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

女性语言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7: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女性语言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女性语言特点

篇1

【关键词】语言;Robin Lakoff;《语言和女性的地位》;女性语言

0 引言

语言与性别的突破性进展始于1975年Robin Lakoff出版的《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Lakoff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语言学教授,她被普遍认为是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创始人。Lakoff作了大量有关性别和权力的研究并发表了近一百篇文章,她详细描述了的女性语言的特性。Lakoff对女性语言的研究极大影响了之后学者们的研究方向。

1 女性语言的特点

在父权社会的长期控制下,女性被迫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她们无疑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女性所接受的教育也告诫她们忽视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正如Lakoff在她的著作《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中提到:“女性的边缘化和无力感既反映在她们想要说的话语中也反映在他们实际的交谈方式中。恰当的女性话语应避免表达强烈的个人情绪,女性更青睐于表达自己的不确定性,她们对主观世界的表达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女性的语言被看成是一个物体,她们的性本质决定了她们必须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而她们的社会角色也被视为男性的派生品和附属物。”(Robin Lakoff, 1973: 46)

《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介绍了女性的语言,而这些女性语言的特征现在常常被认为是司空见惯的,它激励学者们跨越国界、阶级和种族使用不同的策略来研究语言和性别。除了性别以外,《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也以阶级、权利和社会公平著称,Lakoff在书中提到女性的语言在很多方面区别于男性。

首先,女性更趋向于避免作正面的回答,例如她们经常使用诸如 “sort of” (有点儿), “kind of” (有些), “it appears that” (看起来)等等这类的词语。女性喜欢使用各种空洞的形容词,如“adorable”, “charming”, “lovely”来强调自己的情绪。外表和名声对女性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对自我形象的强烈在意感推动她们使用礼貌、间接的表达方式,她们试图表现的更有礼貌从而避免冒犯他人。所以一些过于礼貌的形式在女性群体中被广泛的使用,例如:“Would you mind…” (你介意…吗?), “…if it’s not too much to ask” (…如果不是过分的请求的话), “I was wondering whether you could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除了在句法层面上的特征以为,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女性使用附加问句的频率非常的高。女性经常使用附加问句来显示她们的不确定性,即使她们非常确定自己所谈的内容。以下是Robin Lakoff在书中所描述的女性语言的特征:

1)女性会大量使用与自身兴趣相关的词,这些词通常被看作是“女人干的事”,例如 “magenta(品红), “shir”(抽褶), “dart” (缝褶),等等。如果男人使用这些词,它们往往被看成是半开玩笑的。

2)使用空洞的形容词,例如 “divine” (极好的), “charming”(可爱的), “cute”(可爱的)等等。

3)在陈述句中使用疑问语调,例如使用反义疑问句:“It’s so hot, isn’t it? ” (天气太热了,对吧?)或是在陈述句中使用升调:“what’s yow name, dear?”(亲爱的,你叫什么名字?) “Mary Smith?” (玛丽?史密斯?)。

4)在多数情况下都避免做正面回答。女性的语言通常包含更多的诸如“well” (好吧), “you know” (你知道), “kind of” (有点) 这类的词,这些词被用来表达说话者的不确定性或不能保证事情的准确性。如果符合事实这些词是完全合理的,例如有人说: “John is sorta tall”(约翰有点儿高),这意味着他既不是真正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也不是非常的矮,而是中等身材。对于避免做正面回答还有另一种可以理解的情况,即用来缓解可能造成的不友好或不近人情的结果,也就是为了礼貌。因此,如果有人说 “John is sorta short” (约翰有点儿矮),他真正想要表达意思可能是 “John is very short”(约翰非常的矮),但因为没有正面答复,所以缓解了直接表达所带来的尴尬。在某些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这样表达,但女性会更常用,因为她们普遍认为强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友好也不淑女,甚至缺少女性特质。同样的,使用“I guess”(我猜)或是“ I think” (我认为)作为陈述或是问题的引言,本身就可以表达出自己的不确定性。“I guess”(我猜)意味着:我想对你说,但是我不确定我是否可以,因为我不知道它是否正确,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利,我也不知道你会有怎样的反应等等,所以我只把它当成是一个建议。因此,如果我说“今天下午会下雨”,然而却没下雨,你会认为我在误导或做不准确的预测。但如果我说“我猜今天下午会下雨”,那么我就不会轻易受到这种抨击。所以大家会在需要保护或尊重的时候使用这些表达,或者当我们担心直接陈述会超越我们的权利范围时。但是使用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会给人一种缺乏权威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印象。

5)使用 “so” 来加强语气。尽管男性也可以使用,但是女性比男性使用的更加频繁:自己有很强烈的情感想要表达,但是又不敢清楚直接的表示出来。例如 “I like him very much”(我非常喜欢他),可以理解为“我喜欢他已经到了一种很强烈的程度”,而 “I like him so much” (我喜欢他)却巧妙的把那种强烈的感觉掩饰过去了,给人一种含糊其辞的感觉。同样的,这也是一种掩饰自己强烈情感的方法,尤其是当你不想强烈的断言但又不得不说些什么的时候。

6)使用精准的语法:女性不应该话语粗糙。研究发现,男孩从很小开始就在话语中省略了 “g” 的发音,他们会说 “singin”, “goin”等词,而女孩却很少这样使用。同样的,相比女孩来说,男孩们也不会因为使用 “ain’t” 而被批评或者至少他们不会受到那么严重的责骂,因为“ain’t”更多的会出现在男性的词汇中。

7)使用过于礼貌的形式。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女性比男性的话语更有礼貌一样,这与她们过分精准的语法有关。因为在中产阶级中正确的使用语言被认为更加得体。女性不会使用下流粗俗的表达方式,她们擅长使用委婉、积极的话语,女性的语言比较得体圆滑,她们知道怎样正确的与人交谈,而男性总是会把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女性会小心翼翼地说“please”(请)和“thank you”(谢谢),她们是社会习俗的维护者。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则,女性会比男性陷入更大的困境。

8)女性很少开玩笑。在美国中产阶级社会,女性不会开笑话被视为真理,因为她们一定会毁了笑点,并且混淆事物的顺序等等。此外,她们也不会获得玩笑。简言之,女性却没有幽默感。

9)女性说话时会加强语调,越是淑女或带有越多的女性特征,交谈时会越强调自己的话语,这是另外一种表达自我不确定性的方式,虽然这种说法表面看起来有些矛盾,因为语调的加强似乎是对话语的巩固。但实际上这是在告诉对方应如何反应:即我的话语可能不会使你信服,那我只能加强自己的语调来让你确信我所说的内容。众所周知,学生们刚开始写英语作文的时候比老练作家更倾向于使用斜体,这是因为前者害怕自己所写的内容得不到关注,没有任何的效果。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的语言也趋向于自信而有力,因而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减少。但不可否认,Lakoff关于女性语言特征的描述对研究语言具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Wardhaugh, R.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Basil Blackwell Ltd, UK, 1990.

[2]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M].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5.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4]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J].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篇2

关键词:女性;言语特点;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24-03

一、引言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受到了关注,当时的研究仅处在零散的阶段。1922年,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在他的著作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成为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语言的人。60年代,欧美兴起了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也波及到了语言学领域。Lakoff在她的论著Womens Place in Language中提出了女性语言的说法,并系统阐述了女性语言不同于男性的几个重要特点。Lakoff的研究奠定了女性语言研究的基础,之后的研究者们便顺着她的研究继续发展,围绕着探求和证实男性与女性语言上的差异展开,Coats、Kramerae和Trudgill都围绕着性别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直到80年代,语言与性别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的关注,性别语言研究达到空前的。

在我国,一些学者如李经伟、肖建安、于国栋和吴亚欣等人,对国外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言语行为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大部分的研究都限于性别与语言的关系或不同性别在语言中的表现等等,详细的针对女性语言的方面,阐述女性语言特有的风格特点的研究尚不多见。

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有不同的社会生活。语言作为历史的产物,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别,因此,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拥有各自特殊的语言。撑起人类半边天的女性也拥有自己的语言。姚亚平先生曾在《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一文中指出:“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

多情是女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多数女性通过抒感来表达自己,而非强调对事理的阐述。另外,女性在情感方面比之男性较为细腻,易于表露情感。因此,在语言交际方面倾向于使用感彩浓重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女性语言特点

女性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词汇上

女性在描述一件事情或一个物体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很多形容词,并且加入很多夸张的表达方式。如可爱的、美丽的、超级无敌的、疯狂的等等。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会运用夸张的手法,如今晚的月亮真的是好圆好大好亮啊等等。很多词语也因为带有很强的感彩而成为女性的专用词语,如亲爱的、宝贝等。

另一方面,女性倾向于使用更为复杂的颜色词来精确地形容和描绘事物。女性对这个多彩的世界观察得细致人微,她们普遍地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知道哪种布料、什么颜色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女性知道更多的不同布料的名称,而且她们所掌握的描写色彩的词汇要比男性多得多,像米色、天蓝色、淡紫色等一些精确、复杂的颜色词很少出现于男性的语言之中,女性常用这些颜色词来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或风景,这也恰是女性心理细腻丰富的体现。

由于女性的社会心理的作用,大部分女性在表达上都会使用委婉的温柔的词语,以示文雅和含蓄。因此,女性很少像男性那样使用粗俗直白的禁忌语。在生活中,男性的粗俗话随处可见。而女性则恰恰相反,无论是表达快乐幸福的情绪,还是表达沮丧悲伤愤怒的情绪,女性都不会像男性一样直白粗俗地表达,她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文雅的温柔的有时是可爱的词语来表示。如“这样的幸福我简直想不都敢想,我不是在做梦吧”等等。而当女性遇到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时,也不会像男性那样粗暴地表达,可能会说“这件事简直就要把我气死了”等。

在对人或者事物的称谓上,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词缀、儿化和重叠形式。如小丫头、小鬼、调皮鬼、小狗狗等。在称呼别人的时候,女性会比男性使用更多更丰富多彩的昵称,如亲爱的、哥哥等。有关调查显示,女性使用昵称的频率远远高于男性。

(二)句式上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因此,在女性语言的表达中,更多的是使用委婉、征询或疑问的方式。如女性在说话时,很少武断地打断对方的谈话,通常情况下是会倾听完之后,使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想等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看法。同时,在女性语言中,疑问句的使用也大大超过了命令句。即使是在用陈述句表达一种看法时,女性通常也会在句尾加上是吧、对不对、是这样的吧等辅助语,以获得对方更多的支持。

另外,女性在表达时,也会使用大量的夸张的表达方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例如,女性经常会使用太棒了、我太喜欢了、你实在是太好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夸张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试图用样的情绪来感染对方,营造一种更积极互动的对话氛围。而在表达否定的或相反的情绪时,女性更倾向于使用语气较弱的句式,如“这样不是很好”、“还可以”、“还行”等。

(三)会话方式和内容上

在两际中,由于性别的差异,即使是表达相同的意图,女性也会采取一种与男性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男性总是倾向于表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是社会地位,因此,男性在交流过程中会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建议为主。与之相反,女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深化彼此的人际关系,因此同样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女性在交流过程中会经常采用委婉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说话者的立场,并试图去理解对方的感受,给对方以安慰。而男性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比较直接的建议方式,以达到影响和说服对方的目的,显示自己在交流中的控制和自主地位。具体表现为,女性在会话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会比较注意对方的反应,很少打断对方的谈话,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女性通常也会不时询问对方的意见,或者停顿下来,给对方发言的机会。相反,男性通常在交际过程中会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少会询问对方的意见或想法,表现了很强的主导性。

