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歌曲;舞蹈;画面;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20-02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版块构成,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然而学生普遍喜欢音乐的"流行美"、"直观美",他们对时尚的旋律、明星的表演、浪漫的意境、动听的配器等方面充满期待。他们想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音乐,渴望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音、画、舞等方面的全方位欣赏,以满足他们的感观需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依据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水平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整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的音乐作品,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我认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
1音乐与歌曲相结合
"超级女生"是学生们普遍喜爱和熟悉的明星,在"高亢的西北腔"一节,我用超女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陕北民歌引出西北地区民歌,教材中只选择了三首原生态的民歌,演唱老土,一句还没唱完,学生们就笑得前仰后合,我趁机问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民间歌手演唱很土,却流传至今呢?"顿时戛然而止。教学中我让学生上讲台演唱自己熟悉的西北民歌,大家兴趣盎然,唱出了《黄土高坡》,《信天游》等歌曲的曲调片段,其他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我认为这节课上得很丰富,既拓展了教学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能力。
在"独特的民族风"一节里,教材中只选取了一首内蒙古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在教学中,我先不让学生一上课就鉴赏它,而也是运用了音乐与歌曲相结合的方法,用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导入新课,问学生:从演唱者的服装来看,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学生立刻回答出是蒙古族。接着又播放流行歌曲《月亮之上》,说《月亮之上》取材于一首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素材,那到底是哪首呢?今天我带大家到内蒙古的四个景点去参观,每到一个景点都将听到流传于那里的民歌。在欣赏时请同学们感受内蒙古民歌在曲调、节奏、结构、旋律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每讲一个景点时,我适时播放课前下载的《敖包相会》,《牧歌》等民歌,再比较《敖包相会》与《月亮之上》的相同点,最后我用钢琴弹唱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原来教材中只有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的内容拓展到了多首。有教、有学、有参与、有互动,学生们兴趣很大,印象深刻。我想这恰是本教材所倡导的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设计思想。
在"醇厚的中原韵"一节中, 教学的重点是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把握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教材中选取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音乐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我先请同学上台讲故事,随后唱出《小白菜》的曲调 ,再播放流行歌曲《山不转水转》,让这三首歌曲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分析原因,最后拓展到我们当地吕家河的民歌《小白菜》和《十杯子酒》(《十杯子酒》的旋律与《孟姜女哭长城》的曲调基本相同) ,学生参与性很高,很快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2音乐与舞蹈相结合
由于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节中,我没有在一上课就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京剧唱段,而是让学生观看春节歌舞晚会上的双人舞表演《江山美人》,看完舞蹈后请学生结合历史课中学到的知识讲《霸王别姬》的故事情节,再听京剧唱段,而后又拓展到了京剧的唱腔和行当,认识了脸谱的起源和意义,学生感受到了京剧的韵味和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纷纷表示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民魂,以后要关注京剧,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街舞是全世界青少年欢迎,适合年青人张扬个性的一个舞种,街舞起源于非洲,在"非洲歌舞音乐"一节中,我让会跳街舞的同学上台先跳一段,学生积极踊跃,接着播放了《探索与发现》中非洲的尼日利亚舞和阿杰舞片段,让学生自己总结非洲舞蹈的特点,捕捉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模仿,随后让学生分成几组上台表演,对跳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学生收获很大。我深刻的意识到:教材只是给了我们教师一个"纲",让我们自己去整合教学内容,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这不正是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吗?
