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范文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海洋经济产业投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海洋经济产业投资

篇1

关键词:海洋经济;生态修复;产业替代;生态因子

中图分类号: X55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4.06.009

1 引言

作为海洋大国,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我国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旅游、海洋船舶、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和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1。但是,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海洋产业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等不可修复的损失,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报告,目前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总体欠佳,以过度捕捞为代表的对海洋物种的过度利用而直接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物种灭绝问题十分严峻。海洋渔业生产事故、海洋渔业资源退化、海洋捕捞限制政策、海上权益冲突等事件对海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从1997年开始,海洋捕捞量一直稳定在1400万吨左右,而据相关专家估算,中国近海渔场渔业资源每年可捕捞量大约为800万吨2,长期巨大的捕捞量是以捕捞幼鱼资源和营养层级低的劣质鱼种实现的,这种捕捞已经导致了渔业生态系统难以逆转的严重退化,表现在渔业资源数量结构上为主要鱼类个体变小,低龄鱼比例增加,鱼类性成熟提前,渔业资源已经变成低层次和低营养级3。报告还认为,传统经济鱼类在中国海洋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关键物种数量锐减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类的组织结构,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同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衡,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滨海旅游娱乐项目和景观开发工程等,都造成滨海湿地生境的不同程度的丧失,海岸带自然度明显降低,导致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受损和退化4。未来海洋的发展方向一是逐渐衰竭,不可修复;二是对已破坏的海洋环境实施生态修复,优化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的保护和修复,调整优化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致力于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1]。

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极限性,如果人们持续地以不合理的方式开发资源并不断地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载极限,其结果必然是人类社会突然地、不可控制地瓦解,对生态修复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过程[2][10]。海洋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是根据海洋环境被破坏的情况、预期的规划和发展情况,海洋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并最终达到一种相对持续稳定、与周围环境和利用价值协调发展的均衡状态。生态修复不是单纯强调将海洋产业结构恢复到可持续利用的状态,而是更加注重海洋产业的修复过程与周围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复合生态系统,海洋生态修复的本质也是利用科学技术,遵循海洋生态演替规律进行的[2]。因此,海洋生态修复既要立足于对海洋环境的修复,也要关注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海洋产业的调整优化;不仅要考虑海洋资源的修复和完善,也要考虑生态修复以后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目前关于海洋生态的修复还处于基础阶段,主要致力于将海洋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海洋生态修复产业替代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生态修复,在更高程度上建立与周围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

2 海洋生态修复产业替代模型

传统的生产函数模型主要考虑的是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忽视了生态资源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态资源并没有作为生产函数的基本要素,这也是导致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考虑生态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利用[3]。因此,我们在对传统的生产函数进行改进,在改进的基础上具体考察海洋生态修复中的产业转型和产业替代的价值转化问题。

我们将生态因素引入到产业转型中,假定只有一种替代产业的关于投入资本K、劳动力资本H和生态因子i的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6-7]:

(1)

其中,,生态因子i为产业转型后与转型前生态价值的比重为转型后的生态价值, 为转型前的生态价值。产出函数Y是对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的消费与投资,假定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的存量都以相同的比率 进行折旧计算(劳动力资本H的折旧包括劳动能力的下降、劳动力的死亡损失以及经验的净收益的下降,为了计算上的简便,在这里假定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以相同的折旧率 进行折旧)。

生态资源的约束则为:

(2)

其中,和分别是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的总投资,在折旧的情况下,两种资本的存量变化为:

(3)

(4)

(5)

其中,和是分别与和相对应的影子价格5, 是与生态资源约束(2)式相联系的拉格朗日乘数6,(5)式中的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效用函数:

(6)

对J分别求C、K和H的一阶偏导并令其为0,得到投入资本K的净边际成本;J的二阶偏导即为劳动力资本H的净边际成本,由此可得两个存量的比例 。其中,的比例也表示了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的净投资回报率:

(7)

将其带入生产函数中得到:

(8)

在无生态资源约束的情况下,Y、K和H的增长率和C的增长率将保持一致,即所有的量都将以净投资回报率进行增长,这是一种产业替代均衡情况下的理想模型。

然而,在海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生态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且总为正。假设替代产业的两种资本投入从K0和H0开始,就偏离上述所预测的值,则就要对两个资本存量进行离散调整来及时满足值,所谓的离散调整就是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一种资本存量的增加对应的另一种资本存量的减少,以此来保证K和H不立即发生变化。当低于稳定状态情况下的时,Y的产出增长率与的比率是成反方向变化的,越是低于稳定状态的值,Y的增长率越高;而当高于稳定状态的值,与Y的产出增长率是成正方向变化的。这又呈现出一个非均衡的状态,即越是超过的值,Y的产出增长率越高。

同时,生态因子i也会对生产函数的产出增长率产生影响,当保持不变的情况下,Y的产出增长率会随着i取值的大小成同向变化,即i越大,Y的产出增长率越大(见图1)。综合看来,从整个产业价值转化的角度分析,只有转型后替代产业的产出与原有产业的产出之和大于转型前产业的产出时,产业替代才会有价值增值,产业转型才有意义;反之,产业转型是没有价值的。

图1 引入生态因子的替代产业非均衡的影响

3 基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决策分析

上述的产业替代模型的前提假设是在只有一种替代产业的情况下,生态产业对原有海洋产业的替代,以及投资资本K和劳动力投入H在单一替代产业上的动态均衡。然而,在海洋生态修复和产业优化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存在着多种新兴产业对原有趋于衰退海洋产业的替代。因此,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对单一产业的模型进行修改,研究在多个替代产业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投资分配和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8-9]。

在追求生态经济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海洋产业的总投资额为W,假设存在替代产业A和B。为了研究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优投资策略,在此引入生态经济投资边际效益的概念。根据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这里指投资资本K和劳动力投入H保持不变),边际投资效益随着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当生产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继续增加某一部门的生产投入,边际投资效益呈现逐渐递减的规律。

图2 π和MU的基本变化规律图

图2中和分别表示替代产业A和B的投资效益,和则代表着替代产业A和B的边际投资效益。假设总投资W中用于A替代产业的投资为X,则用于B替代产业的投资总量为W-X,可以得到海洋产业调整生态经济的投资总收益为:

(9)

将式(9)和上述图2做适当的处理,可以得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方案。

图3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分配

图3中,为A替代产业的投资原点,为B替代产业的投资原点,用公式来表述总投资, 之间的代表着投资分配方案,用于替代产业A的投资总量为,用于替代产业B的投资总量为。根据生态经济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可以得到在为最佳投资分配方案。此时,和曲线相交,替代产业A和B的边际投资收益相同,即,替代产业A的投资总量为,替代产业B的投资容量为,总收益函数TB在处也达到最大值,在图中体现为、和横轴投资函数所形成的面积S。这样,转型后的海洋产业结构实现了最终的均衡。

4 总结

1. 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和难修复性的特征,过度的、不当的开发利用行为已经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生态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问题[4]。因此,在开发海洋产业的过程中应注意海洋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在国家层面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保证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和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要对海洋进行开发性的生态修复,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替代产业的选择问题。

2. 海洋生态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出于资源和环境双重因素约束的考虑,海洋产业的结构调整应将生态因子考虑在内,它直接决定着替代产业的价值以及生产函数的产出增长率。在其他投入因素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当生态因子时,转型后的生态价值得到了提升,替代产业的产出增长率与生态因子呈同向变化,呈现出生态的溢出效应;当时,替代产业的产出增长率和生态价值的实现呈均衡发展;反之,当时,转型后的生态环境恶化,替代产业的产出增长率降低。

3. 当存在多个替代产业时,寻找替代产业之间边际投资收益相等的投资分配点,是实现海洋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优投资分配,此时,转型后的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效益最大化。受到产业技术经济的制约,投资总收益函数TB呈现出先递增后后递减的趋势,最终在拐点处达到最大值,实现最优投资分配收益,投资收益函数TB也在处达到峰值。

4. 海洋替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受制于政府的宏观政策和海洋的管理水平。退化的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是漫长的,需要长期的管理投入,同时又有临界阈值[5]。政府制定支持海洋替代产业的发展策略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时,会增加海洋经济的投资回报率,推动传统的海洋产业发展模式向新兴替代生态产业的软着陆,同时还能吸引资金的流入,增加海洋经济的总投资额W总量,和曲线也随之平移,投资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刺激海洋生态经济的总投资额,应努力提高海洋生态的边际投资收益,吸引投资资金向海洋生态经济的流动。同时,政府也应从宏观层面加大对海洋生态经济的资金和管理投入,提升海洋经济的整体生态效益。

5.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未将生态因子i的变化情况考虑在内,这是因为i在时间序列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在选择海洋替代产业的过程中,除了要将海洋生态价值考虑在内,也会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选择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且这种项目通常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产业。因此,在考虑单一部门替代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资情况以及多部门替代产业资金分配情况时,都需要对生态因子i加入后的影响做更为细致的分析。

注释:

1 资料来源: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8月。

2 资料来源:国家海洋局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08年2月。

3 如我国瀚海传统的经济鱼类以小黄鱼、带鱼等为主,但由于捕捞过度,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则为杂鱼所替代,七十年代大型杂鱼进一步没落,被黄娜鱼、青鳞鱼等小型鱼类代替。八十年代以来,渔获量再度趋劣,目前渤海渔业是以虾、拼类和小杂鱼等为主。

4 如在我国胶州清东海岸的潮间带底栖生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120种左右,目前仅余20种,在辽东海、大连清等一些污染严重的海城,甚至出现无生物区。参见相建海主编:《中国海情》,开明出版社2002年版,第118页。

5 影子价格最初用于货币市场上基金公司计算各类债券的价格,在解决如何使有限资源的总产出最大的过程中,影子价格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资源变化所引起的目标函数的最优值的变化,这个定义是基于线性规划中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果的规划问题。

6 在数学最优化问题中,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发现的一种寻找变量受一个或多个条件所限制的多元函数的极值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一个有n个变量与k个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转换为一个有n+k个变量的方程组的极值问题,其变量不受任何约束。这种方法引入的一种新的标量未知数,即拉格朗日乘数。

参考文献:

[1] 王治国. 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J]. 中国水土保持, 2003(10): 4-5.

[2] 孙书存,包维楷. 恢复生态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0.

[3] 韩增林,狄乾斌,刘锴. 海域承载力的理论与评价方法[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25(1): 1-5.

[4] 傅秀梅,王长云.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1-134.

[5] Hobbs R J, Norton D A. 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estoration ecology. Restoration Ecology, 1996, 4(2): 93-110.

[6] Magnani.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Development Path or Policy Result?[J].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software, 2001, 12: 407-443.

[7] Phelps Brown E H. The meaning of the fitted Cobb- Douglas func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7, 71(4): 546-560.

[8] Samuelson P A. Paul Douglas's measurement of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marginal productiv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 87: 923-939.

[9] 唐小我,慕银平,马永开.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条件下成本函数的进一步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05, 8(4): 1-6.

[10] 虞依娜,彭少麟. 生态恢复经济学[J]. 生态学报, 2009, 8(8): 4441-4447.

Research on the Mar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Industry Substitution Theory

GAO Qiang, GOU Lufe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篇2

[关键词] FDI;海洋生产总值;回归分析;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 F840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海洋产业总产值和附加值连续创新高,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复,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浙江、广东、福建三省也相继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的总目标。海洋生产总值简称GOP,它是国民经济中全部涉海经济活动的最终反应。在核算过程中,海洋生产总值核算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个中类和313个小类,将国民经济行业中的所有涉海行业纳入其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流入我国的规模日渐庞大。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FDI1057.3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沿海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能力尤其强大。据统计,东部沿海地区吸引的FDI占全国FDI数量的80%以上。赵晋平通过计量分析方法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能弥补国内资本短缺,中国经济增长率中的2%-3%当归功于外资贡献。Berthelemy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远远超越其资本存量本身增长的影响。

因此,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形成与FDI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双向互动关系。探讨我国沿海各省市利用FDI的数量和质量,以及FDI对海洋经济产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我国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状况

要想深入理解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生产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首先必须以了解沿海11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为前提。

我国沿海省市包括环渤海地区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以及泛珠江三角地区的广东省、福建省、广西省和海南省。沿海地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集中的区域。2011年,沿海地区以其占全国14%的土地,集中了全国4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6%的国内生产总值。究其原因,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绝大部分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现有研究认为,FDI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影响经济增长:第一,弥补东道国资金缺口,增加东道国资本积累;第二,加强区域内竞争,提高东道国企业效率;第三,推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高。

我国沿海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海洋大省广东省2011年海洋生产总值为9807亿元,而与它毗邻的广西省海洋生产总值只有654亿元。不同省份的海洋产业结构也有巨大的不同,例如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速度最快,目前以第三产业为主导,极大地优化了该省海洋产业结构。山东省则是海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其渔业发展历时长达2000年之久,而造船业在1999年才开始起步。引起不同省份之间海洋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如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因素等。本文重点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省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沿海不同省市的投资数量也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占据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大多数份额。从利用外资规模上看,河北、广西、海南等地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小,江苏省在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和平均新签外资项目规模方面都名列前茅。

江苏省由于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等原因,对外贸易一直比较发达,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连续数年居于全国首位。但是,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长期以来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地域差距,绝大多数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经济发达、边际投资收益率较高的苏南地区,仅有不到二成的投资额流入苏北和苏中地区。然而,江苏省的海洋经济主要集中在苏北和苏中。在下面的分析中,要特别考虑到这一点。

