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
思想政治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教育人的工作、塑造人的工作;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是潜移默化,自然使之。当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教育行业,则更需精心谋划,整体布局,探索新的模式。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要立足现实,积极探索,融师、生、校思政工作为一体,全面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洪钟大吕,旗帜鲜明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
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职工队伍整体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的提高是关键。
(一)大张旗鼓的弘扬正能量,使正确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学校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工作例会、教研会、班主任会、升旗仪式、节庆日庆典活动等不同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集体场合下,不失时机的从正面对全校教职工提出思想要求和工作要求。要求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二)俯下身子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出发,不空洞说教,不脱离人的现实复杂性和社会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平等地对待与大多数人意见相同的人,还要平等对待与多数人意见不同的人,否则,就形不成民主、和谐的氛围,无法促使组织成员齐心协力地工作。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思政工作的目的是保证单位内部政治稳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如何使教职工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接受,就需要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比如定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会,开展作风建设月等活动,通过集体学习,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工作作风。
二、春风化雨,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2000年后出生的中职生们具有思维独立,个性张扬,追求时尚,缺乏审美,沉迷网络等特点,又处于职校这个尴尬窘境,深怀生存与发展的忧虑,所以做好职中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从体察学生心、善解学生意上入手,从顺乎学生需求、解除学生忧虑上发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深入开展 “铭记历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学习雷锋争做好少年”、“文明礼仪之花香满校园”主题班会等系列学习活动,这些比赛和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典型引领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充分挖掘本校的新人新事,形成榜样的力量。在校内外显眼的位置设置光荣榜,将校内涌现的“刻苦学习之星”、“优秀班干部”、“文明礼仪之星”、 “技能大赛之星”的事迹张贴悬挂,通过对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大力宣传,不仅在每一名职校学生中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也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巨大的正能量。
(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在于实践,坚持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载体,追求职校学生崇高的道德境界。比如组织志愿者到光荣院开展服务活动,同学们纯真的表情,亲切的话语,使得老人们笑逐颜开。同学们的慰问给老人带来了喜悦、幸福和欣慰。
三、优化校园环境,潜移默化育人。
为了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建成“花园学校”、“绿色学校”、“文明学校”为目标,学校大力进行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
(一)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也要咬紧牙关节约资金,更新实训设施,增加体育器材,完善消防设施,改善教学及办公条件,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二)美化校园环境。做到绿化美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 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把绿化、美化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中,制订切实可行的校园美化化方案。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常规宣传常更新。二是制作宣传品布置装点校园。例如制作以《弟子规》、《德耀中华B仁义诚敬孝》楷模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为内容的展板,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三是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工程,使老师同学们在思想深处受到触动,得到升华,全身心投入到具体的工作学习当中。
四、总结经验,抓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
(一)立足关注师生成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人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情感状况,既是思想工作的起点,更是思想工作的生命线。如果我们都处于谁也听不见别人说什么,自己说什么别人也没闲心去倾听的环境中,我们需要的思想工作也就不可能深入人心了。所以,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的设身处境为职工着想,教师不能舍身处境的为学生着想,那我们的思想工作也就难免浮在表面而难有实效。在学校里,学校领导通过对教师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观察交流,进一步促其在思想政治学习、工作态度、生活态度方面更快地成熟成长起来;学生在老师的关怀下度过了充实的职中生涯,走上宽阔的人生大道。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工会组织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职工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工生活保障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服务群体是广大职工群众,最终工作的效果如何,发挥的作用如何,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如何,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关系到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党和政府在职工群众中的地位,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工会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要注重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体遇到的就业、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最现实的具体问题。要着眼于建立工会保障工作长效机制,从实际出发,以改善和提高困难职工的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才能调动他们热爱企业、关心企业、发展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强化职工生活保障工作,必须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提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新时期职工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就要求工会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必须有所作为。就要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工会生活保障队伍。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贯穿于工会工作实践中。要把关心职工、服务职工群众作为第一要务,要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紧密相连。
工会保障工作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每个工会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工会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要了解职工、贴近职工、服务职工、心系职工。要始终做到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凡事想着职工群众,工作依靠职工群众,一切为了职工群众。要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等形式把从事生活保障工作的干部培养成为熟知制度政策、善于沟通协调、工作有成效、得到职工群众信赖和认可的行家里手,从而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三、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正确处理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要将送温暖活动与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对困难职工群众体现人文关怀
工会组织是“职工之家”,就应该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近年来,包钢工会组织不断深化送温暖工程、创新送温暖内容,对困难职工加强档案管理,做到针对困难职工群体的不同困难程度、不同的致困原因、不同帮扶需求等情况,因人施助、分类帮扶,采取送资金、送物质、送岗位、送培训、送医疗、送助学、送政策、送文化等措施实行帮扶救助。把节假日帮扶向平常化、日常化转变,不断推进送温暖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要不断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和协商共决机制,督促企业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一线职工、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实现在企业增效的同时,使职工收入不断增长,确保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继续实施好“金秋助学”“帮困助学”活动的开展,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为缓解和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包钢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已形成品牌工程,它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体现。它为确保单亲困难职工子女得到资助,完成学业,圆他们的上学梦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针对女职工开展 “医疗救助”,增强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包钢工会着眼于特困女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全面推行实施了《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依法保护了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定期为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交纳生育保险,为在职的女职工购买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为女职工特别是困难女职工构筑了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这些好的做法分担了患病女职工因大病致困的后顾之忧,为她们构筑了一条医疗保障线。
四、以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契机,在建立职工生活保障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增强企业工会活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整合资源,扩大帮扶力量,困难职工与低保工作相结合,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完善多层次的生活保障体系
依托帮扶中心,将送温暖工程、再就业工程、接待、法律援助等工作纳入困难帮扶站,围绕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重点帮助职工解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突出的问题。要用《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保护职工工资、休息休假、社保、医保、劳动安全卫生的权益不受侵害,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要为职工创造良好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二)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群、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做好就业帮扶,以创业带动就业