美国著名女作家DeborahTannen认为,交流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交流,还有一类是感情交流。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是交流信息,有很强的针对性,目标明确;而感情交流则主要通过交谈加深感情,拉近距离。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不同,导致了男女性在会话的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女性的交流主要在感情交流上,目的是通过交谈而加深感情,深化人际关系,因此,女流时话题通常都是琐碎的日常小事,内心感觉;而男性谈论的话题常以客观的信息为主,信息量大,话题涉及的范围也比女性的话题广。

三、女性语言特点产生的原因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更反映男女两性的文化情感、理性思辩。女性在使用语言时会不自觉地考虑到社会已经赋予她们的身份、地位、模式,从而形成某种言语风格。语言的性别差异是历史的产物,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在心理机制上,女性的成长环境使其情感体验较男性深刻、细致。男女早期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各自的感受自然不同。男女两性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情感道路受社会和人际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两性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女性性别认同的实现侧重于注意与他人的情感联系。也就是说,男女两性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性别认同是不一样的,女性得到的是更多的情感启示而不断向更具女性特色的角色发展。多情、温柔、柔弱等具有传统意义的色彩便与女性结下终生之缘。这种色彩在作为人的社会化表现形式的语言中,即体现为丰富的情感因素。

因此,中国女性的谈论话题多为生活、情感类的话题,这与她们的生理、心理以及女性特有的性格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一些永久性的话题如着装、爱情、家庭、生活琐事,某事的经历、感想、感悟,抱怨、发牢骚,对某些事物的幻想等,这些和女性天生细腻的情感和思维是分不开的。

2.从社会意义上看,封建传统文化形成的强大社会氛围,给女性语言以深刻的影响和渗透。社会按不同性别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逐渐接受社会和群体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期待,并将性别规范自觉内化到社会期待模式中。在中国古代,世界由男人来掌握,女性是无权的,中国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从《易经》“男刚女柔”的性别分类就开始了。随着男权社会的强化,《易经》不断被历代儒学赋以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成为男尊女卑的补充说明。而当这种思想逐渐潜移默化到社会文化中时,柔顺成为女性角色的合理模式了;温柔的性格、温雅的举止、温和的语言自然成为女的规范。于是,女性只好更注重语言的情感性,注意语气的柔和、语调的和缓、表达的委婉等。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人们认可的女人味,才更像社会期望的女性形象。

3.从家庭意义上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女性对家庭的感情也使其语言更具人情味和亲切感。封建家庭中的女性作为妻子其地位是低下的,但作为母亲,在一直重视母教的中国传统中是受尊敬的,两种角色合成的家庭妇女往往更注重对家庭的情感管理。因此,她们特别注意家庭人际关系,极小心地处理复杂的家庭事务,维系着大家庭的各种关系,由此也养成其善于观察、慎于言辞的能力。她们不能在社会工作中得到荣誉和地位,而只有正确的语言和优雅的举止才能使她们获得较高的声誉。

因而她们对能反映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语言形式更加敏感。为了不因触犯别人而受到歧视,女性特别注意语言形式,尽量使用正确而温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她们交谈的目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性别歧视养成了女性较强的言语防范意识。受压迫的地位压抑了女性人格的健全发展,却从反面提高了女性对语言的观察力、感悟力。

四、小结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在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下,中国女性的思维、思想也在不断改变,现代女性的“个性”被提上了一个新的议程,因此,女性言语风格将会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女性的自我中心意识加强,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的变异同样具有社会性,女性语言变体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语言及其变化的社会特征性。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女性用语的构造特点及其演变的方式、规律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这也将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新课题。

参考文献:

〔1〕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赵容晖.语言与性别[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张玲玲.浅论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J].焦作大学学报,2010(3).

〔4〕姚亚平.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J].汉语学习,1988(1).

篇3

关键词:英语语言 女性言语特点 形成原因

一、引言

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女性较为标准的英语发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变的用词以及夸张的情感语气都会让她们引人关注。实际上,这些具有女性特点的言语行为反射出了女性一定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她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对于这一课题,很多社会语言学学者、语言行为研究学者们都显示出了足够的兴趣,也做了相当的研究。本文在基于对女性语言特点的认识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主要对女性言语行为特点:语音语调、话题的选择、话语量多少等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形成其特点的原因,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

二、女性言语特征

1、语音语调的特征

在讨论由于性别不同造成的语音差异的时候,有必要提到这个普遍被认为的Received Pronunciation(标准英英发音)。而很多研究表明,女性的发音比男性更接近标准发音。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动名词词尾-ing的发音。有语言学家对此作了一项研究调查,发现男性更多的发[in],而女性更趋向于标准音[i?](Smith,1985)。另一个女性发音特点就是对元音后面附加[r]的发音。在很多字典中,美英音标的标注总是有一个[r],而上层美国人趋向于发出这个[r],同一阶级的人,女性更亲睐发[r]。有学者做的研究发现,在美国底特律黑人中中上层的女性发[r]的比例为90%,而男性只有66.7%。此外,女性的语调也引人注意。女性喜爱用升调,而升调多见于疑问语气,征求他人意见时。这显示了女性礼貌、体贴、柔弱的特点。

2、话题的选择

在日常交谈中,男性、女性在对对话话题的选择有所差别。男性趋向于谈论时事新闻、经济体育这些较为公众的话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赢得自己所处社会团体的认可与尊重。而女性多选择家庭事务、衣着打扮、美容护肤、子女教育、抱怨牢骚等相对隐私的话题。有时闲聊或者是背后议论他人也能成为女谈的话题,因为她们的目的不同于男性的信息交流,而是情感交流。随意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交谈是女性的一种建立社会关系的方式。

3、话语量少

人们一般认为女性话语量大,总是喋喋不休。英语中有很多习语来形容女性多嘴多舌,比如:A women’s tongue wags like a lamb’s tail。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研究发现在会议、男女分组讨论等情况下,男性比女性更健谈。有学者从研究七所大学员工会议的录音发现男性说得多,说的时间更长。语言学家Marjprie Swacker记录了一次学术会议中的问答环节。女性在这次会议中占有42%的比例,而且有40.7%的论文出自女性与会者。然而,到了自愿提问环节,女性就只有27.4%了。传统认为女性说话多,但这只是在自己的私人空间的时候,在正式或者重要场合,女性的话语量比男性少得多。

三、言语特征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原因

女性之所以与男性的发音有所不同,其中客观的因素就是男女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生物学上的研究认为女性声带相比男性比较狭窄,因此升调自然比男性的高。又因为女性喉部比较小,发出来的音尖而刺耳。为了达到美学效果,抓住听者的注意力,女性多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调,并且让自己的发音更加接近标准语的方法。这实际上与女性心理因素相关。由于外界因素,女性在心理上比男性自卑,而且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更害怕自己犯错出丑,因此女性要求自己的发音接近标准。

2、教育原因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从小对女性的教育就有别于男性。家长教育女孩子应该温柔大方,言行举止要礼貌得体,要求女性要矜持切勿叽叽喳喳而显得轻浮。而学校教育同样如此。有学者指出,在学校课堂中,男孩可以非常活跃地举手回答问题甚至直接站起来回答,而女孩则应该表现出淑女形象才能赢得老师的注意。此外,家长给女性取的名字多是表现温柔漂亮的词,比如:Abby,Lily这种带有父母希望与祝福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女性附加了限制,使得她们不得不表现得与名字一致。而且英语中有相当的习语来说明女性的话语含量少,或者应该少说话,比如:Silence is the best ornament of a woman.(女子文静,不须治容)。

3、社会地位原因

语言是社会的反应,女性特有的言语行为正反应了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从古至今,人们普遍任务男性是社会的主宰,承担社会的主要责任,女性只是出于从属地位,只是男性的陪衬。这就造成女性社会地位的地下,让她们不得不从外在的形式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比如注重自己的发音。而社会对男女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大多在家打理家庭事务、照顾子女造成了女性在交谈时话题选择的特点。正由于女性承担家庭琐事、教育子女,她们在说话的时候也更注重自己的言语,避免给子女造成不好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运用了比较多的例证与数据来说明女性的言语行为特点,分别从女性的语音语调、话题的选择以及话语量的多少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构成女性独特的语言特征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地位。然而本文中未采用相对丰富的理论观点,因此理论支撑较为薄弱。其他学者在研究此类课题时可以较多地引用前人的理论成果,或者针对某一语言理论解释这一种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上海外国语学报[J],1983年6期

[2]姚芬芳,英语语音语调的性别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

篇4

摘要我们在欣赏、研究海岩电视剧的同时,更是对剧中一位位女主角的名字打下深深的烙印。就像晨曦中的朝霞,那么引人入胜,清淡中透出生命的力量,由衷的感动和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她们有的清新典雅,有的华采飞扬,有的清澈淳朴,有的亲切平和,有的内秀外朴,有的秀外慧中。也正是这些“岩女郎”,让海岩剧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存在,让我们的视听世界因那一抹“姹紫嫣红”而精彩。海岩作品中涌现出的众多精彩纷呈的经典青年女性角色,对我国当代的影视剧创作艺术具有特别鲜明的引导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海岩电视剧 女性形象 类型 特征

20多年前,海岩这位用心灵创作、用激情燃烧的作家,这位剖析社会与人情的艺术家,以犀利的眼光和新颖的视角,在家家户户的电视荧屏上,成功地演绎出引人入胜、震撼灵魂的电视剧作品。在如今令人目不暇接、林林总总的电视剧中,海岩电视剧几乎每部都能脱颖而出,称其为一种“海岩现象”委实不为夸张。特别是每部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都不同凡响,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海岩电视剧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而最令人推崇的则是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我们在欣赏、研究海岩电视剧的同时,更是对剧中一位位女主角打下深深的烙印。她们个个气质不俗、耐人寻味,引起人们对岩剧中不同女主角的悠长思索。这一个个特色鲜明、性格迥异的青年女性形象,揭示了不同女性的心路历程,刻画了充满永恒对立的女性世界图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仪态万千的“岩女郎”。海岩剧塑造女性形象,既有对坚强女性的细微描述,又充满了对女性的充分尊重与理解,使女性人物的主体性得到强调,女性人性的复杂化得到强化,女性人物心灵深处的人性光彩得到升华。她们有的清新典雅,有的华采飞扬,有的清澈淳朴,有的亲切平和,有的内秀外朴,有的秀外慧中。也正是这些“岩女郎”,让海岩剧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存在,让我们的视听世界因那一抹“姹紫嫣红”而精彩。

一 仪态万千的“岩女郎”

生活中人物的个别性是由多种主、客观的条件和因素所决定,典型的个性化从根本上说是由客观对象的个性特征所规定、所提供的。歌德有名言曰:“人们常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真正从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出发,作家完全可以创造出风姿独特、个性迥异的人物典型。在千百万人中间,像砂里淘金一样,挑选出鲜明的、体现生活本质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个性,这就是作家成功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岩做到了,他的作品中涌现出了众多精彩纷呈的经典青年女性角色,而且个个都个性鲜明而生动,性格迥异而典型。

