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控制的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财务 系统 核心控制 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44-02
财务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方式,是指财务控制系统的主线。之所以称其为“主线”,是因为它在整个系统内,能够集中地体现构建思想,也能够满足控制要求,还能够有效整合其他的管理控制措施,从而居于某种支配地位。这当然也是一个在若干备选主线中进行选择的问题。
一、财务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方式――主线之确定
选择确定财务控制系统核心控制方式的主线,一般应进行以下几个判断和筛选:
第一,应看拟选的核心控制方式是否能够集中体现出财务控制系统所特别强调的系统观点,也即它在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这三方面能否达到必备的要求。有许多控制方式,例如ERP(单位资源计划)及其前身“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标准成本、价值分析、平衡记分卡等等,如果应用处理得当,都可能成为财务控制系统的主线。问题在于它们是否能与单位财务控制的本质特征相符,假如不相符的程度较大,并且短期内又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便它们本身再先进,也只能忍痛割爱,勉强应用显然是要不得的。
第二,应看拟选的核心控制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控制要求。控制要求也就是控制目标,具体是指财务方面的安全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资产的安全性一般构成财务控制的基础要求,没有任何财务控制系统可以忽视对资产安全性的控制。不过,既然资产的本质特征是它们必须能够给单位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那么,对其安全性的控制应该说并不是控制目的。可以认为,对资产效益性的控制才是财务控制的最高要求,备选主线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这个要求时才更有理由被选择。至于资产的效率性控制,宜作为建立在安全性控制基础上实现效益性控制的手段。如果换一个角度,把“效益”理解为选“对”的事情做,把“效率”理解为“将事情做得对”,那么,财务控制也就是对财务决策及其执行过程和结果的控制,而这样理解势必意味着对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的行为控制。假如我们能将控制的对象或方面合理延伸到人的行为,那就使控制系统扩展了空间,增强了深度和力度,进而可以有效防止财务控制系统流于形式。因此,选择一个易于使财务控制职能覆盖整个单位和个人,覆盖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覆盖财务决策及其执行和结果的主线,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第三,应看拟选的核心控制方式能否有利于与其他相关控制手段和方法的整合。财务控制的实践已经证明,单一的控制手段或方法往往是不奏效的。现代化的财务控制系统应当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并且必须对它们加以有效整合,使之浑然一体,才有可能产生最佳的控制效果。当然,这种整合首先要看被整合的控制手段和方法之间具不具备整合的基础,因为许多控制手段和方法都产生于有所区别的理论背景或实践背景,都有自己的应用目的和前提,假如它们是相悖的,勉强的整合则是“捏合”。此外,这里的整合还意味着传统的和现代的控制手段、方法的整合。在财务控制问题上,面对具体单位,几乎没有人敢于断言究竟是传统手段抑或是现代手段更为有用,我们唯一可能把握的方向只能是使有效的传统手段与有效的现代手段相整合。当所选定的核心控制方式最有利于实现与其他相关手段的整合时,也就预示着它很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也预示着财务管理或控制将会化解因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带来的种种矛盾,进而走出那个误区。
总之,对财务控制系统主线的选择并不简单,系统设计者和单位决策者都必须非常慎重。鉴于全面预算管理是按照全局观念统一管理单位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方式,在对其注入较新的理念和进行必要改善以后,它应该能更符合上述各方面的考虑,因此,以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控制系统的主线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二、财务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方式――主线的配套措施
财务控制的功用重在通过对价值流的直接控制而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间接调控,引导它们也达到“自组织”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财务控制系统主线需要能够与之相匹配的配套措施。这些配套措施主要有:
1、设立单位财务控制系统的权力机构,例如财务委员会等。财务控制系统体现的是某种“大财务”思想,为此单位应当设置权限比财务部更大、权威比财务部更高、聚合力比财务部更强的最高财务控制机构。例如,笔者就曾为某一单位设计过称之为“财务和预算委员会”的机构。这个委员会是为配合该单位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的财务控制系统而设置,其性质是非常设的财务和预算控制的决策机构,由于其成员为学院院长、财务处长和其他相关的副处长,其权威性是很高的。从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也大大好于只有财务部的单位。当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所有者或其代表、外部财务专家时,它将会在更大程度上配合财务控制系统的需要。
2、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和财务与会计机构的设置。财务管理体制从理论上说有集权、分权和两者相结合这三种类型。鉴于绝大多数大型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都是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因此在理论上对其过多探讨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单位要解决的只是哪些财权必须集中,哪些财权可以分散,而“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乃千古不变的真理,企业应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确定必须集中控制的财权,其余皆可分权控制。比较而言,企业财务与会计机构的设置却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我国长期实行单一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单位的财会机构大都是合设的。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合设财会机构的弊端逐渐得以显现,其主要表现是同时削弱了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控制不力,给一些人的经济犯罪和违纪活动以可乘之机。因此,有条件的单位最好分设财务和会计机构,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牵制关系进而与系统主线的要求相匹配。
3、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审批制度。我国单位财务事项的审批,按要求都是所谓的一枝笔进行审批。这个做法,对防止因审批权限过于分散而导致责任不清、收支混乱等确实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它同时也可能因审批权限过于集中而导致财务决策失误,使决策民主化流于形式。既然财务控制系统必须将领导层尤其是高层领导的行为纳入控制范围,那么,建立一项体现集体决策、集体负责精神和要求的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审批制度,突出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控制,实现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民主化、透明化和科学化,这必将有利于配合系统主线的要求。从业已实行这一制度的单位看,它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控制效果十分明显,财务经理的“日子”也好过了。
4、财务绩效考评制度。为了衡量检验财务控制系统的实际控制效
果,还必须建立财务绩效考评制度。该制度既包括一系列财务和非财务整合的指标体系,也包括实绩与预算或其他标准的差异分析和处理,以及对控制实绩和差异负有责任的人员所进行的奖惩处理。通过财务绩效考评制度特别是其中应用的行为科学方法,能对财务控制产生必不可少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对系统主线起到支持作用。
5、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其目的是为了进行协调与管理,而有效的协调与管理是不能通过人治来实现的,必须依靠法治来完成。就企业的财务控制而言,就是必须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完成的,而不是靠人的权力。内控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之间协调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目的是保护企业的财产保值和增值,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建立后的内控制度必须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这样的内控制度才能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6、创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还必须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因为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它奠定了组织的纪律和结构,并且涉及到所有活动的核心――人,特别是人的控制觉悟。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激励与诱导机制,精神指导,个人能力,管理哲学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
欲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首先,管理层必须要让企业的每一个组成人员都能够明确内控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其次,高级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的态度必须一定要积极主动;第三,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能力与责任要相匹配。
7、建立反映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要确保财务预算的贯彻落实,就必须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执行偏差。为此,就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1)不仅能自下而上反馈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也能自上而下传递调整预算偏差的要求。(2)既要求信息传递及时、快捷,也要求确保传递的信息真实、可靠,并配备相应的信息审查机构,制定相应的责任制。
8、制定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奖罚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目标,充分体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原则。
奖罚制度的执行依赖于考评机制,考评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奖罚制度的效力。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就必须有严格的考评机制,严格的考评机制包括建立考评机构,确定考评程序,审查考评数据,依据制度考评和执行考评结果等一系列事务。奖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奖罚的方式、方法不能太单一,可以是及时奖罚,也可以是期间奖罚,还可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及时奖罚就是在财务控制过程中随时考核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当即奖罚;而期间奖罚则是在一个时期终了时(如一个季度,一个年度),全面考核评比,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
9、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有关的信息和特定的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施加的影响或进行的调节。这种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的。步骤乱了控制就会失效。因此,财务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财务控制一般分为以下三步:(1)合理制定控制标准,层层分解,落实责任;(2)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3)认真分析执行情况,努力搞好考核奖惩。
10、授权书控制。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接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正当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11、正确处理好各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财务控制虽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种手段,但并不说明它仅仅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级组织机构,只是由于各自承担的责任不同,所尽的义务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涉及到某一具体责任的承担问题时,各组织机构之间极易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将严重阻碍着财务预算的贯彻执行。因此,正确处理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财务部门是财务控制工作的主导和核心,正确处理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责无旁贷。首先,应广泛地进行宣传和讲解,使其他各部门、各责任中心能够深刻领会预算目标,充分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避免相互侵占,相互推诿现象。其次,在内部各组织机构之间产生矛盾时,财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进行协调与协商,尽最大努力地去解决矛盾。第三,财务部门要想真正担当起控制与协调的重任,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十分关键。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
