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园绿色景观设计范文

公园绿色景观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园绿色景观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园绿色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太平湖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东港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的发展。做好城市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工作,不但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满足人们对城市公园美观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以期为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1东港市太平湖公园概述

东港市太平湖公园坐落于东港市区东侧,大东沟河的上游,是东港城市中重要的城市公园之一。东港市太平湖公园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0hm2左右,其中水池占地面积大约为4.8hm2,剩下的为陆地占地面积,包括南北2个半岛。北岛中种植的植被茂盛,已经成为市民活动区,为东港市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地。南岛中的植被覆盖情况没有北岛好,部分景观设施仍没有修建完善。

2公园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公园道路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要想参观公园中的景观,需要公园道路设计人员根据公园实际情况设计出公园道路,提高人们的参观热情,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不但能够提高城市公园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稳定发展。公园道路能将公园与历史保护区和自然风景区进行有效连接,是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连接纽带,具有一定的交通意义和风景价值。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从美观角度出发,在保证公园交通的前提下,保证公园道路给人以美观和舒适的感受,在实际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中,需要相关设计人员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园道路方案。

3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

3.1道路景观设计风格

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园区道路主要分为车行路与人行路,车行路作为整个公园的主干道,保证园区车辆的正常使用,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车行道能供消防车或救护车使用。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车行道形成环线形状,保证人们在公园中能够充分利用车行路。人与车行路相比,人行路更加复杂,在人行路两侧布置水景和野景,人行路与水景和野景保持互动,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人行路的铺设材料尽量采用自然材料,生动活泼,又不失大雅,道路设计符合人文自然原则。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符合人们对城市公园道路的要求。遵守合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避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东港市的地理情况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例如,在设计中应避免对远古树木、烈士陵墓和水源产生破坏;需要设计人员将各个景点进行有效连接,保证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公园的真实自然。因此,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各种景观进行微妙转变,把自然景观尽量放置到公园道路两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给游客以美观感受。

3.2空间尺度

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道路景观设计的空间尺度主要包括3个指标,分别是道路宽度、绿色植物比例和人行道设计。公园道路宽度主要是指公园中人行道路的宽度,将道路设计宽度加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参观人员数量,但会让太平湖公园中的自然景观减少,增加道路建设成本。因此,应采用合理的设计比例,结合公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出合适的公园道路宽度。设计绿色植物比例时,应保证道路两侧的绿化和谐,让公园道路两侧的绿色植被满足人们的要求,让游客感受到自然植物的美妙,给人以轻松欢快之感。对于人行道设计,可以参考城市道路人行道的宽度,但要考虑到公园中水池,在公园水池旁可建立假山,提高景观效果。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陆地环境居多,北部陆地绿化比南部陆地好,因此可在北部陆地适当多设计一些道路。同时,北部陆地中的道路应设计得窄一些,不但能够保证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魅力。设计南部陆地道路时,可以适当加宽道路宽度,让人们体会到南部陆地的广阔,给人一种自然安逸的感觉。

3.3绿地植物配置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道路两旁的绿地植物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东港市太平湖公园道路两侧绿色植被的现状,设计出合理的道路形式。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对公园中的绿色植被进行处理,直接使用道路两侧的绿色植被,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道路宽度和长度。另外,由于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北部陆地植被较多,因此,进行北部道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被的整体性,不能因为道路美观而破坏植物的整体性。还有北部陆地中有烈士陵墓,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做好相关保护。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亲水园、青年园和金秋园3个小公园,应根据公园的实际用途设计出合理的道路景观。金秋园位于太平湖公园北部,是整个公园的主要活动区,周围有很多花卉观赏区和1个健身广场。因此,应在道路两侧栽种多种花卉,从而衬托出金秋园的美丽。青年园主要为城市青年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突出青年韵味,与生态自然有效结合。因此,可以适当加宽道路宽度,让游客感受到人性化设计的同时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清水圆位于太平湖公园中部,连接南北2个园区,为人们提供亲水活动场地。因此,应根据水池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宽道路,保证人们戏水时的人身安全。东港市太平湖公园各个分园适合种植的花卉与树木见附表。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公园不但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公园设计中,道路景观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以期为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参考文献:

[1]薛青亮,王先杰.公园中的康复景观设计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1):104-108.

[2]崔淮.景观设计中的“道”—论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道家文化[J].艺术教育,2016,(7):30,7.

篇2

关键字:透水砖 生态可持续绿色景观

1.关于绿色景观

1.1绿色景观的内涵

所谓绿色景观,就是可持续的、有生命的景观,是生态化、可再生的节约型景观。

1.2绿色景观的类型

1.2.1可持续景观

R.萨尔(RobertThayer)指出可持续景观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可持续景观采用的主要能源为可再生的能源,以不造成生态破坏的速度进行再生;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养分和副产品的回收,控制垃圾排放,使原材料向无法利用的位置和形式转换;尊重场地原有生态格局和功能,保持周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保护当地居民社区,为居民生活服务,不破坏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景观设计者应把技术视为次要、从属的手段,不应视其为主要的、控制性手段。

俞孔坚教授认为,“可持续的景观是生态上健康、经济上节约、有益于人类的文化体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景观”。他主持设计的河北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保持了原河道的自然形态;保留了天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保护原有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痕迹。用最少量的人工干预,维持当地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质,满足了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1.2.2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是指既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生态景观的建设不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或耗竭资源。生态景观应能够与场地的结构和功能相依存,有价值的资源,如水、营养物、土壤以及能量等将得以保存,物种的多样性将得以保护和发展(美国景观设计教育委员会,1988)。正如美国FieldOperations公司设计的弗莱士河公园,在900hm2的区域内,恢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生物多样性,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人文景观,从而赋予未来使用者热情和想象力。

1.2.3可再生景观

莱尔(Lyle)指出,“生物与非生物最明显区别在于前者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而持续生存。”他认为,由人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景观应当具有在当地能量流和物质流范围内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只有可再生的景观才可以持续发展,即景观具有生命力。正如树叶凋零,来年又能长出新叶一样,景观的可再生性取决于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景观设计必须采用可再生设计,即实现景观中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的设计方式。彼得。拉兹(PeterLatz)设计的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保留了原码头上所有的重要遗迹,收集工业废墟、战争中留下的碎石瓦砾,经过处理后使之与各种自然再生植物相交融;园中的地表水被统一收集,通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得到循环利用。公园景观实现了过去与现在、精细与粗糙、人工与自然和谐交融,充分体现了可再生景观理念。

1.2.4节约型景观

节约型景观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仇保兴,2006)建设节约型景观是从中国国情特别是目前面临严峻的人地关系的客观事实出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关注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景观,就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落实和体现3R原则――即对资源的减量利用(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利用(Recyle),这也是走向绿色景观的必由之路。彼得。拉兹(PeterLatz)的德国杜依斯堡风景公园设计是落实3R原则的典范。设计充分保留和利用原有的工业遗迹和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使用;很多工业废弃景观被再利用,并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和景观价值;园中的雨水和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得到循环使用。公园设计实现了生态与艺术、技术相结合,使人在回归历史、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当前需求的全新体验。

2出路:走向绿色景观,从观念到行动

面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非绿色倾向,走向生态化、可持续化、节约型的绿色景观已经成为人类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必然选择。走向绿色景观,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在设计取向上,不再把绿色景观设计仅仅视为可供选择的设计方式之一,或者只是当成一句时髦的口号和一个炫耀的标签,而应使绿色设计成为统领全局的主导理念,作为设计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在评价取向上,应转变单纯以美学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评判标准,使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景观价值观成为最基本的评价准则。此外,绿色景观尊重周围生态环境,关注人类文化体验,它展现的最质朴、原生态的独特形态与人们固有的审美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透水砖在绿色景观中的运用

