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范文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城市 绿化 意义

[中图分类号] F3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55-01

一、城镇绿化对环境的防护作用

1.净化空气

树林是净化大气的特殊“过滤器”。据资料记载“在一家水泥厂测定:两行并列的悬铃木(高15米、宽20米、郁闭度0.9)的树冠背后,能使空气中的降尘量(较大颗粒的扬尘)减少33~52﹪,飘尘量(较小颗粒的粉尘)减少53~60%。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能明显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每亩的树木,1年能吸收二氧化碳21.6吨,产生氧气14.4吨。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天可以消耗1吨二氧化碳,放出0.73吨氧气”。

2.调节气候

2.1调节温度

树木通过叶片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据资料记载:“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较建筑物地区可降低10℃左右。在炎热的中午,树荫覆盖的街道地面比无树遮阳的地面温度低15℃左右”。

2.2调节湿度

据研究,森林中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要形成1千克的干物质,大约需要300~400千克的水。因为树木根部吸收的水分几乎都被蒸发,所以森林中空气的湿度比城市内高30%左右。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气增多,空气湿润,因而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

2.3调节空气流动

由于绿化区和非绿化区之间的温度存在差异,绿地的气温较邻近的气温要低。按照气温扩散升降规律,冷空气要向热空气地区流动,有时流动速度可达1米/妙,从而可形成轻微的风,使人感到凉爽。

3.减弱噪音

“据测定,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声强度比两侧种满了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如能有一个5~7米的树林带,就可以减轻车辆噪声。汽车噪声穿过12米宽的悬铃木树叶层到达3层楼窗后,可减少12.5分贝”。园林植物是噪声的“消声器”,用来隔离噪声源,可使居民区减弱或避免噪声的干扰。

4.美化环境

绿化植物是城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植物栽植后,四季翠绿。花卉的色彩更是五彩缤纷,它的形色、风韵和香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既能反映大自然的天然美,又能反映人们精心布局的艺术美。因此,城镇进行绿化后,就会变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美丽的环境使人们赏心悦目。

5.防灾减灾

城镇中园林植物的防灾减灾作用,主要体现在防火、防风、护岸上。许多园林绿化树木具有强大的耐火性,有着突出的防火功能。

6.监测环境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要比人类敏感得多。植物的这种反应就是环境污染的“信号”,人们可以根据植物所发出的“信号”来分析鉴别环境污染程度。

二、城镇绿化有益于身心健康

1.植物具有杀菌功能

据资料记载:“ 绿化可以减少空气含菌量,很多园林植物具有抑制、杀死散播在空气中多种细菌的功能。这些植物的根、径、叶、花等器官,能分泌一些对各种微生物或病菌有杀死或抑制其发展的挥发性物质,人们把这种物质叫做“植物杀菌素”。

“据测定,绿树成荫的植物园每1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只有未绿化区域的2﹪;人流大的百货商店内每1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数高达400万个,而绿树成荫的公园内仅1000个。植物杀菌素对人体器官的影响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吸入橡树分泌出的杀菌素后,动脉血压指标和血液的脉搏容量都有所降低。丁香开花时散发的香味中,含有丁香酚等化学物质,杀菌功能比碳酸还要强5倍以上,有预防传染病的良好作用”。

2.植物可供给人类新鲜空气

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制造者,可供给人们新鲜空气。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能保持相对平衡,主要是绿色植物对空气调节的结果。人们对树木花草茂密的绿化区和生活觉得空气格外清新,这完全是绿色植物的功效。

3.植物能净化水源

绿色植物能净化污水,保护水质,防止下游的水土污染。据资料记载:“如含有大肠杆菌的污水,若从30-40米宽的松林流过,细菌数量可减少到原有的1/8;从栎、白蜡和金合欢的混交林中流出的水中,大肠杆菌只有对照值的1/23。树林可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在通过30-40米林带后,水中所含细菌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在水通过50米宽的30年生杨、桦混交林后,细菌数量能减少9/10以上”。

4.植物可减轻土壤污染

由于带有农药及其污染物的风蚀尘土大部分降落于地面,则对土壤产生污染。园林植物能固土护坡,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轻风蚀尘土,从而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

5.植物可创造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园林绿化建设可创造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芳草如茵、生机盎然的景象,能使广大职工和居民有一个整齐清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劳动场所和生活环境。植物的绿色是一种柔和、舒适的色彩,它能给人们以镇静、安宁、凉爽的感觉。“据研究,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人的精神最为舒适,对健康也最有益处”。

6.植物有助于开展园艺疗法

利用园艺植物的多种颜色治疗疾病,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据资料记载:“浅蓝色的花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红色的鲜花能增强病人的食欲,紫色的鲜花可使孕妇心情恬静,赤红色的花对低血压患者稳定血压大有裨益。身处绿色植物环境中的人,其脉搏、呼吸的频度明显减少,血流速度也会减慢,紧张的神经会变得松弛,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则有所增强”。

我们呼唤绿色,中国呼唤绿色,世界呼唤绿色!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园林绿化

1939年,德国特洛尔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其指出,景观生态学是对一个区域内单位自然研究的学科,其注重空间异质性、层次结构性以及尺度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并且主要研究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园林绿化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阐述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并且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对园林绿化的指导意义。

1景观生态学概述

1.1景观生态学的含义。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景观,研究包括物质流、能量流等在地球表面的转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转换而分析景观功能、空间构造以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究异质性的发展过程。在景观生态学中,将景观定义为异质性区域,其主要由相互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斑块组成。依据斑块形成,可以将其分为包括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以及引入斑块等四种类型。而廊道则是可以分为干扰走廊、残余走廊、环境资源走廊等,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隔离性,可以发挥保护作用,同时又具有连接性,将不同的景观连接起来。

1.2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目前,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中,主要包括两大原则:第一是不可替代格局。在景观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保护格局,即一定数量的自然植被作为水源滋养的面积,同时需要有适合的廊道来保护水资源,从而为物种繁衍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而在建成的景观区域之中,需要具有自然斑块和廊道,从而保持景观的异质性。第二则是最优景观格局。在集合之间,有着最佳的生态意义,要求景观规划时应当做好土地分类,即在发展区域和建成区域中都留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斑块,这种格局有着很多优势,不仅可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以满足人类生存活动的需要。

2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2.1园林绿化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生活中,绿化水平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城市园林绿化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具有生态、休息的生活空间,从而缓解城市中交通压力,还可以放松人们的生活压力。

2.2城市园林绿化能够美化城市景观。城市园林景观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植被本身具有装饰作用,并且其随着季节变化还会发生改变,从而具有较高的美感,而其在城市中还能缓解建筑物的压抑,为城市人们引入自然气息。另外,植物还可以吸收城市生活中汽车尾气以及二氧化碳等。

2.3城市园林绿化能够保护环境。城市中,园林绿化还能吸收噪音与粉尘,植被具有光合作用,其能够吸收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可以降低城市温室效应,改善城市大气。另外,园林绿化还能够降低城市中的灰尘,园林中,植物表面不平整,具有分泌出的汁液,可以吸附粉尘,减少声波传输,降低噪音污染。不仅如此,园林绿化还能在夏季为人们提供阴凉,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温度。合理的园林景观能够极大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景观生态学对园林绿化的指导意义

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改造城市环境,而不同的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功能。另外,园林景观还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从而让动植物在城市中有一席之地。在景观生态学中,较大的区域范围中,城市是人力与物力集合的干扰斑块,而将尺度缩小就可以发现,城市是由不同的基质、廊道以及斑块等组成的景观,其中不同要素共同组成了空间整体,从而完成生产生活的功能。园林绿化主要包括城市公园、植物园、风景区、湿地公园等类型,而湖泊以及周围的绿化则是廊道,在一定的空间中,林荫道、防护栏等共同组成了城市中的绿化网络。从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原理中可以看出,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通过合理设计园林绿化斑块的大小、空间位置、数目等能够更好的发挥绿地作用。虽然,调整绿地景观能够丰富园林,但大块的绿地仍然需要保留,从而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基因多样性。而从廊道原理中则可以看出,在园林景观中,需要将各种斑块绿地采用廊道连接起来,通过防护林带的建设来进一步加强绿化走廊建设,从而更好的发挥廊道的间隔与保护功能。另外,采用河流水系、沿岸绿带、林荫道等廊道连接斑块,还能更好的发挥园林中的景观保护与观赏作用。而景观生态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而强化绿化带的物质交流与物种交流,能够更好的强化园林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从而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园林景观系统生态圈的稳定。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在此过程中,园林景观具有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其对于人们的城市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就需要进一步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观点,发挥其对自然资源、土地利用方面的指导作用,在设计中从生态自然角度出发,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才能不断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水平,从而实现人工设计之美与自然景观之美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林小生.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的关系分析[J].现代园艺,2015(16):150.

