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产品的商业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1+N+G”模式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在众多农产品中,生鲜产品毛利率高、竞争程度小、发展潜力大,但由于配送成本高、销量小、品类少、周期长、前期投入成本大等因素的制约,现在发展很缓慢,本文就是要站在政府和厂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阻碍因素,使其发展更加畅通,解决供需矛盾,使农户和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自199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电商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粮食网上交易率率先探路阶段(1995-2005年):199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成立,开始探索粮食在网上的流动,2000年中华粮网成立。2005年开创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探索。第二阶段:生鲜电商产生阶段(2005-2012年):2005年易果网成立,2008年出现了专注做有机食品的和乐康及沱沱工社,上述企业开始都是做小众市场。2009-2012年之间,涌现了一大批生鲜电商。很多的商家进入该行业,导致了行业泡沫的产生,当时的市场需求较小,而生鲜电商的模式也是照搬了其他电商的模式,最终很多企业倒闭。第三阶段:生鲜电商引起社会重视(2012-2013年):2012年转折开始。当时刚成立一年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凭“褚橙进京”的事件引起社会重视,2013年的“京城荔枝大战”让生鲜电商再度引起人们热议。但是,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依然十分艰难。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以顺风优选、1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创业的生鲜商家,都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注入。在这期间,B2C、C2C、C2B、O2O等各种模式竞相推出,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如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微博、微信等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工具。
二、发展生鲜产品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的建设与选择问题
生鲜产品的易变质性以及在配送上的时效性要求生鲜电商必须采用冷链物流来保证新鲜度。然而冷链物流高昂的建设成本使得生鲜产品的利润摊薄,制约了生鲜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大。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全程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多,而服务价格、配送范围、冷链操作符合生鲜电子商务企业要求的更少。
(二)商业运营模式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鲜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四类:①独立运营的垂直型电子商务(这类企业定位于高端用户,受配送和运营成本的约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②基于平台的综合性生鲜电子商务(该类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的流量优势开设生鲜类频道,生鲜产品只是其中涉及的一部分);③物流企业独立运营的生鲜电子商务(该类企业依托自身的物流设施优势开展生鲜电子商务,但该类企业对终端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认识不深,缺少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④传统超市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O2O模式(这类企业在线上揽客,在线下依托门店进行配送。但难以完全满足生鲜需要的冷链物流)。
(三)消费者的习惯以及信任问题
生鲜产品的消费者往往习惯在传统超市或菜市场亲自挑选购买,目标定位太单一必然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甚至可能使得生鲜电子商务仅仅作为超市和菜市场的补充而存在。而且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严峻。在缺少第三方食品质量认证和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让消费者信任生鲜电子商务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产业链的集群实现目前存在的问题,生鲜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发展必然要求物流和销售相分离。通过专业化分工来降低生鲜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为此,本文提出利用产业链“1+N+G”模式并结合“O2O”模式发展生鲜电商。“1”指的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物流设备的大电商,N则是指散在各个地区的小连锁电商,“G”则是指政府为生鲜电商所开辟的专用绿色通道。
“1+N+G”模式的主要思路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资金实力雄厚的、技术条件、人员素质高的电商,然后在各自相应的地区分别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吸收一些相关的小型电子商务企业以形成规模帮助其整体的发展,从源头控制整个地区的生鲜产品的生产,以生产基地为中心,附近相关的门店和居民区为半径进行订单销售,由电商巨头的专业物流团队配送,每个地区建立一个总的生产基地,由这个生产基地完成当地居民需要的各种生鲜食品,并进行专业包装,销售之前的环节均在这个大的生产基地完成,政府提供畅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内减少物流的时间以降低物流成本。一切销售均在实体店完成,对于生鲜食品保鲜和温度要求高的,线上应该采取提前下单预定的方式,在线下销售的则按照本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对供应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模式产业链的一端是电商巨头,另一端就是消费者,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电商巨头紧密相关,因此必须要求电商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雄厚,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这一模式,则类似于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化发展,这种模式将颠覆传统的商业运营理念,彻底改变当当、淘宝等独占电子商务市场的格局。产业集群化是电子商务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国大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
基于“1+N+G”模式的设想,对发展生鲜电商产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①促进产业链中的各个相关电子商务企业的协同发展与合作。核心的电商巨头应该为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积极引导产业链上的各部分共同学习、协同开发创新技术;②统一产业链上各个物流部分的行业标准。电子商务产业链系统的标准化对于减少物流成本、规制物流企业内部管理和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产业链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③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丰富产品的多样性;④政府助推生鲜电商发展,建设生鲜电商绿色通道。完善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生鲜电商建立统一的食品检测和监督制度。对相关冷链物流企业、生鲜电商相关企业以及农业生产企业提供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晓楼.生鲜O2O供应链协调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1):97-98
[2] 刘静.生鲜电子商务O2O模式探讨.现代商业.2013(36):84-85
[3] 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发展简报.2014
[4] 史毅飞.生鲜产品电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电子商务,2013(07)
[5] 中国物流产品网,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OL].2009-11-16
[6] 傅泽田,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5-1,89~112.
