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建筑设计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设计要点;案例分析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指的是一种概念和象征,而不是通常意义的绿化,是指在建筑可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而且对人体健康无害。所谓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寿命周期里,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空间,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
在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之中要时刻注重环保。同时绿色建筑应遵循当地的自然、人文和气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所以在建筑时没有明确的规则、模式。绿色建筑对自然进行充分地利用,比如阳光、空气、绿地,有效地联通内部和外部,布局十分开放,这跟传统封建式建筑布局是有很大差别的。绿色建筑具有:自然和谐、节约环保、健康舒适的特征。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低消耗原则。影响建筑的内部环境因素之一就是热能损耗,特别明显地体现在传统工业设计之中,找不到很好的办法进行处理。绿色建筑遵循低耗能原则,良好地控制建筑内外的热能,维护工业生产的良好环境。
2、节约能源原则。目前我国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所以建造建筑的时候,需要十分重视能源使用情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给建筑节能方面提出了更严格要求,既会运用新型材料,还会建立新节能体系,增强建筑的综合性能,防止能源的浪费。
3、保护环境原则。保护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原则,这点对绿色建筑产业来说意义重大。在建筑以前,设计人士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大规模数据勘查,然后整理出详尽的信息,再制定环保方案,由材料、结构和外观等大方面分析整体建筑绿色设计理念。
4、消除污染原则。对污染进行消除是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里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方面,在建筑中,提出与应用消除污染的观点意义十分重大。在建筑的内部装设除污系统,除去烟尘污染,保证空气能够正常流通,与此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要采取各种方法,降低噪音污染,以保护生态环境。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1、建筑地点的选择。建筑物地点的选择应在遵循一定设计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主导风向等各种问题和地理环境因素。在设计时,应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周围自然能源,使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物地址选好后,设计人员还应到现场实地考察,对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进行分析,并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现场热岛效应的出现。
2、室外环境的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室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环境绿化是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设计关键所在。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居住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美化、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建筑整体的环境质量势在必行。
3、建筑物的单体设计。(1)建筑物外形设计。一般情况下,建筑物体型系统越大,其能耗量就越高。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外形面积,控制其层高,并采用规则的外形,这样也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2)外墙材料及门窗的选择。在对建筑物结构进行设计时,以优先满足自然通光和通风要求为宜,这样可以降低能耗,提升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在外墙材料选择上,应以节能效果好的材料代替传统的粘土砖等。在门窗材料的选择上,首先考虑到其气密性,选择那些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这样可以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3)设计方案的选择。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适用性和可变性,对建筑结构及设备要采用弹性方案,即采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的方案。比如说,在设计管道时,应留有一定的管道空间。如在2011年获12大绿色建筑之称的美国OS小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特殊的管道系统,把自来水管和喷淋头的管道和按照需求供应的热水循环泵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节能环保设计。(1)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在对建筑物进行节能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到建筑材料自身的能源消耗问题,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建材。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能量消耗,合理的外形设计也能起到降低能耗的效果。这是因为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形状、体形系数等这些因素也能直接影响到节能效果。对建筑物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的选材和进行节能设计,都能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节能效果。此外,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应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这样不仅能降低运费,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总之,绿色建筑设计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合理选材,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如优先选择绿色混凝土、低耗能建材,选用预制模数构件减少建筑垃圾。(2)确定人的主要地位。绿色建筑设计首先要确保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选材上应选择那些无毒、低污染的材料。在结构上应尽量采取自然通风,保证室内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通过合理的设计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气流等,以达到改善室内的热环境,提升节能效果。(3)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回收利用旧材料,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如在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可对一些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材、保温材料等加以回收,经过二次加工和改造,在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再利用到新建筑中。另外太阳能和风能是两种清洁能源,可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中。通过太阳能光电屋顶和太阳能光电玻璃等,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四、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某市公寓楼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门窗、地面、屋面和墙体四个建筑物中能耗最大的部位充分考虑了绿色建筑的要点。因此某公寓楼尽可能的减少了围护结构面积,门窗的设计结构采用了方正形状,有效地降低了墙体的能耗。公寓在进行不同朝向的门窗和墙体设计时,尽可能避免了西向的开窗面积,充分利用了公寓周围的自然景观。在进行外墙设计时,选择了高强质轻、保温、隔热、防水、抗震等性能较好的建筑环保材料;内墙的设计多采用了质轻、保温、隔热、防水、隔音、便于加工的建筑材料;由于公寓中的门窗需要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热性,因此窗玻璃选用了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这是比较好的隔热、防辐射环保材料,另外又在门窗中用铝合金进行注胶,在铝合金材料中加入隔热条,形成了断桥,有效的阻断了热传导。某市公寓楼的整体设计结合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无论在建筑设计规划还是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是我国的一个居民住宅区绿色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迪欣.当前住宅建筑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2
【关键词】绿色建筑 三星标准 以人为本 绿色医院
【Abstract】Green building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ntire architectural design, global warming, ecology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co-friendl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Ruijin Hospital Cancer (proton) Cente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roton Ruijin Center") is Shanghai's first to achieve "green building Samsung standard" of the hospital project. From planning, building, structure, HVAC, plumbing, electrical,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 of well-designed, predetermined criteria. Green Building green is only part of the hospital, better medical efficiency, energy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xact green hospital.
