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范文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篇1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解决措施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但随着多元化经济的推进,使得企业在会计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而会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效益记录的文字体现,因此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企业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把控,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对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加大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企业在强有力的社会竞争下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1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与控制的定义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信息不准确、信息丢失或者企业经济效益与预期不符合等,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即管理者针对企业会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1]在企业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失职如对财务信息记录不准确、信息漏报、错报等都能造成风险。另外,企业领导层的决策也能造成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风险。

2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中,企业领导者大多只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小企业中,由于企业本身规模不大,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更没有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加以重视。企业领导者的不重视,可能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会计管理风险不断扩大,在风险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2]

2.2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是对企业基本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经济决策依据的人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在我国企业中,大多数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小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基本是由企业领导者自身兼职会计,使得他们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的风险意识不够。

2.3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在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流动大,各部门相关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可能导致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上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准确,导致最终的信息失真。另外,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款,在经营过程中不开发票,或者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做假账的方式,瞒报或谎报财务信息,使得财务信息失真。总之,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财务失真,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得会计管理风险增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决策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解决措施

3.1领导加强重视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最高层,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会计管理中要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加强领导层面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领导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企业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认识到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准确性的管理,确保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才能控制或消除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3.2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效果,会计人员素质低可能使他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失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因此,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中,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方面。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而且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及素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做贡献。[3]

3.3确保财务信息合法有效

财务信息的合法有效不仅能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还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会计信息风险控制中,企业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合法有效,为企业在经营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才能使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做得更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引入ERP信息集成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及核算体系,ERP系统为企业提供合法有效的财务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涉及面广,大的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等,小的方面包括会计基础管理、日常资金收支、会计核算等,在企业会计管理中需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内部控制规定的程序和手段,可以将企业各级部门及人员执行企业的方针政策、采取的措施及实际成效反馈给企业管理部门及高层领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偏差,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企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对财务人员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定期及不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等。在财务人员监督管理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各层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对员工的失职行为进行相应地处罚。另外,企业应通过内外部审计定期不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检查,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无误,进行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4]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会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重视,但依然存在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此,企业领导应重视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使企业财务信息能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地依据,减少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可能存在风险,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锴.浅议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经贸,2014(11):246-247.

[2]邱冬珍.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4(11):221.

[3]孙文春.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财经界,2014(23):224.

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解决措施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但随着多元化经济的推进,使得企业在会计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而会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效益记录的文字体现,因此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企业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把控,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对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加大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企业在强有力的社会竞争下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1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与控制的定义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信息不准确、信息丢失或者企业经济效益与预期不符合等,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即管理者针对企业会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1]在企业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失职如对财务信息记录不准确、信息漏报、错报等都能造成风险。另外,企业领导层的决策也能造成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风险。

2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中,企业领导者大多只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小企业中,由于企业本身规模不大,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更没有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加以重视。企业领导者的不重视,可能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会计管理风险不断扩大,在风险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2]

2.2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是对企业基本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经济决策依据的人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在我国企业中,大多数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小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基本是由企业领导者自身兼职会计,使得他们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的风险意识不够。

2.3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在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流动大,各部门相关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可能导致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上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准确,导致最终的信息失真。另外,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款,在经营过程中不开发票,或者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做假账的方式,瞒报或谎报财务信息,使得财务信息失真。总之,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财务失真,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得会计管理风险增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决策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解决措施

3.1领导加强重视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最高层,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会计管理中要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加强领导层面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领导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企业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认识到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准确性的管理,确保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才能控制或消除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3.2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效果,会计人员素质低可能使他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失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因此,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中,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方面。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而且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及素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做贡献。[3]

3.3确保财务信息合法有效

财务信息的合法有效不仅能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还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会计信息风险控制中,企业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合法有效,为企业在经营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才能使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做得更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引入ERP信息集成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及核算体系,ERP系统为企业提供合法有效的财务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涉及面广,大的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等,小的方面包括会计基础管理、日常资金收支、会计核算等,在企业会计管理中需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内部控制规定的程序和手段,可以将企业各级部门及人员执行企业的方针政策、采取的措施及实际成效反馈给企业管理部门及高层领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偏差,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企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对财务人员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定期及不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等。在财务人员监督管理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各层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对员工的失职行为进行相应地处罚。另外,企业应通过内外部审计定期不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检查,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无误,进行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4]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会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重视,但依然存在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此,企业领导应重视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使企业财务信息能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地依据,减少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可能存在风险,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锴.浅议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经贸,2014(11):246-247.

