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1]要求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为此,各高校纷纷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既然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高校课程,那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如何建设呢?这个问题都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才能回答。教学质量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布卢姆认为评价是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也就是作为一种反馈机制。[2]它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更趋向合理,实施更加有效。下面笔者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角度探析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
一、评价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起点,也是教学终点。一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学实施效果的依据。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目标
任何教学的高级目标都是建立在认知目标的基础上,没有认知目标的目标体系是不属于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要确定为是否能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能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之时选择合适的心理应对策略。比如,学生掌握一些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对于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能够根据行为主义的疗法进行自我矫治。
2.非智力性目标
除了关注认知目标,我们还应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性目标。非智力品质是指人的智力行为之外的一些个性品质,如意志品质、合作态度、生命热情、创新精神等,它对一个人的智力行为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是简单的认知教育,而是夹杂着很多非智力性品质的教育。例如,在挫折教育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分析挫折的原因和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发展性目标
一般地说,课堂教学既要制订基础性目标,又要制订发展性目标,两者要密切配合。基础性目标是大学生明确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处理危机的一些方法等等,而发展性目标是对学生心理成长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是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三类目标并不是简单的独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关系。评价目标包括五个方面,一方面看该教学目标是否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一致;二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三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现有水平;四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评估性;五要看该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准确。[3]认知目标、非智力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符合以上五个方面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目标。
二、评价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其选择得恰当与否以及是否与目标一致,将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学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不能等同心理学的内容设计,其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非结构性、非学术性、非结论性的特点[4],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是否是贴近学生需要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共同心理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好的教材。
2.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心理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想对心理的发展发挥主导和促进的作用,就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教师必须首先确立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个体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一是个体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个体在他人帮助下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斯基将这一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在经历一些细微的变化,从最初对学校的迷茫,专业学习的困惑,到最后对自己的学业清楚认识和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这之间的落差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作用。
3.教学内容具有生命意义
如何选择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又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促进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呢?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应该回归生活、联系生命,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直接的关联,能够激发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意义以及价值。二是必须克服以心理知识为中心的倾向,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性质,促进个体对自己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人的尊严的关怀。因此,在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具有生命意义的元素,例如,我们在人际关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应付人际冲突,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对于他人或者整个人类具有尊重的情怀。
三、评价教学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教学方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体系。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估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课堂心理氛围是否融洽
心理氛围是心理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在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才会造成认知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进而达到思想上的升华,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合谐的心理氛围是教学任务顺畅完成的有力保障。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心理氛围融洽呢?其指标是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交流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高效,信息反馈及时等。
2.师与生、生与生是否充分沟通互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分享和倾诉的巨大功效,而分享和倾诉来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充分沟通。教师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较佳状态。要关注沟通者之间的心理背景,尤其是沟通者之间心理交往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吸引。
3.活动是否具有深入性和分享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心理活动带来快乐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要求师生和生生之间要有充分分享的过程。我们总是强调倾诉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然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同样需要有倾诉的过程,但是这个心理教学中的倾诉往往称之为分享。生活中的许多快乐,都是互相分享得来的。如果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没有分享的过程,只是一味由老师的引导,那么心理教学教育也只是单一影响过程,而不是一个多面影响状态。当然分享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再由深到浅的过程,只一味停留于表面的分享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四、构建质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
纵观评价方法的发展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由以量化评价为主,质化评价为辅,发展到质化评价为主,量化为辅。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很多,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不同侧重点进行评价时,又各有不同的适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量表法、随堂听课评价法、情境式评价法等是主要的方法。量表法是指通过编制评价量表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使用量表评价法时,量表中的指标或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指标是指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评价内容,即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内容。但是,量表法往往在指标范围内进行,对于一些不在指标内的因素无法纳入考核范围之内。随堂听课评价法可以弥补量表法的缺陷。评价者抓住任何一个细节,对一些特殊行为保持高度的敏感,并对这些行为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通常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有熟练的观察技能和丰富的观察经验。这种方法的难度较大,为了简化难度。教师有计划在课堂上创设某些片段,也就是创设某些情景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应对这个情景。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中做出的反应做出客观地评价。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以评促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方法及时反馈给心理健康教育者。这对未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北京:教育部,2001.
[2]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1987.
[3]董晓星,陈家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6:24-26.
[4]陈家麟,郭享杰主编:高中心理教育指导[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8-19页.
关键词:健康教育 护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127-02
护理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改变 ,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愈来愈迫切。规范化的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这已成为建设品质化医院,创建品牌护理的护理管理者们的共识。我院在2007 年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方法与评价进行改进,用量化评分及满意度调查来衡量其效果,发现该方法大大提高了我院的住院病人与出院病人满意度,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方法
2006 年使用内容单一,各科统一的健康教育表进行考核,与2007 年自行设计内容细化、具有专科特点,有宣教时限、评价时限的健康教育考核表考核进行对比。2006年健康教育检查686 人、满意度调查1572 人,2007 年健康教育检查698 人、满意度调查1602 人,在检查与调查人数上无较大差异。
2006 年、2007 年均采取每个月由护理部健康教育考核组对各护理单元进行考核并量化评分。对科室的宣教内容、宣教效果、护理人员对科室标准宣教内容掌握情况、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教育知晓率等进行评价。
每季度进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一次、每个月进行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作为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的工具之一。
2 具体改进内容
2.1 健康教育表的管理
健康教育表存档进入病历作为客观资料保存。各住院科室在对每位病人宣教后,病人在健康教育表上签字表示接受认可,宣教后护士签字对宣教内容负责。
2.2 细化和统一全院存在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患者住院治疗的共同特点,将具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规范化,全院统一,制定统一标准,如:入院教育中环境、设施、病区工作流程、主治医师、介绍主任及护士长、作息时间等作为全院统一的宣教考核内容,细化到配餐时间、地点,如何使用电话、呼叫设施、病区安全防范等等,各科室制作成有照片彩图的手册指导护士宣教,病人也能够直观地看到实物,易于接受。
2.3 制定专科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各个科室的专业特点,由科室制定专科内容作为考核项目,如糖尿病科低血糖的发生与防治、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骨科的关节肌肉的锻炼、肢体活动与锻炼等,妇产科的母乳喂养等。
2.4 规范健康教育时限
根据各科室的专业特点、护理岗位、班次等不同,规定了宣教时限,如入院宣教在入院当天完成宣教;疾病教育由于各专业科室平均住院日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内科系统平均住院日较长,在入院3天后开始进行疾病宣教,妇产科、儿科平均住院日短在入院后即开始选择时机进行宣教。
2.5 评价时限
评价是科室内部检查并补充巩固宣教的手段,根据宣教时限由科室宣教组长进行评价并评分,护士长抽查以检查宣教的执行情况,保证宣教质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 年各项分值明显优于2006 年。通过改进健康教育实施方法和评价,使临床护士明确宣教内容,保证每位病人得到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务,使满意度不断提高。
4 讨论
在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成为客观资料的健康教育表与病历归档,延伸了健康教育表格的法律保护作用,避免由于告知引起的法律纠纷,有效的起到保护了医务人员的作用。
