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市场监督管理难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集贸市场;计量管理;管理;研究
1 概述
集贸市场的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是维护集贸市场经营秩序,保证交易公平公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制工作,但由于集贸市场数量众多,而且场内的摊贩大多是个体经营户,法制意识不强,加上集贸市场主办方管理的缺失,政府部门人手不足,使得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的监管难度非常大,计量作弊违法一时难以杜绝。但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管理事关百姓利益,涉及千家万户,长期以来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热点,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监管的重点。
2 我国集贸市场的现状
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管理事关百姓利益,涉及千家万户,长期以来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热点,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监管的重点。集贸市场的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是集贸市场日常管理的组成部分,是维护集贸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项工作。现阶段集贸市场的计量管理工作主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管理的对象是集贸市场内的个体经营商户。由于社会上的集贸市场数量众多,管理水平高低不一,而且市场内的经营的大多是个体经营户,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下,法制意识不强的现象,加上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管理职能的缺失,政府部门人手不足,使得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的监管非常困难,计量违法作弊的情况难以杜绝,致使消费者对集贸市场的计量诚信存在极大的不信任,这将导致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影响社会的安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规划布局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2.市场硬件设施残缺破旧,改造难度大;
3.市场管理创新不够,与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差距明显;
4.经营管理者整体素质较低,跨跃式发展受制约。
3 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的管理与研究
本文研究找出了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管理的新论点,取得了以下成果和结论:
1.通过对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管理状况的深入调查,在得到充分的调查数据进行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管理的矛盾主要是由计量器具的所有权和现今的计量管理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等原因造成的。
2.提出了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计量管理模式,改变了集贸市场计量管理的性质,为根本上解决问题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3.提出了建立集贸市场计量保证体系和诚信体系,并拟出了具体的实施规范,为加强集贸市场计量基础工作,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集贸市场素质,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4.使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编写了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使集贸市场的计量器具管理能达到即时化、网络化和动态化,从而提升了集贸市场的计量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使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即时化和自动化。
5.由政府承担计量器具检定费用,计量检定机构专人专车上门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提高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的检定覆盖率。
6.将管理重心下移,管理对象由个体商户改为集贸市场的经营管理者,明确法律责任,要求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负起监督管理责任。
7.通过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建立诚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8.政府行政部门将集贸市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引导消费者选择信誉良好的市场购物,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的信誉将更加注重市场内计量器具的管理,规范计量器具的使用,对有作弊行为的个体商户进行清退。长此以往,将会使作弊的个体商户无处立足,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
4 进一步工作设想
1.通过在试点的集贸市场内进行计量器具的“统一配置”、“统一管理”,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并对在试实行新模式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在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着手构建实施集贸市场计量保证体系和诚信体系,进一步提高集贸市场的管理水平。
3.对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实施上线运行,推广使用,并在使用中收集总结使用者提出的问题,不断对系统进行改进。
5 总结
现今集贸市场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使交易用的计量器具只能为个体商户所有,个体商户是计量器具监督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有限,个体商户数量庞大、普遍素质不高,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地位尴尬,是造成集贸市场监督管理困难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想解决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管理难的问题,必须从集贸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入手,改变计量器具的所有权,让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直接参与到计量器具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改变其地位角色,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磊.扎实做好集贸市场的计量监督管理[J].上海计量测试.2009(4)
[2]张玉忠.如何做好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监管[J]. 商情.2009(11)
[3]侯永胜.集贸市场计量管理模式新谈[J].中国计量.2008(8)
[4]张兴武.计量管理系统设计[J]. 核动力工程.2008(S1)
【关键词】物资设备 采购监督 招标管理
物资设备采购是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后续生产运营的质量、效率及成本,对于维护生产安全稳定、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资设备采购面临着许多难题,商业贿赂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监督管理,以保障物资设备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物资设备采购监督的难点问题
物资设备采购需要采购部门按需求计划结合市场信息确定采购的产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实现货款交易,主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产品及供应商,再确定价格,另一种在招标基础上选择产品和供应商,还有部分情况是限于资金不足向固定供应商赊购物资设备。但无论是哪种物资设备采购方式,都可能存在供应商不正当竞争的情况,或是采购人员的违纪现象,因此要对物资设备采购进行监督管理,以避免虚假招标、收回扣等问题的发生。
第一,物资设备采购监督的难点在于缺乏科学系统的采购需求分析,采购计划不够科学合理。采购部门在采购物资设备时,可能由于与生产部门缺乏沟通,无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导致采购计划与生产实际不符。一些应急性物资设备的采购,由于时间紧迫,也给采购监督带来难题。
第二,未能科学、客观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供应商的资信等级、供货能力、服务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评价往往不够全面、科学和客观,有时还会受主管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对供应商管理和评价没有成熟的制度体系。
第三,采购监督管理程序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有的物资设备采购存在决策、采购、验收等未分离的问题,内部控制不严,未实行物资归口管理,有的将集中采购模式变为分散采购,使采购成本、时间增加而质量、服务得不到较好的保证,也增加了采购监督的难度。
第四,采购人员的绩效评价不完善。对于采购人员工作绩效的评价,往往过于重视保证生产而忽略了采购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指标,未能对采购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因而对采购人员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管。
第五,招标程序监管难到位。物资设备采购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前后未按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情况屡有发生,监督部门对招投标情况缺乏了解,导致无法保证全过程监督的效果,个别监督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也会导致监督难以落实到位。
二、物资设备采购监督难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物资设备采购计划提报随意性较大,有的人员在编制计划时人为扩大采购计划来谋取私利,采购计划提报准确性不高,导致物资设备库存积压或是不足,还可能以特事特办等为由出现违规越级采购问题。
其次,供应商选择存在倾向性。个别人员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私利,可能从主观上提出技术、安全要求,对于资质相同的供应商也可能提出配套性、安全性等要求,倾向于选择关系户等供应商,给招投的公平性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采购价格难以确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购价格受供应商、供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物资设备价格往往起伏不定难以预测,某些专项产品因供应商少而使买方处于弱势地位,采购价格的不确定性给采购监督增添了难度。
三、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监督的建议
(一)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强化采购监督的首要措施,因此要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建立物资归口管理、集中采购制度,并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首先,物资设备采购监督的相关制度建设,要涵盖决策到使用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要明确采购计划编制、验收标准等各个细节内容的要求,做到采购全过程有章可循,落实岗位人员职责,规范管理严肃管理。其次,通过集中采购来提效减负,实行集中监控重点监督,能够有效杜绝采购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再次,制定供应商管理方法和评审程序,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把好采购的源头,避免供应商选择上的决策失误。最后,建立长期的采购监督领导体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实行定期审计和采购效能监察,以避免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
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首先要规范招标程序,保证招标的公平竞争性,避免暗箱操作,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对招标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掌握采购计划情况,保证招标方式、招标方案、招标文件等客观、公正、可行,招标程序符合规定,评标过程、合同签订符合相关要求。监督部门及工作人员要明确招标监督职责,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监督服务能力,同时加强查处力度,查找制度漏洞和缺陷,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三)推进采购监督的信息化进程
要完善物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来做好采购监督工作,提高采购管理效率和信息公开化程度,有效控制不规范采购行为,深化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从更多的层面进行物资设备采购的监督管理。
(四)完善采购人员绩效评价体系
要做好采购人员的培训工作,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完善采购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价采购工作的各方面情况,奖优罚劣,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增强采购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自律意识。
四、结语
