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内部管理工作范文

内部管理工作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内部管理工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内部管理工作

篇1

第一方面:管理者本身不足

要点:威信

1) 过于人性化,缺少威信:

2) 执行力方面缺少韧性:在制度执行方面;

3) 未能与同事达到共鸣效果:同事给予管理上的支持力度不够;

4) 各类培训不完善:包括思想、业务总结分析、营销技巧、消费心理等等方面;

5) 自身思想存在不成熟的地方:

【备注】郑重向所有同事道歉,并在2011年尽最大能力去改正!

第二方面:团队成员的不足

1) 上进需求欲望不足:日常自身学习不足等;

2) 自身综合素质要求不高,自由、散漫:

3) 大局观不强、小团体利益作祟:

4) 自身工作目标性不强:

5) 主管能动性欠缺:

6) 缺少总结分析能力:

7) 岗位工作态度-无所谓:如果同事觉得个人工作无所谓或直接影响团队和谐建设及不利于管理,那么就请你主动离开;

8) 作为社会的人,要学会相互尊重:上下级、同事之间等;

第三方面:2011年管理目标:将客服中心打造为一支高效、和谐、有战斗力的队伍!

1) 建立威信:将改变10年的某些管理模式,适当的增加“专制性”,减少民主性;

2) 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3) 用人管理方面:借用原蒙牛集团牛根生董事长的用人制度:

有德有才,坚决重用;有得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诚信待人,认真做事。

【说明】“德”的个人理解:包含品质和品德,品质指个人综合素质问题;品德包含职业素养,职场修养、团队荣辱观

郑重申明:

1)对不利于团队建设或管理的不手软:通过2011年年底调薪及日常招聘工作看,就目前的薪金构架,不担心会出现“用人荒”;

篇2

一、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加快医院发展步伐

坚持科技兴医,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加强学习培训,一方面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学习,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快人才培养。及时组织职工学习十七大精神,并结合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医疗卫生改革政策,指导医院改革发展方向。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促使了医院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先后购进一批先进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了保障。鼓励各科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引入新技术,不断提高了医疗水平。

二、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医疗质量方面,着重抓好三级医师查房、典型疑难病例讨论、术前术后病例讨论等基本制度的落实,确保安全行医。推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服务制度,病人一入院即知晓自己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主动配合治疗。对出院病人实行回访制度,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及病人对医院的意见。认真组织和督促各科室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活动,对病历、处方的书写,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消毒隔离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综合分析,严格按照医院管理制度进行奖罚。同时,充分发挥行政、后勤职能部门的协调、指导、督查等作用,为临床一线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由于工作措施得力,医疗护理质量稳步上升,一年来无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患者对医院的信任越来越高。

篇3

关键词:交通运输;内部管理;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令世界感到震惊,但是,由于各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协调方面还不能较好的达到同步,这就导致一些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外在因素的限制,影响其发展的速度。

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讲,可谓是相当重要。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在交通运输企业中,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限制着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下降,这无论是对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还是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状。

一、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需要改进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系统与全面性,在某些经济业务或者是具体的事务上面,相关的管理方法不够具体,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为,管理经营的环境较少,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上普遍存在着某些问题:财务人员、资料保管人员、业务的决策人员以及具体办事人员之间的关系复杂,相互牵连,彼此监督力度不够,有些工作人员既是出纳优势核查人员,还有的工作人员既是采购员又是保管员;针对一些重大的决策问题,决策者也是执行者,并且很多决策者根本就是刚愎自用,不能听取民主意见;对于企业的财产审查工作,本应该有严格的相关规则制度,但是,对于这些基层单位来讲,在实际的工作中,用的上的很少,致使清查的期限不明确、程序也是一片混乱,工作的随意性很大。

(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统一

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企业中,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关键的流程等规定的内容都不是十分的明确,有些甚至只有相关的制度名称,其上面标注的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完全无关,这样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无法做到“照章办事”。虽然交通系统内不同单位之间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上有其不同特点,此单位采取的制度,彼单位不一定需要,但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应有一个全面、统一的要求,使下级单位各取所需,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增加或补充。

(三)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管理不协调

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上协调和衔接不够,出现资产管理和使用上的混乱,如一些基层站段经常发生设备已使用几年却没有收到相应的资产调拨账单,既使是设备到达时附有资料,却没有注明来源和部门,导致出现账外资产现象。

(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我国有些交通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很好地加以落实。如印单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对上级部门检查提出的问题,不是积极改正,反而强调客观理由,事后也没有改进,有关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这样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威慑力,失去了实际意义。

(五)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混乱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以及没有很好地执行,交通运输企业一些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出现混乱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现象。

二、抓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针对以上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一)完善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的发展下去,就要有严格的规则制度进行管理,因此,在交通运输企业的一些基础单位,要建立起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做到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及资料保管人员职能分离,制定出针对财务人员和监督人员的管理制度,杜绝他们之间进行相互偏袒,谋求非法利益的现象发生。决策者在进行重大事件决策的时候,必须进行民主讨论,不能擅自作出决定,否则,上级领导将会按照相关的管理条例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很多程度上防止决策者因一己私利或者是考虑不周为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建立企业内部的统一管理制度

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其上级部门应该制定出统一的管理规则制度,并且,在其所属的所有下级企业中强制执行,严令禁止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导致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管理的制度不统一,推卸责任。另外,在推行统一的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做好下属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使他们在进行关联工作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进行沟通,并且按照统一的标准共同完成需要解决的事务。

(三)做好各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协调与衔接工作

交通运输企业中很多资源的购买和保管各方面的开支较大,所以某些设备不可能所有的部门都能够确保全部购置,所以各部门之间的借用或转让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所以,在设备的使用和借用之前,要有明确的书面证明材料,以便于事后的检查核实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损失。

(四)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好的制度也需要有好的执行力,为了确保企业高效的运行,要在企业的执行力方面进行强化培训,让企业保持高度的执行力,以便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财务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因此,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确保企业的核心机构合理高效的运营下去,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并有效杜绝企业内部现象的发生。

三、小结

企业要想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下去,就要有相应的高效企业管理机制,我国交通运输企业要想真正的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力,就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基于“Z-Score”模型的我国上市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预警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8.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全面预算;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公众对医院的要求与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我们有些医院没有认识到大环境的变化,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同时,我们的管理者、内控人员思想观念陈腐,对内控管理工作概念不清,没有足够重视,会计监督无力,组织架构形同虚设,致使医院内部控制成为管理“软肋”,严重制约了医院现代化发展步伐。