【Key words】Samsung green building people-oriented standard green hospital
引 言
2015年10月20日,家住建部网站公示《关于2015年度第十一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项目获得公共建筑类三星级标识评价。项目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现代华盖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也是上海首个取得“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医院项目。目前,三星标准是国内绿色建筑的最高标准,标准必需达标35项,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项目超额达标39项。
1.绿色建筑的概况
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能源危机的“节能建筑”风潮,进入21世纪后已得到了深入发展并被付诸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国家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初见成效,并向着深层次应用发展。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产物,但耗费了地球大量资源,建筑业已成为最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当今世界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污染加剧、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开始更关注自然、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的绿色概念,倡导绿色发展、崇尚绿色生活、建设绿色城市等得到了广泛重视。
2006年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也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与建筑及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2.瑞金质子中心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双丁路以南,合作路路口,地铁11号线嘉定新城站东侧。以绿色三星为目标进行建筑设计,总用地面积26280m2,总建筑面积26075 m2,其中地上13415 m2,地下12660 m2;建筑占地面积10753 m2,绿地率35.8%,建筑总高18.8m,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要有质子治疗、光子治疗及其配套检查定位用房,核医学检查,门诊医技,科研,培训交流,后勤管理、能源中心等组成。
地下一层设置质子治疗室和普通诊疗、候诊区并通过中庭、下沉庭院改善地下候诊环境;一层以候诊、诊室、药房等医疗用房为主,设有少量后勤辅助用房;二层除诊室外,设办公、会议、职工培训与阅读等功能;三层主要设置科研用房。
3.瑞金质子中心绿色建筑设计分享
3.1规划与建筑合理化
下沉式绿化空间,多层次屋顶绿化。设置绿化草坡与下沉庭院连接,使空间融合为一体,为室内带来自然采光与通风,使环境与室内空间交融,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结合建筑设置多层次花园式屋顶绿化,调蓄雨水,调节微气候,设置大面积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景观设计,屋顶绿化覆土1.5米,使雨水能充分入渗与调蓄,以涵养水土,改善区域微气候,也便于室内外互动。
建筑采光与遮阳,合理避免矛盾点。采光设计合理考虑大开面玻璃窗,中庭顶部设采光天窗,下沉庭院结合斜坡绿地设置骑楼空间,改善地下空间采光。建筑自遮阳与活动外遮阳设计,对建筑进行阴影关系分析,确定不同立面的遮阳需求,结合室内功能与阴影分析结果在外窗设置活动百叶遮阳,有效减少太阳辐射带来的制冷负荷,改善室内热环境。建筑西侧底层设置外廊,对底层西立面形成自遮阳。
场地合理布局,造舒适风环境。建筑造型方正高度18.8米,风速设计流场均匀,避免死角及明显涡流区域,公共、办公区域采取被动式风优化设计,加强自然通风,充分利用夜间通风。下沉式中庭直通地下一层,下沉式景观连通室外,有效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将自然空气直接引入室内。
满足减噪要求,优化声环境。建筑功能布局尽可能将产生噪声设备机房集中布置,办公、会议、培训等噪声敏感房间远离设备用房,确保区域声环境良好,满足功能区噪声限值要求。在室内科研、办公、生活区大量采用可拆卸灵活隔墙,为可再利用材料组装,可单独拆除,符合灵活隔断材料的要求且降低小区域内噪声。
3.2结构体系技术化
工程基础布置,地下室共一层,基础埋深7.4米,局部基础埋深达14米,桩基采用筏板基础。局部深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以粉砂作为为桩端持力层,并采用抖撕笞⒔的技术措施确保质量。
地下室结构体系框架采用剪力墙结构,覆土达1.5米,且要考虑消防车通行,恒载、活载都很大,因此顶板采用刚度、经济性及结构高度综合较优的井格梁结构,此结构双向受力,承载效率更高,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结构高度,可使得楼层混凝土用量节约10%以上。
