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采购管理相关论文范文

采购管理相关论文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采购管理相关论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采购管理相关论文

篇1

1.1采购的本质

采购的本质是资源从供应者转移到用户手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转移,首先是资源的所有权的转移,其次是资源的实体的转移。前者是商流,后者是物流。采购过程就是这两者的完整结合,缺一不可。采购是一种经济行为,企业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使用科学的采购方法,不断的降低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

1.2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是整个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项目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甚至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项目采购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购买良好质量的原材料、服务和设备。它包括采购需求确定、采购方式选择、采购合同签订、财务结算及采购验收等的整个采购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的管理活动,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为大多数现代企业做出显著贡献。

2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材料采购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正明显增强。材料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如下:首先,材料采购管理对于材料供应和质量有保障作用;其次,它对于材料成本起着控制作用,在总成本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选择成本低性能优的材料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目标,尝试物美价廉的新材料是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因此,材料采购管理能促进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

2.1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材料采购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材料采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基本由采购部门独立完成,材料采购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采购计划制定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执行不彻底,采购价格受人情影响,如领导直接决定货物供应商,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工程材料成本难以控制,货物储存管理混乱,出现丢失报废现象严重,存储货物不进行定期盘点或盘点后的结果不及时处理,责任不落实等;②材料采购管理人员履职不够。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一般由采购部独立完成,该部门权限过大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因此,采购管理人员的素质与采购的控制直接相关。在实际过程中,有极少数人为了个人利益与少数供应商串通一气,抬高材料价格,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从中谋取私利。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更败坏了企业的声誉;③材料采购管理水平低。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材料采购工作都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信息化程度低,不能对工程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这样,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费用高、时效性差、管理不规范且难以控制。④采购信息管理难度高。由于工程项目需要的材料数量大且种类多,因此,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意义重大。考虑到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和供应商为了各自利益都会保留自己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样不经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导致采购难度增大。

2.2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措施:①建立健全的材料采购管理体系。首先,材料采购计划包括了目标任务、采购原则、程序等,它是项目采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严格控制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是项目材料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其次,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具有风险大、业主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建立专门的采购组织队伍,与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得到最低价格。另外,专业化的队伍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采购工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增大利润,增强项目部投标竞争力。②定期人员培训和考核。材料采购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效率直接挂钩。因此,定期组织材料采购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采购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将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实行奖励机制,刺激员工的积极性。③建立材料采购信息系统。材料采购信息系统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等几个子系统模块。采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的事务处理,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又能够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动态监控材料采购信息,能及时对采购信息的变化做出反应。④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关系,则供应商势必会提供更多的优惠,这样直接降低了采购成本。另外,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进场材料质量稳定,验货的频率大大降低,降低了验货成本,也避免了进场材料质量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等问题。

3结束语

篇2

在风险管理理论中,制造进度风险管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设备制造是设备采购的关键环节,由于设备在核电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如果设备制造商不能按照约定的进度来制造设备,将影响核电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负责人需要跟踪设备的制造进度,还应定期派监造人员到加工现场去,了解核电设备的制造将进度,一定要监督核电设备制造商按照合同上的要求来生产设备,要求制造商保证按期完成设备的制造。当监造人员发现制造商的设备制造进度偏离合同中的计划时,一定要催促制造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追赶制造进度。除此之外,监造人员还要对制造进度的偏离展开分析和评估,用来估测进度偏离对建设工程的时间和其他有关项目的影响,在某些特殊的情况,还要把承包商联合起来,一起来追赶设备的制造进度。

二、质量风险管控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工作,风险识别就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以最快的方式找出影响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潜在风险,对风险评估、风险评价及风险应对具有重要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漳州核电项目设备采购进行风险识别,质量风险是一个最大的风险因素。设备采购的质量控制,一定要按照相关核安全法规及核电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大纲的有关规定来执行。所以,在进行设备招标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供方的资格评价,在评价的时候要把技术、商务和业绩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对于那些没有被列入合格供方名录的供货商,在进行项目招标的时候,为了确保设备质量,一定要将这些不合格的供货商排除在外。对于那些潜在的供货商要进行考察和资格评价,并且重点要对供方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保证、质量保证体系、资信等级、经营状况、同类设备供货业绩等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形成书面的评价报告。在设备制造的时候,监造人员要严格加强设备制造的监造管理,按照合同上的质量标准来把握质量。为了更好的把握好质量关,减少质量风险,还需要建立一些监造制度。当供货商完成设备制造之后,还要把握好最后一道出厂工序,即出厂验收关。验收人员要明确验收工作的组织和相关的责任,验收的方式方法、验收内容、验收结论;对于专用设备还应编写专门的设备验收大纲,通用设备可按设备类别编制设备验收大纲规定设备验收的具体项目要求、验收结论及相关处理意见]。一般情况下,对于那些核电站专用设备、重要或大型设备、设计制造或试验条件较为复杂的设备,以及在出厂之后难以进行质量鉴定检查的设备,在原则上都要求在设备出厂前进行源地验收。进行出厂验收的设备必须根据合同和设备采购技术文件的要求事先编写出厂验收大纲并严格按大纲规定履行验收工作。在对设备进行验收的时候,验收人员应该主要检查设备、器具的数量和规格型号与订货要求是否一致,设备外观有没有那些显而易见的缺陷,设备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书是否齐全。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向汽轮机、发电机等不能再制造厂检测其全部性能的设备,需要在验收现场安装一些其他设备来进行检验,当把系统进行连接之后,还要做规定时间的运转考核试验来最终验证其工作性能和运转性能,进行最终验收。

三、项目成本风险管控

由于在工程投资中占据的比重较大,设备投资控制的好坏对工程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影响。风险管理理论指出,在项目中做好成本风险管控,对减少项目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在采购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对设备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由于设备投资控制的特殊性,因此,在一般的核电建设项目中,都把设备投资控制作为一个重点,或者作为一个单独的概算予以控制,为了做好这些概算控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组织保证,同时,要进行动态跟踪和协调,随时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进行跟踪评估,以确保最终投资的控制。由于核电项目设备在工程投资里面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做好项目成本风险管控,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相当大,在进行项目采购的时候,采购人员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项目招标是采购项目的第一个环节,核电设备的招投标过程实际上就是核电设备投标方与业主方以及投标方相互间博弈的过程。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采购方和投标方在招标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倾向,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项目采购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风险管理理论来看,由于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招标方对投标方的信息了解得不够彻底,最终造成投标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成本风险。设备采购方可以优先向自己比较有意向的设备制造商发出投标邀请函,采用中招标方式除了可以节省招标宣传、服务费用之外,还可以大大地缩短工程招标的时间。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南水北调;干线工程;运行管理;日常维护项目;采购管理

1案例介绍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中国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福祉的百年大计。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特点是规模大、渠线长、建筑物样式多、交叉建筑物多,总干渠呈南高北低之势,具有自流输水和供水的优越条件。以明渠输水方式为主,局部采用管涵过水。渠首设计流量350m3/s,加大流量420m3/s。为确保工程运行安全、水质安全,确保防洪度汛工作有序开展,渠首分局所辖各管理处目前急需开展自管维护项目的日常和专项维修养护工作,包括渠道岸坡维护、岸坡排水沟疏通和维护、岸坡保洁、岸坡杂树杂草清除、植草护坡修剪等工作,为了保证经济效益,需要做好项目管理阶段日常维护项目采购管理工作。

2南水北调中干线工程运行管理采购管理现状

当前,南水北调工程处于建设期转向运行期的过渡阶段,运行期管理经验不足,运行期合同较为零散,涉及的专业多,合同签约主体也多。实际工作中,对于不超过招标限额,且金额较小的项目(如5万~10万元的项目),除了按照相关制度规定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选择供应商外,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选择供应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大大降低项目实施的时效性;二是项目所涉金额较小而流程较为繁琐,可能存在供应商不愿响应采购需求的情况;三是可能需要委托咨询机构,增加实施成本。

3干线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采购管理工作量大,程序和质量要求高运行期采购项目多,采购涉及的分标、预算确定、采购实施、合同谈判与签约等工作量大,程序要求严格,采购质量要求高。现阶段各项计划的深度尚需进一步加强,以保证采购的进度和质量。3.2采购人员严重不足,采购经验少中线局下发了运行期采购工作的指导文件,具体进行采购工作时有几种采购方式可供选择,现场采购人员在选择采购方式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为每种采购方式各有利弊,各种采购模式跟后期合同实施现场管理负责人想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想达到的管理效果有很大关系。如果采购人员经验不足,综合统筹考虑能力有限,难免会降低判断准确率,有可能对后期的审计风险预判不足。3.3各管理处采购模式不统一在进行采购管理时,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统计要求和口径有所差异,导致不同业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另外,虽然一些采购数据可通过对已经行上报的报表进行简单分析、整理后获取,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会要求统计分析人员再次进行单独统计,导致基层人员为了统计而统计,忽略了统计工作中的分析功能[1]。此外,由于统计的业务部门不同,数据来源不同,在提供采购数据时,容易出现不同部门提供的数据不同、同一部门前后数据不一致等问题。3.4合同权限和范围不明确合同的采购都需要经立项审批后执行,但对于必须签订合同的项目规模范围并未有相应的标准。例如日常办公用品采购,拟采用框架协议的方式实施定点采购,支付方式为实报实销,那么该框架协议是否可由三级机构直接签订,还是需要以中线建管局的名义遵照合同立项制执行很难界定由于合同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相应的管理标准,存在执行不力、职责不清等问题,影响了采购管理的开展。3.5运行维护定额使用问题在运行维护定额使用时,发现定额中缺少门库清理、钢爬梯和电缆沟清理、人手孔清淤、地源热泵维护等附属设施日常维护定额指标。如衬砌面板维护,定额中单位为元/m2•年,在实际维护过程中衬砌板裂缝处理每米的定额消耗量在维护定额中无法查找,没有子目套用,从而无法编制预算价格。