12、正确处理好控面与控点的关系。严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仅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而且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只有实现控面与控点的有机结合,财务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但如何找到控制点,然后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总的来说,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其目的都是为便于贯彻和落实财务预算,实现预算目标。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赵义悦.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7(7)
一、完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进行财务集中控制
企业集团要进行财务集中控制,首先必须要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对此,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在企业集团董事会下分设各类委员会如战略发展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其成员采取兼职制度,吸收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担任委员,由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主任委员。董事会将一部分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下放到各类委员会,并作出决策。这样,在保证企业集团总部权力的同时,公司总部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之间也可以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通过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意见反馈,可以使企业集团的决策更加合理科学。而且,由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负责人本身参与了决策过程,了解决策的意义,可有效保证企业集团的决策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得到贯彻和落实,实现企业集团财务集中控制。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进行财务集中控制的基本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事前控制性、审计经常性、反馈及时性、高度专业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可以帮助企业集团进行有效的财务集中控制。在施行时可按企业集团与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之间的隶属关系、管理权限,逐级委派各级财务总监。其具体做法一般是:由委派单位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财务总监的人选、委派、参评、奖惩等管理职责,所委派财务总监的人事、工资待遇由原委派单位负责;由委派单位明确所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限。一般而言,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包括:负责组织、领导派驻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参与派驻单位重要经济活动的分析和决策;负责组织编制和执行派驻单位各类预算和信贷计划等。为了切实发挥委派财务总监的作用,委派财务总监还必须具有制止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负责人违规行为及制止无效时向总部汇报的权力。此外,企业集团还要建立与财务总监委派制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如对委派财务总监的资格确认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报告制度、述职制度、培训制度以及轮换制度等,以保证财务总监委派制的顺利实施。
三、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财务管理方法。一方面,企业集团需要通过预算进行控制。企业集团总部可通过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分项预算和总预算,明晰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细化落实企业集团的财务目标,以对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细心组织、预算的编制要以企业的方针、目标、利润为前提,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进行编制,并且预算的编制须有重点,不同的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重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通过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实现对企业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实际中,企业集团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财务集中控制。
四、财务管理网络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集团进行财务集中控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企业集团可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获得所需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信息,及时沟通信息、作出决策。如联想集团。联想集团通过对其管理部门的网络改造,使其可以将费用指标、利润指标、预算指标通过办公网络分解到各个部门,使部门成为最基础的财务考核单位,总部综合管理部门可以在财务网络上随时了解企业内部各部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运行效率。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的实质就是在高速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支撑下,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格式,将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信息与市场信息进行加工、汇总、分类,并将其分别置于具有不同保密级别和层次的数据库中,使管理决策者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更好地组织企业的物力、人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等管理活动,并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全方位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水平。
五、统一企业集团的会计政策
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制度,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进一步实现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与考核,促使企业集团实现利益最大化。
六、实施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核与外部审计是实施财务集中控制的辅助方法,它通过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财务集中控制的结果进行审查,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他控制方法的实施。内部审核与外部审计是实施财务集中控制必不可少的的辅助方法。
七、财务考核与奖励机制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2 000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但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企业是因财务管理薄弱而造成的。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活动,因此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也要从这三大活动着手。
一、筹资活动的财务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在筹资活动过程中要按照现资理念,建立科学的筹资策略。在筹资决策时,应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财务杠杆系数、行业属性等因素,合理确定企业的负债比率和筹资利息。
(一)坚持风险小利润大的原则
中小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坚持风险小利润大的原则,把风险和利润综合考虑。筹资要量力而行,不能因嗝废食,要把握好筹资机会,掌握好取舍标准,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
(二)加强利率、汇率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筹资过程中要加强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利率是影响财务成本的重要因素,借款利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因此要选择和利用合适的利率和汇率。
(三)通过发行债券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和成本
在债券发行过程中要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相结合。对短期或临时性资产采用短期负债的方式,长期或永久性资产采用长期负债的方式。
(四)树立企业形象
中小企业的资信程度不高,筹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更要注重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争取更多的外来投资,降低筹资成本。同时,中小企业还应建立偿债基金,增强企业自保和抵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并根据企业的经营风险选择合适的财务杠杆。
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套期保值法。套期保值的原理是使用一种货币的现金流入与该种货币的现金流出在时间和数量上相对应相匹配。当一个现有交易导致未来有一笔外币资金流出时,我们可以在现在运用一个在未来只有一笔外币现金流入的方式来对它进行套期保值。
总之,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投资活动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
(一)注重前景分析
目前部分中小企业所在行业和产品结构属于“夕阳产业”,加上市场组织程度和行业组织程度的低下,融资能力普遍偏低,企业总体上缺乏长远的竞争能力,所以投资前必须重视分析和评估其准备投资的产业及投资的产品市场前景,充分分析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二)重视资金测算工作
项目投资前要对所投资项目的支出情况,特别是起初的开办费用。融资渠道和金额、生产过程的现金流量以及市场开拓费用等进行仔细的测算,防止盲目投资和投资经营过程中资金断链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做好投资项目的分析决策
中小企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对投资项目,无论是采用自我发展型投资,还是外向兼并等投资,都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和经济评价。中小企业必须在项目的收益、可承担风险和投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选择最优的方案。
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一)现金流量预算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应该关注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利润。中小企业应该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做好现金流量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经过企业上下反复汇总、平衡,最终形成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同时,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出分时段的动态现金流量预算,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
(二)应收账款控制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不得不部分甚至全部以信用形式进行业务交易。应收账款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相应信用政策;其次是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确定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三)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是为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财务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限制接近。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实物资产相关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员外,其他人员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
及时入账。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入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要做到日清月结,防止挪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永续盘存制。对于财产物资必须采用永续盘存的方法,随时反映其收、发、存情况。
建立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便于业务复查。
(四)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都要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通过改善生产产品的工艺来降低成本。更进一步,中小企业应对比“产出”和“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四、结语
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保持国民经济强劲活力的重要举措。这不仅需要中小企业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也需要全社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政策上适当的向中小企业倾斜,制定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更均衡更健康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秀芳,王秀萍.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M].甘肃科技纵横, 2005,(02):58-59.
[2]宋在杰.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M].价值工程,2004,(05):81-82.
