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范文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篇1

近年来,在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我国音乐课堂教学一直在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与此同时,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小学音乐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教学、观察活动,为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也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了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广泛关注。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低年级以及中年级的音乐学习和掌握了一定音乐基础后,对音乐的认识能力更强,对不同音乐形式以及风格形式有独到的理解能力。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升高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技能以及音乐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对不同音乐结构、情感表达、艺术形式的美的启发,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融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全方位提升作用。

二、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现状

(1)音乐欣赏课投入不足。通过对部分地区音乐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教学投入有限。许多音乐教师反馈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关注程度不高,学校通常更关注于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投入与教学效果,尤其是五、六年级音乐课程的开课率,明显少于低年级,同时经常被文化课程所挤占。在部分小学音乐教学配置中,音乐教室、五线谱教学黑板等配置不完善,钢琴、电子琴等教学设备质量较低。教学软硬件的不足对于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师资力量限制。近年来,国家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师资力量的引用。但是一些学校音乐教师整体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当前音乐教学发展需求。例如在专业素质、教学能力上不能满足新时期课程教育标准,有少数学校音乐教师是由其他课程教师兼职,每年“六一”、国庆等节日里,各大学校都会举行文艺活动,但是在音乐课程的开设、音乐教学专业水平以及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上仍然表现出许多不足。

(3)教学能力相对欠缺。一节高水准的音乐欣赏课教学,除了需要教师具备专业音乐知识以外,还需要教师有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一些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调查发现,当前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备课不规范、教案不齐全、主观臆想多等问题。另外,许多教师对小学音乐欣赏课采取放羊式教学方式,通常将学生自己跟着多媒体设备学习演唱、学生独立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等作为全部教学内容,而未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讲解,未对学生音乐欣赏中的好奇心进行满足。

(4)本土音乐关注不够。我国地域宽广,不同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优秀音乐作品。当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本土音乐的关注,没有将地域的音乐形式运用到音乐欣赏课教学中。

三、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反思

(1)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基于音乐欣赏课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以及家长都应正视音乐欣赏教育对于孩子心态积极向上、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将音乐教育放在艺术教育的重要位置,归还小学生音乐学习时间。与此同时,通过加大教学工具的投入,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电视、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应用,以视频或者图像的形式,对音乐曲目进行生动表现,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另外,提高教师对于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教学设备的带动功能,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发展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育。

(2)音乐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综合素养。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质,通过不断学习与进修的方式,提升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真正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其次,音乐教师在欣赏课程开始前,要充分备课,对不同音乐曲目表达的主题、内容等进行细化,并思考如何整理教学,使欣赏课程更系统、趣味性更强。同时,对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各旋律及段落的表现力,做好自我鉴赏,才能帮助学生在教学中对音乐曲目实现整体的认知。再次,借鉴如奥尔夫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等优秀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变通,通过实践与尝试寻找到适合自己班级内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方法。最后,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内涵的分析、解读,加强培养学生自我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识谱、演奏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实现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创新音乐教学方式。一方面,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理解不同音乐的情绪与风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民族音乐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经过了中低年级的学习,对音乐表达已有了初步的掌握。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下不同类型的音乐效果进行整体特征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环境布置等方式,以丰富的画面再现歌曲的情境,帮助学生对音乐旋律、音乐内涵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故事的导入、表演音乐剧等多种方式描绘出音乐场景。如人教版六年级《神奇的童话》中《三个小和尚》的教学过程,可以组织学生创编一个关于三个小和尚的音乐剧对歌曲情景进行再现。

(4)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对优秀本土音乐的欣赏教学既是对优秀本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也有利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本土文化艺术,将具有本土音乐气息的表达方式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之中。音乐与文化的整合、音乐与地方特色的融合,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欣赏到家乡音乐以及文化的魅力,更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四、结语

当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面临了一定的阻力。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强调音乐欣赏对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音乐审美课程的教学创新,培养学生艺术气质。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教育实践,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创造丰富的感官体验,加强小学生欣赏的主动性引导,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小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美姬.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旬刊),2015,(10).

[2]黄琼华.运用多维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效性[J].文教资料,2014,(17).

[3]刘顺敏.试论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趣味性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1,(32).

篇2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小学生进行的音乐教育中时除了要进行相应的音乐常识知识和歌曲学唱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能力的培养和成长。进行相应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了解音乐的魅力还能让他们体验到音乐的乐趣有更好的积极性去学习音乐。想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几首音乐就可以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让小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是针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一种教育,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现在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有三种不同的欣赏层次:官能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在进行官能欣赏层次的欣赏时只是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表面,能够听到音乐是比较动听和悦耳的,但是这种欣赏层次只是表面的欣赏层次,针对小学生应该要让他们能够对音乐有更好的了解,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音乐表面的欣赏,要让小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去进行音乐的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获得完整的艺术享受。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对于小学生们情感培养、智慧开发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模式下进行音乐教学主要是采用老师进行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是教育受体,但是这种方法下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并不能自己进行主观的进行音乐的聆听和欣赏还有着老师灌输给学生的一些观点在其中,这样的音乐欣赏课虽然是学生在进行上课,但是学生能够得到的只是教师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自己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是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按照老师的思路和理解去欣赏音乐,没有自己的感悟,导致音乐欣赏课成为教师们的音乐欣赏课。

1.2缺少对音乐的真正理解:

现阶段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们经常会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的知识和音乐的背景故事,这样就使得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节音乐课外知识普及课了。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方式可能使他们对于音乐后面的背景故事更加感兴趣却失去了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这样就使得他们没有了对音乐本身的关注,使得小学生们无法得到对音乐的真正理解,也就使得音乐欣赏课无法达到原来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1.3过于强调专业性:

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部分教师过于强调音乐的专业性关于关注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将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种以唱歌为手段的对音乐专业性技能的展示。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会划分曲式结构图使学生能够更加的关注和理解音乐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的欣赏和歌唱。但是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反而会导致小学生的进一步的困惑,对于他们来说更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对音乐的聆听,从专业的角度去解析音乐反而使他们无法欣赏音乐。

2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想要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必须针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并且进一步的提出相关的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本文将针对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2.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现在多媒体的教学平台,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音乐播放时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播放,营造音乐的氛围,让音乐的情景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进行再现,让学生在声景并茂的环境中更加容易的感受到音乐的艺术和内涵。

2.2重视对音乐主体的理解: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教师应该抓住重点,突出音乐欣赏课程的目标,让小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欣赏到音乐本身的魅力和内涵,要了解在音乐欣赏课程中音乐本身才是教学的重点,当然在强调音乐主体的地位时也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情景故事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是一定不能让音乐知识和音乐背景故事“喧宾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涤荡心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

2.3根据音乐选择欣赏方式:

在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他们会接触到儿童音乐、民族音乐、戏曲等音乐的欣赏,针对这些不同的音乐应该采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方式。针对儿童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切实的融入到音乐的情境中,让他们用听觉想像出相应的视觉效果增加他们的音乐欣赏效果;针对戏曲的欣赏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戏曲中人物的造型增加小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好的去欣赏戏曲但是切忌喧宾夺主;针对民族音乐欣赏时可以播放该民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使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音乐共同的展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兴趣。

2.4让学生分享感悟:

音乐欣赏课应用给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使他们能够说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每个人对音乐的感悟都是不同的,使学生们在交流时能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和碰撞出更多音乐的火花是极有必要的。

3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欣赏音乐。

作者:支丽琨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二小

参考文献

[1]张月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基础教育,2013(3).