典雅纯净、天生丽质、百折不泯,使人仰慕――这便是《玉观音》中的安心。纵观海岩一系列电视剧的众多女性角色人物的塑造,安心这个人物塑造得可谓出类拔萃,是最为抢眼的女性形象之一。海岩自己也认为:“安心是个很完美的人,她是我最喜欢的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惜此女像观音,只是天上有,人间是找不着的。”《玉观音》里的安心,集外观美与气质美于一身,且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她有着光彩照人的容貌,清纯透彻的双目,亭亭玉立的身姿,清丽脱俗、洁净纯朴,犹如出水芙蓉,给人以美的润泽;她又有着镇定自信的气质,坚定执着、一往无前。在她面前,一切懦弱、迟疑、惶恐、虚伪都不复存在,给人以坚毅的力量。然而,命运偏偏给她以冷酷严峻的考验,错误曲折的恋爱、结局失败的婚姻、惨遭丧夫的打击、激烈追捕的磨难。在这些考验面前,她都没被击垮。她既清纯得像个少女,却因已为人之母而端庄凝重;既面容娇美,却因经事繁杂而略显沧桑;既形体柔弱,却因敬业而练成跆拳行家;既感情脆弱,却又可以为别人勇敢承受无数苦难。安心形象的出现,使人叹服、让人难忘、令人喝彩。“安心”并不让人“心安”,安心故事的跌宕起伏,牵挂人心、感动人心。这一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无疑展现出海岩驾驭复杂人物命运的娴熟能力和高超水准。

淡定沉稳、外美内悲、悲美兼具,使人感佩――这便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吕月月。海岩极好地把握了吕月月这个人物的美丽嬗变过程,由一枚跃上枝头、含苞待放的青涩花蕾,到后来的娓娓绽放、婀娜迷人的骄人鲜花,都描写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海岩对美的理解并没有停留在表象上,赋予其悲剧色彩则是海岩塑造吕月月这一人物深刻之美的极佳手段。“爱上了可爱却又不能爱的人,为了他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却又牺牲得不够彻底,最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死在自己面前,吕月月的悲剧是一场宿命的悲剧”,海岩如是说。在对吕月月的塑造中,作者成功地推出了一个极具大众知名度的女性形象,将其置于细腻的情感、情致、情节和情境之中,展现了极为丰满、独特的“这一个”。

个性张扬、情绪极端、性情中人,使人震撼――这便是《永不瞑目》中的欧阳兰兰。与海岩塑造的其他女性人物相比,欧阳兰兰同样有着姣好的容貌和气质,但不同的是,她永远不甘寂寞,也不愿低调做人,张扬个性、张扬美丽、张扬骄傲,肆意地抢占风头,夸张地表现自我,哪怕是瞬间的机会也不放过。作为大毒枭的女儿,欧阳兰兰有着美丽的外表、骄傲的内心,且有着对爱的坚持、执着乃至占有;敢爱敢恨,敢哭敢笑,从不掩饰,绝不因命运和爱情的曲折而妥协。深刻的悲剧色彩,是欧阳兰兰的魅力所在,被“出卖”时还身怀六甲,枪声终结了恩恩怨怨。她爱上的是一个无情无义的男人,被辜负的却是一颗有情有义的心。

冰清玉洁、静谧温馨、美丽可人,使人爱怜――这便是《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欧庆春的美与欧阳兰兰的美截然不同,她优雅中带有羞涩,温柔中含有幽静,姿态迷人却有所收敛,并不绚丽却更使人青睐。她幽静羞涩地绽放着迷人姿态,让你看到了另外一种不事张扬的美丽生命,犹如冷美人,有着可张可弛的举止魅力。在肖童的帅气和欧阳兰兰的热情下,使人甚至感觉不到“俏不争春”的欧庆春的存在。她不惊艳,却会让你觉得安详惬意,仿佛亲人般的温和可亲,更似相知多年的挚友,在她面前你会敞开心扉不必设防。

超凡脱俗、为爱痴狂、刚正不阿,使人敬畏――这便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罗晶晶。身姿妩媚挺拔,在任何情况下,她都会展示自己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情节徜徉于委婉缠绵的意境之中,人物寓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使罗晶晶这个人物更加生动。她有着恍若隔世抑或世外桃源的淡然气息,更有着自己的挺直姿态。带着驿动的少女情怀,单纯漂亮的罗晶晶毫不掩饰地映照出男主角韩丁与龙小羽各不相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海岩女性人物描法上的不落俗套,是描写风格上的又一道旖旎风景。

温慈柔善、母仪情怀、乐善好施,使人感动――这便是《五星大饭店》中的杨悦。杨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传统的美,她传递给人们温柔善良和恬静优雅,她博大的心怀和暖人的行动,给人一种温馨的母仪情怀。母爱的伟大,在于永远心甘情愿不求回报。在杨悦的形象里,彰显着奉献、献身乃至牺牲――无论是生命的牺牲、还是爱情的牺牲。一切为爱默默付出的杨悦,性格里溢满了无私和奉献,特别是对待男主角潘玉龙,她的爱是那样的无怨无悔,那样的义无反顾。

平和质朴、靓丽不炫、邻家女孩,使人温馨――这便是《 五星大饭店》中的汤豆豆。汤豆豆的塑造给人以另一番全新感觉,她的美使人似曾相识,宛如亲切的邻家女孩。她的美质朴无华,面对她的形象,能使你感到放松和静谧;她的美低调而不夸张,传神而不张扬,却让你感到不同寻常,沉静而有极大引力;她乖巧而清新,永远那么单纯透明。她不带丝毫伪装、隐藏,遇到生命的真爱潘玉龙,就用生命来面对,给对方温暖和感召。正因如此,他们弥足珍贵的爱也就更加刻骨铭心。

综上可述,海岩电视剧中的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有一份独特的个性,每一位女主角都有一种独有的姿态,共性中决不重复雷同,别样中决不哗众取宠。

二 对女性心路历程的挖掘深刻而独到

海岩采用了全新的叙事视角,突破了传统叙事者的性别特征,可感可触地解读了女性心理。以新颖的女性叙事视角讲述故事,使女性的心路历程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透视,女性意识的悲剧性也得到了强调和深化,这是海岩剧鲜明特色之一。传统的爱情剧基本遵循了这样一个发展规则:才子佳人卿卿我我――遭到外因横加搅扰――一波三折曲折反复――终成眷属皆大欢喜。而海岩的爱情剧似乎永远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笔下的女性们演绎的是“冰火两重天”式爱情悲剧。在这种层面上,海岩喜欢把那些性格与处世行为存有明显缺憾的女性形象写成主角,或许因为只有这样的女性更容易上演人生与命运的悲剧。拿《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吕月月来说,她的美丽得到了海岩浓墨重彩的赞颂,但她由于心中潜藏的虚荣与浪漫,竟爱上了可爱而又不能爱的人,为之牺牲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却又牺牲得有所保留,最终为了国家的利益,毅然放弃了这段悖于道德的爱情,宁肯看着爱人死在自己的面前。

海岩还往往喜欢把笔下的女性残酷地推向不幸,以此深深触动人的心灵。如《平淡生活》中的丁优,一生的情感生活遭受了无数次挫折,并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为了初恋,她独闯北京,却只能给心爱的人做护理;为了给姐姐治病,不惜出卖身体嫁入豪门,却陷入了他人的觊觎中;后又几次牵扯上骇人的命案,亲人、朋友的背叛使她遭遇牢狱之苦。冤情终于洗清,爱情却不复存在。精神孤独、心理焦虑、理想与生活的紧张、无法确立世界与自我的信仰等,是现代女性的悲剧危机的突出体现,也是海岩剧中众多女性人物所面临和承载的。海岩为我们铺陈的也正是这样一幅充满欲望与理性冲突、现实与理想对立的女性世界图景,他的女性叙事再现了女性个体精神蕴涵的焦灼与困扰,包括与理性的较量、爱与无爱的永恒对立,但这种永恒对立是建筑在探索人生、感召社会、激励女性奋进的基础之上的。

以人性化的视角解构类型化的英雄,使海岩小说有着特有的传奇性、神秘性。他以创作公安题材见长,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多为警察或有警察背景的人。然而海岩善于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这些模化桎梏,使之成为生活化、明朗化的刑警小说。“解构”、“人性化”是现今文坛上比较流行的评析术语,看海岩剧中,对于一名女警察与一个犯罪分子产生了情感关系,使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读者难以接受。无论是《玉观音》中的安心与毛杰,还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吕月月与潘小伟,这些关系都被认为是非正常的。然而在大义前面,安心与吕月月都选择了放弃,并鼎力协助将“犯人”绳之以法。文学与人性是很难剥离开来的,这种人性来自人的本能的情感,来自社会关系,而不是纯粹的抽象概念。值得赞赏的是,海岩仍在这种“解构”中追求与探索,在后来的小说中,他越来越依据广阔的社会生活,越来越成熟地塑造人的复杂性格,在命运冲突中既是英雄人物又是寻常之人。在《永不瞑目》中,肖童死后仅以报批烈士为偿,庆功会也不合时宜地紧接举行。唯有欧庆春,默默地给肖童置衣、整容,联系其父母,这已非通常男女恋情那样浅隘。欧庆春这一形象既体现了英雄人物也有儿女情长,也展现了英雄人物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关注。这种解构后的女性存在,既体现了当代新女性的自由独立,借此又表达了作家对女性真、善、美的褒扬。

海岩作品解构类型人物“英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并非完美无缺,这是海岩近几年作品中最多用的素描方法,也是海岩创作中的最出彩之处。这类人物出身、职业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些共性所在:形象美而不俗、充满女性魅力、感情游移不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物的塑造是同一个女子在不同身份、境遇下的不同生命体征,其结果都是爱人或死去或离去,以主人公“孤鹜长空”告终。迄今为止,可以说海岩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两个女性形象是安心和罗晶晶。在这两个人物形象中,反映了海岩对女性的一种基本认识:她们的美丽与魅力是这个世界的绝美奇迹,这种美丽与魅力可以“让我们获得安详、梦想、包容和”。但“福兮祸所伏”,由于一些非人间的特质存在于她们的美丽与魅力之中,所以,她们的所作所为,都使自己遭受罹难与坎坷,同时也殃及他人,那些与她们有着感情交织的男人们受害尤甚。乍一看这是典型的男权社会价值核心的反映,启用这种文学原型,在男权意识影响还很有些市场的当今,相对是必较容易收到反响的。海岩明显是看到了这一模式的效能,但又不是简单地套用之,没有简单地把这种复杂心理以道德化聊以应付。海岩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将蕴涵在这种文学原型中的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同时给予了揭示,将这种文学原型的复杂性深刻而真实地展示了出来。如安心、罗晶晶、优优的塑造就最为典型。不可否认,所有文学创作都有其一定的模式,关键在于作家对生活是否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对自己所采用的模式判断是否准确、深刻,是否运用得得心应手。应该说,海岩的创作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三 后现代女性主义与海岩笔下的女性形象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0世纪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是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出现的新变革,它旨在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和规范内容,是现代主义的延伸和发展。与之相辅,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它广泛吸收了各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否定和批判了传统的女性主义理论,放弃了对女性解放的具体目标的追求,努力去解构社会意识、思维习惯、人的主体性及男权思想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等。细看海岩叙事使人发现,他在创作时会自觉或下意识地遵循传统文艺理论中的典型化原则。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受到当代的文坛流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其中对他创作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后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在这样的理论影响下,海岩小说在传统的女性塑造方面有了以下演绎:

其一,女性人物主体性的解剖。作家创作的核心内容是文学形象,创造主体自身的生命烙印不可避免地要带入他笔下的文学形象中。因此,海岩的人格倾向、心理需求也会不例外地倾注于他的文本叙事中。《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作为一名女警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作为一名未婚女性,拥有同样澎湃的情感波澜。她为了公安事业,为了人民利益,可以隐藏自己如火的爱恋,直到心爱的肖童为了这份“伟大的事业”牺牲时,她才失控恸哭。在她身上,展现出女性性格坚强、意志坚毅的一面。《深牢大狱》中的郑小柯,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狱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爱情上同样是执着坚守。当与爱情邂逅时,她勇于追求;当她的爱人刘川与季文竹相恋时,她懂得放弃,并赠予祝福;而当刘川入狱惨遭爱人抛弃时,她毅然站了出来,用自己真挚的爱来温暖、拯救刘川,并换来两人的幸福,展现了一位富有个性、有血有肉的现代新女性形象。女性主体性的体现,主要是一种人格独立,是一种自我精神或生活态度。不是任性的自由,而是在注重自己人格完善的同时,尊重他人作为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真正的现代新女性形象并非固执地在偏颇中游走,在她们认同的生活中, 倡导了一种均衡而不偏颇的人生境地,即倡导独立自主并不排斥婚姻幸福,倡导自我追求并不排斥贤妻良母,倡导抱负理想并不排斥生活情趣。

其二,女性作为爱情的承担者之一的诠释。女性作为爱情的承担者也是海岩作品着力表现和歌颂的,如《平淡生活》中,处在青春萌动期的女主人公丁优,喜欢上了体校的拳击手周月,几年后,她独自一人奔往北京寻找周月,寻找理想中的爱情。此时恰逢周月遭歹徒伤害成为植物人,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周月并帮助他恢复了记忆,遗憾的是,周月对这些并不知情。其后周月不辞而别,丁优艰难地在北京生活着。为了给大姐治病,她甚至出卖过身体。遭遇到富商凌信诚后,她接二连三地卷入了几桩离奇的凶杀案中,不断被误解、诬陷,甚至几乎断送性命。在《玉观音》的题记中,作者曾写道:“观世音菩萨到了中国,在外形上被人塑造为女相……似乎就代表了一切母性的崇高、伟大、温和、柔软、善良、怜悯和无处不在的爱心。”在作品中,海岩把中国人对观世音菩萨的美好理解几乎都赋予给了安心,也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赋予给了吕月月、欧庆春、丁优等作品中一系列其他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们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其多舛的命运和对苦难的默默承受。女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于女性的同情和期望,也集中代表了作者对于女性形象的赞美和热爱。

其三,人性复杂化的揭示。人是文学作品的审美对象,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向、相逆、相生,结成的多走向、多色块、多内涵的关系,即社会关系,就构成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是环绕人物的本质的关系。小说作为社会生活的审美化的对应品,总是要求作者尽可能地观照和表现出生活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关系。随着文学的发展,作品中女性形象渐次扩充,各种基型之间也有了简单的叠加和融合,打破了传统文本中女性形象被基本固定并模式化地被受众认知的格局。在海岩笔下,诸多女性既有美丽善良温柔的一面,又有泼辣刻薄冷酷的一面,始终不对女性形象类型做简单的模定。如《永不瞑目》中的欧阳兰兰,《深牢大狱》中的单鹃等,她们都是年轻漂亮的妙龄女,对待爱人尽显娇怜小女情态,可以言听计从,给人关怀。然而当“单恋”破灭,情感遭受挫败时,她们立刻变得歇斯底里,几近疯狂。当欧阳兰兰觉得肖童的“爱情”难辨真伪时,竟想到用加以制衡;当单鹃认定刘川害了父亲入狱后,则毫无顾忌地予以报复。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女性的那种美德和常态,如含蓄宁静、隐忍软弱在特定环境和激烈冲突中被化解,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态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发挥。海岩站在理解女性、尊重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描述,也对女性生存的以“极端”为本真面目的特点给予了再现,即极端的喜怒于色且喜怒无常的天性、极端鲜明且令人胆战心惊的爱恨情仇、极端自我的主体意识以及嫉妒中存在的尖锐痛楚。他以塑造的性格独特的女性形象,实现了向传统女性告别的创作效果。作家的本分在于挖掘,从传统的挖掘社会、挖掘历史,到今天的挖掘人性、挖掘自身。虽然这些女性过激的反传统行为与当前的生存规则有相悖之处,但也告知着我们这样一个规律:在不断嬗变、与时偕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传统并不意味着永远,模式终究会被取代。

参考文献:

[1] 吴功正:《小说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 谢玉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 安吉拉・默克罗比,田晓菲译:《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5] 海岩:《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篇5

【关键词】女大学生 减肥 形体特点 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48-03

在当今“以瘦为美”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女大学生更加在意自己的相貌和体重。由之带来自我形体评价的诸多不满,并引发不少盲目减肥行为,对其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破坏性。本文将从女大学生自我形体评价的差异出发,探究其自我概念的特点,为更好的践行健康教育,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应对女大学生的减肥行为提供参考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400名女大学生。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

1.2.2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两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问卷涉及到学生的实际身高体重和理想身高体重以及是否进行减肥等信息。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1988年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基于自我概念的多维观点而编制,主要依据是临床经验。由70个条目组成,每个题目都是在5点量表上作答。包含自我概念2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与自我批评。前9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

1.2.3 调查方法 在自习室随机发放问卷,匿名调查,现场统一收回。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87份。其中,一年级88人,二年级82人,三年级83人,四年级134人;理科生183人,文科生204人。正在减肥的182人(47%),没有从事减肥的205人(53%)。各年级减肥与否情况见图1(1=减肥,2=不减肥)。可见,大四女生中减肥者比例较高,其他年级减肥女生比例略低于非减肥女生。而从图2可见,恋爱女生中减肥者的比例更高。

图1 各年级减肥人数百分比

图2 恋爱与非恋爱女生在是否减肥上的差异

2.2 女大学生身高、体重的总体特点

从表1可见,女大学生的理想身高显著高于实际身高(t=-26.85,p

2.3 女大学生体形现状

以凯特勒提出的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指数,又称体重指数)为指标,根据中国的体重标准:轻体重:BMI

2.4 减肥女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

女大学生减肥群体与非减肥群体自我概念的差异见表3。总的来看,减肥女生的自我概念显著低于非减肥女生。

3 讨论

肥胖对健康的威胁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社会普遍盛行“苗条即美”的观念,使得不少大学生通过减肥来达到对美的追求。本研究显示有近五成的女大学生选择减肥,正说明了这一现状。但本研究显示,减肥女生中仅有少部分属于偏胖型,的确需要减肥。而大部分学生虽然属于健康体形甚至偏瘦体形,却仍然选择减肥。可见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减肥误区。

本研究发现大四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减肥,这可能与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有关。尽管在法律和现实中,就业上的种族、性别、生理障碍等歧视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另一种给大学生带来很大压力的“相貌歧视”仍然广泛存在。如有报道某容貌较差者面试上千次却得不到一个工作机会[1],而美貌者不仅被录用的机会大,且初始工资也相对较高[2]、薪水增长更快[3][4]。诸如此类的现象给女大学生带来巨大压力,从而过分苛求自我外貌。但外貌中有关五官的改变不仅难且代价高,而形体的改变则相对要容易得多。这就使得不少女大学生选择减肥作为改变自我形象,提高求职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5]。Higgins认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3个部分,即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当这3个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后果[6]。在本研究中,减肥女生理想体形和实际体形的差距更大,这可能使她们面临更大的冲突,从而影响到自我评价,使其自我概念更为消极。这与Higgins的理论假设是一致的。

综上可见,从女生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对女大学生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和认知心理辅导,消除对自己身体的消极评价和过高期望,走出盲目跟风减肥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黄文忠.关于“容貌歧视”的政治经济学[J].特区经济, 2003(12):54―56.

[2] Quinn, Robert. PhysicalDeviance and OccupationalMistreatment:The Short, the Fat and theUgly.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Michigan, 1978.

[3]Roszel,l Patricia, Kennedy, David andGrabb, Edward. PhysicalAttractiveness and IncomeAttainmentamongCanadians. JournalofPsychology,1989,123(6): 547-59.

[4] Friez, Josephine and Russel,l "Attractiveness and Income for Men and Women inManagement. " Journal ofApplied SocialPsychology,1991, 21(3):1039-1057.

[5]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东华书局,1996转引自: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

篇6

关键词:女性语言 《绯闻女孩》 社会语言学

1.0 引言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现象早已引起语言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对于女性语言的研究亦开展已久。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发现女性语言自有其区别于男性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绯闻女孩》据美国作家Cecily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讲述了纽约上层社会年轻男女之间的故事。剧词展示了年轻一代的生活,女性语言特点尤为明显,通过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女性语言,对于研究男女性别语言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也有积极的意义。

2.0 女性语言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20世纪初学者们就开始关注语言与性别的关系,1922年,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在其着作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语言。60年代女性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75年, 拉考夫提出了女性语言的说法, 奠定了女性语言研究的基础。之后的学者便顺着她的研究继续发展,围绕着性别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直到80年代,女性语言研究达到空前的。我国的学者们也较全面的介绍了女性语言的发展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及影响因素。

3.0 《绯闻女孩》中女性语言分析

3.1语音和语调

男女的语音语调存在差异,女性发音比男性更准确;男性发音则比较粗糙模糊。男性一般以降调结尾,语调坚定确切;女性一般用升调结尾,让人感到轻松。例如:

Serena: Oh my god! This is what I love about this city. You're always bumping into people.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升调)

Dan: Oh, I'm just on my way back from my mom's. Dropping Jenny off up in Hudson. Picked up a couple of cubans for me and my dad...Sandwiches, not cigars. (降调)

女性语言在语调上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女性在内心世界、心理体验和感彩上与男性不同的一面。对话中瑟琳娜在结尾采取的是声调,丹则相反。

3.2.词汇

女性比男性使用更多描述性词如形容词、副词和叹词等。女性表达思想或描述事物时比男性使用更多带感彩的词。这些词语使女性语言更具体明确。

3.2.1色彩词

英语中某些颜色的词是女性专用的如米色、淡紫色、紫红色等。男性往往有意回避使用这些词。故在交际中使用丰富的颜色词来精确描述事物也是女性语言的一大特色。例如:Jenny: wow, Blair, it’s…..it’s beautiful. I mean, you look beautiful.

Blair: Lavender? It’s average, the color is last season…

Serena: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You’re the one that run away.Dan: I don’t think so. Blonde hair, yellow dress, black furry thing?....

对话一中布莱尔使用了女性专用颜色词——淡紫色;在对话二中丹仅用了黄色这一大众颜色词描述米色的裙子,描述事物缺乏精确性。

3.2.2 感叹词

男性多用强感叹词甚至是咒骂词语,而女性多用弱感叹词,很少用粗俗直白的禁忌语。笔者对《绯闻女孩》第一季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布莱尔、瑟琳娜、内特和恰克感叹词shit, damn,the hell, oh god, dear me, goodness的使用频率和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女性在表达上主要使用弱感叹词,几乎不使用强感叹词,男性在剧中因其特殊社会地位和良好修养也很少使用强感叹词,但肯定的是剧中女性使用弱感叹词的频率要远高于男性。

3.3句法

女性倾向于使用试探性的方式,在女性语言中委婉和疑问的方式更受青睐,男性则相反。

3.3.1附加疑问句

附加疑问句有征求和询问的意味,女性表达观点时会使用附加疑问句来获得对方的支持以营造积极互动的对话氛围。笔者对剧中男女使用don’t you think, isn’t it等附加疑问句统计分析显示:布莱尔和瑟琳娜总共使用了13次,恰克和内特为0。可以看出女性较男性更多的使用附加疑问句。

3.3.2 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是对原有话语意义做出某种程度的修正,使对话有回旋性。女性因自身话语风格的不确定性较男性更多的使用模糊限制语。笔者通过对剧中男女使用模糊限制语kind of \ sort of, you know, I think \ I guess \ I suppose, definitely, maybe, actually统计分析显示:布莱尔和瑟琳娜总共使用145次,恰克和内特为40次。看出女性较男性更多使用模糊限制语,在同性对话中女性之间的使用频率也远大于男性之间。

4.0结论

本文选取《绯闻女孩》第一季中的部分台词从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方面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和话语风格,旨在解析女性表达的语言特点和表达的独特方式,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5.

