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范文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

篇1

一、认识当前劳动教育现状

认识当前劳动教育现状,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到加强劳动教育的迫切性。

首先,家庭中的偏爱教育,疏远淡泊了劳动教育。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家庭条件优越,环境舒适,基本上又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的是孩子特长和优点,做的是为孩子服务一切,一切为孩子服务。不少家长替孩子整理生活学习用品、穿衣叠被、递茶端饭。本应是孩子做是事家长全都包揽下来。父母的“全面服务”已渗透到学校——替孩子当值日生。家长中担心孩子学习成绩差的非常多,担心孩子生活能力差的非常少。若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绝大多数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而不愿让他们参加劳动。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的事都不用孩子管,甚至为了孩子学习成绩能进步,不惜花重金请家教、上补习班、读名校,然而在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心理中却忽视了对孩子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劳动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儿童教育家格兰指出:喜欢把孩子一切“包办”下来的家长,必将培养出一个“窝囊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变化,孩子却变得厌学、叛逆、好逸恶劳,弄得家长好心得不到好报。

其次是学校的劳动教育形同虚设,无法落到实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应试教育的根基从来没有动摇过,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学习成绩,根本不设劳动课,有的学校虽然课表上有劳动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给领导看的。实际上是语文、数学、英语的“复习课”,学生从未上过劳动课。加上有的学校因场地有限,没有劳动实践基地,便没有了学生劳动的用武之地。学校的劳动教育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的各类表彰总是成绩优异、品行端正、特长优秀的学生,从未有过劳动能手的表彰,升学就业中有体育加分、特长加分、三好学生加分,从未有过劳动教育分数和考核,劳动教育便成了“无用教育”。

再次,学校教育失当,导致学生躲避厌恶劳动者甚多。当今的素质教育多数学校是换汤不换药的应试教育。学生早上朦朦胧胧起床,一天的课程挤得满满实实,晚上的作业一大堆,速度慢的学生经常做到半夜,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没时间去做劳动。有的学校以劳动为惩罚手段,犯的是与劳动无关的错误反而用扫厕所等劳动任务惩罚学生,结果给学生一种错误观点:劳动是低贱的事,从而造成学生对公益性劳动和家务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开始躲避厌恶劳动。

二、轻视劳动的负效应

由于劳动教育落不到实处,学生的种种恶习不断滋生,突出的表现有:学生的自理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好吃懒做,还有的因缺乏劳动锻炼身体差,正常的劳动不能坚持,头痛感冒时常发生。据人民网报道:“刚考上大学的王敏略带抱怨地对记者说:‘自己洗衣服?真是开玩笑!秋冬天的衣服那么厚。你叫我怎么洗嘛?’据王敏称,以前在家时,连内衣都是妈妈帮洗的,‘我妈说了,只要我学习好就行,其他事不用心!反正也是几块钱洗一次,我们家还出得起!’在某高校学生公寓三楼,一位40多岁的阿姨一间一间地清扫着寝室。从柳州市来的大二学生马勇告诉记者,我们三个寝室的哥们‘合资’请的钟点工!隔一天来一次,除了扫地、擦玻璃,还负责整理床铺。”

再次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喜爱上网、酗酒、打架、吸毒等恶。现在在不少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动辄任性、自私、固执、娇气,常常比吃比穿,追求享乐、炫富比横,成长中不断滋生了享乐主义、利已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观念,这些与劳动教育的落后都有着密切关系。

三、家庭、学校应重视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家长老师的眼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原因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误了孩子的前程、毁了素质教育的根基、导致教育的失败。

下面读读美国家庭加强对孩子劳动教育的材料或许能感悟出中国教育的缺憾。

虽说美国已步入了机器人时代,但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从儿童时代就开始的“爱劳动”教育却仍在不断加强。在不同的种族、政治和文化背景、经济收入的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目光远大的家长们普遍要求自家的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先是让儿童乐于与父母分担家务。学龄前的孩子大多在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下学会卖报纸,或帮助修剪园子里的花木,至于大些的孩子往往习惯于利用周末和假期打点短工。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富翁的孩子,大多在家中也是干家务的能手,在外打工挣钱也并不鲜见。这是因为美国人深信:勤劳的童年是帮助将来事业成功的一块“跳板”,换句话说,即是儿童时代培养的勤劳习惯将是富裕未来的保证。美国的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自上世纪中叶起,就开始了一项“马拉松”式的长期跟踪研究,对居住在波士顿市区的456名少年的成长过程作了认真的观察和详尽的记录,在他们的研究对象中有不少孩子还出身于贫穷家庭或离异家庭。如今,这些孩子早已立业,其中大多已有了孙辈。当专家将他们的童年和成年作对照和分析时,发现了一个对比明显的事实:当年不论智力高低、家庭贫富,那些从小就接受了“爱劳动”教育的“勤快人”,比起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骨头”来,事业成功的几率要高出至少3倍!