篇3

关键词 视听结合 高职院校 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会欣赏音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情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想象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崇音乐欣赏教育,并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不仅要通过“听”来感觉,还应该通过“视”来感受,“视”能够把学生“听”到的东西进一步具体化,同时视觉,作为一种人们重要的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手段,能够在音乐欣赏课中发挥积极作用。

视听结合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视听结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带给学生一些新的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参与和想象空间。

2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2.1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普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学生,虽然很多学校也在高喊素质教育,但是落实能力较弱,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作为一个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往往会把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扩大学校规模上。所以会出现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却不够高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也许会开设音乐欣赏课,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半途而废,并不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有一些高职院校很积极的开设了音乐欣赏课,也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但是并不能够保证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是因为学校对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2授课老师综合素质有限,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严重不足

同样由于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不重视,音乐欣赏课还处在一个尚不完善的阶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尚不明确,因此授课教师在不能够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认识到音乐欣赏课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尚不完善,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素质较差,学习底子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当前的情况恰恰相反,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非常有限,同时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不足,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因此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本身音乐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前市面上的音乐类教学教材种类虽多,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几乎没有,更不要说浅显的只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教材了。

近年来,人们对音乐欣赏课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有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开展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是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研究中,也并未明确应该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体系。因此当前有关音乐欣赏课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3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视听结合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到音乐独特的魅力。也可以这么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既离不开“听”,更离不开“视”,只有视听结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视觉去培养学生利用眼睛来认识音乐的形式,通过听觉来培养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韵律,通过视听结合,音乐不仅仅能够以声音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够以画面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这种艺术的魅力,因此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4视听结合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4.1在音乐欣赏课上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式来学习的,其中视觉是人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调查显示略有八成的信息是人们通过视觉所得到的,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中所包含的优美旋律和生动节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为学生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同时再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通过播放精彩的音乐演奏场面或音乐声波模拟画面,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看得见的音乐”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加丰满的音乐欣赏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2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现代技术提高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

4.2.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技术,因此多媒体不仅能够提供图像和声音这两种形式的信息,还能够提供视频信息,能够完全满足视听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声音以波、泼墨等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做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既有声音,又包含图像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让音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它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音乐欣赏课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缺点,让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和具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具有重大优势。

4.2.2多媒体技术在视听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具体形象的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例如,老师在教授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如何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时,可以根据选用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国传统泼墨画中讲究以“虚”来展示“实”,寥寥几笔也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展示广阔的空间。而中国传统音乐的“大音希声”与中国传统的泼墨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因此可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泼墨画,让同学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令音乐脱下神秘的面纱,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4.2.3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有利于音乐欣赏课进一步拓展向课外

多媒体技术的依托是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搜集资料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积极主动。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学习音乐的网上论坛,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多参与进来,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4.3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高职院校中音乐欣赏课的看展效果不理想,与授课教师的素质水平较低脱不开关系,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欣赏课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当前的教师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视听结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作;然后,提高自己多方面技能,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最后,教师必须对音乐这门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多门音乐类型和其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多了解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绘画、电影等,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时要求把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教学。

参考文献

[1] 彭丽娜.基于校园课程资源网的高职音乐欣赏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篇4

关键词:音乐; 欣赏; 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47-001

一、音乐欣赏课的意义

音乐可以给人以美感和幸福感,通过美感和幸福感,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乐记》中曾经记载道:“(音)乐者(快)乐也。”所以,音乐艺术有其特异的功能,通过它的美,它的激情、节奏,让人们感觉到欢乐,获得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作为成长中的学生,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掌握音乐欣赏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音乐教会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看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感受身边的爱和力量。音乐欣赏课教会学生用音乐的审美态度去创造美的能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处处都存在着美好,不同的美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是外表美,例如人的外貌、自然景观的美,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探索出音乐中作者描述的那个世界,让学生去了解那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国家标准课程的内容,一线音乐教师要想完善课堂,就要敢于创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老师在上面讲得热火朝天,激情四射,然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思绪飘向远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失去兴趣,音乐活动的参与性低,使得音乐课失去原有的魅力。通过综合分析,本文总结出中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差甚远

中学生的生源来源于不同的小学,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开学之初,就应当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学生,方便日后对学生的教育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才会更有自信和积极性。

(二)对音乐知识兴趣不高

音乐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普遍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跳舞,一旦教授一些知识,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而知识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教师自然很容易使音乐专业化,从而使课堂教条化。

(三)单一、极端的课堂评价方式

任何学科都有一个特定的评价方式,但是音乐课的评价方式却非常的单一,成绩的评定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一般而言,每个学校的音乐教学每学期有两次考试,分别是期中和期末,将音乐基础教育变得应试化、专业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因此,不能只通过简单的考试,而是要通过平时的上课情况,可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考核,多种方式综合考核,避免单一的方式。

三、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一)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重要部分,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内容的选择应当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老师的特长、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题的目标等方面做综合考量。首先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曲目,教学的曲目,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综合艺术歌曲和与时俱进的曲目,提高学生兴趣。其次要选择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素质,最后,教师要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构思教学环节,抓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教师对教学内涵和教学艺术的掌握程度的体现,更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教学思想、方法和理论,是上好欣赏课的重要保证。将新课程的理念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独特的方法,新颖的手段进行教学。此外,教学还要重视巧妙独特的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对课程环节的安排,采用深入式的教学。

(三)重视情感方面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方面,音乐很抽象,另一方面,音乐又是最能表达人类的情感的艺术,从音乐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音乐传递的一种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精神方面的力量。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除了设定对音乐的认知目标外,情感目标也要生动可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音乐素材融为一体。教学实践证明:情由境生,通过模拟、复制和创造一定的情景,再现音乐的意境,可以使学生对情感的认识更为深刻。所以,教师要懂得根据情感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音乐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在情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感悟。

