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阅读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91-002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掌握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定。其中“读”的规定如下: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使他们学会方法,感悟技巧,积累经验;加强对学生基本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强化相应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具体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英语阅读策略指为了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对英语阅读进行计划、思考的行为。运用科学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能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读出字面层次的一个个单词而已。在阅读策略的帮助之下,阅读会更富有成效,更富有趣味。教师要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和综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已得到一定的训练,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已经具备学习基本英语阅读策略的条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一、结合自然拼读法
学生不会拼读单词,就无法完成《课标》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的要求,就会造成不会拼写单词及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的后果。自然拼读法(Phonics)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方法。自然拼读法针对儿童学习特点,适合学生这一特定人群学习英语,其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看到一个单词,无需借助音标,就可以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直接把单词读出来,从字母发音,到字母组合发音,到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逐步进行学习。自然拼读法对于学生分解单词的能力(the ability to decode words)有积极影响,并对继之形成的其他阅读理解技能具有可靠的预见作用。
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的日常英语教学中,应渗透自然拼读法的教学。学生一旦熟悉了自然拼读法的规则后,既可以依据发音,得出单词的正确拼写,又可以根据单词的拼写,准确地发音,做到见词能读,听音会写。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配合英语新教材上的Sound Time部分,首先教会学生26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然后熟悉各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并学会拼读(blending)出单词,使学生的认字能力大大提高,能够达到“先读出来,不管理解不理解”的程度。当学生碰到符合拼读规则的生词时,能够自己拼读出来,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
二、掌握英语常用词
必须关注词汇,学生知道的词汇越多,就越容易理解文章。因此,了解认识英语常用词(sight words)是相当关键的,掌握英语常用词能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和理解力。当学生能准确地轻松地认出英语常用词时,其阅读就能更平顺,并且由此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
所谓英语常用词就是由美国学者E.W.Doich列出的在儿童读物上出现频率最高的220个词汇。英语常用词都是基础程度的单词,占据了阅读词汇量的50%。初级读物中出现这些词汇的频度更高。如果学生掌握了这220个词,那么在阅读的文章中就有至少50%的单词都认识,这样会极大地提高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流利性,进而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学会猜测词义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件很自然的事,如果一看到不认识的生词就马上查词典,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会产生依赖思想。除了在文中反复出现并极大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要查词典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储备,在没有词典帮助的情况下,利用上下文语境所提供的线索,尽力去猜测生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师的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更能提高学生利用语境猜测个别生词的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策略。那么怎样猜测生词呢?这当中是有方法可循的,例如有些单词在上下文中已经有定义或解释,e.g.A hobby is an interesting way of spending your free time.有些单词出现在熟悉的情境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词义,e.g.She isso sad that her eyes were wet with tears.有些单词的意义在上下文中由其他相近意义的词来表达,e.g.Children love to see their lovely friendbecause he brings ioy and laughter to them.有些单词可以在上下文中与其他熟悉的单词相互比较而确定其词义,e.g.Satellites are used for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s.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词汇,尤其是他们不知道的生词,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
四、掌握快速阅读策略
阅读时,其实并不需要看清每个单词里的每个字母,也不需要读每个句子里的每个单词,例如:A m__waswalk___d__n thes____t,c_r__ing a gr__n b_x.虽然在本句中有部分字母缺失,单词很不完整,但学生仍然能够理解其含义。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已知部分了解未知部分,所以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快速阅读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快速阅读策略最常见的是寻读(scanning)和略读(skimming)。
如果学生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信息,通常可以采用寻读策略。寻读是指大致地快速地浏览文本,寻找特定信息,如客观事实或数据。学生找到了他们所想要的部分时,自然会放慢速度。寻读过程中读者不用每个单词都读,而要寻找能回答其疑问的关键信息。这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也是一种整体阅读的方法,旨在抓文章的要点,抓住中心句或寻找文章中某一特定信息。寻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字典中查找一个词。如果阅读材料是个故事,就可以利用寻读策略,抓住故事发展的线索以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策略,指快速浏览文本,通过读第一段、末尾段和文中的小标题来尽力了解大意。学生通过略读可以搞清楚所要阅读的内容是否需要学习或是否感兴趣,还可以迅速确定文章大意,获取对文本的一个大略印象,其速度比正常阅读速度快三至四倍。在较短的时间内要阅读大量材料时就很适合采用这种阅读策略。略读时眼睛要在文本中跳跃,找关键词。还可以找斜体字、加点字、粗体字等强调的词句。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和考试中,寻读和略读都是很有用的技巧。在阅读时如果学生先利用寻读和略读策略对文本稍作了解,那么,会更好地理解文本。通过寻读和略读,学生能获知文本的大意,在再读时就能读得更快,记住更多信息。
五、增强预测本领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an.active process)。学生阅读时,不应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可以主动通过自身对世界、对语言的了解预测下面文章将会说些什么。因此,预测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阅读时,预测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已有知识能帮助其正确预测。当学生预测时,可以利用篇名或标题、图片或图表、内容的目录或小标题对文章做最初步的预测。通过预测学生还能读透字里行间,读懂和推断作者暗示了的但没有明确表述的深层的内涵部分。
六、阅读形象化
作者写作时,使用词汇描绘事物。这些词汇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学生在脑海中根据作者的描绘而形成的画面能帮助他们理解正在阅读的内容。这种策略叫阅读形象化。掌握这一阅读策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阅读时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有意识地掌控。自我监控的目的是让自己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能理解所读的内容,如不确定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段落的意思是什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学生要马上意识到出现了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修正,如返回重新阅读或整理一下思绪,重人语境等等。
八、直接理解原文
学生学习英语一定要坚持“英语思维”,不要经过中文翻译。这是加快阅读速度的最好办法之一。一些学生总是脱离不了中文的影响,先将原文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这样不仅慢,而且容易产生谬误,应指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直接理解原文,以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九、改正不良阅读习惯
