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

中小学培训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小学培训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小学培训教育

篇1

1BEd课程

BEd由大学、非大学的多科技术学院与高等教育学院提供,入学要求与大学其他本科的招生标准持平或更高。其中,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的中等教育会考合格证书是入学的必要条件。其课程由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经验、主要课程四部分构成。其中,教育实践经验在课程计划中占很大比重。

以爱丁堡大学莫雷教育学院(MorayHouseschoolofEducation,theUniversityofEdinburgh)2005~2006年度BEd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为例[1]:学院第一、二学年的主要学科课程包括数学、语言、环境研究、宗教和德育、表达艺术;教育理论课程包括四个部分:教育思想、终身发展与学习、学习与教学、教育的社会背景;课程的原则和问题;教学与学习;教育的社会背景。后两学年中,数学、语言、表达艺术仍然是主要的核心课程;教育理论课程集中在发展学生的专业责任,以满足教育过程各个阶段课程的需要。最后一年主要包括一个专业计划,即对教与学的某一方面进行行动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实践。实习通常在中小学进行,由中小学和大学教师合作指导。另外,还提供大量的选修课,如现代语言、科学、技术与环境;宗教、道德与哲学研究;儿童文学;英国课程历史;小学主题教学;合作学习;家庭、学校与社区;信息与传播技术;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专业与政策背景;学习的额外支持等。学生必须至少选择一门课程进行选修。

2PGCE课程

该课程的招生对象是希望担任教师的大学非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根据中央教育局的规定,意欲在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其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英语和数学的成绩必须合格。课程学制一年,之后,学生可获得研究生教育证书,拥有教师的法定资格。该课程主要由学科研究(SubjectStudies)、专业研究(ProfessionalStudies)、教学实践经验(PracticalTeachingExperience)三个要素组成。其中,教学实践经验是课程的重心。

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theInstituteofEducation,UniversityofLondon)2005~2006年度面向中学的PGCE课程计划为例[2]:课程主要由“作为实践活动的教学"(TeachingasaPracticalAction)、“影响教学的背景”(ContextsAffectingTeaching)、“教学与专业发展”(TeachingandProfessionalDevelopment)三个主题构成,具体包括四类课程:①课程学科研究:要求师范生关注学科专业方面的发展,掌握特定学科的教学技能,在课程教学上,与著名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合作,并学会充分利用学院的科研成果。②专业研究:旨在提供专业学习更广阔的背景,注重师范生从专业角度对学校政策与实践的充分理解,包括了解教育过程和影响教学的因素,以及教师的专业职责和法律义务。③教育实践经验:由“小学经验入门”与“教学实际训练”组成。课程开始之前的第一周,师范生在附近一所小学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小学阶段的专业经验。之后,在中学进行三个学期的实践教学,让师范生获得一系列的实践经验。师范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被安排到两所不同的学校,体验不同学校的学习需要和管理方式。这类课程约占整个培训课程时间的2/3,是培训课程的主干。④学科专业选修课:由课程学科研究提供,包括艺术与设计教育、经济与商业、地理、历史、宗教教育等。师范生从中选修一至两门作为自己的发展领域。

除了向师范生提供相对稳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外,学院还提供一些临时性的短期课程,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2005~2006年度,学院开设的短期课程多达21门。课程在形式上也是灵活多样,有讲座、学科研习班、接受导师的个别指导、从学院的研究项目和开设的各类课程及图书馆中寻找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等。学院采取连续评定的课程评估方式,通过定期评价与学校咨询对整个课程学习进行监督。

二、英国教师培训模式的特征

1师资培训完全高教化,并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目前,英国的师资培训基本定位在本科以上,实行开放、多元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政府对师资培训尤为重视,并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监控。英国成立了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CouncilfortheAccreditationofTeacherEducation,简称CATE),专门负责根据最新制定的课程鉴定标准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进行鉴定和评估[3]。CATE的成立标志着政府对教师教育直接干预的开始。此外,英国还通过实施严格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来控制师资培训课程,BEd和PGCE均与教师资格证书相联系。

2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

BEd和PGCE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非常注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有的甚至以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就开始盛行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教师)——徒(师范生)制”教师培养模式[4]。1992年,教育大臣帕顿发表的《职前教师训练》报告,强调师范教育机构必须建立服务教师培训的中小学基地学校,两者的关系应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式开始实施。新的模式以“教师职前培养制度的改革应基于彻底了解现行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完全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使中小学与大学培养机构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的“伙伴式”关系。师资培养机构与中小学的这种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已成为英国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色。

3师资培训课程设置灵活、形式多样,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BEd和PGCE这两种培养方式各异、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的模式形成了英国颇具特色的“混合型”教师培养体制,它能灵活地适应教师数量的供求变化,保证师范教育的办学效益。课程通过报告会、研讨会、实践调查、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自由交换意见,这也是一个鼓励提出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过程。英国教育有注重个性的传统,这在师资培训课程中也有明显体现:既有必修的主干课程,又有选修的辅助课程;既有学习时间较长的课程,也有几天或几周的短期课程。这些课程种类繁多,明码标价,师范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爱好、特长及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其中的一些课程学习。这样,课程的开设、学生的选修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师范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5]。

三、启示

1教师教育体制由单调、封闭走向开放、多元

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长期实施的是独立定向的教师教育制度,政府严格控制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从而造成整个教师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师范院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导致办学效率低下,进而限制了教师教育的发展。而今,市场经济的建立对这种封闭运行的教师教育体制提出了挑战。只有在教师教育中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起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体制,才能使教师教育得到健康发展。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优势正在于其开放性。同样,单一的师范院校也可以通过走综合化的道路来创造同样的优势。我们要寻求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最佳平衡点,尽快在新的背景下形成师范教育新的内部机制。

2加强师范院校(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教育实践活动一直是我国师范教育的薄弱环节。中小学除了向师范生提供短时间的教育实习,基本不和师范院校发生联系。这种情况不利于职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影响教师培养质量,也不利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武装,也需要真实的实践体验。大学是教师的理论学习场所,中小学是教师的实践基地,只有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也有了师范院校与学校合作的尝试,出现了教师发展学校。它是在原学校建制内,由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共同体,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方式。不过,教师发展学校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困难与障碍。英国在此方面有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

3将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它应该贯穿教师的一生。在传统教师教育体系之下,职前教师培养在师范院校进行,在职教师培训主要是中小学的事。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这种分离状态不利于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在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师范生在学校度过大量时间,由专门的学校指导教师对其教育实习进行专业指导,学校指导教师要接受由大学进行的指导教师培训,这也是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保证教师教育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我们可以建构一种能把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实习模式,双向校本师生培训模式便是这样一种模式。所谓双向校本师生培训模式,是指高师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对学校师生的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种种资源,主要在校内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工作需要以及每个师范生和在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二者的双向专业发展,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6]。总之,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场所,通过教育实习中的教学指导这一环节,把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有机联系起来,可以充分利用大学与学校的资源,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BEd(Honours)PrimaryEducation[EB/OL].,2006-09-01.

[2]SecondatyPGCE(fulltime)[EB/OL].,2006-09-01.

[3]Furlong,J.&L.,Miles.,Whiting,C&Whitty,G.Teachereducationintransition:reformingteacherprofessionalism[M].OpenUniversityPress,London,2000.22.

[4]胡艳,蔡永红.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46.