3音乐与画面相结合
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志家国"两节时,我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在欣赏内容和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的进行音乐鉴赏。在欣赏"爵士乐"一节时,我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观看,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在鉴赏器乐作品时,我总是让学生多看视频上的乐队演奏表演,这样既可以直观地让他们了解乐器种类和音色特点,又可以直接感受作品的思想情绪,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节中,我让学生听歌曲《星星索》时先在脑海中构建画面,然后看视频表演,
感受歌曲的曲调特点,与单纯的听歌曲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4音乐与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兴趣是关键。在"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节,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书本以外的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堂乐歌"一节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前,我认真地思考并作出了调整,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 《同桌的你》、《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地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流行风"一节中,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上更富于流行美。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当的辅助内容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兴趣,又能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对整个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导航"作用。我们要以教学大纲为方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地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文化背景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反思,力求把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出新意,上出美感。
参考文献
[1]李征康,屈崇丽主编;《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集》,2003年10月第一版
关键词:初中音乐;素质;氛围;情境;合作探究;信息技术
在基础教育形势深化变革的前提下,初中音乐的教学转变成为了当前紧要的任务。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与约束,要以新的理念建构全新的教学模式,塑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氛围渲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形势下,教师要根据初中音乐的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地转化师生主体关系,改变教师为大、学生为卑的传统思想,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主体的相互共存、相互平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氛围的整体特性渲染学生全体,感召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师生之间以和谐的关系存在。
二、情境陶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情境教学是以教学内容进行环境设置的一种基本教学方式,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场景。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活展示情境、故事导入情境、图画声音再现情境、游戏模拟情境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产生犹如身临其境的切实体验,让教学活动以境动情,以情融景,以景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唤起学生的心底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合作探究,引导主体自主建构
在初中音乐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作探究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建,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团队协作中,要实行教师引导,学生主究,要实行教师辅助,学生参与的原则,以分层导教、逐层利教的形式达成学生主体对音乐知识的自主建构,达成学生主体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协助意识的深化培养,达成初中音乐教学效果的量化与质化转变。
四、优选技术,拓展教学实践内容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信息技术资源与形式,要以信息技术视听声像为一体的优异特性丰富音乐教学的实际容量,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广泛与丰富实现初中音乐教学在深度与宽度的跨越发展。例如,在初中音乐《影视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影视动画与音乐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感受到影视音乐的具体内涵。
总之,实现初中音乐的有效教学,就要真正做到用心创造、用心革新、用心优化,只有以科学的方法走正确的路线,才能实现教学的实质有效。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1.不重视音乐教学
从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都过于追求升学率,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几门必考科目当中,完全忽视了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的压力过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其不利。
2.教学环节太单一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十分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自然也无法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程,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素质,但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3.缺乏教学设备
开展音乐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设备,然而大部分初中学校都没有为教师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以至于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十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改进意见
1.提高对音乐教学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素质,初中学校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应将所有的教学重心放在应试教育科目之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开展音乐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音乐知识,丰富自己的艺术思想,为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变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初中生对于音乐的要求,音乐教学的方法也不能引起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音乐教学本身就不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影响到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1]。鉴于此,只有将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将流行音乐元素的内容融入到初中音乐课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好地推进今后的音乐教学整体效果。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存在整体教学质量不高、音乐教学内容缺少科学性的问题。本身音乐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缓解学生在初中时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陶冶情操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但是,从现有的初中音乐教学情况分析,音乐教学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这样的课程设置会让音乐教师对教学失去信心。同时,在音乐课程上,由于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学生对于音乐提不起兴趣,导致音乐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再加上初中学校对于音乐教学不够重视,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体音乐教学的方法创新,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置没有得到进一步展现,只是单纯地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2]。
二、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原则分析
在音乐课程中融合活动课程的内容,是现阶段音乐教育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同教师进行双向互动,能够更好地活跃课程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变成跳动的音符,让课程内容变成旋律。鉴于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活动课堂是一项必要的发展途径[3]。
(一)适度性原则从客观的层面进行分析。教师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需要将适度性原则进行有效展现,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能够兼顾主次,有自己的主观想法,适当地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流行音乐的内容科学融合到课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程的活动中。流行音乐的融入还能够改变以往枯燥的音乐课堂氛围,营造出比较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4]。
(二)指导性原则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流行音乐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认为在课程中融合流行音乐的内容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但是,当前流行音乐在音乐文化中也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适当加入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
三、初中音乐教学融入流行音乐的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合流行音乐,首先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单纯进行知识传授,会使得课程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将实践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5]。由于音乐本身就同数学、语文等学科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别,实践性比较突出,这样就需要学生通过多次练习,将自己对于音乐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通过表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音乐评论的方式进行音乐平台构建。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更加前卫,流行音乐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音乐个性化的要求。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让学生能够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并不是盲目崇拜。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选择更加具有教育意义的曲目让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能够强化教学目的,还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流行音乐本身就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音乐的学习阶段,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不足,并且偏重追求大众化以及个性化的内容。所以,将流行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的课程中,能够更好地推进初中音乐的整体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飞,苗雨.初级中学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区三所初中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15):105-107.
[2]杨滢英.引入流行音乐,催化音乐魅力—浅议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引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0-11.
[3]黄珊.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3):214-215.