本文选取2011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额进行分析。由上图可以看出,不同省市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差距很大,最高的江苏省达到321.32亿美元,最低的广西省只有10.1381亿美元,相差30倍之多。从折线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除江苏省之外的其他10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额之间基本上是一致的。高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一般来说海洋生产总值也很高,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的海洋生产总值也较低。

二、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的选取

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时,本文选取了2011年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海洋经济发展的指标变量,原始数据来自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外商直接投资额按照2011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6.4588换算成人民币,各项变量统一货币单位为亿元人民币。上文已经提到江苏省的特殊情况,因此在下面的研究中,对江苏省以外的10个沿海省市进行实证分析。

在考虑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时,除了外商直接投资之外,同时不能忽视政府财政支出和当地消费这两方面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这两个因素也纳入到回归模型当中。

(二)模型的建立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数据是在2007年首次的,至今只有6年数据,不适合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因此选用2011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由于横截面数据结构因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背景而通常具有异质性,这些性质因为无法纳入模型会对相关系数估计量产生影响,而固定效应模型可以较好地处理这种异质性。考虑到各省市的基本情况存在差异,本文使用的固定效应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3x3+μ

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沿海各地2011年的海洋生产总值;β0为常数项,包括不能被本文选取的三个因变量解释的其他因素;变量x1代表外商直接投资额;变量x2为沿海地区当地的年消费支出;变量x3代表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β1、β2、β3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对影响海洋经济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当地消费和政府支出对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回归分析过程中变量进入采用的是Enter的方法。表1是对模型拟合度的检验结果,决定系数R2为0.852,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

表2给出了拟合未标准化的和标准化之后的回归系数值和常数项,并通过t检验方法对拟合结果进行了检验。我们发现在下面的分析结果中,财政支出这一因素的p值偏大,未通过t检验。消费支出和外商直接投资的p值是0.068和0.188,分别在10%和2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从显著性水平上来看,当地的消费支出对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更明显。说明拉动内需对于促进海洋经济的作用更显著。从标准化了的系数上来看,系数β1为0.308,表示FDI每增加一个单位,海洋生产总值增加0.308个单位。β2为1.242,表示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对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的1.242个单位。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和促进当地消费需求对于发展海洋经济都有显著地影响。内部需求的拉动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但也不能忽视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

三、结论

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在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急需转型的背景下,探索这些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海洋生产总值有正相关的关系,吸引外商对本地区的投资对当地发展海洋经济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发现了拉动当地内需对于促进海洋经济效果也十分显著。

对于任一沿海省市来说,实现海洋经济增长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自然条件、劳动力和资本。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因素,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于经济活动过程,对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资金状况可以从资金存量与投资两个方面来描述,资金存量是以前资金投入的积累结果及现在达到的生产能力。投资反映的是当年的资金投入情况,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外资的流入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能够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也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在资本流动性高度强化的今天,外商直接投资发挥的作用也愈发重要。政府支出是最为直接的方式,带有很强的导向性,但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政策性投资的范围和力度都会收缩,所以发展海洋经济重点可以放到吸引外商投资上。要把利用FDI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引导FDI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劲,陈钰芬,余芳珍,等.FDI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研管理,2007,28(1):7-13

[2]江珂,卢现祥.环境规制相对力度变化对FDI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2):46-51

[3]范如国,蔡海霞.FDI技术溢出与中国企业创新产出[J].管理科学,2012,25(4):13-21

[4]范如国,蔡海霞.FDI技术溢出与中国企业创新产出[J].管理科学,2012,25(4):13-21

[5]张彦博,郭亚军,韩颖,等.FDI来源地集聚的区位选择与动因[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145-148

[6]王英.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FDI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3):426-430

[7]张耀光,魏东岚,王国力,等.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地理研究,2005,24(1):46-56

[8]韩增林,王茂军,张学霞,等.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3):289-296

[9]韩增林,许旭.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J].地理研究,2008,27(3):613-622

[10]余文珍,梁显富.中国金融结构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2(7)

[11]刘涛.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J].东岳论丛,2011,32(3):148-152

篇3

关键词: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12-0042-03

一、问题的提出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石油天然气业、滨海旅游业、沿海造船业等海洋水产业。经济增长新空间理论告诉我们,经过几个世纪以来的迅猛开发利用,陆地上的资源越来越少,如果继续在陆地上拓展生存空间,经济成本会非常大,而且边际效益也越来越小。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对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强国、缓解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日益严重的压力,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16987亿元,增加值7202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比上年增长12.2%,高出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与发达海洋国家相比,无论是海洋产业总产值的绝对数,还是其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我国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Ⅲ近些年来,美国、日本等国的海洋产业总产值的绝对数约为我国的十余倍,在GDP中所占比例也比我国高出零点几至数个百分点。我国海洋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资金短缺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使得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很不充分、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但海洋经济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省份,资金短缺仍然困扰着其开发利用海洋及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并从金融角度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力求能对海南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海南省位于中国南端,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面与菲律宾、文莱及马来西亚海域为邻,全省陆域面积为3.5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省所管辖的海域上分布着600余个岛、礁、滩和沙洲,其中海南岛最大,总

作者简介:许道顺(1957-),男,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面积达3.39万平方千米,环岛岸线1618千米,大小港湾有84处,开辟为港口的已有43处。海南省海洋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开发价值的有海洋渔业资源、海盐资源(包括海洋汽油、可燃冰、海流能、温差能、波浪能)等。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经济的稳步增长,海洋经济在海南省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加大,海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海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海洋资源开发,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和《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以海带陆,依海兴琼,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的原则,不断加大海洋开发力度,使海南省海洋经济有了较快发展。2004年海南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20.48亿元,海洋渔业总产值120.92亿元,海水产品总产量115.06万吨,海洋交通运输业营运总收入5.38亿元,滨海旅游业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达24.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亿元。海洋油气业、滨海矿产业、海洋盐业等海洋产业都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海南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由于长期以来的“重陆轻海”,错过了良好的机遇,海洋开发走了不少弯路,形成了典型的“大海洋,小产业”格局,从海域面积上看,海南省比其他7个沿海省都大得多,但是论海洋经济实力,海南省却比其中任何一个省份都小。如海南省所辖海域面积是山东的12.5倍,但海洋产业总产值不足山东的1/4。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落后不仅有历史原因,还与当前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

(一)海洋经济结构不合理

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海南省海洋产业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以海洋渔业为代表的海洋第一产业,有以海洋水产品、海洋油气业为代表的海洋第二产业,还有以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海洋第三产业。但从产业发展的结构上看,第一、三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小。据统计,2005年作为海洋第一产业的海洋渔业产值占到海南省海洋总产值的42%。这种“重农轻工”的产业发展结构正是海南省海洋经济产值落后的重要原因。从长远来看,海南岛周围海域和南沙海域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储藏量巨大,开发潜力很大,将来必定会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海南省如果不抓紧时机改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油气开发为主的第二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二)海洋科技对经济贡献率低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的支持,但目前海南省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还很低。一是海洋开发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由于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海洋开发仍停留在粗放式或资源掠夺式状态,以海洋资源为优势的高附加值产业还没有形成。在海水资源利用方面,目前主要是制盐,从海水中提取其他有重大价值的产品则较少;海洋油气勘探仅限于部分浅海水域;滨海砂矿利用率低,海洋能的利用率更低。二是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但目前海南省社会各界和地方政府对海洋科技成果推广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使得部分科技成果远嫁他乡,无法对海南省海洋经济做出贡献。三是海洋科技人才短缺。据统计,海南省科技人才总量少,全省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省人口总数的比例仅为2.49%,每万人口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仅为8.5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尤其是海南省海洋科技领域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四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不成规模。近几年来海南省海洋经济中的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产业规模还

比较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还存在研发机构不健全、研发人员不足、研发设备、仪器有待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也制约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水平,不利于海南省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信贷资金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

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目前海南省许多海洋产业企业的发展却面临资金短缺的局面。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例,近年来海南省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全省建成投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32家,水产品年加工能力29万多吨,为海南省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夯实了基础。即使是在这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企业的发展也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大部分商业银行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持谨慎态度,原因是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只能以厂房和设备作为抵押物获取,而水产品加工设备最多只能按市场价的五折放贷,有的甚至更低。从银行的角度,这种贷款可贷可不贷,导致由于缺乏银行的信贷支持,海南省水产品深加工项目90%以上都是自筹资金,本来非常好的大项目也不得不依靠企业自身缓慢发展。与水产品加工业处于类似局面的还有海洋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创建期和成长阶段缺乏必要的资金。特别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风险大,又缺乏固定资产,难以获得担保、抵押或质押,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海洋产业的发展急需破解“资金瓶颈”。

(四)海洋保险缺位

海南省地处南海,在座拥南海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频繁的海洋灾害。目前对海南省海洋经济造成影响的海洋灾害主要有台风和赤潮,其中以台风造成的损失最大。2003年台风“科罗旺”袭击海南,全省192个乡镇188.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83亿元人民币,其中水产养殖损失面积3900多公顷,产量1.4万吨;2005年台风“达维”给海南省18个市县222个乡镇带来灾害,受灾人数达630.54万,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16.47亿元,其中水产养殖损失10.82千公顷,产量22.33万吨,直接经济损失80.26亿元。由于我国目前在政策性保险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海南省也缺乏海洋产业抗风险机制,台风等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只能由海洋产业承担,严重影响了全省海洋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路径分析

发展海洋经济要以规划为先导,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港口城市为依托,以拓宽融资渠道为突破口,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强、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科技先进、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可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海洋产业的发展。一是在选择重点开发项目和投入资金时,向海洋油气加工、海洋旅游、海洋运输等产业倾斜。二是对重点海洋产业立项进行财政补助;对海洋工业集团在资金、用地、项目合作等方面给予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减免税收,以贷款贴息政策大力扶持中小海洋工业企业的发展等。三是增加科技投入。由财政多方筹集资金设立海洋科技发展基金,对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个人进行嘉奖,对在推广科技成果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水平,吸收和引进高水平人才,从总体上提高海南省海洋科技水平。

(二)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拓宽海洋产业融资渠道

一要增加信贷投入。金融机构要增加海洋产业的信贷投入比例,提高海洋开发的中长期贷款额度,特别要增加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和研发资金不足的压力。二要开拓利用外资渠道。利用国外资金、技术方面,可采取直接投资方式,也可利用长期国际信贷,即运用世界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贷款。还可以运用间接投资方式,发行B种股票或发行国际债券等。三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对于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较好的海洋产业企业,可以通过同类上市公司收购、兼并、托管、资产或股权置换等资本运作的方式,达到间接上市及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优化配置的目的。四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继续放宽民间投资范围,改进民间投资的服务环境、审批环境与融资环境,利用民间资本融资速度快、资金调动方便、门槛低、投资风险自我吸收的优势,帮助规模较小但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良好的海洋企业成长。

(三)努力培育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篇4

关键词:民资主导;产融结合;海洋产业;定投基金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12-0033-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12.07

一、研究综述

产融结合一般是建立在股权治理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持股、控股、股权合作与人事协作管理等形式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1]。产融结合主要采用由“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的路径形式,构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信贷联系、资本联系与证券化联系[2]。建立在产融结合基础上的“由产到融”能够把土地、资源等部分资产通过证券化由实体产业领域转移到金融机构[3],而“由融到产”能够通过集合融资、信贷支持、金融平台等途径将资金疏导集中到特定长期投资领域,助推产业的战略发展[4]。产融结合可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规避系统性风险。为控制风险,当银行、财务集团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与金融信息服务时,容易出现“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不协调情况,金融支持不能匹配经济发展需要[5]。但是,如果能够实现产融结合,让企业集团与金融机构形成共同的产权约束,通过内部信息流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规避市场交易容易出现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集团的外在经营风险。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6]。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融结合形成的必要性与内在推动力。从西方国家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分析,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是在相互推动的基础上演进的,符合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准则,具有现实必然性[7]。但产融结合的内在生成需要多元化推动因子,包括充足而又稳定的资金流支持、健全的信托机制、成熟的资本运作能力、金融与产业的利益共享协同、财务及管理协同等[8]。同时,产融结合也会衍生风险,比如资金链条被拉伸,致使风险的传导性更强。因此,产融结合应该在政府的疏导与管控下规范化运行。

2.产融结合的方式选择。目前,产融结合已经形成几种特定的模式,主要有美国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德国全能银行制产融结合模式以及日本主银行制产融结合模式[9]。

3.中国产融结合的现状与产融模式探究。通过对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利用制度变迁模型,结合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经验总结,得出中国的产融结合应该采取主办投资银行制。另外,针对特定区域内产融结合的研究,以民营企业发达的温州为范本,以产融结合中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参股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在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机制与管理体系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民营企业、民间资金能成为产融结合的重要主导力量[10]。

综合以上研究,虽然理论界为进一步研究产融结合问题以及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这些研究仍不能满足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以下问题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对由产融结合的创新形式与有效组织形式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尤其对产业发展基金以及规制系统的探讨还显欠缺。另外,根据经济发展的转型需要,对产融结合的一些有效实践,比如产业发展基金的有效运行及其运行效率的控制管理还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尤其国家海洋战略下的海洋产业发展来说,探索有效的产融结合路径,为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也是对产融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