4应对策略及建议

4.1建立运行期合同管理系统根据运行期合同管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建议建立运行期合同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各类信息录入、台账更新、查询、文件审查会签、计量支付审核、变更索赔处理等项目,以便规范合同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精度,做好采购与合同管理专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依据目前预算指标下达和项目采购实际情况,建议尽早下达年度预算指标,以便分局和各管理处及时确定年度拟实施工程项目和开展项目采购工作[2]。为了避免人浮于事、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程序不妥等“不规范”问题发生,建议以制度办法为保障,切实做好高效管理,以确保采购与合同管理专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4.2尽快实现员工职业化,管理规范化在开展建设期运行管理阶段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同时,实现员工职业化同样重要,员工职业化行为是与规范化建设、制度办法执行、工作流程实施等紧密相连的。若员工具备了岗位职责所需的工作技能,熟练掌握采购与合同管理相关办法,并按照相关操作流程高效做好工作,便能更好实现管理规范化。因此,建议加强办法宣贯和培训工作,尽快实现员工职业化和管理规范化。4.3完善采购管理体系a.加强对三级管理处的各科室、各专业人员的宣贯与培训工作。b.制定合同管理及采购管理岗位说明,明确每个岗位“该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规范合同和采购管理工作。c.编制采购管理流程图,简明直观,对采购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d.明确三级管理处各类合同的权限范围,建立相应的标准,在合同权限方面更加规范化。4.4明确数据来源、统计口径,明确各类数据责任部门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对各业务部门所需的数据和报表进行分析、归纳,分析各项统计工作存在的内部联系,提炼出所需的统计指标,对同类、重复性的指标进行优化,对内在联系或链接进行复核、确认。因现阶段各业务部门统计要求尚未稳定和健全,结合该次各专业部门规范化活动,建议用3个月时间对现有统计报表进行分析,对后续可能需要的报表进行科学预测,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根据统计指标需求部门的要求和指标反映的事项、使用目的,明确和统一指标所需的基础数据来源和口径。同时明确数据提供时限和责任部门。此外,在统计工作规范化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业务交流,对报表最终意图、格式设计目的、数据收集渠道等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进行优化。4.5建立供应商备选库,提高采购效率目前渠首分局正在建立相应的供应商备选库,针对日常维修养护项目,从成本控制角度,以地方供应商为优;从便于管理角度,以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供应商为优。在实施过程中,建议建立相应的制度办法,更合理化、人性化的明确小额项目采购方式。同时可以考虑以20万元为限额,不超过此限额且必须要签订合同的项目,由三级管理处直接从供应商库中符合采购项目资格要求的供应商中,以摇号等方式随机抽取,经供应商候选人推荐会审后委托实施,由此可切实提高运行管理效力,实现稳中求好。4.6加强零星采购管理,明确零星采购工作程序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小额和零星采购项目,应提前拟定采购计划,强化计划管理,优先集中、批量采购。对于突发需求、不易保存的物资,应明确简易采购程序,并严格限定使用条件。建议简易采购流程可采用签报等形式代替立项审批,签报完成后可直接采购并履行财务报销。以下采购项目适用简易采购流程:a.货物。单价不超过2000元、一批次采购预算总额不超过20000元。如小水泵、水质试验器皿和试剂、雨衣雨鞋、胶鞋、手电等。b.零星耗材。单价不超过1000元、一批次采购预算总额不超过10000元、不易保存的耗材。如水管、灯泡、手套等。4.7修改运行维护定额a.建议增加部分常用的维护定额子目。增加水尺维护、宣传栏维护、闸孔警戒标识维护、钢爬梯与门库清理、电缆沟清理、人手孔抽水清淤、地源热泵维护等附属设施日常维护定额指标。b.建议细化和明确定额子目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日常维护定额中,林草绿地养护子目中包含了除草及其他工作,建议细化明确“除草”工作定额指标,如单独计算绿草绿地除草费用时是否可以套用岸坡割草指标。c.建议在部分常用的定额指标中增加对应的人工定额耗量。日常运维工作中,部分日常发生的零散工作,比如:闸站建筑物保洁、摄像机保洁等项目,定额中给定了定额指标(即xx元/年•座),但实际实施过程中,这种零散的、多为人工消耗的项目,在采购谈判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人工耗量参考数据。建议针对这类项目在定额指标后补充增加定额人工消耗量,以便于实际实施过程中控制价的计算和采购谈判。d.建议增加实物消耗量定额。运行维护定额中为便于预算的编制,日常项目均以定额指标的形式来体现,但实际采购谈判中,难以用定额指标确定具体项目的预算控制价。如衬砌板裂缝、密封胶修复、沥青路面修复等。在运维定额中均以衬砌面板维护定额指标(元/m2•年)来体现,建议增加消耗量定额(元/m),以便于控制价的测算和谈判价格控制。

5结论

总之,采购与合同管理专业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渠首分局高度重视,强化采购与合同管理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开展采购与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持续按照“严、细、实”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好采购与合同管理专业规范化建设工作。

作者:刘亚丽 单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渠首分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政府采购协议》中国影响

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一项基本手段。政府采购(GovernmentProcurement),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监管下,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和政府贷款,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工程和服务①的消费行为。

政府采购制度形成于18世纪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1761年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于这种制度以公开招标为原则,从决策到监督体现了广泛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因此被称之为“阳光下的交易”。

一、WTO政府采购协议的主要内容

WTO《政府采购协议》1994年4月经缔约方签字通过后,于199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它在WTO法律体系中属于附件四的四个“复边贸易协议”(PlurilateralTradeAgreement)之一,仅对签字成员方有拘束力,而不是对全体成员方有效。

《政府采购协议》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序言和24个条款,第二部分为《政府采购协议》的附录②。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和原则

《政府采购协议》的基本目标是:

1、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多边框架,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现行的环境。

2、通过政府采购中竞争的扩大,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政府采购协议》对缔约方政府采购强调了以下原则:

1、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待遇原则。各缔约方不得通过拟订、采取或实施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做法来保护国内产品或供应商而歧视外国产品或供应商。

2、公开性原则。各缔约方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做法都应公开。

3、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国际收支状况等,要求有关缔约方应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特殊待遇和差别待遇,以照顾其发展、财政和贸易的需求。

(二)适用范围

《政府采购协议》的适用范围包括:

1、采购主体:是“由直接或基本上受政府控制的实体或其他由政府指定的实体”,不仅包括政府机构本身,而且包括其他实体,如政府机构;不仅包括中央一级的政府实体,还包括地方政府采购实体。各缔约方在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时应提供一份采购实体清单,列入《政府采购协议》附件。只有被列入清单的采购实体才受《政府采购协议》的约束。

2、采购对象:适用于缔约方一定金额的货物、工程(基本建设工程特许合同除外)和服务的采购。其中中央一级采购实体在货物采购方面受协议管辖的最低限价为13亿特别提款权,而中央一级采购实体在服务方面、地方一级采购实体在货物和服务方面受协议管辖的最低限价由各成员方协商确定,并列入《政府采购协议》附件③。工程采购项目,以联合国中央物品分类第五十一章所列的建筑工程为准。但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采购,包括武器、弹药、战略物资的采购,或与国家安全及国防密切相关的连带采购;以及涉及到维护公共道德、公共秩

序、公共安全、人民与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知识产权、保护残疾人组织、慈善机构或劳改产

品等方面的采购,不适用《政府采购协议》。

(三)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协议》规定比较灵活。主要有三种方式:

1、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告程序,邀请所有感情趣的国内外合格供应商参加招标的采购程序。

2、选择性招标采购,是指各采购实体在与采购制度的有效实施相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公告程序,最大限度地邀请国内外合格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

3、限制性招标采购,即《政府采购协议》第15条规定的采取公开招标或者选择性招标

后,有下列情形发生时可不通过公告程序采取的采购方式:(1)没有供应商参加投标或者无

格标;(2)对于艺术作品或者因保护专利和版权、技术原因等,供应商独此一家,无其他替代选择;(3)出现了无法预见的极为紧急的情况;(4)如更换供应商将不能满足要求而必须向原供应商采购替换零备件;(5)因研究开发需要或者特定合同需要而续购的产品和服务:(6)追加的工程采购必须由原供应商办理且金额未超过原主体合同金额的50%;(7)在商品市场上采购的产品;(8)只有短时间内出现的对政府机构及其下属机构极为有利的向非经常供应商的采购;(9)与设计比赛获胜者签定的采购合同。

4、谈判式采购,是指一缔约方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在授予合同程序同投标人进行谈判。这些条件包括:(1)采购方在发出招标邀请时已表达这种意图;(2)通过评估,没有一个投标明显优于其他投标;(3)谈判应主要用来坚定各个投标的优劣;(4)在谈判中采购人在不同的供应商中实行差别待遇。

(四)质疑程序

《政府采购协议》第20条规定,当一供应商对某项采购违反《政府采购协议》的情形提出质疑时,每一缔约方应鼓励该供应商通过与采购实体进行磋商来解决质疑;有关供应商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项质疑之日起10天内开始质疑程序,并通知采购实体;各项质疑应由一家法院或与采购结果无关的独立公正的审议机构进行审理;为纠正违反《政府采购协议》的行为,确保商业机会,质疑程序中可以采取暂时的果断措施,在决定是否采取这种可能造成该采购过程中断的措施时,应考虑可能对有关利益包括公共利益产生的重大不利后果。同时,为维护商业和其他有关方面的利益,质疑程序一般应及时结束。

二、我国现行政府采购制度与WTO《政府采购协议》相比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政府采购立法工作,曾先后草拟了《政府采购条例(草案)》、《中央机关政府采购条例(草案)》,1994年4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立法原则,制定颁布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同年6月又颁布了两个配套办法,即《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政府采购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市场准入办法也正在草拟酝酿阶段。

在地方立法方面,上海市于1995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试行办法,几经修改,1999年4月,正式制定《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等6个办法。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地区制发了政府采购规章和制度,其中,深圳市在1998年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是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的地方性法规。1999年5月24日,国家发行了政府令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实行政府采购下达了明文规定,从而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开始走向规范化、普遍化和制度化。

《政府采购协议》虽然属于WTO成员方选择参加的协议,只是对签字国有效,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以及我国进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开放本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应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政府采购工作仍属全新领域,相关立法起步较晚,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与WTO《政府采购协议》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法律保障方面