[7] 胡天石,傅铁信,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农产品市场 周刊》,2005-05-30.
[8] 彭慧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15~117
[9] 高凌云,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
[10] 杜昕诺,于三红,韩家亮.网购生鲜――电子商务行业的新爆点,2014
社群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所谓社群,指的是基于相似的利益诉求或者兴趣爱好,通过虚拟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社交工具)聚集在一个群体中,利用共享知识、交流感情等方式来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交流的社会群体。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社群成员之间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成新型的社交和商业关系。社群成员可以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与其他成员之间就购物信息、购物体验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转变成为某种商品的推荐者,以此来实现口碑效应。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社区运营平台可以在满足社群成员的分享欲和归属感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商业收益,将社群的商业价值加以开发,实现社群经济。生鲜农产品的内涵及特征。所谓生鲜农产品,从狭义上讲,指的是在种植或者养殖之后,完全不进行任何加工或者只进行初加工之后的农产品,主要指的是可食用的生鲜水果蔬菜和家禽等产品;从广义上讲,指的是包括初级加工的生鲜产品、冷冻冷藏的生鲜产品等。由于生鲜农产品本身的属性导致此类产品对生产和储存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并不适于长期储存,因此必须根据种类的不同,对生鲜农产品进行不同条件的包装和储存。一般来讲,生鲜农产品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生鲜农产品的食用都有比较强的时效性,由于典型的生鲜农产品都容易腐败和损毁,随着此类产品储存时间变长,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会相应下降甚至会出现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像生鲜蔬菜、海产品和家禽肉类等时效性比较强的生鲜农产品都对自身的新鲜度有一定的要求,而新鲜度也是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商业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二是生鲜农产品都具有非标准化特征,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种类跨度大、品种差异比较显著,生鲜农产品的个体之间在大小、色泽、口味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它们的质量档次和价格等级区间;三是生鲜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不稳定性特征,在此类产品的加工和物流中,加工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新品种的引进等都能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而自然气候条件和生鲜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变化也会对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产生显著的影响。C2B生鲜电商模式。所谓C2B就是指customer to business,即消费者对商家,它主要是指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消费需求从商家处定制相应的产品和价格,并且可以与商家一起参与到产品的前期设计、加工和商品定价的过程中,商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生产。C2B生鲜电商预售模式指的就是在设有无线网络和基础加工厂的渔船上,渔船根据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的需求,来针对性地进行捕捞加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争取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将订单完成并用最快的速度将生鲜产品配送至个性化定制的消费者手中,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掌握定制生鲜产品的加工、储存和配送信息。
社群经济视角下生鲜农产品电商C2B模式分析
图1为社群经济视角下生鲜农产品电商C2B商业模式结构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这种商业模式下销售商可以通过社群的多媒体传播属性和终端消费者实现衔接,并且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指导思想,与供应商和冷链配送企业一起为消费者提供生鲜农产品及相应的服务。以下从价值主张、核心资源、运作流程和盈利模式这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价值主张。价值主张是生鲜农产品电商C2B模式的核心因素,销售商与其他关键因素如供应商和冷链配送企业等共同合作,向消费者提供需要的生鲜农产品和相应的服务的清晰准确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宗旨就是在社群互动中满足消费者社交需求的同时引导消费者表达出对生鲜农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样生鲜农产品电商可以迅速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对应的生鲜农产品及相应的服务。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商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建立或入驻生鲜农产品网上社区,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为终端消费者做好生鲜农产品的知识普及以及生产加工中的小故事等的分享,并且以不同的社交功能为基础建立兴趣型或知识型生鲜农产品社群。