【关键词】教师;素质;提升;途径
一、全面发展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努力成为综合性人才。在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理论水平等多方面都应该符合当代学生的特点,了解必要的多学科知识,习惯多学科专业思维。并能够通过强大的表达能力将这些方面的能力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一)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途径
教师专业技能包括讲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励能力、教材向教学转化能力、驾驭课堂能力。身为教师,拥有高水平的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的立命之本,教师只有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清晰透彻的讲授课程内容,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传递给学生。要想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能,要从一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高校应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管院(系)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计划,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教师专业技能和应该达到的教学水平。
其次,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督察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教学督导部门应该以随机听课、教学常规检查等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做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最后,为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学校、院(系)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不同水平的教师,课酬、津贴、任务量都要有所差异。并适时举办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对表现优异者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以此作为晋级、晋职的考量标准之一,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技能。
(二)科研能力提升途径
科研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切实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能力的提升,要做到:第一,以科研开发为手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第二,以学术交流为契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第三,以学术专著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
(三)实践能力提升途径
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实现意识形态理论向实际生活有效的转化,用经典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用实际工作验证经典理论,使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二、明确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荣誉感
在高校中,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都明显不够,科研经费不足,学科歧视等现象较为常见。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正视自身的工作性质,明确认识到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来源;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指导。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学科专业教师,同时还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对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持有坚定信念,以身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荣。
三、注重个人形象
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不断凸现,使高校的教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教师的权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正在弱化,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非权力因素上,而这些非权力因素的主要载体就是教师的个人形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理论较为抽象,课程形式以大课堂教学为主,所以教师个人形象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较为关键的因素。
研究表明,在教师个人形象因素中,学生最关注的是教师的知识面、语言运用艺术、师生交往三个影响因素,大部分学生认为好的教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知识结构科学合理,能够解决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其次是教师语言运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说标准的普通话,且普通话必须标准、流利,速度适中,教学语言具有美感;最后,师生交往理念及师生关系也是教师形象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身的个人形象。做到为人师表,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四、开拓视野,创新思维,提高课程吸引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思想不动摇,并且要紧跟时代脉搏,积极吸收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积极开拓视野,积极向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学习,善于在教学中采取新方式、新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这样不仅能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青春活力,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也能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努力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体系,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课程授课者,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完善思想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一)理想信念有待于进一步坚定。在长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经历过97、98年大规模“下岗”潮后,部分干部、职工认为,在企业即将到来得快速改革的情况下,只要自己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就能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使部分职工热衷于“钱图”,认为“有钱”好办事,而对政治学习漠不关心,对党的理论知识更是漠然处之。
(二)认识不足。企业的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之时,部分人认为搞市场经济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即不能直接创造价值,而且各项费用花费不少,没有存在的必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性认识有欠缺,认为十次的教育不如一次的处罚,从而对在职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错误行为不能够及时的引导、疏通、教育,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针对性不够强。近几年来,随着国企改制改革,重组整合战略的推进实施,企业管理层和职工更多地重视人员的有机搭配、调剂,专兼职政工人员同基层和生产一线职工的接触、并以个人言行来影响和带动职工的机会逐渐减少。各基层党支部更多地是协助行政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潜移默化作用显得不够,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以管代教、以管代学现象,认为只要完成了工作任务,就是一好百好。
同时,政治学习流于读文件、念报纸,做工作小结等形式,学习显得陈旧、枯燥,最终导致职工将政治学习当作完成任务,而不是充实和提高自己。职工心中的疙瘩并没有因参加了学习而解开,学习没有针对性,使得职工不关心、没兴趣,学不进去,更谈不上学习的效果了。
二、新形势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能力的新要求
针对上述形势任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探求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不断破旧出新是做好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求。
首先,生产经营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职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必须针对不同行业干部员工特点、思想发展特点,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精神振奋起来,营造“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局面。
其次,基层生产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政工干部必须努力提高素质能力。基层生产单位部分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环境相对恶劣、队伍年龄年轻、管理人员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等特点,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把握队伍思想动态上下功夫,在解决队伍潜在问题上作文章,激发队伍活力。
三、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途径及方法
针对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要求,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是练好眼功,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对象是人,基层政工干部要掌握职工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必须具有敏锐的目光。要做到善于观察,就必须加强眼功的训练,努力做到“三看”:一要立体观察,全面看。就是要着眼于整体队伍现状,分层次多角度的分析队伍思想状态。工作中,将队伍分为企业员工、正式职工、以工代干、一般干部、骨干干部等五个层次,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引导、环境改造、集体教育、个别谈心等方式,看大家的具体表现,看每个层次的思想需求、发展需求、行为习惯。二要见微知著,细致看。就是要着眼于个体的差异,细致观察一人一事中透射出来的思想苗头、行为习惯、发展倾向,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解决细小问题。作为政工人员,要能从职工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声叹息等细微变化中,发现异样,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准确把握其情绪,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本质,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三要实事求是,客观看。就是要时刻以客观为依据,切忌凭自己的印象、感情和经验主观臆断,“两把尺子”量长短。只有客观实在分析,决策才能正确。
关键词:《论语》;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5-0077-03
一
“重智轻德”是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一种现象。一般说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把我国道德教育目前所遭遇到的困境归结为考试制度,因为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在“考试指挥棒”的引导下失去了对教育本质的正确认识。但如果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一“不合理”现象的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在前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采取一种一体化的、富有意义的态度……人们不能清楚地区分不同的行动和不同的领域”。[1]在这种社会,“我应该如何生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人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这种基于美德伦理的道德诉求使人们不会也不可能仅仅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完善生活和完美人格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所以他们对教育要求也必定是全面的――真善美(智育、德育和美育)统一于教育体系之中而不会发生分裂。