物资设备采购监督难度较大,需要以完善的制度建设为基础,做好招标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才能有效化解采购腐败风险,最大化发挥物资设备采购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婕. 国有发电企业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监督工作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坚持以人为本。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政府负总责。坚持监督管理和扶持发展相结合,集中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依法监管,有效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监管原则
正确引导。便于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坚持科学管理。逐步规范。兼顾就业,扶持发展的监管原则。
三、监管职责
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和食品摊贩治理工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108号)精神。密切配合。
一)食用初级农产品加工经营活动的监管。进行去籽、净化、分类、晒干、剥皮、沤软或包装并用于销售。农牧(林业)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对在商场、超市、有形市场外兼营或收购各种初级食用农产品。或以来料加工形式从事食品加工活动的经营户(如以来料加工形式从事加工活动的小磨坊、小油坊及果蔬初级清洗、挑选、套网、装袋等)直接办理工商登记。并负责日常监管。
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小作坊的监管。按照一定工艺流程加工、制作、分装、预包装。以批发、送货为经营方式的豆制品、蛋糕、面包、麻花、食醋、酱油、淀粉及淀粉制品等生产加工小作坊由质监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对在商场、超市、专门零售商店、售货摊点及有形市场之外有固定的生产加工场所。不面向最终消费者。办理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实施前,以质量安全承诺书代替)
三)食品流通领域小作坊和摊贩的监管。对在商场、超市、专门零售商店、售货摊点、有形市场(含城乡集贸市场)等场所内和临街店铺居民区店铺内既进行简单加工制作。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对流动性较大的街头卤肉卤菜、馒头馍馍、奶茶冷饮、炒货及其他流动食品摊贩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又在本店内直接进行销售的蛋糕店、馒头店、压面铺、油坊等面向最终消费者加工销售食品的行为及不提供餐饮用具和就餐场所的卤肉加工点(店)烤鸡烤鸭店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四)食品餐饮服务相关领域的监管。对冷热饮品店、咖啡店、茶楼(馆)歌厅、网吧、洗浴中心等场所现场烹任、调制并向顾客出售食物的活动;街头有相对固定场所并提供就餐用具的酿皮摊点、麻辣粉小吃点、油炸糕摊点、临时早餐点、夜市餐饮摊点及各类烧烤摊点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向就餐者供应非自制食品(如预包装酒水、饮料等)不再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经营者。
五)学校周边食品摊贩的监管。坚决制止影响儿童、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对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即学生家庭“小饭桌”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对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
六)清真食品安全的监管。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七)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各自职责范围内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进行综合整治。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鼓励、动员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或开展店铺经营。
八)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规范管理。指定专门的医院进行体检。并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统一制定表格。体检表留存监管部门备案。
四、组织领导
一要加强领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规范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盲点和难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统一协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建设工程而言,工程质量的保障和实现一直是最为注重的内容,而这又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利益,促使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这就必须进一步促使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推动建设工程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
1.1 政策法规的不完善
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政策法律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依据。但对于政策法规的建设并不健全,其变动范围较大,变动周期短,且缺乏一定的连续性。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影响了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没有对合理的处罚依据进行设立。同时,对于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未形成相关的新标准与新规范,由此一来,质量监督标准的设定就与社会变化相脱节,影响了监督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此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而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存在的流动性、不确定性也有所增强,而实际的工作中并未有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质量责任的追究也变得较为困难。
1.2 监管人员的素质问题
当前,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不严格的把关、不规范行为在工作当中体现的非常的突出。现有的质监人员并未有过高的综合素质,人才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能够胜任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比较少,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经验方面,相对比较缺乏,更为严重的是多数管理人员的专业并不对口,使得监管工作的实施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这些问题的发生,都使得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难以得到实现。
1.3 监督管理机构的定位问题
对于质量监督机构而言,在监督方式、监督内容、机构性质等方面,需要得到一定的明确和规范,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监理及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常常与监督工作混为一谈。实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由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负责,同时也可以对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委托,促使整体工作的有效实施。目前,监督机构的明确还稍有模糊,对专业技术部门、行政执法单位的确定并不完整和准确,虽然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但并不具备一定的行政处罚权。由此一来,如果工程的建设出现问题,就只能通过停工整改对其进行处理,不具备有效的威慑力促使执法的实施。在监管人员和机构的地位、性质方面,定位的不准确又使得监管方式和内容不一致,严重影响了监管效率的提高。
1.4 管理形式的单一问题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形式比较单一,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确保工程质量的实现还比较困难。实际的工作中,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手段是巡回监督,当问题出现时则对此责任主体进行处罚,形成的这一管理模式非常单一。此外,信用制度等有效措施的实施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但这一方面的市场手段并未得到建立和运用,当建设、施工企业出现质量问题或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时,就比较的依赖政府,而并不具备良好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难以促使工程质量的有效提高。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与发展
2.1 监控体系的多元化建立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体系宏观的对建设行业的发展进行规范和管理,不仅对建设工程单位的改革和创新具有较高要求,同时对整体行业的发展和规范也尤为重要。其监督体系的建立,对建设行业的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进行了创设,实践意义非常重大。而对于质量监督管理创新与发展的实现,必须促使质量监控体系的多元化建立,通过市场监管调节与政府监控的结合,对多元化的监控体系进行建立。市场监督管理的层面上,管理机制的健全至关重要,必须同时对工程的质量评估机制进行确立,并推进抽查或巡查等内容充分融入到监督管理体系当中,使监督层次全面的抽查体系有所形成。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促使监督管理模式的有效实现,不断推进监督管理的组织和开展, 并促使施工控制流程的层次建设,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的管理效率。
2.2 监督管理形式的转变
由于法律体系、市场管理的不完善建立,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实施存在诸多困难。而以政府为主的监督管理,则是较好促使工程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要求监督工作必须通过对管理思路的调整,才能实现相关工作的有效实施。具体的工作当中,应对单一的处罚和抽查方式进行转变,能够充分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在市场导向作用的发挥下,对整个管理工作进行引导。为此,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加强,要在查处力度加大的同时,对市场化手段及方式进行运用,从而更好的引导工程建设单位的质量行为。影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因素比较的多,必须通过综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只有对检测部门、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行有效的协调,全面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督的实施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改进质量监督的运行机制,促进工程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2.3 监督管理的法制化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管理关系,要促使工作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对规范化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其中,促使质量监督管理的立法建设,是最为有效的规范方法,可以通过法制化手段的建设,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和规范进行作用,影响工程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对于出现的违规行为,应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查处,在法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下进行质量行为的规范和调整。以资源整合的方式,不断实现执法管理的统一,从工程的招投标、施工、验收等环节中,促使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进而使复杂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进行实施,推动建设工程治疗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2.4 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实施,必须依靠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得以实现,这就说明监督管理人员是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要素。对于管理体系的实践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人员素质的提升上,从而使工作人员更好的对管理体制进行协调和执行。实践证明,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对工程管理的创新和发展非常重要,建设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也必须借助工作人员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应针对建设单位的发展需求,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从而影响管理发展模式的建立和实施。
2.5 防范管理的建立