策略一:“阅读”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数学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了在小学数学中更好的教学,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内容,为数学“阅读”服务,为数学教学服务。
1、采用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总是讲解定义、定理等内容,学生不仅学得枯燥还毫无收获。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更喜欢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因此在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情境用数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学生数学,这样的阅读方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生“认识数字”时,我给他们呈现了一幅配有简单文字的美丽的校园图,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找一找数量是1、2、3、4、5……的东西,然后让每个学生都给自己的同桌讲一讲、说一说。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能了解了学校里的事物,在阅读中认识了数字、找到了数学的乐趣。
2、利用生活问题,提高阅读效率
数学的学习是现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创设合理的数学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阅读效率。
比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内容时,我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关于学校位置方向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说出超市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公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人民桥在学校的哪个方向等等(如图所示)。这样的阅读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知识,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不仅能加深对位置和方向的理解,还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策略二:“阅读”过程活动化
1、在小组合作中阅读
小组合作是互补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是教师有效教学的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能把自己想说的、想做的完成,还能在合作中完成自我价值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内容时,我就是指导学生在小组和作中进行阅读和学习的。首先,布置问题:结合自己的制作的平行四边形,说说自己的发现?并用恰当的方式验证自己的发现。其次,指导学生独自阅读书中的数学内容,阅读完以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展和验证方法。最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并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最终得出相关的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结论。这样的小组合作不仅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学习了新知识,还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目的、更高效。
2、在动手操作中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学习有些数学内容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尤其是以文字的数学“阅读”中不能完全依赖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而应该借助一些外在的辅助方式,像动手操作的方式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比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时,在讲课前,我就是让学生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理解“对称”这一概念的。先指导学生拿出一张白纸,让后让学生将白纸进行对折,并裁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最后将图形展开,指导学生观察。当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操作的过程,再阅读对称的概念就很容易了,因为纸上的折痕就是对称轴。这样的操作阅读方式不仅能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想象的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策略三:“阅读”方法多样化
1、重视技巧
在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学和学习中也是讲究技巧的,有的数学问题是用文字来呈现的,并且在文字中有重要的数字,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首先要理清数字之间的关系,其次要理解文字中所包含的关系,最后根据所学知识列出相应的式子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余数”是什么,而是教给学生方法,我让学生用7根小棒,摆成三角形,当学生摆完两个三角形以后就会发现,还剩下一个小木棒。这是我再给学生讲解什么是“余数”,当我讲解完以后学生不仅理解了7÷3=2……1,的含义,还理解了7、3、2、1分别表示什么,尤其是学生知道了“1”就是那个“余数”。只有教给学生适当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更清晰、表达更准确、思维更深化。
2、建立模型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阅读;高效阅读;阅读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效率的提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英语单词量的积累,另一部分就是英语阅读的有效方法。其中第一点阅读单词量的问题主要解决方法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多背诵和多查找,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在这里,笔者不做过多探讨,本文主要就阅读的有效方法进行研讨。
一、略读的策略
一谈到英语阅读,就不得不先讨论一下略读这一部分。所谓略读,顾名思义,就是粗略地进行阅读,基本掌握材料,大体地感受一下阅读材料交代的时间和阅读材料的类型。一般的阅读材料,第一反应就要注意文章的时态。在答题时千万不能在这种小事上出错。而在略读中感受到材料属于是小故事的形式的时候,就要注意,这类文章的结尾通常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说,要着重理解故事性阅读材料的结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略读是阅读中最节省时间和掌握内容最快捷的方法。
二、精读的策略
谈及精读,它恰好与略读相反,这一部分的阅读要求学生最好能够一句一句地进行理解,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将阅读素材中需要自己掌握的精华部分进行学习和吸取。符合这类精读要求的通常是一些名家名篇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行文饱含着美感和一定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要求学生进行精读的文章势必要经过教师的筛选,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和知识的摄取,能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仅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扩展和对学习内容的优化,更是对教学目的的应和,也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英语作为一门实际上适用于交流而不是应试的一门学科,必须做到能够传达彼此的想法和见解,而阅读无疑是超越国界、超越时间的一个最好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发地学习英语,爱上英语
阅读。
【关键词】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为主体
翻阅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我们会发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查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在NMET试题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新题型三道和阅读直接有关的题目占了卷面分数的46.7%。如果再折算成实际得分,分数比例就更大了能达到58.3%。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英语老师需要花大力气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教学中心的“重中之重”。此外,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以及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陶冶学生良好情操。
教学现状
纵观我们中学的阅读教学,有如下弊端:(1)重语法、词汇教学,而忽略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则以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语法结构。这种将词汇和语言点从上下文中分离出来进行孤立记忆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变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缺乏对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的关注与指导,学生需要成为自主学习者,从而来提高阅读能力。英国著名外语学家M.walst 说过,“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如果不能从无效或低效教学的深渊走出来,就会造成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
