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

篇1

1认真推进教学改革,夯实中职学生知识基础

和普通教育专业相比较,学前教育专业有着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将来的各学前教育学校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们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幼儿,这些幼儿思想纯洁得像一张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指导幼儿健康成长,取得良好的幼儿教育教学效果。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诸多能力。而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这些综合能力是由基础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和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从而为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合理地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表达交流、团结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因此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厌学心理。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实际学情,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扎实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学前教育的教师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较高的幼儿教育教学技能。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中,要重视对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唱、跳、画等方面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阵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要对中职学生进行语言、书写、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教学,也要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内容的教学,拓宽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面,全面培养中职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3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将来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其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纯洁的幼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孩子们快乐地成长,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道德品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品德好坏。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孩子、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但是,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指导学生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幼儿教学实践相联系,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会把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指导学生在幼儿教学实践中检验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并不断进行修正。这样让中职学生能够整体感知学前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热爱孩子和热爱学前教育的情感,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和针对性,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快速成长。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和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进行经验交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起身边可以学习的榜样,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总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认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夯实中职学生知识基础,注重对中职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的联系,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幼儿教学实践相结合,让中职学生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武丹丹 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中高职课程衔接 《幼儿教育学》 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1]。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的桥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这从反面强调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2]。这就对中高职的学前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学》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对于本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研究3至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学科,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起核心作用。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理论,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把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的同时,形成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教育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促使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幼儿教育观;(2)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3)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4)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5)了解幼儿园课程;(6)了解幼儿园如何与家庭、社区合作及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2)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在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幼儿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了解体、智、德、美目标在幼儿园的体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2)了解中外幼儿园的发展;(3)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4)知道家庭、社区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家园、社区共育的策略与技巧;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5)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以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6)了解幼儿入学前应做的准备,掌握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树立专业理想;(2)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自学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小组协作的能力;(3)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评价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具体教育案例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专业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共有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因此,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共九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打好理论基础。

讨论法:该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要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内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发展思维。

见实习:学生以班集体为单位到幼儿园进行幼儿园见实习。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应案例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变单一的卷面考核为综合测评和卷面考试相结合。其中,综合测评占50%,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评价、平时作业、实践操作三个维度进行;卷面考试占50%,主要是期末考试。

(一)综合测评主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具体的考核内容与分值分配:课堂评价20分、平时作业40分、实践操作40分,共计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二)卷面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形式为闭卷,分值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三)期末成绩=综合评价×50%+卷面考试×50%。

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单凭试卷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体验。

通过对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的研究,找到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的侧重点: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幼儿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够用即可;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

参考文献:

[1]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

篇3

目前,“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按性质区别,分为普通学校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师范教育体系、成人职业教育体系、在职教育系统、党政干部教育体系”。在我国的现行教育制度体系中,师范教育是与普通学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并存,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专门人才,不可避免的具有师范教育的特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教育性决定了在对学生进行幼教学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融入师范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献身幼儿教育的思想,体现师范性特点。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还要接受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幼儿教师职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艺术素养之外,还应具有丰富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高等教育专科性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及中专等多种学历层次,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存在着显著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显然,不同的学历层次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存在不同的要求,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本科层次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愿景大多是到中等师范学校从事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或到幼教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中专层次的学前教育培养机构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础文化课和幼教技能课,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一线幼儿教师。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必须根据高职专科层次的实际情况,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因此,对高职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应有准确的把握,应低于高师本科层次,高于幼儿师范中专教育,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职业能力方面。

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回答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1、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所特有的种类、层次、规格和要求,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它对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以及学前专业毕业生将来的社会适应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高职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既不能照搬学前中专教育,也不能与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等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定位要体现其职业性、示范性和专科性的特点,从社会对幼教师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出发,弥补中专和本科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的缺口,反映高等专科教育的水平,适应地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职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幼儿教育工作及相关教育领域第一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幼儿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掌握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弹、唱、跳、画、说五项技能,能较好地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对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学前教育专业是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于2007年正式开始招生,目前发展迅速,现有在校生800余人。学前教育专业自开办以来,本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高起点的原则,遴选了一批高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充实师资力量,构建了一支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职业性、示范性和专科性的专业特点出发,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教育实践与理论、教育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培养理念,制定了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2.1构建学前知识技能与艺术修养并重的“2+1”培养机制

基于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从高职专科教育的学制特点出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实施“2+1”的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实践取向,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完成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与学前理论课程的学习,艺术技能课程以及教育技能课程的学习和实训;第三年进入相关幼教机构顶岗实习,完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实践任务,并通过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把学前教育的专业主干课程分为学前知识理论和艺术素养技能两大块,这两大类课程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各有特点和侧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高度融合。学前教育类的课程采用“必修课+选修课+讲座+教育实践”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幼儿教育实践技能和经验;艺术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弹、唱、跳、说、画等幼儿教师必备的五项教育技能,在毕业前通过基本功考核。