防范管理机制的建立,能够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建设工程结构与基础质量的管理,必须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排除,包括交通通道、地基建设等。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与难点建设技术的实施应当得到关注,其检测工作的实施也是促使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手段。关于工程建设要点的掌握,也要有所明确,以便更好的对相关的施工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提供具体的应对措施,在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的作用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从而严格的控制工程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使重大事故的发生得以有效避免。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要实现建设工程的高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促使工程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以便更好的确保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促使建设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改革研究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相应的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到相应建设工程的整体建设和实施。部分施工企业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长远利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未形成相应的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不仅使相应的建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忽视了相应建设施工企业的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的树立,不利于建设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建设行业的整体发展。
1.2 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
建设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意识影响到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和管理,从而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那么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规范也难以跟上工程建设的发展,难以从整体上着手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管理体制和质量控制意识的缺乏致使相应的建设工程难以达到相应的建设要求,甚至相应的施工团队未按工程图纸进行施工,不按规程进行作业,造成了相应建设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1.3 建设工程的施工材料和相应的人员素质
建设工程的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素质对相应的工程质量以及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的树立影响重大。管理体制的缺失以及相应建筑市场的监管缺失致使相应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相应的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不注重业务培训致使企业相应职工的素质偏低,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2 建设工程企业质量监督管理的改革和研究
2.1 建立建设市场管理模式,增强工程质量管理意识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建立在运行良好的建设市场的运行和发展模式之下,以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相应的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从整体上和系统上贯彻相应工程的质量意识,从而奠定建设工程在精神上和主观上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建设行业的新的管理体制,具体建立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的良好结合和重点突出的管理体制,灵活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建设行业的管理和创新建立相应的典范和规范。在促进建设市场的管理过程中,还应从更广的层面上建立建设行业管理的创新秩序,建立统一的市场和监管的管理体制,从而为整个建设行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规范。
2.2 建立人员素质的提升和管理发展模式
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相应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际上依靠管理和相应的人员素质,因此,人员是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要素。企业应在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人员素质的提升和管理的体系,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基本的因素,相应的管理人员实际上是对管理条例和体制的执行和协调。但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工程的管理有着很高程度的促进作用,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工程管理和创新,更能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形成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应的企业应合理建立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和管理发展模式。
2.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制化发展
通过对建设工程监管体系的资源整合实现统一的执法管理,实现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从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承包、施工以及验收等建设工程的资格审查以及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通过法律建立相应的规范机制,从而实现了相应过程建设的透明度和施工建设的明朗化,使相对较为复杂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调整为规范而有序的规章和体制的执行和控制过程。
2.4 建立多元化的监控防范体系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应建立在多元化的工程质量监控防范体系,将政府的监控和市场的监管调节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良好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监控防范体系。强调建立重点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控和防范模式。在市场监督管理层面上应建立健全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建设工程的质量评估机制,推进保险业务等新行业进入相应的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建设行业监督管理的较全面层次的服务体系
2.5 深化拓展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
建立假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还应实现建筑行业的整体监督管理水平,向深入的方向发展,通过相应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实现相应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从而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综合化的执法发展,监督管理模式由单一的建设工程行业向与建设工程相关的各方面延升,亩实现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因此形成综合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监督管理体系由规范相应的经营和建设向提升参与建设的行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延升,从而扩大了监督管理体系的主体范围,将建设工程置于社会发展的整体范畴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下,实现更为有效的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并且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施工质量向工程的建设、检测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实现了建设工程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2.6 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防范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应建立相应的防范管理机制,从而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结构和相应的基础质量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除。包括相应的建设工程的地基建设、交通的通道旁等工程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建设技术进行重点关注和检测,明确各工程建设要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相应的施工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给予其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相应建设企业的建筑优势,强化相应的技术手段,有效集合建设工程中的管理资源,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安全性能以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和控制,最大程度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3 总结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是系统而协调的过程,通过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整理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同时也能实现对建设行业和建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和管理模式,建立创新的和发展的监督管理模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工贸名城、旅游新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的建设目标,深入推进“行政中心和布衣公园两个核心区,大道至工业大道和前程大道、大道至大道两条景观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服务大局,注重预防,惩防并举,加强事前、事中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和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内容
(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建筑业管理股
责任股室: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三个百分百”贯彻落实情况。
(二)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规划管理股
责任股室:市政管理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城市建设联合执法大队(正科级)
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及《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加强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备案和实施管理和实施管理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制度。
(三)城市建设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市政管理股
责任股室:燃气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城镇减排监督检查,继续强化水质督察。对城市污水处理和配套管网项目、城市燃气设施建设运营、城镇供水和运行工作开展督促检查。
(四)村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责任股室:建筑业管理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各镇规划管理所
继续加强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新建房屋质量安全的督查,确保完成改造任务;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调查。
(五)建筑节能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建筑业管理股
责任股室: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材料、产品、设备在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重点查处违规使用墙体保温和施工环节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六)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建筑业管理股
责任股室:市政管理股、局招标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开展全县工程招标机构市场行为、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建设监理市场专项治理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虚假申报资质、违规招投标、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究注册人员违法违规执业行为,规范建筑市各方主体行为。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公共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等专项治理,全面排查和及时整改安全质量隐患。
(七)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建筑业管理股
责任股室: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全县高强钢筋推广应用情况的督促检查,推动全县健全高强钢筋推广应用管理机制和制度。开展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和市场行为专项检查。
三、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7月1日-30日)