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利用所搜集和整理的阅读材料,创设高效课堂,引领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建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等工具为手段,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进行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了“PRPFR"的教学模式,其步骤为:导读(Presentation) 阅读(Reading) 练习(Practice) 反馈(Feedback)强化(Reinforcement)。
I.导读(Presentation),这是学生感知材料的阶段。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到日常生活、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工作学习、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体育卫生、新闻报道、广告等各个领域。体裁有记叙、议论、说明、书信、日记、戏剧、传记、诗歌等。教师在导读过程中,应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内容和不同体裁,适当地讲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这种有意识地热身活动会把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旨脉络上。主要采用的导入方法有:1、故事导入法。如介绍人物,采用介绍生平及成就来引出正文。2、歌曲导入法。如在谈到与 Music有关话题时,与学生一起欣赏了多种风格的音乐及乐器。3、图片视频导入法等等。
II.阅读(Reading),这是理解材料的输入阶段。通过个人展示、分角色朗读、默读以及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如猜测词义能力、构词法知识等),表达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观点的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加强学生头脑中的复式知识的构建.“读”包括略读,跳读,寻读,精读,研读等。
III.练习(Practice) ,这是理解材料的输出阶段。要巧妙的设置问题,让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任务。快速阅读一遍,回答5~10个YES or NO的问题,再细读,提一些Who,What,When,Where,Why,How 的形式的问题。或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文章脉络。通过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注重“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难易适度,呈现一定的梯度性,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并且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谈。通过引疑、质疑、答疑的过程,使学生参与到对阅读材料深层次的解读和剖析。阅读提问一般涉及三类问题(Gunter,et al.,1999):
事实性问题(factual questions)根据课文的内容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
解释性问题(interpretive questions)不仅探讨作者的观点而且探讨课文的含义。
评价性问题(evaluative questions)关于读者自己的观点与作者的观点是否相符的问题。
IV.反馈(Feedback),这是运用语言的输出阶段。可以通过复述(retelling)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得出:复述是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也可以通过其它多元化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将讲台变成舞台。如看图说话,情景交谈,角色表演,朗诵,讲故事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进一步融合。
V.强化(Reinforcement),这是对知识加强和运用的阶段。当然仅仅依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课后练习,通过口头、笔头练习,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在强化阶段,应进行适当的超量学习。章兼中教授(1986)认为“刚刚完整地记忆所学材料后再继续用50%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记忆能获得最佳效果。”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如果平时对学生做题的时间不加限制的话,就会由于思维太慢,而不能适应考试要求。因此,阅读时最好采用限时阅读。同时举行班内的小型竞赛,给与学生积极肯定评价,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小组活动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英语。最后,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和信息插上情感的翅膀,创造轻松、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Nuttall (1982)提出了外语学习者在阅读时需要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如图所示)
阅读中的良性循环 真诚地希望通过上述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这种良性循环的态势。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一线英语教师不断地钻研与探索,以期望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立于高考英语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章兼中. 外语教学心理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关键词】对话策略 高效 语文阅读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的确,对话概念自引进语文教学以来,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了人本意识,关注到了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促进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思想的变革,真正让学生回归到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性地位上来。因此,恰当地运用对话策略是建设高效阅读课堂,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一、营造对话氛围
巴赫金在《文本·对话与人文》中指出:“真理只能在平等的人的生存交往过程中,在他们之间的对话中,才能被揭示出来……”在这里,巴赫金强调了对话的平等性。这抓住了营造对话氛围的关键。要激起对话兴趣,引导对话深入,乐学是基础,尊重是关键。首先要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目中有“人”,彼此尊重,缩小心理距离,用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关怀的、互助的方式对话。从教师角度来说,对对话对象进行激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之中,教师应成为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威廉姆·多尔所定位的“平等中的首席”。其次强调阅读课堂对话的愉悦性和公平性。这体现在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上,也体现为对学生话语的认可、理解和接受上。教师要使自己愉悦地接纳学生的话语,就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尤其在阅读课堂对话出现观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时,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说。对话的愉悦性还体现在语言上,肯定的鼓励的语言,快乐的微笑的态势语言都将引起对话上的情感共鸣和收获对话的成就感。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挖掘对话话题
为什么提“话题”而不说“问题”?话题与问题的区别就在于:话题的思维空间大,学生围绕话题发表意见而不仅仅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对话过程中答案意识淡化,交谈所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正如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所言:“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往往是对话的好话题。通过这样的对话将使学生解除疑点,豁然开朗,正所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一位教师在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将疑点集中在“杜十娘既然有那么多的珍珠宝贝,为什么还要跳河自尽”这一话题上。通过对话,学生弱化了现念对这一问题的支配,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置身于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对杜十娘为什么要以此举来反抗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悲剧的崇高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并对小说着力渲染悲剧结局的表达效果有了更深入和更明确的理解。又如在《雷雨》一文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十分复杂,在教学中,有同学提出“周朴园是否真心爱鲁侍萍”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出许多不同的见解。
三、提升对话深度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和素养提升的基础之上的。其效果与学生对作品的了解、阅读和思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有深度的对话。从理解文本的一般思维过程来看,提升对话深度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诵读和思考。
