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商的风险及对策范文

电商的风险及对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商的风险及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商的风险及对策

篇1

【 关键词 】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对策

1 引言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已日趋成熟,尤其是以C2 C(Consumer to Consumer)为代表的网上交易发展迅猛。然而,电子商务交易所用的平台――Internet却充满了复杂的安全风险。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面临着许多外部危险因素,如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等,使得电子商务交易难以完全获取客户的信任,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的发展还面临着严峻的内部风险。

2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简称电商交易,是本世纪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交易模式。它把交易的平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使交易的双方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电商交易的绝大部分程序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包括交易双方的联系、协商、订单确认以及资金结算。

2.1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来源

电子商务交易的实质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交易双方履行契约的效率。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电商交易双方互相了解一般较浅,导致电商交易的结果难免存在未知性,交易风险由此产生。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在互联网络来进行交易,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这种协议发展至今,仍然经常遭到黑客的攻击,对于电商交易而言,这一威胁无疑是致命的。

2.2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种类

(1)信息的截获和窃取。当前多数企业都会通过网络来传递文件或资料,而且企业的计算机和服务器中会保存有相当数量的商业机密。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会有客户或他人通过技术手段来截取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或入侵计算机窃取文件,达到获取他人商业机密的目的。

(2)信息的篡改。攻击者在截取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后,可能会对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后,再传到目的地,从而达到阻碍交易的目的。

(3)拒绝服务。网络或服务器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正常工作,导致交易无法开展的现象称为拒绝服务。这有可能造成时机延误或交易失败。

(4)交易的抵赖。交易抵赖在电商交易中也时有发生,且交易双方都有可能进行交易抵赖。例如一方不承认合同条款,买方拒不付款,卖方拒不发货等。

3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应对策略

鉴于当前电子商务交易面临的诸多风险,电商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策略,防范并最大程度上削减交易风险,并不断监视寻找新的风险源,以提高交易系统的安全性,获取客户的信任。

3.1 交易风险管理规则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规则的制定包括三个阶段。

(1)评估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现状、要保护的信息、各种资产等进行充分评估以及一些基本的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在这些任务中,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评估是制订风险管理规则的首要任务。

对信息和资产的评估是为了保证投入成本、要保护的信息和资产的匹配性,评估的对象可能遭受损失的相关信息和资产的价值。在评估时,要充分发现交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制定对策。

(2)开发和实施阶段。该部分任务主要涵盖风险补救、措施开发、风险补救措施测试和风险知识学习。风险补救措施是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重要保障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追回或减少已经造成的损失,挽回客户对电子商务交易的信心。

(3)运行阶段。运行阶段的第一个任务是对采取了新风险管理规则的电子商务交易流程进行重新评估,观察新交易流程的风险是否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评估通过,则继续下一个任务,即实施新风险管理规则,对新交易流程进行测试、部署。

3.2 交易风险的管理

(1)风险识别。这里的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管理规则指导下开展的风险识别。对于电商交易安全而言,风险识别的主要对象是电子商务系统的网络环境风险、数据传输存储风险以及支付风险。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分析的内容包括风险是如何产生、如何作用,以及可能带来什么损失、损失的大小等。当前,电商交易风险分析的主流方法有风险概率/影响评估矩阵、敏感性分析、模拟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某些因素很难量化分析,因此我们通常采用半定性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为后面的管理步骤提供参考。

(3)风险控制。所谓风险控制,就是通过技术或管理手段,把系统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风险控制是整个风险管理流程的核心,风险控制成功,则风险管理得到成功。在电子商务交易范畴内,风险控制的手段有四种:①风险避免,如制定免责声明;②风险降低,如采用技术措施防范骇客入侵;③风险转移,如购买保险;④损失管理,尽可能降低损失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在评估损失的程度时,不仅要关注资金的损失,还要关注商业形象、商业信誉等隐性资产。

(4)风险管理对策。风险管理对策是风险控制的细化条文,其任务在于为电商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安全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削减或消除交易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促进电商交易安全完成,并把可能产生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当前,我们常常采用的风险管理对策是纵深防御,即深层安全和多层安全相结合。

4 结束语

可以预见到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交易仍会存在风险。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规则,落实风险管理程序,提出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甘早斌.电子商务概论(第二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9.

[2] 高新亚,邹静.电子商务安全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08).

[3] 刘韬,蔡淑琴,谢储晖等.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研究评述[J].商场现代化,2007,(11).

[4] 林锦.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研究浅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19).

[5] 张洁.浅析电子商务交易风险与安全技术[J].中国电子商务,2014,(9).

[6] 董海云.论解决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关键[J].中国电子商务,2010,(4).

[7] 肖夏兰.面向C2C电子商务的多维度交易风险度量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8] 李莉,杨文胜,蔡淑琴等.基于电子市场中介的交易风险控制[J].管理科学学报,2005,8(3).

篇2

关键字:P2P电子商务;风险防范;信任机制;交易安全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手段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电子商务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全新的商业风险,信用风险就是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信任的缺失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P2P(Peer-to-Peer)即对等网络,是一种将各个终端计算机直接连接起来进行各种通讯的网络结构。P2P技术是一种独特的网络技术,在P2P网络中,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中心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

将P2P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人致力于此研究,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基于P2P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如Light share正在P2P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

目前纯P2P电子商务还没有较成功的案例,将P2P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中的个案也不多。对于实现P2P电子商务很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中,这就为P2P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P2P电子商务的优势

P2P电子商务的优势主要体现为P2P在技术上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一些在C/S(Client/Server)模式下很难实现的功能变得容易,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原来不可能提供的服务。首先,在P2P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中,用户拥有更为灵活的通信交易模式,在网络中的每个用户节点都可能相互访问到彼此,并直接发生交易。其次,P2P可以更好地利用闲置的PC机资源。再次,P2P可以更好地实现匿名性。利用基于P2P的洋葱路由技术,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保密程度。总之,P2P将互联网联合得更紧密了。从这一特性出发,P2P有望建立更强大的电子商务系统,使其有更全面、准确、高效、广泛和更多功能的应用。

三、P2P电子商务中的风险问题

由于P2P电子商务处于研究探索阶段,除了一般电子商务共有的风险之外,其自身也有特有的风险。我们可将问题总结如下:

(1)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困难、安全隐患大:纯粹型P2P中没有中心服务器,这会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包括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交易安全。其中,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需要通过一定硬件更新和技术手段加以控制,而交易安全则需要有效的信任机制进行管理。

(2)P2P技术还存在吞噬网络带宽,从而引发通信开销的问题。

由于因特网技术已超出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控制范围,所以还存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偷盗信用卡信息、获取隐私信息等。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发现风险是一个动态的因素,很难被当作一个客观实体来衡量。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风险的存在是绝对的,但是,风险的大小是相对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只能是如何使发生风险的几率尽可能减小。

四、P2P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问题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由于电子市场的虚拟性,使得网上购物的运作要比传统商务活动有更多的投入。在P2P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顾客对商家的信任大多基于历史交易记录,这是因为只有当组织之间在过去有过成功合作的经验时才会产生信任。双方越是经常成功地交易,就越有可能在以后的交易中建立更高水平的信任。然而这需要一种有效的信任机制,才可以在买卖双方之间建立起高度的信任。

五、P2P电子商务中信任与风险的关系

风险与信任是相对的,风险越小,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信任度也就越高。而为了减小风险,除了商家自身努力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安全对风险有着重要影响。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大公司中有75%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因特网具有易攻击的特性,所以他们对把因特网作为工具的电子商务缺乏信心,这些易攻击性将给电子商务活动带来风险,从而影响顾客对电子商务活动的信任。

要提升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也就是要降低各种信任风险。信任是一切商务活动的基础,商家应采取一定措施,对P2P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风险给予防范。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系统信任风险的防范。一是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防止篡改;二是系统要保证不可抵赖性:在交易中,当一条信息被发送或被接受后,应该保证信息的收发方都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对该信息的操作确实发生了,以保证交易发生纠纷时,有所对证。这些措施的实施除了采取一些宏观措施(如系统升级等)外,主要使用一些安全技术。如对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保证交易资料的安全传输,数字签名技术可以保证交易资料的完整性等。

(2)对于身份信任的管理。在P2P环境下,可以将传统的安全技术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其能适应P2P的网络环境,如PKI,数字签名等。目前P2P环境下的身份管理主要集中于分布式认证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

(3)对于行为信任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提供一个可靠的信任模型,来帮助用户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

首先在双方交易前,陌生人之间要建立信任关系,就必须获得足够的交易信息:双方的个人信息、交易记录和信誉评价。我们可通过在线交易的时间长短,历史交易信息的反馈来判断交易的安全性,从而对交易双方彼此的行为有一个心理预期,以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