篇2

一、素质教育发展及现状

应试教育一味地追求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将其作为评价教师优劣、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其弊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显现,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从1994年6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在局部地区进行素质教育试验开始,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素质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形式,它不仅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情操,还注重对受教育能力的培养、关注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1999年召开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灵魂。由此,素质教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经过多年发展成果显著,但是在德育方面有所缺失,特别是在德育中的劳动教育方面,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的一块短板。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崇尚劳动精神,热爱劳动,自觉自愿参加劳动活动,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是联通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职业世界、新兴创客世界等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要求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劳动教育,补齐短板,充分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二、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劳动教育诠释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提升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当今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享受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劳动教育在教育活动中逐步被淡化,出现劳动意识缺乏、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素质教育得不到更好的实施。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使得老师对孩子细心呵护甚至溺爱,独生子女很难真正接触到劳动活动,大多数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智商和情商的全面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智力发展的丰富源泉,劳动可以使大脑得到协调发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在劳动活动中,互相帮助团队合作的意识将贯穿始终,学生之间的友情将会加深,处理情感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劳动教育丰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灵魂,是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人们通过劳动不断地创造着先进文明成果。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德育的作用。劳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学生在参与劳动活动的同时也在养成个人的品格和持之以恒的品质。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感恩为了自己健康成长而不断辛勤劳动的父母和老师。劳动教育的不断完善不仅保证了素质教育的正常进行,而且为素质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加强劳动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提升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的独立生活能力,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着其他各育不能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是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和养成劳动习惯的基础,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积极引导学生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提升综合素质。

(二)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人们充分感受劳动光荣的日子,是体味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的日子,更是一个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日子。国家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是我国重视劳动、鼓励劳动的重要体现,这不仅突出了劳动的教育地位和作用,而且对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积极鼓励参与劳动

篇3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说得很具体:"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里将生产劳动提到了教育的社会本质高度,而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则用一个"和"字提高到了与德、智、体、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认为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一、 开展劳动素质教育的意义

1 、开展劳动素质教育能促进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世界现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通过劳动课的活动能使学生养成爱护设施,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同时能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动课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2 、开展劳动素质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这就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换和运用过程,这便是素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这是因为劳动实践能促使脑的思维和手的劳动相结合。手脑结合,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使人心灵手巧,学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聪明。

3 、开展劳动素质教育能促进美育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是美学家的观点。在笔者看来学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劳动教育可以成为一块艺术教育的小天地。因为劳动课所从事的创造不仅要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去创造,而且要求运用美学的知识去创造。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不仅有技术规格的要求,而且有结构、造型、色彩等审美工艺的规格要求,这就必然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可以开辟一个劳技作品展览室,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参展,学生们各显神通,用麦秆、纸、木头、石头、桔应、可乐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种物件,从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视劳动教育是这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家长过份溺爱孩子,尽量不让孩子因为干家务而脏着累着;有些家长由于自己年少时,受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书读得少,因而把自己想上学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宁愿自己多干些,也要给孩子腾出时间学习。在学校,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为追求升学率,教师多注重对学生进行智育的培养,文化成绩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师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在分数第一的思潮中,劳动教育被抛到九霄云外……这种种教育都导致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劳动或逃避或干不好,试想一个不爱劳动和不会劳动的人如何能面向未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长此以往,学生恐怕连生存的能力都要大大降低。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为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帮助他们从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中解脱出来。低段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可塑性强,教师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平时的劳动实践,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转贴于

二、开展好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那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教师要摆正位子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2) 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低年级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工厂,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如教材安排的"整理书包"、"削铅笔"、"叠被子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四十几个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5、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篇4

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需求大,涉及面广,培训要在“实”、“新”、“特”上下功夫。这是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教育培训的要求和呼唤。呼唤之一:目标要“实”。即实用技能是农村劳动力的第一需求。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培养这三类人才,是农村职业教育区别于农村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现实需求分析,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农村劳动力最需要的技能是实用,培训的实用技术,要能够很快应用于生产实际,应用于增收致富,应用于改善生活。呼唤之二:内容要“新”。即创新。即在培训内容要结合实际具有新意。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向他们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帮助他们创业致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实现农村教育、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生产点和有效途径。如十八届三中会召开以后,要及时培训农民如何保障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如何实现对集体资产股份拥有、收益、有偿退出,如何实现抵押、担保和继承,如何保障自己宅基地用益,从而引导和帮助农村劳动力增加收入。这就需要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把政策理论和实现方式告诉他们,又要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在培训老师选派上,既要请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还要请其他政策操作人员来讲解,既要请创业示范户讲实战还要请用人单位的业务人员讲要求;在培训的方式上要通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新培训方法,从而达到满足农村劳动力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呼唤之三:方式要“特”。多种方式培训才能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应首先满足教育者学习知识技能,形成一定职业能力的需求。一般来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村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为了使他们能打好文化基础,又能保持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培养模式要有所改进,注重效果。一是针对性专业设置。农村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专业结构,农村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中,应大胆根据落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围绕重大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需求预期开展储备性专业培训,并搞好岗位对接。二是产业化带动。用企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方向,要以产业为导向,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实现农民由传统到新型的带动。三是专业化指导。农民是最注重实效的,要采取面对面、手把手、方便农民的方法,尊重农民意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和科技书屋等载体,把农民需要的技术、信息,及时送进农村,交给农民;把培训班办在村里、田头,以基地和村为单位设立培训点,实现一学就会,一会就用的效果。

