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范文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篇1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解决措施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但随着多元化经济的推进,使得企业在会计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而会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效益记录的文字体现,因此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企业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把控,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对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加大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企业在强有力的社会竞争下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1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与控制的定义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信息不准确、信息丢失或者企业经济效益与预期不符合等,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即管理者针对企业会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1]在企业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失职如对财务信息记录不准确、信息漏报、错报等都能造成风险。另外,企业领导层的决策也能造成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风险。

2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中,企业领导者大多只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小企业中,由于企业本身规模不大,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更没有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加以重视。企业领导者的不重视,可能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会计管理风险不断扩大,在风险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2]

2.2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是对企业基本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经济决策依据的人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在我国企业中,大多数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小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基本是由企业领导者自身兼职会计,使得他们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的风险意识不够。

2.3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在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流动大,各部门相关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可能导致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上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准确,导致最终的信息失真。另外,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款,在经营过程中不开发票,或者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做假账的方式,瞒报或谎报财务信息,使得财务信息失真。总之,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财务失真,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得会计管理风险增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决策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解决措施

3.1领导加强重视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最高层,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会计管理中要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加强领导层面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领导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企业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认识到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准确性的管理,确保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才能控制或消除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3.2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效果,会计人员素质低可能使他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失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因此,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中,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方面。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而且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及素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做贡献。[3]

3.3确保财务信息合法有效

财务信息的合法有效不仅能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还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会计信息风险控制中,企业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合法有效,为企业在经营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才能使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做得更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引入ERP信息集成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及核算体系,ERP系统为企业提供合法有效的财务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涉及面广,大的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等,小的方面包括会计基础管理、日常资金收支、会计核算等,在企业会计管理中需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内部控制规定的程序和手段,可以将企业各级部门及人员执行企业的方针政策、采取的措施及实际成效反馈给企业管理部门及高层领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偏差,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企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对财务人员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定期及不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等。在财务人员监督管理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各层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对员工的失职行为进行相应地处罚。另外,企业应通过内外部审计定期不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检查,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无误,进行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4]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会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重视,但依然存在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此,企业领导应重视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使企业财务信息能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地依据,减少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可能存在风险,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锴.浅议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经贸,2014(11):246-247.

[2]邱冬珍.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4(11):221.

[3]孙文春.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财经界,2014(23):224.

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解决措施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但随着多元化经济的推进,使得企业在会计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而会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效益记录的文字体现,因此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企业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把控,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对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加大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企业在强有力的社会竞争下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1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与控制的定义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信息不准确、信息丢失或者企业经济效益与预期不符合等,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即管理者针对企业会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1]在企业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失职如对财务信息记录不准确、信息漏报、错报等都能造成风险。另外,企业领导层的决策也能造成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风险。

2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中,企业领导者大多只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小企业中,由于企业本身规模不大,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更没有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加以重视。企业领导者的不重视,可能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会计管理风险不断扩大,在风险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2]

2.2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是对企业基本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经济决策依据的人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在我国企业中,大多数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小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基本是由企业领导者自身兼职会计,使得他们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的风险意识不够。

2.3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在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流动大,各部门相关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可能导致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上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准确,导致最终的信息失真。另外,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款,在经营过程中不开发票,或者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做假账的方式,瞒报或谎报财务信息,使得财务信息失真。总之,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财务失真,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得会计管理风险增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决策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解决措施

3.1领导加强重视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最高层,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会计管理中要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加强领导层面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领导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企业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认识到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准确性的管理,确保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才能控制或消除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3.2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效果,会计人员素质低可能使他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失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因此,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中,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方面。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而且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及素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做贡献。[3]

3.3确保财务信息合法有效

财务信息的合法有效不仅能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还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会计信息风险控制中,企业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合法有效,为企业在经营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才能使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做得更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引入ERP信息集成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及核算体系,ERP系统为企业提供合法有效的财务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涉及面广,大的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等,小的方面包括会计基础管理、日常资金收支、会计核算等,在企业会计管理中需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内部控制规定的程序和手段,可以将企业各级部门及人员执行企业的方针政策、采取的措施及实际成效反馈给企业管理部门及高层领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偏差,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企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对财务人员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定期及不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等。在财务人员监督管理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各层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对员工的失职行为进行相应地处罚。另外,企业应通过内外部审计定期不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检查,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无误,进行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4]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会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重视,但依然存在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此,企业领导应重视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使企业财务信息能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地依据,减少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可能存在风险,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锴.浅议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经贸,2014(11):246-247.

[2]邱冬珍.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4(11):221.

[3]孙文春.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财经界,2014(23):224.

篇3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的发展比之前更加完善、迅速,但是也带来了众多的企业管理风险。通常而言,大多数的企业管理风险都来自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降低管理风险出现的几率和可能性,为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管理风险为中心话题,展开具体的讨论!

关键词:

企业;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一、企业管理风险的定义分析

首先,企业整体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企业整体资源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没有可预见性,我们通过预测完全测不到,通常都表现为一种无形的经济损失,这种工作失误被看做是管理风险中最高层次的风险,发生的频率比别的风险要高太多,属于不确定性的高度风险类型。其次,企业资本、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企业资金资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很多,其中的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预测或者是不确定性造成的,但是也有小部分是因为经营过程中工作人员运筹安排不够合理导致的,资本、资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可以被归结于中级风险中,这是一种比较容易控制的风险类型。再次,企业的财务资金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假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资金出现分配失调的问题,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这种风险一般都被归结于企业的基础性风险,通常情况下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认真监督,防止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内在因素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但是毋容置疑它们还是受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管理模式上和现代的管理理念之间存在大量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高度。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企业管理风险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管理人员在职业技能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无论是培训还是教育工作都和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出现矛盾,并且这些管理人员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处于较浅的层面。所以,导致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违规违法的问题,这些都酿成了企业不同的管理风险。其次,许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对相关企业制度的执行和遵守问题提不起足够的重视,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致使管理方面出现不平衡,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信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全面发展的。第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态度非常消极,只要这件事情影响不到自己的正常工作就选择不闻不问,但是这种思想很明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现在,我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都非常复杂,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一意孤行,坚持传统的思想观念开展工作,是会抑制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的。最后,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严重的还会有收受贿赂的现象。企业管理人员检查材料质量时非常马虎,看不到企业原料质量对企业成品质量造成的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具体来讲会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角度进行分析,截止到现在,我国相关企业的法律法规仍旧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而且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处于不断地完善中,假如面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不能够非常好地适应,消除法律盲点就非常容易导致运营管理上出现各种偏差,长此以往,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必然面临众多风险。其次,政府政策的变化给企业管理工作所造成的风险问题。这种因素主要涉及到的是企业的税收和相关的年检等政策给企业造成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比如吸引投资,会尝试着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只要外部条件稍微发生点变化,这些政策就会被取消,这种变化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出现变化,假如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政策上的种种变化,造成管理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最后,现在,我国在不断加大法制建设的力度,劳动法等和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率都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企业的竞争者都已经尝试着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假如企业本身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利用和掌握不牢固、不扎实,那么面对激烈的竞争出现违法的可能性就会不断增大,进而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管理风险

1.重视并不断落实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工作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做必要保障,这种保障能够对企业的管理风险实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进而能够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经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我国现如今的各类企业不要将眼光局限于国内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还要将目光投向国外,参考外国的法律战略,因为现在的经济是全球型的经济,我国的经济也要不断与国际接轨。如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严格落实法律管理,那么会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给投资商和经营商带来经济损失,企业在开展学习法律的培训课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学习,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另外,在全球,法律都有非常强的领域性特征,所以面对这样情况,企业还对新的法律不断进行了解,持续跟进,要对法律是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变化的有清晰的认识,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是需要从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下功夫的,进而才能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管理风险。