其次,P2P交易往往是一次性和匿名的。对于卖家来说,可以收到货款后不再发货;或者发出的货品与描述不符。对于买家来说,他可以达成交易后,中断合同的履行,导致卖家交易佣金的丧失。这些可能的投机行为都会导致在线交易的高风险性,因此信任机制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增加对不诚信节点的惩罚措施,从而提高在线交易的可信度。

再者,交易安全的保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次交易后,其结果必须得到反馈,来完善交易双方的信用记录。

最后,就是在基于行为的信任管理系统中,可以根据直接交互经验或者其他实体的反馈进行信任推导计算。由此建立信任计算模型,确定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达到对交易风险的防范。

(4)对于环境信任风险的防范。我们要保护个人隐私,确保在交易中所收集到的消费者个人的数据不会被窃取和恶意使用。一是可以建立通过防火墙等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二是可以考虑由银行系统进行信用评估,对投机行为给与一定的惩罚,从而分担一部份信用风险。

(5)建立完善的退换货等售后服务制度,提高顾客信任度:宽松完善的退货制度以及其它售后服务制度能够更好的赢得顾客的信赖。对此,可以在网站的显著位置上公布期限较长的退货期及保修期,以此来赢得顾客信任。如果商家不为其出卖的商品提供退货及保修服务,那么顾客就会对商品的质量及商家的信誉产生疑问,进而对是否购买持犹豫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将会担当风险;假如卖方能够通过提供宽松的退货政策来降低顾客所承担的风险,那么顾客就会认为其有较高的可信度。

根据上述五项防范措施, P2P环境的电子交易一方面可借助于网络提供的安全机制和信息安全存储技术的帮助来巩固信任;另一方面可要求商家对某些商品提供免费样品及有关产品的质量证明等来提升自己的信任度;此外,就是通过有效的信任机制来管理各对等节点之间的交易可信度。对于后两项措施,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协助实施。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经管学院

篇3

【关键词】传统企业 电子商务 风险 对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也开始迅速崛起,这种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户直接交流等特点,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的电子商务为我国的传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就我国的传统企业的本身来说,其属于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在传统企业发展中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无疑能提高顾客满意度,提企业的竞争实力,赋予企业发展的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

信息风险。电子商务主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之上,是以互联网的运行作为整个商务发展管理的基础,传统企业若想发展电子商务,那么不可避免的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播。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风险主要包括了信息虚假、信息滞后、信息不完善、信息过滥、行业相关信息垄断以及网路的欺诈。在传统电子商务的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以及决策的原因,信息的虚假以及不完善,垄断能够给企业的战略制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信息方面的网络欺诈,会给企业以及用户带来直接的损失,使得社会以及消费者对企业丧失信任。

交易安全。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网络交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以及网络交易软件的不完善性,这使得网络交易的安全受到了严重了威胁,不仅如此,由于网络交易的便利以及快捷和暴利,导致社会的不法分子将眼光盯在此方面,这给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管理风险。传统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管理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网上交易的交易流程管理、企业网上交易的人员管理以及传统企业的网络交易技术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交易流程管理的不规范会使得企业在交易过程中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而企业主持网上的交易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样会给企业的电子商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仅如此,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网络交易的技术管理的硬件方面缺陷会使得企业的心血付之东流,从而给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投资管理风险。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由于其注重的是实体性的营销交易,因此,在发展电子商务时,由于思想和理念的差距极其容易带来投资管理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电子商务相关方面的固定资产方面的技术设施以及产品的折旧快,淘汰率高、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投入无形资产比重加大以及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是无法在短期内收到可观的回报,从而会给传统企业的日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传统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风险规避对策

由上文所述,可知传统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可能产生的风险主要是由信息风险、交易安全、管理风险以及投资管理风险这四方面构成,对于风险的规避也理应从这四方面着手,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阐述探讨:

信息风险的规避。传统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信息风险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对于信息风险的规避简单来说那就是建立企业信息的管理平台。简单来说,那就是在对企业的信息进行规划时,应该结合企业发展以及管理的现状,建立一个与企业资源相匹配的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平台,这能够极大程度上确保传统企业在信息方面的完整性、信息的实用及时性以及企业资源信息相关的安全性,进而能够最大限度上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交易安全风险的规避。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网络交易是不可避免,在交易方面的风险规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一是确保企业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简单来说可以对网络交易的数据的进行加密等等处理;二是确保企业在网络方面交易的安全,如可以采用目前先进的公开密钥技术以及数字签名技术等等安全技术。三是建立安全可靠的企业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确保企业交易的正常进行。

管理风险的规避。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主要还是源于人,因此对于管理的风险的规避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一是引入高素质的电子商务管理人才,以此为基础加强对网络交易流程的规范管理以及开发适合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交易技术。二是以网路安全法律为基础,加强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制度建设,从而达到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控制管理。

投资风险的规避。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投资风险的规避,主要来说那就是企业的相关管理单位应该制定风险产生的应急方案,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另外,还应该从根本上去消除特定的投资风险因素,如建立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等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目前我国的传统企业发展来说,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助力,为企业的营销生产带来新的思路。不仅如此,在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传统企业业应该做出自身的改变,必须能够做到充满信心的去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从自身技能型改变,去适应当前社会网络时代的变革,在传统企业的发展中利用电子商务,这不仅仅能够实现对企业本身的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以及市场创新,还能够使得企业能够通过电子商务的具体实施以及应用,达到提高企业公司的竞争实力的目地,进而能够促进我国的传统企业的全面发展和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J].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中国中小企业,2010.

[2] 丁慧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和解决策略[J ].科技风,2010.

[3] 钮军.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

[4]严中华: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风险与管理对策.中南科技管理.2004(2):19-20

[5]刘伟江 王 勇:电子商务风险控制策略. 东北大学学报.2005(1):37-41

篇4

摘 要 本文以生活污水处理BOT项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BOT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取得、融资投资、建设施工、生产运营的各环节,所存在的主要风险入手,对上述风险的发生,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展开了分析与阐述,旨在于通过合理应对风险的方式,达到提高污水处理BOT项目综合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 BOT 污水处理 风险 对策 政府信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度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压力日益增大。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各部委、各地方政府的实施细则,民间资本有望成为污水处理项目的主要投资者,BOT等投资模式仍是新增污水处理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式。如何提高污水处理BOT项目的综合质量,确保投资方的盈利和项目运行的可持续性,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集中在如何有效的控制污水处理BOT项目的全过程风险。本文将按项目投资的过程,分五个阶段对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污水处理BOT项目的风险特点

污水处理BOT项目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运营周期长,利润率较低;第二,收入基本是固定的,污水处理费是唯一收入,收益受合同制约;第三,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很大,专业性强、通用性差、变现难。除此之外,污水处理BOT项目还要面临环保政策变化多、技术更新快、城镇规划、土地征用、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费用征收支付、环保技术标准等诸多因素影响。

对于污水处理BOT项目的风险管理,需要采取全过程风险管理。在污水处理BOT项目中面临的众多风险项目中,可以将污水处理BOT项目风险按项目的五个阶段(投资决策、项目取得、融资投资、建设施工、生产运营),选取对经营管理影响较大的主要风险,划分为五大类十八项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生产运营 内部风险(运行操作、管理、运营成本);外部风险(污水处理费收费政策、环境标准提高、进水水质超标或大幅波动、税收优惠政策变化、污泥处理条件变化、电价调价)

二、污水处理BOT项目投资决策风险及应对策略

污水处理BOT项目在决策时,有三个利益相关方,分别是投资运营商、政府和居民,主要由前两者对项目投资进行决策。这个阶段涉及的风险有:市场风险,包括当地对污水处理的需求风险、投资的价格及收益风险、来自其他投资商的竞争风险;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即地方政府作为污水处理的公共服务购买者所具备的财务支付能力,以及提供项目建设用地的供地能力;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环保政策、居民污水处理费用征收政策、财政支付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在BOT项目特许期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商业条件风险,包括进水量及进水水质、项目环保要求、场地地质条件等。对于投资运营商来说,在进行BOT项目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以上风险,并进行规避或转移。

对于市场风险及商业条件风险,投资运营商在进行立项可研时,需要特别重视对项目产品所面向市场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与预测工作,对污水处理的近期及中远期需求情况、污水来源及水质情况进行摸查,为投资测算及BOT报价提供依据。

对于地方政府信用风险,投资运营商要对污水处理厂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居民消费能力、污水处理费用征收情况和财政收入情况进行摸查和分析,并在BOT合同别对政府支付投资款或污水处理费规定特别条款,要求地方政府将污水处理费支付纳入财政预算。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通过资产置换、土地无偿使用等方式抵补企业的污水处理费。

对于政策风险,投资运营商一方面要做好环保技术储备,以应对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要求,为将来对污水处理厂项目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将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以条款形式写入BOT项目合同中,约定政府所应承担的风险或责任。

