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教育的方法范文

幼儿教育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教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教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日常习惯;日常行为;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幼儿教育主要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很多东西需要从这个时期为其培养好,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习与生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从以下方面对幼儿教育的方法进行阐述与论证。

一、对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引导与教育

幼儿的日常行为伴随幼儿的成长,生活与学习中,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使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由于幼儿的身体及智力等未发育完全,对很多事情判断不了好坏,自身比较缺乏判断力,所以很多情况下,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就比较重大,要适当地进行教育与引导幼儿的发展。在众多幼儿的日常行为中,幼儿的说谎行为是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幼儿说谎行为方式及其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刚出生时,是不知道说谎话的。从幼儿期以后,他也逐渐开始从同伴那里学习说谎,到少年期以后,同伴成了他说谎的主要来源。

怎样才能使孩子不说谎?首先,作为父母不要随便以成人的道德标准来责难孩子。幼小的孩子说谎的动机不一定是为了损人利己、伤害别人或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是现实与臆想混淆不清的表现,甚至从不道德的方面去说谎。

要想让孩子不说谎,作为父母应该要言而有信。父母要先检讨自己平时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法。我们不仅“不教给”孩子说谎,而且要营造一种环境,尽量少地引发孩子们的说谎行为。例如:我们在处理孩子们一些并非故意的或偶然的过失行为(如打碎了或丢了东西等)时,如果我们做的合乎人道,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会变得像我们一样以诚实、人道态度对待别人的。

幼儿可塑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让我们以此为鉴,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更加重视幼儿的日常行为教育吧!

二、对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培养

近年来,从习惯入手来研究幼儿教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在幼儿园的教科研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一直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我们不光注重研究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注重探索为家长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环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活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现在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只注重让幼儿识字、学算术,梦想将来如何,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劳动。因此,在3~5岁这段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作为教师,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更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使他们对劳动感到渴望,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幼儿日常行为劳动进行培养:

1.让幼儿了解劳动的内涵,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2.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学会劳动,并坚持劳动。

3.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时期是人的情感发展奠基时期,也是一个人情感发展与培养的最佳时期,及早培养幼儿同情、分享、关心、热爱等良好的情感品质,促使幼儿情感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家长与教师的重要职责。

1.幼儿情感的发展及特点

幼儿期的儿童随着活动内容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扩大,需要也逐渐扩大,因此,他们的情绪与情感也变得越发丰富,表现出以下特点:

(1)情感复杂化

幼儿情感复杂化表现在体验的层次增加、涉及的范围扩大、指向的目的明确和表现的形式多样化。

(2)情感社会化

幼儿时期的儿童与周围人们的社会交往增加,尤其当语言表达发生困难时,幼儿往往采用表情和动作来补充。在实际的交往中,幼儿还能比较正确地领会别人表露的情感,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这种交往能力不仅反映出幼儿认识能力发展,也反映了他们的情感交往能力的提高。

(3)情感个别化

幼儿的情感包括一系列基本的情绪体验,如:快乐、痛苦、愤怒、惧怕、害羞、悲伤等等。但是,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体验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他们各自的神经类型、经验特点以及具体的情境刺激有关。一种情感与某种具体的情景和特定的认识反复结合,便可以形成幼儿情感的某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更反映出幼儿情感的个别化。

幼儿情感的个别化不仅影响着个性的形成,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智力的发展。幼儿期与婴儿期相比较,虽然情感发展的倾向更多地显现出成人化的特点,但是在培养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上,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幼儿的情感正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和婴儿相比较,幼儿的情感只是开始复杂化、社会化和个别化。因此,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如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受感染、比较外露等。

2.理解、接受幼儿的情感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就是要理解接受幼儿的情感。我们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妒忌、仇恨或敌对情绪,这样的情感当年都是成人不允许表达出来的,例如:我们必须作出疼爱小妹妹的样子,愿意让她玩我们的娃娃或让邻居的男孩骑我们的小车子既然真实存在,我们就应该接受和理解,但接受和理解不是赞成,而是接受后要引导幼儿把这情况表达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做更多的工作帮助幼儿克服这些不健康的情感。

3.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感

幼儿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依靠成人的指导和帮助。成人一定要乐意接受幼儿的微笑,一定要热情地握住他们伸过来的小手,把他们亲热地抱在怀中,在他们需要与人亲热时一定要和他们说说话。总之,成人对幼儿的热情和友好必须作出反应,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幼儿教育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可塑性强,从幼儿的日常习惯进行引导与教育、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培养、幼儿进行情感沟通进行论述,幼儿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很多东西需要从这个时期为其培养好,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习与生活。

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影响因素;教育方法

关于幼儿的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孩子受到的教育,哪怕一个细微之处对许多孩子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现今许多家长在选择幼儿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幼儿园时都十分慎重,在幼儿教育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为了保证更多的幼儿受到正规的教育,不断的将以后的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并新建了许多符合标准的幼儿园供家长选择。但在幼儿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方面问题,所以幼儿教育要从整体入手,总结影响幼儿发展的原因,并及时补救。

1 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

1.1 家庭因素

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开始才是真正的受到了教育,其实不然,幼儿真正受到启蒙是在形成感知能力后,在父母的日常言行举止中学到的,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并且不具有分辨能力,所以许多幼儿在生活中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并学习,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和思维,但很多家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时还会热衷于用很多不正确的方法去逗趣幼儿,给幼儿留下心理阴影,从而在今后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对某一些食物存在惧怕心理。

在幼儿开始接受教育后,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在幼儿左右,并且潜意识中人为,自己只负责对幼儿进行养育,而教育问题就应该全权交给幼儿园或者学校,所以将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思想和行为问题都推卸给幼儿园,却不对自身的恶劣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素质与发展,所以说家庭因素可以归为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1.2 学校因素

