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档案数字化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档案数字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档案数字化管理

篇1

一、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

(一)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具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文字处理等功能。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通过局域网、政府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提高效率,提升档案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总之,档案数字化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逐步依托信息技术,使档案工作更为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化档案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创新,能够实现对档案和档案材料收集、鉴定、整理、保管、转递、统计、查阅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并可通过组织系统专网实现档案的网上浏览和远程查阅查借阅功能。数字化档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档案依赖于数字化设备而存在。数字化档案依赖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和数据库与网络系统。离开了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数字化档案就无法生存、传递、识别。

2.数字化档案的不稳定性。数字化文件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数字化档案的不稳定性。

3.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多媒体信息均可以单独或相互搭配构成数字化文件的内容,使得数字化档案的组成和结构要比纸质文件复杂得多。

二、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及要求

(一)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档案数字化的实质是信息记录方式和载体形式的变换,为其共享网上资源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经济效益。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快捷,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造成的纸张和人力的浪费。

2.提高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大事。

总之,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档案数字化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具有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这种特性使档案具有了开放性、检索性,可以使档案更好地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服务。

(二)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要求

档案数字化所要实现的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其主要目标:一是解决传统档案的存储问题;二是档案馆创建自身网络平台,使有效意义的动态链接成为可能;三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以使档案在更大范围内提供最大的利用价值。其主要要求是:

1.科学性。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应具有科学性。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档案的分析、筛选,确定数字化范围。对档案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优先对具有专业特色、地方特色的档案,用户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2.系统性。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时,只有系统地、连续地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用。无论对档案的来源,还是对档案内容的内在逻辑,都应保持档案外在的连贯、完整与内在的有机联系。

三、推进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对策

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具体设施过程中,必须依托高新技术的支持。数字化档案不是在传统档案系统内部产生的,它的显著特点是完全依赖现代化通讯网络基础而进行的管理和工作。笔者认为,在推进数字档案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予以科学规划

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长远的科学规划,为此要抽调档案、信息等部门的人员组成规划小组,研究制定档案数字化的近远期目标,要明确哪些档案需要数字化,哪些档案需要优先数字化,哪些档案又需要长时间实行数字化,然后按照轻重缓急分步骤实施。

(二)进行成本核算

目前,将传统的载体进行数字化费用较高,并且传统档案数字化后,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如对大量的数字文件进行管理和维护,数字化后电子文件的保存需要持续的管理,都需一定的经济投入,所以必须思考投入产出绩效。如果不加强核算,则有可能导致数字化成果在若干年以后完全无法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建立双套制管理机制

由于目前传统载体的档案管理基础相对薄弱,数字化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待解决,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档案保存还要坚持双套制管理机制。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也保存相对应的传统载体档案,以确保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完整和真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支撑作用。

(四)提高员工的素质

篇2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管理

如今电子信息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在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传统档案管理方式,随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普遍发展起来,所以本文就将对档案数字化管理进行简单的阐述,供参考。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一是占用空间小、储藏信息量大。档案数字化管理运用先进的数字存储技术将各种文字、图片和声音影像等档案性资料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展现给用户,占据空间很小的数据库能存储大量的信息资源,打破了原来纸质文档一统天下的局面,崭新的存储方式让传统档案馆望尘莫及,同时,全球互联的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用户通过数字化档案馆能查阅到其他档案馆的信息,它不仅是网上档案馆,更是网上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二是实现了管理模式自动化。通过设计出合理的程序,各种档案信息就能被分门别类地存入信息系统,无需人工鉴别再分门别类地运输上架。新型数字化档案馆将传统档案馆实现了高智能的技术型管理,而相关的工作人员主要任务也将以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主,更有利于促进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全面化和服务优质化;三是查询资料更加快捷,使用数字化档案馆,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所需要的档案信息,用户只要拥有数据终端,比如一台电脑,在操作系统中输入档案资料或信息的关键字就能立刻查询到数据库中存储的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档案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将信息自动呈现在读者面前,免去专门跑传统档案馆的麻烦,能够让读者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查阅信息,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不同地域、单位建设的数字化档案馆通过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大大增加了档案馆的资源,加大了不同地域、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数字化管理方式的深入落实很多的企业开始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行关注,只有充分改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才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工作的积极完成。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的引进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者的工作的繁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只有充分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才能够将工作进行整体的规划,促进信息的畅通无阻;二是计算机的办公设备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很多的资料通过计算机就可以传递,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同时,应用计算机设备可以快速查阅各种管理资料有助于资料的管理和保存;三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档案资料的保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计算机备份系统可以将大量的信息结构文档的形式储备起来,促进工作的完成,关于信息的保存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不断改善技术改善措施,增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总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技术对于信息和资料的高效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进行普遍推广。

三、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大投资,奠好档案数字化的工作的根基。面对新事物,觉悟是基础,落实才是关键,所以各部门领导要高瞻远瞩,对档案的数字化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有计划、稳妥的进行设备的更新,如在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软件更新、安全设备上更新等,至于软件的开发,则应由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出面,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软件,进而加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

2、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观念,在数字摄影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OCR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存储等项技术领域要进行重点培训,进而让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影音、图片编辑和保存,掌握档案管理数据库工作原理和应用。熟练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为档案管理创新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养与培训。一方面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档案“重藏轻用”局面,使档案人员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和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一方面要加强档案工作者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外语知识等,提高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要强化档案工作者训练,加强培训。对档案工作者要分层次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同时还要突出时代应用知识教育,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市场经济理论、法律等知识系统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年轻的档案生力军,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4、确保数字化档案管理数据安全。数据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一大难题,天灾、人祸、病毒、黑客入侵等都有可能造成数据损毁,所以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防范,确保万无一失。

5、实现档案馆资源共享。为避免重复化建设,节约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成本,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应按区域、按类别采用联合采购、联合存贮、联合编目、联合建库、联机检索等手段,实现不同地区间数字化档案馆的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大众。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定义、特点、意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一、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利与弊

