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

女性语言特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女性语言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女性语言特点

篇1

【关键词】语言;Robin Lakoff;《语言和女性的地位》;女性语言

0 引言

语言与性别的突破性进展始于1975年Robin Lakoff出版的《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Lakoff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语言学教授,她被普遍认为是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创始人。Lakoff作了大量有关性别和权力的研究并发表了近一百篇文章,她详细描述了的女性语言的特性。Lakoff对女性语言的研究极大影响了之后学者们的研究方向。

1 女性语言的特点

在父权社会的长期控制下,女性被迫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她们无疑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女性所接受的教育也告诫她们忽视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正如Lakoff在她的著作《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中提到:“女性的边缘化和无力感既反映在她们想要说的话语中也反映在他们实际的交谈方式中。恰当的女性话语应避免表达强烈的个人情绪,女性更青睐于表达自己的不确定性,她们对主观世界的表达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女性的语言被看成是一个物体,她们的性本质决定了她们必须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而她们的社会角色也被视为男性的派生品和附属物。”(Robin Lakoff, 1973: 46)

《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介绍了女性的语言,而这些女性语言的特征现在常常被认为是司空见惯的,它激励学者们跨越国界、阶级和种族使用不同的策略来研究语言和性别。除了性别以外,《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也以阶级、权利和社会公平著称,Lakoff在书中提到女性的语言在很多方面区别于男性。

首先,女性更趋向于避免作正面的回答,例如她们经常使用诸如 “sort of” (有点儿), “kind of” (有些), “it appears that” (看起来)等等这类的词语。女性喜欢使用各种空洞的形容词,如“adorable”, “charming”, “lovely”来强调自己的情绪。外表和名声对女性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对自我形象的强烈在意感推动她们使用礼貌、间接的表达方式,她们试图表现的更有礼貌从而避免冒犯他人。所以一些过于礼貌的形式在女性群体中被广泛的使用,例如:“Would you mind…” (你介意…吗?), “…if it’s not too much to ask” (…如果不是过分的请求的话), “I was wondering whether you could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除了在句法层面上的特征以为,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女性使用附加问句的频率非常的高。女性经常使用附加问句来显示她们的不确定性,即使她们非常确定自己所谈的内容。以下是Robin Lakoff在书中所描述的女性语言的特征:

1)女性会大量使用与自身兴趣相关的词,这些词通常被看作是“女人干的事”,例如 “magenta(品红), “shir”(抽褶), “dart” (缝褶),等等。如果男人使用这些词,它们往往被看成是半开玩笑的。

2)使用空洞的形容词,例如 “divine” (极好的), “charming”(可爱的), “cute”(可爱的)等等。

3)在陈述句中使用疑问语调,例如使用反义疑问句:“It’s so hot, isn’t it? ” (天气太热了,对吧?)或是在陈述句中使用升调:“what’s yow name, dear?”(亲爱的,你叫什么名字?) “Mary Smith?” (玛丽?史密斯?)。

4)在多数情况下都避免做正面回答。女性的语言通常包含更多的诸如“well” (好吧), “you know” (你知道), “kind of” (有点) 这类的词,这些词被用来表达说话者的不确定性或不能保证事情的准确性。如果符合事实这些词是完全合理的,例如有人说: “John is sorta tall”(约翰有点儿高),这意味着他既不是真正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也不是非常的矮,而是中等身材。对于避免做正面回答还有另一种可以理解的情况,即用来缓解可能造成的不友好或不近人情的结果,也就是为了礼貌。因此,如果有人说 “John is sorta short” (约翰有点儿矮),他真正想要表达意思可能是 “John is very short”(约翰非常的矮),但因为没有正面答复,所以缓解了直接表达所带来的尴尬。在某些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这样表达,但女性会更常用,因为她们普遍认为强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友好也不淑女,甚至缺少女性特质。同样的,使用“I guess”(我猜)或是“ I think” (我认为)作为陈述或是问题的引言,本身就可以表达出自己的不确定性。“I guess”(我猜)意味着:我想对你说,但是我不确定我是否可以,因为我不知道它是否正确,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利,我也不知道你会有怎样的反应等等,所以我只把它当成是一个建议。因此,如果我说“今天下午会下雨”,然而却没下雨,你会认为我在误导或做不准确的预测。但如果我说“我猜今天下午会下雨”,那么我就不会轻易受到这种抨击。所以大家会在需要保护或尊重的时候使用这些表达,或者当我们担心直接陈述会超越我们的权利范围时。但是使用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会给人一种缺乏权威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印象。

5)使用 “so” 来加强语气。尽管男性也可以使用,但是女性比男性使用的更加频繁:自己有很强烈的情感想要表达,但是又不敢清楚直接的表示出来。例如 “I like him very much”(我非常喜欢他),可以理解为“我喜欢他已经到了一种很强烈的程度”,而 “I like him so much” (我喜欢他)却巧妙的把那种强烈的感觉掩饰过去了,给人一种含糊其辞的感觉。同样的,这也是一种掩饰自己强烈情感的方法,尤其是当你不想强烈的断言但又不得不说些什么的时候。

6)使用精准的语法:女性不应该话语粗糙。研究发现,男孩从很小开始就在话语中省略了 “g” 的发音,他们会说 “singin”, “goin”等词,而女孩却很少这样使用。同样的,相比女孩来说,男孩们也不会因为使用 “ain’t” 而被批评或者至少他们不会受到那么严重的责骂,因为“ain’t”更多的会出现在男性的词汇中。