[5]王泽农,曹慧英.中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0-51.

[6]孟宪乐.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4).

[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英国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中小学为基地,以BEd课程和PGCE课程为主体的教师培训模式。在对这两种课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具体特征,并提出了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以中小学为基地;教师培训模式;BEd课程;PGCE课程

篇2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交流

继续教育培训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需要。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而最为有效、途径最为便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笔者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实践,以及继续教育的模式创新,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 培训者应具有先进的培训理念教师培训机构担负着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艰巨任务,并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职能。培训教师则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的管理、研训与指导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建设的有效措施。教师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是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学习,是团队的学习,是整合已有知识、分享已有经验的学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并不只是让教师“加油”、“充电”的行为,而是激活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接受培训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自我。作为培训机构应树立“以人为本”、“学习创新”、“学员第一”、“远程培训”、“流程再造”的新理念。

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必然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其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必须要建立在成人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培训者要成为继续教育的管理者、校本培训的指导者、继续教育培训的策划者、现代教育理论的传播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新一轮的培训过程中建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新的培训评价观,建立新的培训课程观,建立新的培训教学观。培训教师要树立“以学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2. 建设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一)加强继续教育教师与中小学之间的沟通联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联系点,并根据联系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灵活的制度,教师可通过随堂听课、参与教研活动、与一线教师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状况。

(二)充分利用市、区基础教育教研室的资源,搭建继续教育教师全面了解中小学受培教师需求的纽带,参与教研室有关教研活动,及时了解前沿信息,把握继续教育发展动向。

(三)适当引进教学实践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名师或高级教师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兼职教师,选拔有深刻课堂体会和生动课堂教学案例的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加人继续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总之,在引进人才、壮大继续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继续教育师资资源库,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四)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继续教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更新教育信息,夯实教育理论功底,提升现有教师从事继续教育的水平。

3. 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注意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过于偏重让中小学教师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技能,忽视了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养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要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对中小学教师传统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要真正地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就要把他们从被动地听课中解放出来,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活动与交往中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反思学习,使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情感、技能、习惯。在培训形式上,要注意专家报告式的运用, 解决农村教师在某段时期内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观念、形势、政策等问题,通过集中授课和讨论的方式开拓教师们的思路;要在话题选择、运用场合上精心研究,结合现实深入实践。要加强对问题切入式、展示交流式等方法的运用,根据培训对象们的问题和要求以及培训的目标,从问题出发引申出培训的内容,鼓励培训者、培训对象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达到研讨效果。

在进行培训时,要根据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培训什么掌握什么的原则进行知识安排,内容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确立培训内容,有的放矢,从实现教师专业化角度更新培训课程,既要满足教师们的短期需求,更要着眼长远满足他们的潜在需要;要重点安排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管理、新课标学习等方面的课程,最大限度满足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继续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参加教师的需要是教师培训课程的源泉,也是课程的内容和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参加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课程开发者要走进中小学教师的学校生活,走进课堂,找到他们的真正需要,还可以征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提供学习者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开设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课程,从而使课程的内容灵活新颖、层次提高。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根据他们的不同方面的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比如除专业课程外,还可开设教师职业倦怠调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技巧等等。在开发一门课程时培训机构要组织一个团队,汇集众多专家的意见,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

4. 面向农村,开展互动性的教师发展规划交流

篇3

从任职资格来看,随着国家对师资队伍达标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在学历上面临新挑战,相当多的教师必须进行学历上的再提高,将近一半的英语教师尽管有专科或本科学历,但并不具备从事英语教学的资格,他们在专业方面没有接受深入、系统的学习,其语言能力和教学技能不足以保障教学效果,给英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从年龄结构来看,结构不合理,师资缺口大。教师队伍年轻,经验丰富的中老年老师偏少,年轻教师居多。这些年轻教师拥有新颖、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语言技能,但是教学阅历肤浅,教学经验欠缺,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从接受培训来看,大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足,觉得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自觉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意识淡薄,不注重在教学实践中的提高;教学任务过重影响了教师理论学习与研究,制约了教师发展的“后劲”。同时由于专业基础欠缺,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此外,培训也忽略了接受培训的教师的认知方式和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教学实践所形成的个人教育理念及这种理念在他们接受新知识过程中的作用。加之时间短、内容多,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也不现实。因此培训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搞“一刀切”,而没有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作法,构建一种“分层要求、分类推进、多种形式、多方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

外语教学有其特殊规律性。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也是为了加强语言能力、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exam-orientededucation)的现象。从根本上讲,教师培训就是开发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s),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性和实效性。由于年龄、经历、性格、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要发挥其应有功效,培训务必确保差异性、应用性和实效性。正如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一样。培训所涉及的内容也应是全方位的。为了真正将培训落到实处、卓有成效,根据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的要求,再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实际情况及教育现状,教师培训应涵盖以下方面:

1、完善培训机制

完善的培训机制是确保中小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或者说还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再培训,再上岗”的原则,不断加强适合中小学英语继续教育课程的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从而在机制上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明确目标定位

培训旨在唤醒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和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建(rolereconstruction)。根据叶澜教授的观点,未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理想的风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二是多层复合知识结构,突破“传统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三是形成更高要求上的新能力,如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四是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理想风采。

3、更新教学理念

结合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观,培训的目的是使接受培训者完成对培训中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摈弃根据经验和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教育理念中的不合理成分,树立相应的现代教育理念,能运用大教育观、学习观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reflection),探索新的教学行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应以交际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应充分领悟语言教学思想的内涵。克拉申(Krashen)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由主体变主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组织参与交际活动。

4、提高教研意识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研水平低下,难以适应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外语教学应根据个体认知差异(cognitivedifferences),把握语言教学的规律及特点,科学实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就要求外语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培养良好的教研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教研能力。教研能力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培养用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在正确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技巧,这是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必然挑战,也是教师的必备本领。科研工作应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外语教学理论,在教材、教法等方面开展实证研究(empiricalresearch)。研究不能凭感觉,而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回顾课堂教学行为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并适时加以调整,形成新的教学决策能力,开展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提高科研水平主要是培养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5、强化信息技术

仅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还不够,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能切实理解当今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把握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通信技术来呈现中小学英语知识体系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利用网络搜集获取信息、加工利用信息、整合交流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的整合。

6、形成整体衔接

我国的外语教育要不断改善宏观调控措施,立足整体,统筹安排,应根据国情(缺少语言环境、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等),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外语教育整体方案。中小学、大学外语教育应形成系统,环环相扣,“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条龙”的整体衔接。这就要求三者在大纲、教材、方法、考试等方面有可行的衔接安排,避免衔接不利而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对机械重复、炒现饭的外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不相衔接的问题严重违背了教育学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要为后一阶段打基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深化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前外语教学中出现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尴尬局面。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教育技术培训教师

笔者对聊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20份,收回问卷698份,回收率为96.9%,其中有效问卷687份,有效率为98.4%。在被调查的教师大部分教师是希望在本校、或本乡(镇)接受培训,即培训的地点要求便利、方便。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所掌握的教育技术知识各有不同,需要继续提高的重点也不一样,对于今后自身需要提升的方面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16.1%的教师表示教学设计的能力需要提升,10.6%的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需要提升,15.0%的教师科研的能力需要提升,13.1%的教师课堂活动设计的能力需要提升,12.5%的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需要提升,21.7%的教师课件制作能力需要提升,10.5%的教师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需要提升。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希望今后通过培训课件制作的能力提升需求最高,其次是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活动设计的能力。对于目前教育技术培训的不足,17.6%的教师认为目前培训重技术轻应用,30.3%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短,6.1%的教师认为培训模式单一,24.7%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过于狭窄,12.1%的教师认为培训缺乏系统性,7.7%的教师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调查结果表明今后在培训时间上是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是培训的内容培训中应更强调应用性。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与实践教学脱节

