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资产管理知识点范文

资产管理知识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资产管理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资产管理知识点

篇1

1 媒体资产管理的产生背景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节目量剧增,传统的以磁带为介质的节目保存、使用方式面临许多问题:

(1)由于磁带寿命有限,以往保存在磁带上的大量有价值的视音频资料需要抢救。

(2)多种格式介质并存,经常要转换格式引致质量下降、效率低下,对台内素材、节目利用和台间节目交换造成不利影响。

(3)IT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磁带储存、传输方式无法适应互动的视频点播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电视台数字化进程的完成,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电视台建立媒资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土壤。

媒体资产管理MAM(Media Assets Management)是对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图表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资料,以及设备和固定资产等进行全面管理的系统。建立MAM的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保存和管理好这些宝贵的资料,并使之得到最大利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良好的媒资管理系统,可以为电视台等媒体提供多方面作用:

提供信息交换平台,视音频资料存储,网络化的节目制作流程。集中、统一的资源管理、检索,提供跨机构获取的能力,加速制作周期多元增值,为收费电视、视频点播、IPTV提供平台。

2 媒资管理系统的发展概况

有人认为:媒资管理MAM是ERP 在媒体企业经营中个性化管理的典型应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起源于制造业,后来在其他行业也得到新的发展。ERP旨在将企业内不同部门的信息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上,从而使得不同的部门的人员可获得完整信息。其统一性可以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减少错误、提高速度、改进效率、更完全的信息通道。因而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目前企业的业务运行状态,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

ERP在中国推广应用近20年,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得到普遍认识,许多企业也从应用中得到回报。ERP的内涵在于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一点看,MAM与ERP是非常一致的。

(1)国内外MAM的几种模式

内容库管理模式:MAM的基本形态。目的是对视音频资料的抢救和保存,对视频、音频及其他相关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并分类归档,对资料进行集中管理,便于对资料的保存和再利用。电视台对这种模式的应用是建立可进行检索和调用的自动化管理的磁带资料库。

内容共享的生产模式:随着非编设备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的生产制作平台模式,通过网络,各个非编站点可以共享库内资源,进行在线编辑。电视台对这种模式的应用主要以新闻非编制作网络为代表。 资产库管理模式: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的进展,不仅要对内容管理、生产要求,而且要满足商品流通的要求。MAM既是内部的内容管理平台、生产制作平台、播出平台,也是对外的信息、节目运营平台,通过围绕媒体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内部之间、内外之间的关系,有效进行资源调配,安排节目生产、播出、交换等,实现以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战略。通过多方面的应用,并参与对网络、对市场、对客户资源管理,通过无形商品的市场流通,在流通中产生MAM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附加利益。

(2)国内媒资系统应用情况

媒资管理的概念进入中国短短几年,就由一个新名词变成许多电视台的应用事实:

1)2001年,国内首个媒资管理系统由北京捷成为中国电影资料馆度身定做。

2)2003年9月,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项目第一期安装调试工作如期完成;2004年5月,资料馆一期系统全面运行。

3)2004年1月,国内最大的城市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广州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项目完成招标工作。

4)2004年8月,广西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北京举行了签约仪式

5)2004年11月,厦门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媒体资产管理项目完成招标工作。该项目包含卫星收录子系统、新闻子系统、制作子系统、资产管理、播出子系统等

6)2004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通过了全面的测试验收。

7)2005年1月,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开始试运行。

(3)媒资管理系统涉及的技术与方法

由于各个电视台的管理现状和工作流程、习惯各不相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都是针对各自特点的定制系统。系统的定制需要对技术、流程、管理、商务各方面的需求做出综合考虑,主要考虑的方面有:

视频压缩技术

由于广播级的视频信号的信息量极大,要在网络上传输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压缩技术的出现,使视频信号的网络传输成为现实。图像具有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这两种特性,这两种相关性使得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压缩技术就是去除图像之间的冗余信息,只保留少量非相关信息进行传输;接收端则利用这些非相关信息,按照相应的解码算法,可以在保证在一定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恢复原始图像。一个好的压缩编码方案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从而图像的信息量大大减少,减少了对计算机总线和网络带宽的压力,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同时也减少存储的空间,降低了存储成本。如何在保证最佳的视觉质量前提下,提高数据的压缩比,是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MAM的素材一般分为两种:浏览、检索用的低码流素材,编辑、长期存储的广播级节目素材。几种压缩格式目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MPEG-2IBP在码流较有优势,存储性价比高,是目前传输和播出的首选格式,但编辑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M-JPEG、DV、MPEG-2I等格式是目前非编网络的主流编辑格式,但存在码流较大,不利大量存储的缺点。而MPEG-4格式由于基于具体内容编码、码流小、视音频质量比较好等特点,多被用于编目、浏览和检索的素材。

存储介质

MAM的首要任务是节目的存储,传统以磁带为介质的存储方式,在单位成本、保存年限、空间使用、管理、检索等方面都有局限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存储介质开始逐步替代传统的磁带,主要有硬盘、数据流磁带、光盘。

硬盘-具有读写速度快,效率高,技术成熟,维护、升级方便的优点,但体积大且大量使用成本较高。

篇2

关键词:军用电子产品 质量监督 质量管理

当前我国军用电子设备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而军用电子器件贯彻国军标认证是认证制度中最为严格的一种,是在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基础上进行的产品认证【1】。同时我国已经针对军用电子设备生产活动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质量活动提出了控制要求,对军用电子产品的生产单位质量保证能力做出了规定。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战场的数字化的趋势,各种军事场合使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嵌入在各种系统和武器装备中的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2】。同时现代武器系统规模越来越庞大,也往往包含着复杂的电子产品,导致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必须全面采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军用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

军工企业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和电子等各个行业及相关产品,军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是设计、生产、制造武器装备,其基础设施和支撑技术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国防科技工业的供给能力和国防现代化的进程。军工产品的设计、生成、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防建设力量的强弱、关系到未来战争的成败,因此尤为重要【3】。电子产品是第二个登上美军规格目录的产品,电阻丝、电容器、真空管到后来的晶体管都有一套自己的军品规格。这些规格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要求外,还加上许多新的标准。比如电子产品如果被安装到飞机、导弹上,则必须经过震动测试。军用电子产品必须在温度125度到零下55度之间都能正常使用,除了将试验时间延长外,还要增加环境适应测试。当前,电子产品系统的规模日益庞大,复杂性日益提高,对于电子产品质量控制和软件实施过程管理的难度也在日益增大。比如当前军队用的操作系统软件一般是红旗LINDOWS,是军方自己开发的源代码与经过修改的LINUX开放式源代码的完美结合,其稳定性和安全级别更高更安全,是军方针对自己需求开发出的自主操作系统,安全设置更是严密,采用了27重加密技术,内置了防毒软件和军用防火墙。军队系统对所装备的网络产品在质量性能要求上,比一般的民用产品要严格得多,不仅对应用过程中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兼容性、保密性有较高要求,对故障迅速恢复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4】。