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开拓欣赏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音乐课程的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学生对音乐知识兴趣不高,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巧妙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再现音乐情景,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情感,逐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师用书[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2]中小学音乐教育[J]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94

[3]中小学音乐教育[J]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1

篇5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作为音乐教师,要注重结合新课改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来激发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其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过程中,从而得到身心的发展。文章就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1 引导学生“看”音乐,初步感受音乐

小学生的感觉器官灵敏度还不高,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让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到音乐欣赏过程中。而以往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多让学生以“听”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欣赏,学生自然兴趣不高。也正是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需要,采用图片展示、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来引导学生在看中感受音乐所要传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首先,要注重根据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的展示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相关信息。以《新春乐》的教学为例,为更好地让学生感受乐曲那明朗、朴素的民间音调,教学中教师可先展示春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然后以“我怎么过春节”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谈论春节,之后再引入《新春乐》的欣赏。当学生对“新春”有了具体的感受,欣赏《新春乐》也才会有基础。

又如在《苗岭的早晨》的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把握其旋律和节奏,那就需结合苗族的有关背景知识来引导学生欣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班级中的苗族同学简介苗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等;如果班级中没有苗族同学,教师可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展示苗族人民的一些生活习惯,然后再引入音乐欣赏。学生在了解乐曲来源的基础上欣赏,效果会更好。

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看”中初步感受乐曲的内容。小学生对音乐所表现内容在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尤其是低段的小学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引导学生在“看”中感受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如“从小讲礼貌”,教学中教师将内容分为“文明语言真好听”“我的名字叫轻轻”“咱们从小讲礼貌”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中先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图片来作为引导,然后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欣赏后学着去做,从而培养他们从小讲礼貌的良好品质。

2 引导学生“听”音乐,听众理解音乐

听是音乐欣赏过程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生获得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不仅要让学生对所听的内容感兴趣,还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从感官的感受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当然,在音乐欣赏课中,虽然教师没有必要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乐理知识,但要通过合作探究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常识,学会应用乐理去感受音乐作品。

首先,要注重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通过情境创设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聆听乐曲,可让学生明确所要听的内容,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如在《森林的歌声》的欣赏中,教师先以森林图片展示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森林里有些什么动物,再引导学生模仿这些动物发声,学生兴趣盎然。此时再引入乐曲《森林的歌声》欣赏,并提出问题:“仔细凝听,看看森林里都有哪些小动物的声音?”学生欣赏后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呼吸练习、“lu”的发音练习、1=C-G 2/4),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在听赏过程中,要注重以问题和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基本乐理知识。如在“捉迷藏”的教学中,教师以“想和四个娃娃一起玩捉迷藏吗?在参加游戏前,四个娃娃都给你们出了四道题,只有全部过关才可以参加捉迷藏的游戏”过渡,然后引入过关游戏:“春娃娃:节奏练习——符点八分音符;夏娃娃:跟琴唱谱;秋娃娃:轻声学唱歌曲。”在学生听完后以问题“你们玩捉迷藏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讨论,再得出“前半部分:轻轻地、蹑手蹑脚(轻巧、有弹性);后半部分:捉到后很开心(热情洋溢)”的结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音乐,获得音乐知识的构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3 引导学生“演”音乐,初步表达音乐

小学生天性好动,但在音乐课堂中,一些教师却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讲,结果适得其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素材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尤其是一些音乐作品很适合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感受作品所传递的精神。为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表演来感受作品。

表演是把握节奏最好的方式,小学生对节奏有天然的感知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乐曲来进行表演,可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靠自身的体会和自身的调节去感受节奏的快慢,从而更好地把握节奏,增强其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以《青蛙打鼓》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表现歌曲的节奏,而教师无需一招一式地进行教授,只需要进行引导、启发即可。学生边唱边表演,听着音乐、踩着拍子,最后用小盒子和罐子来配合模仿小青蛙打鼓,兴趣高涨,积极投入。为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节奏,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以下节奏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现:XX︳ XX ︳X —︳;XX XX ︳X X ︳XX XXX X︳XX XXXX—︳。整个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都较为积极,表演活动让学生对节奏有了新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 引导学生“唱”音乐,积极参与表现

小学生好表现,尤其是低段学生更喜欢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多“唱”,通过唱来获得感受。的确,在“唱”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单纯地重复歌曲的旋律,而且加入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唱”中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在引导学生“唱”的过程中,首先在方式上要多样化,教师要注重应用好哼唱、试唱、合唱、独唱等方式。如欣赏二胡独奏《赛马》时,可以先让学生聆听第一段的主题,反复聆听几遍后,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哼唱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音乐表达的赛马场上紧张热烈的比赛气氛。其次,在“唱”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发声的基础练习上试唱。如在《在钟表店里》(管弦乐曲)的欣赏中,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的运用是一个重点,教师可在试唱阶段引导学生通过节拍来感受。最后,要注重结合乐曲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演唱。演唱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演唱,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较大,效果较好。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音乐知识的传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在看、听、演、唱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树立学习自信,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邱世荣.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J].中小学教育,

2012(88).

篇6

>> 谈谈怎样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谈谈音乐欣赏课 怎样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质量 关于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问题的思考 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 浅谈中职音乐欣赏课 谈谈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探论怎样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 浅谈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盲生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怎样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课 浅淡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怎样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 浅析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浅谈中职学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谈谈怎样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 谈谈怎样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音乐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对于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音乐欣赏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门选修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优秀的音乐文化,增强审美情趣,陶冶中职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提升自身修养。现今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存在满堂灌、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审美教育。 【关键词】中职音乐中职学生音乐欣赏课 在中职学校的课程教育中,音乐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关键。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在美好的音乐享受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并且渐渐的通过音乐情感的熏陶培养出正确的审美观念,完善自己的人格。但是由于音乐欣赏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门选修课,并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教学效率低下,导致音乐欣赏课程没有发挥本应该发挥的作用这样的状况。那么究竟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怎样去设置教学,从而让教学真正的有效呢?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找准突破点,提高学习兴趣。要实施音乐欣赏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单纯的“灌输”只能使学生感觉到听觉疲劳,而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流行歌曲就是一个好的突破点,由于流行歌曲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流行的因素,是让学生接受音乐的一个突破口。

(2)、 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从视听视觉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教学只是听赏教学,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赏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叙背景、特点后再进行听赏,是有一定难度的。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对于成功实施教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单纯的听觉赏析缺乏丰富的想象力,视觉感官比听觉感官更具有加深印象的作用,所以通过视觉的联想,可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视听两者结合才是音乐赏析教学的一个完美形式。