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工作起步较晚,近两年全国各地都在陆续试点推行,但到目前为止,许多省、市、自治区虽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但我国还未制定出《政府采购法》或完整的政府采购制度管理条例,尚未形成统一的政府采购体系。而各地在政府采购实际操作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有些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只有靠一些规范性及领导的支持运作,缺乏法律的保障。

2、政府采购最低限额的规定方面

《政府采购协议》规定各缔约方的中央政府机构采购合同的限额为13万特别提款权④,而地方政府机构和政府下属机构由各缔约方自行规定。依据国际惯例,地方政府的采购合同起始限额均高于中央政府采购合同的起始限额。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采购限额规定,而各地实际操作的限额一般都较低,如上海市《2000年政府采购目录》规定:单项采购金额超过5万元或以一级预算单位汇兑统计年批量采购超过100万元的货物;合同金额超过100万元的土建、安装、装饰、市政道路等各类工程;单项金额超过50万元的服务。这意味着一旦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上述所列超过5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政府采购市场都将对其他缔约方开放,这样的规定对保护本国企业而言显然是很不利的,也与国际上通常做法相。

3、政府采购机构的确认方面

目前,各地政府采购大多数由地方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参加组成政府采购委员会,在财政部门设立政府采购中心。这两个机构在实践中既可以审查采购主体资格,又可以在供货合同由采购单位和供应商商定的情况下,以监督方身份承担见证职责。这实际上就等于承负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的责任,因而这两个机构实质上既是政府采购组织者,又是政府采购管理者,在市场经济中既扮演采购员,又兼裁判员,这种身份上的双重性,必然导致职责上的混淆。因此,这样的组织形式在法律和行政体制方面如何定位、职责如何衡量,都是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预算管理形式方面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政府采购工作大多是经地方政府批准,由财政部门组建采购中心进行日常操作。采购中心一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也有部门地区确定为自收自支的(或定额补助)事业单位,还有的地方采取在财政局相关处室基础上“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安排,而机构组织形式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必然在相关程度上决定着政府采购中心在工作中“扮演角色”的不同,以及介入程度的深浅,这种经费上的自助自支方式可能使采购中心因关注自身利益而不能保持公平、公正地安排采购活动。

5、采购方式方面

我国《投标招标法》规定的招标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而WTO《政府采购协议》规定的招标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限制性招标采购和谈判式招标采购四种。从范围上看,我国招标方式更为狭小,选择余地小,对开放后的中国市场不利。

6、质疑程序方面

我国大部分地方立法只规定了一旦发生纠纷可以向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投诉,但没有规定投诉的程序,投诉的期限、质疑受理机构及采购过程中断等问题也未作明确规定。

三、创新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构想

(一)、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原则

实行政府采购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节约财政支出,实现货币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政府采购制度必须遵循以下总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政府采购过程必须向社会公开,不得对供应商采取歧视政策和地区封锁,采购人与供应人在采购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程序进行采购。

2、效益原则。政府采购的客观效果是节省政府开支,在从事采购活动中讲求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求政府采购应当竞争的方式,通过竞争使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3、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原则。财政性资金属公共资财,其使用必须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首先,财政性资金在使用方向上要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加大对公众事业的投入;其次,政府在采购日常用品时应当有利于增进公共福利,注意社会效益。

4、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原则。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智能、加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宏观调控体系,财政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也要实现面向市场的转变,并不段健全和完善。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健全规范财政支出政策的中心内容,尤其是我国财权分散、财政智能枝解、弱化的情况下,就显得更为迫切。

5、竞争择优原则。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实现真正靠实力和信用竞争。

接受社会监督原则。政府采购计划、采购过程和采购结构必须对社会公开,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政府采购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二)、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框架

1、界定政府采购制度的适用范围。

从采购主体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当确定为使用政府性资金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政府机关及全额预算拨款的社会团体和党政组织,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是否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应具体分析。事业单位的物品或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政府组织供给的纯公共品,这属于政府采购范围;一类并不一定都靠政府,而是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通过授予特许权由民间组织供给,这些物品由于要对成本回收自担风险,必然走上企业化经营道路,依市场规律办事,其采购行为就不应当受政府行政控制,不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国有企业也有两类:一类是非盈利性的公共性企业,企业的发展靠国家财政支持,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类企业应纳入政府采购制度规范内;一类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企业,只有依市场规律办事,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依市场信号配置资源方能健康发展,为此就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消除政府直接行政干预,因此不能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从采购资金的性质看,所有用政府性资金安排并达到规定金额的采购项目,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另有规定外,均应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政府采购资金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预算外资金、自有资金和其他收入,国内外贷款、捐赠款,各级政府规定的其他资金。

2、选择政府采购模式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其采购模式的选择宜采用集中和分散并以集中为主的模式。

3、明确政府采购的方式

政府采购方式可分为两大类:招标性采购与非招标性采购。从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角度看,应选择以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为主,其他采购方式相配合。

4、设置政府采购机构

(1)、在财政部下设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或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根据国务院1998年批准的财政部“三定”方案,明确授予财政部“拟定和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的职责,因此,财政部作为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肩负着协调管理和政策指导的重任。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是:制定、修改和监督执行政府采购法规、政策;下达政府采购计划;编制和审查政府采购预算方案;批准和拨付政府采购款;分析和评估采购统计;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等。

(2)、各级政府设置政府采购事务机构——政府采购中心。其性质属于非盈利性事业法人,隶属于各级政府,接受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各级政府交办的大中型工程、货物和服务的采购事务;统一组织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集中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承担由政府采购委员会委托的被取消独立采购资格的采购机关的其他各项采购;对被授权进行分散采购的部门或单位采购活动进行备案管理和监督。

政府采购中心与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关系是一级委托关系,也可以直接受理各个部门或单位的委托进行直接采购活动。由于受到具体采购商品(劳务)和工程技术因素的限制,该中心还可以进行二级委托,如委托专业中介机构从事具体的采购事宜。

5、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配套改革

(1)、改革财政专项预算资金的拨付管理制度,建立与政府采购制度相配套的财政专项预算资金管理方式。将现行财政支出中的一部分专门用于单位或部门的设备购置、会务、房屋修缮、车辆购置和维护等专项资金,按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总预算中单独编制,不再搞条块分割,而应政府采购专业户由政府采购中心按财政批准的政府采购计划统一运作。

(2)、改革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使之与政府采购制度相适应。现行预算按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至少三个级次层层下拨经费,这不仅影响了财政部门有效贯彻政府采购制度,而且无法对采购行为(如招投标程序、方法等)不够规范进行有力的监督,不适应政府采购制度资金的直接支付要求。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预算拨付经费,应当允许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支出),或在总预算中将采购资金划拨政府采购中心支出,减少资金流动环节。由于这部分支出采取直接付款形式,支出的决策也不需要层层上报,财政总会计根据支出数额直接办理决算。

(3)、改革现行国家金库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国家金库的有关办法中应明确允许财政办理直接拨款的方式,建立一种单一的国库帐户管理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操作办法。

6、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

(1)、直接监督:现行的政府采购方式主要是公开招标,招标公告后,整个采购过程全部处于供应商的监督之下,供应商为了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自觉地进行相互监督,对违反“三公”原则的人和事,供应商可以向招标人提出质疑。

(2)、行政监督:供应商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对质疑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可按规定向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投诉。

(3)、司法监督:供应商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如对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可按现行的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请诉讼,也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社会监督:各部门或地区在采购活动中,应经常邀请纪检、法院、公证和新闻机构的代表参加开标和评标监督。

7、建立科学的招标管理办法和程序,加强对招标机制的管理。招标和投标是政府采购的核心内容。科学的招标管理办法是政府采购制度完备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实践中,由于招投标技术性强,财政部门及支出单位目前缺乏专门人才,因此,需借助招标机构作中介,财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办法规范中介机构的智能和业务范围,充分使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得以发挥。

8、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政府采购制度已成为双边、多边以及地区贸易谈判的重要内容。我国加入WTO以后,就必须适度开放本国政府采购市场。而政府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采购商品物种繁多,加上我国政府采购起步较晚,政府绝大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现代采购业务和技巧,对市场上厂商的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不善于收集、分析和运用市场信息,构成人才资源的障碍,所以现在应抓紧时机培训政府采购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资料:

1、《政府采购》楼继伟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WTO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唐民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政府采购管理与国际规范与实务》曹富国、何景成著,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4、《关于我国〈政府采购法〉的立法探讨》李剑著,《华东政法学院报》,99年;

5、《政府采购: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中心环节》刘尚希、杨铁山著,《财政研究》1998年第4期;

6、《政府采购,宏观经济政策的兴奋点》戴静、韦玲著,《企业经济》1998年第8期;

7、《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伯纳曼·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著,刘平、洪晓东、许明德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①此处的商品是指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原料、产品、设备、器具等;工程是指新建、扩建、改建、修建拆除、修缮或翻新构造物及其附属设备以及建造房屋、新建水利、修建交通设施、铺设下水道等;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外的任何采购,包括专业服务、技术服务和培训等。

②附录1详细列举了缔约方承诺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清单;附录2详细列举了缔约方政府采购招标与决标信息的刊物名称;附录3详细列举了缔约方供应商信息的刊物名称;附录4详细列举了缔约方政府采购法规、司法判决、程序等信息的刊物名称。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集中采购管理;策略

一.引言

物资采购供应作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力企业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采用分散采购的方式,造成采购重复、供应环节复杂,物资质量难以控制,库存储备过多,且缺乏专业化、集中化管理等诸多弊端,致使资金成本偏高,不利于发挥企业整体资源优势;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原有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物资管理的要求,物资供应公司作为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供应部门,主要承担物资专业化管理与供应服务工作,这就需要对物资供应进行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全面推行物资集中采购和配送供应,整合和优化物流资源网络,同时加强供应商管理,做到适时、适质、适量、适价的提供生产运营所需物资,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分析

1.运作机制。目前,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对产品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普遍比较薄弱,对供应商实行分类分级的管理方法有待提高,后勤财务部主要职责就是监督物资管理的采购,但无法承担价格供方的相应的管理职能,所以很难实现对物资采购的真正有效的监督管理。