启蒙运动昭示了人的理性的回归。但在尼采主张“上帝死了”的同时,人们并没有再次重新建构起伦理一体化的生活世界。理性的回归导致了世界的进步和社会的转型,但同时也导致了理性自身的悖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分化。更为重要的是,理性分化的两个结果并没有得到平行的发展,而是工具理性逐渐统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具理性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就是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属于价值理性范围之内的美育和德育则受到了智育的侵蚀。如果说国内一系列的考试制度是其直接原因,那么实际上,现代社会价值领域的分化,也使得教育不可能再承担起全方位的教育职能、实现对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的功能则是其根本原因。因为现代社会对工具理性的推崇,必然会导致学校教育对智育的倾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是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从长远来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为二级学科是与我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趋向一致的,因为目前条件下想要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智育)之中,既不现实,也与当代教育制度不符。但是,思想道德教育仍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自身的职能仅限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或者说把思想政治教育课视为知识传授性课程,忽略了课程本身的职能――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功能,这就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只有接受感,没有认同感;思想政治理论课富有理论性,缺少实践性。因此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切实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职责,让学生对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因而我们认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能否具有实效性的关键之所在。基于此,我们可以考察传统教育模式,从传统教育理论中寻找可资借鉴的资源。实际上,《论语》中的“学”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使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理念。
二
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不难发现,“学”最初的含义主要是“教”。郝大维、安乐哲等人甚至认为,“学”就是“教”,即从实践和知识上让人“觉悟”,“在先秦,‘觉’的意思是,当时力求学有所成的学者在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获得深刻认识”。[2]现代意义上的“学”的概念,只不过后来对知识学习这一意义片面强调的结果。
孔子在《论语》中对“学”认识和理解就具有“上所施下所效也”的含义,比如在孔子看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君子所“学”之德行必然会对庶人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论语》中的“学”已超越了其原初含义,已经不仅仅意味着“上行下效”,而且还具有了很强的认知意义和社会功能。
在认知方面,“学”能够让学生习得作文之道,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孔子认为,通过学习《诗经》,可以培养想象力、提高观察力、锻炼合群性和学习到讽刺的作文方法,如果这些目的都没有达到,还可以对鸟兽草木等客观知识多多认识,他诘问自己的学生“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
实际上,解惑只是“学”的基本目的,而传道授业、文化传承与社会稳定之功能才是“学”的根本之所在。一般说来,我国的传统社会是社群主义的,人与人之间构成了一个由各种各样“关系”构成的共同体。[3]这种“关系共同体”主要依赖共同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来约束。在先秦儒家那里,这就是“学”的主要内容,即从社会道德规范角度对经典文献进行解读,并将对文献的道德认识应用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实践。孔子督促自己的弟子“学夫诗”,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颜回之所以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也是因为颜回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伦理性解读和道德性实践――颜回之“好学”,在孔子看来,在于他能够“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不仅如此,孔子还对“学”赋予了文化传承的职责。道德习惯和社会风俗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只有通过“学”才能得以继承和发展,“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学”的这些功能使得孔子能通过“学”来教育学生,实现自己继承已有文化制度、改变社会现实的理想。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而《论语》中所谈及的“学”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素质不断提升、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这部分将从学之对象、学之方法、学之目的和学之结果等角度进行论述。
1.“学”之对象――“伟大的书”
《论语》中,孔子把“学”(亦即“教”)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伟大的书”――“诗”。笔者认为,《论语》中的“学”有其两端,一端为“艺”,它是“学”之始;另一端是“诗”――《诗经》,为“学”之终。孔子认为,首先应该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就能够学习《诗经》。如果说六艺的学习是提升教师自身修养的开始阶段――因为学习每一项技艺都需要依照规范行事,完成了对六艺的学习,人的基本行为道德规范也就养成了。[4]《诗经》的道德意蕴使孔子赋予它重要地位,让其作为自己“教”和“学”高级阶段的学习文献,原因就在于《诗经》能够被进行道德化解读,让思想性、政治性和知识性合而为一。比如,他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因为子夏能够对《诗经》从道德修养角度进行诠释,所以孔子才说“始可与言诗矣”。
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注意遴选学习的对象,选择高雅的、对人格发展有利的“伟大的书”――经典作家的著作――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学生要学有所获、课堂要内容丰富,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提高道德修养过程中对自我德育素材的撷取。国外大学的人文教育部分承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他们所选择的课程教材就是一些“伟大的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者,两课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和专业素养,需要学习“伟大的书”――的经典文本,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学”之方法――思与省
“学”作为一个获得知识和人格发展的过程,必须不断地反省(“思”)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身道德修养方面得到提升。“思”为“学”提供纠偏功能,否则学习仅仅是盲从,不能与时俱进。“学”必须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通过“思”和“省”,才能真正做到“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里仁》);如果不“学”不“思”,那么人对道德条目的把握就很容易走入歧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要承担德育职责,应该在“学”中结合“思”和“省”,尽可能避免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对自我人格发展的不利影响。古希腊的柏拉图把智慧作为“四美德”之一,主要是因为智慧本身内在的判断力,它要求人们不断进行理性反思以期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智慧之所以有时候与“审慎”同时使用,就在于它能够指引人们进行正确的道德实践,即告诉人们应该在什么时机实践,也指引人们如何实践,并帮助人们面临不同的美德发生冲突时进行平衡。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之所以能够吸引人、说服人,就在于他们在不断反思和批判。作为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真精髓,要对形形的文化思潮采取一种理性和审慎的批判态度,这是教师能够政治上与时俱进、思想行为上“为人师表”的保证。
3.“学”之目的――真、善、美
“学”既要注重过程,最终还应该有所旨归。前现代社会的价值领域是统一的,所以真理一般包含着善和美,或者说“学”的目的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在《论语》中,“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六艺和《诗经》追求“真、善、美”。上文已述及,六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某种技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技艺的学习达到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即合于礼。而通过学习《诗经》,不但可以“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求真),而且还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即能够培养对家和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求善),甚至还“可以怨”,即学得作文的讽刺方法(求美)。不难看出,“学”《诗经》是手段,而培养完善的人格(真善美的统一)才是“学”的目的。
对于思想政治教师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的过程本身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为“两课”教师融合真、善、美的“整合式”教育提供了便利。毕竟无论是《基本原理概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还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些课程都包含着真、善、美的内容,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挖掘、去提升。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仅从知识角度讲授“两课”,笔者认为这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狭隘理解,从一定程度上,这也将会影响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
4.“学”之结果――君子
“学”的目的达到以后,最终在“学”者身上要有所体现。在《论语》中,“学”的理想结果是培养出像颜回一样“安贫乐道”的君子,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但这并非唯一结果,实际上,只要人们能够在加强修养的同时又不失自己的质朴品质,那么就可以算得上是君子。但不要过于追求“文辞”之美,因为那样做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向他人展示自己;而君子之学,绝非为了炫耀,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意在表明求学之士最终想要达到的结果是自身道德品质提升。进言之,君子的“为人”之“学”,应该在“修身”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别人,通过“修身、齐家”达至“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该通过“学”把自己和学生培养成为“君子”――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成一个知荣辱、有信仰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够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严肃又活泼,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政治性,进而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正确认识。虽然不能要求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做到让学生觉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但最起码要做到“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教师是一种权威,在某种意义上,他能够被学生认可就在于其道德人格的完善,在于他对待自己事业和信仰的态度。只有人格健全、政治正确、品行高洁、信仰坚定的教师,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因为“身教”之于“言传”,其作用更为明显。
冯友兰先生经常说“旧瓶装新酒”,“老树发新芽”,就是指我们应该不断继承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批判性地吸收有益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内容和形式。中国传统一直讲“教学相长”,这实际上是在要求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学”这个概念所蕴含的原初含义不可能完全适合现代社会,但是“学”的理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提升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 磊. 解魅、分化与现代性[J]. 现代哲学,2003(1):129-134.