2.2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建立包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实践教学在内的契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理论课程实用,专业技能课程针对性强,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校内钢琴、舞蹈、歌唱等艺术技能实训室,与幼儿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工学结合,加强课内外的实习实训,制定毕业生综合技能考核方案,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多种职业技能和素质,形成以学前理论与艺术修养为基础,以幼儿教育技能为专长,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做到既体现高等专科职业教育的特色,又要彰显幼儿师范教育的特点。

2.3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化教学,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任务式、讨论式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运用实物展示、现场指导、多媒体课件、网络连线等有效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声音、影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相融合;引导学生开展“模拟课堂”,带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职业实践能力。

结语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技能;基本;素质

一般来说普通人接受教育的过程要分为幼儿时期、小学时期、初中时期、高中时期等几个阶段,而在这几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幼儿时期,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时期便能够出类拔萃、崭露头角,因此,家长都十分看重幼儿教育。在家长需求的刺激下,幼儿教育行业异军突起,学前教育也变成了深受学生喜爱的热门专业。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作出了以下详细的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

在教育学中,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指从事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因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没有学业上的压力,悠闲自在,所以幼儿教师与家长都要抓住这重要阶段全方面培养孩子。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需要掌握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等教育的基础知识以及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与幼儿密切相关的理论,当然还需要学习声乐、舞蹈、美术等特长。然而,在如此复杂的系统学习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却并不够用心,没有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放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上来,而是整天随心所欲地过日子。这些学生脑海中总是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牵制着他们,他们认为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只需要做到陪小朋友玩耍、哄小朋友开心就够了。熟不知,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小朋友的智力,让他们明白简单的是非善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带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成为当务之急。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

(一)理论知识要牢固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脑子里必须拥有货真价实的东西,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教导好自己将来要管理的幼儿,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实践。当学生面对幼儿教育中的突发状况时,比如幼儿吵闹、不听话找爸爸妈妈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曾经学过的幼儿教育研究方法中的知识理论轻松应对,解决难题。因此,身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是必须做到的。

(二)专业技能要过硬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学生自身需要多才多艺,要学习音乐、美术、钢琴、舞蹈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多了,将来才能够有能力教授给幼儿,并且多才多艺的幼儿教师会更容易受到家长的喜爱,对自身的教学工作有益无害。

(三)专业素养要全面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将来挑选工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幼儿园教师工作,在幼儿园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应用所学的技能。然而,专业技能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还需要拥有全面的综合素养。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班集体,只不过这个班集体里的学生思维过于活跃、不太受拘束而已,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有领导力和团结力,能够令幼儿园团结高效运转。

三、提高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为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首先学校需要进行调整的就是课程问题。学校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课程,教师则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在安排教学课程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理论课与技能课的相互统一,要使理论课与技能课的课时数相当,不能令理论课的课时数过多,但也不能太少。并且在课程安排的时间上学校需要将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时间交叉进行,让学生再上完理论课之后放松一下头脑,练习一下技能,这样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时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学前教育知识的乐趣,让学生爱上学前教育这门专业,让他们不会对当初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比如,教师在教授幼儿教育心理学时,可以列举自己身边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们通过案例掌握基本概念。又比如,在讲授幼儿保健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寻找几张幼儿的身体结构图,在上课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此能够有直观的掌握。

其次,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有区分重难点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只需了解就可以,这样才能够有效进行教学。此外,专业技能教师在教授学生时需要时时刻刻围绕“幼儿”的主题,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谨记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责,努力提升自己。比如,教师在教学生音乐的时候可以先教学生简单的儿歌,让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儿歌,在舞蹈、美术等教学中也是如此。

(二)举办专业技能比赛

教师除了通过正常上课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之外,还要经常举办专业技能比赛锻炼学生的能力,体现出学生的专业素养。比如手工制作比赛、钢琴比赛、儿歌歌唱比赛、绘画比赛等等,并且比赛的主题离不开“幼儿”,所有的比赛内容都必须与幼儿活动相关。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比赛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及时弥补,为以后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幼儿园实习活动

一直处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法将自己学到的东西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幼儿园实习,观察学生真正处在将来自己可能工作的环境中时如何表现。当真正实习的时候,许多学生的潜力能够被激发出来,面对任何突发的状况,他们都能够机智地应对,并且教师不应只着眼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卷面成绩,而是要看最终的实践结果。因此,开展幼儿园实习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结束语

C上所述,在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教师也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帮助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吴洁.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提高途径[J].新西部(理论版),2012,(13):152+144.