2.管理体制。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采购从咨询价格到初步确定物资供应商和物资价格都放在采购部门的内部进行。在询价单对外发出的过程中,向哪些产品供应商发出询价则是由采购部门最终决定,在整个询价过程中,缺乏外部的监督与管理。现在部分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并没有对物资的采购制定一系列的价格标准体制,部分企业的采购计划,都有类似的情况。

三.电力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型产业,只有电力先行,国家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由于电力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不能被储存的特殊性,发电、供电和用电必须随时保持平衡。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电力生产自动化水平有限高的要求,电力系统发电机组一旦发生相关事故,就会对电网稳定产生威胁,大面积停电就会发生,不仅给用户造成损失,同时也对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这个意义来讲,保持发电、供电、用电系统环节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电力企业的头等大事。电力企业的装备水平往往决定其产业技术含量,无论是电力生产,还是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其基本的运营和管理都要依靠设备、材料等物资实现,因此电力企业物资的集中采购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了电力生产成本、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乃至电力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的实现。在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要实行商业化运营、规范化运作和法制化管理,并确保日常生产运营和相关工程建设的物资材料需要,必须提高企业物资集中采购和管理的水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电力企业物资的集中采购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尤为重要。

四.当前电力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现状

1.供应商管理不到位,采购成本和风险增长。供应商是企业物资的源头,居于产业链的初始位置,因此供应商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至关重要。电力资源为国家统配资源,供应商由于受到严格的体制限定而缺乏应有的稳定的管理联动模式,即电力资源供需不稳定。具体表现为,物资采购管理电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往往是一种松散的、短暂的、竞争式的关系,双方都仅重视短期优势,由于缺乏彼此的信任而难以形成长期的合作。而伪劣物资供应商进入企业采购市场却不能被识别和制止,使采购工作的风险大大增加,电力企业采购部门不得不频繁更换供应商,使成本增高,客观上增加了双方的库存。更为严重的是,当采购方强迫供应商接受不合理的价格时,很容易造成合格的供应商离开,而不合格的供应商都留了下来。当市场状况好转时,原来勉强达成协议的供应商必定会向企业采购方讨回成本和收益,凭空增加了采购方的成本。

2.采购需求计划分析模糊,采购评估体系、机制设计不完善。采购部门很少对采购单进行分析。由于填报物资采购需求计划不是生产部门的专职工作,而且填制的表格也不是为他们自己所用,因而填表人填表不认真、不负责,胡乱填上一些项目,数字未经认真审核计算,造成采购需求计划不准确。生产物资需求计划是生产部门按月上报,生产部门本职工作繁忙时,容易忽视物资需求计划上报,只要有一个单位的采购需求计划没到齐,采购部就不能进行需求的整理统计。同时,电力企业还没有建立和完善供应商采购评估体系,不能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对供应商的管理有时候只能是主观臆测。对采购人员、供应商等相关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而对重要物资的采购活动缺乏采购评价过程。

五.对策

1.完善制度加强创新管理。当前,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不严,纪律松弛,浪费严重现象时有存在,缺乏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表现在物资采购上是没有集中物资采购权和明确职责分工,没有对物资采购进行科学管理,导致程序不规范,招投标推行力度不够,造成物资库存积压,周转缓慢或假冒伪劣产品流进企业,造成浪费和损失。因此,抓好企业物资采购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材料招标管理办法。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搞好物资定额、计划及物资分类、采购分工工作,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岗位规范与工作标准,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实行物资采购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化。

3.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电力企业要广泛推广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运用,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机构,建立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履盖物资管理各环节,对物资定额、计划、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帐目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材料的产、供、配送、采购、加工渠道、价格体系等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资料贮存与检索,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六.结束语

随着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降低经营成木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创新物资管理理念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电力企业资金雄厚,多年来在市场中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资信度,大量供应商争相进入电力物资市场,这就给我们改变物资采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纵观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电力企业抓住机遇,创新一物资采购模式和管理理念己是必然。总之,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实现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使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向更好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云.如何加强电力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期刊论文]《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年19期.

[2]许丽萍. 浅析电力企业实施物资超市化采购管理的意义.[期刊论文]《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 -2013年10期.

[3]桂保林. 试论物资集约化管理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 -2012年23期

[4]李连友. 电力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探析.[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12年19期

[5]汪茂彦 张婉WANG Mao-yan ZHANG Wan. 地市供电公司物资集中采购方式的探讨.[期刊论文]《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年10期.

篇6

关键词:高校;物资采购;管理;问题

近年随着教育大范围的普及,各大高校都相继展开了扩招工作,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据相关统计到2014年,在校学生人数为2468.1万,进一步给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高校物资采购工作主要是为教学科研等提供物资设备保障,是学校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一、高校物资采购管理特点

首先,高校物资采购的规模扩大。近年来,在教育普及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许多高校开始进行改建、扩招等工作,尤其是学生人数大幅提高后,高校物资采购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多在几百万到上亿间,可见高校物资采购规模较大,是极具潜力的大的消费市场。其次,高校物资采购资金来源广。一般来说,高校的资金多来自政府拨款以及事业性收费,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教育经费应占GDP的4%的目标,可见,政府加大了对高校资金的投入。然而从高校实际的消费可以发现,政府拨款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因此各大高校都通过多渠道方式筹措资金,包括学费、科研经费、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建立的专项经费、捐赠、贷款等,其中学费是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按照每人每年6000元学费,每年1500万人来计算,学校每年收取的学费在900亿元左右[2]。最后,高校物资采购的品种繁多,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由于高校教育科研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新增了许多的学科门类,因此所需的物资也就更加多样,为了确保学校教育科研顺利进行,高校物资采购的品种就较为繁多。同时,许多设备物资的更新换代较快,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采购物资时就要注意选择专业性加强,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二、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问题

(1)缺乏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为了对高校物资采购管理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都会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然而在近几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规章制度较落后,甚至是10年以前制定的,完全无法与当前市场经济相适应[3]。没有完善的高校物资采购制度,就会出现许多的漏洞,如:扩大了学校采购部门的权利,没有一定的约束性,出现采购部门自主决定给谁买,呈现强烈的个人权利色彩。而这样的后果,往往会出现某些教学科研设备过剩或是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科研的正常进度,甚至还会对科研经费造成巨大浪费。同时,高校采购部门的人员在采购物资设备时,多各自为阵分散采购,造成了资源浪费,很难从整体上提高采购规模效益,忽视了采购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规范。(2)采购腐败违规现象严重目前,各高校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常使用的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单一采购、邀请招标与竞争性谈判等。为了集中大规模的采购所需物资,高校更多使用邀请招标的形式来采购,然而却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披露渠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高校采购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校成为各大厂家争相抢夺的合作对象,为了取得成功,某些商家会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而学校也会因为宣传力度小,物资供应商达不到法定要求而担心,双方一拍即合很容易出现学校领导与相关采购人员中饱私囊的现象,让学校资金没法真正的投入教育科研的物资支持上。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物资采购运作的不规范与信息透明度较低的问题。(3)采购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高校采购工作本身具有多样化、复杂、全面、知识性强等特点,因此对采购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较高,需掌握相关的财经、市场、设备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等,才能真正的履行好采购职能,提高采购效率以及资金的合理使用率[4]。而在实际的高校物资采购中,对采购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考虑较少,许多采购人员多是来自后勤或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一些是学校领导的亲戚朋友等。他们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采购岗位技能培训,普遍业务素质偏低,难以高效的完成学校的物资采购要求。

2.途径

首先,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物资采购的特点,结合现代管理方法,制定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物资采购规章制度。例如:浙江某一大学,为了规范学校物资采购以及资金使用等制定了《物资采购审批制度》、《物资采购制度》、《购物付款制度》等相关制度。当然,为了将采购部门人员工作落到实处,还制定了《采购人员工作职责》等相关规章制度,使得学校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其次,要积极探讨多样化的采购方式,如: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政府采购等,并灵活应用不同的采购方式,以提高物资采购效率[5]。当然,在进行物资采购时,也要进一步依照相关规章制度,提高采购信息的透明度,并严格监督物资采购的全过程,避免出现腐败、中饱私囊等现象。最后,要定期开展高校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同时要努力提高采购人员的整体素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采购制度要求进行学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也可以适时的进行采购人员业务考核,对违规、渎职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进一步规范监督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都大大的影响了高校物资采购的效率,以及资金的使用率等。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可以从规章制度制定、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采购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着手解决,利于推动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伟,冯文全,穆福山.浅谈高校物资采购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52-153.

[2]陈勇.浅谈高校物资采购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9):78.

[3]刘静.新形式下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74-76.

[4]袁雄,欧阳中万.高校物资采购的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26-128.

篇7

关键词:石油企业 物资采购 管理

采购工作在石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在信息化到来的时代里面如何进行有效的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是石油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

物质采购对于任何企业和单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在石油石化企业中,由于其采购的物质的特殊性使得其物质采购管理对其整个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通过对采购价格管理、物质采购时效以及采购管理信息化普及程度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准确的了解石油企业物质采购管理的现状。

1.1采购价格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物质采购之时,总是力求其价格最低,这样才能够做到利润最大化。目前,石油企业在进行物质采购之时,对于物资价格的监管并不到位。由于缺乏统一的物质调配中心以及物资管理部门,在采购物资之时往往不能够合理的比较价格;且因为在物资采购的时候难以打破局限,一旦和某一家企业多次合作之后往往会碍于面子或者是“人情”而对其他企业的产品视而不见,造成本企业的浪费。

1.2采购时效性控制

对于采购时效性的把握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物资采购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型企业里面,层层报批以及级级反馈的作风很有可能会使得采购的时效得到贻误。在石油企业中,此现象尤为明显。当某一下级单位因实际需要需采购一宗物品,但是在企业总部中却没有形成对此物品采购重要性以及紧迫性的认识,认为当其他单位也需要此种物品时,再统一调配。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该单位的生产效率。

另外,各种采购的物资都有一定有效日期,物资只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因此除了在采购之时需要监管物资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外,还需要在物资的保存过程中对物资使用时效进行合理的监管。但是,在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采购的诸多物品常常会丧失时效,这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浪费。