[2]傅伯杰,吕一河,陈利顶,等.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J].生态学报,2008(02):798~804.

[3]王斌.景观生态学与园林绿化关系刍议[J].现代园艺,2014(01):57~58.

[4]肖丽琴.探析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J].现代园艺,2014(14):144.

[5].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02):14.

[6]周华荣.干旱区湿地多功能景观研究的意义与前景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5(01):16~20.

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宜居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城市化在未来几十年中依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城市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的依赖性。“宜居城市”这一新兴概念随之产生,它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同时又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理念主体。

2 宜居城市的定义及内容

宜居城市是指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1]。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宜居城市”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宜居城市的内涵包括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繁荣、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文化丰富厚重、公共秩序安全等这六个方面[2]。因此,宜居城市的建设涵盖了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建筑设计、环境艺术等多个专业领域,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的协作[3]。

3 园林绿化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及

作用 城市的生态绿化是城市对外形象的标志,体现了园林绿化建设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1]。对宜居城市的建设而言, 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采用园林绿化的处理手法,构建具有生态、美观、经济、安全等效益的城市园林环境,是营建城市环境的主要途径[3]。由此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科学合理搞好园林绿化建设,是园林工作者思考的首要问题[4]。

城市园林在现代城市中体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协调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降低城市噪音,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等[3]。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园林工作更是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塑造城市舒适生活、促使社会和谐进步、协助建设安全城市、传承城市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同时园林绿化在协调宜居要素关系、融合相对独立的不同宜居要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宜居城市整体性的塑造[5]。

3.1 宜居城市中的城市要素与园林绿化

从目前城市的发展情况趋势看,城市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对性的矛盾关系。不断扩张的城市发展将原生态自然逐渐蚕食,自然环境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受其影响而恶化。城市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变现代城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6]。宜居城市发展的要求中,对城市空间安全、环境质量、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需求被重点关注。因此,以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为主体的城市建设也应当呼应城市的多种需求,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园林的内在功能,促进城市的宜居化发展。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自然特征的主要来源,通过有效融合城市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平衡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设施与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之间的竞争关系,达到自然环境与人工建设之间的均衡[4,5]。

3.2 城市中的自然要素与园林

城市的自然环境不仅包括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群等,还包括建设在其中的道路系统、城市广场等各种人工环境,而这些环境都涵盖在城市园林的范畴中。在城市自然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园林绿化的手段,协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创造舒适的园林环境[7]。园林系统在营造城市地域特色的前提下,以自然要素为主体,构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调节城市小气候,调控气流、形成城市的通风道及防风防沙屏障,同时降低城市噪音;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地[5]。

3.3 城市中的文化要素与园林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精神要素和灵魂组成,而现代城市文明带给人们的精神满足和生活享受则是城市文明的发展延续。在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特征和形式决定了塑造的园林结构、园林艺术的主题、建筑设施和其他小品项目的建造形式,以及材料的选择、所用植物的配置形式和植物种类的挑选等各个方面,从而使形成的园林载体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观风貌和历史文脉特征,担任着城市文化传播的作用[5]。

3.4 宜居城市中的生活要素与园林

城市的“宜居”是从人类角度出发,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谈城市的发展,园林的建设要从城市的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营造出多元化、具有适宜空间的生存空间。在营造居住环境和社区氛围方面上,园林具有天生的自然条件,通过设置和谐的人工环境给舒适的居住环境建设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同时还通过自身蕴含的文化和历史特征为居民生活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在城市居住环境规划中,适当设置一定比例的游憩休闲空间,有助于居民营造和睦的人文关系,孕育良好的社区氛围,同时也体现出城市园林对城市中使用者的人际关怀

4 城市园林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随着和谐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成绩斐然,城市园林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飞速发展,各地总绿地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都有了比较大的增长。但是由于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偏差,也存在着在建设中一味贪大求全,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的现象。比如追求当年栽种、当年成活、当年见效;引进了外地高档树种,大量堆砌建筑小品和雕塑;不结合国情、市情大量铺草坪等[8]。不讲科学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丧失,这些都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时的经验教训。

4.1 注重人工造园,忽视自然与生态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各种中心广场或主题公园的建设相继出现,但此类工程存在着在规划上定位不准、缺乏对本地生态资源的研究和自然地形利用的问题。这种片面地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作用,耗费巨资,无视城市绿地的宝贵资源和维护成本,既破坏原有本土景观的特征,又加重了园林建设资源的消耗,还导致园林“千园一面”的现象出现[3]。

4.2 注重功利形象,忽视科学与适用

一些城市园林建设在规划布局上失衡,重外在形象而忽视了当地居民的休憩要求。更或者在建设过程中忽视植物的生理特点,大量实施反季节种植;或者违背园林建设的科学规律,盲目引进外来热带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价建绿,造成园林建设脱离实际,偏离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3]。

5 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对策

5.1 科学性规划生态园林建设

科学规划即是必须以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型城市园林。这要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园林的良性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本地的特点,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地形、水体、植被以及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条件,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在园林规划建设中,一方面要防止过度改变对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加强对城市中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另一方面要注重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地采用本土植物与引进的外来植物相结合[3]。

5.2 科学性设计精品园林工程

科学设计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条件,科学合理配置园林植物,这就要求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相互统一。一方面要合理配置乔木,科学地选择树种是保证城市森林发挥功能的基础,应优先使用适应性强、成本低、本地特色突出的乡土树种,如香樟、朴树、槐树等。此外在乔木树种选择中还可考虑长寿树种与速生树种搭配,如泡桐、合欢、杨树等,合理搭配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积极使用竹类植物和赏花赏果等经济植物。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植被,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3]。

5.3 科学性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

回顾历史教训,传统的不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是导致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4]。节约型园林就是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最大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园林类型,这实际也是园林绿化建设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具体表现[3]。

5.4 科学性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随着建设要求的提高,只具有单一专业知识的工作者已不能完全胜任对宜居城市的建设,同时依靠几个单一部门的工作也难以达到城市建设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建设人”具备多方面知识和统筹规划的能力,要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强多部门单位的协作。此外,建设宜居城市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的公共事业,这要求政府一方面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及教育,带动群众多渠道参与;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和加大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地开展[6]。

6 衢州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实施措施

衢州位于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地区,浙闽赣皖四省交汇处,拥有林业用地面积66.9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1.5%。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4119hm2,绿化覆盖率42.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2m2,城市片林及环城林带面积1410.59hm2,新建成的南区健身公园、西区市民公园、鹿鸣公园、信安湖水岸森林等大型城市绿地乔木树种面积比重85.5%,乡土树种种植数量比重86.2%。2011年以来,衢州市以创建宜居城市为契机,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以科学编制宜居城市建设规划、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把城市园林建设与优化人居环境质量紧密结合,扩建以乔木为主体、灌木铺垫、花草点缀、休闲娱乐设施配套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结合衢州地处金衢盆地的地形特征和作为“中国椪柑之乡”、“中国胡柚之乡”的乡土特点,探索“城外万亩桔海环绕,城中千亩桔海点缀”的城市创建模式。

坚持注重实效,突出民生。创建工作以来,衢州市实施了一系列城乡绿化项目,居住区平均绿地率达到30.2%;实施一批生态富民项目,建设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项目35个、规模1.53万hm2;实施竹林“一竹三笋”高效经营、油茶提升、珍贵树种用材基地建设等项目。

坚持宣传推广,全民参与。衢州市坚持把弘扬生态文明、增强自然意识作为创建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通过举办各类城市生态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各类科普资料,建立钱江源、府山公园、紫薇山等13处县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扩大了创建工作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形成了市民主动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7 结语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建设者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建设的长期性,也要认识到它的可实现性。建设宜居城市是—个循序渐进的持续过程,城市园林建设也是如此。在建设工作中要做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积极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挥城市园林优势,改善生存环境[9],创建共同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邬海波. 宜居城市绿化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16(3):54~58.

[3]韩 洁. 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35.

[4]朱春梅. 关于园林绿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4):63.

[5]马 冰. 园林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J].现代园艺,2012(2):50.

[6]崇 宇. 浅谈生态城市的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08,12(6):101.

[7]刘子辉. 以“大园林”理念建设豫东生态宜居城市[J].中国园林文摘,2011(8):54?55.