[2] [美]郝大维. 通过孔子而思[M]. 安乐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胡必亮. 关系共同体[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 [德]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收稿日期:2011-08-12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品德;提高;素质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对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既是一个转变教育观念的好机遇,也是一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疑难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调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口语交际等等。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在新课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作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会影响到该节课的整体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那么干瘪苍白,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引进导入新课程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这样,既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最直观可行的措施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思想品德,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的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应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
三、以彩色、动感的语言带学生进入学识胜地
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思想品德,主要是他们认为思想品德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中学思想品德的哲学部分和经济学部分还略微好些,而思想品德学部分很多学生就用“假、大、空”来形容。可见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在过去是多么失败的一个结果。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管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
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同时也运用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来表达教师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激发出来,主动性自然就发挥出来,也就不再有思想品德课毫无生趣的结果了。
四、利用学科整合优势多方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而不是只偏颇于任何一个单独学科的“专人”。新教材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是一大优势。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
五、与班会课有机结合真正使知识落到实处
新课标既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把课堂当成学生成长的乐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和平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机地结合班会课,使知识教育结合实际生活,落到实处,发挥出实效。既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用性又带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实际生活中更能体现知识的价值的知识应运的乐趣。
关键词:油田;企业;政工;思想;素质;发展
不管是古时候的阶级政权,还是现在社会的企业发展,从古至今,一个集体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手段的支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思想素质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油田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油田企业而言,其政工队伍的思想素质代表着企业的整体思想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正能量可以通过优秀政工人员来积极带动,并且这种积极性和能动性能够感染其他的工作人员,从而促进企业在这种政工队伍良好的思想态度下更好的健康发展。
一、提升油田企业政工思想素质的重要性
培育人的过程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不仅优良传统需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传播,党的政治趋势也需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来传达,同时,思想政治还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保障。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在油田企业中的开展而言,油田企业日常运营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渗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决定着油田企业发展的进程。由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基本的生活态度在油田企业员工思想意识当中随着改革开放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不仅给油田企业政工队伍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还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标准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繁重。为了能够促使政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观念和方式上革新从而保障其作用的高效性,需要迫切的提升政工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确保他们能够用创新和改进的态度来面对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形式、新内容和新方法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才能够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因此,提升油田企业政工思想素质对于顺应不断发展改革的油田企业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升油田企业政工思想素质的措施
(一)促使政工人员责任意识的提升
为了确保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并且能够更好的传达政策和生产要求,不仅需要企业重视政工工作,还需要企业在探讨完善政工工作开展形式的过程中注重将基层员工的思想素质与油田企业的发展方针相结合。同时,对于能够有效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健全,这样才能够促使责任意识深入员工的工作态度当中,在完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基层员工的实际情况和态度,参考他们的意见,从而确保所制定的工作体系对于工作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在企I的发展过程中,并不仅仅是企业管理上会体现责任意识,其责任意识还应该传播到各个环节中的工作人员当中,促使基层工作计划得以加强落实,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能够得以有效规避。完善生产体系标准是开展基层工作任务的保障,它能够在油田企业日常的工作当中对隐患现象进行观察和责任划分。
(二)促使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包含有文化素质、内在涵养以及思想素质方面的提升,而从思想政治方面重视企业职工、并不断的对其进行提升是从根本上对油田企业进行完善的重要举措。为了能够从工作适应能力方面对油田企业政工人员进行提升,可以通过高标准选拔的方式来促使企业政工队伍思想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来实现。首先可以通过优秀的人格魅力从政治素养方面感染油田政工人员的提升;其次是运用“德”和“理”两方面注重提升政工人员的道德水平,以此来增加信服度;第三是通过培养政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吸引人、征服人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来实现。
(三)加强政工队伍的危机意识,促使他们创新精神的提升
危机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于政工队伍而言是促进油田企业不断对其壮大发展的前提,忧患意识能够提高政工人员的危机意识,而只有在危机意识的推动下才能够促使他们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从而对其不断的优化改进,最终构建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独特认知思维模式。但是政工人员的自主创新离不开企业的鼓励支持,所以企业需要从制度上对政工人员进行鼓励,从而激励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实现可以通过新看法和新对策来面对解决政治思想工作中的新问题。
三、结束语
政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是油田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所以需要从根本上对其予以重视,除了要从注重自身整体思想素质的强化,还要从责任意识方面加强提升,这样才能够促使政工人员在面对工作的过程中时刻感知到危机意识的重要性,进而不断促进自身创新精神的提升。由此可见,油田企业政工的思想素质是奠定油田企业良好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员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对于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步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星.浅谈如何提升政工队伍的素质[J].管理观察,2011,3.