二、以产融结合实现民资功能的有效放大

(一)产融结合应适应资本需求

产融结合是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筹集有效资金,产融结合的过程就是将用于投机与储蓄的闲置资金转移到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内的过程。但是,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资金驱动或者利益驱动,金融资本难以短期内集聚到既定的产业发展领域。因此,产融结合的前提是存在具有较好投资前景以及投资回报的产业,从而由较高的产业投资收益来凝聚发展资金,而且这些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受制于有限资金瓶颈的发展阶段,急需大量资金的介入。

当前,浙江海洋产业的发展就处于这样一个资金短缺的阶段。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推动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步伐加速推进,各项海洋工程、海洋产业投资全面铺开,资金的基础支撑薄弱。到2020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强省。根据这样的发展速度,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浙江海洋经济总量的大规模扩张,必然带动一批海洋传统产业、港口物流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大多都属于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产业资本的注入。因此,按照“集合融资,科学管理,风险规避,运作规范”的理念与规则建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可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为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的提供充足资金。

(二)民资具有逐利本性

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当资金没有充分使用或者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时会导致其时间价值的流失,这就赋予了资金天然的逐利本性,也就是资本要实现其保值增值功能。伴随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的来源渠道以及存在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主要有民营企业积累资金及扩大再生产资金、民营个体资金、居民个人储蓄资金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末,全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33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民间金融途径积累形成的民间资本,都是以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在,并没有过多进入投资领域,民间资本的逐利本性有待释放。

(三)以产促融释放资本效能

在常规投资渠道缺乏的情况下,高额投资回报往往推动大量民间资金流向极易产生泡沫的虚拟投资领域(例如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从而资金开始不断偏离实体经济领域。与此同时,产融结合过程中相关产业的发展又面临资金短缺,这就必须解决产融结合过程中民资的逐利本性与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之间的耦合关系[11]。通过疏导民资流向,让更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领域,在以产促融的基础上释放民营资本投资效能,实现资本效能的最大发挥。同时,产融结合也能加速资本的积累与扩张,确保资本运行的安全与收益,创新民间投资渠道。

另外,产融结合过程中资本功能的发挥,是通过借贷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利益输送、信贷关系与股权关系为纽带而联系起来,从而可以直接作用于金融资本。但是,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借贷资本之间都必须通过组织严密的人事关系来保持,只有这样金融资本才能符合相关产业的各种需求。同时,金融资本还应该以人事关系的建立为前提满足借贷资本的投资扩张需求。

浙江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海洋装备产业的发展,而从很多海洋强国的发展实践来看,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大发展都必须借助于政府与国家政策的外在支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资金的投入。例如新加坡、欧美、韩国等国家都采取了各种出资手段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爆发式发展。结合当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与海洋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见表1),加快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首先扶持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由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需求量巨大,在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下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需要整合民间资金力量,通过“以力借力”的方式集合有效资金力量注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海洋开发的“硬实力”。

三、民资主导型产融结合的产业发展效应

民资主导型产融结合是基于民资效能得以有效发挥下的产融结合,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它的金融资本来源主体是民营企业和众多个体,受众范围相对比较广,这种情况下应该做到系统性风险的控制[12]。因此,产融结合的融资前端必须是能够确保长期稳定运行的产业领域或者产业融资项目。在这一产融结合的风险机制倒逼下,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通过规制管理发挥产业的自动风险滤波效应,既要促进长期运行风险较小的产业发展被强化与放大,又要确保短期风险波动较大的产业发展被弱化或者退出产融结合领域。同时,民间资本也能够通过风险识别自主选择高风险产业或低风险产业,经过优势劣汰形成具有产融结合优势的主导产业。

(一)产融结合中的产业选择

产融结合所体现的产业发展效应主要表现在募集的金融资本与分布在各个特定产业领域内的产业资本的融合情况,这些特定产业就是产融结合中的“板块效应”。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研究室调研课题组(2010年)的研究报告,精密仪器、工业设备、船舶制造、钢铁冶炼、石油化工、电力、计算机、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的发展通常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与产融结合产业具有较为准确的匹配。

随着民间私有资本的不断积累,迫切需求高收益与高保值的多元化投资渠道,民间资本在市场化条件下的流向容易出现盲目性,往往在某一特定经济领域集结,推高资产泡沫,如当前虚高的房地产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发挥“有行手”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具有一批前景的产业和重大项目,引导民间资本向这些领域注入。比如澳大利亚政府就通过设置基础设施产业基金,重点扶持机场、通信、工业地产、基础设施、传媒、休闲以及商务地产等产业的发展(见表2)。

(二)产融结合中的金融资产选择

在传统的海洋产业领域,比如海洋捕捞、滩涂围垦、远洋运输、海洋养殖等传统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不能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对承担较高溢出风险的金融资产而言不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相反,诸如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海洋新能源利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底钻探等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前景,投资回报率的预期较高,能够吸引股权金融资本与长期投资资金的参与。因此,产融结合的实现条件就是必须在金融资产选择上满足股权投资较高的投资回报需求[13]。对浙江海洋产业发展项目来说,可由浙江金融投资公司组建专业资金管理团队,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规范的海洋项目型基金产品(见表3)。然后通过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完成基金份额的募集。

四、以定投基金为浙江海洋产业发展搭建产融平台

由于定投基金具有定期定额投资的特点,在采用定投基金的形式进行产业融资时,投资者就能根据风险状况的变化,通过调整投资策略规避风险。以定投基金构建产融平台,可满足风险抵抗能力较差的中小投资者的长期投资需求,并能为战略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14]。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浙江海洋产业发展对长期专项资金的需求特点与需求规模,组建符合海洋产业资金需求特征以及投资周期较长的定投基金。尤其要根据不同海洋产业发展项目的具体特征,规划设计相匹配的专项定投基金,科学合理构建定投基金与海洋产业互为推动的产融平台。

但是,搭建产融平台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与管理结构,例如组建综合性金融控股公司,形成“财政预算+金融资本+资本运作+民资参与”四位一体的系统金融控股平台,在其架构下包含担保子公司、证券子公司、银行子公司、保险子公司、基金子公司、实业子公司以及类似金融子公司(见图4)。其中,主要由银行子公司的业务部门负责吸纳闲散的社会投资资金,并承担“资金池”收入与支出的财务管理工作。证券子公司主要负责对打包优质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初期投资期满时将证券化处理后的资产以发行上市的形式进行投资资金的兑付或者转化为可随时变现的金融资产。在产业投资资金稳定供应的情况下,实业子公司主要承担投资项目的选择,将募集来的投资资金投入到重大产业发展项目(比如海洋装备产业),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本的增值。另外,考虑到产业基金运行风险的防控,由保险子公司或者担保子公司承担具体投资项目的风险担保,防范较高的系统性风险。

五、浙江海洋产业定投基金规制设计

(一)浙江海洋产业定投基金的治理结构

建立海洋产业定投基金,其管理体系的形成需要具备科学的治理结构,连接并规范基金投资者、董事会决策层、职业经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分配,确定内部详细的权限划分,以此来解决基金运营体系内各方利益的协调分配问题,确保基金的高效有序运转。海洋产业资金考虑到提供者或投资者多为民间自有资金所有者、中小企业投资者、民间机构投资者等分散主体。须构建由发起人与其它投资者代表共同组成的投资者委员会来行使一般基金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功能。

投资者委员会负责指定基金托管人,支付托管管理费用,同时明晰资金往来,监督投资运行。投资者委员会只是资金的来源与监督管理机构,还必须在投资者委员会的监督下成立专门负责基金日常运营的基金管理公司,由它选择投资项目与设计基金项目投资组合。除此之外,投资者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是根据基金公司作出的产业调查分析,明确项目投资领域,做出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可观收益的项目投资决策。

在海洋产业基金的使用管理方面,按照《浙江省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必须成立基金的董事会,规避决策风险,然后由董事会一致表决通过基金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为了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还应设立服务于董事会的投资决策咨询委员会,而且投资决策咨询委会组成人员必须包含有浙江省金融控股公司派出的5名上线人员,以明确浙江省金控公司对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的监督管理。

当基金董事会对某一投资项目做出出资、增加或者减少投资份额前,先由投资决策咨询委员会和项目小组对预投资项目进行评议,为董事会项目决策提供专业意见、技术和智力支持。另外,对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使用必须严格监控,按照基金设立的招股说明书,资金只能运用于对浙江省海洋经济的重点发展产业进行投资或者某一特定产业进行投资,比如舟山港产业基金只能用于舟山港的建设、浙江省船舶产业基金只能用于船舶生产建造以及相关装备产业。未经浙江省金融控股公司批准,浙江省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的任何资金不得从事房地产、股票、债券、贵金属、期货等方面金融投资,为确保闲置资金的稳定运行,只能将资金存放银行或者托管账户。同时,也不能以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的名义为他人或者任何机构提供担保。

海洋产业基金的项目投资主要可以划分为直接投资、母基金、战略合作等三种模式。直接投资主要应用于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加工贸易基地以及重要集装箱港等基础设施产业,这些资源型产业项目对发展海洋经济具有战略意义,但由于投资周期较长,缺乏有效市场资金的流入,应该通过直接投资的模式。与此同时,浙江省政府重点发展的海洋经济项目以及海洋经济新型产业的早期孵化项目,比如海洋清洁能源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投资主要应用于特定的海洋经济细分产业,比如针对海洋生物产业,通过母基金重点对海洋生物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基因库开发以及海洋农业良种选育等进行精细化投资,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海洋高精尖产业。战略合作模式主要应用于海洋经济领域内那些资源整合难度高、资源需求量大的海洋新兴产业,比如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难度较大,需要引入战略合作者进行联合投资。

(二)浙江海洋产业定投基金的运行机制

浙江建立海洋产业定投基金的运行机制应该在治理结构的基础上,以信托投资契约的形式向众多意向投资者发放收益凭证,将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募集起来组成投资基金。围绕治理结构设立的投资基金,主要由基金投资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三方共同协商订立统一的信托投资协议,基金管理公司按照契约规定运用信托资产进行基金投资,基金托管人按照契约规定对基金的资金流动进行投资管理,并监管资金的流动性风险,有必要时及时向投资者委员会反馈风险状况。基金投资人则按照契约规定的收益方式享受投资回报。另外,投资对象与融资主体之间应建立在信息对等的基础上,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实现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定投基金的海洋产业投资形式决定了分散的投资者具有特定的局域性,与投资地域具有天然的联系性,这就方便投资者可以时刻关注投资项目的运行状况,从而根据直观的风险情况或者经过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来进行个人投资决策的调整,将个人投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另外,浙江省海洋产业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规范管理”的原则进行运作,围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举措”,重点支持浙江省海洋装备、清洁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勘探开发、滨海旅游、航运服务、涉海商贸服务、海洋信息与科技服务、现代海洋渔业等海洋经济新兴产业项目。因此,应该根据特定项目需要,设计出海洋项目型基金产品。为了符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应由政府作为海洋项目型基金产品的主要承办方,按照海洋经济重点产业目录,委托金融投资顾问科学设计资金产品并募集资金,同时由保管银行全程管理及监控产业基金的资金运行。另外,根据投资者提供资金的期限,设置短期优先投资者和长期劣后投资者,确保不同类别资金能够及时有效的回笼,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海洋产业定投基金风险防控

针对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的投资特征,应该制定科学的风险防控规则。例如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募集的资金主要运用于长期项目投资,容易出现短期流动性风险,这就需要设立短期拨备资金池应对流动性风险。同时,针对产业发展基金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风险或经营风险,在管理架构上应确保基金投资项目的引入推介、风险评估与投资决策工作要单独进行,比如选择投资项目的负责人不能参与项目审核、风险评估以及各项投资决策的做出。通过风险的流程控制,规避基金投资过程中人为操纵风险,实现基金运行中风险的科学化管理与防控。另外,还应加强基金风险的后续管理,在海洋产业定投基金规制系统建立的基础上实时监测基金运行风险与运营效率,及时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在后台管理上强化整个定投基金规制系统的风险防控。

(四)海洋产业定投基金的资本回报与退出机制

出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考虑,海洋产业基金前期重点投资主要集中于海洋基础设施、海洋项目前期投资、海洋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海洋研发技术投资等,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而民间资金的退出与进入往往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资金在使用周期上存在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基于这一特征,可以参照澳大利亚麦格理产业基金的管理模式,首先确定产业基金要投资的产业项目,在此基础分门别类就行打包集成,最后在资本市场以证券化的形式实现资金的赎回与转让交易,这就使项目的投资价值实现了证券化、货币化,也通过资本市场为产业基金的原始投资者提供退出与实现资本回报的机会,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在金融投资产品设计初期,就应从资本市场要求、法律框架、金融产品特征、价值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做好私募投资产品转公募投资产品的准备,为后期的基金上市募资提供前提条件,形成有效的资本回报与退出机制。

(五)确立海洋产业定投基金担保机制

浙江海洋产业定投基金设计的初衷是在民间资金与海洋产业发展之间进行要素的调剂分配,为富余的民间资金开辟新型的融资渠道,也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海洋产业解决急需的资金问题。民间资金被引导进入国家战略产业层面,必须要首先要确保个人投资者资金的安全,而能够提供较高安全性的手段就是建立海洋产业定投基金的担保机制。但是,海洋产业的发展具有长期性、不稳定性,银行、担保机构的金融机构往往无力也不愿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这时就需要行政措施来确保产业基金的安全,比如地方政府可以依托地(下转第55页)

(上接第38页)方财政为产业定投基金构建担保机制,在产业基金遭遇重大损失无法还本付息的情况下由地方财政按照一定比例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将个人投资者的风险程度较低到最小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使民间资金流向国家重点引导的产业领域范围内

参考文献:

[1]Paul Gompers and Josh Lerner, The Venture Capital Revolution[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 15,No.2,2001:145-168.