篇7

关键词:性别语言 《傲慢与偏见》 人物对话

1. 引言

1665年,Robnefort所著的Histoire Naturellet Moraledes Iles Antillet一书,可算是“性别语言”的最早文献了。该书记载了欧洲人初到小安地列斯群岛时,惊奇地发现当地加勒比印第安人男性与女性使用不同的语言。但直到20世纪初,“语言和性别”问题才真正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应当首推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Jespersen)。1922年,叶斯柏森在其颇具影响的语言学著作《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1923年,他在出版的《英语的发展结构》一书中又指出英语是他所熟悉的所有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

20世纪60年代之前,人们对语言中性别因素的研究是零散的,这时普遍把规范的语言表达称作男性语言,而把女性用语视为对规范的偏离。对性别语言进行广泛系统性研究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研究范围主要是英语语言,研究内容集中在男女语言的发音、用词和句式结构等静态方面。到了八、九十年代,性别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不同社会背景下男女交际的话题、谈话量、打断他人,最少反应、沉默等动态方面。英语语言差异研究至今,业已遍及语音、音域、语调、词汇、句型、语法、语义、话语行为、会话模式、多语研究、言语能力、语言习得、语言普遍规律研究,以及文学作品分析等各个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这方面的代表除了莱科夫(Lakoff)外,还有特鲁吉尔(Trudgill)、齐默曼(Zimmerman)、普什(L.Pusch)、亨利(Henle),(Bolinger)等人。

在欧美的影响下,其他国家对语言性别研究也逐渐重视起来,并且研究的语料不再局限于英语,还涉及到了汉语、德语、日语、俄语等语种。我国的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是近几年的事,并局限于外语界。我国从事于此项研究的学者有祝畹瑾、戴庆夏、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陈永林、赵蓉晖、孙汝建、白解红等人,他们发表了这方面的专著或论文。就这方面研究的内容而言,国内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理论介绍和研究综述;反映在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的表达方式;言语交际上的性别差异。

2. 性别语言的理解及《傲慢与偏见》的简要介绍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作为社会中存在的男女,其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同样也可以反映出很多。性别语言(male/female language或men’s and women’s language),从广义上说是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及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语言现象。这里笔者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sex”与“gender”的区别。一般来讲,前者指生物性别的“性”( of biological distinction ),而后者是指以前者为基础的、按社会结构分类的“性别”( socially constructed categories based on sex )。Sex 是以生理为基础的男女标志,只表达生理意义;而gender 是以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为基础的男女标志,表达性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是集合生理因素、社会角色和文化身份为一身的概念,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盼和社会行为规范等的综合体现。从性别和语言的角度,我们着重探讨gender,它和年龄、教育、社会地位、种族等一样,作为社会语言学的变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对小说中的部分人物对话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些人物的语言体现出了性别差异。尽管《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对话带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这部小说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阶层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式,真实地呈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生动地反映上流社会和中产阶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矛盾。其中的人物对话高度浓缩了那个时代各色人物的语言会话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分析社会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分析中,囿于篇幅所限,笔者将选取《傲慢与偏见》中的五段人物对话,即班纳特夫妇之间的、彬格莱和达西之间的、达西和威廉之间的、伊丽莎白姐妹之间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五段对话,笔者将会对这些对话一一分析,解释其中所体现的性别语言特点。

3.《傲慢与偏见》人物会话中性别语言的分析

第一段对话在小说的开头,班纳特太太要丈夫去拜访一下新来的邻居――富有的单身汉彬格莱先生。班纳特太太使用了大量具有女性特征的话语,如频繁地使用亲昵称呼“my dear”,在短短的对话中间使用了五次同样的字眼。众所周知,由于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慈爱的母亲和温柔的妻子,因此使女性语言具有了这种特点。此外,班纳特太太还使用了感叹句:“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还使用了语气强势词语 “to be sure”,“very likely”,“certainly”。诸如此类的话语的运用,经常会出现在女性的话语里。在小说的对话里,班纳特太太是想积极寻求对此访问的支持而刻意强调与丈夫的同盟性和亲密关系。而班纳特先生对太太恳切、亲密的语气始终是冷淡的回答,要么直接以 “no” 作答,要么“made no answer”,要么直爽地说: “You want to tell me, 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It is more than I engage for, I assure.”。即使是向太太提问,他也是很直接,没有任何感彩掺杂其中,如他问道:“What is his name?”;“Is he married or single?”;“How so? How can it affect them?”。从班纳特先生的这一系列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语言的一些特点,他们讲话坚定有力,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脚。

在第三章中有彬格莱和达西在舞会上的对话。当时彬格莱在和简跳舞,彬格莱也劝说达西邀请舞伴上场,他说:“Come, Darcy, I must have you dance. I hate see you standing about by yourself in this stupid manner. You had much better dance”。达西回答:“I certainly shall not. You know how I detest it, ...”,达西的话语明确表示不愿合作。在对话中,两人对话很直截了当,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明显地呈现出了男性语言的特点即竞争性的会话模式。男性往往直接、简明、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少顾及听话人的感受。正因为如此,男性喜欢使用直陈语气和祈使句,往往以命令的口吻讲话。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彬格莱和达西是好朋友,他们不会讲很多客套,而直接表达他们的意思。事实并非如此,下面看一下发生在达西和威廉爵士之间的对话,他们并不是很熟悉。

在威廉爵士家中举行的舞会上,威廉爵士以舞会为题与达西搭话。达西则不理会这一套,他把跳舞的人比喻成“savages”。威廉爵士虽说在地位和财富方面不如达西,但毫不示弱。面对达西的不屑一顾,他反戈一击,暗示自己曾经看到过达西在麦里屯跳舞。所以这里不是财富和地位在作怪,而是男性的性格使他们讲出来的语言也是既直接又粗鲁。因此,在英语中“damn, shit,hell”等这些咒骂语往往出现在男性的话语中。

小说第四章的开始部分,简在舞会后向妹妹夸奖彬格莱先生。对此,伊丽莎白对姐姐的每个观点不但完全赞同,还补充了不少赞美之词。如她说“about five times as pretty as every other woman in the room”,此外,伊丽莎白在和姐姐谈话时还用了许多强势词语,如“also”,“always”,“never”,“certainly”, “very”,“a great deal”,等等,其中“never”一词出现了三次。这些强势词语在下面的几句话中均有体现,如她给姐姐说道:“He is also handsome,”;“Did not you ? I did for you. But that is on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us. Compliments always take you by surprise, and me never; ... well, he certainly is very agreeable, ...”;“Oh! You are a great deal too apt you know, to like people in general. You never see a fault in anybody. All the world are good and agreeable in your eyes. I never heard you speak ill of a human being in my life.”。 此外,这些言语也反映出了女性的一些其他话语风格。她们在交谈中表现得比较合作,通常大家轮流讲,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并且,作为听者,女性对别人话语的内容常有积极的反应,不时地用mm,hmm, yeah等表示自己在倾听,有时对别人的话语会给予合适的评论,如在此处,伊丽莎白对姐姐话语的补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女性很少打断别人的谈话,即使打断也会说一句道歉的话。而相比之下,男性在交谈中常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倾向于由自己控制话题的选择与发话的机会,不肯轻易让出发言权。开始讲话时,话题转换常会比较突兀,交谈中跳跃较多,连贯性不强。作为听者,男性也不如女性那么注意别人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是那么积极地给出反应和意见。此外,男性打断别人说话的情况比女性多,却很少表示歉意。作为说话者被打断的男性一般都会发出明确的抗议之词,而女性多以沉默相对。

在小说的第三十四章,描写的是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但由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前者遭到了拒绝。在此章节中,伊丽莎白在指出对达西的看法时,是这样说的:“... you chose to tell me that you liked me against your will, against your reason, and even against your characters? Was not this some excuse for incivility, if I was uncivil? ... the happiness of a most beloved sister?”,及后面的她又提到:“ Can you deny that you have done it ?”在这一段话语中,伊丽莎白用了四个问句,这体现出女性用语的另一个特点即喜欢用问句,尤其是反意疑问句。据一个统计显示,女性使用反意疑问句的次数是男性的两倍。

除了上述的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五段会话中所体现的性别语言差异,性别语言特点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譬如,在语音方面,在发“-ing”时,男性多发成[in],而女性倾向使用比较标准的发音。语调方面,女性喜用升调,且言语中语调变化多样,体现出了她们感情丰富的一面;而男性多用降调或平调,语调平淡无奇,讲话四平八稳,往往体现出了他们理性的一面。最后笔者想提到的是女性常常使用逆序重音(reverse accent)。一般地讲,一句话的最高音调往往落在句子中最重要的词语上,而女性则把最低音调放在最重要的词语上,这亦为女性语言的一大特点。

4.结语

性别语言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性别作为一个独立的考察变量,已经在语言学习和与语言习得两个领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具有极为广阔的外延性,换言之,性别语言的研究不是孤立的,它和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地理学和民俗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并受制于语言使用者的家庭背景、文化水平、年龄、职业、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本篇文章结合小说《傲慢与偏见》,分析其中的人物会话所体现出来的性别语言差异,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对社会语言学中“性别”这一变量也会有更深的领会。社会交往的主体就是男性和女性,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在英、日、汉等民族语言中大有潜力,还是一块正在开垦的处女地。

此外,会话如一种谈判行为,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赏识。男女双方来自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习得了不同的交际方式,不同的会话模式常常引起交流双方之间的冲突和误解。认识到语言性别的差异,就可以置身处地于对方,通过交流增进双方的理解,使之相互包容,避免矛盾,实现成功的对话和交流。同时还能使言语行为者灵活调整自己的言语模式,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以适应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力求进行有效的社会实际。

参考文献:

[1]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9-20.

[2]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J].外国语,1983,(6):1-5.

[3]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86-188.

[4]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1997,(1):42-46.

[5]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社,2004.129-196.

篇8

【关键词】《甄执》;影视字幕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76-01

《甄执》不仅故事情节吸引观众,而且其复古的且充满文学色彩的台词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台词句式结构简洁凝练,令人回味无穷。在2013年,《甄执》在北美地区成功上映,但是《甄执》英文台词受到一些中国观众的批评与不满。美版《甄执》在翻译上是存在不足的。本文尝试探讨《甄执》字幕的翻译策略,希望能对同类型的国产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提供一点启示。

一、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

赵速梅认为,影视翻译具有口语化、口型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和大众化的特点。

(一)口语化。影视字幕翻译的口语化要求译者尽量让译文通俗化,且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语言习惯。

例1. 华:“你个知道什么,记得我那一年刚刚入王府就封了侧福晋成了皇上身边最得宠的女人。”(《甄执》第42集)

Hua:“You know nothing, you bitch! I remember that I was crown as vice wife of the Emperor and became the most favored woman of him just when I came to the palace......”

“”直接翻译成bitch,生动形象,符合华妃一贯的泼辣。同时bitch在西方观众语言中,属于英美女性日常的粗俗口语。

(二)口型化。字幕台词的口型化要求译文在保证生动、准确的前提下,尽力在长短、节奏、换气、停顿和口型等方面达到与剧中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口吻一致。

例2. 曹贵人:“娘娘一针见血。”(《甄执》第42集)

Noble Lady Cao: “Empress said straight to the point.”