幼儿园要在幼儿入学第一天起就需要负担起对其在校期间的教育的责任,对幼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首先幼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具有十足的导向性,所以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在师资力量方面要有严格的考察,其次,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需要在幼儿园中度过,而目前因为各个家庭中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过度呵护,导致幼儿的身体免疫力较低,幼儿园在这样的条件一定要严抓幼儿园内的卫生条件,保证幼儿的身体情况保持健康。最后,幼儿处于边学变玩的学习阶段,许多园内的有趣实施都可以在帮助幼儿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以上了解可以看出,学校因素属于幼儿发展中的中间力量,在动手能力、思维发展、人际交往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3 社会因素

都说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这一点说的很对,因为社会形形的人和事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有人说孩子其实是一张白纸,周围的环境是什么颜色,这张白纸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这一点也不夸张,孩子正处于学习能力非常强的阶段,对所听、所看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一个社会如果充满了人性美好的一面,到都是助人为乐的事件,那么在耳濡目染下,孩子心中就会渐渐有了要多多帮助他人的认知二所以,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产生于无形当中的,但其影响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2 有关幼儿教育方法的探索

2.1 重视家庭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虽然父母平时因为工作的原因会少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时间,但是绝对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将孩子的教育撒手不管,而全部推给学校,父母应当在平时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上,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很多道理,因为孩子正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很多思维、道理、性格还需要从父母加以正确地引导,另外父母可以在平时的空闲时间,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以开启孩子的智力、思维二这样一来,能够积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各类习惯。

2.2 重视学校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当孩子开始被送进幼儿园时,幼儿园就成了孩子主要的学习、娱乐场所那么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卫生条件、教育和娱乐设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幼儿园受到更好的教育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思维、幼稚的思想冒出来,这时老师一定耐心地加以引导,并鼓励他们多思、多问现在幼儿教育讲究的是“寓教于乐”,孩子本来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所以幼儿园的娱乐设施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并且做到丰富多样,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动手能力。总之,学校是孩子接触时间较长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2.3 重视社会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有人会说提到社会未免太过广泛,可是社会的组成个体不就是一个个的我们吗?也有人问,社会能对小小的孩子产生什么影响?然而,孩子的是非观不仅从受到父母、老师的影响,还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甚至陌生人都能对单纯地孩子造成不小的影响二所以,我们更加要重视社会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一个充满的社会必定会将爱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二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更是应该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正确地是非观,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并让这个社会带给孩子以正确地认知。

3 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的教育确实也不仅仅是为了今后的社会竞争与就业问题做准备,幼儿的教育阶段正是启蒙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对许多事物的感知以及行为很大一部分会一直影响孩子到将来的发展,幼儿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很好品德、生活习惯等等,但目前许多家长存在幼儿教育的误区,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其中还包括家庭与社会的影响,所以家长想要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需要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帮助幼儿从小打下良好的全面发展基础,将来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仓萍萍.幼儿教育影响因素与教育方法分析[J].教育,2016(29).

[2]万霞.试论幼儿教育的影响因素及教育方法[J].时代教育,2015(20).

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教育核心;启蒙;教育方法

人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启蒙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个大阶段,启蒙教育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小学生等进行的,幼儿教育对于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阶段,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间人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是塑人的个性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幼儿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

1.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通常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不同也决定了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进而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幼儿教育中,个性总是受到规则与纪律的约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也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保护,再加上随着幼儿的成长进行知识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个性的发展,导致人的个性的减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缺乏个性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幼儿教育更应该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对幼儿的成长要宽容对待,使个性可以自由发展,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幼儿的成长,不能纵容幼儿顽劣的本能一起滋长,对幼儿要保护其自尊心,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更多地给予鼓励与宽容,而非苛责,对人的个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好奇心是幼儿个性的体现

幼儿时期是人的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幼儿对于看到、听到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心中的疑问特别多,因此,表现出“好问”的特点,而且幼儿的问题总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过于天马行空、难以理解,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真实体现了幼儿的探索本能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好问”应当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在便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答疑解惑,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以后进入知识学习阶段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幼儿应以启蒙教育为主

幼儿时期并非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是以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主,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极大,幼儿教育阶段试图进行不同程度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而对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就压缩了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天性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重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早进行知识灌输。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分析

1.游戏教育法

幼儿园的称呼源自德国,寓意幼儿嬉戏、玩乐之意,也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在游戏中获得教育为主。但是国内的幼儿教育却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期”,尽管并没有这么明确定位,但是事实上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运行,幼儿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对应该进行的娱乐活动时间,幼儿应有童年快乐被“预备期”教育剥夺。

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在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的过程,并从而获得友情和成功。精心设计的有益游戏可以让幼儿不仅收获快乐,还能从中得到锻炼。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以自然、朴实为主,游戏道具的选用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户外游戏,如与绳、圈、球结合的游戏,利用沙箱、小水池进行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精神。

2.叙事教育法

幼儿阶段人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不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容易接受叙事性思维方式从而获得知识的体验,其思维中情感的导向性比较明显,抽象思维是幼儿阶段所无法理解的,情境模拟、形象性的事物是他们接受事物的主要方式。

知识教育需要人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幼儿教育中过多的知识传授与灌输使得幼儿的思维模式被强迫向逻辑方向快速转变,这一过程对幼儿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体验感受能力总是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同,同时也使幼儿丧失了创造力和活力,极端地会使幼儿产生“厌学”感,形成对知识的排斥,独立自己,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教育中对于人的成长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是极重要的,在教育中应以叙事性教育、体验性教育、形象性教育方法为主,减少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教育内容。比如多采用审议故事、神话传奇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叙事性教育时,要对故事内容进行筛选,除了要有吸引人的情境设计外,还要让幼儿能够“进入”故事中,成为“故事中人”,使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总结: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的保护并促其发展,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进而守护其求知欲,让幼儿能够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启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求能够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任务;方法