关键词:流行元素;音乐课堂;传统音乐;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83-01
初中音乐教学是我国中学教学体系的重要M成部分,学校和教师的音乐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音乐也在不断发展繁荣,流行音乐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类型,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内在韵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初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已经实行较长时间,学校和教师也摸索出了高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有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阻碍了初中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音乐内容选取不合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材和课堂中偏向于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与此同时,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因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有限,目前还无法正确理解古典音乐。教材中收录的流行音乐少,这样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选取流行音乐的过程中,部分学校和教师只从自己角度出发选择音乐,没有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在苏少版的音乐教材中,其中有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教学目标,师生要学习新的歌曲《草原赞歌》,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同时,在课堂中还有乐器教学内容,并融入了戏曲的教学成分。这样的教学内容,其艺术价值值得肯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在保留适当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苏少版的音乐教材应和时代接轨,引入合适的流行音乐。
(2)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的主体。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完全领悟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理解方式和感悟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在目前的初中教学阶段,部分教师仍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流行音乐没有客观公正的认识,他们的传统教学理念无法满足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课堂的实际教学需求。例如,在《美丽的喀纳斯湖》一课的课堂引入过程中,部分教师会提到文人墨客、古诗散文,并解释如何将诗词改成曲谱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拉近学生和音乐间的距离。教师的教学应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采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堂导入方式。
(3)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平衡。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教学价值在于陶冶学生音乐情操,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但在课堂中不免遇到一系列难题,例如如何做到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之间的平衡,等等。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选择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进行,也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实时表现,要想使流行音乐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解决二者间的平衡问题。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策略
(1)合理选取流行音乐。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接触不同种类的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给学生呈现最完整的音乐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在选择流行音乐作为教学内容时,要保证其科学合理,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完成教师的教学目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教师为这个阶段的学生选择音乐内容时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考虑其个性发展特征,迎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2)加强教师对流行音乐教学的认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学生通过教师接触新鲜事物,教师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对流行音乐的认知,深入理解流行音乐的教学价值,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流行音乐作为当今的主流音乐形式,其教学意义表现在不同方面,加强教师认知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平衡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间的关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校和教师都要想方设法平衡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明确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并非完全摒弃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不容忽视。在初中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能够调动初中音乐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够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流行音乐不能取代传统音乐,传统音乐具有流行音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流行音乐也表达了自身的青春魅力和时代新气象。只有将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更加完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是时展的产物,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学习观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选择一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能有效发挥教学价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 音乐 教学导入
在个人电脑普及、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接触音乐、进行音乐分享的速度越来越快,音乐学习的条件也越来越便利。初中生们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转向独立与成熟的萌芽阶段,对包括音乐在内的许多事物都已经产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群体特质无疑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对音乐课堂学习的参与中来已经成为眼下许多初中音乐老师思考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老师对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实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音乐课教学导入也愈加重视,教学导入的方法交流与创新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人员之间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在初中音乐课上展开教学导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以往的音乐课教学最大的特点与弊端就是,它过度地专注于对音乐曲目本身的教授,而忽视了音乐之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最常见的模式无非是直奔主题地对选定的曲目进行一句句的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这种内容与形式上的单一不仅仅没有将音乐教学的精髓表达出来,其枯燥乏味的特点更加不符合豆蔻年华的初中生们的性格特点。长此以往地以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但教不出学生的音乐品味,反而容易把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都扼杀了。
为此,挖掘音乐内涵成为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特别是导入教学这一过程的关键所在。其实,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常常都有着或者有趣,或者意境深远,再或者独具人精神的文化背景与创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学生进行关于这些信息的传达比教授他们音乐内容本身更加重要与宝贵。故而初中音乐的教学应当首先做到内涵化,在这个基础上自然不难做到艺术化与实用化。而纵观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学导入是最能体现课堂内涵与艺术性以及老师创造力与教学激情的一个环节,做好了这一环节的设计,音乐教学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常见的实用性初中音乐导入方法
(一)借助工具或者道具进行的导入方法
1.利用计算机课件进行音乐教学导入
计算机课件自其产生之初始受到了广大大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与喜欢,被广泛地用于各类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由于计算机课件有着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因此也很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课件导入法,可以有效地达到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初便激发学生上课激情、引起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另外,由于计算机本身优越的特性,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们传达包括音乐背景、创作过程、起源发展等大量的、多方面的信息。优质的计算机课件教学导入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保留老师们上课的精力与激情,同时也让教学内容质量更高,更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与结构上的科学性。