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潜在的消费者加入生鲜农产品社群之后满足了本身的社交需求并开始向社群中的内容生产者和信息共享者的角色转变,进而使消费者在社交互动中激发自身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并成为生鲜农产品社群的坚定支持者和购买者。与此同时,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商可以将社群用户的各种行为信息和消费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且连同供应商等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高效订单式供应,快速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通过社群的互动性优势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广泛传播新型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值。核心资源。核心资源是生鲜农产品的核心企业销售商与该模式中的其他关键结构因素共同实现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价值主张的必备要素,也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之所在。在企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并且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的新型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生鲜农产品商业模式中的组成要素可以借助稳定的价格、可靠的渠道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在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是如何直接与终端消费者实现对接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等来集合消费者形成生鲜农产品社群,进而实现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商与消费者直接互动,激发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带动生鲜农产品电商实现利润增长。社群和社交平台是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差异性资源,它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生鲜农产品的潜在消费者,并迅速高效地掌握该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但是生鲜农产品自身的易腐败易损毁特征使生鲜农产品电商如何与上下游的商业链条进行合作来及时高效提供生鲜农产品和相应的服务,成为突破当前发展瓶颈的重点。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必须设立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社群和平台,生鲜农产品电商根据目标消费者在线上的消费需求,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最佳的生产销售商和配送企业进行匹配,及时调度生鲜农产品和物流,顺利将生鲜农产品交付到消费者的手中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关键流程。关键流程指的是生鲜农产品电商为了实现其价值主张而制定的系统级商业活动及具体分工。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线上社群中交流信息、分享消费体验,增加社群和平台的互动性,提升消费者在社群中的归属感;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参与生鲜农产品电商在线下组织的本地美食分享论坛、美食交友等活动,使消费者对线上社群的粘性更强,通过这种方式使消费者能积极参与社群活动并进一步激发和表达自身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同时,新型商业模式中生鲜农产品电商的运营方式会发生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销售产品转变为经营用户、专注与消费者进行亲密线上和线下互动,引导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搭配对应的生鲜农产品订单,实现生鲜农产品从社群媒体传播价值向商业价值转变。盈利模式。生鲜农产品电商通过提供免费的社群服务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潜在消费者,然后基于社群的媒体属性为消费者提品信息分享、生活知识普及等价值信息,使消费者个体之间以及消费者与生鲜农产品社群平台之间进行衔接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生鲜农产品不再使用传统的产品差价盈利,而是承担社群平台运营费用和线下交流活动费用等,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实现任何形式上的利润收益,但是生鲜农产品电商把社群平台作为消费者接触生鲜农产品的入口和渠道,进一步巩固自身在社群消费者中的地位和粘性,以此来获得虚拟的潜在的商业资本,为自身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和配送打下基础。生鲜农产品电商通过将自身定位为社群平台服务供应商,基于消费者联接红利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消费者资源,通过为这些潜在的消费群体提供生鲜农产品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表1为社群经济视角下的生鲜农产品电商C2B模式的实践案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根据当前社群社交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社群分为知识型、工具型及兴趣型作为新型商业模式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说明。知识型社群经济下生鲜农产品电商C2B模式案例。知识型生鲜农产品社群主要是以知识学习为基本出发点,社群用户以分享或获取与生鲜农产品相关的知识为目的参与到社群中。这其中“下厨房”这一提供菜谱分享、食材导购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移动应用社群平台就是最鲜明的代表。