一、前言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个成长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对于个人的成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些阶段中,幼儿阶段毫无疑问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起点,也是激发兴趣,塑造个性的最佳时期。此,作为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幼儿教师的职责重大。

二、幼儿教育的重点

1.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有的性格特点,根据个性的差异,人理解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能力。但许多情况下,个性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关怀,取而代之的是规则与纪律,应试教育的恶果便是磨灭个性,生产像机器一样的缺乏自主意识的社会零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应该从尊重儿童的个性开始,给予儿童最大的宽容与帮助,使儿童的个性能够自由的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与纵容儿童的顽劣与破坏的本能,尽可能的在保护儿童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而非苛责,这样,才能为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总是喜欢问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天马行空,不受成年人固有思维和常识的限制,这份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而求知与探索又恰恰是科学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因此,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就是保护人类进步的可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儿童最大程度上的耐心和宽容,并积极主动的丰富自己的学识,为儿童们答疑解惑,使得儿童们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对培养儿童主动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人类的解放,是人类摆脱愚昧枷锁,摆脱心理束缚的自由向往。通过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人们掌握知识、克服恐惧、征服自然,但无论如何,这种学习必须带有强烈的自发性质,而非强制灌输。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儿童理性萌芽,使其能够自学、自治的重要时期,给予儿童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天性率性而为,使儿童的发展更加自然和快乐。

三、幼儿教育的常用手段

1.叙事教育

人的心理存在着两种本质不同的思维模式:叙事性思维和例证性思维,前者依赖于情境的经验,呈现的是具体的人和人际间场景,以期展示其特定的效用,它是对现实的描述。而例证性思维又叫做命题思维,是哲学、逻辑学、数学等科学的思维方式,他独立于特定情境。幼儿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叙事性思维,他们的世界是情感导向的,在儿童心中,抽象性与一般性远比不上情境性、形象性。长期以来,幼儿教育都偏向于知识的灌输与孤立的讲授,迫使儿童的思维模式由叙事性思维向例证性思维转变,导致了儿童过早的成熟,其后果是:创造力的枯萎与活力的过早流失,甚至会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拒绝一切知识的学习,将自己封闭起来,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应该遵循个体的思维发展规律,减少逻辑性与系统性的灌输式教育,而用叙事性的教育来辅导。将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寓言、神话、轶闻,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故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包含一定的情境性,还要涉及一个虚拟的“自我”,使儿童在“自居”、“移情”和“投射”的过程中获得主人公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2.游戏教育

世界第一所幼儿园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之所以叫幼儿园是隐含了儿童乐园的意思,也是儿童幸福童年的一个标志。在幼儿园中,儿童应该能够自由的嬉戏并获得游戏中的乐趣。相比之下,我国的幼儿园更像是小学的预备期教育,儿童的娱乐时间远少于学习时间,剥夺了儿童应有的快乐童年。

篇5

【关键词】陈鹤琴 幼儿教育 启示

一、坚持求真求实的研究精神

相比研究方法,陈鹤琴的科学研究精神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不说空话,明确了目的,树立了目标,就朝着既定的方向,从一件一件实事干起,争取得到实际效果,这是陈鹤琴办教育、研究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陈鹤琴的学风是非常严谨务实的。他讲究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既不遮遮掩掩,也不故作惊人之论。当年他在鼓楼幼稚园进行识字教学法试验研究时,因种种原因实验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这些他都如实地加以说明。当年鼓楼幼稚园的教学法实验收效甚微,似乎陷入艰难境地时,陈鹤琴也如实地说明似乎此路难通。他总是以事实为准绳,不歪曲研究的过程、不虚拟研究的结果,更不会剿窃别人的研究成果。在鼓楼幼稚园开展的实验研究中,陈鹤琴有研究前人之未研究的项目,亦有研究前人已做过的研究项目,对此,他都能如实客观地加以说明,并根据自己实验效果客观地得出结论。如果是前人已有所研究的项目,他会在文章的前面先介绍别人的研究成果民、研究的发展状况,然后再介绍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二、注重幼儿教育研究中方法的选择和突破

陈鹤琴在研究中非常注重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注重中国化、科学化,有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还有所突破或创新。他在针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会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在考察我国当时幼稚园现状时,起初选择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后来发现问卷回收率太低,所得数据资料不能反映真实问题,于是就采取亲自访问调查的方法;在儿童心理研究中,他将观察法与实验法相结合,并运用多种观察记录方式来反映研究结果;在家庭教育中,融自然观察与有情境创设的观察于一起进行研究;在幼稚课程研究中则有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等。陈鹤琴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研究会有不同的方法,有时为了得到真实问题的反映,他会先后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同一问题,有时为了各方面的考虑又会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蓄。针对刘欣指出的,目前我国研究方法单一落后,大多数论文缺少科学规范的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情况,那么陈鹤琴的注重方法的选择、注重方法的突破、创造性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做法则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当前教育研究更为广泛地开展的情形下,我们更应当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突破。

三、坚持实验,促进学前教育水平不断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陈鹤琴通过对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掌握了学前教育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对学前教育本土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最后的教育生涯中,他还坚持教育实验,在1979年11月的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作为名誉理事长的陈鹤琴提出了发展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重点强调的是要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就必须重视开展对幼儿教育的科学实验。第一,要对于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做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第二,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第三,对幼儿园的教育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与研究,要办好示范性幼儿园。第四,必须重视和解决幼教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造,这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重大问题。其实这也是陈鹤琴对中国发展未来幼儿教育的方法的指导和一种殷切的希望,这几点建议对于我们当今从事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来说同样是值得去做的。而审视我们当今一些学前教育工作者,“闭门造车”的太多,很少深入实际从事学前教育实验活动,这种研究方式,根本不会为学前教育水平的发展提供太大裨益。因此,陈鹤琴指出的“幼儿教育是一门教育科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必须十分重视和切实开展对幼儿教育的科学实验,用以促进全民族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也应该是今天我们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四、学前教育要深入进行研究方法的研究