译文经过配音符合原作人物的表情和神态。美中不足的是,受中英文发音差异影响,英文台词的口型和中文台词不大一致。

(三)人物性格化与情感化。《甄执》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且多元化,令人印象深刻。译者在翻译影视作品时,应充分把握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点。

(四)大众化。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针对美国观众,可以尽量让译文通俗易懂,使用一些大众化的语言。

例3. 甄郑骸澳憧商过汉武帝李夫人的故事?”(《甄执》第33集)

Zhenhuan: “Have you heard about the tale of Emperor Wu and his wife Li? ”

原文里面有个历史典故,西汉李夫人倾国倾城,深得汉武帝刘彻的宠爱。在李夫人病逝前,她坚决不愿意让汉武帝见到她憔悴的容颜。在英文台词里,译者没有详细译出“汉武帝”这个意象,也就却失去了原作的完整意义。

二、《甄执》的字幕翻译策略

根据张春柏、钱绍昌等人的观点,本文认为,字幕翻译可以采用字数限制、译文符合语境、 语义声画同步等方法。下面以实例谈谈其中两种策略在电视剧《甄执》中的运用。

(一)字数限制。字幕翻译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译文不能冗长,译文台词应当和影视中的画面或人物表情同步。

例4. 槿汐:“这后宫之事瞬息万变,不是害怕便可应对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唯有恩宠二字最重要。”(《甄执》第7集)

Jinxi:“The condition of harem changes at every moment,not fear can solve it. But remain the same, only the imperial fav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译者在这里已经进行了简化。对于源语文本中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用删减的方式,对不重要的信息进行了适当简化,是比较恰当的处理方式。

(二)译文符合语境。译者在翻译字幕的时候,不仅仅关注语言内容和形式,也应当结合影视的画面内容,深入把握对应的语境。

例5. 槿汐:“奴婢洗耳恭听你。”(《甄执》第7集)

Jinxi:“I am all ears.”

根据语境,甄终在交代重要事情给槿汐。 “洗耳恭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槿汐恭敬顺从的样子。译者的翻译也一样形象贴切,符合当时的语境。

三、结语

当前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发展还比较滞后,需要译者们努力把更好的国产影视剧作品介绍到国外。《甄执》影响广,语言比较有特色,文化底蕴也较强,如何恰当处理其中文字幕的翻译是值得研究的。本文结合《甄执》的台词介绍了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以及几种字幕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丁肇华.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翻译策略[D].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4.

[2]股然.从异化与归化视角看美版《甄执》的字幕翻译[J].轻工科技,2016.

[3]赵速梅,黄金莲.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

篇9

[关键词] 目的论 化妆品 品名翻译

在经济全球化和商品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商品品名已成为商家、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重要信息来源,而成功的品名翻译是对外推销商品、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保证。女性品牌化妆品名风格各异,或实或虚,或雅或俗,或古典或时尚,因此要翻译成何种风格,不仅要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还要考虑目标市场的群体心理、兴趣追求和语言倾向等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翻译目的论和化妆品名特点的阐述,对化妆品名翻译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翻译目的论

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认为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翻译行为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获取经济效益)、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自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商品品名的交际意图十分明确,有一种明显的指示功能,即宣传某种产品或劳务,引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行为。因此,化妆品名的翻译要突出其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指示功能或祈使功能的再实现。

翻译目的论有三条基本规则:第一是目的规则。即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而该目的是由翻译活动的发起者向译者提出要求,并和译者协商决定的;第二为连贯性原则,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达到语际连贯,与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境连贯一致,让译语接受者接受理解;第三为忠实原则,译文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程度和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二、化妆品名语言特点与翻译目的

化妆品是女性日用化学产品,其受众的美学特点决定了其产品译名的重要性。化妆品译名,首先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是由语言这个物质材料表现出来。从语言的存在形式看,化妆品名称表现为口头语音形式和书面文字形化妆品名称犹如一个人的名字,也是对语音、文字等进行精心设计,多选用声韵调非常和谐,化妆品品牌特点女性气质相适应的具有抒情或描写性质的字和词。但是化妆品名的翻译不应该只是考虑语言文化间的转换,更应该注意商业经济下产品销售这个商业目的。女性化妆品的消费对象是广大女性,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性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是女性购买商品的永动力。女用化妆品名的翻译应符合女性消费者追求高雅和美丽的心理。因此,这就决定了化妆品名的翻译对美的要求更高。

化妆品品名的交际性强,原文和译文的最终目的一致,这就决定了化妆品名翻译讲求的是功能上的对等。翻译的目的是要实现化妆品的销售目标,因此化妆品名翻译不仅是一个语义对等问题,更是在于译文是否有感染力以及能否增强广告功效,更多地注重翻译语言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在功能派翻译理论中,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再是“对等”(equivalence),而是合适(adequacy)。这里指译文是否符合翻译行为以期达到的社会效果,亦即译文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其在语境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化妆品品名翻译是以取得社会效应为最终旨归,因此翻译的应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受众群体的接受和反应,即强化化妆品本身的美学意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也是化妆品名翻译的目的。

三、个案分析

化妆产品CLEAN CLEAR的中文译名是“可伶可俐”,产品本身的英语词汇CLEAN(清除)和 CLEAR(干净)点出了化妆品的特性,正好与它专治青春痘这一功能相合,让人联想到一张干净明亮没有青春痘的脸庞,而中文译名没有单纯的翻译为清除干净,而是用“可伶可俐”来代替,看似是音译,其实是基于对中国女性的温柔、委婉特点的认识,既利用了原名的谐音,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汉语中的双声,不仅读起来声音清脆,韵律和谐,而且节奏明快,富有乐感,又充分反映出商品的功能;再来看美国的洗涤用品“海飞丝”HEAD-SHOULDERS的中文译名“海飞丝”。海是 HEAD的音译,丝是 SHOULDERS的音译,合起来会让人联想到宽阔的大海和飘扬的发丝,将产品的功能巧妙地寓于美的意境当中。上海著名品牌“美加净”得宜于汉语单字表意的特点,取“美丽更添干净之意”,若译为“BEAUTIFUL-CLEAN”显得拖沓冗长,不符合商标名简洁的审美特点,译名 MAXAM在发音上接近 MAXIMUM(最大化),让人对产品产生了无尽的遐想,“最大化”也许就是洗面奶洗得最干净,而且,首尾都是“M”也体现了原来汉语品名的“美”字。

“UP2U”最新流行的口红品牌,采用了英文与数字灵活组合的形式,同Up to you的发音一致,广受时尚青年的喜爱。Avon的中文译名是“雅芳”既考虑到了产品本身的英文名,还体现了女性对优雅和芬芳的追求。德国著名美发品牌schwarzkopf的中文译名有两个,一个是“黑人头”是品名的意译,而另一个“施华蔻”是品名的音译。两个译名各有千秋,前者是体现了产品的某些功效和应用领域,而后者是考虑到受众多是女性群体,用字趋于优雅温婉的女性化,试图吸引女性顾客。考虑到化妆品名的翻译目的,后者的翻译比前者要更胜一筹。化妆品牌amore的中文译名是“爱茉莉”前两个字是偏于音译,而最后一个字是顺承译名的第二个字而来。而不是简单的翻译为“艾莫尔”。译名的每个字又富有女性特点或是受女性钟爱的字眼特点,而译名本身又有一定的含义,便于受众记忆同时又带来美的感受,可谓一箭双雕。BIOTHERM的汉译名“碧欧泉” 源语商标名内涵丰富,Bio-意为皮肤的生命, -therm是指矿物温泉,因为在法国南部山区就有一种矿物温泉,它对人体,特别是对肌肤有着特殊功效,而BIOTHERM产品的有机活性因子P.E.T. PTM正是从这种矿物温泉中提炼出来的。其汉译名中,“碧”使人联想到碧水蓝天、绿意盎然,“欧”、“泉”指代了产品的诞生之地更让人产生清新自然、优雅纯净的感觉。化妆品Maybelline,汉译名为“美宝莲”。“美”暗示其功能是使消费者更美丽,“莲”暗示其效果是使消费者如莲花般漂亮,既取其音,又取其义,两种语言融会贯通,且发音响亮、寓意美好,不失为一上乘之作。

总之,化妆品名译名多采用“芳”、“黛”、“诗”、“兰”、“玉”、“姿”等汉字,给人以清新芳香、典雅纯洁、婉约美丽之感,迎合了广大女性的消费观念,考虑了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汉民族的语言心理,选用内容美好、声韵娇甜的字词,且发音响亮、节奏分明,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美的享受。这种翻译以译文的读者为中心,既考虑到原品名,又迎合了中国读者的心理,打开了中国的销售市场。反之,在广告翻译中,如果不对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加以了解,然后进行适当的文化转换,那么,即使质量:一流的产品也很可能无人问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使我们对化妆品名翻译有了更实际更准确的认识。化妆品品名是受众接触产品的第一信息,是产品吸引顾客的题眼。因此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灵感的翻译,而产品的功能要求品名的译文必须接近读者,以读者为中心,从而达到宣传商品和劝购的目的。因此化妆品品名的翻译不单纯受语言文化的制约,还应该考虑到翻译目的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胡开宝 陈在权:商品名称的美学特征与英语商品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 2000.5

[2]李存颉 朱桂成:论审美价值、文化心理和社会影响力在商标翻译中的作用[J].河海大学学报, 2006.3

[3]吕 政:从受众心理角度谈商标的翻译[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5.7

[4]肖美清:女用商品商标汉译的美学原则和翻译方法[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4.6

[5]张 凌:化妆品商标翻译的语用失效现象[J].广西轻工业,2007.6

[6]张庆云:女性化妆品名汉译的文化蕴涵与审美情趣.[J]双语学习,2007.7

篇10

关键词:日语;第一人称;描述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80-01

日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既有日语本身固有的“和语”词汇,也有从汉语引入的“汉语”词汇。与汉语相比日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包含着比汉语更为复杂的交往礼仪、生疏关系、年龄、性别等内容,所以第一人称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日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

一、日语第一人称的表达

日语第一人称主要表达方式如下:わたくし【私】我,表敬程度高,第一人称自谦的表达方式,在郑重的场合使用,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对关系亲近的人使用时会有生疏之感。

1、わたくしがご明申し上げます。/那件事由我来说明。

あたくし【私】我,“わたくし”的转音,比“わたくし”随便的说法,主要为年轻女性使用。表敬程度及谦谨的程度低于“わたくし”和“わたし”,带有撒娇的语感,可以联想汉语中女性耍娇时使用的“人家”一词,所以多用于关系亲密者或年轻女性之间。虽然与“あたし”相比具有高雅的语感但在郑重的场合或者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时不适宜使用。

2、あたくしはよく分かりませんわ。/我不是很明白。

わたし【私】我,“わたくし”的略音,比“わたくし”随便的说法,男女老少均可以使用。表敬程度低于“わたくし”,高于“あたくし”,对话者为上位者、下位者时都可以使用。是日语中最为普遍的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反义词为“あなた”。在郑重的场合没有“わたくし”郑重,不是最佳选择。另外,需注意的是日本轻年男性更多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ぼく”,“わたし”多为中年以上男性使用。

3、わたしの本はこれです。/我的书是这本。

あたし【私】我,“わたし”的转音、“あたくし”的略音。表敬程度低于“あたくし”,是“わたし”和“あたくし”更为随意的说法,适合对亲密关系的人使用。主要为年轻女性使用。与“あたくし”相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女性撒娇的语感。

4、あなた、あたしのことをどう思っているの。/你是怎样看我的呢?