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应用,使桩端虚土得到固结挤密,减少了群桩的桩土相对变形,提高了桩周下部侧摩阻力和端阻力使沉降变形减小而均匀,满足了本工程对沉降的严格控制要求。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在二层大量使用,因柱距均较大,且使用荷载较大,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要求,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减小了混凝土和钢筋用量,满足了建筑净空要求,相当于降低建筑层高400mm,从而降低了建筑总高度,减小了围护面积,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效果。
3.4暖通、给排水科学化
高性能冷热源为满足不同区域的医疗要求,使用螺杆式冷水机组、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变冷媒流量多联机、分体式空调器、风冷式单元式空调机组、燃气真空热水锅炉、燃气冷凝真空热水锅炉等设备,且经过不同的组合,达到高效节能的要求。室内末端可独立调节,诊室、办公、会议室等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地下室CT、PETCT、SPETCT采用VRV多联机+独立新风系统,均可实现温度的控制。
余热、废热的利用,夏季设置冷凝热回收,选用两台带部分热回收功能的螺杆式冷水机组,冬季进行余热废热利用,水源热泵机组从工艺冷却水二次水系统提取热量,为整个大楼空调系统提供部分热源,以减少锅炉使用时间及台数。排风热回收系统在二层培训阅览区使用,新风机组采用轮转式新、排风全热交换机组,回收排风中部分冷量及热量;热回收焓效率不小于60%。全热交换器设置新风旁通通路,减少过渡季运行阻力。经计算,若热回收机组全年使用,每年可以节约采暖空调费用5529.6元,系统投资回收期为2.53年。
雨水处理利用屋面雨水经过初期弃流后进入雨水储水池,在雨水储水池中进行静沉后通过混凝、过滤,达到城市绿化和道路浇洒的要求。非传统水源利用,考虑建筑为医院类建筑,卫生要求较高,本项目室内用水均不采用非传统水源。绿化灌溉系统部分采用回用雨水部分由自来水供应,喷灌为主的高效喷灌系统,节水灌溉覆盖面积为75.7%。
按用途设置计量水表,采用多级计量,并根据水质不同,对自来水、雨水分别计量,不同工艺用水分开计量。选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座便器、水嘴、小便器冲水阀、淋浴器等节水评价值均达到1级。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间接加热方式,供应地下室淋浴间热水需求,供医务人员淋浴使用,设计热水水温为60℃,不足时由锅炉房高温热水(85℃)提供。
3.4电气与控制科技化
高效照明系统在医院照明光源中以高效节能显色性高的荧光灯为主,公共场所采用紧凑型荧光灯,设备机房等场所采用吸顶或下吊式荧光灯,各门厅、电梯厅、公共走道等公共区域的照明均采用集中分区、分组控制,楼梯间采用声控控制,会议室采用集中多场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对建筑内的供水、排水设备,空调设备,供电系统及设备等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 BA 系统实现设备的优化运行,舒适性控制、 节能管理等功能。
智能化系统配置包括通信网络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电子信息引导及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门诊、检查排队叫号系统、医用对讲呼叫系统等。
结 语
绿色医院建筑是现代化医院评价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项指标系统,是现代化文明医院建设的必然趋向,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配合,是生态环境的一项平衡工程。绿色医院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把医院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高效、美观的医疗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设计师应在有限的物资源条件下,采用较为简单的建造技术,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文化习俗,设计出实用、高效的医院。
绿色医院不仅包括环境优雅、安全可靠、无害化的绿色环境,还包括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医疗与诊治服务、绿色人文理念、绿色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不难看出,绿色医院建筑是在保障医疗护理与感染控制前提下的绿色建筑,绿色医院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医院建筑领域的结果。绿色医院就是绿色建筑、医疗效率和能效管理的统一体。
因此,不能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与绿色医院评价混为一谈。绿色医院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医院设施,诊疗过程、日常运作、医院信息管理等。而绿色医院建筑可以说是绿色医院的基础,是构成绿色医院的主要要素。
参考文献:
[1]张建忠 乐云 主编 医院建设项目管理――政府公共工程管理改革与创新.上海:同济大学,2015
[2]牛 主编.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天津:天津大学,2011