3.1透水砖的起源与发展

透水砖起源于荷兰,在荷兰人围海造城的过程中,发现排开海水后的地面会因为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造成持续不断的地面沉降.一旦海岸线上的堤坝被冲开,海水会迅速冲到比海平面低很多的城市把整个临海城市全部淹没.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100毫米宽200毫米50或60毫米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这样下雨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荷兰砖。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今的透水砖既能把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又能改善城市的生态,节能环保。

它还有三大特点:第一,它的透水性比较好,雨降到地面,透水砖能够迅速地把水透到地下,不会在地表形成一个大的径流,这样就会减少城市水排放的压力;第二,它的保水性好,比如太阳出来的时候,水慢慢地蒸发,就会降低地面的温度;第三,它能够降低噪音。

3.2透水砖的运用

3.2.1庭院及居住区

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道路或自然界限所围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一个舒适,悠然自得的居住环境是每一个居住着及设计者应有的追求(图一)。

3.2.2广场和公园

公园,古代是指官家的园林,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

公园与广场在城市建设中占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公园与广场文化在体现了城市建筑、文化、人群与活动这些显著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回归。

与旧时使用大面积的石材相比,在广州许多新建的公园与广场都使用了环保型的透水砖,如海心沙公园与新建的宏城广场,相比大面积的石材铺贴,透水砖除了其绿色价值,更容易使人亲近自然。

结束语

篇3

摘 要:城市景观公园在维持城市生B平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市民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应当充分的满足实用化、美观化和生态化要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展现城市景观公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将对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空间设计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方案研究

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应当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本地特色,使景观公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设计当中,还应当充分的展现其功能,开拓活动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拓展空间,保护城市,维持其生态化发展与建设方向。

1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

1.1发挥绿色效益

“绿色”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绿色”上,包括生态和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应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发挥绿色效益。

1.2自然、生活、科学与艺术相互糅合原则

人们在城市里向往绿色,向往回归自然的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立地条件应综合考虑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让公园充满生活气息,运用科学、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1.3景观鲜明,凸显特色

下笔前,首先要酝酿好“意景”、“结构”,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创造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化平庸为神奇,凸显特色。

1.4因地制宜原则

合理选择树种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坚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物种区域差异较大则以选取最佳树种、原生树种的原则为主。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国外适宜、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增加区域园林植物种类。

1.5经济适用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是给人以休息的舒适优美的环境,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园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匹配相应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实现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启用人类干预,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的干预管理,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支出,确保开放公园的维护工作有序进行。

2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2.1景观空间的组合

序列设计空间组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节奏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在公园游玩赏花是一种主动行为,游客无法保持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观赏和休息行为是交替进行的,赏玩一段时间之后要有一个休息和放松的必须活动,这样游客可以保持体力和激情;通过节奏变化动员和引导人们的情绪,可以在赏游活动中让游客感受自然的空间秩序和变化,并产生与景观相应的心理节奏和情绪序列。

2.2景观平行空间设计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各区间设计主题的展现一般通过采用平行组合的手法结合景观空间来实现,景观平行空间看似自由和灵活,但不是随机组合的非结构化景观,它紧紧围绕主题线索,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连接,按一定的空间顺序结构形成了一种“集聚”型环境空间。

2.3景观交错空间设计

景观交错空间设计是指空间区域相互形成共同的系统,双方都有特定的环境,有时形成复杂的混合和匹配体系,空间组合形式形成立体交互性的存在模式。在景观公园中,如水、山等类型的环境要素往往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共部分的空间,这些公共部分的空间又早就有了彼此,形成独立空间。

3城市景观公园的具体设计

3.1植被设计

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对植被景观的设计,主要是在植物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的艺术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结合这三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宜植物进行栽培,作为公园植被景观区,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特性和功能,同时确保其绿色生态价值,这是景观公园设计的重要项目。

以当地植被为主,搭配选择,植物景观层次高、低与密度的设计要合理;对植被的颜色设计,一般将常绿植物做为主要背景,结合不同颜色的花和灌木,要尽量减少地面部分,达到充分覆盖要求;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广泛使用各种奇花异草,让公园景观尽可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此外,在分布、观赏、休息、铺地板和周围绿化种植设计中,严禁使用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另一要素是在儿童游戏区的范围,不得使用带刺的植物,不能使用挥发性植物或花粉可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3.2公园内的设施设计

根据便民原则,提供便捷的供人们休息的椅子,照明、指路标志、电话等设施也要科学设计,保证公园设施的使用功能,使其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实用性价值。增加公园游客与景观设施的联系与互动,让人们充分体验城市景观公园的休闲与实用功能,同时确保安全。公园铺地砖的材料一般要使用透气性与透水性较好的板材,确保雨季来临,公园的设施和景点不受影响,方便游客;体育设施的选择应以中小型为主,不宜设置占地面积大的体育项目;儿童活动区应合理设置机动车道、参与式游戏和科普项目;公园应建立无线电系统;园区管理办公室应设置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公园主入口和集散广场是游客集中活动场所,经常举行展览,所以必须独立设计防雷设施,保障区域安全。

此外,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开放性”的特点,公园和城市之间应该有良好的过渡,公园和城市的中心,是最常见的城市居民聚集地和活动区,在景观设计的边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公园的不同特点,公园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让市民和游客,更多的参与到公园游乐中。

4结语

景观公园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人们的公共活动场所,让人们在繁华浮躁的城市能够有一片宁静的空间,同时也是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植被布局、空间区分等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既要保证城市景观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证公园在投入使用之后能够物尽其用,拒绝浮夸的形象设计,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毛林强,沈一.人文性城市公园设计思路剖析――以高县硕勋公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43-145.

[2]丁芸.浅谈城市滨海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探索[J].价值工程,2014(01):188-189.

作者简介:

篇4

未来景观设计实践的维度

CITYIF规划云平台

人性化的城市雨水景观设计对策

关于中国“风景园林学”的5个问题

Coyoacan企业园区景观设计

重要却被低估的景观功能——提升专注力

健康的城市生态与健康的人

对城市边缘地区景观管理的反思

氛围:景观设计中的质量、感知与时间概念

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之路

从能效城市到能效者——5A规划途径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当低碳与生态技术遇见景观建造

最佳实践:中国南方地区首个被动式住宅

为提升雨水质量而设计的绿色基础设施

权力、文化与审美:当代城市景观中的三重“幻象”

中国华南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典型案例分析

在新数据环境下探索城市秩序的可持续内涵

为城市体检——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建筑师的元符号:建筑制图如何借鉴大数据可视化

《为未来而设计——80人眼中的可持续世界》节选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愿景与传统

“公共政策的力量:‘海绵城市’与行业趋势”沙龙纪实

与地方政府的对话:镇江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化腐朽为神奇——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探索

绿色等于健康?建立高密度健康城市研究的实证基础

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

亲自然的景观设计对改善健康与福祉的作用

以儿科医生的视角诊断城市环境:访谈理查德

弹性乐清:气候变化、公共健康和景观基础设施

以国际视角审视中国乡村景观与可持续城镇化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回顾

应对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城市建设:适度与留白

古代水利基础设施比较研究对新兴城市的意义

春秋冬夏——北京百子甲壹宋庄工作室的景与观

景观设计行业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理性教育:香港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设计论文教学体系