我国教育研究虽然近代以来在方法上有了许多方面的改进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徐琳在《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一文中以涉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探讨的学术著作和相关期刊为研究对象,发现近20年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实际运用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如忽视对研究方法的研究,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盲目地借鉴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方法等等。而孙戌星在其硕士毕业论文《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中也指出:“我国教育研究,在二十多年的发展里,总体上以思辨分析、定性分析为主,量的方法很少用到,统计分析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从教育研究的数量上看,我国是繁荣兴盛,已经超过了美国的,但是在研究的质量上,却仍有段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的差异,导致我国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不及美国的,最后研究成果的质量自然大打折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工具达到最好的状态,最后才可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取得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期望的价值目标,才能像幼儿教育家陈鹤琴那样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陈鹤琴教育全集(六卷本)[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理念;解决对策

幼儿阶段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基石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古人云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这一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奠定作用。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对幼儿的个性和品质进行培养教育,这对每位幼儿教师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在新的时代,我们更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寻求更加深入有效的教方式。

1.影响因素

1.1 教育观念问题

众所周知,社会基本组成单位就是家庭,所以家庭环境就会直接导致幼儿个性的形成。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因此不同家庭的父母教育观念也会不同。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是不同的。很多父母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过分溺爱,或者直接忽略掉幼儿时期的教育,认为教育不急于孩子成长的前些年,疏忽了对孩子心理上的重视,缺少亲身教育孩子的时间。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幼儿就很难形成独立良好的个性,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1.2 隔代教育问题

如今生活压力很大,很多年轻父母需要忙于工作来维持家庭开销,父母双方都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幼儿,所以幼儿的教育一般是由祖辈来完成。虽然祖辈可以很好地照顾好幼儿的日常起居,但是毕竟对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模式不很了解,价值观念与当下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出入。非常常见的现象就是父母因看不惯祖辈过分溺爱孩子而发生争吵,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信人格的养成难以实现。

1.3 幼师质量问题

如今的幼儿园扩大幼师招收,导致很多学历和素质都不达标的幼师走上了岗位。但是教育的发展要以老师为本,教师自身无法有着良好的素质,就很难给幼儿带去榜样作用,甚至会误导幼儿的思想。所以幼师的质量也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因素。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幼师的整体素质还不能达标,虐童、体罚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前进道路。

2.幼儿教育的错误观念

幼儿园是孩子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前打基础的地方,在这里幼儿的个性与品质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方向是很关键的。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还很难做到对幼儿心理上的培养,他们只是对幼儿的生活作息有一些程度的约束,无法深入到幼儿的思维层面上,也就很难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个性和完善的品格。不仅如此,很多幼儿教师并不能很好的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他们只是得过且过,对于幼儿的个性不十分关注甚至有意疏忽,也无法很好地以身作则,给孩子的发展带去了很多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严苛要求幼儿行为

孩子在幼儿园的基本教育形式主要是做游戏,通过娱乐的方式来学习外界事物。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孩子入学开始就进行了严苛的要求,限制孩子做游戏娱乐。比如幼儿不可以随意走动,只能安安稳稳坐在教室里,不许交头接耳,保持沉默肃静等。这些要求无疑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只会让孩子更加害羞内敛,不能建立其良好的自信,也难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1]。这是被动刻板的教学方式,一味接受幼师的指令只会禁锢了孩子的思想,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开阔发展。

2.2 不能走入幼儿的内心

幼儿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思想还没有发展成熟,只会对外界的事物做出本能的反应,不会多加经过大脑。所以孩子总是把自己淘气的天性展示出来。但是很多幼师没有认清这一点,他们总是不由分说去惩罚顽皮的孩子,或者只对他们认为表现好的孩子多一些照顾。主要源于教师不能够清楚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只认为幼儿什么也不明白,幼师的行为不会考虑孩子的内心,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

3. 幼儿教育培养方法

3.1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们要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外界事物学习的兴趣,让幼儿抛弃封闭的心理,使他们爱上集体生活,同时还可以刺激孩子的情感发展[2]。比如可以在教师里放一些玩具,让孩子很快的熟悉环境,没有负担的玩耍。同时幼师还要指导他们去自己规整玩具,自觉将玩具归位,养成孩子自觉的良好习性。

3.2 重视游戏娱乐教育

幼儿的教育环境不可以一味严苛,不可以只是死板地呆坐在教室里,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在做游戏时也不可以过分严格要求幼儿,让孩子自由玩耍,释放天性。同时也要给孩子更多的游戏空间,不多加干涉孩子之间的玩耍方式,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比如让孩子自由玩耍,在一定的限制环境下自由交流,自由选择玩耍方式。而且幼师也要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玩耍,多加交流互动。

3.3 让孩子亲近自然

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幼师应该让孩子多多亲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走出去,多参加一些自然活动,释放天性。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增加对大自然的兴趣,还能够让孩子养成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亲身去种植花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4 开展新颖的日常活动

幼儿们玩耍的时间久了,自然会对以往传统模式的娱乐方式产生倦怠。所以幼师可以多多开展一些新颖的活动,这些活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约束。这就要求幼师要多费工夫,在活动方式上进行创新,既要保护孩子的安全,又要锻炼孩子的独立和胆识,挖掘孩子不同的一面。让孩子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寓教于乐,慢慢渗透孩子的内心世界。

3.5 增加幼儿教育经费

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幼儿教育还很不成熟,它的基础性和公共性还不能得到保证。现如今的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政府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发展该项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3]。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经费主要以家长投入为主,而且经费数量一般不低,导致家长为生计产生了很多苦恼。所以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幼儿经费,多建立公立幼儿园,减少因私立幼儿园造成的水平参差现象。也要重视地域差异,加大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投入,有效避免两级分化现象出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个性和人格的养成发展离不开幼师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二者有着各种不同的职责。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更要剖析深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方法,洞悉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师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也要更加新颖,更加丰富有效,走出角色困境,幼师既是孩子的朋友,也是孩子的人生导师。所以要不断直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秀兰.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 学前教育研究,2014,09:3-13.