先说诵读。诵读的实质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是的,言为心声,任何文本言语都不单是词句意义的载体,其中必然充溢着作者在特定语境中某种独特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意味。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把书面言语转化成了有声言语。学生不断调整着文本言语与诵读出来的声音形态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感悟文本的情意、韵味等。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教师可以通过两种语气语调朗读:一种是连贯流畅包含激情的,正如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一种是压抑、叹息、茫然的。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好,从而自然地感受到杜甫辗转于动荡年代的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绪。
再说思考。阅读教学是“有我”的,学生是以“整个人”来参与、来体验、来对话、来提升的。“阅读中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如讲读余秋雨的《道士塔》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就不能简单地将主旨归结之后告诉给学生就了事,而应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作者对外族文化劫掠者、王圆录、满清官员、满清政府等不同对象的不同感情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在对话中明白作者对外族文化劫掠者的痛恨之情,对敦煌文化罪人王圆录的“哀其愚昧,怒其贪婪”痛心无奈之情,对视民族文化如草芥的满清官员和满清政府的批判之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那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让学生看到了作者那份阅尽沧桑而不改的爱国之心。对文章的理解深刻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也激起了学生的深深共鸣。
四、捕捉对话契机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就阅读教学的实际而言,文本具有模糊性,这就增加了学生对话的兴奋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种阅读特点,努力捕捉住课堂对话的契机。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中教师应减少预设,运用智慧,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情景。通过把握对话契机,自动生成教学时空,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从而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展现课堂动态美。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教学《赞美》一文时有这样一组对话:一个同学说:“在中国,普通民众很有凝聚力,一旦外敌入侵,大家就团结起来。这首诗赞美的就是这种凝聚力,赞美了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我追问:“赞美谁的力量?”他说:“赞美中华民族的力量。”我说:“能不能说具体一些,他赞美中华民族的哪一点?”他说:“对国家的爱,还有面对灾难的坚忍不拔。”此课,教师捕捉住了对话的契机,顺势追问,层层深入,宛如高山流水,自由流泻,随物赋型,无羁无碍。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不强
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看,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失去“自我”,课堂教师主导性太强,久而久之,学生非常依赖教师,教师不明确学习内容,学生很难自己投入学习,也找不到阅读重点,这样学生阅读水平很难提升,从老师角度分析,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获得高分,而不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出发,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方面就比较缺乏主动性。
2.学生的阅读面不够广阔
初中阅读教学还有一个普遍性问题,那就是阅读范围打不开,尤其是课外阅读涉及非常少,部分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会使学生分心,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会严重制约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课堂形式比较单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学生学习认识很多生字生词,积累很多写作经验。初中阶段学生进行阅读,大部分是源于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但是目前由于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少,教学氛围僵硬,不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具体策略
1.立足教材的基本内容
拓展语文阅读很重要,但是立足教材更重要,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阅读素材,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了解课本内容、结构、风格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展现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剖析,丰富课本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课本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童年》,同时配上动画,引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在学生都沉浸在美好回忆中的时候,教师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并且都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童年是最美好、最纯真的。接着教师对鲁迅先生的生平进行具体介绍,奠定学生阅读基础,接着让学生带着美好的回忆阅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鲁迅先生的童年与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哪里不同,你对那些内容最感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都会等到锻炼和提升。
2.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缩短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学生的阅读环境得以改善呢?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办黑板报的形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黑板报的设计和更换,尽量保证黑板报的内容丰富、新颖。黑板报的内容既可以是课内知识,又可以是课外知识,既可以是诗歌、小说,又可以是笑话、故事,只要内容是积极向上的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老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分享阅读的心得,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从而为实现高效阅读奠定基础。
3.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语文课本中虽然包含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毕竟受内容所限,与社会中的优秀作品相比,只能算是大海中的一滴,非常有限。因此要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绝对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内容,必须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保证学生对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所了解,从小说到散文、从诗歌到戏曲保证学生可以读到各种不同的优秀文章。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课堂 高效 策略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反映了阅读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标志之一理解,即读懂文章。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文章。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都是以知识为载体,运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基础,注重积累,不断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
一、背景介绍,整体把握