按照市城乡规划建设局2013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总体要求制定出并印发我局的工作方案。召开稽查执法工作专题会议,对重点稽查执法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提出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
(二)实施整改阶段(2013年8月1日-11月15日)
局机关各股室、站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好检查及自查工作,并积极做好市局检查的配合工作,及时梳理分析重点稽查执法工作中查处的典型案件,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化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成效。局有关股室要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是发现和纠正市场主体和行业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处和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
局机关各股室要对本股室、站对开展的重点稽查执法工作进行总结,并于11月10日前将工作总结交局办公室,汇总后统一报送市局政策法规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成立局重点稽查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成员由局开展重点稽查执法的相关牵头股室和责任股室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协调专项检查工作的贯彻和执行,各牵头股室、站具体负责本股室站牵头工作检查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专项检查由局机关各业务股室牵头,责任股室配合。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nd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how to achiev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situation,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5.1
前言;近年来,建筑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体制也在不断健全,但是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体制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监督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 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几个方面
现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阶段监督管理是从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先后顺序描述质量监管部门对其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管理,是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是否形成为界线将其分为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是实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1.1 建筑工程之前的监督工作 主要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以及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
1.2 建筑工程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部分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监督管理,三大部分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中,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监督抽查,保证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建筑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贯彻落实,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另外,在加强程序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控制。
1.3 建筑工程竣工后的监督工作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企业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要杜绝或减少由于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对已有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引发质量事故;避免由于维修、维护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给国家和公众用户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直接损失。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质量问题,特别是解决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
2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对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政府对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相继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全国形成了质量监督体系,有效地把工程质量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
2.1 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重视质量,没有一个强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
加强社会监督与监理单位的管理 要进一步树立监理的权威,现在的工程监理有相当多是建设单位说什么,他们就干什么,权威性不够。当然,监理公司是受雇于建设单位,代表建设单位来管好工程,要听建设单位的。但监理公司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负责,对工程本身负责。因此,要强调监理公司对工程监理独立行使职能的权利有待加强。
其次,还要推进监理公司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监理公司在人才结构上要自觉进行调整,缺乏的人才要尽快补上去。监理公司应该是有综合能力的,应储备各种人才。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社会监督与社会舆论起到重大的主导作用,现阶段可以靠社会监督来推进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的重要内容。
2.2 建立全方位的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加强监督执法的科学性。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全方位的集体监督机制,监督人员应持证上岗。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2.3 建立预先预警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和谐服务严格执法。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预警,把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不可避免的质量问题,尽最大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关键词: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work also needs to continuously reforming and deepening. Based on the work experience,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k,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measure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利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保证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实施安全工程,必须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治理。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和任务
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对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建设、施工、监理等各参建方单位质量行为进行监督,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工作之一。
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方面实施监督,重点是要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加强监督,尤其是加强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备案四项程序的监督;对施工、监理等单位质量行为方面的监督,重点是要加强对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现场到位情况及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检查监督。以上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包括施工前监督管理、施工中监督管理、竣工后监督管理。施工前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进行监督管理;施工中则围绕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三部分进行现场质量管理,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竣工后的监督管理工作,则是对竣工后的建设工程投入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直接的危害和损失。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
(1)部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管理不够严格。一些建设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不规范,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过分相信和依赖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2)检测市场管理还不规范。一些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检测人员队伍素质和检测单位质量行为还有待规范。
(3)部分监督人员的质量监督方法及手段不够科学。一些质量监督人员还是喜欢采用“眼看、手摸、耳听”的传统监督方法,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监督手段。
3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针对上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内部管理,树立执法人员形象。首先,应严格规范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执法行为,促使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正确依法履行职责,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情况的定期书面汇报制度,努力做到监督记录制度化、规范化,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做到勤检查、勤督促、记录及时、台账健全、考核到位,保证高质量工程的全面竣工。其次,要加强监督机构自身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通过监督机构考核认证工作和采取层级监督管理办法,构建一支权威、协调、高效的工程质量监督队伍。
(2)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监督,重点应加强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特别是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备案四项程序的监督。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监督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监理细则、旁站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二是通过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通过责任追究的办法提高监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四是加强见证取样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见证取样工作不流于形式。
(3)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思路,逐步实现质量监管与建筑市场监管相互协调。监督机构要积极配合建筑市场管理部门和招投标管理部门,建立一套企业质量诚信与市场准入相联系的管理制度,对多次受到质量处罚、处理和质量投诉较多的企业在投票时应给予一定的限制,让其失去市场份额,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从而使优秀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制度。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现象和质量投诉多的项目和单位,除进行诚信记录外,还应在招投标网站进行公布。对于违法违规严重的单位,根据其行为恶劣程度在招标评分时给予相应扣分;企业因质量事故进行整改的,在整改期间应限制其投标。
(4)加强检测单位质量管理工作。加强检测工作质量监督和检测市场的管理,把规范检测市场、规范检测单位质量行为、提高检测人员队伍素质和检测单位效益作为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同时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对属于新开展的节能检测项目,要从技术和管理上做好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
