑雪场,最高的落差可以达到930米,如果你比较喜欢玩极限滑雪运动,正是因为这里的落差高的条件,很多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会在这里举办。
3.长白山万达滑雪场
长白山万达滑雪场,这是万达旗下的这个滑雪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的大型滑雪场,这里不仅有几十条宽阔的雪道供给游客滑雪,游客来这里还可以预定五星级酒店、高级山顶餐厅,尽情享受。
4.太舞滑雪小镇
太舞滑雪小镇,这里是一个设备健全的滑雪小镇,来这里可以尽情的享受滑雪的乐趣,在滑雪场附近有宾馆,有餐厅,还有滑雪设备租赁铺子,并且这里有200多天滑雪道,规模庞大,都是根据国际标准设计的。
5.万龙滑雪场
万龙滑雪场,这是一家开放式的滑雪场,因为它具有人工降雪设备,所以这个滑雪场每一年开放的时间都非常早,这个滑雪场距离天津,北京都比较近,不管是驾车还是做高铁都是非常方便的。
6.南山滑雪场
南山滑雪场,这个滑雪场位于北京郊区,所以很多喜欢滑雪运动的北京人都愿意来这里娱乐,毕竟只需要几十分钟的车程,周末来这里玩非常方便,来这里不仅可以滑雪,还可以玩雪上足球,攀冰。
7.军都山滑雪场
军都山滑雪场,这是一家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滑雪场,这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滑雪场之一,这个滑雪场在夜间也提供滑雪场地,这里配备了大型的照明设备,整个雪场都被暖黄色的灯光照应,明亮而不刺眼,并且非常浪漫。
8.西岭雪山滑雪场
西岭雪山滑雪场,这个地区的雪景从古代就开始被人称颂,窗寒西岭千秋雪,写的就是这里,这个地方海拔比较高,气温低,雪期也比较长,所这里成为滑雪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9.神农架滑雪场
神农架滑雪场,这个滑雪场位于我们国家的中部,这对于中部、东部和南部的旅游来说距离是比较近的,所以这里每一年旅游的接待量很大,这里的海拔比较高,气温低,所以降雪量丰富,并且还它还以人工降雪作为辅助,因此这个滑雪场的雪是非常丰富的。
10.玉龙雪山滑雪场
玉龙雪山滑雪场,这个滑雪场位于南方,虽然说这里的纬度低,但是海拔高,所以这里就形成了自然的高山滑雪场,这里有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落差比较大,所以玩起来非常刺激。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是根据大纲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教师应仔细钻研大纲,通览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弄清每个演示实验要给学生什么知识?建立什么概念?揭示什么原理?要示范哪些实验操作?要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其次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对于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做演示实验,就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中的规定,让学生看看而已;其结果必然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或引导不当而降低教学效果。
2.操作要规范,面向学生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自然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鲜明,操作规范。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让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也学会注意操作,并充分模仿和思考。
3.保证成功,现象鲜明
这是演示实验最重要的要求。如果走过场的实验,则演示实验的所有目的都达不到。要保证实验成功,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是关键。上课前应预做实验,用以检查药品的性能、装置的可靠性。对药品的浓度、用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所需的时间,成功的关键等诸方面都做到心中有数。实验现象应使最后一排学生清晰观察为宜。对不够鲜明的现象,可以采取辅助观察手段,如让颜色浅淡的火焰、引燃纸屑、对溶液、沉淀、火焰等的颜色的观察,衬以白色或黑色背景;对现象变化细微的实验,利用与投影仪使用进行实验的方法等等。
4.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一般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某些化学知识提供化学事实和思维表象为目的。观察到的诸多现象只有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而认识物质,或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甚至理论。这个过程需教师认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教师的实验操作、板书、生动的讲述、师生的讨论等方式的协同配合来调动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维、实现知识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都得到发展。
5.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案例:在细铁丝燃烧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②铁丝是什么颜色?③反应时观察到什么现象?④反应结束后产物形状、颜色是什么?⑤火柴的作用是什么?⑥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而在纯氧中却能?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6.应重视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课本中有许多为学生准备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细心的学生往往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
7.预防事故,确保安全。
一、视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实际教学中,音乐课教学普遍采用的模式是学视唱、讲乐理、学习演唱歌曲这种三段式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视唱教学往往被弱化,遏制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烦心理,害怕上音乐课。
那么,我们如何克服这些弊端,让视唱教学成为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成为我们音乐教学的亮点呢?
我认为,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才能真正达到视唱教学的审美化教学目的。
二、审美化视唱教学的课堂模式构建
1.情景创造
课堂情景的创造,对一堂课的成功非常关键。所以,每堂课我们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适的教学情景,引领学生走向课堂,走向音乐。
2.音乐感知
为了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我们在学习新的歌曲之前,应该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和了解旋律,了解歌曲。
3.重点突破
歌曲的学习是一堂课的重点。教师应该艺术地加以突破。
4.领悟回味
通过不断地回味领悟,引领学生对歌曲内涵精神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审美化视唱教学的内容构建
视唱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唱音符,有许多细节的地方也需要我们关注。
1.识谱
识谱的方法很多。在教歌之前,先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学生听,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经过几遍这样的听,学生就能轻声跟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但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学家称之为“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最佳状态”。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地去熟悉乐谱,既轻松又有效率。
2.音准
练习音准的方法主要是模唱法。即一边播放着原唱一边让学生看着谱来边听边模唱。这样既可以练到音准,也可以练到节拍,而且声音的位置跟着原唱也可以找到唱曲的感觉、声音的位置。
3.节奏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曾提出“节奏第一”的口号。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常用的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及休止音符的时值有准确的认识,并通过练拍或练唱,让学生体会各种时值及长短的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节奏感。我们还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从内心去感受节奏,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
4.强弱
强弱的训练应先从拍号入手,先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拍号的不同的重音关系及其特点和强弱规律,再分析曲谱中有没有改变节拍原来强弱规律的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等,从而通过对特殊部分和典型部分的单独反复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整首乐曲的强弱感。
四、审美化视唱教学的方法构建
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条件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比如听录音、看视频等,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的美感,获得美的艺术体验。
乐器引领法:可以采用用乐曲弹奏、学生感悟的办法。让乐器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现场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模唱法:在听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唱,反复练习,在不断地模唱中,感受节奏,感受乐曲,感受生活。
节奏训练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拍手、敲桌子等方法,让学生学习乐曲的节奏,领悟乐曲的强弱,体会乐曲的情感,在反复地体味中,感悟乐曲的思想情感。
手势唱名教学法:手势唱名教学法是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大伊发明的。练习时,首先不用钢琴,只要求学生集中思想注视教师用直观形象表达的手势变化,迅速反映音高的变化,然后准确地把音唱出来。
再创造教学法: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视唱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乐曲改编,比如给乐曲填词等等,并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自己创造的歌曲。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还可以激起他们演唱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审美化视唱教学的情感构建
1.内容感染
我们可以利用歌曲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引领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反复练习中独立地视唱歌曲旋律。
2.情景熏陶
我从歌曲的情景入手,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在其情绪的勃发和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身心。
3.整体感悟
对于一首歌曲,只有整体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只有在结构相对完整时才能体现美,单纯的一个音符是没有审美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