三、污水处理BOT项目取得风险及应对策略

污水处理BOT项目取得阶段,主要是投资运营商的投资立项,以及参与政府的招投标。这一阶段面临的风险包括投资商业条件风险、资质能力风险、招投标风险和特许协议风险。

投资商业条件风险,包括对项目的商业运行环境、施工技术选择、投资额、投资收益和预计运营成本的预计风险。投资商业条件的确立,直接影响了BOT项目的后续施工建设和生产运营,也是控制成本费用的第一个环节。在确定水价上,需特别重视定价工作,充分考量通货膨胀因素、利率因素、政策因素对水价的确定及调整的影响,保障企业合理投资回报。

资质能力风险,包括运营资质能力、技术能力、研发能力和人员素质。在政府招投标中,一般会要求必须具有生活污水处理运营资质,这是投资运营商参与项目的基本条件。投资运营商还必须具备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项目设计技术、信息系统管理技术等。政府在评标时,鉴于对项目长期性以及环保标准升级要求,也会重视投资运营商的技术能力、研发能力。

招投标的风险,包括招投标文件内容、招投标办法,以及其他招标主体的竞争风险。污水处理BOT项目不同于简单的工程招标,直接涉及到出厂水质关系到整个社会利益。BOT项目招投标文件,内容更加复杂,更加综合,需要在组织招投标时对应标内容和主题有较为明确的约束,并避免后续协议谈判、工程施工及运营中遇到分歧或纠纷无文件可依据,带来长期的潜在风险。

投资运营商针对招投标的程序及评标办法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以提高中标率。在资格初审时,需要确保企业本身及投标文件符合招投标的要求。在制定标书及报价上,要考虑评标办法的影响。早期国内的污水处理BOT项目多数采用最低价中标法,可能产生报价过低,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或偷排污水等问题。投资运营商应在确保收益率的前提下制定最低目标报价,避免盲目竞标。如果项目评标采取综合评审法,则可以在确定目标收益率的情况下合理报价,同时突出企业在建设、融资、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四、污水处理BOT项目融资风险及应对策略

在BOT项目中,地方政府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融资工作。投资运营商则须一方面作为项目的承包单位,一方面作为项目融资的借款人,为使项目融资得以顺利实施,必须对可能产生的融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充分的保障措施,要在融资渠道、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和融资成本上实施风险控制。

第一,融资渠道风险。目前污水处理项目融资多数采用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利率高、周期短,难以适应污水处理项目周期长、收益低的要求。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的门槛较高,对于多数污水处理企业来说并不现实。投资运营商可以考虑利用政府政策性资金、优惠贷款(例如世行的绿色贷款)、股本融资、项目融资和境外融资等渠道,降低投资运营商本身的资金压力,并适当转移风险。

第二,融资规模上,投资运营商要衡量自身的资金实力以及承担债务的能力,不是资本金投入越多越好,也不是信贷越多越好。采取信贷融资(包括各种贷款及项目融资)方式,要考虑融资的利率因素、汇率因素和污水处理费的现金流入,在企业可承担的财务成本和现金流范围内确定融资规模,一般可以在投资额的50%~70%的范围内。采取股本融资,要考虑项目的投资回报和风险转让,即在转让项目股本的同时,投资运营商不应失去对项目的控制权,不减少投资回报率,同时要求入股方承担相应比例的风险。

第三,融资结构上,根据融资渠道分为自有资金、股本融入资金和借贷资金。前两者不必承担资金成本,借贷资金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但要求有偿付能力。

第四,融资成本。除了融资手续费外,融资产生的利息费用,按照行业经验应控制在总成本费用的20%左右。如果超出这个水平,则融资成本将对项目的盈利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直接降低项目的盈利能力。在融资时,投资运营商需要关注汇率变动风险、利率变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比较常见的金融风险;同时,还可借助货币互换、利率互换、债务结构混合性措施、商品远期销售合同或者期货合同等金融工具,锁定融资成本,避免出现融资成本因金融风险导致大幅波动。

五、污水处理BOT项目建设风险及应对策略

笔者认为项目建设风险应重点关注项目设计缺陷风险、项目施工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和投资超额风险。在BOT项目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措施降低风险。

第一,针对由于项目勘察不详细、工程设计不合理,或在工程施工中改变设计方案、工程承包商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项目达不到预期设计标准,投资运营商做好项目的技术储备和设计论证、审核工作,完善技术交底工作,以避免运行后增加运营费用和改造费用。

第二,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故、技术不过关、施工进度延缓、项目管理混乱等风险,可以从完善项目施工管理,采取EPC模式施工,利用EPC承建商的资金和专业,降低施工管理、安全事故和工程延期等方面的风险。

第三,针对工程质量风险,可以通过加强工程监理管理督促项目承包商加强施工质量措施,减少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达到转移降低因工程质量风险产生的损失。

第四,鉴于迟延完工、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利率变化以及环境和技术方面产生的问题都是造成投资超额的主要原因,投资运营商可借助于“项目建设承包合同”的方式,固定工程价格和工程工期,将成本超支风险转移给承包商。但要防止承包商承担风险过大,提高要价。

六、污水处理BOT项目运营风险及应对策略

项目运营阶段,投资运营商面临着内外两大类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运行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和运营成本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污水处理费收费政策变化、环境标准提高、进水水质超标或大幅波动、税收优惠政策变化、污泥处理条件变化、电价调价等风险。

内部风险的化解措施,一是规范生产运行操作,定岗定人定量操作,并实施监控;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预案演练;三是优化组织架构和岗位配置,提高人员素质;四是做好各环节的运营成本控制,特别是用电、药剂投放和污泥处理费用。

外部风险的化解,首先,需要投资运营商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掌握领先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相关技术能力,以应对环境标准提高所带来的技术改造升级要求,并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其次,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做好污水处理费收费工作,确保有一定的“储水”以保证正常支付污水处理项目的水费。再次,需要环保部门做好对社会单位偷排的检查和处罚力度,确保进水水质能符合合同约定条款。

对于因进水水质长期变化、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污泥处理方式变化等,投资运营商还需要求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费用补偿。

七、结束语

有效控制污水处理BOT项目的风险,既有利于保障投资方的利益,也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本文按项目阶段所选取的主要风险因素,对于提高BOT项目综合质量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戴大双,宋金波.BOT项目特许决策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85-93.

篇5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 A

1、供应商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

供应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管理机制。供应链管理从传统的非合作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当今企业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供应商管理从购买方与供应商关系的转变过程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传统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采购方与供应商是对立关系,价格是双方关注的核心。采购方虽然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查,但从总体看,双方的关系是短期的,不稳定的,供应商随时被替换。此时,采购方完全忽视供应商的利益和价值。

2) 供应链管理阶段。这个阶段采购方开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采购中重视质量因素,通过控制供应商数量获得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这时,采购方开始与供应商一起努力改进质量、成本和交货期。

3) 战略协同阶段。在这一阶段,采购方更加注重与供应商的长远合作关系,业务及流程实现一体化,甚至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以提高合作效率。双方有一致的战略和政策,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电子信息流共享,成为战略伙伴关系。

2、供应商风险分类

本文将供应商风险归纳为竞争型风险、中断型风险、制度型风险和战略型风险四类, 便于对供应商风险进行定位分析。

1)竞争风险:包括供应商企业成本控制风险、交货可靠性风险、交货速度风险、质量保证体系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生产加工柔性风险和技术创新风险等。这些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供应商企业竞争要素[4]的风险,可归为“竞争风险”。

2)中断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恐怖袭击风险、供应商重大事故风险、供应商破产风险和履约风险。这些指标反映的风险一旦发生, 将会给供应商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供应将会中断,对于买方企业来说,可能面临着重新选择供应商。因此,这些指标反映的是供应商的重大风险,风险一旦发生,供应将会中断,可归为“中断风险”类型。

3)制度风险:政治制度变革风险、文化冲突风险

和制度创新风险。这些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制度方面的风险, 包括企业外部的社会政治制度变更风险和企业内部制度风险两个维度,可归为“制度风险”类型。

4)战略风险:战略投资风险、制造战略柔性风险和业务外包风险。供应商决定实施何种战略投资、采取何种柔性制造战略、是否实施外包策略,均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这些指标反映的是供应商战略的风险,可归为“战略风险”类型。

3、供应商管理对策与措施建议

挪威著名的风险管理学家Aven T在研究天然气和石油采购业的风险决策时, 提出了风险管理的二维矩阵(Uncertainties-Expected Consequence,以下简称U-EC 矩阵)。对风险因素的特征加以描述和定位,将风险决策问题分为复杂决策问题、高级决策问题和标准决策问题, 并且提出了各种不同风险问题的决策方案。这里,借助Aven T 的U-EC 矩阵,我们对其加以改进, 提出了如图2 所示的风险频度-风险损失(Risk Frequency-Risk Loss)二维矩阵,以便于对以上的四类供应商风险进行分析, 并给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建议。

1)竞争型风险。此类风险通常是伴随供应商企业的运作而存在的,很难根除,其根本原因是市场变化导致的需求变化。由于企业很难精确的把握顾客的需求,导致此类风险在供应商企业运作中的大量存在, 常常成为长期困扰供应商企业的“病痛”。此类风险的主要