二、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对课题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对于陌生作品而言,选择学生平时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够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作品的反感。如在欣赏教学《电影、电视剧音乐欣赏》时,可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电视剧的心理,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是什么,最喜欢的影视音乐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第二,选择一部很熟悉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但是是无声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里,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熟悉的一段音乐来做背景,说明原因。第三,欣赏着名影片《神话》、《集结号》、《赤壁》、《妈妈在爱我一次》等,让学生带问题思考:音乐在这些影片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四,就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音乐介绍给大家,并当场讲解,说说喜欢的理由及乐曲的特点。其余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提问和感想。第五,找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配上什么样的旋律。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也参入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如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各类外来音乐形式的引入,加之本土音乐创作日益繁荣,形式呈多样化,传播途径也呈多元化。一些新的作品创作出来以后被大小媒体,包括书面媒体和网络大肆的宣传报道,可以说手法多样。而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职生正值标新立异、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年龄。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教材去上课,他们在上课的初期往往热情很高,可是时间一长,随着一些篇幅相对较大、知识相对深奥作品的推出,他们的兴趣慢慢减退。所以,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音乐课的内容选择和设置,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加入一些新近创作出来的或者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如在欣赏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时候,把它与流行歌曲《不想长大》联系起来欣赏。还可以把即时流行、思想健康的音乐作品直接引入课堂,开设专题讲座。如结合以“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为代表的草根艺人的作品和故事,既能够欣赏新作品,又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以此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精神的升华。

篇7

关键词:探究;前置性学习;音乐欣赏;设计

《音乐课标》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欣赏课就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在听欣的过程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小学音乐欣赏课在艺术课程中主要承担一是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二是让学生鉴赏音乐作品中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时代特质;三是让学生熟悉音乐作品中的不同体裁与形式;四是让学生在聆听中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等几个方面的任务,所以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和音乐的现实意义,无可替代。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受认知层面的局限,在无广泛的知识结构下,听老师的讲授并无吸引,即便有也是寥寥无几或是一知半解,加上部分教师填鸭式教学,把“音乐欣赏”上成了纯粹的“听音乐”“听老师”,教学方法陈腐、模式单一,导致多数学生反映音乐欣赏课“没兴趣”“没意思”“听不懂”。音乐欣赏课变成了历史课,变成了观影课,变成了MP3音乐播放课。本来应该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学生为本的音乐课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彻底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正襟危坐,难受煎熬,课堂一片沉闷。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欣赏,提升音乐欣赏课堂的兴趣,全面构建灵动、高效的音乐课堂成为了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郭思乐教授曾经提出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落实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的教育新模式。前置性学习成为生本课堂的关键,起着直接的引领作用,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有效探究的基础必备条件。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把控好教材的重难点,学生有目的、有方向、有方法的做好前置性学习,把前置性学习设计成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解决欣赏难点,有利于创造灵动、高效课堂氛围,成为我探究高效欣赏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怎么根据学生学龄特点,紧扣教育教学目标,完成前置性学习设计变得尤为关键,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前置性设计体会:

1围绕教学目标,做好音乐欣赏主体的设计

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来讲,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逐步达成目标,让学生在现有的认知层面上去接接受主体欣赏内容或片段,完成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需要,完成三维目标。紧扣教学目标,才能不偏不倚地朝着既定目标去实现音乐审美和鉴赏,才是完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前置设计。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洞庭鱼米乡》这一课中,我所制定的目标是欣赏《洞庭鱼米乡》,感受湖南民歌风味,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属性,能通过这类民歌特点,了解湖南鱼米之乡的广袤和热情,体验轻松愉快的情绪。所以我在前置性设计中我主要让同学们做好以下三个面的前置准备:一是演唱方式有别于其他民歌演唱方式的差异,并具体说明;二是歌曲歌词与《鱼米之乡》曲名的关系,展开说说我们湖南;三是你怎么理解歌曲的演唱情绪。以上三个问题的前置性准备,我紧扣本课欣赏审美主体,初步了解地域性民歌特点,了解湖南洞庭鱼米乡的人文地理知识,以及对后续民歌学习做好铺垫。

2围绕教学重难点,做好音乐欣赏常识的设计

音乐欣赏的重点、难点归根结底就是音乐理论专业知识和音乐艺术素养综合知识的认知难度,主要包括基本音乐概念、基本音乐理论、基本音乐技能等。围绕重点和难点,做好其涉及到的专业音乐知识的前置学习,这对缓解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干煸、枯乏,导致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起到积极作用。将涉及到的音乐概念、常识等通过提炼、归纳,通过前置学习和了解,将对课堂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在如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重点、难点是了解该曲的曲式结构,能准确辨别此三部曲式的准确位置。围绕这样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的前置性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了解什么是三部曲式,大家可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最简单明了的表述方式;二是《北京喜讯传边寨》主要用了哪几种乐器来演奏,你最印象深刻的有哪种?三是此曲你最喜欢的旋律是哪一句,能哼出来吗?四是你们对音乐创作背景有哪方面的了解。以上四个方面的前置性学习设计,包括了对常识性音乐知识的课前了解,对演奏乐器的进一步熟悉,也为段落划分做好了准备。课堂中,通过分组讨论,三部曲式各组都有一个比一个更精炼的理解,有些用词语组句的方式来表达,有些用实物粘贴的方式表达,最后我再说我的理解“a-b-a”,课堂一片热烈气氛。

3围绕学生认知,做好音乐欣赏趣味的设计

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就是听。在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上,如何来分解乐曲的内容,并按照音乐性,围绕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将欣赏内容儿童味化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如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六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在这首雄壮轻快的乐曲中,哪一段音乐让自己会有英雄凯旋而归的成就感,你会用什么式表现;在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演奏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有意思的花絮。再如欣赏《天鹅湖组曲》,该曲已经成为芭蕾舞的代名词,它以轻巧、明快,让人喜爱的舞蹈表演和美妙动听的音乐,给我们留下了永远难以忘怀的美好的记忆和感观上美的享受,在前置学习环节中,我除了设计对作曲者和对旋律的了解外,要求大家了解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的舞蹈性姿态,在音乐的伴奏下谁能呈现芭蕾舞的动作基本。在前置性学习中,设计部分欣赏过程中涉及到的部分音乐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都能为课堂添色不少,让欣赏课的环节不再居于流程,导致枯燥乏味。激活课堂活力,大胆尝试教学观念改革,积极深入课堂,探究课堂活力,用音乐的跳动改善沉闷的欣赏课堂气氛是我们音乐老师的责任。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前置性学习的探究,围绕课堂核心环节,巧妙的进行前置学习设计,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由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用孩子们自己的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传递的力量和美。

参考文献

[1]张洪玮.你不可不知的中外50首欣赏.南海出版公司.