1.3采购的信息化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增长,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也开始进行了信息化的铺设及应用,旨在提高采购的效率及准确性。然而在石油企业中,虽然对采购管理进行了相关的信息化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其信息化应用建设的不合理。

2、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却又容不得半点闪失。物资采购工作是非常繁琐和细致的,难保不会出现问题。正如我们可以从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三方面现状中,可以详细提炼出当前石油企业物质采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只有正面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石油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2.1物资采购价格单一,成本较高

当前的石油石化企业在进行物质采购之时,往往过于依赖其中的一家公司的某种产品。虽然能够有效的做到在产品质量上的放心,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依赖,缺乏对该产品市场的了解,从而也就丧失了在该类商品上的议价权。随之而来的也是本企业的成本也水涨船高。而在石油企业中,其成本的增加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利润,更有甚者,会产生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2采购物资供应不及时问题比较突出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物资采购供应不及时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而这个问题如果不得到良好的解决,那么将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无论做到多大的规模,归根结底其属于服务业。物资供应不及时将影响其服务的质量,将影响到该行业的整体口碑及素质。另外对于采购物资使用期限的把握也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因为采购回来的物资一旦超过了使用期限,将会在消费者及企业生产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2.3操作模式需进一步优化

传统的采购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从选商、下订单,到催交催运,最后物资验收、货款支付,还要制作相关的统计报表,采购工作人员天天忙的团团转,工作效率低下。如果能在新的采购模式下,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转为对市场的分析研究、采购流程的优化、供应商关系的管理,那么采购人员就可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着眼于更有价值的工作环节,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与战略联盟供应商深入合作来提升采购管理水平,优化采购供应链。保障外部市场所需“安全、及时、经济”供应。

3、提升石油物资采购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在认清了当前是由公司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

3.1重视采购管理工作

企业采购管理不仅是简单的物资供应管理中心,而且是要为企业带来利润和增值的重要部门,做好采购管理提升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那就必须要做到上至公司的领导层下至采购部门的每一位员工都要加强对采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采购管理工作的学习。

3.2采取招标采购行为,规范采购价格管理

对于采购物资进行招标管理的办法,可以更好的规范采购物资的价格,更好的为企业利润服务,这在当前诸多行业中普遍使用。采取招标的办法,可以保证企业的“买方”市场地位,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其在整个采购过程中的议价行为及能力。采购物资时,讲究“货比三家”,企业采购往往复杂的多,这种传统方法经过深化改进就是现在使用的采购价格比对分析,它是判断供应商报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手段。市场变化快,物资采购价格的构成有着复杂和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应运用市场分析、市场调研等形式加强信息收集,然后,通过供应商报价、网络信息、兄弟单位采购价格、历史价格等方面的对比,来实现采购价格的有效、合理控制。

3.3加快物资管理系统等信息化产品的装备,提升采购管理科学化水平

信息化时代中,各类管理均能够通过信息化产品来实现。当前物资采购及管理的信息化产品及设备的更新换代较为迅速,需要石油企业采购部门能够及时的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式,更能够及时的武装自己,以提升采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目前各油田已使用的ERP、物采系统不仅能够提升物资采购的效率,更能够节约更多的人力资源,通过网上提报需求计划、审批、发出询价、接受报价、揭示报价、线上审批,取代了以前通过电话、传真、发邮件询价,纸面审批等传统方式,采购业务数据全程共享,避免了重复操作,业务运作效率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电子化采购。提升了采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戚改青. 石油物资供应体制改革模式的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6).

[2] 任继凯, 王凉.中石油物资管理实现新突破[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09(05)

篇8

论文摘要:项目管理是当今一个倍受关注的领域,项目采购管理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方向,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在项目采购管理中,从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角度出发,明确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科学流程和注意事项,以期降低采购成本,减少现金流出,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管理几乎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和项目合同类型,对项目整体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项目管理、采购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采购在工程项目中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支持服务发展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采购管理也发展成为成本控制和促进项目效应最大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1.明确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规模越大,采购金额越高,管理者对程序的设计越为重视。这里将一般采购作业流程设计应注意的关键环节阐述如下:

1.1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或各工程项目工作包的特点,充分考虑成本控制、设计、施工等因素确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而确定工程项目采办模式,便于采办成本控制。

1.2实施工程项目采购预算制,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目的。

1.3采购包的划分。要根据设备材料的性质、市场供货商的供应能力和经济批量划分采购包。合理划分采购包,可降低采购价格。

1.4充分利用好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

1.5供应商的优化选择和管理。工程项目前期供应商一旦选错,将给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招投标尤其是国外设备招投标要特别慎重。

1.6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应该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2.细化项目采购管理中的的部门职责

科学合理的流程,明确细致责任化的分工,对于规范采购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2.1各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提出、采购的参与、货物的验收。

2.2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审核专项物资申请(必要性、替代性、可否调拨、数量、型号、品牌),出具专业意见;协助采购对新的专业设备或物料的采购。

2.3行政组:负责监控各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下达各处物品申购计划额度;物品需求申请单审核,负责不定期市场调查和价格监督。

2.4人事行政部采购组:负责采购通用类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生产辅料等,进行采购实施的全过程——询价、供应商选择、下单/合同的制作、追踪到货、退/换货、报销。

2.5生管部采购组:负责采购设备治具类与计量仪器类固定资产、生产材料等,进行采购实施的全过程——询价、供应商选择、下单/合同的制作、追踪到货、退/换货、报销。

2.6行政库房:负责办理出、入库手续;负责辅料、劳保品的存储和管理;负责提供辅料库存月报表和劳保库存月报表。

2.7品保部:负责对到货生产辅料的检验以及协助索赔、出具检验报告;参与计量仪器类资产采购支持。

2.8技术部:负责参与设备治具类资产采购,给予相关专业技术参数支持。

3.强化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制度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并完善配套的采购管理制度是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强化制度执行力是推行项目采购管理的有力保障。

3.1建立健全各项采购管理制度。项目一进驻,就要按单位企业下达的责任成本预算指标,制定一套采购成本管理办法和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通过实践使之趋于完善,以确保制度科学可行性,真正起到规范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3.2全过程控制。控制总成本在探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项目采购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4.采购业务流程管理的注意事项

4.1注意流程的先后顺序及时效控制。应当注意作业流程的流畅性与一致性,并考虑作业流程所需时限。避免同一主管对同一采购案件作多次签核;同一采购案件在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作业方式;同一采购案件会签部门过多,影响实效。

4.2价值与程序繁简相适应。程序繁简或被重视的程度应与所处理业务或采购项目的重要性或价值大小相适应。凡涉及数量比较大,价值比较高或者易发生舞弊的作业,应有比较严密的处理监督;反之,则可略微予以放宽,以求提高工作效率。

4.3避免作业过程发生混乱。要注意变化性或弹性范围,以及偶发事件的因应法则。譬如在遇到“紧急采购”及“外部授权”时,应有权宜的办法或流程来特别处理。

4.4流程设计应适应现实环境。应当注意流程的及时改进,早期设计的处理流程,经过若干时间段后,应加以审视,不断加以改进,以适应组织变更或作业上的实际需要。

4.5配合作业方式的改善。譬如当手工的作业方式改变为信息化的作业方式时,流程就需要做相当程度的调整或重新设计。

5.结语

梅瑞狄斯在《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中提到:“在采购设备、原材料和分包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清楚的界定出特定的需要,并且还要找到最低的价格和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项目采购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有效地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是关键,就必须要加强对项目采购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方法和可操作模式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实践摸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总承包 材料采购 材料采购管理 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材料不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要素,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材料投资在整个工程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材料采购维持着正常的建筑施工状况。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阶段材料采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价格难预算,成本难控制,数量难明确等。因此材料采购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施工企业或是总承包单位在制定作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材料因素。因为如果材料采购不当或管理不善,所采购的材料达不到项目建设的要求,不仅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还会降低项目的预期效益,甚至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2 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含义

2.1因为工程项目建设采购的物资品种较为繁多,涉及面广,用量大;采购随机性大,即便经过非常精细地预测,也不能够排除图纸变动和设计变更,以及突发事件等的影响造成采购计划的变更;部分主要建材的价格如水泥、钢材等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确定材料选购时间非常重要,而材料选购时间同时会受设计和施工中资金、工期、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对材料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要求高。针对材料采购管理的独特性及特殊性,实行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2项目化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项目和运作活动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它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全面的企业运作,“按项目进行管理”是其核心内容,是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在企业所有项目上的综合应用。项目化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如何在确保时间、技术、经费和性能指标的条件下,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完成预定目标,让所有与企业相关方满意。

2.3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就是基于企业战略视角下,以材料采购项目各目标的实现和各相关方的满意为着眼点,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对企业的材料采购管理工作所进行的系统地、动态地长期性组织管理活动。

3 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的内容

3.1明确项目总体目标和任务,确定并编制项目总体材料采购计划,确定材料采购目标和任务,制定材料采购的管理流程计划和控制措施,协调各种资源并实施。

3.2确定材料采购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步骤及进度影响因素,并对材料采购项目进度计划进行控制。

3.3确定材料采购项目成本构成,进行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收集并分析成本控制的依据,确定成本控制方法,明确成本控制成果,掌握成本控制策略。

3.4明确所采购材料的质量要求,分析项目材料采购的特点,确定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控制依据,掌握质量控制方法,明确质量控制结果,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3.5制定项目材料采购人力资源计划,选派与之相适应的人员,组建采购工作团队,分配任务,并扎实搞好采购人员的培训工作。

3.6明确材料采购项目风险类别并对其准确识别,掌握风险度量和评估方法,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风险应对的措施。

4 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系统构建注意事项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材料采购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企业技术、供应、施工、质量、生产、财务等所有部门和所有相关人员,因此,需要构建一种适应工程总承包的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系统。

4.1计划管理。确定采购目标和任务,编制采购计划,协调各种资源并实施。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是整个采购活动的准绳。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时应注意:

4.1.1确定材料需用量。材料的需用计划一般由项目的技术人员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是编制材料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结合施工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确定用多少进多少,从而达到最佳供给状态,并据此可科学地判断材料使用的节约或浪费。