在下厨房这一应用中,消费者既是知识的分享者也是学习者,通过社群平台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和学习菜谱和食材的相关知识,实现了菜谱应用与消费者之间的衔接。与此同时,下厨房这一知识型学习社群也可以将潜在消费者与相应的生鲜农产品商家进行对接,通过社群用户的推荐引进商家,让消费者在浏览、购买之后分享购物体验和心得;下厨房还可以基于社群用户的消费诉求,通过自身甄选引进商家,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生鲜农产品,并联系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这种模式的核心资源就是能联接美食爱好者同时也是潜在消费者的线上社群平台和知识储备资源。但也存在着平台知识储备不足、无法保证知识持续性等诸多不足。工具型社群经济下生鲜农产品电商C2B模式案例。工具型生鲜农产品社群主要以消费者之间的个体沟通为基本出发点,社群用户出于社交交流的需求将生鲜农产品社群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而集合到一起。“邻居录”是以邻居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基本诉求进而提供生鲜农产品知识、信息及购物的社群平台。它作为工具型社群的代表,为街坊邻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提供了专业型平台,基于邻居之间的友好信任关系,打造成熟和谐的邻居圈。邻居录创新性地建立了食物社区的新概念,主要模式就是邻居圈的社群用户组成食物社区的购买群体,与生鲜农产品的加工生产商进行对接。邻居圈的消费者定期向生鲜农产品生产商下单,形成规模效应,进行规模化、订单式采购,由生鲜农产品生产商加工生产之后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至邻居圈消费者手中。这种模式的核心资源就是短距离内的邻居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向食物社区的带头人即“新农人”收取服务费用实现盈利,但是这种模式存在本地化生产商资源匮乏等不足,还需要社群平台进行努力改进。兴趣型社群经济下生鲜农产品电商C2B模式案例。兴趣型生鲜农产品社群主要以消费者的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社群用户出于对生鲜农产品的某种消费的兴趣爱好而聚集于社群平台。“青山老农”这一旨在满足城市女性消费者田园生活的生鲜农产品社群平台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它的目标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生鲜农产品,通过旗下的诸多自媒体平台进行知识输出,结合线上线下的各种社流活动来传达社群平台的价值理念,聚拢目标消费群体成为社群用户,打造兴趣型社群经济。这种模式的核心资源就是线上线下的社群活动运营能力,但是某些非相关性广告会损失一部分用户体验,长久以往会影响消费者的社群平台凝聚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文以社群经济为出发点,针对社群经济视角下国内生鲜农产品电商C2B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这对于生鲜农产品电商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获取更多商业盈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才刚刚起步,线上生鲜农产品电商还存在着很多发展问题。首先,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成本比较高,由于生鲜农产品本身易腐败、易损毁等特性,导致生鲜农产品在物流配送中对配送环境温度、湿度等有严格的要求,这无疑增加了物流成本;其次,配送难度大导致生鲜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配送过程中生鲜农产品损耗率比普通产品要高得多;最后,消费者还没有完全培养成在线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习惯,生鲜农产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消费者要通过看、摸、闻等方式才会决定会不会购买生鲜农产品。(二)建议。根据上文分析,本文提出改进建议:一是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商在加工生产中要将此类产品的特性考虑其中,在加强生鲜农产品增值生产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产品的包装,考虑生鲜农产品在物流配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生产加工能力;二是要加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的冷链物流体系并不能满足物流配送中生鲜农产品冷藏新鲜度的要求,这就直接导致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的担忧,因此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商和物流企业要同时加强冷藏冷链设施建设,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降低损耗率,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作者:张丹丹 单位: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茹.基于社群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盈利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6(29)
2.但斌,郑开维,刘墨林,邵兵家.基于社群经济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C2B商业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8)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努力大幅降低流通成本。近年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供了新的机遇。最近,我们对上海“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进行了调研,发现它通过搭建集网上交易、供应链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农商企业间紧密合作的产业联盟,比较有效地整合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并倒逼农产品标准、冷链物流、安全追溯体系等的建设,对农产品流通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农商产业联盟的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减少了流通环节,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鼓励建设涉农电子商务平台,目前总量已有3万多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约有3000家,交易额超过500亿元。