特征是风险发生的频度较高, 单次发生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损失不会过大, 但需要注意风险累加损失可能会伴随风险发生频度的增大而快速的增加。按照风险频度-风险损失矩阵的分类,可将竞争型风险定位为高级风险(Advanced Risk)。供应商企业在处理此种风险因素时应着重的关注于降低其风险发生的频度, 避免由于风险不断发生而造成风险累加损失快速增加的可能。具体可通过准确把握顾客需求来降低此类风险发生的频度,如建立基于顾客需求的信息系统、与供应链其它节点企业增强信息交流等。

2)中断型风险。此类风险的主要特征是风险发生的频度较低,但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很可能造成供应中断,许多案例均说明了这一点。如2000 年美国新墨西哥洲的飞利浦电子公司晶片厂的大火造成了对爱立信的供应中断, 最终致使爱立信损失近4 亿美元,为爱立信退出移动电话的直接生产埋下了祸源。按照风险频度-风险损失矩阵的分类,可将中断型风险定位为高级风险(Advanced Risk)。与竞争型风险不同的是,中断型风险是风险频度较低,而风险损失较大。因此,处理此类风险应着重于降低风险的损失,具体可

通过一些社会手段来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如Bogataj D等人提出的购买社会保险的方法。另外,对于买方企业来说,也可以通过增加同一零部件供应商总数来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给企业及供应链带来的影响。

3)制度型风险。此类风险对于供应商企业及所在供应链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短期来看,其主要特征是风险发生的频度较低,风险的损失较小,可以定位于标准型风险(Standard Risk),般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随着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 此类风险往往表现得比较激烈, 企业与企业之间常常会由于制度之间的不协调、相抵触、相矛盾而给供应链整体造成损失,严重的会中断供应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此类风险可以转化为中断型风险。企业在处理此类风险时,应着重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 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 从双赢或多赢的角度实现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协调。

4)战略型风险。此类风险对供应商企业及所在供应链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一旦风险发生,其主要的表现是供应商企业将会失去目标, 企业内部将会出现紊乱现象,会同时激发众多其它风险因素同时发生,企业正常运作没有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企业制定战略的慎重,战略型风险往往不会发生,可以定位于标准型风险,甚至不是风险因素。一旦其发生会激发很多其它风险因素同时发生, 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风险损失可能无法估量, 战略型风险则迅速的转变为复杂型风险(Complex Risk)。处理此类问题时,应从风险预警的角度去考虑,重在预防,如果此类风险发生,供应中断、供应商企业破产都有可能发生, 此时再去处理已经于事无补。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风险的预警系统来实现对此类风险的预警和监控。

4、结论

本文从环境、财务、交货、质量、柔性、创新和合作等七个方面构建了供应商风险指标体系, 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将供应商风险分为竞争型风险、中断型风险、制度型风险和战略型风险四类,进而利用风险频度-风险损失二维矩阵对四类风险进行了定位分析, 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建议, 研究结论为企业实际供应商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江龙,刘淼群.供应链中供应商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J ] . 现代营销,2011(11)

篇6

在信息技术实现迅速发展的现阶段,云计算的出现和应用对于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的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服务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风险因素,对与云计算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为此,本文围绕云计算,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挖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安全风险因素的有效策略,为云计算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云计算 安全风险因素 应对策略

云计算的出现和应用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用户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实际使用需求,对于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当下,其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如用户身份信息易被窃取、数据存储变为云服务提供商等,对于云计算技术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如何充分挖掘云计算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1 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

在对云计算的体系结构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两方面当中。从云计算中所存在的技术安全风险因素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了虚拟技术的安全风险、数据加密技术的安全风险、数据销毁技术的安全风险、身份验证及访问控制技术的安全风险、数据切分技术的安全风险、数据移植及接口的安全风险、数据隔离技术的安全风险以及反病毒和入侵检测技术的安全风险等因素。另外,在云服务商的内部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问题的安全风险、物理设备管理的安全风险、用户管理的安全风险、运营商内部员工管理的安全风险和软件使用管理的安全风险等方面,特别是在云计算平台越来越庞大的现阶段,要保证其安全性。

2 云计算环境中安全风险因素的应对策略

2.1 技术防护策略

技术防护策略是保证云计算网络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技术防护策略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尽可能的选择规模化的云计算软件,同时还要对这些软件进行必要且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对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要实现及时的修补,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2)要对网络中现有的用户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用户数据隔离机制,对于网络中多个虚拟机之间的相互攻击实现有效的防护,以此来保证用户数据存储的安全。

2.2 云端数据防护

由于受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信用水平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用户个人数据的安全性方面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因此,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加大对云端数据库的维护力度,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自身的信用水平;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技术得到创新力度,有效的消除用户对其个人数据信息泄露等方面的忧虑。对于用户自身而言,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对于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要实现定期的备份,从而防止出现数据流失的问题。

2.3 身份认证防护

对于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的身份认证等安全风险因素,可以采取引入多重身份认证机制的策略对其实现有效的解决。除了较为常见的视网膜和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之外,对于用户身份信息的安全保护的实现还可以采取动态电子口令的认证模式,将其引入到云计算复杂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机制当中,防止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会被非法窃取和监听。除此之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用户还需要与政府之间实现相互的配合,加大对非法入侵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健全报警机制来保证云计算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2.4 通问控制策略

除了以上所介绍到的几点应对策略之外,访问控制也是有效保证数据通信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的作用是避免网络资源被非法占用。访问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了服务器安全、网络权限和网络访问的控制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云计算而言,可以采取多种通问策略相结合方式来满足不同用户对各级访问权限的实际需求,以此来消除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云计算的出现和应用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内容,需要对其进行有效且及时的解决。云计算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要对云计算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实现全面的把握,同时兼顾技术发展和管理监督两个环节,通过采取技术防护、云端数据防护、通问与环境安全控制以及多重身份认证等应对策略来彻底解决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问题,最终实现网络健康且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炜,洪斌,汤锦华.小微金融机构云计算的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金融电脑,2013(11):44-47.

[2]程风刚.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风险及防范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4(02):15-17+36.

[3]张彦超,赵爽.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J].电信网技术,2014(02):44-47.

[4]荆宜青.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9):75-76.

篇7

>> 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风险分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及法律监督 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关系、法律风险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模式及风险防控研究 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规制的思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及对策 浅析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及监管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问题及应对办法 民间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及规范化发展路径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定性以及监管方法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法律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风险管理的新思考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评价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omtitle=p2p&fromid=139810&type=syn

[2]娄飞鹏,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比较分析及建议,中国金融电脑2013年9月

[3]张正平,胡夏露,P2P网络借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4] 张正平,胡夏露,P2P网络借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5] 万晶,网贷"秒标"藏地雷,中证网:

[6] 王小丽 丁博,P2P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国际金融,2013年03期

篇8

>> 浅析进出口贸易中FOB、CIF贸易术语的选用 也谈信用证在出口贸易中的风险与防范 信用证在出口贸易中的风险与防范 中小出口企业在实践中对FOB与CIF的术语选择问题 出口贸易中使用CIF术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出口贸易中使用FOB贸易术语的风险及其防范 信用证结算下FOB贸易术语应用的卖方风险与防范 浅谈常用贸易术语CIF在出口中的优势及其灵活应用 论FOB贸易术语下发货人权益保障 出口贸易托收风险及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中出口方采用FOB贸易术语的风险探究 中国钢铁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 FOB贸易术语下卖方风险 浅析山西煤炭开采及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大米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影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老进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安徽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出口商使用FOB贸易术语面临的风险与化解办法 出口企业选用FOB与CIF贸易术语的风险比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株洲贸促会.《深入研究出口收汇纠纷的法律风险》[M],http:///newsshow_text.asp?l_c_id=42.2013.10.

[9]深圳一达通《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发展调查报告》[M].2013.10.