[2]邱冬珍.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4(11):221.

[3]孙文春.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财经界,2014(23):224.

篇3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的发展比之前更加完善、迅速,但是也带来了众多的企业管理风险。通常而言,大多数的企业管理风险都来自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降低管理风险出现的几率和可能性,为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管理风险为中心话题,展开具体的讨论!

关键词:

企业;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一、企业管理风险的定义分析

首先,企业整体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企业整体资源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没有可预见性,我们通过预测完全测不到,通常都表现为一种无形的经济损失,这种工作失误被看做是管理风险中最高层次的风险,发生的频率比别的风险要高太多,属于不确定性的高度风险类型。其次,企业资本、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企业资金资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很多,其中的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预测或者是不确定性造成的,但是也有小部分是因为经营过程中工作人员运筹安排不够合理导致的,资本、资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可以被归结于中级风险中,这是一种比较容易控制的风险类型。再次,企业的财务资金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假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资金出现分配失调的问题,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这种风险一般都被归结于企业的基础性风险,通常情况下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认真监督,防止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内在因素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但是毋容置疑它们还是受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管理模式上和现代的管理理念之间存在大量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高度。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企业管理风险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管理人员在职业技能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无论是培训还是教育工作都和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出现矛盾,并且这些管理人员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处于较浅的层面。所以,导致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违规违法的问题,这些都酿成了企业不同的管理风险。其次,许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对相关企业制度的执行和遵守问题提不起足够的重视,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致使管理方面出现不平衡,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信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全面发展的。第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态度非常消极,只要这件事情影响不到自己的正常工作就选择不闻不问,但是这种思想很明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现在,我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都非常复杂,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一意孤行,坚持传统的思想观念开展工作,是会抑制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的。最后,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严重的还会有收受贿赂的现象。企业管理人员检查材料质量时非常马虎,看不到企业原料质量对企业成品质量造成的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具体来讲会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角度进行分析,截止到现在,我国相关企业的法律法规仍旧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而且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处于不断地完善中,假如面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不能够非常好地适应,消除法律盲点就非常容易导致运营管理上出现各种偏差,长此以往,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必然面临众多风险。其次,政府政策的变化给企业管理工作所造成的风险问题。这种因素主要涉及到的是企业的税收和相关的年检等政策给企业造成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比如吸引投资,会尝试着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只要外部条件稍微发生点变化,这些政策就会被取消,这种变化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出现变化,假如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政策上的种种变化,造成管理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最后,现在,我国在不断加大法制建设的力度,劳动法等和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率都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企业的竞争者都已经尝试着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假如企业本身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利用和掌握不牢固、不扎实,那么面对激烈的竞争出现违法的可能性就会不断增大,进而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管理风险

1.重视并不断落实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工作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做必要保障,这种保障能够对企业的管理风险实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进而能够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经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我国现如今的各类企业不要将眼光局限于国内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还要将目光投向国外,参考外国的法律战略,因为现在的经济是全球型的经济,我国的经济也要不断与国际接轨。如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严格落实法律管理,那么会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给投资商和经营商带来经济损失,企业在开展学习法律的培训课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学习,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另外,在全球,法律都有非常强的领域性特征,所以面对这样情况,企业还对新的法律不断进行了解,持续跟进,要对法律是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变化的有清晰的认识,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是需要从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下功夫的,进而才能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管理风险。

2.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异常重要,能够对整个经营业绩、财务资金起到全面掌控的作用。对于此,我们首先要设定正确的会计管理目标,这个目标非常关键,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管理人员要随时随地全面掌握会计信息资源的更新工作。面对实际的业务处理任务,要将责任细化,具体到每个会计管理人员身上,每个人员要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自己负责的工作,这是由于每项会计管理工作本身都有连续性,每项业务都要确保资产的安全,企业还要坚持正确的财务规划,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意外的支出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提升。除外,关于企业的管理信息问题要坚持保密的原则,但是有些特殊情况要被排除在外,企业要不断加强资金的流动效率,确保资金的周转不会出现意外问题。

3.对于各种各样的纠纷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企业运营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运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就要及时想出合理的对策,不要对其采取忽略的态度或者是运用非法手段处理。第一,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处理纠纷案件的相关管理制度,最好是设定专门的处理纠纷的部门,制定出合理、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法律制度,与此同时还要设定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确保整个案件的每个处理过程都是合理且规范的。第二,确保案件处理的质量,凡是涉及到法律问题的必须抱着严谨的态度对待,确保企业的权益能够得到全面保障。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经验教训,企业要善于做出总结,避免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及时、有效地预防纠纷。对于运营过程中的纠纷事件,企业要加强重视程度,因为这和企业的长久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将各项工作重视起来并落实到实处,企业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权博煜.企业管理风险之人事管理风险[J].中外企业家,2014,(19):181-182.