一、政治课教学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注人是新一轮高中课改的核心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自我塑造、培育和发展的,肯定这种自我塑造的可能性和人的自觉的力量,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主要着眼于如何教会学生应付考试,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学习以及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和智能上;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关心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方式和策略来获得这种结果;大搞题海战术,造成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压抑,课堂成为教师的讲堂,而不是学生的学堂。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培养人文素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为“激趣、启思、导疑”,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活泼、自由、愉快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赞赏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温馨、和谐、民主、宽松、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宽容、理解、合作的快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感情基础。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终极目标还是人,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让人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政治课教学应注重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表现,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可接受的教学方法,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会学、好学、能学,最终学会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所以,政治课教学既要服从于知识的传播,更要服务于人的发展,要回归学生,“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
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政治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其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2007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这一根本任务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 教师要做一个正立而大写的人,用心灵的气场激活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学生上课的过程不仅是在理解、解读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也是在理解和解读教师的“人”。教师的道德行为、知识素养、心态性格、个性魅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做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业师,更是身教、心教育人的智者。教师是一个榜样,一座灯塔,一面旗帜,一个活生生的人文载体。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资本。教师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见识、人品、才能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应当有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教师是偶像,是榜样,更是学生羡慕、学习、效仿、超越的对象。教师的幽默风趣可以随时随地给学生带来轻松活跃的气氛;教师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可以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只有具备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才能游刃有余。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涵养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把自己的体会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身的人文素质来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教育。陶行知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这个道理。
三、挖掘教材人文精神内涵,升华教材知识
政治课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力挖掘教材中的育人资源,做到教材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在市场经济的特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实际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守信等原则,本质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那么,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然而,近年来,诚实守信这一社会道德却渐渐被淡忘,甚至置之脑后。于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毁约、诈骗、赖账拖欠、盗版侵权等失信行为层出不穷。凡此种种社会现实都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列举当前社会上不讲信用的现象,如“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社会实例,结合教材论证、分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一种道德追求,树立诚信信仰,塑造诚信人格。这种处理不仅实现了对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现实,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基本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有效载体;合理运用
培养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是高中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品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走向社会后参与政治活动的范围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价值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要把些内容传递给高中生,使其接受,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给受教育者,才能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觉的行动,这些媒介形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 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应该具备的特点
1.客观性。首先,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要具有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以及教育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它们需要依附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进行,失去了物质基础教育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标和内容的,并且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客观存在和外在表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以客观的形式存在的。
2.承载性。承载性是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本身就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承载性是其固有的特征,通过承载物和受载物之间的承载运动表现出来。载体承载的内容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政治观念等,只有在载体提供的场所中才能进行承载运动,受教育者才能受到教育者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任务、方法等也需要通过载体的承载来发挥相互之间的效应。
3.传导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承载性和传导性容易被人们混淆,传导性和承载性有很大的区别,承载性体现的是载体的轨道作用,传导性是指载体具有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承载性为传导性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传导性更加体现出载体的纽带作用。通过信息的传导,教育者才给受教育者创造了全心情境,正是由于载体具有传导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操作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使用的有效手段,教育载体由教育者操作,这表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培养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具有可操作性,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把教育主体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教育者使用的载体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使用者是教育者,其主导地位显而易见,失去了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教育也流于形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能得到培养。
二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的合理运用
1.载体运用前要合理规划。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种类很多,形式复杂多样,如果对载体的使用杂乱无章,势必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比较晚,教育者在使用载体时往往忽视了对载体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载体的分布不平衡,影响了载体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应该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间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育环境、受教育者的特点为基础,对载体进行全新的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系统,对受教者进行全方位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到实际条件,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管理方式,教育形式,还需要具体的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保障等诸多方面考虑。例如,网络载体需要投入资金建立网络系统,学校的技术保障和实际管理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载体运用前要合理规划,才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2.发展大众传媒载体。在信息化日益加剧的时代,高中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了,大众传媒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大众传媒载体是指为了实现思政教育利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书籍、电影等等,由于大众传媒的覆盖面比较广,传播也比较迅速,因此时效性非常好。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校报、学报等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积极发掘大众传媒载体的优势与劣势,合理利用开发,实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
3.合理利用网络载体。网络是信息化时代高速广泛传播信息的载体,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现如今,网络已经慢慢融入了高中学生的生活,改变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各学校目前也都在为积极建设一流的数字化校园而努力,建校园网站、设相关网页,做论坛这些都可以方便大家的学习。同时,网络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种新形式,它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点,高中学生对网络怀有很大的好奇心,合理利用网络载体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教育者应该建设集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思政教育网站,对学生进行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规避网络不良信息,接受正面的网络教育,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4.创造活动载体。活动载体就是为了实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一系列活动,把思政教育的信息渗透在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提高素质。高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组织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等,通过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它,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学习活动、学习先进典型活动、评选表彰先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务实学习的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三 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帮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活动,而载体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方法的使用,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内容的学习,教育者和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等,都需要一定的载体为
其服务。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众多的表现形式,比如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网络载体、传媒载体等,但众多载体有着共同的特点,载体的有效运用就要在符合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际,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载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 温传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工会论坛,2010(4)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the new media era,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ducation, teachers also need to constantly change and innov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developme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task of teaching contents, s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will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media,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ual impact of new media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new media, provides new clue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omote student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nd political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teachers’ literacy; improve
1新媒体介绍