ぼく【】我,反义词为“きみ”。表敬程度低于“わたし”,是年轻男子最常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带有一种男性特有的温柔、可爱之感,近年来也有年轻女性开始使用。不适于在郑重的场合及关系生疏的人之间使用。

5、ぼくとぼう。/和我一起玩吧。

こちら【此方】我,我们,指说话者自身或说话者一边的人。原本是近称指示代词,指离说话者近的场所或说话者存在的场所,后来演变为可以指说话人自己或靠近自己的人。当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时属于谦称的表达方式,使用“こちら”时往往有强调第一人称的语感。“こちら”也常常用于指称他人,此时则属于敬称的表达方式,指称他人时,有时以“こちらさま”的形式出现,比“こちら”的表敬程度更高。

6、じぶんがやります。/我自己做。

おれ【俺】俺、咱、我。男性用语,成年男子对与自己地位平等或晚辈、小孩使用,有粗俗的语感。男性使用时适宜对关系亲近的人使用,否则给人无礼的感觉。おれさま【俺】为自我的尊称,相当于汉语中的老子、咱家,口气傲慢,为男性用语。

二、选择正确的第一人称表达方式需注意的事项

1、根据场合选择。如言语活动在讲演、集会、宴会、典礼等郑重的场合进行或对长辈、客人、上级、公众等进行时,第一人称的表达选择“わたくし”。“わたくし”属于自谦语,通过谦卑的称谓自己以提高听话人的地位。使用时经常与恭谨语搭配,使语言具有谦谨、庄重的色彩。在社交书信中则可选择“しょうせい”、“ふさい”、“やつこ”等更为谦卑的表达方式表达敬意。在日常对话、家庭访问中则不适宜用以上表达方式,会给人客气、生疏的感觉。

2、根据性别选择。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中有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要根据性别选择合适的第一人称表达方式,如年轻的男性可以使用“ぼく”,年轻女性可以使用“あたくし”、“あたし”,成年男性可以使用“おれ”,年老的男性可以使用“わし”。如使用不当会给人不好的感觉。

3、根据年龄选择。同一主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变化。男性未成年之前多使用“ぼく”,成年后多使用“わたし”,年长的男性可以使用“わし”。年轻女性可以使用“あたくし”或“あたし”,中年以后的女性多使用“わたし”。

通过分析日语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可以分析出言语活动进行的场合是否郑重,还可以分析出第一人称指代者的性别、年龄、修养、性格、生长环境及对话双方的亲疏关系、尊卑关系等等。正确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有助于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篇11

关键词:英语学习;性别差异;原因;策略

从大学中外语专业的学生来看, 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 而且给人的印象是女生的外语学习成绩普遍优于男生。这一现象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是女生的外语学习能力高于男生吗?还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呢?

一、男女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差异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从基本的字母、音标、单词识别等开始是一个长期的认知过程。所以在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等都占有重要地位,缺一不可。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男女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差别。

(一) 语音基础知识方面的差异

人们学习一项技能一般从模仿开始,外语的学习也不例外。在模仿过程中,一般女生

的模仿能力比男生要强,学习速度较快,发音也相对比较准确女生在语音阅读方面也比男生更胜一筹。在语法的学习方面,因为男生是采用理解记忆,所以在对语法的分析上要比女生强,掌握的语法内容也就相对较多。

(二)听力方面

一般对于比较容易混淆的发音,女生更容易是识别,识别的正确率明显高于男生。而对于需要理解分析的内容,由于男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高于女生,在听力测试中,关于推理方面的得分一般比女生要高。在语言学习的中后期,当听力测试渐渐由侧重考查语言信息的捕捉能力转向侧重考查对获得的语言信息分析理解再加工时,男生的听力水平不断接近女生。

(三) 阅读理解

在词汇方面女生的积累普遍高于男生,而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男生要优于女生,因此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主要考察词汇量的时候,女生得分一般高于男生,而在后来越来越看重分析综合能力时,男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高。

(四) 写作方面

在外语学习的早期,文章一般以描述性和叙事性为主,女性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刻画是她们所擅长的,因而其书面言语作品往往较为细腻。到了外语学习的后期,书面表达的语篇类型多以议论文为主,而男性善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在此时得以充分发挥,往往班级里比较出色的政论性文章便是出于男生之手。

二、男女生英语学习中差异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负责人类言语功能的区域主要在左脑而大脑的右半球虽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但远不如左半球。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语言能力强的人,相对而言左脑比较发达。通常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由于女性的左脑发育要比男性早,在控制处理语言信息时更成熟。女性在六岁左右左脑的发育已经比右脑更专门化了,而男性要到青春期发育时期。因此生理因素影响着男女生英语的学习。

(二) 心理因素

“局部差异论”认为,男女两性在智力总体上没有差异,但在构成智力结构的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例如,男性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方面优于女性,而女性在言语能力上存在优势。[3]男女生在性格方面也存在差异,一般男生比较冲动,女生相对温柔,内省型的比较多。据卡根研究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对内省的学习者更有效。

(三) 社会因素

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在对男女孩的发展要求及指导上有所差别。对于男生,家长一般采用积极偏向竞争性的教育方式要求男生有冒险精神,要果断,而女孩的行为被要求是顺从的被动。因此男女生性格差距进一步强化,无法将男女生的优点集于一身。

三、解决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的对策

(一)鼓励男生勤学苦练

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在语言的发展方面确实比男性要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学习的深入女性的语言优势逐渐减弱。作为男生一方面要坦然面对性别差异给他们外语学习所带来的不利,另一方面要明白女生学习效果之所以好一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生普遍比男生认真。只要勤学苦练,男生可以弥补先天不足,取得和女生同样好的成绩。

(二) 指导学生加强弱势项目训练

根据男性和女性的语言特点,分别加强各自弱势项目的训练。在本文的第三部分里已分析了男女生在各类测试项目中的优劣势,教师和学生可以以此为依据加强男女生弱势项目的训练。语言技能的提高靠的是反复操练,没有什么捷径。

(三) 调动右脑的潜能,使大脑的左右半球在语言学习中协调工作

除语言活动外大脑的左半球还负责抽象思维、阅读、书写、计算等活动,而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空间知觉、直觉、想象、舞蹈、节奏感、情感和意志活动。据科学研究表明,女性的右脑较为闲置,左脑的工作则很辛苦,而男性的左右脑使用比较均衡。因此,如果调动右脑的潜能,把男性对空间知觉、节奏感等的优势融入外语学习,便能弥补男性语言学习的先天弱势。

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具有语言天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大学外语学习中多项指标男生弱于女生的现象。而这种男生弱于女生的现象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学习的深入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男生和女生的总的语言能力不断接近,另一方面,在部分项目中男生甚至超过女生处于优势地位。大学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女强男弱现象是很难彻底改变的,如何提高男生外语各项技能和学习成绩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敏.男女生对英语学习认知性差异的探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9.

[2]黄崇岭.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对外语学习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4,2.

[3]何先友.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4]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J],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篇12

关键词 词 体制 题材 审美趣味 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05-02

词经过晚唐五代,由文人的改造与加工初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体制、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温婉精致为美的审美规范。北宋前期的词人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人的创作传统,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最终使词风发生了改变。既体现出词的内容、形式日趋成熟化,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变化,为北宋中后期词乃至南宋词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词的体制:由小令的一统天下到慢词的后来居上

自宋王朝建立起,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商业经济日趋发达,社会娱乐业也繁荣起来,许多达官显贵竞相填写令词。到了仁宗时期,令词已经成为词人最擅长和习用的体式。小令的字数较少,能够灵活地表现词人的恋情相思和咏物酬唱,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踏莎行》(侯馆梅残)等都是小令中的佳作。但随着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短小的令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反映生活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于是慢词这种新体式逐渐引起文人的注意。与小令只能捕捉一刹那的感受相比,慢词更适于抒写丰富的情感变化,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极尽变化腾挪之能事,为词人提供了发挥其文字才华的广阔空间。张先是较早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如他的《卜算子慢》(溪山别意)、《山亭宴慢》(宴亭永昼喧箫鼓)等,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经验。把慢词推向新历史阶段的词人是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大力创制慢词长调,如《雨霖铃》(寒蝉凄切)、《木兰花慢》、《戚氏》等,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不但丰富了词的曲调,而且扩大了单首词的容量,使之更富于表现力。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人词以传统的小令为主的习惯,从词的发展来说这是一大进步。

二、词的题材:从恋情相思到百态人生

受晚唐五代词风的影响,宋初的文人词以花前月下、渡头长亭的柔情为主要题材取向,范围较窄。如“无情不似多情苦,一丝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踏莎行》),这类词都是在沿袭前代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抒写由爱情所引发的种种感受。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文学表现的需要,词人们也在尝试新的创作,努力开拓传统以外的题材。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所反映的边塞生活,使之成为豪放词的滥觞;张先的赠别酬唱词,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增强了词的现实感;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意蕴深沉,使词转向言志,表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及描写城市景象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使词的题材延伸到千里关河和都市城邑。由此看出,这一时期词的题材正在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作品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并且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为后代宋词的“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提供了借鉴。

三、审美趣味:由“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要求出现更多时尚流行的歌曲,这就使词从士大夫的贵族沙龙走向民间的市井曲坊来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要。以晏殊的《蝶恋花》与柳永的《定风波》为例:二词同为女子怀念恋人之作,晏词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把无限失望、感伤之情表现得圆融含蓄,充满着贵族气息;而柳词“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则表现了女主人公泼辣直爽的爱情观,充满了平民气息。晏词中的这位女性雍容典雅,“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情怀深藏于心而不敢宣之于口,显得含蓄委婉;柳词中的女子则是通俗直白,她直抒情感,悔恨没有“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正符合了市民大众的的审美趣味。这一时期宋词由“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发展过程,充分表现了创作主体鲜明的个性和充沛的感情正不断冲击着封建社会的传统伦理道德,也就是把那些高雅文人不愿、不敢或不屑于写出的通俗情感,淋漓尽致地用词表现出来,由“雅”到“俗”的转变正是宋人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充分体现。

四、语言特点:从亭台楼阁走向市井闾巷

北宋前期词的语言一洗五代花间词的浓艳和脂粉气,表现为士大夫精心雕琢的清丽淡雅、温润秀洁、精致委婉的语言。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云破月来花弄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等,代表了文人雅词的语言特点。但词原本是用来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作为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词人的作品大量流传于民间,因而刺激了词的语言的通俗化。欧阳修在写雅词的同时,也创作了部分语言通俗的作品,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和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柳永则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吸收借鉴民间歌词,如“恁”“怎”“伊”“伊家”“消得”等等,不仅符合词中人物的个性,而且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利于广大市民的接受,所以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虽然时人对此颇有非议,说他“词语尘下”(李清照《词论》),但就词的总发展来看,能够使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并受到欢迎,是有利于词的普及发展的。

总之,时代孕育了与其相适应的文学,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不断发展的词文化。北宋前期由开国到稳定的背景使词逐步成熟发展起来,由高贵典雅到通俗流畅,由达官显贵的娱乐消遣到普通市民的流行新曲,无不显示出宋词强大的艺术魅力。北宋前期词风的这些变化,为后代词人在创作领域继续开疆扩土奠定了基础,对后来宋词取得的辉煌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云翼.宋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篇13