[2]韩万斋.中国音乐名作快读.四川文艺出版社.

篇8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国外 国内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属于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音乐教育理论的丰富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较早,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较全面深入。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

20世纪初,音乐欣赏教学刚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兴起,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适用于学校学生的音乐唱片;二是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这个时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音乐欣赏教程和指导用书,如:“音乐欣赏课”(What we hear in music,Faulkner A.S.),“幼童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for little children,Klack),“音乐欣赏唱片教学法”(Music appreciation taught by means of phonograph,Kathryn E.S.),“课堂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in the school room,Jeedins),等等。这些著作或教材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加之唱片技术发展,前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2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法

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至今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法的研究包含在音乐教学法体系中,其基本原则也指导和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这些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呈现出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这些教学法产生大量的理论教材和相关的课例研究,例如:“柯达伊教学法:从婴儿到成人的综合音乐教育”(The Kodaly method,Choksy,L,1974),“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orff-schulwerk music for children,Orff,C.& Keetman,G,1958),等等。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即内在的听觉和肌肉感;发展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决意向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具有最高遗失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力和特点。这些教学原则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1.3音乐欣赏教学的课程标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应有的地位、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编写新的教材等。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于1974年制定(1986年修订再版)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The school music program:Description and standards)(MENC,1986)。这套标准几乎覆盖了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除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的所有方面。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小学阶段,听音乐时,用身体动作的反应或节奏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理解;听认一些常见的正规管弦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使用正确的术语来讨论作品的特征;用学生自己的词汇讨论音乐作品的质量;通过唱奏参与音乐;喜爱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讨论并阐述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见解等。初中阶段,听认包括各种风格音乐曲目的作曲家和曲名;听音乐时集中较长的注意力;通过听觉,分析音乐演奏;使用恰当的音乐术语来分析音乐;分析、比较和对照各种风格与时期的音乐,并借助非语言媒介(例如视觉艺术、律动)等。[1]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rt),其重要内容是建立各学科课程的国家标准,作为衡量到2000年各学科内容和成就的质量标准。由此产生了新的音乐教育国家标准,即《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MENC,1994)。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幼儿园至4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长度和难度适宜的音乐的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的音乐感知;在音乐听赏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作出反应;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运用学生的听赏技能,改善他们独自和集体音乐活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五年级至八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中等长度和难度的音乐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作品内容时间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等。[2]

总之,国外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历史较长,理论比较全面,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较成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广大音乐教师多年的实践总结,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一类是以音乐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另一类是专题研究。

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很多,如:曹理与李朴民的《中学音乐教育》(1987),曹理与崔学荣的《音乐教学设计》(2002),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2003),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张开军的《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2003),王安国等的《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与案例评析》(2003),郭声健的《音乐教育论》(2004),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2005),吴锐淼编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2005),等等。其中,由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最具代表性,在该书的“音乐欣赏”一节中,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欣赏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欣赏教学的方法、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欣赏教学的课例分析。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呈现在各种音乐和音乐教育期刊上,内容涉及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等方面,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从音乐欣赏的本质、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徐惠英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良好方式》,昌继光的《软化学科边缘,提高欣赏水平》,曹理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等等。在《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3]

第二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文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如:钱建良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尹新荣的《“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王加宁的《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等等。在《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学生倾听、倾听、在倾听的欣赏习惯。[4]

第三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心理学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从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如:李庆如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蒋笛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等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一文中,作者指出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与音乐欣赏过程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借鉴一些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一般规律,能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5]

第四类,以音乐欣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结合新课标和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促进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张晓莉的《〈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曹理的《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红绸舞〉教学设计及评析》,罗义亮的《音乐欣赏课的意境设计》,等等。

总之,这些论文对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对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研究主要针对音乐欣赏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全面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根据各个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理论研究还有待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2,101.

[2]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2,131.

[3]曹理.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4]王加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J].中国音乐教育,2001,(3).

篇9

【关键词】初中学生;音乐欣赏;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41-02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近况

当今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与学生喜好兴趣期待不符。学生们感兴趣的可能是某一类型风格的音乐或者是某个人的音乐作品。当音乐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们欣赏时,学生们就会暗暗排斥、甚至敷衍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古代和近代音乐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代久远,学生们很难身临其境感悟、感知其古典的魅力,有的学生觉得古典风格的音乐枯燥乏味,艰深晦涩,听着是昏昏欲睡。

最后,对流行音乐的盲目崇拜。如今的流行音乐深受初中学生们追捧,连同演唱者和创作者也备受崇拜,导致古典音乐黯然失色,甚至是在学生世界中销声匿迹。学生们一起分享这些风格的音乐时,积极性和参与性很强。但是,学生们只能简单地从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进行分析描述,要剖析其精华却又“云深不知处”。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忽略学生的需求

教师过于重视教材,设计的教学方案统统都是围绕课本,一味地研究教材内容。重视分析教材重难点是应该的,但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适时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和教学,更能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如果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权衡好教学中主体和引导地位变化,就无法达到现代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

2. 教师角色单一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想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空间,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即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且能从教学对象和自身教学方案进行理智、客观地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

3. 教材不合时宜

每一轮的新课改都应该对教材也有一番新的选择,注入新的思想和文化,才能保持青春活力,跟进时代。教材中的内容如果过于老化陈旧,学生就无法对其感兴趣,脱离了现实环境,学起来也索然无味。课堂上增加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就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 应试教育的影响

音乐、美术作为副科,不仅学习的时间少,而且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由于高考制度的制定及音乐等学科不需要考核的原因,学生无暇关注、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 时代的冲击

社会节奏的转变,对音乐风格的选择也在转变。流行音乐的崛起,引领了时代的先锋。可是一些鱼龙混杂,少儿不宜的音乐也腐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干扰了学生们的审美观甚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一种音乐文化危机。

三、音乐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学知识的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呢?可以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1)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跟随乐曲旋律,用手拍掌、或者用笔敲击桌面、水杯、跺脚等方法,一切能够发声的材料物件都可以利用,以此感知曲风的节奏变化,而不是单纯靠耳朵听。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过各种培训,有机会给他们一个平台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也是对他们才艺的肯定。此外,鼓励他们根据原曲自我创造改编也是一个好的计策。

(2)运用对比教学。对比教学的方法很多,如同一主题下,中国音乐和外国音乐的比较;同一首歌,用摇滚唱和用民谣唱又有什么区别等。

(3)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学生们更容易理解音乐内容,这种形式美在脑海中的印象也会深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电影、戏曲、曲调《化蝶》等形式表达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三种形式的不同呈现都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对比出不同形式的不同感知效果。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按照以往的教学步骤、形式流程走,学生们一定没有多少兴趣去欣赏学习。设计出不仅用大脑去学习而且还可以带动全身每一个细胞,手、脚去活灵活现的教学方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组织一些简短的歌唱比赛或是音乐分享会。