实现数字化管理的优点:一是信息管理数字化。采用先进数字化存储技术方案,具有通用性强、安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可视性强、支持计算机联网查询和实时浏览等特点。二是资源管理虚拟化。通过网络互联来建设虚拟资源,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三是信息资源管理智能化。可以使利用者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四是用户使用方便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方便地使用档案信息,获取更为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查询速度快:一次查询只需几秒钟;保存时间长:100年以上;保真性高:而一般的纸介质只能保存10年左右;内容全面完整:不仅包含档案目录信息,也完整包含了具体的信息内容;真正实施在线:授权使用者可以随时访问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料。

但是以磁盘或光盘等作为介质的电子档案,虽有体积小、信息量大、检索迅捷的优势,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如不能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泄露;电子档案中的文字无个人字迹特征、无书写墨迹的新旧之别、无文件形成过程中的稿本特征,一旦被篡改,无法识别;电子档案没有“原稿”概念,没有确定的法律地位;所支撑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各不相同,对软硬件依赖大;其影像记录的稳定期限不长。

二、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目前,对于电子文件的管理,有些企业将原电子文件保存在形成部门,没有归档。也有一些企业将归档的纸制文件和电子文件分别归口到档案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这两种做法都有缺陷。形成部门看中电子文件在处理现行事务中的作用,由其自行管理往往出现短期行为,而且管理不规范,造成企业对这些电子文件的失控。由信息技术部门统一管理,常常把电子文件视同于一般的电子信息,主要着眼于技术管理,不能全面把握电子文件的价值和联系性,对其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读性的保障措施不够得力,无法确保其行政有效性和法律凭证性的管理要求。电子文件与纸制文件分口管理可能造成因管理方法的不一致,给日后的查找利用带来困难。根据《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中都明确规定机构内部的电子文件应由档案部门归口管理。档案部门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制定和推行统一管理制度等措施,对本企业电子文件进行统一管理。这对于保证电子文件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有明显的优越性。

三、电子文件的鉴定

归档前要对电子文件进行鉴定。这一工作主要是鉴别档案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并据此删除已收集积累但无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并予以销毁。也可以说,是保证归档电子文件准确、完整、系统,确定档案属性的工作。

其中自动鉴定的方法是制定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它是电子文件鉴定的依据性文件。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的调查阶段就着手制定保管期限表。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是自动鉴定功能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通过系统自动运用保管期限表,鉴定时完全可以不必审阅全部文件,因而也就避免了为挑选少量文件长久保存而必须审阅全部文件的低效率现象。为提高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实际应用效率,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工作应纳入电子文件系统的设计阶段。文件一旦生成,系统将文件与保管期限表的条款对照判断,确认文件是否能进人正常的处理流程。参考本单位实际情况,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做的更具体,保管期限划分可以更小一些,还应具有可拓展性,以便及时更新与补充。对于保管期限到期的文件,系统自动提示用户进行处置。

四、电子文件的著录

完整的电子文件著录工作可分为归档前文件级以及案卷级著录和归档后案卷级以上的著录。其中文件级以及案卷级著录一般由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完成,著录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时归档,即归档光盘中存放着相应的“著录文件”。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在文件形成之前将著录信息的形成和收集纳入考虑范围,从而实现“前端控制”。从设计的开始阶段,设计人员先完成由档案部门设计的著录单,然后进入设计系统界面开始设计工作。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标准化,档案室可以根据需要将著录项目编成统一的表格软件,发给对方。以便于两个部门的合作与衔接。案卷级以上的著录由档案室完成。要将机构所有文件纳入考虑范围,再在全宗内根据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划分类别。

五、电子文件的维护

电子文件的数字化形态加大了日常维护的难度。例如:电子文件对系统有很高的依赖性,因此不但要保存好电子文件载体,还要保存完整的读取环境,这无疑会增大管理成本。电子文件使用的是磁性、光学材料等精密型载体。因此,在电子文件的管理过程中要保护好其载体。控制好环境的温湿度,做好防尘、防磁、防震工作。避免紫外线和有害气体的影响。在日常管理中,软盘和磁盘都应垂直放置。对电子文件信息的保护也是保管电子文件的重要环节。对重要的程序和数据要进行备份。尽量选择容量大、寿命长的备份介质进行定期备份,并指定专门人员完成备份,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在解密后再制作拷贝;定期进行病毒的检测和清除;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员职责和权限。

六、电子文件的安全问题

采用杀毒软件控制网络上病毒的传播,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不要寄望于恢复手段。对不需要再写入或修改的软盘加以写保护。

综上所诉,我们既要接受数字档案馆这一必然的发展趋势,也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它的发展道路做一个正确的定位。使数字化管理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参考文献:

篇4

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是照片档案管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照片要归档的话就少不了要进行扫描,而扫描的过程中,扫描分辨率以及扫描设备的性能对扫描的质量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扫描之前根据照片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辨率,对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照片档案;数字化;扫描;分辨率

一、照片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

照片档案数字化是保存照片档案的必然要求。在照片档案数字化之前,照片档案都是通过传统的光学照片来进行保存的,这些传统的照片档案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褪色、失真等诸多问题,大大影响了档案保存的质量。为了能够让照片档案得到更好的保存,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数字化扫描。

二、扫描分辨率选择的注意事项

1.要选择最合适的分辨率所谓的分辨率指的是单位长度内图像所包含的点数或像素,通常情况下可以用每英寸点数来表示,也就是dpi。如果一个图像包含点数越多,就说明它能够保存的图像信息越复杂细腻,同时也需要耗用更大的空间来进行储存。如果点数少的话,存储面积会减少,但是相应的图像也会变得比较粗糙。扫描人员在确定扫描分辨率的时候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分辨率不够导致照片扫描后相当模糊,那么就起不到档案保存的效果,但是也并不是图像越清晰就越好,还必须考虑到存储空间的问题。另外,分辨率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打印设备的选择,如果打印分辨率低于扫描的分辨率,那么是无法得到更好的打印效果的。所以在选择分辨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分辨率来进行扫描。

2.要选择符合规定的分辨率由于国家档案局在档案行业相关标准中已经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分辨率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所以在进行扫描的时候就要参考国家的相关规定,明确地按照规定的要求来进行扫描。