2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框架与流程

2.1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框架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即成熟度等级、关键过程域和关键实践,其组成结构如图2-1所示。

每个成熟度等级由若干关键过程域组成,这几个关键过程域共同形成一种软件过程能力。执行承诺类实践描述组织为保证过程得以建立并持续发挥作用所应采取的行动。执行能力类实践描述为能够实施软件过程,项目和组织中必须存在的先决条件。执行活动类实践描述为实现关键过程域所必须的角色和规程。测量分析类实践描述需要对过程进行的测量和对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验证实施类实践描述保证活动遵循已建立过程的各项措施。

2.2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流程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目的是能够随时掌握电子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使得当电子项目的执行与软件开发计划相背离时,管理部门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

2.2.1 策划跟踪和测量

基于对软件规模、工作量、成本、关键电子产品资源、进度、软件工程技术活动、软件风险和质量的初始估计的分析,决定将要采集的度量。电子项目至少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使用自动化电子产品工具提高采集和管理原始测量数据的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并建立采集和管理原始测量数据的环境平台;将表单以书面或电子方式分发给填写表单的人员,并对他们在如何采集数据、如何填写表单、如何提交数据等方面实施培训;依据电子产品开发计划,确定报告和评审测量数据分析结果的方式、角色和时机等内容;设计测量数据分析结果的表示格式,使得测量分析报告能有效沟通依据计划值对实际值的跟踪状况;确定采集、收集、确认和分析原始测量数据的机制;设计采集原始测量数据所需的规范化表单,包括度量的测量单位、采集数据的角色和时机等内容【5】。

2.2.2 分析测量数据

监督人员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编制测量分析报告;监督人员应执行趋势分析,识别对期望值的偏离;当一个电子产品开发阶段结束时,监督人员根据本阶段整个活动的测量数据,进行里程碑节点处的统计分析,编制本阶段的测量分析报告。

2.2.3 沟通分析结果

项目有关人员交流测量分析结果,通常分为内部沟通和正式沟通。内部沟通是指监督人员将定期与电子产品工程组相关人员举行对跟踪测量数据及其初始分析结果的内部评审,确认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对趋势的推断。而正式沟通是依据电子产品开发计划预定的评审日程,在项目的特定里程碑处,项目将组织正式评审,与顾客、最终用户和其它的主要共同利益者沟通和评价项目的管理和技术的进展状态。评审会上,监督人员应以图表等直观方式客观地向与会人员报告电子项目当前状态的测量分析结果,使评审人员对电子项目的进展产生量化的深刻的理解。如果项目进展正常,符合电子产品开发计划的要求,项目将继续采集测量数据,进行电子项目的跟踪和监督。否则,项目应对确认的明显偏离采取纠正措施【6】。

2.2.4 采取纠正措施

如果监督人员发现测量值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现象,必须立即与电子产品工程组相关人员再次对测量值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必要时还要结合相关的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一旦验证属实,监督人员必须立即启动纠正措施,必要时还要向项目总师等领导汇报。如果在跟踪期间发现了问题,需要提交问题报告,监督人员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一般处理措施如下:记录电子项目的重新策划数据;使用重新策划的结果修订电子产品开发计划,使得后续的电子产品开发更加切实可行;基于当前获得的信息和迄今为止的电子项目实践,重新策划。对电子项目重新策划,包括重新估计和与有关各方协商对承诺的变更并得到认同;改变正在进行工作的方式,请求电子产品工程过程组为改良过程性能提供指导或建议;启动风险管理应急计划,消除或防备重大风险,和/或适时调整电子产品风险及其优先级。

3 军用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实际应用

3.1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以微电子技术作基础的电子器件大部分是国外产品,能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10%左右的需求,而关系到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需求的关键电子产品-如数字信号处理器、信息处理电路、雷达射频芯片电子产品的核心芯片CPU、Internet的网关网卡电路)等乎全部依赖进口,如果这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得不到解决,势必会极大地威胁我国信息网络乃至国家安全,同样也会阻碍我军的信息化建设。积在发展我国的微电子技术,特别是军用高性能微电子技术时,我们更应该提倡军民融合,在许多IC设计领域,我们的民用技术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在新的武器装备开发时,要贯彻“为两用而设计”的思想,即以最佳效益/费用比引入民用技术、零部件、分系统。推进中国特色军革,发展军用微电子技术,要坚持走“军民结合、民技军用”的路子,积极鼓励军工单位参与市场竞争,鼓励社会力量为军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军用微电子应在技术、设备、产品方面紧密与民用微电子相结合,解决资金、技术和工艺线满负荷运转以及生产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

3.2 电子元器件的发展

比如我国某某仪表院于2004年获批总装生产线贯标项目,开始建立压力传感器贯标生产线,涉及3种压力传感器产品。2009年通过生产线认证和产品鉴定、并列入合格名录。多年来,沈阳仪表院始终坚持“军品优先,质量第一,一次成功,一次做对”的原则,重点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军品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得到各用户的认可。随着GJB546B-2011新版标准的实施,生产线换版认证工作正在展开,其将做好换版认证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提高军用电子元器件产品质量。日前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对仪表院压力传感器生产线进行了监督审核,评价生产线合格资格保持情况。压力传感器生产线质量保证和控制文件执行良好,人员能力持续满足工艺和生产要求,生产线运行持续满足GJB546A-1996《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生产线合格资格得到保持。

3.3 建立质量控制及保证体系

在军用电子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这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基础和保障。同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的质检手段,添置相关检测设备装置。如在军用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现有的质量监管体系还应搭配相应的质检手段和设备。目前,质检手段主要以设备检测为主,充分利用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高温老化实验室、示波器、彩色监视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多用表、热电偶、各种工装等仪器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测,其中包含的检验项目有外观、电路板测试、整机功能测试、整机老化测试、整机高/低温测试、组装检验、包装检验等。

3.4 强化质量监督的动态性

不论是流程优化,还是质量控制活动,其贯穿公司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采购、仓储、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与质量密不可分,每位员工的工作都与质量紧密相连。为此掌握信息,及时沟通。军代表应经常深入一线,坐在办公室是没法了解和掌握情况的,只有经常性深入一线,多和一线员工交流、沟通,才能掌握生产和质量的最新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其次,要多与企业管理层特别是最高管理者沟通,及时向他们明示军方要求,明确军品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其认识,加强其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关键质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达到持续系统改进关键质量指标,追求更高质量的目的。

总之,军用电子产品质量是其生命线的核心,积极的简单与管理将提升管理绩效,提高电子产品设计能力,保障电子产品质量,为电子产品的持续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维航.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试验[J].装备环境工程,2009年02期.

[2] 狄宋珍,田大新.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技术及其应用问题分析[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9年05期.

[3] 杨方燕,刘军,林震.电子产品中的环境应力筛选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6年04期.