篇7

有关研究发现,独生子女身上表现的自私、孤僻、“自我中心”和人际关系障碍等,与独生子女的生活处境不无关系。曲塘镇中心幼儿园曾运用特性等级评定法,对刚入园两个月的幼儿交往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交往的热情、能力和积极性普遍偏低,幼儿对家长的依恋程度偏高,幼儿与同伴及陌生人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疏离、冷淡、怀疑的态度。为此,曲塘镇中心幼儿园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在环境创设和布置上“大做文章”,充分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为他们的交往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以更好地培养幼儿获得初步的社会认知,体验简单的社会情感,学习和扮演简单的社会角色,促进幼儿对社会的适应,为孩子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心幼儿园对大的物质环境进行了全面优化。全园从空中吊饰、墙壁喷绘都给幼儿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楼梯、走廊的周围均喷绘了森林之家、海底世界、遨游天空等的背景,森林里的动物在做什么?谁在天空中游戏?海洋中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等等都让幼儿去想象,教师引导他们与同伴互相讨论、交流。在活动室环境建设上,中心幼儿园将幼儿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互相交流对同伴作品的感受,寻找作品布置的规律。在活动室内的作品栏上,有班级每位孩子的作品。如果谁到活动室做客,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作品栏是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是与同伴、与他人分享快乐与成功的地方。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因此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们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设环境。如大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准备创设以“伟大的祖国”为主题的环境。在主题、内容、形式、材料的选择确定过程中,幼儿真正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生活入手,搭建同伴交往平台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了给幼儿创设同伴交往的平台和机会,中心幼儿园从幼儿一日生活入手,引导幼儿积极开展同伴间的交往。开展了“午餐午睡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同伴交往”“晨间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同伴交往”的专题研究:在午餐活动中,幼儿参与分发碗筷,帮助收拾餐具、整理环境等,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分享成果,总结经验。在午睡前和起床后,幼儿互帮互助,学会请求和感恩,促进了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教师尽量为幼儿营造同伴交往的氛围,多组织幼儿参加一些轻松自由的交往活动,如“悄悄话”游戏,促进幼儿间相互交谈,相互了解;设置“小小表演台”,鼓励幼儿一起玩打击乐、唱歌、跳舞;引导幼儿玩“羽毛球”“跳绳”等两人以上参与的合作游戏等;召开了大小班幼儿共同参与的“中秋分享大会”“好朋友折纸展示会”等,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良好的行为规则,学习与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在生活中,教师注意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结交新朋友。比如我园开辟了“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还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等,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我们促使幼儿在寻找伙伴、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交往,让幼儿从交往中获得信心,认识自己的优点,知晓他人的需要。

三、师幼互动,发挥成人交往示范作用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的引领人和指导者,其示范作用甚至超过其父母。中心幼儿园强调教师在三个方面的交往指导和示范式引领。一是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培养的重要影响。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榜样。中心幼儿园强调教师之间相互关心,和谐友爱,加强合作,从而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合作精神等。二是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有利于幼儿爱的拓展和规则意识的形成。教师是幼儿社会形成的指导者。除了教给幼儿正确的适宜的行为方式与规则以外,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对幼儿表现出爱、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和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的基础条件。在与幼儿交流中要多用表扬和肯定,采取商量的口吻,还要明确向幼儿给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信息。教师必须告诉孩子,诚实、担当、责任是交往的基础和将来立足社会的基石。三是教师与幼儿家长的交往深刻影响到幼儿的社会认知和行为方式。幼儿非常看重教师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庸俗的交往方式,利用家长的权力办私事的行为,在孩子背后指责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家长的职务和财富不同而对其采取不同态度的做法等,都是绝对要避免的。因为这将会极大地损害教师的形象,并对幼儿以后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活动引路,积极促进亲子交往

篇8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家庭教育 家园共建 对策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身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新《纲要》将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提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同时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也就是加强家长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意识,让幼儿在渗透教育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学习共同体。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体现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幼儿家庭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特殊的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其完整性、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三、家园合作共育对策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接受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和经验的系统、连贯。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效用。

(三)创造完美的家庭教育环境。

幼教专家陈鹤琴认为父母亲应该为孩子提供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一是游戏的环境。游戏可以给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孩子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发展各种感觉能力,可以锻炼体质,学习社会风俗和习惯。二是劳动的环境。父母应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提高其独立自理的能力。三是科学的环境。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为他提供各种机会和设备,以发展其关于科学的技能和兴趣。四是艺术的环境。包括音乐的环境、图画的环境和审美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字】幼儿教育 教学质量 教育方法 教育途径

幼儿阶段是整个人生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教育关系到幼儿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形成。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身心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广泛的认可,同时也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一、对幼儿教育质量的理解分析

随着大家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幼儿教育。有关学前教育教育探索,主要是集中在关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特征对于幼儿学习效果的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研究幼儿教育质量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相关的背景,对不同的文化、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对幼儿教育质量进行理解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比如在进行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的时候,就应该正确衡量城乡幼儿的教育质量,这样才能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新式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充分的运用到教育工作的各个阶段,在幼儿教育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比较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所提供的音乐、图片、视频等能够将一些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生活的表现出来,使得幼儿教育的课堂更加生动。