背景介绍是语文教学的教学资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要促成文章、作者、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就要适时进行背景介绍,为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作者、理解文章做准备。背景介绍不仅要关注知识问题,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及其价值观问题。背景介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原意、领会文章意义,提高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能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历史常识,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一定的文学技能。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利用语言创设情境。语言具有情感表达和情感交际的功能,教师利用贴切生动的语言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感知觉表象,为学生阅读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运用语言创设情境主要表现为课文导语的设计,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题材特征和情感内涵,设计导语就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营造符合课文情感基调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做到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2.运用多媒体呈现情境。多媒体具有立体化、形象化、鲜活化的特点,能很方便地为人们营造一种审美情境,有很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形状、声音、颜色、运动等元素的综合表现,有效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活动,尤其是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进而对文章有所理解、感悟、体验及阐释。
三、诵读品味,细节体验
诵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逐步认识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特别是深入理解了文章思想感情之后的细节诵读,能不同程度地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画面,如自然景色、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使学生在诵读时进入意境,如闻其声,如观其物,如临其境,如经其事,如见其人,这样批文入情的诵读,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同时,诵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较难理解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的诵读之中让学生体味和品读。只有把文章读熟练、读仔细,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读中感悟已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通过教师、学生、文章三者之间的对话,让学生理解文章,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和情感熏陶,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1.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是指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或之后,亲自朗读课文。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抓住它的基调,并进入情境,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方面起到榜样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激情,让学生一下子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在节奏、重音、停顿方面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能让学生一下子找到朗读的感觉,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朗读的语感,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不到位时范读,通过语感使学生顿悟;可以在课文学到关键处,理解、认识得以升华时范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可以在学生朗读的感情不到位时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在文言文初学时范读,古文的断句是难点,应以范读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2.学生自读。朗读教学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从无感情到有感情的朗读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许多故事性强、人物描写生动的文章、诗歌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地人物的感情,最好就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深入思考,反复推敲、熟读才是生情的保证。例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自读,抓住关键词语“寒秋、霜天、万山、湘江、红、染、透、争、击、翔、竞”,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吟诵,使感性认识得到升华,获得对文章深层次思想感情的理解。通过自读,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景中情和情中志,也更容易感受到作者早年的博襟和革命壮志。
四、激发想象,体验语境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里立足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1、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传播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扎根人文。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会产生的智慧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
3、尊重个体体验,鼓励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阅读活动是以对话为基础的。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交流平台。
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才敢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唯有交流才能思想与思想交锋,唯有交流才能观点与观点撞击,才能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交流需要三方面的保障:一是时间保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去表现自我;二是舞台保障,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指向和宽裕的活动范围去讨论去探究去体验成功;三是机遇的保障,给学生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人人平等,才能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激活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积极开发利用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学生的情感资源库一旦被激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将会得到实现。
三、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一)导入。
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
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品读感悟。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好。(2)知道写出了什么?好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四)拓展延伸。
关键词:语文素养;高效阅读教学;学习兴趣;实施策略
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主要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西方文化的背景,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因此,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实现英语高效阅读教学。本文主要对高中英语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讨论。
一、采用任务阅读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任务阅读法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发展而来的一种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新型阅读教法方法。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例如,阅读填空、连线、选择以及问答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就会自主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由教师进行提问,学生进行回答,最后老师进行总结,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
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以及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英语阅读分析探讨,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报纸等,为学生查找能够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资料,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多彩、难度要适中。例如,一些关于西方文化、节日、旅游、购物、自然科学方法的教学材料,从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让学生自行查找和收集一些有趣的英文小故事,在课堂作为快速阅读资料,让学生以daily report的形式和大家分享,这样能在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很重要的,不管是面对考试,还是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措施引导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效阅读 阅读习惯 教学素养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阅读课堂已成为当前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高效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呢?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养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对成功条件的最经典概括。就教学而言,一位好老师无疑是一节好课堂的设计者和工程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根据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首要职责。新课程的推进实施,对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提出了诸多新的更高要求。