[4] 罗文功.BGA封装的热应力分析及其热可靠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9期.

[5] 钟柱培.电子设备接地应注意的问题[J].仪器仪表用户,2005年03期.

篇3

摘要:固定资产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对于资本密集型的供电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际出发,分析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 COSO 内部控制框架,从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电网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一、引言

供电企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其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比重很大,一般占公司资产总额的 70%―80%左右,而且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整体呈现体量大、增长快的特点。同时,由于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性,安全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必须确保供电固定资产良好有序的运行,这就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完好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分散于城市、农村的各个角落,并且按用途可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讯线路及设备等十几大类,每一大类又按照其用途分成若干小类,种类繁多和分布广泛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十分繁重。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保证与固定资产相关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固定资产的总体控制目标包括相关业务处理流程的有效性、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真实可靠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在COSO 内部控制框架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实践中,供电企业结合生产和管理特点,按照职责分离的原则,设立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通过ERP系统固化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序上实施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但依据 COSO 内部控制框架,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方面仍存在值得完善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信息与沟通方面,基于COSO框架下,公司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型、部门等设立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处置、增减变动等财务信息,同时,应定期核对固定资产实物、设备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保证账、卡、物相符。但在实务中,一方面,固定资产由于寿命周期长,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发生变动,在反映这些变动时,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往往不同步,容易出现设备台账与资产卡片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从而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例如:资产使用人或功能位置发生了变动,设备台账进行了更新,固定资产卡片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动,导致资产卡片信息失真。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卡片记录信息模糊,同样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例如:固定资产卡片的存放地点信息记录为某某区或某某村时,在固定资产盘点时,须依靠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人员确定具体的位置,但在保管人员发生变动后,往往出现无从查找的情况,增加了盘点的难度。

同时,“信息与沟通”还要求及时分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并提请有关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损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每年,供电企业在进行输变电设备更新改造时均有大量的设备退役,退役设备中除了一部分是有明显缺陷或不满足技术要求必须直接报废外,其他一部分使用年限较短、只有小缺陷或不满足主网运行要求但性能尚好的设备,将这些设备适当检修和修复后,既可成为电网生产的备品备件,还可作为县级电力公司基建、技改设备的选用对象,但在利用旧设备过程中,一方面生产部门不清楚哪些设备可供利旧、如何利用旧设备而申请购置新的设备。另一方面,大量的可利用旧设备在仓库中闲置。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重复投资和闲置浪费。

“控制活动”方面,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第十六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及时办理投保手续。”目前,供电企业均在省公司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投保。但保险索赔作为保险工作的关键一环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1)各部门固定资产专责对保险险种、保险条款、保险业务流程不太熟悉,对公司所属的权利没有明晰概念,从而造成保险谈判被动,索赔困难。(2)报案不及时,取证不完整。由于电力资产的分布面广,巡查难度大,资产出险后,保险管理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现场人员大多重抢修轻报案,造成报案不及时,未能及时现场勘察取证,索赔资料不完整,导致出现理赔金额偏低甚至理赔困难的情况。

三、完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议

从信息与沟通的角度,提升固定资产数据质量,为公司实现精细化的资产核算和运维管理奠定基础。一是保证固定资产卡片与现场资产实物运行记录相连接,在实现设备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关键字段实时联动的基础上,对非关键字段信息要求前端业务人员在进行设备台账数据更新时,及时通知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进行更改。二是完善资产卡片信息,通过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保证账面各项资产真实存在的同时,对固定资产卡片记录模糊或已变动的信息进行修正,准确记录资产确切的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和保管人员。三是加强日常新增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规范化的审核,防止前清后乱。在日常新建固定资产卡片时,一方面应告知前端人员对关键字段的记录信息要求,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应加强新增卡片的审核工作,对记录模糊不清或字段信息缺失的卡片一律予以驳回,要求前端业务人员予以更正或补齐。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公司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营运状况,可以及时地为职能部门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针对退役设备而言,物资部门应建立退役设备台账,并定期,或向生产部门提供查询库存状况的路径。运检部等技术部门应定期向生产部门就如何利用退役设备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指导,建立退役设备利旧流程。生产部门也应在设备采购申请前,优先考虑是否存在可利用退役设备的机会。最终通过退役设备信息的交互,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经营成本和投资成本的提高。

从控制活动的角度,控制活动是为了保证管理指令得到实施而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控制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程序的合理性和实施者的执行力。针对保险索赔工作而言,一是要建立保险索赔工作的闭环管理,通过检查抢修工作任务清单,倒查是否存在可报案却未报案的财产理赔案件。通过抽查抢修工作结算书,比对实际抢修结算金额和理赔金额。针对未报案或理赔金额远低于实际抢修金额的情况,要求相关责任人说明原因并追究其责任。二是要加强各部门固定资产专责保险业务的培训,熟悉各项财产保险的条款和适用条件,掌握勘察取证的技巧和方法,要求一线抢修人员抵达现场后秉持抢修和报案并重的原则,及时报案,对现场进行拍照取证,掌握保险理赔的主动权。

从内部监督的角度,一是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及时报告反馈以促进公司不断改进管理,提高固定资产控制行为的有效性,保障控制目标的实现。二是建立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机制。通过自我评价、职能考核、审计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和效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以促使各部门进一步重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工作,积极主动地提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水平。Z

参考文献:

1.马卫胜.基于内部控制的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企业研究,2011,(24)

篇4

论文关键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费用化;ERP系统

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未严格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预算部门下达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时,有时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效能而进行的必要维护(不改变其性能)的后续支出预算下达为资本性更新改造支出。由于电力企业财务核算严格执行预算,因此在账务处理时导致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资本化,导致虚增资产。也存在以新的技术装备对原有的技术装备进行改造、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的更新改造的资本性支出预算作为费用性预算下达,这样既影响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又影响当期损益的确认。造成应当增加企业资产却使资产一次性费用化、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未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要求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时,一般应将固定资产的原价、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计提折旧。但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核算过程中,更新改造任务金额较大且改造时间长达数月的改造项目均未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核算,也未停止计提折旧,更未在更新改造完成后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原价、使用寿命,从而造成经过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财务数据失真。

(三)固定资产后续资本性支出涉及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未扣除。由于电力设备的更新改造任务非常繁重,设备改造部门完成生产任务后,未及时将替换原设备部分即被拆除部分的价值计算依据、被拆除部分废旧物资的变卖价值反馈给价值管理部门。因此财务部门未及时剔除被替换部分价值,从而高计固定资产成本,并存在废旧物资处置收益流失的风险。

(四)为完成考核期内预算指标,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未发生或未完工而财务部门已确认成本费用。由于电力企业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按照既定的预算严格执行,但为了强制完成预算考核指标(财务指标),在预算执行期期末虚列工程支出以满足预算指标的完成。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账实不符,以及引起财务账面已经领料计入成本、实际并未领用的材料物资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极易产生腐败行为。预算执行期以后是否认真组织实施、按原预算完成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部门很难监管到位,该部分资金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在下达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时财务部门应会同固定资产业务管理部门,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化支出,正确下达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确保正确核算更新改造支出和修理支出,规范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