3.注意扫描设备等的选择由于照片档案的扫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真实地反映原始照片的情况,所以在扫描的过程中对于扫描设备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扫描设备要能够做到扫描照片的真实情况,在色彩等方面和原始档案照片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扫描设备以外,显示器和电脑显卡的因素扫描者也要考虑进去,因为有的时候这些设备会影响到色彩的显示,如果显示器不能够准确地显示色彩的话,那么根据显示器上的错误色彩来进行调节,必将南辕北辙,距离原始照片的真实性反而会越来越远。所以说在选择显示器和显卡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要先校正一下,看看它们是否能够将输入的图片真实地显示出来。

三、扫描分辨率选择的方法

1.扫描前选择适当的扫描分辨率扫描人员在进行扫描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分辨率,扫描照片的时候有一定的分辨率计算公式,扫描者可以通过打印照片的物理尺寸大小和打印所需要的分辨率,以及原始照片的尺寸来选择分辨率。分辨率公式可以设定为:扫描分辨率=(打印照片的物理尺寸×打印的分辨率)/(原始档案照片大小×n),其中n的数值由打印机的情况来决定,如果打印机是连续色调输出设备,那么n的数值可以选择为1,但是如果打印机是非连续色调输出设备,这种情况下就要选择n的数值为4了。扫描照片的时候除了按照固定的标准来进行以外,有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得到的效果来进行选择。例如扫描从一寸到十二寸的一组照片的时候,可以统一一下,以满足最终输出的尺寸作为标准来选择需要的分辨率,即可以统一成满足十二英寸照片的图片文件分辨率为标准。这样的话,扫描一寸照片的话,照片的尺寸大小在2.5cm×3.5cm,这时候可以选择扫描分辨率为2200dpi,而相应的图片文件分辨率为3058×2249pixel,而扫描照片尺寸在12英寸×10英寸的十二英寸照片的时候,可以选择分辨率为240dpi,而得出的图片文件分辨率为3000×2500。这样就能使得不同大小的照片扫描出来的数字化文件的尺寸大小保持一致,可以方便以后进行统一管理。

2.扫描中合理使用扫描仪和相关软件在使用扫描设备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最佳的图片扫描区域,尽量选择大面积而且无杂质的区域作为扫描的区域,以求在扫描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好的扫描效果。对照片档案的数字化扫描要完成得更加完美,还必须要在进行分辨率选择的同时慎重使用扫描软件的各种功能,要利用扫描软件的操作来配合分辨率的选择,这样才能扫描出真正符合要求的照片。在使用扫描软件的时候要注意,有些扫描设备及其软件中配备有一键扫描和智能修复等功能,在扫描的过程中不要胡乱地使用类似的功能,而要配合自己所选择的扫描分辨率来合理运用,因为如果选择了这些自动功能的话,往往反而使得效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色彩翻新、去除杂点、背光补偿等功能,由于档案照片要保持原始照片的真实性,所以扫描者在选择这些项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胡乱的选择而破坏了原始照片的真实面貌。

3.扫描后调节最终效果在扫描完成之后,扫描者要根据照片档案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最终的调节,在进行这一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细心谨慎,要注意观察是不是已经将照片上的各种细节都扫描下来了,尤其在影响影像层次、细部存留参数这两个方面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尽可能地使得原始档案照片的真实面貌被保留下来。对照片档案来说,保持照片的真实面貌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尽可能地保持这一点。扫描者在扫描之后要观察一下照片的长宽比例等,看看是不是和原始档案照片一致,有的时候甚至还可以保留住照片的外延边界,这样的话就更加能够确保照片的真实面貌得到保留。扫描者要注意切不可对存档用的档案照片进行改变颜色、移位遮挡等处理。

四、结论

照片档案数字化扫描看似简单,但是如果要真正做好的话并不容易,扫描者要仔细选择扫描分辨率,并不断积累扫描经验,以求能够更好地扫描照片,为档案管理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卞咸杰.照片档案数字化扫描分辨率的选择与确定[J].档案管理,2011(,4):44-46.

[2]彭勇,兴兵.照片档案数字化处理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信息管理(上海),2004(,3):46-48.

篇5

关键词: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文化馆档案管理的要求,需要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运用于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为珍贵的档案资料提供良好的管理。在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行充分的分析,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而弥补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不足,经数字化技术充分的运用于档案管理之中。

二、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扫描、拍照、手打等方式,将纸质的档案资料输入到数据库的服务器之中进行存储,进而实现档案资料的存储、备份以及检索利用等。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档案资料往往都记录于纸张之中,而纸是一种比较脆弱的载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损,会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纸质资料转变为数字形式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存;(2)由于纸质档案会占用大量的空间,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纸质档案进行查阅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能够大大提高查阅效率,而且还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集中管理。

三、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所在

由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当前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1)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配备不足,某些文化馆的数字化处理设备还比较落后,仅配备了计算机和扫描机等最基本的处理设备。在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转化过程中,还停留在本机上处理本机上保存的管理模式,没有专业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及配套的安全设备。同时,还无法对数字档案进行有效的共享和进行异地备份,导致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2)档案馆缺少专业的数字化管理人员,文化馆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都缺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理念,也就无法对数字化档案进行良好的管理。同时,档案管也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培训,虽然很多档案管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知识,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档案管理软件的作用。

四、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需要结合当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改进措施:(1)加大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投入,配备充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文化档案馆要加大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的投入资金,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能够有效的投入到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上。在设备类型的选择上,要充分的考虑当前文化馆的实际需要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优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制度和培训制度,文化馆要通过引进专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和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培训,进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文化馆要加大人才引进资金的投入,进而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从而快速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管理培训,通过进行系统全面的有效培训,逐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数字化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示,在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实际要求。通过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文化馆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对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尤其是档案数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红颖.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彭清清.我国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服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王镇.县级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以太原市X县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16.