一个没有先进前沿教学理念与良好精深教学素养的教师,想实现高效课堂是不可能的。只有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技能和业务素养等都得到改进与提升,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如下教学理念:(1)语文是人文学科,应该致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2)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理所当然应该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3)语文是语言学科,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母语的感悟、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整体感知并有所领悟,不断培养语感,增强语言阅读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宝贵的45分钟课堂时间,不断实现阅读的整体教学目标。仔细观察周围的语文教师,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只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一般性分析和讲解,而忘了加强对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及其内在功能的有效挖掘与发挥。试想,学生若没有阅读,不熟悉文本内容,何谈理解和掌握呢?因此课内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兴趣,增强语文课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采用形式多样的措施鼓励学生朗读。大声地朗读,读得尽兴、读得尽情,有效解放与发挥学生嘴巴的功能,在培养学生阅读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语文的高效阅读者、思索者与探究者。
2.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意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教会他们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全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形式各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师要适当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丰富的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扩大知识面的重要前提。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条件。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一是语文教师要积极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注重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道德美等内涵与外延,以身作则,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语文教师做好优美的示范朗读。以自身的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水平,优化思想认识和素质。
2.师生共同推荐新作。要使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仅靠课内带动是不够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契机的把握,以分组比赛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多种具备教育启发与人生励志意义的书籍,要求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有效阅读,积极分享阅读心得和自己的阅读成果,增加名著新作的阅读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要自觉创设教学佳境
恰当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鲁迅的《社戏》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播放大家熟悉的台湾著名歌手罗大佑那首脍炙人口的《童年》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动听悠扬的旋律,把学生带入对童年的深深回忆中。创设了一个最佳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对作品中“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等情节加深了理解,对农村自由天地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及对农村小伙伴诚挚情谊的眷恋就更容易体会了。
【关键词】 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小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1]。
高效课堂的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肯学、想学、会学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二、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华而不实,学生缺乏情感体验
教育要遵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被多元的教学方式所替代[2]。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才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将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根据所学文本里的某个或某部分的情景描述,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将场景重现,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这种教学设计的确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也轻松许多,但这种情景创设很多时候是华而不实,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并未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这种角色扮演中,可提供的角色是有限的,所以真正参与到这种教学活动的学生只有几个学生代表,班里其他的学生往往被隔离出去,成为了观众。
2、教学目标设计不当,学生学习效果低下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课程目标要三维立体化,要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设定[3],很多初中语文将这三维目标错误地解读为独立的显性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前做教学设计时将这三维目标都条分缕析地设定出来。三维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应该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一种隐性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通常是无法通过一堂课就能看到成效的,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常“闭门造车”,盲目地将教学目标生搬硬套地落到“实处”。
3、阅读安排时间不足,学生缺乏自主思考
为了响应新课程理念的号召,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语文课堂加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表演、对话、快问快答等。再加上现代教学设备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被发挥得可谓是“淋漓尽致”,大部分语文老师将大量的文章背景、课文知识点、图片、视频等集中编辑在课件中,再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将这些“重要内容”快捷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课堂气氛活跃。阅读课本应该是对文本的解读,结果由于各种“花哨”的教学活动,一节语文阅读课从开始到结束,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书的声音。而一位经验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此的看法是,将学生读书的时间安排在课下,才能把课堂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
三、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解决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具有可调整性
新课标上规定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务必均衡,切不可顾此失彼。同时为了使阅读教学在课堂上体现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教学内容来确立,如可采用“使学生能……”之类的设计书写方式。由于课堂教学的不可预期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使其具有可调整性,以备出现课堂节奏被打乱的情况时,整个课堂活动不会因为教学目标的僵化而变得混乱无序。
2、营造开放教学氛围,学生心态轻松自由