规范统一全院具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考核量化性能提高,有利于达到目标管理。同时将细化和统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册,避免了因护士的能力水平不一、掌握程度不同而对宣教质量的影响。同时将宣教的阶段性融入到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中,把握好宣教的时机 ,如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有明显的阶段性 ,入院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易于使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专科性健康教育内容的制定,促使护士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以完成宣教任务,避免了因护士的业务能力不同而造成教育内容偏差、随机性和盲目性。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评价体系 范围方法过程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75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DONG Shuhan
(Educ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Institut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ppor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essential, accurate, objective, and effective course evalua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lay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ole.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of the scope and content including evaluation of teachers, studen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 includes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portfolio assessment and situational evalu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process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and other pr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feedback.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range method procedure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学校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着手开展了诸多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2002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
课程是学校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依托课程获得进一步深入。就目前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不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课程运作由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个环节组成,它不是一个单向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课程评价对于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的质量保证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当的课程评价,只会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转变为简单的培养工具,最后只能是徒劳无功。因此,要保证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有效、持久、规范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外,就要把焦点集中在如何更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具体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实施的、有效的课程评价将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预期成效。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内容,需要我们通过相关可测量指标来体现,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测量具体的项目反映抽象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传统的文化课程,当然在课程评价具体指标的选择上也有所区别。对我国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可以从主体取向的三个维度出发,即参与课程的教师、学生以及介于主客体之间教学过程。
对教师的评价:着眼于教师的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自己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有正确的目的观和价值观,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做到适度的自我开放;其次要看教师对整个课程活动的设计、监控和评价是否到位,所设计的课程是否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最后要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否真诚,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是否愿意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是否愿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
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各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了学生。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对学生展开的评价。具体而言,对学生的评价又可以分为对学生个体评价和对学生集体评价。对学生个体评价包括: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与生存;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品德;是否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是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对学生心理问题起到一定的预防与矫治。对学生集体评价包括:是否提高学生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荣誉感;是否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班集体的自主、自立和自我教育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首先要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是否能够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心理发展的空间;其次要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活动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创新性,能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形成浓厚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态度;最后要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否高效,能否营造出宽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
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内容外,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课程的评价方法是否正确、课程的评价方法运用是否得当,都直接会影响到评价的效果与质量。常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包括情境式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心理测量评价法。
2.1 心理测量评价法
心理测量评价法是指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量量表,在课程开展之前和之后分别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之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显著的变化,进而凭借前后数据变化,就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作出评定。心理测量评价法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对课程实施效果的测量。这类方法依托专业的心理测验量表,通过测量学生的外显行为来揭示其内在的心理特征,具有较高的定量化程度,其结果较之以往使用的观察法、访谈法,更加准确、客观、详细。
2.2 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指将一些与学生相关的、能给充分反映学生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的作品或材料,例如日记、作业、试卷、绘画作品等,将其收集起来后作为档案袋内容,运用一定方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据此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风格、价值观念、心理发展历程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评价。该方法属于典型质性评价方法,它通过描述和记录的方式,能够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但由于资料收集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且所搜集到的资料往往缺乏一致性,标准化程度较低,所以运用档案评价法得出的结果往往更适合作为参考。
2.3 情境式评价法
情境式评价法是指通过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真实活动场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并记录学生各项表现,进而对其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方法之下,学生的表现是自然的、真实的,其结果也更加客观可信。运用情境式评价方法需要注意: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或者与学生参与学习的实际情境相似,这种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鼓励或唤起需要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情境式评价法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过程
方法为课程评价搭建了桥梁,但关键还在于如何操作与实施。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其课程本身所产生的效果具有内隐性、长期性、个人化等特点,它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有一套硬性的、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这也就为该课程评价的实施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简单来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评价结果的质量好坏,更关系到评价活动能否取得预期评价目的。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之前,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评价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并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提供指导,确定参与评价工作的相关人员。在人员确定之后,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方案,包括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步骤和评价结果的应用,确保评价方案细致周密、具有可行性。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预评价和正式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正式评价之前,首先要根据提前制定好的评价方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试评,并在试评结果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在正式开展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全面地获取信息,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与处理,根据提前确定好的评价标准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反馈阶段: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的开展说到底都是为了最后的结果反馈。反馈阶段的工作首先是形成评价报告,报告以书面形式为主,要求能够准确、客观、详细地反映评价结果;其次是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布,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书面汇报、座谈会、个别交谈等等;最后是对课程评价的再评价,课程评价本身也是整个课程运作的环节之一,评价活动本身也应成为评价对象,我们应站在更高层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从而更好地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达到预期评价目的。
总而言之,考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根本上就区别于其他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课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工作自然也不同于其他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采取的是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其课程评价方法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的过程,课程评价既要涉及到教学过程,也要涉及课程的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力争多角度、多层面地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各种信息,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并将结果进行及时反馈,进一步推动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何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目前健康教育的开展受到了服务对象的普遍好评,其重要性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和认同,护理健康教育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2]。但是,临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实践证明,护士作为服务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3]。当前关于医师实施健康教育的文献远远少于护理健康教育的报道。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护士的工作,也是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如药剂师、检验师、影像技术人员等的共同责任[1]。对于健康教育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医师在认识上还存在不足[4]。医师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5],但未能发挥应有作用[6],临床健康教育中有“重护轻医”的现象[7]。本文就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医院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1护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1相对滞后的护理观