4.1.2确定经济采购量。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有关的订货成本、购买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项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根据施工项目的一般情况,最终得出一定期间的经济采购量。

4.1.3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根据材料的需用计划和经济采购量的分析结果以及将要选择的合同类型编制采购计划,说明如何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合同类型、组织采购的人员、管理潜在的供应商、编制采购文档、制定评价标准等。

4.2目标管理。主要包括质量、成本和进度三大目标的管理。

4.2.1质量管理。分析材料采购项目的特点,制定采购规范、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措施等。在采购过程中,杜绝不合格品流入生产过程,把不合格品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采购供应质量不断提高。

4.2.1.1采购规范。采购规范是说明采购原材料的资料,包括材料的类别、品种、规格、登记、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图样、检验规程、生产工艺等内容,全面规定了采购的原材料的客观性质。材料采购规范的制定应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规定的材料质量特性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会造成材料潜力未充分发挥,功能过剩,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过低会造成不能满足产品、工艺需要,无法实现产品的功能,满足不了产品质量要求。

4.2.1.2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保证材料质量的行为与结果的规定,它是进行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是衡量与反映材料质量管理的标准,是对采购供应活动进行考核的依据。

4.2.1.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为了满足质量要求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控制质量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使之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通过预先控制、检验、验收等工作进行控制。

4.2.2成本管理。材料采购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它是材料部门的可控成本,所以材料部门是材料采购成本的责任中心。因此,要做好材料采购成本管理和原材料价格管理,对其相关费用做出计划、估算、预算和控制工作。

4.2.2.1编制材料采购预算。材料采购预算是在实施采购行为之前,对采购成本进行预测,这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规划。主要是在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和市场价格,结合期初库存材料的数量和其他材料采购成本费用编制。从而使采购人员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4.2.2.2采购询价。就是通过询问价格的方式,从可能的卖方那里获得谁有资格、谁能最低成本完成材料采购计划中的供应任务。这就需要做好采购询价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借助网络优势,快速地浏览和获取需要的信息,确定供应商的范围,从而保障采购询价管理,得到询价结果的高效率。

4.2.2.3适当的采购方式。对于每个工程材料费用占到很大比重,材料采购是否经济直接较大影响项目成本,因此材料采购方案必须经济合理。根据采购材料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采购方式,材料采购的主要方式有:询价比较采购、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电子商务网上采购、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等。

4.2.2.4合理的运输方式。材料运输应根据各运输工具的特点,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及购买材料的具体情况,在促进货物流通、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条件下,选择最合理经济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准时、安全地完成运输工作。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质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材料的装卸和运输,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减少或避免重复搬运。材料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集装箱运输。

4.2.2.5控制库存。当企业生产部门需要某种材料时,可以直接与对应的供货商联系,供货商将材料直接发送企业,这样就省去了中间环节的采购部门,节约订货时间,降低订货成本,增强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在工作中适量的降低库存,控制库存,提高材料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库存积压。

4.2.3进度管理。识别企业所属项目的材料需求时间,确定采购工作各环节的顺序,测算各活动所持续的时间,编制进度计划,按进度计划进行控制。

4.3供应商管理

4.3.1供应商分级。可根据企业所采购材料的重要性不同,在对材料进行重要性分类的同时,也将供应商分为如战略性材料供应商、重要材料供应商、瓶颈材料供应商和一般材料供应商等,企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与供应商合适的合作伙伴关系。

4.3.2供应商评估。企业可按照系统全面、稳定可比及可操作性原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由材料采购员对工程所需材料进行市场调查,确定三个以上可提供所需材料的供应商名单,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对市场调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出合格的供应商名录。

4.3.3供应商信息数据库。对供应商评估的原始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供货信息、资信信息和历史信息。其中,供应商基本信息主要用于内部工作人员维护和供应商动态维护;供货信息主要包括供货范围、供货批量、供货能力、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供应商的资信信息主要有准时交货率、到货质量等级、质量合格率、质量分数、资信等级等;供应商的历史信息主要有各种历史交易记录,如供货、退货、代用、质检、降价、应付款记录等。

4.4合同管理。常见的合同可分为成本加奖励费合同、固定价格加奖励费用合同、固定总价合同三种。采购合同就是在确定了供应商后,项目与供应商之间签定的确保双方履行约定的一份法律文件。在签定之前,需要对合同类型进行选择,因为不同的合同类型决定了风险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分配:项目的目标是把最大的实施风险放在供应商,同时维护对项目经济、高效执行的奖励;供应商的目标是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使利润最大化。

4.5风险管理。在材料采购工作中,采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等。在风险管理系统中,关键是对材料采购有关环节上的外部和内部风险予以识别,并对风险给出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估和衡量,在此基础上探讨和研究风险规避、防范及应对措施,实现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目标。

4.6人力资源管理。材料采购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活动,采购不仅要掌握特有的采购技巧和策略,还要掌握一定的工程、预算、合约、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关于产品、市场等很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对采购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点抓好材料采购人员选聘与培训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建设。主要从采购人员面试管理、招聘渠道选择、专业技能测试、采购及采购管理培训和职业素质培训入手,配合各项制度建设,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程序文件和表格,以此来共同推动材料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

4.7信息管理。建立材料采购信息系统,材料采购信息系统应包括计划采购系统、目标(成本、质量、进度)分析系统、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材料采购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材料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材料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

5 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计划管理、目标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七个方面构建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体系,希望将材料采购项目化管理溶入与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达到提高材料采购管理质量,降低材料采购管理成本,最终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国华.采购与供应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邱小平,徐玖平.项目采购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刘靖,黄有亮.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中信息沟通问题研究.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

[5] 徐霆.施工型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应用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10

【论文摘要】钢铁行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探讨本钢集团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以持续提高集团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产能迅速扩大,年产钢量从2000年的1.29亿吨,跃升至2010年的6.27亿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本钢集团采购库存管理现状、供应商选择、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集成化供应链模式的构建、库存管理战略实施、信息系统完善等方面为着眼点,为本钢集团改进管理效率、提高竞争力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本钢集团采购与库存管理现状

1.1 采购管理现状

本钢集团采购中心作为实施专业化采购管理的机构,负责大宗原燃料、辅料、消耗性资材、工程设备、备件、合金件和服务性物资的采购。本钢集团采购物料按采购种类可分为战略性采购和服务性采购。战略性采购是指大宗原燃料、资材、工程设备和备件等的采购;服务性采购主要指办公器材、劳保品等的采购。其中,战略性采购占股份公司总采购资金的82%左右,服务性采购占18%。

1.2 库存管理现状

本钢集团的原料主要包括铁矿石、焦炭、煤、废钢、各种合金、辅助材料和备件,分布在物流中心、焦化、原料、二铁、特钢等单位。其中大宗原燃料由采购中心下设的煤焦采购室、废钢采购室、合金料采购室、工矿一室负责采购,并与物流中心联合负责日常管理,其他单位的原材料为从物流中心领用后未完全使用剩余及各单位零星采购形成。上述原材料、燃料和废钢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

辅助材料主要是油脂、五金电器等,其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价值低,周转快。其库存主要由物流中心和一二级库负责管理。

备品备件主要包括设备备件、机修备件和大型工具等,其库存主要由物流中心、一二级库和生产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本钢集团主要产品为棒材、线材、生铁、热轧板卷、冷轧板卷、球磨铸管和特殊钢产品,库存分为原材料、材料采购、委托加工物资、产成品。全集团每年要耗费20%—40%的利润来维持其所有的库存,其中原料库存占据了总库存量的绝大部分。

2.本钢集团采购与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本钢集团的供应商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比较规范,但与供应商管理的先进实践来比还是有差距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钢集团供应商的评估只是集中在一定期限内与本钢集团有业务往来的少数供应商身上,而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能得到评估。(2)本钢集团尽管有供应商评估标准,却没有统一的,只是手工打分操作,没有建立标准的自动化进程。(3)对供应商分类较粗糙,没有针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协作计划,这些都应该得到改进。(4)信息的不透明、不共享。企业内部的采购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不透明。企业与上游供应商没有信息共享,与下游的客户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换缓慢,不能及时收集客户需求信息,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2.2 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库房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和法人,使用单位很难及时了解整个库存状况,库存采购计划和实际消耗存在一定差距;(2)库存信息无法共享,一级库无法确切知道二级库的库存现有量,库存台帐和财务帐存在一定的差异,制约了采购决策能力和监控只能的有效发挥;(3)大宗原燃料的出入库计量标准不一致,造成库存账面数据和实际数据的人为差异,难以对库存数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3.基于供应链的本钢集团采购与库存管理对策研究

我们认为本钢集团应认识到其作为钢铁供应链上的一环,必须从整个钢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与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树立共同的战略目标确立长期合作策略,将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上游铁矿、煤矿供应商,下游造船、汽车、房地产等企业的经营情况综合考虑,构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型;以联合库存管理来解决本钢集团原材料采购不均衡、库存与生产不同步的问题;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与上游的供应商建立供需协调机制,协调双方利益,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论是在本钢集团的内部还是外部,都要强调信息的共享,在集团内部可以通过公司的SAP系统以及OA(Office Automation)网,实现各种信息在各部门间的无障碍流转。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本钢集团则可借助Internet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渠道,以建立公共的网站等方式搭建起信息集成的平台,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甚至还可将双方的协议条件、享受的权利、承担的风险和义务、业务操作流程、资金结算、纠纷仲裁和责任追究等问题以标准化的信息资源固化于网络中。这样既可以安全快速的获得信息,又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和加强客户联系,并提高本钢集团供应链运行能力。

通过上述本钢集团供应链的构建,以及相应管理策略的实施,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消除本钢集团采购、库存管理信息不同步、滞后现象,达到产、供、销的同步稳定运行,提高本钢集团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周筱.简析从物流管理到供应链的整合[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9(02):24-25.