篇4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问题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国家已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从而发挥出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多种功能。

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缺位

通常而言,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园林绿化质量好坏决定的,而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布局即规划设计则成为二者质量控制的源头所在。现阶段,尽管我国多数城市均已编制了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宏观建设的长远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上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尤其表现为规划绿地受到单位或个人的侵占而使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难以达到居民游憩出行和绿地生态保护的客观要求。譬如,城市绿化格局规划应严格遵循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从气候、地质、水文及绿地格局做多方面解析计算,结合整体用地性质加以确定。

2、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落后

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仍表现为各自为政,缺位或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部门联动、协调管理的机制尚未得到有效调整。如:各开发区、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园林绿化工作自成体系,未得到全局性、规范性的管理,职能部门难以在维护整体绿化环境的工作中发挥积极的综合协调作用。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方面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且《城市绿化条例》、《园林绿化技术规程》缺乏地方性配套绿化法规,而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难以做到依法治“绿”,出现扩绿无计划、绿地不落实的现象。由此带来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部门权威与监督管理方面难以切实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工作后劲不足。

3、园林绿化管理理念和实践落后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众多政府部门在口头上宣讲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但实际上并未对园林绿化管理在生态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形成准确认识。如城市整体园林绿化建设常常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协调,表现为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低。县城一级开发区中,最明显的是商住小区,绿地面积大多数只有5%-10%,达到20%的凤毛麟角,与30%的标准相去甚远;归根到底就是利益问题。地贵了,绿地就缩水了。草坪建设与乔木栽植不相匹配,人造景观建设破坏绿色植被,绿化的综合生态效益让位于景观效益,一些景区把原有的林木植被伐掉来投资硬质景观,建景观亭廊,甚至庙宇等等,结果是投资翻倍,绿化综合生态效益却下降了。

4、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园林绿化事业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兼具园林常识与管理技能的专才极为匮乏;园林机械设备落伍;对技术性较强的绿化植物规范养护管理工作,也仅有少部分技术人员可达到操作规程标准,大多数的一线绿化工人,几乎都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民工,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绿地植物预期的景观效果。此外,在行政执法方面,管理人员因长期沿用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懒政”行政处理手段,未尽到园林部门应尽的督促教育职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各地城市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来进行美化建设, 并且不同程度上急于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形象, 但是有限的实力和理论认识上的差距使各地城市难以深层次进行优化和改造, 造成了城市建设以表面美化为主。

2、体制原因

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急于通过城市形象的改变来树立城市的新形象。在城市建设方面, 如果真正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难免耗资巨大且见效缓慢。于是城市建设决策者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城市面貌, 显示实力的目标驱使下, 大量建造城市广场和景观大道, 虽然美化了城市, 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3、人为因素

城市的决策者和专业人员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没有深入了解西方现代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在实地考察中, 看到的主要是各大城市的中心广场、大道、市政及公共建筑, 如巴黎的景观大道, 美国华盛顿中心纪念性绿带。对比国内城市的环境状况, 这些公共设施带给参观者非常强烈地视觉冲击,而事实上, 这些城市景观多数是百年以前规划设计思潮的产物。决策者和设计者忽视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重要意义和城市中自然绿地的美学价值, 认为必须对城市绿地进行相应的“设计”, 这也是审美观念的局限性。

目前, 我国南方城市建设中, 对于绿地系统的格局缺乏系统考虑, 实际绿化过程中, “建筑优先, 绿地填空“的现象非常严重, 大量绿地用作填补建筑间不适合建筑用地的空隙, 而对绿地系统本身的结构性和系统性缺乏考虑。在设计中, 具有一定规模, 能发挥生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 疏导、净化空气的绿地斑块和廊道很少。同时, 对于园林绿化格局地分析, 主要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来说明城市的绿地分布。如常见的“楔形系统”、“绿环式系统”等, 布局规划中缺少对城市园林绿化格局的定量分析和城市生态过程的实际考虑。

三、完善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要规范化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伴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既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引导城市园林绿化的政府行为一种鼓励公民参与的社会运动。它的制定一方面要具有综合性、权威性、前瞻性、阶段性、区域等特征。另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区域规划; 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来编制。

2、政府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律授权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体现为依职权的主动行为和依申请的控制、引导行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以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从而可以付诸实施操作。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及信贷等筹资手段,直接投资于某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如城市公园建设与改造,城市街路与广场建设与改造等,以体现其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和职能。

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要现代化

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点是梳理关系,管理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从而构筑起上级政府管理的,下级政府不管,条管的,块不管,但以块为主的格局。同时,对块与块,块与条边界模糊的领域建立一种磋商和协调机制。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法治化

(1)坚持“以法治绿”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法。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管理监察队伍,要知法,执法,守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

(3)要加快出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形成和进一步完善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制度和依法行政的工作程序及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新明.浅析保健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0(20)

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 城市园林绿化 应用

环境艺术是关于创造持久与和谐绿色的学科和艺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小品、壁画等领域[1]。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休闲等具有重要的关系。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文化不断进步下,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美化作用愈加明显,甚至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受益者,园林绿化正在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因此,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结合环境艺术,摒弃小园林的局限性,将建设目标扩展到风景名胜领域,进而满足市民对自然环境和绿色的急切要求。

1.将环境艺术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架

城市园林绿化本身便是一门艺术,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结合美术进行设计,具有良好的效果。造型、尺度、光色、质地比例、体重等形式美,均为环境艺术的基本组成,结合功能、温度、空气、气味、声音等因素进行考虑,使环境艺术在园林绿化中发挥更多的效用。园林绿化的构建既有功能因素,但更多的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较好的体验美景,需要综合应用人的听觉、嗅觉和感觉,体验式的欣赏美景。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中,动静结合,进行综合创作。

2.充分应用天然环境

大自然即是最佳的天然环境,属于第一环境;而城乡建筑,以及建筑的室内空间,属于人造环境,也即第二环境;诸如农场、园林、水库之类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结合人工形成的环境称为第三环境[2]。环境艺术在普遍意义上指的是人造环境,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应多将大自然的作为天然环境,稍加雕琢,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能够获取很好的景观效果。

人来自于自然,当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后,人们更多的想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展现出人们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因此,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顺应自然的能力,建造能够展现自然美丽的城市园林绿地。将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为宗旨,利用水、植物、土壤、空气等自然材料元素,结合生态环境应的保护,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整治。结合植物的特性和大自然规律,并将生态工程技术作为指导,顺应自然的演变规律和能力,使园林绿化不仅具有观光和休闲的功能,还具备其他的改善生态环境功能。成为生态环境整治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建造出具有自然特性和自然能力的游憩空间。结合自然规律建造城市园林,是园林绿化能够长久发展的有力保障,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更好的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3.将建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体现者和载体

建筑与环境间的较好融合,是现代建筑也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建筑师所具有的功能概念应和艺术家所注重的审美观念相结合,以此实现建筑的主体功能。同时保持环境的自然美感,并尽可能的符合大众审美观念,实现环境艺术。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要求建筑应和周边环境形成联系。所以我国的建筑师均比较注重建筑间的搭配。

例如北京的四合院,丽江白族居民的三房一照壁和四房一天井。其中四合院是我国较为传统的建筑形式,著名的代表有颐和园和故宫,这种建筑的形式是一个单元的建筑体,通过不同的建筑单体组成,这类建筑中具有完整、清晰的空间思想观念[3]。在园林建筑中,较为多见的建筑为廊、亭、塔等,可与湖景,假山等相映成趣。园林中的建筑,能够较多的体现文化氛围,例如大理崇圣寺三塔等,代表着一个地方地域特色,同时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筑与园林建筑,就如有山就要有水的景观设计,充分发挥环境艺术。

4.应用环境艺术实现“情”和“景”的统一

园林绿化的目的,旨在创造出景色优美,具有舒适环境并且健康文明的休闲、游憩场所。在园林建设中,“景”指的是人文景观营造和自然景观选择,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在园林环境的设计中,应融入人物风情,使其不仅是美丽自然风景的组合,还是现代文明的荟萃和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缩影。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和建筑师,应充分在景观中注入人的情感,利用文字或历史标记、民族风情等。让市民能够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将造景上升到意境的构造,在环境中追求情调,烘托出民族风情,同时展现出设计师的独特构思。

4.1在静观空间中融入情韵

园林绿化主要以植物为主,在空间结构上,主要以静观为主。但太多的静止景观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设计中,应注入更多的情韵,追求如画般的效果。可采用“以壁为纸,木石为绘”方法,以及结合框景,增加画面的动态美[4]。在园林设计中,可采用障景、抑景和框景等方式,给人眼晴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框景的应用,可采用园墙或建筑的窗和门洞作为画框,同时结合周围合适的景观将其框入,形成生动的画面。可参照江南的园林建设,将青砖镶嵌在洞门的边框上,和白墙相衬,突出框出的景观。对于漏窗或空窗可将其作为框架,将景观纳入其中,给人以另一种情趣。

4.2在动观空间中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园林设计中的动态空间处理,注重其变化效果,使其能够尽变穷奇、移步换景。可采用隔景和分景的艺术手法,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通过对空间的分割,使园林景观复杂多变,给人以开阔空间的感觉。在我国的园林建筑中,通常采用透空的窗口、空廊和门洞等手法。达到“分”与“隔”的目的,同时使被分割开的空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似断非离的效果[5]。还可在景观中融入曲径通幽的意境。压轴的园林景点和组织景点可通过曲折的路径和游廊实现,构造出曲折蜿蜒的整体空间。与蜿蜒曲折中,给人以变化无穷和流动不尽的美感。

可参照苏州畅园的设计,由于其纵向狭长,建设空间受限。所以,设计为曲折蜿蜒的空间形式,游客在蜿蜒的廊路中漫步,不仅可欣赏廊旁的风景,同时还在欣赏的愉悦感中,不知不觉的到达目的地,能够避开空间狭窄的感觉。此外,还可对空间的开合对比进行合理应用,合理调整空间大小,以此迎合人们喜欢开阔空间的喜好。可参照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将敞开和闭合进行交替处理,应用互相和相间的造园技法,扩大空间感,丰富空间层次。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具有广泛性。我国的园林建造注重师法自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这一思想,许多自然气息浓厚的各类花草树木均应用到城市建筑中。结合环境艺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体现园林绿化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符合市民的审美观。环境艺术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能够满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所以,我国的城市园林建筑,应以环境艺术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城市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学明,章祎,范桂花.浅谈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化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11,2(5)291-92.