寻找定位的挪威设计——挪威2013奥斯陆建筑三年展参观感悟

合金:通过熔入制造能够相容的新材料

中外无异——关于中国设计市场的新思考

土壤:水系统中被忽视的向度

基于自然过程的人工干预下的水系统生态设计

浅析现代企业园区中的植物景观营造形式

让城市更绿——绿色屋顶和绿色立面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修复

两位创新型设计师对城市的深刻思索

规划师应该去了解的另一门语言——地质遗迹与古生物研究

篇5

景观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择。首先要确定地被植物的植株高度,这是地被植物选择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地被植物一般位于人工植物群落的最下方,因此,要选择植株比较矮的,能够覆盖地表,并且具有良好效果的地被植物。地被植物的生育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被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也关系到种植成本的高低,因此,在选择地被植物时需要选择一些生长周期比较长,最好是多年生的植被。一、两年生的植被花期比较长,而且颜色娇艳,能够与其它植被相匹配,增强观赏性。地被植物是通过其茂密的叶片形成覆盖的效果,叶片绿色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被植物的覆盖效果,因此,要通过定量分析,选择常绿、半常绿以及落叶的地被植物,明确选择的地被植物之间的差异,从而挑选出合适的地被植物,促进景观整体效果的实现。由于地被植物的种植范围比较大,在管理和养护上必然不能做到细致,而且地被植物一般用于装饰一些地表比较差的位置,这就需要地被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条件下生存。地被植物的适应性越强,对其管理也就越粗放,粗放型的管理与成本支出是密切相关的。此外,在景观设计时,要选择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地被植物,例如,地被植物的花、果、颜色等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能够给人们一定美的感受,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城市的形象需要。

2南京地区景观设计中地被植物的配置

2.1根据园林的性能、功能配置地被植物

园林景观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居民区、单位等,需要根据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对于公园,公园绿地的面积比较大,布局也比较复杂,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比较高,有花坛、草坪等。花坛主要是利用花卉、草木等多种植被集合,利用花卉植被的色彩吸引人们的关注,南京的城市公园一般利用三色堇、鸡冠花、一串红、矮牵牛等布置花坛。草坪是与其它植被相互组合形成的景色,植物不同形成的观赏效果也不同,草坪的景观不是独立存在的,一般利用南天竹、槛木、铺地柏等对草坪进行点缀。街头绿地的光照比较充足,但是灰尘比较大,选择的地被植物要有耐灰尘、抗污染、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以选择毛鹃、红花檵木、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红花酢浆草、龙柏等。居民区的人口比较多,绿化面积比较少,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景观的认识逐渐提高,地被植物已经广泛应用到居民区中。居民区的地被植物一般是常绿、观花地被等,一般主要有南天竹、红叶石楠、爬山虎、毛鹃、红叶石楠、常春藤、紫茉莉等。单位的绿化工作需要改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常见的地被植物主要有大花美人蕉、大叶黄杨、小叶女贞、迎春、凤尾兰、茶梅、栀子、花叶蔓长春等。

2.2地被植物要色彩协调

在景观设计中,选择的地被植物要做到色彩协调,具有一定的景观性。景观设计中的植物与上层的乔木、灌木等一样都有不同的颜色,很多地被的叶色比较好看,例如,葱兰、麦冬、常春藤等都是深绿色的;天鹅绒草、脑是翠绿色的;菲自竹、澳州金丝草等为绿白相间色等。很多地被植物虽然花朵比较小,但是成片观赏的效果很好,因此,在上下植物色彩搭配时要相互协调,将花期以及叶期错开,形成四季性的观赏景观。当乔木和灌木开发后,要与同时开花的地被植物配置时,也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乔木、灌木的花朵要与地被植物的花朵错开,可以分季节观赏,还可以同时开放,实现色彩的相互搭配,形成色彩缤纷的效果。例如,夏季当紫薇花盛开时,可以搭配地被植物紫茉莉,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3结语

篇6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色彩,视觉追求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oda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art and visual enjoyment has also been stronger pursuit of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s for urban landscape design color. Color design applications are general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from plant varieties and plant color with color application the pavement form of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sketches, etc.; reflect the rich artistic, thereby further to meet the people's visual pursuit.

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design, color, visual pursuit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 前言

根据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研究证实,色彩作用于人类的眼球视觉神经细胞组织,人类不但会产生出对各种类色彩的不同感受,同时还会产生情绪化的心理反应;这正是色彩给我们造成的心理映射,人类习惯性的把大红色,橙色等颜色归类为暖色调,而把蓝色,青色等颜色归类为冷色调。红橙色给人以火热温暖的感觉,蓝,青绿色则给人以冰冷,幽静的感觉。色彩的变化和人类心理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所以不同的色彩变化则有了“它们”自己的语言。此篇文章就色彩在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合理化应用进行的一些探讨及理论。

色彩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密切关系

不同的色彩变化能够产生不同情绪化的心理反应,在我们人类的生活空间里,色彩变化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是致关密切的,颜色的变化会使人们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变化,暖色调的颜色会让人们的情绪兴奋起来;而冷色调的颜色则会给人们产生肃静,冷清的心理。研究的事实证明:大红颜色通常能强烈的激发起情绪的奔放火热,而幽静的蓝颜色则对情绪起到了镇定压抑的作用。依据这些颜色与心理反射作用的不同效果,人们可以渲染出所需要的情绪,对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的颜色做出设计规划,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颜色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案中,人类利用色彩为我们生活服务的重要价值是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主要设计思路。

图1十二色的颜色环

3 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

区别于平面广告,服装设计,工业产品,建筑等的色彩设计构成,植物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主要造景元素,因此在大部分城市城市景观设计中尤其是公园广场,道路绿化,小区绿地都是以“绿化”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而建筑小品,铺装,水景,雕塑等城市景观设计元素的色彩是作为点缀的作用而出现的,运用色彩的各项属性以创造和谐优美的色彩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条重要目标。

4色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大千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都是充满着绚丽的色彩,色彩可以美化生活环境,也可以点装视觉,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也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说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对于色彩设计应用就及为重要了。

暖色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暖色系的色彩里面,波长较长,对视觉的可见度较高,色彩感觉较跳跃,在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是属于常用色彩。暖色系列主要指红、橙、黄以及三色的邻近色。红、橙、黄在人类心理象征着热烈,欢快,火热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多用于一些庆典类的设计方案中去,如广场花坛及主要入口和门厅等环境,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愉悦感。“暖色系”在市政道路两边及分隔带中应谨慎的使用,因为红、橙、黄波长较长,可见度高,容易影响司机视觉,从而分散司机和穿马路行人的注意力,增加交通事故的几率发生。但是,如果我们把暖色调运用到道路两边的人行铺装上, 暖色调还易于在偏冷气候地区大量使用。

图2 天津市北塘道路城市景观方案道路铺装效果图

冷色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色彩中,冷色系的色彩视觉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由于冷色系的色彩光波长度较短,可见度偏低,从视觉上有着很远的感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于空间偏小的空间环境边缘多使用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能起到增加空间深远感的作用,在面积上,冷色有着视觉收缩的作用,同样大小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比暖色面积感觉要小一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获得面积同样大的视觉感受。

金银色及黑白色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金银色及黑白色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一般用在建筑、小品、雕塑、围墙、护栏和市政设施等方面较多一些。金银色从色彩的色性上讲,金色为暖色,银色为冷色,在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应用比较广泛,在一些现代风格的设计方案中较多一些,一般比较常见的在我国南方的民用建筑和城市景观建筑,在现代风格的城市景观设计,黑白两色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景观中应用较多,特别是护栏,围墙,窗框,灯具等方面采用较广泛,给人以高雅,端庄的稳定感觉。

图3 天津市子牙河桥城市景观方案 护栏效果图

同类色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同类色在色轮表中指的是各色的邻近色,色相接近的色彩,如红、橙、黄及绿、青、蓝等。同类色也包括同一色相内明度不同的色彩。如深红与大红,大红与粉红,深黄与浅黄等,这种色彩组合在色相,明度,饱和度,色性上都比较接近,因此容易相互协调,在园林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组合最能体现出层次感和空间感,给人以柔和,宁静,高雅的感觉,例如有些公园整个色调使用大片绿色调为主,草地上点缀着不同的绿色(同类色):深绿色,浅绿色的植物,再加上青绿色的水面,结合一些城市景观设施形成了一幅同类色系的画面,显得非常宁静和高雅,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同类色也在一些小型区域的设计方案多为应用;比如花坛的城市景观设计,花坛中心向外色彩依次变深或变浅,给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使欣赏者的心情变得心旷神怡。