据调查,B2C模式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将生鲜类农产品物流成本降到25%-40%。但相对于服装、电子产品5%左右的物流成本而言,仍然较高。主要原因是:商业模式仍不完善,以信息查询和为主,在货源保障、产销对接、质量控制、物流成本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有效整合农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严重制约了发展空间。据了解,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仅为1%,市场拓展潜力极大。
农商产业联盟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它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构建农产品大流通体系的成功经验,强调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以产业联盟形式建立农产品供应商、采购商、农联组织、农业协会和涉农服务机构之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依托集交易撮合、信息查询、委托采购、拍卖招标、网上结算、物流管理、品质评定和折扣管理、第三方审核仲裁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效运作,并以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为保障,从而打通了农产品流通的产业链,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这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也被称为“BAB模式”(Business Agent Business),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结合的一种形式,如图1所示。
在这一模式中,产业联盟作为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了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通过联盟平台组织会员,实现销售型“大企业”和生产型“小农户”的产销对接。在严格的资信认定基础上,产业联盟吸纳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生产能力的农产品供应商(包括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和占有一定市场、经营业绩良好、具有诚信声誉的农产品采购商(包括加工企业、餐饮集团和流通企业等)成为交易会员。交易会员须遵守联盟章程和相关交易规则,享有相应的交易权利和义务。产业联盟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公益性社会团体,坚持非营利导向,按照“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的原则,适当收取交易服务费(每笔成交额的1-3%)并接受会员大会监督审核。产业联盟作为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组织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经济协同、项目合作、投资融资、联谊互动等活动,推动形成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是通过交易平台运营管理,有效匹配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电子交易平台是农商产业联盟BAB模式的核心。与一般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不同,农商产业联盟的交易平台运营建立在相对稳定的会员合作关系基础之上,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现货交易和网络交易的有机结合,具有连锁现货交易和电子商务展示直销平台的双重功能。在实际交易中,平台不仅能够为供需双方意向提供订单撮合、拍卖销售、委托采购、支付结算等交易服务,而且还根据销售方需求建立了一套农产品的品质标准、质量检验、缺陷折扣的交易流程。对于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争议纠纷,以交易规则和公平合作为基准,推行联盟内的第三方评估仲裁。这些规则和流程设计,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保障产品品质、控制违约风险,对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特别是降低传统以庞大采购员队伍为基础的高交易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三是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整合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依托联盟会员和交易平台,农商产业联盟不断拓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例如,在种养加工环节,产业联盟定向为会员企业提供农产品信息、种养技术、加工技术、农资保障、管理咨询等服务。在物流配送环节,产业联盟致力于打造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向会员企业提供标准化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智能配送服务。针对农产品采购的季节性、波动性的特点,产业联盟以交易平台采购订单资金沉淀为基础,整合社会资金建立农业发展基金,面向会员企业发展短期定向融资服务,既可以解决农商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问题,也拓展了现代农业发展新的投融资渠道。