2.利用实物展开音乐教学导入
很多初中音乐所涉及的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历史性与民族性,对于这一类教学内容而采用的最常见、最实用的教学导入法无疑是实物导入法。实物在课堂上的出现能够帮助音乐课脱离单纯的语言性讲解而进入一个现实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在有实物参与下的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往往更能够安心专注于教师们对音乐背景、故事与内容的讲解中,并且容易产生群体性的兴致勃勃的讨论,教学效果与效率也因此在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得到提高。
3.利用K歌的形式进行教学导入
回想过去,包括音乐课在内的大多数中小学课程,其教学过程都有着以“教”为主、教学双方交流贫乏、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特点。其实就成长阶段的初中生们而言,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形成了强烈的表现欲望,而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不同于其他学科,音乐曲目有着很强的观赏性与表演性,是学生们最容易也最有兴趣进行实践的一大内容。利用K歌的形式进行教学导入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以致用,考察他们以往的学习成果,也能创造出更加轻松随意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们内心的表演欲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二)非道具性的教学导入方法
1.通过音乐故事展开的教学导入
在非道具性的教学导入方法中,老师们自身的教学意境营造能力和对教学内容背景的了解程度通过来说是决定导入成效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音乐故事展开教学导入这一方法非常适合那类有历史故事、神化传说或者有趣的音乐创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初中生们都非常热衷于听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方面这些故事可以满足这些少年们的猎奇心理,而另一方面从老师们教学目的的角度上来说,成功的教学导入活动中的故事无疑是增加学生对音乐内容印象、提升教学效率的最好工具。
2.借助老师的演唱来进行教学导入
对于中学生们来说,音乐最有意思、最能满足他们的一面通常都体现在实体的表演之中。但对于以往的音乐教学来说,做得最不足的却恰恰是对音乐作品生动、深情的表演。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之中,由于老师们自身的观念与意识的问题,音乐课经常过于死板。因为它纯粹是为了教学而进行的,目的就是单纯地把音乐内容给学生们教会,故而缺少了必要的娱乐性,整体的课堂氛围就像是在完成一件任务。而老师借助正式、卖力的演唱展开的教学导入则能很好地缓解课堂上单调、呆板的氛围,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演唱,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与趣味。
【参考文献】
[1]李晓莹. 浅谈初中音乐课导入“五法”[J]. 新课程,2011.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学;困境;优化策略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初中音乐课教学和以往相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要进一步提升初中音乐课教学的实效、发挥音乐课教学的积极作用,必须对当前初中音乐课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以此推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一、新课改后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
1.基本音乐技能教学的缺失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初中音乐课往往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音乐教学才被逐渐重视起来,因此,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入了大量的音乐背景文化、音乐历史的教学,这部分教学比例的加大,造成了基本音乐技能教学内容的减少,导致学生基本音乐能力的缺失。如,新课改后学生的简谱应用能力普遍较差,音乐基础薄弱。音乐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内容,设计者的初衷是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但由于音乐课课时少,学生的基础差,教师都在匆忙赶课,没有给学生留有消化吸收的
时间。
2.教师音乐素质普遍较低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音乐教学对于教师的音乐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大批的优秀音乐教师进入教学岗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师综合音乐素质难以真正满足教学要求,这同样是摆在音乐教学面前的困境。教师音乐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对于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学生音乐能力考核无序
初中音乐课更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欣赏,但是对学生音乐能力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考核。但是,当前我国初中音乐课堂对于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考核往往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性。学生音乐能力考核的无序,不利于对学生实际音乐能力的正确考核,也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实效进行正确的考核。
4.音乐课时数量较为不足
音乐课教学如果要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足够的课时数作为支撑,但是当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学课时数量较为不足,难以满足音乐课教学的实际需求,也不利于音乐教师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实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音乐课时数量不足的情况当前比较难以改善,相关音乐教学工作者只能寻求其他出路作为弥补。
二、新课改后初中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1.重视基本音乐技能的教学
基本音乐技能,是学生进行音乐审美和提升音乐能力的根本。
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待,制订完善的基本音乐技能教学计划,重点实施。对学生基本音乐技能如简谱的教学,应当重视教学的连续性,最好的做法是每节音乐课上都引导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基本音乐技能的学习形成体系,体现出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在音乐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复习,之后再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并配合相应的音乐作品欣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2.增加初中音乐教师的准入标准和培训力度
在初中音乐教师自身音乐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改进,一方面,要增加初中音乐教师在招聘时的专业技能考核力度,确保进入初中音乐教师岗位中的教师都是具备足够音乐能力的;另一方面,要增加初中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培训工作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和教学能力。此外,对于教学能力较差而且不重视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形成了不良影响的教师,学校应当对其重点培训,力求通过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如果通过培训其教学能力和基本音乐素养仍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或者态度恶劣的,学校应当及时进行淘汰。
3.完善学生音乐能力考核机制
对学生音乐能力的考核,一方面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实效。但目前我国初中对学生音乐基本能力的考核往往存在轻视、走过场、形式化的情况,因此,必须制订一套完善的音乐能力考核机制,真正达到考核成绩的真实化、有效化,发挥考核的作用。在学生音乐能力考核机制的完善过程中,学校音乐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提供可行的意见和考核标准,学校管理层也应当积极和其他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力求使考核机制的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当然,对于学生反馈的意见也应当认真对待,选择性采纳。
4.提升音乐课教学质量
相比于其他的初中课程,音乐课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不利于大量的教学内容的展开。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剔除相当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只对基础性的、经典的、必需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才能真正提升初中音乐课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以下几点:(1)确保对学生基本音乐能力教学的效果,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简谱知识、运用简谱技能;(2)对于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重点赏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和音乐素养;(3)组织必要的实践内容,教师牵头进行,如歌曲演唱,然后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中,体会音乐的本身魅力,帮助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音乐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性,通过对学生音乐基础能力的教学和对学生音乐欣赏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基本音乐欣赏能力,提升音乐乐感,提升音乐学习热情,真正使初中音乐教学和新课改的要求接轨。
参考文献:
[1]李红.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3(08).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在艺术教育方面属于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唱式”。这种“教唱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和呆板,这种方法的教学内容极其的枯燥与单调,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初中音乐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基础教育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提并论的。现就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