[3] 全介,吴军波,陈景云.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运用[M].工作研究,2004,(03):36-37.
由于我国对电力企业的体制进行的改革,让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何在发展中更好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电力企业中,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可以顺利的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同时也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可以保证企业的资产完整安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严禁在经营中的舞弊和欺骗,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也保证企业的会计制度有序高效的执行。
1 电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含义
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者依据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实际管理需要和企业经营特性,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合法的进行、企业的财务资产完整和安全以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而对企业进行的控制,而这个控制涉及企业会计事项相关的各方面业务。在企业的会计控制中主要运用会计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的会计手段,同时还要注意遵循会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基本的会计原则,对企业进行纪律控制、实物控制以及基础控制。
2 电力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
2.1 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的需要
首先,对电力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的要求,也是对财务会计工作规范秩序的要求。我国的新的《会计法》中的会计监督中规定,各个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而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财务制度进行控制也是保证企业的会计工作依法有序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电力企业中只有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才会有较好的把握,才能有效的防止经济犯罪,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2.2 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证国家资产完整的需要
其次,这是企业加强其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电力企业只有对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加强控制,并且建立起科学可控的内部管理机制,才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并且针对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浪费现象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财务会计的控制,所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有效科学的财务会计的控制制度,就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企业的一些浪费,从而可以保护企业的财产完整安全,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另外,在电力企业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还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在实际中对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中运用一定的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采购结算的控制制度以及相应的监督制度等,对电力企业加强资金货币管理,从而来保证国家的资产安全完整。
3 电力企业进行内部财务会计的控制方法
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内部的会计控制的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核,其次还要实行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方法。具体对电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做到:对电子信息的技术控制、对会计的内部报告的控制、对财务的风险控制、对企业的财产保全控制、对企业的预算控制、对会计系统的控制、对发生的的经济活动的授权批准的控制以及对企业的发生的不相容的职务业务要进行分离控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而对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也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4 加强电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措施分析
4.1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实行现代化的
管理方式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建立起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制度,切实发挥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对财务会计控制中的作用。另外,合理科学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包含的经济活动的方面比较多,而涉及的经济业务环节也比较多,尤其是对企业的资产管理、资金的管理和筹集、企业的费用和成本、对外投资、预算管理、企业的收入与利润分配以及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管理制度等,都需要完善建立起来,还在在实际发生进行财务管理时进行完善和修改,而这些制度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2 建立国有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和评价机制
企业进行内部会计评价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检查和评价,而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和检查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来负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和检查只是为了发现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是为了督促企业的各相关负责人可以认真地执行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促进电力企业的会计控制工作可以真正的落实,发挥出实际效果,并通过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4.3 健全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
要对国有电力企业的成本进行预算管理。在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原则上,在企业要逐渐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体制,具体形成企业从点到面、从上到下的网络管理式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根据电力企业年度电量的销售指标、市场状况以及电网建设的维护情况等,来对企业的年度成本费用实行科学的预测,并且在预算基础上来提出各费用的预算,在由企业进行全面的平衡。其次是对电力企业发生的月、季度以及年度成本进行细化管理,把成本管理全面的分配到公司的各个部门,让每个部门对成本都进行合理的控制,并且落实相关的责任,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第三是要对月、季度以及年度的成本费用进行仔细的分析,并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是对费用进行报批制度,对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一)内控的制度
当企业的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时,组织架构间的牵制与监督不严,内控力度弱化。执行内控制度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视性不足,而制度上的缺失也会导致奖惩机制的发挥失灵,甚至没有基本的制度来监督这方面的工作。这就形成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与不执行一个样,执行好与执行坏一个样"的现象。当内控手段形如一纸空文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概率就会提升。
(二)监督与落实
有些企业有内控方面的制度与条文,但由于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执行,监督与落实根本就不存在。在工作中只讲求灵活处理,而不强调原则性。甚至在处理过程中把内控视为形式化的存在,这样就直接提升了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是造成企业经营事故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内控制度上有相当详细的条文,但由于缺少监督与落实的制度,也没有形成统一性的监管体系,那么就会造成监督效果差,内部监督与审查存在空白和不足。
(三)意识与措施
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内控管理不重视,把内控管理视作可有可无,只集中精力用于企业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目标达成上。这在于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企业科学的管理体系与内控制度对企业的积极意义,没有意识到健全的内部制度对企业潜在效益的促进力。甚至有些企业只是在面临上级检查时临时应付一下,走个过场。这些错误的意识直接让内控管理形同虚设,不仅发挥不了内控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形成大量的"面子工程".再加上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内控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意识不足,甚至不具有一定的外部风险敏感度,如果此时内部管理人员对企业形势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轻则造成内耗,重则影响企业经营的正常运作。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防范
(一)营造环境
在企业的内控过程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提高风险意识,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帮互助的内控氛围将有利于企业内控措施的执行。基于此,在企业的管理上,应根据现有的经营情况,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内控管理措施,建立起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机制。如,先激发与提升领导层在内控方面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关注度,让企业领导层认识到内控对于企业经营效益的作用。再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筛选出风险点,对其进行评估与预测,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订出应对措施。根据企业的管理体系制订出对内控与风险的考察制度,把内控工作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内容中来。通过奖惩制度端正内控部门与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加以配合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宣传,如内控方面与风险防范的知识宣传,内控过程中的管理案例等,普及企业内控知识,让企业人员从意识上重视内控工作,在工作中重视操作规程,重视业务流程,形成良好的内控原则。当然,为了实现内控与财务风险防控的有效性,还应在年度预算、重大发展决策、重大合同签订时发挥民主精神,发动群众监督力量,汇集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二)提高权威
企业的内控工作开展得如何与企业内控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基于当下很多企业都缺少独立内控部门与风险防范部门的情况下,应设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摆脱过去企业财务部门兼职内控管理的情况,提高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内控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透明度,赋予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权威性,保障其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切实提高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的质量。
(三)有效沟通
在企业内控与财务风险防控中,企业得到的数据与信息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及时全面,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水平。考虑到企业的内控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与岗位,内控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与交流,那么就应把握交流质量,确定信息的有效性与全面性,以提高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的传递是否及时,信息的质量高低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部门与决策部门的工作方向。所以在这方面的管理应把握住信息审核的原则,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信息的来源与真实性,提高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与防范相关文章:
1.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2.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
【关键词】卷材;防水屋面;施工;质量;控制
屋面防水工程是房屋建筑的一项重要工程,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屋面防水施工有其严格的要求。屋面防水施工必须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及功能要求、建筑物所处的环境、类别及经济水平和使用要求综合因素考虑,确定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需求,选择材料的构造层次和配合保护措施,本文针对卷材防水屋面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讨论。
1. 做卷材防水屋面时,水泥砂浆找平层没有压实平整
(1)水泥砂浆找平层未经抹平压实处理,不但会降低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强度,而且会使找平层脱皮起砂,影响卷材与找平层表面的粘结性能。甚至因找平层起砂而容易硌破卷材防水层,导致屋面发生渗漏现象。
(2)因此抹水泥砂浆找平层时,水泥砂浆的灰砂比应控制在1:2.5~1:3(体积比)之间,水泥强度等级以不小于32.5级为宜。水泥砂浆应拌合均匀,和易性要好。铺抹过程中要求厚薄均匀一致,并抹平压实。水泥砂浆找平层收水后,还应用铁抹子进行二次压光处理,终凝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防止找平层表面产生酥松、起皮和起砂的现象。找平层应设置分格缝,缝宽一般为20mm,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预制屋面板的分格缝宜设在预制板支承边的拼缝处。
2. 平屋面及天沟、檐沟的排水坡度不足或出现倒坡现象
(1)平屋面的排水坡度小于2﹪,天沟、檐沟的排水坡度小于1﹪,甚至出现倒坡现象时,雨水容易滞留在屋面或天沟、檐沟内,形成局部积水,其结果不但会加速卷材防水层的霉烂或老化变质、缩短使用年限,而且增加了防水层渗漏的概率。
(2)按规范规定,平屋面的排水坡度为2﹪~3﹪,天沟、檐沟的排水坡度应大于1﹪。因此,在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之前,应按上述坡度要求,找准标高并用水泥砂浆贴饼充筋,以冲筋标高为基准铺抹水泥砂浆找平层,铺抹时要求抹平、压实、压光,使其满足规范对排水坡度的要求。
3. 找平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及转角处,未按卷材防水层类别做成不同半径的圆弧
(1)找平层与女儿墙、天窗壁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以及基层转角处(如水落口、屋脊等)未做成圆弧形,铺贴卷材时在这些部位容易造成粘结不牢、封闭不严而导致渗漏的现象。
(2)铺抹水泥砂浆找平层时,应在上述连接处和转角处,抹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应根据铺贴卷材的类别按相关规定选定。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4. 铺设卷材的基层表面凹凸不平或清扫不干净
(1)基层表面凹凸不平或清扫不干净,不但影响卷材与基层的粘结,而且因基层表面的局部凸起或尖锐砂粒的积存,容易使卷材防水层产生局部应力而加速了卷材的老化开裂或硌破卷材导致屋面渗漏。
(2)在铺贴卷材前,应对基层的凹坑用掺有聚合物乳液的水泥砂浆修补填平,对基层表面残留的砂浆疙瘩等凸起物应用平铲铲除,并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彻底清扫干净,必要时可用高压吹风机再次进行清理,使基层表面达到平整、干净的要求。
5. 铺贴卷材防水层的基层表面不干燥
(1)在未达到干燥要求的基层表面上铺贴卷材时,防水层下部的水分在太阳光照射下吸收热量后蒸发形成水蒸气,发生体积膨胀,使卷材防水层起鼓,产生了不均匀的应力,加速了卷材防水层的老化开裂,容易导致屋面漏雨。
(2)必须在基层表面干燥后才能进行铺贴卷材防水层的施工。基层干燥程度的简易检验方法是将1mm2卷材平垣地干铺在基层表面上,静置3~4h后掀开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均未见水印,即可铺贴卷材防水层。
(3)如果基层干燥确实有困难,则可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条粘法或机械固定法铺贴卷材防水层,但必须设置排汽道和排汽管,使其形成排汽屋面。
6. 采用满粘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未在基层表面涂刷基层处理剂
(1)基层表面未涂刷基层处理剂,所铺贴的卷材防水层必然不能与基层粘结牢固,封闭严密,达不到满粘法铺贴卷材防水层的目的。
(2)基层处理剂的作用一方面是堵塞基层的毛细孔隙,防止基层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另一方面是固结基层表面残存的微量尘土,以提高卷材与基层的粘附能力。因此,采用满粘法铺贴卷材前,必须在干燥、干净的基层表面上均匀涂刷一道与卷材材性相容的基层处理剂,其涂布量为0.2Kgm2左右。
7. 选用的基层处理剂与卷材材性不相容
(1)当基层处理剂与卷材的材性不相容时,不但不能达到提高卷材与基层的粘结能力,而且有可能产生隔离乃至腐蚀、破坏卷材防水层的作用。
(2)施工时应选用与卷材主体材料的分子结构相似、溶度参数相近,即相容性较好的与卷材相配套的基层处理剂,进行基层处理,才能使卷材与基层之间获得较好的粘结效果。
8. 采用满粘法铺贴卷材时,基层处理剂涂刷不均匀
(1)涂刷基层处理剂过厚、堆积或漏涂都会影响卷材与基层的粘结效果,漏涂就起不到对基层处理的作用,过厚或堆积则造成材料浪费、提高成本、延长干燥时间、影响施工进度,甚至因溶剂存在导致卷材防水层发生溶胀或起鼓,而影响防水工程质量。
(2)喷涂基层处理剂前,应用毛刷对屋面节点、周边、拐角等部位先行涂刷,然后进行大面积的喷涂处理。施工时,要求均匀一致,不得过厚、堆积或露白见底,并待基层处。
9. 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未按平行屋脊的方向铺贴
(1)由于屋面的排水坡度较小,若卷材不按从低到高并平行于屋脊的方向铺贴,其接缝难以实现顺水流方向搭接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屋面渗漏的概率。
(2)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应平行于屋脊的方向铺贴。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和汇水比较集中部位附加层的处理,然后,从水落口、天沟或檐沟等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并平行于屋脊方向铺贴卷材,使卷材的接缝实现顺水流方向搭接,以减少卷材防水层发生渗漏的概率。卷材的铺贴顺序、搭接方法和流水方向如图1所示。
10. 屋面坡度大于15﹪或受振动的屋面,铺贴沥青卷材时仍采用平行于屋脊的方向施工
(1)外露屋面防水层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因粘结沥青卷材的玛蹄脂受热软化并在防水层自重作用下,容易产生下滑,而破坏了平行于屋脊方向铺贴的卷材防水层的密封和整体性。
(2)对坡度大于15﹪或受振动的屋面,铺贴沥青卷材时,卷材的长方向应与屋脊相垂直。施工时,其长边应顺当地年最大频率的主导风向搭接,以防止雨水在风力作用下渗入接缝而导致渗漏。
(3)铺贴沥青卷材时,应根据主导风向确定卷材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每幅卷材均应盖过屋脊且不得小于200mm。坡面上的卷材应尽量减少接头,相邻两幅卷材短边的搭接缝应错开1.5m以上,上下两层卷材的搭接缝亦应错开1/3~1/2 幅宽。卷材的铺贴顺序、搭接方法与年最大频率风向的关系如图2所示。
(1)上下层卷材采用相互垂直的方法铺贴时,必将大量增加卷材交叉的搭接缝,卷材的接缝越多,防水层发生渗漏的概率也越大。
(2)铺贴多叠层卷材防水层时,上下层卷材均应根据坡度要求,一律按平行或垂直于屋脊的方向进行铺贴。
12. 在泛水节点部位不做防水附加层
(1)在屋面防水工程中,泛水节点是最容易发生渗漏的薄弱部位之一,若不进行重点处理并按规范要求做好附加层,在该部位发生渗漏的概率是很大的。
(2)在铺贴卷材防水层的过程中,必须采用防水涂料,密封材料或防水卷材等对屋面防水层的一头(卷材收头)、二缝(变形缝、分格缝)、三口(水落口、出入口、檐口)和四根(女儿墙根、设备根、管道根、烟囱根)等泛水节点,重点做好防水附加层。要求做到粘结牢固、封闭严密、并与大面的卷材防水层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全封闭的防水系统。
13. 未按“先高后低”,和“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卷材防水层的施工
(1)不按“先高后低”和“先远后近”的顺序铺贴卷材,容易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损坏先期铺贴完成的防水层,从而导致屋面渗漏。
(2)对高低跨屋面铺贴卷材时,应尽量按先施工高跨后施工低跨的顺序作业;对同一跨屋面铺贴卷材时,应尽量以上料口为基准,先施工离上料口较远的部位,后施工离上料口较近的部位。其目的是避免在后续施工时损伤先期完成的防水层。若因工期等特殊原因,不能按上述顺序施工时,必须对先期完成的防水层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14. 卷材的长方向未按顺天沟、檐沟方向铺贴
卷材的长方向不按顺天沟、檐沟的方向铺贴,必将增加卷材的搭接缝。卷材本身是不漏水的,而卷材的接缝越多,防水层发生渗漏的概率也越大。铺贴天沟、檐沟的卷材,应从汇水最集中的水落口开始,使卷材的长方向顺天沟、檐沟的方向进行施工,以减少卷材的接缝,从而降低防水层的渗漏概率。
15. 卷材的搭接宽度不足
(1)卷材搭接宽度过小,接缝容易产生粘结不牢和封闭不严密的问题,其结果可能造成接缝处发生滑移、脱落而导致屋面渗漏。
(2)不同类别的卷材以及不同铺贴方法对卷材的搭接宽度均有不同的要求,施工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在基层表面弹出基准线,并沿基准线铺贴卷材,才能满足对卷材搭接宽度的要求。
16. 多叠层卷材施工时,上下层卷材的搭接缝没有错开一定的幅宽
(1)卷材本身是不会渗漏的,一般的渗漏往往发生在接缝处,而上下层卷材的接缝没有错开一定的距离,即上下层卷材长边的搭接缝重叠在一起,其结果必然会使防水层增加渗漏的概率。
(2)铺贴多叠层卷材时,必须避免上下层卷材的长边搭接缝发生相互重叠的现象,施工时应按图3所示,使上下层卷材的搭接缝错开1/3~1/2的幅宽,以确保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1)相邻两幅卷材的短边搭接缝(即卷材的横向接头)没有错开,卷材的横向接头就会出现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卷材发生收缩或基层发生变形时,由于应力容易集中在卷材的横向接头部位而被拉裂,导致屋面渗漏。
(2)铺贴卷材时,应按图4所示,使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错开一定的距离(一般应错开1.5m 左右),以便形成一个有规则的整体全封闭的卷材防水层。
参考文献
一、完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进行财务集中控制
企业集团要进行财务集中控制,首先必须要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对此,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在集团总部董事会下面分设各类委员会如战略发展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采取兼职制度,吸收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担任委员,由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主任委员。董事会将一部分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下放到各类委员会,由其做出决策。这样,在保证集团总部权威的同时,公司总部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之间就保持了有效的信息沟通,通过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意见反馈可使集团总部的决策更加和合理科学。而且,由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负责人本身参与了决策过程,了解决策的意义,有效保证了集团总部的决策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中的贯彻和落实,以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控制目标。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进行财务集权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因具有事前控制性、审计经常性、反馈及时性、高度专业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可帮助企业集团进行有效的财务集中控制。具体实行时可按企业与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之间的隶属关系、管理权限、逐级委派各级财务总监。其具体做法一般是:由委派单位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财务总监的人选,委派、参评、奖惩等管理职责,所委派财务总监的人事、工资待遇由原委派单位负责。由委派单位明确所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限。一般而言,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应包括:负责组织、领导派驻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参与派驻单位重要经济业务活动的分析和决策;负责组织编制和执行派驻单位各类预算和信贷计划等。为了切实发挥委派财务总监的作用,委派财务总监还必须要具有制止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负责人违规行为及制止无效时向总部汇报的权力。此外,企业集团还要建立与财务总监委派制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如对委派财务总监的资格确认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报告制度、述职制度、培训制度以及轮换制度等,以保证财务总监委派制的顺利实施。
三、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也是西方流行的集权管理方式之一,集团总部通过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分项预算和总预算明晰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细化落实集团部的财务目标,对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细心组织、预算的编制要以企业的方针、目标、利润为前提,以“先急后缓,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为原则,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进行编制,并且预算的编制须有重点,不同的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重点。
预算的编制是一种预期,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会有一定差异。为了保证预算制度的有效实施,集团总部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之间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确保预算目标实现。预算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阶段,对实际发生值与预算控制计划之间差异的管理权限,一定要由集团总部掌握。实务中企业的做法一般是:预算控制计划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在一定范围内的由集团总部总经理处置,对超出预算既定范围的突发事件或非常事件,由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报原预算审批机构处置。在审批之前,按原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完毕后,一般还要进行预算分析,以检查预算执行情况。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实现了总部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实际中,企业集团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财务集中控制。