目前医院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环境艰难,人员思想观念陈旧,会计监督无力,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管理失效。内部控制管理做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环境流于形式,员工控制意识淡薄,没有引起医院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内容不够科学合理,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及客观环境改变而进行及时修订和补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内控管理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严峻挑战,而医院信息化建设也举步维艰。

2.内控人员素质结构参差不齐,内控管理制度混乱,不能做到监督控制层次性,事前预算管理编制草率,执行失控,事中成本控制监督不够,事后内控管理评价无章可循,缺乏监督奖惩机制,以致陷入无序状态的困境,使内控管理工作曲折中艰难运行。

3.内部控制管理责、权、利不明确,从而无法形成绩效评价标准,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无助于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达不到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财务管理目的。有些医院内控管理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听指挥,轻视内部控制,对其作用认识不足,方法不适,手段不全,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管理方法,这些薄弱环节造成内部控制的制衡关系失效。

针对当前医院现状我们提出重点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有力措施:

1.改变旧的思想观念,提高内控岗位和人员的地位,从法律地位和管理者重视度做起。首先,从国家法律、法规、卫生部相关规章以及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中早已明确,内部控制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能是法律上赋予的神圣职责。依法行事,依制度办事,我们要从思想上改变以权代法,人治重于法律的弊端。其次,从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出发,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提高内控岗位和人员的地位。第三,从改变领导权力过于集中来说,提高内控岗位和人员地位,可以避免领导者干扰财务管理工作,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违反财经制度,使医院内部的内控监督有名无实。

2.建立廉洁、效能医院,从内控人员素质入手,完善医院内控预算制度。首先,要提高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内控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内控人员要把握国家政策,看清形势,要严格遵守遵守职业道德,树立客观、公正、廉洁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法制观念教育,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执法、守法、护法。另一方面,要对内控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不仅仅满足于日常业务活动,还要不断扩展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鼓励内控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没有精通的业务知识,医院内控就不能得以实现。其次,完善医院内控预算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再造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医院要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预算管理制度是关键,预算是用来分配医院的财物和人力等资源,有助于控制收支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已于2012年1月1日全国范围内全面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发展的必然。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全员、全程、全额三位一体。让医院领导、全体员工树立起成本效益意识,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全面预算是在医院总体战略目标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核与激励等一系列流程,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最大化的科学管理。

3.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基石”。医院管理内控信息化是内控管理自身发展变革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手工条件下单一的内部控制管理遇到了计算机技术的严峻挑战。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一要坚持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构建以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标准,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要求的会计业务操作管理标准和制度体系。二要建立基础数据库,可以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完成会计内控管理任务。三要总结归纳医院特定行业,特定对象的会计信息,以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增强实用。从而,医院管理者可以利用会计数据库随时检索、查询、调阅有关会计历史资料、报表、会计分析,避免重复劳动,极大提高内控质量和工作效率,可以对医院发展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4.建立独立、权威的内部控制监督,强化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机制。首先,健全会计体系,规范会计工作基础,严格执行会计纪律,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会计岗位定期轮岗,严格交接制度。其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将内部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进行会计工作全过程控制,对医院重大工程项目投资,资金流向运动的处置,建立联签制度,以确保医院资金安全。第三,加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外部监督作用。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作为国家监督,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社会监督。医院在内部监督控制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外部监督,两者相互配合、协调,为财务会计工作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篇5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于医疗服务机构以及医院等部门的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更是要求医院必须改善自身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运营效率,医院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现代化的绩效管理,通过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力,进而推动医院的长远发展。

二、医院绩效及绩效管理的特点概述

医院绩效就是指医院为了实现医院自身战略发展目标,以医院的组织目标为指导,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医院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的考察与审核,并进一步对医院员工的行为及工作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医院的绩效管理步骤主要包括了医院的绩效管理计划、实施、考核、沟通以及反馈运用等几项内容。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绩效管理是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关键。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围绕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组织实施,需要根据医院内部不同部门以及岗位的专业技术含量、劳动程度、技术要求以及岗位风险等,制定合理的医疗科室目标以及个人目标,这就为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以及人员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因而有助于医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质效水平。绩效管理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的激励与导向作用,确保医院这个整体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绩效目标的管理,可以激发医院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强化员工对医院内部管理的参与度,以激励约束的形式,确保医院整体质效水平的提高。

(3)绩效管理有助于优化医院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绩效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通过在医院内部开展绩效管理,由于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就是改进员工以及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有助于实现医院内部管理的自我改进与完善,对于优化医院内部的管理以及医疗服务工作流程具有推动作用,可以起到优化医院运行管理机制的作用。

三、当前我国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不够客观全面。对于医院绩效管理而言,在绩效考核上无论采取何种评价方法,都需要选择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这也是确保考核结果准确客观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在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考核指标的代表性不强,不够全面合理,对于不同的业务科室、不同专业技术工作等方面的反映不全面,因而影响了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2)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充分。在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上,往往是片面强调了考核,而忽视了考核过程中的沟通反馈与结果运用,这就造成了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激励导向功能得不到发挥,因而很难真正体现绩效管理的实际作用。

(3)员工对绩效管理的参与程度低。由于对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医院管理部门未能动员内部员工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之中,甚至将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简单转化为绩效考核,绩效目标与医院的战略目标结合不紧密,不利于全面的提高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强化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

(1)合理的选择医院绩效评价方法。当前在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中,较为常用的绩效评价考核方法主要有平衡记分卡法、关键业绩指标法、目标管理法、全方位绩效考核法等几种方法。平衡计分卡考核法(BSC)实施步骤为确定组织目标、选择绩效考核指标、组织内部沟通、确定绩效目标值、实施绩效考核与改进绩效考核指标,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将医院员工、部门与医院的整体目标相结合;关键绩效指标(KPI)通过选择最能够代表绩效的若干指标,抓住绩效评价重点,对关键的业绩进行评价;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MBO)是针对绩效管理对象选择关键性指标,并将绩效考评与管理的过程有效统一,通过计划、指导、考评和激励等不同阶段开展实施;全方位绩效考核法(360度考核法)主要是将自我考评、上下级考评、同级考评以及客户考评等几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考核结果。在医院考核评价工具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医院规模、科室设置、管理机制等方面,选择最为适用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