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来看,在内容方面,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和简单的课件制作培训,而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化作用等培训甚少,过于重视技术本身,忽略能力的培养,背离了培训的真正目的。培训的目的在于教师能把教育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用技术工具来收集、分析、解释、交流各种传达信息的数据资料,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2、参加培训的部分教师动机不强,应用意识淡薄

从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来看,外部功利色彩较为浓重,48.3%教师参加培训多是为了拿证、评职称或为了做课件拿奖金。45.9%的教师是出于对学科的兴趣、爱好掌握一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很小部分教师对培训持不太重要的态度。

3、培训方法和模式单一

这种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灌输式的方法,没有考虑到中小学教师作为成人的学习特点,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群体特性,不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以后的实际应用也缺乏相应的后续反馈。

4、培训没有考虑学员的学科差异和水平差异

参加培训教师的学科不同,背景知识不同。这导致他们的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受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技术恐惧现象,且多数教师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不知道如何使用网络资源。如果盲目地对受训教师讲授相同的内容.势必会影响培训效果。

5、培训课程质量有待提高,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由于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的原因,使得培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课堂管理等方

面不能很好地做到言传身教。目前多数培训的评价内容还是传统的记忆性知识和程序化方法,评价方式也基本沿用考试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对培训期间的所学知识进行测试,而忽视了学员结束培训后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策略

1、明确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培训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具有实用性,通过培训能够使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培训应包括一下方面:现代教育基础理论模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策略模块、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开发模块、计算机使用与课件制作模块。其中教学设计理论是对教学全程的整体设计,包含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学习环境设计等环节。

2、精选执教教师

必须进行有效的师资培训,笔者认为,在进行主讲教师培训时,一方面要慎重选择参培人员,必须是优秀的学科教师,另一方面,要借助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中专家学者的帮助,切实提高主讲教师素质,另外尽力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选拔一些教育技术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懂得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获取、分析、评价、加工、利用、输出信息的能力。

3、分层次培训

对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培训的内容就可以不一样。对有一定基础的专业教师,应重点培训他们对最前沿知识的吸收,应采用研讨、观摩等形式,让教师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而对没有基础的教师,应从基础知识开始,让他们也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应考虑教师的层次,以骨干带骨干,层层推进。应先培训那些教学骨干,让他们首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形成教育观念,使其发挥先导作用。4、培训采用案例教学形式

4、变革培训方式

我们改变以往的主讲教师在讲台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身教终于言传。我们要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性别、学科等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进行培训。我们总结出培训班的“四要四宜”:一要控制讲课节奏,宜慢不宜快;二要照顾到面,宜浅不宜深;三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宜少讲多练;四要主讲与助教相结合,宜多配辅导老师。同时考虑到教师平时既要上课又要参加培训,安排不同的时间分别培训,每次培训的时间不宜长,便于教师安排,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

5、完善培训评价体系

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搞好培训考核,保障培训质量。学校应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应以过程取向的评价为主,强调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包括课前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课后练习等环节。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况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参考文献

篇5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站比较分析,总结了教师培训网站超越时空限制、资源共享、个性化自主等优势,使网站的开发者和应用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自主学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教育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师培训是解决当前这一难题的重中之重。为了方便让更多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站进行培训可以说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优秀教师的培训,不但加强了教育薄弱地区的师资力量建设,更加有利于不同地区的教师开展“面对面”的学术经验交流,从而提高我国师资队伍质量,使更多学生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调查的设计

1.调查要素选择。

教育培训网站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一些学习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任务,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网站应该属于教育主题网站的一类。一般来说,教育主题网站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1)结构化知识的展示:是指把所需要的知识运用基础的基本定义在网站上表现出来,通过很多方式把结构化的知识得到展示。

(2)扩展性学习资源:是指很多暗含的知识和手段。可能这个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要查询的知识,而是需要更加一部参考学习的知识,那么这就是扩展性学习资源,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定义。

(3)网上协作讨论空间:这种空间基本上是大家互动的环节,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探讨、合作。

(4)网上自我评价、反思系统:这种最后的手段可以使得我们得到网上的自我的评价,对于网络可以产生一种信任的心情。这种评价和反思更加有利于我们思考。

2.样本选取。

以“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网站”为关键字,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并搜索,笔者随机从中选取了14个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相关的网站作为样本展开研究。

二、对网站的分析概述

1.总体功能分析。

通过对选好的14个教师教育相关网站的样本研究发现,所有调查对象大致将基本功能分为三类:

(1)信息公告板。这个公告板的功能可以向教师展示教师继续教育的最新动态,也可以传达当地教师培训的相关消息。如果网站以培训系统形式出现,这类系统网站一般需要付费才能使用,也可以赋予某一区域或某些教师使用权限,合理地控制使用权。

(2)辅助资料库。主要是向相关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辅助资源,如教案、课件、题库、素材等。

(3)综合型网站。综合型教师教育网站功能是上述两种网站功能的集合体,不仅可以看到我们需要公告的信息,也可以查询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因为能把所有的内容和信息都查到,可以说这种综合类的教师教育网站,即将成为新兴的、受欢迎度最高的网站。由此可见,目前教师教育网站的功能在逐步的从不完善走向完善,逐步向综合型和多功能转型。

2.各个维度分析。

(1)内容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当前的教师教育网站非常注重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实际的资源辅助教学资料。这是因为网站最原始功能就是为了可以给教师提供比较有利的、方便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学习。也有一些教师教育网站的建设普遍存在“徒有其表”、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丰富完善内容,提高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网站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网站内容的可利用性,一方面需要增加内容的实在度,真正的做到随时有丰富的资料提供和比较,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保障用户的权益,如保密登陆信息等。

(2)交互功能。强大的交互功能是网络教学的技术优势之一。从14个调查对象网站来看,大都处在浏览阶段,这是交互功能体现的最低方式。我们知道,网络交互既是电子学习时代的产物,也是电子学习时代的推进者。教师的在网络上的学习,不应该仅仅限于知识查询资料这么简单,这样的交互可以说忽视了网站交互的意义。学习者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使用效果、自己的心得等,交互中不仅应该利用到网站的最新高科技手段,还应该增加教师的素质与修养。

(3)认识层次。大多数的教师教育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仅供教师进行浏览或者下载,不能参与建设,这不利于网站的未来发展。在14个调查对象网站中,只有5个网站能够提供比较开放的浏览及下载环境,用户既可以下载资源,也可以采取交互的方式参与学习资源的建设。缺少创造性,是造成很多教师教育网站资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交流中应用跟多更交互性的好功能去解决相关问题。在认识层次方面,现有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站基本都是以较为简单的信息呈现为主,资源建设环境的封闭,使其缺少创造性,且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去进行改正,才可以知道更好地利用我们的资源进行学习和进步,才可以得到最本质的成长,那么这样的认识层次才更加有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支持的学习方式。目前,教师教育网站主要支持个别学习,即通过个人主动的学习,登陆网站,进行注册获得所需要的基本的信息和资源。