[2]艾生帅.论城市园林绿化中环境艺术的体现价值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29):410-411.

[3]安永.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化中的运用初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2(5):141-142.

篇6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已被政府和市民所共识。但城市绿化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充分认识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已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在这里分析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主要环节,并针对这些环节探讨了具体养护管理措施。 1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绿化工程完成后所要达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产品。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种植前后不注意绿化养护工作,种植好的树木不久就可能枯萎死亡,那么前面的绿化工作就全部白费,设计者的意图和园林景观更无从谈起。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效果,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养护和管理工作。因为体现园林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材料,而有生命的植物是需要浇水、施肥等养护、管理,而且是需要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养护和管理。只有在全过程中重视了养护和管理工作,园林植物造景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建造成本才能降低;有限的植物材料资源才能充分利用。 2目前绿化养护滞后的主要原因 2.1对绿化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一个绿化工程美不美,是否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地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只有实施良好的养护,才能取得预期的绿化效果,才能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其生态、减灾、教育等功能,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尤其是很好的养护可以提高广大市民惜绿、护绿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支持园林绿化事业的热情,巩固现有绿化成果,从而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 2.2 绿化养护经费不足 绿化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绿化养护工作的关键因素。由于财政比较紧张,加上一些个人和部门对绿化养护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几年许多城市的绿化养护经费得不到较好地解决,经费严重不足,造成绿化养护技术装备落后,绿化养护措施不到位,绿地景观效果差。 2.3养护工作缺乏创新,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采取的一些养护措施,方法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低,养护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技术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养护工作缺乏创新,养护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3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 在栽培学中,常言道“种三管七”,绿化中种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单位在园林绿化时,往往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养护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长。在绿化养护管理上,要了解种植类型和各种品种的特征与特性,关键抓好肥、水、病、虫、剪五个方面的养护管理工作。 3.1草地的养护管理 草地养护原则是:均匀一致,纯净无杂,四季常绿。据资料介绍,在一般管理水平情况下绿化草地(台湾草)可按种植时间的长短划分为四个阶段:①种植至长满阶段,指初植草地,种植至一年或全覆盖(100 %长满无空地)阶段,也叫长满期。②旺长阶段,指植后2年~5年,也叫旺长期。③缓长阶段,指植后6年~10年,也叫缓长期。④退化阶段,指植后10年~15年,也叫退化期。在较高的养护管理水平下台湾草地退化期可推迟5年~8年。连地针叶草的退化期比台湾草迟3年~5年,大叶草则早3年~5年。 3.2绿化树木的管理 3.2.1肥水管理 施肥的方法是: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3年以上高大的树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高大乔木,根深叶茂,不存在因缺水影响生长,灌木矮小,根系短浅,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 3.2.2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错落有致,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灌木要求整齐有形有序,树形是树木不断生长和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圆球型、方型、扇型、蘑菇型、抽象图案、线条、柱桩、锥桩等。甚至可用铁丝编织文字或“双龙戏珠”、“狮子滚球”、“孔雀开屏”等让灌木的枝叶在其中生长,通过编织修剪而成。 3.3花卉的管理 3.3.1地栽花卉的管理 植株高大的地栽花木,不能露根,适当培土,可防止倒覆。 修剪覆盖,在生长中要及时剪去干枯的枝叶,另外在夏秋季节进行地表覆盖,可保湿防旱和抑制杂草生长。病虫防治,每月打一次杀虫药,在修剪后或暴雨前后喷一次杀菌剂,均有防治效果。藤本花卉管理的不同之处,是要树柱子或搭架,使之攀延生长。 3.3.2盆栽花卉的管理 盆栽花卉是经过两个阶段培育而成,第一个阶段是在花圃进行培育,第二个阶段是装盆后生长到具有观赏价值或开花前后,摆放到室外广场(花坛)、绿化景点中。花圃培育盆栽花卉,首先选择各类各种时花和阴生植物,进行整地播种或扦插,盆栽花卉第二阶段的管理,由于摆放分散,重点做好三防:防旱、防渍、防冻。盆栽花卉由于分散,通风透光好,病虫较少,但要细心查看,一经发现,要用手提喷雾器逐盆喷药。 3.4盆景的管理 园林绿化中有少量成品盆景,置于亭台楼阁内和特需的景点中,其栽培管理与木本盆栽花卉大致相同,不同的关键之处是修剪保形,不同的盆景有不同的艺术造形,生长中树干不断长高,枝叶不断增多,如不修剪会变型失型,失去原有的设计风格特点。盆景修剪,需由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员、园艺师操作,该剪则剪,不该剪则不剪,千万不要破坏观赏面,失去原有流派、风格和艺术造型。

参考文献

1 叶秀娟.如何对园林绿化树木进行修剪养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篇7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各地城市相继大搞生态园林建设,园林绿化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为国家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乡土植物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城市绿化由潜在的自然植被唱主角,不单单会带来各种效益,也会为居民提供生态基础的功能以及为未来提供物种基因的保存库,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给予它应有的地位。

一、乡土植物的概念

乡土植物,就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植物种群。这些植物种群经过长期的淘汰和选择,已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其自然分布、自然演替,也已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很高生态价值和很大的经济价值,因而在城市绿化中它们应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二、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植物适应性强,因而易种、易活、易管、抗旱。乡土植物的存在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因而对恶劣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种植、生长和养护的各个环节上比外来种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比如杨、柳、榆等广泛分布在西部的植物,不但适应性强,而且大家对其习性、特征比较了解,栽培技术方面也比较成熟;

(二)由于种源取自本土,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经营乡土树种的费用较低风险比较小。根据资料显示,外来树种的养护成本约是土生土长的地被养护成本的3倍。因此乡土植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尤为重要。近年来,虽然绿化经费占城市建设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对于越来越大的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高的绿化质量要求,现有经费依然是捉襟见肘,大量的经费用于引进会加重这一矛盾。因而不喜洋厌土,在绿化建设中扎扎实实的求助于乡土植物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三)乡土植物资源丰富,可以从多方面满足园林绿化中的要求。比如新疆塔城野生及常见的栽培树种中,有许多优良的乡土树种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例如:塔城托里县果子沟里的野果林和甘家湖的梭梭等植物既有很好的适应性,也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应该尽快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四)具有一定规模的健康稳定的乡土植物种群可以抵御外来种人侵,保护生态安全。

三、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

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要符合当地的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是我们对乡土植物要有正确的认识,加大对乡土植物的宣传,不要盲目追求时尚,过于浮躁,急于求成,而将乡土树种冷落一旁,弃之不用,使得乡土树种被埋没,甚至被毁损。而是要在城市绿化中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使得自己的城市有更加鲜明的特点和个性;

(二)是建立塔城地区的乡土树种资源研究交流系统,集中多方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塔城梯地区乡土树种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的资源进行调查。从动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考察,对乡土植物资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立足有群落结构,在城市绿化中做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合理搭配,建设中应考虑人工营造与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最终建成近自然的林地,使乡土植物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四)是科研单位要研究多种乡土树种的栽培、繁殖、生产和应用等技术攻关,培育适宜本地生长环境的新品种。生产应用部门在引种驯化方面要做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基于毁了森林,绿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那些生长迅速,抗病虫害能力强、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采用苗床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方法大量培育幼苗。

(五)是制定乡土树种开发规划,建立专项扶持基金,加大科研投入,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乡土树种开发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解决制约乡土植物应用的种源瓶颈问题;要深入挖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品种。乡土植物有许多优点,但确实也有许多乡土植物存在景观效果不佳,生长周期长等弊病,因此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培育出更适合需要的新品种,将其广泛用于城市绿化中,让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园林绿化;大树移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建的园林景观和重点街道的增多,人们对环境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用小苗栽植来绿化城市,已满足不了当前城市环境绿化建设的需要,尤其是重点环境绿化工程,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绿化效果。所以园林绿化大树栽植成为园林绿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探讨园林绿化大树移栽技术及管理,对现代园林绿化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大树移植的基本概念以及移植的意义