(5)对工程质量鉴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工程质量鉴定工作是工作质量事故处理、质量纠纷裁决、对存在质量不确定因素的工程进行质量状态甄别的工作,其鉴定结论是工程质量验收、质量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工程质量鉴定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质量监督范畴。未经备案的鉴定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鉴定文件不能作为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和竣工验收依据。
(6)抓好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推进难度较大的住宅分户验收、质量通病治理等重点工作,通过现场会、观摩会、典型经验介绍等方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7)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监督。建设工程主体结构是建设工程的受力主体,是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加强对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控制,是质量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加强主体结构质量监督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监督小组制定的《监督方案》中确定的监督控制点实施监督,经监督员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二是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发现问题必须进行处理;三是要加强主体结构质量的抽测,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确保主体结构安全。
(8)继续做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工作。一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化质量检查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继续维持高压态势,并增加灵活多样的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以达到增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目的。对重点工作,将适时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并突出随机性的抽查。二是加强对进场材料质量抽查,发现问题要追根溯源,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岗位,要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强制性条文、涉及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建筑节能等方面的质量问题,以及弄虚作假、明知故犯等现象,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建设单位质量责任的追究力度。通过检查,总结全行业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改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三是在工程质量检查过程中,要重视对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寓指导、宣传、服务于检查之中,提高检查工作成效。
(9)加强竣工工程备案管理。竣工工程备案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重要工作职能,但由于涉及公安消防、人民防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部门职能,具有一定复杂性,加之其他种种原因,容易导致竣工工程不能按时备案。对此,一是要求建设单位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二是提前完善消防等验收条件,三是加强备案工作管理。房屋建设工程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的,房屋所有权登记机关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的,工程不得进行交接。
4 结语
我区现有食品集中交易市场52家,从分布上来看,市场分布密度与居住人口密度是成正比的。昌平区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在城北街道、回龙观、天通苑、沙河、北七家等地区分布较为集中。从经营状况上看,52家市场中有45家市场处于正常营业状态,有2家市场虽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但已不从事食品经营,有5家市场处于停业状态。从经营项目上看,在45家开业市场中,有34家市场仍保留农贸市场形态,以经营食用农产品(包括水产品、冷鲜畜禽产品)为主。其余11家市场已无农贸市场形态,而以茶城、百货市场、超市形态存在。从经营条件上看,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于市场硬件设施陈旧,环境脏乱,经营户私自搭棚,乱拉电线,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不足,无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等方面。
2监管难点
2.1市场准入门槛低,软硬件设施发展滞后目前,市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场自筹与财政拨款,但相对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导致市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建设。部分市场保洁人员少,清扫频率低,导致市场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到所销售食品的储存条件,进而影响食品质量。另外,市场内经营主体复杂,尤其是文化程度、法律意识、文明意识等普遍偏低,对食品安全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存在躲避和应付的心理,使得监管部门事前介入和事后监管的难度增加。
2.2市场主办单位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通过对市场进行走访,我们发现,市场主办单位的食品安全意识均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过前一阶段我局对市场主办单位的业务培训,大多数主办单位已经履行了部分职责,例如督促场内食品经营者办理食品流通许可、建立场内经营者台账、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等。但其他一些要求尚未严格落实:①未按要求建立场内经营者管理档案,记载经营者基本情况、信用状况等;②对场内经营者所销售的鲜肉、散装熟食、豆制品等高风险食品购进来源不掌握;鲜肉零售市场未与供货商签订“场厂(地)挂钩”协议或审核供应商资质;③未切实履行指导并督促场内经营者按时索证索票并记录购销台账的职责;未定期查验场内经营者的台账及购进票证;④未指导并督促散装食品经营者配置与其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冷藏、保温、保鲜、保湿、防尘、避光、防尘、防蝇等必要的设备设施,未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识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
2.3市场内的现场制售问题大多数市场内均存在现场制售商户,经营项目主要为馒头、大饼、糕点等主食。但各经营户《食品流通许可证》所载明的经营范围是预包装食品或散装食品,绝大多数没有现场制售项目。也就是说,目前市场内现场制售商户未经许可从事经营现象非常普遍。另外,现场制售项目由于市场管理不到位、硬件不达标、卫生脏乱差、商户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等原因,极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是食品集中交易市场中的高风险项目,也是我局监管的重点与难点。
3监管措施与建议
3.1严格核查标准,助推市场发展为全面提升市场经营环境与秩序,我局在现场核查过程中,严格执行《北京市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与《食品集中交易市场主办单位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现场核查规范》的要求,对市场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场地环境、场内布局、设施设备等项目进行重点检查,达不到核查标准的,一律不予通过。对于较早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但软硬件较为落后的市场,我局将新的准入标准贯穿于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要求市场逐步改进。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辖区市场软硬件升级已基本完成,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3.2广泛教育宣传,强化市场主办单位管理职责集中交易市场是食品经营者开展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食品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极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重点监管区域。集中交易市场里的食品经营者具有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强的特点,这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食品经营者往往一跑了之,或者由于规模小,难以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使消费者的损失难以获得补偿。而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是管理者,对集中交易市场的食品安全负有管理责任,是入场食品经营者最直接的监督者,能够发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难以发挥的监管作用。2014年,我局先后组织多次全区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培训、市场内食品经营户培训及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制发市场管理制度、食品经营者告知书等相关宣传材料1万余份,全面提升了食品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同时,以案说法,以现实办理的案件为例,对市场主办单位及食品经营者进行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3.3加强对市场内现场制售的监督管理严格准入标准,严控市场内现场制售数量。对市场内商户的现场核查工作,我局严格按照《北京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京食药监食餐〔2013〕3号)、《北京市食品现场制售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京食药监食餐〔2013〕4号)中关于现场核查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未达到标准的坚决不予通过。对许可到期申请延续的,要求主办单位和商户按照新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不予延续。
3.4加大场外交易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利益的驱动下,场外非法交易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给群众的饮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与农业、城管、商务、公安等部门的密切合作,针对猪牛羊肉屠宰、运输的高峰时期,采取市区执法联动、部门协调配合、进京路口蹲守跟踪、非法交易点围堵查扣等多种方法,加大对两大鲜肉批发市场周边地区、路边及出租屋内从事非法交易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形成监管合力。综合利用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影响因素;完善措施
前言:近年来,建筑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体制也在不断健全,但是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体制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监督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监控体系这两大体系已成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利保障。但是,尽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却未能和社会监督力量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相应的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到相应建筑工程的整体建筑和实施。部分施工企业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长远利益,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未形成相应的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不仅使相应的建筑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忽视了相应建筑施工企业的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的树立,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意识影响到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和管理,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那么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规范也难以跟上工程建筑的发展,难以从整体上着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管理体制和质量控制意识的缺乏致使相应的建筑工程难以达到相应的建筑要求,甚至相应的施工团队未按工程图纸进行施工,不按规程进行作业,造成了相应建筑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和相应的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素质对相应的工程质量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的树立影响重大。管理体制的缺失以及相应建筑市场的监管缺失致使相应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工程建筑和管理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相应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不注重业务培训致使企业相应职工的素质偏低,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和相应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多种因素造成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建筑工程的涉及面较广,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对建筑工程的有效发展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应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从系统上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提高。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应当完善的措施