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品读、体味、感悟文学作品中的底蕴和精神[4],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后,能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启迪,总而言之,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归根结底应该是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愉悦感、感受到审美的情趣的课堂。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富有人文情感的轻松开放氛围的阅读课堂。这种富有人文情感氛围的营造就需要教师从人性角度出发,真正地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要善于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管是在分数上的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在教师的眼中都应该对他们持有同等的信任和期待。
3、创设真实阅读情境,注重学生阅读情感熏陶
真实有效的阅读情境不能脱离全体学生,必须紧扣教学内容[5],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教师在制定语文阅读课堂上的阅读情境创设时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风向标,不可以脱离目标盲目地创设所谓新颖的阅读情境。阅读课堂上情境创设为避免热闹气氛群脱离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就应该适时引导指挥,控制好教学氛围和学生情绪。
4、科学安排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课堂自主思考
课堂上学生阅读时间的分配属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管理的范畴,只有在课堂上保证了学生自学的时间,才是最基本地保障了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合理安排规划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让学生的自主独立阅读,积极引导学生课堂自主思考同时处理好学生独立阅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关系。
四、结语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跳而就,也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才能求得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参考文献
[1]汪世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05期
[2]赵丽霞;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J];天津教育;2014年08期
[3]宁本涛;方琴;高效课堂教学的时间策略探析[A];201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关键词】初中英语 高效阅读教学 探索
一般来说,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语言的输入。如果是母语能力的形成,这种语言的输入自然不成问题,但对于母语环境下的外语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外语语言能力的形成所需要的语言输入并不具备母语那样的条件。这就决定了我国中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大量的书面材料阅读。只有通过主动的阅读,其综合英语语言能力才有基础。对于缺乏英语基础的初中生来说,尤其如此。但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觉目前的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不高,究其原因,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直接相关。为了更好地建设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本文想就此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不足
对于母语环境下的缺乏英语基础的初中生来说,其英语能力的形成不可能自主完成。细究当前初中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英语运用能力普遍不高的原因,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性因素。
1.教师实际阅读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受教学时间所限,教师无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保证课堂阅读教学环节的时间。有的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经常是简单应付阅读环节,象征性地带读一下,重对单词短语的讲解。这就导致阅读课上无阅读或阅读量严重不够;二是阅读教学环节与其它教学环节的互补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总的来说,初中英语教学除了阅读教学环节外,还有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写作训练等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众多环节。如果阅读不与其它环节相互衔接,则很难起到效果。比如某一课文生词较多,如果还没有完成生词教学环节而提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其效果可想而知了;三是不少教师完全围绕着考试时阅读理解的设计,训练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去捕捉解题需要的关键信息,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训练,学生对文本本身其实缺乏完整的理解,其阅读技巧和能力培养将是空话。
2.学生在阅读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影响,一些初中学生在阅读行为方式选择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是部分学生不知道要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而是对所有材料都是采取逐字阅读的方法,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点与语法分析上,只关注文章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结构,大大减慢了阅读速度,也影响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二是一些初中生因为词汇量不足,又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同,导致过分依赖工具书,既严重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又影响自己的阅读自信;三是部分同学急于求成,没有读就想背。有的学生想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课文的任务,没有将文章读熟就急于背诵,结果反而影响了了阅读兴越。
二、实现初中英语高效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只有实现了对文本材料的有效阅读,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材料的意义、主旨,并从中感受到情感的交流,进而形成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但是教学理念和方法,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高效英语阅读教学并未实现。为尽快实现高效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师,责任重大。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条件。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频繁的阅读练习。而要完成阅读,都必须为学生提供各种必须的条件,如一定量的阅读材料、充足的阅读时间和合适的阅读环境。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满足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能随意调整甚至缩减阅读时间。其次,要让学生有书可读。除了教材中指定的文本外,教师还要视学生的学习时间精心准备一些可读性强的文本材料,补充教材的不足。
2.引导学生养成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不同的文本、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本文试举两组对应阅读方式加以说明。
一是朗读和默读相结合。朗读是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还习惯小学时的诵读方式,对于英语文本的朗读并不反感。但到了初二或初三,学生变得更加害羞,逐渐对朗读缺乏自信,不愿意众人前面朗读。作为老师,必须要引导甚至督促学生继续保持朗读的习惯。当然,有的材料或在特定的环境如公共图书馆中,英语阅读并非只有朗读一种。因此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默读。只重视朗读忽视默读,或只重视默读忽视朗读都是完整。
二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准确地了解文本的细节。但是精读所花费的时间很多,必然会限制学生的阅读范围,影响学生的视野。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量的规定外,英语教材中的大部分文本编者精心挑选的,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精读;但是还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靠精读显然无法完成,必须要靠泛读完成。因此,老师还要教会学生面对海量的课外阅读材料时采用泛读的方式,以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和知识面。