2.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异常重要,能够对整个经营业绩、财务资金起到全面掌控的作用。对于此,我们首先要设定正确的会计管理目标,这个目标非常关键,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管理人员要随时随地全面掌握会计信息资源的更新工作。面对实际的业务处理任务,要将责任细化,具体到每个会计管理人员身上,每个人员要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自己负责的工作,这是由于每项会计管理工作本身都有连续性,每项业务都要确保资产的安全,企业还要坚持正确的财务规划,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意外的支出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提升。除外,关于企业的管理信息问题要坚持保密的原则,但是有些特殊情况要被排除在外,企业要不断加强资金的流动效率,确保资金的周转不会出现意外问题。

3.对于各种各样的纠纷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企业运营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运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就要及时想出合理的对策,不要对其采取忽略的态度或者是运用非法手段处理。第一,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处理纠纷案件的相关管理制度,最好是设定专门的处理纠纷的部门,制定出合理、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法律制度,与此同时还要设定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确保整个案件的每个处理过程都是合理且规范的。第二,确保案件处理的质量,凡是涉及到法律问题的必须抱着严谨的态度对待,确保企业的权益能够得到全面保障。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经验教训,企业要善于做出总结,避免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及时、有效地预防纠纷。对于运营过程中的纠纷事件,企业要加强重视程度,因为这和企业的长久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将各项工作重视起来并落实到实处,企业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权博煜.企业管理风险之人事管理风险[J].中外企业家,2014,(19):181-182.

[2]鞠文晶.小议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篇4

关健词:人力资源 风险 控制措施

21世纪是全球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世纪,也是知识主宰的世纪,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企事业单位也需要顺应时展的特点,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事业单位对人力进行整合和管理的重要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应该时刻关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结合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人力资源风险产生的根源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不但来自于人力资源的本身,还来自于其管理过程中的不善或者缺失。这是企事业前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风险根源。

1.1人力资源本身的风险

人力资源相对其它资源来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的主体是人,而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会在过程中表现出不确定性,比如人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和反馈都存在主观或者客观的依赖因素;人的理性特征较为有限,当人在进行决策时,并不可能搜集到所有的可行性方案,也不能将所有相关方案或者实施后果进行全面了解,这种有限性往往会对人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风险,这也是人力资源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另外,人力资源还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因为人力资源的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人不可能像机器资源一样按照一种特定的程序或者指令进行规定的动作和行为,所以人的行为结果可能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与预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只要是存在有人参与的工作,就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人力资源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现阶段社会存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人的发展也在追求多元化,企事业单位要想留住人才往往很难,企事业单位与个人同时面临多种选择的机会。这一点也说明了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流动性,社会发展越快,这种流动性也就越强,这也不同程度的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1.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风险

现代企事业单位的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往往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根源;人力资源管理还具有系统性,这种特性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的若干组成部分决定的,但是每个组成部分又不是简单组合而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统一性和整体性,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存在部分协调或者连接的失误,便会形成不确定的风险;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性,这会使人员的行为很难预测,再加上人力资源的其它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隐患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

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类型

2.1人力资源规划风险

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其它人力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所不同,它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通常企事业单位几年才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然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和影响却非常大。所以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应该具有一定预测性和全局性,如果规划工作进行的不好,就会带来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甚至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人力资源规划风险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规划的缺乏、人力资源规划过于盲目,缺乏准确性等方面。目前大多数的人力资源规划存不不规范问题,通常只是做一些较为简单的估算和预测,甚至根本不做规划。这就会导致企事业单位在遭遇内外部环境变化时,造成人力供求关系无法达到平衡,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造成影响。

2.2人力资源绩效风险

绩效与考核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通常企事业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比较支持和认可,绩效考核也是一种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往往只是在走过场,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作用,甚至会形成一些负作用。这就会导致绩效风险的产生,具体表现在考核的指标不明确,通常考核的指标应该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也就是绩效考核的标准,如果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另外,在考核的实施过程中,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系列健康的绩效考核制度,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人情分和虚假分较多,大多数的职工都能得到高分,这样做也会使绩效考核的意义丧失;绩效考核往往对绩效工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部分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比例过低的问题也非常普遍,而绩效考核的结果在其他方面也没有表现出其应用价值,部分优秀员工就不会得到相应的激励,工作积极性也就得不到提高。

2.3人力资源招聘、离职的风险

人员招聘和离职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招聘工作中,往往存在单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招聘过来的人员却不能胜任其工作,使人员招聘事得其反;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在招聘过程中,容易受到人情因素、态度因素或者关系因素的影响,导致招聘工作没有发挥实际效率,为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由于社会的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的流动性也日益突出,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一些企事业单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物力培养起来的人才,另谋高就的问题也比较常见。这就容易造成正常的工作停滞,甚至会给单位带来严重的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离职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2.4人力资源培训风险

培训工作通常属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范畴,对员工的培训可以看成是单位的福利待遇,对员工的培训往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事业单位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如果选错了培训对象或者选错了培训课程,就容易出现培训对象对所培训的内容接受较难、一些优秀的员工在培训后选择面更广,进而离职、培训课程与接受培训员工的业务专长不符等问题。这样不但会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更会给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带来风险。

三、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措施

3.1科学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来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应该结合企事业单位的总体战略,对企事业单位未来几年的整体用人数量与质量进行规划。同时要结合单位目前的经营状况,对差距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比较具体且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能够有效的规避人员招聘或者离职所带来的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均衡发展。

3.2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

建立起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不但可以减少绩效管理的风险,也能避免大量人才流失的风险。企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总体的战略规划,明确出单位的关键业务活动和需要的关键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绩效指标进行明确,再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进而建立起一整套的、科学的、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还需要对绩效考核进行公开、透明的监督,建立监督机制,以保证考核绩效的权威性。

3.3人力资源培训的科学化

对员工培训风险进行规避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实施科学的培训开发体制。企事业单位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应该以单位的战略需求为主线,对单位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定培训内容;以组织的目标来确定培训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和合理的培训课程;对培训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员工的培训效果。

3.4建立职业生涯管理机制

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体制,不但可以留住人才,还可以凝聚人才。企事业单位应该将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看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单位内部积极的开展业务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使人才能够持续发展;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跟踪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按照设定目标不断努力;建立起职业生涯的反馈体系,密切关心员工的职业生涯实施过程。

四、结论

在具体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工作面较广,包括招募、绩效、晋升以及培训等多项工作,其中不可避免的会由于各种负面因素形成一定的管理风险。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产生的根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规避。保证单位在良好的人力资源状态下,持续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碧军.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6月.353

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 设计风险 设计风险控制

在管理学中,风险管理通常采用的管理措施有:风险避免、风险预防、风险抑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风险的控制,可依照上述一般风险管理措施,结合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重点的风险来源,制定相应的设计风险控制策略。

一、 风险管理溯源

风险管理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萧伯纳(Solomon S.Huebner)博士率先提出,认为风险管理是在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因素进行考查、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制定出包括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积极管理风险、有效处置风险及其妥善处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等问题的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的概念可归纳为:是各种类型的经济单位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等方式获取风险信息,通过优化组合管理技术,对风险加以有效控制并妥善处置风险所致损失,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从而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过程,是一种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管理科学。

二、基于一般风险管理措施的设计风险控制策略

当设计运用于企业产品创新时,设计的作业流程就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高度结合,在此,设计已经不是广义上“大设计”的概念,而是实际服务于企业产品创新的一种方式方法,需要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和原则。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借鉴还是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都需要理解和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际操作,这是借鉴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一)设计风险避免

即设法完全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这种风险管理技巧通常在企业面对特定的、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风险时使用,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特定风险的产生。从该种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范围来看,适用于设计的战略和目标风险,设计战略是整个设计实施的总体纲领,设计目标是设计实施的导向和计划过程的起点,要从根本上消除某种特定风险,务必在制定设计的战略和目标时就充分体现。