幼儿阶段,幼儿的学习以及生活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固定下来,因此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来讲就显得非常重要。幼儿园的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开展教学,通过课件中的幻灯片以及声音的效果,为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节。这样幼儿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幼儿的知识增长。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识最强的一个阶段,传统的幼儿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和讲授,这很容易让学生对于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歌曲等,发挥多美丽灵活多变的优势,创造一个轻松地游戏氛围,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幼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已经逐渐的被运用到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在幼儿教育阶段也同样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幼儿阶段,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还形成阶段,幼儿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幼儿老师可以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配,老师对幼儿的学习进行引导,给学生确定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完成。通过在小组中不同幼儿在一起学习,可以使得学习的效果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促使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很多的提升。老师最后可以依据各个小组的表现来进行测评,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彰,这可以使得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辱感得到增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培养的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阶段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后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进行很好的鼓励表扬,尊重幼儿言论和行为,避免因为老师批评而伤及幼儿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幼儿多进行聊天,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促使幼儿能够形成比较正确的自我评价的标准,从而做好自我条件,以保持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小结

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后期各个阶段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在整个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最为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的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进行幼儿教育质量的新方法和新的途径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如何改进幼儿教育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2011(16).

[2]郑益乐.我国幼儿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7).

篇10

关键词 幼儿教育;实践经验;方法探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也不断加大,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起始阶段,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相较于小学与中学的教育,幼儿教育由于其受众对象特殊性(多为三岁到七岁的小朋友),为此寓教于乐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具体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对我国幼儿教育工作浅谈几点体会。

一、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就非常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并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加以建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13.4万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为8.34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2.2%,这为大量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独具特色的幼儿教育机构纷纷涌现,例如艺术培训幼儿园、双语教学幼儿园等等,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整体受教水平,孩子们得以获得较好也较全面的培养。

当然,事无完美,在我国幼儿教育如此快速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其同样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育投入机制不完善、全国学前教育教师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幼儿教育手段匮乏等等,这些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幼儿教育整体的发展。而根据笔者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看来,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本质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理解的偏差,笔者认为,幼儿教育有着其自身的任务特性及其方法。

二、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1.培养幼儿好奇心与兴趣感

对于幼儿而言,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上有太多的为什么等待着他们去发掘,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喜欢问问题的原因,而这些问题往往千奇百怪无所不包。也许有人对此感觉到可笑,但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所表现出的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兴趣感,却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这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幼师所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上保护与培养孩子们的这份天真与好奇,尽可能的去耐性的教导与包容孩子,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让其始终保持着这份旺盛而积极的探索欲望,这对孩子们将来的自主学习与知识积累有着很大的帮助。

2.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微不足道小事中潜移默化而来的成果。幼儿时期是人类形成习惯、理性萌芽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其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便是培养起幼儿良好的习惯。教师应教导幼儿在平时的衣食住行中自觉遵守生活的规律,例如定时的起居饮食、珍惜粮食;乐于思考与动手实践;尊重老师与长辈;学会关心关怀他人等等。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幼儿教师必须予以全面的重视。

三、幼儿教育常用方法

1.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手段,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游戏不仅仅给他们提供了休闲与放松的空间,同样对于幼儿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效果。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正确游戏方式与游戏内容的设计与规划,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们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学到很大有用的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游戏参与,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画画、唱歌、手工裁剪工艺制作等,可以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艺术爱好;还有在一些重要的民俗节日中,老师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包饺子、包粽子等活动,既有效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又能引导其从小继承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提升爱国情操。

2.寓教以诉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沉浸在“听故事”的欢乐中而成长起来的,对于幼儿来说,每一段儿童故事都是一次奇幻的冒险与挑战。在实际教学中,幼师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述,给孩子们传达一些真善美的美好思想,帮助其在潜意识中就树立起正面而积极的“榜样”。

例如“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故事,可以教诲孩子们乐观与自信,不要应一时的挫折而放弃;“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还可以告诫孩子们不应轻易相信坏人等等。笔者坚信每一个孩子心灵都是纯净而善良的,而这些童话故事的讲诉,必然可以埋于他们的心灵深处,在其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寓教于微

习惯的养成往往来源于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对于孩子来说,大人世界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对其产生很深刻的印象,并加以模仿与学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一方面应注重其日常的行为规范,也许不一定要严格要求,但必须要举止得体,不要出现歪三扭四的坐姿,或是不雅的行为,这有可能会被好奇的学生模仿与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细节的重视,例如在讲故事时候,可以加入即兴表演等,这些有趣的行为,都会使孩子产生很深的影响,并将其铭刻于心中。

四、未来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1.实现小班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目前我国幼儿数量较多,但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学校较少,且幼儿教师数量有限,所以现在很多的幼儿园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一个班大部分35人,最少也有25人。这样的人数规模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实是有挑战性的,因为幼儿年龄小,既调皮又贪玩,所以一个幼儿教师如果能对每一个孩子都进行观察,发现其独特之处,对其进行因材施教,鼓励其个性化的发展显然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国的幼儿园应当多采取小班教学,这样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孩子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每一个孩子也能够有关怀备至的感觉,幼儿在特殊的年龄是特别需要被关心被关注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又能够实现其个性化发展,保证幼儿教育质量。

2.丰富活动创造机会,注重自信心创新力的培养

幼儿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识、接受外界事物最快的一个年龄,同时也是心灵最脆弱的一个年龄,此阶段的教育与引导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特别缺乏的就是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创新力的培养。很多的幼儿园只是进行简单知识的传授,如加减法、字母拼音的学习,还有一些幼儿教师还会因为小测验不及格批判幼儿,甚至动手体罚,这对幼儿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所以我国的幼儿园应当开展一些生动的活动,帮助孩子学习,做到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应当特别强调幼儿教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正确品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可以开展话剧表演,或者讲故事,鼓励孩子发表看法,并通过用心倾听,耐心引导,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能力得到培养的目标。