篇9

关键词: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差别因素;风险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0904

1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提升我国传统现货批发市场、促进商品流通、规避价格风险、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以及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等,起到了重大的作用。Grieger(2003)认为电子交易市场能够把众多的买家和卖家集中到一个“中心市场”,使得买家和卖家之间以动态的价格进行交易,而价格的变化是由这个交易市场的规则及供需情况决定的。在我国出现的这类行业垂直型B2B电子交易市场,是在传统现货商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选取诸如食糖、粮食、钢材、煤炭等标准化程度高的大宗商品作为交易品种,因此这类市场又被称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不同产地的同类货物,打破传统的区域交易模式,实行集中竞价、统一撮合、统一结算、价格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各地价格的基本统一。这有利于交易商准确快速根据供需情况及其它判断行情波动趋势,从而决定是长线持有现货商品到期进行交割,还是短线即时买卖,套取短期差价。目前,电子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从农产品到金属类和能源类,凡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商品几乎都在电子交易市场进行了交易,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商务模式。但是,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法律法规缺失、不健全等问题,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的同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譬如类期货交易、投机炒作等。人们对电子市场从认识到普及使用,所经历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也就是说,在还没有对电子交易市场进行充分认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普及使用了。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没有合理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管理,风险事件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可以说,风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快速发展的电子交易市场和人们对该市场认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转,损害了交易市场及交易商的利益,也危及着这类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只有一小部分公司在使用电子交易市场进行采购,众多公司由于对电子交易市场进行采购所产生的风险不确定而未能使用。因此对这类市场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合理可靠的法律法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文献综述

B2B电子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广大学者对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管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Kheng and Al-Hawamdeh(2002)识别出电子采购中存在四种主要障碍:与互联网安全有关的业务(如电子支付)存在风险,电子采购所必需的硬件、软件以及人员培训方面需要巨大投资,管制电子商务的法律与规则不完善,搜索引擎在查找有效信息方面效率较低。Pauline Ratnasingam(2006)将B2B电子商务中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组织风险、实施风险与相关风险。Subba Rao等人(2007)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买方在参与电子交易市场时通常面临两类风险:财务风险与信任障碍。李莉、杨文胜和蔡淑琴(2005)对电子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风险规避以及电子市场中介交易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邢伟、汪寿阳和冯耕中(2008)从供应链角度展开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研究。石晓梅、冯耕中和邢伟等则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经济特征进行了总结,然后从交易中心与交易商的角度对这类市场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

上述文献侧重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电子交易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分类,而没有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差别因素方面进行风险分析。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而产生的,或是位于商品生产地,或是依托现货贸易集散地发展而来。因此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传统的现货市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所发生的风险事故,在传统的现货市场中未曾发生过,因此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导致大宗商品电子市场风险不断发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电子交易市场采用了部分期货交易的制度与规则,为现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交易更加灵活,效率大大提高,吸引了大量资金不断流入,同时实现了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但是在引进期货交易的同时,期货市场的一些交易风险也同时被带到了大宗电子交易市场,同时由于投机资金直接与现货相结合,在某些情况下,投机资金更容易操纵市场,因而风险比期货市场的风险更要严重的多。

为此,本文首先分析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主要差异,即与现货市场相比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增添了哪些新的特征,然后着重针对每一项增添的特征可能对交易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规避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经济特征

与传统的现货交易市场相比,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篇10

论文关键词:多元化缴费;资金风险;资金安全管理

经过多年的建设,天津市电力公司已经建立起多种缴费渠道,并对电力款项收缴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为了满足城镇居民日益提高的缴费多元化需求,必然要扩充缴费渠道的建设。随着电动汽车等新业务的发展,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需要将电费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费统一缴费渠道,实现电力融合缴费;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开展更多新型业务开拓市场,需要与公用事业缴费业务对接,实现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大融合缴费业务。

然而现有营销缴费渠道的应用标准各成体系,资金清算依赖于渠道分工,服务渠道无法共享,各缴费渠道缴费业务、服务标准、营销账务处理标准不统一,多元化缴费情况下从有资金往来的交易受理到资金入账各个环节都存在多方面的资金安全风险,研究多元化缴费情况下的资金安全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一、资金安全风险分析

下面从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资金往来的交易受理,到资金入账各个环节以及账户管理来分析存在的资金安全风险。

1.收费风险

多元化情况下扩展了缴费渠道,这些缴费渠道给用户的缴费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最直接的风险就在于收费风险,通常体现在费用收取和收费撤还两大方面:

(1)费用收取。现金仍然是多元化缴费主要的结算方式,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要扩展第三方代收机构收费,对于非电力机构、非金融机构,在代收电费结束后,电费资金未及时归集,导致收费现金被截留挪用或者直接被携款潜逃等造成电费资金安全风险。同时为了提高缴费便捷性、降低现金风险,拓展了POS刷卡结算方式,如果商使用未经授权的POS终端进行收费,可能产生虚拟收费,不仅将增加手续费成本,而且还可能造成资金流失,形成资金风险。

(2)收费撤还。第三方代收机构商收费员在日终交接前将当日的收费进行冲正,并没有真正将现金退还给缴费用户,虚假撤还,私自将收取的现金截留挪用,造成资金流失。用POS刷卡代替现金缴费,能有效避免资金挪用等问题,但会存在商操作员恶意撤还退费,套取现金,造成资金损失。

2.账户风险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要实现电费、电动汽车充换电费以及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缴费的大融合缴费业务,从单一的电费资金管理到多渠道大融合缴费业务的资金管理,如果各渠道缴费分别进行资金账户管理,容易造成资金利用率不高、资金的使用存在安全风险,资金管理将陷入混乱。

3.交易对账风险

交易对账是对日终代收交易记录的核对,商代收电费结束后,如果不及时对多种缴费渠道支付进行交易对账,存在单边账无法及时处理,致使交易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容易造成资金安全风险。

4.资金对账风险

商代收缴费资金到达电力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时,银行应及时提供对账单信息,电力公司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获取对账单进行资金对账处理。如果资金对账不及时,可能形成虚假进账或者没有及时存入专户,造成资金流失,形成资金风险。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存在代收其他公用事业费用,电力账户需要与其他资金账户划转,进行资金对账处理,如果资金对账不及时,也会造成资金流失,形成资金风险。

二、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多元化缴费情况下的资金安全风险分析,提出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1.加强收费风险控制

(1)费用收取风险控制。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需要加大社会化的缴费渠道建设,例如居民比较便捷的小区、超市、商店部署POS缴费终端。采用保证金策略可以有效避免这些资金风险,加强商资金安全管理。

第三方代收机构在收取电费前预先向电力公司支付保证金,进行收费时,其收取的费用将从保证金余额中扣减,允许商收取不超过保证金金额的费用,并对商进行合同化管理,对不及时进行资金解款及客户投诉的商终止其商资格。通过保证金管理可以把商费用回收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商收费资金安全。

为了更合理有效地管理商缴费,通过商缴费用户范围、缴费区域范围及单笔最大缴费金额等缴费规则细化商缴费管理粒度,从而避免商恶意虚拟缴费,有效控制商收费风险。

对于通过POS刷卡方式缴费,需要严格控制POS终端授权认证,通过安全证书发放、身份验证等方法杜绝商使用未经授权的POS终端进行收费,从根源上控制POS刷卡风险。

(2)收费撤还风险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商收费员在日终交接前将当日的收费进行虚拟冲正,私自将电费资金挪用截留,应建立商撤还规则,需要细化商撤还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收费撤还。

针对信用较好的商可以允许在一定的撤还规则内进行撤还,而信用较差的商则要限制其撤还,只允许用户到电力营业厅进行撤还;同时撤还时需要用户确认信息,进行二次鉴权(如通过随机短信将二次鉴权密码发送到客户手机上,客户通过输入该二次鉴权密码进行再确认),通过撤还金额比对、异常提醒、电话稽查确认等方法极大降低撤还风险。

撤还规则可以为在收费后一定时间内允许撤还、不超过当日最大撤还次数、不超过单笔最大撤还金额、不超过单日累计撤还金额、实行流程化管理等。

POS刷卡撤还时,通过用户确认信息严格控制单方撤还,避免以现金方式对POS刷卡交易进行撤还退费,有效降低POS刷卡风险。

(3)商信用管理。建立商信用管理也是加强商管理的一个有效办法。制定商信用评价标准,建立评级制度,通过商的缴费情况、撤还情况、解款及时情况、单边账情况、对账情况等对商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价,并根据商信用等级制定其保证金、缴费规则策略。对信用较好的商可以适当放宽商保证金缴纳额度,允许在一定金额或比例范围内透支,扩大缴费用户范围,加大电费回收速度等;对于信用较差的商,需要加强保证金管理,冻结保证金、缩小缴费范围,直至终止其商资格,有效降低资金风险。

2.统一账户管理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通过对现有缴费渠道集成,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费统一缴费渠道,实现电力的融合缴费;与公用事业缴费业务对接,实现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大融合缴费。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应在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对大融合缴费所有费用进行管理,实行统一账户、统一结算,有效解决不同用途下资金的混乱管理,提高资金对账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从而提高资金安全。

3.加强对账管理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需要加强资金对账管理,实现电力公司收费信息与银行回单自动匹配对账处理,加快资金核对速度,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资金到账后,银行向多元化缴费平台提供纸质文档或电子文档格式的对账单,资金到账信息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录入、导入或直接通过系统对接获取对账单,并对其进行管理。资金到账后多元化缴费平台根据对账单中资金来源等信息匹配对应的对账规则,与银行进行对账。实现自动匹配对账处理,减少人工干预成本,提高资金核对速度。同时需要加强对统一账户与各渠道缴费账户的对账,及时准确进行资金划转,避免资金流失,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4.加强资金监控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加强资金实时监控也是有效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数据进行监管、对异常的资金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通过电话稽查确认,保障交易资金的安全。同时加强解款情况、对账情况监控,掌握银行账户资金信息,通过查询核对确认数据,可以对所有银行账户进行实时监控,能随时掌握资金的流向,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