自2014年下半年“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电子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已拥有正式会员近2000家,另有3000多家企业的会员资格待审核通过。交易品种涵盖农产品10大类2900余种,累计实现交易额3.5亿元,意向订单10余亿元。交易平台会员(包括供应商和采购商)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浙江、安徽、上海、福建、四川、陕西、新疆及台湾等10余个省份,涉及农民联合社、民企、国企、央企及外资、台资企业,覆盖种养殖、生产加工、餐饮、内贸外贸及金融保险等五大产业链节点,包括百胜集团(必胜客、小肥羊)、海底捞、真功夫、永和大王等餐饮百强企业,以及中储粮、中农发、北大荒、卓信等粮食十强企业。目前,正在匹配的年度采购需求总额超过50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农商产业联盟的商业模式创新
农商产业联盟模式不仅是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种创新,而且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特别是在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具体体现在:
首先,有助于整合农业产业链、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农商产业联盟的核心在于BAB的电子商务模式。与一般的B2B模式不同,BAB模式通过企业间具有公信力、约束力的资源联盟与网络信息平台的有机结合,把身份认证、信用评估、信息服务、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三流合一”,解决了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数据交换问题,是一种升级版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更有保障的服务环境,有助于更大程度地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在农商产业联盟模式中,作为供应商的农场、种养殖基地、农联组织、加工企业和作为采购商的餐饮、食品、贸易企业,以长期利益最大化为导向,以诚信自律、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高效运作、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保障,形成了紧密合作的战略联盟,从而在一体化平台上实现了农产品种植、加工、交易、仓储、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农商企业间的战略协作、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形成农产品大流通格局,这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
其次,有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国农业具有“小生产、大流通”的特点,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滞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农商产业联盟模式中,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如农场、基地、农业协会、农联组织等,是产业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产业联盟按照销售商采购订单的数量、品质等需求,向农业合作组织提交订单,对接了产销双方,通过订单农业推动了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局部地区经营规模化,有利于稳定生产和价格。
第三,有助于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证。然而,农产品品种繁多、鉴别复杂,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难以全面覆盖,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企业的积极作用,形成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在农商产业联盟模式中,建立农产品品质标准体系是交易平台运作的保障。产业联盟以交易会员提交的农产品品质标准为基础,结合产品特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等,制定产品品质标准,经供需双方认可后执行,并作为品质检验、缺陷折扣和争议仲裁的依据。这一农产品品质标准体系,是在实际市场交易中充分博弈、不断完善形成的,是对国家标准的有益补充;同时,通过产业联盟的影响和约束,促进品质标准在生产环节的贯彻实施,有助于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加快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制度。
第四,有助于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和流通效率的有力支撑。在农商产业联盟模式中,社会化服务是其维系联盟会员战略合作关系、提高联盟运转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总体来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会员普遍提供的公益,如网上交易、信息、技术服务等,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对于会员企业提高生产和流通效率、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十分必要;另一种是增值,根据会员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商业原则提供的衍生服务,如管理咨询、物流配送、融资服务等,对于提高会员企业的竞争能力、推动产业联盟的发展壮大具有积极意义。这两种社会化服务都是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和流通发展的现实需要。农商产业联盟了解会员企业的实际需求,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是其商业模式生命力的一个方面。
总之,农商产业联盟所探索建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适应现阶段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遇到的共性问题,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具有创新性和典型性。当然,这一模式仍处在发展创建的初级阶段,其前景和成效还有待持续观察、跟踪研究,不断总结完善。
政策建议
农商产业联盟模式的发展,对于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促进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的角度,建议:
一是重视产业联盟对整合农业产业链、提高流通效率的积极作用,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农商产业联盟模式是随农产品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出现的升级版商业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益、拓展性强等特点,能够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具有紧密利益关系的合作网络,从而加快产业链的整合进程。应充分肯定这一模式的积极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依据自身优势,以产业联盟等模式整合农业产业链。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等发展规划中,关注农商产业联盟BAB模式,将其作为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试点,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融资担保、物流设施建设、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是明确农商产业联盟的公益性行业组织性质。目前,中国对产业联盟的法律性质界定尚不明确。从业务特点来看,农商产业联盟所发挥的作用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是企业自愿参与而形成的一种互助协作型组织,具有非营利、公益性特点。农商产业联盟目前为一般社团法人,开展跨区域业务受到制约,公信力有待提升,履行职能的法律基础尚不清晰。建议有关部门明确农商产业联盟的公益性行业组织性质,并参照行业协会的管理办法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赋予相应的管理职能,指导其规范、健康发展。
为业主供菜,绿城早在两年前便已开始此项服务的尝试。绿城的房地产项目多定位于高端,作为绿城物业服务集团居家生活服务部经理的魏金星,要时刻转动脑子,来服务好斥资在绿城置业的业主。两年前,魏金星和他的同事们考虑为业主提供上门配送农产品和“周末集市”的服务,目的在于为业主提供优质的农产品。
在当时的尝试中,绿城物业只负责小区内配送和为业主电话下单,并不负责产品品质把控和全流程配送,于是,不少业主会拿着已经发黄和变臭的鸡蛋向绿城投诉。
2012年,在“卖菜”问题上,绿城有了新解决方案。它与杭州春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春旺”)合作,力图创建一个绿色优质农产品直供直销平台。这家去年销售额达到335亿元,却在当年上半年饱受资金困扰的房地产商,经过“卖儿卖女”和引入新股东后,似乎想在房地产业务晦暗不明的境况下,先在农业上大展手脚。
地产商搭台
平台将消费群锁定为有强烈食品安全需求的高端业主。
绿城与春旺合作的平台,在8月底就开始招商,前期吸引了70多家农产品供应商报名,经筛选后确定参与10月底首批运营有的11家。“之前卖的菜和菜市场卖的菜感觉没什么区别。”除了农产品质量的问题,本身也是绿城业主的春旺总经理叶先生觉得产品的辨识度不高,没能抓住业主购买心理也令“卖菜”效果一般。
经过早前的试验和调整,绿城对如何在小区“卖菜”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叶先生表示,平台应该将消费群锁定为绿城有强烈食品安全需求的高端业主。而后,绿城将该平台的招商信息,通过杭州市农办产品推广中心的官方网站,吸引了很多农办在册的高质量农产品供应商。
从10月27日起,绿城在杭州的紫桂花园、翡翠城等11个高端楼盘的业主能在小区每周举行的“周末集市”上,买到绿色农副产品。如果平时下班累得不想去菜市场,业主也可以拿着小册子电话下单,足不出户让新鲜菜蔬直接送到家门口。
“菜农”的算盘
未来3年绿城的关注点将放在养老地产和农业上。
为什么绿城会热衷于“卖菜”?在小区订单农业商业模式上,绿城是先行者,也反映了房地产商对小区配套建设等“售后服务”的日益重视。
绿城一直以开发高端房地产项目见长。但过去的两年,绿城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下,以高端产品类型为主的绿城销量受到很大影响。2011年绿城远未达到其制定的销售目标。尽管毛利率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至33.7%,但由于其在土地储备成本和建筑成本的控制力度不足,加上销售放缓使资金无法迅速回笼,绿城的资金链陷入异常紧张的状态。连宋卫平自己都承认“差点死在土地上”。
为了“救亡图存”,宋卫平选择了壮士断臂。今年绿城从香港请来“过江龙”当救兵,九龙仓的战略入股为其直接带来约51亿港元的资金。同时绿城大幅度向融创等宋卫平在业内“信得过的朋友”转让项目股权和出售旗下项目。在销售策略上,绿城的售价放低身段。此后,绿城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而最令人关注的净负债率也迅速降至93%。
成功缓口气的绿城意识到自己走“高端路线”在国家的宏调政策中并不待见,开始思考如何转型。宋卫平早前透露,会有意识地让绿城转向综合开发,未来3年绿城的关注点将放在养老地产和农业上,包括转移部分资产为发展养老地产做准备,不想再碰酒店等商业物业。“必须做好的是养老,可能做好的是农业。”他说。
盈利前景待考
“订单农业”的商业模式,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目前绿城已经和农科院签署3年合作协议,将在宋卫平老家嵊州做5000亩农场,以观赏性植物、经济类作物养殖为主。
不久以后,绿城现代农业公司就会挂牌成立。选择农业相关配套和发展或许就是绿城聪明的地方。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植中国现代农业政策的出台,绿城“卖菜”等一系列与农业相关的举动既贴近了与政府的合作,获得一定补贴支持,又能开发出新商机,可谓一箭双雕。“我想试试看,能走多远。”宋卫平对此信心满满。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发展
1农业供应链的发展态势
1?1农产品线上交易规模明显扩大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逐渐扩大,并超额完成目标,就淘宝网而言,每年农产品交易量都会大幅度增长,在所有类型增长速度中占据首位,以此形成了农产品网络交易良好局面。
1?2供应链明显缩减
基于网络经济的农产品把一、二级批发和零售集中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农民或者加工厂自行购建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自行销售农产品。由此可见,整个农业供应链的长度被明显缩减,农产品流通时间缩短,成本随之降低,效率却有了较大提升。
1?3生产经营模式更加有效
网络平台经济的关键性特点就是基于平台集中供应链的所有节点,实现信息在线实时共享。农产品电子商务既可以快速把产品信息传输给客户,又可以将客户所需信息及时传输给上游节点企业。网络商业模式在农业电子商务中得到有效应用,即C2B,农产品供应商基于网络平台推出产品,消费者融资确定购买需求,销售者根据需求进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