篇6

[关键词]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12-01

1、声像档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仍存在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混乱、查询不易等现象。对于声像档案管理方面的功能有待提高,加强规范,这样一来必须面临着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档案管理者的个人电脑及光盘的保存是主要介质,但这个并不能满足于当今建设项目的需求,也不可能作为长久的保存及利用;第二:进行人工查询的数据照片和多媒体资料的模式费时间,并且随着声像资料的不断增多,查询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声像档案资料数字化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音质参差不齐、编码模式陈旧,随时面临淘汰的风险,对声像档案安全性没有保证。因此,实现声像档案管理信息化,解决以上种种问题,整合内外信息资源,形成立体强大的信息平台,缓解各种传媒手段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的种种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声像档案的特殊作用。

2、涉及的方面

声像档案信息化需设计和实现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对声像档案信息及其有关联的信息进行管理。

2.1声像档案信息化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标准化需求:以系统建设为契机,规范声像档案管理规范及著录规范; ②统一管理需求:档案信息与声像数字内容的统一管理; ③兼顾各种档案来源需求:多途径收集和专业数字内容采集: ④安全保存需求:声像资源安全长期归档保存; ⑤查询共享需求:资源高效查找与再利用。

2.2声像档案信息化应遵循的原则

①系统性原则:声像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时,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考虑与传统档案管理处理好系统关系。②标准性原则:信息化设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包括统一标准的基础平台和数据交换格式,并尽量与国际标准兼容。③先进性原则:所有组成要素均应充分地考虑其技术的先进性。④安全性原则:安全可靠性是信息化要遵循的重要标准之一。⑤实用性原则:声像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不断完善的过程。

2.3业务流程梳理

对于声像档案来说,核心的业务过程可以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声像档案入库:将声像档案采集导入到系统,档案著录编目审核、资料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二是档案存储管理:后台流程自动按照设定需求转换浏览码率,同时按照策略进行自动归档。三是声像档案出库:按档案管理规范资料申请审批下载输出的流程。

2.4系统构架

根据声像档案管理需求特点,信息化主要功能架构设计:一是档案业务层:包括声像档案整介收集、科学管理、开发利用三个核心管理模块;二是声像资料管理平台层:声像资料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声像档案管理中间件层,实现声像资料通用管理;三是系统管理中心:主要是系统管理功能,包括系统配置、管理、监控等功能。

2.5数据构架

声像档案数字资源包含数据与内容两部分,数据通常是指由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的对象,内容可以是纸上的文件、报告,可以是照片,传真件、信件、视频和音频等数字化后形成的电子文件。应该说内容属于数据,但和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又有很大的不同。内容的范围则宽广得多。根据调研,目前各企业单位每天产生的信息中有85%左右是非结构化的,内容管理解决的就是这些信息的管理问题,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信息的采集、管理、利用、传递和存储,并能够把它集成到结构化数据的信息系统中。

对于声像部分核心数据建议采用的数据规格可以是: ①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方式:主要采用黑自(二值)方式扫描。当黑白方式扫描清晰度较差时,采用灰度方式扫描,灰度方式一般采用256灰阶。扫描分辨率:分辨率不低于150dpi。增减的程度以扫描后图像按原尺寸显示后是否清晰可见为准。文件存储格式:T IFF;②照片档案数字化。扫描方式照片可选择彩色或灰度两种方式扫描,必须保留彩色时才采用彩色方式扫描,黑白照片采用灰度方式扫描。③底片数字化参数。④缩微胶片数字化。转换方式:使用缩微胶片转换仪器讲行缩微胶片的数字化工作。缩微胶片的构成方式采用“高对比”,保存方式采用“黑白”方式。转换分辨率:对于一般缩微胶片,转换分辨率采用200dpi;对于16mm胶片其分辨率不低于200dpi; 35m m胶片其分辨率不低于600dpi。文件存储格式:转换的图像有为T IFF格式。对象选择:转换应尽量采用母片来进行 。⑤音频档案数字化、采样频率: 音频档案数字化洗用44.1kH作为声音采样标准。DVD中的声音选用48kH z。文件有储格式::W A V或MP3。⑥视频档案数字化。文件存储格式:影像档案数字化选用M PEG2或者H 264格式作为影像存储标准。如采用MPEG2格式,建议其标清码流大于12Mbit/s,高清码率大于50Mbt/s。⑦图纸档案数字化。扫描方式:图纸档案采用黑白或灰度扫描方式,必须保留彩色时采用彩色方式扫描。

2.6资源搜索和查找

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从大量档案中获得更多的价值。针对声像档案用户需求,信息化应具备强大的检索引擎,能提供全文搜索、检索筛选、高级搜索、当前位置搜索、分类搜索、标签组搜索等功能,保证用户在庞大的声像档案库库中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声像档案。

2.7在线查看与使用

方便用户浏览及快速定位声像档案,提供多种模式列表、浏览模式。不仅是能够让用户把声像档案存进去管理起来,还更重要的是要让用户快捷方便的使用档案。

2.8安全性考虑

监控有助于管理人员检测系统问题,快速定位故障;统计报告功能,使管理员能够迅速产生对资源和系统使用情况的报告,如资源存储量统计、下载数据统计和用户审计跟踪。通过实现声像档案信息化,不仅解决原来声像档案管理混乱和空白声像档案与节目成品带不容易分清楚的问题,而且改善声像档案资料利用率低、很多早年的资料无法使用的局面;杜绝声像档案资源的浪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和调用,省去了借阅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到档案库房查看的时间,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管理更加现代化、工作更加人性化。

3、结束语

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让声像档案得到更好的保存外,提供利用也非常便利。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推动了声像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声像档案通过数字化,企业调用或查询时非常便捷,只需要几十秒甚至几秒钟便可以实现查询调取,极大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篇8

关键词:数字档案 档案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42-02

从人类悠久的历史来看,档案已经存在了上千年。无论是民主自由的西方国家还是中庸重礼的东方国家。档案从未被丢弃。人类几千年来一直流传着档案记录,是因为时间可以改变,但是记录不会改变,它会清清楚楚记录着发生过的一切。由此可见,档案的存在是一种符合人类社会需要和历史发展的行为。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主要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后续又出现了金石档案、简版档案、缠帛档案、纸质档案,等等。通过研究档案的发展,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记录档案的方式也从最初的雕刻发展为纸质记录。而对于如今这个科技发展纵横的新时代。人们对于档案的记录更是有了新的需求,希望档案管理可以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而“数字档案”毫无疑问成为了当今档案领域里的“新宠”。它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产生的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和分散性;它可以将不同的信息记录在不同的载体上;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它不再是用人们常规的纸质来记录;而是用一种新型的更完整,更容易保存,方便及时查找的磁盘、光盘等载体来记录。

