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常规范文

手术室护理常规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手术室护理常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手术室护理常规

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个体化护理常规护理效果对比

手术室收治患者疾病类型较多,病情变化也比较快,患者发病后多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属于是一种应激性反应,容易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再加上部分患者围术期护理不到位等,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感染率较高。近年来,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为了探讨个体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试验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22.3岁~69.7岁,平均年龄(37.4±2.4)岁;普外科手术42例,泌尿外科手术19例,骨外科手术14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1.9岁~70.1岁,平均年龄(35.7±3.1)岁;普外科手术42例,泌尿外科手术19例,骨外科手术14例。患者家属对手术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术前向患者宣传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做到心理有数。试验组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法:①术前护理。术前护士根据患者家庭背景、学历等向其宣传教育疾病知识,采用温和的语言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必要时可以让其进入手术室参观,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手术前应该加强患者术前相关检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手术相关步骤必须严格遵循操作步骤进行,轻轻地抚摸患者的手、面部等,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③术后护理。手术后应该及时帮助患者擦拭身上的残余血液、消毒剂,主动告知患者手术结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叮嘱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术后3d,应该根据患者情况使用物,了解患者术后情况,并积极加强患者心理指导,促进其早期恢复[2]。

1.3评定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得分>90分满意,>70分一般满意,<70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满意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拯救患者生命的场所,常规护理虽然能够满足手术的需要,但是患者手术后预后较差。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治疗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文中,试验组满意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P<0.05)。个体化护理和其他护理相比优势较多,该护理模式更加体现了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其目的在于给患者一个良好的护理体验,能够传递更多的爱,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3]。此外,个体化护理的实施能够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术后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排解负性情绪,确保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护理人员通过人性化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但是,临床上对于单一采用个体化护理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联合其他模式进行护理,发挥不同护理模式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从而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4]。综上所述,手术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个体化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

[2]马小芸,贺清.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7):5804-5805.

[3]费小茹,庄薇.人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恢复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22-23.

篇2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 手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6-0073-02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几年普遍被认可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由临床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根据其所需承担的任务而制定的护理计划,其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的医疗花费,在最大程度上可以保证患者每天都能得到标准的护理[1-2]。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对60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选的患者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10~70岁,平均(45±6.3)岁;病程1~12年,平均(4.3±0.2)年。120例患者均符合入选要求标准(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排除急诊嵌、较窄疝及合并有高血压、糖病患者)且无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比例、患病时间、病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股沟疝常规手术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腹股沟疝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执行临床护理路径,具体为:(1)主管护师在第一时间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主管医师和护士并详细介绍病房的主要情况及管理制度,为患者测量血压、心率,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素质,尽量减少患者术前的恐慌。向患者介绍各种辅助检查的价值及注意事项。(2)术前积极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向患者讲明相关注意事项,安排好患者饮食,向患者介绍如何锻炼术后排尿、排便。向患者简单讲解如何手术及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减轻患者的恐惧,可根据患者的恐惧程度进行心理护理。(3)术后立即到床前慰问患者,给予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了解患者有无不适。嘱患者采取平卧屈膝位,保持髋部和膝关节呈屈曲状态,尽量减少切口部位的张力和腹腔的压力,防止手术切口裂开。(4)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提醒主管医师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为患者制定正确的饮食方案和活动方案。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5)患者出院时帮助患者办理手续,为患者讲解日常应注意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有无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尿潴留等)、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和对护理总体工作满意程度。每位患者自行评分,得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总花费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疾病知识熟知程度及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疾病知识熟知程度及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执行人员是护士,是护士照顾患者的行动依据,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够贯穿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满足患者绝大多数的治疗需求[3]。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的特点,更有利于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具有重大意义[4]。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整个的护理过程都能有序的进行,各工作环境衔接顺畅。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疾病知识熟知程度及对护士的满意度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患者。这充分证明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病情知情权和满意度,更有利于医患的沟通,同时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5]。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理人员都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让患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能够放松的协助整个治疗[6]。而且也增加了各科室医务人员的合作。(2)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除了可以规范护理操作的各项流程外,还进一步严格了护理服务,制定护理要点及特点,并将其总结成了临床护理程序,预防护理人员因个人业务能力不同所造成的遗漏或疏忽,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7-8]。(3)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预防医疗纠纷的出现。护士的细心护理,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9]。总之在腹股沟疝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不仅可以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有利于减少医患矛盾,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鹰.临床路径在外科单病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4):1675-1676.

[2]季海霞.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4):160-161.

[3]孙文琦,侯黎莉,高雯,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1):21-23.

[4]庞勇.9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3):34-35.

[5]张新明,王世安,那生巴图,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60例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0,7(7):423-424.

[6]徐永兴,汗智民,高兴贤,等.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90-91.

[7]龚伯雄,肖锋.临床路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实施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10-11.

[8]郑海英.临床路径在腹股沟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75-176.