大树移植是园林绿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园林绿化中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大树的成活率就更加重要。因此,在确保大树移植前我们明确大树移植的基本概念及移植的意义对其更为重要。具体如下:

1、大树移植的基本概念

按照园林绿化施工的规定,移植胸径在20cm以上的落叶乔木及胸径在15cm以上的常绿乔木统称为大树。而大树移植是指胸径在10cm以上,并且树木冠型比较完整的大型树木进行移植。大树的移植是园林绿化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2、园林施工中大树移植的意义

首先,大树的移植能快速绿化、美化城市。在园林施工中采用大树移植的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城市的迅速美化,缩短了成景时间。一旦大树移植成活,他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改变城市的景观,达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其次,大树移植能保护古老、珍稀、奇特的树种。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有些大树已经不适应原来的生态环境,而把它移植到适合它的环境里,使其得到再利用。最后,大树移植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一个城市绿地生态质量的高低是由绿量决定的,大树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加强了空气湿度,对城市的生态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园林绿化中大树的移栽技术

1、大树移栽树种和规格的选择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要根据其科学施工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树种以及品种规格的选择。大树品种的规格主要包括胸径以及树高和树冠的冠幅,还有就是树形以及树相和树势等等。树种不一样其移栽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乡村树种在经过移栽以及人工培育会比异地树种和野生树种更容易成活,在大树移栽中树龄越大,其移栽的成活率就越低。

2、在进行移栽前要对大树的树体进行科学的处理

对大树进行移栽时,必须要对树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对于常绿的乔木来说,在移栽时要尽量保证树冠的完整,主要就是对树干上的一些裙枝以及过密枝和枯死枝进行修剪,根部带土球的树木进行移栽时没必要进行修剪。对于落叶乔木来说,要根据树形的相关要求对树冠进行重新的修剪,一般情况下都是剪掉树冠全部枝叶的1/3-1/2;在树冠较大时,伤根就会相对较多;在不合适的移栽季节,要想保证大树的存活率就要加重修剪。

3、大树移栽时的包干

在对大树的躯干以及比较粗壮的树枝进行包裹时,要选用苔藓以及蒲包和草绳,在进行包干处理时,要避免阳光的直射,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树木在移栽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对树木进行包干处理不仅可以对树枝的湿度进行调节,减少高温以及低温对树干产生的损害,还可以减少树木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的擦伤和撞伤。

4、大树的起吊和运输

要针对施工的现场情况进行起吊机和装运机的选择,在堆放树木时,要把土球的中心放置在装运车后轮轴的地方。大树的树冠要向后,并用绳子绑紧,在土球的下方用东西塞紧,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散球的现象。在对大树进行起吊和运输的过程中,要对树木的枝叶以及土球进行适当的保护,要保证当天起运和栽植。

5、大树的栽种

根据拟栽种场地的具体土壤条件,对所栽植坑穴的常规尺寸进行调整,保证坑穴的适宜性,比如,土壤条件比普通条件差,则要尽量提高其尺寸,并保证所挖穴壁的垂直性,避免出现平底坑,待挖到固定深度后,要将与坑穴底部距离在30cm以内的土壤行翻松处理,并严格地做好对于表层土以及心土的分别保存。将损坏掉的根系与枝条减掉,并将小枝叶剪掉约1/3,若根系过多,则将部分须根剪掉,同时尽量减少对于树冠的修剪,且切口部位必须平滑,并使用塑料袋或漆料进行保护,以必满病虫害破坏。在实际栽种时,要使用适量的水与泥浆进行搅拌,以保证移植树木根部与泥浆的粘合度,还要使用底肥、土壤熟化剂、保水剂等物质,提高树木的生活率

6、移植后养护

大树移植后的养护工作是一项关键的工作,是保证大树生存的重要条件。移植后的大树在新的环境生长需要一个环境的适应过程,影响大树生存的周期为一年左右,因此,为保证移植后的大树长期生长,需要对大树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并且养护工作要及时到位,不能疏忽,这不仅是关键的步骤,也是重要的步骤。

(1)保证水分

移植后的大树由于在移植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使大树受到一定的损伤,尤其是根系,吸水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移植后的树木首先要保证树根对水分的吸收,灌溉的频率和灌溉的水量都是重点内容,也是大树生长的关键。通常,为了保证大树对水分的吸收,要对大树的树干进行包裹,从而保证降低树木水分的蒸发。并且浇水的工作要做到细致,不能马虎,树根左右的土壤都要进行适当的浇水工作,不能单单对一个位置进行灌溉。

(2)促发新根

由于大树移植后侧根和须根较少,树木养分吸收困难。为保证养分吸收可以使用生根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适量灌水以促进新根的生长发育。

(3)除草松土

大树的养护相对要细致,在移植后,日常的除草、松土等工作一定要及时、到位,不能时间间隔太久。首先,大树以外的植物会和大树分享养分,减少大树的生长速度,并且很多藤类的植物缠绕大树的树体,也影响大树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所以如果附近有杂草等相关植物,应当及时清理。其次,大树附近由于来往的人群较多,突然容易干燥凝结,对大树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适当的要进行土壤的疏松工作,从而保证大树附近的土壤与空气的气体交换,这样不仅有利于大树根的发育,同时也有利于大树的长期生长。

(4)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的防治是园林绿化中最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着整个园林绿化的情况,同时对园林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内容是对植物的保护,无论是哪种树种,都必须要进行有效的防治,尤其是新移植的大树,在病虫防治上要更加注意,由于移植的时间较短,大树自身抵抗力较弱,病虫的危害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护,对受损树皮进行消毒、包裹,并且喷洒病虫防治的药品。而且需要及时的对大树的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有病虫的出现,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加强防护,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彻底的抵制病虫害的发生。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环境和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大树移栽施工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城市的绿地生态效益,优化植被的配置结构,改善城市的景观效果。所以,对城市绿化施工中的大树移栽技术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大树移栽的质量和成活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树资源的景观优势和生态优势,促进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续荣.浅谈大树移植的技术措施[J].科学之友,2011.

篇9

关键词:环艺;园林绿化;教学实践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意识不断提高,环境园林绿化的建设的发展的方向趋向于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统一。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的将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预示着全国上下都将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将随着国家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园林绿化将会保持空前的持续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园林绿化城市,同时商业及居民区建设也非常重视打造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大的环境趋势的发展也促使我们在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的与时俱进,让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运用的要求和行业的发展。

一、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特点

园林绿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的手段,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确定了在园林绿化课程的课时量的总量不能与园林专业相比,所以要抓住重点,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必须有较强的实用性,比如和居住空间绿化和庭院建设、小绿地、小中景观的设计实用性转换相关。园林绿化教学内容的特点首先是涉及范围广,课程内容包括植物的基本知识、生长习性、适应环境、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等诸多知识;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环境结合紧密,实践操作性较强。总体来说,环艺专业园林绿化的课程设置内容多,课时有限,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精准抓住常用植物的造景运用和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二、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

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园林绿化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课程内容的讲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对易懂易学的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要求,一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园林植物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变化规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熟悉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主要生态因子调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三是树立生态观点,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生态观念;突出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

三、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教学实践重要性分析

园林绿化课程的理论对专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比例不应低于教学计划的1/4,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园林绿化的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绿化园林的操作能力,如植物种植、修剪技巧,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园林绿地的规划原则等;二是培养学生组织实施绿化园林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绘图、地势测量、施工现场调查,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程序、设计要点和方法,学会综合使用植物材料及园林设计手法创造良好的绿化景观环境设计。然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化建设提出改进方案和思路等。

四、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

实践性强的课程切忌空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该课程的主要方法。在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各种资源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方法。对于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具体运用探索。一方面,指导学生自行编制关于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计划。实践计划可以利用虚拟项目或者实际项目中的数据、要求、技术、需要的植物种类、环境小品、园路铺设等具体的事项和数值。编制实践计划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园林绿化部门联合实习,联系周边的园林育苗基地,带领学生去考察,制作考察调研表。总结归类常用的适合地域性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乔木,注意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地域适应性。园林绿化设计中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意义,园林绿化建设在美化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冀媛.园林绿化设计解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7)

篇10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化;缺陷误区;植物造景;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顺利开展,全省各地纷纷拉大城市框架,加强道路、广场、公园以及庭院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短短几年,成绩斐然。衡水,也于2011年12月跻身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已初具规模,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总的趋势是好的,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园林建设上,衡水的基本市情是“底薄、地碱、干旱”。衡水是全省最年轻的设区城市。虽经多年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衡水仍然是全省最不发达的地区,2011年生产总值812亿元,全部财政收入65亿元,总量及其人均水平均居全省末位;城市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欠账多,特别是城市绿化起点低、绿量少的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用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观点去分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领导决策和有关专业人士的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笔者谨就衡水本地的情况分析阐述如下,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和误区