1.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产物,新媒体的内部环境和构成元素不同于传统媒体。目前的新媒体被定义为通过电信网络出现的新媒体形态,其中包括使用无线和有线通道的方式,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互动方式,实现了智能和知识的社会化传播形式。新媒体改变了现代教育中的知识传播方式,提倡线上学习、游戏学习、移动微型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新媒体体现了新一代技术水平,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也开始介入了人们的生活,尤其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充分证明了新媒体的可利用性和重要价值。
1.2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能够与受众建立密切的联系,同时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为该行业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理念,传统的媒体一般实行单一的传播形式,而新媒体则不同,它改变了传播状态和方式,使受众者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促进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大众传播。新媒体也为媒体行业减少了传播成本,人们也可以免费使用,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所以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决定了新媒体有其独特的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为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载体,能够吸引受众,同时媒体本身具备信息传递的条件以及时间,这些价值的综合作用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新媒体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是在某段时间内时代赋予媒体的新内涵,是在理念和形式上的革新,能够在特定的时期产生特定的效应,使新媒体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特定时间内展现自我价值,所以其生命力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对新媒体的要求和应用理念有所不同,其特性和价值的体现也会存在差异性。所以,只有把握新媒体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其内在价值和外在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效用。
2新媒体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正面影响
新媒体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其交互性能够使信息传播途径呈现网络状,并且进行多维度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能够将思想政治课堂与时展相结合,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和途径,通过利用巨大的信息量丰富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学生不仅仅能够自主地探索学习资源,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下教育的转型和创新,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方面的资源加以持续学习和研究,所以,新媒体为学生与信息资源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
2.2负面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学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由于新媒体支持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息,导致了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对于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尚存不足,同时缺乏自我控制和认知的意识,在泛滥的信息市场中容易迷失自我,误入歧途,这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产生较大的阻碍。一旦出现不良信息,就会容易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也会严重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这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新媒体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养提升策略
3.1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责任感
新媒体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是学生最主要的引导者,所以,教师的素养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对教育工作和学生发展的责任感,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思想政治课受到启发,同时也能够以老师为榜样,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准则,这些都会受到新媒体发展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指?д撸?不仅仅需要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要求也需要不断完善。对教师而言,最基本的职责要求就是要拥有责任感,对教学工作负责,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将学生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
3.2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新媒体是特定时期的创新媒体形式,提倡创新的理念和技术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载体,教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提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讲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新媒体的出现,则为学生创建了自主学习平台,教师应该根据新媒体的形式和内容,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信息资源,传播新的技术理念,充分展现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功能和崭新的价值体系。所以,如果想要使思想政治课教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需要教师能够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与时代接轨,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融为一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
3.3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思想政治教师想要更好地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也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首先教师应该提高对信息的使用能力和传播能力,新媒体环境要求教师既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同时又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定期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使教师能够充分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教师也需要做好信息筛选工作,将有用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学生,尽量减少甚至是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正确利用有效信息,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水平和行为修养,使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得以进一步提高。
3.4增强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适应新技术环境
思想政治教师不仅需要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同时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学习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适应当代技术发展趋势。教师可以建立思想政治课交流网站,网站具备媒体分享、群组讨论、知识论坛等功能,为学生提供自主讨论和自由发表个人想法的平台,同时能够分享有用的信息资源,方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学习和研究,丰富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和理论。通过教师建立的门户网站,能够提高学生的选择分析能力和道德判断意识,能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同时通过社交活动,能够使学生尽早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有利于教师将情境教学英语应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一步引进新媒体环境下的先进技术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这也是教师个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学习和进步。
作为中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中学政治教师要能够接纳新事物,提高收集、整合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增强网络媒体自律意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熟悉网络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以更好地促进中学生思想政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一、对新媒体的解读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限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①。
新媒体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数字化、超链接、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虚拟化现实与网络化的生存模式。它具有诸多形式,如互联网门户网站、BBS、博客、微博、微信、搜素引擎、聊天室等,这些形式都具有普及率高、交互性强、平等交流、深入互动以及潜在风险性等特点,这也是它们优越于传统媒体的根本属性。
二、新媒体发展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双重影响
新媒体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和接收平台,它所具有的交互功能,使得信息呈网络状向多维度扩散、传播与反馈,促进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者之间以及两者内部的双向互动,为中学思想教育工作开展创造了新的途径。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媒介,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大幅度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但是,新媒体的多主体性和开放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传播信息,这就导致传播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期,往往缺乏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新传媒下的负面与不良信息的传播容易对主旋律教育的冲击。
三、新媒体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提升策略
1.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自身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政治教师更应当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多样化的竞争中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立场。新媒体已成为多样化文化竞逐的舞台是大势所趋,越是在这种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越应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避免受错误文化蛊惑和影响。
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探讨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教学实效是一个无可避免的话题。
一方面,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这要求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去主动解剖和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积极的态度直面挑战;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师生教与学“多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自身角色,不再做单一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新媒体下,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学习条件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决定了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及其教学方式的转变。
3.教师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技能和知识结构。针对当前的新媒体下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提高信息素养,强信息技术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应该是一名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应用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专业化人员。对此,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包括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师范教育中必须将电脑技能、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要求新教师在正式执教前,必须具备最低标准的电脑使用技能;二是在在职教师中,进行基础的资讯科技技能训练。
(2)教师要转变知识结构,做好学生获取信息的筛选者。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新媒体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关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转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目前,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技术设施体系初步形成,未来包括农村中学教师都能够在网络上自我学习。
4.教师要提高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创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网络上申请建立了一个社会化网站专门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这个交流网站具备微博、微信、群组讨论、媒体分享、论坛等功能。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在这个社会化网站上开展讨论,博客帖子,分享资源,也能发起或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主题活动。
比如,对“碰瓷”这一类不良社会行为的讨论,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教师还可以借鉴国外的虚拟旅行(Virtual Field Trip)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这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师更好的进行情景化教学同时又不会占据太多学生的时间。当然,除了上述列举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自我创新,比如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引进和“因地制宜”的创新Web Quest 学习模式。
作者:漆贞吉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 思想素养 教师理念 教学能力 教学条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34-02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人的思想与人的存在在质量上的密切正相关性。而在文明时代,人的思想形成则主要来自于教育。
教育,就宏观而言可分为两大类。如同冯友兰所说:一是关于修养,即“使人成为人”;一是关于职业,即“使人成为某一种人”。显然,政治教学在性质上应为第一种,且直接关系人的思想素养的。那么,如何在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呢?