(5)学习者控制。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学习过程都是有学习者控制,受到自己主动意识的控制,没有强迫的学习。这是利用网站学习的最大优势所在。

三、教育培训网站的优势

教育培训网站之所以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壮大,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继续教育方式不具备的优势。

1.超越时空限制。

参加网站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时,既不受时间的束缚,随时可以进行,又能有效地摆脱地域的限制,不论是在校还是在家里,利用闲暇时间轻点鼠标或者观看网站培训资料即可参加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与专家或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培训网站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是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音频、图像、视频、文字、动画等,这些资源方便操作,很容易存取、复制、修改或传输。原来仅为少数人占有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功能最大化,也有助于改变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

3.个性化自主学习。

利用网站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学习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调控学习进度,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对于未掌握的难点疑点也可多听多看,直至听懂为止,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任意跃过。这种完全个性化自主学习,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针对不同起点、不同专业、不同职务的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继续教育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不是很成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我们在了解教师培训网站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站开发者和应用者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潜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杨茁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承毅,王洪江.网络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9,2.

[2]金秋.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7.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学生和家长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培训市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对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调研,查找存在问题并进行对策探究,以期更好发展,使之成为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

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问题;对策

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是指从事中小学学龄段教育辅导的社会机构,它是相对于普通学校而言的,是教育培训市场的主力群体。随着十几年的发展,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普通中小学校的知识补充体和深化体,为教育服务行业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成为教育行业持续繁荣的一股新的增长极。

一、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兴起的原因

近年来,教育培训市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笔者实地考察走访,发现自2001年南通市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成立以来,教育培训机构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迅猛,数量逐年提升,现如今全市总计共有236家在教育局、民政局、工商局注册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科学进行教育功能的区分,有利引导,成为笔者关注的课题。因此,对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调查和研究有着积极的社会学意义和教育学意义,这是对社会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一次实践性探究,也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做的深度思考和策略组织。笔者对该选题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江苏省南通市29家典型的中小学辅导机构,实地探访了3家普通中小学校,发放612份有效问卷,访谈36人,并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和论述依据。中小学教育培训兴起的原因较为复杂。从社会文化环境上来看,家长期望子女能通过教育选拔机制来改变命运,教育需求显著提高,由单一转向多元,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功课,从而催生了这一现代教育产业。从应试教育体制来看,我国的升学考试选拔人才机制是教育辅导产业得以存活并发展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层面来看,教育行业本身就具备极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从政策导向来看,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办学力量从学校的一元封闭向社会的多元开放。

二、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规模不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培训机构实力参差不等,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师资力量薄弱,良荞不齐。南通市经过15年的发展,辅导机构之间良莠不齐,层次分化鲜明,既有上市公司,也不乏小作坊,但大多数还处于作坊式发展阶段,教学场地小,教学条件一般,其中很多都隐藏在居民住户家中。差异化明显的教育机构在教学质量上也是优劣悬殊。

2.功利性明显

校外教育存在的一大因素就是高额的利润,这也就不难理解其产生的功利性根源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目的是育人与盈利相结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培训机构的生存靠的是良好的办学声誉,只有生源的扩大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从业者普遍缺乏教育学理论基础,对学生心理缺乏研究

虽然少数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达到了理想效果,但是普遍从业者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教学策略的系统知识,使得他们对其赖以生存的教学活动缺乏研究,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差异,也就无法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无法设计针对学生学习差异的教学策略。

三、对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1.加强监管,提高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实力

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只允许信誉、实力兼备的机构办学。2013年2月28日,《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也是校外培训行业保证自己的品牌、信誉,寻求自身健康发展的见证。建议更多这类机构都加入《公约》。

2.打造特色,明确市场定位,提高自身价值

建议培训机构树立品牌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弱化功利意识,增强自身软实力。在浩如云海的校外培训机构中,如何脱颖而出,以响亮的品牌号召力,新颖独特的特色教育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吸引更多的生源,应该是培训创办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所有这些具备,利益也就随之而来,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一味只“向钱看,向厚赚”。

3.加强师资,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师资管理及激励体系

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不像正规学校那样受到严格的课程规划和标准的限制,有更大伸缩性,这就要求校外教育培训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根据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老师不但专业知识扎实,还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熟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制定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学习策略,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VIP教学,最大效果提升补习效果。目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大,不稳定,这与培训机构的奖励激励措施不够,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从整体上,可以根据本机构的资金实力、现具规模和发展计划对教师资源的招聘、储备补充、培训开发、职业生涯发展、薪酬福利及激励等方面做出详尽规划。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培训是教育学习的一种补充形式。在开放的教育市场下,学校、社会、家庭多方联动能有效改进教育。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组成部分,它将与学校教育一起接受教育市场的调配,这样势必给教育改革带来新鲜的空气。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补充学校教育的短板,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建议,以求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施栩濠 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篇7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给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如何才能使中小学教师快速掌握相应的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培训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

培训的原则

1.自主选择和合理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对新课程改革,新老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着不同的态度,老教师由于已习惯多年的“书本+粉笔”教学,对新兴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操作理解较慢,而新教师在大学里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青年骨干教师精力充沛,这些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以及实践操作接受较快,因此,针对各中小学教师的具体现状,可以采取依据教师的自主需求进行分层培训的方法。首先,学校应该对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进行系统的调查,进而确定教师的分层。其次,还要将分层目标向教师公布,让教师自主选择参加哪个层次的培训。再次,经过协商调整,确定教师的学习层次。

2.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只组织一次或两次有关教育技术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时间短、间隔长,对教师教育技术的提高很难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所以要想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的提高还要靠学校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在组织技术培训的时间上可以灵活掌握,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活动。另外,根据本校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教师的发展水平,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并在培训期间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和交流,还可以聘请专家进行指导示范,课题研究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学、教、研相结合的原则

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和教研工作相结合,争取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主要以解决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教育技术问题为目的,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课题或课程,设计一些在教学实际和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针对性较强的任务,如参考“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培训的任务设计方法,让教师边学边做,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对教师学习的评价可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

4.教师的优势互补原则

在培训中,有的教师理解能力强,有的教师理解能力稍差,学校一定要以教师间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在统一培训后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相互研究、相互合作。

培训的形式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面对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的培训,因为它完全针对本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所以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一切资源进行自行规划设计。这种培训形式充分体现了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在案例教学中可通过对典型的教育技术应用案例的学习,将培训与学科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使中小学教师切身体验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3.专题受训

专题受训是指学校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难题,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上门指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和方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网络教学的新模式等。这种培训方式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间续性的。由于专题受训是在本校进行,受训的内容是针对目前难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有利于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培训的评价体系

一些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评价考核只要成绩合格就可以,关键是拿到教育技术合格证。这种思想导致他们只注重考评结果,不扎实进行教育技术的训练,导致偏离了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因此,在培训之后,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各中小学校要尽快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教育技术培训评价考核体系,确保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同时,各学校还应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由于各学校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因此在评价时,不应该用单一的标准去考核和评价所有的教师。比如,培训者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文件调查与访谈、教案和报告分析以及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既能改变培训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错误观念,也能帮助他们树立新型的评价观。

以上的策略希望能对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实,只要中小学教师在认识上对教育技术培训有足够的重视,一定会对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中小学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 馆员 继续教育 素质状况 培训建议