四、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财务集中控制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集团进行财务集中控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集团总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获得所需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信息,及时沟通信息、做出决策。
具体来讲,较为常用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选择可以进行中央备份的财务软件,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财务处理进行备份,随时进行监控,使集团总部能及时了解其财务处理情况和财务状况,并在需要时予以干预;第二种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凭证的集中控制,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在交易完成后,通过互联网将相关会计凭证汇总到集团总部,由集团总部进行财务核算和账务处理,对其中不合理、不合法及违反集团统一财务政策的凭证则不予办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三种方法是更高层次的财务集中控制,利用互联网对交易进行集中控制,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在交易时,首先利用互联网将交易信息传到集团总部审批,经审批同意后再行交易,交易完成后由集团总部进行实物变更记录和财务处理,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决策权力,业务是财务之源,控制了业务自然就控制了财务,这是目前财务集中控制中较为严格的一种方法,但因其本身具有一些弊端,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控制过死,成本较高,一般较少采用,目前主要在产品比较贵重或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企业集团中应用。
五、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制度本身并不是一种财务集中控制方法,而是一种辅助方法,它通过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财务集中控制的结果进行审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他控制方法的实施,虽本身无法直接控制,但对于财务集中控制却是必不可少的。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1.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的落后和不合理导致的企业在投资与融资活动中,形成的债务问题与投资回报风险问题,这些财务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和企业的外在形象。财务风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固定性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特点,指的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性是必然存在的,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未知性。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必然存在着风险,经营活动规模越大和频率越高其风险性也就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固定性,是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风险类型。第二,连贯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着连贯性,即企业的生产过程会影响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一旦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风险,往往会造成企业的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第三,偶发性。企业财务风险具有着偶发性,其出现往往与企业的外在和内在环境息息相关。当企业的环境变量由于某些原因发生变化,企业的投资、融资和收益回报都会受到影响,直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挑战,这种挑战和财务风险是偶然性出现的,具有着偶发性。
2.财务风险的类型
不同的财务管理情况具有着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类型,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对于风险的由来与控制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具体风险财务管理的类型,从而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第一,融资风险。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于金融与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进行融资来扩大企业规模和技术改造,但是,对于企业融资而言就会带来融资风险,即企业生产中的债务风险和收益率风险。当融资风险出现之后,企业就容易产生债务危机,从而影响到企业的信誉与日常经营活动,融资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内容。第二,现金流风险。现金流是企业手中现金与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当企业的现金与债务不成比例的时候就会出现现金流风险。现金流风险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财务保障,其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如果企业的现金流出现危机,必然影响企业的具体生产活动与采购,使得企业深陷债务危机之中,影响巨大。第三,投资收益率风险。随着企业多元化的发展,企业的投资活动也成为了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投资就必然会付出资金的使用时间、回收风险和收益率风险。因此,企业在具体的投资时要考虑投资风险,尽量通过财务风险控制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四,生产经营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除了金融投资风险之外,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生产管理中同样存在着财务风险,这种财务风险贯穿着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工艺生产和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经营中的财务管理风险,影响企业的利润和产量。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调整财务结构
企业的财务结构是企业的基本情况的重要表现,主要包括资本结构、债务结构和投资结构等基本内容。企业要在经营中避免必要的风险就必须优化财务结构,就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资本结构。资本是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基本保证,资本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原材料资本和现金资本等内容,为了避免财务风险,企业要尽量保证必要的现金存有量,防止出现现金流不足的问题。二是调整债务结构。债务是企业经营中必须遇到的经济行为,但是要尽量减少债务的负担率,尤其是要注意赊账债务问题,防止出现三角债。同时对债务的收益率和利息成本也要进行控制,防止影响企业经营。三是投融资问题,企业要尽量将企业的投资控制到一定程度,盲目投资会带来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可能血本无归,甚至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
2.扩大企业筹资渠道
资金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正常进行运营活动的要素,通过完善企业筹资渠道,扩大企业筹资力度,为企业防范和应对财务风险建 立起雄厚 的资金储备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为筹资活动进行市场竞争,由此产生多种因素形成的筹资风险。企业要通过采取应对筹资风险的措 施从而协 调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体系;以降低筹资成本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筹资方案,对 企业资金组织收支状况进 行合理规 划与分配,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筹资预测机制。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影响企业筹资的因素,采取措施防范由筹资带来的财务风险。
3.加强企业投资活动管理
企业进行筹资活动不仅是为了满足自身企业生产活动的需要,也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投资渠道,以产生更多的利润。投资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等投入到某个企业或经济活动,以获得经济效益回报的过程。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都会导致企业投资风险的。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时,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投资活动带来的投资风险进行防范,加强企业的投资活动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对投资市场进行调研,时刻关注投资市场政策信息动态,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投资方案,完善投资渠道,对投资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做到最大“面积”分散投资风险,总体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4.建立危机处理预案
有的时候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很多财务风险的恶化是由于事后处理不当造成的。因此,企业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就要加强财务风险危机预案的制定工作。要在财务管理中分析可能未来发生的各种情况,根据情况假设制定财务管理风险的应急预案,保证在财务风险出现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的进行处理,防止出现处理滞后的情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财务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也愈来愈大,现代企业必须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成因,建立完善风险控制机制,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确保企业正常发展。
【关键词】
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它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就会产生财务风险。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 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不管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还是资金回收、利益分配等活动,都存在着风险。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及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首先,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其次,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对长期库存,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再次,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所占比重过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首先,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完善。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调整资金及资产结构,减少和降低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注重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谨慎签订合同,定期分析账龄,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合理制定收款政策,控制风险,减少坏账损失。对于存货,在保证生产和销售顺利进行的同时使存货总成本达到最低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调查、总结已有的经验,运用存货管理中的最佳订货批量模型来确定存货量,以减少损失。同时,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减少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房地产 财务风险 措施
房地产企业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仅有20多年的历史。与国外房地产业相比,我国房地产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一个成长性很高的行业。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也逐步显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筹资的风险
第一,资产负债率高。房地产企业开发初期以负债开发为主,自有资本比例相当低。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很少。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期的延续及贷款陆续到期,房地产贷款发生不能支付到期银行借款本息的概率就非常大。可见房地产企业靓丽的报表背后,累积着巨额债务。