(2)优化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在医院绩效管理中,对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多维度分层次的选择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在具体的指标选择上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选择:在财务维度指标上,一级指标可以设置经济效率、患者负担等指标,并分别采取成本收益、收入增长、资金周转与药品比例、人均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进行评价;在病患维度指标上,一级指标可以设置患者信任度与缺陷指标,并分别设置病员回头率、患者满意度、门诊及住院病员完成率与病员投诉、医疗赔偿等二级指标;在内部业务流程指标维度上,可以设置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一级指标,并分别设置治愈率、诊断符合率、护理缺陷等相应的二级指标;在学习成长维度指标上,可以设置科研技术、员工成长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在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以后,根据不同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综合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

(3)科学合理的开展医院内部的绩效评价工作。在完成绩效考核方法与考核评价指标确定以后,应该着手开展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在医院的部门科室评价方面,应该重点围绕财务业务以及成长等进行考核评价;在财务方面重点侧重财务信息的分析,业务层面重点侧重医疗服务质量、医疗科研水平以及患者综合评价等,在成长层面重点通过人员管理以及工作效率等开展;绩效考核评价周期可以以季度为周期。在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价上,应该重点根据工作业绩完成情况、工作态度、个人医疗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准确的得出考核结果。此外,在绩效考核管理方面,医院还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外部的考核管理,特别是卫生主管部门、税务以及行业协会等外部考核管理,全面的整理分析外部考核数据,指导自身绩效管理工作。

(4)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水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在医院内部树立绩效管理的理念,让员工认识到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中,确保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在医院内部的顺利实施。在绩效考核结束以后,首先应该进行绩效考核管理部门与科室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反馈,让员工准确的了解到自己所在部门以及个人的实际绩效情况,并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发挥好绩效考核管理的导向作用。其次,在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应该重点与医院的薪酬分配、荣誉激励、职称晋升以及学习培训等有机结合,通过绩效考核工作与人力资源工作的全面对接,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激励导向作用。

五、结语

在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医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部门岗位设置,合理的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综合确定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措施,并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充分运用水平,进而通过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优化自身的运行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效能。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徐伟,孙心海,孟庆刚.三级公立医院临床科室主任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5):33.

篇6

关键词:医院;会计管理工作;控制体系;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96-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医院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少,不少医院靠自筹资金来谋求医院的发展,使医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但是如果能最高效发挥管理会计的规划和决策作用,就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避免医院在经营过程中进行盲目地扩张和采购医疗器材,医疗药品。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对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现行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就我国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医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各个医院能参考的会计管理体系很少。所以,在缺乏有效的会计管理法律法规的指导的情况下,医院只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会计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是不健全的,很多方面存在漏洞,如会计的工作领域不能得到很好的划分,会计的管理权限范围不能确定等等,这些漏洞都会大大降低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能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带来

福利。

(二)医院内部会计管理意识淡薄

很多医院虽然建立自己的一套会计管理体系,却不重视,没有加以实施,对会计管理的范围,管理的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医院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总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如有的医院对药品的存货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对医院的固定资产(房屋、医疗设备等)不能进行很好的规划等等,从而造成资金去向不清,债务不实,为有私心的工作人员提供犯罪的温床等问题,从而使医院的运营成本大大提高,抑制医院的发展壮大,削弱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三)缺乏会计管理监督机制

当前很多医院对会计人员的没进行严格的挑选,对会计凭证没有进行有效的监制。由于缺乏会计监督机构,或监督机构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很多会计人员根本就没有会计资格证,凭借着人际关系就获得工作岗位,监督机构对其做的账目账单也没有进行核实审查,在这种情况下,会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出现很大的漏洞,甚至会使医院严重缺乏流动资金,给医院生存和发展带来毁灭性地威胁。

(四)对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不足

财务管理软件是保证医院财务账目规范性和正确性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我国的医院会计人员普遍不具备操作财务管理软件的技能,更有甚者,有些医院为了节约成本,不采购财务管理软件。

二、建立并完善医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管理平台,营造良好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医院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医院必须更新重医疗业务,轻财务管理的思想,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严格规划好会计的工作范围和权限,使其发挥会计管理工作的最大作用,保证医院资金能正常流通。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方针,没有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会计管理工作就会出现很多漏洞。所以医院领导高层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一套完整会计管理体系。并要加以实施,建立相应的审查和评价制度,让会计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要求和管理范围。如果出了什么差错或做了什么贡献,可以按规定给予奖惩。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和漏洞要及时的商讨出有效对策,逐渐完善会计管理体系。

(三)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

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只能说是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指导方针,但制度最终的执行效果,还是取决于员工。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高层领导要定时组织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加强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其在其位谋其政,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同时要确立岗位轮流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互相监督、互相牵制,是每个职工都能按内部管理标准来执行自己的工作。

三、发挥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对策

(一)加强医院财产的控制管理

要想保证医院的设备和药品都能物尽其用,会计人员就必须向做好预算工作,要根据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来采购药品和设备,对医院近期的就医人数和就医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来预测接下来需要采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对医院的房屋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住院部和就诊部要划分开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医院的每一寸土地。与此同时,已医院领导要有风险意识,不能盲目地进行医院扩张和采购昂贵医疗设备。并要以身作则,严格按国家标准来收费,这样才能保证账目清楚,账单明确。

(二)做好授权批准控制

首先按照《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规定,明确相关人员对药品业务的审批程序和方式,对一些较为重要或昂贵的药品,要请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讨论和评估,对药品的发票、验收单、采购单等一些相关的票据,要进行审查核实,对那些票据不足的现象,要严格按相应规定办理。同时,对于采购药品的高层领导,要其事先签署责任状,使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办事,万一出了问题,也可以很快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对问题原因立马查明并解决。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仅能杜绝不规范的操作和中饱私囊现象,而且能够形成互相监督、互相检查的氛围。从而做到每一粒药丸都有迹

可循。

(三)加强会计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也逐渐涉入各行各业。采用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化,财务管理系统是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是财务管理系统对员工要求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高层领导必须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其更好的做好会计工作,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条有序的进行,是每一笔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合情合理。

四、总结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事业的不断完善,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来使医院的资金正常流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只有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医院才不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同时,一个医院要想取得长远发展,使自己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水准都“更上一层楼”,必须有良好的经济保证。而做好医院内部会计管理工作是医院有稳定流动资金的基本保障。所以笔者希望,各个医院高层领导,都能够加强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各个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将药品的收、支、余每一个细节,每一环节有心做好,并能安守本分,不贪赃枉法,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为医院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笔者在文章中提供的一些改善策略,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娟娟.如何健全及完善医院内部控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2] 白安珍.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07.