由于长期以来受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全面的认识。多数护理工作者还没有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过来。董霞等对254名护士现代护理观的调查结果表明,17.3%的护士认为护理是非独立学科,从属于医疗;66%的护士认为生物学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11.4%的护士认为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无关[8]。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9]。相对滞后的护理观影响整体护理的开展,使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疾病知识的宣传上。
1.2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
较多的作者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将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概念混淆[10-13]。卫生宣传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以个人、集体的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为着眼点,根据健康问题特征和角色变化而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14]。
1.3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认识不清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15]。调查显示,85.5%的护士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人不健康的行为[11],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护理的根本目的(恢复、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致性认识不清。
1.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同样适用于护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健康教育程序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调查表明,84%的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6],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开展。
1.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其学科基础包括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传播学、行为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18]。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11]。通过抽查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18]。
1.6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清包家明等调查得出,80%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11]。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
2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中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19],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1评估
评估是了解教育对象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何种技能的过程,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3]。
2.1.1评估的内容在评估时护士要从整体入手,既要考虑健康教育对象的生理(是否有体力学习)和心理(有无学习的愿望)两方面的学习能力,又要考虑感情状态(动机)和经验状态(以前的经历、技能、态度和学习能力),还要评估家庭的状态(家庭教育情况、生活方式、信仰、家庭成员的关系、对目前状况的了解等)。一些护士只是将疾病的知识灌输给病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了解[1]。
2.1.2评估的目的目前许多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不符合现代质量观的要求,没有满足护理健康教育对象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没有考虑病人的动机和需要,没有把病人最明确的需要放在首位。
2.2计划
计划过程即确定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
2.2.1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拟定目标时应考虑到病人缺乏哪些知识和技能,病人的态度与兴趣,病人的文化程度与接受能力,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完成目标的顺序。确定的目标不仅要符合病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其可行性,施教者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条件、设备等[20]。
2.2.2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21]。护士对住院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以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对心理护理,尤其是出院后指导病人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关注。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做法是常规性的,缺乏个体针对性,流于形式,资料没有量化,内容不具体[16,22,23]。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条文,很多护士在工作中机械地执行,把它作为护士长布置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停留在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上[24]。护士在对不同需求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要的内容[25]。罗洪等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关于病人护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较多局限在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了解住院环境规则和出院指导等方面[22]。
由于健康教育中“重护轻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覆盖面太宽,超出了护理的职责范畴,违背了护士的职业要求,容易引起医护患矛盾;健康教育的内容超出了护士的知识能力范畴,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护理人员没有建立与医师合作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宣教的内容与医师的不统一,也影响了病人对护理健康教育的信任程度。
2.2.3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健康教育大多存在内容相同,针对个体的少;读的多,讲解的少;书面的多,操作指导的少;灌输的多,注重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16,24]。护士采取的教育形式是口头式教育方式为主和辅助宣传资料方式[25,26]。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个人宣教、小组宣教和病人座谈会,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形式上不规范,随意性大[25]。包家明等调查80.5%的护理人员缺乏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方法的能力[11]。南秀荣等研究认为采取宣讲加卡片、图画、示范、录像等组合形式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26]。
2.3实施
评估和计划是健康教育的准备阶段,是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实施是具体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护士在实施过程中对健康教育时机把握不当,护士只重视给病人做健康教育指导,而忽视了病人的感受,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26,27]。黄俭强等对五种主要护理杂志1998年至2003年发表的、经过筛选符合研究要求的248篇与健康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只有19.8%的健康教育研究较好地遵循了健康教育的程序进行实施[28]。
2.4评价
护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应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其目的是测定教育对象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以便修改原有的计划,改进教学工作。包家明等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1%的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11]。一些护士不重视、缺少教育计划实施后的评价[10,16]。
2.4.1评价形式和方法护士要根据教育计划和实施情况,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类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直接观察病人,对病人进行提问,与病人家属交谈,听取病人复述及自我评价,观察病人的记录,书面评分和小测验小结,由病人和家属演示护理技能等,了解其掌握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的程度[23]。
目前研究多采用问答、问卷等主观测量方法进行评价,注重实施过程的评价,缺少护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反馈,缺乏细化、量化、客观的评价指标或标准,难以统一和比较。
2.4.2评价内容与指标在整体护理中开展的健康教育评价应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即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转变为对病人的实际效果评价。以往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多是从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如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和护患纠纷的减少等[17]。
2.4.3评价效果病人教育的目的是增进病人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因此,应评价病人的健康知识是否增加,态度及行为是否朝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并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达到教育目标[29]。
3结论
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上还是处于初始阶段[9]。为进一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护理职责范围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尝试建立适合我国目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及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廷忠,郑建中主编.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
[2]程金莲,韩世范,乔玫,等.实施整体护理后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6):348-350.
[3]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4]周广海,孙加富.盐城市临床医生参与健康教育调查分析[J].交通医学,2002,16(1):92-93.
[5]刘蓓.上海市区医院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4):43.
[6]刘西京,米光明,甄会斌,等.石家庄市万名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在职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2):21.
[7]陈桂芸,刘轶,齐兴兰.医院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29-730.
[8]董霞,吴欣娟,田俊英,等.245名护士现代护理观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3.
[9]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10]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2-1583.
[11]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12]张雅诗.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6-57.
[13]汪凤兰,何英,王桂生.影响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12-13.
[14]包家明,霍杰主编.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37.
[15]张王月,高德彰,吴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16]徐燕.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52-53.
[17]黄津芳,刘玉莹主编.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9-123.
[18]陆烈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0,15(11):691.
[19]包家明.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7):375.
[20]张王月,庞洁,高德彰,等.病人教育的程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8):347-348
[21]周兰姝.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0):776-777.
[22]罗洪,陈伟菊,何金爱,等.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再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2-233.
[23]宋丽华,张香琴.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5-66.
[24]胡容.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1):687.
[25]张镇静.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效果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6):439.
[26]南秀荣,李新霞,曹燕,等.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J].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03-404.
[27]孙淑兰.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医学,2004,10(10):946-947.