(1)加强渠道交易资金情况监控。对通过外部、内部渠道的各种缴费方式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的资金流量情况、资金流走向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可疑资金流及时作出预警处理,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2)加强业务交易资金情况监控。加强对业务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量情况、资金流走向的实时监控,并对可疑资金流作出及时预警处理,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3)加强解款情况监控。加强对解款资金、未解款资金和存在资金安全回收风险的解款数据的实时监控,确保当日及时解款,保证资金回收速度,降低资金风险。

(4)加强对账情况监控。加强对交易对账及时性、已解款未对账的资金的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单边账,保证交易数据真实性,对存在回收风险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资金到账及时率,规避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5)加强资金划转监控。加强对统一账户与各渠道缴费账户的资金划转信息的实时监控,对异常划转信息进行及时预警处理,确保资金安全。

三、结语

篇11

【关键词】风险管理;输变电工程;模型

在整个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其实要牵扯到诸多环节与因素,任何一个地方未能处理到位,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工程项目面临着风险,进而给项目如期按量完成极其顺利施工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说,要想确保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顺利,大幅提高基建精益化管理水准,增加投资效益,就必须搞好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

1 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况

根据笔者这么多年以来的基建管理工作经验可知,当前浙江省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

(1)在管理体系上,对于风险管理不够关注,管理组织未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没专门设置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3)风险管理方式较简单化;

(4)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其中,第三点在施工图设计预算审查会上最为突出。

2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2.1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为了改善项目内的不确定性,在控制风险时采取动态、系统的方法实施全程风险管理。针对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起始于项目的决策立项一直到项目投入运行均实施风险的预测和研究、风险评价及过程控制,执行有效的全过程控制,并累积一系列的教训与经验。在项目管理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风险管理,要罗列各种可能的风险,并将它们作为管理对象,不能有遗漏和疏忽。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从各方面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如对整个项目的各个方面,如工期、成本、进度、合同、技术、计划的影响。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监控等全过程。全面有效的组织措施。对于已被确认的有重要影响的风险,要做到从业主到各承包商、监理等各个行为主体,均应落实专门机构、专人负责风险管理,并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在组织上全面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2.2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由于输变电工程项目周期长、投资大,面临的风险也是各种各样的,根据输变电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需求,依据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型由风险管理环境体系、风险管理的过程体系、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和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组成。

3 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性问题及其对策

3.1 设计、勘察风险及其对策

为缓解供电紧张的形势,电网中很多输变电工程不约而同地开工,造成勘察设计单位肩负众多任务更有甚者重负难当,而部分勘察单位的勘察项目不深且不全面,导致其所出具的原始勘察凭证不够全面,给后续工作带来众多风险。还有些设计单位在图纸设计前未能准确、全面的实测现场,其所设计图纸照搬性强,适用性降低,变更因素增加,这在今后项目实施中会引发诸多变更,出现洽商和签证。如:设备区的绝缘地坪渡槽不能排水问题,这引起了诸多变更,还给变电站在雨季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威胁,使项目成本增加。因此,在勘测设计阶段,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风险:

(1)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核查勘察设计文件组织设计交底会,要召开各方参加的技术讨论会。

(2)在设计环节引入竞争奖励机制,使设计人员主动控制造价。

(3)加强设计合同管理,注重设计索赔。

(4)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优化设计。

(5)使用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理念进行工程设计,控制工程的总造价。

3.2 组织管理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业主的组织管理风险来自管理模式本身和参与建设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知识,工程建设经验,管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或缺陷导致的工程风险。目前,我们的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传统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在国际上通行并得到广泛认同,但由于其项目实施只能按顺序方式进行,即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而输变电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这些将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管理费用高等。国际上还有PM模式、CM管理模式、EPC模式等。

3.3 设备采购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从概预算书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我们的输变电工程建设中,主、辅生产设备占工程总造价的比重很大,设备的采购和运输也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电力生产过程中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设备的采购质量和按时到货,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采购环节,按采购管理制度办事;2)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3)加强对供应商状况的动态管理;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物资采购风险防范意识;4)加强物资到货的检验控制,严格控制物资采购质量。

3.4 质量、安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工程质量风险是指由于在质量控制中出现失误形成质量缺陷的发生,来源于原材料缺陷、技术失误、操作方法不当、施工工艺不成熟等。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必然引起材料的浪费,增加工程成本,纠正处理质量缺陷会使工期延长。安全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但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的不确定性确实存在。

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可通过对控制目标的分解将风险责任具体化,使大家增强风险责任意识;择优选择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商、监理、调试单位,强化设计、监理、调试执业风险责任;加强招投标制度,通过合同条款约定分散风险;坚持严格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加强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合理预留保险金;参与工程保险。

3.5 完工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所谓完工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工程建设延期完工、不能完工抑或是完工之后不能达标的风险。就项目来说,完工风险就代表着贷款偿还期的延迟与贷款利息支出的增多等等。要想将完工风险控制住,第一步就是协调好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并处理好项目业主;第二步就要在项目招标阶段择出业绩好、经验丰富、信誉佳的经过资质审查的投标单位入围,合理、正确、科学的编制评标手段,确定合理的中标价,中标后,通过合同条件约定未完工程风险,建立奖罚制度,调动各参建方的积极性是按时完工的有效保障。再次,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施工,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文泉,胡庆辉.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探究[J].电力技术经济,2007(2).

篇12

关键词数字电视;经济风险

一、经济风险与对策

在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时,核心的问题是经济上的投资与效益回收。在投资效益和经济风险上,笔者以最新的双项互动型机顶盒作实施整体平移分析,靠基本业务和平移后的增值业务收回投资为前提,作以下分析。

(一)经济风险分析

1建立分析模型

为便于分析,也为了使分析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把分析对象抽象化。便建立以下分析模型: 收看有线电视的群体:10万户(所谓收看有线电视的群体是指:不管是通过合法,还是非法渠道,只要事实上是用有线收看电视者的集合。这中间包括黑户、私拉乱以及人情户和合法的在册用户)

非在册的黑户:按15%的比例计算即1.5万户。

欠两年以上收视费的用户:按10%的比例计算即1万户。

(上述两项合计为25%,这个比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原来在采用模拟加扰的地方两项合计事实上是大于25%。目前模拟电视的信号使用存在着严重的私拉乱接现象。

每户平均拥有电视机:1.2台。第二台电视机总数为2万台。

2 分析的前提条件

对合法用户免费送机顶盒一台,第二台按成本价出售。

对黑户在交清有线电视开通费和一年收视费后,送机顶盒一台。(重新开通的收费标准为456元/户(300+156),基本收视费为每户每月13元。合计为456元。)也可以采用按成本价销售机顶合的方式。

通过增值业务的服务内容方式,使基本收视费由原来的每户每月13元增加到26元,作为数字电视平移后来源于数字电视平移的投资收入中稳定的且主要的长期收入。

对于合法用户的第二台机顶盒的月收视费按半价收取或采用按次付费、按时付费(在下面的分析中采用每台每月10元计算)。

3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总投资额=机顶盒的单价×送机顶盒总数+其它=600元×10万+6000x10%=6600万元

(现阶段市场上双向机顶合和卡的平均单价为600元。其它费用为整体平移过程中人力、宣传和管理等方面的费用)   在整体平移过程中对私拉乱接户和欠费户所产生的一次性收入:

①私接户:456元×1.5万户=684万元

②欠费户补交:13元x12月×2年×1万户=312万元

③两项合计:996万元。(5%的税)税后收入:946_2万元

在整体平移后每年所增加的收入有三个部分:

①私接户和欠费户的收视维护费收入:13元x12月×2.5万户=390万元

②增值业务内容的收入:10元x12月x10万户=1200万元

③第二台电视机收视费收入:10元x 12月×2万台=240万元

三项合计:1830万元,税后收入:1738.5万元

第一年的财务费用(付银行利息):6600x6%=396万(年利率按6%计算)

第二年的财务费用:(6600-946.2-1738.5)x6%=234.92万(这里假设把每年增加的收入全用于还贷)

第三年的财务费用:(6600-946.7-2x1738.5)x6%=130.61万元

第四年的财务费用:(6600-946.2-3×1738.5)x6%=26.30万元

四年财务费用累计:787.83万元

投资回收期:(总投资额+累计财务费用一一次性收入)/(每年增加的税后收入)=(6600+787.83-946.2)/1738.5=3.71年

说明:①前5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7.20%。如果按8年计算平均投资收益率为8.81%。总投资仍以6000万的设备和10%的其它费用之和。即6600万元。

②数字机顶盒的维护由机顶盒提供商负担。

③财务费用以年息6%利率计算。同时要求把每年增加的收入都用于还贷,即每年还贷1795.5万元。

把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作为对用户实施的有效管理手段和有线电视的发展趋势。因此,设备折旧按8年计算,机顶盒的后期更新换代由用户或项目运营商承担。