(二)规范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账务处理,真实反映资产设备更新改造后财务状况。对于更新改造时间较长(长达数月)、投资较大的资产设备应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准确反映固定资产改造前后相关财务数据的变化,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设备状况。

(三)应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与资产价值管理部门的协作,使资产实物变化与价值变化保持一致,确保账实相符。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将被替换的部分价值计算依据和方法与财务部门沟通,财务部门应准确扣除被替换部分资产价值,真实反映资产设备的价值。同时应加强废旧物资处置管理,预算部门在下达资产更新改造预算时应同时下达废旧物资处置收入指标,内部监管部门监督废旧物资处置,确保废旧物资处置收入及时完整入账,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四)加强预算管理,做到固定资产修理、更新改造项目都有预算,同时严格执行预算,并完善预算考核体系。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认真编制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预算期内有时间和能力进行更新改造和大修理的,才上报项目。预算一旦下达就应该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按时完成。财务部门定期督办工程进度,严禁预算期末突击入账。建议审计、监察部门跟进工程实体建设,财务部门必须凭工程完工签证手续才能办理结算,确保工程实体建设与财务支出保持一致,改善全面预算管理中只注重以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预算考核体系,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五)利用ERP系统的信息可靠性、高度集成性,减少财务数据与资产实际状况的不相符。由于ERP财务模块与设备管理模块无缝集成,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到财务系统,能减少以往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取得业务部门相关数据而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

篇5

【关键词】IT技术;网络化;OpenNet;Shadow File;8网口绑定

新疆昌吉州电视台原来是以非编单机进行节目的制作,以奥维讯、ferrEdit为主要编辑设备,虽然这些非编具有强大的剪辑功能,但是随着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原有非编设备仍然存在陈旧老化、速度变慢等问题。而且单机的运作使素材以及硬件资源等无法得到共享,工作效率很低。如今无带化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而原有的工作流程基本都是使用录像带进行上下载,十分繁琐。同时原有系统中还存在同一台非编使用人员较多,使用权限不清,素材管理混乱、无法统一管理等问题。

为了适应广电行业发展的需求及解决目前节目编辑环节存在的问题,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制作流程, 统一管理。新疆昌吉州电视台建设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后期制作网络平台。

该网络平台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OpenNet通用视频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通用开放的方式,对非编制作网络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其支持全面的网络架构、全面支持高/标清,对视频的压缩与解压缩处理是由I/O卡+CPU+CODEC完成的,支持多个素材存储卷,合理优化的分配管理系统资源,可提供多种接口模式,可直接连接目前所有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及摄像机、录像机,包括蓝光盘、PII卡、硬盘摄录等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台直接对每个账号的每台工作站进行登陆和使用并进行限时、限量的设置。系统采用时间、空间两种管理方式进行存储空间的管理。

该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不同文件的使用需求,还可存储和管理非音视频文件、使编辑软件自由嵌入,只要非编软件对素材文件的操作是按windows读写标准文件的方式进行的,无论是采用板卡,或是纯软件编解码的编辑软件,都可将其嵌入到本系统中,使之具备网络功能,参与网络应用。

新疆昌吉电视台使用的OpenNet通用视频网络管理系统是北京同步科技经过多年行业经验的积累和研究探索,以严谨的软件开发思路、独立自主的创新理念和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在同步独创的“虚拟影子文件”技术的基础上并针对昌吉电视台的自身条件和特点研发而成的。

本系统利用“虚拟影子文件”技术 ,不同于其他视频网络管理系统,OpenNet系统对于素材的调用是通过特殊的虚拟映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共享或将文件拷贝到不同的目录来实现的。网络中原始的物理素材被系统保存在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是任何普通用户看不见的存储区域。每一个网络用户所使用的素材,实际上只是原始物理素材的一个影子,也就是说,用户在自己文件夹中看到的是一个不会影响其他任何用户使用的“影子文件(Shadow File)”。“影子文件(Shadow File)”具有真实物理文件的所有属性,这意味着使用者可以对其进行删除、编辑、播放等操作,如同在使用一个真实文件一样,同时,用户在用其进行编辑时产生的工程文件也是真实的。总之,无论用户进行何种操作,都不会对原始物理素材产生任何作用。

在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中,往往需要大量的素材进行节目的编辑使用,在非线性编辑网络中,上载的大量素材需要存储和管理,为了提高带宽以确保编辑时的顺畅,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八网口绑定的技术,在网络建设初期我们选用了IP SAN技术同时选用了三款8网口绑定的盘阵。所谓8网口绑定是指8个网口聚合,并发并收,主线带宽理论数值可以达到8Gb/s,实测数值能达到4Gb/s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昌吉电视台的制作需要。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千兆网的的传输速度为1000Mbps/8大概为128KB/s左右,当采用了八网口绑定的技术后,网络的传输速度理论数值能达到1024KB/s,实际吞吐量能达到50%以上,完全可以达到电视台的技术要求,可以满足多台非编工作站进行同时编辑,并可以满足所有码流大小的标清编辑.另外由于本网络可以轻松的由千兆网升级至万兆网,所以用户可以很容易的升级到高清的制作网络环境,为以后的高清编辑提供了保障。

篇6

    一、改组或新设股份制企业时,涉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作价入股。土地使用权的价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评估,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作为核定的土地资产金额。

    二、改组或新设的股份制企业,凭负责审批、组建股份制企业主管部门(股份制企业试点期间为国家及省级体改部门,下同)批准文件,向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登记或变更土地登记。股东单位在改组或新设股份制企业之前,已经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的,由土地管理部门对用地情况进行复核,用地情况发生变化的进行变更登记,更换或更改国有土地使用证;尚未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的,由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地籍调查,核实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经审核注册登记,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资产与股东单位其他资产一并入股。土地使用权由改组或新设后的股份制企业持有。

    (一)土地资产入股期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年期减去原股东单位以出让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后已使用的年期;

    (二)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期限内,持有土地使用权的股份制企业须承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土地登记文件所载明的权利和义务;

    (三)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期内,持有土地使用权的股份制企业应依法缴纳土地税费;

    (四)土地使用权出让期届满,股份制企业须到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土地使用权由国家依法收回;股份制企业如需续期使用土地,应重新向原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出让手续,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四、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股份制企业,在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进行土地登记后,土地使用权由股份制企业所持有。其他要求按本《规定》第三条办理。

    五、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股份制企业,必须持负责审批组建股份制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规定由国家征用,依法出让给股份制企业,或由国家作为土地资产入股;原集体土地所有者可用获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向该股份制企业投资入股。