篇7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理念;存在问题;策略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

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

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2.当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

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

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2.3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

3.1公园的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3.2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3.3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附属要素,也可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为公园的景点外,它们也是为方便游人休息和观赏而设置的景观空间,所以其内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也应该给予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亲切宜人,遮荫蔽雨的效果好,视野开阔,座椅等配套休息设施使用起来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构筑物设计的方式也应根据功能不同而适宜安排,如小卖部要考虑选址及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园的主题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3.4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3.5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3.6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4.结语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综泽.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篇8

关键字: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74-02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建筑密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地表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和透水面积的减少。这种发展模式打破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着报复。”[1]基于此,上述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暴雨造成江河上洪峰不断;强降雨过后雨水排放系统瘫痪,城市大面积内涝;爆增的径流更是造成灾害与污染,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2016年入夏以来,我国多省份遭遇持续暴雨袭击,多地洪涝成灾。为提高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国家先后相关政策,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

什么是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指大自然被人类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绿色网络,并且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生态框架。[3]绿色基础设施综合体使不同的生态技术形成技术互补,包含了雨洪管理、减缓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食物生产以及健康的生活环境等。绿色基础设施包含了各种规模的城市绿地网络,大至城市森林、人工湿地、社区生态公园以及滨水景观等,小至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和绿色幕墙等。

一、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的意义

2014年10月,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标志着我国对于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规划模式:以植被浅沟、雨水公园、人工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治水模式结合传统的管渠、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4]这种生态治水优先的模式也带来更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绿色基础设施景观可以利用地势将雨洪导入到地势较低且能容纳较多雨水的地理环境中。这些有一定蓄洪能力的雨水塘成为海绵城市的“执行者”,更是“参与者”。绿色基础建设景观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破坏的水生环境,使水循环系统更加完善。在旱季,绿色基础建设的必要在于保持水土;在雨季,公园、湿地等绿色基础建设成为可吸收洪泛的地区。雨水为池塘提供部分水源,并在蓄满时汇入河畔或其他水域;反之,在河流水位高涨的情况下,河里的水可被输送回公园、湿地等绿色基础建设的水景区域中。这些平凡却起到正面作用的景观,是打破传统限制,解决海绵城市项目设计的新契机。绿色基础建设景观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明显。在传统的景观设计中,雨水的处理往往是通过管道直接排放至下水道来实现的,尤其是在老城区,路网结构复杂多变,地下管网的设计、施工、管理更是费用惊人。如果可以利用透水景观(碎石、沙地、下沉式绿地等)以及其他管道、设备实现收集雨水、汇集雨水、存储雨水、净化雨水、利用雨水,那么不但可以循环利用雨水资源,并且利于有规律地泄洪,减少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

二、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

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能起到调控雨洪、蓄集雨洪以及净化雨洪的作用。池塘、湿地、公园等绿色基础建设都可以成为可吸收洪泛的地区,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还能减少流域下游的洪水量。[5]

2016年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雨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赣州市这一切都得益于宋代建造的福寿沟。这套现在看起来都相当先进的排水系统利用连接城内数百口水塘,增加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控容量,减少街道被淹没的面积与时间,最终达到调蓄的目的。除此以外,城市湿地由于其独特的水文特点,更是城市中天然的“蓄水池”,并且有着天然的净化功能。它可以沉降雨洪中携带的沉积物,并且有效地转化和分解雨水中的有毒物质和营养物质。例如,哈尔滨的群力雨洪湿地公园,收集的雨水首先通过外层的水塘进行沉淀与过滤,再进入内层的核心湿地区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净化。[6]经过多层过滤,蓄积的雨水可以为周边的绿化浇灌、成为水景用水或是下渗补充地下水,达到水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三、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的景观设计策略

1.改变地表形式。快速的城市化带来大量不透水的地表,而水的循环需要透水的地表结构。面对更多的城市沥青路面和硬质铺地,既有的城市水网面对爆增的水流处理量显得力不从心。在避开特殊区域的情况下(如电缆电线放置区域),绿色基础建设的景观设可以适当加强地表的渗透性。为了避免景观的单一性,景观设计师可以轮换采用3―5种材质,如碎石、鹅卵石、沙地或木材等,来加强雨水的渗透性,以便收集雨水。[7]在某些特别的项目中,设计师更是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有特殊的地貌来达到渗水的目的。例如,法国的鲍登斯街区的改造利用了它的历史性元素。基地的石灰质地面充满了裂缝,非常有利于地表渗水。加上生态沟渠的修缮,加快了雨水下渗的速度。[8]

2.有效利用地势。绿地是绿色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涵养水源的好帮手。在绿色基础建设景观设计中,不改变景观的自然状体为原则,地形地精确利用给雨水的汇集、导入赋予新的用途。景观设计师更可以根据场地周围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竖向变化与设计。

3.下凹地区。土地下凹的部分可以成为一系列蓄水功能的空间。景观设计师可以根据其潜在的使用功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某些低陷的空间里,设计师可以把它们挖掘得更深并且做好局部的防水设计,以便可以更加长久地调节、存储水量。①逐级跌落。竖向设计中,景观设计师以重力作用为原理,利用高差来实现雨水的收集与存储。也可作为容纳爆增雨水的临时性空间。②地势变化。不同的地势变化在绿色基础建设中带来不同的雨水管理效果。人流量较多的场所应避免雨水积蓄,即使遭到水淹,也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排干,如林荫道等。反之,地势变化较大,水流随着自然流向的方式,使城市的雨水、污水快速地排入地下管网中。上文提到的赣州市福寿沟,利用城市高差并人为加大坡度等方法(正常下水道坡度的4倍),增大径流流速,形成强大的水流,将泥沙排入江中。[9]③打破“公@”边界。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中绿地的生态网络,并不是独立单一的存在,而是与周边环境紧密相连的绿色网络设施。为了保持绿色基础设施内部与外部的视觉连续性,绿色基础设施景观设计不应该存在任何界定的边界。在与周围的传统设备相互协作的模式下,绿色基础设施的雨洪管理范围不再局限在原有的区域中。这就涉及到城市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园林设计等多个单位。[10]不同单位如何合理分配雨水花园、小型人工湿地、雨水塘、绿色街道、生态街区等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成为政府、单位以及个人的新挑战。

四、小结

海绵城市是一个解决雨洪管理的系统工程,应与绿色基础设施的景观设计结合起来,二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绿色基础设施给海绵城市带来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其景观设计在调蓄雨洪、净化水资源、维持地区水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也不再单一地考虑其原有的视觉效果,而是结合地表铺装、地形地势来有效地管理雨洪。在合理发挥各部门的综合效用下,加强绿色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为海绵城市的创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

[2]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2015,(6):21-25.

[3]吴伟,付喜娥.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09,(5):67-71.

[4]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4):108-114.

[5]孟永刚,王向阳,章茹.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生态经济,2016,(4):224-227.

[6]俞孔坚.建筑与洪涝共生――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J].建筑学报,2012,(10):69-69.

[7]卞俊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6,(5):258.

[8](法)苏菲.巴尔波.海绵城市[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韩高峰,黄仪荣.城市安全视角下排水系y建设的探讨――基于福寿沟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3,(12):72-76.

[10]林伟斌,林伟光,连彦,何天友,郑郁善.纽约市GI建设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102-106.