[3] 王秀峰,冯文超.临床高危药品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

[4] 杨学智.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鲁药事,2005.

篇7

摘要: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重要的一环,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基础与条件。做好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已经开始逐渐脱离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当代的企业管理发展需求。本文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出发,并针对问题做出思考,并探索出解决对策,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问题和对策

内部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监督和反映真实情况的作用,会计部门通过收集企业相关资产信息,加工处理资产信息数据,能为企业的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减少企业决策失误。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也无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做出探索。

一、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缺乏时代观念,内部会计管理意识弱化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对会计管理工作都存在着很多误解,认为会计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只是对企业的文件、手册、企业制度等进行控制与管理;也有一部分认为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成本、内部会计信息及企业资产等进行管理和监督;一小部分企业更是忽略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工作的作用。企业对会计内部管理重要性认识的弱化,使得会计管理制度形如虚设,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可行性。

(二)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较低

会计管理的人才缺乏是会计内部管理工作中的另一个问题。首先,一些企业缺少足够的会计管理人才,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强,会计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一个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是有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其次,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各个部门以及全体员工去参加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工作在执行中的重要障碍。现在,企业所制定的一些指标不合理,并且缺乏合理的奖罚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们参与会计内部管理与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得内部会计管理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全面性

第一是我国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没有做出明确要求,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第二是企业对内部会计管理要求分散于会计制度中,缺乏完整性、针对性,无法体现内部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现今,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会计风险意识弱化,忽略了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二、解决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对策探讨

(一)加强认识,重视会计内部管理

对于负责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会计人员来说,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操守,不能弄虚作假,上报虚假数据。其次是在进行会计内部管理工作时,要严格控制各项成本支出费用,避免人为因素的浪费。再次,是转变传统的企业会计内部管理观念,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会计管理,做好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除外,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增强会计内部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全面推行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积极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

(二)完善会计机构,提高会计岗位要求

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对会计内部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机构的设置须经过企业决策层领导和主管部门的严谨核实和审查,在选择任用领导时,必须严格要求其熟悉会计法规、具有会计管理技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通过考查并取得合格证书。同时制定严格的会计规章制度,明确会计业务工作内容,具备严格的监控措施,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报表制度。

(三)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会计管理体制机制陈旧,管理能力不强,是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因此,企业自身要不断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用新体制新机制强化会计管理。一方面,要革新会计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会计管理成效。在保证符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标准,把岗位职责及岗位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管理方案。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会计资源,坚持革新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会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除外,注重人才考评使用,建立人才信息库和考评机制,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对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在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方面给予特别关照,形成“重人才、重能力、重实干”的用人导向,增强会计管理人员立足岗位干好工作的信心。

(四)引进专业技术,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

企业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会使用到许多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流动和传递于会计管理的各环节之间。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下,信息的传递方式以书面通知、电话传真为主,这些传递方式传递速度缓慢,所经流程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更是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质量,影响传递速度。信息化浪潮下,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观念,以会计管理为核心,创新管理流程,以资金流量信息控制为重点,强化会计管理的科学性。只有切实抓好企业会计管理流程当中的各个环节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整个会计管理工作质量。

(五)建立会计管理长效机制

要想有效落实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文化氛围与管理环境。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观念的引导,能够对员工的行动产生影响,有利于企业制度的执行。故此,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思想的影响作用,使员工从价值观上对会计管理产生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会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促进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施。

三、结语

会计管理工作作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新时期,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有关部门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创新会计管理对策,改进会计管理方法,解决会计管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珍珍.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02期.

[2]颜双林.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会计对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9期.

篇8

【关键词】医院;管理;内部审计;工作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医疗资源供需之间差距逐渐拉大,这些给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确保医院长久持续的发展,医院要强化内部的审计管理工作,使医院有一个稳定有序的运营环境,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医院的未来发展目标。

1把握医院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作用

医院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监督与评价,对医院日常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评价能够及时的避免一些风险的出现。在医院管理中把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前移,就可以及早的发现一些倾向性的问题。医院的审计工作会对医院经营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给予及时的警示,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问题的扩大与蔓延,防止出现重大失误。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医院防范风险、健康发展。在医疗改革逐步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当前医院的经营管理出现了更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严重阻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是当前医院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管理通过对医院当前面临的实际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来确定当前的风险,帮助管理人员做好防范工作,将风险消除在萌芽时期。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医院管理、财政、财务等方面的审查、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医院管理的问题和漏洞,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倾向,确保医院管理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从而维护医院持久稳定的发展。

2探究医院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内部审计现状

当前有些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基础不扎实,没有真正发挥出审计制度的作用。许多医院负责人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对于审计工作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目标,没有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认为审计只是一种形式。内审人员也有不愿意得罪人的思想,在工作中不积极大胆,致使审计工作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也是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问题。当前极少部分医院设立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职能也只是停留在监督、控制方面。审计工作主要放在财务领域,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上,而对医院的其他管理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没有发挥出审计的预警性和建设性的作用,缩小了工作范围。另外,内审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对于审计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但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工作的需求。

3优化医院管理中的内部审计策略

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 成本管理 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作为企业生存、经营、发展的根本,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近年来,针对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也不断提高。随着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研究的深入以及企业成本管理经验的积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对成本管理的促进作用得到了企业的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使企业管理流程得到优化,同时通过内部控制工作还能够使企业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现代企业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对成本管理的促进作用

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对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内部控制的开展能够强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而实现对企业成本控制的促进作用。以企业财会凭证为例,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凭证管理的监督与控制,有效避免违规、职务侵占等情况的发生,进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而且,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通过绩效考核等工作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实现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影响,现代企业应加快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1.提高内部控制认识,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为了有效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果、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现代企业应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通过企业决策层、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进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

2.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目的,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现代企业应以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为基础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企业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适用性与实用性。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符合企业实际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控工作的开展。