例如,王菲唱的《水调歌头》和《清平调》,不仅有音乐美,而且也有文学性,学生可以借着歌唱的形式背下古诗词。也会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不再觉得老师都是“老古董”。偶尔借用一些服装道具,也能让学生有新意,比如,穿上借来唱戏的戏服唱京剧、黄梅戏等乐曲时,学生就能感觉出戏曲的韵味。

3. 领悟音乐内在的情感历程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最适宜表达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悱恻,或如泣如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风格和内涵,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和品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和艺术功底,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唱几首歌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要学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专业术语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圣地,体验音乐的情感是要领。

例如,张雨生的《我的未来来不是梦》和郑智化的《水手》,积极向上,对歌词进行剖析,可以领悟到折射出的人生经历和心得。

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加强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们应该以严谨、端正的态度不断深入教学,弥补教学中的纰漏,让学生能享受音乐学习带来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05(96):40-41.

[2] 朱孟文.中小学音乐欣赏实践初探[J].2012,01(12):110-111.

[3] 俞玲君.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摭谈[J].2014,11(4):236.

篇10

【关键词】 五年级音乐欣赏 听唱奏融合

一、 问题的提出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想尽各种办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引向音乐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及音乐的情感内涵。课堂中,采用各种形式多样的方法,游戏、律动、音乐问答等等,课堂变得五花八门、热闹非凡。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学欣赏教学表现于聆听参与;节奏参与;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参与;游戏参与等欣赏活动中,而且这些活动又不是人人都喜欢、能够驾驭、教学效果好的。没有深化和完善,就没有达到真正帮助学生内化到情感层面的效果。

(一)遵循音乐教学规律,完成欣赏任务的需要。

《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育的基本认识应定位在两个层面,就是“音乐中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教育”。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也应体现在“欣赏中的教育”和“通过欣赏进行教育”两个方面,这既是欣赏教学的途径,更是欣赏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所在。

(二)回归音乐美本质,提高欣赏质量的需要。

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没有语义性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

(三)、推进欣赏教学改革,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

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听赏丰富的想象空间,课标中描述“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这是培养学生个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张扬个性的体现,其前提之一遵循以听赏为主,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的原则。前提之二就是要遵循尊重学生的理解,不用老师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不用成人化的方式代替学生的学习原则。因此,开展听唱奏融合教学是推进音乐欣赏教学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

欣赏应该达到三个层面,美感阶段,至善阶段、至纯阶段,欣赏为学生内化情感学做人。到了小学高段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欣赏音乐的能力和音乐表现技能,而音乐欣赏课教学法混乱、不从学生能掌握的角度入手的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迫切改进欣赏教学法,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题服务,最后达到尊重学生个性化心理的需求,内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问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人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分成三个阶段: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纯音乐阶段。如何使音乐能力层次不齐的学生都得到自己的独特音乐理解和感受,我们研究了两种教学模式,适合于拥有不同音乐能力的学生。

(一)“活动――体验――理解”教学模式及策略

1、补充相关的音乐经验

在欣赏二胡曲《良宵》时,学生对乐曲的写作背景有深刻的认识,能极大的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作曲者刘天华:字寿椿,江阴城内西横街人。我国近代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是刘氏三兄弟中的老二。在刘天华以前,二胡只出现在婚丧嫁娶的小乐队里,以及街头卖艺时。当时二胡被一些中国人和外国人所轻视,认为我国的民族乐器是没有前途的。而刘天华先生却立志要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要与西洋音乐并驾齐驱。为此,他奋发学习,到处求师拜友,艰苦的学习各种民乐。同时,他也学习西洋音乐理论,改革二胡及其演奏方法。他先后创作了十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二首合奏曲等。并在高等学校开设了二胡专业课,将二胡搬上了独奏舞台。

修正:

在欣赏二胡曲《赛马》时,学生对乐曲的写作背景有深刻的认识,能极大的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赛马》,黄海怀创作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部。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了表达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例,要补充的音乐相关经验有很多,如蒙古的生活、民居、服饰、挤奶、骑马、放牧、人文、风情、音乐、民族语言、风俗等等。让学生了解蒙古的生活,让学生欣赏一些蒙古的风光片。在介绍相关音乐经验时要挖掘它的音乐性,和音乐无关的内容尽量少说或者不说。

音乐作品和学生之间的“代沟”,是学生聆听的最大障碍。只有将这个障碍消除,才能做到真正的聆听。

2、开展充分的音响聆听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已能够安静独立的全面聆听音乐作品。所以音乐教师要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听。

听的方式有:全曲聆听、重点段落聆听、视听配合聆听、主题组合聆听、身体律动配合聆听。

(1)全曲聆听

全曲聆听时欣赏音乐的最基础方式。

(2)重点段落聆听

在教材中,每首欣赏曲目都有明确的重点段谱子,音乐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音乐重点音乐段落学习对整首作品欣赏学习的作用。学生着重聆听重点段落,是欣赏教学的最有效方法。

(3)视听配合聆听

音乐欣赏配合图片、影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以音乐为主,视觉为听觉服务。

(4)主题组合聆听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的,学唱歌曲之后便是同类型的欣赏曲目。在欣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设定主题,然后从主题出发,打破册与课的界限,重新组合教材是一种很好的欣赏聆听的方法。

a.相关主题的重组

可以组合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奏乐器但是同一主题的音乐作品来做为欣赏的教学内容。

如在《走进舞曲》的音乐欣赏课中,选择《小步舞曲》(钢琴独奏)、《马刀舞》(管弦乐)、《青春舞曲》(声乐)来展开欣赏课的教学。

b.逐层深入的重组

欣赏课《感受回旋曲》,从听赏《波基上校进行曲》入手,直至创作《xx回旋曲》,层层深入,展开教学。

c.比较欣赏的重组

比较欣赏法是欣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它来重组教材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

如《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放在同一堂课上欣赏,迥然不同的音乐会使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5)身体律动配合聆听

听音乐表现律动必须是老师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原本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

3、创设逼真的音乐情境

如: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欢乐的村寨》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创设欣赏情景。

1、谜语导入:“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2、学生猜谜,师同出示其图片

3、欣赏苗家人欢庆的热烈舞蹈场面的视频。

4、师生一起看视频,学习舞蹈,大家一起跳。

5、老师导入:你们知道苗家人在庆祝什么吗?仔细听,答案就在歌里面。

6、初听作品。

……

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和陌生的少数民族音乐有了交集,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积累了前期欣赏素材。