1 数字档案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已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被数字化档案管理取代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在于其本身的几大优势。

1.1 数字档案载体容量大

一张3.5寸的磁盘可以贮存1.44M字节的内容;一张光盘可贮存650~700M字节;移动硬盘的贮存量达到几G、几十G、甚至上百G。通常一个单位在几年内保留的文件可全部贮存在一张光盘内,为人们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和保存空间,这是传统档案管理无法比拟的。再说大家现在的实践活动的范围相当广,劳动对象相当复杂,实践的节奏相当快,所产生的历史记录相当多,急需要一种新的档案载体来取代纸质载体。

1.2 数字档案安全性高

传统的纸质档案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时间的影响,需要长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细心保管,而且纸质的档案若是遭到破坏会很难复原;数字档案与其相比会方便很多。首先,数字档案容量大可存储较多信息,实体档案数量少,方便管理;其次,数字档案可以多备份,而且很快就可以完成,避免了破坏后无法查找的弊端。

1.3 数字档案的使用效率高

纸质档案管理在实际应用时会出现查找不便的问题。例如在查找某所学校学生学籍档案,需要管理员翻阅数十卷甚至上百卷的档案寻找,花费的时间长、工作量也大,若是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只需要在电脑上检索所需要的信息,计算机就会自动筛检给出,如需纸质版可直接打印出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随着大量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如: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这些产品具有操作简单、存储多且方便的优点,已被人们普遍使用。据了解,已有相当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在实现办公系统自动化,网络办公已不再是处于实验阶段,相反,它正处于一种飞速发展的普及态势,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大量的数字档案。

2 数字档案的不足之处

在档案管理方面,数字档案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 首先是人们的认知度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纸质作为最早记录档案的方式。最初出现在西汉时期。由于当时技术有限,造纸成本太高,使用范围也不是很广泛。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改造了造纸术。使得造纸成本降低。也让大部分人接受了纸质记录。纸质的出现经历了上数百年的时间,随着造纸技术的进步,更是一直保留至今,同样也深受广大人群的认可。而数字档案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要如何去推广,如何让人们正确地认识数字档案。而纸质档案具有真实性的本质感,能够清晰看到,所以内心会觉得纸质记录是最安全的;对于数字记录有着不安全感,所以很难接受和去尝试。

2.2 其次是数字档案的格式的问题

数字档案作为一种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记录储存的档案。虽然节约了人们翻阅纸质档案的过程,缩短了档案搜索时间。但是由于设备的不同,软件也有不同,需要去下载、安装,而这样也会使得占用空间太大而导致有些软件无法正常安装,有时还会出现病毒入侵,使得我们的电脑瘫痪。对于不同人群来说,中年人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还是较好的,而对于一些年纪大的人,他们接受能力有限,自然也不会去尝试一些新鲜东西。

2.3 最后是数字档案的原始记录受到质疑

纸质档案是用纸来记录,一旦形成再去修改便会有很明显的修改痕迹,因此可信度比较高,不易被篡改。而数字档案是在计算机的环境下完成的,就有了一种无形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去随意发送、复制、粘贴,一份文件成为了共享文件,也无法保证当事人的一些特征,容易被伪造和篡改,使得数字档案的可信度降低。

3 数字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式

数字档案因其自身显著的优越性,从而被人们越来越重视、认可,进而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首先,应当加强宣传,使人们对数字档案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今网络世界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而对数字档案进行宣传,也可以借助网络和计算机的力量。通过使用数字档案,使相关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走出以往的繁琐,管理工作变得更方便和快捷,同时,加大数字档案的运用途径,让数字档案以其便捷的优势被更多人所接受。

其次,可以将网络计算机行业、软件开发行业以及档案管理这几个行业相结合,将文档、图片以及声像等文件格式进行统一。这样可以有效突破行业限制,建立更加统一、规范且兼容性更强的文件储存格式。

再次,各档案管理部门在利用数字档案的过程中,要注重档案存储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在长期运用后形成一种更加精确快捷的数字查阅方式。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档案密级为社会提供服务。

最后,应当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新的数字档案具有可擦除式的更改性,这就为保留档案的原始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注重维护档案的原始性;另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为保证数字档案的原始性新设立了相关制度。

由上述可知,时代的飞跃发展,要求人要用更先进的生产力与之相匹配,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它在人们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却频频出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也证明了纸质档案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节奏,它被数字档案管理所代替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许数字档案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足,毕竟它是时展的一个新生产物,但是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不足之处会被大家一一克服,而它,也将会在数字化时代中为社会提供更加快捷、方便与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 杨友秀.档案工作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4.

篇9

关键词: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文化馆档案管理的要求,需要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运用于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为珍贵的档案资料提供良好的管理。在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行充分的分析,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而弥补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不足,经数字化技术充分的运用于档案管理之中。

二、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扫描、拍照、手打等方式,将纸质的档案资料输入到数据库的服务器之中进行存储,进而实现档案资料的存储、备份以及检索利用等。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档案资料往往都记录于纸张之中,而纸是一种比较脆弱的载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损,会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纸质资料转变为数字形式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存;(2)由于纸质档案会占用大量的空间,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纸质档案进行查阅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能够大大提高查阅效率,而且还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集中管理。

三、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所在

由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当前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1)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配备不足,某些文化馆的数字化处理设备还比较落后,仅配备了计算机和扫描机等最基本的处理设备。在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转化过程中,还停留在本机上处理本机上保存的管理模式,没有专业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及配套的安全设备。同时,还无法对数字档案进行有效的共享和进行异地备份,导致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2)档案馆缺少专业的数字化管理人员,文化馆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都缺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理念,也就无法对数字化档案进行良好的管理。同时,档案管也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培训,虽然很多档案管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知识,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档案管理软件的作用。

四、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需要结合当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改进措施:(1)加大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投入,配备充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文化档案馆要加大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的投入资金,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能够有效的投入到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上。在设备类型的选择上,要充分的考虑当前文化馆的实际需要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优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制度和培训制度,文化馆要通过引进专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和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培训,进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文化馆要加大人才引进资金的投入,进而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从而快速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管理培训,通过进行系统全面的有效培训,逐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数字化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示,在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实际要求。通过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文化馆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对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尤其是档案数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红颖.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彭清清.我国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服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王镇.县级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以太原市X县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16.