本研究中评价指标的筛选主要采用特尔菲法。专家组由国内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4名体育教育领域专家和14名健康教育领域专家组成,共进行了三轮专家问卷调查。第一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问卷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4%。第二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26份,有效回收率为92.8%。第三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28份,有效回收率100%。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后,专家组成员对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评分形成一致意见。评分分为五个等级:“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较重要”为3分;“一般”为2分;“不重要”为1分。为了集中专家咨询的意见,并决定指标取舍的标准,我们对专家的评分进行了M(均值)、S(标准差)、W(一致性系数)、累计百分数的统计,并参照社会测量平均等级的方法,求出了各指标的平均等级Me,四分位数Q。按照社会测量的基本准则,取Me≥3作为指标筛选的标准。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与建议。
终身体育与健康教育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派生于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目前,关于终身体育的概念,较为公认的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按人生长的顺序与经历的社会过程划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在职体育和职后体育4个阶段[2]。终身体育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龄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体到高校体育阶段,终身体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体育既要求衔接好中小学体育教育内容,又要求为学生毕业后终身参与体育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二是高校体育知识模块要求既包括理论方面的又包括实践方面的内容;三是高校体育过程完成后要求学生既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又能具备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进行自我指导。
健康教育。现代健康教育研究基于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三维健康概念做出的解释,即: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必须具备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好状态。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具体到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则要求高等教育阶段采用多种形式,使在校大学生获得必要的卫生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养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4]。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评价指标的构建
健康教育的目标。教育目标是决定课程内容和选择评价指标的依据。本研究综合“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和黄敬亨提出的学校健康教育三大目标,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平台建立全面的健康基础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日常运动和生活中常见疾病、运动创伤的防治及急救技能,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能运用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评价,并根据不同时期身体的健康状况制定和实施营养膳食、运动、身体保养计划,自觉改善健康状态,促进终身健康。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评价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知信行模式”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理论,分别对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和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进行构建。知信行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改变行为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3]。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之间只存在因果联系,并不存在三者间的必然性。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转变,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知识是行为转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只有对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对自己的职责有强烈的责任感,才可逐步形成信念。当知识上升为信念,就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转变行为。态度是转变行为的前奏,要转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和习惯的总和[5]。在国内,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试行)》等确立的。主要内容包括:1)生理卫生知识教育;2)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3)性与性卫生教育;4)环境与健康关系教育;5)自我保健方法教育;6)心理健康教育;7)卫生常识教育以及艾滋病、性病、吸毒的危害与预防教育等[6]。在国外,很多国家已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美国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和情感健康、性卫生、人体生长发育、不良行为对人体的危害、营养学、安全教育与意外事故预防、传染病慢性病预防等[7]。日本开设的“保健体育课”,将健康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系统地向学生提供健康知识,主要教育内容为:与身心发育、疾病预防、日常生活相关的保健教育,性及艾滋病教育,安全教育等[8]。在英国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物质的使用和误用、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安全、健康锻炼、食物和营养、个人卫生、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及心理方面。在对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主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1)可衔接性原则。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考虑与中小学阶段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又考虑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上以后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2)可选择性原则。课程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以供不同需求的学生自主选择。3)可持续性原则。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分水平进行设计,使处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4)可自学性原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较强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群体,健康教育内容中有部分内容是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的,在设计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时将必须通过教学完成的内容和可以自学的内容分开,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本研究以相关上级教育指导文件为指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综合国内外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及问卷调查结果,精选符合大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健康教育内容,构建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如图1所示)。
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指标是表明评价对象某一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9],是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是衡量、比较事物的基本依据[10]。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指标是依据教育评价理论,综合说明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本研究评价指标的构建体现以下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评价指标的统计范围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从国情出发,选择客观、简明的统计指标。2)简明科学性原则。在指标选择上力求适宜,尽量选取简明、概括并具有代表性的指标。3)全面性原则。指标的选择注意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各项指标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上比较全面反映健康教育效果。4)代表性原则。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以具有纵向、横向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为主。5)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指标的具体计算数据能否得到,做到各项指标要在明确具体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具有可度量性、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还体现在操作过程的经济性,即在满足评估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评估的成本最小。本研究根据终身体育、体育教育、健康教育、预防医学、行为学、课程论和评价学理论和参考众多当前健康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目标为依据,按照指标选取原则,借鉴已有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工作实际,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最终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见(表1)。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48-01
作为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医疗保健工作,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保教工作人员及入托儿童学习、掌握卫生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保障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1.确定保健医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健康教育是集体儿童机构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健康教育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位居从属地位,因此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得力。为保障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必须将保健医师纳入管理的地位,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使其在集体儿童机构的各级人员和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机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确保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
2.发挥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整体管理
2.1 健康教育要纳入集体儿童机构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实施目标管理。保健医师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健康教育专项计划,确定目标、内容、措施和考核标准及方法。年终或期末以儿童健康为中心,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2.2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在园(所)长直接领导下,由保健医师、保教人员、工勤人员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组建健康教育指导组,统管园(所)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2.3 适当增加集体儿童机构保健医师的编制名额。中型以上的集体儿童机构以配备2-3名保健医师为宜,其中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保健医师负责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保证教材的购置和宣传器材的供应。有计划地选派保健医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保健医师的业务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
3.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实施科学求实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3.1 保健医师要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儿童身心健康为中心,通过先进科学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体现。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做到全面、系统性和儿童健康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与季节发病特点相结合,园(所)教学与家教协调一致。力求实效,最终达到减少疾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3.2 结合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及文化层次特点,采取通俗易懂、形象具体、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使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4.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效果评价
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是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为此保健医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4.1 儿童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收集是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基础。集体儿童机构不同于学校,儿童入出、中途调班、插班、休学等情况较多,变动性较大是集体儿童机构的一大特点。如果基本资料不全,儿童健康状况统计数据不准确,势必影响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的的研究。基本资料的主体是儿童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以儿童入园(所)前的体格检查为基础,然后将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分析资料、计划免疫登记、儿童个人病案归入健康档案。儿童体检须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做到相对固定。
4.2 保健医师于每学期末按照不同年龄组或班级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是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统计分析可采用图表形式,将儿童的体重、身高、视力、牙齿保健、智力、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客观结论,有的放矢地制定和修改健康教育计划,最后经健康教育指导组讨论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4.3 保健医师必须对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控制。保健医师按计划日程深入各班进行健康状况观察,提出儿童健康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选择地控制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切忌教育与实际错位,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 植入 健康教育路径
Health education way to implant in patients application in the permanent actuator
Zeng Lan
Abstract:Objective:The discussion implementation health education way implants in the patient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ermanent actuator the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Designs the health education way table,strictly carries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way.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health education the usability,the rationality,the validity,have solicited faculty doctors the opinion,and unifies the patient to the healthy knowledge demand,after has formulated the permanent actuator implantation health education way.The content includes: Health education time,education content,implementation time,signature.The education way carries on the appraisal by the tube bed nurse after the patient special details or the demand,but adopts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ral,written,multimedia) gives the propaganda.The appraisal tube bed nurse acts according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way table formulation the time appraisal before,nurses group leader to carry on the appraisal non-periodically,head nurse leaves the hospital 1~2 day in the patient to carry on the comprehensive appraisal.After finally the patient can grasp the permanent actuator implantation comprehensively the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thus improve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is advantageous in promotes the patient and the family member to nurses the work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Conclusion:The health education way is the implementatio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ive method.