篇5

一、“双基础”教学模块

不同于其他高校的舞蹈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和设计能力。所以在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文化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的前提下,应重点放在开设幼儿舞蹈活动和设计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类舞蹈的典型材料,从中获取设计和指导舞蹈教学与编排的创新能力。在此设想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双基础”教学模块。

(一)舞蹈基础理论

舞蹈基础理论学习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舞蹈教育,他们在舞蹈知识方面几乎是空白。导致他们在接受舞蹈教育上有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在教学初级阶段专门的学习舞蹈教学的理论知识,了解舞蹈的基本技术条件与基本方法,掌握舞蹈创作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舞蹈基础训练

舞蹈基础训练是培养舞蹈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基础舞蹈训练对学生的肌肉能力、舞蹈技能和运动模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专业的学生身体灵活性、兼容性和可塑性对比儿童时期弱,舞蹈课程安排比专业舞蹈院校少。因此,对学生的训练应降低难度的要求,应坚持从浅到深的训练原则,尝试借用现代舞的训练手段作为切入点,并结合正确的姿势提供顺序组合运动,提高他们的身体柔韧性和运动协调性。

(三)学习儿童舞蹈知识与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都将从事幼儿园教育的职业,因此他们的幼儿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显得尤为突出。在舞蹈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对幼儿舞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具体做法如下:在学习民族民间舞时,鼓励学生大胆创建组合与舞蹈,通过课后作业组织学生设计儿童舞蹈活动计划并实施方案。这样就通过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舞蹈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掌握儿童舞蹈知识的能力,为未来的舞蹈教学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四)少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少儿舞蹈教学应特别重视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舞蹈教学模块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设计、组织和指导幼儿园舞蹈活动等内容,我们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发展的特点出发,在不同年龄阶段参加少儿舞蹈活动,编制小舞蹈项目,引导学生从特定的教育规范中开展舞蹈动作,结合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组织舞蹈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多样性

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知识和舞蹈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发展丰富舞蹈教学活动。

(一)教学手段的理念指导

初学舞者的年龄特征决定传统舞蹈教学以运动的学习为主,最佳的舞蹈年龄(11~12)阶段模仿能力强,理解能力弱。然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力很好,但创新能力却很弱。所以通过教学手段的理论指导,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实践以及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更多的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理解舞蹈动作的标准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运动的要领。

(二)准确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对策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它以人体运动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表达能力,是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舞蹈技能的形成是身体能力的积累到改善的过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不仅要追求速度和数量,更要追求准确和完美,坚持稳中求进促进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的表现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作者坚持“语言的简明解释和运动的精确示范”。

(三)“教”与“教”与“教”与“学”的互补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针对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采取进一步的讲解和示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进一步完成运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结束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教学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教学互补。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35-02

一、“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体化”教学是指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融教、学、做三者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的做来完成。让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与做中,充分地将美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

(一)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幼儿教育专业主要以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为目标,美术教学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健全,只能是进行形象思维,抽象记忆的能力也没有,只能是形象记忆。与之相对应,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法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美育,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与其它专业的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除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手工工艺的造型及制作能力、艺术创作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幼儿美术教学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和所具备的技能灵活地应用到幼儿教学及各种活动中。

(二)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是社会对幼师素质的要求

随着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和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期望值提升,致使社会、家庭乃至学校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人看着孩子,不伤着、不冻着、不饿着就行,所以那时的幼儿教师通常被称为“阿姨”,相当于孩子的保姆。如今,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希望他们能歌善舞,能写会算,能书能画,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是全才,都是全能。于是,具有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幼儿老师成了当今的宠儿。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一定要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师资的重任,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教、学、做”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为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令众人满意的、高素质的、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

(三)美术课“一体化”教学对培养幼儿教师的多种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化”教学是融教、学、做三者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兼顾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因素,又兼顾了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幼儿美术教学实际的需要因素,又兼顾了美术人才的培养,又兼顾了幼儿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教师的教中,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学到了美术作品创作的技巧,而且也学到了如何面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方法。很明显,美术课中的“一体化”教学对培养既有美术基础知识又掌握美术的基本技法,既有传统美术功底又有创作及创新能力,既有幼儿教学方法又有幼儿教学理论的幼儿教师,有着其它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一)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不断得到重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巨大的进步背后,处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幼儿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1、过于专业。因为担任幼师美术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学美术专业出身,都是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或是教师,他们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倾其所有地进行知识传授,把他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把他们所受的专业教育方法用在了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明显过于专业化,不适合用在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中。因为这样过于专业的教学,会使学生所学的美术知识与幼儿教学实际相脱节。

2、过于单一。众所周知,幼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多半是幼儿美术教学,因此一些教师甚至是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弱视情绪,认为幼儿美术教师能简单地画画就行了,因此一些美术课的内容便以蜡笔画、水彩画、卡通画、简笔画为主要教学内容,致使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掌握过于少。而一个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美术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只有美术知识全面的教师,才能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或指导时,驾轻就熟地为孩子们讲解,恰到好处地点拨,科学合理地拓展。

3、过于理论、传统。幼儿教育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职业性决定其美术课的内容不能过于理论化、传统化。而目前的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因为受到实训基地不健全,教学方法不得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创作”的现象。许多学生美术课上了两三年,却只会教师教给的一些作品的制作,自己无法独自创作。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能力极差,别说是进行独立创作,就是仿做成品,他们也会觉得力不从心,无法胜任教师工作。