(二)设计风险预防

是通过消除和减少诱发风险产生的因素,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概率的目的,这种管理技巧通常用来应对发生频率高、强度小的风险。企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运用图表法和列举法找出业务流程中诱发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而通过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业务技能、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消除或减少诱发风险的因素。该种风险管理措施强调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因此适用于设计流程与系统风险。

(三)设计风险抑制

是指当风险发生时或发生之后,为了减小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风险抑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技巧,往往用于应对企业无法避免的、强度较大的风险类型。如企业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当风险发生时可以有条不紊地切实推进;再如将风险单位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单元,也能有效避免损失的扩大。该种风险管理措施并不局限于产品创新设计的某个环节,而应该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建立在各环节节点上,形成阻碍设计风险传递和扩大的屏障。

(四)设计风险自留

是指企业单位自行承担风险损失,一般用于应对发生频率低、强度较小的风险,因风险产生的损失较小,不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稳定和正常经营活动,因此无须采用其他高成本的风险管理办法。该种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在设计流程各环节业务主体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基础上,抗风险能力越强,则风险自留的余地越大,各环节业务主体分解、消化设计风险的效果越好。风险自留可作为各环节业务主体能力建设的指标提出,要求其达到一定的风险自留能力,以提高设计系统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五)设计风险转移

是指企业单位或个人为了避免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风险损失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单位或个人。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会根据风险的类型和风险损失的大小,将不可回避的、损失额度大的风险尽可能转移,将不能转移、损失额度小的风险自留。在产品创新中,特别适用于事关各种质量指标等可以量化和明确化的风险问题。如企业可将产品设计、制造通过委托、代工等形式以转移设计质量、产品质量风险;获取产品知识产权,当产品遭受侵权等风险损害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法律手段来挽回损失、确保权益。

由此,可基于一般风险管理措施构建出产品创新设计风险控制策略的大体框架,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设计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图1)。设计风险的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含具体的风险控制策略,还应包含提升设计系统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措施和办法。

结语

设计艺术在丰富人们的视觉享受、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设计艺术在产品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因此,从提升产品设计质量、保障产品创新成功率,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出发,研究设计产品创新中的风险问题将极具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凯全.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合同的建立与履行是其经营活动的最直观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也必须得到合同保障功能的支持。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合同管理涉及的内容往往较为广泛,包含的人与机构也较为复杂,这就使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很容易出现各类风险,而为了尽可能避免企业因合同风险遭受损失,本文就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展开具体研究。

1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不受人意志控制、必然性、偶然性等多方面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存在,使风险的出现往往与企业初衷背道而驰。随着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的阶段,我国也真正进入了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社会经济大变革,虽然为很多企业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企业所面临的合同风险的复杂程度也将进一步增加,结合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五百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需求调查报告》,不难发现,合同风险控制的排位仅次于公司治理,位于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第二位。由此能够看出,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且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得到高质量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支持。

2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将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概括为合同主体风险、合同程序风险、合同内容风险、合同履行过程风险4个方面。

2.1合同主体风险

对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中合同主体风险来说,这一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不同行业企业主体资格的要求不同。在我国当下大部分行业中,其主体资格只需要拥有营业执照便能够获得,但由于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对主体资格的批准较为严格,这就使相关企业只有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或是批准证书,才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这虽然使很多行业的规范性由此得到了约束,但一些不具备相应主体资格的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往往会因自身主体不合格的影响,导致所签订的合同被撤销甚至无效化,企业由此就很容易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2.2合同程序风险

除了合同主体风险,合同程序风险也必须引起企业重视。合同程序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法律在一些种类合同中,存在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这就使很多合同因难以通过审核而被无效化,合同的法律效力由此得不到保障,合同相关的风险自然就很容易大量增加。对于我国当下的中外合资企业来说,其合同签订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方可生效;如果是建筑工程类的合同,则需要得到规划审批与规划许可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不会突然出现合同无效、被撤销的问题,因合同遭受相关部门处罚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较好的避免。

2.3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本身由合同条款与附属文件组成,这里的合同条款主要包含数量、质量、违约责任和合同当事人名称等内容,而附属文件为双方约定的各种图、表、文字资料,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果合同内容出现不完整的问题,合同签订的双方就很容易因合同条款不明确等问题引发分歧,合同的执行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合同内容对于合同正常履行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也必须保证各项条款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与逻辑错误。

2.4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除了上述几方面,合同履行过程风险也属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组成。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双方签订的合同一旦生效,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必须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合同真正服务于签订合同的双方。但在具体的合同履行过程中,很多意外因素会直接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这时,签订合同的双方就必须通过沟通、协调为合同的履行提供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往往会私自修改合同内容,导致合同签订的目的往往难以实现,相关企业也很容易遭受经济损失。

3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为了能够尽可能消除企业合同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笔者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论述,这一论述主要围绕深入研究法律、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防范合同签订过程风险、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等。

3.1深入研究法律

虽然我国《合同法》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但《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订立原则、形式、生效、无效以及合同相关内容,已经能够满足我国大多数企业合同管理的需要。为此,相关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对合同做出的各项详细规定,这样企业在具体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才能规避可能造成合同撤销、无效的风险,很多对企业不利的条款也能够在法律武器的支持下,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可以说,深入研究法律对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实现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这一风险控制措施,也必须得到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具体来说,企业必须在合同签约前,充分了解对方的当事人及企业,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要求对方提供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授权委托书等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而如果签订合同的对象为设计类企业,企业还需要要求这类企业提供资质等级证书等。在完成对合同签约对象各项资质证书的检查后,企业还必须对各类证书的复印件进行留存,这样才能进一步避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将要签订合同涉及的金额较大、或是过于重要,企业还必须派专人到当事人企业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以通过调查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商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人员构成等信息。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相关大型合同管理的风险,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3.3防范合同签订过程风险

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企业首先需要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拟定与审查予以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为此,笔者建议企业结合合同的拟定实际进行风险防范。在我国实际交易活动的合同签订中,合同大多不会出现一起协商、共同起草的情况,乙方提供文本后、甲方进行审核补充,是合同拟定过程的常态,而结合合同拟定的实际情况。企业需要在合同审定过程中,做到用词准确、约定明确、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由此避免含混不清和模棱两可的问题,保证合同签订过程风险降到最低。

3.4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除了合同签订过程风险的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的防范同样属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及时签订变更协议,保证合同履行过程风险防范真正得以高质量实现。在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中,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必须在合同签订前及履行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样企业才能实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在合同纠纷发生时,有充足的证据支持,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害。变更协议多出现于合同出现变更与疑问的情况,而为了保证这一协议的签订能够真正发挥自身效用,变更协议同样需要采用书面的形式。

3.5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企业还可以通过实现自身合同管理信息化,更好地进行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笔者建议相关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以此淘汰传统的人工合同管理方式,这样,企业合同管理将实现规范化与流程化,相关风险也将由此实现最大程度的降低。

4结语

本文在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展开的研究中,详细论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等内容,希望这一系列内容能够为相关企业合同管理更高质量地开展带来一定启发。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玮玮.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探究[J].财会学习,2017(10).

[2]王秀卓.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控制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12(11).