Keywords:The permanent actuator Implants The health education way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22-02
目前,植入永久起搏器作为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永久起搏器一旦被植入患者体内,它将成为患者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保障,对患者进行正确、详实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我科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6月有21例患者安置了永久起搏器,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0例,有18例患者植入起搏器类型为DDD,2例患者植入起搏器类型为VVI,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例,植入起搏器类型为ICD。
1.2 方法。
1.2.1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为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合理性、有效性,征求了专科医师意见,并结合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制定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实施时间、签名。教育方式由管床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或需求进行评估后,而采取合适的方法(口头、书面、多媒体)给予宣教。见表1。
1.2.2 评价。管床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制定的时间定期评价,护理组长不定期进行评价,护士长在患者出院前1~2天进行全面得评价。
2 结果
患者能够比较全面牢固的掌握永久起搏器植入后的健康教育知识。
3 护理体会
3.1 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1],可以弥补年轻护士因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而造成的低效性宣教,可避免同一内容重复宣教,也可避免将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病人,而病人却受益不多,甚至产生反感情绪。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路径表有预见性的安排宣教时间及内容,可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3.2 健康教育路径表要求护士定期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加了护患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3 健康教育路径表规定了讲解的时间、顺序、内容,避免了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同时要求护士及时评价、必要时反复进行,加深了患者的理解和记忆,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总之,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式。
【关键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方法
医院健康教育是指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他们不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是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也是医学模式和医院服务方向转变的标志。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自开展以来,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现将我院近两年的关于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方法作以介绍:
1住院健康教育是指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出院教育几个方面
住院教育的开展具有计划性和组织性,其及时性针对性和指导作用更加明显[2]。住院患者在院时间长、便于医护患之间相互了解,利于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的开展。但是,住院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心理变化大,又要接受各种治疗和护理。所以,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按照患者的需求、治疗、护理、检查等的不同,分内科健康教育计划、外科健康教育计划、产科健康教育计划。
1.1内科健康教育计划
1.1.1入院教育旨在使病人及其家属尽快熟悉就医环境,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情绪,遵守医院制度。要求医护人员热情主动、态度诚恳。方法主要以口头讲解、文字介绍为主。内容有: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的姓名,介绍病区环境,介绍相关制度,安全告知,用物准备等。
1.1.2病房教育病房教育是住院健康教育的重点,在制定教育计划时,首先评估患者的需求,包括心理需求、知识需求、技能需求,适宜地选择或增加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示范、演示指导等。要求语言要通俗易懂;在教育时间上要根据患者需求和治疗护理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查房时间、治疗护理时、巡视病房时、患者或家属提出疑问时等,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病房教育的目的是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改善教育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内容:①疾病知识的宣教,包括:导致或诱发本疾病的主要原因,本病的症状及特点,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指导,预防本病发展的相关措施,饮食、活动锻炼指导。②药物知识宣教,包括:向患者解释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的名称及用法,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静脉用药的目的、注意点、滴速等;③辅助检查知识宣教,包括:有关本疾病常规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1.3出院教育包括: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知识,饮食、休息、锻炼的指导,出院后用药指导,复诊的时间,告知病人吸烟的危害性及控烟措施的指导。旨在使患者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消除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和习惯,形成健康行为,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保持健康,方式多选择口头讲解,健康处方,宣传册,解答患者疑问等多种形式,时间是在患者出院前2-3天进行。
1.2外科健康教育计划
1.2.1入院教育内容、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
1.2.2病房教育与内科健康教育计划内容相比多出术前教育和术后教育。术前教育有呼吸道准备,肠道准备,床上排尿、排便训练,术前日及数日准备等。术后教育有饮食、指导,活动、休息指导,各种管道护理指导,疼痛、发热等特殊护理指导,并发症的预防等。另外,还可根据患者出现的特殊情况或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需求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1.2.3出院教育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内容上多出指导患者继续康复训练、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
1.3产科健康教育计划
1.3.1入院教育内容、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
1.3.2病房教育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产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所以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内容有:用物准备,指左侧卧位、自测胎动;告知胎膜早破、妊高症、先兆早产、前置胎盘、妊娠糖尿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注意事项,先兆流产征兆;分娩过程简要介绍,术前准备项目及目的,分娩前、后心理指导;产后孕妇健康宣教有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亲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指导,如何保证乳汁充足,如何挤奶,分娩后的休息、饮食卫生活动指导,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意义,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与黄疸的原理及处理方法,新生儿沐浴、脐带、臀部的护理方法,产后避孕的指导等等。以上内容仍然是根据患者的需求、治疗、护理等的需要选择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1.3.3出院教育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内容有: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时间,产后饮食、休息、卫生、运动指导,咨询热线等。
1.4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对于各个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由本科室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全科患者及其家属,在本科室设置的“健康之家”集中进行。多采用讲座、幻灯片、发放宣传资料、演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旨在增强社会人群预防保健意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利于降低我国慢性病、传染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2患者健康教育的评价
为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检验健康教育是否流于形式,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再评价,这样一种模式,达到使患者确实从中受益[3]。我院是在每一项教育内容后面以填写表格形式进行评价。方法是行为观察、口头回答或书面问卷。表格内容有教育的时间、方式、效果评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签字。评价效果分优、良、一般、差四级。如评价为一般或差时,要求查找原因,修改教育计划,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3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现状是起步较晚,健康教育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评估机制,健康教育内容泛化,没有完整的理论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一种科学的量化标准,质量控制中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考核指标[4]。鉴于上述现状,为了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我院各临床科室每周一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加强本专科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等知识的培训,方法多采纳讲授、幻灯片等。旨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防治疾病知识和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科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健康教育理论、方法、沟通技巧等,方法有讲座,发放学习资料等。目的是提高职工对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日]铃木美惠子,陈淑君.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
[2]吕资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0-177.