篇9

【关键词】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主题公园是伴随着大都市的建立而成长起来的,当居住环境被各种高楼大厦环绕时,城市公园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起来,不仅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设施,而且也为人们更多的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享受现代高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便利。而于此,也为城市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考验。

一、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在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人文气息的缺乏

目前,在我国城市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中,只是侧重于了对公园景观的美观的设计,在对于景观的设计中,往往只是追求了景观的壮观,而对于结合居民的生活所需的设计较少,对于人文气息是比较缺乏的。在城市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中,对生活气息的融入较少,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城市主题公园与居民之间的和谐。

2.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重复,缺乏新意

在我国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真正有新意的设计比较匮乏,往往只是一个城市的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较好,那么就会有很多其它城市在复制,使得公园景观设计的选题过于重复化,而往往缺乏了当地应有的特色,也缺失了城市主题公园的意义。对于城市主题公园景观在具体选题时,往往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和真正创意,只是为建造景观而建造景观,从而早成了主题的大量重复。

二、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现代城市公园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充分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注重以人为本的这一原则,更好地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在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景观设计的样式、不能只是为了景观设计的漂亮而设置各种障碍物。在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人文的关心,对于主题公园内的各种设施要以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而设计。

2.艺术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城市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我们要更加注重形态的艺术性及其与整体环境的结合。在主题公园的设计中,户外空间形式的组合与创造是其首要因素,但要也要考虑到其艺术美感。在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要把艺术与实用性更好地结合,起到发挥或重塑地域风格的效应,从中传递出艺术美感,从而用艺术魅力来达到对环境育人的促进。

3.生态性原则

在城市公园中,生态化是其最基础的功能,也是对于公园建造的最初目的。而城市主题公园更是要符合这一标准。因此,对于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考虑到从生态的角度来出发,更加符合生态化的特点,利用各种植物的复合种植,更好地保持植物的多样性,进而满足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人们对于绿色植物的鉴赏。

三、 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对于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我们要加强对城市自身优势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的利用,从而更好地将城市周边的优势更好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主题公园资源。

3.1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以当地文化内涵为核心。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讲文化内涵作为景观设计的核心,通过将文化内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来表现人类的文化,再设计过程中应该保留文化的真实性。公园景观设计师在进行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时可以将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以及审美和科技结合起来。将地域特征、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与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有机融合在一起。

3.2加强名胜微缩型的设计。在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时,为了更好地迎合一些群体的特殊要求,在景观设计时,我们可以把世界各地有名的名胜古迹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微缩,使其集中地排列在一起,从而以标本的形式集中的展现出各类景观的风貌,从而使得游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纵观到较多的世界名胜。

3.3加强对动植物生态型的设计。在城市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呈现出远古时代的一些原始森林和稀有植物,区域性植物、野生动植物等,可以利用盆栽或者森林公园的形式,形成一个具有多样性、门类较为齐全的动植物生态型主题公园,这样不仅可以保护野生的一些动植物,还可以向人们宣传一些保护动植物的科普知识。对于公园景观的设计,我们要坚持植物配置的适地性与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尽可能保留地形地貌,并加以利用,减少施工成本,突显城市特色。

3.4主题公园的园路设计

在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这样也可更好地体现出主题公园的人性化设计。

3.5主题公园的水景设计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在主题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现代城市公园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城市主题公园的出现,就满足了人们对业余休闲时间的去处的选择。因此,对于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求也就更高。主题公园的建设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为前提,而规划与设计的前提是对影响其建设的各个因素做充足的考虑和分析,以主题公园自身的魅力去吸引游客以及投资商,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主题公园的管理模式,重视公园的持久的生命力的维持,让主题公园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与人们更多地欢愉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11(33)

[2]郝美田、李静.国内外主题公园发展研究动态[J].西部林业科学,2012(41)

篇10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22-02

城市是一个自然和人工高度复合的巨系统,城市景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展现,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城市一直是大众向往的乐土,但是“人炸”(population)、“环境污染”(pollution)、“资源枯竭”(poverty)的“三P危机”正将城市推向深渊,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问题。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迫使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已有的自然观和生态观,20世纪60年代景观生态学应运而生, 基于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环境和建设生态城市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景观生态化设计概说

(一)景观生态化设计概念

一个花园当没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一池水塘如果不是用人工水泥护衬或化学物质维护,便会生长出各种昆虫、水藻、杂草,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而生态设计或许就是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这种能动作用。

景观生态化设计,从本质上说,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对土地和户外空间进行的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进行的设计。

(二)景观生态化设计内涵

生态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发展的可持续,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学习、娱乐等方面的质量。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应同时考虑城市的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自然环境的审美功能和精神功能,这也是生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人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主要内涵。人性化指人是城市的主角,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性化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生态化指生态优先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理念。艺术化指城市环境是人类创造的最大的艺术品,因此它也有与艺术一样的审美功能。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过分强调一方或者忽视一方都会导致景观生态设计的缺陷。

(三)景观生态化设计误区

目前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主要存在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过度生态化,过分地强调环境的自然属性,认为只有城市建成环境达到原生自然的状态才是唯一的生态化路径,这种观点忽视了城市建成环境的人工属性;第二个误区是伪生态化,即要么简单套用生态理论,完全不顾设计方案的成本,要么只喊喊生态口号,并无生态之实;第三个误区是过于技术化,生态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建立在文化观念、技术储备、经济支持等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使用门槛,景观设计过于技术化往往导致设计方案理念先进、技术超前,但难以实现。

二、景观生态化设计手法探析

(一)原生态自然式的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是景观设计的载体,生态环境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景观格局的不同。生态优先就是要首先尊重原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对于任何一个景观设计,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我们做什么?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设计中生存延续,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些让生物无法生存的用混凝土加固的护岸、没有生态系统的人工湖都是不合适的。

我们所设计的景观要通过物质空间要素表现出来。这些要素包括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动植物等,又包括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自然式的景观设计除了要了解自然系统本身演变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前提外,还要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对诸要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景观模式,选择与环境相适配的植物,选择与自然相和谐的材料。

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West8曾设计一个机场绿化的方案,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原则。他们首先和当地林业机构合作进行了生态方面的研究,确定桦树最适合在这里生长。于是每个植树季节都在此种植桦树,作为绿色的生态质地,并在桦树下种植可以固氮的红花草,作为有机肥料供给树的生长,还安装了一些蜜蜂蜂箱,用以传播红花草的种子,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圈。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沃克事务所对索拉纳园区的总体规划,他们力争使工程建设的影响减到最小,保护了大片可贵的大草原与岗坡地等当地自然景观。

(二)乡土化的景观设计

倡导根植于所处的环境,维护地域特征是乡土化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设计应尊重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的植被状况,多运用乡土的植物,使之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大草坪”曾在中国大地上流行,“大草坪”只能看不耐踏,失去了在其上活动的功能,消耗了大量的浇灌用水(尤其对于干旱少雨和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人力、物力、财力,而得到的生态效应却很少。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异质性原理,城市绿地应该从大草坪和观赏花木的集合地走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生态化绿地。苏杭一带夏既酷热,冬又寒冷,根据当地气候在景观设计时往往控制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树的比重,在开敞空间中种植一定比重的落叶树,以便冬天室外能获得阳光。

很多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乡土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他们在设计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俞孔坚在中山岐江公园设计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当地乡土植物,如白茅、象草和莎草等,营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景观,在改善场地生态系统的同时,使公园的地域和文化氛围更加突出。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在自然江滩及内河湿地的自然基底上,于内河湿地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形成了一个具有弹性容量的步道网络和集聚丰富体验的审美空间。