篇11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而健康的发展,这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电网经营企业肩负着保证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迅猛增长。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电网的运营也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1电网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无论是电网的基础性建设还是运行维护,物资及物资相关的成本占到了非常大的比重,尤其是电网基建项目物资成本占到70~80%,物资管理领域存在非常巨大的成本压降的潜力。但电力行业物资管理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1物资采购运作机制不完善

①物资招标制度的执行度较低。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物资招标管理规定》,20万元(指合同估价)以上设备和装置性材料应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凡在国内采购设备,以及允许进口的单项设备的采购均按本规定执行。但目前许多电力公司的物资招标还没有完全规范,制度要求的招标范围没有严格的履行。虽然金额较大的设备物资或批量采购的设备物资采取招标形式采购,但是还有较大数量的物资采购没有采取招标形式,而是采取询价方式进行。②采购询价机制运作不完善。供应商的选择是采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按规定,主要物资的采购应当至少选择三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比质比价择优采购(惟一生产厂商除外)。事实上,在调查众多电力企业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采购部门在询价过程中有时并不能按规定做到向三家供应商进行询价,而是直接向某家供应商询价后,发出订单。③合格供应商管理尚不规范。目前,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管理相对薄弱,尚没有实行供应商的分类分级管理,同时也没有与合格供应商建立正式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且,部门职责划分不尽合理。由于采购部门既负责采购的职能,同时又负责合格供应商的管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这不利于部门间的监督机制的建立。而监察部作为采购实施的主要监督部门,却不承担合格供方的管理职能,难以实现对采购有效的监督。

1.2物资采购管理控制体制不健全

①询价及供应商选择缺乏有效监督。部分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从询价到初步确定物资采购供应商和价格都在采购部内部进行。一方面,在询价单发出过程中,向哪些供应商发出询价由采购部自行决定,缺乏有效外部监督;另一方面,询价信息反馈后,由采购部门人员进行分析并初步选择供应商和确定价格,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难以形成外部制约。②物资采购合同范围不明确。目前,大多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谈判中,多是由技术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性谈判,采购部门和项目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商务性谈判。在具体操作上,由于技术性谈判和商务性谈判由不同的部门分别进行,存在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的隐患,如果因谈判时间紧张或采购品种繁多,有可能出现技术谈判结果和商务谈判结果不对应,造成物资采购合同范围不明确,为合同执行带来困难。

2一体化物资管理体系思路

一体化物资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规范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等管理流程,加强物资采购集约管理,建立“规模采购、统一招标、高效仓储、集中配送”的一体化物资管理机制。把分散在不同部门中相同的、相近的,甚至相冲突的物流工作采用组织手段结合在一起,以组织为基础一体化,形成一个新的物流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体系,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全面提高物资管理的规模效益、运转效率与保障能力,实现公司物资管理集约化、手段现代化、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电网公司一体化物资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

2.1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业务信息体系

统一制定物资编码和分类标准(建议由物料编码技术专家组制定);统一维护物资编码(建议由本部物资部门专人维护);统一维护物资采购的供应商信息及合格供应商名单(建议由本部物资部门制定);统一制定质量检验标准(建议由各相关技术部门制定);统一制定事故备品定额(建议由本部生产技术部门制定)。

2.2物资需求通过系统传递

各类采购申请按规定程序审批后由物资部门处理;物资领用均应明确用途,具体到项目WBS(工作分解结构)或领用部门;低值零星用品采购按简化流程操作;应急物资采购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3统一制定库存计划和库存策略

根据相关规定,划分库存范围,以及集中/分散储备策略;备品备件库存定额由各级生产技术部门按相关规定统一制定,物资部门执行;日常维护的备品计划根据生产技术部门月度计划产生,物资部门执行。

2.4物流与信息流同步

实物出入库与系统操作同步;收货凭采购订单或转仓单;实际收货单位物资部门做系统收货操作;收货与发票分离,发票未到以订单价暂估入库。

2.5纳入系统采购模块管理的范围

存在固定供应商的、存在合同或订单的、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及服务分析的、需要跟踪采购合同或订单执行情况的、单次采购总额在一定金额以上,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采购行为需要纳入采购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不在此范围内的采购行为不通过系统控制。

2.6以标准模式规范与财务的业务衔接

统一库存计价原则;发票校验由财务执行,系统进行三单匹配;物资部门根据采购订单付款条件做预付款申请;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必须按发票校验结果由采购人员申请付款。

3物资管理业务流程总体描述

按照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适应电网发展需求,整合物资主数据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储备管理、就地配送管理、监造管理、供应商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设计公司物资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构建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流程管理为核心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篇12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引进;采购;工作管理

一、 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引进管理背景

自《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实施以来,我国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外资投资项目管理相应进行了改革。为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变化,进一步明确鼓励类内外资投资项目,国家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一系列相关鼓励税收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按照《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以下简称项目确认书)办理的具体要求,国有投资的大型项目均非常重视用足用好这一鼓励政策。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实施总分包管理的格局在国内已经基本形成。在逐步完善和规范的建筑市场中加强总分包管理工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工程总承包模式凭借其业主倾向、资源配置、综合效益和发展趋势等诸多优势,渐成工程承发包的主流模式。加入WTO以后,我国工程建设市场面临国内外业主对承发包模式的多样性选择,而国内传统的承发包模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亟待变革与创新;同时,实施十六大“走出去”战略也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以应对建筑市场国际化的挑战。积极探索与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已成我国整个工程界的当务之急。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方式:

1、 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 , Procurementand Construction, 简称EPC)。 根据合同关系、承包范围、风险划分、计价方式的不同,EPC还存在多种工程总承包的变型,如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简称EPCm),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承包(Engineering ,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superintendence, 简称EPCs)、设计、采购承包和施工咨询(Engineering ,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advisory, 简称EPCa)等。

2、 交钥匙工程总承包(Turnkey或Lump Sum Turn Key, 简称LSTK);

3、 设计―建造工程总承包(Design-Build, 简称D-B);

4、 设计、采购总承包(Engineeringand Procurement, 简称EP);

5、 施工总承包(General Contractor, 简称GC);

6、 采购、施工总承包( Procurement and Contractor,简称PC)等。

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

鉴于国内目前尚没有一部准确完善的建筑业总分包实施细则,为保证项目引进业务的顺利开展和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通常可行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甲采乙装方式:将引进部分的设备购置费、主材费等采购相关费用从EPC总承包项目概算中抠出,按照EC+P方式由业主实施自行采购,采用甲采乙装方式。

2.甲采乙接方式:将引进部分的设备购置费、主材费等采购相关费用从EPC总承包项目概算中预留,按照EC+P方式由业主实施先行采购,采用甲采乙接方式。

3.总承包采购方式:将引进部分的设备购置费、主材费等采购相关费用包含在EPC总承包项目概算中,按照EPC方式由总承包方式实施采购,由总承包单位实施采购,采购合同主体为总承包单位,这样就与其他国内采购方式及管理保持一致。

总承包商为合同的采购主体、是外贸合同的委托方,负责采购方案策划、组织全部采购活动、负责将采购结果备案给业主、组织合同签约、履行、货物验收等,对采购结果负全责;并要求负责依据合同、装箱详单对到货产品在建设单位炼化一体化工程信息管理平台上办理入库,包括主机、安装配件、开车配件、专用工具、两年备件等。工程结束后,进口物资库存按外贸合同一次性由总包单位转给业主。两年备件是生产准备费用,安装、试车中原则上不允许使用,对于缺损、已使用的要求从总包费用中扣除。

外贸单位为合同的买方、受总承包方委托,依照与采购主体签订的外贸合同承担相关责任,负责将对外支付信息上传到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上,便于各方核对;负责引进产品的资料、单证、结算票据移交工作。

卖方为合同产品的销售方,对所提供的产品负全责,提供合同约定的全部产品及服务。

二、 引进合同付款及结算信息管理

达到采购合同约定付款条件时,外贸单位向总承包单位发出付款通知提示付款,同时抄送建设单位商务部备案。总承包单位在对采购合同核对无误后,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向业主请款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请款金额包括:采购合同约定的进度款按委托协议约定暂定汇率折算后的人民币金额、外贸单位手续费、银行手续费、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采购管理费、运输保险服务费。其中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以免税保证金形式专款专用。

建设单位收到总承包单位开具的收据并审核无误后,将相应款项支付给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双方通过往来科目挂账。之后,总承包单位将收到除采购管理费之外的款项拨付给外贸单位,总承包单位和外贸单位双方也通过往来科目挂账。最后,外贸单位在收到款项之后依据外贸合同办理相关业务,外贸单位和外商及相关单位之间也通过往来科目挂账。

在报关前,所有账务均通过往来核算,外商发票、代扣代缴税款证明(外商所得税)、付汇证明等单据原件由外贸单位负责收集保管,并将对外支付信息及时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备案,以便于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外贸单位进行对账结算。

三、 相关票据开具及传递

外商、承运单位及海关开具的所有票据、单证及相关资料首先由外贸单位进行归集,清报关结束后,将相关单据上传到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再由其指定专人递交给建设单位商务部负责引进管理的专人,各总包单位指派专人负责定期到建设单位商务部定期领取并核对账务,办理结算手续。其中:

免税部分外贸单位将海关票据,连同外商发票、开具的费发票(名头:建设单位)、运输费专用发票(名头:建设单位)等转交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据此确认工程成本,交由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办理结算,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向总承包单位、外贸单位就免税部分发出调账通知,并附送相关票据的复印件。总承包单位以此为依据将账上同建设单位及外贸单位的往来进行抵消;外贸单位将账上同总承包单位及外商的往来进行抵消。合同尚未支付的尾款,如尚未办理调款,外贸单位应向总包单位及建设单位发出付款通知,完成尾款的付款后向建设单位办理结算。

非免税部分外贸单位凭外商发票及海关完税证明等入账,并冲抵同外商的往来。这样一来,突破工程总承包采购中引进物资管理的瓶颈,探索出可控的操作及管理程序,从而真正实现建设单位关于总承包采购管理的“两统一、三同意、三监督、两备案”的管理原则。即甲方统一潜在合同供应商名单,统一编码标准;重要物资同意采购方案,同意招标短名单,同意招标结果;监督招标过程,监督采购分包合同签订,监督物流过程的质量管理;重要物资采购计划备案,重要物资采购合同备案。并将进口设备、材料计划、采购方案、采购结果、合同签订、执行、付款、物流、清报关、免税、商检、验收、领用等动态信息设计纳入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努力将项目打造成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生态友好、组织精干、管理规范的典范式炼化一体化企业。

