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超越;平面设计
艺术的功能是有着一种力量,一个人的思想能有利地影响到别人的力量。就是说,一个艺术品通过眼睛与心灵传达到欣赏者的内心,当这些与他们内心所渴望的某种感情产生共鸣时,即可发挥其艺术价值。在平面设计上,这种力量就是使整个设计有活力、有灵性,使整个色彩、构图飘动起来,并产生一股巨大的精神力。
一、艺术的认识功能在平面设计中的展现
艺术的认识功能在平面设计中所表现的是被欣赏者用一种情感范畴来体验的。而这种体验是依靠设计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和欣赏者自己的联想来实现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这样一种欣赏能力,即通过自己的认识,加以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将自己贯注于自身的情感。
在平面设计上,所有线条、结构的变形、颠覆,其目的都是重新产生一种秩序。作品的内涵要让读者呼唤出来,而不是硬塞给读者。任何一件平面作品如果只是肤浅地表述文字的意思,就会流于庸俗和浅白,内在的精髓是需要人们去用心体会的。艺术反映社会,而设计来源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日本平面设计之父一福田繁雄语:“谈及我的平面设计工作,第一时间可以想到的就是进行‘视觉沟通’的构想和创作。”笔者认为,这个视觉沟通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认识,继而产生精神共鸣的。例如,福田先生1975年设计的“1945年的胜利”这张海报,就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传造出一种间接、诙谐的图形语言,讽刺发动战争者会自食其果,含义深刻。这张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其设计作品中的这种幽默、风趣,均能带给观者一种视觉愉悦。
二、艺术的教育功能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而美德“是由教育来的”。艺术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文化种类的教育功能,看看西方对艺术教育的注重也可理解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专门在著作中论述艺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艺术的教育形式往往是含蓄的,是以引导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方式来获得认知和感悟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得到善的启迪教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起思想、情感、理想等心理变化,从而达到道德上的教育作用。
平面设计的教育功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逐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实现理想人格的建构,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发腱,这既是艺术的教育功能,也是设计的教育目的。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右图这幅哭泣的面孔,正是平面设计的手段,使人们意识到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所面临的威胁。
三、艺术的审美功能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和鉴赏艺术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活、社会、世界以及历史等。“就对现实的认识活动来说,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直接认识,艺术欣赏是通过艺术作品对现实的间接认识。”审美功能是艺术最本质而又最普遍的功能,它使人在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的中达到培养和发展美感,形成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陶冶性情与人格的作用。
平面设计范畴中的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与审美共存的形态,实际上就是运用时尚的审美表现手法让人们在舒适的使用过程中还能够充分感受到它所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今天的包装设计对文化和审美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包装设计的审美,找出文化与审美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包装设计中审美功能的精髓所在。
四、艺术的超越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摆脱人生的根本烦恼和痛苦有两条出路:一是逃往艺术之乡,将世界看成是一种美学现象;一是逃往认识之乡,世界就成了实验室。艺术的超越是指艺术能使欣赏者摆脱审美客体的束缚,超越到一个无比自由的无限的生命空间。其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则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摆脱世俗的名利,生活的繁琐,进入身心两忘的境界。对于艺术欣赏来说,艺术具有超越性的审美娱乐性,人们在美的体验中享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而艺术的超越在平面设计之体现是多方位的。就平面设计欣赏来说,设计具有审美的娱乐性,人们在美的体验中享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平面设计种类之所以丰富多样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和娱乐需要。在平面广告中,可以运用幽默来增加趣味性,幽默是指在广告作品的创作中,通过运用饶有风趣的情节、巧妙的安排,营造二种充满情趣、耐人寻味的意境,强化了图形的直接目的,使受众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艺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超越之间的关系,正如艺术中的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样,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应当将四者统一起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一切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艺术审美价值的基础上的,以审美为前提,这也是艺术功能不可替代的根本原因。艺术的认识功能不同于科学上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不同于道德的教育功能等等。正是由于这一切功能都是通过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使人获得的是精神上而不是物质或生理上的审美享受。而平面设计这一活动。将艺术的社会功能体现无疑,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期待两者更好地融合,以期设计作品达到艺术品一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杜,1981年,第298-299页.
2.[苏]鲍列夫.《美学》.乔修业.带谢枫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第225页.