一、对音乐课不够重视
不少初中学校单纯地追求升学率,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就是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不够完善的教育体制,没有贯彻执行综合发展的教育方针。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音乐教学自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中学就没有开设音乐课,而有的中学即便开设了音乐课,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学生就在下面写作业,一点都不重视音乐课。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一般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提高艺术修养的课程,应该采取灵活多样且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比如: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和谐;欣赏《黄河大合唱》体会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等等,使用这样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对音乐的内涵和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流行歌曲严重影响音乐教学
初中生已经学会了赶时髦、追星、听流行歌曲,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对音乐课上教的歌曲非常反感,进而对音乐课毫无兴趣。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着迷,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财力、精力和时间,不但影响了音乐教学,学生对其他科目也不那么上心了,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初中的教学。
四、没有完善的音乐设施
音乐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一定的设施,而大部分初中在音乐设施方面远远达不到音乐教学的要求。很多初中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钢琴、没有音响设备,从来没有上过音乐欣赏课,因为很多学校就不具备上音乐欣赏课的条件。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音乐;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22-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有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特点,所以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受到教师的广泛欢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初中音乐教学多媒体运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多媒体技术装备已经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投影仪、DVD、幻灯片等,这些多媒体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自己制作的音乐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如今有关音乐方面的电脑软件越来越多,教师可以根据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并且这些软件对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一般教师都可以轻松掌握其操作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软件制作不同声部的MIDI音乐,让学生熟悉不同声部的音色和强度,并利用不同声部的演奏让学生进行赏析。这样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口头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已经得到相对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将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问题归纳如下。
首先,有一些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多媒体的作用,而是盲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许多学校会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评课评优,评课的细则中提到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因此,有些教师在评课时刻意将投影仪技术应用到课堂中,但是投影仪的播放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起到一个优化的作用。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教学方便,整节课都是以播放幻灯片进行教学,忽略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这种单调的播放幻灯片方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其次,很多教师制作的课件质量有待提高。比如有的教师可能过分追求课件的美感,因此在课件中加入许多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图片和动画效果。这种做法在课件的制作中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很可能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不重要的内容上,从而忽略课堂真正要讲的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1]。
最后,有一些教师为了省力,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这些课件很有可能与教材系统不符,即使与教材内容相符,但是将这种网上随处可见的课件拿到课堂中来讲有什么意义呢?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2 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我国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今后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初中音乐教学。笔者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现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2]。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仅仅限于课堂几十分钟,如果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他们便会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习效果的增强有非常大的影响。音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课程,但是过去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以静态教学为主,课本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真正去感悟音乐的机会很少。这种静态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把多媒体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一个活泼动态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为学生枯燥的学习增添一抹美丽的色彩,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首先要满足教学内容要求,并考虑学生对哪些东西感兴趣,将这些加入到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同时必须遵循合理性和趣味性的原则。这样设计的音乐情境会更加让学生乐于接受,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声、光、影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代替原来枯燥的教材,让学生在一个动态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中学习知识,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
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软件以及音乐制作的软件越来越多,功能也随之增加,并且操作方式更加简便,而这些一般的初中音乐教师都能够较容易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过程得到明显优化,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音乐课程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向学生讲授一些其他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扩充,也使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如在原来的教学中,教师总是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在录音磁带的剪辑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录音磁带的效果也欠佳。如今有了电脑剪辑技术,操作简便,音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再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板书的形式教学,有的教师板书并不是很清晰,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并且写板书也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提前将课件制作好,教学内容的重点在课件中一目了然,并且课件中可以包含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效果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单一,形式有限,只是对简单的音符和乐曲加以介绍,内容枯燥,音乐的魅力很难在课堂中展现出来,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音乐欣赏课上,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一地播放录音磁带,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欣赏中。如今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的同时徜徉在美丽的画面中,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的真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高涨起来,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增强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多媒体教学不能够完全替代教师教学,应该让多媒体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增添课堂的多样性。同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是必要的,因为教师只有掌握好学生的学习动态,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一、兴趣教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美