1 教师理念的根本性
有这样一则寓言:小象出生后,就被拴在了庭院的柱子上。小象试图挣脱绳索,最终却徒劳无益。渐渐地,小象认定自己永远不可能挣脱绳索,并接受了这样的生存方式。慢慢地,小象变成了大象,并生下了小象。生下的小象也想挣脱绳索,大象告诫:“别瞎折腾了,这就是我们的命,认命吧!”小象于是放弃了努力,亦如大象,重复着平淡的日子。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象变成了老象,小象变成了大象,大象再生了小象。
一日,一只野象闯进了庭院。眼前的情景令它十分惊讶,野象问它们为何不挣脱掉绳子,老象告知,曾经试过,没法挣脱,这就是它的生活。野象知道无法说服对方,于是找来东西把老象的眼睛遮住,牵着它在院子里转了几圈,然后告诉它:“面前有样东西,你试着用鼻子勾住,我数一二三,你就用力往上举。”老象照办了,很轻松地就把柱子拔了起来。野象让它睁开眼睛,看看举起的是什么。老象睁开双眼,不觉大吃一惊。原来,它所举起的,竟是束缚了自己一生的那根柱子!
这则寓言十分形象地向我们宣示了理念的根本性作用。其实,当我们认真体悟周围的事理时,的确也会感言:理念的作用是根本性的。这,应该作为一条真理存在着,无论人们意识到没有。那么,很逻辑地,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导向着整个教学,从而决定着学生的所受。具体而言,政治教学本该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为首要的,但是,如果政治教师不能以此为本,而以分数为本,那么,政治教学便会偏离它的本应方向,从而使学生无法从中沐浴思想的化育,却桎梏于分数的缠绕之中。
于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立正自己的教学理念便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政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为本并不意味着牺牲学生的考试分数。正常情况下,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意味着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言:“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原因也在于没有明确、高尚的学习目的。今天为了应付家长学,明天为了应付老师学,过两天为了应付考试学,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室里坐着,被老师逼得不得不学。”“要取得好成绩,就应确立明确、高尚的学习目的”。在这里,魏书生强调了高尚的学习目的与学习成绩的正向关联。而高尚的学习目的则源自于升华了的思想素养。由此,一名理性的、有责任感的老师不是让学生成为单调的分数奴役下的“苦行僧”,而是让学生成为思想之光导引下的、能够收获到思想与成绩的双重喜悦的“乐行僧”。
政治教学担当着“使人成为人”的重任,应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为本。而这能否作用于现实,则归根于政治教师能否确立与此相应的教学理念。
2 教师能力的关键性
马卡连柯曾经说到:“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这里的“无术”即是教师的“才”,具体而言,即是“教学能力”。为什么学生如此在意教师的教学能力呢?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从而直接关乎着学生的接受与反应状态。可见,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的至关重要作用。
由于这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个重量级问题,所以,很多专家和国家都就此郑重地发表过很有见地的意见。如:前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所提出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六种能力;美国福罗里达州所规定的合格教师应具备的1276条能力;日本所倡导的教师应具备的五种能力等。那么,作为政治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从理论和实践而言,以下几方面能力是政治教学提升学生思想素养所必须的。第一,教师需具备相关的知性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充实提升学生思想素养方面的知识,如古今中外的道德内容及相关案例。如果政治教师于此方面欠缺,讲起课来就会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般难以倾其言;第二,教师需具备有素的表达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能够运用恰当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如果教师于此方面欠缺,讲起课来就会如同无肉之躯、无血之脉般难以渲其意;第三,教师需具备激发学生主体性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如果教师于此方面欠缺,讲起课来就会两目空空无人、一口喋喋不休而难以达其效;第四,教师需具备良好的驾驭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能够游刃有余地支配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于此方面欠缺,学生思绪就会如同无线之风筝、无缰之马匹任意飞舞、任意驰骋而难以驱其址。
政治教学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需政治教师具备以上方面的基本能力,否则,即使理念立正了,也无法使其作用于现实。
3 教学条件的辅
优秀的教师加上良好的教学条件可谓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所以说,要想使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更加有效,政治教师除需立正理念、具备能力外,也需重视教学条件的辅助作用。
可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是当今的一个普遍现象。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如播放一些能够提升学生思想素养的现场或演剧来作为导入、插入或结束,从而增加课堂的形象、直观、生动性;播放一些能够提升学生思想素养的诗歌、散文、故事来作为导入、插入或结束来增加课堂的雅致、情趣、陶冶性,便能使政治教学升华为活生生的精彩剧,从而使学生在情不自禁中得到思想的滋养。另外,阅好书也予教学有着不可轻视的辅。那么,如果政治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细品圣贤书,如儒、道、释的经典;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闪耀着思想光芒的人物传记和格言集,便能使政治教学熔铸为美丽的思想殿堂,从而使学生在神怡心悦中拾取思想的瑰宝。综上,如果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和图书馆设备比较完善,教师一定不要忽略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的辅助会为政治教学更添一层人性的光辉,从而使学生的思想素养更容易地得以提升。
总之,政治教学只有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才实现了它的价值,而教师理念、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条件予此起着根本性、关键性、辅的作用。三者的有机交融成就着政治教学在提升学生思想素养方面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正向激励;素质提升
作者简介:万品鑫(1975-),男,湖北孝感人,陕西省电力公司铜川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工程师。(陕西 铜川 727031)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11-02
一、素质提升的目标描述
1.理念或策略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理论认为,人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同时,人们除了上述的社会需求之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身潜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寻找人的自我实现呢?在“经济人”假设中,就是通过物质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在“社会人”假设中,人们更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因此他们需要精神激励,在工作中应给予其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受到鼓励的奖励,以满足其得到认可,获得良好的社会交际的需求。
正向激励就是对员工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包括对激励对象的肯定、承认、赞扬、奖赏、信任等具有正面意义的激励行为。正向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包括奖金、奖品等,通过满足其物质需求,激发其努力工作的热情。精神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对员工进行鼓励、表扬,提供学习进步的机会等,精神激励的内容丰富多样,其核心是让员工在工作中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工作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2.内容和范围
以正向激励促进员工素质提升的主要激励内容是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的作用,来引导员工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正向激励的主要内容是省公司和单位内部专家能手(包括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技术能手)的评聘、单位技师的聘任、部分补贴的发放及一次性奖励的实施。正向激励的作用范围是本单位全体在职员工。
3.目标值
以正向激励提升员工素质主要体现在员工学历、职称、技能的提升上,具体提升的目标值如下:管理人员必须达到大学学历,生产人员必须达到大专学历;管理人员和录用的大学生(包括大专生)必须达到中级职称,具备条件的人员必须提升职称等级;生产一线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备条件的人员应提升技能等级。
二、素质提升的主要做法
1.素质提升流程图(见图1)
2.主要流程说明
(1)员工首先通过学习取得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学历、职称或技能证书后,单位将按照相应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获得学历证书,奖励1500~4000元;获得专业技术资格,奖励2500~6000元;获得职业资格,奖励1500~6000元。对于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自考招生考试且所学专业与现从事岗位相关或相近,并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文凭的员工,还可以按一定比例报销学费。