7)使用过于礼貌的形式。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女性比男性的话语更有礼貌一样,这与她们过分精准的语法有关。因为在中产阶级中正确的使用语言被认为更加得体。女性不会使用下流粗俗的表达方式,她们擅长使用委婉、积极的话语,女性的语言比较得体圆滑,她们知道怎样正确的与人交谈,而男性总是会把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女性会小心翼翼地说“please”(请)和“thank you”(谢谢),她们是社会习俗的维护者。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则,女性会比男性陷入更大的困境。

8)女性很少开玩笑。在美国中产阶级社会,女性不会开笑话被视为真理,因为她们一定会毁了笑点,并且混淆事物的顺序等等。此外,她们也不会获得玩笑。简言之,女性却没有幽默感。

9)女性说话时会加强语调,越是淑女或带有越多的女性特征,交谈时会越强调自己的话语,这是另外一种表达自我不确定性的方式,虽然这种说法表面看起来有些矛盾,因为语调的加强似乎是对话语的巩固。但实际上这是在告诉对方应如何反应:即我的话语可能不会使你信服,那我只能加强自己的语调来让你确信我所说的内容。众所周知,学生们刚开始写英语作文的时候比老练作家更倾向于使用斜体,这是因为前者害怕自己所写的内容得不到关注,没有任何的效果。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的语言也趋向于自信而有力,因而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减少。但不可否认,Lakoff关于女性语言特征的描述对研究语言具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Wardhaugh, R.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Basil Blackwell Ltd, UK, 1990.

[2]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M].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5.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4]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J].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篇2

关键词:女性;言语特点;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24-03

一、引言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受到了关注,当时的研究仅处在零散的阶段。1922年,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在他的著作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成为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语言的人。60年代,欧美兴起了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也波及到了语言学领域。Lakoff在她的论著Womens Place in Language中提出了女性语言的说法,并系统阐述了女性语言不同于男性的几个重要特点。Lakoff的研究奠定了女性语言研究的基础,之后的研究者们便顺着她的研究继续发展,围绕着探求和证实男性与女性语言上的差异展开,Coats、Kramerae和Trudgill都围绕着性别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直到80年代,语言与性别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的关注,性别语言研究达到空前的。

在我国,一些学者如李经伟、肖建安、于国栋和吴亚欣等人,对国外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言语行为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大部分的研究都限于性别与语言的关系或不同性别在语言中的表现等等,详细的针对女性语言的方面,阐述女性语言特有的风格特点的研究尚不多见。

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有不同的社会生活。语言作为历史的产物,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别,因此,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拥有各自特殊的语言。撑起人类半边天的女性也拥有自己的语言。姚亚平先生曾在《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一文中指出:“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

多情是女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多数女性通过抒感来表达自己,而非强调对事理的阐述。另外,女性在情感方面比之男性较为细腻,易于表露情感。因此,在语言交际方面倾向于使用感彩浓重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女性语言特点

女性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词汇上

女性在描述一件事情或一个物体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很多形容词,并且加入很多夸张的表达方式。如可爱的、美丽的、超级无敌的、疯狂的等等。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会运用夸张的手法,如今晚的月亮真的是好圆好大好亮啊等等。很多词语也因为带有很强的感彩而成为女性的专用词语,如亲爱的、宝贝等。

另一方面,女性倾向于使用更为复杂的颜色词来精确地形容和描绘事物。女性对这个多彩的世界观察得细致人微,她们普遍地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知道哪种布料、什么颜色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女性知道更多的不同布料的名称,而且她们所掌握的描写色彩的词汇要比男性多得多,像米色、天蓝色、淡紫色等一些精确、复杂的颜色词很少出现于男性的语言之中,女性常用这些颜色词来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或风景,这也恰是女性心理细腻丰富的体现。

由于女性的社会心理的作用,大部分女性在表达上都会使用委婉的温柔的词语,以示文雅和含蓄。因此,女性很少像男性那样使用粗俗直白的禁忌语。在生活中,男性的粗俗话随处可见。而女性则恰恰相反,无论是表达快乐幸福的情绪,还是表达沮丧悲伤愤怒的情绪,女性都不会像男性一样直白粗俗地表达,她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文雅的温柔的有时是可爱的词语来表示。如“这样的幸福我简直想不都敢想,我不是在做梦吧”等等。而当女性遇到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时,也不会像男性那样粗暴地表达,可能会说“这件事简直就要把我气死了”等。

在对人或者事物的称谓上,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词缀、儿化和重叠形式。如小丫头、小鬼、调皮鬼、小狗狗等。在称呼别人的时候,女性会比男性使用更多更丰富多彩的昵称,如亲爱的、哥哥等。有关调查显示,女性使用昵称的频率远远高于男性。

(二)句式上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因此,在女性语言的表达中,更多的是使用委婉、征询或疑问的方式。如女性在说话时,很少武断地打断对方的谈话,通常情况下是会倾听完之后,使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想等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看法。同时,在女性语言中,疑问句的使用也大大超过了命令句。即使是在用陈述句表达一种看法时,女性通常也会在句尾加上是吧、对不对、是这样的吧等辅助语,以获得对方更多的支持。

另外,女性在表达时,也会使用大量的夸张的表达方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例如,女性经常会使用太棒了、我太喜欢了、你实在是太好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夸张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试图用样的情绪来感染对方,营造一种更积极互动的对话氛围。而在表达否定的或相反的情绪时,女性更倾向于使用语气较弱的句式,如“这样不是很好”、“还可以”、“还行”等。