篇7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其风险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

(一)合同主体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主体资格要求也不一样,对很多行业的企业来讲,除了需要获得营业执照之外,没有其他特殊的规定。但是对于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来讲,不仅仅是需要取得营业执照,还需要在获得营业执照之前获得相应的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同时,这些企业只能够在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合同签订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合同主体合格,如果不合格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企业就会因此而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二)合同程序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某些类型的合同有着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果是没有经过批准或者是办理审批手续的合同,同样不具备法律效力。例如对于中外合资企业就必须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够生效;如果是建筑工程合同就必须要办理了规划审批并且获得了规划许可证等才具备有法律效力。而如果是没有办理批准或者是审批手续,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要想使得合同生效就必须要办理相应的手续。还有些合同还会因为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而额外的多消耗一些费用。

(三)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的?热葜饕?是由合同条款与附属文件这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合同条款主要包括了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是姓名、住所、数量、质量、违约责任等各项内容,附属文件之中的内容则主要是包括了双方所约定的各种图、表、文字等多种资料。合同的内容必须要完备,如果不完备,那么就可能都会因为某些条款没有约定或者是约定不明确而导致双方出现分歧,进而导致对合同的履行造成影响。同时,合同条款之间还必须要彼此一致,在合同之中各项条款相互之间不能出现矛盾与逻辑错误,否则也会影响到合同的顺利履行。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当合同生效之后,双方当事人都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对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进行履行。但是在履行的过程之中会容易因为各种想不到的意外因素对合同的正常履行带来影响,有的时候也需要对合同进行一定的修改或者是变更。如果没有经过双方协商而擅自修改或者变更合同内容,也会导致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带来损失。

二、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

(一)充分了解《合同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合同法》从定义、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形式、生效、无效以及合同相关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规定。此外,在我国就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不仅仅是只有《合同法》,此外还有其他的法律、法规等。在对外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才可以避免出现合同无效的情况,规避损失[2]。

(二)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对方当事人的各种资信情况

在正式签约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对方当是事人的各种情况,例如要求对方提供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许可证等各种相关的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同时如果是设计等队伍,还需要对方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经办人需要对上述证件的复印件进行留存备查。如果是巨大的合同,有必要派专门的人去进行实地调查,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包括了对方的商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人员构成等多个方面。

(三)合同签订过程中防范合同风险的方法

首先,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的拟定与审查,这是有效规避合同风险的核心环节。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合同由签订双方一起协商共同起草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很多时候都是乙方提供预先拟好的文本,再由另一方来进行审核补充。如果是乙方自拟合同,那么就可以避免合同条款中的陷阱。而如果是另一方来拟定,那么就必须要对合同的条款进行认真的审核。要争做到用词准确、约定明确、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决不能出现含混不清或者是模棱两可的情况。在涉及到对我方不利的条款,必须要据理力争,要求对方变更。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少合同变故,减少风险。为此,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在履行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证据意识,合同管理部门必须要收集并保存各种资料,并及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为后期发生合同纠纷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其次,如果出现了合同变更或者是疑问,必须要及时签订变更协议。另外无论是变更协议还是补充协议都必须要采用书面的形式,不能够以口头约定作为协议存在。一旦签订合同就必须要认真履行合同。同时,合同管理人员需要熟知合同中的内容信息,尽可能的确保可以利用合同中的内容来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3]。

(四)打造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在过去,企业之中很多都采用手工管理合同的方式,因为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所以费时又费力,并且在在归档、合同执行进度、预警机制等方面效率不高,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容易出现风险。合同管理系统有效地弥补了手工管理合同的不足,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效率。通过系统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预算到合同付款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规范合同执行,实现业务单位、财务、法务联合管控,通过实时监控,规避公司违约风险。为了有效规避合同风险,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专门的合同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历史数据库,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打下扎实基础。在系统中还具备有项目谈判启用日志管理功能,合同物资交付、发票的全流程跟踪功能,并能够规范合同执行、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合同管理的自动化,同时还提升合同相关的会计帐务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有效地规范了合同管理流程,规避了合同风险。

篇8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风险控制

当前国网公司及省网公司对内部业务运作及职能管理的管控方式以结果控制为主,重视考核指标、结果数据对实际业务执行和管理效果提升的作用;关注事后控制,放松过程控制和实时改进;这就造成虽然上报指标很漂亮,但是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事实上在实际业务管理和实际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这给公司的业务及管理操作留下了可提升的空间。山东省级计量中心当前已经完成了精细化管理的初步建设,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明确了各个流程环节涉及的岗位及职责,明确了作业标准规范,极大提高了计量中心生产效率。为了将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向精益化管理推进,计划进行精细化管理深化应用,将应用范围横向推展到计量中心所有业务。但是,在推进精益化管理的进程中,会出现各种风险。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并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提出了相对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促进公司实际业务全过程、实时化效率提升,进一步提升计量中心实际业务的管理水平。

1精益化管理目标

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总体目标是对计量中心的各类业务进行精益化管理,把山东计量中心建立成为国网公司的标杆单位。从优化方向、途径分析、改进提升等多维度对计量中心的实际业务及管理流程进行动态管控,强调全过程的实时控制,降低实际业务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强化山东计量中心具体业务的内部管理。具体目标如下:(1)明晰组织岗位职责。对计量中心各部门间的权限进行划分,明晰组织架构内各岗位的岗位职责。(2)梳理并优化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及管理流程。强化过程控制,降低业务流程运作和管理过程中计量服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

2.1总体思路。通过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的实施,全面排查计量实际业务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可优化方向,根据优化类别进行途径分析(职权不清晰,业务管理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范等),精准定位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人和优化途径,探寻针对性、可操作性改进措施(明确岗位职责,梳理业务及管理流程),实现计量中心业务操作的高效运行,塑造计量中心的精益化管理标杆形象。2.2范围。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涉及中心内部、中心外部两种协调类别;涉及业务范围为需求、采购、订货、抽检、全检、质量核查、仓储、配送等领域;涉及专业模块为岗位职责描述,业务及管理流程改善(精简、合并部分流程环节)等主要模块。2.3主要内容。管理精益化主要阐述解决此类项目的一般思路和步骤,向客户介绍每一阶段咨询项目团队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拟分三个阶段解决以上项目,分别为调研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实施推进阶段。2.3.1现状调研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山东计量中心工作流程现状与山东计量中心内部期望管理目标的提升空间、与计量中心用户和潜在客户服务诉求的提升空间、与先进网省或其他行业标杆企业的相似流程运作状况的提升空间,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分析评价模型(效果、效率等),分析导致差距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从岗位职责描述、作业流程改善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山东计量中心内部精益管理未来改进方向,为本项目第二阶段解决方案设计提供详实的基础材料和数据支撑。本阶段主要工作方法:现有资料分析、问卷调查、高层访谈、集体座谈、一对一访谈、小组讨论、精益管理标杆对照法等。其中现有资料需要客户在项目启动后,根据咨询项目团队提供的资料清单,项目小组根据现有资料研究情况(以现有资料能否有效支撑咨询项目团队对山东计量中心管理现状的判断为标准)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如需问卷调查,需在项目启动后,向客户提交包含问卷调查方案和访谈方案(含调查问卷、访谈提纲、问卷发放对象,访谈对象、问卷填写说明、问卷回收时间、访谈时间安排等)。小组讨论主要是指咨询项目团队成员对资料分析、调研访谈情况的每日、每周讨论,目的是理清项目思路,规避项目偏差。根据现有资料分析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收集到的一手研究资料,结合咨询项目团队制定的多层次、多维度精益化标杆评价模型,分析差距并找出成因,为山东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改进提供改进方向,并为第二阶段解决方案设计提供有效支撑。2.3.2方案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调研阶段差距分析和成因分析的结果,利用管理咨询行业的先进工具和方法,有针对性地从岗位职责描述、中心工作流程改善等几个方面提供山东计量中心全面管理提升方案。利用权责对等的管理理念,梳理山东计量中心的部门的职能,明晰计量中心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利用业务及管理流程优化管理工具,从客户需求和内部管理需要出发,根据前期计量中心工作流程分析现状的结果,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对现有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管理流程进行梳理,改善,提升。从客户服务满意和内部管理提升两个维度考虑流程的优化策略,关注流程环节设置的必要性,关注流程环节执行的准确性,关注流程上、下环节的关联关系,简化流程环节,提高流程运作效率。2.3.3实施推进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分阶段、分步骤、可落实的山东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咨询项目的落地方案,主要是根据提升方案中涉及的相关专业模块的优先等级和先后次序,依照管理先行、信息化支撑改进后续的原则进行。根据本项目的规划内容和所要的达到的目标,可以按照如下次序进行:组织岗位职责描述、计量中心业务及管理流程改善。2.4组织安排。组织机构设置如图1。2.5工作策略。2.5.1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巡查、监督、审查等。主要工作如下: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的巡查,实时掌握项目运行状态、质量状况。2.5.2建立项目沟通机制。(1)周例会制度。每周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例会,山东计量中心项目联系人、朗新咨询项目团队所有成员必须参加会议,通报项目工作最新进展,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思路和措施等。(2)工作周报制度。朗新咨询项目团队每周以周报的形式向项目领导小组进行项目进展情况通报,由山东计量中心项目联系人负责传递,内容包括:本周工作内容及进度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下周工作计划、重点问题回复、工作配合情况通报等。