二、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通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并具地方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南通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

(一)统筹规划,培育各具特色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必须结合地方传统技能和社会人才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办教育,正确处理培养目标、人才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关系,既要鼓励社会办学,又要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宜一哄而上,避免出现目前很多民办培训机构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政策上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国民待遇。逐步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农村职教品牌和体系。

(二)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侧重技能提升。新型农民的素质含义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因此对农民的培养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提高某些方面技能,更要有机地将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提倡农村职业教育前移,将农业融入基础教育,从义务教育开始学习农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既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要大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发展农民职业培训。

(三)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重点是农村实用人才。一是“公司+培训班+学院”培训,在龙头企业内设置相应培训班,使农民直接感受到企业的运行方式。二是“专业协会+农民”培训,把农民培训工作和各种专业协会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民较快获得专业技能。三是现场指导和咨询。通过农业专家,技术员深入农村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具体指导农民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四是专业专题培训。根据季节农事活动,为农民开展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五是订单培训。按“市场订单”开展培训,使培训和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六是“校企联办”。既由企业出资,学校派老师,出实习场地和设备,实现二者在资源上的互补,共同培训农民工。七是专业合作社内建立农民培训制度。还可以通过专业户带示范户,示范带大户、大户带小户的方式进行培训。

篇5

一、转变人才观

1.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提高职高生的素质,拓宽学生成才之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改革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择业观的教育,使学生有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做有觉悟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和各类技术、管理、服务人员的志向和意识,不要认为这些工作低人一等,一味追求“白领”工作。

2.要有针对性地减轻职高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证压力,为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就业率,要求学生考取多个证书,势必影响开发学生潜力。因此,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调整方向目标,改革培养方式,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有针对性地减轻职高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和考证压力(特别是考多证和市场饱和情况下的考证),给学生创造一个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的良好外部条件。

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质量观。

1.职业教育要把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办出效益、办出特色。对现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更多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使人才适销对路,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习能力,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打好基础。职业教育中的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首先从目前教学科目及学时安排上看,中职文化基础课的科目要少于普通高中,科目所占用的总学时也少于普通高中近30%,如此距离使中职文化基础课只能"相当于高中水平"而不可能等同于普通高中。再就生源比较,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吸纳了初中毕业生中优秀生源,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往年大大下降。这就在实际上形成了当前中职文化基础课初中文化补习和高中阶段教育并存的局面,这是与普通高中很不一样的。

3.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与普通高中课的不同,还在于不同的人才类型培养目标。中职培养职业人才,而普通高中为学生日后进入学术领域做准备。中职文化基础课由于有这种低起点、短时限、为进入职业领域提供必要准备的特点,就必然在课程标准乃至内容功能上有别于普通高中教育。而正因如此,中职的文化基础教育也就难以被一再扩招的普通高中教育所替代。

三积极抓好招生和毕业生就业两头。

1.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和培养方式,提高职高生的职业能力,增强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必须改革招生方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避免学生过早专业定向,使学生确定专业有一定灵活性。

篇6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举措。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既然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那么,素质的内容又有哪些?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的是广义的素质:“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作为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又将怎样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养呢?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现在讲出来请各位老师指教。我的指导思想是:作为语文教师,应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赞美劳动者和劳动技能,不但讴歌他们而且进行扩展和延伸。比如在《荔枝蜜》的教学中,问学生生活中像蜜蜂一样的人还有哪些?他们对社会、国家、人民做出了什么贡献?写作文来赞美他们……开主题班会,举行语文演讲活动:“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等等。

作为班主任,我结合班级实际进行劳动培训。第一,常规学校,没有大量的时间专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每天的教室卫生保洁和值日可以好好的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一点关于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第二,每天的教室卫生保洁和值日。不但可以在道德上培养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而且可以在行动上培养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每一所中小学学校,每一个学生都会面对教室卫生保洁和值日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完成一些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以下是我具体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第一步做给学生看。开学了,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学生进行大扫除,大扫除结束了,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位子上听学校领导讲话等。我拿着劳动工具开始打扫教室卫生。首先是收课桌抽屉里的垃圾,左手拿垃圾桶,右手拿垃圾钳子,我一排一排的收,一组一组的收,收干净。接着是扫地。我一排一排的扫,一组一组的扫,扫干净。然后,倒垃圾。把垃圾袋捆好,丢到垃圾站里面去。继续,冲拖把,提拖把回来,拖地,依然是一排一排的拖,一组一组的拖,拖干净。最后,擦桌子。我将盆和抹布拿到水池边,将盆和抹布洗干净,抬着干干净净的水和抹布回来,将讲桌擦干净,我一面一面的擦,一遍一遍的擦,擦干净。然后我再一次将盆和抹布拿到水池边,将盆和抹布洗干净,抬着干干净净的水和抹布回来,好好的放在劳动工具柜旁。我做得很认真,就和我上公开课一样认真,就和我上语文课一样认真。孩子们都在看着呢,都在睁大眼睛看着我的一举一动呢。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做比说的效果好!这个时候身教胜过言传!我要用我行动告诉我的学生:怎样做好卫生?做好卫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第二步陪着学生走一程。开学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课间都和学生们一起保洁。放学都和学生一起做卫生,教他们怎样进行科学公正的分工,教他们怎样做好卫生,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一些小问题都在这些相处中一点一点地解决了,他们甚至说起家人的劳动故事,请教起家庭里的劳动问题。第三步让学生们自己走。不久以后,他们做卫生就不需要我指导了。无论是平时还是卫生大扫除,我们的教室都是干干净净的!他们做卫生总是又快又好,我们的班级一直是全校卫生示范班级。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太对了,我这样辛苦的教他们就是为了不需要教。我就是通过这个办法进行一些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的。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训练,我的学生们依托每天的教室卫生保洁和值日,日复一日地在道德上培养了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在行动上培养了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在思想上培养了劳动也是一种本事一种能力的观念。素质教育的道路是漫长的,我的努力是渺小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好在屈大夫说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7

