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建设投资范文

工程建设投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程建设投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程建设投资

篇1

关键词:工程;投资;控制

一、工程建设投资控制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投资决策阶段决策失误为工程投资失控埋下伏笔

从表面上看,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就是要把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有效地提供在事先批准的投资限额内,为此投资控制的任务便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纠正发生的费用偏差,从而尽可能地使项目的实际投资额与计划目标相吻合。然而,这远不是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全部。工程建设投资与其他领域的投资一样,是投资主体为了特定的目标所财务的价值垫付行为,投资的本质是价值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投资必然要求实现自身的保值增长。但是长期以来,盲目的投资,非但未带来预期的目标,却引发了工程建设投资规模膨胀,总量调节困难;投资结构不合理,调整步履艰难;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投资收益低下,资金回收缓慢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管理不科学造成的工程建设投资决策失误。

(二)工程设计阶段,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投资控制中,重实施过程控制而轻建设前期控制的倾向比较严重。应该看到,工程建设投资不只是表现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在不影响工程进度、质量、生产、安全的条件下,做到支出有据;它还表现在施工前的设计阶段,事实表明,工程设计质量及其投资控制不但决定着项目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美观性及其与环境的协调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其造价的高低。据相关资料分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以分别达到65%-85%、5%-30%。当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在严格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施工技术的改进所节约的工程造价一般不超过12%。这表明,设计阶段不仅影响工程造价而且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因此,为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投资,把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工作的目光投向项目建设前期的设计阶段是必要的。

(三)施工过程中人、材、机价格的上涨

一般情况下,工程的建筑工期都很长,加上市场机制作用,商品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施工过程中人、材、机价格的上涨就不可避免了。例如,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4年1-3季度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价格比2003年同期上涨9%。其中人工费价格同比上涨3%-8%;钢材、木材、水泥、地方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电料和其他材料七大类主要建筑材料呈现全面上涨的格局,钢材价格涨幅更是高达19%;受国内市场汽油、柴油等价格上涨和人工费提高的影响,机械使用费价格总水平也略有上涨。施工过程中人、材、机价格的上涨使得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工程结算超预算。

二、加强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措施

(一)尽快健全投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建设投资的控制很关键,要避免由于故意搞“钓鱼”决策或者不科学决策所产生的“三超”问题,就必须尽快健全投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在投资项目中,普遍存在着投资决策规则的缺失和程序的混乱,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都不高。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立法对投资失误责任进行界定,对不遵循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二)转变工程计价模式,推广工程量清单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实行工程量定额计价。为了简化计价工作,定额管理部门将定额中配以价格,形成了“量价合一”的定额,由于当时商品的价格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所以这样做并无不妥。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瞬息万变,我们就必须把定额中量与价分离,使消耗量成为国家标准,使价格成为市场信息。在国家制定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前提下,催生企业自己的定额,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中的定价主体。清单计价就是这样被学术界接受的,清单计价实际上是分部、分项取费,根据施工工序列出工程量清单后,施工进行过程中,已完工的工程量造价应该是多少,从清单上都一目了然,一旦发现完工工程实际造价超过了预算的要求,就可以在以后的施工过程进行更为紧密的控制。进行实时的、全过程的价格控制是工程量清单的优势,应该说这一优势为实行工程投资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提供了一个方法,这也是世界上一些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早已运用的做法。

(三)革新投资管理体制,实行项目代建制

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投资因为基本上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投资、建设、管理、使用”混为一体的集中管理模式,行政权力可以直接介入,形成了一大批“钓鱼工程”、“三超工程”,引发了大量的投资“黑洞”和工程腐败现象,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建筑市场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行项目代建制。

篇2

关键词:水电建设工程投资概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

8)11-286-02

如何控制投资概算是水电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超概算原因的分析,建议从机制和制度方面采取措施,对工程不同阶段和各分部工程应如何对投资概算进行控制。

一、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超概算的原因

1.设备、材料及人工费等价格上涨增加。由于近几年开工建设的水电工程项目投资概算编制依据主要是原电力工业部文件电水规(1997)123号关于试行《水力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的通知和原电力工业部颁发的《水力发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力发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和《水力发电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由于钢材、有色金属、矽钢片、电解铜等原材料和铸锻件大幅度涨价,加上能源价格、运输费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使目前的电力设备价格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同时也造成土建安装等合同价格的大幅上涨,使近两三年开工建设的水电项目概算控制的压力增大,目前价格上涨是影响大中型水电建设项目投资概算的主要因素。

2.设计变更以及工程量变化的影响。水电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点多、面广的工作项目,它不仅受到地质、水文、气候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业主、监理和承包人的诸因素的影响。在这样复杂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水电工程本身就是一项不断修建、不断变更直到最后建成的一项工程与自然、社会相协调的建筑。与建设过程相比,设计时间是短暂的,不可能在设计过程中就能把这么复杂的问题全部考虑进去,这也是水电工程建设期中要不断设计、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因之一。这种改进和完善就是变更,因为变更发生了投资的变化,当这种投资的变化累计到达一定程度时又引发了索赔或价格调整,使投资变化更快。从理论上讲,设计变更既有增加投资的可能,同时也存在节约投资的可能,但从近几年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看,设计变更往往是增加投资,变更越多,增加投资越大。