1.1设计思路传统落后,城市景观大同小异,大多缺少地方特色

笔者去过很多中小城市,感觉许多城市的景观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尤其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面貌的城市广场和街道绿化,欧陆风味甚浓,大多是灯光喷泉、浮雕壁画、欧式柱廊、冷季草坪、模纹花坛,彩色铺装地面,欧式铁艺栏杆……而且各市之间互相攀比,追求气派豪华,为美而美,完全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因素,忽视了园林绿化的基本功能和地方特色,很难见到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中国号称世界园林之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除去古建筑这一块尚存之外,其余所剩无几。

城市之美,贵在特色。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在于它的山水景观独一无二;周庄古镇正因为保留了江南水乡原貌而名扬海内外。作为一种自然地貌类型,即使是荒草丛、芦苇荡、沼泽、沙丘,也具有它独特的保存价值,也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或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衡水湖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内唯一的湖泊湿地类型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总面积187.87平方公里,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湿地拥有较为完整的水域、草甸、沼泽、滩涂等天然生态环境,是北温带野生动植物聚集和南北候鸟不同路线栖息地,有各种植物383种,各种鸟类314种,被国际湿地组织、国内专家学者誉为、"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和"华北之肾"。衡水市始终把衡水湖的保护与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确立了有效保护、科学利用的发展思路,在衡水湖的保护与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几届政府对衡水湖的保护性开发使得衡水湖这颗"东亚蓝宝石"始终焕发着它年轻耀眼的光芒。衡水虽小,建市较晚,但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城市的土气而自卑,而应为保存了自然生态系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衡水老白干集团大门造型的设计创意就很好,用红色大理石筑成酒瓶型的门柱,其造型和颜色很贴近企业的主题,同时也表现出了衡水本地的传统特色。习三内画博物馆也同样用其独特的造型诠释着内画艺术和衡水的传统风格。

1.2 重草坪,轻乔木,重美化,轻绿化,重形式,轻功能

近几年,伴随着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和更新改造,草坪热风依旧不减,我省各地的草坪铺设面积突飞猛进,无论是公园绿地街道广场,还是居民区单位庭院,凡是能够种草的地方绝大多数已经种完,做到了绿茵如毯,对于美化市容街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近几年各地大量推广的进口冷季型草种(其原产地是丹麦、美国、新西兰等海洋性湿润气候),并不适合在我国北方大陆性半干燥气候条件种植,它高耗水、高耗肥、高修剪强度,寿命短而病虫害多,养护成本高,给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政府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为了养护这些娇贵的草坪而带来的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化肥农药消耗等等,都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的环境负担,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违背的。

其实,我国原产的结缕草、野牛草和狗牙根等都是很不错的抗旱力极强的乡土草种(杂交狗牙根的父本是中华狗牙根),完全可以部分取代进口草种。它们的耐践踏能力特强,适合用于运动场和疏林草地,几乎不用浇水养护,仅仅利用自然降雨即可以生长正常。乡土草种缺点是冬季有3—4个月的枯黄期,但这并不影响其生态防护和使用效果。大力推广乡土树种、草种对于节约宝贵的水资源,降低园林养护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顺利开展,衡水用于城市绿化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新开辟的绿地明显增多,人民路、大庆路、中心大街等道路大树枝叶繁茂,为市民带去浓浓的树荫,和平路、育才街的行道树,经多年的精心养护,撑起了枝叶交错的绿色华盖,河北路的法桐遮天蔽日,已形成完善的林荫系统,东湖大道绿化带、榕花大街绿化带绿化层次分明,色相富有变化。初步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景随步换,触景生情的道路绿化格局。然而几年前,衡水市拓宽改造人民路、红旗大街等街道时要砍伐原有的大树,曾引起市民群众的集体抗议,许多人都扼腕叹息。市民纷纷质问:为什么拓宽道路就得砍树?据说有的领导认为道路中间有树有损于道路的气派,不利于行车安全,于是,就有了今天虽然宽阔但光秃秃的无花树少的人民路和红旗大街。我们投巨资进行城市改造和绿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真正能够对改造城市生态环境起作用的是什么?虽然大规模种草也能起到一些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毕竟无法与树木的作用相比。有资料显示,同等面积的树林的绿色枝叶量是等面积草坪的25-40倍,而植物的生态效益是与其拥有的枝叶量成正比的,也就意味着树林发挥的生态效益是等面积草坪的25-40倍。道理很浅显:种草是平面覆盖,种树是立体覆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要想少投入、多产出,就应该在有限的绿地内多种乔木,配置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尽可能增加叶面积系数,才能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能。

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人人皆知的,但在实际的市政建设工程中,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所谓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实际运作当中,绿化大多只是建筑的陪衬而已。以常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例,国标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要达到30% ,实际上各房地产开发商在衡水市开发的小区的绿地率都不达标 。即使是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园林工程项目,也往往是将投资重点放在园林建筑,小品设施上,真正具有生态效益的绿化种植投入少得可怜。挖湖堆山、建亭台楼阁、喷泉、雕塑灯光装饰、地面铺装硬化等花去了绿化总费用的百分之七八十,剩下用于植树、栽花、种草、浇水、养护的费用寥寥无几,这是本末倒置。衡水人民公园的改建工程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要求城市绿化应先普遍绿化,再重点提高;先绿化,后美化;绿化是美化的基础,美化是绿化的提高;有了生机盎然的绿化和浓荫,有了清新的水和空气,也就有了美。如果我们不重视普遍绿化,没有建成一定的绿量,就起不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没有生态功能的美不能叫做美。

有些城市为追求美化效果把小乔木作为行道树,他们认为为了追求美化效果牺牲一些绿

化的基本功能是值得的。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太妥当,无行道树提供遮荫、防风、减噪、防尘的功能,也许对于各级官员、企业老板、外企白领等有车族来说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夏天坐在有空调的汽车里一路有花可赏,何乐不为?而对于骑车上班的居民群众来讲,他们要头顶烈日,在高温酷暑下穿行,哪有心情去赏花观景呢?我们的城市绿化优先考虑的服务对象应是最需要遮荫防护的普通群众,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园林不能理解为纯视觉艺术,观花赏景只能是园林的三大功能之一,游憩使用功能和生态防护功能才是人民群众更需要的。

衡水市的前进街做的就非常好,该道路全长5700米,道路绿线宽度为120米,一条人工河道将道路分为上行和下行车道,沿路还建设了26个亲水平台、30多个小型林荫广场。使道路绿化与城市游园融为一体,绿化面积17.67公顷,种植乔木(法桐、红叶椿、美国白蜡、栾树、国槐等)4.6万株,种植灌木(碧桃、百日红、连翘、大叶黄杨球、金叶女贞等)40.4万株,草花地被4.1公顷,草坪6.64公顷。园路广场3.84公顷。在规划时注重凝练文化底蕴、体现人文特色,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合理布局,使景观空间和功能与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先有的河道,因地制宜,在各景观节点则设置小型广场及休闲逗留空间,构成景观设计的,成为人们驻足停留、休息交流的场所。在植物配置法桐作背景树种,搭配红叶椿、金叶槐、大叶女贞等园林树种,并在缀花草坪上种植了大规格的乔木,增加了绿带的空间景深效果。设计中还注重植物季相色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不同花期的组合,努力做到三季有花,季季都有景可赏。成为衡水名副其实的“迎宾大道”和靓丽景观。

二、 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几条建议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以观赏造景和游憩休闲为主要目的,只是近二十多年,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造成“三废”污染增多,城市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存形成极大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园林学术界陆续提出了“生态园林”、“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等新的规划思想,用城市生态理论来认识和指导园林绿化建设的思想逐步得到重视和落实。由于历史欠帐的原因,尽管近几年我市绿化建设成就巨大,但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现有的经济财力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完全按照生态平衡的理论要求大面积扩展建设绿地,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短期内还难以实现。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自觉地从生态园林理论高度去认识和指导当前的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绿色植物的质和量,如何在建成区有限的土地上尽力提高园林植物的质和量(有的专家把它叫做植物的枝叶三维量),还大有文章可做。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2.1、 从规划着手,将各类用地的绿地率落实到位,严禁挪用挤占。提高园林生态效益的基础是提高城市的总绿量,而增加总绿量的首要问题是提高绿地率。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下决心清理一切蚕食侵占绿地的不法行为,拆除违章建筑,见缝插绿,使绿地真正绿起来,还绿与民。

2.2、 多建小绿地、小游园、小广场等中、小型公共绿地,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这些小绿地应尽可能做到均衡分布,做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方便居民游憩使用,不求设施齐全,着重绿化生态效益,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以落叶乔木为主,乔、灌、藤、草、花合理搭配,在满足居民群众游憩休闲和观赏活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植物的叶面积系数和枝叶的三维量,做到游憩效益、观赏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兼顾。