[2]William A.Sahlman, The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2002:473-521.

[3]Bygrave, W.D., Timmons,J., Venture capital at the crossroads[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1992.

[4]田书华.产融结合的原因、方式及效应[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2-65.

[5]陈明.产融结合:发达国家的历史和对我国的启示[J].财贸经济,2004(6):55-57.

[6]黄明.产融结合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制度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9(2):23-25.

[7]魏杰.产融结合的体制基础[J].天津社会科学,2007(55):68-71.

[8]钱志新.产业金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9]美罗纳德,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金融控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06.

[10]童威.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理论溯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04(6):54-57.

[11]季敏波.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2]鲁育宗.产业投资基金导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战略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海洋经济这个术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学者首先提出的,之后美国进而提出了海洋GDP的概念以及核算方法。我国的海洋经济理论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早期我国对海洋经济活动的定义主要是指与海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我国对海洋经济活动的深入探索,逐步将那些间接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也归纳进海洋经济活动的范畴。2003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3号),在其中给海洋经济下了更加具有概括性、全面性的定义:“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简要来看,海洋经济可以分为三大产业,即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范畴有海洋养殖、捕捞和灌溉业,第二产业包括海洋盐、油气和深海采矿业等等,第三产业是指海洋运输业、旅游业等等。在我国当前的格局下,海洋第一产业发展时间最长,吸纳劳动力人口较多,但是产值相对来说最低,只占到海洋经济的不到8%;海洋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时间相对而言较短,但是科技含量较高,经济产值都在45%左右,是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持产业。从2003年到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的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1%,是我国GDP增速的两倍多,特别是在我国GDP增速日益放缓的背景下,海洋经济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更加凸显,目前而言海洋经济产值占GDP产值近10%,成为了GDP的重要组成部门和支柱性产业。探索和发展海洋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各国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沿海国家都制定了海洋发展计划,比如美国先后出台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欧盟颁布了《欧盟海洋政策绿皮书》,日本号称要建造2500座海上城市。海洋资源区别于陆地上的资源,海洋上的资源具有比较强的流动性,抢先开采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而落后的开发,则意味着自己的资源被其他国家利用。一旦这种落后开发的局面形成,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是一种比较巨大的损失。因此,无论从海洋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是从国际形势的必要性来看,我国发展海洋经济迫在眉睫。

二、当前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一)海洋生态恶化,环境污染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源众多,这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遏制作用。从污染源上来看:首先是陆地废水包括居民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的海洋污染,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污染物,包括了铜、汞、镉、氰化物等化学成分,对于近海水域污染十分严重;其次是石油污染,包括了海上石油开发、海洋航运溢油,一旦这种污染发生,会在污染区域形成十分巨大的油膜,对海域生态破坏十分严重;最后主要污染源是近海养殖业废水,比如养殖用药等,很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现象的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无论是哪一种污染源导致的污染,最直接损害到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间接导致第二产业的发展。山东海域附近发生的赤潮,从1995到2006年间高达20多起,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达到数亿元,间接对于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二)海洋经济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一般而言海洋第二、第三产业在海洋经济产值中应该占有绝对的比重,在我国也是这种情况。在总体格局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应该看到不小的差距,首先是海洋第一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产值仅仅只占5%的第一产业却吸纳着最多的劳动力人口,其次是第二、第三产业仍是以资源密集型为主要特征,高、精、尖的科技比较少、产能比较小,比如海上油气、海洋制药等等产业仅仅只占到海洋经济的1%左右,而且科技含量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美国为了应对海洋科技的开发,投资建设了700多个相关的实验室,每年投资270亿美元进行研发,并建立了多个海洋科技园,用于发展海洋科技。我国高端的科技人员也比较欠缺,科技人才队伍也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有待提高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有了金融的杠杆和分散风险的能力,经济可以更好的发展。对于海洋经济也是如此,长久以来,我国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在逐步提升,但是对于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认识。海洋经济中的第一产业中,很多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或者个体经济在从事经济活动,这些经济行为主体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需要资金的支持,一直以来我国金融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是风险更大的海洋农业中的中小企业;在第二、三产业中,很多的项目都是十分巨大的工程,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可以使用的自身的资金量十分有限,过度依赖当地的银行贷款,首先不利于银行的风险分散,也会造成企业的负债率过高,但是我国对于海洋经济活动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造成资金来源十分单一,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难度比较大、比重低等现象。

三、关于当前海洋经济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海洋污染的监管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会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污染治理是一项公共工程,需要政府认真负责起来,加强海水排污的监管,对于不合理、不合格的废水应该及时、准确地查实,并对相应的企业进行查处;其次,在海洋污水治理领域,不仅仅需要地方政府自身加强本地区监管,也需要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工作,这是由于海水污染是具有流动性的,一旦一个地区发生污染,附近海域城市的海洋经济也会受到牵连。对于石油污染,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海上石油开发企业的监管,严格减少因为开发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油污染,同时加强对海洋环保数据的检测和分析,加强海上巡查和卫星检测,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因为海上石油污染一旦发生,解决起来将会十分棘手。对于海洋养殖业的污染,政府同样需要加强监管,设置明确的监管指标,对于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养殖企业,取消其养殖的资格。

(二)增加海洋经济的科技投资

科技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企业。企业是以追求利润而作为其目标的,而进行基础科学研发和人才培养需要政府的介入。首先,对于海洋第一产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政府允许海洋经济领域企业之间的兼并活动,通过兼并,企业可以扩大规模和提高产能;政府也要加强产权划分,将经营权进行明确地划分和分配,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企业短视的经济行为,否则会出现大量的过度捕捞、无序捕捞的现象。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对海洋园区的投资和建设。以山东鳌山卫街道为例,近年来,鳌山卫街道紧紧围绕蓝色硅谷的“中国蓝色硅谷,滨海生态新城”的发展定位,集中布局了以“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与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国字号”的项目,以“海地所”、“海洋一所”、“中船重工725所”、“北斗导航及微电网应用研发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尖端科研类的项目,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十九中”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类的项目,以“微软.伟东教育云研发基地”为代表的一批成果转化类的项目,以“哈工大青岛科技园”、“招商银行财富管理学院”为代表的学术交流类的项目,以“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为代表的高端旅游类的项目。加快海洋高科技研发、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产业和服务机构集聚,大幅提高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能力,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中心、海洋科技人才集聚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和海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通过这样高水准和高精确度的规划和投资,我国的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可以突飞猛进。

(三)加强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洋金融机遇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兴经济领域。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2011年初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准,区域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北、中、南三大海洋经济带。作为金融机构,尤其是海洋经济发达区域的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对区域海洋金融业务发展机遇的分析,来寻找自身业务新的增长点,是当前发展中十分紧迫的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浙江、宁波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简介

随着山东、浙江、广东等三大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相继出台,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已被提高至国家战略层面,但各区域的发展方向、侧重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下面,对浙江及宁波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简要介绍。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位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提出了“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总体发展思路;通过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来规划其产业体系;通过着力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来建设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和“集疏并重”枢纽港。

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批后,宁波市政府相应出台了《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十区十岛”空间布局框架,加快“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在空间布局上,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及其依托的海域和城市为核心区,重点发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品台,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主的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为宁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主要区域,重点建设宁波杭州湾、梅山国际物流等十大产业集聚区,重点开发梅山岛、大谢岛等十大海岛;在发展目标上,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箱,大宗商品市场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

二、商业银行海洋金融业务机遇—以宁波为例

宁波市高水平、高起点发展海洋经济为商业银行的海洋金融业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从整体发展空间来看,根据宁波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涉及临港先进制造业、港航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等四个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主要领域的项目共计194个,项目总投资5581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3344亿元。具体包括临港先进制造业项目46个,项目总投资1648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874亿元;港航服务业项目61个,项目总投资2046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340亿元;海洋新兴产业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72亿元;海岛资源开发项目77个,项目总投资1679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058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以及相关配套项目的建设和民间投资的跟进,至少会产生6000—8000亿元的融资需求。

其次,从具体行业产业来看,需结合宁波海洋经济规划建设重点和空间功能布局,对各行业产业进行细化分析。

在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北仑、镇海的石油化工产业,象山、宁海的船舶制造产业,北仑的钢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余姚的精细化工、现代机械、电子信息产业,慈溪的家电、汽车制造、金属制品产业,均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该类产业在建设实施过程中,既对固定资产贷款、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保函、贸易融资等传统的融资产品有较大的需求,也可使保理、国内信用证等创新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得到合理的应用。

在港航服务业方面,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首要内容是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具体功能包括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基地、港口物流基地、商品交易基地,前者意味着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将进一步加强,相关实施单位需要的流动性资金需求和大量的日常结算资金是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时机,中者意味着大宗商品的物流增值服务和配套产业链延伸将大力拓展,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类上下游供应链融资产品来加快业务对接,后者意味着在港口物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各类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商业银行可以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提供便利的资金结算系统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来拓展自身的业务;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是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硬件基础,该网络主要内容是增加港口吞吐能力、拓展运输通道、做强做大物流园区,形成结构优化、有机衔接、运转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商业银行在其中可为港口、码头、物流基地建设提供基建资金支持,为船舶购置、海洋运输提供各类融资支持;金融和信息支撑服务系统是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软件支撑,该系统主要内容是培育融资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港口金融合作机制、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可在融资机构的设立、金融产品的创新、港口金融合作等方面寻找到自身的机会,来参与其中。

篇7

关键词:科技中介 海洋科技中介 海洋经济 海洋科技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长平稳、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海洋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亮点,特别是海洋科技的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蓝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工作进展良好。继续在海洋经济中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入手,提升海洋产业的创新驱动能力。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中,要加快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中介机构,加强海洋科技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和市场需求的培育等,培育一批创新性的海洋科技企业,利用海洋科技中介组织使创新要素向海洋经济的相关产业聚集。

一、海洋科技中介的内涵和功能

海洋科技中介组织是利用自身拥有的人才、资金、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在参与海洋技术创新的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等主体之间,进行联系、沟通、组织、协调等活动,为市场主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专业服务的组织。王庆金等(2010)提出科技中介组织是市场中介的一部分,以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等为依据,以技术为商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推动技术的开发、转移和转化为目的,在各种市场主体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可以为海洋高新科技企业、海洋技术的持有者以及海洋技术的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减少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主体进行信息交流的障碍,改善科技成果供需状况,避免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市场需求脱节。田善武等(2015)指出科技中介能为社会和市场提供技术扩散、技术评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咨询和创新决策等专业化服务,对政策制定、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等发挥着关键的促进作用。海洋科技中介组织能有效降低海洋经济相关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本,化解主体的创新风险,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海洋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二、海洋科技中介与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不同,海洋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内在特点和外在要求。伍业锋(2010)提出海洋经济的核心特征体现在资源依赖、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高风险和国家主导等方面。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和前提,并且海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很强,这要求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注重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养护。传统海洋产业需要不断融入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手段,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完成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新兴的海洋产业则更加依赖高新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科技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风险较大,需要各主体进行风险共担。海洋资源为国家所有,海洋经济的发展必然涉及到海洋资源所有权与海洋资源的使用开采权的分离,因此,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刘明(2010)提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严重阻碍了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海洋科技中介组织能利用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和信息优势在诸多海洋产业市场主体之间,特别是企业、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加速海洋产业内信息的流动;第二,海洋科技中介组织为海洋经济市场主体提供了一个能够顺畅沟通的渠道,有助于各个主体之间确立良好的互信互助关系,协调了海洋经济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第三,海洋科技中介组织能通过非官方的身份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整合与海洋经济发展相关的人力资源、资金支持和物质资源等,实现各种资源在各个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第四,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服务,解决海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海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活力;第五,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影响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参与海洋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完善海洋产业的市场准入机制,从而规范海洋产业市场竞争主体的行为。此外,海洋科技中介组织还能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海洋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是目前我国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导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制约了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邵康等(2008)提出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相关政策法规等不完善,对海洋科技中介市场的规范作用不明显,无法避免该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市场环境不成熟,不利于海洋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融资渠道单一,多依赖政府扶持,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资本市场不发达;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缺乏专业化的人才,组织的发展没有核心竞争力,且没有明晰的业务定位,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

三、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中介的策略

要实现海洋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扶持海洋新兴产业的成长,需要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这要求解决海洋科技中介面临的问题,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可以从政策、资本、人才等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强海洋科技中介组织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完善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政策法规体系,不仅包括宏观的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还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性、执行性的措施、政策、制度,使政策法规有层次,每一层级的政策法规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与其他任主体相互配合、相互扶持,共同促进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更好地贯彻实施。明确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构建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理顺海洋科技中组织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完善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监管制度和市场竞争行为。同时,应加快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风险投资以及人才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推动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投融资体系建设

根据“政府引导、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运作”的理念,探索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投融资机制。在海洋科技研发上,国家和地方要联合建立海洋科技引导资金,引导资金的形式要多元化,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重点基金支持、无息贷款支持、天使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等。完善海洋科技中介组织资本市场,在政府引导资金的带动下,鼓励保险机构、银行以及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海洋科技中介组织风险投资基金。促进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相关财政政策的落实,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和服务于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起由天使投资、孵化器基金、风险投资、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等组成的海洋科技中介组织投融资支撑体系,形成各种投融资方式之间的互动机制,共同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人才体系建设

为了有效提升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服务能力,一方面要建立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有利于培育海洋科技中介组织人才创新的公共设施建设,有效整合海洋产业内的知识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便于知识的有效传播。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可以与相关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定制化的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相关人才,并完善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相关人才的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面向市场海洋科技中介人才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把科技中介组织人才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有机结合,实现海洋科技中介组织的持续成长和关键人才发展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与国外海洋科技中介的合作

海洋经济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体系,我国海洋科技中介组织与海外科技中介机构开展合作和交流是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国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应积极借鉴海外科技中介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我国海洋科技中介组织应注重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吸引海外投资,为发展壮大我国海洋科技中介服务业寻求更多的支持力量。此外。我国海外科技中介组织也应积极走出去,寻求与海外企业合作的机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庆金,周雪,李杨,等.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综合模糊评价模型[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4):74- 78.