第二,再融资困难。由于房地产企业过分依赖于贷款,负债经营使企业负债比率加大,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余地缩小。一旦房地产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降低,就会面临资金断裂的致命威胁,因此存在着极大的筹资风险。
2.投资的风险
由于房地产企业自身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慢的特点,使得房地产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金缺口需求明显,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第一,资金周转期限长。不同于一般行业的生产周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回收期较长,开发经营过程通常在1年以上,长的甚至需要3年~5年。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前期现金流出必然导致资金成本的增加,同时较长的开发周期也会使项目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现金流不确定因素多。房地产企业在建设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这是难以预料的。在决定交易价格时,开发商除了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外,还关心建设开发能够获得的利润,而这一收益本身是不确定的。在投资的项目运行过程中,各方面因素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房地产企业面对的消费市场相对固定狭窄,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速度取决于市场,而不是开发商所能够控制的,因此销售收入和利润是不确定的。诸多的不确定性最终都将反映在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项目现金流上。
3.经营的风险
第一,存货变现风险。利率波动对负债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影响颇大,贷款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其资金成本,抵减预期收益。政府为宏观调控和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从2007年起一共进行了6次加息和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及持续收紧的金融市场不仅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而且使按揭贷款购房的投资者成本迅速上升,抑制了投资者的购房欲望,导致市场需求降低。
第二,材料采购风险。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使得建筑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等的价格也相应上涨。这些建筑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无疑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采购成本,造成了不可避免的风险。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内部控制
第一,加强资金管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占用大量的资金,但项目往往不能按时完工,资金流转不畅,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注重资金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规划,保证企业日益经营对资金的需要。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合理安排资金调用情况,确保建设项目施工和营销资金的需求。同时,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提高企业信誉。
第二,实现财务预算化管理。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经营周期中,其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对企业开发投资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应以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对企业资金的取得与投放、收入与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做出具体详细的安排。通过预算化管理,将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控制在萌芽之中,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对实际与预算进行比较,做好两者差异的确定和分析,制定和采取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和预防。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步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来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所在,以预先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第三,加强成本管理。企业应根据管理控制的要求,在开发产品科目中尽可能细化核算对象。在开发成本和销售科目中,根据产品设置相关成本费用的上下级明细科目,细化成本对象。在策划监督上,企业应对开发设计阶段、产品建设阶段发生的成本进行预先规划,使计划成本更加接近于实际成本。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构,在各个重要环节,按既定的制度和目标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实行监督管理。
第四,实施COSO内部控制。美国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又称COSO委员会)在1992年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下称COSO报告)。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三维立体的全面风险防范体系。在COSO框架下,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和五大组成部分构造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它可以帮助房地产企业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内部控制,从而使其能够以内部控制作为有力的武器,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方面开展工作,并作为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监督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要求各工作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权责分明,理清各种财务关系,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不断地积极探索整个经营过程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实现监督、控制、服务、评价职能。
2.积极把握国家宏观政策
把握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行科学决策。基于我国房企发展和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房企首先必须分析和把握国家在宏观政策上释放出的信号,深度理解国家在土地、税收和信贷以及住房供需关系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调节,以行业政策为导向来决定投资的方向,调整现有的项目投资。在此基础上,房地产企业应加强投资决策前的准备调研工作,通过严密的市场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房地产市场的资料信息。同时,聘用专业的评估人员,做好项目的风险分析和可行性分析,降低和减少财务决策的盲目性。房地产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尽量避免投资与政策和市场的脱离,这样才能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进行较为科学的投资决策,规避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
3.建立房地产企业的风险预警体系
房地产企业应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检测、预警、诊断和控制。在美国经济危机中,有很多应对危机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的。例如7000亿美元的银行拯救计划其实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瑞典和其他国家遭遇金融崩溃时所采取的干预措施。
目前,多数房地产企业正在朝着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特定的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潜力指标等,设计一套适合企业自己的财务风险指标评估体系。同时,房地产企业需要针对市场行情进行详细地分析,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防范措施,使其在度过风险时期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让每一笔资金都能被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徐淼.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初探[J].会计之友,2006(19):73
[2]王峥.上市房企上半年销售1200亿,总负债逾7836亿[J].证劵日报,2010.8.31
[3]王质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155-158
[4]关涛.国内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10-111
[5]高庆磊.防范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探讨,现代商业,2010(14):258
[6]王小玉.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0-82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类型 防范及控制
所谓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者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如今,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这无处不在的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获利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将自身做大做强是现代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简言之,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多,但是瞬息万变的的市场环境,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这其中既包含企业外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不同原因导致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同。现将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归结如下:
1.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由于企业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因此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外部因素,主要由于经济环境、体制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外部因素不受企业的控制,因此必须要学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避免造成企业的巨额亏损。
2.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管理
因为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这说明财务活动必然存在相应的风险,而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财务都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再者,风险意识的淡薄,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自身认识的狭隘,缺乏正常的市场风险分析,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就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现状分析,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是存在的主要的现象。
(2)筹资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不到位
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偿债能力。企业的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与筹资风险的大小。企业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但是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时,这种杠杆作用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整个企业也蒙受相应的损失。
(3)投资的盲目性
部分企业存在盲目追求规模效益的过程中,通过资产的重组等方式不断的扩大企业的规模,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来进一步的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但是,事实上过分的追求规模经济很有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企业管理层人员拥有全面的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思想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以应变突如其来的风险。具体措施如下:作为企业主管及以上领导要对单位的经营风险负主要责任,对于企业的重大的财务收支严格把关。会计师是管理者的参谋,需要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对于内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起到重要的防范作用。