篇7

[关键词]财务模型;数据整理;案例教学;成绩评定模式;开放式分组作业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5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109-03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信息化进程在我国企业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要求财经类人员不仅要有坚实的财务理论基础,更要有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的操作技能。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已经达到基本普及的程度,财经类本科生在校时都经过了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对商品化财务软件的使用基本上都能做到熟练掌握。但随着企业对内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财务软件虽能进行标准的财务核算与报表分析但终究难以全面灵活且有针对性地提供企业管理所需的信息。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财务人员倾向于将财务软件与Excel结合起来使用,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预测与决策。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的全面预算、销售分析等都是通过Excel套表编制完成的。这就要求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对Excel软件的掌握程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要能够满足专业管理的需求,而这些需求通过一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Excel学习是不能实现的,必须通过专门课程的讲解才能使学生达到Excel中级以上水平。由此,Excel高级财务课程便应运而生。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7年开设Excel高级财务应用课程,先后选用了多套教材,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笔者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形成了一些观点与建议,现阐述如下。

1 教学内容框架要全面合理

1.1 注重数据整理技能的培养

1.1.1 强化格式的整理能力

目前,本课程的很多种教材中所给定的练习实例中都是标准的数据格式,而在实际工作中数据的来源可谓是渠道众多,可能从ERP系统中导出的、可能是业务部门每个业务人员输入数据的汇总、也可能是从网络上获得的公开数据。从众多渠道获得的数据很难保证其格式的统一,进而不能满足财务分析的要求,(如用文本型存储日期数据、纯数字与文本型数据的杂乱存储、数据的比较等问题)这些也是财务工作者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数据整理能力,只有先将杂乱的数据整理成格式一致的标准数据,才能保证进一步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和高效性。而目前,很多教材及该门课程内容的设置都没有把这一技能的培养提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该问题并呼吁切莫忽视这些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基础数据格式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后续数据分析不因格式问题而无法顺利进行。

1.1.2 注重数据透视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

财务数据的整理离不开筛选、排序和汇总,而作为汇总中的利器——“数据透视表”更是绝好的工具。数据透视表是Excel中功能最强大、使用最灵活、操作最简单的工具。它可以使我们从繁杂的函数和公式中解脱出来,迅速而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制作出各种各样漂亮的统计分析报表和图形。但是,正应了软件业中的“二八定律”,实际财务人员对于数据透视表的应用大概只涉及其20%的基本功能,其中更为强大更为实用的高级功能都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是工作人员对其知识掌握不够。正因如此,在教学中应当加大这一工具的讲解深度,对数据透视表不同显示方式的设置、计算字段和计算项的定义与应用、动态数据透视表的制作、根据其他工作簿和数据库数据制作数据透视表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使之真正成为财务人员手中数据分析汇总的利器。

1.2 加深图表制作的教学深度

图表是Excel的另一大基本功能,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一种方法。前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等众多卓越管理者,在谈及个人竞争能力时,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秘密武器——图形思考。通过图形可以使数据表数据变得一目了然,让阅读者瞬间掌握整体形貌。图解能加强思考能力,能提升管理者的沟通能力,是一个正确有效的表达方式,能让对方信服。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使其更具职业性,本课程中对图形的讲解不应停留在基本制作方法的阐述上,而是应该有重点地根据各类图形的特点和适用范畴进行深入解析,使图形制作与财务管理知识充分结合在一起,极大程度地发挥其在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结构分析、敏感性分析、风险分析等分析过程和结果上的表述优势,让各种复杂财务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易懂。为此,学生应具备能根据财务管理问题的不同需求制作出动态交互的图形的能力,从而让这一精美武器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强大威力。

1.3 教学内容应与财务管理知识充分结合,注重模型设计

随着Excel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把它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软件,但绝大多数单位的应用都局限于制作电子表格,主要用于制作财务报表和统计数据等方面。在本课程的教学应用方面,有一些教材的很大一部分篇幅放在了各种凭证、账、表的设计讲解上,然而,不同账表的设计模式、方法却都是大同小异,这就造成了知识点的重复讲解。笔者认为开设Excel高级财务应用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格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财务问题、应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与业务建模来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学家王庆成和王化成教授多次指出应将国际通用的财务管理模型与计算机技术型结合,运用Excel和VBA技术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财务模型。专家们的说法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利用计算机构建财务模型应是计算机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核心。构建财务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分析财务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将其抽象为变量表示的函数关系的过程,其最终的表现形式是在工作表的各个单元格布置已知条件、将函数关系输入、将财务问题的分析结果或解决方案直观、清晰地表达出来的处理一类问题的基本模型。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对于账表设计问题,应以一两个典型案例深入讲解,使学生掌握其中基本技法为宜,而大部分教学内容应与财务管理知识相结合,深入讨论如何建立筹资决策、投资决策、量本利分析、销售分析、流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与预测等板块模型。重点分析讲解如何把单变量求解、变量模拟分析、规划求解、方案管理器等专业分析工具融入到具体财务问题的解决中,充分发辉它们在敏感度分析、在限定条件下最优决策的制订、风险分析、经济事件预测、股票和产品定价、资产配置、需求曲线估计等专业财务问题处理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在增强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建模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的目的。

2 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法为主

由于Excel功能极其强大,函数、公式、各种工具的使用繁杂而浩如烟海,如果一味地按照函数和各种工具的属性分类来教授,势必造成知识点散乱不系统,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且不易理解接受。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设定,从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提出的财务管理要求出发,设置要解决的典型财务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将Excel各知识点分解融入其中,随着每个知识点的逐步讲解,相关的财务模型一步步建立起来,案例中的财务问题也随之解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这一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应用中深有体会,也深深得益于此。当然,案例的设计要先易后难、深入浅出,且要涵盖应有的知识点又不重复讲授。同样,好的教材选择和讲授流程与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在成绩评定时可灵活采用多种模式

本门课程应该是在学完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之后所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再加上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成绩评定上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很难在两个小时的上机考试中完成重点知识的全方位考核。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积累中最终采用了多种模式组合的成绩评定方式。

3.1 考核方式

3.1.1 固定知识点的上机考核

该方式用于考核通过本课程学习必须掌握的固定知识点,涵盖Excel在财务中的重点应用技术,主要考核对相关基本函数、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针对基本财务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和主要分析工具的运用能力,以便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能够弥补“分组作业”考核方式可能存在的个别学生搭便车,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水平的缺陷。

3.1.2 开放式的分组作业

作业的形式是学生分组协作完成用Excel设计一个小的管理系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选题不限,但要求在其中综合运用课程内所讲的数据采集、表格设计、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图表设计、模型设计等功能从而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小系统,用Word写出最终的详细说明报告,并用PPT设计演示文稿,最终在台上对全班同学阐述并演示系统功能。这种方式考核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与分析的能力,用于弥补“固定知识点上机考试”,这种方式存在考核点零散不全面的缺点。