[3]徐文辉 主编.现代医院人性化设计的初步研究.浙江:浙江大学,2004
[4]胡松 主编.对绿色医院的思考.湖北:华中建筑,2011
日本儿童医院多数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关东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近畿地区的大城市中,且大多数为公立医院。
功能定位
日本儿童医院的平均病床数约为200床,规模比我国小得多,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儿童医院的功能定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日本,儿童医院主要专注于儿科疑难杂症的治疗;而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则基本上留给居民日常生活范围内的儿科诊所或综合医院的儿科解决。具体来说,日本的儿童医院有下列特色——
治疗对象涵盖了新生儿、婴幼儿、小学生、初中生,也包括胎儿及产妇,但以婴幼儿患者为主;
儿童医院的科室设置比综合医院的儿科更为全面、细化;
住院期通常比普通医院短,但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却非常广;
重点治疗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并提供儿科的各类特殊医疗服务;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急救医疗需求,许多儿童医院还设置了急救诊疗部门及PICU;
患者大多经其他医疗机构介绍或转院而来,经过初期的密集治疗后,多数患者退院或转院,少数疑难患者长期住院观察;
对入院患者的年龄有严格的限制,若住院期间年龄超标,患者须转往其他医疗机构。
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由于患者特性及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儿童不能被视为“小成人”,因此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理念也不同于普通医院。对此,日本学术界及业界大体上有下列看法:
*从患者的角度
儿童患者的身体及精神均未成熟,他们在住院期间不仅需要更多的护理,更需要家庭般的温暖与呵护。
很多儿童患者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特别需要学习与游乐的场所。
儿童患者天真无邪,但对就医和诊疗充满恐惧,因此在空间、环境、色彩的布置上要做到既提升生活情趣,又有利于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
护理单元的规模不宜过大,且须通过改进管理方式来降低管理成本。
医技部的布置需简洁、高效。
儿童医院的门诊量虽小但因科室众多,门诊部宜采用区块化的设计方法。
下文结合具体案例做进一步分析。
我们对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宮城县立儿童医院、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医院的概要见表1。
住院部的设计
*病区构成
住院部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病区。日本儿童医院在病区划分时主要考虑患者年龄、护理程度以及疾病种类等因素。
表2为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住院部的病区构成。可以发现,4层集中了所有的重症患者,6、7层分别设置了产科及外科病区,其余病区均按患者年龄划分。
*病床构成
图1显示了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病床构成。该医院共设160张病床,产科病区占18床(内含MFICU,6床),其他均为儿科病床。儿科病床中,34床为儿科重症监护病床,其余108床分设在6个儿科病区中。
图2为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的病床构成。由于当地儿童医疗的需求量有限,儿童医疗中心与南部医疗中心并设在同一座医疗设施内,以共享医疗资源。全部434张病床中,儿童医疗中心占100床,南部医疗中心304床,急救中心30床。
*护理单元与管理单元
儿童患者在住院期间需受到更多的护理,因而护理单元的规模不宜过大。如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儿科护理单元仅设18床(图1、图4)。
控制护理单元规模的优点在于:显著缩短护理流线,方便护理观察;增加患儿与护士的见面次数,从而可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因此小规模的护理单元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并保障医疗安全。但缩小护理单元的规模会增加管理成本,因此该医院采取了两个护理单元合设一个管理中心的做法。管理中心内设置护士长办公室及事物人员办公室。
医技部的设计
*功能模式
为确保安全高效,当前日本的儿童医院普遍将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及周产期用房设置在同一楼层。
图3为该方法的功能模式图。其核心理念是以手术部为中心,产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及小儿重症监护室布置在周边,不仅联系方便,而且便于迅速开展手术。
为确保该设计方法的顺利实现,所在楼层的最小建筑面积需满足表3的要求。
*实例分析
图4为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三层平面,该图较好地体现了上述设计思想。表4显示了该楼层的相关数据,建筑面积为7384m2。