据一项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为4.9亿人,除去已经就业的2亿多人,以及农村需要务农的1.8亿人,尚余1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而这些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中超过40岁的有一半以上,如何实现这些农民的转移就业,如何保障现有2亿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持续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是对城乡需要就业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

为此,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根据地方经济和特色,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补助设立一批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办职业教育机构,保证培训质量;三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由政府出面组织技工学校,有关行业、企业开发高质量的培训课件和教材,同时依托重点培训机构大力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形成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从整体上解决培训内容不对路、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四是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特别是要多渠道、大幅度增加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资金投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输出前培训补贴,并将城市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扩大到在城市就业并参加了失业保险的务工人员中。

各级财政应增加进城务工人员公共就业服务和培训补贴资金,中央财政应安排资金,用于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国家项目,同时还应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职业培训的优惠政策,放宽民间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准入条件,成立几个全国性的职业教育培训龙头机构,通过股份公司的模式,推动上市融资,做大做强。

篇8

【关键词】2∶8现象 劳动素质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13-01

一 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则依赖于情商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则依赖于情商。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笔者认为,教师不但要做情商的表率,更要在不阻滞智商发展的前提下,以劳动素质教育为理念,从习育和化育两条途径上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长期潜教育过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商。

其中,习育是对人的行为上的培育,也就是从最小最普遍的习惯慢慢过渡到根深蒂固的习性。这个培育过程主要通过人本能的、简单的模仿来进行,具有身教先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易于言教的意蕴内涵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客观后果,以及对教育效果的折扣必然性。

化育,是对人的精神上的培养,人的灵魂的建设。同习育一样,精神上的成长只能靠精神上的感化,而不是靠说教就能给予的。其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定的与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等的制约和树立榜样来进行。此外,环境的匹配与机遇的把握也不可或缺。无数事例证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乐观幽默的性格,是关心社会、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的修养,是善于相处、善于合作、善于把握自己与他人情感的能力。简言之,智力因素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情商、环境等非智力因素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智商的高低决定个人的工作类别,情商的高低决定个人职位晋升的快慢。

二 一个人的知识,20%是从学校获得,80%是从工作和实践中获得

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认为,职场人的知识获得,80%来自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汲取各种养分,对一个职场人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透过“2∶8现象”提醒学生,要集中精力做好最重要的事情,要学会抓住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搞好“自尊,生活技能培训,学习怎样学习,具备特定的基本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四个层面的学习;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与其面面俱到,不如重点突破——把80%的时间花在最能出效益的20%的方面,用这20%的方面带动其余80%的发展。

教师自己也要运用劳动素质教育理念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积极探究课堂教学的改革途径与趋势,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性相近”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使教师自己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学习型社会的主流阶层,不要留下“习相远”的尴尬与遗憾。

三 孩子的智力、个性、事业的成功,20%来自父亲,80%来自母亲

毋庸置疑,母亲是孩子最大的老师。母亲的教育是终身的、生命的教育,这种长期连续的教育是任何一个教师的影响都难能与之相比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假设以100%为基准,其中,50%是在由母亲带养的生命最初的四年中发展出来的,30%仍然是在由以母亲带养为主的5~8岁间发展出来的,只有余下的20%是在10~18岁间发展出来的。究其原因,缘于母亲最了解、最深知孩子,且能无条件地给予爱和赞美,使孩子在本能的对母亲的依恋即恋母情结下产生强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成为其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家庭教育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础和主导,家庭是最早最好最高的学府。教育者应明白,教师给予学生的,是知识的、短暂的教育,应以母亲为楷模,而不是母亲以教师为榜样。教师应像母亲一样关爱女孩,关注男生。

四 犹太人的22∶78生财法则

犹太人从千百年来的经商实践中发现,世界上78%的财富掌握在22%的有钱人手中,而且他们还发现,如果把78%的精力放在这22%的生意对象身上,则一定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这就是犹太人从22∶78原则中总结出来的经商原理。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同样遵循这条法则,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