3.2 实施方法

3.2.1 自由分组

笔者的做法是在课程开课时就将这种考核方式告知学生,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按照自愿原则搭配组合,通常是每5~6人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们早早建立起协作意识,并通过分组加强个人间联系,为了最终团队总体成绩能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进而曾强班级整体学习氛围。

3.2.2 选定题目、确定分工

作业题目如果由教师拟定,随着授课时间长可能会出现的题目固定、陈旧、与实际联系差、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等问题。所以,最好由各组灵活自由选定设计题目,只要满足课程设计要求笔者鼓励各组根据兴趣围绕其所关注的问题展开设计分析。这样既避免了全班分析设计一个案例,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强其学习动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方式的建立,促使其关注提高实际经济问题,从而到达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通常情况下笔者让学生在教学期中完成题目的选定,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对本门课程有了较深的认知,同时又有充分的时间让组内成员考察协商选定题目,而好的定题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在上交选题的同时笔者要求同时上交组内分工明细,既保证工作量的合理分配,最大程度限制搭便车的情况出现,又能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协同效应,使小组成果最大化。

3.2.3 实时引导

选定题目之前和之后,都要贯穿着教师的实时指导。选题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经济问题,以便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其如何获得资料和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成所需的信息;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在系统设计思想方面和技术瓶颈处给与关键指导,主要是提供拓展资讯和深入学习的途径与平台,以便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2.4 成绩多维度评价

分组作业成绩考核时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形式,由各组成员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设计成果(主要是演示Excel设计的系统模型运行情况和PPT说明文稿,而Word详细文档说明则由教师仔细研读),然后由其他各组学生进行讨论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成绩评定按财务管理知识运用和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2方面,权重各50%设定。这种考核方式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在“学中做,做中学”,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做到学以致用。

4 教学实践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Excel高级财务应用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切合实际,与财务管理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又兼具计算机处理的强大优势,真正体现了综合性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得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教学目标得以充分实现。再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用人单位也反映较好。

主要参考文献

[1]姜德伟.《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咨询报导,2007(20).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质量,关键环节

财务管理学是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石,以资本市场为课程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对象,主要阐述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企业资本运动为中心内容,着重对资本的筹集、资本的投放、资本的运用、资本收益的分配等财务问题进行了介绍和理论研究,讲解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等方法。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观念的不断更新,企业迫切需要创新性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就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发挥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财务管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下面就影响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1、准确的课程定位。

笔者认为,找准课程定位,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是教学行动的目标。根据唐山学院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地区,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为基层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勤奋敬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创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课程应确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重点,突出“应用型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2、教师的执教能力。

在认真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应立足本职工作,潜心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应把握备课及授课两个环节。

(1)备课--以精心的课堂设计为先决条件.

备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案、讲义、PPT的准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就是要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知识点及其重点、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抓好教学组织环节是决定授课质量的先决条件。

确定突出“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体系分为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

知识模块的设计: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即财务管理内容、目标、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等基础理论。筹资决策方法、投资决策方法、资产管理方法、股利分配方法及财务分析基本方法。

能力模块的设计: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及财务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财务预测能力、财务决策能力、财务预算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分析与评价能力。

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我们主要按“两个循环”的逻辑思路讲授,其一是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循环,其二是财务管理方法(环节)的循环。所谓财务管理的内容循环:即主要按“投资—筹资—营运—分配”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展开,循环往复,持续不断。而财务管理的方法(环节)循环:是按“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这条主线展开的。全课程中体现了这种财务管理方法(环节)的循环往复,持续不断。在教学知识模块的设计上,可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适合不同专业的知识模块。

板块式:即将财务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主线,财务管理内容是人们对财务管理客体运动规律认识的客观总结,它将着重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这一完整而又系统的学科体系应该由哪些具体内容组成以及各项内容的相互关系问题。可分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财务分析、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资产管理与股利分配等财务循环板块。按照板块式组织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可以突出企业财务管理各部分内容的重点。该种组织方式一般适用于“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这种模块的设计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特点,正确区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职能式:即按照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职能管理环节组织教学内容,其优点是能够突出体现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但可能会与其他学科存在内容上的重复,一般适用于市场营销及工程管理等非会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这类学生财务与会计课程安排有限,按照职能组织财务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内容的整体把握。

备课时应弄清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把握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

其次确定以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的“财务管理学”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是:使本课程教学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应用、从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按照从课堂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变抽象为具体、变知识为能力,主要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知识和能力并重的问题。课内实践实行分层次的课内案例实践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包括教学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后实践分析案例。每个章节都可以以引导案例开始问题的讲解,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采用分组讨论案例的方式展开教学,最后给出引申的案例分析,这样既使学生直接获取了实践知识,增强了学生对实践的感性认识,也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不仅会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课堂讨论,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授课--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为保障。贯彻“以经济发展为依托,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型高校人才培养思路,将传输理财思想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融合、将财务理论与具体的理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考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将财务管理的课堂教学沿着内容如何讲授---过程如何体现--形成何种变化这一主线总结为“六讲”“五式”和“四变”方法体系。

“六讲”即课堂讲解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要点、讲疑点、讲思路、讲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弄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实行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五式”即: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目光交流式、启发式、快速反应式、案例讨论式”、“行动学习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这样形成四变。

“四变”即变单项灌输为双项交流;变简单作业为复杂作业;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变重视记忆训练为原理应用。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调认知与情趣的统一、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法”。

A、目光交流式教学法: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举动,意在搜索学生对老师的反映,是集中还是不集中,配合以提问,就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也便于提供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B、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法:在目光交流法使用的同时,配合以启发式提问带动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教学的目的。

C、快速反应式教学法:就是课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先让学生看、分析总结,最后由老师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方法特别在出现听觉、视觉疲劳时使用效果更好。

D、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实践的神力:课堂教学中插入案例-课程组要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编码化知识的基础上,以实际资料为素材,结合国内外典型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开展典型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导出实践中需要应用的财务管理知识;然后结合案例讲解具体方法的应用。实行分层次的课内案例实训模式。包括单元案例实训、综合案例实训。案例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改革师生角色定位,在共同思考与讨论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学生能力提高的量变积累过程。

E、行动学习式教学法:教师控制课堂讲授时,通过介绍背景知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推动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进程,通过讨论、甚至争论,阐明各自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将学生观点进行归纳及评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在学校支持下,课程理论教学全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上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传统板书配合演示课件、讨论、总结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声、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增加了课堂教学可供信息量。

3、丰富的第二课堂

开设第二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具体设计课外实践项目、配以恰当的教学手段,确保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配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建立了教学网站,存储教学数据,包括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教学PPT,配套练习、案例及参考答案等;实现网上答疑,每位教师在学期初就确定与班级学生的联系方式,其中包括建立QQ群,公共信箱等。教师能够在网上通过在线答疑、网络课堂等栏目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这不仅是促进师生互动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能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2)精心设计课外活动项目。包括A:组织学科竞赛:具体包括组织开展财务管理知识竞赛、针对财务管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财务管理实务案例进行财务案例分析大赛、财务管理沙盘对抗赛、财务小论文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程的品质和内涵。

B:参与社会调查与实习: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或自拟题目,到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对其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写出分析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定期到实习基地实习,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及实践能力。

C:聘请企业界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为使在校学生能够更多的吸收实践知识,增加对实践的感性认识,定期聘请企业“CEO”或“CFO”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原则上,每个学期为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至少安排1-2次专题讲座。

D: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承担院级科研项目,甚至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以此来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是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学习能力、创新和周密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总之:本人认为要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定位是根本,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关键,根据应用型人才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确定突出“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灵活多样的互动型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是保障。

参考文献:

[1]邱龙广.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2]宗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2,(2).