篇10

数字化档案是档案与现代化的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将档案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应用现代化技术的便捷性,将档案信息进行归档、利用以及资源共享等。这里所说的现代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

2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相关分析

对于档案信息本身来说,无论是传统的档案存储,还是现代化的数字档案,安全问题都是首要问题。由于现代化的数字档案是传统档案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所以影响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的出现,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是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具体分析。

2.1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是决定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直接因素。如果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例如制度的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管理措施无效等,必然会失去数字档案信息的基本保障。所谓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标准、管理措施,不仅如此还包括数字档案信息归档流程等,相关流程不规范也会使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威胁。

2.2计算机故障问题。

由于数字档案信息的归档及利用均以计算机为载体,所以计算机本身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其中计算机故障问题是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计算机故障又包括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以下是对两种故障的具体分析。

2.2.1硬件故障。

计算机硬件条件良好时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保障,当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时,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查询、利用等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档案信息的丢失或损害,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完整程度,大大降低了数字档案的使用质量与效率,为使用者造成较大的不便。

2.2.2软件故障。

计算机的软件是处理数字档案信息的必要条件,一旦计算机软件出现故障亦或是性能无法满足现阶段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要求,档案信息的处理能力就会大大下降,工作质量与效率也会随之下降,而数字化档案信息本身也无法发挥最大作用。计算机软件故障直接影响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操作,但是与计算机硬件故障相比较,其发生故障的几率较小。

3探究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策略

前文已述,管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故而要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首先要从管理策略方面抓起。以下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策略的具体分析。

3.1加强数字化档案宏观管理。

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宏观管理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比如建立专门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协调组织机构,组织国家档案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与技术攻关,加强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宏观管理。档案数字化工作要纳入科学管理体制,作为机关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制定相应的工作分工范围及管理权限。

3.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在完善管理制度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在人员安全管理方面,要设立具体的安全审查制度、岗位安全考核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等。对已经存储的数字信息均应进行密级分类,对敏感信息与机密信息应当加密并脱机存储在安全的环境中,防止信息被窃听、变更与毁坏。在系统安全运行方面,要做好机房出入控制、环境条件保障管理、自然灾害防护、防护设施管理、电磁波与磁场防护等工作。设立操作安全管理、操作权限管理、操作规范管理、操作责任管理、操作监督管理、操作恢复管理、应用系备份管理、应用软件维护安全管理等制度。从技术上防止文件被人为地修改,增强电子文件的凭证性和可靠性。

3.3计算机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故障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造成较大的损害,所以要做好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应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能良好的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在选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过程中应注重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全面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进行一定的审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计算机系统在升级时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相关数据丢失。不仅如此,还要定期更新软件,选择更有利于处理数字化档案信息的软件,确保最大程度上发挥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优势。

3.4信息技术安全管理。

依靠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在强度安全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现阶段科学信息技术援助。为了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在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来提高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例如,可以设置信息的访问认证,防病毒系统,同时也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相关机密数据进行加密操作,以数据加密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被一些木马病毒和被非法网站入侵,进行安全管理对保护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是非常有效的。

3.5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来说至关重要,故而提高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也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策略。相关的工作人员利用电子设施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对应的相关工作,对相关的数字档案实现有效地管理,也就是个相关人员自身的能力大小对相关的数字档案工作的安全性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数字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理论,还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树立其较强的管理安全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的实践工作技能。一旦工作中内部成员想要泄露档案信息,相关的管理人员就要切实提高警惕,有效的增强风险思想,确保信息在实际的工作中受到严密的保存;与此同时,有关的组织机构还要组织针对性的人员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以此达到万无一失。除了以上几种管理策略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管理策略,例如规范数字化档案信息归档存储流程,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一步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

4结束语

篇11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安全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档案数字化主要包括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以多种类型的检索关键字为基础以便于快速检索;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主体对象,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等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与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等新技术进行数字化,最后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与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制度建设层面缺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在开展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时,必须制定相应健全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有据可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对制度建设不重视,使得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工作行为,使其在档案数据采集与加工、档案数据存储及管理、档案数据查询利用过程中责任主体不明,无章可循。(二)技术上的不安全因素。1.使用国外技术和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档案信息系统所需要硬件、软件均没有实现国产化。我国数字化信息管理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这些国外的产品和技术特别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素。要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便捷性,以计算机为终端,采用局域网和互联网并用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不同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和利用系统)之间的网络系统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而且设有必要的防护措施,但是这样也无法完全保证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档案管理和利用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矛盾时刻存在。3.安全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安全难题,虽然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有了长足进步,但它们或多或少在技术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维护档案信息安全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三)管理人员的因素。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利用,实施这个过程的主体都是人,而人为的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会影响到档案数据的安全。例如,人为的操作失误,导致数字化档案误删、泄密;少部分人员职业操守欠缺,为私利对数据有意地篡改,将档案信息管理的用户与口令等信息向外部人员透露;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备份数据丢失、损毁等,这些都对档案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三、档案信息数字化安全的具体措施