修正:

如:欣赏《白毛女》,创设欣赏情景。

1、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教师舞蹈表演《白毛女》,让学生猜选自哪部电影里的音乐。

2、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电影《白毛女》资料情况,教师进行点评。

3、 欣赏《白毛女》中的一些音乐资料的视频。

4、 师生一起看视频,学习舞蹈,大家一起跳。

5、 老师导入:你们知道《白毛女》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吗?仔细听,答案就在歌里面。

6、 初听作品。

……

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和陌生的音乐有了交集,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积累了前期欣赏素材。

(二)“体验――理解――品味”教学模式及策略

1、组织有效的音乐练习

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和练习。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用演奏将旋律深化。

演奏是对乐曲的二次创作,演奏方式可以分成两种:旋律演奏法和节奏伴奏法。

a.旋律演奏法:让学生用乐器(例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将整首乐曲或者重点段落演奏出来。针对演奏水平不一的学生,要分层次要求。演奏水平高的学生要求整首乐曲,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要求重点乐句和乐段即可。

b.节奏伴奏法: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打拍子或是某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

如把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作图谱设计,符号及表现方式:“”表示碰铃、大鼓、吊钹。“”表示圆舞板、木鱼、摇响板。“~~”表示铃鼓、串铃、沙球摇奏。学生视图演奏,易学易记毫无压力,很快地就能奏出优美雄壮的音乐。

2、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小学中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要从作品中提炼音乐的要素,如节奏、节拍、音色、速度、力度等,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的影响作用,同时把音乐要素这一知识点置于形象的音乐情境中也更利于学生的理解。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这一切为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3、忘我的进入音乐角色。

音乐不同于绘画、雕塑、舞蹈或诗歌等艺术形式,由音符所编织的艺术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没有视觉或触觉的直接性和空间感,也没有“言之有物”或“言不尽意”的语义性,音乐形象只有听觉上的间接性。德国美学家莱辛说:音乐里的孤立的单音它们并不指什么,也不能表达什么;音乐是由能打动感情和表达情感的先后承续的音组组成的。这样的音组是作曲家表达内心丰富情感的依托,也是聆听者感受和鉴赏的凭借。因此,音乐是沟通作曲者与聆听者之间的感情的桥梁,具有间接性。因此,要领会音乐作品,就需要用一种主体器官:即听觉。由于不可视性,听觉所获得的形象,也就必然是间接的。作为个体的作曲者和聆听者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是模糊的、抽象的、不完全的和间接的。

每个人的音乐角色都是主观的,完全与众不同的。在聆听理解和二次创作之后,每个学生都拥有了一个独立、独特的音乐角色。

三、结语

学生有了欣赏音乐的动力,懂得了欣赏音乐的方法。从消极地接受、索取,变成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内驱力。学生的听音乐的能力加强了,理解音乐的能力加强的,自然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与此同时,学生并充分掌握了课堂器乐,拥有了音乐自信,真正成为了音乐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王英奎主编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2003年11月开明出版社出版

[3]吴斌、金亚文主编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1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1996年全国统一在高中开设了艺术欣赏课,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空白的状况,体现了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音乐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部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高中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范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的标准,为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准设立了新的目标,是新时代对广大高中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当前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现行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根据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改革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时俱进,转变思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主动转换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认清当前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高中生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手机等媒体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比以前更加全面,对国内国外的通俗音乐、民族音乐等都有了多方面的接触,许多高中生曾学习过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接受过家教式的舞蹈、歌唱等方面的专业训练。高中生基本掌握了一些音乐方面的初级专业知识,音乐的整体素质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针对这种教育环境的转变,高中音乐教师要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其次,高中音乐教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意避免音乐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避免音乐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避免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音乐教学不脱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再次,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艺术的学生,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提高我们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1.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网络、多媒体具有技术、功能上的多种优势,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法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应用DVD录像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而且能增强课堂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

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素质,因此教师应从审美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鉴别和创造音乐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素质的最终目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反馈,鼓励学生发言,师生互相点评,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次序,使学生在掌握节奏、乐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将意志品质升华到一定高度。

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校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比如可以举办才艺展示比赛,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舞蹈比赛等。这些课外活动能增加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教师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可以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比如校园歌曲),在课堂播放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从比较中有所发现,从发现中有所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计划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增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增加乐理部分的内容。基于学生要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全面的现状,教师要适当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曲式结构,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学唱歌曲等。二要增加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的素材。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中的曲目都是一些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加入这部分内容是时展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拘一格,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音乐。书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欣赏价值很高,可是学生往往觉得它们离实际生活很远,因此在教师教学中应播放校园音乐活动或比赛的录像,增加部分本校学生演出视频的欣赏,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与音乐的距离,提升自信心。

四、结语

普通高中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音乐教育者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使之成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导向。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任重道远,笔者愿同广大音乐教育者一起努力,谱写音乐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5,(10):28.

篇12

关键词:农村地区;高中欣赏课;现状及设想;创造性思维

一、当前我国农村高中欣赏课的现状

1.没有得到农村高中的足够重视

近年来,我国高中美术教育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相应的问题。欣赏课是与美术课相伴而生的,学好相关的欣赏知识不仅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是一种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但当前我国欣赏课却并没有得到相关学校的足够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没有正确认识到欣赏课的作用。

2.缺少有效的教学内容

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浅层次和深层次两部分,我国高中的欣赏课主要是针对于学生对于作品意义理解的浅层次来进行的。但在农村高中学校,由于缺少过硬的师资力量和相应的教学设备使得课堂上的教学,只能通过教师的描述和解说来进行,并且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使得学生们的欣赏课缺少应有的教学内容。

3.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必要的教学手段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完善,也使欣赏课的开展没有取得应有成效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教师不能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学习氛围中,或者只是进行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缺少独立的欣赏和理解空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二、关于提升农村高中欣赏课水平的设想

1.充分认识欣赏课的重要性

为了提升农村高中欣赏课的教学水平,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要正确地对待欣赏课的作用,给予欣赏课足够的重视。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对欣赏课的开展做了明确的规定,并把欣赏教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学校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规划中摆正欣赏课的地位。

2.做好课程内容的选择

与此同时,相关的教师还要做好认真的备课工作。很多农村高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缺少幻灯、投影仪以及相应的设备资源,但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同龄孩子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进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3.适当地开展课外欣赏活动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欣赏课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进行对学生欣赏能力的灌输。适当地开展课外欣赏活动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课外的欣赏资源更加丰富,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人欣赏能力的培养。诸如各类美术、书法作品以及剪纸窗花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欣赏对象。例如,可以在欣赏课上,组织学生去参加相应的画展、书法展等非常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的活动,使学生对于艺术等的欣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

总之,欣赏课虽然不是高中课程设置中的主要科目,但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欣赏就没有创作,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就在于欣赏教学。总之,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一门辅课程,对于高中美术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农村地区在相关的教学设备和硬件设施上落后于发达地区,但对于具体的课程开展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审美观的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2).