(二)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笔者,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及活动,教会学生正确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教学及活动也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评价和欣赏,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参与评价和欣赏的机会。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及相关活动中,无论是国内外大师、教师、同学还是无名氏的作品,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和欣赏,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想法,鼓励学生在评价老师、同学作品时,要敢于批评,敢于突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勇于争辩或接受,一定要借助作品进行深度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具有对美术作品的初步分析、评价能力。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不忘记提醒学生,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因为他们极富想象力,他们的落笔、用色都非常大胆,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不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而是要注意让孩子通过绘画来进行内心意象的自然表达。不要因为孩子画得乱就批评,而是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画讲一讲,说出来画的是什么。之后再根据孩子们说的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进行取舍,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对美术的学生热情。

2、结合幼儿教学实际需要,进行美术教学

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课时非常有限,而学生需要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却非常多,如果美术课教师不顾具体情况,一味地按照手中的教材和传统的美术课教学方法去教学,那么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法胜任幼儿美术课教学,也满足不了社会、家长及学校对幼儿教师的高标准要求。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打破传统的美术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特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自身美术素养等方面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比如,笔者在对低年级的幼师学生进行教学时,便是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素描造型能力训练,来提高他们对物体的形态、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认识与把握。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色彩明度、纯度、冷暖感觉的练习和一些水粉静物画的练习来提高他们对物体色彩的感知程度。从而使学生在“教、学、做”中既学习了美术知识,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还渗透了绘画教学中素描及色彩的教学方法。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美术教学

手工是美术的一个范畴,它是靠手的技巧和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一种造型活动,要比绘画更具有创造和想象、组合的特点。因此,美术课教师进行手工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以绘画知识为基础,把绘画中的形体与色彩知识充分利用到手工的各种材料中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进行“蛋壳工艺”教学时,笔者便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蛋壳的外形、色彩及纹理特点,大胆地制作出别具特色的手工制品,通过在蛋壳上加画一些彩绘图案,增加蛋壳制品的美观度。此外,笔者还提醒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或边角余料,鼓励他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作品。对于制作得好的,制作得别出心裁的作品笔者总是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要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这样“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对毕业后从事幼儿美术教学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4、结合实训活动,进行幼儿美术教法教学

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学生为将来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因此,在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或是学生参加实习、职前培训时,一定要注意幼儿美术教学法的渗透或是传授。

笔者会在教学时提醒学生,幼儿的学习过程往往是在语言的伴随下进行的。他们在学写字时会不停地读,在绘画时也会不停地说。比如,他们画刀、枪时,嘴里会发出砍杀、开枪的声音;当他们画妈妈时,会模仿妈妈讲话;当他们画动物时会学他们的叫声,或是学他们的走路。为此,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便会让学生通过精心设计,根据绘画对象的特征,编成形象的儿歌,其顺序是绘画过程的步骤,让学生能够说、学、画、演同时进行。

比如,笔者在进行素描《鸟》这一教学时,便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沟通:我教你们可以直接用美术术语讲课,但是,你们给小朋友上课一定要注意,不能用成人化的语言,一定要想办法让儿童能喜欢听,愿意听,又能记得住的办法去讲。学生便问怎么办?笔者便告诉学生可以用类似下面的歌谣进行教学,边示范画,边诵读歌谣,边做动作给学生看。每画一笔都对应着其中的一句歌谣进行诵读,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画好后,让学生看作品的整体效果,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画,一起读,一起演。

小鸟头,圆又圆,像个太阳在前边。

小鸟眼,溜溜转,画个小圈放里面。

鸟身体,半月弯,画个半月放后边。

尾巴嘴巴尖又尖,画两三角放两端。

三、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一)强化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因为通过这些实训活动,可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去,使美术理论和美术教学实践有机地紧密结合;也可以使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学校的美术环境,教材的具体内容,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目标,为将来从事幼儿美术教学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强化学生的专业身份认同度。因此,一定要强化基地建设,建立比较固定的见习、实习基地,有比较大型的幼儿园作为合作伙伴,必要时可以让学生“顶岗”实习。

(二)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只枯燥地讲美术理论而不让学生动画笔真正画一画,学生就不会把听到的理论应用到绘画实践中,如果只讲泥塑的理论而不让学生动手去制作,学生就永远不能真正掌握泥塑的技能。美术课的教学,“三天不练手生”,因此尤其需要加强操作性训练。要建议、引导并督促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勤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生巧”,才有可能进行独立创作。

四、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的“一体化”教学,还需要任课教师、学校、学生以及实训基地共同努力、进一步的完善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美术教师的培养不能仅靠枯燥的美术理论,不能仅靠课堂教学,不能仅靠美术课教师,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到实习基地实践,将自己所学理论和技巧运用到实习过程中,用实际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郭玲玲.幼师美术手工课堂创新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1,(29).