【Abstract】This article compose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existence questi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basic unit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promotes aspects and so on library development to discuss has carried o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the importance and the necessity, proposed from the basic unit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angl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difficulty and the suggestion, hoped could bring to the correlation public figure’s attention, enable this work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LibrarianContinuing educationQuality conditionTraining suggestion

《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对于识字、教育、信息提供,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长期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学图书馆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相联系的,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99宣言》明确了中小学图书馆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1]中小学图书馆所处的地位是重要的,担负的社会责任与任务繁重,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一、存在问题与负面因素

1.馆员素质状况

(1)中小学图书馆普遍缺乏“内行”,因为“科班出身”者在县馆也是凤毛麟角,馆员补给实际是“无源之水”,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2)中小学图书馆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已经拥有教师系列中高级职称,或因年老不能讲课即将退休或身体短期不适被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如:大病初愈、孕产妇等,很难系统的学习图书管理基础知识。

(3)职称不是“图书”系列的人员的目标,做图书管理工作时对专业学习没有需求感,不积极、不主动。这就导致图书管理和服务工作不规范,不协调。

(4)馆员队伍严重老化,以上世纪末的统计来看北京、天津地区馆员50%年龄在45岁以上,个别地区达85%以上。文教事业较发达的北京、天津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进入新世纪,大、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人员配置得到了改善,而小城市及城镇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情况依旧。

(5)应该说大部分员工是愿意干好这个工作并为此掌握这门技术的,但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学不干不知道,学学干干吓一跳”;一本书入库的复杂工序、为读者服务迎来送往的那份耐心、不厌其烦地将图书拿出来放回去等等这些对专业人员也不算轻松的工作,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体不适的教师的确是一种另类考验。所以一旦有另外的地方可去或者身体康复便不再逗留,造成馆员不确定的流动。

2.中小学图书馆员系统的业务技术培训难以开展

(1)由于馆员队伍的不稳定,受过几次图书管理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员经常被短期或长期调离岗位,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全面付诸实践。临时接管图书馆的人员又对进修学习不感兴趣。

(2)继续教育培训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培训内容陈陈相因,不分层次,不能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培训。老馆员感觉没有新意,新人感觉如在云里雾里。

(3)没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形式仅限于老师讲,学员听、记。很多馆员经过教育培训,只将知识听在耳中、记在本上,一旦遇到问题仍旧束手无策。

(4)馆员受教育经费的限制,受人员少的限制,受工作量大的限制,难得有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的机会;很多馆员甚至没有到过县级图书馆,不知道图书馆正常的工作流程、基本管理常识。

3.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图书管理专业人才

(1)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经常性的业务督导。

(2)工作检查仅查卫生、馆藏数量、借阅记录,不查馆员的业务技能。

(3)不能经常进行行业评比,馆与馆之间业务交流很少,技术技能竞赛不是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而是为了竞赛而竞赛,就是这样的竞赛机会也是少的可怜。

4.馆员主动学习动力不足

(1)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多数由教师、后勤人员甚至音、体、美教师兼职组成,拥有本专业职称的管理人员极少,晋升不必拥有图书管理知识。拥有教师职称的和兼职人员大多从教师系列晋升,因为教师晋升不用考外语,名额较多,不用出本系统,有专人负责召集,晋升条件、信息。

(2)由于图书馆专业晋升困难重重,令年轻人望而却步,千方百计改行。“半路出家”者畏难不思进取,“避难”者一旦身体恢复,便逃之夭夭。忙时找到的“临时帮工”是很难坐下来系统学习专业的。

(3)由于工作评价失衡,中小学图书馆员工作业绩被忽视,这个岗位被人认为是舒服闲散的地方,养老、养病的地方。这些因素严重挫伤了中小学图书馆员主动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因素

1.图书馆事业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的进步需要馆员提高自身素质。

(1)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极其技术产品,已深入到教育、科研、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和运用现代化设备为读者服务,已成为每个中小学图书馆员必补的一课。

(2)素质教育的深化,要求进一步开发利用图书资源,学生要利用图书馆来学习,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员具备深厚的图书管理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不能仅仅是一个藏书保管员,加工整理员、流通阅览管理员。

(3)随着教育的发展,进入中小学各个岗位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员素质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馆员若不进行再学习,势必被淘汰。

2.我市学校图书馆理员已基本到位,办学条件已逐步改善。

(1)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一个随便安插富余人员的地方;从胶州市中小学馆员配置来看,高中、中专已基本稳定,市区内的小学、初中也都有了专职图书管理员。

(2)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规范化管理,市区内中小学图书馆配置电脑,校园局域网的开通,对馆员学习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农村小学情况仍旧,而我国却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3.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员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国加入WTO后,必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为适应加入WTO后国内环境的变化,必须培养一批新型情报信息人才。这些情报信息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强烈的情报意识和敏锐的眼光,具备较强的情报分析研究和情报信息服务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更新观念和转换角色。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图书馆员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些图书馆员已习惯了传统的采、编、典藏、流通的工作模式和手工操作的工作,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和新工具、新手段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一部分馆员对此深深感到不适应。图书馆员已经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扩充知识,掌握现代化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1.制定长期计划,循序渐进,系统学习。

(1)每次学习解决1~2个问题,再根据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学习内容的先后。

(2)公共图书馆的辅导部每年应结合图书行业的最新动态,提出指导意见或直接组织本区内下级图书馆馆员学习。

(3)分组定期到较为规范的图书馆去看看、动手干干,俗语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干一遍”。一些理论、经过实践,就较容易记住,特别是对于40多岁的中小学馆员。

(4)根据图书馆员的年龄、学历、职务、知识层次和业务专长,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分层次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如对非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开设“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使他们掌握图书情报基础理论,提高信息能力;对从事技术管理与应用者,开办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与网络维护等培训,使其真正能肩负起图书馆的技术管理重任;对中级业务骨干,要对其开展一些启发式培训,为他们创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的机会,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开发利用能力。

2.开拓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来源渠道

(1)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引进图书馆管理专门人才提上日程,一县或一局即使有一人,让中小学图书馆员有个可以咨询的去处。

(2)有目的的选派单位里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人员,到大学图书馆系、地级市图书馆或省级图书馆去进修,彻底改变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员懂专业的不懂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算机的人员不懂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的状况。

(3)由师专或教育进修学院开设图书情报学专业大专班,为中小学图书馆培养一批“科班出身”的专门人才。

(4)各单位要尽量为图书馆员提供参与大型情报研究课题的机会。通过这些研究,图书馆员对所学知识才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培养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增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能力。实践是培养信息意识、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最直接方法。

3.中小学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1)作为入行教育,每个从其他行业转入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员都应到公共图书馆学习2~4周,以期掌握图书管理的最基本的管理理念与知识(如教师一样有一个入学入教教育,图书管理应该也有一个“入馆入行”教育),同时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建立最直接的业务联系。

(2)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中小学图书馆业务指导员,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业务进行经常性的规范化督导。

(3)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转发有关中小学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像《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是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11月共同批准的,笔者是2002年在县图书馆年度培训学习时从一份期刊中见到《99宣言》的解析,以为自己孤陋寡闻,询问同行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他们也只知有《80宣言》,不知有《99宣言》。见到《99宣言》的原文是在2003年的春天了。