篇9

(一)改革的必要性。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外贸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应用”二字,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从专业结构的组织到课程体系的设置,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目标、测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主要手段,也是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导向作用。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考核则是对本学科学习成果的最终衡量,能否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传统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不适应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财务管理课程考核的改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改革的目标。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考试效率,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考核要求;2、降低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提高学期内有效学习时间的配置;3、加强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的能力;4、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能力;5、督促教师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

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财务管理课程考核现状

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财务管理课程担任两个不同的角色:一是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二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一)考核方式现状。外贸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开设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性质是专业核心课,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会计学专业、财政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以及物流管理专业都将财务管理设置为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也是闭卷考试;另外,旅游管理专业也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而这个专业的考核方式是开卷考试,以论文和试题结合的方式考核。其实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没能摆脱“考试”,也就是说最终仍然是通过一份卷子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事实证明,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仅仅依靠一份卷子是不能真正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情况。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卷子的内容通常分为客观和主观两部分,客观题通常是一些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核,无法体现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主观题虽然是案例分析等,考核的是应用能力,但是由于卷子篇幅非常有限,所以考核的基本也只是一部分知识点的应用,无法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二是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多数同学是靠记忆获得高分,而不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就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也无法为社会输送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该适时地进行改革。

(二)考核内容现状。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财务管理基本理念的掌握情况,包括财务管理概述、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二是财务管理主体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决策等。由于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有一些重点内容无法考核,比如项目计划书的编写、可行性报告的编写、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等等,而这些内容恰恰能反映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情况。

(三)成绩评定现状。外贸学院财务管理课程的成绩评定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由作业、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堂笔记等成绩形成,考勤和笔记等情况只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期末卷面成绩比例过高,导致学生平时不积极学习,等到期末靠好好复习拿一个卷面高分,而卷面成绩也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的情况,所以成绩的评定除了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的能力提升情况的认定。这样的成绩评定既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掌握的真正情况,也不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改革建议

(一)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是通过出卷、考试、判卷等环节来考查学生对财务管理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能看出部分同学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如何,但看不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考核方式改革的核心就是取消期末考试。具体的改革思路是,上课伊始就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赋予小组内每个同学不同的角色,例如有负责筹资管理的、有负责投资管理的、有负责流动资产管理的、还有负责资金分配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等等,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模仿企业的真实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分三步:第一步是开课初期的考核,由于这一时期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还比较陌生,所以考核可以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课上提问和小测验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作业形式,让学生自己搜集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并阅读,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了解。第二步是开课中期的考核,这一时期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对财务管理的一些专题内容也有所把握,这时也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考核,一方面是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讨论,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进度,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项专题案例进行讨论,并由一个代表讲述本组的分析及决策,通过专题案例分析检查学生对不同模块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书面作业的形式,给定一个前提或是范围,让学生书写项目计划书、可行性财务分析报告等财务性文件。第三步是期末考核,由于已经结束了所有内容的学习,所以这一时期的考核不再是单项内容的测试,主要通过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一些综合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检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考核的难度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加大,通过三步考核督促学生自开学至期末一直努力学习。

(二)考核内容改革。在改革了考核方式的前提下,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考核内容也要做相应的改革。将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分三个模块:一是基本理论部分,如财务管理的概述、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分析;二是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决策;三是财务文件的编写。通过试卷考试时,这些内容是分裂开来的,因为试卷篇幅和考试时间有限,无法把这些内容融合到一起来考,甚至无法全面考核,比如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在考试的时候就很难能以案例的形式来考,而通过客观题来考,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要改变这种割裂的形式,把所有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形成大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以公司为背景,研究财务管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在筹资、投资和资金分配的决策中体会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运用,在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中体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专业是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的一个管理类热门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方面的人才。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本课程知识覆盖面广,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存的课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普遍觉得难度较大并缺乏兴趣。因此,有必要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特征和知识结构背景,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基于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改革

《财务管理》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涉及经济、金融、会计、税法、统计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财会方向的必修课程往往只有《基础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门,其财务功底不如财会专业的学生深厚,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内容取舍上,需要审慎选择与安排。

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及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我们重点选择经典的基本财务理论,如两大价值观念、财务分析、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等内容进行学习;对营销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财务预算、盈亏平衡分析、税务管理知识等,则按必要性以专题性质或穿插在前述内容中讲授;而与专业没有直接联系的公司并购、重组、破产清算、企业价值评估等内容,则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

由于本专业学生很多在课余创业、网上开店的现状,在筹资部分则补充加入了更适合学生的创业筹资、投资知识等知识,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营销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则是根据实际营销过程能涉及到的典型情况,以案例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梳理,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与专业相关,从而提升学生对本课程与专业的认可度。

二、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改革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大量的公式和模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本着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的原则,采用“模块化”和“任务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四大模块,并在各个模块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具体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是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学什么,更让他们知道了该怎么去学、怎么应用所学知识,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具体的教学模块与任务如下:

1.基础模块——结合已有知识的财务分析模块。即由已较熟悉的“会计基础知识”过渡到相对陌生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财务报表分析”。通过简单复习,回顾《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分析其与《财务管理》的区别,引出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总体理论概括。在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部分,也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让其收集并学会阅读报表,同时辅以财务分析方法的理论讲解。最终要求小组对收集的材料进行财务分析,按照要求规范的文档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并按小组以幻灯片形式分享。

2.核心模块——基于实践能力的教学主体模块。即围绕“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这跟教学主线,结合货币时间价值、财务预算,盈亏平衡分析等知识,展开财务管理内容的讲授与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按小组想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的点子,并且思考创业该怎样融资、投资,收益及如何分配等,并形成书面的创业财务计划。

3.提升模块——营销中的资产管理模块。这部分内容包括现金与应收账款管理,以及药品营销中的存货管理财务管理理论内容。相对来讲,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虽高但知识点易于掌握,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对应收账款如何管理进行思考、收集资料并提交文字观点。

4.扩展模块——营销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模块。本模块中,主要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从销售结算方式、让利促销方式、筹建分支机构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