(一)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社会保障能力,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国际化和法制化。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经验,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社会咨询服务保障体系建筑,进一步规范建筑监理行为,实施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有效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强制性担保和保险制度,培育有效的建筑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并加强对市场主体要素的监督管理,推动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和监理咨询市场的规范有效运转,充分发挥工程担保、保险和建筑监理在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社会保障作用,全方位挖掘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从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智能潜力,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建筑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了解建筑工程经济知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专业基础教育和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把知识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引到监督管理工作岗位上来,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三)要搞好责任成本控制
加强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横心内容之一,经济效益好不好,与成本控制如何有直接关系。因此,每上一个项目,都要编制责任成本预算,并有相应的配套相措施确保实施。落实这项工作关键在于:预算要准确;责任成本指标要量化到岗位、个人和单机单车;项目部人员的工资奖金与成本执行情况挂钩;有一个负责任的监管有力的分管机构。集团公司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项目成本审计。防止发生虚收实支,虚盈实亏,该列不列、该摊不摊成本的问题。
(四)推行项目监督责任制
以项目为单位确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即每一项目均要确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工程建筑项目监管责任人职责为:一是负责对项目招投标工作纪律的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二是负责对项目备案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三是负责督促项目监管相关报表报送;四是负责对有关项目建筑其他需要监管的事项进行监督。项目监管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对在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或在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的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借牌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及时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市纪委监察局,否则将按相关规定追究项目监管责任人的责任。
(五)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六)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七)进一步树立监理的权威。
现在的工程监理有相当多是建设单位说什么,他干什么,权威性不够。当然,监理公司是受雇于建设单位,代表建设单位来管好工程,当然要听业主的。但监理公司还有另一面,他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负责。因此,监理公司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从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来说,这两个负责是一致的。如果出现了分歧和矛盾,我看就要找原因了。原因恐怕多数是建设单位有问题了。所以,我们要强调监理公司在工程监理中独立行使职能。我们要再次强调,没有监理工程师签字,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组织竣工验收。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完善药物管理体系。通过整治工作,强化抗菌药物依法经营流通意识,规范抗菌药物流通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我市抗菌药物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整治范围及主题
范围:全市抗菌药物有关经营企业
主题:促进抗菌药物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三、实施阶段及工作措施
(一)部署启动阶段:2012年5月
1.宣传动员
相关药品经营企业制定抗菌药物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内教育与对外宣传等途径,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2.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各相关科室及药品经营企业为主体,成立本单位抗菌药物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于5月15日前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邮箱备案存档。
(二)检查整治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1.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0日
各相关药品经营企业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自查自纠,主动对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整改,并做好整改记录。
2.指导检查阶段:2012年5月21日至2012年5月31日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药物流通领域对全市药品经营企业进行随机抽查。检点包括凭处方销售处方药、药品分类管理及执业药师在岗情况等。与相关药物经营企业签订《规范抗菌药物流通保证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者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3.专项检查阶段: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20日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专项检查,加大对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药品零售单位的负责人和营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凭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对患者要凭处方报销等特殊原因造成处方留存确有困难的,零售药店要做好详细处方登记及销售记录,确保用药安全。终止妊娠药品和蛋白同化制剂等零售药店不得经营的品种,严禁违规销售。
4.总结上报阶段:2012年6月21日至2012年6月30日
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将本单位内开展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检查结果和工作总结上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督导检查阶段: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
1.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不定期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企业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2.各相关企业及时上报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市局,并积极准备迎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督导检查,确保我市抗菌药物整治工作万无一失。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本次整治工作是近期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相关部门、企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扩大宣传,广泛动员。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时期敏感,意义重大,各相关部门、企业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通过各种渠道,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动员全社会人民参与,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
【关键字】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建设工程的质量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其使用时间和安全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在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相应的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对工程的建设质量影响较大,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相应法律和规制的建立实现了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阶段。工程建设要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应在更多的层面上创新和发展质量监管的方式,从而实现了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模式。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相应的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到相应建设工程的整体建设和实施。部分施工企业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长远利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未形成相应的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不仅使相应的建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忽视了相应建设施工企业的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的树立,不利于建设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建设行业的整体发展。
1.2 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
建设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意识影响到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和管理,从而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那么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规范也难以跟上工程建设的发展,难以从整体上着手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管理体制和质量控制意识的缺乏致使相应的建设工程难以达到相应的建设要求,甚至相应的施工团队未按工程图纸进行施工,不按规程进行作业,造成了相应建设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1.3 建设工程的施工材料和相应的人员素质
建设工程的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素质对相应的工程质量以及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的树立影响重大。管理体制的缺失以及相应建筑市场的监管缺失致使相应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相应的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不注重业务培训致使企业相应职工的素质偏低,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建设工程的施工环境和相应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多种因素造成了建设工程的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建设工程的涉及面较广,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对建设工程的有效发展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应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从系统上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提高。
2 建设工程企业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2.1 建立建设市场管理模式,增强工程质量管理意识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建立在运行良好的建设市场的运行和发展模式之下,以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相应的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从整体上和系统上贯彻相应工程的质量意识,从而奠定建设工程在精神上和主观上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建设行业的新的管理体制,具体建立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的良好结合和重点突出的管理体制,灵活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建设行业的管理和创新建立相应的典范和规范。在促进建设市场的管理过程中,还应从更广的层面上建立建设行业管理的创新秩序,建立统一的市场和监管的管理体制,从而为整个建设行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规范。