[2] 田善武,王庆金,侯英津,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5(4):180-181,184.

[3] 伍业锋.海洋经济:概念、特征及发展路径[J].产经评论,2010(3):125- 131.

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人们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急剧加大。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家纷纷调整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财税政策作为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海洋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资源依赖性强,环境约束程度高,开发利用及保护的难度大、风险高。目前相关的财税政策尚不完善,且多是采用行政手段,缺乏利用经济杠杆进行调整的政策。具体说来,已有的政策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海洋经济相关财税政策。以税收政策为例,现行税法中涉及海洋经济方面的相关规定散现于各类税收政策中,如农产品相关增值税税收政策,水生动物的疾病防治免营业税政策,海上特定地区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等项目的规定设备、仪器等免征关税政策,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税征税方案,渔业生产用地、盐场的盐滩、盐矿的矿井用地、港口的码头用地等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港口、航道占用耕地减征耕地占用税政策,捕捞、养殖渔船免征车船税政策以及从事远洋捕捞以及渔业养殖业的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政策。

(2)现有政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范围不够全面。以海洋渔业发展为例,渔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即是疾病和自然灾害。目前,财政已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良种培育、疾病防治和防灾减灾工作,对于疾病和自然灾害损失的相关保障工作则较为有限。尽管对这些损失不可能完全通过国家财政来消化,我们仍可以通过引入巨灾保险机制,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对风暴潮等发生频率低、损失重大的灾害进行再保险,增强渔业生产的抗风险性,促进海洋渔业发展。鉴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仍有待完善,建立巨灾保险机制所需的灾害损失数据亦有待整理完善,这一市场的建立必然需要借助财政税收等政策的支持。

(3)现有政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方式不够完善,除行政手段外,还应采用多种市场调节手段。以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为例,就企业融资角度来看,需要多种政策支持手段。在产业发展初期,将会有大量的研发投入,从而需要国家财政税收的相关扶持;在由研发成果的技术转化的过程中,则需要国家开发资金、企业研究开发资金或个人注资,从而需要国家财政税收以及金融资本市场的相关扶持;在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环节,主要是以风险投融资方式为主,从而需要金融资本市场的扶持;在产业化中后期以及生产经营规模化阶段,企业多以商业信贷、有价证券买卖以及资本市场融资方式为主,此时同样需要金融资本市场的扶持。

(4)现有政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效果不够显著。以深水网箱养殖的推广为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该项技术,以期提高海水养殖抗风浪能力,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国家科技部也将深水抗风浪网箱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列入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及科技部新产品计划等予以重点支持,先后投入经费上千万。然而,尽管国内深水网箱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进口网箱标准,同时价格降低了数倍,但目前国内有深水网箱的生产企业仍只有10多家,深水网箱养殖业有待进一步发展,相应的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有待加强及优化。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政策效力,势必要对可行财税政策及其适用性进行研究。如林光纪(2006)[1]、郑奕等(2008)[2]、韩立民(2008)[3]研究了渔业生产及资源保护中的税费等相关制度,孙颖士(2008)[4]、徐小怡(2010)[5]、赵晓宏(2006)[6]讨论了渔业领域的财政补贴及政策性渔业保险问题,陈蓝荪(2006)[7]、苏昕(2006)[8]、闫杰等(2007)[9]讨论了渔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邝奕轩等(2011)[10]、王伟伟(2011)[11]则主要研究了渔业或海洋财政的国际经验。

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至少存在着以下两方面问题:(1)多为定性研究或对国外实践经验的分析,缺乏对于各种财税政策工具实施机制的分析。(2)多集中于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缺乏对于海洋经济主要产业的全面分析;同时没有区分政策的行业差异性。首先,政策工具是具有多样性及差异性的,在建立健全海洋经济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时,必须要“因材施教”。其次,在不同性质的行业中,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其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程度、发展特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的政策方式、力度等肯定是不同的,相应地政策也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忽略了这些差异,而采取“一锅端”的政策,必然导致政策效力的下降。有鉴于此,本文从通过财税政策工具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及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海洋经济优化发展的财税政策实施机制,并尝试结合产业特征及政策工具作用机理给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财税政策工具的特征分析

财税政策作为主要经济政策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通过预算、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财税政策工具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其主要作用是对市场失灵的调节,如提供公共物品或其他外部性较强的产品、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形等。财税政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财政投资的分配,对民间投资进行结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二是通过收入的再分配,调节收入不平衡问题;三是,通过国家财政来汇集资金,建立健全预算、税收、国债等财政宏观调控体系,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财税政策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收入,主要体现在税收政策;二是支出,主要体现在财政补贴(直接补贴或贴息贷款等)、财政投资以及政府采购等;三是财政预算;四是国债。此外,政策性的金融支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政府专项扶持基金、信贷担保等。本文主要关注税收、补贴、财政投资以及金融支持这四种财税政策工具。

在实际作用过程中,税收、补贴、财政投资以及金融支持这四种财税政策工具在激励方式、激励对象、反应速度等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税收优惠作为目前来说应用最广的政策之一,具有以下几方面基本特征:一是税收优惠主要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即,企业的投资活动完全是自主决策的;二是税收优惠可以对符合条件的所有企业起到激励作用,覆盖面较广。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税收政策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然而,就税收对经济的作用效果而言,其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同时存在着“强者愈强”的作用结果,因为税收优惠只有纳税企业起作用,未纳税的企业则无法享受,而未纳税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或新进入产业的企业,正是最需要优惠政策的群体。此外,税收优惠的执行成本相对较高,这些成本包括税务机关的行政成本,纳税人的申报成本及其效率损失等。相反地,财政补贴尽管是通过政府来配置资源,政府而非企业对资助范围进行选择,覆盖面较窄,但财政补贴的反应速度较快,其执行成本也较低。更重要的,政府由于其信息方面的优势,对资助项目的选择往往更科学合理,更能体现政策导向,当然,一旦政府决策失误,其后果也是更为严重的。此外,财政补贴政策有可能会产生挤出效应,即没有获得补贴的企业会减少该项目的投资,从而导致产业的整体投资水平下降。然而,财政补贴与税收政策面临同样的困境,其往往也不能惠及中小企业或新进企业。就这一点来看,财政投资及金融支持政策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p#分页标题#e#

首先,财政投资对中小企业和新进企业的优惠主要体现在公共品的投资方面。一方面,政府可投资于外部性较强的项目,如研发投入等,这一正的外部性是惠及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当然就不排除中小企业和新进企业。另一方面,财政投资于产业初始所需设施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业投资环境,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新进企业而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的沉没成本,刺激企业进入。其次,就金融政策而言,一方面,政府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贷担保等,降低其投资成本,而投资决策依然是由企业自主选择,风险由企业承担,这避免了政府选择资助项目的主观性。同时,正如我们前文所述,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是不同的,而金融支持政策可以较好的实现灵活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税收、财政补贴都属于事后激励,即主要对企业进入该产业进行生产后的行为给予优惠,而财政投资属于事前激励,即无论企业是否进入该产业,财政投资都在进行,金融支持则属于全过程激励。这就意味着财政投资及金融支持与税收、补贴政策的作用机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第2部分我们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综上所述,税收政策覆盖面较广,且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市场化特征;财政补贴支持对象为政府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政策作用反应快,但可能存在挤出效应;金融支持可以激励支持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且充分尊重了企业的市场选择行为,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行为起到主要的激励作用,应该是将来政策选择的重点。财政投资则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共品投资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也应予以重视。

2财税政策作用机理分析

除了政策工具特征的差异外,财税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也是不尽相同的。特别地,税收政策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在财税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财政补贴由于作用迅速而直接,且执行成本较低,也得到了广泛的采用。鉴于二者同属于事后激励机制,本文尝试统一的建立静态局部最优化模型,对这两种工具的作用机制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到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财政投资及金融支持政策应是政府财税政策的主要着力方向之一,且二者均具有事前激励的作用,本文也将在统一框架下对这两种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分析。

2.1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基本的税收制度设计(如税种、税率、课税范围、计税依据等)以及税式支出手段(如税收豁免、税收抵免、优惠退税等)来设置差别税费,从而改变不同产业或经济行为的比较利益,引导资金、劳动、技术等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在基本税收制度设计中,税种设置以及课税范围都是从外延的角度设置差别税负,税率及计税依据则是从内涵角度设置差别税负。就税式支出手段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对特定行为给以背离基本税收制度规定的让渡来设置差别税负的,如税收豁免是通过直接减免应纳税额提供税收让渡的,而加速折旧、税收抵免等则是通过改变课税要素而间接提供税收让渡。

2.2财政补贴政策

从财政政策工具的性质来看,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支出中,财政补贴、财政投资及金融支持等投资性支出①(下文称之为财政投入)都属于供给调节型支出,政府采购则属于消费调节型支出。鉴于供给调节型支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更具激励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为持久,本文着重讨论这一政策的影响机制。

2.3财政投资及金融支持政策③

对于财政投资而言,基于政策性的要求,其投资目标主要是基础产业、公共基础设施、技术研发等有利于改善产业投资环境的项目,因而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投资回报率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进入,由此达到支持产业发展的目标。对于金融支持而言,其主要目的与此一致,即提高产业内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企业进入。不同之处在于支持方式,金融支持并不直接投资于项目建设,而是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支持,如贴息贷款等。二者的作用机理类似:假设产业原来的资本需求曲线和资本供给曲线分别为DD1和SS,均衡点为A,均衡投资数量为K1。在政府进行财政投入或优惠贷款之后,企业投资相同额度时其成本会降低,从而引致投资回报率升高,资本需求曲线变为DD2,均衡点为B,均衡投资量为K2,产业内总投资增加。由此可见,当政府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某产业以后,受其直接的拉动作用以及间接的外部性及政策引导作用的影响,产业内的总投资额增加;但随着投资支持幅度的增大,其对产业内总投资额的带动效应呈现递减趋势,即单位投资所引起的资金回报率的增加是递减的,这符合边际收益递减原则。从企业角度来讲,由于产业内各企业的融资等成本不同,要求的资金回报率也是不同的,当产业的实际资金回报率大于企业要求的资金回报率时,企业就会进入该产业,因而当政府投资和金融支持提高了产业的资金回报率时,就会吸引具有更高要求资金回报率的企业进入该产业,从而使得产业内的投资总量增加。

3海洋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3.1基于海洋产业特征的政策选择

基于政策工具特征及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结论,结合海洋产业特征,本文认为:首先,对于新兴产业(包括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等)及其他投资经营风险较大的产业(包括海洋矿业、海洋油气业等),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目前产业内企业数目不多,需要鼓励企业进入该产业;二是考虑到这些产业未来的利润是较丰厚的,目前较少企业进入的主要原因在于初始沉没成本较高、经营中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风险较大;三是这些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都亟待提高,而企业的研发力量往往不够。因而应综合采用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及金融支持政策,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降低企业投资经营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采用财政投资及金融支持,直接投入研发活动或间接支持企业投入。结合政府期望的政策效果,若政府希望均衡要素价格不变,则应考虑利润税优惠,或财政补贴。若政府希望提高均衡要素价格不变,则应考虑采用从量税优惠。同时鉴于利润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作用力度更显著(变动幅度大于从量税),且达到同样效果所支付的直接成本④低于财政补贴,应主要考虑采用利润税政策。对于传统产业(主要指海洋渔业等)及其他需要技术改造升级的产业(如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业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发展较成熟,但技术水平不高、发展结构不合理,亟待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如深水网箱养殖的推广、高端滨海旅游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但技术升级的投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鉴于此时政策的对象是特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的企业),因而应主要采取财政补贴及金融支持政策。注意到,尽管财政补贴见效快,但需要的资金量较大,可考虑主要运用金融支持政策,同时在专项扶持基金的设立中,可考虑发行海洋经济建设债券,募集公众资金支持海洋产业发展。对于公共基础设施及其他保障性机制建设,包括海洋工程建筑业、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渔业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以及海洋经济巨灾保险机制、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利润率较低或外部性较强,企业投入生产建设及研发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运用市场化机制促使企业自主投资,因而应主要采取财政补贴政策、财政投资政策,敦促大企业投入建设,同时协调使用金融支持政策以通过多种途径募集资金,保证基础性及保障性设施的建设,保障海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p#分页标题#e#

3.2基于海洋产业面临问题的政策选择

目前海洋产业普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1)环境污染严重;(2)技术效率亟待提升,包括加快新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应用改造升级、提高产业集聚度等。基于政策工具特征及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结论,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协调政策以解决上述问题。