3风险分析和保障措施

3.1风险识别和分析。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应该进行严格管控,从而降低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本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有:(1)项目整体开展计划不明确,项目阶段划分不明导致后期工作无法顺利开展;(2)项目成果应用单位与咨询项目团队对项目需求、项目方向认知不一致;(3)项目进度严重延期;(4)项目需求单位抵触,或者热情不高,造成项目实施困难;(5)新旧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过渡没有处理好,造成咨询项目成果无法真正落地实施。3.2风险应对措施和项目保障措施。为了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导致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基本管理原则,其次应该理清各方职责,与此同时,在项目各阶段进行中不断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策略、监控风险,以最大限度实现项目的目标。根据以上风险识别和分析情况,结合项目特点,制定的针对性保障措施如下:(1)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编制项目工作方案,包括项目目标、项目内容、整体计划、关键里程碑点、项目建设要求等,经领导审核过项目方案和计划后,再按计划进行建设。(2)项目实施运作过程中,原则上不接受新的变更需求,确需对已明确的需求进行调整,由项目成果应用单位填写需求变更表,由项目领导小组对需求变更及对项目成果应用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审核。但需注意的是:项目运作实施过程中确认的需求变更,原则上不作为本期项目实施的内容,也不在项目验收时作为验收内容。(3)建立项目实施里程碑评审制度。

4结束语

计量中心运行管理平台是计量中心用于中心管理与生产的主要平台,其内容涵盖中心所有主要业务。因此,对于计量中心实行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总思路,正确估计其存在的风险,并合理解决,为加快精细化管理做基础。

作者:王者龙 李骁 郭红梅 李付存 刘丽君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臻葳.浅谈项目运营中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7):34-35.

篇9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通过一系列合同建立、履行来体现的。合同不仅仅是企业开展对外经营活动的重要联系纽带,同时也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合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的合同管理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的人与机构也很多,在企业合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企业的合同风险种类多样,面对这些风险需要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来尽可能的避免合同风险带来的损失,而这也是企业合同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1]。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其风险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

(一)合同主体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主体资格要求也不一样,对很多行业的企业来讲,除了需要获得营业执照之外,没有其他特殊的规定。但是对于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来讲,不仅仅是需要取得营业执照,还需要在获得营业执照之前获得相应的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同时,这些企业只能够在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合同签订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合同主体合格,如果不合格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企业就会因此而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二)合同程序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某些类型的合同有着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果是没有经过批准或者是办理审批手续的合同,同样不具备法律效力。例如对于中外合资企业就必须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够生效;如果是建筑工程合同就必须要办理了规划审批并且获得了规划许可证等才具备有法律效力。而如果是没有办理批准或者是审批手续,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要想使得合同生效就必须要办理相应的手续。还有些合同还会因为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而额外的多消耗一些费用。

(三)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的内容主要是由合同条款与附属文件这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合同条款主要包括了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是姓名、住所、数量、质量、违约责任等各项内容,附属文件之中的内容则主要是包括了双方所约定的各种图、表、文字等多种资料。合同的内容必须要完备,如果不完备,那么就可能都会因为某些条款没有约定或者是约定不明确而导致双方出现分歧,进而导致对合同的履行造成影响。同时,合同条款之间还必须要彼此一致,在合同之中各项条款相互之间不能出现矛盾与逻辑错误,否则也会影响到合同的顺利履行。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当合同生效之后,双方当事人都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对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进行履行。但是在履行的过程之中会容易因为各种想不到的意外因素对合同的正常履行带来影响,有的时候也需要对合同进行一定的修改或者是变更。如果没有经过双方协商而擅自修改或者变更合同内容,也会导致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带来损失。

二、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

(一)充分了解《合同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合同法》从定义、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形式、生效、无效以及合同相关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规定。此外,在我国就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不仅仅是只有《合同法》,此外还有其他的法律、法规等。在对外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才可以避免出现合同无效的情况,规避损失[2]。

(二)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对方当事人的各种资信情况

在正式签约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对方当是事人的各种情况,例如要求对方提供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许可证等各种相关的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同时如果是设计等队伍,还需要对方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经办人需要对上述证件的复印件进行留存备查。如果是巨大的合同,有必要派专门的人去进行实地调查,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包括了对方的商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人员构成等多个方面。

(三)合同签订过程中防范合同风险的方法

首先,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的拟定与审查,这是有效规避合同风险的核心环节。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合同由签订双方一起协商共同起草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很多时候都是乙方提供预先拟好的文本,再由另一方来进行审核补充。如果是乙方自拟合同,那么就可以避免合同条款中的陷阱。而如果是另一方来拟定,那么就必须要对合同的条款进行认真的审核。要争做到用词准确、约定明确、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决不能出现含混不清或者是模棱两可的情况。在涉及到对我方不利的条款,必须要据理力争,要求对方变更。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少合同变故,减少风险。为此,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在履行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证据意识,合同管理部门必须要收集并保存各种资料,并及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为后期发生合同纠纷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其次,如果出现了合同变更或者是疑问,必须要及时签订变更协议。另外无论是变更协议还是补充协议都必须要采用书面的形式,不能够以口头约定作为协议存在。一旦签订合同就必须要认真履行合同。同时,合同管理人员需要熟知合同中的内容信息,尽可能的确保可以利用合同中的内容来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3]。

(五)打造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在过去,企业之中很多都采用手工管理合同的方式,因为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所以费时又费力,并且在在归档、合同执行进度、预警机制等方面效率不高,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容易出现风险。合同管理系统有效地弥补了手工管理合同的不足,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效率。通过系统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预算到合同付款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规范合同执行,实现业务单位、财务、法务联合管控,通过实时监控,规避公司违约风险。为了有效规避合同风险,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专门的合同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历史数据库,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打下扎实基础。在系统中还具备有项目谈判启用日志管理功能,合同物资交付、发票的全流程跟踪功能,并能够规范合同执行、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合同管理的自动化,同时还提升合同相关的会计帐务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有效地规范了合同管理流程,规避了合同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得合同管理风险防控在企业的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近年来,各个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效的预防了各种风险的发生,但是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而合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无疑为企业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此外,合同管理系统还需要与其他的一些措施一起配合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向国.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D].吉林大学,2014.