篇7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幼儿教育已经被越来越的人所关注了。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其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因此,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体,而舞蹈课则是培养幼儿教师舞蹈教学能力的专业课程。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已经略显老旧了,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适合时代需要的幼儿教师,就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本文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谈起,继而阐述了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意见。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参考价值。

一、舞蹈课程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可以通过有节奏的、美化的人体动作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并且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的艺术。它将人的身体作为表现工具,通过带有节奏性的经过美化的动作来表达舞者的情感,使观众可以感受到美,可以感受到人生的高雅与充实。另外舞蹈还具有提高审美,陶冶情操以及强健体魄的功能幼儿期是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其进行舞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更为协调的发展,对幼儿品德与性格培养也是大有裨益,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思考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舞蹈知识以及扎实的舞蹈技能,才能够完成对幼儿的舞蹈教育,能够在日常教学之中,通过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出一些简单而又有效地舞蹈,让学生们进行学习和演练,从而达到美育的效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通过“双基础加双儿童”的教学模块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这里所说的双基础是指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和舞蹈基础理论的学习,双儿童是指儿童舞蹈教学的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其他舞蹈专业相比,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不单单只是注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对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双基础加双儿童的教学方法:

1.舞蹈基础的训练

目前,各个院校的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应届的高中毕业生,对于舞蹈学习来说,他们的年龄过大,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较差且可塑性也较弱。而且,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来说,其舞蹈基础训练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舞蹈基础训练教学时,应该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例如软度、开度和弹跳方面。在教学时,坚持先容易后困难,避开学生在在生理条件上的局限性。在训练时,可以减去传统训练方式中对控制能力等技巧的训练,尝试现代的以头、颈、腰等关节为切入点的训练方法,结合对站姿的校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2.舞蹈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经历过舞蹈学习,对舞蹈的认识少之又少。因此,他们在接受舞蹈教育时就会十分吃力。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再教学初期加强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器材,使学生掌握舞蹈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不同舞蹈种类的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儿童舞蹈知识技能学习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其毕业之后大多是从事幼儿教育,因此,其幼儿教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产生莫大的影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来说,其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幼儿舞蹈教育知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设计幼儿舞蹈活动的方案;通过课下作业,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创作幼儿舞蹈等。通过这些方法,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者这一工作。

4.儿童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舞蹈教学中,光对学生进行自身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培养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要对学生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熟悉各年龄段幼儿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舞蹈;让学生明确幼儿舞蹈教学的规律,并能在此规律之上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掌握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丰富教学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没有很好的舞蹈基础和丰富的舞蹈知识,但是其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分析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去设置相应的教学措施。重视实践练习,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幼儿。

1.通过概念来指导教学

舞蹈课不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更是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的实践课。因此在舞蹈教学时可以先对动作的概念进行讲解示范,让同学们能够在理解概念中的基础上领会动作的要求,继而结合实践让同学们明白动作的要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讲解的准确性与实践联系

舞蹈是通过人的身体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训练学生的身体表现能力,使其可以自由的传达所要传达的情感就成了舞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贪图多和快,要坚持平稳的进行技术训练,增加实践练习,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此外,教师在对讲解知识内容时语言要尽量简练,示范动作时动作要标准。

3.强化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体育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目标的具有特定职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幼儿园教师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教师,他们不仅担负着传授幼儿文化知识与生活技能的责任,而且还是幼儿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指导老师,心系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保证其科学指导幼儿身体锻炼的必然要求。该文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其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其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提出其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整体思路。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需体育知识与能力构成

1.1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论从自身身心发展需要,还是职业发展的要求,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了解、熟悉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一是体育与运动文化有关的知识,如田径、篮球、排球、运动会等项目的文化知识,竞赛规则、体育欣赏等;二是体育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包括健身安全知识、科学锻炼方法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多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理解相应的知识,重视知识的实践应用。

1.2体育运动技术实践能力

体育运动技术实践能力包括各运动项目的专项运动技术、动作原理等,如,田径、篮球、健美操、武术等运动技术与动作原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以游戏、简单的操类动作、跑步等活动为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运动技术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发展身体素质的体育技能,如,跑步、跳跃、游戏、基本体操等;二是拓展性的运动技术技能,主要包括健美操、啦啦操、球类运动等。由于幼儿只能从事十分简单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的运动技术水平要求可以不高,但是尽可能宽泛,这样有助于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此外,由于幼儿主要以模仿为主,也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指导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示范。

1.3体育教学组织能力

体育教学能力是指按照体育教学的程序与技术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其核心能力要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组织、体育教学计划制定、运动技术的讲解与示范、体育教学评价、动作保护与帮助的基本方法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组织与指导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同样存在体育教学现象,如,各种操类动作的教学,跑步、跳跃动作的组织与示范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不要求同专业的体育教师一样具备高水准的体育教学能力,但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同样需要具备一些相应的体育教学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观察、指导与帮助能力、口令能力、示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这些基本的教学能力的掌握是其指导幼儿体育活动与锻炼必备的基础。