(三)保护和节约型的景观设计

保留与再利用作为一种生态的景观设计手法自20世纪70年代来一直受设计师的青睐。设计中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所消耗的能源和施工中的废弃物,保留当地的文脉。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变,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师面对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工业元素和工业遗留的斑斑痕迹,不是去掩盖和消灭,而是尊重场地现状,采用了保留、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1972年Richard haag主持没计的美国西雅图煤气场公园开历史之先河,首先应用了“保留、再利用”的设计手法。韩国西首尔湖公园将废弃的工厂建设成为一座具有未来感的现代公园,将工业碎片完美地陈列在这里。

资源的循环使用服务于新的功能可大大减少耗费。成都的活水公园通过汇集地表污水,进化处理后的污水作为水流雕塑、戏水池和人工湿地塘用水;在德莱塞特尔设计的柏林波茨坦广场中,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广场的水景用水、卫生洁具的冲洗、植物的浇灌等用水都来自于收集的雨水。除了达到节约的目的外,很多细节上的设计还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法国巴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流细缓,为了使雨水能及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巴黎的公园地面大部分都采用泥土、沙石或砾石。在德国等地区,通常精准计算本地雨水分布清况,保证每一滴雨水能够完全渗透到本地块地下。德国巴伐利亚洲环保部新楼设计,该区90%的屋面和80%的地面排水是通过处理而均匀的渗入地下,硬质地面利用地面坡度和设置雨水渗透口使雨水均匀地渗入地下;半硬质地面如镶草卵石、块石铺面,雨水直接渗入;屋面雨水大部分通过屋面绿化储存起来,经过蒸腾作用向大气散发,其余部分则经排水管系统向地面渗透或储存,为水景提供主要的水源。反观我国的公园,大多都采用大理石、磨石等精致的硬质铺地,能渗入地下的水连20%都不足,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充,北京暴雨被淹足以窥知,想必这也是近年来常出现极端恶劣天气的部分根源。

(四)生态恢复型的景观设计

生态恢复型设计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种种技术手段来恢复和再生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在设计时除了完成常规性设计要求和目标,更多从怎样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补偿遗落的景观文脉、补偿社会经济发展力,倡导健康、自然的新审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虑。

最突出的当属景园建筑师K·希尔针对德国圣弗特堡地区长期煤矿开采所造成的整体环境酸化问题。她在占地18平方英里的主污染区设计了纵横交错的步行林荫道网络,沿途设置机井并开挖水渠,利用机井抽水促使周边地区清洁的地下水向该区域流动,抽出的污水经透明的净水装置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通过水渠日清、大地日绿的鲜明变化使当地人们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提高。

在美国纽约高万斯运河海绵公园建成之前,工业污染和水体污染一直困扰着高万斯运河。公园建成后,不但污染的水体可以在这里通过缓流、吸收和过滤的方式得到净化,而且原本僻静的运河滨水区也再次重焕生机。海绵公园一方面把地表水纳入水监管体系,重构下水道和雨水径流系统,同时辅以生物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种植绿地改善城市空间,公园所选植物能在多种环境中正常生长,还具有从污水中分离出重金属的能力。

(五)植入高技术的景观设计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材料已成为当今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技术与生态之间是一种新的共生关系,不要强调“人造”和“自然”的界限,景观设计的介入总是在改变着自然。

目前在西方景观设计中具备高技术含量的举措较为广泛,包括:利用植物进行污水处理、利用真菌或细菌将有机垃圾降解、土壤污染治理、植被恢复、绿色能源使用等等。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屋顶花园上运用风能的风车。反映了当代设计师对新能源的关注。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也建成了采用太阳能灯具的公园,如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领域还突破了沙、石、水、树木等天然材料的限制,开始大量地使用塑料制品、光导纤维、合成金属等新型材料来制作景观作品。如舒沃兹在瑞欧购物中心庭院的水池设计中,将池底分格条采用光纤代替灯光效果,创造了创造了富有时尚气息的现代景观。

三、结语

生态伦理思想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体现,例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等手法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这些手法为日益枯竭的资源和衰败的环境寻找新的发展平台。当前,我们应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更多更新的生态设计手法,去构筑安全、健康、优美的城市景观体系。

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自然不是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的一个装饰性的背景,而要被看作生命的源泉。正如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断力批判》所说:“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的时候才显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才显得美。”

篇11

园林设计中的色彩组成

1.自然色彩

自然色彩是指物质本来的颜色,比如树木、花草、彩叶植物、水、山等等,都是自然色彩。植物大多数是绿色,随季节的变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给人带来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因此,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系列的特性来设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园林景观。水是不变的基调,尽管水本身没有颜色,但是当与阳光结合到一起的时候,便会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效果。山石的颜色也属于自然色彩中的一种,不同地带所形成的山石也尤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在明度,还是纯度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将不同类型的山石结合在一定也会增强整体的美观性。

2.半自然色彩

半自然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成的。这种色彩具有自然的气息,又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呈现人们所需要的颜色。这使得半自然色彩,往往是由多种明度、色相以及彩度的颜色组合而成,这种类型的色彩在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3.人工色彩

人工色彩即人制造出来的色彩。人工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据的比例虽然不多,但是对于整个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调和却具有重要意义。人工色彩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建筑物、雕塑、座椅以及灯具等,都属于人工色彩的范畴。

园林景观色彩的应用原则

1.相同色相的变化和统一原则

隶属于同一色相中的色彩在视觉上几乎无明显差异,很难用肉眼分辨。将这类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不仅能够促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且还能够营造一个单纯且平静的色彩氛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整个设计的色彩过于统一,这样会显得单调而古板。但是,为了在两个不同色相中起到缓冲作用,可以在两个不同色相中加入相同色相,这种设计方式一般适用于大面积的背景处理或对色彩要求不高的配置中。

2.不同色相的协调和对比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色彩的要求很高,如果大面积使用同一色相,那么势必会使人感觉单调,因此,必须要在其中加入一些不同的色相,使其形成鲜明的对比。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色彩的控制一定要恰到好处,不能使不同色相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这样不仅不会让色彩变得丰富、活跃,而且还会使景观设计的整体杂乱无章。因此,在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色彩进行搭配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不同色相的协调和对比原则。

如何增强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

1.做好景观的配色设计

首先要确保色调与环境的相互统一,这就要求设计工作必须主次分明,且要对支配色进行正确处理,支配色在配色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全局色彩的协调性,虽说并不是所有的支配色都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但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要在设计之前确定色彩的组合,并且要尽可能地从大面积的背景下考虑,这样能够显得更加协调一些。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将色彩的造型能力充分利用起来,赋予园林景观更高的观赏价值。

2.园林景观设计中色系的准确应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色彩可以具体分为多种色系,比如说冷色系、暖色系、黑白色系和金银色系等。在设计中,只有将这些色系合理搭配,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无论是哪一种色系,其自身都有一定的特点,比如说暖色系的色彩波长较长,可见度较高,在色彩上给人的感觉比较活跃;冷色系的色彩波长较短,可见度低,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疏远的感觉;黑白色系和金银色系则是对比强烈,能够带给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

3.同色相的变化与统一

一般情况下来讲,同一色相主要是指在色相环上的色相距离在15度上下的色相。这种色相对于人的视觉来讲根本区别不出来,所以通过这种色相可以构建一个整体统一、雅致的一个氛围,但极个别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过于呆板、单一的效果。所以同类色相可以在各种色相的对比中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在进行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最好使用面积较大的背景进行处理也可以用色彩较为单一的景观予以替代。例如,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将绿色作为道路中绿化设计的基础颜色,这样做有以下两点好处:

一是通过绿色的基调可以有效的缓解行车司机的视觉疲劳,对提高司机驾驶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二是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可以从视觉上给人以希望的感觉。在进行绿化植物选择的时候可以选用具有一定的色相变化的植物,同时在进行园林搭配时需要注意对统一色相的运用,这样可以有效的使景观在重复出现的过程中达到统一的境界,由于其绿色的色调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在综合情况的作用下会呈现出多层次的视觉效果。