所以,我们要谨记“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更是创业教育”这个本质特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做一名创造型的教师”为工作的奋斗目标,以劳动素质教育为理念,丰富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塑造自信、好奇、幽默、睿智、兴趣广泛等个性化特征,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和管理艺术水平为落脚点,以“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为工作重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教学重心,采用“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断赋予教材新意与活力,同时联合家庭教育,努力创设和维护适宜创造力迸发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班级风尚;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创业;先就业,后发展”的职业理想,引导他们掌握并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学习的重点,能用20%的知识考出80%的成绩,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职业教育亦因此才能绽放出美丽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科克著.王师译. 80/20法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胰岛素类似物强化治疗

糖尿病已经是老年人常见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对于初诊血糖较高、服用多种口服药、或已经使用每天注射1~2次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仍不达标或出现反复的低血糖可以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1]。多次皮下注射基础加餐时胰岛素(MDI)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是强化治疗的两种常用方法。本研究观察了用皮下多次注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加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入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两种强化治疗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及分型标准,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61~88岁,病程0~30年,BMI平均25.3±2.9kg/m2。患者均为初诊血糖较高、口服降糖药物或者每天皮下注射1~2次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所有患者空腹血糖FPG≥1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4mmol/L),而无严重的心、脑、肾功能不全,无严重感染,无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者。患者分成A、B两组,A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74.5±6.9岁;B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69.9±6.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BMI、治疗前HbA1c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

胰岛素初始给药方法:两组均接受糖尿病教育,予糖尿病饮食,定时定量进食,适当运动,肥胖口服二甲双胍等治疗。A组(MDI组)患者采用早或晚定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3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甘精胰岛素初始量10~16U(参照空腹血糖或既往胰岛素用量),门冬胰岛素初始量总量与甘精胰岛素相同,并平均分配至3餐前即刻皮下注射。B组(CSII组)患者采用福尼亚IP—101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根据体重(kg)×(0.3~0.5)计算每天胰岛素起始总量,其中1/2量作为基础输注量,按6段法分配,另外1/2量平均分配至3餐前作为餐前大剂量。

血糖监测与胰岛素用量的调整:血糖仪均采用Rightest GM300型,每周校准1次。血糖达标标准:空腹指尖血糖5.6~7.0mmol/L,非空腹指尖血糖5.6~10.0mmol/L。低血糖标准:出现低血糖症状或者血糖值≤3.9mmol/L,怀疑低血糖时立即测定血糖以确定。A组每天常规测5次血糖(空腹、3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3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根据餐后血糖调整相应餐前门冬胰岛素用量,如有低血糖及时减2~4U,直至血糖达标。B组每天常规测量7次血糖(空腹、早餐后2小时、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3:00血糖,根据空腹及餐前血糖的高低调整门冬胰岛素的基础输注量,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的高低调整门冬胰岛素餐前大剂量,每次调整剂量1~4U,直至血糖达标。若患者出现低血糖,首先明确低血糖原因,若非人为原因,则每个出现低血糖的血糖点每次减2U。

观察项目: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的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等。

统计学处理:资料采用SPSS19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比、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两组达标后空腹及3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达标时间B组比A组短,差别有显著意义(P

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A组发生低血糖3例,发生率9.7%,B组发生低血糖5例,发生率14.7%,均为非严重低血糖,经进食后好转。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篇10

一、通过集会、节日宣传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要让学生爱劳动,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觉悟。每周一我们学校都会举行集会仪式,我们会组织对学生进行一些劳动方面的学习教育,如,尊敬学校的两位清洁工阿姨、食堂工作人员、生活指导老师等,要对他们讲礼貌;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重阳节、妇女节等教育学生尊敬周围这些辛勤的劳动者、为他们献上我们的祝福、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表达敬爱之情等。思想教育了也要及时回头看呀,平时我们会及时捕捉一些学生爱劳动的场景、事迹,利用晨间教育表扬,鼓励更多的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加热爱劳动。现在不时能看见学生在校园行走时发现垃圾主动捡起的现象。

二、家校配合共同展开劳动教育

现在的孩子几乎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许多家长却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忽视了劳动的重要性。我们德育处采取一些措施号召家长从一年级起,由低到高安排个人卫生自理,比如,洗涤小物品、整理个人生活用品、清洗水果蔬菜、使用一般家用电器、简单的烧饭做菜等家庭劳动课。由家长对孩子的家庭劳动课及时跟踪考评并给予等级评价。如果长期坚持开展这样的家庭劳动课还能为学校素质教育展开一片新天地。寒假时,结合劳动教育我特地设置了一份《“做有责任感的小学生”评价表》,具体内容如下:

开展“做有责任感的小学生”寒假活动

亲爱的同学们:

快乐的寒假就要到来了,让我们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寒假里没有老师的督促,大家应该做得更好!完成老师的“温馨提示”后请你和家长商量后,制订自己的假期计划,并认真遵守。大家邀请家长对自己进行作业、看书、做家务、锻炼身体等方面进行评价。请你的家长按时填写下面的表格:做得比较好的内画;一般的画;不太好就画。请你诚实地对待评价,及时改正,相信你一定会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寒假!