2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

2.1体育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每学年开设体育理论课在4学时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40%,4~8学时的占调查总数的45%,8课时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15%[1]。可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较为欠缺。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很多教师说有理论课,但实际却很少有独立设置的理论课,大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穿插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此外,理论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运动项目知识的介绍,很少有针性地对体育健身知识、锻炼方法的教学,足见其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难以保障其全面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2.2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缺乏职业导向性与发展性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内容仍旧是传统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宏观引领与理念指导的缺乏,是导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仍采用传统的体育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原因。因而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体操类、游戏类、基本身体活动等体育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得到实质性的体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缺乏职业导向性与发展性,难以提高其学生所需的运动技能,影响其人才培养的质量。

2.3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提升环节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通过学习要掌握体育教与学的过程,形成相应的会教、会学的能力。目前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中根本没有安排体育教法或学法实践的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仍旧是很单纯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根本不重视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提升与发展的缺失,会不断地影响其实践能力的提高,阻碍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

3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整体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问题以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学习的对象,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内容的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大学生,他们学习体育不仅是满足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其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不仅要学会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会应用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其体育教学内容要形成体育理论模块、运动技能模块、技能实践模块为主体的内容结构。

3.1体育理论模块要“重基础,显应用”,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更好地运用体育知识参与健身和运动,也是其科学指导幼儿体育活动与锻炼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要着重体现“学与用”的结合,主要包括幼儿身心发展知识、体育运动与健身知识、体育文化与体育欣赏、运动项目知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如,幼儿身心发展知识、体育文化与体育欣赏、体育运动与健康知识等,可开设相应的理论课,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与熟悉;运动项目知识的介绍,可以穿插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更易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2运动技能模块要“扬共性,顾个性”,有重点地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基于职业要求与自身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其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展身体素质类,主要包括跑、跳、投、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等发展学生体能、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这类技能是所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它是组织与指导幼儿体育活动必备的基础性技能。二是拓展运动技能类,包括健美操、啦啦操、形体、球类等运动技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加强和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每个学生都应该熟悉2项及以上的拓展运动技能,有助于指导发展较好的幼儿的运动技能学习。

3.3技能实践模块要“强自主,促发展”,在实践中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实践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教法、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游戏创编、体育健身指导等。这些内容的学习要立足在实践中学与用,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岗位的操作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实践模块内容不仅要在发展身体素质类课程内容中体现,也要在拓展运动技能类课程中体现,要穿插在运动技能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如在进行基本体操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学、自教,以及进行队形创编,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发展性。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对象是幼儿,在技能实践模块中需要加强情景与情境的设计,以及现场教学实习与实践等教学内容,确保掌握的教学、组织技能等,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

4结语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需体育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与普通学生“质”的区别,使其所掌握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以及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要凸显其职业导向性与发展性。重基础,显应用,联系实际设计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扬共性,顾个性,有重点地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强自主,促发展,在实践中设计技能实践内容,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要以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与职业技能同步提高为核心基础,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调查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1):45.

[2]涂涛,瞿堃,刘革平.教育技术应用教程[M].重庆出版社,2006.

[3]许红梅,马玉霞.教育学[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教学过程;学生;实践能力;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60-02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内容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当然也对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的特点

1、缺乏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对幼儿园教学环境这一部分讲授完毕后,先让学生去调查当前幼儿园环境中的问题及不足等现状,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合作型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针对教学中教师留下的问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予以总结、探索,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三、结论

总之,在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切实努力。教师方面要善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高度重视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姚妹女.基于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户内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2011

篇10

一、教学要注重基础性

从整个中职教育的大环境来看,学生绝大多数是被现代基础教育淘汰的失败者,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据某县2015年初三毕业会考统计,参考人数5235人,7科均平及格人数占总人数的74.8%,总分在420分以下的学生1120人。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二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是中考失利者,心理上普遍存在自卑;三是纪律散漫,行为习惯缺失,部分学生叛逆心严重;四是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以自我为中心。

中职学校遵循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服务学生、指導就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会具有自身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中职学生的知识要广而实用,技能要熟而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缩短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任意拔高,势必适得其反。

目前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书写过差、错别字太多,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太低,直接制约着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控制好难易程度,在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前提下加强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应用文写作序列的基础能力训练,强化务实、实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二、教学要突出人性化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能力素质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疲倦,其原因在于教师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精神和内心需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学校生活是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融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应时代的要求,突出人性化教育,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人性上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自我的接纳,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与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追求人的美化,引导学生做一个真正充满智慧的有修养的人。

三、教学要体现职业性

幼儿教师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

为此,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树立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参与教学互动,以课外实践、见习、小调查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必须树立教学民主化的教育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走进未来的职业,帮助学生从知识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本学科走向其他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科学、艺术、人文等领域,使自己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此外,教师应该实现课堂上的角色转换,植根于现实,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和现代意识,增强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四、教学要注重实践性

据调查,中职学生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了至少9年,可在中职学习期间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令人担忧。据某校老师说,在一次新生联欢晚会的彩排中,学生把主持稿XX学校第X届联欢晚会念成了XX学校第X庙联欢晚会,让指导老师和同学捧腹大笑。但在捧腹之余,我们是否会感到惴惴不安?