3.踏实企业内部控制基础,促进内控工作开展

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踏实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现代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基础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从踏实内部控制基础入手,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基础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岗位职责的分解落实,实现内部控制基础工作的强化,进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会计基础工作对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的影响,强化会计基础核算、审核、审批、原始依据管理等工作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通过会计工作的开展有效避免职务侵占、贪污受贿等情况的发生,实现对企业成本管理的促进作用。

三、以内部控制与责任成本理念为基础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责任成本管理理念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岗位成本相关工作以岗位职责形式进行了规范与体现,使企业员工能够认识到自身岗位工作对成本管理的影响、了解自身岗位的成本管理职责。而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将这一工作进行了深化,并通过监督职能实现了对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内部控制与责任成本理念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对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对管理流程的优化、审批审核职能等促进了成本管理的实施。现代企业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对成本管理的促进作用。积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落实内部控制工作目标。通过有效地执行促进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内部控制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

篇10

一、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扩张形势下解决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将财务管理纳入到相应的制度保障当中,通过制度的贯彻落实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为了切实保障高校管理工作的长效发展,高校需要切实了解好自身发展状况和实际发展需要,形成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规章制度,并且保障其切实可行,使得高效的内部控制更加的严密和全面,这样不仅仅能够保障高校资金的运营安全及有效,还能够使财务管理的各个岗位,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使得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和措施贯彻落实。高校还需要增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积极构建系统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在内控体系的发展当中将其延伸到各个部门,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在一个和谐优良的外部环境下进行,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以外,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以便根据获得的反馈资料来调整相关的财务管理措施,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是目前高校发展和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一个有力举措,在这一工作环节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此,高校必须增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重视,并在提高人员素质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内控体系,并将内部控制的先进理念融合到实际工作当中,形成全方位的内控网络,落实好内部控制的标准以及要求,让广大财务管理人员在培训当中获得素质和能力的飞跃。高校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思想理念进行培训,重点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形成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同时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避免暗箱操作以及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第二,要注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锻炼与各个工作部门协调沟通的能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让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需要形成相应的体制和体系,并定时更新培训的内容和改革培训形式,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提升财务管理的内控水平。

三、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的环境能够奠定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基调,同时也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那么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施需要在一个和谐优良的内控环境支持下来保障实施。高校财务内控环境包括外部以及内部环境这两个方面,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高校要积极制定内控规范和相关的配套政策制度,牢牢把握好内部控制的内涵,综合考虑到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整体财务环境,增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指导,财务内控工作的有效实施。第二,构建合理的财务部门组织框架。组织框架是否清晰明确是财务内控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且强调明确机构设置,导致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责任以及管理权限,突出工作流程的合理化。而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组织构建需要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 压缩垂直结构,有效减少管理的层级,进一步扩大管理的幅度,逐步缩短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时间,使得财务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二) 有效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界限,在各有分工的基础上,提高信息传播速度。( 三) 将工作流程作为核心依据来构建组织框架,形成严密的财务内控网络,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和合理分配。

( 四) 加强对内控管理的认识

企业要定期组织关于内控管理的课程培训,把内控管理概念、意义、重要性等相关理论知识如数传输给企业人员,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内控管理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文化的建设,把内控管理相关知识,通过杂质书刊、张贴的方式体现出企业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当中的让企业员工能够熟悉企业内部的相关制度,也可以通过会议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员工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民主化和系统化。只有得到员工的支持,企业内部上下级齐心协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篇11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思考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如不真实,事业单位领导难以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这对事业单位长久发展十分不利。也正是因为如此,事业单位通常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工作的重点放在会计制度制定方面,以此希望通过此来为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工作提供借鉴。

1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1.1 内部管理认识不足。某些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管理并不在乎,认为内控管理没有必要,反而会影响正常工作。这一现状可以看出,某些领导者对内部管理制度认识程度不高,根本没有意识到内部管理制度工作对事业单位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还有一些领导认为内部管理制度只是针对于财务预算,与其他方面并无关系。这些错误的认知,让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相对于其他方面比较落后,由此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处于平衡状态,进而更为严重的问题。

1.2 内部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化。一些事业单位制定的人事制度并未进行责任划分或者是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由此导致员工对本职位的职能并不清楚,由此常常出现某些工作无人管理,而某些工作重复管理的问题。一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制定明确的财务制度,也未能依照章程办理各项事物,所以领导对财务具体数目并不十分了解。再加之,财务制度实施过程中带有随意性,尤其是授权审批方面,事业单位通常都是由领导直接决策,开展授权管理。这一审批机制劣势明显,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实现系统化的一大阻碍。

1.3 缺乏强有力的审计与监督。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都未曾设置内部监督以及审计部门,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依照规定设置了相应的部门,但是各方面制度并不健全,所以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单位领导,不仅如此,其他方面的审计工作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请示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与监督人员难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强有力的审计以及监督,由此使得审计与监督力度大为降低。

1.4 缺乏风险评估体系。分析内部环境,识别存在风险的关键点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流程,然后以事业单位各个业务环节所面临的风险为主要依据,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控制方法并监督执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其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风险评估。

2 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方法

2.1 提升领导意识。领导内部管理制度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果的强弱,因此提升领导内部管理意识十分关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培训,让每位事业单位领导都意识到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例举一些成功的案例,这样更具说服力。此外,事业单位领导阶层对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应该给予高度的支持,构建良好的制度实施平台,真正的发挥出领导表率作用,由此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工作的发展。

2.2 注重会计制度的构建。现如今,我国有关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政策法规并未具体规定,也不曾有相应的条文作出规定,由此笔者认为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应该从健全会计制度开始,因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会计是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只要做好此项工作,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内部管理工作都可以依照此进行管理,一段时间后,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技术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工作都会进步。

2.3 落实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工作活动和日常事务的货币表现,也是单位财政支出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整理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和相关活动的预算,对于单位的活动预算和经费开支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保证单位的正常开支不要超出所有的预算中,加强单位的预算意识,并且按照预算制度严格执行。其次,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和各部门的工作得到相应的职责配合,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责任,保证大家严格的执行预算制度。对于相关预算的编制和实施要严格的控制数量和数目,并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落实。