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虽然为并设型医疗设施,其三层平面(图5)的布局方式同样也体现了同层化的设计理念。
门诊部的设计
*科室设置
表5为这3所儿童医院的科室设置。不难发现,即使同南部医疗中心共享医疗资源的仅设100床的冲绳县立儿童医疗中心,其科室设置也相当齐全。
作为日本最高等级的儿童医院,国立成育医疗中心肩负着为全日本提供示范医疗以及积累和推广先进医疗成果的重任。该中心共设置了45个科室,并将全部科室归并为8大部类。
该中心门诊部虽然科室众多,但因采用预约制及转诊制,成功地将日门诊量控制在1000人次以内,因此门诊部的建筑空间并不大。图6、图7分别为该中心的三层及二层平面,图中白色的C型走道为患者的交通干道,它联系着通向所有科室的白色交通支路,流线清晰便捷。各科室按所属部类沿C型走道依次排列,十分简洁明了,便于患者识别。
*分区与协作
如图4~9所示,医院各层平面均按不同的颜色划分为若干个区块。各区块相对独立且只设单一的功能,再通过合理组织建筑空间,可充分确保区块内功能的合理实现及区块间彼此的有效协作。
图9中红色虚线为患者的门诊流线,蓝色虚线为患者前往医技部的流线,绿色虚线为患者前往康复部的流线。由于实行了上述区块化的设计方法,流线不长且非常清晰。图中右下角绿色区块为门诊部及急诊部,中间的深绿色部分为门急诊部的医护人员共用的工作区域。虽急救部通常并无医生留守,但当急救患者被送至急救部时,通过共用的工作区域,各科室的门诊医生均可迅速抵达急诊部展开抢救。
图4中,手术部与ICU的工作人员共用更衣休息区,既可节省建筑空间,又便于这两个部门的协作。此外,图4中的产科门诊设在产科病区的西北角,即便产科医生数量较少时,也可开展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以上做法都较好地体现了分区与协作的设计思想。
设计创意
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除需解决好上述功能问题外,也离不开良好的设计创意。
*游乐场氛围的共享大厅
以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为例,为增强门诊空间的可识别性并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在门诊部中央设置了贯通地下1层至地上4层的共享大厅。如图10~12所示,该大厅不仅色彩丰富,厅内还有超市、餐厅、甜点店、游乐场等设施,因而深受儿童欢迎。
*童话世界般的医院
如图13~18所示,由红色砖墙、浓灰色金属屋顶以及民居尺度的阳台等要素构成的宫城县立儿童医院从外观到室内都更像一座童话世界。难怪它的建筑师山下智史曾说过,该医院是一座不像医院的医院。他的用意是为了消除儿童的紧张与不安情绪,实践证明该医院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并设型医院的空间处理
将两所或更多的医疗设施并设在一起,以达到共享医疗资源的目的,是解决所属地区某类医疗需求不足却又必须设置相关设施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设计好并设型医院的关键在于必须在建筑空间上处理好相邻医疗设施的不同需求。
如图21所示,从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东南角的共同入口进入玄关后,向左可进入儿童医疗中心的挂号大厅(图19),向右可进入南部医疗中心的挂号大厅(图20)。两者之间虽通过共用挂号收费事务室来节省人力资源,但室内设计分别迎合了儿童及成人的不同口味。
从一层平面图还可以发现,该中心除挂号大厅外,门诊诊室也分开设置,而医技部及急救部合用,取得了“既分且合”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原则;低碳;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宅建筑的功能决定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首先满足其实用性,即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的各种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对住宅建筑的外观进行不断的创新。所以,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就住宅建筑设计原则及要点进行了探讨。
一、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
1.1 充分满足住户的活动需要
住宅建筑设计是一项涉及方面较广,工作程序较为繁杂的一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始终明确住宅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和基本的服务目标,才能保证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的不偏离。住宅建筑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所以我们的一切设计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否则将失去意义。住宅建筑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但是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群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设计方案,以便满足不同的住户对于住宅的需求。这样,才能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满足住户的需求方案设计工作的首位。