[2]任静.论我国中小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篇10

近年来,随着企业法制意识的增强,对合同管理越来越重视,为了防止因为合同问题而导致纠纷,企业加大了对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逐步暴露出来,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可以更好的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有效提升合同管理的质量,为合同发挥出作用奠定良好的保障。在文中主要就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强化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

关键词:

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通过一系列合同建立、履行来体现的。合同不仅仅是企业开展对外经营活动的重要联系纽带,同时也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合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的合同管理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的人与机构也很多,在企业合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企业的合同风险种类多样,面对这些风险需要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来尽可能的避免合同风险带来的损失,而这也是企业合同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1]。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其风险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

(一)合同主体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主体资格要求也不一样,对很多行业的企业来讲,除了需要获得营业执照之外,没有其他特殊的规定。但是对于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来讲,不仅仅是需要取得营业执照,还需要在获得营业执照之前获得相应的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同时,这些企业只能够在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合同签订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合同主体合格,如果不合格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企业就会因此而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二)合同程序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某些类型的合同有着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果是没有经过批准或者是办理审批手续的合同,同样不具备法律效力。例如对于中外合资企业就必须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够生效;如果是建筑工程合同就必须要办理了规划审批并且获得了规划许可证等才具备有法律效力。而如果是没有办理批准或者是审批手续,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要想使得合同生效就必须要办理相应的手续。还有些合同还会因为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而额外的多消耗一些费用。

(三)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的内容主要是由合同条款与附属文件这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合同条款主要包括了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是姓名、住所、数量、质量、违约责任等各项内容,附属文件之中的内容则主要是包括了双方所约定的各种图、表、文字等多种资料。合同的内容必须要完备,如果不完备,那么就可能都会因为某些条款没有约定或者是约定不明确而导致双方出现分歧,进而导致对合同的履行造成影响。同时,合同条款之间还必须要彼此一致,在合同之中各项条款相互之间不能出现矛盾与逻辑错误,否则也会影响到合同的顺利履行。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当合同生效之后,双方当事人都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对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进行履行。但是在履行的过程之中会容易因为各种想不到的意外因素对合同的正常履行带来影响,有的时候也需要对合同进行一定的修改或者是变更。如果没有经过双方协商而擅自修改或者变更合同内容,也会导致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带来损失。

二、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

(一)充分了解《合同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合同法》从定义、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形式、生效、无效以及合同相关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规定。此外,在我国就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不仅仅是只有《合同法》,此外还有其他的法律、法规等。在对外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才可以避免出现合同无效的情况,规避损失[2]。

(二)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充分了解

对方当事人的各种资信情况在正式签约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对方当是事人的各种情况,例如要求对方提供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许可证等各种相关的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同时如果是设计等队伍,还需要对方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经办人需要对上述证件的复印件进行留存备查。如果是巨大的合同,有必要派专门的人去进行实地调查,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包括了对方的商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人员构成等多个方面。

(三)合同签订过程中防范合同风险的方法

首先,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的拟定与审查,这是有效规避合同风险的核心环节。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合同由签订双方一起协商共同起草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很多时候都是乙方提供预先拟好的文本,再由另一方来进行审核补充。如果是乙方自拟合同,那么就可以避免合同条款中的陷阱。而如果是另一方来拟定,那么就必须要对合同的条款进行认真的审核。要争做到用词准确、约定明确、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决不能出现含混不清或者是模棱两可的情况。在涉及到对我方不利的条款,必须要据理力争,要求对方变更。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少合同变故,减少风险。为此,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在履行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证据意识,合同管理部门必须要收集并保存各种资料,并及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为后期发生合同纠纷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其次,如果出现了合同变更或者是疑问,必须要及时签订变更协议。另外无论是变更协议还是补充协议都必须要采用书面的形式,不能够以口头约定作为协议存在。一旦签订合同就必须要认真履行合同。同时,合同管理人员需要熟知合同中的内容信息,尽可能的确保可以利用合同中的内容来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3]。

(四)打造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在过去,企业之中很多都采用手工管理合同的方式,因为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所以费时又费力,并且在在归档、合同执行进度、预警机制等方面效率不高,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容易出现风险。合同管理系统有效地弥补了手工管理合同的不足,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效率。通过系统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预算到合同付款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规范合同执行,实现业务单位、财务、法务联合管控,通过实时监控,规避公司违约风险。为了有效规避合同风险,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专门的合同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历史数据库,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打下扎实基础。在系统中还具备有项目谈判启用日志管理功能,合同物资交付、发票的全流程跟踪功能,并能够规范合同执行、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合同管理的自动化,同时还提升合同相关的会计帐务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有效地规范了合同管理流程,规避了合同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得合同管理风险防控在企业的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近年来,各个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效的预防了各种风险的发生,但是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而合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无疑为企业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此外,合同管理系统还需要与其他的一些措施一起配合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效果。财

参考文献:

[1]徐向国.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D].吉林大学,2014.

[2]任静.论我国中小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建筑工程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内外的影响因素而产生,也是企业经营决策在财务上的总体表现,财务风险的不断增加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财务风险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工程财务风险认为是筹资上的风险,而广义的则指建筑工程在实施中产生的各类因素给工程财务造成的风险,除了筹资上的风险外,还有负债滚动式风险与投资决策上形成的风险,不论是哪一种因素产生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造成财务偏离预期目标,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造成建筑工程的财务风险的原因

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缺乏合理性

企业内部对资金的管理与控制是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但目前由于建筑企业内部制度管理混乱,各级部门之间职权责任分工不明确,资金的使用与控制没有统一的管理,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资金流失与浪费较为严重。分工不明确导致财务内部资金缺乏合理性,是造成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例如,某公司对库存材料的周转力不高,但存货却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那么就需要对积货支付一大部分的库存保管费用,而且还要担负货物变质或者承担相应市场价格降低造成的损失。这无形中为公司增加了巨大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

2.企业财务决策经营出现失误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财务控制决策上普遍存在一定的经验决策,决策上的失误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如,公司对固定资源的投资,如果对投资的资源信息缺乏一定的研究论证和分析,对市场价格的变动缺乏合理的论证,而直接通过经验进行决策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无法达到预想的效益目标。若投资发生失误,则无法在预期内将投入资金全部收回,造成的财务影响可能比较严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也对工程的其他资金流动产生巨大影响。这样的现象在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决策失误的不断发生,就导致了企业的负债经营。

3.企业滚动式的负债经营

对于一个建筑公司来讲,财务风险的发生主要来源于公司的滚动式负债经营,公司产生的合理债务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资金费用,利于建筑工程企业降低流动资金,顺利开展工程。但如果负债经营成为滚动式,持续过度则会加大建筑工程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工程财务的亏空,甚至会造成工程的停工或破产,严重影响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期的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1)制定工程投资决策要以整个工程利益出发,对整个建筑企业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实施工程要与国家政策相符。根据市场环境的情况来计划筹资方案,同时在不同筹资情况下实现多种规划并存,适应市场的多向变化,降低企业风险。绝不能够出现因决策失误而引发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要对可行性方案的科学分析,反复论证,多角度出发,对方案要严格把关,分析透彻,不疏忽于每个细节,时刻考虑工程风险。不能因管理和计划失误而导致工程财务出现风险,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2)要严格管理施工企业的筹资,制定安全筹资的方案,细化筹资各项条款,保证资金安全到位,同时经济适用。把企业自给资金和筹资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安排,分别规划出工程前期、中期、后期的用资方案,计划不同时期所使用的资金比例,让资金在工程施工中处于不断循环的状态,而且合理安排不同时期所拥有的资金,计划各个时期资金使用方案,确保自筹资金和债务资金的到位,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为了工程方案的顺利完成,要加强完善筹资管理,实行计划多种筹资方案,借助市场等多渠道筹资,优化筹资方式,加大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工程成本和风险降低。

(3)建筑工程的合同制订签署关系到整个工程风险,以防合同欺诈,出现不利于工程的条款。对出现一些不平等、不合理的条款,包括赔偿、变更的条款要及时协商沟通,管理部门要提前分析和预测工程中所产生的不利因素,详细制订发生风险后的责任,以及赔偿,对合同条款要认真审核,防止工程风险转向自己,引起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对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协商取缔,不能让不良条款存在于合同中,以免出现合同风险。

2.建筑工程在施工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首先,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防止建筑工程内控风险,应积极开展外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监督,将建筑工程企业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利用经济效益的增加,能够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企业内审部门要重视财务收支的工作,使财务工作落实到位,降低风险。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要加强内部执行力度,制定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方案,研讨控制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确保工程的顺利执行。