2.4 注重内部审计。建立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与监督工作分不开的,所以,加强内部监督与审计工作对内控制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合理设置一些岗位,使得每个岗位的职责都能够清晰明确,对于一些冗余的职位应该进行取消,对于一些不相容的职位,应该采取分离的方式,这样才能够确保各个岗位之间的制约和牵制。把审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来设立,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分割开来,确保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通过审查和监督工作,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来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人员的情况,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实施,领导之间应该组建一个领导小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学习,为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制度而服务,并且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2.5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同样,相关的内控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起到的是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工作人员非常高。所以,身为一个单位的内控人员,不但要学习相关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中发挥良好的积极作用,只有内控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单位的内控制制度才会保持良好的机制。首先,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严格并且合理,严谨杜绝裙带关系。第二,内控制制度中,要根据责任制来实施工作,确保内控制度的完整合理落实。第三,要定期的为内控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让他们增长相关的技能和业务知识,以便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2.6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两个层面,即业务层面的风险和单位层面的风险。因此,事业单位在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时,应该以这两层面的风险为出发点,分别定期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事业单位在结束风险评估工作之后,应该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提交给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便相关负责人根据该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各种风险,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及时的完善。另外,在风险评估后,单位应采用相应的控制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现今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只要领导作出表率、注重会计制度的制定,就有希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工作的一次飞跃,但是无论如何,最为重要的都是要保证制度坚决执行,而不是成为一纸空文,同时要保证各个部门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为了实现内部管理目标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秀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2).

[2]白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

[3]熊显媛.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问题分析[J].企业导报,2016(4).

篇12

    r>关键词:内部审计,公积金,管理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在推行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为解决城镇职工住房消费问题而推行的一项强制性的长期住房储金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住房建设,帮助职工解决住房困难,提高居住水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着管理和营运日益壮大的职工住房公积金的重任,要实现管理科学有序,营运规范高效,确保住房公积金保值安全,最大限度地解决职工“住有所居”的目标,除了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即“他律”制约外,还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即“自律”约束。

    一、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强调:“管理中心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审计部门应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对管理中心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2006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按此规定,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管理中心的责任。目前,各地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基本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机构,在职能、权限、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程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

    多年来,人们习惯认为:内部审计没有外部审计效力大,内部审计不如外部审计效果好。这是一种偏见。近几年,资金被挤占挪用、部分流入股市、权力人员与银行勾结、违规操作以及涉嫌贪污犯罪等案件的出现,无不暴露出制度监管的漏洞。如果管理中心在日常业务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进行经常性监督,对可能发生风险的事项适时介入、全程监控,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制度,在内控设计上制衡权利行使,使想腐败的人也没有机会和办法钻空子,也不会因此蒙受重大损失。由此可见,内部审计职能不但不能弱化,反而更应该得到加强。外部审计机构不可能对一个单位实施经常性审计、事事监督,而内部审计机构就能发挥其在单位中的优势,对各项经济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同时,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互为补充,使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而言,内部审计的目标不仅包括住房公积金存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有效收回、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存款、房产、微机设备、车辆等资产的安全完整,也包括住房公积金负债的真实可靠以及会计信息的及时、正确。促进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贯彻资金管理的方针和政策,确保资金运作安全和提高资金运营的经济效益也是其内部审计制度的目标之一。目标多元化的特征,为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提出了更为高级、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要求。

    二、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的几点认识

    1、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部门不代替业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也不参与各种业务活动的实际工作,而是以独立的角度评估和提出建议、指导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对住房公积金运作中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可直接向领导汇报,提出防范措施和改进意见建议,这种组织架构的设置,使内部审计部门更能从独立、客观和全局的角度来协助业务部门认识、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并及时建议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不受各业务部门的左右。与其他业务部门单一的功能和职责范围相比,内部审计部门在管理中心是一个综合部门,因其工作范围覆盖各个业务流程,涉及和掌握多方面的信息,兼具全方位视角以及分析、判断风险的综合性优势,可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专业的监督、检查及评价。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可持续发展。

    2、拓展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应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逐步向风险导向审计过渡,将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合规审计与风险审计相结合。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的主线,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范围从关注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业务审批和操作的合规合法性,扩展至整个内部控制活动。审计层面应从执行层深入到管理层,涵盖一线操作部门和后台职能部门。审计报告从出具审计意见到提出管理建议,为业务部门提供改进内部  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风险审计重点关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情况,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发现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确保审计质量。包括对以下要素进行审计: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否建立了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是否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业

    务管理部门是否对各项业务运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等。

    3、内部审计不是扮演“经济警察”的角色而是扮演“管理参谋”的角色

    管理中心作为住房公积金的资金管理部门,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善防范风险监督机制。内部审计的本质是“免疫”,核心是服务,重在切断产生问题的“病源”;不同时期“病源”不一样,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也就不一样,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对潜在的风险环节进行前瞻和评估,规避、降低和控制好风险。

    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参谋”,首先必须改变过去当“经济警察”时的面孔。在单位内部,一旦各个业务部门和职工把你视为监督他们的经济警察,防审、拒审、避审的心理和行为便会随之产生,对立情绪也就避免不了,内部审计就会处于“孤岛”境地,显然不利于内部审计参与单位管理。其次,管理是一门艺术。内部审计人员仅仅满足于懂得财会和审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熟悉公积金中心各类业务流程,了解风险管理要点和内部控制关键,要在制定发展战略、审定长远规划等关键时候、关键环节、关键会议上大胆直言,参与决策。

    4、利用信息手段开展非现场审计

    随着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标准化,非现场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现场审计通过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报表和数据资料,进行计算整理、分析质询,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问题,对风险进行监测。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还可实现直接提取数据进行审计,对大量信息按需要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非现场审计具有时效性、连续性强,审计覆盖面大,方便灵活,时间省、效率高等特点。同时通过非现场审计发现违规问题和异常现象,也为现场审计提供了重点线索,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是加强内部审计的基础和核心

    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每一个人的工作能检查相关联人员的工作。实施授权批准控制。建立和完善法人内部授权管理制度,根据管理水平、工作业绩、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业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分支机构和业务网点实行法人授权管理,明确授权范围和期限、越权责任追究及授权人认为需要明确的其他事项。推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一方面可使员工有机会接触到整个工作流程,提高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从轮岗中发现问题,防止某些危害管理中心利益小集团的形成。健全有效的人员素质控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人员素质控制主要方法有竞聘制、考评制、建立关键岗位人员轮岗等。

    6、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直接对象。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进而渗透到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各个领域,把握企业的整个管理活动。这种关系显示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系统中超然的再控制地位。内部审计部门比任何其他部门都格外关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因为这是它的使命所在,更是它的利益所在。