结语

篇12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实践

我国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生活资源却日渐缩减,其生活质量因此难以提升。通过植物景观设计有计划的建设城市绿地是改善城市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公路旁、公园、住宅区等诸多闲置区域都能见到或整齐美观,或线条流畅,或色彩缤纷的植物景观,这些植物景观不仅从感官上改善人类主观感受,其具备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等更从实质上提升城市空间质量,丰富城市自然风貌。

1.城市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的原则与程序

1.1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城市植物景观具有独特而多样性的作用,因此站城市规划中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程序。首先,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针对城市规划区域按照植物所需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生长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并注重待选植物之间的物种关系,从而科学合理的对植物景观进行选择搭配。其次,城市植物景观设计还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我国城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较少,在设计植物景观时,必须最大限度的考虑植物的“附加作用”,选择具有促进民众健康和具有环保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的植物,以实现植物景观的效益最大化。再次,城市植物景观设计还需遵循多样性原则。城市植被稀少,保持植物的多样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环境不同需求的地段植入品种多样的植物是推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统一性。植物景观设计的统一性关乎城市形象与人们的审美感受,植被之间的色彩、韵律、节奏、高度只有保持大局统一,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1.2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程序。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城市空间中存在的植物景观绝不仅仅是发挥单一的作用,从改善城市生存环境和打造城市丰富形象等各方面都有植物景观的参与,因此,在对城市空间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循几个重要程序。第一,确定城市空间的设计目标。即对规划区域的植物景观需求进行了解,根据需求与进行设计,确保实现该城市空间所需的植物景观目标。第二,对城市空间进行适宜性分析,根据其自身条件和资源以及本土特色、文化特质等进行设计。第三,根据城市空间的政治因素和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等确定有针对性的规划策略,根据规划策略循序渐进。第四,完成大致规划策略后紧接着制定出具体而可行性高的设计方案,有条不紊的根据设计方案对城市空间进行植物景观建设。

2.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与应用

2.1植物景观设计之生态效益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的平稳性与和谐性以及可持续性问题尤为突出。城镇建设对自然造成的破坏造成物种消亡和气候异常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莫大的挑战。植物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促进生态平衡的手段之一,人们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优化城市环境。多数城市公园中通常引种了品种繁多且密度、色彩、搭配极为丰富的植物,因此,公园辐射区域内通常空气污染相对较低,其间鸟语花香,成为城市中难得的休闲区域。

2.2植物景观设计之物种多样性的体现。由于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工业排污和汽车尾气等污染造成一些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同时物种多样性难以维持。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其土地资源极其匮乏,难以实现大面积的地面植物景观布局。因此,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通过采用高楼窗口垂直绿化的手段,选用抗寒、抗风、耐积水的矮灌木和藤本植物进行种植,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城市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和谐性。

2.3植物景观设计之防灾避难的体现。城市植物景观除具有改善环境和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作用外,还肩负着防灾避难的重任。大面积的平坦草地在危急时刻可以作为救援直升机起降场所。娄底市娄星公园占地广袤且地势平坦,其间乔木、灌木、花草等植物错落有致的分布,是人们消遣休闲的重要场所。2008年汶川地震时娄底市震感强烈,恐惧中的娄底人民夜间纷纷在娄星公园扎营避灾,当夜娄星公园足有上万民众聚集。可见,当灾害来临时,植物景观设计还具备防灾避难的效用。

2.4植物景观设计之形象提升的体现。城市景观设计通常是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城市街道、建筑等需要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实现视线聚集和空间分布以及市容美化等,可以说,一些建筑物无法实现的功效只有植物景观可以实现。怀化市鹤城区河西过度区域是连接河西商业区与城南新城区的欠发达村落。通过在该片区域设计植物景观,短时间内该区域沿河风光带杨柳垂堤,其间流畅的分布着色彩各异的树木、灌木与矮小花草,从对岸望去,俨然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休闲公园。通过植物景观设计,该区域很好的组织了视线,分隔了空间,城市形象无形中得到提升。

3.结语

中国自古就有苏州园林,中国人对山、水、建筑和植物的多样布局和对其和谐统一的追求由来已久。现代中国城市同样对植物景观孜孜追求,可以说城市植物景观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唯一渠道。如何在经济增长与城市扩张的同时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环境最优等是现代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应当多方探究的课题。就当前而言,只有确保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亲民行、和谐性才能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作者:谢立仪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南湖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19-02

一、长春市南湖公园现状

南湖公园位于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公园始建于1935年,史称黄龙公园,年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公园位于长春市区南部,占地面积238公顷,其中水面96公顷,约占公园总面积的1/3(见图1―1),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东西窄,南北长,南湖公园的位置正好处于工农广场,南湖广场和新民广场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间(见图1―2)。是提供给市民休闲交流的公共空间,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还起到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

南湖公园的现今树种104种,树木总量14.3万株,树木都已成形,湖西的森林区已出具规模,园内商业服务网点、游乐设施服务休闲项目等配套设施。

二、南湖公园景观环境调查分析

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环境形象,从主题形象与景观环境两方面来分析。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主题营造应结合长春市文脉地域特点进行景观设计,公园景观主题应该突破了传统公园的固有模式,体现多元化设计风格以及生态、文脉、人性、等各设计要素。

景观环境形象是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也就是狭义景观设计。对于公园景观环境形象,可以从总体形象与各个景观要素两方面来讨论。

三、南湖公园景观层次划分

公园的景观有从整体到局部的递进层次,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大园区”一“分类园区”一“小园区”,的景观层次。首先它具有作为“公园”的整体主题景观“大园区”,如全园作为“一个中心大群落”的整体主题景观形象。其次,将“大园区”中有共同特性的主题景观区域归到一起,成为中间层次的“分类园区”,如在“一个中心大群落”中再进行划分。再次,将各“分类园区”拆分为一个个“小园区”,景观层次在整体大主题设定的范围下,多以整化零的手法,再局部设计特色。

(一)入口景观空间

南湖公园各个入口景观空间,没有表达出长春市的文脉特色,景观空间层次不分明。同时,公园在游览功能上,应设有引导游客局部主题园区出入,并设置简介标识的空间。在这部分空间中,应在该园区设置界定出入口意象的标志,而有些环境的显性意象如大树、特定植物片区等等,都可成为入口景观空间的造景原型。

(二)主题核心空间

以长春市的文脉和东北的地域为依托,涵盖了地域文化所有景观元素的主题景观空间,景观元素的整合统一在南北原路的轴线上,加以长春市的文脉特征广场节点景观设计来综合体现。

(三)景区过度空间

公园中景区过渡空间是指从进出空间到主题景观空间边缘的空间区域及主题景观空间内各个主题活动区域之间的过渡联系区域。过渡空间是主题场景的酝酿过渡区域,也是游人的休息松弛区域。南湖公园中景观过渡空间的表达,是以设计实际场地与周边环境意象的整合来营造的。在这里,周边环境意象包括了“水体”、“树林”、“小品”等等。

(四)景观设计重组优化

南湖公园景观设计应有一个讲究规则的景观空间组合序列设计,能使公园体现出空间特色。将主题景观、游乐景观的各部分景观景点按一定的次序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为游客营造最佳景观空间景观设计原则。景点组合序列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赋予空间节奏性,这是景观设计组合序列更高层次的运用,分为发端、延伸、主体、收合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五)公园系统优化设计

城市公园是伴随着改善大城市的住区条件、环境而产生的,不论是西方出现的居住郊区化,还是在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区园林化,都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更好融合的居住环境的向往。不论是田园城市理论、还是山水城市理论都试图解决由于工业发展产生的居住与自然环境分离的矛盾。