2.2 建立人员素质的提升和管理发展模式
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相应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际上依靠管理和相应的人员素质,因此,人员是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要素。企业应在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人员素质的提升和管理的体系,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基本的因素,相应的管理人员实际上是对管理条例和体制的执行和协调。但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工程的管理有着很高程度的促进作用,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工程管理和创新,更能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形成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应的企业应合理建立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和管理发展模式。
2.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制化发展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涉及因素较多,各管理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那么更应建立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的发展,从而促进建设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最有效的规范和执行方式是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立法,应用法制化的手段促进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规范和发展。使相应的违规行为依法得到查处,从而发挥出法制的真正规范和调整效用。通过对建设工程监管体系的资源整合实现统一的执法管理,实现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从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承包、施工以及验收等建设工程的资格审查以及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通过法律建立相应的规范机制,从而实现了相应过程建设的透明度和施工建设的明朗化,使相对较为复杂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调整为规范而有序的规章和体制的执行和控制过程。
2.4 建立多元化的监控防范体系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实际上从宏观的层面上实现了对相应建设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因此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实际上不仅仅依靠建设工程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更是一个行业整体的规范和发展,为相应的建设行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规范和发展的环境。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应建立在多元化的工程质量监控防范体系,将政府的监控和市场的监管调节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良好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监控防范体系。强调建立重点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控和防范模式。在市场监督管理层面上应建立健全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建设工程的质量评估机制,推进保险业务等新行业进入相应的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建设行业监督管理的较全面层次的服务体系。具体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实现相应的监督管理模式,推进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权责的分明,建设层次分明的施工控制的流程,从而在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实现相应的监督管理的效率提高。
2.5 深化拓展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
建立假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还应实现建筑行业的整体监督管理水平,向深入的方向发展,通过相应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实现相应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从而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综合化的执法发展,监督管理模式由单一的建设工程行业向与建设工程相关的各方面延升,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因此形成综合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监督管理体系由规范相应的经营和建设向提升参与建设的行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延升,从而扩大了监督管理体系的主体范围,将建设工程置于社会发展的整体范畴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下,实现更为有效的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并且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施工质量向工程的建设、检测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实现了建设工程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2.6 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防范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应建立相应的防范管理机制,从而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结构和相应的基础质量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除。包括相应的建设工程的地基建设、交通的通道旁等工程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建设技术进行重点关注和检测,明确各工程建设要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相应的施工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给予其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相应建设企业的建筑优势,强化相应的技术手段,有效集合建设工程中的管理资源,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安全性能以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和控制,最大程度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3 总结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是系统而协调的过程,通过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整理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同时也能实现对建设行业和建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和管理模式,建立创新的和发展着的监督管理模式。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表现在相应的管理层次的深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基础之上,相应的工程监管部门还应建立现代化的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如监督管理的模式与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创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沈洪忠.工程质量监管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J].住宅产业.2009(12).
[2]陈 进.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监督管理模式[J]. 甘肃科技纵横.2009(06)
[3]周 斌. 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思考[J]. 中外建筑.2010(08).
[4]郑广锋.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 [J].建筑安全.2009(11).
[5]马荣霞 . 开拓创新 规划管理 全面推进朝阳水务质量监督工作 [J]. 北京水务. ( S1) .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问题;对策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 如今,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按照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进行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这样的模式过于死板,并且政策和法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的制定上,有些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上也就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弥补修改。除此之外,建设工程的施工工艺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缺陷,甚至一些建筑企业还会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大大的减缓了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的合格程度。由于质量监督管理制度难以弥补施工技术缺陷所导致的质量问题,因此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现状并不容乐观。
1.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一部分是施工技术原因导致,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工程质量管理本身以及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现今建设工程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各个施工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监督体制的执行力度和体制的完善程度上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建筑企业因为其规模比较小,所以企业内部甚至没有按照规定制定质量管理体制,进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此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间虽然有质量管理体制,但在具体的质量管理条例上却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也就间接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形式的单一化。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中的问题除了体制不全外,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的单一化也是造成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无论是传统建筑施工中的管理监督还是现在的工程管理监督方式,都过于的单一化。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都是采用管理人员现场巡视的方式,然而实际中发现这种监督管理形式很难发现一些较为隐蔽的质量问题,导致问题的发现存在很大的随机性。由此可见,这种单一形式的工程质量管理并不能满足现今建筑市场对工程质量的要求。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现今的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速度,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的供求失衡,也导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监督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一,质量管理监督的意识薄弱。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的薄弱,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自身职业没有认识到位,因此对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上就采用敷衍了事的方式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及时的发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还可能因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思想上的不重视,给施工人员偷工减料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第二,质量监督管理专业知识的不足。由于不同的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其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的了解掌握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施工企业,其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多数是企业领导的直接任命,并没有对任命人员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知识的考核。而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知识,所以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自己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这种经验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方式,在工程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很容易滋生质量隐患,最终影响工程的交接。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是改善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核心环节。因为有了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方便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还能规范和约束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同时也便于企业内部网络监督管理系统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设工程质量在根本上得到保障,杜绝或是减少质量隐患的存在。