(一)制度建设层面完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录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与利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制度中,要根据工作人员不同的专业特长,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要有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主体、权限分明,做到在档案信息数字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发生泄密或其他事故时要有相应的倒查机制。明确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明确电子文件的管理人员;明确数字档案信息记录备份要求,对备份时间、格式、份数有明确记录,备份要有专人管理;明确定期对档案数据进行检查的内容和时间标准,指定检查的人员。(二)提高技术层面安全防护能力。档案信息数字化安全防护能力在技术层面上的提高是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设计、网络防护、通信安全的一个综合性课题。(1)应提高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硬件及软件的使用率,在核心设备上可以用国产替代的,要坚决使用国产设备。(2)应保障存储设备的安全,建立符合标准的电子设备信息机房。(3)对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要进行物理隔离,防止外部网络对内网的非法访问。(4)应长期跟踪软件的使用效果,发现并及时修补软件的安全漏洞,并按要求配备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5)按照制定的备份机制与规范,及时做好数据的备份。(6)建立严格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防范机制,包括信息登录访问控制、用户权限控制、信息分类与安全控制。(7)在档案信息传输使用进程中建立数字化档案传输安全控制,包括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信息加密控制等。(三)注重管理人员培养。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技术手段最后都需要具体的人去操作。所以在管理人员的培养方面应注意:(1)做好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相应的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较强的法纪意识。(3)结合档案数字化管理自身的特点,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实施过程及后期的管理、应用中,需要从制度、技术、人员三方面入手,以制度的建立健全为纲,以人员管理为主线,以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基础,确保档案信息数字化应用的安全。

作者:杨玉宏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微波总站

篇12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 数字化 网络化

Abstract: the archives information essence is the digital and network is the use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amount of files with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to express, storage, again through the network to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realize high share files resources of the era. The file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work is the only way of in the network era, deepening the archives of socialization service request inevitably.

Keywords: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igital, network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为档案信息化,我认为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据报道,保存大量珍贵档案文献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馆藏的“大事材料”转换成了便于下载保存的图像、文本等形式,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传递与交流,以满足社会利用者的多样化需求。而在我国,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开展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仍然主要以馆藏介绍、目录查询等为主;馆藏档案的全息上网、档案信息的网络利用在国内较为鲜见。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显得尤为突出,这说明我国目前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因此,《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较长时间内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一、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必备条件

实现档案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其主要条件是,一要有储存和传输信息把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并传输上网的硬件设备;二要有档案信息上网、利用、组织等系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三要有过硬的编辑和操作档案信息的高技术人才。现在就对这三个条件分析如下:

1. 档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信息上网,一要有输入、输出的终端设备计算机;二要有储存、管理档案信息的中央处理器;三要有编辑档案信息的管理软件;四要有将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信息的扫描输入器。这是四个基本设备。这四个设备的配置,关键就是领导的认识、重视和资金的投入。实现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开通,从大环境上讲,这些条件容易实现。但对于档案界这个小环境而言,还摆不上席位,档案工作的资金完全来源于财政,一些党政领导对这项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本来财政资金就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就更少,根本就无法购置现代化设备。人为的因素和资金的短缺制约了高科技在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运用,所以许多档案管理还处于手检档案的低级阶段。

2. 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第一,档案信息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极其复杂的信息源。要保证人们轻松、快捷的在网上查档,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上网目录标准。否则,形式各异的检索目录,就会影响利用者快速、准确的查阅档案。第二,档案具有保密性,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文件的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应进行全程管理,涉及到文件的流程、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对重要的、保密的程序和数据要加密并备份,随时进行病毒检测、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制度,规范重要的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制定保护政策、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从而建立一个涵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第三,档案信息资源保管单位利益的保护,也应有一定的规则。因此档案信息的编辑、保管、转载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由于网上用档、利用者与管理者不直接接触,该收取的一切费用,就只好在网上进行,这样就应该建立档案信息利用收费网站。国家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自动计费软件。对每次的访问收费,都必须有一个系统而详细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利用和管理人双方利益均等或不受损失。

3. 建立一支会计算机编辑、会操作计算机网络的高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对策

随着网上办公、网上用档的普及,档案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针对网上用档的条件,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档案实现信息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网上用档管理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网上工作,保证提供系统、完整、真实的电子文件信息给利用者,我们必须加强归档电子文件的理论研究,其探讨的理论主要包括:(1)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有文字存储格式、属性和文字处理平台的说明材料。(2)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等如何归档的理论研究。(3)档案信息上网后信息如何管理、利用的理论研究。(4)档案信息源如何系统编辑上网的理论研究等等。

2.加强档案部门网上办公先进设备的配置。现阶段档案部门设备十分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政府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再就是要把档案事业推向市场,让档案体现其经济价值,把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经营,增加社会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总之,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档案资金的不足,以便档案界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

3.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确定事业成败,档案事业发展与否,关键在人才。网络时代,档案管理人才必须重新更新自己的知识,争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软件的编辑开发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管理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源组织编研人才和其它载体形式的管理人才。

4.加强网上用档的法律、制度的制定。必须加强风上用档工作立法和制度的建设,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

(1)加强网上用档的立法规定,对那些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形式的犯罪分子,要以法律为武器进行坚决的打击。(2)制定应急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撰写安全情况汇报的规定;(3)严格进行权限管理,包括授予完成工作所需最小特权、回收特权的规定。(4)网上查阅档案信息目录的规定。(5)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不断改进、优化系统的规定。

三、如何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安全

作为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Internet的某些特殊属性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带来了一定威胁。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信息服务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操作系统因素、硬件设备因素以及“网络黑客”因素。其中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运行的最基本的要求,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传递,首先要解决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硬件设备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主要来自其核心——CPU芯片的安全性,亦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网络黑客”则是专指非法制作与传播计算机病毒或恶意攻击特定网站的人。其行为借助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同样构成危害:存储于网络的档案信息,会因病毒的侵袭而发生严重损毁。因此,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的安全与正常运行。并根据档案信息自身的特点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实际需要,健全相关的防火墙技术、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加密技术、网络病毒防治技术、跟踪检测技术以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备灾基地建设等,以切实保障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安全。

参考文献:1.赵培慎;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J];档案管理;1994年02期

篇13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需要领导提高安全意识。在一些企业中,受思想观念的制约,一些管理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人员未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面对较大问题。为了制约该现象的产生,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积极宣传与引导工作。如:利用电视、讲座、广播等方式实现教育宣传工作,为企业员工传授相关的法制知识。通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宣传工作,能够让企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坚固的思想防线。在宣传工作中,还要将利益发展和安全作为主体,保证能够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好发展。在工作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执行期间的实际情况,实现统筹性规划,分项目实施。在企业积极引导下,明确人员的责任和意识,保证专业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发展。