(二)风险评估与对策

1 风险评估

从上述计算可知,分析模型与实际情况基本是相符的,数字电视平移项目达到投资回收期小于4年。和投资收益率大于7.8%的投资效果:而且上述结论是在没有计算大量的边际效益的情况下得出的。机于双向数字机顶盒目前至少可以开展的增值业务有:付费电视、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商务电视、短信彩信等。所以,笔者认为整体平移在经济方面风险是极小的。

但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着一定风险。①在有线电视收视群体中三种成份的比例的准确度,即私接户和欠费用户的比例是否达到或大于25%;②家庭的第二台电视机每户每月10元的可行性;③通过增加服务内容是否可以达到每户每月增加10元的目的。

2 对策

把握投资时机,减小投资总额,从而提高投资收益率,降低投资风险。这里所说的把握投资时机是指等待机顶盒进一步降价,机顶盒和卡总成本在500元以下,投资回收期可以提前0.5年,投资收效率可以提高1.5个百分点。

寻找投资伙伴分担或转价风险。这种方式不是化解项目本身的风险,而是化解现有网络运营商的风险。这种方式是对风险正确评估,确认有风险或自己尚无投资能力时采用。

在整体平移实施前,一定要认真调查,摸清有线电视收视群体三种成份的比例;一定要通过合法程序保证增加收费项目的顺利实施,是化解风险的必要条件。

争取税费减免和低息贷款也是提高投资收益率和降低经济风险的有效措施。

二、法律障碍和社会阻力的风险与对策

(一)法律障碍和社会阻力的风险分析

如果说经济风险分析是整体平移风险分析的核心,那么,法律障碍和社会阻力就是整体平移成败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化解法律障碍和社会阻力,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化解经济风险。

法律障碍: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和有线电视用户,在法律上是契约的双方。前者单方面地改变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后者认为损害了自己利益而不满意时,就会前者违约。在实施整体平移时,由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服务方式改变后提高了收视效果,不存在损害用户利益的问题。而用增加服务内容的方式提高收费标准就会有用户提出异议,如果我们不通过一定程序使之合法化,在法律上就存在着障碍。   对家庭的第二台电视机实行收费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阻力:①人们的传统观点认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定性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宣传工具,理应免费

收视收听。②有线电视从收费的第一天起,收视维护费的收费标准是每户每月多少钱,而不是每个收视终端多少钱。因此,用户对第二台电视机的收费必然有抵触情绪。

数字电视对用户有效管理的手段必将改变有线电视的私接户和长年欠费用户及不出钱看有线电视的现状。因此,他们对有线电视整体平移的反对比正常交费的用户会更加厉害。

为了收回机顶盒的投资,一定要提高每台电视机每月的最低收费标准,(这里是以增加服务内容为理由)也存在着一定的阻力。

(二)对策

1 用法定的程序消除法律上的障碍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最后期限在没有国家发改委或更高层面的文件或法规出台前。网络运营商要实施整体平移,只能通过听证会的方式,消除法律上的障碍。在听证会上能说服用户的理由有两条:①产业和技术政策要求实施整体平移:②整体平移后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2 提高“产品”的内在价值,赢得用户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把网络运营商对用户的服务视为一种产品,那么在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时,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较大幅度地增加内容和传输质量,少量地提高收费标准,从而保证有一个相对提升的产品性价比。这是化解社会阻力的根本。

3 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尤其是当地党委、人大、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这样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合力,为整体平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面向用户的工作要做细

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的主流媒体进行有关宣传,彻底改变人们看电视听广播不交费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对具体用户、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形成一系列适应不同个体的工作方案,把工作做到用户的家里。

5 保留极少量的模拟频道(如中央、省和当地的第一套节目),为弱势群体和部分家庭的第二台电视机留有余地。

三、技术风险与对策

(一)技术风险分析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在技术上的风险来自于三个层面:①与有线数字电视形成竞争的技术手段带来的风险。如卫星直播电视、网络电视和IPTV等。这种新的技术手段的竞争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一方面放大了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整体平移来实现数字化,提高了有线电视本身的竞争力。换旬说。有线电视如果不数字化,必然被上述技术手段所淘汰。②有线数字电视自身的技术体系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如:中间件尚无技术标准;SMS、CA如何为服务平台与多个节目提供商的合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等。还有更先进的图像压缩技术对现有有线数字电视所采用MPEG一Ⅱ形成的冲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MPEG-4和H.264等压缩技术采用2M/s的码流即可达到MPEG-Ⅱ6M/s的码流的图像效果。但由于有线电视在数字化后,网络的传输容量大幅提高,因此,短期内对码流进一步压缩的需求并不突出。③在整体平移实施层面存在着一种两难的尴尬局面。这主要表现在机顶盒的选型上。选择硬件配置较高、功能强大的机顶盒,整体平移的成本高,经济上的风险难以承受。选择硬件配置低、功能少的机顶盒必然给今后运营带来诸多不便。这就是整体平移层面的技术风险。

(二)对策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同其它技术一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被新的技术所淘汰是历史的必然。这就如模拟电视必然被数字电视淘汰,黑白电视被彩色电视淘汰一样。但任何一个技术都有其特定的不可跨越的历史阶段。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线数字电视所必经的历史阶段大于整体平移的投资回收期。那么整体平移就没有了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显然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是成立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努力防范技术风险的理由。

篇13

【关键词】3G业务应用风险防范对策电信运营商

一、电信运营商的3G业务现状

”3G”是中国电信业近年来最热门的词语,其全称为3rd Generation,即第三代数字通信。2009年1月7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3G通信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

3G最吸引用户之处,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应用、更方便快捷的移动通讯服务。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M-zone”、“百宝箱”、“彩信”和中国联通公司的“互动视界”、“彩E”、“神奇宝典”、“定位之星”、“联通在信”等业务,以时尚的品牌形象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从目前3G业务应用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业务应用。

一是高级话音和简单话音业务:一种实时、双向的3G业务。提供先进的话音功能(如VoIP、语音上网、网络始发的话音呼叫),同时提供原有的移动话音业务功能(运营商业务、号码簿服务和漫游)。业务成熟时,能够提供移动可视电话和多媒体通信。应用目标主要是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二是定位服务:一种企业和个人用户均可使用的3G业务,使用户具有查找自己或者其他用户、车辆等的所在地,或者查询与所在地相关的有用信息、业务和设施等的能力。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该业务确定用户的位置,从而为用户提供服务。应用目标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三是多媒体信息业务:提供非实时多媒体信息。包括点对点的个人用户多媒体短消息应用,以及企业组群的群体多媒体短消息应用。

四是娱乐信息定制:一种个人3G业务,提供可随时随地实现个性化内容接入。基于移动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服务,视终端设备支持功能提供不同级别(文本、声音、图片或者视频)的业务。主要目标是个人用户。

五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两部分,一是3G商务业务,提供企业局域网(LAN)、虚拟专用网(VPN)和移动的Internet安全接入,主要针对企业用户。二是个人移动接入业务,提供固定ISP所能提供的Internet接入业务,功能与固定Internet接入类似,能够提供全面的I nternet Web浏览,同时具有提供文件传送、e-mail、流体视频/声频的能力,主要是针对个人用户。

可以看到,相比于2G时代的传统语音和简单短消息、文本浏览业务,3G时代的业务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业务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服务的提供更加快速便捷。3G时代用户体验到的是高速、移动、海量信息及更贴近生活和娱乐的服务。

二、电信运营商的3G业务应用风险

3G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是3G规模运营的重要风险因素。了解市场需求状况对3G运营的发展非常重要。充分了解我国移动用户的需求特性,才能开发满足用于需要的3G业务应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的用户市场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未来3G业务客户群的需求变化,了解3G业务客户群对新业务的预期和偏好,以及用户对终端的要求。

用户接受3G业务程度调查如图1所示。显示用户中有55.52%以上愿意使用3G业务,愿意接收移动新技术和新业务。

根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调查,中国用户对通信市场的变化持乐观态度,同时用户对移动通信有一定的依赖性。用户业务需求主要集中在话音业务,非话业务未成为支柱业务。

调查显示用户对消息类业务感兴趣,而对移动娱乐类的业务,如游戏、视频并不是很感兴趣。可视电话和视频业务仅得到部分用户的认同。

从已经开通3G业务的国家来看,目前3G还没有很受喜爱的数据业务,缺乏“杀手型”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业务需求,依然是3G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三、3G业务应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中国3G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3G杀手级业务的探索、用户的习惯及对3G业务接受程度的业务应用风险。接下来,重点分析电信运营商在业务内容提供及业务模式选择方面可能作出的风险防范对策。

1、3G业务内容

(1)基于智能卡的应用业务:基于SIM卡(或UIM卡――联通CDMA内置)的应用工具箱技术,是一种通过短消息方式传输的增值业务平台,如信息订阅、移动QQ、移动终端银行、移动终端炒股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应用。