[2]吴良泉.浅谈提高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对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5).

[3]万俐伶.图像分解在小学高段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篇13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课 创新理论 实践 教学设计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知识层面的限制,他们对于这个社会还没有正确的理解,对于音乐的认识和感知受到了很多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不能正确认识音乐,也并不能完全理解和享受音乐这门课程。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品位,也能提高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学好音乐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想象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品德、文化素质以及审美修养。中职的音乐教学需要有创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并能很好地结合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这门课程,积极主动去学习,使音乐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中职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现代教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音乐在素质教育中是一项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塑造品格、建立独特品位、提高审美修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在中职教育中,音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这些中职生的年纪较小,所学知识和所受教育不完善,因此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强化他们的情感认知,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这个时期也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音乐所带来的作用具有可靠性、实践性和服务性。音乐教师应该通过专业的知识、丰富的课外活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式去教育学生,让他们接纳音乐,主动感受音乐,积极学习音乐,从一段段音乐故事中去体会其真实内涵和意义,去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高雅的品位和对音乐独特的见解。

二、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模式现状

教育部已经针对课堂教育的新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落后、单一枯燥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教师不注重跟学生的交流,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由于学生对所学音乐的背景故事和其真正内涵无法掌握,导致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去听,不能更好地去思考,去用心感受。音乐老师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不去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喜好和看法,甚至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零交流,不去理会这些中职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不专心听讲的现象。此外,多数音乐老师不能做到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不能将一段音乐给予学生直观的画面感受,而是采用板书的方式讲解,然后再播放音乐,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深意,更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探索中职音乐课程创新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的“新课标”对学生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认为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中职的创新教育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只是单纯地将音乐灌输给他们,这样容易让他们产生听觉上的疲劳,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如何采用积极有效的新方法进行教育,成为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利用学生都喜爱的乐于接受的音乐去跟学生沟通,这样便于他们对课堂形成积极的响应,才能达到音乐陶冶情操、塑造情感思想的目的。另外,还可以运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在教育中也不例外,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将视觉很好地与听觉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极端具有深刻背景含义的音乐,但是由于中职生在很多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并不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刻含义,由此并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讲述音乐的来源,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背景故事,让学生们首先对这段音乐感兴趣,再结合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去静静地感受这段音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黄河》这首音乐,教师首先介绍音乐产生的背景环境和音乐内涵,再借助多媒体播放,通过画面、色彩、音乐,让学生在教室就能感受到这首音乐的磅礴气势。对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更有吸引力。

(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教师要想通过完善教学设计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首先得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倾向、对教学方式的看法和建议,掌握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从而通过这些方式去接近学生,便于学生接受,产生兴趣。教师在上课中,还应该用参与式的方式积极和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上课的态度,让学生站起来交流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的形式,自由讨论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想表达的情感。通过运用参与式的方式,教师不用再单纯地播放音乐。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听音乐画画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创造力,让他们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从一段音乐中感受到的东西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真听课,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学生要与老师多讨论、多交流、多沟通,主动去感受一段音乐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品德。

(三)拓展教学实践活动,完善教育目的

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听得再多,说得再流利,没有投入到真正的实践中,都不算是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实践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音乐教育的实践性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和表现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态度和个人能力,从而更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可以由老师,也可以由学生自发地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和表演,提升自我表现力和发挥音乐的熏陶作用。例如,《白毛女》这个音乐故事情节,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中进行表演,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去更好地诠释这首音乐剧,去表达出其认为的最好的表达形式,表达出对这首音乐剧的理解和看法;表演结束后可以让同学们和老师去点评,哪个地方表现得好,哪里还需要进步,也可以让其他小组表演其他音乐剧,两组进行比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他们的好胜心,从而更认真地去准备和表现。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出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度。通过实践性的方式,让学生能领会和体验欣赏音乐美所带来的全新的感受,逐步培养他们对高雅音乐的兴趣和喜爱,让他们能在课下主动地去学习音乐、听音乐,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结语

现当代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教育,哪个科目的教育,都应该好好对待,认真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中职学校的教育尤其重要,这是学生思想、三观形成,品德塑造的最重要时期,音乐教育是重要科目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中职音乐欣赏课程关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性设计是根据职业中学音乐课程属性来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教师、学生、教材这三方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在职业中学中实施音乐教学;通过分析音乐教程、学生兴趣偏好、实施可行性三方面因素来制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合理性的教学步骤,科学地利用音乐资源,注重音乐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能够 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

[2]高建华.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08(9).

篇14

关键词:中学 音乐课堂教学 学生 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出台并实施以后,有的老师甚至不敢再对自己的学生持有反对意见或者说出带有否定性质的词语。虽然学生们需要鼓励,但是在超过它应有的度的范围,这个时候所谓的缺乏激励性质的表扬,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积极性,反而会把他们带入思维的误区。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很多情况下教育又陷入各类诱惑的误区。当我们太多学生只关注奖品本身,而对于学习的内容却不加理会的时候,所谓的鼓励和奖励也就失去了本身所具有意义。老师们对学生本身素质的了解也弄不清了。另外,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学生自评、互评,评价方式按主体不同可分为自评、互评、师评。虽然我们的老师们早就知道评价是整个班级集体的事,但是作为中小学的学生们来说,他们的年龄尚幼,不具备良好的语言评价能力,这也就给互评带难以逾越的困难。同学们之间的互评因为各种原因,所做出的评价客观性也颇受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中学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现状,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关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彩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以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人音版七年级下册)为例,介绍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引起学习兴趣的有利方法。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扭秧歌,再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敲锣打鼓。如,在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可以先播放了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画面,以及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此时立刻,学生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营造课堂氛围,获得愉悦体验

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主要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师生的情绪以及情感状态。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较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使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消极的课堂气氛会使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师生间有效的互动,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三、用积极的评价 鼓励学生参与

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 学习 音乐 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比方说,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 问题 ,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

四、运用多媒体,注重视听同步

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例如,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意境较成人化,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在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当前奏响起时,画面便展现出草原那苍茫辽阔之美,还有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趣就会被牢牢地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你就会一下子明白音乐表现的事物。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像、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

参考文献:

[1]邹渊.中小学音乐课堂沟通障碍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