(三)会话方式和内容上

在两际中,由于性别的差异,即使是表达相同的意图,女性也会采取一种与男性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男性总是倾向于表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是社会地位,因此,男性在交流过程中会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建议为主。与之相反,女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深化彼此的人际关系,因此同样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女性在交流过程中会经常采用委婉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说话者的立场,并试图去理解对方的感受,给对方以安慰。而男性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比较直接的建议方式,以达到影响和说服对方的目的,显示自己在交流中的控制和自主地位。具体表现为,女性在会话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会比较注意对方的反应,很少打断对方的谈话,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女性通常也会不时询问对方的意见,或者停顿下来,给对方发言的机会。相反,男性通常在交际过程中会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少会询问对方的意见或想法,表现了很强的主导性。

美国著名女作家DeborahTannen认为,交流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交流,还有一类是感情交流。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是交流信息,有很强的针对性,目标明确;而感情交流则主要通过交谈加深感情,拉近距离。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不同,导致了男女性在会话的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女性的交流主要在感情交流上,目的是通过交谈而加深感情,深化人际关系,因此,女流时话题通常都是琐碎的日常小事,内心感觉;而男性谈论的话题常以客观的信息为主,信息量大,话题涉及的范围也比女性的话题广。

三、女性语言特点产生的原因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更反映男女两性的文化情感、理性思辩。女性在使用语言时会不自觉地考虑到社会已经赋予她们的身份、地位、模式,从而形成某种言语风格。语言的性别差异是历史的产物,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在心理机制上,女性的成长环境使其情感体验较男性深刻、细致。男女早期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各自的感受自然不同。男女两性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情感道路受社会和人际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两性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女性性别认同的实现侧重于注意与他人的情感联系。也就是说,男女两性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性别认同是不一样的,女性得到的是更多的情感启示而不断向更具女性特色的角色发展。多情、温柔、柔弱等具有传统意义的色彩便与女性结下终生之缘。这种色彩在作为人的社会化表现形式的语言中,即体现为丰富的情感因素。

因此,中国女性的谈论话题多为生活、情感类的话题,这与她们的生理、心理以及女性特有的性格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一些永久性的话题如着装、爱情、家庭、生活琐事,某事的经历、感想、感悟,抱怨、发牢骚,对某些事物的幻想等,这些和女性天生细腻的情感和思维是分不开的。

2.从社会意义上看,封建传统文化形成的强大社会氛围,给女性语言以深刻的影响和渗透。社会按不同性别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逐渐接受社会和群体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期待,并将性别规范自觉内化到社会期待模式中。在中国古代,世界由男人来掌握,女性是无权的,中国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从《易经》“男刚女柔”的性别分类就开始了。随着男权社会的强化,《易经》不断被历代儒学赋以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成为男尊女卑的补充说明。而当这种思想逐渐潜移默化到社会文化中时,柔顺成为女性角色的合理模式了;温柔的性格、温雅的举止、温和的语言自然成为女的规范。于是,女性只好更注重语言的情感性,注意语气的柔和、语调的和缓、表达的委婉等。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人们认可的女人味,才更像社会期望的女性形象。

3.从家庭意义上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女性对家庭的感情也使其语言更具人情味和亲切感。封建家庭中的女性作为妻子其地位是低下的,但作为母亲,在一直重视母教的中国传统中是受尊敬的,两种角色合成的家庭妇女往往更注重对家庭的情感管理。因此,她们特别注意家庭人际关系,极小心地处理复杂的家庭事务,维系着大家庭的各种关系,由此也养成其善于观察、慎于言辞的能力。她们不能在社会工作中得到荣誉和地位,而只有正确的语言和优雅的举止才能使她们获得较高的声誉。

因而她们对能反映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语言形式更加敏感。为了不因触犯别人而受到歧视,女性特别注意语言形式,尽量使用正确而温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她们交谈的目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性别歧视养成了女性较强的言语防范意识。受压迫的地位压抑了女性人格的健全发展,却从反面提高了女性对语言的观察力、感悟力。

四、小结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在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下,中国女性的思维、思想也在不断改变,现代女性的“个性”被提上了一个新的议程,因此,女性言语风格将会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女性的自我中心意识加强,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的变异同样具有社会性,女性语言变体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语言及其变化的社会特征性。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女性用语的构造特点及其演变的方式、规律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这也将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新课题。

参考文献:

〔1〕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赵容晖.语言与性别[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张玲玲.浅论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J].焦作大学学报,2010(3).

〔4〕姚亚平.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J].汉语学习,1988(1).