1.2 注重住宅建筑与环境的搭配
住宅建筑虽然是一种人化的产物,但是不能单单的从建筑的人为特点出发来决定住宅建筑的设计形式,还要注重住宅建筑与周边环境能否有效的融合。因为住宅建筑从总体上来看,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应该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美感住宅建筑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其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周边整体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成功的美观的能够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的住宅建筑物会大大的提高整体的环境美感。反之,一个不和谐的住宅建筑物会破坏掉原有环境的自然与和谐。所以,在设计中,我们要注重保持住宅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和谐。
二、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建设项目用地南侧八栋高层住宅楼,设计总建筑面积61193.8㎡,地下一层车库层高为5.0米,住宅首层层高4.45米,建筑总高度55.45米,容积率1.94,密度27.6%,绿地率30.2%。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2.2 设计理念
(1)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思想,以现代生态型居住小区为设计框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创建可持续发展的高品位的社区环境,营造21世纪“绿色生态家园”。
(2)提升城市品位,以创造宜人宜居的生活环境为规划价值导向。
(3)在整体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用地,并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在设计中把基地的自然环境的组织结构和住宅区内部的人造环境结构,建筑结构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结构体系。
(4)在单体设计上,采用欧式风格,用简洁明快的手法,达到整体、和谐的艺术效果,丰富了立面及城市景观。
(5)注重节能设计。采用节能材料和设备,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
2.3 建筑总体规划设计
2.3.1 规划构思及手法
(1)以组团为基本模块,通过道路骨架,空间组合,景观配置来建构小区的空间形态。
(2)力求居住形态多元性,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化要求。
(3)注重社区居住性的整体感,安全感和邻里交往,在开放空间,公共绿地等处开辟多种自然轻松的交往空间,建构和谐而有文化内涵的社区氛围。
(4)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人性化,通过有效的人车分流组织,在组团内部形成人性化的步行系统。
(5)完善小区商业配套,休闲活动和服务设施,形成完备,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轻松健康的生活环境。
2.3.2 空间布局
空间组织注重空间的层次感,渗透感和个性。突出空间中心景观。有建筑围合而成的带状弧形中心空间,周边建筑高低错落,虚实相间,并相互辐射渗透,突出自然园景,清静生态,流畅亲切的园中小道,铺装绿地,构成完善的生活休闲体系。
2.3.3 车行系统
(1)本地块采用高品质的人、车分合流体系统,大部分车辆进入小区后可就近进入地下室,为小区的中心绿地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休闲空间。该地块由于为安置小区,如全部按人车分流(车位均安放到地下室),则地下室停车面积过大,投资太大,故考虑在小区道路上设停车位,和地面杂物间停车不做地下室停车,同时也缓解全部集中停车带来的服务半径过大的弊病。
(2)步行系统:小区步行系统围绕中心花园布置,步行小道与周边道路通过汀步相连,结合入口广场、铺地形成步行网络。
2.4 建筑设计
2.4.1 单体建筑设计
建筑立面形式以经济适用,美观大方为原则,采用典雅的坡屋面,考虑立面的比例,尺度,构造等语言,又于现代,轻松,休闲,简约,时尚的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优雅之美。设计采用得体的比例,丰富的虚实对比,简洁的装饰线角,质朴明快的色彩搭配,以及坡屋顶,铁艺栏杆等细节点缀,赋予建筑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如图1
2.4.3 造型设计
单体立面结合简洁的建筑型体,以朴实的材质( 面块、涂料、玻璃、石材等) 塑造简洁、大气、明快的建筑形象。通过对墙体和阳台飘窗等的竖向排列和分段划分,使立面形象挺拔而比例适中,统一又活泼。对立面材质进行了细致设计,结合屋顶细部处理、墙面材质的组合,使立面以崭新的建筑形象与周边环境相应。
2.5 智能化设计
本住宅楼以科技为先导,具备基本智能化水平, 包含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络 可视对讲、防盗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等相关系统,力现代物业管理及用户提供方便。
2.6 生态设计