3.2.1针对环境污染的政策选择

针对环境污染这一问题,鉴于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且应发挥事前激励作用,避免企业采取高污染的生产工艺等,根据我们对四种政策工具特征的分析,应该使用税收政策进行调节。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税收政策来加强环境保护始于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利用税收手段治理环境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征收硫税,从征收方法上看,一般根据主要能源产品的含硫量或排放量计算征收。碳税最早由芬兰于1990年开征,碳税一般是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按其含碳量设计定额税率来征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在环境政策中应用经济手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这方面,丹麦堪称“楷模”,推行生态税收制度不仅有效地保护了丹麦的环境,而且为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发展积累了资金,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使丹麦在欧盟国家中成为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利用征收资源税也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限制高能耗产品的使用等目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源的浪费和过渡消耗。开采税是美国对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油的开采征收的一种税。开采税可以通过影响资源开采的速度和数量来影响环境,它会抑制处于边际上的资源的开采和经营活动,促使减少资源的开采。荷兰的土壤保护税是由省级部门对抽取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土壤保护中直接获益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是为保护土壤提供资金。瑞典的一般能源税是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征收的一种税。综上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应尝试开展污染税征收,同时对海洋矿业、海洋油气业等资源的开采征收资源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低污染水平。

3.2.2提升技术效率的政策选择

在技术效率方面,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研发动力不足。这主要是指我国现有技术落后,亟待进行技术研发,如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风电并网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深海资源开发等所需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一旦研发成功,其利润是客观的。目前较少企业进行研发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投资成本高、风险较大,多数企业无力单独承担;二是研发的正外部性较强,信息溢出会使得企业研发成功后极易被模仿,从而利润降低,无法弥补成本。要解决这一问题,应综合采用税收、补贴以及金融支持三种政策。首先,鉴于财政补贴政策执行成本低、反应快、效果最为直接,财政直接投入一直是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手段,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的各项科技计划、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对企业的直接补贴等对研发活动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人才储备和培养的作用、实现科技创新战略的政策支撑作用。因而应首先积极对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的研发活动所采用的仪器设备等进行补贴,降低企业研发的投资成本。

在企业研发成功之后,则可对研发产品进行政府采购、销售补贴等,以避免出现企业将资金投入研发后无力生产的局面,促进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满足社会消费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财政投入资金在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难题,要有效解决总量与结构、财政支出资金使用效率问题。而在政府采购方面则应构建科学、合理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要完善其组织和规划,如建立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优化自主创新产品评标方法,编制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等,并加强部门协同全方位落实。其次,税收政策方式对研发促进作用的扭曲效应较直接财政支出小,因而可同时辅以税收优惠政策,以惠及所有企业的研发活动。税收政策在遵循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研发活动的进程,但税收政策作用是有限的,应以最小的税收优惠成本取得最大的促进研发的效果。针对我国研发活动中所面临的突出困难,未来研发活动税收政策要在税收激励的原则、方向和方式上进行重大变革,实现我国税收激励政策设计总体考虑和各项政策的有效配合,如明确税收激励政策对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定位,加强对科技人才培养的税收支持,税收激励的方式要突出税收中性,实现优惠税种以流转税优惠为主,对所得税的优惠实现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优惠并重。

最后,金融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政府可为企业的研发行为提供信贷担保,或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支持具有广泛使用性和正外部性的研发活动,已有的成功案例包括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的研发等;另一方面政府可发行相关的债券或衍生品,募集公众资金投入研发活动,同时将研发风险分散到资本市场,由此可解决企业无力单独承担大规模研发活动的问题。最后,由于研发的外部性较强,对于企业的研发成果,政府除税收减免或补贴外,更重要的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研发企业的利润,从而激励企业进行研发。二是技术升级困难。这主要是指我国已经具备某些先进技术,但由于新技术的采用所需初始投资大、经营风险高,企业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如我国目前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虽然已较成熟,但仍未得到广泛推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技术升级的初始投资一般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海洋灾害频发,技术升级也并不能保证完全不受灾害影响,这就使得技术升级带来的利润不一定能弥补成本,即一旦灾害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加上技术升级投入的成本将远超技术升级前的损失。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对技术升级活动进行补贴,如对购买新设备进行补贴,降低企业技术升级的投资成本;其次可财政投入海洋经济危机管理机制及巨灾保险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完善海洋灾害预警机制,提高灾害预报技术,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当灾害发生后,根据所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及时对企业或渔民损失进行补贴以及保险理赔。三是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集群发展不成熟。当前我国海洋产业集群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以浙江省为例,全省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五百多个,诸如海洋渔业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和集群化建设项目47项,总投资123.81亿元,计划投资47.6亿元(王宁,2008)[12]。黄瑞芬、苗国伟(2010)[13]利用区位熵法⑤对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海洋产业聚集度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渔业)存在明显的聚集性。但也说明了较多的资源聚集在低层次的初级生产上,海洋产业集群结构不合理。要解决这一问题,财税政策应着重改善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同时鼓励创新。创新这一问题我们在上文中已进行了讨论,在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方面,相关财税政策一方面可投入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如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园区发展专项基金,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财政支持和财力保障,另一方面可投入建设信息平台,提供企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和数据:有关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和技术发展趋势的信息数据,以及有关对集群参与者的建议与咨询报告等等。#p#分页标题#e#

4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财税政策作用机制模型,对税收、财政补贴、财政投资以及金融支持四种财税政策工具的特征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

篇9

已有产融结合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深入的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已有研究还存在着以下不足:对由民资主导型的产融结合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产融结合的有效形式以及规制系统的探讨还相对不足,结合现实问题对产融结合的实践以及对产融结合运行效率的监测也略显薄弱,尤其尚缺乏针对当前海洋产业发展的产融结合路径探索,因此,对处于攻坚阶段的海洋产业发展来说,如何在推动产融结合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融资渠道作为发展支撑,是当前的迫切问题,而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仍显不足。

一、借力民资实现产融结合的资本效能再造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增加产业发展的收益和资本积累速度,并加快金融资产的财富积聚的速度,从而能够产生一种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各项要素的效率释放,尤其实现资本效能再造,形成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一)产融结合面临资本需求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无缝对接,产融结合的过程是货币资本与实体资本转移到相关产业领域的过程。但是,在没有发展资金诉求的情况下,金融资本不会自发的流入到产业领域内。产融结合的实现往往是由于某一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以及可观的投资回报,而受制于有限的资金不能实现充分的发展。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短缺。如何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充分培育资本要素市场,是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可以创造性的开辟新的融资途径,建立海洋产业定投基金,实现产融结合,破解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

(二)民资具有逐利本性

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在资金闲置的情况下会使得资金的潜在价值流失,这就赋予了资金天然的逐利本性。尤其随着民间资本来源的日益多元化,不仅包括民营企业自有的可供投资资金,还包括大量的非企业主体和居民个体所拥有的资金。根据相关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33万亿元,其中很大的部分是通过民间金融途径积累形成的民间资本。大部分的民间资本以银行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在,表明民资的逐利本性有待释放。

(三)以产促融释放资本效能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资本的趋利本性往往促使资金流向极易产生泡沫的虚拟投资领域,背离实体经济的资金发展诉求。而产融结合过程中产业的发展面临资本需求,因此必须根据特定产业发展特点以产融结合来耦合民资的逐利本性。引导尽可能多的民资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进而以产促融释放资本效能,完成资本效能再造。另外,产融结合能加速资本的流动性,确保资本运行的稳定性,是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的创新平台。

产融结合释放资本效能的过程,是通过产业资本与借贷资本之间建立的信贷关系、股权关系,确立起联系与沟通的纽带,并直接作用于金融资本。而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借贷资本之间都通过紧密的人事关系来维系,确保金融资本完全服务于产业发展需要。另外,金融资本还在人事关系的基础上满足借贷资本的资金投放需求。

二、民资主导型产融结合的产业发展效应

民资主导型产融结合不同于一般性的产融结合,主要表现在它的金融资本源头是多元自发主体,这就决定了它对风险可控性的要求较高。因此,这就要求产融结合的产业资本端必须确保长期运行健康稳定。在这一产融机制的倒逼下,产业发展具有风险滤波效应,即长期风险较小的产业发展被强化,而短期风险波动较大的产业发展被弱化。民间资本能够通过风险认同主动推动或者淘汰相关产业,进而形成具有产融结合优势的主导产业。

(一)产融结合中的产业选择

产融结合的产业发展效应更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与分布在各个产业领域内的产业资本的融合情况,更多的体现为产融结合中的“板块效应”。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研究室课题组(2010年)的研究成果,高端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电力、计算机、船舶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具有规模经济,这恰恰与产融结合较活跃的产业具有较为详尽的耦合。这表明,产融结合更适于在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领域。

(二)产融结合中的金融资产选择

在传统的海洋产业领域,比如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运输等产业一般具有较低的财务杠杆,对承担较高溢出风险的金融资产来说不具有太高的吸引力,而海洋科技、海洋船舶、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财务杠杆,投资回报率往往较高,更加容易能够聚拢股权金融资金。因此,产融结合的实现,必须在金融资产选择上满足股权投资较高的投资回报需求。

三、以定投基金为浙江海洋产业发展搭建产融平台

由于定投基金具有定期定额投资的特点,可以根据投资风险状况的改变,适时调整投资,一方面满足中小投资者的长期投资需求,另外也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可以结合浙江海洋产业发展对长期专项资金的需求,建立符合海洋产业资金需求特征以及投资周期长的定投基金。尤其要根据具体海洋产业发展项目,量身定制专项定投基金,统筹搭建定投基金与海洋产业相互促进的产融平台。

篇10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金融支持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several finance bottlenecks on developing the blue economy,and proposed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successful practices and experiments from other well-developed marine economy and land finance,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platform,innovating finance products,etc.

Key Words:shandong peninsula,blue economic zone,marine economy,finance support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1-0003-04

2009年4月和10月,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结合山东区域优势和发展特点,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大机遇。“蓝色经济区”寓意深远,是指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但是由于海洋产业自身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禀赋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社会公益性和效益外溢性的脱节,蓝色经济发展面临产业发展前景和潜在收益不确定性的问题,导致现行较为成熟的陆地金融制度体系和产品创新手段无法与海洋经济融合,来发挥资金支持和平台支撑作用。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地金融的对接,促进陆地金融发展理念与金融手段的创新与转变,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和必由之路。

一、国内外发展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手段及经验

国外发展海洋经济的时间较长,相关的金融支持手段较为丰富,总起来说,目前世界各国在海洋经济发展领域主要执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金融支持政策,涉及项目集中于渔业发展和船只建造,旨在通过分担风险和诱导利益促进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选择,主要措施有发展政策性保险、创新投融资机制以及开展金融合作。

(一)发展政策性保险

针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风险集中和不可控问题,以政策性保险扶持和推广海洋产业,尤其是渔业的发展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商业性保险难以规避成本收益不对称下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风险。发展政策性保险,通过政府的信用担保和资金支持,能有效动员全社会来分散海洋产业风险,改变生产经营者在风险面前孤立无援的窘境,是完善海洋产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洋产业发展中政策性保险的主要形式有:(1)渔船保险补贴计划:按照渔船马力的不同实行“高马力高保额、低马力低保额的动力补贴方案,由政府出资补贴保险费的30%。(2)渔业保险补贴计划:政府成立专项准备基金对从事渔业生产和渔业相关链条产品开发产业的保险费进行20%-30%的适当补贴。(3)普惠制的引导性保险计划:不设定具体行业和受益主体,只要与海洋经济建设相关并愿意投保,政府均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性保险费补贴,从而引导更多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

海洋产业自身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不确定等弱质性决定了金融机构支持有限和产业必然存在资金缺口。为了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国际上围绕金融的抵押、担保、信贷等环节已逐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筹资、融资服务体系,尽可能为其提供金融配套服务。(1)降低涉海产业融资门槛,增加贷款额度,例如通过政策性银行向海洋产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或提供比正常分期偿还期限长的贷款。(2)建立涉海产业发展基金,例如渔业基金、渔获量均衡基金、渔船资本化基金、渔船油价稳定基金、渔船保险基金、渔业贷款基金、地区发展基金等,为涉海经济提供贷款贴息支持。(3)成立专业银行,并以优惠利率和分期偿还的形式向购买或改造渔船、购买鱼类加工设备以及其他涉海产业活动提供贷款,如挪威的海洋银行。(4)提供类似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的渔产品抵押贷款制度,该制度下渔民可以按照贷款率水平,将产品抵押给国家,获得贷款收益。当市场价格低于贷款率时,渔民可以放弃抵押产品,且不需要偿还贷款;反之可以将已经抵押的产品要回出售,并偿还贷款及相应的利息。

(三)开展金融合作

仅仅依靠有限的政策性融资力量和部分商业性融资力量,无法完全满足海洋产业对资金的大额和连续性需求,因此国际上一般都采取在政府投资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性基础上的金融合作,例如兴办合作基金会,设立信用担保基金和机构,通过股份制方式或联合担保方式发展涉海产业小额信贷等。另外,鼓励企业入股、个人捐助、国际援助等方式通过项目合作或渠道创新积极进入涉海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投入多元化、利益共享的投融资新体系,也有效扩大了海洋产业发展的资金总量。