篇3

关键词:英语语言 女性言语特点 形成原因

一、引言

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女性较为标准的英语发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变的用词以及夸张的情感语气都会让她们引人关注。实际上,这些具有女性特点的言语行为反射出了女性一定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她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对于这一课题,很多社会语言学学者、语言行为研究学者们都显示出了足够的兴趣,也做了相当的研究。本文在基于对女性语言特点的认识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主要对女性言语行为特点:语音语调、话题的选择、话语量多少等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形成其特点的原因,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

二、女性言语特征

1、语音语调的特征

在讨论由于性别不同造成的语音差异的时候,有必要提到这个普遍被认为的Received Pronunciation(标准英英发音)。而很多研究表明,女性的发音比男性更接近标准发音。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动名词词尾-ing的发音。有语言学家对此作了一项研究调查,发现男性更多的发[in],而女性更趋向于标准音[i?](Smith,1985)。另一个女性发音特点就是对元音后面附加[r]的发音。在很多字典中,美英音标的标注总是有一个[r],而上层美国人趋向于发出这个[r],同一阶级的人,女性更亲睐发[r]。有学者做的研究发现,在美国底特律黑人中中上层的女性发[r]的比例为90%,而男性只有66.7%。此外,女性的语调也引人注意。女性喜爱用升调,而升调多见于疑问语气,征求他人意见时。这显示了女性礼貌、体贴、柔弱的特点。

2、话题的选择

在日常交谈中,男性、女性在对对话话题的选择有所差别。男性趋向于谈论时事新闻、经济体育这些较为公众的话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赢得自己所处社会团体的认可与尊重。而女性多选择家庭事务、衣着打扮、美容护肤、子女教育、抱怨牢骚等相对隐私的话题。有时闲聊或者是背后议论他人也能成为女谈的话题,因为她们的目的不同于男性的信息交流,而是情感交流。随意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交谈是女性的一种建立社会关系的方式。

3、话语量少

人们一般认为女性话语量大,总是喋喋不休。英语中有很多习语来形容女性多嘴多舌,比如:A women’s tongue wags like a lamb’s tail。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研究发现在会议、男女分组讨论等情况下,男性比女性更健谈。有学者从研究七所大学员工会议的录音发现男性说得多,说的时间更长。语言学家Marjprie Swacker记录了一次学术会议中的问答环节。女性在这次会议中占有42%的比例,而且有40.7%的论文出自女性与会者。然而,到了自愿提问环节,女性就只有27.4%了。传统认为女性说话多,但这只是在自己的私人空间的时候,在正式或者重要场合,女性的话语量比男性少得多。

三、言语特征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原因

女性之所以与男性的发音有所不同,其中客观的因素就是男女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生物学上的研究认为女性声带相比男性比较狭窄,因此升调自然比男性的高。又因为女性喉部比较小,发出来的音尖而刺耳。为了达到美学效果,抓住听者的注意力,女性多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调,并且让自己的发音更加接近标准语的方法。这实际上与女性心理因素相关。由于外界因素,女性在心理上比男性自卑,而且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更害怕自己犯错出丑,因此女性要求自己的发音接近标准。

2、教育原因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从小对女性的教育就有别于男性。家长教育女孩子应该温柔大方,言行举止要礼貌得体,要求女性要矜持切勿叽叽喳喳而显得轻浮。而学校教育同样如此。有学者指出,在学校课堂中,男孩可以非常活跃地举手回答问题甚至直接站起来回答,而女孩则应该表现出淑女形象才能赢得老师的注意。此外,家长给女性取的名字多是表现温柔漂亮的词,比如:Abby,Lily这种带有父母希望与祝福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女性附加了限制,使得她们不得不表现得与名字一致。而且英语中有相当的习语来说明女性的话语含量少,或者应该少说话,比如:Silence is the best ornament of a woman.(女子文静,不须治容)。

3、社会地位原因

语言是社会的反应,女性特有的言语行为正反应了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从古至今,人们普遍任务男性是社会的主宰,承担社会的主要责任,女性只是出于从属地位,只是男性的陪衬。这就造成女性社会地位的地下,让她们不得不从外在的形式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比如注重自己的发音。而社会对男女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大多在家打理家庭事务、照顾子女造成了女性在交谈时话题选择的特点。正由于女性承担家庭琐事、教育子女,她们在说话的时候也更注重自己的言语,避免给子女造成不好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运用了比较多的例证与数据来说明女性的言语行为特点,分别从女性的语音语调、话题的选择以及话语量的多少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构成女性独特的语言特征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地位。然而本文中未采用相对丰富的理论观点,因此理论支撑较为薄弱。其他学者在研究此类课题时可以较多地引用前人的理论成果,或者针对某一语言理论解释这一种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上海外国语学报[J],1983年6期

[2]姚芬芳,英语语音语调的性别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

篇4

摘要我们在欣赏、研究海岩电视剧的同时,更是对剧中一位位女主角的名字打下深深的烙印。就像晨曦中的朝霞,那么引人入胜,清淡中透出生命的力量,由衷的感动和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她们有的清新典雅,有的华采飞扬,有的清澈淳朴,有的亲切平和,有的内秀外朴,有的秀外慧中。也正是这些“岩女郎”,让海岩剧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存在,让我们的视听世界因那一抹“姹紫嫣红”而精彩。海岩作品中涌现出的众多精彩纷呈的经典青年女性角色,对我国当代的影视剧创作艺术具有特别鲜明的引导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海岩电视剧 女性形象 类型 特征