五、结语

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而幼儿教育更是其基础中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中的一员,笔者非常清楚自身责任的重大,虽然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在其教育方法与手段上尚有很多缺陷,但笔者相信在未来我们全体幼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与社会广大群众的支撑下,我们必然会克服幼儿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我们教学方法与质量,为幼儿教育事业及其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陈林.爱的奖赏与惩罚[J].行政论坛,2012(11):79.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表达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42-01

人的一生中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在集中在上小学以前,也就是说幼儿阶段是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给幼儿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开发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多年的幼儿教学工作为我提供了研究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舞台,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创设宽松快乐的环境,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几岁的孩子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幼儿教学中要时刻给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心情舒畅,没有拘束感,这对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给幼儿创设宽松环境。一是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二是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比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利用儿童文学作品,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的教材。这其中不乏儿童读物,比如,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漫画、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是幼儿喜欢听和喜欢看的。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文学作品的内容,这样能更好的训练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主题活动,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幼儿围绕主题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这能有效的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题训练法可以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入手确立训练主题。比如,进行关于“夏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夏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夏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夏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夏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从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来确定谈话的主题,比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

四、儿在集体交往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之间的游戏和活动是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的舞台。儿童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之间的交往是随便的,也是最宽松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实际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若刻意对幼儿语音、词汇和造句语法进行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交往功能。而幼儿之间的交往正好符合语言的本质的功能。

篇12

在数千年世纪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幼儿教育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实验,从原始和自然状态下的"母育""膝前教育"到近代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教育从朦胧接近科学,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人类长期的探索之后,直至今日,在幼儿教育、幼儿生理、幼儿心理、幼儿智能训练、幼儿脑功能开发,以及与幼儿相关的各类研究,其成果的成熟水平和科学程度都大大高于对青少年和成年的相关研究。在人类进入20世纪之时,许多世界级的着名学者曾提醒人们,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是"教育的世纪"。在从儿童开始进行的教育中,不仅可以注入人类对新世纪的梦想和渴望,还可以更充分、更深入地开发人类的潜能。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希望,但儿童的教育却只能由成人社会来运作。因此,以怎样的目的、标准、方法、模式和途径来发展儿童教育是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最重大的选择之一。尽管在今日的世界上,由于国家、民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等等的不同,各国对教育目的的规定也千差万别,但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人类必趋于一致。在21世纪中幼儿教育仍将成为全球最关心的话题。

在谈到幼儿教育创新的问题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20世纪最具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在此首先应提及的便是美国的着名教育思想家杜威,他所提倡的"以儿童为中心"和"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近一个世纪以后,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时,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在教育创新成为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抉择的今天,我们更能体会其思想的革命性内涵,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各种实验和理论的重要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提出的《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之中,杜威的思想被作为建设新型的"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的理论依据。杜威理论的价值在于:(1)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单向的、灌输性的教育模式,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恰如其分的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2)打破以往学校教育自我封闭、囿于课堂和书本教学的传统方式,使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包括虚拟的)都能成为可整合的、有机的和活化的教育因素,从而形成适宜的教育氛围,使儿童可在有意识、无意识和下意识的学习和生活中接罗到主宫的教育信息,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3)有意识地将以往教、学、做割裂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整合起来,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20世纪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人类学,以及各种相关的儿童研究与实验,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不断拓展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支持了这一思想,并得到了众多教育教学实验的证实。杜威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儿童教育的思想是在继承和学习传统,在进行大量实验研究之后提出的教育整体改革的创新思路。因此可以说,杜威的思想是20世纪初教育创新的典范,也是我们今天探求教育创新之路的重要借鉴。

20世纪教育界通过反思与研究提出了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1)提倡"爱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用爱心作为与教育对象沟通和与之相互理解的精神依托,有了爱则任何顽劣的儿童都会被感化,任何艰难的教育工作都会被推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矛盾与隔阂将会在"教学相当"的环境和氛围中冰释,信任、关心、理解与相互支持将成为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2)道德教育重新引起全球范围的重视,人文精神再次确立了其重要的教育地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只能给人以生存的工具与方法,却不能阻止人类爆发战争、毁坏自然、实施犯罪、以至最终毁灭人类自身。只有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确立新型的扑全公德,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3)"情商"与情感智慧的提出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规律,对于智力基本相同的受教育群体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正常而丰富的人类情感、确立远大的志向、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其学习能否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虽是"非智力因素",却是智力能否得到合理发展的必要条件。(4)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人类追求自我整体完善的重要途径,就像一个巨大的坐标体系能帮助人们规范和规划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幼儿教育则是其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基础。(5)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创新的需求使得以往超凡脱俗的学校教育不得不考虑诸如资源、经营和效率等问题,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不再只是有没有钱办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有限的人、财、物办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的问题,并使之能更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6)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化家庭的产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保证,其重要的变革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产生层出不穷的硬件和软件,还可以为人们思维的开拓及广泛的交流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通过现实和虚拟的学习降低教育的成本、优化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的效率。

在人类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在新世纪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中,考虑幼儿教育发展与创新的问题,我们的思路就会更清晰,就有可能找到发展的新起点。不可否认,在以往的世纪中,由于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全民教育和义务教育的重点都被选择在中小学阶段。幼儿教育未能获取应有的重视和地位。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将会日益显现出来。在国际对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 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别强调指出:"应在促进全民基础教育成为现实的运动范围内,为在全世界增加幼儿学习的机会做出或继续做出努力。我们应对此寄予希望。"