长期以来,绿化的规划设计应抛弃以往过分注重人工构筑物,过分重视建筑小品的传统,尽量提高绿化面积,注重发挥绿色植物净化大气、防风、防尘、防噪的作用。因此,本工程进行绿地设计时,不仅设计有草地,更要有乔灌树木,在中心绿地应有大树。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立足于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先选择乔木,并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地的进行合理配比。该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做到疏密有致,通常在密处配置层次分明的植物,疏处保留完整的草坪,形成空间上的对比关系。另外,在配置植物时还需充分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使住区环境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特点,不一定要做到四季有花可赏,但必须充分体现季节的特色,为人们创造出安静、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6节能及环保设计
在本住宅楼设计中,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采用了经认定性能优异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科学设计,采取护墙经济、适用、环保、节能做法( 即外墙保温层采用聚苯乙烯 EPS板,减少热损失),住宅外窗玻璃的节能做法( 即在住宅楼门窗的设计上,从材质到位置都充分考虑了对节能设计的影响,选用了塑钢普通中空玻璃窗,比起挡风雨、透视、换气的单层或双层普通平板玻璃,其保温隔热性能更具有节能的优势),给排水支簪道采用 PPR 塑料管材等措施,从而提高住宅楼居住的舒适性,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三、结语
总之,在住宅建筑设计时,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室内交通便捷、干扰小,套型方便实用、灵活多样,空间能充分利用和应变能力更强,造型丰富有特点,居住环境舒适优美,更加人性化有归属领域感,从而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真正体现生态与节能为目标的住宅及住区环境。
参考文献
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必须使用特定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是各学科普遍适用的,如比较、推理、重构等,当它们应用于建筑设计的案例分析中时,也相应具有了建筑学的特点;而有些方法则是建筑学及其相关学科所特有的,如图底分析、比例分析等。
(1)比较。可以是同类比较也可以是差异比较。同类比较,通常是所分析的建筑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比较,两者应该在类型上一致,通过这种比较能够发现同类建筑的共性。差异比较,可以是同类建筑中寻找差异,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也可以在同一作品的不同部分展开,如通过同一建筑不同功能空间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空间对功能的适用性。
(2)推理。是从已知事物推演出未知事物的方法,推理必须在合理的逻辑基础之上展开。既可以做正向推理也可以做反向推理,比如正向推理可以是通过已知的环境推导出适应环境的建筑形式;反向推理可以是通过最终的建筑形式,推理出设计者当时的设计思路或者社会的审美倾向等。
(3)重构。主要是通过图纸的认真解读和仔细揣摩,运用计算机三维技术或者制作实体模型的形式,重新建构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某些部分,如根据需要制作造型模型、结构模型或者空间模型等。
(4)图底分析。这是一种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要求图底分明,能够清晰地辨析出主体图形和作为背景的底图,它是认识建筑与环境以及认识空间的重要手段,并且可以通过图底置换(图底反向)进一步认识空间或者形式。
(5)比例分析。从毕达格拉斯开始就在用数学和几何来寻求宇宙间和谐的答案,在建筑学上的反映就是以数学和几何为基础进行比例分析,从而确立一个完美的建筑,在一些经典建筑中都存在着黄金比例的关系。比例分析既适用于建筑形式,也适用于空间分析。
2案例分析的阶段和时间控制
案例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资料收集、案例解读和成果整理。以8周的设计课为例,整个过程大致可以控制在1~2周之内。时间太短,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达不到要求;时间过长,可能影响到后续设计的进度。
(1)资料收集。在布置任务之后,主要是利用课下时间完成。但是分析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该坚持完整性和适宜性原则。完整性,即所分析的作品图纸和文字介绍应当齐全;适应性,即分析的案例应当尽量和设计任务书接近,如在规模上不易过大也不宜过小,在空间上应当具有相似性等。
(2)案例解读。在找到适宜的案例和图纸之后,应当反复对照平、立、剖面进行细致的解读,尽量避免误读。解读应当借助图解、模型等形式。在对建筑揣摩清楚之后,应该首先制作一份分析大纲提交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协助订正和完善,以大纲为基础再进行更详细的解读。解读和分析案例需要协调广度与深度的矛盾,可以采用以某类分析(如空间)为主线,其他分析相辅助的形式。