平桥小学大队部

“做有责任感的小学生”评价表

[日期\&作业\&看书\&家务\&锻炼\&日期\&作业\&看书\&家务\&锻炼\&2月1号\&\&\&\&\&2月14日\&\&\&\&\&2月2日\&\&\&\&\&2月15日\&\&\&\&\&2月3日\&\&\&\&\&2月16日\&\&\&\&\&2月4日\&\&\&\&\&2月17日\&\&\&\&\&2月5日\&\&\&\&\&2月18日\&\&\&\&\&2月6日\&\&\&\&\&2月19日\&\&\&\&\&2月7日\&\&\&\&\&2月20日\&\&\&\&\&2月8日\&\&\&\&\&2月21日\&\&\&\&\&2月9日\&\&\&\&\&2月22日\&\&\&\&\&2月10日\&\&\&\&\&2月23日\&\&\&\&\&2月11日\&\&\&\&\&2月24日\&\&\&\&\&2月12日\&\&\&\&\&2月25日\&\&\&\&\&2月13日\&\&\&\&\&\&\&\&\&\&]

综合: 个; 个; 个。

[家长总评]

开学了,我们特将在寒假中能自觉完成老师的“温馨提示”,认真实践并填写“有责任感的小学生”评价表,家长配合认真填写总评表的学生,校大队部在宣传窗里公布各班推选的优秀学生名单予以表扬。让那些认真学习、主动参与劳动的学生给大家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也让我们的家长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许多家长反映这个活动对自己的感触很大,今后将继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习惯。

三、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必须给他们实践的机会。记得2007年我们刚搬入新校园时,校园各处的绿化区内只有一堆堆黄土坡,没有其他任何的装扮。于是学校号召在学校内让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如想标语、设计标语牌、植树、栽花、给花草树木浇水等,看到学校更美丽了,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认为学校的美丽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他们会更爱劳动,更爱学校并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感受到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他也会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另外,我们也在校园的东南角开辟建立了一块劳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资源进行广泛的劳动教育。本学期五一劳动节前,我们号召各班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内容与劳动有关,可以是劳动技能竞赛、讲劳动故事、看劳动影片写体会等多种形式。另外,各年级分别组织一个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有关劳动技能竞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参与到尊敬劳动、尊敬劳动者的活动中来。

篇11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素质教育 劳动价值 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不断充裕的家庭条件下,大部分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怕其吃苦,危险,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却取而代之,忽视了劳动教育,于是,独生子女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加上部分学校特别是师资力量薄弱、条件有限的农村学校没有开设好劳动课,安排的“劳动课”的目的在于打扫清洁卫生或变劳动课为知识课。导致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使这些独生子女只会读书,不会劳动。长此以往,将会影响这部分人素质的发展。于是,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抓好劳动教育十分重要。只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长大成人才会有所作为。当今,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素质教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

一、劳动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小学阶段是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紧靠家长的言传和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和老师在课外引导学生不断参加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劳动,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劳动的成果,才能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让学生捡废品,通过学生对一件件废品的积累到出售,让其去体会自己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从而受到了不能铺张浪费的教育,逐渐形成节俭的美好品质。出售后的收入虽少,但是总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因为是学生已经证明了自己,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劳动价值所在。农村家庭的父母,要让自己的孩子投入到粮食耕种的劳动中去,只有让孩子亲自参加劳动,尝尝汗湿、腰酸背痛的滋味,才感觉到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的分量,切身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正含义,使之自觉地爱惜粮食。只有参加劳动,才能理解农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或者农副产品,工人为社会提供日用品,输送水电是为了什么,才会真正体会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劳累,是为了人们的幸福,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更能激发对那些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人的厌恶感,做到加倍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

二、劳动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能磨练人的意志。

一个人有无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将影响自己的一生。大量事实表明,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种族肤色如何,凡是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很美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等多种多样的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会面临许许多多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养成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遇到困难就畏缩、害怕和逃避,我们为之努力的事情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怎样磨练人的意志呢?诚然,轰轰烈烈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险恶的环境能磨练人的意志,但是平凡的生活小事也能磨练人的意志。首先,让学生从生活的一切方面锻炼意志,如遵守学习与生活制度、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做事有始有终、坚持锻炼身体、待人始终如一等。其次,引导学生做一些自己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如让学生在炎炎夏日跟随父母下地劳动,或在寒冬腊月用冷水搓洗衣服等,完成后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可以让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强的意志就是在完成无数件小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三、劳动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在人类发展史上,劳动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不容忽视,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低年级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活动。如:穿衣服、削铅笔、洗手帕等;中年级学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如:包书、整理书包、洗碗、扫地、擦窗、给花草浇水、在校内进行大扫除等;高年级学生以家务劳动为主,如:洗衣服、做饭、涮锅洗碗、农村儿童学会农田的种植,能参加学校的科技小组,在活的自然中学习,在实践中加强探索。只有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去完成这些事,才能树立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生活技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劳动教育在学生的素质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现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以下建议:

家庭:

第一,建议家长改变教育观念。

即便是独生子女,不能溺爱,不要怕其吃苦和危险而不让孩子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孩子多动手做事,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设置一些“障碍”。

所谓的“障碍”就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要多找一些孩子能完成的事情让孩子去完成。如;中、高年级的孩子,饭前盛饭,饭后收拾、清洗。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零用钱,可让中、高年级的孩子利用假期自己挣零花钱,城市的孩子卖报纸,农村的孩子卖菜等。

第三,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

随着家庭经济的富足,部分家长的家务活也随之减少,吃饭上馆子,洗衣服有洗衣店的服务,或雇个家庭保姆包揽一切家务,这样不但没有事情给孩子去完成,而且滋生了孩子享乐主义的思想。

学校:

要切实贯彻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地改善和创造劳动课教学条件,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学校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老师布置的家庭劳动任务可让家长督促完成并签字认可。

社会:

呼吁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形成积极劳动的社会氛围,大力渲染“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如何构建和创新评价机制呢?

篇12

【关键词】劳动教育 素质教育 劳动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我国全面走向小康时期,一些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代办,缺乏自理能力,导致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使这些独生子女只会读书,不会劳动,这样就会影响一些人将来的素质问题。于是,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抓好劳动教育相当重要。劳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从小培养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才能加勤劳才等于力量,所以,小学阶段应该把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素质的基础。

一、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

追求是人的个性。然而,个性中的追求并非积极,追求只能在某种欲望中产生。当形成一种没有压抑的喜悦感时,才能激励人去追求,去实践。

劳动确能激发人的喜悦感,培养人的个性。因为,人从劳动中得到启迪,有模仿性劳动到创造性劳动,使追求更进一层。没有追求,何谈创造发明。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能使学生产生取得劳动成果的喜悦感。喜悦的劳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从而摆脱了青少年个性所表现的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束缚力。学生自我的约制力一旦形成,才能变空虚为追求,变盲目为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一天中从事的读写、记忆、课外活动、业余制作、实验操作、清洁打扫、体育锻炼……使自己感到同学们时时刻刻注视着自己的劳动,这敏感的个性道德评价,似乎通过别人的目光看清自己,从而形成了有力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做到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肯定后,才能激发他们的愿望,从而去追求尚未实现的美好理想。

二、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

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机器生产代替人力劳动,体力劳动在人们的意识中似乎淡化了,现在许多地区的大片田地荒芜就是例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使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哪舍得让孩子干活,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可能懂得要承担家务的责任,不能明白盆中之餐来之不易,更不明白劳动有何价值。日本的教育,规定小学生每周干家务的时间,这不但使儿童明确了劳动的义务,又培养了儿童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我们的国家有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可有些学校人手不足,没有按要求开设劳技课,又不能安排学生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国家要求每门学科开设实践活动课,一些学校往往没有落实好,还是把实践活动课上成落实知识课。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参加那些五花八门的劳动,试问怎能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兴趣?学生怎么会在劳动中去思考、创造,也就体会不到在劳动中所取得的快乐,在劳动中体会不到人生的价值。

劳动不但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也能帮助人提高对美的欣赏力。比如,让学生去学种菜:这要经过挖地、做菜畦、播种、施肥、治虫、锄草等工序。做菜畦简单吗?不!对于没有劳动过的学生不那么容易。做成的菜畦,有的会是弯曲不平整的“S”型,有的是两棱修直的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但当他们完工,欣赏自己的杰作时,心里一定会产生一种美的享受,收获的是快乐与满足,以及对劳动价值的品味。

只有让青少年亲自参加劳动,尝尝汗湿、腰酸、手疼的滋味,才能觉得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的分量,才能理解农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或者农副产品,工人为社会提供日用品,输送水电是为了什么,才会真正明白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劳累,是为了人们的幸福,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更能激发对那些好逸懒做、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人的厌恶感,做到加倍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三、在劳动中培养人的素质

所谓素质可视为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四个维度。对人的素质培养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劳动去培养人的素质更不可忽视。就拿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来说吧,部分学生损坏公物肆无忌惮,随地扔果壳、纸屑,对吐痰习以为常,打骂同学,欺侮弱小,反自以为光彩,明里吸烟,暗里赌博,粗话脏话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语,诸如此类,均表现出了学生道德、思想、政治和知识修养的低下,情感意志的脆弱和性格的变态。

分析其原因,在于学校的教育忽视了引导学生把精力用于进行热情的高尚活动和劳动之中去,没有使学生找到那热情而高尚的活动和劳动空间。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种种道德紊乱状态。

应创造一个怎样的环境,让学生去陶冶情操呢?笔者认为,学校需争取一个以劳动教育为基础,不同形式的能吸引学生的基地。诸如,养殖、栽培、养花、编织、雕刻、书法、美术、编写、宣传、体育等。把学生从“为生存而斗争”引到趣味性、知识性、技巧性、实用性的高尚而又文明的环境中去。