审美教育的渗透首先需要学生主动的感知音乐,进而从中感受到音乐美。感知可以说是审美教育得以渗透的初级阶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乏有感受与鉴赏章节内容,而这是审美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然而,鉴于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兴趣的匮乏,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来促使学生主动感知音乐。我们知道,初中生对于音乐是感兴趣的,他们都喜欢听流行歌曲,对音乐明星的八卦总是尤为关心,笔者在教学中则以“音乐”来强化学生的“音乐兴趣”,即:运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为基准来促使其实施思维转移,感知初中音乐内容,逐步感受到音乐的美。如:在欣赏《中国人民进行曲》教学生内容时,笔者以学生都较为关注的“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为基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抗战军歌”文艺节目中千人演奏的这首歌,让学生对这首歌有个初步的接触,进而,通过这样的场面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主动欣赏这首歌的旋律、节奏,感知音乐的感染力。
二、情景教学,促使学生体验音乐美
威尔第说过:“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初中音乐审美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感受、体验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音乐的美,进而增强自我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新背景下课堂教学主张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凸显,审美教育的关键也在于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体验、感悟。然而,在实际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全身心的去投入,缺乏一定的情感因素。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某种情感,进而主动的形式特定的音乐行为,体验音乐美。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歌唱教学内容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真挚的情感,并能够柔和、统一、满怀深情的声音歌唱这首歌,强化自我情感的感受和体验。笔者则模拟“中国好声音”为学生构建一个“班级好声音”的音乐现场,有学生做评论员,背对歌唱者,来选择、评论歌唱的学生的表演,选择歌唱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自由、开放,对音乐畅所欲言,同时在这样的情景中,无论是评论的学生还是表演的学生都能够真正的体验和感悟这首歌的情感,并传播这种情感,真正的体验音乐美的价值,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
三、归类教学,强化学生升华音乐美
在平常面对音乐时,学生更多的是对其进行歌唱,而很少去关注其审美内涵,只是单一的角色歌词好或者旋律美或者这首歌比较时尚等等。音乐本身有着多元化的美,初中生年龄有限,对于音乐的欣赏总是有着局限性,对于音乐审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对此,就需要教师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和探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中音乐内容安排的比较随意,一般是按照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初中生音乐能力有限,很难发现其中内在的关联性。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其内容进行归类,以归类教学强化学生升华音乐美,拓宽审美教育范畴。如:在学习“难忘岁月”的歌曲时,学生第一感觉是时期,对此,笔者将关于抗战、军歌等整合在一起,诸如:《游击队歌》《十送》《保卫黄河》等系列的有关抗战的歌曲归类在一起,同元素的作品放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作品的审美内涵,拓宽音乐章节本身的审美视角。首先,让学生欣赏这些歌曲;之后,让学生对这些歌曲进行对比,其对比内容不限,让学生自我对音乐本身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进而在对比、总结中找到审美的落点,深化初中音乐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信息时代 初中音乐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创新策略
新世纪,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之前,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既有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的问题,也有教学模式上的问题。在多重因素的共同约束下,初中音乐课程很难担当起应该承载的教育责任,学科教育目标也很难落实。
一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理念——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2.模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
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 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践行“自助化”教学理念
构建主义起源于心理学领域,由瑞士日内瓦学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演变至今,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构世界。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局面;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囿于固有的教学理念,研究、学习并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并转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构建主义”学习的环境和课堂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自助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环境构建和应用领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尝试导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促者的作用;教材则作为学生自我构建的对象;媒介成为创设情景,协作、会话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彼此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
2.擅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物质保障。信息化时代,要擅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单一的、教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摆脱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实践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学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结合,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软件,都可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媒体的主流,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这节课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自制的教学课件,将画面与音乐充分结合,情境交融,通过视、听的完美演绎,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并通过关联画面及配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内涵,学生在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充分读懂了乐曲内涵,体验到了中国古代音乐与相关传统文化那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结束语
新课标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要摆脱先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不相宜”的尴尬局面,就要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特殊诉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引入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模式,采取新手段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提出的通过构建主义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而实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校本实际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不要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能不顾及课堂内容,为理念而理念,为技术而技术,一切教学模式的创新都要为教学内容而服务,教学模式创新,不能从一个误区陷入另一个误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 开放性教学 课堂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已然成为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由此,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提上教育议事的日程,引入到了初中的音乐课堂之上。而初中音乐的开放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更能够为学生们开拓视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丰富性。从而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一、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的表现