四、 结论

通过这一方法突破工程总承包采购中引进物资管理的瓶颈,既满足总承包管理的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总承包的优势,又最大限度的用好用足国家对内外资鼓励项目的政策,探索出可控的操作及管理程序,从而真正实现建设单位关于总承包采购管理的“两统一、三同意、三监督、两备案”的管理原则。

参考文献

[1]车宝华.EPC总承包模式在石油化工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篇13

【关键词】EP项目;汇率风险;进度风险;采购管理

引言

随着EP模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大型项目,国外的大型工程公司进行了EP各项内容的研究,如对EP模式下项目的融资、安全、质量保证等进行研究,有多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已发表。因我国 EP 模式发展不成熟,国际市场上重大项目的管理承包,大部分是由外国公司承揽。中国公司即使承揽了部分设计、施工的分包工作。本文从“汇率”、“进度”、“采购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指导我国EP项目在海外的开展。

一. 海外EP模式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海外EP项目的实施在汇率、进度、采购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

1.汇率。由于国外项目以外币计价,这决定了项目面临汇率风险。承包商难以控制汇率变化,其损失由承包商直接承担。为规避风险,可与银行签订远期结汇协议,进行锁汇操作。但银行的报价汇率并不是真正的优惠。且项目的收款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并不能每次都可以按合同约定得到进度款,所以也无法按约定与银行交割。从锁汇的操作效果来分析,锁汇的确是有一定作用,但收益有限也不稳定。

应对汇率风险的措施:1)与业主签定EP合同时制定浮动条款:约定当汇率波动超过可承受的风险水平时调整合同价格;同时在签约前要加强对全球局势和宏观经济的分析,在投标阶段考虑汇率风险,计算好风险预备金;EP项目周期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关注汇率变化,随时应对减少损失,如与业主协商提前支付工程款、进行锁汇操作; 2)国务院2014年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我国与韩国、阿根廷等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这些新的政策为我们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新渠道。

2.进度风险。 海外EP项目拖延现象严重,这对项目管理有很多负面影响:资金不能按期收回、成本增加、设备风险增大、罚款等。业主方面,一是施工速度慢,其次是资金紧张。国外的EP项目受到劳工方面的局限,施工依靠当地的力量,在国内1个月的工程,在国外要2-3个月才能干完。承包商方面,不能按时完成设计和交货,业主可能对设备出厂检验时提出异议并要求整改,造成设备交货延期。

拖期是项目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将工期的起算日和预付款支付时间相结合,为项目赢得时间,尽早安排设计和供货; 2)在项目准备阶段提前找出设计和供货的关键线路,对各关键工作重点控制,发现问题随时处置,加强对项目进度控制;3)对供货商的制造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确保按期交货防止设备出现大的质量和进度问题; 4)在合同中约定当非承包方自身的原因造成拖期超过一定期限(如3个月),业主应支付剩余工程款或分担承包方由于超期而造成的损失;5)针对外国施工单位的经验欠缺,承包方应给予外方指导,尽量减少因经验不足造成的返工和延误。

3.采购管理。工程设备材料占合同的比重大、类别多、技术性强,稍有失误会导致亏损。加强采购管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成功意义重大:1)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企业要形成一系列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模式的选用、程序的确定进行明确规定,保证海外项目采购的顺利进行。我国采购模式应当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有利于我国建筑业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效益提高。当务之急一是加快修改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使其能够适应海外工程采购模式灵活化的要求,二是要建立项目采购管理的专业化常设机构。2)使采购与相关部门良好对接。项目采购先要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计划,审批后由采购部门采购。在全过程各部门要有效协调。在项目的各阶段,采购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如海外EP合同签订之前的投标,采购部门要配合报价部门进行投标报价。弄清工程材料的规格、品牌、数量要求,及时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力求向报价部门提供准确信息,给出合理价格。合同签订后,采购部门还应配合采购和供货。因此项目采购必须多部门协调才可最大限度提高采购效益。3)完善供应商评估机制。采购还要综合考虑其他要素,如材料价格的市场浮动、施工计划和方案、进货时间和批量、资金的周转、汇率和利率等。对于这些情况的综合考虑还有对供应商资金和信誉的考察,了解订货合同中的各种限制条款,就可以表现为对供应商的最终选择和评估,最终选择可靠的供货商,总的原则是要尽可能地化解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和增加项目效益。4)对采购的主要环节进行控制。一般采购工作的基本程序:编制采购计划;接收采购文件;确定供应商;编制询价文件;报价的评审;签订采购合同;催交;采购检验;包装、运输;交接及收尾服务。其中各环节的工作都需要按计划有序进行,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采购质量,因此采购机构要切实加强管理,对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

二.结论

海外EP项目管理项目干系人多,项目阶段放行口多变、物流运输方式多样化,移交要求更严格,因此优化EP模式管理意义重大。可一定程度解决项目资金不能按期收回、成本增加、设备风险增大以及罚款的负面影响,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来降低EP项目风险,从而优化EP项目管理体系,达到可交付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强. 浅谈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和运作――以阿尔及利亚某石油工程EPC项目为例[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05).

[2] 罗振华,谭大璐. 应用物流管理思想改善EPC总承包项目中的采购工作[J]. 建筑经济,2006(02).

[3] 刘靖,黄有亮. 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中信息沟通问题研究[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7,(06).

[4] 黄世红. 谈EPC总承包项目抵免税和资产交付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商业会计,2006,(12).

[5] 包世洪. 对提高总承包项目设备管理能力的探讨[J]. 建筑机械技术与管理,2007,(06).

[6] 颜世强. 在非洲实施总承包项目的几点体会 [J]. 四川建筑,2008,(03).

[7] 陈志. 并行工程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2008.

[8] 薛锋.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9] 王进友.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研究 [D]. 天津大学,2008.

[10] 杜正海. 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物流运作[J].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05).

篇14

【论文摘要】: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以来,采购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支撑点之一,在宏观调控经济、节约资金、抑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运行的实践来看,政府采购要进一步发挥调整总量平衡,优化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作用,还存在亟待规范和完善的问题。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我国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支撑点;与此同时,采购行为、采购方式得到进一步规范;专家评审机制、限时办结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等得到进一步落实;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收到良好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规范和完善。

一、政府采购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违规审批现象时有发生。政府采购必须坚持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并且通用类项目应当委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组织实施。现实中,有些单位一味强调特殊性,有些采用改变项目名称等手段,想方设法规避公开招标和集中采购,一些部门游离于监管部门的控制而自行采购或变相自行采购,既违反了《政府采购法》及其他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影响了“制度效益”的实现,也损害了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和本应达到的社会经济效果。

机构缺乏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有的政府采购机构组织开标、评标却无监督人员监标;有的机构把自身经济收益放在第一位,对采购程序等有关规定能松则松、能宽则宽;有的采购机构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把关意识,对有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现象,放任自流。照顾人情关系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采购人在采购文件中设定特别参数,倾向性十分明显,变相指定中标人,有的采购人与供应商私下通谋,采取种种方式规避法律,帮助陪标、窜标和围标;有的采购人代表在参与综合评审活动中,不讲原则,故意照顾人情关系,导致评标结果不公平。

个别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有的评审专家对项目的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不熟悉,无法合理评价投标文件;有的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匆匆完成评标,评标质量不能令人信服;有的专家不能坚持独立评审,过分迁就采购人和采购机构的意见;有的专家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不熟悉,对评标程序、评标内容、评审规则缺乏了解,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裁量;有的专家利用自己的身份,主动与采购人和供应商联系,为采购人“包装”替供应商“代言”,直接影响了公平、公正原则。

对供应商质疑投诉处理不当。有的政府采购机构和采购人对供应商质疑消极应对,敷衍塞责;有的屡找借口,推托责任;有的置之不理,将矛盾上交。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政府采购管理者及参与人在审批、组织和评审政府采购项目时,把关不严、执法不力、利益驱动、责任意识淡漠。

政府采购欠缺节制意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政府采购节制意识的提高,采购行为的公开、公正、透明,只有在尊重社会公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实。

二、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与完善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立法,建立有效的异议、申诉和救济机制,健全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应允许政府采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通过磋商、仲裁、司法或行政等手段维权,保证采购实体、供货商、承包商或服务提供者的正当权益。同时,制定出台有关分散采购管理办法、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机构监督考核办法、供应商质疑处理办法、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最大限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尽可能地减少权力寻租。重视采购目录和采购方式。拟定政府采购目录时要广泛征求政府采购参与人的意见,凝聚大家的智慧,科学划分通用项目与专用项目的内容,合理确定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货物服务项目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充分体现出政府采购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最大限度地消除政府采购活动中的人为因素。同时,要推行采购方式审批责任追究制,不断规范财政部门的审批行为。

严格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管。集中采购机构要依法采购、注重规则,其它采购机构要合法经营、诚信服务。严格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督考核,要从工作业绩、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进行量化评价。从现代政府采购团队文化建设的角度,结合诚信原则,使服务变成品牌,变成展示政府采购形象的载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加快财政支出改革服务。

强化对评审专家的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一是要把好“入门关”,既要大胆引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又要慎之又慎,努力在政府采购专家的引进机制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引进与需求一致,道德审查与专业审查并重,破格与资格并举,特别要重视对专家实践经验的审查。二是要把好“监督关”,要制定科学严格的专家评审工作制度、专家评审工作信息反馈制度和诚信制度,把专家的评审行为置于各方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专家清正廉洁和客观公正的思想意识。三是要把好“审验关”,要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充分利用对专家资格核验复审的时机,从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水平、执业能力、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建立起评审专家的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采购队伍建设,提高采购从业人员的采购执行能力。实现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化,将政府采购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正常开展,使政府采购工作真正成为体现效率和效益的阳光工程。所有政府采购管理者和参与人,应注重公正道义素养、专业权威素养、信息吸纳素养和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配合意识、自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重视监督检查。强化职能监督、重视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有效监督的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培育纳税人的权利意识,使纳税人积极监督政府采购行为。来自纳税人的监督针对性强、效率高,能有效节约政府组织监督的制度成本,也是实现政府采购经济目标和效益目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