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学就要坚持服务就业的宗旨,遵循学得进,用得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贴切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把学生的学习变枯燥乏味的静听为生意盎然的动手,此外可增设一些社交礼仪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的激发。

篇11

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反映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笔者整理了中国知网上近三年来所有关于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调查文献,并从中选出最新和最具代表性的15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师数量匮乏。

很多地区幼儿园的兼职或外聘英语教师达超过50%以上,其中天津市和常德地区的幼儿园中兼职或外聘的英语教师高达75%和96%。如此过高比例的兼职或外聘教师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师学历不高。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学历以大专为主,虽然有的幼儿园也有较高比例的本科学历英语教师,但大多数是后来进修获得的本科学历。此外有的地区幼儿园如西安市和常德地区还有20%和25%的高中或中专学历。

(三)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主要是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及少数艺术、中文等专业,毕业于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寥寥无几。这样的教师不是缺少幼教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就是缺乏英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

(四)英语教师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的教龄都在5年以内,而且教学经验不足,能力有限。这说明高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滞后,未能更早、更多地为幼儿园英语教育提供更优秀的师资,致使幼儿园英语教育质量低下。

(五)英语教师性别比例不合理。

当前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男性英语教师及其匮乏,很多幼儿园男性英语教师的比例为零。这种现象不利于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教及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比较欠缺,同时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和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英语教师的比例只有20%左右。这样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储备显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需要加强的英语知识有词汇、语法及英语文化等,需要提高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听力、阅读及写作等。虽然统计结果显示天津、武汉及西安等地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和英语口语相对较好,但从其他调查数据看,情况并非乐观,比如宁波市幼儿园只有18.3%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的英语语音语调标准,常德地区40.8%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满意,61%的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不满意。由此可见,提高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素养仍然非常必要。

二、加快高校学前英语教育改革,培养合格幼儿英语师资

(一)科学制定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是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格。针对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全面、素质不高、能力低下的现状,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应该将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学前教育及英语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胜任幼儿园及幼儿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学、管理及教科研工作的新型高等专业人才。

(二)合理设置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前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儿教育理论、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理论、英语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均匀不同程度欠缺说明以往简单地将幼儿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课程混搭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师资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较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1.思想道德、文学、体育、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职业情感和人文素养等;2.学前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夯实学生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3.英语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与修辞、英美文化概况、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英语精读、英汉翻译、英美文学、幼儿英语歌曲与表演、幼儿英语活动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4.摄影、书法、营养与健康等专业先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技能;5.专业见习、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教书育人能力。

(三)改革创新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低下、教育教学能力不足除了与他们在学校受教育时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关,还与其受教育是所用的传统、低效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科知识体系为顺序、学科内容为载体、学校教室为空间”这一教学模式密不可分。为了确保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英语师资,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应该革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发展和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交际法、情境教学法、社团学习法、任务型学习法及多媒体、网络等多样性教育教学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高校教育和幼儿园实践为纽带,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新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四)合理提升培养层次、扩大招生规模、调整生源性别结构

鉴于目前幼儿园英语师资学历不高、数量不够、性别失衡的现状,有条件的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学前英语本科及研究生层次教育,并根据社会对幼儿园英语师资实际需求和办学能力合理扩大招生规模及男性幼儿英语教师比例,从而为促进幼儿园英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英语师资。

(五)积极开展职后培训,提升在职幼儿园职业素养

篇12

一、明确幼儿舞蹈教学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对于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应该理解幼儿舞蹈教学的深远意义: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多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大脑高度集中地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舞蹈作为表现性艺术,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同时舞蹈是一切艺术的本源。幼儿舞蹈教师通过对幼儿舞蹈知识的传授对儿童的身心进行美的培育和熏陶,通过与音乐、语言、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教学中第二个学年要求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其中还包括幼儿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理论,以及舞蹈基本训练、幼儿舞蹈要求内容多而广实用的幼儿律动、集体舞、歌表演及幼儿表演唱,并且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民族民间舞,包括汉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藏族民间舞、维吾尔族民间舞、朝鲜族民间舞及傣族民间舞等。学生还必须掌握幼儿舞蹈的创编。幼儿舞蹈创编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又要遵循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

二、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舞蹈教学能力

我认为在教会学生学习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及组织编排组合和节目的能力。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教师语言的形象性也能使学生学得巧,学得快,学得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激情,促使学生在兴奋之中完成动作,减少舞蹈练习的枯燥感。例如“交替步”,把两脚比喻为“好朋友,你走我也走,永远都是好朋友”;示范手臂伸展动作时,用“小树发芽了”进行比喻等。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情绪愉悦地积极练习。最后,教师所教授的幼儿舞蹈种类要多样化,如果只是单一教授一种舞蹈,则幼儿会很快失去学习兴趣,只有不断推陈更新,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生思考,反复实践,臻至成熟。