2.2 创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 相比于之前的巡视式的单一化质量监督方法,发展多样化的质量监督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效率,还能够发现以往质量监督管理中难以发现的潜在隐患,并对潜在隐患因素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从而做出相应的风险处理决策。一般来说,常见的质量监督管理形式包括: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巡逻式监督管理、网络平台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这三种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相比于之前单一化的质量监督管理可以大大的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并且对于潜在的质量隐患也能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从而避免质量隐患问题的存在。
2.3 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主要是其自身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提升。质量监督管理专业知识的提升,要依赖于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管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将学习到的质量监督管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管理人员技能的提高则需要长期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和学习。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发现建设工程当中质量管理存在的缺陷并解决建设工程中质量监督管理难点和重点。
2.4 加强建设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 现代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结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人员的缺乏。因此,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积极的招聘专业化的质量管理人才,建立一个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不断的促进建设行业的长期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改进是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的关键。对此,我们需要对质量监督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创新等方面入手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还应该不断的进行思想意识上的更新,以不断满足建筑市场快速发展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lives,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reasonable, further help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evel.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n this par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scheme was explored,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upervision work effec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lays the solid foundation conditions for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the higher level of
关键词监督施工;施工项目;质量监督;研究分析;建筑项目
Keywords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rveillance; analysis;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途分类号:TU712+.2 文章标识码:A
引言
建筑是施工建设的根本,与社会的多方利益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针对建筑本身的质量进行提高,还需要对各个细小的环节进行改进,针对相关的建设内容进行强化和重视。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环境之中,需要准确的把控市场经济的形势和工作的体制,全面的强化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案对策,按照市场建设的机制和市场的切实需求,进行监督和管理。另外,还需要切实的依照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建筑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细则进行必要的改进和提升,进而从根本之上保证建筑的质量要求,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建筑项目质量监督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建筑项目监督管理之中还存在有较多的问题,诸如制定的法律政策和规定不完善、不健全,同时针对建筑监督的投入较小、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水准不高等等,都严重的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所以还需要从根本上做起,全方位的提升建筑监督的工作质量,达到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标准。
(1)建筑质量监督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不完善、不健全。建筑施工项目主要依照的是政策和制度的规范条例来进行管理,同时依照地方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来进行处理,但是在针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检查的过程之中,却难以得到相对应的规定或者是处罚的依据等等,所以在处罚的规定和现行的体制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出发较为困难,缺乏必要的质量监督执行标准。
(2)建筑施工项目针对质量监督的投入较小。投入较小,也是一个重点的影响因素。我国的质量监督工作,多半是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或者是监督管理的单位来进行执行,但是监督管理机构本身的经费来源一般都比较少,而且建筑施工单位所支付的监督管理费用比较低,所以在当前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过程当中,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进一步的节省建筑经费,不愿意在质量监督过程当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也就进一步导致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难以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人才队伍,出现欠款、拖延费用等情况的发生,造成机构运营的困难,难以有效的发挥出应有的质量监理的作用和效应。
(3)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准不高,还有待加强。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从上至下缺乏建筑安全管理和质量监督的责任意识观念,同时难以发挥出质量监督应有的效应,使得质量监督工作缺乏相应的基础。因为建筑项目质量监督控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服务素质和服务技能要求较强的系统性的工作,只有具备了专业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素质,才能够使得监督的效应发挥至最大,使得监督的程序和项目可以有效执行下去,发挥出质量监督应有的保障功能。
我国建筑项目质量监督的对策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阶段我国建筑项目质量监督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对现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以及不足之处有着全面的了解。下文将针对我国质量监督的对策和建议方案进行研究,旨在全面加强质量监督的作用,将建设项目监督的效应发挥至极致。相关的工作需要从完善市场建设的法律条例规定开始进行,同时还需要针对建设项目的许可制度进行全面强化,加强各方面的监督控制,不断的强化监督的地位、加大对于监督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且强化现代化的质量管理的观念意识,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
(1)针对建筑市场的法律规定进行完善,统一相关的质量监督管理标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好逐步完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也要纳入到规范的法律管理之中,所以要对我国当前混杂的各种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进行清理,完善统一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建筑业的市场化运行和管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统一的国家标准。在进行法律的完善过程中,还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从业人员资质和执业行为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能够严格从事质量监督工作。
(2)针对建筑项目的许可制度进行全面规范处理,同时加强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许可管理等许可制度,这也是大多数国家在管理建筑企业方面的重要措施。对建筑工程进行规范的许可,能够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不符合规定的工程项目实施,降低造成质量不合格建筑的出现,保证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此外,对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许可的建筑工程项目,要发动社会团体、舆论以及公众的监督,通过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督。
(3)强化现代化的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意识水平。在最近的几年当中,针对建筑市场的科学技术和新型手段可谓是飞速的发展和进步,科技化的水平显著提升,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的渗透性也得到全面加强,所以,对于整个建筑施工的监督行业而言,是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针对建筑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进行全面提升,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有助于现代化的质量监督管理客观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的提升,确保建筑项目的监督管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发展体系,保证政策制度和基本程序的有效执行。总体的而言,信息化的质量监督体系,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信息,保证建筑资料的共享,为政府以及建筑企业的领导提供必要的决策和依据,保证各项监督工作的稳步执行,增强了质量监督的控制效应。
(4)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需要有具备专业资质和工作能力的监理人员队伍来按照国家所制定的标准来执行相关操作,对于监理人员而言,需要不断的提升专业技能,具备基本的综合应用能力,而监理人员队伍的素质高低,对于整个建筑项目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还需要加强对于人员的培训,强化建筑监理的作用和效应,确保建筑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在深入的研究了现阶段工作的不足以及缺陷之处的基础之上,针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改进建议和措施方案对策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建设的水准,为现代化施工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广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析[J],科学之友,2010(18)
[2]蒋小芳.楼佳青,大力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9(22)
[3]卢洪宇;孟赞;郭鑫;;强化监理促进工程建设管理上水平[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 年
[4]姬战勇;;浅谈公路工程建设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年
[5]汪锡华.建筑施工中相关管理[J].研究科技信息,2009t(21):28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