相比较国外海洋经济的发展阶段和金融支持手段,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概念,至今虽已有近30年的时间,但仍处于起步、摸索、修正和补充阶段。直到近几年,随着一系列临海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国内金融业才开始利用国家赋予的改革优惠政策和有利时机,在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开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一是加大信贷渠道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金融资源倾斜程度,主要向各类海洋开发基础设施项目、涉海建设大型项目、中小企业及特色行业提供金融支持,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可以直接投入政策性资金支持具体海洋经济项目,还可以贴息、担保等方式吸引商业银行从事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活动。二是设立专业融资机构,提供专项服务。设立专业性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滨海新区成立渤海银行和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并加大国内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立,增加专项业务发展部门,提高金融支持的效率。另外,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利用优惠贷款,发展特色服务,形成对国内金融资源的有效补充。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运作方式,扩大直接投融资渠道。金融机构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集合信托、短期融资券、银团贷款、保函、企业债券、海域使用权抵押、政府主导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等方式,为涉海企业提供优良、特色金融服务。四是推动金融开放进程,有效控制涉外风险。逐步展开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改革,有序开放涉海企业集团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和运作,尝试发展离岸金融市场,采取更便捷的外币结算方法,鼓励金融机构在更大范围内从事混业经营业务。

二、山东省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

结合国内外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实践,思考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的金融发展程度和投融资体系建设现状,尚存在以下几个“瓶颈”。

一是资金支持缺乏力度,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目前省内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信贷、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引进外资。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底,山东海洋产业源自上述三方面形成的融资额度分别约为730亿元、82.5亿元以及20亿美元。尽管集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涉海产业贷款只占全省贷款余额的4.4%,涉海上市企业只占全省上市企业数量的5%,短期融资券融资额只占全省余额的7.5%、实际利用外资只占全省实际利用额的2.6%。此外,发展风险投资是解决海洋高技术产业融资的最有效途径,但山东省的风险投资发展滞后,仅有的少数风险投资运作方式并不符合产业运行规律,且过度追求保值增值。

二是抵押物创新滞后,增加贷款融资障碍。海洋经济产业获得贷款的有效抵押品较少,一方面,动产在海洋经济产业资产中占比较高,而山东省的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开展船舶等动产抵押业务,海洋经济产业获得的贷款超过90%为信用担保贷款或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抵押贷款;另一方面,海洋经济产业可用于贷款抵押的机器设备多属专用设备,其抵押率相对较低,大多仅在25%-60%。此外,海域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抵押虽然没有法律障碍,但由于金融机构的认知程度较低、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还不够规范和明确,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没有开展这一业务。造成的结果就是省内许多涉海企业和个人以船舶等为抵押从香港或境外银行获得贷款融资,而省内金融机构则不得不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

三是风险规避手段缺失,形成潜在无形损失。海洋经济产业多为涉外企业,相对于一般陆地经济,要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以造船业为例,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船舶出口业务占比超过70%,汇率每升值1个百分点,我国造船业将损失21亿元。虽然涉海企业可以通过选择结算币种、远期交易、套期保值等手段部分锁定或转嫁汇率风险,但汇率的波动仍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利润,而目前金融市场和机构缺乏足够的手段出清汇率风险。在汇率波动尤其是单边升值的背景下,汇率风险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资金特别是社会资金向海洋经济产业的投入。

四是涉海保险发展不足,降低贷款融资保障。涉海保险尤其是渔业养殖保险等能减少信贷风险,增加还贷保障,多数商业银行和农信社都将保险作为还款来源的有效保证。尽管近年来海洋保险的险种和规模开始加快发展(据统计,2007年省内海上船舶保险保费规模为2.3亿元,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规模达1亿元左右),但也只占全省保费收入的1%,与涉海产业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严重脱钩,难以有效覆盖风险。涉海保险的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专门针对海洋经济的政策性保险产品;二是商业性保险不愿涉足;三是即使对于已有的保险项目,由于专业人才和相关定价、估损、理赔技术的缺乏,无法保、不敢保的现象非常普遍。

此外,缺乏专门化的担保机构、租赁公司以及相关领域内的法律、会计等相关中介机构,也是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约束的主要问题。

三、金融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拟实现的“五个突破”,可以确定“优势、持续、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观念。再结合海洋经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风险分担为主、利益诱导为辅”的金融支持战略。

(一)发展多种投融资方式,提高投融资效率

由于海洋产业的行业分类、发展阶段、与宏观政策发展导向的相符程度等不同,对资金的数量和实效性要求存在差异,应采取分层次、分类别的投融资支持战略。就产业层次而言,海洋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和基础性、战略性设施需要政府积极投入,大力扶持;第二和第三产业中的成熟产业,只需在政府适度引导下进行市场化融资;高风险、成长空间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非盈利性”投入,但在适当时机可鼓励盈利性的商业运作模式介入。就产业类别而言,应优先发展新兴、环保、特色产业,继续支持传统、高附加值、民生产业,严格淘汰落后、双高、纯劳动密集型产业。

具体来说: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向海洋经济的倾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国债和预算内资金支持,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贴息等手段,落实相关配套资金。二是加快市场化投融资体制创新,包括引入不同类型的战略投资者,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扶持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发展专业性融资机构(例如组建海洋开发专业银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力支持蓝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海洋经济企业,积极引导、鼓励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经营权和资产转让、联合兼并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还可鼓励和引导企业发行海洋高新技术的可转换债券、可调利率优先股票等,在发展初期扩大融资来源。三是积极利用外部资金,全面放开外商投资海洋经济领域,努力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圈的融合程度,例如积极参与海洋国际性区域合作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尽量争取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组合的优惠贷款或赠款;尝试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吸引外资和技术,采用对外招标的方式加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探索完善抵押担保方式,强化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

针对蓝色经济区中大量闲置的土地和海域使用权,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增强金融机构认可度,有利于降低信贷门槛,畅通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尽快规范信贷管理办法和有关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的规章制度,落实相应的操作制度;加快专业性评估机构建设,健全评估标准;积极发展和培育海域使用权二级交易市场,构建海域使用权的变现平台;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财政贴息政策,降低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加大金融机构对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的认知程度和投放力度。二是推动土地流转与交易。针对蓝色经济区中滨州、东营等地市存在大面积的盐碱地、荒草地和滩涂等未利用土地的现状,建议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因此,可以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土地管理体系和市场交易机制,完善适合当地情况的流转土地抵押融资制度,实现该区域土地资源的资本化,从而吸引各类开发资金流入并支持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用地、用海指标,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用海计划,全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此外,针对部分生产分散、信用较弱的涉海经济个体,可以借鉴农村金融中的互助担保方式,大力发展信用联合体贷款,有效提高从事海洋经济发展的微观个体的信贷能力。

(三)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推动区域产业集群优化整合

发展环境、区位优势、人文理念等的相似性,使得半岛海洋经济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由此带来了基于规模化生产和竞争力提高要求的区域产业集群整合的必要性,而当前金融产品单一和金融服务落后限制了优化整合的进程,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方式、加强产业集群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与合作。一是建立完善并购融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金融机构与市场中介机构合作,积极利用并购贷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优化整合。二是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业务,积极支持重点产业的设备更新,提高技术含量。三是积极探索开发集合融资平台,有效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引导政府、银行、担保、信托、创投和其他社会投资者等多方参与,积极发展各种债权、股权类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集合融资服务。四是重点探索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模式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发展和推动置于价值链、供应链下的贸易贷款。五是鼓励开展各类非信贷融资模式,综合运用贸易融资、保理、票据、信用证等非信贷融资工具,做好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六是转变经营理念,规范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可考虑改变风险基金的所有者结构,适当增加对收益关注度较高的企业或民间资本的控股权,在适当时机还可吸收国外风险投资专家进入,同时发展初期政府应在有限领域积极介入并提供相关的税收优惠、投资亏损补贴、技术研发补助等保障性措施,以此激励风险投资的设立和启动。

(四)构建环保金融激励与补偿机制,推进经济区生态建设

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应是低碳与循环的结合体,对产业节能减排的要求较高。金融部门应充分发挥资金、信用、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信贷投向和环保金融工具创新,推动区内工业体系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坚持绿色信贷原则,推行环境准入制度。金融机构应联合行业组织和协会,建立一套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明确各行业的技术和项目准入标准,将各产业节能减排监测结果纳入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信贷杠杆促进区内清洁生产和环保进程。二是量化环境资源,发挥环境配额制的激励约束作用。通过将环境资源转换为具有产权和可以计量的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产品,并探索分种类的环境当量与经济增长的交换关系,从而在“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下,有效推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三是成立环境交易所,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调控作用。环境交易所可以提供一个经济利益转换与补偿的平台,通过设立电子清算中心、建立环境使用调节基金、执行差别化的交易价格、提供期权期货交易平台等促进节能减排。

(五)发挥政策性金融避险作用,引导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欧亚大陆桥头堡之一,具有吸收日、韩、欧美以及港澳台地区投资,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但国际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和汇率的不稳定,提高了区内企业出口的信用风险,加大了区内产业调整和发展的难度。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力度,设立出口区域性信用风险保障专项基金,合理补偿金融资源的政策性成本。该出口信用风险保障专项基金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依托,实现政策性保险和银行信贷的有效组合,维护外向型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资金链条的连续性,为其提供避险手段和融资保障,从而有助于推动外向型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更好地完善经济区内的产业布局与分工。

参考文献:

[1]杨林.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与效应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

篇11

潍坊滨海是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既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规划的“四区三园”中占据“一区一园”,又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集约发展区。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潍坊市制定了《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潍坊市委也做出了《关于突破滨海加快蓝黄战略实施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滨海经济开发区也提出了“一城四园”的规划结构。这为滨海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中突出要建设滨海水城和七大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融资困难无疑是在新区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融资策略进行研究为进驻滨海新区的企业找出适合自己的融资策略,解决多数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为产业园区建设献计献策,为突破滨海,拓展融资渠道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投资融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

1.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滨海新区的“一城四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企业的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导致银行业负担过重,增加不良资产和坏账比例,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本论文旨在研究在园区建设中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多种融资策略,为企业搭建更为广泛的融资平台,通过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来为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建设保驾护航。

2.提高经济效益,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通过对发展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融资策略的研究,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企业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

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以海洋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为主。海洋高科技产业是充满风险的产业,因此依靠银行来支持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多种多样的融资渠道来满足海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4.选择合理的融资策略,实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区内各企业自身的特点不尽相同,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策略,使企业能够在控制融资成本的同时,保证企业资金的充足。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还应该以大局为重,不仅是要解决现在产业面临的问题,更应该以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三、滨海建设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融资策略研究

1.内源型融资策略

内源型融资策略是园区内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实现的融资策略。该策略来源于下列几种情况:(1)个人存款。个人存款主要是指企业负责人、管理层和内部员工自己的储蓄。该融资方式由于是企业内部融资,因此具有融资成本低、资金使用方便的优势。(2)亲戚朋友借款。即企业负责人、管理层和内部职工从亲戚朋友处筹借款项。该融资方式一般需要通过合同的方式来界定合同双方相应的权力和义务。(3)私人投资者。园区内成长性比较好的中小型企业会吸引一些正在寻找合适投资途径的投资者,他们投资于该企业对双方都是双赢的。

2.债务型融资策略

该策略通过第三方的担保或企业的信用来取得资金供给方的资金使用权,并以一定的利息作为对资金供给方的回报。该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是海洋产业园区内企业常用的融资策略。该策略适合园区中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难以贷到。(2)发行债券融资。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私募发行和公募发行。(3)商业票据融资。该模式要求票据发行人具有很高的信用级别,因此该模式适合大型企业,不适合信用级别低的中小企业。

3.股权型融资策略

股权型融资策略是企业面向全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常用融资策略。该策略可以通过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方式来实现。(1)直接上市融资。符合发行条件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国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来上市,也可以通过香港市场上市,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海外上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选择创业板市场来上市筹集资金。(2)间接上市融资。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内多数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多数不符合直接上市的条件,可以通过借壳的方式来间接上市募集资金。企业通过购买某上市公司部分股权来获得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使上市公司的利润获得高速增长,从而达到再融资的条件。对产业园区内中小科技企业来说,间接融资是比直接融资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

4.吸引风险投资策略

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主要以新型海洋高科技企业为主,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适合该策略。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有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两种。

篇12

关键词:临港产业 发展趋势 发展原则 发展举措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95-01

一、临港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海洋经济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海洋经济内容丰富,涵盖诸多方面,而临港产业成为海洋经济一个重要热点。进入21世纪临港产业已成为沿海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国际发展实践表明,临港地区尤其是港口城市通常都是产业集中、物流集散、要素集聚、经济繁荣的发达地区,如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沿太平洋工业带,以及新加波、香港等,都是依港而建。世界上多数沿海地带由于有港流而成为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我国沿海地带,上海的洋山港开发,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规划,福建省组合福州、厦门、泉州港的力量,打造海峡西岸物流中心。临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附加值、大进大出的特征。苍南县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键就在于通过临港地区开发,释放临港地区的巨大潜能,切实把临港地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战场,推动苍南县产业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临港优势,抓机遇、抢时间,加大推进力度,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分散优势整合为整体优势,全面提升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的水平。

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园区,快上大项目是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大产业”指市场前景广阔,比较优势明显,具有导向性、支柱性、带动性的产业;“大基地”是指形成特色产业企业群体,规模扩张,配套服务体系健全,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聚集区;“大园区”是指环境好、成长快、能够促进优势生产要素集聚的发展平台;“大项目”是指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建设载体。