2.3、 狠抓专用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质量关,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的专用绿地和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面,其绿化覆盖面积占市区绿化覆盖总面积的60% 以上,因而城市总绿量是否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面上绿化的好坏。这部分绿化不需要政府投资,各主管单位也比较重视,大多乐于花钱搞绿化。只是不懂行,又缺少规范化的规划设计,往往是在不太大的院落内假山、喷泉、雕塑、花廊、亭台楼阁等应有尽有,在建筑小品设施上花钱很多,真正用于绿化种植花草树木的费用则寥寥无几。无法形成足够的绿量,也就不能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来改善其环境质量。当务之急是加强宣传教育,以法治绿;培训各单位的园林管理、技术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专用绿地园林绿化的设计审批和管理,全面推行绿化设计和施工的招投标制度,使之从盲目走向有序,从粗放走向合理,彻底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

2.4、 重视城市大环境绿化,以外补内要继续开展城郊森林绿化工程,加快西部生态园建设,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大通道绿化建设,尽快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防护林体系,以森林包围城市,以外补内,大幅度提高城市总绿量。

2.5、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践证明,绿化搞得好的居住区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新建住宅楼一律修建地下室,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把居民的杂物存放和各种车辆的停车场设于地下,腾出空地用于绿化。

篇11

关键词:园林绿化;改善;作用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51-01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唯一有生命的元素。它同城市人民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美化城市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发展旅游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提高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城市的美容师――美化环境、美化生活

通常情况下,我们说一个城市的美丽,除了指它的建筑、交通等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外,另外一个主要的元素就是看它的城市绿化水平。一个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高低不但体现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有资料表明,那些曾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宜居城市”称号的城市,不但其综合竞争实力大大增强,而且已成为各类社会贤才工作、生活与栖居的首选地。“把城市建在花园中”就是对园林绿化最好的诠释。可以说:园林植物是美化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最佳材料。

二、空气的净化器―――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园林植物对净化空气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它除了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外,还能吸滞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有毒气体。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夏季每天分别释放750kg和1600kg的氧气。全球绿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t。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m3,消耗氧气约0.75kg。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至少需要10m2的林地,以提供所需的氧气。

2.1 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绿色植物都要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们生存必需的氧气。因此,我们说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天然消耗者,也是氧气的天然制造商。在城市生活中,不但人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汽车、燃烧现象等均会消耗氧气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虽是无毒气体,但是当空气中的浓度达0.05%时,人的呼吸就会感到不适;当含量达到0.3-0.6%时,对人体就有害了人。有的会出现头痛、呕吐、脉搏缓慢、血压增高等现象。据测定:通常1ha的阔叶树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以吸收1t二氧化碳,放出570kg氧气。由此可见,城市中的生态林、公园绿地、行道树、小区绿化、草坪等对调节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吸滞空气中的粉尘

一般说来,城市空气中漂浮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既有常见的灰尘,也有工厂中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物,它们虽然颗粒很小,肉眼很难发现,但是总量惊人,并且有的还含有一些重金属以及病原菌等,无形中侵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据测定:每燃烧1吨煤,就要排放11kg粉尘。而在许多工业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为500t左右,某些工业十分集中的城市甚至高达1000t以上。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后,树木能大量减少空气中的粉尘。

2.3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城市化的进程往往伴随着工业化的加快而提速。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这些有毒气体一旦弥散在空气中,对人的危害程度非常大。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如1ha的柳杉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kg。另外,园林植物中的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紫穗槐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故园林植物又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三、温度的调节器――调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

3.1 蒸腾水分,提高空气湿度

据研究调查:人们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30%~60%,园林植物可以通过叶面蒸腾增加小气候湿度。一株胸径为20cm的槐树总叶面积为209.33m2,在炎热的夏季每天的蒸腾放水量为439.46kg,蒸腾吸热为83.9kw・h,约相当于3台功率为1IOOW的空调工作24h所产生的降温效应。森林中空气的湿度比城市可高38%,公园的湿度也可比城市中其它地方高27%。

3.2 调节气温,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绿地可通过蒸腾和光合吸收热量,能有效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城市绿林在酷热的夏季,其枝叶形成浓郁覆地,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同时,城市绿化地段有强烈蒸散作用,它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75%,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结果表明: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负相关,即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一个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0%时,热岛强度开始较明显的减弱;绿化覆盖率大于50%时,热岛的缓解现象极其明显。四、城市的降压器――减弱噪声、缓解压力

研究表明:当噪音达到70dB以上时,人就不能持久工作,感到头晕目眩,对人体非常有害。而在现代城市中,往往人口密集,工厂林立,车水马龙,喧嚣不已。而茂密的绿色植物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dB;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dB。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减小的原因,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篇12

【关键词】:高原城市;园林绿化;特色;风格

【引言】: 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并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创建高原城市园林绿色需要在凸显高原城市地方特色的同时引入现代化创建手法,利用现代创建手法充分挖掘高原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进而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品位。作为高原城市,其城市园林绿化的标准较高、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居住区、植被、生态环境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并结合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乡土风情,打造特色化绿化主题,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风格。

1民族特色浓厚

就我国少数民族而言,比如蒙古族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区域,苗族集中在云南,其中,藏族集中在青藏高原,作为区域特色,其园林绿化应凸显其民族特色。

雕塑在园林景观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介于建筑与绘画之间,是一种环境艺术的写照。要想凸显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与作用,需要采用衬托和依附等写实手法。无论是现代雕塑绘画还是古代雕塑艺术,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因素息息相关,比如王宫、庙堂、墓室雕塑品等,与当时当地的经济、宗教文化等背景因素有关。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国家,在现代园林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开发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于现代雕塑艺术领域,是促进现代雕塑艺术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1]。比如在表现祥瑞题材时,主要会运用到表示富贵或者吉祥的事物。包括凤凰、白鹤等。在探索和建设高原城市的园林景观时,可以以当地民族文化为基础,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当地题材以雕塑形式凸显园林景观的民族特色,从而为打造民族特色浓厚、艺术韵味浓厚的高原城市园林景观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青海西宁的《江河源》,这是一座大型雕塑。其特征为气势恢宏、审美情趣独特、时代精神显著。无论是“抓骨节”的小女孩还是打玻璃弹子的顽童,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神态和表情等细节把握得恰到好处。

藏族聚居地为鲜明特点的青海三江源地区群众对于格萨尔王传说津津乐道,格萨尔的英雄故事发生在这片热土,当地高原易生的柏树桠又是藏族群众煨桑祭祀的常用品。故而在城镇广泛种植当地的松、柏类植物更具文化符号特征。

2创设凸显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我国地大物博,国土资源辽阔,地域面积较大,不同地域环境特征不同、地方特色不同、历史文化特色不同。因此在打造高原城市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认清这一特征,注重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进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凸显高原城市园林景观特色。凸显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打造时间较长,无论是风格的确立还是生态环境的开发,都需要按照自然规律制定科学的建造方案、选择合适的人工建设方式。园林景观风格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且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相关。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因素、地理因素等,社会环境包括生活习俗、乡土风情等[2]。

所谓风格是指地方特色所集中表现出来的概貌。风格不同,给予人们的感受不同。在人文气息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地方建造园林景观,应注重表现园林景观的个性、凸显其风格,并采用艺术表现手法将乡土气息和民族风俗升华为艺术。比如在云南区域,存在诸多少数民族。但是由于云南周围地形环境的限制,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园林绿色空间建设[3]。云南西南边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相对较为平缓的坝子上,但是超过一半以上的县城建在地形复杂的山梁上。因此要想在此区域建造绿色园林景观,应依据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建筑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化设计方案。也可以充分利用云南S富的花草树木资源,建设功能借景型屋顶绿化。

再比如我国西宁市,属于高原城市,曾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由此可见,西宁市在园林景观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显著。结合西宁市园林景观特色,可以观察出园林景观水的文化内涵,特别注重人文精神的运用,无论是房屋建造还是绿化园林建造,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思想,并以“文化建园”作为房屋建造和园林景观建造的指导方向[4]。在园林景观建筑中,既可以品尝出历史文化韵味,又可以看出现代设计手法的贯穿,是一种现代设计手法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比如鲁青公园、青唐城遗址公园等,其设计主题为展开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并在公园中配置花草树木,处置大方、工艺粗细分明。

结语

高原城市的园林绿化应尽量凸显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并采用现代化建造手法将高原地区的乡土人情、生态环境、民族特色、艺术韵味凸显出来,联系高原城市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塑造个性鲜明、历史文化特征显著的园林绿化。

【参考文献】:

[1]陈娟. 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2]许文国,曾鹏. 高原生态文明城市园林绿化之思考[J]. 甘肃科技,2015,22:96-98.