20多年前,海岩这位用心灵创作、用激情燃烧的作家,这位剖析社会与人情的艺术家,以犀利的眼光和新颖的视角,在家家户户的电视荧屏上,成功地演绎出引人入胜、震撼灵魂的电视剧作品。在如今令人目不暇接、林林总总的电视剧中,海岩电视剧几乎每部都能脱颖而出,称其为一种“海岩现象”委实不为夸张。特别是每部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都不同凡响,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海岩电视剧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而最令人推崇的则是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我们在欣赏、研究海岩电视剧的同时,更是对剧中一位位女主角打下深深的烙印。她们个个气质不俗、耐人寻味,引起人们对岩剧中不同女主角的悠长思索。这一个个特色鲜明、性格迥异的青年女性形象,揭示了不同女性的心路历程,刻画了充满永恒对立的女性世界图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仪态万千的“岩女郎”。海岩剧塑造女性形象,既有对坚强女性的细微描述,又充满了对女性的充分尊重与理解,使女性人物的主体性得到强调,女性人性的复杂化得到强化,女性人物心灵深处的人性光彩得到升华。她们有的清新典雅,有的华采飞扬,有的清澈淳朴,有的亲切平和,有的内秀外朴,有的秀外慧中。也正是这些“岩女郎”,让海岩剧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存在,让我们的视听世界因那一抹“姹紫嫣红”而精彩。

一 仪态万千的“岩女郎”

生活中人物的个别性是由多种主、客观的条件和因素所决定,典型的个性化从根本上说是由客观对象的个性特征所规定、所提供的。歌德有名言曰:“人们常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真正从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出发,作家完全可以创造出风姿独特、个性迥异的人物典型。在千百万人中间,像砂里淘金一样,挑选出鲜明的、体现生活本质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个性,这就是作家成功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岩做到了,他的作品中涌现出了众多精彩纷呈的经典青年女性角色,而且个个都个性鲜明而生动,性格迥异而典型。

典雅纯净、天生丽质、百折不泯,使人仰慕――这便是《玉观音》中的安心。纵观海岩一系列电视剧的众多女性角色人物的塑造,安心这个人物塑造得可谓出类拔萃,是最为抢眼的女性形象之一。海岩自己也认为:“安心是个很完美的人,她是我最喜欢的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惜此女像观音,只是天上有,人间是找不着的。”《玉观音》里的安心,集外观美与气质美于一身,且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她有着光彩照人的容貌,清纯透彻的双目,亭亭玉立的身姿,清丽脱俗、洁净纯朴,犹如出水芙蓉,给人以美的润泽;她又有着镇定自信的气质,坚定执着、一往无前。在她面前,一切懦弱、迟疑、惶恐、虚伪都不复存在,给人以坚毅的力量。然而,命运偏偏给她以冷酷严峻的考验,错误曲折的恋爱、结局失败的婚姻、惨遭丧夫的打击、激烈追捕的磨难。在这些考验面前,她都没被击垮。她既清纯得像个少女,却因已为人之母而端庄凝重;既面容娇美,却因经事繁杂而略显沧桑;既形体柔弱,却因敬业而练成跆拳行家;既感情脆弱,却又可以为别人勇敢承受无数苦难。安心形象的出现,使人叹服、让人难忘、令人喝彩。“安心”并不让人“心安”,安心故事的跌宕起伏,牵挂人心、感动人心。这一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无疑展现出海岩驾驭复杂人物命运的娴熟能力和高超水准。

淡定沉稳、外美内悲、悲美兼具,使人感佩――这便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吕月月。海岩极好地把握了吕月月这个人物的美丽嬗变过程,由一枚跃上枝头、含苞待放的青涩花蕾,到后来的娓娓绽放、婀娜迷人的骄人鲜花,都描写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海岩对美的理解并没有停留在表象上,赋予其悲剧色彩则是海岩塑造吕月月这一人物深刻之美的极佳手段。“爱上了可爱却又不能爱的人,为了他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却又牺牲得不够彻底,最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死在自己面前,吕月月的悲剧是一场宿命的悲剧”,海岩如是说。在对吕月月的塑造中,作者成功地推出了一个极具大众知名度的女性形象,将其置于细腻的情感、情致、情节和情境之中,展现了极为丰满、独特的“这一个”。

个性张扬、情绪极端、性情中人,使人震撼――这便是《永不瞑目》中的欧阳兰兰。与海岩塑造的其他女性人物相比,欧阳兰兰同样有着姣好的容貌和气质,但不同的是,她永远不甘寂寞,也不愿低调做人,张扬个性、张扬美丽、张扬骄傲,肆意地抢占风头,夸张地表现自我,哪怕是瞬间的机会也不放过。作为大毒枭的女儿,欧阳兰兰有着美丽的外表、骄傲的内心,且有着对爱的坚持、执着乃至占有;敢爱敢恨,敢哭敢笑,从不掩饰,绝不因命运和爱情的曲折而妥协。深刻的悲剧色彩,是欧阳兰兰的魅力所在,被“出卖”时还身怀六甲,枪声终结了恩恩怨怨。她爱上的是一个无情无义的男人,被辜负的却是一颗有情有义的心。

冰清玉洁、静谧温馨、美丽可人,使人爱怜――这便是《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欧庆春的美与欧阳兰兰的美截然不同,她优雅中带有羞涩,温柔中含有幽静,姿态迷人却有所收敛,并不绚丽却更使人青睐。她幽静羞涩地绽放着迷人姿态,让你看到了另外一种不事张扬的美丽生命,犹如冷美人,有着可张可弛的举止魅力。在肖童的帅气和欧阳兰兰的热情下,使人甚至感觉不到“俏不争春”的欧庆春的存在。她不惊艳,却会让你觉得安详惬意,仿佛亲人般的温和可亲,更似相知多年的挚友,在她面前你会敞开心扉不必设防。