其次,要以工程施工中的成本预算做基础,对整个施工的目标进行控制。要最终分解到各个环节,实现一个环节一考核,把责任落实到部门,细化到部门的组和最终的负责人,把权、责、利落实到每个执行人身上,实行奖惩制度,使其不仅局限于增收的环节,更要实施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把安全责任也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保险责任要落到实处,并将保险与工程计量相挂钩,施工单位不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投保,而且要为特殊工种购买人身意外险,充分利用各类保险降低和规避不可预见的费用支出。在一些特殊工程中对工程也要投保。如,物质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等,这样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损失。使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处处有责任,人人有保险,使安全、责任、工程成为一体,实现最高施工效率与最低财务风险。

最后,财务在工程建筑风险中作为最重要的体现部门,对工程的核算和管理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详细预算施工中的成本,对各个环节的资金要进行核算,使财务明细合法。依据各项规章制度,要不断加强预算控制的管理,严格控制审批权,做到建筑工程各个环节有账,各个环节有审批,并有详细报表,来控制与降低建筑工程的财务风险。

3.建筑工程在竣工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1)要加快工程回收款的结算速度,建设项目在工程阶段性完成时,需要及时结算工程款,否则将造成资金供应紧张与周转混乱,业主不能在支付时段内拖延付款,致使工程面临巨大的负债风险。同时若建筑工程在依据图纸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发生变更或者由支付方产生的工程量更加或变更,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时,建筑企业要依据合同进行费用追加结算,尽量减少对工程变更、停工或材料耗费产生的成本,加快工程款的结算速度,避免工程发生严重的财务风险。

(2)要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赔款事项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工程施工建设中,产生赔偿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工程事项,对建筑工程而言,出现工程索赔问题,要选择合适的赔偿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保证工程在发生意外事项时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增加财务风险。公司要依照一定的程序提出索赔请求,通过搜集相关证据使工程自身损失降到最小。发生索赔问题,一定要重视工程索赔,能够减少企业在前期投入资金的损失量,对降低建筑工程财务的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建筑工程在在其经营、施工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不仅会遇到筹资上的风险,而且还会面临负债滚动式风险与投资决策的风险,无论是何种因素产生的影响,都会在相应的时段内造成财务偏离预期目标,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才能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志成,彭松.工程总包项目财务风险的识别[J].中国市场,2011(36).

[2]秦德伟.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1(03).

[3]郭子炀.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J].山东电大学报,2008(08).

篇12

(一)通过领导实际重视程度的提高来实现管理控制体系的形成

在医院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管理的自主和框架控制体系,进而保障资产的使用、管理以及财务等相关部门在责任以及目标上的明确,同时还能够实现各个管理部门在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的明确划分。需要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负责人的选择上需要更加关注其是否具有非常强的责任意识,进而为不同的科室以及部门进行账目的详细化,通过职能的不断明确与完善,为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重要的保障;还需要设置专门人员来进行资产卡片的管理,进行资产的领用以及资产的维修都需要有专人进行监督签字,并且进行资产的定期性盘点与账目的核对,并且在工作人员发生工作变动时也能够进行工作的及时移交。

(二)通过管理环节控制点的明确来实现控制措施的配备

在进行药品以及耗材等存货的管理上,需要不断地规范其验收的实际程序与方法,通过专用的验收表格制定来实现专业人才的验收工作,并且验收人员也需要在表格上签字,进而为其实际的数量、技术规格以及质量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还需要验收的表格与发票同时入账,进而保证其一致性,同时验收人也需要对验收入库的实际货品负责;医院还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健全存货的保管制度,通过责任人的明确来实现存货的定期性的检查,同时还需要更加重视日常的管理性工作,严格制止未经正规授权的人来进行货物的接触;医院还需要实现在存货的发出以及领用审批权限上的控制,对于价值比价中的物品以及具有危险性的物品需要进行额外的授权,而药房以及相关的器械部门也需要经过审批之后才能够进行货物的发出;医院还需要根据其采购的间隔时期以及实际的库存来实现药品材料等相关消耗计划的综合考虑,这样为保持最佳的货存状态提供重要保障;医院还需要更加详细地记录存货的实际入库、库存以及出库的情况,进而保证存货的记录能够与实际的库存相一致,同时还能够保障其与相关的财会部门以及存货的管理部门来进行及时的核对。对于药品器械以及相关价值比较低、容易消耗的物品,需要管理部门根据货物的品种来进行账目的详细设置,同时还需要重视总账的更新与管理;医院还需要更加注重存货的盘点以及清查的制度建设,通过周期性的盘点和盘点流程的规范化等来实现存货在数量上的核查,同时在进行盘点和清查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财务人员对整个盘点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增加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实现其工作效率的保障

医院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固定资产在管理目录上的设置,根据实际的资产情况来进行资产卡片的记录,同时还需要实现各项会计信息方面的详细记录,如果实际的手工管理过于繁琐,就可以引进条形码的管理软件,通过整个医院的条形码固定资产的管理来实现相似或者相同物品在辨认难度上的降低,为固定资产的实际清查提供便利;医院相关设备的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固定资产的实际维护以及维修的工作,为其正常的使用提供重要的保障;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由于其价值比较大,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避免出现由于技术操作上的失误而导致的设备损坏;通过固定资产上的清查和盘点制度的建立来实现工作效率的保障。此外,还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方面的报废制度和实际的工作流程,进而保证其固定资产的处理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据国有资产相关管理规定,实现报批手续的不断完善,最终保证整个医院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

二、结语

篇13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 财务风险 管理与控制措施

风险就是在公司运行过程中会对公司的运行目标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就是“经营风险”的经济单位,它的价值和利益来源就是承担公司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通过承受风险来获取利润,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特点,其不但要承担和改善投保人的风险,还要防御自身风险。所以,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是穿插在保险经营的产品规划、核算、承保、赔偿、投资和再保险的过程当中。现在的金融发展变幻多端,保险市场的竞争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对自己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范围广

财产保险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资本金以及保险费收入,集中保户资金承担未来不确定风险,所以在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中,负债占比较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来源体现多样性特征。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包括所有的产业链。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产的集中管理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的管理方式都是采用集中管理方式,集中收付资金,分支公司的保险资金收入都是借助网银、资金平台和集中收入户这些方式将资金流入公司总部的,总部集中管理金融资金和有针对性进行投资。采用什么方式来管理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和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同时分析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大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三)会计负债不确定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种以负债模式经营的机构,负债主要表现为各项准备金。其保险资金很多都是短时间的负债资金,由于财产保险发生风险的时间不确定以及偿付的资金也不确定,就造成了保险公司负债的时间也无法确定和偿付的资金也不确定,这就提升了财产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

(四)投资变现容易

保险的基本作用就是对经济的补偿和分担风险,保险公司在风险出现的时候需要立即向投保机构或者投保人进行赔款,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内部拥有大量用以支付的现金,这样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流动资金要足够大,还要容易转换成现金,来保证能够在投保人发生风险的时候及时进行补偿,辅助投保人灾后重建,更有效地将保险公司的作用在社会中进行宣传。

二、财产保险公司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将偿付能力和财务授权管理规范化

1、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首先要对财产公司的业务结构和经营理念进行调整,以平稳经营、效益第一作为公司基本的经营理念,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来对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进而对收益效率进行提高。其次是增加资本金,来降低由于业务增长过快而导致资本的资金短缺压力。然后,加强偿付能力内部管理,增加资本金,以缓解业务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本金不足的压力,提高投资收益率,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最后,建立和完善保险社会监督体系,提高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与效率,构建一套由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专业机构评估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2、对分公司财务授权的控制和管理进行提高

在控制分公司授权时,相关约束资金的使用和授权事宜是通过授权文书对进行控制的,从而使得在管理时有标准可以参考。分支公司对于外界环境来讲没有法人资格,总公司安排相关的资金筹备工作和投资业务的决策,财产保险公司要根据公司的管理能力和发展方向,根据公司的管理机制和授权文书对这些方法机械能管理,按照总公司的发展计划和管理控制能力,适应不同方式的管理需求,将各管理阶层的管理控制权利分配明确,完善公司内部的机构框架和步骤。将公司内部的职责分配明确,完善分支公司的财务管理控制体制,对分支财产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全面的动态管理控制,进而提升分支公司的工作效果。