二、发展临港产业的基本原则

发展临港产业要遵循港口开发和产业开发的规律要求,紧密结合苍南实际,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策略,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经济体系。

1.可持续快速发展原则。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苍南县经济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个阶段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海洋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政府在指导海洋经济发展的时候,要注意环境与生态建设,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海洋经济适度快速发展的原则。

2.重点发展主导性支柱性产业原则。海洋经济发展要突出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海洋资源加工业和临海重化工业,形成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临海工业经济地带;二是坚持捕捞、精养、深加工协调发展的方针,努力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业、港湾和近海网箱养殖业、海产品精深加工业。保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发挥环境优势,把苍南建成海岛度假旅游胜地;四是在海运、公路、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的框架下,加强港口建设,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

3.科技兴海原则。整合海洋科研力量,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努力引进智力、人才和科技成果,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科技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型转变,增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三、发展临港产业的主要举措

为适应临港产业的发展需要,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海洋经济发展环境。

1.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做好宣传工作,强化民众海洋意识,使海洋经济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限期办结制、首长责任制,对历史遗留重大项目进行清理,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建立行为规范、程序简便的审批制度。建立临港产业开发信息网络,加强经济预测和信息服务。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举办招商会议、走出去招商、穿针引线和中介等方式,加强海洋产业的招商引资推介工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建立招商引资奖励制度。

3.以优惠政策吸引大项目。组织力量研究制定适合苍南特点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下,鼓励各种投资者开发投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

4.建设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中介服务,培育多层次的海洋经济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贸易市场、海域使用市场、海洋科技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等,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为国内外企业进入临港产业园区创造良好的环境。

5.建设海洋公益服务系统。建设海洋产品质量、环境及灾害监测体系和预报、预警系统,增强海洋地震和海啸预报预警的能力;建设海洋、气象、公安边防、环保、海事、民政、广播电视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全面协调灾害预报、灾情评估和灾后救助等的组织领导,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篇13

分析机遇与挑战,把握上城发展海洋经济有利契机

上城区地处杭州市中心,面积18?郾1平方公里,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54个社区,区域内常住人口36万,流动人口约7万人左右,人口密度为2万人/平方公里。根据杭州的城市规划定位,上城是杭州城市性质主平台,突出表现在三个特点:一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氛围的主要体现区。上城是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的发祥地,目前区域内列入保护规划的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历史街区和各级文保单位,分别占全市的56?郾1%、76?郾9%、50%和39?郾5%,同时也集中保存了大量古桥、古井和老街、老巷。二是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核心展示区(杭州生活品质国际体验区)。上城是杭州独一无二同时拥山、临湖、靠江、带河的中心城区,并形成了南宋御街—河坊街、湖滨—南山路、新中东河等极具品质的标志性区域,拥有湖滨国际名品街、中华美食夜市一条街等配套资源,体现了历史感与现代性、自然美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三是杭州发展“3+1”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先导区。上城是杭州传统商业区,目前,精致化、品牌化理念已经成功融入城区发展中,初步形成了湖滨、吴山、城站等三大商圈,“一谷多点”创意经济、“一区二带”金融产业、“一楼一业”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

发展海洋经济是我省拓展发展空间,着眼未来发展提出的长远发展战略。上城区的现实情况和发展优劣条件,使我们深深感到,既要抢抓机遇,争取主动,又要保持清醒,迎接挑战;既要看到发展前景,着眼长远目标,又要根据区情现状,从实际出发,有序推进。

注重国内外经济背景的影响。上城区海洋经济活动要与国内外经济、涉海项目建设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重大投资相衔接。要在兄弟临海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大力吸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海洋产业落户上城。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如海洋信息业,涉海科研、教育产业落户上城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外商资金与风险投资资金进入海洋经济领域,充分发挥我区现有200余家投资公司的作用,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同时,争取省政府即将建立的海洋基金到上城落户。

积极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和升级。应注重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和新兴海洋产业的培育,利用上城区科技基地雄厚的优势,积极培育和促进海洋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意海洋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特别是注重海洋类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注重海陆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一体化。把海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地(海)域系统”,研究海洋经济区的形成、特点、结构与功能,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特征、演变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注重陆地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的影响,通过海陆交通一体化、海洋资源开发与陆地资源加工等,实现海陆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与布局,注重上城区作为杭州市的经济中心,与沿海地区的互补结合。

上城区发展海洋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对长远与当前、轻重与缓急的把握。把握得好,我区就能乘海洋经济发展东风,实现产业转型;反之,则会丧失优势,在周边崛起中逐步边缘化,成为海洋经济“洼地”。因此,务必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推进具有上城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

充分整合与提升,挖掘海洋经济“生产力”和“产业链”

上城区虽然不具备传统海洋经济的临海优势,但应以其特有的省会城市优势,突破传统的思想局限,将海洋经济的发展视为实现上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战略高度审视海洋产业,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海洋知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落实举措,以积极的姿态贯彻落实好“海洋经济强省”工作目标,在上城经济发展中注入海洋经济内涵。

提升海洋渔业。由于地理区位限制,上城的海洋自然资源拥有量与沿海地市差距很大,目前,浙江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落户我区的最大的海洋渔业企业。浙江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万向集团投资控股,公司注册资本1?郾8亿元,主营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和进出口贸易。公司拥有三大船队:大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18艘,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支超低温金枪鱼船队;大型金枪鱼围网船两组;大型鱿鱼钓船7艘。它们分别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海域作业。同时,公司还拥有与远洋捕捞产业链相贯通的五个大型水产加工基地。公司将努力打造以捕捞为基础,以水产品加工为核心产业链,逐步向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方向发展。2010年公司远洋捕获量5万余吨,加工成品3万余吨,年销售总额12亿元,出口创汇1?郾5亿美元。

篇14

竞争力是指与此同类对象比较相互竞争的能力。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与竞争力相关的包括城市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区域经济竞争力等。目前研究竞争力的文章大多以美国经济学家迈克•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为依据。国家竞争力理论也被称为波特的钻石理论。波特的钻石理论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有4个因素,分别为:①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②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③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主要指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④企业的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对手。关于竞争力,直观的理解可定义为竞争主体之间在争夺一个或多个竞争对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海洋经济竞争力是指不同研究对象包括区域层面、省份或者国家层面对比中突出的海洋经济方面的竞争能力。在不同阶段海洋经济竞争力有不同的表现。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海洋经济产品成本作为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海洋经济竞争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因资源禀赋或其他生产要素而构成的成本优势。在海洋经济的发展阶段,海洋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海洋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作为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到现今,资源禀赋的优势、技术的优势、经济资源和要素分工协作所构成的体系,以及制度所营造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潜能发挥环境的共同协同,成为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2海洋经济竞争力影响因素

影响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样的,包括海洋资源禀赋、技术进步、海洋科技人才、区域经济、政府制度文化、政策环境等。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的理论,结合海洋经济的自身特点和实际,将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技术影响力、资源影响力、市场影响力、经济实力影响力和政策制度影响力。不同影响力的共同作用能够对海洋经济竞争力产生根本性和结构性的变化。技术影响力主要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分析现有科学技术水平、海洋科技人才以及培育科技人才和进行技术创新的组织制度。政策制度影响力主要从海洋产业组织、政策环境、制度文化等方面展现。

2.1技术影响力

在世界沿海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今天,海洋竞争的本质已从海洋资源的竞争,转变为海洋技术的竞争。据有关专家统计,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正是随着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推动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促使海洋产业从传统海洋经济阶段向知识海洋经济阶段的转变。例如浙江省的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业均是在21世纪才起步发展起来的。同时,高科技的应用使海洋产业中的传统产业得到了不断改造,由于海洋生物、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开发、环境工程和资源管理等技术在苗种培育、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开发应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方式发生战略性改变,形成了海水增养殖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高新技术支撑下发展的海洋服务业必将迅速成为新的海洋经济支柱产业。沿海国家或地区海洋科学技术的竞争,归结到底还是海洋高科技人才的竞争。海洋科技人才的年龄构成、身体素质、思想观念、科学和技术素养等,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形成。海洋科学技术发明及技术创新应用都必须以人才为载体,而能够真正培育海洋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就要有完善的、协同的组织制度作为培育科技人才的摇篮。技术影响力是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这种影响需要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下,通过海洋科技人才以及培育科技人才的组织制度共同协同才能实现。

2.2资源影响力

海洋拥有丰富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景观资源。正是基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而随着海洋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就需更深层次,由此产生了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服务业。随着经济全球化,沿海地区对海洋资源的直接依赖程度不断减弱,但是海洋资源仍然是海洋经济竞争力形成与提升的根本。一个地区或国家海洋资源的丰裕程度是决定着海洋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空间容量和基础的关键。

2.3市场影响力

在经济层面上,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反应在市场需求上。竞争力所反映出的是比较优势。若某一海洋产业在区域之间或国家直接的比较中地位最高,则社会对该区域的海洋资源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就最大,其所在的市场份额就高,市场占有率有就大,则表示该区域的海洋经济产业具有相对竞争优势。而一个沿海国家或地区在海洋经济体系中所处的海洋地理位置、周边国家和地区格局等也影响区域市场的容量。随着交通信息业的迅猛发展,区位的影响逐渐弱化,但优越的区位可以提高海洋资源流向的影响力。市场影响力最终反映出海洋资源及其产业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反映出该海洋产业可持续的竞争力,是海洋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和源泉。

2.4经济实力影响力

一个沿海国家或地区自身的经济实力对该国家或地区在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影响非常重要。沿海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着该区域在海洋经济领域的投融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资本的投入来体现。无论是海洋人才的培养、海洋产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海洋产业固定资产的投资都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没有资本的投入,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海洋科学技术研发都无从谈起。因此,一个沿海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是该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基础和准备。

2.5政策制度影响力

一个沿海国家的海洋战略和政策能够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一个地区能够在国家的海洋战略和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海洋资源,制定适宜的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把资本投入海洋科技研发、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引进等项目上,促进主导海洋产业群的形成,从而提高海洋经济竞争力。海洋企业在国家和地区海洋发展战略政策的引导下,制定企业发展方向,结合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海洋产品与服务。适宜的政策制度最终会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建立鼓励海洋科技人才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的制度,最终影响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一个沿海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制度是该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可持续提升的根本。技术、资源、市场、资本都需要政策制度的引导,才能实现优化配置,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3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是对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探讨。要构建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反映经济竞争力的指标通常由经济总量及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3个方面来体现。经济总量及增长主要从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来衡量,既要选取总量指标,又要选取人均指标,总量指标与区域大小有关,但可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实力;人均指标与区域大小无关,可消除因为区域大小不同而带来的影响,反映该区域人均的经济水平。而经济结构的研究重点应当是第三产业。海洋经济竞争力就是利用一系列指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科学整理,得出的能全面反映海洋经济基础、海洋经济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综合性指标。海洋经济竞争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海洋经济竞争力包括海洋经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海洋科技等诸多子系统竞争力之总和。狭义的海洋经济竞争力则仅仅指除去海洋科技、海洋环境、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等因子之后的海洋经济实力与海洋经济的资源推动力,它主要体现在所有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的经济竞争力之总和上。本文所研究的海洋经济竞争力主要指狭义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根据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设定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海洋经济总量、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经济结构和海洋经济推动力4个要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是由这4个要素综合分析评价。每个要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海洋经济状况。

(1)海洋经济总量是反映海洋经济水平和动态的宏观数量指标,评价海洋经济总量的指标主要包括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海洋经济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海洋经济总量是从宏观层面定量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强弱。这些指标有共同的特性,即数值越大越能体现海洋经济竞争力的高低。当然海洋经济总量不是孤立的,其受到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也是各个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的汇总。而海洋经济推动力则直接决定着潜在的海洋经济总量水平。另外,单一的海洋经济总量在体现海洋经济竞争力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经济总量指标一般是绝对数,尽管一个小国或地区的海洋经济总量水平比不上一个大国或地区,但其海洋经济竞争力的相对指标并不一定比大国或地区弱。所以在应用海洋经济总量分析海洋经济竞争力时要充分考虑其相对水平。

(2)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是从各个产业的围观角度对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定量描述。主要海洋产业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电力、海洋船舶业、海水利用业等。这些海洋产业基本包括了海洋经济的各个主导产业,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主要看其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海洋货物运输量、海洋产业生产总值、海洋渔业收入、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指标可以较好反映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状况。各个海洋产业的具体发展水平指标能很好地体现一国或一个地区海洋经济内部具体实力状况,能反映其海洋经济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对海洋经济竞争力是一个具体的微观描述。

(3)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海洋经济结构是海洋部门的经济结构,海洋经济结构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海洋经济结构也是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海洋经济结构是从质的角度对海洋经济的一个描述。标志着海洋产业由传统的海洋产业向现代海洋产业的转变。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增加总值的比重、海洋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海洋产业从业总人数的比重等指标较好地反映海洋经济结构的状况。海洋经济结构与海洋经济总量是紧密相连的,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变。

(4)海洋经济推动力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因素与重要推动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海洋资源要素,盐田生产面积、海水养殖面积等能够较好地反映海洋资源要素的状况;另一个是各种经济要素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有科技、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其中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海洋产业人均总产值等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经济要素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海洋经济推动力一方面决定着未来的海洋产业经济产出和海洋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代表着一国或一个地区海洋经济潜在的实力。综上所述,海洋经济总量、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经济结构和海洋经济推动力4类要素都是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四者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了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4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