城市公园系统在概念中指出:应当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体系,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城市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目前南湖公园景观设计系统规划应当点、线、面结合,即以特色小品、广场、绿地等点状绿地与城市公园的平面相结合进行景观优化,公园应添加轴线来贯穿南北的景观空间联系,形成具有理想系统化的级配模式。

(六)公园景观设计机制

由于南湖公园的景观设计影响因素复杂,作为个体创造者的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确实显得很渺小。因此,从规划设计层面建立一个有众多工程师、科学家、社会学家、政府和市民共同参与的设计集群。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其工作不但是对公园景观开发建设提出构想、选择设计方案,还应对设计思想进行宣传、交流和贯彻实施。把规划推荐给群众,各个利益群体讨论,并根据公众的意见加以修改,即所为的“推荐规划”。

(七)结语

本章将研究得出的改造设计运用于长春市南湖公园中。改造在对公园的景观资源、游人使用情况等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后,基本保留和延续原有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对问题严重、矛盾突出的地段进行局部改造优化。

1、通过对建筑小品的改造、以及植物造景,继承和延续南湖公园的传统园林风格造园,强化个性特色。

2、运用生态恢复设计理念,对植物进行分级保护、分级改造。注重地方植物、色叶、观花植物的运用,形成“春樱、夏荷、秋花、冬松”的特色景观。

3、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对游人进行使用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景观空间的使用性质进行调整,应该解决老年人晨练活动场地设施不足,增加残疾人的活动的便利景观设施的问题,来完善公园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

篇14

关键词:色彩 园林景观 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一、园林景观中色彩的组成

色彩属于物质的范畴,所以要做好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就一定要明确景观色彩的物质载体。从物质载体的性质上看,色彩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有三大类:自然色、人工色和半自然色。

在园林景观中

二、色彩在园林中的设计原则

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整体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园林中的植物总是跟园中的其他景观同时出现的,例如跟建筑、铺装或者水体一起出现,这时的植物是起到次要的修饰作用。还有,就是植物以大片聚集的形式出现,作为单独观赏对象出现。但是不管植物处于何种地位,植物的色彩设计必须结合整体色彩效果。

(二)绿色基调

植物一年四季都不乏绿色,绿色可以说是植物色彩的主打色。虽说因为季节和时间的变化,植物的绿色在程度上会有变化,但它们也只是色相和亮度上存在很小程度的差别,当作为整体中的微差出现时,会产生调和效果。因此,大片的植物布置时,必须以绿色作为基础色。例如,花坛中的绿叶,因为明度不高,应该用来做底色,而花朵因为其本身的高明度,就突出成了主色调,就会相应的减弱绿色基调。

(三)点缀色

除了绿色以外的色彩,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来做点缀色的,点缀的方式包括成片涂抹和以少胜多。成片涂抹就是将各种植物作为配料,来修饰绿色,此时的色彩载体往往采用花灌木或花卉;以少胜多就是在绿色基调上的适当位置配以点缀色以起到对比的作用,增加色彩的层次感,营造空间效果。

(四)背景效果

背景色在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中也相当重要。比方说,蓝天、远山和大片的水面都能用来作为园林景观的色彩背景。上述三种背景颜色都是较暗的色系,所配置的主植物的色彩明度一定要较高,而且主色调与背景之间必须有适当的色彩过渡。需要强调的是,还必须重视色彩的透气效果,例如绿篱、墙面和栏杆等这样的垂直景物也可作为植物的背景出现。但是,一定要注意在结合背景色彩冷暖特征的基础上,配以适当的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好选择终年常绿、枝繁叶茂浓暗绿色观叶植物作为背景色。在绿色的背景中,要配置一些如白黄等明亮色作为补色或是邻补色[1] 。

三、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世界上的色彩是丰富多样的,缤纷的色彩可以美化环境,点缀生活,既给人以美德享受,又体现了社会和精神文明更高层次的发展。

(一)冷暖色系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因为冷色系可见度低,波长较短,看起来让人有远距离的感觉,冷色系注意包括蓝色、青色及相近的颜色。在一些空间不大的园林边缘的设计中,可用冷色系的植物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深远的感觉。但就一样大小面积的色块来说,在视觉面积上冷色感觉要小,收缩感更强。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一定要使冷色的实际面积比暖色大,才不至于产生相差甚远的视觉错误。还可借助冷色净化人们浮躁的心灵,因为冷色不仅宁静,且庄严感强。冷色在景观设计中也常跟白色、适量的暖色相混合,这样的组合能让人心情欢快、豁然开朗。在温度很高的时候,冷色会让人产生温度降低的凉。

色彩中的暖色系因为光波长度较长,可见度高,让人感觉比较活跃,应用较广。暖色系主要包括黄、红和橙三色,还有这三种颜色的接近色。上述三色让人产生欢快和热烈的情绪,多用于园林中营造庆典的场面。如在国庆节的时候,园林的花坛和门厅等位置就摆设了很多暖色的植物,

让人心情愉快,更好的感受节日的气氛。但是,高速公路两侧和街道的分车带不宜采用暖色系植物,以免可见度高的暖色系分散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引发交通事故。暖色系让人产生热烈的感觉,适用于冬季的园林造景或者寒冷地区。

(二)配色应用

必须统一环境的整体色调,分清色彩的主次性,这就牵涉到了园林中的配色问题。虽说不用时刻保持支配色与周边环境的一致性,但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调和关系,要考虑支配色的明度、色相和彩度等。在广场、公园和众多绿地中,几乎都以各种程度的绿色植物作为支配色的,一些其他的景观色彩,例如建筑外墙、小品和水体等,都是以点缀而出现的。但植物材料的比重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在一些活动场所可以适当降低,因为硬质元素的增大,局部中的绿色就发展为点缀色,绿色意外的景观色彩就成了支配色。当然,绿色也可以成为支配色,在设计时既要重视植物的配置,也要重视其它景观元素,配合色彩构图,而具体支配地位属于哪种色彩就要看设计的色彩效果了,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时,一定要重视周边建筑的色彩,使用与其调和的色彩作为支配色[2]。

(三)邻近色的应用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使用邻近色会让人更加自然,显得更加和谐,给人以典雅、平静之美,例如,我们常看到的黄花配绿叶、绿叶衬蓝天,就让人心情平静。在进行实际的园林设计时,要注意使用邻近色,让整个绿化带显得更加和谐和一致。

(四)对比色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对比色是指补色的对比,因为补色对比在色相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对比起来,非常明显,较多的被用于室外环境的设计中。在色轮表中,所补得两种颜色处在相互正对的位置,如黄对紫、红对绿、橙对蓝等。在广场以及重大的节日现场或主要入口处,经常用到对比色,例如运用对比色拼成花团、花坛和花柱,让人觉得欢快,视觉效果明显。花卉补色对比在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多。景观植物造景用到补色的场合相当多,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补色的典型表现。在大片的绿色空间中,运用对比色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醒目明快。

(五)同类色的运用

同类色就是色相接近的色彩,也就是指色轮表中相邻近的颜色,比方说:橙色与红色、黄色与橙色、绿色与黄色等。同类色也指同一色相中因深浅程度不同而导致色彩不一样的色彩。例如:粉红与深红、浅绿与深绿等。这些色彩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都很接近,比较协调,通过植物组合能体现出强烈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给人以优雅、宁静之感,比方说一些公园中以大片绿地作为整体色调,再在草地上以各种程度的绿色植物相点缀,再配置一些合适的景观设施,形成与周边喧闹环境的鲜明对比,给人以高雅、宁静的感觉,让人们享受休闲的快乐。在一些花坛中也常用到同类色,如在花坛中由中心向外,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淡,让人产生舒适的明朗感和层次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