【关键词】农村;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82—0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因此如何对农村居民进行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1]。本文将对2010年至2012年我地区农村健康教育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得结果探讨相应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方式选取我区人民医院2010年至2012年间前来就诊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每年均选取100例患者。2010年100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8至81岁,平均年龄(49.28±2.53)岁,疾病类型:内科61例、外科39例;2011年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0至85岁,平均年龄(49.73±2.61)岁,疾病类型:内科59例、外科41例;2012年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9至83岁,平均年龄(49.51±2.59)岁,疾病类型:内科60例、外科40例。2010至2012三年所选取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我院2010年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将相关知识渗入;自2011年始,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方法,并进行集中讨论,反应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2012年,在此基础上指定专人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讲座。对2010至2012三年间我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调查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将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评价方法 ①健康教育评价。应用自拟健康教育知识评价表对2010至2012三年间所选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评价,评价表内容包括疾病知识、临床检查知识、手术知识、用药知识、护理知识、饮食知识、睡眠知识、运动知识、心理知识以及急救知识等,用于评价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共十小项,每项1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即健康教育效果越明显;②满意度调查。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态度、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内容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越满意[2]。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010至2012年区人民医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对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010至2012年,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其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也显著上升,P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农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包括:①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重视性不足,由于农村地区大多医疗条件及经济条件较差,多数居民具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自我保健意识较为淡薄,不讲究个人卫生;②患者自身具有较低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知识能力较差[3];③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限制,对医护人员工作内容仅理解为看病就医,不接收医护人员所提供的健康教育内容;④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视性不足,认为健康教育与疾病治疗无相关性;⑤部分农村医疗机构人手不足,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较大,无暇进行健康教育工作;⑥农村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要求较低,因此部分工作人员无良好的受教育情况,不能够及时接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并运用于日常工作中[4];⑦医护人员责任感较差,认为健康教育不属于本职工作,或认为实施健康教育将增加自身工作负担,因此产生排斥心理,不能够将健康教育良好执行;⑧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未能够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5]。
3.2 对策 根据农村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①各级部门应提高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督促相关人员切实执行健康教育工作,并提供相应支持[6];②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并运用于健康教育工作中;③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集中讨论,反映健康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法;④鼓励医护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高自身受教育程度;⑤指定专职人员对各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加以解决[7];⑥建立明确的奖罚机制提高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积极性;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健康教育方式,若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利用通俗语言讲解相关知识,并列举大量临床案例使患者更容易理解教育内容,若患者年龄较大,记忆力减退,应反复多次讲解相同内容加深记忆,并为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使其辅助患者接受教育[8]。
综上所述,农村健康教育确实存在多种问题,但若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将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各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持续的开展下去,必然收获丰富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桂鸣. 贫困山区农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20): 215.
[2] 杨会兰.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27): 839-840.
[3] 刘洪玲. 德州市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3): 335-336.
[4] 董文平,周艳,张敬蕾. 农村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7): 4-6.
[5] 娄芫,何立星,何宝祥.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7): 105-106.
[6] 邓亚平. 农村医院患者健康教育低效的原因与对策[J]. 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1(7): 168-169.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由于它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有是也叫做“心理训练课”。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呈实践性特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强调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而活动课程符合人的心理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有针对性地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施的原则
(一)活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以现代活动课程理论为依据,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活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教师根据心理知识并围绕学生生活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发展心理素质。
(二)系统性
活动理论认为人的活动具有客观现实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时,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应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以适应学生成长的多样性要求。
(三)主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中介的课程形式,通过课程实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得到启示,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认识的来源,找回个性的位置。实施活动时,应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主动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优势所在。
(四)互动性
学生之间由于年龄相近,心理特点相仿,往往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容易理解沟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在平等协商对话中有效培养温暖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互相尊重、独立自主等人际关系和良好人格,发挥积极的双向互动的人与人之间的群体动力效应。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价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特点,课程评价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程起始评价
课程起始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任务是评价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活动前所具有的前提条件,包括对学生能力、个性特点、各种优点和缺点、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类型等了解。其目的是把握学生所具有的不同学习准备状态,进而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选择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起始评价还包括对课程目标进行评价,即评价老师设定的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是否偏离总目标的方向。
(二)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实施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注重实施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正在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时进行监控和评定,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实施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找出哪些地方偏离了教学目标,哪些地方还需进一步完善,从而为课程的调整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三)课程实施结果评价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理论,掌握实现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学会对不健康心理进行调适与矫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体、智能、情感、意志、个性、行为等发展到更佳状态所进行的全部实践活动。这项工作涉及教育机构和部门、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多个因素和环节。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受到重视。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很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专业知识课堂,组织心理活动课教学,通过讲座、板报、网络、电话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也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个别心理辅导、心理测量等服务。在北京师范大学,自2000年开始每年5月25日被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这个倡议在全国高校得到了响应,很多高校都在这一天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心理协会组织”,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橡皮筋公社”等,通过办报纸、组织讲座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请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学生提供现场咨询服务,通过观赏电影、心理剧表演、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心理知识的乐趣,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有一些学校建立了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如黑龙江省的“龙江高校心理网”、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大心擎网”等。通过开设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知识讲座等方式,既为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与咨询的机会,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了在线培训与辅导。学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聊天等方式进行咨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21世纪以来,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也得到了学校的普遍重视,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2001年9月教育部在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了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在培训课程中安排了团体心理咨询教学;2003年北京大学心理系开设了研究生课程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2004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在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中开设了团体辅导。在重点高校的带领下,团体咨询活动在学校普遍开展起来,内容涉及新生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训练、职业能力训练等,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然而,很多有识之士注意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明确。目前,一些教育者在把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工作的导向的同时,忽视了构建层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意义;在教育过程中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指向和总目标的同时,未能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必要的层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事实上每个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结构和心理发展的起点、特征等都是不同的。一味生搬硬套地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却不重视根据需要建构层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只能造成教育缺乏可操作性,使教育的实施过程封闭化、僵硬化,脱离与实际的联系,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还有的教育者虽然设置了具体层级目标,却未重视教育目标的动态发展性,常局限于解决某一阶段的教育问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需要及时地调整或生成教育目标以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教育目标僵化不前。