1?4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迅速
农产品网络交易量的扩大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但目前农产品物流成本还相对较高。相关部门明确指出,构建健全的农村物流体系,实行快递到村,推行农村综合服务社、超市、快递网点等各种基层物流节点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快递业务向农村延伸[1,4]
2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水平低
农村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即农民的信息意识较弱,资源状况差,服务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村留守农民对网络缺乏充分了解,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与了解更是浅显,这就直接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2交易平台商业模式同质现象严重
大部分与农业相关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商业模式的同质化太过严重,缺乏较好的创新能力,客户的转化率成本太高,需要大力投资才能够保持平台运营的稳定性与有序性。我国农业类型的电子商务平台的终端用户是经销商与农户,其相当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尚未经过专业培训,信息化素养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平台的正常运营。
2?3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电子商务与政策、税收、隐私权与知识产权等在法律上息息相关,当前我国信息化法规政策并不健全,各个行业电子商务规则也不完善。网络交易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各种方式的行骗越来越复杂,钓鱼软件与网站一直存在着,直接威胁着网络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也不例外,其中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消费者投诉不断增加,切实反映了电子商务监督管理法律的缺陷。
2?4物流运输配送严重受限
因为农产品利润太小,又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很容易腐烂,所以相当部分农产品需要冷链物流配送,物流投资成本大,从而导致农业电子商务的竞争力大大降低[5,7]。
3以农业供应链为基础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3?1构建独具特色的供应链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构建需要以完善的产业链作为基础条件,其中主要包括农资供应、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并充分吸收直销模式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供应链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集成化合作,信息与销售的扁平化发展,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从而为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有机融合农业直销经营模式与现代化农业供应链模式,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供应链模式,以此实现模式创新。此农业供应链模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一,可以科学有效管理并共享信息,并利于构建农产品物联网跟踪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其二,可以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其三,可以实现订单农业;其四,可以实现农产品直销模式;其五,可以实现农产品与农资的双向互动流通,可以同时为多方提供数据库的营销与协同电子商务服务[6]。
3?2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
基于电子商务企业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以此促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施小规模网商发展,培养企业、农户、基地、网店一体化的电子商务,以典型电子商务企业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强化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同时,邀请科研机构与高校为农村提供电子商务培训服务。
3?3完善现代物流配送机制
由于生鲜商品保质期比较短,对产品的新鲜度要求非常高,因此,对物流配送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距离较近可以选择自行配送方式,距离较远可以选择信誉好的第三方物流,以保证配送效率与产品的新鲜度为目标。条件成熟可以引进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整合乡镇一级资源,保证物流到农村,渠道多元化,构建冷链标准化示范点,建设独具农村特色的农业产区冷冻库,通过网络平台,有机整合仓储与车辆等相关资源,实现智慧物流配送,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构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流通格局[8]。
3?4实施农产品微信微博等微营销
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微营销,并结合各种搜索引擎加大宣传,同时还要配置微信与支付宝等收付款软件,以此构建社交化销售模式。而且,微营销的社交化特点促使小型卖家能够实现客户之间的零距离交流。微营销的高复购率对于农产品而言十分关键,这就需要卖家加强重视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微营销,建立集品牌营销、服务、销售于一体的平台,使得农产品销售品牌企业与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以全面获取客户的相关数据信息,使得客户关系管理有效性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