[2]鞠文晶.小议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篇4

关健词:人力资源 风险 控制措施

21世纪是全球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世纪,也是知识主宰的世纪,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企事业单位也需要顺应时展的特点,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事业单位对人力进行整合和管理的重要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应该时刻关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结合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人力资源风险产生的根源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不但来自于人力资源的本身,还来自于其管理过程中的不善或者缺失。这是企事业前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风险根源。

1.1人力资源本身的风险

人力资源相对其它资源来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的主体是人,而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会在过程中表现出不确定性,比如人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和反馈都存在主观或者客观的依赖因素;人的理性特征较为有限,当人在进行决策时,并不可能搜集到所有的可行性方案,也不能将所有相关方案或者实施后果进行全面了解,这种有限性往往会对人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风险,这也是人力资源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另外,人力资源还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因为人力资源的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人不可能像机器资源一样按照一种特定的程序或者指令进行规定的动作和行为,所以人的行为结果可能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与预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只要是存在有人参与的工作,就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人力资源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现阶段社会存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人的发展也在追求多元化,企事业单位要想留住人才往往很难,企事业单位与个人同时面临多种选择的机会。这一点也说明了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流动性,社会发展越快,这种流动性也就越强,这也不同程度的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1.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风险

现代企事业单位的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往往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根源;人力资源管理还具有系统性,这种特性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的若干组成部分决定的,但是每个组成部分又不是简单组合而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统一性和整体性,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存在部分协调或者连接的失误,便会形成不确定的风险;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性,这会使人员的行为很难预测,再加上人力资源的其它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隐患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

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类型

2.1人力资源规划风险

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其它人力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所不同,它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通常企事业单位几年才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然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和影响却非常大。所以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应该具有一定预测性和全局性,如果规划工作进行的不好,就会带来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甚至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人力资源规划风险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规划的缺乏、人力资源规划过于盲目,缺乏准确性等方面。目前大多数的人力资源规划存不不规范问题,通常只是做一些较为简单的估算和预测,甚至根本不做规划。这就会导致企事业单位在遭遇内外部环境变化时,造成人力供求关系无法达到平衡,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造成影响。

2.2人力资源绩效风险

绩效与考核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通常企事业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比较支持和认可,绩效考核也是一种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往往只是在走过场,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作用,甚至会形成一些负作用。这就会导致绩效风险的产生,具体表现在考核的指标不明确,通常考核的指标应该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也就是绩效考核的标准,如果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另外,在考核的实施过程中,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系列健康的绩效考核制度,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人情分和虚假分较多,大多数的职工都能得到高分,这样做也会使绩效考核的意义丧失;绩效考核往往对绩效工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部分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比例过低的问题也非常普遍,而绩效考核的结果在其他方面也没有表现出其应用价值,部分优秀员工就不会得到相应的激励,工作积极性也就得不到提高。

2.3人力资源招聘、离职的风险

人员招聘和离职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招聘工作中,往往存在单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招聘过来的人员却不能胜任其工作,使人员招聘事得其反;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在招聘过程中,容易受到人情因素、态度因素或者关系因素的影响,导致招聘工作没有发挥实际效率,为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由于社会的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的流动性也日益突出,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一些企事业单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物力培养起来的人才,另谋高就的问题也比较常见。这就容易造成正常的工作停滞,甚至会给单位带来严重的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离职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2.4人力资源培训风险

培训工作通常属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范畴,对员工的培训可以看成是单位的福利待遇,对员工的培训往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事业单位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如果选错了培训对象或者选错了培训课程,就容易出现培训对象对所培训的内容接受较难、一些优秀的员工在培训后选择面更广,进而离职、培训课程与接受培训员工的业务专长不符等问题。这样不但会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更会给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带来风险。

三、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措施

3.1科学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来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应该结合企事业单位的总体战略,对企事业单位未来几年的整体用人数量与质量进行规划。同时要结合单位目前的经营状况,对差距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比较具体且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能够有效的规避人员招聘或者离职所带来的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均衡发展。

3.2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

建立起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不但可以减少绩效管理的风险,也能避免大量人才流失的风险。企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总体的战略规划,明确出单位的关键业务活动和需要的关键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绩效指标进行明确,再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进而建立起一整套的、科学的、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还需要对绩效考核进行公开、透明的监督,建立监督机制,以保证考核绩效的权威性。