在今天探索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关键应考虑如何创新、如何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如何改变传统的和陈旧的模式与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幼儿教育重看护、轻养成;重知识技能培训、轻道德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重甲育、轻其他诸育;重园内的阶段性教育、轻幼儿教育的终身性和对家庭及社会育资源的利用;重单项的学科实验、轻综合性及整体性改革的现状。明确呵护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确立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创新理

篇13

关键词: 儒家德育教育原则方法幼儿教育价值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教育,形成了优良的道德传统,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正如季羡林先生说:“像中国这样几千年如一日重视伦理道德的还没有第二个国家。”[1]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有些经验至今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下面笔者就谈谈儒家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一、以情感人

注重发挥情感因素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孔子特别注重诗和乐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中的作用。孔子认为,道德教育要从《诗》入手,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论语》中多处提到孔子用《诗》进行道德教育的案例。孔子认为音乐的感染力对人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有助于人格的最终完成,所以他特别重视乐教,身边总是弦歌之声不绝于耳。对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有深刻的认识,如王阳明就特别重视情感教育,他说:“今教童子者,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培植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可见,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说教,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儿童进行渗透,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规程》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对中国古代情感教育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表率作用可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重身教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传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意思是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同上)意思是,假若端正了自己,治理国家有什么困难呢?连本身都不能端正,怎么端正别人呢?孔子这里虽然谈的是执政者的身教对治理国家的影响,但是,很显然,也适用于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明代大儒曹端说:“人能无私,方能率人以无私,所谓有善于己而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而后可以正人之恶也。”“未有私于己而能率人以无私者焉,所谓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也。”(《通书述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如果回到八岁以下儿童的社会,我们就会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早期社会似乎最有利于年长者意见的流传,乃至最利于他们对儿童的约束;没有一种小孩姿态不受他们的影响或暗示,在这里,没有一个自主的个人,没有一个自觉的心灵,他们都不能根据他们内心服从的法则使他们自己产生某种行为。”[2]皮亚杰说儿童没有自主意识,没有自觉的心灵,我们不敢苟同,但是他认为儿童会受到成人的影响或暗示是非常正确的。这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身教理论提供了心理学上的依据。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们要注意用自己的正确的言行影响幼儿,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

三、因材施教

道德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主要指依据不同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培养、教育人的目的。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他善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进行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教育。《论语》中有一段记载被视为因材施教的经典案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冉有懦弱,做事犹豫不决,故孔子要培养他的果断品质;子路性格急躁,做事独断,故孔子要培养他的谦和品质。因材施教原则对幼儿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因材施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性格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帮助幼儿克服自身的弱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四、知行统一

儒家道德教育十分重视知行统一或言行一致。儒家认为,道德修养是成于内而形于外的,道德修养的水平主要通过行为来体现和检验。他认为,对人的德行的考察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即不仅要看他的道德认识水平,还要看他的道德实践情况。在知行关系上,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认为应先教育儿童有正确的道德认识,然后再根据这些认识去行动。因此,他专门为儿童编了《童蒙须知》,对儿童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礼仪规矩、行为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教导儿童按照这些规定去做,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真正的知必见之于行,如果道德观念不能落实到道德行动中,就不能算是有了真正的道德观念。他说:“夫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传习录中》,《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在王阳明看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只灌输一些道德观念是不够的,比如说“孝”,判断一个人对“孝”是否有正确的认识,要看他在日常行为中是否表现出孝行,如果表现出孝行,就说明他对孝是真知,如果没有表现出孝行,就说明他对什么是“孝”并没有真正的认识。

儒家知行统一的道德教育原则对现代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幼儿园教育存在着重道德观念教育,轻道德行为培养的不良倾向。教师只满足于幼儿对道德观念作出符合成人预期的选择,而不重视这些道德观念在幼儿实际生活中的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特点,要求各种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就道德教育来说,道德内容也应渗透于各项活动中。《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品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这是对道德行为的重视,与儒家重道德践履的精神是一致的。幼儿教育应从中国道德教育传统中挖掘资源,加强幼儿道德教育,提高幼儿道德素质,为幼儿的一生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14

2 幼儿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幼儿园办学质量的优劣并非在于是否配备豪华的教学设施,而是在于是否具备精良的师资队伍。但是绝大部分的幼儿园基本上均呈现的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尴尬局面,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许多幼儿园都是一个教师一个班,不仅要担任保育员的角色,还要担任教师的角色,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教师承担着沉重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班额过大,有些班级有着六七十名幼儿,对保教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即便是教师有着很好的设想,比如自制教玩具,共同与幼儿探索、游戏,互相分享成果,但是却因过大的班额而无法实施。正是由于幼儿教师有着过于沉重的工作量,这便使得幼儿教师的探究精力远远不足。

很多幼儿园所采取的是学校办学的教学模式。应当明确的是,教学模式的优劣会对幼儿的成长及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在大部分的公立幼儿园以及民办幼儿园中,幼儿园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并且呈现出加速蔓延的不良趋势。数不少的幼儿园在幼儿园管理中纳入小学生行为规范,比如对老师要绝对听话、绝对服从;上课不许开小差,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做游戏或者安静的休息。在教学过程当中,生动的游戏缺乏,图案色彩缺乏,教具演示缺乏。有些幼儿园还要每天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甚至期末还会组织考试,严重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有关规定。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不但会对幼儿的情操产生激发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幼儿对生活认识的提高。正是因为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资源,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借助于利用及创设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环境所具备的教育价值是尤为突出的,但是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布局过于简单,环境条件十分简陋,室内布置非常单调,区角活动缺乏,幼儿所需的玩具缺乏,丰富的操作材料缺乏,这便无法对幼儿的想象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更无法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兴趣调动起来。

3.1 建立优质的师资队伍

3.2 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3.3 重视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2]于冬青,梁红梅.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