超凡脱俗、为爱痴狂、刚正不阿,使人敬畏――这便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罗晶晶。身姿妩媚挺拔,在任何情况下,她都会展示自己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情节徜徉于委婉缠绵的意境之中,人物寓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使罗晶晶这个人物更加生动。她有着恍若隔世抑或世外桃源的淡然气息,更有着自己的挺直姿态。带着驿动的少女情怀,单纯漂亮的罗晶晶毫不掩饰地映照出男主角韩丁与龙小羽各不相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海岩女性人物描法上的不落俗套,是描写风格上的又一道旖旎风景。

温慈柔善、母仪情怀、乐善好施,使人感动――这便是《五星大饭店》中的杨悦。杨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传统的美,她传递给人们温柔善良和恬静优雅,她博大的心怀和暖人的行动,给人一种温馨的母仪情怀。母爱的伟大,在于永远心甘情愿不求回报。在杨悦的形象里,彰显着奉献、献身乃至牺牲――无论是生命的牺牲、还是爱情的牺牲。一切为爱默默付出的杨悦,性格里溢满了无私和奉献,特别是对待男主角潘玉龙,她的爱是那样的无怨无悔,那样的义无反顾。

平和质朴、靓丽不炫、邻家女孩,使人温馨――这便是《 五星大饭店》中的汤豆豆。汤豆豆的塑造给人以另一番全新感觉,她的美使人似曾相识,宛如亲切的邻家女孩。她的美质朴无华,面对她的形象,能使你感到放松和静谧;她的美低调而不夸张,传神而不张扬,却让你感到不同寻常,沉静而有极大引力;她乖巧而清新,永远那么单纯透明。她不带丝毫伪装、隐藏,遇到生命的真爱潘玉龙,就用生命来面对,给对方温暖和感召。正因如此,他们弥足珍贵的爱也就更加刻骨铭心。

综上可述,海岩电视剧中的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有一份独特的个性,每一位女主角都有一种独有的姿态,共性中决不重复雷同,别样中决不哗众取宠。

二 对女性心路历程的挖掘深刻而独到

海岩采用了全新的叙事视角,突破了传统叙事者的性别特征,可感可触地解读了女性心理。以新颖的女性叙事视角讲述故事,使女性的心路历程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透视,女性意识的悲剧性也得到了强调和深化,这是海岩剧鲜明特色之一。传统的爱情剧基本遵循了这样一个发展规则:才子佳人卿卿我我――遭到外因横加搅扰――一波三折曲折反复――终成眷属皆大欢喜。而海岩的爱情剧似乎永远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笔下的女性们演绎的是“冰火两重天”式爱情悲剧。在这种层面上,海岩喜欢把那些性格与处世行为存有明显缺憾的女性形象写成主角,或许因为只有这样的女性更容易上演人生与命运的悲剧。拿《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吕月月来说,她的美丽得到了海岩浓墨重彩的赞颂,但她由于心中潜藏的虚荣与浪漫,竟爱上了可爱而又不能爱的人,为之牺牲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却又牺牲得有所保留,最终为了国家的利益,毅然放弃了这段悖于道德的爱情,宁肯看着爱人死在自己的面前。

海岩还往往喜欢把笔下的女性残酷地推向不幸,以此深深触动人的心灵。如《平淡生活》中的丁优,一生的情感生活遭受了无数次挫折,并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为了初恋,她独闯北京,却只能给心爱的人做护理;为了给姐姐治病,不惜出卖身体嫁入豪门,却陷入了他人的觊觎中;后又几次牵扯上骇人的命案,亲人、朋友的背叛使她遭遇牢狱之苦。冤情终于洗清,爱情却不复存在。精神孤独、心理焦虑、理想与生活的紧张、无法确立世界与自我的信仰等,是现代女性的悲剧危机的突出体现,也是海岩剧中众多女性人物所面临和承载的。海岩为我们铺陈的也正是这样一幅充满欲望与理性冲突、现实与理想对立的女性世界图景,他的女性叙事再现了女性个体精神蕴涵的焦灼与困扰,包括与理性的较量、爱与无爱的永恒对立,但这种永恒对立是建筑在探索人生、感召社会、激励女性奋进的基础之上的。

以人性化的视角解构类型化的英雄,使海岩小说有着特有的传奇性、神秘性。他以创作公安题材见长,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多为警察或有警察背景的人。然而海岩善于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这些模化桎梏,使之成为生活化、明朗化的刑警小说。“解构”、“人性化”是现今文坛上比较流行的评析术语,看海岩剧中,对于一名女警察与一个犯罪分子产生了情感关系,使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读者难以接受。无论是《玉观音》中的安心与毛杰,还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吕月月与潘小伟,这些关系都被认为是非正常的。然而在大义前面,安心与吕月月都选择了放弃,并鼎力协助将“犯人”绳之以法。文学与人性是很难剥离开来的,这种人性来自人的本能的情感,来自社会关系,而不是纯粹的抽象概念。值得赞赏的是,海岩仍在这种“解构”中追求与探索,在后来的小说中,他越来越依据广阔的社会生活,越来越成熟地塑造人的复杂性格,在命运冲突中既是英雄人物又是寻常之人。在《永不瞑目》中,肖童死后仅以报批烈士为偿,庆功会也不合时宜地紧接举行。唯有欧庆春,默默地给肖童置衣、整容,联系其父母,这已非通常男女恋情那样浅隘。欧庆春这一形象既体现了英雄人物也有儿女情长,也展现了英雄人物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关注。这种解构后的女性存在,既体现了当代新女性的自由独立,借此又表达了作家对女性真、善、美的褒扬。