3.3人力资源培训的科学化

对员工培训风险进行规避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实施科学的培训开发体制。企事业单位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应该以单位的战略需求为主线,对单位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定培训内容;以组织的目标来确定培训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和合理的培训课程;对培训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员工的培训效果。

3.4建立职业生涯管理机制

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体制,不但可以留住人才,还可以凝聚人才。企事业单位应该将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看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单位内部积极的开展业务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使人才能够持续发展;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跟踪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按照设定目标不断努力;建立起职业生涯的反馈体系,密切关心员工的职业生涯实施过程。

四、结论

在具体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工作面较广,包括招募、绩效、晋升以及培训等多项工作,其中不可避免的会由于各种负面因素形成一定的管理风险。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产生的根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规避。保证单位在良好的人力资源状态下,持续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碧军.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6月.353

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 设计风险 设计风险控制

在管理学中,风险管理通常采用的管理措施有:风险避免、风险预防、风险抑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风险的控制,可依照上述一般风险管理措施,结合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重点的风险来源,制定相应的设计风险控制策略。

一、 风险管理溯源

风险管理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萧伯纳(Solomon S.Huebner)博士率先提出,认为风险管理是在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因素进行考查、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制定出包括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积极管理风险、有效处置风险及其妥善处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等问题的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的概念可归纳为:是各种类型的经济单位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等方式获取风险信息,通过优化组合管理技术,对风险加以有效控制并妥善处置风险所致损失,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从而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过程,是一种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管理科学。

二、基于一般风险管理措施的设计风险控制策略

当设计运用于企业产品创新时,设计的作业流程就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高度结合,在此,设计已经不是广义上“大设计”的概念,而是实际服务于企业产品创新的一种方式方法,需要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和原则。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借鉴还是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都需要理解和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际操作,这是借鉴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一)设计风险避免

即设法完全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这种风险管理技巧通常在企业面对特定的、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风险时使用,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特定风险的产生。从该种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范围来看,适用于设计的战略和目标风险,设计战略是整个设计实施的总体纲领,设计目标是设计实施的导向和计划过程的起点,要从根本上消除某种特定风险,务必在制定设计的战略和目标时就充分体现。

(二)设计风险预防

是通过消除和减少诱发风险产生的因素,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概率的目的,这种管理技巧通常用来应对发生频率高、强度小的风险。企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运用图表法和列举法找出业务流程中诱发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而通过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业务技能、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消除或减少诱发风险的因素。该种风险管理措施强调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因此适用于设计流程与系统风险。

(三)设计风险抑制

是指当风险发生时或发生之后,为了减小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风险抑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技巧,往往用于应对企业无法避免的、强度较大的风险类型。如企业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当风险发生时可以有条不紊地切实推进;再如将风险单位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单元,也能有效避免损失的扩大。该种风险管理措施并不局限于产品创新设计的某个环节,而应该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建立在各环节节点上,形成阻碍设计风险传递和扩大的屏障。

(四)设计风险自留

是指企业单位自行承担风险损失,一般用于应对发生频率低、强度较小的风险,因风险产生的损失较小,不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稳定和正常经营活动,因此无须采用其他高成本的风险管理办法。该种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在设计流程各环节业务主体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基础上,抗风险能力越强,则风险自留的余地越大,各环节业务主体分解、消化设计风险的效果越好。风险自留可作为各环节业务主体能力建设的指标提出,要求其达到一定的风险自留能力,以提高设计系统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五)设计风险转移

是指企业单位或个人为了避免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风险损失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单位或个人。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会根据风险的类型和风险损失的大小,将不可回避的、损失额度大的风险尽可能转移,将不能转移、损失额度小的风险自留。在产品创新中,特别适用于事关各种质量指标等可以量化和明确化的风险问题。如企业可将产品设计、制造通过委托、代工等形式以转移设计质量、产品质量风险;获取产品知识产权,当产品遭受侵权等风险损害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法律手段来挽回损失、确保权益。

由此,可基于一般风险管理措施构建出产品创新设计风险控制策略的大体框架,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设计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图1)。设计风险的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含具体的风险控制策略,还应包含提升设计系统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措施和办法。

结语

设计艺术在丰富人们的视觉享受、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设计艺术在产品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因此,从提升产品设计质量、保障产品创新成功率,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出发,研究设计产品创新中的风险问题将极具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凯全.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