2.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财务风险的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造成的,因此企业不仅要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出现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债务,这样也能间接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所谓多元化经营是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可以将亏损和盈利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通过各个项目的互相弥补,缓冲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多元化经营,书面意思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在具体实施到企业中,需要相关决策人对项目以及市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之后,综合权衡,进而具体的施行。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防范绿色屏障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用以监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潜在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套现代化的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和概率分析的基础上,是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效运用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应对不良情况的发生。鉴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存货三者的稳定关系,可以就此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一旦三者中有一项出现失衡,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一个规模较大、运营稳定的企业只有短期的预警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准备的。一套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财务人员采取相关的措施化解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对风险企业采用较多的是回避、控制、接受和分散等,而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1.控制筹资活动风险
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如若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那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以及偿债能力,也就加大了财务风险。因此,在筹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渠道拓展投资时一定要谨慎,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若在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财务分析是造成经营失误的重要原因。所以,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对企业内经济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整体的监督和管理、对筹集资金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2.控制投资活动风险
在进行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注重投资收益率和相应风险之间的权衡,以收益风险作为决策的依据,以此选取投资收益风险最佳的方案。在投资过程中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在最终的投资决策中选择收益性、风险性和稳健性三者最佳的组合为投资依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投资的预期效益。
3.控制回收资金风险
在销售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要分析客户能否按照约定付款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此为依据选择具体的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分析,采用现销的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迫于现实情况的影响,不是所有的销售都可以采用现销方式销售。所以,对于企业信用好、偿债能力强的客户可以采取赊销的方式。此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提前做好坏账准备,尽最大可能防范和规避回收风险。
4.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整个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主要分为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个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因此必须要控制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总之,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财务风险将随之产生一系列的财务杠杆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收益。因此,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志元.浅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 2009(05)
2.伊建峰.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11(05)
摘要: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由于经济效益低,存在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对其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财务风险的概念及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出发,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及经济环境等因素中的不确定性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日益加剧。中小企业把握财务风险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显得尤为迫切。
一、财务风险概念、特征及表现
财务风险指企业在处理财务事务的过程中,因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出现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一些与预期规划相偏离的情况,造成了企业在某段时期内出现偿债能力丧失等财务状况不按计划进行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不受企业管理者的控制,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双重性及不确定性等特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日常财务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宏观环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会受到经济、政治、自然、法律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客观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等产生风险是难以预见和改变的。如当前经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的复杂变化以及企业间的激烈竞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问题。中小企业在缺乏对外部宏观环境变化的预见性、应变性与适应性的情况下,会加剧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二)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微观因素
1.管理者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缺乏对宏观市场经济环境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关键性,在财务管理上的能力与水平有限,更不能把握风险的本质。甚至有的企业管理者会错误的认为管理好企业的资金就可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很大程度上误导了财务人员日常财务工作的开展,导致重会计轻财务现象的出现,加大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
2.财务决策科学性缺失
我国较多的中小企业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正确的投资决策制度与决策审批制度,使得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管理者经验决策与主观决策的现象。由此就会使得决策的制定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信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致使财务决策科学性缺失,导致财务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3.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较高
当前,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企业所有资金与负债资金比例关系中负债比重较高,利息费用支付多,利益减少,偿债能力下降而致使财务风险的产生。造成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其自身资本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小企业只能较多的依赖银行贷款来解决运营资金问题,因而造成了不合理、不协调的资本结构,致使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在利润减少后无力偿还本金及利息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4.内部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较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因而没有构建自身的财务监控机制与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财务监督机构,也并未按规定设岗和高效执行。中小企业中会计人员与领导者直系亲属充当出纳,监管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登记的现象比比皆是,使得假账、错账的信息失真现象问题严重,造成企业内部监管工作难以有效执行、企业资产出现较大损失,企业财务风险加剧。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
(一)强化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规避制度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需要强化企业管理与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其具有分析财务数据及预测财务风险的能力,并积极进行财务风险意识的宣传。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财务金融方面以及财务风险规避问题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促进企业财务工作者财务风险意识的提升。此外,企业内部要建立财务风险规避制度,明确内部财务关系,明确分工与职能,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的适应力的提升。
(二)开拓筹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中小企业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促进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开拓新的筹资渠道,优化筹资方式。中小企业应积极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而获取财政资金以及国际资金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租赁等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扩大筹资渠道。
(三)加强决策预测,提高决策科学性
中小企业领导者和高级管理人员都应该加强对行业技术及经济管理原理的学习,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同时,中小企业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组建企业中由管理者、技术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员工代表的决策机构,明确各成员职责,并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市场行业动态的基础上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四)建立健全企业监管机制,强化审计监督
中小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科学设计财务会计岗位,并明确其岗位职责,相互牵制与协作。企业要制定财务管理的流程与会计核算流程,使之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会计核算部门还应该强化价值管理,并与企业的实物管理有机集合,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有效措施的解决。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对中小企业会计控制系统所实施的监督,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会计控制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决策的有效,促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是中小企业不可回避的,中小企业为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就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以促进中小企业稳定、健康、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J].才智,2013(11).
[2]张险峰.浅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2(19).