劳动给人以聪明才智,劳动陶冶人的情操,劳动锻炼人的意志,劳动创造财富,要让小学生在劳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接受。当学生在一次次劳动中大显身手时,那就是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这样,学生不至于在“为生存而斗争”的环境里“拼搏”,不至于成为性格偏激、铁石心肠的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力量未能用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他的精力未能通过人的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这正是儿童和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可见,创造一个高尚活动的环境加强劳动教育,是多么重要。

总之,人的素质要在劳动中培养,劳动对树立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特别重要。劳动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习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桂生等.教育理论的性质与研究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少华.农村教育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13

一、发展教师

1.新教师——青蓝结对,帮助成长。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老教师,以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徒弟听师傅的课,师傅听徒弟的课,促进课堂更好的开展。师傅还从教育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对徒弟给予指导,让每一位新教师先“入格”再“入门”争取早日“入道”。

2.青年教师——明晰目标,以赛促培。为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学习平台(同课异构)、实践平台(试讲课、汇报课)、研讨平台(说课、评课)、展示的平台(课堂大讲赛、思政课大赛),让青年教师能够成长得更好,成长得更快。

3.经验教师——分类推荐,经验共享。为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教学一线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使教师们互相学习,进一步形成、完善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校长——深入一线,引领发展

校长经常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生态课堂”,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碰撞进行深度学习。参与教研,增设周二、周四特色教研活动;钢笔字、简笔画、读书交流会、专业课研讨会、文学常识大赛等,全方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

二、培养学生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搞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主抓课堂教学,开设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一)趣味活动多样化

学生定期可参加各类趣味活动:语文学科的汉字听写、成语大赛、诗词大赛、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大比拼、珠心算比赛、数独大赛;英语学科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等;综合学科的综合知识竞赛、校园歌手大赛、运动会、合唱赛等,可谓玩中学,学中乐。

(二)推进科技教育

1.科普知识宣传:“国旗下讲话”传“科普”;主题班会,议“科普”;校报专设,学“科普”。

2.举办科技节。

3.巧抓季节,实践探索

春季:组织学生去识别农作物,观察、了解大自然,丰富学生的农科生活。秋季:开展植物标本收集大赛,让学生了解多种植物,培养科学素养。

4.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后期将引进“科技大篷车”,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板和展品,提高师生的科技认识层面。

(三)研学旅行

组织学生进行远足,领略本地风土民情;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科技园、动物园等,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

(四)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

2.加强引导,重视劳动。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同时,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重视评价,让他们自觉劳动。

①学生自评。②学生互评③家长参与评价④教师评价。

篇14

【关键词】认识;素质目标;途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78-01

在实施“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轨的当今,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通过各个学科的协调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今后教学的方向。劳动课以它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的独特优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劳动学科的自身特点,劳动学科能更好的体现出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出发,构建起“以自学为基础,以思维为主线,以训练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体力劳动对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智力、审美的情感”由此看出劳动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以提高素质为目标

劳动教育是教育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偏废的一个方面。目前,学生中有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宠爱条件优越,几乎没有劳动知识和能力,更缺乏劳动实践。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热爱劳动。所以,开设劳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方面是利用劳动课要劳动的特点,通过学生动脑、动手、付出体力、创造成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劳动实践中发展智力,陶冶情感,磨练意志。简而言之,要寓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于劳动教学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开设好劳动学科将推动学校劳动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由此可见,上好劳动课,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将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劳动课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立足于素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二、以课堂教学为途径

为了达到设计劳动课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以课堂教学为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在劳动课的教学中,对课堂结构做了如下的构想与尝试。

2.1 激情导入,引入新课。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又轻松地学习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因人因时因课而异,常见的有展示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组织相关活动等方法,精心架设“兴趣”的桥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因此,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如用展示直观教具的方法,在新课讲授之前把本节课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学生看,以此来激发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欲望,从而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

2.2 讲解示范,传授新知。劳动课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的重要体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践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所以新知识的学习安排应该是从理论到实践。学生了解了劳动的步骤和方法,但每步具体该怎样去做,还需要教师给做出样子。教师的示范操作一要具备规范性,即准确无误;二要具备可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如讲《西裤的缝制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科学标准的操作过程,我在课前认真练习多次,制成录像带并配有解说词,课堂上放出后,每步做什么,怎样做的,图文并茂,学生边听边看,效果非常好。

2.3 实际操作,掌握要领。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实际操作要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进行,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特别是重点部分更应多强调,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要领。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实际操作,掌握要领的舞台。

四、以社会实践为目的

中学劳动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离开了社会实践,即使教师讲得再透彻,学生听得再明白,不进行社会实践,要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是一句空话。为此,中学劳动课必须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目的。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4.1 劳动课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以生产程序为序,安排授课内容,做到课堂学理论,基地搞实践。如在学习《西裤的缝制方法》时,从裤子的面料分析,缝制用线的选择、裤子各部位的熨烫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样样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