(2)基于多媒体消息(MMS)的业务:MMS业务能够提供点到点、点到应用、应用到点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多媒体消息存储和转发服务。消息可以是纯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及其他媒体格式组成的非实时内容。

(3)基于IMAP4的多媒体邮件业务:多媒体邮件业务是将互联网上最为常用的电子邮件业务引入移动通信领域。用户可以将各种格式的文本信息、图片、音频、视频文件作为附件进行接收和发送。

(4)基于WAP的浏览业务:用户可通过手机访问WAP网站上的各种信息。

(5)基于GPS的定位业务:可以提供车辆跟踪、定位等满足各种要求的位置服务业务需求。

(6)基于JAVA/BREW的业务:JAVA和BREW均可提供将下载的应用在不同厂家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环境。

(7)其他业务:流媒体、可视电话、基于移动网络技术的无线对讲(POC)等业务也在逐渐步入商用化的轨道。

在3G运营初期,必须重视基础语音业务的开发,语音业务始终是移动通信用户最基本的需求,而通过语音业务的开发,可以避免缺乏3G杀手级业务所带来的用户缺乏的局面,使业务应用从简单语音到复杂数据业务有一个平滑的过渡过程。

可以把以上各种业务类型进行市场细分,如针对商务人士而言,更多使用和关注移动互联网业务、本地化业务(定位、定票)以及视频会议业务,该部分群体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所以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方便、快捷、高质量为目标;而对于青少年群体,其对娱乐类业务如交互式游戏、MP3下载、网上聊天等更感兴趣,但是这一群体通常支付能力较差,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业务开发要以新颖、便宜为目标。这样按照不同的区域、市场的接受程度、市场的容量、消费者的习惯和偏好,做好业务细分,可以在市场竞争中部分避免缺少关键业务应用、难以培养目标用户群体所带来的风险。

2、3G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是指电信运营商采取什么样的业务运作方式提供业务,通过用户需求的测定,确定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中国电信运营商的3G业务要想取得良好的业务发展和应用,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形成自己的业务模式。

(1)品牌模式。通过品牌的建设,稳定客户群体,稳定利润来源,避免和降低市场竞争和业务提供过程的风险。把利润从业务转移到品牌上,给客户以品牌体验,吸引目标客户群,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韩国SKT是这种模式的最典型代表,SKT把韩国所有的用户按五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细化,建立个性化、品牌化服务,通过市场划分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使每一类的客户都有了归属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2)基础产品模式。运营商利用优势资产(业务、品牌)建立基础产品,获取巨额利润。这种模式实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种基础产品来积累用户群,但赢利部分主要依靠辅助产品。所谓基础产品,如软件业,软件本身利润并不高,但是后续的软件升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利益。移动通信产业有很多业务及产品具有基础产品的特点,移动运营商可以把这些产品打造成基础产品,通过基础产品来获取、扩大和锁定大量用户群,通过开发和提供大量的辅助产品来获取更多利润。

(3)产品体系模式。所谓产品体系就是企业的不同层次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样形成不同层次的产品结构,并且不同层次产品间有一定区隔,提高了营销敏感度。这种模式实施的基础在于客户本身的结构呈金字塔式,而移动通信的用户结构基本就是如此,即最高端的客户数目较少,之下是较多的中层用户,最底层的是大量的普通用户,通过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其低端产品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大量市场份额,而中高端客户才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4)解决方案模式。全面满足客户的全方位的需求。这种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客户的深层次需求及全方位需要,通过全面满足客户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来赢利。

四、结束语

电信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3G业务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3G业务在中国是一种新兴的业务应用,在技术、安全防范、公众认知度、服务方式及范围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在3G业务快速发展的前景下,运营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多赢并为用户带来3G业务价值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注: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3G进程各通信运营商面对市场变局和市场风险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7YBB312)。)

【参考文献】

[1] 张君、包玲玲:3G时代电信运营商发展移动商务的市场定位[J].当代经济,2009(7).

[2] 朱晓寅:新形势下的我国电信运营商产业链变化探讨[J].现代商业,2009(3).

篇14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大国。近些年随着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崛起,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结算中的风险与日剧增。其中贸易结算是国际贸易的连接点,倘若结算环节出了问题,将导致整个贸易进程不能继续。为此,本文立足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对我国贸易结算中的风险与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特别是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增长速度很快,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大国。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但是在合作的背后,存在着各种贸易摩擦,我国已经成为贸易活动中的主要受害国之一,比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措施使贸易摩擦一步步升级,其中就有对结算方式的刻意限制,严重制约中国的出口,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也使中国商人对国际贸易的信心大大减弱。

二、国际贸易结算中的风险漏洞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的活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国际贸易结算中存在不少的风险与漏洞,本文对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证结算产生的风险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频繁使用。因为在交易中存在较大违约风险时,信用证是支付交易成本最低的结算方式;然而当违约风险较少时,使用信用证结算则会增加交易成本。在国际贸易实务中,除了增加了贸易的结算成本,而且还有信用证结算本身的缺陷,其缺陷在于,信用证业务的实际效用偏重于促使进口方履行付款责任,而对出口方提供与信用证要求相符单据的约束力比较小。这就有可能产生买方违约的行为,买方在自己握有较多贸易主动权的情况下,必然会从众多贸易结算方式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结算方式,从而给卖方在资金收回方面产生一定的风险。

(2)托收结算的风险

托收是在出口方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票,委托出口方银行通过他在进口方的分行或行向进口方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托收的风险主要在于进口商在出口商的货物出港后,提出降价,这对出口商是十分不利的,倘若双方交易不能持续下去,那么出口商只能转卖他人或者把货运回,有些时候会给出口商带来极大的损失。有时货物已经到达目的地,进口商就是不赎单,结果造成了大批的滞港费、仓储费等。出口商不但没有收到货款反而无辜受到损失。

(3)直接汇款的风险

直接汇款是日常生活中最为直接的交割方式,这种结算方式的交易基础与银行完全无关,是一种完全的商业信用。直接汇款在外贸交易中虽然经历的程序简洁,但在汇款方式上过于固化,且受到汇率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主流,倘若某国经济发生动荡,势必影响和、汇率的大规模变动,对交易带来潜在的威胁和风险。这是不太值得提倡的一种交易结算方式。

(4)赊销的风险

赊销是进口商与出口商之间的一种付一款安排。与预付货款相反,赊销是进口商尚未付款就可以提取货物,途径是出口商在装运货物后直接把运输单据寄交进口商。也就是说出口商在未获得付款或付款承诺之前就失去对货物所有权的控制。

三、国际贸易结算中规避风险的对策

(1)加强进出口商的资信认证体系建设

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的自信十分重要。当前进出口商或多或少的财务问题以及信用问题。为此,有必要从要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对进出口商的综合经济情况和综合商业形象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进出口商的工商注册情况、财务状况、公司结构、管理人员情况、历史重大交易额、法庭诉讼纪录以及专业信用评估机构对该公司的信用等级评估等等。通过资信调查,加强对进出口商的自信认证体系建设。

(2)适当规避信用证风险

供货商可要求将转让信用证改变为背对背信用证,必要时可在付款期限上做出让步,因为背对背信用证对供货商有利,其在提交相符单据后即可得到背对背信用证开证行的付款保证。此外,可要求转让行加保,明确其凭相符单据付款的独立的付款责任。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进口商存在着得不到或延迟获得货物的风险,故进口方也应加强风险的防范,确保装运的是合同所订的货物进口商可以请独立的有专业声望的检验公司实施装船预检、监造和监装,签发装船证明等,这是防止国际商贸活动中出口商进行诈骗的有效方法。进口方收到银行转来的各种单据后,要由有经验的人员对单据的真伪进行鉴别,以降低出口商伪造单据的风险。如有可疑之处,应致电伦敦国际海事局核实,单据核查属实后再付款,否则应立即通知银行,冻结资金,拒绝付款。

(3)多种结算方式并行

比如说部分信用证,部分托收。这是一种信用证交易和托收交易同时使用的结算方式。即一笔交易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结算方式,即一部分金额做信用证,另一部分金额做托收。例如,一部分货款由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其余部分金额由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后,连同信用证项下的装船单据,一并委托议付行通过开证行向进口商托收。信用证货款和托收货款可分别开立汇票,全套装船单据附于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托收项下的汇票做成光票。为了安全收汇,出口商可要求进口商在信用证条款中规定,开证行必须在托收的光票收款后,方可交单。

四、结语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不论采用何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最基本需要关心的就是资信问题,只有交易双方都具备良好信誉,贸易才能顺利进行。当采用某种结算方式后,应及时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动位置,在保护好自身利益的同时,从贸易中获利。

【参考文献】

[1]田运银,夏瑞林.当心某些信用证外表下隐藏着出口风险[J].对外经贸实务,2004(07).

[2]闫奕荣.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分析及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