“读图”其实就是读心,这印象将影响人的一生。所以称绘本为“一辈子的书”是有道理的。绘本阅读课程的开展非常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进一步阐明“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我园自2011年成功申报“十二五”国家级立项课题“以绘本为依托,实现教育整合的实践研究”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绘本整合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如何开展绘本教学?如何高效地进行绘本教学?是我们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我认为,“高效”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效能高的、效率高的,它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完成预定的目标。而当前幼儿园的绘本教学,由于绘本资源有限,班级规模大、幼儿人数多,以及教师的可学经验少等因素,致使绘本教学开展得并不顺畅。加之从学段特点来看,与小学、初中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有着基础性及发展成效的后显性特点,单纯地、盲目地追求高效会将我们带进另一个误区。首先我认为,“高效”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对立面。其次,高效一定是有标准的,但很难用一把标尺来衡量。高效的课堂是以幼儿的需要为起点,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的;是基于课程标准,指向幼儿的“学”并可持续的“学”的;是遵循了“尊重”与“适宜”的原则,尊重课程目标、特点以及幼儿发展,适宜幼儿的需要、兴趣和成长的。因此,为了促进绘本阅读的高效性,我们对幼儿绘本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找准课程学习的定位是高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前提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是保证教学高效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到绘本的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可用,绘本的内容是否需要调整,等等。
2.除了对绘本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以外,我们还对绘本中的画面进行分析,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绘本的阅读是涉及幼儿的知识经验、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绘本中的图画配上自己的经验、情感等因素进行想象的,所以还需要丰富幼儿哪些相关的知识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
3.针对所选的绘本设计活动方案,同时还要对方案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预测,并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多种状况,设计应对策略,做到有效把控。这样就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整个课堂。
二、对于图书的详细解读是高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基石
1.推开故事的“门”。绘本拿到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对封面的阅读有两大重要的作用:一是“阅读期待”,它是阅读心理的一个名词,在阅读期待的心理条件下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效果;二是激发兴趣,循循善诱,由“趣”入手,把读者引入一个产生阅读乐趣和热爱阅读的境界。比如绘本《我爱你,小猴子》的封面所展现的一只大猴子和一只小猴子手拉手,以及两条尾巴勾连成的“心”形,相亲相爱的画面,让幼儿在课后仍然难以忘记。
2.随之而来的就是蝴蝶页了,学名环衬。它是我们在指导幼儿阅读欣赏时最容易漏掉的一页,这样往往会错过作者和编辑的独具匠心。如绘本《我爱你,小猴子》它的前后蝴蝶页是一样的,可是阅读活动之后我们再看上去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前环衬是一片森林世界,可是我们却不一定会注意到它的生机勃勃,而后环衬仍是那幅画,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它洋溢的温馨和活力。
3.翻过蝴蝶页之后,我们便看到了扉页。它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比如,幼儿在活动前已经发现《齐柏林飞艇》的扉页上就是那只小羊,它与封面的姿态不同,扉页上的小羊仰望天空,孩子们就已经猜到小羊仿佛在憧憬着什么。大部分绘本的扉页都是阅读的起点,仿佛大戏开演前的锣鼓声响。
4.毋庸置疑,正文一定是需要精读的部分。在教师给幼儿读图画书时,也一定要让幼儿自己看图画。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要让幼儿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幼儿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给幼儿提供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在阅读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多品味书中的语言,让幼儿多感受,最终积累。如绘本《两棵树》就包含了一些隐性的教育价值,如友谊、珍惜的教育思想等。从挖掘重点词汇到理解重点语句“被高墙阻挡”“幸福的重逢”上加以引导,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受。
5.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我们还有并未结束的封底。《蚯蚓日记》的封底乍看和封面没什么两样,可仔细一看,只见绘本的主人公小蚯蚓写的日记本上多了这么一句话——“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和绘本中的小蚯蚓距离更近了,通过画面,读者和绘本又进行了一次对话。
三、巧妙构思的课堂流程是高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灵魂
1.主次分明,重点关注。
不管是日本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情感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长久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还应有所取舍,因为有些绘本情节复杂,页数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绘本时要注意详略,尽量选取所要表达故事主题的内容,以便让孩子们重点关注,真正在绘本中提炼出知识与经验。
2.良 好视听,渲染情绪。
指导幼儿看图,要教给幼儿方法。也可制作PPT,配上适宜的背景音乐,良好视听效果衬托的阅读情境,利于幼儿获得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如绘本《萝卜回来了》,我就采取了从网上下载动画片的方式,孩子们模仿进电影院看电影的方式找到座位,新颖的开始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住了,结束时,似乎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3.有效提问,生成回应。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那就是有目的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帮助幼儿阅读了绘本,而且理解了故事情节。如绘本《大卫,不可以》活动课中的妈妈,看不见脸,可从她双手叉腰、左脚向上翘起的样子,我们已经可以想象了。“这是谁?妈妈怎么了?妈妈是怎样站着的?我们来学学,为什么妈妈要这样站着?”连环式的提问,让幼儿把目光定格在这一页上,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4.动静交替,灵动课堂。
在绘本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教师通过提问和积极的引导让幼儿获得对绘本的理解。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有时难免显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注入角色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堂效果也会更好。于是我就通过开展阅读情景的体验、角色游戏的表演以及讨论,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情境中,经历着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事情,最后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使他们感悟到书中的内涵。
5.适时评价,学的动力。
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阅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看”“读”,而是需要用心去感悟,与阅读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需要学生产生一定的阅读情感,形成一定的心灵体验和经历,不断提升和发展自我。初中语文阅读融合了多方面的内容,是针对初中生情感、道德各方面提升的,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并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认知态度和情感体验等,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更好的认知自然、认识社会、认知自我等。《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对于阅读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引导和督促他们。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阅读文本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启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对比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初中生阅读能力有限,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新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们选取的都是符合初中生需求的阅读文本,并将他们按照阅读文本内容,或者其体裁、形式进行了单元的分类。阅读是引导学生情感体验与阅读文本对话的教学,鉴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将相类似或者有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即运用新旧知识的融合,来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东西去探究未知的东西,或者是运用已知的内容去对比、探究未知的内容,以比较、分析的形式来深化学生的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巧用提问,深化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