    7、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企业的审计队伍相对稳定,保持较高的专业素养,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好的审计理念需要人员和团队的支撑,要注重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审计人员真正做到“断事讲原则、处事不随风、陈事能直言、险事敢挺身、成事不贪功、败事敢承担”。恪守诚实、正直,客观公正是对行为的规范,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内部审计中,要寓服务于监督,以服务促监督。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经常采取各种方式,丰富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有案例、有分析的内部审计人员培训、交流活动,这无疑是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行为,防范资金风险的有益途径。

    内部审计部门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建立“专家库”,拓宽视野选人才,以满足审计任务需要为准。人才是内部审计资源中的首要资源,惟有具备人才优势才具备内部审计优势。内部审计因编制定员方面的原因,往往在实施审计任务时暴露出人手紧缺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一是建立“内部审计专家库”,吸收本单位主要业务部门的部分骨干充实到专家库中来,一有任务便把他们临时借来,先培训,然后安排到有关审计小组去工作,完成任务后仍然回原部门。二是建立协作机制。一遇到重大审计任务,就从系统内几个单位抽调审计人员,组成专班应对。三是外委。在本身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可将一些一般性的审计项目,委托给社会审计机构完成。这些办法,大大拓宽了“融智”的门道,同时也改善了内部审计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内部审计要适应全方位经营审计的形势,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队伍是根本不行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可拘泥于定员不够和缺员的问题而耽搁审计任务的完成,跳出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的圈子,人才资源就多了。

    住房公积金管理责任重大,关乎职工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应把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好,发挥好,使其对创造良好的资金运营环境和秩序,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保值增值,提高管理的双重效益,在增强住房公积金管理行业健康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的意义分析

(一)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政府部门、企业内部以及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的相关监督工作时保证企业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审计的监督主要是外部针对企业会计状况开展的一种监督工作,其坚定性和强制性较为明显,企业在这两种监督作用下较为被动,企业内部所实施的会计监督则是为了能够帮助其在市场经济下获得更大发展而实施,和其他的两种监督存在一定的差距,属于主动型、自觉型的一种监督,通过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管理能够和外部监督共同构成较为完善的一个监督管理工作体系。

(二)减少国有资产出现损失的几率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雄厚的资金、较大的市场份额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或者一定的地位。[2]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作为国有股份占据中的最大者,为了能够避免国有资产因为各种不合理的会计计算出现流失现象,进行内部会计监督则显得较为重要。

(三)企业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会计法》的要求所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依然处在较为初级的水平,因此,企业需要能够针对其具体的会计工作状况做好相关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工作,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份额。

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法律机制有待完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建设工作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方法若不能够实现与时俱进,沿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则必然会导致企业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3]我国现阶段很多企业选择的会计监督制度概念不够明晰,把企业的审计监督当成会计监督来运行,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较为混乱,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法律约束工作机制。

(二)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企业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受到管理和领导阶层做出的各项决策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自身利益,从而导致个别管理工作人员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进行会计证伪造、做假账、纵容各种会计事项等,这些行为都违反了《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其非法操作一般都是由企业管理者进行操纵,所以导致管理者的约束机制作用相对较低,阻碍了会计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合理科学的会计管理体制,缺乏控制制度以及内部监督制度,无法对会计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监督。及时部分企业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竞争力提升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度,但是,当具体状况没有有效进行落实时,就会导致管理体制出现流程化和形式化的发展趋势,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导致整个会计工作秩序相对混乱,诱发各种的现象。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会计工作人员作为参与企业资金流动的一手工作人员,企业的所有财务、账目、资产等相关信息都是由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统计。所以,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显得较为重要。[4]其中业务能力就表示对资产、账目以及财务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统计以及上报;综合素质则表示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以及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范围逐渐扩大、企业发展的不断影响下,会计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企业在进行会计人员招聘时,可能会主动降低一些硬性标准,招聘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相关学历以及会计证书的工作人员来从事日常会计工作,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受到影响。而且,企业中的管理方法不够严谨,让日常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自我监督能力相对较差。在“权力至上”的影响下,个别会计工作人员会出现有意造价的现象,这都会给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推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

(一)制定企业内部稽核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离不开稽核制度的支持,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会计管理的作用相对较大。[5]科学合理的稽核制度是保证会计核算制度完整和真实的基础。稽核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对于会计核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遗漏或者行为能否及时地资质和纠正,是否能够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减少因为会计工作失误诱发的腐败或者资金不明的现象产生直接影响。稽核制度的顺利建立和落实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稽核工作人员,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稽核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解,掌握会计工作内容。包括会计人员之间开展轮值稽查等,从而让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能够有所保障,实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透明性,为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稽核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够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有效、真实的辅助资料。 (二)企业会计人员之间进行互相监督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出现的原则丧失、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以及中饱私囊等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其正常发展受到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尽早建立其会计人员监督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在会计工作中建立末位淘汰制和轮岗制,前者需要会计主管对工作人员实施定期考核,通过优胜劣汰来提升会计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以及业务能力。[6]后者的实施则能够减少监督工作人员出现的行为,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并且在实际监督过程中深入了解自我本职工作;其次,要能够制定有效的会计会审制度,定期形成会计会审工作报告;最后,需要能够坚持财务主管的正确领导,对会计人员的资产、现金以及账目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错报、遗漏等行为。

(三)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能够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力度得以强化的主要措施,内部审计工作包括控制评价内容、稽查会计账目等。审计工作则是根据企业内部相关政策的评估以及审查,对企业项目活动加以核实、审查,其中包括项目的社会动态、市场动向、经济回报、资金投入以及顾客服务等。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能够保证会计获得更佳的效果。会计的阶段性工作集中在资产统计以及账目管理之上,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能够分析企业发展目标以及经济效益,还要能够综合了解企业的社会效益,从而保证会计工作范畴能够得以扩大,为会计工作宏观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工作人员需要达到综合素质的要求,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以及展业学历。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需要能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培训,从而保证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处理能力。其次,引导会计工作人员形成一定的工作责任感,员工需要能够进行互相监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上报和解决,强化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并养成自我工作监督的习惯。