(4)图书馆业务督导应要求每个中小学图书馆为馆员定一份专业期刊作为一份继续教育的辅助材料。因经常去兄弟学校帮助工作,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为馆员定专业期刊。

4.中小学图书馆撤换图书馆员应报教体局业务指导部门备案,便于及时的进行业务指导。

新的管理员上任一段时间后,才能放上一任馆员走,特别是书多人少的图书馆,更要办好业务交接,让新馆员在老馆员的带领下学习一段时间,以防止“断档”、“死书”现象的发生。

中小学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网络化、信息化,因此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员进行“怎样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技能培训很有必要。图书馆信息之窗,真正起到信息传播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图书馆网络环境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适应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这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网络知识、学科知识、图书管理知识才能更好的管理图书,更充分的挖掘馆藏潜能。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的诞生、成长、发展始终和人类的文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古往今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科技进步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2]

为科技进步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接受适当的继续教育是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他们进修提高的主要途径。科技进步服务是通过为读者服务来实现的,只有有了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培养具有图书资料情报意识的读者、具有熟练地利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给他们继续深造创造一个极好的有利条件,也为大中城市图书馆输送了较高素质的读者。

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与素质提高。面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图书馆馆员具体情况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尽快培养一批思想素质高、开拓能力强、知识广博、专业精湛、创新能力强的图书馆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篇9

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根据*州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20*年全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通知》(*市教师字[20*]21号)精神,我县继续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远程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是“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形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我县自实施远程培训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但是,有一些地方和学校远程培训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各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投入、更实的举措,精心组织,不断创新,认真组织实施教师远程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二、完善措施,科学规划,提高远程培训工作实效

各校要认真总结近两年远程培训工作,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提高远程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的成果。发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配备设备的作用,将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融学习、研讨、实践为一体,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提高教师素质。

2.进一步加强培训管理和指导。各校要进一步充实培训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人员,落实责任;要健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辅导教师队伍,制订辅导教师工作规则和管理考核办法。辅导教师要认真对不能上网而参加“光盘播放”学习的教师进行辅导,组织好校本研修工作,确保培训不走过场,提高培训效果。

3.加强培训宣传和交流。今年,“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将编印《*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通讯》,搭建培训交流平台,各学校要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投稿,以展示在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三、加强领导,规范管理,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远程培训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将远程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远程培训“师资库”,充分发挥好本乡、本校师训兼职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要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及时解决培训中的各种问题,加强考核与管理,切实把远程培训工作列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和考核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2.要严格执行*州市人事局、教育局《关于转发*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市人字[20*]131号)精神,“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内容,经审考试合格人员,获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后,才能颁发《*省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两证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及续聘、工资晋升的必备条件”。今后,凡未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考试、未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者,县教育局在其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工资晋升以及评先评优资格审查时,一律不予通过。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自主学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教育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师培训是解决当前这一难题的重中之重。为了方便让更多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站进行培训可以说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优秀教师的培训,不但加强了教育薄弱地区的师资力量建设,更加有利于不同地区的教师开展“面对面”的学术经验交流,从而提高我国师资队伍质量,使更多学生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调查的设计

1.调查要素选择。教育培训网站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一些学习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任务,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网站应该属于教育主题网站的一类。一般来说,教育主题网站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1)结构化知识的展示:是指把所需要的知识运用基础的基本定义在网站上表现出来,通过很多方式把结构化的知识得到展示。(2)扩展性学习资源:是指很多暗含的知识和手段。可能这个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要查询的知识,而是需要更加一部参考学习的知识,那么这就是扩展性学习资源,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定义。(3)网上协作讨论空间:这种空间基本上是大家互动的环节,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探讨、合作。(4)网上自我评价、反思系统:这种最后的手段可以使得我们得到网上的自我的评价,对于网络可以产生一种信任的心情。这种评价和反思更加有利于我们思考。2.样本选取。以“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网站”为关键字,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并搜索,笔者随机从中选取了14个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相关的网站作为样本展开研究。

二、对网站的分析概述

1.总体功能分析。通过对选好的14个教师教育相关网站的样本研究发现,所有调查对象大致将基本功能分为三类:(1)信息公告板。这个公告板的功能可以向教师展示教师继续教育的最新动态,也可以传达当地教师培训的相关消息。如果网站以培训系统形式出现,这类系统网站一般需要付费才能使用,也可以赋予某一区域或某些教师使用权限,合理地控制使用权。(2)辅助资料库。主要是向相关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辅助资源,如教案、课件、题库、素材等。(3)综合型网站。综合型教师教育网站功能是上述两种网站功能的集合体,不仅可以看到我们需要公告的信息,也可以查询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因为能把所有的内容和信息都查到,可以说这种综合类的教师教育网站,即将成为新兴的、受欢迎度最高的网站。由此可见,目前教师教育网站的功能在逐步的从不完善走向完善,逐步向综合型和多功能转型。2.各个维度分析。(1)内容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当前的教师教育网站非常注重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实际的资源辅助教学资料。这是因为网站最原始功能就是为了可以给教师提供比较有利的、方便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学习。也有一些教师教育网站的建设普遍存在“徒有其表”、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丰富完善内容,提高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网站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网站内容的可利用性,一方面需要增加内容的实在度,真正的做到随时有丰富的资料提供和比较,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保障用户的权益,如保密登陆信息等。(2)交互功能。强大的交互功能是网络教学的技术优势之一。从14个调查对象网站来看,大都处在浏览阶段,这是交互功能体现的最低方式。我们知道,网络交互既是电子学习时代的产物,也是电子学习时代的推进者。教师的在网络上的学习,不应该仅仅限于知识查询资料这么简单,这样的交互可以说忽视了网站交互的意义。学习者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使用效果、自己的心得等,交互中不仅应该利用到网站的最新高科技手段,还应该增加教师的素质与修养。(3)认识层次。大多数的教师教育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仅供教师进行浏览或者下载,不能参与建设,这不利于网站的未来发展。在14个调查对象网站中,只有5个网站能够提供比较开放的浏览及下载环境,用户既可以下载资源,也可以采取交互的方式参与学习资源的建设。缺少创造性,是造成很多教师教育网站资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交流中应用跟多更交互性的好功能去解决相关问题。在认识层次方面,现有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站基本都是以较为简单的信息呈现为主,资源建设环境的封闭,使其缺少创造性,且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去进行改正,才可以知道更好地利用我们的资源进行学习和进步,才可以得到最本质的成长,那么这样的认识层次才更加有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4)支持的学习方式。目前,教师教育网站主要支持个别学习,即通过个人主动的学习,登陆网站,进行注册获得所需要的基本的信息和资源。(5)学习者控制。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学习过程都是有学习者控制,受到自己主动意识的控制,没有强迫的学习。这是利用网站学习的最大优势所在。

三、教育培训网站的优势

教育培训网站之所以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壮大,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继续教育方式不具备的优势。1.超越时空限制。参加网站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时,既不受时间的束缚,随时可以进行,又能有效地摆脱地域的限制,不论是在校还是在家里,利用闲暇时间轻点鼠标或者观看网站培训资料即可参加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与专家或其他老师进行交流。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培训网站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是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音频、图像、视频、文字、动画等,这些资源方便操作,很容易存取、复制、修改或传输。原来仅为少数人占有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功能最大化,也有助于改变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3.个性化自主学习。利用网站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学习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调控学习进度,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对于未掌握的难点疑点也可多听多看,直至听懂为止,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任意跃过。这种完全个性化自主学习,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针对不同起点、不同专业、不同职务的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继续教育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不是很成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我们在了解教师培训网站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站开发者和应用者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潜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承毅,王洪江.网络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9,2.