三、以提高学习兴趣为手段的教学方法改革

1.分组教学——贯穿教学始终的小组团队。在本课程每一模块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分小组(4-5人)协作,共同完成各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要求,各小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团队,大家合理分工,相互学习、讨论,完成各部分的内容。尤其是四个模块的学习成果,如财务分析报告、创业计划书等,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并在每次教学任务中由不同的学生来担任组长。通过分小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探讨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团结协作,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

2.案例教学——生活中的财务管理事例。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是普遍应用并得到一致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的实践案例教学中,一般教材或教辅所采用的案例通常是一些知名大公司的成功案例或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但在应用和分析这些案例时,学生往往感觉案例与他们相差太远,对案例不熟悉,不易产生共鸣,纯粹是将理论套用到案例中,仅为分析而分析,但并不能真正应用。所以在设计案例时,我们注重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与小案例入手。比如,在讲保本点计算的时候,以学校附近的某个小店为例,分析其房租、水电、人工、材料等中的固定、变动成本,进而结合学生的创业项目,每个月要有多少的销售或服务量才能盈亏平衡。将财务管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学了可以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模拟教学——寓教于乐的模拟投资演习。我们利用网络上的免费模拟炒股平台,要求每位学生参与股票投资实务,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学习证券投资的价值估算等,去思考自己是如何选择公司,对公司财务报表和数据的理解与阅读等知识点。实际教学中,相应安排一次上机课,在机房里对如何投资炒股进行讲解和演练,其他的主要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关注股市,并进行买卖操作,每隔4周将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按收益率大小情况排序进行公示,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投资。在最后平时成绩的计算中,模拟投资的参与度和收益率也是一个组成部分。利用模拟的投资平台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四、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1.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传统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课后的教辅工作。对课程的一些辅助阅读资料、教材练习答案及课后疑问解答等,在教学平台上操作,形成了非常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使课堂教学得到有益补充。并且选取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并围绕一到两个问题,要求他们在平台上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郎咸平、刘殊威等专家的观点,中国财经报道、财富故事会等财经节目,都是我们课外讨论的主要视频素材。

2.考核方式的改革——侧重实践能力考核。由于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创新,本门课程在考核方式上也相应有很大变化。相对于期末的理论考试,我们也同样重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是由40%的平时成绩和6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在平时成绩中,主要有出勤、课堂表现、教学平台活跃度、财务分析报告、创业计划书、模拟炒股排名等,力争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仅为考试而学习的错误思想。

参考文献:

[1] 叶青.电子商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财会月刊,2011,(18):104.

[2] 隋静,卢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33):19.

篇11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5-03

自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实力扩张迅速,从金融资产规模、银行市值、股票市值、外汇储备等方面来看,我国现已进入了金融大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监管体系的完善性和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1]。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代金融业务技术性强、风险大、创新层出不穷,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风险的行业,因而需要拥有一大批高智能、高创造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匮乏,致使金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既与现代金融行业的国际化、创新性的行业趋势不符,也与金融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就目前来看,金融专业已出现高校金融类毕业生供给过剩,但许多金融企业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高层次金融人才,而且这种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相关研究揭示,现今我国金融行业出现供需缺口的人才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以金融企业家为主要代表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和行业领导者;第二是具有高超专业能力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擅于分析研究金融行业市场规律、产品开发与维护、金融风险测量与控制以及对国际市场金融操作规则熟练把握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是在金融行业及其相关领域有牢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深厚研究背景的科研型人才[2]。因此,紧密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熟悉金融业务、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促使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确保国际竞争的需要。本文旨在根据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对金融行业“适企”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缓解我国金融行业人才方面的供需矛盾。

一、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一般指与金融行业有关的风险,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行业风险等[3]。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衡量和控制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得失[4]。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界定和准确测量,以期达到控制风险和减除风险的发生等目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其动态波动性也急剧增强,金融风险的测量与控制的难度随之增加。因此,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三个方面。因一国金融风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有十分重大影响,许多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研究和探讨实现有效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等,以期达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进而造福于整个社会和国家。

二、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技能需求

1.熟悉各种金融业务。熟悉各类金融业务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自身业务掌握透彻,自身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后才可以真正把控金融风险的管理,真正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金融业务主要有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其中,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除提供一般信息咨询与业务服务外,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金融行业信息及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针对客户的资产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理财规划方案供客户参考与采纳,以达到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银行的经营目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业务等[5]。而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利差和经营中间业务为收入来源。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各类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长、短期借款)、资产业务(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

2.风险源分析和度量。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理类的高材生,了解几大主要风险源是必不可少的。对风险源的有效把握有利于我们扼住源头、防微杜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开始分析度量和预测甚至控制不利情况的出现。就目前来看,金融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等。相应的,金融风险的来源也有来自于系统本身的,也有非系统的。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则表现为金融产品风险、利率风险、机构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熟悉和掌控好了风险源,这对以后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和减控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相应的,在进行风险源分析的同时也要进行风险度量,以便下一步进行准确的风险控制。就人才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具备风险度量的技能要求熟悉并能准确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及计量分析工具,对分析对象的波动性进行量化评估,这要求熟悉绝对离差、方差、分位点、系统风险度量?值等度量方式,了解其度量的本质和性能,这将有助于了解和减控风险。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熟悉好金融业务和分析好风险源之后,理所应当,我们要抓住最终目标——进行金融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化解和减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要求在培养人才专业灵敏的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其审时度势,能结合金融市场国内和世界局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透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引领企业甚至全局从风险的沼泽中走出,并重获生机。风险控制对于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学会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类风险管理人才的必经之路。风险是伴随决策过程而存在的,风险控制应该包括决策前的风险控制、决策中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后的风险控制。使用各种数据库资料和信息资源,对决策风险进行全方位科学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反映出决策的人力、技术、管理、市场等有形和无形资本优势和存在的风险程度,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可以预防的范围,规避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转移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这要求金融人才对各种业务和可能的风险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综合运用多种办法降低风险,将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建立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金融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熟悉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外,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交流水平以及较高的发现风险的能力与风险规避管理的技能。因此,金融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必须紧随市场需求,课程安排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投资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概率统计等课程应该作为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来开展,以使培养出的金融专业人才符合企业以及行业的需求。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教学资源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基础。扩大金融专业的教师队伍与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和科研经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高校也应为教师创造与国内外金融实务界和金融教育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投入。高校也可以通过引进交叉学科的专业教师的方法,这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内涵来拓展课程教学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不同学科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这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创新水平,促进资深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

3.理论联系实践,实验结合实践。逐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更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毕业生除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多为学生提供到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市场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的运用。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投资或炒股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分析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管理决策能力。

4.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学相长。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互动环节,以抛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主动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小组讨论、个人问答等方式,增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双赢,教师与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我国与国际接轨后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能够适应全球金融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努力成为熟悉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长远的战略眼光的综合人才。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注重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国际洞察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尊厚.新建金融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6):60-63.

[2]邱兆祥.建立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100-103.

[3]张利军.浅析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38.

[4]孙浩.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以sn寿险公司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刘向华.我国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