海岩作品解构类型人物“英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并非完美无缺,这是海岩近几年作品中最多用的素描方法,也是海岩创作中的最出彩之处。这类人物出身、职业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些共性所在:形象美而不俗、充满女性魅力、感情游移不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物的塑造是同一个女子在不同身份、境遇下的不同生命体征,其结果都是爱人或死去或离去,以主人公“孤鹜长空”告终。迄今为止,可以说海岩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两个女性形象是安心和罗晶晶。在这两个人物形象中,反映了海岩对女性的一种基本认识:她们的美丽与魅力是这个世界的绝美奇迹,这种美丽与魅力可以“让我们获得安详、梦想、包容和”。但“福兮祸所伏”,由于一些非人间的特质存在于她们的美丽与魅力之中,所以,她们的所作所为,都使自己遭受罹难与坎坷,同时也殃及他人,那些与她们有着感情交织的男人们受害尤甚。乍一看这是典型的男权社会价值核心的反映,启用这种文学原型,在男权意识影响还很有些市场的当今,相对是必较容易收到反响的。海岩明显是看到了这一模式的效能,但又不是简单地套用之,没有简单地把这种复杂心理以道德化聊以应付。海岩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将蕴涵在这种文学原型中的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同时给予了揭示,将这种文学原型的复杂性深刻而真实地展示了出来。如安心、罗晶晶、优优的塑造就最为典型。不可否认,所有文学创作都有其一定的模式,关键在于作家对生活是否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对自己所采用的模式判断是否准确、深刻,是否运用得得心应手。应该说,海岩的创作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三 后现代女性主义与海岩笔下的女性形象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0世纪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是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出现的新变革,它旨在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和规范内容,是现代主义的延伸和发展。与之相辅,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它广泛吸收了各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否定和批判了传统的女性主义理论,放弃了对女性解放的具体目标的追求,努力去解构社会意识、思维习惯、人的主体性及男权思想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等。细看海岩叙事使人发现,他在创作时会自觉或下意识地遵循传统文艺理论中的典型化原则。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受到当代的文坛流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其中对他创作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后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在这样的理论影响下,海岩小说在传统的女性塑造方面有了以下演绎:

其一,女性人物主体性的解剖。作家创作的核心内容是文学形象,创造主体自身的生命烙印不可避免地要带入他笔下的文学形象中。因此,海岩的人格倾向、心理需求也会不例外地倾注于他的文本叙事中。《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作为一名女警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作为一名未婚女性,拥有同样澎湃的情感波澜。她为了公安事业,为了人民利益,可以隐藏自己如火的爱恋,直到心爱的肖童为了这份“伟大的事业”牺牲时,她才失控恸哭。在她身上,展现出女性性格坚强、意志坚毅的一面。《深牢大狱》中的郑小柯,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狱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爱情上同样是执着坚守。当与爱情邂逅时,她勇于追求;当她的爱人刘川与季文竹相恋时,她懂得放弃,并赠予祝福;而当刘川入狱惨遭爱人抛弃时,她毅然站了出来,用自己真挚的爱来温暖、拯救刘川,并换来两人的幸福,展现了一位富有个性、有血有肉的现代新女性形象。女性主体性的体现,主要是一种人格独立,是一种自我精神或生活态度。不是任性的自由,而是在注重自己人格完善的同时,尊重他人作为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真正的现代新女性形象并非固执地在偏颇中游走,在她们认同的生活中, 倡导了一种均衡而不偏颇的人生境地,即倡导独立自主并不排斥婚姻幸福,倡导自我追求并不排斥贤妻良母,倡导抱负理想并不排斥生活情趣。

其二,女性作为爱情的承担者之一的诠释。女性作为爱情的承担者也是海岩作品着力表现和歌颂的,如《平淡生活》中,处在青春萌动期的女主人公丁优,喜欢上了体校的拳击手周月,几年后,她独自一人奔往北京寻找周月,寻找理想中的爱情。此时恰逢周月遭歹徒伤害成为植物人,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周月并帮助他恢复了记忆,遗憾的是,周月对这些并不知情。其后周月不辞而别,丁优艰难地在北京生活着。为了给大姐治病,她甚至出卖过身体。遭遇到富商凌信诚后,她接二连三地卷入了几桩离奇的凶杀案中,不断被误解、诬陷,甚至几乎断送性命。在《玉观音》的题记中,作者曾写道:“观世音菩萨到了中国,在外形上被人塑造为女相……似乎就代表了一切母性的崇高、伟大、温和、柔软、善良、怜悯和无处不在的爱心。”在作品中,海岩把中国人对观世音菩萨的美好理解几乎都赋予给了安心,也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赋予给了吕月月、欧庆春、丁优等作品中一系列其他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们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其多舛的命运和对苦难的默默承受。女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于女性的同情和期望,也集中代表了作者对于女性形象的赞美和热爱。