(3)成果整理。成果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互动交流的演示文件,另一种是绘制的图纸和制作的模型。利用这两种形式的文件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开阔思路。图纸与模型的制作应该按照最终成图严格要求格式,规定图纸尺寸、注意版面布局和图纸的认真绘制。
3案例分析的内容
根据不同教学要求和不同案例,案例分析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概念与构思分析、场地与环境分析、功能与空间分析、材料与技术分析、形式与造型分析等五个方面,这五方面以“概念与构思分析”为中心相互依存(如图1)。
(1)概念与构思分析。概念和构思是指设计者的思维活动,也往往是设计的出发点。有些概念和构思是设计者对城市、历史、文化、社会等宏观层面的反思,有些是对场地、空间、形式、技术等微观层面的思考。准确把握设计者的概念和构思,能够保证分析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场地与环境分析。场地和环境是建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设计得以实现的基础,进行深入的场地分析十分必要。场地和环境分析,既包括场地的自然条件,如景观、高程、道路等;也包括设计后的情况,如总体布局、设计后的道路、出入口、建筑、广场、景观等。其中的每个大项又可以进一步展开,如场地出入口又包含人行和车行出入口等。场地与环境分析可以采用轴线、流线、分区等。
(3)功能与空间分析。功能以社会学为基础,是人们对建筑的最基本需求,也是建筑得以确立的根本。可以通过分析人们的需求,确立功能的相互关系。空间是建筑的核心,负责容纳具体的功能。空间分析既能以几何学为基础,也能以现象学为基础。以几何学为基础的空间,可以分析空间的基本属性,如大小、尺寸、开启/闭合、比例、形状等,也可以分析空间之间的关系,如相交、分离等。以现象学为基础的空间分析,则注重感官对于空间的认识,如光影在空间中创造的视觉感受、不同质感的材料在空间中营造的心理感受等。
(4)材料与技术分析。材料和技术是建筑能够实现的物质基础。对材料的分析,可以集中在材料的感性认识(如不同材料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等)、力学特征和表现力。而技术分析则既可以是结构形式,也可以是构造做法,在高年级还可以适当加入技术规范分析,如疏散、消防等内容。
(5)造型与形式分析。造型和形式是建筑的重要基础。造型分析是将建筑作为一个实体而展开的分析,既包括这些实体自身的形式,也包括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其分析可能是基于不同的功能块,也可能是基于环境,或者是历史文化,甚至是隐喻等,如后世对廊香教堂的造型就有鸭子、帽子、轮船等隐喻似的分析。而形式分析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如建筑色彩、具体做法、建筑表皮等内容。
4应用实例
以四年级建筑设计“影剧院设计”为例,该设计课题共8周,案例分析在设计前期开展———历时2周,在第2周已经让学生结合案例适时切入后续设计中。案例的成果分为两部分:一是第2周结束时学生通过多媒体文件所做的汇报,二是课题结束时最终的成果图纸(见图2、图3)。以加纳国家剧院分析(如图2)为例,该小组同学以加纳国家剧院为分析对象,紧抓这一建筑的造型特点以“船之舞”为主题展开分析。该分析共分为6部分,首先对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围绕地域特色展开构思和概念分析;再次进行场地与环境分析,通过这一分析得出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通过流线、平面功能组织、室内空间等分析,进行对空间和功能分析;并通过体块研究建筑的造型与形式;最后对整个案例在不同层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对后续的设计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该案例的分析对象在造型、空间组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典型性,分析内容条理清晰,图纸表达清楚、版面简洁,总体达到了教学要求。但该案例分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作为影剧院建筑其技术性要求非常高,而本例对视线、声线、疏散、舞台等技术分析较少,对于知识的建构尚存不足。
5存在的问题
经过将案例分析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分析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共性问题,需要引起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1)案例选择不当或者资料不全影响分析的展开。有些学生选择的分析案例规模过大或者过小,或者选择的案例在空间或者功能类型方面与设计课题不符,这就影响了案例分析对设计课题的指导意义。同时选择案例时也应当尽量选择那些总平面和平、立、剖面图齐全的,否则将无法准确解读建筑。
(2)案例分析深度不够。不少学生在首次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都认为将基本图纸收集齐备就完成了案例分析,实则不然,案例分析最重要的是解读的过程。在分析中有些学生套路太死,简单分析一下功能分区、流线就结束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路不够,不能够真正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