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的开放性,而且还表现在课堂模式、创新精神上,能够进一步为学生们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音乐老师对于开放性教学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应当有一个较为具体化的把握。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是音乐教学内容的唯一来源,虽然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计划性,但是内容安排相对而言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也感受不到音乐的乐趣,其主要原因就是内容上的局限性。在开放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趣味化,不断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主动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同时,音乐学科本身具有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需要激发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和重视教学空间的感化力量。因此,只有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课堂主体,才能够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音乐的世界,自主积极地学习相关音乐知识。再次,对学生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是初中音乐实行开放性教学的关键。教师通过对学生们思想认识上的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进行不断思考,有利于对初中学生创新精神的促进。
二、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的课堂设计
开放性音乐教学旨在使课堂没有拘束和限制,让其充满开放的乐趣,而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必然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妙的设计,充分发挥开放性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当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将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们能够在生活当中体会到音乐所在,一方面更好地理解音乐,一方面让音乐对生活予以点缀,也将生活中美好的素材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开放性教学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打破传统教学师生不平等的成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不断的进行思考与探索。在课堂设计上更应注意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的音乐气氛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获得音乐知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创立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需要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要懂得尊重,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多学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够适当的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予以否定,这样不仅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而且直接影响课堂效率。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学生的自尊心强,唯有自身受到尊重,才更愿意配合老师开展课堂活动。教师则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不带着情绪上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及时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课堂的节奏和气氛需要教师来进行掌握和控制,面对问题时要采取适当的处理办法,让学生们受到鼓励。如果没有尊重和爱护,那么就不会有教育。
(二)可以再教学过程中添加背景音乐
这是一种营造课堂气氛的良好办法,传统的教学更多地趋向于封闭式教学,通过教师单方面的关注音乐知识,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学习效果不尽人意。长久以来,学生大多认为音乐课堂是无趣的,所以音乐情景的创设事实上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背景音乐的衬托,引导学生们对音乐进行鉴赏,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的认识,构建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拓展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大胆尝试创作,将音乐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练习起来。比如说,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课题,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展开讨论,共同创造出音乐细节,使得音乐教学更加具体化和多样化。教师还可以时刻分享有名的乐曲,并对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知识予以适当讲解,进一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同时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
(四)建立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是教师从主观上和技术上评价学生,教师在评价中具有绝对性的权威和主导地位。通常会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根据其完成程度进行评价,有的教师则粗略地根据对学生的主观印象来进行评价,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本身没有积极鼓励的作用。而这样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们认为音乐就是单纯地唱歌,不必学其他知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将会越来越低,教师也根本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反馈,而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时刻调整好自己在课堂之上的角色,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而开放式教学的实现,则更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全方位地给学生提供综合锻炼,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盈.粤港两地“流行音乐进教材”比较研究――基于花城版和港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4,(11).
关键词:音乐选修课;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08-001
音乐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研究其开设的必要性及如何开设具有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选修课,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开设初中音乐选修课的必要性
一是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要求。中小学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而从目前初中音乐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大多仍不分对象、不分内容,采取由教师统一授课的形式进行,学生自我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难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必须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选择性较强的音乐选修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效果。
二是顺应社会发展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时代要求。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创造能力是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当前音乐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音乐选修课,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课程。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选修课程,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动力,为不同发展类型、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广阔发展空间,可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可促进学生全面、有特长地发展,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基础。
三是完善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体系的内在要求。音乐学科必修课程重点是关注学生基本的学科素质,只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忽略了教学多样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选修课的开设则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创造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拓展了音乐知识的领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陛发展提供了助力。