[2]金秋.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7.

[3]李建海.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趋势[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38-41.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立足本校、立足教师、立足课程,牢固树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训理念,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以有[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学校的潜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和研究,切实做到教师全员参与,人人有提高,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和谐统一。

二、培训原则

坚持以校为本原则,因校制宜原则,校长责任原则及教师需求原则。

三、培训目标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学习型学校;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在培训过程中着重提高教师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即清晰、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实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有效发展的能力。

2、自学能力。即在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生动的教育情景中吸收营养并总结升华的能力以及学会读书的能力,特别是通过网络捕捉信息并对有关信息进行重组、分析、综合的能力。

3、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能力。即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掌握新课程教学规律和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

1、师德修养的内容。

2、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最新的基础理论和教改信息及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等。

3、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确定的内容。

五、培训模式及方法

1、课题研究式。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实施培训,要求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自修反思式。教师立足岗位,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反思。可以是自我诊断,也可以是与他人共同诊断,通过诊断、反思,促进发展。

3、课堂观摩式。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实况,让教师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教师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4、专题讲座式。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直接传授培训。

5、案例分析式。引导教师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进行研讨,以解决特别问题为目的的一种参与式培训。

6、校际(联片)合作式。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互访互助的教师培训活动。

7、师徒结对式。教师间一帮一的培训模式。

8、网络交流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传导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计算机互联网(天网、地网、人网)相融通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平台,以虚拟学校、虚拟教室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一种现代培训方式。

9、沙龙研讨式。由培训者与教师或教师之间围绕某一问题而汇聚在一起自由讨论,以解决其难点和疑点,形成共识的一种参与式的培训。

各校确定培训模式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

1、教育专家、县内外优秀教师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工作、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2、组织同一学科或同一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切磋教育教学技艺,共同研讨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4、通过组织教师听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和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5、组织专门的研讨会、交流会、教学沙龙、教学信息会为教师相互切磋教学技艺提供平台。

六、组织与管理

1、建立教师校本培训基地。县直学校、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校为单位,小学以乡镇中心小学为单位分别建立校本培训基地。各基地校长为基地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非基地学校校长为本校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2、县教育局是校本培训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县直学校、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为校本培训的责任人,对学校校本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负领导与管理责任。

3、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全县教师校本培训

规划,为校本培训基地推荐培训者,提供业务指导及学分的审验等工作。七、实施步骤

校本培训工作具体分以下三个步骤:

1、规划准备。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各学校应根据本实施意见和学校自身发展和教师个人实际,及时制定教师校本培训总体规划。并分年度制定具体的年度校本培训计划,计划应翔实、周密、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包括培训的目标、时间、内容、培训模式与方法、培训者、主要措施等,其年度培训计划于年初开学第二周报县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备案。

2、组织实施。根据学期培训计划,采用灵活、务实、高效的培训模式对教师实施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做好有关记载,教师应注重积累原始资料,如培训课、示范课(公开课)教案、(论文获奖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自学笔记等,以备学分登记时审验。

3、考核评价。校本培训以学校自评为主,主管部门评价为辅。一是对本培训学校的工作情况进行自评,二是根据教师个人参与培训和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具体确定每个教师的校本培训(非集中培训)学时学分,连同学校年度师资培训工作总结报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然后由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对各校的培训工作和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复评复审,在全面检查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核查教师学习过程资料的基础上,核定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学分。

各校在认定教师的学时学分时,应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态度和培训后的物化成果,并纵向比较教师参与培训后的进步情况,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结果,并将评定的等次记入《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成绩栏中。

八、学时学分的认定

根据《安远县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意见》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时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应完成校本培训高中每学期不少于18学时,初中每学期不少于24学时,小学每学期不少于30学时。各学校在认定教师校本培训的学时学分时,应统一标准,严格考核,凡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完成了学校计划规定的培训任务且学校考核在合格以上等次者,按省发标准填写登记学时学分。

九、具体要求

1、各校要加强校内的培训基地建设,努力完善培训设施,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

2、各培训学校应结合本校(学区)实际,周密部署、科学安排每学期的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学期应安排1—2项全员性培训,同时因人制宜地开展分层施训,使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均有提高,体现校本培训的“校本”本质。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规章制度。各校应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情况列入年度考核范畴,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结果作为评先、晋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定的重要依据。

篇12

一、绵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背景

2004年12月。为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2006年2月,我市建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项目办公室,开始拟定实施方案、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基地、培训主讲教师、开通在线学习平台、制作机考试卷等准备工作。

二、绵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模式

1.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来定位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与内容。 (1)注重对培训学员初始状态的诊断,在组织学员时尽量做到层次相近。(2)解读标准、大纲和教材,形成概念系列、知识系列、技能系列、活动系列、任务系列,针对初始诊断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整、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主题活动,构成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内容体系。

2.从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来确定教育技术培训的方法和形式。(1)构建培训组织体系。市、县设立项目办,学校设立项目负责人,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全市共设立13个培训基地。培训以基地面授培训为主,辅以在线学习。绵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上学习平台(http://teta,mv-etnet)是面授的补充性、扩展性学习,并依托该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2)构建培训方法体系。培训方法不是一般的技术问题,而是培训的观念和指导思想问题。我们深入研究了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最缺什么、最需要帮助解决的是什么。形成一个问题系列、主题活动系列,将所要培训的知识点和技能融入其中,对概念和知识突出认知性培训。对技术操作突出技能性培训,对应用突出创新性培训,以形成“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学习、主题活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反思评价、成长记录”等培训方法体系。

3.建立人文管理机制。(1)政策机制。为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我市积极出台政策,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情况纳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务)推荐条件。(2)合作机制。培训过程中,学员将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成果(学习心得、叙事报告、电子课件、主题网站、教学设计等)在班级内进行共享,形成班级成员间的共享合作关系。另外,参培学员分组结队,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友好合作关系。(3)激励机制。我们在举办骨干教师培训时,坚持严格评选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和优秀讲课教师,公开奖励,通报表扬。(4)评价机制。在面授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 “作品评价”和“协作表现”等四个方面被纳入过程考核成绩,共20分。学员须在“绵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上学习平台”注册学习满10学时,可获20分。面授培训结束时由市项目办组织机考,机考成绩共60分。学员的“过程考核分数”“网上学习分数”和“上机考试分数”三项分别合格后,方可领取由市项目办颁发的《绵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5)可持续发展。在初级培训即将全部完成之际,我们积极调研中级培训方案,并邀请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南京师大沈书生教授、西北师大郭绍清教授来对我市主讲教师做专题讲座和中级启动培训。

三、绵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成果

截止到2011年9月,我市共完成对21954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占应培训教师总人数的75.4%。通过几年来开展全员性培训,教师搜索、收集、存储、处理、制作、应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技能大大提高,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新型教学方法的广泛使用、技术支持教与学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其他市州得到全面推广。2009年,我市项目办作为唯一市级单位被国家教育部项目办评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优秀组织管理单位” (全国14个,四川仅1个)。

四、绵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参考教师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