2.正确地加强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动作要领掌握准确,具有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能力。这一点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尤为重要,教授幼儿舞蹈时要求教师模仿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很好地纠正。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因此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所接受,要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受的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

1.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如以幼儿的头为例,它与全身的比例是“站五、坐三、盘二半”,显然幼儿的头与全身的比例明显地比成人大。所以为幼儿设计舞蹈动作时,一定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素质,探索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

2.注意观察生活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动作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成为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如在1999年学生的毕业实习中,有一同学捕捉到了小朋友因裤带太松舞蹈课中裤子掉了的可爱表情,编排的舞蹈《舞蹈课》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

3.面向全体,寓教于乐。幼儿舞蹈的表现内容要力求简练、单纯、主题思想明确。

三、重视艺术实践,以促进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篇13

我国幼儿教育的公平政策

改善幼儿教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做到公平的原则。要做好教育公平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扩大办学规模我国的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一直都是一个严重问题,在幼儿教育上,扩大办学规模,使得更多的儿童有接触教育的机会,特别是针对农村、山村等特殊地区加大教育力度,让幼儿教育从城市走向农村,采取各种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方式,例如公办、民办相结合,免除小学教育收费,提高奖学金等制度。长学前教育年限通常的学前教育为一年,为了使得幼儿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可以将学前教育扩大到两年或者三年,以缩小教育时间上的差距。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是在较高的教育质量为前提的,低质的教育公平本身就没有价值和意义,所以在注重教育公平时,不仅仅是在教育时间上,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品质上的公平。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要提高办学的监管力度,提供规范的政策,保证教育资源很好的被运用到幼儿教育事业上。另外,针对幼儿的教育公平,政府要成为调控的主体,提高教育的福利性,把握好教育方向,提供公平的竞争政策,在宏观约束下,让教育体制在市场经济下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地域差异区域上的差别,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地域因素限制的。在东部和西部教育事业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差距还在不断的增大,幼儿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公平。城乡之间的差距同一个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城市越大,教育资源相对就越多,在城市里,基本上幼儿都能得到学前教育,家长关心的是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而在农村虽然在东部地区能够达到很高的入学水平,但教育质量较差,幼儿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太少,在教育年限上也有很大的不足,另外农村公办幼儿园相对较少,家长选择性少,这些都是制约幼儿教育的关键因素。幼儿教育的代价和机会不同在同样的居住环境下,因家庭收入的不同,孩子的教育水平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一些好的幼儿园,收费较高,或者特权幼儿园,普通家庭不可能负担的起,享受较好的幼儿教育资源,这也过早的给幼儿留下了社会不公平的阴影。另外,儿童本身的特点对教育公平性有很大的影响,对与特殊儿童例如聋哑人,提供给他们的早期教育甚至以后的终身教育资源都很有限,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就会受到正常人的歧视,对其内心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幅面作用。

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措施建议

篇14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

一、《学前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地位

《学前心理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基础性、指导性和应用性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能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指导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通过该课程教学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及特点的基本知识。

3.掌握学前儿童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智力、创造力、情感、个性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知识。

4.掌握学前儿童游戏、学习等活动心理的发展。

(二)职业技能目标

1.能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区分不同年龄段具体幼儿的心理特征。

2.初步具备根据幼儿心理特征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

初步形成对幼儿的喜爱之情,培养研究幼儿心理及行为的兴趣,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打基础。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前心理学》教学现状

《学前心理学》课程性质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该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为将来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因为本门课程知识较为抽象,使得当前高职院校《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课程教学重理论讲解而轻实践能力培养。一方面,从学时分配上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实训学时远远低于理论学时。另一方面,课程实训环节比较薄弱,形式比较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较少。

第二,课程教学注重知识系统性而轻应用性。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的应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又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具体的实际工作相脱节。

第三,课程教学偏重教师教而轻学生学。教学方法上重视教师“教”的主导

作用,相对忽视学生“学”的主体性,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的状态,积极参与和互动较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导致毕业生一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又由于所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支持,表现出人适应困难。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如何根据幼儿教育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建立突出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函待解决的问题。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目前,《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已引起高职院校重视,但从总体上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学前心理学知识的教授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对学前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和分析幼儿园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前心理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学生真正热爱和学好学前教育学,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体验幼儿园的生活,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书本理论知识,真正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学的价值,进一步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目的,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真正认识到学习学前教育学重要意义,增强他们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让学生共同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乐学、好学。

第三,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为学生展现典型案例,可配以图片或文字,尽量形象生动,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四,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幼教理论知识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练习,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布置班级环境;组织学生表演智力游戏;根据一定的要求自制玩具等。第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时间,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学生实习的内容可包括幼儿园每日生活的观察、对幼儿及教师行为的观察、观察幼儿教师的互动环节、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开展幼儿游戏等。学生在实地观察可以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发现自身的幼教兴趣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徐灵芝.略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学科实训[J].南昌教育学院学院学报,2013(4):94-95.

[2]胡雪芬.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4):33-38.

[3]李雪岩.基于全实践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J].时代教育,2016(4):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