二、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在该执行期间,需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基于信息化时展需要,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档案信息的主要特征,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该体系执行时,不仅能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范化,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发展,还能保证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完整、真实使用。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析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在实施工作中,还要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备份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登记、异地使用制度等。不仅如此,还要促进数字化档案开放工作的执行期间,保证能够开放一些信息。还需要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建立维护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发展,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职责都能充分落实,实现任务分布明确,职责合理等,在不同岗位上,遵循不同的工作事项和流程,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维持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

三、利用先进手段

在民营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引进先进执行手段。先进手段的引入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借鉴一些成功经历,引入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软件,促进信息安全设备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不仅如此,在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企业建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分析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选择,提高其使用性能。在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进行选择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以全方位的角度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进行思考、严格审核,在该工作中,不仅能避免产生数据丢失现象,还能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并且,还需要为其设置信息访问认证工作,开发防病毒软件,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执行加密工作,这样不仅能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侵入,还能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为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保障信息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人,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十分重要。在当前网络发展环境下,为了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与其存在较大关系,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的利用方式,学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使用。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具备警惕意识,这样才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基于该情况的分析,在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时期,提高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不仅能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维护执行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进而使其获得更高效益。

篇14

关键词: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电子档案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22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111

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是随着电力行业形势不断发展,纸质档案数量急剧激增,查阅、检索、备份变得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效快捷的信息时代。当前,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数字化,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有效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常态,结合公司档案数字化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做进一步探讨。

1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定义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电子档案建设在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本、图片、视频等扫描、拍摄、挂接、上传至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整理、保管和备份。随着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电子化、程序化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

2 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庞大数据处理快捷性、改版时效性、传输网络性的特点。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保存在各载体、各方位的信息资源以电子版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共同利用提高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更适应电力工程建设实际的,可进行文件生成、归档和档案管理一起操作的应用软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公司各业务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进一步提高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

2.1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解决电力工程点多面广、档案人员参差不齐难题的唯一手段即增加档案人员和增加办公费用,导致档案管理成本大幅上涨,管理效率是事倍功半的结果。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纸质档案转化为机读文件,录入、编辑、修改、目录、报表打印一次完成,省时省力,提高经济效益。按照公司档案数字化计划,由近及远,现行档案数字化归档,即电子版光盘备份和电子文本档案系统挂接移交归档。以往的纸质案卷目测用高速扫描还是平板扫描,校对目录拆分电子文本并标注文件档号保存,审核档案纸质原件目录、页码无误后装订还原,为提供准确的数据库信息作好充分的准备。公司开发了“EEA亿普电子档案系统”,构建一个电子档案信息整合软件平台,实现公司各类电子档案数据大部分从网上采集归档,实现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为档案远程的借阅、查找、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2.2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新的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广泛使用,促进了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变革,发挥了信息档案的增值作用,提高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电力工程档案工作中,利用纸质档案经常翻阅会造成原件破损,外借有可能造成缺页、篡改等不良现象,损害档案的安全保管。档案资料经过拍摄、扫描数字化处理后获得电子版,变更改版迅速快捷。各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有效版,实现资源共享。

保护档案原件的凭证作用,兼顾因素确保信息安全。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档案收集、导入、编辑、统计、保管、挂接、转库、远程查阅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分散各地的电力工程项目资料室编制竣工档案全程监控,实现项目竣工档案网络上检查指导、修改,网络上审核、验收移交,有效解决和改善路途遥远、电力工程点多面广、管理员参差不齐的档案管理的困境,提高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管控力度。

2.3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效率

通过互联网、企业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计算机检索,利用阅读电子档案,提高档案标准规范宣贯的效率,迎接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国际、国内电力安装工程新项目的挑战。数字档案管理面向基层电力工程项目,提供高效率的远程时效服务,文件、标准、资质、荣誉等目录和电子版经过系统管理员权限设置即可下载原文信息。电力工程资料员在电子档案系统的收集整编端口录入或导入工程竣工档案的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挂接电子文本,做到一一对应。公司档案员检查指导修改、审核归档后,新项目工程竣工档案数据即转入公司总数据库。档案库除文件实体的保管外,更主要是利用高效率的文件数据库,成为提供优质服务的信息控制中心。按照档案业务工作流程,提升档案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实现档案从收集、整编基础管理向档案信息研究与开发利用的质的转变,为实现电子档案馆数字化管理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 加强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

3.1 继续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员成为复合型人才

随着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档案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基础管理。积极发挥档案管理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挖掘个人潜力,针对性地进行档案知识的宣贯、继续教育;坚持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式;坚持以人为本,讲政治、讲觉悟、讲奉献,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训练成为既具备档案业务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和数据库维护的高技能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档案,为迅速发展的电力工程建设编制竣工档案服务。电子档案馆具有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传输与组织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检索利用便捷化等诸多优点,为早日实现数字化档案室(即电子档案馆)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2 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个性化服务

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精神,做好个性化服务。为电力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动态性档案管理服务。重要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照片、视频、实物档案和重要电力工程竣工档案数字化处理均要求达到100%;要求所属单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分期分批对纸质档案以及重要特种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希望在移交新的竣工项目发文、计划、总结、申报材料和行政照片、光盘等归档文件材料的时候,必须同时移交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积极推广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便于公司构建一个档案信息整合交流的平台,弥补有些单位没有档案系统软件的不足,以解决工程项目分散、点多、路远带来的档案管理棘手问题,通过帮助单位用户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来实现价值,从而构成强大的档案管理资源体系。

3.3 实现集团信息和企业档案信息的互联结合

在企业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档案信息网上开通集团公司信息站点,上级文件、政策、标准、办法及时下达,并宣传贯彻落实。直接面对面网上交流沟通,参加视频会议,公文流转处理等,实现档案信息的互联结合。数字化档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行文件的数字化归档;另一方面是一些重要的历史档案,有重要意义的,需要长久保存的,也经常要查阅或者使用的,都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扫描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这样可以使原来一些库存的档案,分期分批也能够实现现代化管理。集团企业具有机构庞大、下属单位较多,位置分散层次复杂等特点,通过电话和网络逐步形成一个迅速发展的循环往复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集团公司指标文件、档案标准、最新规范信息传达通畅,企业对应及时修订并遵照执行。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