1 财务风险
风险是指发生损失的一个概率或者实际结果与理想结果之间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与财务相关的风险,财务风险本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所有风险在资金层面的一个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资金筹集使用等方面所发生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一般表现为以下3种典型形式:①筹资风险,负债经营是目前很多企业采取的一种经营策略,通过负债可以弥补自身资金积累不足,企业扩张资金不够的难题,实现借助于负债这一财务杠杆可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大,然而负债总是有约定的还本付息时间,如果企业负债比例过高,就会背上沉重的资金还款压力,一旦所借入的资金不能够按照预期产生效益,那么企业的就会面临还款违约风险;②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这是资金投资领域的客观规律,收益越大风险越高,如果在投资之前没有做好投资风险分析的话,那么企业的投资就会有打水漂的风险,企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难以取得预期的收益的项目之中就会分散企业的资金优势,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③资金运营风险,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生产销售往往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因为市场竞争比较剧烈,很多企业都会赊购原材料,同时又赊销产品,当企业的赊销款不能够及时收回的话,那么企业的资金链就会趋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断裂,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既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手段采取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外部原因以及内部原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进行两个方面的概括。
2.1 外部原因
企业总是处于一个社会环境之中,其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一般来说,外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市场风险,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很容易给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行业景气与否,竞争对手变化情况等等都会打乱企业的财务预期,举例而言,当企业所在的行业步入不景气的周期以后,企业的应收就会现款,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②政策风险,政策的变动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举例而言,利率政策的变动将会导致企业资金成本的上升,当国家上调贷款利率的时候,那些负债经营的企业资金压力就会大增,从而产生财务风险,或者当国家出台某类产业政策时,也会给企业资金运营带来波动,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在国家限购政策出台以后,企业的销售回款就会延迟,结果放大财务风险;③社会风险,社会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举例而言,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那些不能够做到绿色生产以及销售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就会销售受阻;④合作风险,企业总是处于一定的产业链条中,其上下游都会有合作对象,当这些合作对象出现状况的时候,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举例而言,企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突然提高价格,就会增大企业的财务支出,带来财务风险。虽然对于企业来说外部风险的可控性比较小,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必然遭受这些外部风险导致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规避外部风险或者将外部风险的冲击降到最低。
2.2 内部风险
从企业自身来寻找财务风险的成因,本文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宏观经济向好的背景下,其发展基本上是顺风顺水,企业管理者因此财务风险意识不足,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盲目乐观,没有危机意识,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就会忽视企业经营中各种潜在的风险。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市场开拓以及产品开发层面,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这种情况下一个冒进的企业发展决策更是进一步放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②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财务风险控制水平较低。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但是财务风险的识别以及控制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如果财务工作人员不具有这方面的知识以及丰富的财务风险控制经验就会导致财务风险不被发现,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更大的危害。③投资决策比较随意。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投资决策随意,投资行为没有一个科学的流程,往往是企业管理者脑袋一热,看到哪些项目有不错的盈利,就没有进行投资决策分析贸然进入,其结果可想而知,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会因此而放大。④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者之间的职责权限界定不明,财务支出管理混乱,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资金的周转期限比较长,由此也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3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具体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有企业应从多方面着手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结合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推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3.1 注重对外部环境的分析
企业总是处于一定的外部经营环境中,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客观存在,这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化解外部环境给企业财务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企业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预测。企业管理者应树立顺势而为的经营管理理念,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化解外部环境对于企业财务的冲击,反之如果环境与企业的财务手段存在冲突的话,必然会放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举例而言,当行业进入衰退周期的时候,企业在财务策略方面就要适度保 守,减少投资规模,采用现金为王的策略度过行业的寒冬,这样就能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当国家实施降低货币利率政策的时候,意味着资金的使用成本的下降,企业可以适度地提升负债比例,这样就可以化解经营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收益。企业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密切观察外部环境的变化,注重积累相关方面的政策信息,立足当前,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
3.2 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
很多企业财务风险的爆发都是因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所导致的,财务管理岗位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岗位,企业应该在岗位的胜任能力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据此来进行严格的招聘以及培训,从而构建一支专业知识过硬,职业素养良好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招聘方面,企业应注意对应聘者胜任力的考核,不仅要注重对应聘者的财务风险控制专业知识的考察,同时还要注意对其工作经验以及职业素养的考核,毕竟财务岗位至关重要,用人不慎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概率的提升。在培训方面,企业应加大投入力度,在财务风险管理领域知识快速更迭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应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让财务人员了解到、掌握到财务风险控制领域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方法,从而为其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夯实知识基础。
3.3 科学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将投资不利带给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很多企业现有的粗放式的投资决策机制应尽快地加以改变。企业科学的投资决策应做好项目的尽职调查,为了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仅仅依靠单个管理者进行决策显然其失误概率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能够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投资决策,那么集结众人智慧进行的投资决策能够照顾到投资的方方面面,提升投资成功的概率。
3.4 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不可能将产品生产以及销售的全部工作都纳入到企业的内部,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选择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经营,减少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在合作伙伴的选择层面,企业应建立一整套的筛选体系,不能仅仅将成本作为合作伙伴选择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质量、供应速度等等,这样才能减少合作风险的产生。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义重大,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这一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自身的实际,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不断地摸索探索,从而找到一条适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道路,实现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原则与具体措施[J].长三角,2010(7).
[2]贺冬娥.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J].硅谷,2009(8).
[3]陈健.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云南科技管理,2007(5).
1、资金管控风险
建设项目价款结算管理不严格,价款结算不及时,项目资金不落实、使用管理混乱,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资金损失等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履约保证金的支付。目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中,业主大多要求现金支付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金,这部分资金一段时间内不能解冻,给施工企业营运资金造成一定压力。
(2)垫资风险。当前建筑市场中,大多数工程项目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垫资,尤其是BT项目或BOT项目,需要全部垫资,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提出了极大挑战。由于工程项目资金占用量大、施工期限长、超过资金能力允许范围,导致施工企业营运资金枯竭,又不能及时补充资金,日常生产经营难以维持,最终出现资金链断裂。
(3)融资风险。施工企业大多自有营运资金不足,为弥补资金缺口,大量运用财务杠杆效应,融资借入短期资金,增加流动负债,短债长投、到期不能按时还款引发资金链断裂。
(4)关联方产生的连带风险。关联企业开展相互担保融资过程中,因某一被担保企业出现问题而被追债引起的连锁反应,导致担保企业受到牵连并遭到重大损失,从而引发的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
2、成本控制风险
高效的成本控制是一个施工企业实现经营效益的有利保障,决定着一个企业生产成败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完成企业产值指标以低价竞标,而为了工程项目能顺利完工,甚至采取一些违规手段降低成本,以此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诸多成本风险。再由于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个别项目部存在粗放管理的现象,致使人工费用开支加大,材料浪费严重,施工成本居高不下,造成项目严重亏损,加大了经营风险。
3、项目结算风险
工程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结算,但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有的单项工程的变更和调整预算不能及时批复,有的工程项目结算拖期几年,造成了项目财务结算的滞后;另外在施工的后期阶段,业主资金往往不足,加大了施工企业收回工程尾款的难度,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
二、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1、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防范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防范体系是施工企业识别、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施工企业利用全面风险管理防范体系,对各项经营和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各种风险,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对施工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2、建立资金结算中心
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益、盘活资金、充分利用内部资金的沉淀量。资金结算中心一般是选择一家银行,把各分公司和各项目的资金集中在一个银行,设立一个结算中心,各分公司和各项目采购或支付款项时,由结算中心统一支付。这种结算制度可以动员各分公司和项目的资金沉淀量,调剂各分公司和项目的资金余缺,提高结算效率,减少支付风险。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降低成本
施工企业要降低成本,就要从源头抓起,在施工过程中以预算为基础进行控制,把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用于指导以后的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预算部门负责以施工图为基本数据,编制每个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作为项目招投标的依据,既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又避免了以过低价格中标,为企业取得合理盈利奠定了基础。预算成本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成本控制的关键依据。
4、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收回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