其三,人性复杂化的揭示。人是文学作品的审美对象,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向、相逆、相生,结成的多走向、多色块、多内涵的关系,即社会关系,就构成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是环绕人物的本质的关系。小说作为社会生活的审美化的对应品,总是要求作者尽可能地观照和表现出生活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关系。随着文学的发展,作品中女性形象渐次扩充,各种基型之间也有了简单的叠加和融合,打破了传统文本中女性形象被基本固定并模式化地被受众认知的格局。在海岩笔下,诸多女性既有美丽善良温柔的一面,又有泼辣刻薄冷酷的一面,始终不对女性形象类型做简单的模定。如《永不瞑目》中的欧阳兰兰,《深牢大狱》中的单鹃等,她们都是年轻漂亮的妙龄女,对待爱人尽显娇怜小女情态,可以言听计从,给人关怀。然而当“单恋”破灭,情感遭受挫败时,她们立刻变得歇斯底里,几近疯狂。当欧阳兰兰觉得肖童的“爱情”难辨真伪时,竟想到用加以制衡;当单鹃认定刘川害了父亲入狱后,则毫无顾忌地予以报复。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女性的那种美德和常态,如含蓄宁静、隐忍软弱在特定环境和激烈冲突中被化解,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态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发挥。海岩站在理解女性、尊重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描述,也对女性生存的以“极端”为本真面目的特点给予了再现,即极端的喜怒于色且喜怒无常的天性、极端鲜明且令人胆战心惊的爱恨情仇、极端自我的主体意识以及嫉妒中存在的尖锐痛楚。他以塑造的性格独特的女性形象,实现了向传统女性告别的创作效果。作家的本分在于挖掘,从传统的挖掘社会、挖掘历史,到今天的挖掘人性、挖掘自身。虽然这些女性过激的反传统行为与当前的生存规则有相悖之处,但也告知着我们这样一个规律:在不断嬗变、与时偕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传统并不意味着永远,模式终究会被取代。

参考文献:

[1] 吴功正:《小说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 谢玉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 安吉拉・默克罗比,田晓菲译:《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5] 海岩:《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篇5

【关键词】女大学生 减肥 形体特点 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48-03

在当今“以瘦为美”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女大学生更加在意自己的相貌和体重。由之带来自我形体评价的诸多不满,并引发不少盲目减肥行为,对其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破坏性。本文将从女大学生自我形体评价的差异出发,探究其自我概念的特点,为更好的践行健康教育,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应对女大学生的减肥行为提供参考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400名女大学生。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

1.2.2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两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问卷涉及到学生的实际身高体重和理想身高体重以及是否进行减肥等信息。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1988年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基于自我概念的多维观点而编制,主要依据是临床经验。由70个条目组成,每个题目都是在5点量表上作答。包含自我概念2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与自我批评。前9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

1.2.3 调查方法 在自习室随机发放问卷,匿名调查,现场统一收回。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87份。其中,一年级88人,二年级82人,三年级83人,四年级134人;理科生183人,文科生204人。正在减肥的182人(47%),没有从事减肥的205人(53%)。各年级减肥与否情况见图1(1=减肥,2=不减肥)。可见,大四女生中减肥者比例较高,其他年级减肥女生比例略低于非减肥女生。而从图2可见,恋爱女生中减肥者的比例更高。

图1 各年级减肥人数百分比

图2 恋爱与非恋爱女生在是否减肥上的差异

2.2 女大学生身高、体重的总体特点

从表1可见,女大学生的理想身高显著高于实际身高(t=-26.85,p

2.3 女大学生体形现状

以凯特勒提出的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指数,又称体重指数)为指标,根据中国的体重标准:轻体重:BMI

2.4 减肥女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

女大学生减肥群体与非减肥群体自我概念的差异见表3。总的来看,减肥女生的自我概念显著低于非减肥女生。

3 讨论

肥胖对健康的威胁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社会普遍盛行“苗条即美”的观念,使得不少大学生通过减肥来达到对美的追求。本研究显示有近五成的女大学生选择减肥,正说明了这一现状。但本研究显示,减肥女生中仅有少部分属于偏胖型,的确需要减肥。而大部分学生虽然属于健康体形甚至偏瘦体形,却仍然选择减肥。可见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减肥误区。

本研究发现大四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减肥,这可能与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有关。尽管在法律和现实中,就业上的种族、性别、生理障碍等歧视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另一种给大学生带来很大压力的“相貌歧视”仍然广泛存在。如有报道某容貌较差者面试上千次却得不到一个工作机会[1],而美貌者不仅被录用的机会大,且初始工资也相对较高[2]、薪水增长更快[3][4]。诸如此类的现象给女大学生带来巨大压力,从而过分苛求自我外貌。但外貌中有关五官的改变不仅难且代价高,而形体的改变则相对要容易得多。这就使得不少女大学生选择减肥作为改变自我形象,提高求职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5]。Higgins认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3个部分,即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当这3个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后果[6]。在本研究中,减肥女生理想体形和实际体形的差距更大,这可能使她们面临更大的冲突,从而影响到自我评价,使其自我概念更为消极。这与Higgins的理论假设是一致的。

综上可见,从女生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对女大学生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和认知心理辅导,消除对自己身体的消极评价和过高期望,走出盲目跟风减肥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黄文忠.关于“容貌歧视”的政治经济学[J].特区经济, 2003(12):54―56.

[2] Quinn, Robert. PhysicalDeviance and OccupationalMistreatment:The Short, the Fat and theUgly.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Michigan, 1978.

[3]Roszel,l Patricia, Kennedy, David andGrabb, Edward. PhysicalAttractiveness and IncomeAttainmentamongCanadians. JournalofPsychology,1989,123(6): 547-59.

[4] Friez, Josephine and Russel,l "Attractiveness and Income for Men and Women inManagement. " Journal ofApplied SocialPsychology,1991, 21(3):1039-1057.

[5]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东华书局,1996转引自: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