2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不强。不少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尤其缺乏对“边缘学生”的关心和照顾,如贫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女生等。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普遍具有自卑感,容易导致自我鄙视、自我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不愿意与同学交往,自我封闭、孤僻抑郁,很多教育者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困扰,导致了他们的心理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极易产生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危害身心健康,但很多教育者也缺乏了对他们的关心,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采用极端的教育方法,有的甚至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不顾及他们的感受,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另外,女生心理常表现出不稳定和不成熟的特征,相比于男生更加内向、敏感、含蓄;当今社会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性别歧视,如在就业问题上女生就面临更大压力,一些教育者没有认识到女生的特殊性,缺乏必要的教育,使她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失去了自信,产生心理问题。
3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专职工作人员缺失。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心理咨询工作也得到了重视,很多高校注重对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许多教师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但仍有一些学校没有真正重视,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摆设,来应付上级监督检查。另外,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缺乏,咨询技术有待提高。在内地,心理咨询人员严重紧缺,许多咨询员由德育教师、政工干部、医务人员等兼职担任,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效果不佳。一些咨询员凭借主观臆断下结论,经常把心理问题扩大化或者“道德化”,等等,人为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期望学生达到自己“预设”的要求与标准,不仅未能帮学生构建积极的心态,反而危害了其身心健康;部分教师咨询方式单一,忽视了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和针对性,由于性格等原因,面对面咨询方式使部分羞怯、封闭的学生望而却步。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动态开放性。一些学校按照学科知识体系预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了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预设的目标、内容进行操作,违反了心理健康教育开放性的特点,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对目标的灵活变通,造成教学缺乏针对性,脱离学生实际。课程内容大多按照课本进行传统的备课,表现为传授心理学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还有的关注青春期教育,情绪情感教育等,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心理、就业心理方面的教育,实际应用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识记心理学知识的过程。课程实施方面,多采用专业学科式的教学模式,过于讲究结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独自式的,教师讲、学生记,缺乏互动,降低了教学效果。有些教师采用传统考试方法检验教学效果,分等级记学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终结点,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以及课程评价的发展,单方面地用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反
而产生更多心理问题。
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 关注“边缘群体”的心理状态。学校在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关注的同时,要重视“边缘群体”的心理状态,比如贫困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人格偏常的学生等特殊群体。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应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他们身边的伙伴,使“边缘”的孩子们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人际氛围。例如,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教育者要及时地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接纳,帮助他们确立切合实际的理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北京大学不仅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也注意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之所在,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目标规划,让他们认识到面对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抓住机遇提高自己、增强信心,敢于面对挫折。对于女生也要进行特别的辅导,要培养她们的自信心和稳定的情绪情感,引导她们正确对待当今就业与生活带来的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例如,清华大学针对女生少的特点,密切关注这个弱势群体,展开了以“等待花开”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值得其他学校学习和借鉴。
2 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需求,把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加以总结,建构课程目标,使课程能满足学生需要,并根据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调整、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实现动态发展。通过课程的进行,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达到优化心理素质的目的。课程内容是目标的载体,由于课程目标的建构性特征,课程内容也不是毫无生机的“死水”,是“动态化”的知识,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首先,课程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承认差异性的存在,教育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由于每个人社会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心理发展情况及心理问题也各有差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有针对性、选择性,以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个性特征和具体教育目标为出发点,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有侧重点的教育指导。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贴近生活。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内容具有不断生成的特点,不应仅局限于学术知识的简单传授,要满足学生实际要求,在师生“对话”中适时调整,贴近生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过程。教育心理学也证明,教育要发挥作用,必须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内容应避免浓厚的学术色彩,生成具体的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消除疑虑,把课堂学到的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促进心理发展。教育内容应该多元,教师要洞悉学生各方面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使教育内容全面化,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 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在评价中应该起到核心的作用,但同时为了评价更加客观、合理,不能忽视多元化的“声音”。合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个体的参与性,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进行,不可忽视各种偶然及相关因素的存在,因此应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主体之间的平等性对话,形成以“教师评价一本人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议―学校评价”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在评价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来自学生的“声音”,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意见,积极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为评价寻找一个和谐点,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在评价方面,应该避免单纯反映学生发展结果的“量化”评价方法,使定性定量相结合,进行更加全面的“人本”评价。例如,情境性评价方法、行为观察等就属于质性方法。情境性评价方法是受教育者创设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有利于教育者对其进行了解。
1 调查情况
对市内七区2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每个区随机抽出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青岛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打分,取4所机构的平均分为该区得分。
2 问题分析
2.1 在调查中发现约有6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三个年度中基本没有变化,并且没有在社区诊断的基础上制定计划,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
2.2 干预策略随意、方法简单、不灵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策略主要集中在组织社区义诊、发放宣传材料、出版宣传栏和组织讲座几个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
2.3 调查中发现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方面有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效果评价无有效依据缺乏代表性,更有2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不掌握效果评价方法,故而没有开展效果评价工作。
3 总结
3.2健康教育(干预)策略:[3]在确定了健康教育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干预策略。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3.2.1确定教育方法:可将教育方法分为信息传播类、行为干预类和社区组织方法三大类。要考虑这些方法是否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方法是否简便?效率与效果如何?是否经济?
3.2.2确定教育内容:计划中的教育内容,应针对目标人群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项目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要讲究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和实用性。
3.2.3确定教育材料:健康教育活动教育材料主要有视听材料和印刷材料两大类。可购买出版发行物,也可自行编印。不论选择哪一种教材,其内容设计都必须符合教育(干预)内容的要求。
3.2.4组织与培训:以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主体,吸收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大众传播部门、学校等参加,对执行计划的各类人员,要根据工作性质和担任的任务,分别进行培训,以保证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质量。