(2)部分补贴发放以学历、职称和技能等级为依据分层次对待。如人才激励补贴,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或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相差是600元。在梳理员工职称和技能情况的过程中,单位人资部门以员工人事档案为基础,以档案材料作为重要人事基础信息资料,在提供员工的职称和技能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依照专家能手管理办法精神,申报省公司级专家必须是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省公司级技术能手必须是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本单位内部专家能手同样是大专学历或技师职业资格。所有专家能手实行聘任制,聘任后由单位发聘书,并兑现专家能手津贴。申报专家能手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有充分的业绩证明材料,业绩证明材料由本部门和单位人资部门负责审核。对不符合事实的业绩证明材料人资部不予支持。
(4)按照内部聘任技师管理办法精神,申报本单位聘任技师必须具备技师职业资格。聘任技师是生产一线员工的技术职务,是生产一线员工职业发展的另一条通道。聘任技师每届任期两年,任期内每月发放技师津贴。申报聘任技师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有充分的业绩证明材料,业绩证明材料由本部门和人资部门负责审核。对不符合事实的业绩证明材料人资部不予支持。
(5)正向激励促进了员工素质的提升,使员工通过学习在学历、职称和技能方面得到了提升。依据一系列激励措施办法,对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使员工认识到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还能实现自我价值,不仅可以从精神上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还从物质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感激发了员工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的热情,再通过学习取得更高等级的学历、职称和技能。在新的素质提升过程中,员工又能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正向激励循环机制,促进了员工素质的提升。在流程图表述中,员工获得的一次性奖励、申报专家能手具备的基本条件、申报聘任技师基本条件及部分补贴发放标准相应的依据都与员工的学历层次、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密切相关。学历层次、职称等级、技能等级越高的员工受到正向激励的作用越明显。这种循环作用不断促进员工提升自身素质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素质,实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的目标。
(6)正向激励的作用在被员工认可和接受的同时,单位员工的素质也在大幅度提升。近三年来在职学历教育报名人数逐年攀升,2011年申报在职学历教育的人员达到120多人,职称和技能提升的热情同样逐年升温,2011年计划申报中高级职称的人员达40多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达220多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90多人,突破了历年来参加技能鉴定报名人数的历史记录。正向激励真正起到了促进员工提升素质的作用。以生产岗位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情况为例(见表1)。
表1 铜川局职业技能鉴定情况统计表
时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参加人数 76 87 240 224 220
通过人数 52 57 108 168 159
3.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单位根据人才工作的特点,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了流程正常运行。
(2)在单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了管理专家评审委员会、工程技术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技术能手评审委员会。各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专家能手的评审和考核工作,推荐选聘人选。负责对专家能手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
(3)在单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还成立了技师评审委员会,技师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每年度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申报的初评工作;负责对局聘任技师、高级技师评审推荐和考核工作;负责对聘任技师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
三、素质提升的实践思考
正向激励的作用在于对员工思想意识的触动,认识到提高学历层次、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的重要性。在专业管理过程中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员工对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认识增强了,对自身素质提升的期望值升高了,对正向激励的一系列措施是认可的。从学历层次、职称等级及技能等级提升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35岁以上的员工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比例不断提高。
1.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实现“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员工一方面在认识上要有一个提高,另一方面在素质上也要有一个提升,但单位在实施正向激励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正向激励促进员工素质提升,虽然对大部分员工有很强的正向激励作用,但是对于年龄偏大、理论水平较低的员工作用还不十分明显,少部分人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年龄较大、实践经验较丰富,但理论水平不高,素质提升的难度较大。二是正向激励中部分福利补贴按职称和技能等级差别发放的随机性大,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员工的正向激励作用不够持续。三是正向激励作用的外延影响不大,部分在聘的专家能手及技师,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的作用不明显,正向激励作用的外延影响还需加强。
2.改进对策
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立竿见影,当前主要应根据正向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一是继续加强正向激励作用的研究,将正向激励措施制定得更加全面,可考虑对低学历的员工集中办班学习,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对学习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要保证学习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升这部分员工的素质。二是对部分福利补贴发放的方法和标准应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企,强化福利补贴的正向激励作用。三是创造条件发挥专家能手及聘任技师的专业技术特长,延伸正向激励作用的影响,可探讨月度专项任务业绩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当月专家能手津贴和聘任技师津贴挂钩,提高正向激励的外延效果。
【关键词】创新思维激励探究独立思维因材施教融会贯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要求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开拓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这种人才的能力趋向必须是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并能有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能力。因此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人,改变着人们传统观念,人们越来越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初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在升学和就业选择面前,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思想政治课教学正是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端正和提高认识,澄清模糊观念。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从社会的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科程的需要感。同时,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形象化教学,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知识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部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开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采用严谨的学习态度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教材中的活动课设计是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七年级至九年级设置的活动有让学生动手查找报刊、图书等方面资料的;有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的;有让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活动的;有让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归纳和分析的;有让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的;有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综合探讨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等等。活动课为教师的创新教育、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依据。
三、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励探究,形成独立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