2.部分学校的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不到位,导致教师无法使用所学到的知识。

篇13

关键词:中小学;继续教育;粤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23-02

随着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中小学专业人才培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成为广受关注的重点。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有着一流的国际接轨人才,通过跨区域继续教育培训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拓展国际化教育的新动向。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着相同的民族背景,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相互学习与合作会更加便利,因此与台湾高校建立中小学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两岸师资培训本着“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理念,与其他区域培训机构共同合作,开辟新的教育资源,共同交流经验,可在台湾高校或大陆高校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利用已有的资源共同进行教师培训。本文从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与大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几个合作模式。

一、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特点

1.师资培养制度的规范性。台湾地区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颁布了许多法律,使继续教育培训有法可循,通过台湾《终身学习法》、《国民教育法》、《高等中学法》、《师范教育法》、《教师法》、《师资培育法》、《中小学教师进修研究办法》、《高级中学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在职进修方法》、《教师出国讲学研究或进修办法》对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相关要求。台湾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观点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同样也是义务。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不及时补充就会落后于其他教师。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有必要开展专业领域相关的培训活动,如研习、考察、学术研究、观摩学习等。

2.师资培训费用的补偿性。台湾颁布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享有带薪或留职停薪的权益,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方式,如,晋级加薪、学费补助、获得资金、公共休假等,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1]。台湾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一般不需要缴费,相关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并且对培训内容非常重视,比较看重培训的实用性[2]。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其自有特点。

3.师资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围绕这一主题,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从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项目来看,教师在职培训之课程与教材,应就各级学校教师进修教学与研究有关知能之需要,作有系统并具发展性的计划与安排[3]。通过构建终身教育理论,加强教师职业生涯内的学习与培训,获得优秀的自学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含了价值观、职业操守、人文知识更新等;学科专业类知识培训,补充与完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

4.师资培训方式的区别性。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两种方式,一般来说短期培训为7~30天左右,长期培训分为几个学期中实施[4]。主要为两种类型:第一,初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中主要包含中小学教育研究会研究与小学教育辅导团及师专辅导区的研究辅导两种,长期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师专暑期及夜间培训。第二,中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由师范大学设立的中等学校教师研究中心承担,长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夜间培训、研究所40个学分的继续教育培训、研究所硕士学位继续教育培训及出国学习等。

二、广东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许多院校成了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部门。但是,对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与管理机制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性[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空泛[6],很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未能及时地改革培训内容、教学任务与培训方式。

1.创新培训模式与方式。在当前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适应教学与学习的多样化。付建中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分析指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喜爱方式依次为:出国学习、国内访问学者、骨干教师进修、高级研讨班、短期研讨班及学术讲座等方式。同时培训中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互连贯通;改进培训方式与方法,推广“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与教师工作实地结合,同时加大校本培训。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培训法规。台湾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法制建设上比较完善,大陆政府与教育部门也有针对性地指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培训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理念。首先,完善五年一周期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五年周期内,修满的学时学分的培训课程等;其次,实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订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再次,加强培训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完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开展培训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最后,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奖惩制度。

3.落实培训经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落实,要求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继续教育培训资金分配规定,构建政府、社会、个人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并建立教师培训与研究机构,加强教师培训业务研究和指导工作。

借鉴台湾继续教育成功的范例,结合大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通过与台湾高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心理需求,消除时间限制;与台湾高校共同培训模式,改变培训内容陈旧、模式单一的现状,调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与台湾高校合作,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减少经费短缺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开展两岸培训教育可行性合作模式,以供参考与探讨。

三、两岸中小学教师合作培训模式

通过我国这几年中外合作教学与培训,形成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1.融合培训模式。融合模式即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可将大陆的培训模式与台湾高校的培训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首先,引进台湾中小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设置及培训方法与方式;其次,聘请台湾高校培训机构来大陆讲学,派遣大陆中小学教师到台湾观摩学习,该模式以优秀教师、骨干教授,学者、课改人员等组成专家团,通识培训与教学培训结合;再次,相互探讨各方的培训方法,如观摩学习、研讨学习、案例探讨等;最后,培养出适合两岸的专业化教师,进一步推动两地继续教育培训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技术的提高。融合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培训资源的相互共享,信息开放,优势互补,教师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将充分发挥高校培训机构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保证教师的知识领先与更新。

2.嫁接培训模式。与上述模式相比较,嫁接模式具有自有特点。嫁接模式通过充分保留各自的培训模式,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计划进行评估,达到相互认同的方式,然后双方派驻各方教师到对方学校接受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是,结合了大陆与台湾的培训优势,能让教师直接进入对方区域接受培训,对双方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教育观念等有较深刻理解,除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人文观念,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培训模式花费较高。

3.顾问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聘请双方优秀教师相互讲学,双方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双方的培训经验。也是当前各个培训模式的尝试。顾问式培训模式对两岸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更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顾问式培训模式主要包括获准进入、调查分析、提出培训方案、引进培训人员、指导培训实施、总结等几个步骤。该模型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培训管理解决方案,聘请专家讲学有利于引起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专业的培训专家与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训资源的选择;通过不同渠道吸取双方先进的教学与培训经验,利用各自资源提高培训水平与培训质量。

4.网络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培训技术,网络培训是传统培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衍生,具有很多优越性。首先网络培训让双方院校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地域限制。网络培训可以在任何地方实施,教师完全可以在本校通过网络进行系统培训。其次,时间更具有弹性,网络培训增加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灵活性。教师不必中断工作进行脱产培训,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最后,网络教师培训节约成本,培训使用的教材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下载,教师可依据自身需求定制培训内容与进度,并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讨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海峡两岸的合作模式,从知识体系到培训模式上都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从而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京伟.台湾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概况[J].课程・教材・教法,1998,(12):47-51.

[2]廖圣河,吴永军.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7):39-45.

[3]郑旦华,于超美.今日台湾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77-78.

[4]郑少君.台湾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之特色[J].教育评论,2008,(5):119-121.

篇14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培训 创新 体系

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冲击,努力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对于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教师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周期性强,见效慢。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的创新。要把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使学员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着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工作热忱;尊重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活习俗,能很好地从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出发进行有效的教育。能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适应教育教学的变化。积极思考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以及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策略的变革,能根据所任教学科目和班级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术的各项基本技能,并能将其教育教学有机整合,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因此在办培训班时,所设课程必须要有理论课和观摩课。

二、要达到长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必须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

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要积极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科学模式,比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挖掘他们自身资质,引导其自主获取知识信息,自主进行经验反思、知识更新和重构、主要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学术报告、案例教育等方式来实施:“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依据专题来配备导师,请专家或优秀教师指导。让中小学教师分组研究,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在经验反思中实现自我突破,“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不足和问题、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

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创新

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当务之急是:1.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积极组织和开展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级研修、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狠抓师德培训、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来抓,常抓不懈,真正抓紧、抓实、抓好;3.强化新课程培训,认真组织和安排分类培训和分层培训工作:使学员了解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意义,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提高新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四、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各地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组织培训者、受训者、科研人员、主管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制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近期规划、培训方案和有关政策,注重督查和指导,整合培训、教学、科研机构的力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序、高效、健康运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后期管理涉及追踪调查、检测、监督、任用、反馈、再培训等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评估检查不可懈怠。必须贯穿在整个常规的管理过程中。

总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的创新科学模式的构建,既可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又可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因此,要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