选修课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知识发展的能力与特长,完善了初中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使选修课的开展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开设初中音乐选修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尽管有极少部分学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了音乐选修课程,但大多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内容体系支撑,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效果不容乐观;而且大多数是以器乐、合唱、音乐鉴赏等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启发,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达不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最终目的,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开展初中音乐选修课,一要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理论指导实践,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在开展音乐选修课之前,必须通过大量的调研,收集相关理论材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及成果,系统地研究音乐选修课在培养初中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校、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确立初中音乐选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二要大力开展实践探索,寻求一套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初中音乐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体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实验班级开展一系列的音乐选修课,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详尽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明确音乐选修课中培养初中生创造能力实践过程中必修把握的关键问题,初步建立了初中音乐选修课的实践教学体系。三要重点提升教师素质,培养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课标明确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知识的创造者”、“平等首席”,这是对教师地位的全新诠释。教师是影响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在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现成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高低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水平的高低,都决定了选修课程实践的成功与否,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开展初中音乐选修课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需“可选”
初中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一般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甚至条件好的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技能。这为开展音乐选秀课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但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正因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选修课的选择上,指向性更强。因此,以选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索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是课程内容需丰富
音乐选修课的教与学的实践形式多样,既有课堂内集中统一的教学活动,又可是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课堂;既可是内容多样的音乐欣赏,又可是种类齐全的乐器制作;课堂中,既包含了教师的设问、范唱或演奏、媒体展示等,也包含了学生的问题回答,演唱或演奏的学习、鉴赏感受的表述表达、师生间或学生间的互动合作行为等等。这些启发性、创造性、实践性强的音乐选修课,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在选修课实践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乐曲,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二是通过学生创意伴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方法 大众音乐文化视角
当今各种大众音乐文化借由媒介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人们耳朵和眼球中都被各种音乐充斥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其中不可否认的是各种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初中生逃学报名选秀或者因为参赛减肥而饿死的新闻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大众音乐文化现象从而更好地为初中音乐教育服务。
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特征
大众音乐文化的最重要的特征是音乐的大众化。建立在大众情感和大众生活之上的大众音乐是面向全体大众,能够深入影响大众的精神文化的音乐。要想得到全体大众喜欢并支持的大众音乐,就需要把音乐表演形式大众化、音乐创作内容大众化,这样才能成为扎根于人民大众的音乐,才能够得到大众的广为流传与发展。要使大众音乐变为人人都能参与用之于民的好音乐。
大众音乐文化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音乐的自由化。无论从创作过程,还是创作内容以及创作者本身来说,亦或者是创作成果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大众参与性,都表明了大众音乐具有充分的自由化,没有受到任何约束和束缚。这个自由化的特征也充分表现了大众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大众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它是雅俗共赏的,只要你是热爱音乐的人,能够通过音乐充分表达自我真实感受,并且给予我们足够的自由、民主及平等。
二、大众音乐文化视角下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1.音乐文化的正确引导。初中生因其年龄及经验的限制容易使得他们盲目地或者片面的理解音乐文化,他们往往会对目前社会主流的音乐现象做出一些错误的理解与判断,不可否认初中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但他们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往往不合理的心理需求会导致他们行为出现各种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将常用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国内外各种优秀音乐来充实音乐文化,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觉得很有新鲜感,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也可以从外国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吸收一些先进的部分,比如可以通过以节奏见长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教学爵士乐,这样可以让学生避开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街头音乐。教师将这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方式真正运用到教师实际中,让学生们了解到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从而从中辨别出什么音乐更为适合自身发展,能够让自己更快乐,而不是选择一些所谓的潮流音乐而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应该让更多更好的文化来感染自己,塑造自己。
2.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不需要用单一的方法和体系来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教育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享受音乐并喜爱音乐。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主要是教师,每个教师的教学特色以及言行举止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自我创新,目前在教师之间很少相互听课、相互沟通、评价。要多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好的一面,取长补短,还可以采用交换班级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也能丰富自己信息量储存量。然而,如果真的建立了教师资源共享平台,这样就能不断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3.学会释放大众音乐文化。学生自我引导的关键是对全面吸收进来的大众音乐文化有选择性的进行“释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种正确的释放,对于学生把握音乐的主动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依据各自喜好,对音乐有了优劣之分,从而释放了一些对身心发展没有帮助的音乐现象,比如,音乐商业化炒作现象、彩铃音乐以及一些口水歌等,我们仅仅只是把这些音乐当作闲暇时光的娱乐,这些音乐的发展以及对初中生音乐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促进作用。我们当代的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军,更加应该分清楚音乐文化的本质和价值,我们要看到有价值的音乐文化,并让他们长久保存,随着时间历史的推移,社会音乐文化在历史的沉淀中更显珍贵。
4.充实大众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
在大众音乐文化的背景下,根据当前的大众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加入一些时代的产物,来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大众音乐的教学内容应该用音乐教材作为基本载体,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然而,其他音乐也会不可避免的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作为当代的音乐老师,就需要适当的结合社会音乐,来平衡教学中的音乐。
例如,我们在提到西方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内容可以选用流行音乐作为开始,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来说,台湾人气组合SHE演唱的《不想长大》这首歌中,就是选用了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乐作品,通过精心改编有了这首歌。当听到这首歌时,就要适当引导学生去探索莫扎特在那个时代创造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表现以及当时的音乐题材的特点,把古典与现代进行比较,既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让学生学到古典音乐文化,还能同社会流行的大众音乐紧密联系,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在中学音乐课堂上,通过吸取高品质的大众音乐把它渗透到课堂里来,被所有学生所接受、所吸引,达到生活、文化及音乐的和谐统一。
四、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学生在课外之余会自然受到大众音乐文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音乐文化培养的重要课程的初中音乐教学,也应该顺应时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入大众音乐文化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音乐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