篇13

关键词:城市绿化;绿化生态学;园林艺术;绿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旨在通过绿化措施来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实现环境美化。近几年来,城市绿化的生态学和园林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关于城市绿化的定位

城市愈繁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神往就愈深刻,从焦虑、拥挤的社会浮华中抽离,置身一个安祥、和谐、纯朴的空间,人的身心才能获得充分休憩,让节奏慢下来,在自然的生活情趣中,慢慢享受。我们离自然有多远,离舒适就有多远。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功能的认识,已经由可有可无的点缀、装饰提高到具有城市形象的美化、文明的象征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多种功能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城市绿化也因此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它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绿化主要功能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本质上来认识,才能有助于对它正确定位。

城市绿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的一个破坏自然的过程的逆向过程,因为原有的大片森林被砍伐,大量农田被占用,代之以柏油马路、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和桥梁,这些无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构架了城市人群生存的空间。因此,城市绿化是把被破坏的自然通过人工再创造“第二自然”,也是一个与城市化进程同时产生的逆向过程,所以绿地系统应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在植物群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动态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城市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中起着最活跃、最积极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城市基础设施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城市绿化最主要的功能应该定位在生态上,而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绿化也必然能展示其形态美和动态美,成为美化城市的有生命的景观。因此,城市绿化的主要功能定位在生态上,同时兼有其它多种功能,才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及方向。

三.城市绿化的生态学

1.城市绿化设计指导思想

城市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现代城市不仅美化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休憩园地,而且要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

(1)城市绿化应当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指导思想。要树立城市绿化重在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指导思想,加强城市绿化的生态系统设计。拿内陆地区来说,与沿海城市相比,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小,因此,夏季普遍潮湿炎热,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可以利用如杨树、梧桐等高大的乡土树种在城市周围建造绿化带,帮助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另外可以在市内种植高大的乡土树种,在夏天起到遮阳蔽日作用,降低市内气温。还可以利用各种乡土藤类植物,覆盖建筑物或墙面,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

(2)城市绿化应当以彰显城市特色为指导思想。做好城市绿化,彰显城市特色、做好城市营销。城市绿化是一个城市营销的名片和途径。从经济角度来看,各地基本都有主要的经济树种,比如果树、药材之类。此类树种作为经济发展的代表,如何将其运用到城市绿化建设中,如何使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争得一席之地,如何在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绿化建设方面一举两得,我们应当进行深入思考。

(3)城市绿化应当以满足人们需求为指导思想。城市绿化建设,可以做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可以做到彰显城市特色,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如何通过城市绿化建设使整个城市更加宜居是我们城市绿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2.绿化设计要时时创造生命动力

在构成城市绿化景观的所有素材中,树木、花、草是唯一有生命的物体。它们是一种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品, 它们的艺术形象是动态的、四维的。因此,树木、花、草在高速公路景观构成中有着其他物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特征,关键在于不是把树木、花、草看成是一个固定的装饰物,而是以能使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景观绿化设计。以此为前提,才能使树木、花、草在城市绿化景观构成中充分发挥其生命活力,从而创作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艺术作品来。

3.城市绿化需要生态学的指导

城市的人工环境改变了自然,同时也改变了植物的生存条件已为人们所共识,而园林植物作为活的生物体,对其在城市环境下所接受的生存条件特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围绕这一领域的有关研究正在国内外展开,内容纷繁。如从主要的方面进行探讨,可简单地概括为: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在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较少见。而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水土的城市,都有最适合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所以结构趋向单一的城市园林绿化,削弱了每个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影响了每个城市特有的魅力,不仅有害于城市景观的美化和城市形象的树立,而且也大大弱化了城市园林绿化应发挥的生态效益。

城市的生态条件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因素,加上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不同而使得这方面的内容更为复杂。有关城市植物生存条件的研究只能由不同城市根据其特点去做,其成果可供借鉴而不能照搬套用。根据发展城市生态园林和解决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的要求,要始终坚持生态学的观点,因地制宜。

四.城市绿化的园林艺术

1.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

(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起伏和韵律。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家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

2.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乔木的选择。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①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②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③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④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⑤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2)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②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③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3)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3.景与情的统一

设计的“景”指的是设计师们利用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美化的人文景观创造,目的是要让风物融入环境,成为现代民族的集锦以及传统建筑的缩影。在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在设计时加入情感的表达,达到充满人情味的意境体现出的是“情”。从周围环境中创造情调,体现设计者个性。

(1)以静观为主的空间处理,追求的是如画的效果,以情韵达到其艺术追求。设计师们在设计园林时,可以以建筑物门洞作为邻景的画框,形成像是画中美景的样子。

(2)以动观为主的空间处理,重点应放在尽变穷奇、移步换景的效果。通过对园林中景色层次的增加,让园林呈现空间分布的效果。空间上的复杂多变,会让人们产生空间上的扩大感。一些景点可以采用“曲径通幽”的形式,让蜿蜒曲折的小路代替水泥地面,曲折的游廊与小路会给人带来变化万千的流动感,让人们在漫步于曲径通幽时不知不觉的到达目的地,不易形成空间侠促的感觉。最后,空间的开合对比若是能够巧妙利用,能够极大程度的丰富空间层次。通过开合设置来改变空间视觉上的大小也能够扩大空间感,增增添浏览趣味。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逐渐恶化,城市绿化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绿化可以提高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减弱噪音,要通过落实生态学理论,融入园林艺术,从而美化环境,提高视觉享受,为一个城市增添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月娥.试论城市绿化的生态学与园林艺术[J].中国科技财富,2012,(17):215.

篇14

关键词:城市绿化 绿地系统 园林绿化 植物配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多和环境的恶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化在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地球上整个生命之网的一部分,在这个生命网中,植物和大地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植物和动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的给人类和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目前我国各地市已经加强道路、广场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是不可盲目乐观,与党和国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专业的观点去分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作用。从内涵上讲,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3种内涵,它是指在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构成的系统,是由城市公园、道路绿地、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环境绿地、园林圃地、经济林、防护林、生态林及城郊风景名胜区绿地组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1]。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遵循以下规划原则:一是统筹考虑和布局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水源绿地、环保绿地和游憩绿地。二是尽量少占农田,在满足植物自然生长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非耕种用地及建筑物间的破碎地形布局绿地,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三是合理布局城市绿地板块 ,形成合理的绿色空间网络结构,并注意留有发展余地。四是将植物多样性与城市景观规划结合,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二、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当前生态需求是人们的主导需求,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向生态、绿色、环保型发展,园林绿化成为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1.实施对象大部分是活体。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本,通过各种彩叶植物的配置,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净化空气,吸尘降温,隔音杀菌,营造观光休闲与美化环境空间。

2.养护管理的长期性。只有长期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和良好长势,否则,难以达到生态园林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长期的管护计划和必要的资金投入。

3.营造工程的艺术美。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其景观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给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和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要求。

三、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

城市绿化不仅是增加绿地面积,还应该对城市具有较强的美化效果,体现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核心所在。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园林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它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因此,园 林绿化、美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有以下几方面:

1.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质量。绿色环境有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大气污染物、杀菌等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和作用。

2.绿化建设加快了旧城改造进程。随着市中心大型绿地的建设,众多长期居住在拥挤环境中。受到没有卫生设备,没有煤气困扰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绿地改善生态环境,对政府、对市民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四、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

1.发展垂直绿化。垂直绿化能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空间,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美化了环境,还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墙面绿化可保护墙体结构和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湿度,增加空气负离子,减少粉尘和噪声。

2.增加乔、灌木层绿化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草坪发展越来越快,甚至大有以草代树之势,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草坪和乔、灌木相比,草坪层厚度非常小,其绿量少,生态 功能弱、种植及维护费用高,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茂密森林层厚度非常高,绿量差别明显。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时,只在很有必要的地方如广场等才单独种植 草坪,其他地方应多造乔木混交林和乔、灌、草混交复层林,改善植物空间结构,向立体空间要绿量和效益。

3.绿化大环境,发展城郊森林。目前园林界已经认识到独立、封闭、有限的城区绿化已不足以形成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系统,必须越出城区界,向城郊一体化的大环境绿地方向迈进。通过绿量实现大规模组合,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谋求人与环境进一步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制定城市园林规划

1.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期建设。远期规划绿地时要考虑到城市将来的发展,既要考虑将来绿地面积与已建面积的比例,还要考虑人口增长率和绿地增长率,应预留一定规模的公园占地、道路绿化带及街头绿地等占地。分期完成城市、郊区、各农村乡镇及县域范围内的大地绿化,从而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

2.培养引进人才,提高绿化的覆盖率。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具有高级园林技术与管理的人才,做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使城市绿化的布局更为合理。同时,园林部门要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组织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3.加强领导,加大城市绿化保护的执法力度。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依靠有力的政府行为做向导,才能正常运转。在中小城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绿化执法队伍,是维护绿化成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陈自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