3.3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2]效果评价就是针对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通常,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实施之后,较早出现变化的是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态度、信念的转变,然后才是行为的改变,而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则是远期效应。因此,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项目服务中目前重点讨论近、中期效果评价。
3.3.1近期效果评价 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的近期效果,重点表现在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上,因此,近期效果评价,主要针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知晓(或正确回答)某项卫生知识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 100%
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测试(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人数/被测试(考核)的总人数×100%
卫生知识平均分数=被调查者卫生知识测试总分/被调查测试的总人数× 100%
健康信念(态度)形成率=形成某信念(态度)的人数/被调查者总人数× 100%
3.3.2中期效果评价健康教育的中期效果主要指目标人群行为的改变,评价的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等[4]。
健康行为形成率=形成某种特定健康行为的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关键词: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实施
1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1.1体育教学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都是为学生身体健康服务的,二者不可分割。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体育新课程目标体系划分为五个目标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新目标体系确立了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健康领域的重要意义。教学中体育教师可采取信息传播、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引导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1.2良好的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有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对其身体、精神和社会相协调的三维健康产生的积极变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教学是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健康教育观念较为淡漠
体育教师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理解不够深刻,对体育教育思想和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对体育与健康的密切联系理解不够,体育与健康教育整体化观念淡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运动过程中体育人文素质的传承,忽视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无法真正体验到成功与喜悦,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往往出现了“喜欢体育怕上体育课”的现象,对这部分学生来说,体育课就成了负担。
2.2体育教学师资情况无法满足健康教育的实施
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健康教育各环节的实施。部分学校为了节约开支,体育师资欠缺,造成体育课开不齐、上不足的现象。体育教师缺乏健康教育知识的积累,单一传授简单的运动技术与技巧,忽略体育的健身功能和生活价值。因此,提高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的综合教育素质非常重要。
2.3教学内容与手段不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单纯重复运动技术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掌握和竞技能力的提高,缺乏对健康知识的传授。学生所掌握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较难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方法仍沿袭旧的教学模式,一贯采用讲解与示范、练习与纠错的教学手段,学生被动的去学去做。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手段的实施不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与新课标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相差甚远。
2.4体育课程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目前体育评价仍以设定考试项目为主,从项目的设定到测试内容的选择,始终沿袭旧的单一评价模式。这种评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文化素质,更不利于激发自主学习和自发参与锻炼的兴趣。
3体育教学中渗透与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策
3.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以“终身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与实施健康教育。
3.2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不断提高贯彻“体健”结合的自觉性,并把它作为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鼓励他们通过自学、教研活动、培训、函授等多种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从而适应健康教育要求。
3.3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感兴趣的,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项目,删除一些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质量。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按照主体性原则的要求,让学生主动感知,培养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教;健康促进; 效果评价;讲座;处方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73-02
健康教育工作是全民健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开展好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层面的支持与协作。医院是开展健教工作的第一窗口,要全面系统的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就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1 提高领导认识
首先要对各基层单位健康教育负责领导和具体负责人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大家更清楚什么是健康教育;什么是医院健康教育;什么是健康促进;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对象有哪些。
1.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使他们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
1.2 医院健康教育:一是指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对其及家属所实施的健教活动,通过活动促进身心康复,养成良好健康行为和改变不健康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质量。[2]二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各类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
1.3 健康促进定义。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1.4 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A、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从临床医学向预防医学转型的中间环节。
B、是医疗保健服务的组成部分。(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干预措施;一种治疗方法)
C、是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纽带。
1.5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针对人群分为以下几类:
1.5.1 院内健康教育对象:
①病人和妇幼的健康教育
A、住院病人;B、出院病人;C、门诊病人;D、体检群众;E、孕、产妇
F、参加儿童保健的0-7岁婴幼儿
②职工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非卫技职工;物业保洁、护工
1.5.2 院外健康教育对象:
①社区居民群众;②学校学生;③慢性病患者;④企业单位职工。
2 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成立健教领导小组、健教科,必要时可设立健教门诊、戒烟门诊,两门诊可同室而用。健教科应了解各部门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考核标准。健教组织成员应由预防保健、妇、儿保、计免、传染病、慢病管理的相关人员组成,由业务领导主要负责。科室要于年初制定健教年度计划,具体时间表,半年一次小结,有健教发展规划,每年底进行健教工作总结。平时工作要统一做好各种健教台账,如《健教讲座资料台账》、《健教处方发放台账》、《健教媒体播放登记台账》、《健教义诊咨询登记台账》、《出院病人回访登记》、《健教组织会议台账》、《健教宣传资料印制台账》等。
3 完备设施与制订制度职责
应按标准配备规范的健教设施和器材。在医院内有2-4平方米的室内外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专栏。每月根据季节多发病、慢性病、健康卫生日的具体情况,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板块,并留取照片、文稿资料做台账。其次要配备健康教育讲座的常用器材,如笔记本电脑、DVD机、投影仪及投影布、音箱、话筒、功放、激光笔、白板(白板笔、板擦)、健康教育PPT课件和健康教育资料片DVD光碟、录音笔。所有配备的硬件设备要求登记造册,由健教专人负责。
应制定《健教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健教工作职责》、《健教人员岗位职责》、《健教资料档案整理和收存制度》、《病区健教工作制度》、《门诊健教工作制度》《健教医师工作职责》、《医院控制吸烟管理规定》、《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规范》。
4 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内容
4.1 直接指导。临床直接健康指导,门诊可在导医台、健教门诊、候诊大厅、输液室、就诊室进行。诊室内的医生可根据病人病情的诊断给予初步健康指导。医护人员给病患疑问的解答与健康指导,在工作之余,最好将答疑情况登记在《健康教育咨询登记本》上。
4.2 纸质宣传。在候诊大厅、输液室、各门诊室内可设置健教资料宣传盒,摆放各类健教处方、宣传单页,任群众、患者随手取阅。尤其在一站式服务台和输液室内还可摆放资料报刊架,可订阅一些与健康有关的杂志或报刊供群众和患者取阅。以此来方便大家对健康知识的关注。
4.3 健康讲座。根据不同人特点定期组织健教育讲座。并留图文资料。健康教育课件要求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格式统一用PPT,也可插入一些短片。自行制作的健教课件通常有:《心血管病的防治》、《高血压与脑血管病》、《糖尿病的防治》、《肿瘤的防治》、《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婴幼儿健康》、《胃肠病的防治》、《肝胆疾病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皮肤的保养》、《手纹诊病》、《营养与健康》、《老年健康维护》、《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免疫系统的维护》、《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健康饮食观》、《传染病的防治》、《突出事件卫生应急的基本常识》等。
4.4 媒体宣教。候诊大厅和输液室内可安装电子大屏、电视、健康传媒移动电子屏,定期循环播放一些有关健康话题的宣传教育片。
健教宣传片的选择与制作。最好选择群众喜爱看的、时间简短的、专题性的、常见病、慢性病的病因、预防、治疗新技术等方面的卫生常识。可在网上下载《健康之路》、《生命的秘密》《孕妇分娩过程》等系列片,转换格式,再刻录成DVD光碟,发放到各卫生健教点进行定期循环播放。
4.5 义诊活动。结合卫生宣传日开展相关主题义诊咨询活动。要提前一周书面呈报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再则要由外协部门与社区居委会、居民小区的物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表明所开展的义诊活动性质为公益性,无涉及产品销售营利的内容。征得许可后做好充分的准备(人员、横幅、展板、绶带、台签、血压表、血糖仪、台桌椅、健康教育资料等),在义诊当日活动中可提供免费测血压、血糖、免费咨询、免费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单页、健康教育处方)。并及时做好活动小结和资料备案。
4.6 外联协作。医院健教负责人与社区领导和学校领导应保持密切联系。社区居委会和学校等部门在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以及学生健教课程前,最好能事先报请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以便属地卫生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和介入其中,使资源共享。避免一些假借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不规范产品促销的行为。
5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是针对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通常,健教效果评价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近期和中期评价又称效应评价,共六项指标。远期评价又称结局评价,共两大方面指标。
5.1 近期效果评价,因重点表现在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上,所以主要针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评价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5.2 中期效果评价主要指目标人群行为的改变,评价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如单纯母乳喂养率)、行为改变率(如戒烟率)等。
5.3 远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是对健康教育项目计划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评价。远期效果包括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价的指标有:A、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B、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
针对以上指标内容,健教管理者需要制定出合理、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以便基层机构好自行评价。但在健教远期效果评价中,需要综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对人群健康会产生综合影响作用。所以,不能简单进行结局评价时,须排除众多影响因素才能做出客观结论。一般基层医疗单位人力、物力有限,不建议做这方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