篇14

【关键词】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效益”职能;现代化医院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医院经营管理环节中,基本建设投资、物资采购、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重点环节和部位,均需建立管理制度防线。这就要求医院必须有一个能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后盾。因此,作为医院的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加效益的工作职能,在进行合规性审计的同时,注重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

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要确保医院的治理有效性,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内审工作不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上,还要体现服务性、预见性。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完善效益职能。

1.内部监督控制。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改善靠有效的内部监督。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施行更离不开内部审计监督。三甲中医院更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结合独特的自身内部控制要求。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保证其科学发挥职能,合理分配权利与职责,实行科、院两级管理责任制,依据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岗位流程及岗位职责,使医院整体行政及业务管理效能发挥到极致,并努力做到内控信息的完整。

2.财务业务活动控制。内部财务审计是长期性与日常性相结合、重点与基础相结合的需持续广泛深入开展的一项工作。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可以保证单位的一切财务活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并在分析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发现财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而管理审计作为财务审计的变相深入,则是对财务审计中所能发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研究、着重与管理过程环节的内控审计,最终针对审计结果的比较,在报告中相应提出改进财务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建议。

3.评价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外部要求以及内部管理政策要求的遵守情况。内部审计对医院整体经济业务活动的组织领导方向和政策执行力度进行评价性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从执行力层面入手,强调医院自觉规范业务行为的必要性,做到一切有章可循却不死板教条。

4.风险管理。对于在整个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之中,风险管理审计贯穿始终,而且,风险管理审计结果的运用,更是关键。医院应当结合自身不同情况,充分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科学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确定应有的风险应对策略。比如: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服务技能培训来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加强医院制度建设、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院采购控制、建立科室风险基金等方法把医院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在出具的风险审计报告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关处理意见,应提交院长办公会等管理层会议进行审核,尽量确保审计结果的落实和应用。

二、医院内审工作重点及目标

1.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对财务部门的收入、费用进行一次抽查,主要是会计凭证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抽查。每年年度终了,要对财务部门进行一次年终审计,对财务工作的审计情况向院领导提交审计报告,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如果在审计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有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财务部门规范制度。应收应付款、工资薪酬应该与例行审计一起进行。如果发现问题或有必要审计时,你也可以进行专项审计,对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提出整改建议,使使审计监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

(1)物价收费审计。分为外部收费标准审计和内部执行收费规范两部分内容。对外,医院应严格按相关医疗项目收费标准执行收费;对内,必须采取不定期与定期相结合方式对收费人员工作流程与结果进行内部监督审计。比如,对门诊挂号收款、住院处审计中,严格核实现金与票据的管理,重点审查患者退费的执行流程是否合规;对住院处的各种核算单据按审计时点进行全面的核对与检查,力争使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衔接,避免漏洞出现。

(2)药品审计工作。医院药品的管理问题始终是我国医改政策的首要任务。三甲医院规模较大,药品的流通及使用管理尤其重要。内审工作可以通过相关药库、门诊药房、病房药房的会计报表审查,对药品的采购、入库、药品零售、上下调价、退药、核销报损等各环节进行检查。根据“药品”总账及其“药库药品”、“住院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药品”等明细账进行核对,最终与药品管理科、制剂中心等各药库药房结算时点的库存数相核对,努力寻找药品流通各环节容易疏于管理的漏洞,做到防范于未然。

(3)总务处、资产设备处审计工作。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资产建设。医用卫生材料、固定资产等刚性支出的大幅度增长,更需要内部审计发挥其管理效益职能,从源头上杜绝浪费,确保医院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另外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的核对检查、会计报表相应数据的汇总分析,以及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报废和一般卫生材料、高值卫材的采购、领用、使用各环节进行审计,让医院的家底透明,更加易于国有资产的保全与管理。

2.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可以分为前期、过程、竣工决算三个阶段。

(1)前期审计:审查建设项目的概算批复;审查资金筹集过程是否合法合规,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审查建设项目各方面招、投标工作程序和合同内容。合同审计重点审核合同签订日期、乙方资质以及合同内容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相一致。如有类似结算条款的实质性变更,应有补充协议。

(2)施工过程审计:基建项目过程中的审计重点包括材料价款、工程进度款拨付;现场变更签证单真实度确认;施工单位隐蔽工程量的监理报告等内容进行监督控制审计。

(3)工程竣工后审计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基建项目为标的整体财务收支的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另一方面是以单位工程为标的单位工程造价的合理合规工程结算审计。对于注入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决算审计,必须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进行。

3.不断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克服重眼前利润,从组织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从而扩大审计范围。建立规范的议事规则,尤其是“三重一大”,必须经集体决策决议,依据政策法规程序审核批准,绝对不能权利过于集中,甚至一人说了算。总之,一个完整良性的运营机制以及高效的管理执行力是医院下一步发展改革的重点。医院内部审计正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经济活动过程中潜在的亏损因素和不必要的损失;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则有助于促进医院领导层加强自身管理,更对领导层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单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通过开展专项审计,提出适合医院发展的管理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开展上述工作,可以逐步健全建立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管理加效益”的职能作用,是三甲中医院的健康稳步发展的根基。

三、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1.三甲中医院不但要基于内部控制的特点要求,还要结合自身专长,创建有自身发展特色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科学组织设计,建立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采用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确保医院两个效益的提升。医院内部审计转型迫在眉睫: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并重;审计结果与审计过程并重;事后、事中、事前审计并重;财务业务审计与财务管理审计并重;所有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与效率性、效果性;审查与建议并重;静态与动态并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并重等。并逐步加强审计建议和意见的执行力度。

2.虽然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医院的内审还没有可完整依靠的审计电算化软件,基本上仍停依赖手工操作,效率较低。内审机构应充分利用医院内审相关的应用软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审信息化操作和管理。

3.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医院应该适当聘请技术专家来充实拓展审计队伍资源。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内审工作的准确度。为适应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不但需要在数量上扩充,在专业素质上更需要提高。原有内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来提高自身素质,以点带面的完善专业结构,多渠道、多方面研究充斥专业技能知识。另外,医院可以通过外部聘请其他专业的专家参与审计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因专业限制所造成的工作盲点,工作漏点。拓宽延伸审计工作空间范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总之,随着我国整体医疗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整体结构也必将面临全新改革。作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范畴和职能都应做出新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运行管理中的重要监督环节,在医改的新形势下,有必要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充分发挥服务、评价和鉴证作用,促进医院经营效率的提高以及医院整体的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