篇3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实施心得

手术室是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以及患者的快速康复十分重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十分重要。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和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1-2]。手术室麻醉护理要求患者、护理人员、麻醉师和医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及实施心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当中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24±2.89)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8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10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3例,III级12例。体质量42~78kg,平均体质量(57.89±2.55)kg。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78±2.81)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9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9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其中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4例,III级11例。体质量42~80kg,平均体质量(57.13±2.54)kg。两组资料P>0.05。1.2护理方法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①麻醉前护理。在麻醉前给予患者关于疾病知识、手术和麻醉知识的介绍,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针对手术麻醉方案开展分析和探讨,明确麻醉护理的隐患问题,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在麻醉之前评估心理状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了解每一个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由专业心理科医师及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训练,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理论能力以及心理干预能力。②麻醉过程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一步进行知识宣教,说明麻醉的注意事项和麻醉后机体的感受,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3-4]。在麻醉过程,需要全程陪护,密切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并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维持输液的通畅性。麻醉用药后需要监测患者体温、血压等情况,维持静脉通路通畅,为输血、补液等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开展。③麻醉后护理。术后需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脱落。做好患者的保暖护理工作和皮肤清洁工作,护理动作轻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在麻醉恢复后,需要指导患者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加速恢复进程[5-6]。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4统计学处理SPSS25.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通过组间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组间行t检验后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手术麻醉成功率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更高,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100%,而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86.54%(45/52),其他7例患者需要追加物。2.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护理前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比较,P>0.05;护理后预见性护理服务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见表1。2.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P<0.05。

3讨论

篇4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应用效果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时间长、强度大等特征,在繁琐的系列流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1]。本文研究当中,在对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应用细节护理,取得的临床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现将详情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60例。将这160例手术室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80例。两组手术室的患者均属于神志清晰、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明确、自愿接受本组研究、所有患者都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48例、女性患者占32例,年龄在19~57岁、平均年龄(44.35±10.47)岁;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47例、女性患者占33例,年龄在20~56岁、平均年龄(44.16±10.52)岁。对两组手术室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两组手术室患者的手术治疗都由相同的一组医师进行,在手术前都做好相同的准备工作,按照相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且使用相同的麻醉方法;护理方面两组手术室患者都采取常规护理[2],包括:①在手术前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证室内环境的干净和无菌,防止患者术中感染;②准备好患者手术中需要用的设备和器械,将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到适宜的范围;③手术中,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手术;手术后,擦干净患者创口及周围的血迹,并将患者送回病房休息。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联合细节护理。

1.3观察指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判定标

1.3.1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室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手术室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并测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3.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判定标准 手术室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采取模糊数字法评分,最低是0分,最高是10分,总分为0~10分,分值由低分到高分表示患者对护理后的满意程度从不好到好。手术室患者对护理后满意的3个程度是:满意(8~10分)、比较满意(6~8分)、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两组治疗和护理手术室患者中,其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 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手术室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不同,且观察组手术室患者的总满意程度是95.00%,高于对照组手术室患者的总满意程度77.50%,故此,对比两组手术室患者之间,经过不同的方式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3讨论

针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的细节护理[3-4]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规范手术室护理相关工作准则。保证每个环节的护理都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护理人员;手术所需仪器和设备要在术前进行彻查,确保其在手术中能够正常使用;对患者要做到严密的监察,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在术后清洁好患者的创口,并送患者回到病房。②心理护理:给患者讲解手术室治疗的环节、方式、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治疗的认知度;关注患者的情绪问题,多加鼓励患者,提升患者内心的安全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③患者保温护理:术中使用恒温水毯对患者进行保温护理,温度设定在40℃,保证患者在术中感觉到舒适温暖;提醒医师尽快完成患者皮肤消毒的工作,缩短患者皮肤暴露的时间。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95.00%,而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仅有77.50%。由此可见,两组手术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对比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综上所述,在对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应用细节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手术的安全系数,还能获得患者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参考文献:

[1]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19-20.

[2]冯春英,滕月萍.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9-30.

篇5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1]。手术室的护理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手术治疗的配合程度,还有可能影响医生的状态,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质护理已经在各大医院全面展开,其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2013年,我院成立手术室优质护理小组,为研究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本院将其与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3月~2015年9月,选取手术室优质护理小组成员共30例,将其归为优质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我院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的人员30例,归纳为常规组。

优质组3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的比例为2:28,年龄19岁~40岁,平均年龄(28.63±3.34)岁,工作年限1年~22年,平均工作(10.35±1.07)年,其中1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7名护士;常规组3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的比例为1:29,年龄20岁~39岁,平均年龄(28.94±3.17)岁,工作年限1年~20年,平均工作(10.19±1.20)年,其中1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7名护士。优质组护理人员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护理人员对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包括手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并向患者讲述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的手术流程,协助医生改变患者等,在手术后,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给药治疗,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建议等。

1.2.2优质组 优质组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及手术后护理。手术前护理主要是对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疏导患者的紧张心理,鼓励其安心接受手术;术中护理主要是做好细节工作,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或者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进程,同时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术后护理主要是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等处理,保证手术室的合格。对患者讲解康复知识,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

1.3评价指标 调查优质组护理人员及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定期对优质组护理人员及常规组护理人员对应的手术室进行检查,分别检查80次。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例数越多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工作年限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表示患者满意度、合格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P

2结果

优质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医生及患者对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场所,其护理质量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也影响着医院的声誉[2]。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以下几个要点:①建立优质护理小组 制定优质护理的标准,采取考核的形式,选取出符合优质服务小组的护理人员,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②转变服务观念 转变各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态度,接受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不断强化各个护理人员优质服务的意识。③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组织各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培训,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的技能及配合医生的技术水平[3],同时需要加强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的管理水平。④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手术室护理的管理制度,采取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根据岗位的不同、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工作质量等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达到标准及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未达到标准的护理人员扣除部分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