(二)增强对保险资产价值链的管理控制

1、对资产分配的控制

根据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和计划指导,财产保险公司在根据公司经济发展、市场走向和各种资产获取利益分析报告的前提下,制定了长周期战略资产分配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资产框架、战略发展要求、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走向来明确战略分配方法;再将市场情况结合起来,遵照法律要求,设计各种资产交易的分配方式,确立各种投资限额和业绩标准,准确控制资产分配的风险。

2、控制财务负债风险的措施

在财产保险公司管理中财务负债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组成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可以接受风险的范围内对财务负债风险进行控制是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保证能够使财务目的实现。在制定财产保险公司的运行策略和经营模式时,要将负债和资产关系的融洽度作为根本。如:合理厘定费率,提高保费充足率;加强理赔管控,降低赔付成本;加强资金回收,避免呆坏帐的损失等这些方式来增强偿付能力应对出现的财务风险,减轻财务上出现的压力。此外,财产保险公司还需要结合保险公司资金负债的财务特点,加强对公司盈利的管理、周期管理、评估风险,提高公司产品的开发率,和相关的部门一起探讨、评估风险。另外,财产保险公司应该结合财务负债资金的特点,选用合理的负债管理措施以及控制技术,以科学为依据评估资产错位风险,以此来增加负债管理控制的效率。

(三)加快对财务的合理化建设

1、严格收付费的管理控制

对于增加保费、截留保费、造假批退、跨年度更改保费、不严格遵守条款费率、随意更改条款准则、退保这些状况的时候,财产保险公司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增强保费的收支、以及各项支付的管理控制,将收费岗位和业务实行岗位的联合工作落到实处,将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者和真实领款人的身份校正工作落到实处,确定收费单位的真实性。此外,加强财务集中支付管理,保证账单相符、账实相符,进一步优化支付流程,严格各流程的审核、审批职责,理顺上下级、部门间协作关系,提高支付的工作效率。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收费体制,采用转账结账的方法,制定收支费的管理方式,为了防止出现非法挪用、占用、支付保险资金情况的出现,要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

2、提高原始凭证和单证的管理力度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原始凭证和有价单证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承保过程中有价单证领用、流转的安全性,针对申请领取有价值的空白单证的单位和个人,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将单证的日期、名字、流水号、数目、领用数目在有效期限内进行登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回缴、核销和盘点。

3、加强对日常财务的管理与控制

加强日常财务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首先,财务保险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应该制订收取保护费的管理方式,在制度上禁止应收保费的出现,同时,要全面推广“见费出单”的保险类型,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尽量减少应收保费的余额。其次,财务保险公司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中的要求,明确各项费用的使用领域。根据保险法、保监会和会计实务的规定,坚决禁止向没有资格的个人和单位支付手续费。主动配合单位,在进行结账时根据单位的要求使用发票的方式进行结账,同时使用转账的方法来进行支付。对于有些个人的分公司,需要和当地的税务单位交流,最后以税务单位同意的方式,将资金转入账户。然后,提高对风险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对公司财务的数据的真实性和业务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管理,特别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财务风险管理,比如虚架理赔、虚列费用、虚假准备金等。再次,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在保监会、审计、税务、审计等管理单位管理力度的逐渐提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违规情况被显示了出来,使得公司合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提高财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力度,及时预警存在的风险隐患。最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下达预算目标来控制经营过程,为了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相关措施的顺利执行,要使用预算执行对偏差进行纠正和调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财产保险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解决公司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评估和预测风险,不断地健全管理控制体系,充分的发挥财务工作和管理职能的作用,强化对风险的管理控制程度,避免和预防财务风险,提高管理部门对部门内外部风险的管理力度,以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作为管理的主要方向,这样才能促进保险事业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秀,昝欣.外资保险公司发展现状研究及其经验借鉴[J].现代企业教育,2011(11)

篇14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风险管理;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国有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政府也逐渐加大了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国际环境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各方政治势力都蠢蠢欲动,这对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相当程度上的影响。而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如何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局势下突出重围,实现自身的提高与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管理,从而完善企业的管理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阶层互相牵制、互相管理,为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条例与规定。而风险管理,就是指企业为了规避市场环境可能对企业经营目标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应对措施。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看似并无太多的联系,所针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共通之处的。一方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覆盖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够被忽视。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实质上也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风险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也包括对于外部市场环境影响的控制等。当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较高时,外部因素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就会减小,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自然也会降低,反之亦然,企业的内部控制失去效力,管理存在漏洞,那么企业所可能面对的风险将会大大提高。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

国际局势的动荡已经引起我国企业的关注,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所以各个企业都纷纷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战略,以获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内部控制机制,也确实采取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在实际的落实过程当中,却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整体而言,我国部分企业虽然有着一套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但是该管理机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机制包含的内容与实际的发展需求不适应,所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难以发挥出实际的应用价值。还有的企业管理者有规避风险的意识,但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却觉得无从下手,难以实现全面规避风险的目的,甚至有的企业发展策略极度不完善,根本就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企业发展也是岌岌可危。综上所述,从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着重力量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落实风险管理措施是我国企业占据市场主动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缺少对于内部控制和规避风险的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者扮演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角色,换句话说,企业的管理者就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因素。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没有一个对于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有些管理者存在着一人独大的管理意识,没有意识到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的是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与互相监督,这就导致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善性。而对于风险管理来说,企业的管理者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全局眼光,对于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没有规避的意识,这就为企业的发展制造了威胁。

(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

有的企业管理者虽然有进行内部控制的意识,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但是可能由于管理者的自身水平或企业发展的复杂环境等客观因素,导致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与企业的经营实际是不匹配的,并且许多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范围是模糊的,条例的落实也只是停留在纸上,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许多企业员工是处于被动状态之中的,一旦缺少了制度的约束,那么将难以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企业内部控制没有落实责任制

有的企业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也对各个部门进行了规范与约束,但时却忽视了责任的落实。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不仅仅要将制度完善好,更要重视制度的落实情况,相关责任的落实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是否成功。目前的许多企业忽略了对制度落实情况的考察,缺少了对于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履行状况的监督与检验。这种缺少责任制的问题,就容易为某些不负责任、投机取巧的部门负责人提供失责的条件,从而容易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存在局限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所存在的局限性,主要就表现在内部控制的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巨大的人为性的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目前的许多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结构来说,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存在着普遍的学院主导因素,国有企业这种现象并不严重,尤其是对于某些私营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属于家族企业,这就极容易产生的现象。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就形同虚设,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整体发展。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意识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管理,首先要从意识层面进行改变,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也应该自觉树立起正确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意识。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应该认清当前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正视本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树立风险意识,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注意规避潜在的风险。而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应该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拥有明确的权责界限,同时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尤其是要培养具有极强风险意识的财务人员。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机制

对于目前众多企业并不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机制来说,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想要加强内部控制,就要做到有据可循,拥有了相ν晟频墓芾砘制,能够为内部控制提供有效的管理意见与问责依据。企业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完善内部管理的相关制度,着重落实责任制度,将权力与责任进一步明确,同时增加对于风险预测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实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同步推进。

(三)注重落实监督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如何,离不开监督环节的反馈,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于企业内部职权的实施进行实时的监督。企业的监督部门应该着重监督各部门的负责人权力的行使状况,坚决遏制或失责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在提高员工自觉性的同时,也为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四)加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因素,所以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对于当前风险的整体评估、对于未来风险的预估、对于既在风险的及时通报。可以说,这三个方面是能够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全程的,对于当下存在的风险与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为企业的战略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也能够为企业下一步工作实际增添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