3.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4.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一、艺术的认识功能在平面设计中的展现
艺术的认识功能在平面设计中所表现的是被欣赏者用一种情感范畴来体验的。而这种体验是依靠设计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和欣赏者自己的联想来实现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这样一种欣赏能力,即通过自己的认识,加以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将自己贯注于自身的情感。在平面设计上,所有线条、结构的变形、颠覆,其目的都是重新产生一种秩序。作品的内涵要让读者呼唤出来,而不是硬塞给读者。任何一件平面作品如果只是肤浅地表述文字的意思,就会流于庸俗和浅白,内在的精髓是需要人们去用心体会的。艺术反映社会,而设计来源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日本平面设计之父-福田繁雄语:“谈及我的平面设计工作,第一时间可以想到的就是进行‘视觉沟通’的构想和创作。”笔者认为,这个视觉沟通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认识,继而产生精神共鸣的。例如,福田先生1975年设计的“1945年的胜利”这张海报,就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传造出一种间接、诙谐的图形语言,讽刺发动战争者会自食其果,含义深刻。这张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其设计作品中的这种幽默、风趣,均能带给观者一种视觉愉悦。
二、艺术的教育功能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而美德“是由教育来的”。艺术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文化种类的教育功能,看看西方对艺术教育的注重也可理解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专门在著作中论述艺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艺术的教育形式往往是含蓄的,是以引导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方式来获得认知和感悟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得到善的启迪教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起思想、情感、理想等心理变化,从而达到道德上的教育作用。平面设计的教育功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逐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实现理想人格的建构,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发展,这既是艺术的教育功能,也是设计的教育目的。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右图这幅哭泣的面孔,正是用平面设计的手段,使人们意识到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所面临的威胁。
三、艺术的审美功能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和鉴赏艺术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活、社会、世界以及历史等。“就对现实的认识活动来说,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直接认识,艺术欣赏是通过艺术作品对现实的间接认识。”审美功能是艺术最本质而又最普遍的功能,它使人在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的中达到培养和发展美感,形成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陶冶性情与人格的作用。平面设计范畴中的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与审美共存的形态,实际上就是运用时尚的审美表现手法让人们在舒适的使用过程中还能够充分感受到它所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今天的包装设计对文化和审美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包装设计的审美,找出文化与审美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包装设计中审美功能的精髓所在。
四、艺术的超越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1.教育功能
声乐艺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提炼出的真实的生活感受,是对社会生活做出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评价的艺术化表现。声乐艺术的教育功能也主要体现于此。这些评价融入到声乐作品中,在人们中间传唱扩散,其中的感受一旦被认可,就对传唱者和听众产生了教育和影响。声乐作品的这一教育作用在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如时代的多数红色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三大纪律八项主义》等口号式的歌曲,教育目的尤为突出。这些歌曲在革命队伍中传唱,旋律铿锵,歌词规整,并将革命的纪律、要求潜移默化的传输给每一位战士,传唱起来朗朗上口,使得战士们在革命工作中更加精神振奋,纪律严明。如20世纪80年代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宣扬的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内涵。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歌曲也是屡见不鲜。如谭晶在汶川救灾过程中慰问演唱的歌曲《生死不离》也是极大的鼓舞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要勇于抗争永不放弃的英勇精神。再有为呼唤世界和平所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表现伦理亲情的《常回家看看》,表达军民情谊的《十送》等。这些歌曲立意深远,主题旋律积极鲜明,在社会中起到了很好的净化社会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精神道德风貌,激发群众爱国热情的教育功能。
2.认识功能
我对声乐艺术中此项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是参照了河南大学王思琦教授的《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一书。作者认为流行音乐具有认识功能,即人们可以通过感受流行音乐来认识社会生活,体验人的情感,同时也认识了作品及创作者的感情趋向。声乐艺术的此项功能则更甚之一般音乐的叙述往往是象征性的,抽象的模拟和暗示。它的认识功能就相对弱一些,如一些器乐作品或纯音乐作品,我们在欣赏时就需要有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欣赏能力(平静的心态,细腻的艺术认同感)才能达到认识的功效。声乐由语言和旋律结合组成,是人类语言心声的艺术化表达。这种结合起来的表达方式会更直接,更通俗化,认识功能也会大大增强。尤其一些优秀的声乐作品,其音乐旋律细腻深刻,情感变化丰富,加之歌词常由诗词组成,或优雅含蓄,或豪迈磅礴,或无私深沉。再加之歌唱家声情并茂的倾情演唱。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油然而生,这样的作品所引起的激情和认同感是强烈的,是身心的共通,是精神的升华,甚至可以上升为一种使命感和精神信仰。所以它的认识功能是强大的。不同的声乐作品表达的是创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声乐作品弘扬的是不同的道德精神,价值观念。这些丰富的声乐作品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情感。热爱歌唱艺术的人们大都了解,欣赏声乐作品和自己亲自演唱声乐作品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欣赏作品时人们处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人们在被动的观察来自外界的情感变化,而当歌者亲自演唱作品时,作品本身的情感深意,加上作者的自我消化创作演唱,意义则会更加深刻,情感体验也会更加丰富。所以声乐艺术也是一项很好的促进人们去感受真情,并学会表达真情的艺术活动。这种诗歌舞三者高度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是培养人类良好的思想情操,增强人们情感表达和沟通的最有效方式。
3.审美功能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艺术"与"美术"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在东西方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它们。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的概念仍是与技艺、技术等同的,但古希腊的绘画与雕塑在公元前五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已基本确立了一套古典美的标准,为日后艺术涵义的演变埋下了伏笔。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逐渐与"美的"等同起来,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方才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今天,英语中的"art"一词仍然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它既可以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其它各种艺术门类,有时又专门用来要指称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在很多西方著作中我们甚至还会看到,作者所说的"art"其实仅仅就是指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美术的一部分:绘画。而他们的"the fine arts"(我们直接译作"美术"),也仍然是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艺术”与“美术”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在东西方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它们。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的概念仍是与技艺、技术等同的,但古希腊的绘画与雕塑在公元前五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已基本确立了一套古典美的标准,为日后艺术涵义的演变埋下了伏笔。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逐渐与“美的”等同起来,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方才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今天,英语中的“art”一词仍然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它既可以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其它各种艺术门类,有时又专门用来要指称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在很多西方著作中我们甚至还会看到,作者所说的“art”其实仅仅就是指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美术的一部分:绘画。而他们的“the fine arts”(我们直接译作"美术"),也仍然是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