【关键词】语言差异;交际风格;性别差异

语言性别差异,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西方学者们对于这一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国内开始的相对较晚,却一直是社会语言学家讨论的热点话题。性别差异不仅造成了男女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而且使得男女双方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群体。性别差异不仅反映在男女的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方面,而且也反映在语言的构成与语言的使用上。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没有意识到性别的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导致相互误解甚至产生冲突,只有了解语言的性别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型人际关系,显得意义重大。本文试分析美剧《尼基塔》,从交际风格这一方面说明男女的语言差异,希望英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结构知识的同时,结合语言性别差异这一现象,更准确的掌握语言的应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是在自言自语,而是与具有同样谈话需要的人进行交谈。由于男女的语音和用语等语言形式上的差异,男女在言语交际方面展示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总的来说,女性在交际时所反映出来的特点是:用言语建立和维系和谐的关系,是关系型;有同情心,善解人意,感情丰富,是情感型;彼此间遵守平等性或一致性,支持倾听别人讲话;间接表达比较多,有时会在枝节方面做文章;男性的交际特点是:用言语来表明自己的权威和自信,是成就型;把交谈当作一种获取信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是工具型;自信果断,敢于竞争,喜欢占有支配权;言语直接,目的明确。不难看出,男女两性在交际风格方面是有差异的。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话语量

在英语单词当中,有不少类似于gossip和chatterbox这一类的词来形容女性的话多,但是实践证明在大多数场合,如社交、聚餐、电视讨论等,男性讨论的比较多,占用的时间也比较长。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一次社交聚会上连续3个小时观察一对夫妇,发现在此期间丈夫说话的时间是妻子的五倍多。可当事后向在场的其他人询问他们对这对夫妇的印象时,竟然人人都觉得丈夫说话不多而妻子非常健谈。这些例子很有趣,不但表明了男性谈话比较多,还可能说明了人们对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这方面的语料在剧中收集到许多,充分可以说明男女两性话语量的差别。在同一个话题的交谈过程中,女性的话语量远远不及男性。

2.打断和重叠

语言学家对谈话中的打断(interruption)和重叠(overlap)现象作了研究。打断是指在当前说话者说出能够标志该句话可能结束的词之前,下一个说话者就迫不及待的抢过话轮,对当前说话者进行侵扰。而重叠是指下一个说话者不是等当前说话者把话说完之后马上接过话题,而是在他即将说到一个停顿点或即将说完的时候就开始说话,与前面的说话者有一些重叠因此重叠是对停顿点和语轮到来时机的错误判断。例如,《尼基塔》第一季第六集中,当尼基塔与一位特工说起自己失去爱人的事情时:

Man: When?

Nikita: Three years ago……The best mistake in my life……(打断)

Man:Who was he?

Nikita:He was a web designer……(打断)

Man: What happened?

Nikita: Daniel and I had his parents’ lake house to ourselves for the weekend……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男女都参加的会话中,几乎所有的重叠和打断现象都是由男性作出的。而在同往中,重叠与打断几乎是平均分配,对话中每个说话者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也基本一致。而且,在同谈中出现的大多是重叠现象,而在异谈中大多是打断现象。错误的判断,而打断则是对当前说话者权利的侵犯,是对交际中话轮转换规则的违反。

3.会话分析

会话分析理论中的话轮转换、毗邻应对和插入序列这三方面内容,可以更好的分析男性与女性的交际风格。在差异论中,就已经讨论过男性是竞争型,女性是合作型。在会话中男性总是希望能够成为主宰者来体现自己的独立和权威。他们在较多地打断别人说话的同时又讨厌别人打断自己,只愿意让别人听自己讲而不太对别人的讲话作积极的回应。这样就经常会在一段对话中左右话轮转换,有的还会形成插入序列即插话。女性则更强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交谈过程本身。她们把交谈看作是与他人维持联系、保持亲密、寻找和给予确认和支持,从而达成一致的手段。

例如,《尼基塔》第一季第九集,

Nikita:Hello, Michael.

Michael: 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 here?

N: Thanks. My flight was lovely. How about yours?

M: You picked the wrong mission to mess with.

N: Relax. I am not here to stop you.

从上面这组对话中看到,迈克进行了两次话轮的转换,插入了两个问题,完全没有和尼基塔合作的谈话风格,反而是充满竞争。从剧中的大量语料可以看出,在男性与女谈时,进行话轮转换和插入序列的经常是男性,女性则很少看到。

当然,仅仅从交际风格这一个角度来分析,男女语言差异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还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全面的分析比较。

【参考文献】

[1] Ralph Fasold.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2] Eckert. Language and Gend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篇14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人与人进行交际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性别与语言的关系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17世纪的美洲加勒比印第安人语言中的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曾一度被欧洲殖民者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语言。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性别语言的研究,语言学家们开始将语言学及社会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及丰硕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性别语言研究中[1]。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从话语量、话题选择等方面开始对性别语言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代表性人物有Swann,Hirschman等。语言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如地域差异、语言共同体差异、性别差异等等。语言的性别差异指的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女性的言语特点和男性的言语特点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2]。从落后的原始社会到现达的物质文明社会,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一直都受到男女社会分工不同的影响,而这种语言使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目前国内有关性别语言的研究大多数都使用的是西方的研究方法,多数都只是研究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汉语中独特的性别语言差异,本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梳理英语中存在的性别语言现象,研究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及其产生的根源,为跨文化及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二、语言变异及语言的性别变异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在客观上就赋予了语言一种较强的调节功能。变异是语言动态的表现形式,没有变异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3]。语言的变异通常是指某个语言项目,可以是音位、形位或者是其他语法规则在实际使用的话语中的状况。语言使用的背景、场合、对象及语言使用者本身的不同都会造成语言发生变异。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不同性别之间语言使用的差别,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变体,也是语言发展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语音、语调、措词、句法,甚至男女谈话话题的差异等方面。

三、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的静态分析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人们可以从语言的使用上看出另一个人的职业、阶级、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及其成长的地域背景与生活环境等。自语言出现以来,对语言的使用,男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有关英语中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主要从静态分析和动态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静态分析指的是从性别语言自身及性别语言的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动态研究则指的是对性别话语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一)语音语调方面的性别差异

女性在语音语调方面总的来说要比同年龄、受同等教育、有着相同社会阶层和地位的男性发音更标准、更规范一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男女谈话的观察和对一些非正式交谈的录音材料的分析表明,女性发音在很大程度上比男性发音标准,例如: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发出儿化音,在发后鼻音的时候,男性更容易发成前鼻音。在语音语调方面,女性的语调要比男性夸张,起伏波动较大,富有表现力。女性在交谈时通常喜欢使用升调来回答问题,而男性往往使用降调来坚定有力地回答问题。女性用语中频繁的使用升调一方面带有一种试探性的口气,说明女性在处理事情时缺乏果断性,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表示礼貌并展现女性的温柔。

(二)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

由于长期的社会偏见,即使是用同一个词汇来描述男性和女性时,其暗含的意思也有一定的差异,描述女性的时候往往带有负面、贬义的意思,而描述男性多数时候都表褒义、中性或稍微带有一丝贬义。如英语中单词easy在指代不同性别时,其暗含的意思则完全不同:Jackiseasy(杰克和蔼可亲),Lucyiseasy(露西搔首弄姿)。Professional一词在用于描述女性时通常被理解为“prostitute()”,而用来描述男性时通常指的是诸如医生、研发人员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士。女性在词汇用语的选用上也比男性用语更为丰富。首先,在选用形容词的时候,女性一般喜欢用比较空洞并且夸张的词语,例如:女性喜欢用“terrible”、“awful”等感叹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其次,女性对色彩也较为敏感,她们对表示颜色的词汇掌握的更多,使用起来也更为讲究。例如:当她们想表达某种较淡的绿色时,她们会说“青绿色”或者“草绿色”而不是单纯的“绿色”。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还表现在对诅咒语、禁忌语和俚语等词汇的使用上。通常情况下,男性用语中一般喜欢出现这三类词汇,而女性用语中一般都避免使用这些,女性更加倾向于选用文雅、委婉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和情感。

(三)句法结构层面的性别差异

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女性喜欢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结构,英语会话中女性很少使用不规则的双重否定句,而男性则使用得比较频繁[4]。JanetHolemes(1988)的研究发现女性喜欢使用疑问句,尤其是使用带有情感表达功能的附加疑问句,如:女性用“let’sopenthewindow,shallI?”来征询对方的意见,而不是用生硬的祈使句,男性则更多地使用表命令语气的祈使句。另外,在女性语言中存在着大量限制性模糊语结构,如:Ithink,Isuppose或是含有不确定成分的单词sortof,kindof,perhaps等。

(四)话题层面的性别差异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自古以来男女感兴趣的领域也各不相同。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很少有话语权,即使有地位的女主人之间谈话的话题也不外乎:相夫教子、管理家事之类的话题,而男性们则更多谈论的是功名、仕途等话题。当今社会女性谈论的话题一般多是局限于个人感受、流行服装、美容化妆、电视剧的感受、孩子教育、家庭事务或日常生活琐事等,而男性往往谈论的话题是有关军事、汽车、体育项目、国家大事等。

四、性别语言差异产生的原因

性别语言差异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社会根源引起的,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性别差异即男女不同性别对语言使用的差异不是由语言本身所决定的,而更多的是由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女性的话语权受其自身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分工的影响,反之,女性的语言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身份、社会地位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Holmes的礼貌论中认为,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要更有礼貌,但男性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则比女性更为注重协同性并在交际中更多地、积极地使用礼貌策略[5]。女性在交际中通常更多地给会话方予以话语支持和一些带有鼓励性的话语,更多的是支持、赞同对方的话语,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而男性在交际中则往往掌握话语权、容易打断别人的话语,交际中常常持批评或者不赞同的观点。首先,女性的语音比男性语音标准,除了其天生的生理特点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社会传统的影响。语言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女性被期望说更标准的语音来弥补其社会地位的不足,女性喜欢用升调,语调的变化很大,这反映出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通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示自我,吸引他人的注意。其次,女性在表达情感时选用夸张、空洞的形容词来更为准确地反映她们的情感,强调一定的特殊效果,这反映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女性地位次于男性,女性往往通过夸张的语言表达来弥补这种地位上的差异。再次,女性使用模糊性的限制语言其实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是女性不自信、不果断的一种表现,模糊语的使用从一定的程度上能给说话者一个回旋的余地,模糊性限制语表示不确定的态度,也就意味着其话语没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反映了女性地位卑微,手中没有实权,所以女性语言大多含糊不定、优柔寡断。同样,从女性使用诅咒语、禁忌语的频率要少于男性,女性更注意所使用的语言的文雅和含蓄,更多地偏向使用委婉语等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出,男性代表着权力、地位,男性的主宰地位使得其语言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而女性的社会作用仅仅是点缀和装饰。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最终导致语言不平等的出现。另外,男性和女性分别属于不同的社会亚文化群体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女性和男性从小都被灌输着各不相同的行为准则及人生价值观念,自古以来,传统社会都认为男性应该要有积极进取、敢于冒险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女性则应该温文尔雅、秀外慧中。这就导致男性和女性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群体。从男女谈话所感兴趣的话题上人们可以看出,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女性受教育和参加工作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社会分工仍然是处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男性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在家庭中被看作是主宰诸事的一家之主,而女性则是柔弱无能的依附者。女性在家庭事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社会事物中的影响力却比较小,因为从女性的言语话题范围中就可以看出,她们对重要的社会事物知之不多。性别语言差异形成的原因从根源上讲还是由男女性别的不平等引起的。

五、结语

性别和语言之间的关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语言问题总是和社会问题紧密相连的,所有社会、文化、心理因素都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女性对语言的使用无论是在语音、语调、词汇还是在句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千百年来,由于社会意识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以及女性心理的影响,女性言语的特点反映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与从属角色。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进一步崛起,因此,女性在语言文化中所折射的地位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作者:李翠玲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CaseyMiller,KateSwift.WordsandWomen[M].USA:HarperCollinsPublishers,1991.

[2]RonaldWardhaugh.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3]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