3.工程建设期间资金利息增加。建设期资金利息增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家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近几年开工建设的水电项目编制设计概算时大都处于近二十年来贷款利率的最低点,从1996年开始经过八次降息于2002年2月降到最低点,但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央行多次加息,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期限为5年以上)由5.76%上升到7.83%,增加2.07%,增加的建设期贷款利息对概算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由于资金运用不当或管理方面的原因而增加利息。

4.工程建设期间不可预见因素发生而增加费用。水电工程建设期间各种情况复杂多变,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因素引起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大,如在工程建设期间,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必经的运输道路全面整治改造,造成交通堵塞,这不但会延长工程建设工期,而且还会大大增加了工程的运输费用。又如遭遇大流量的洪水,施工围堰被冲毁、导流洞坍塌、施工现场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其他社会性的事件等,这些因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遇见的因素造成的损失,其恢复和清理将会增加一定的费用。这些并非设计阶段和编制概算时能够预测到的,势必造成概算外投资。

5.政策变动而增加的费用。随着国家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视和对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和加强,以及提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保证和提高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一些政策,比如水库淹没土地补偿倍数的提高等,增加的费用必然使这部分的原投资概算突破。

二、控制投资概算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可采取的措施

虽然造成投资概算突破既有市场物价变化和国家政策等客观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由于制度和机制的原因造成的管理方面不足的主观因素,因此要通过从制度上和机制上采取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措施减少管理方面造成的投资概算突破,同时也能部分规避客观方面造成投资概算的突破。

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水电建设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设立建设项目法人筹备组,并由其组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正式成立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在具备施工图设计满足施工需要、建设资金已落实、工程合同已签订等条件方能开工。

2.实行招标承包制。实行招标承包制,是为了引进竞争,以公开的招标、公平的竞争、公正的评标,选择最优的施工企业分项承包工程施工,选质优价廉的物资和设备。坚持以施工图进行工程招标,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随意性,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以使工程建设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实行建设监理制。监理工程师控制投资费用贯穿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全过程之中。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应充分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工程建设的控制作用;二是施工现场的协调作用;三是业主与承包商的桥梁作用;四是执行合同中的平衡作用;五是对业主在现场施工管理的替代作用。

4.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应充分利用合同手段来控制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和投资,合同管理制是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主线,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合同的预管理、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严格按合同办事、完善合同清算工作。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强化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1)要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制订一整套合同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和规定,对合同管理的组织、合同管理的程序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检查、清理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作出明确规定。(2)树立一切行为均以合同作为惟一依据的管理意识,将合同运用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合同、经济手段管理和实施水电工程项目建设。(3)选择符合水电站建设特点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和合同结构,通过合理的合同结构实现和保证水电站项目管理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作。(4)强化工程招标中的合同意识,努力完备一切技术资料和现场环境条件,使承包单位能够以最小的风险在完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投标竞争;严密制定合同文件,合理确定工程合同的界面与工程范围,事前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确定事件和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和保证承包单位的利益,引导承包单位注重技术方案的竞争,集中力量用于工程的实施,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三、水电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投资概算的控制

1.加强项目建设前期、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确保概算编制质量。在建设前期,要从技术、经济和施工等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和方案比较,确定项目投资估算数,作为建设项目设计概算编制的依据。初步设计概算一经审核批准后,便是水电建设项目控制投资的依据,也是编制工程招标标底和考核工程造价的依据。因此,建设项目法人要确保概算编制质量,一是坚持不搞”缺口概算”的原则,不人为留下投资概算缺口。二是坚持运用动态概算方法,既要考虑国家政策法规变化,也要考虑建筑材料和机电设备的价格变化、工程变更等因素。

建设项目法人应将设计收费与工程设计质量和投资概算实现程度挂起钩来。设计单位要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概算,在保证工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施工设计及其工程投资,使工程总投资不突破批准的限额。

2.水电建设项目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招标承包制是节省基建支出的有效途径,在招标议标时,建设项目法人应建立规范的招标议标程序,创造良好的招标议标环境,确保招标议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水电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施工总工期、工程质量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使用成本和施工管理费等。建设项目法人要充分发挥管理的主导作用,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及地方等各方面关系,实行目标管理。

四、控制组成水电工程项目的各部分投资概算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施工辅助工程。施工辅助工程面广点多,涉及到各个合同段和工程的各个方面,是比较容易突破概算的部分,因为具体到施工辅助工程的具体项目,除了导流洞、施工围堰等专项工程外,其他大多数辅助工程如临时房屋建筑工程和施工交通工程等都是标准可高可低,弹性相当大,控制这部分的投资概算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明确各项辅助工程的规模和范围。

2.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投资占整个水电工程投资概算的比例较大,在水库淹没补偿费较少的中小型库容的水电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投资往往占整个工程投资的比重最大,甚至超过50%。影响该项投资概算控制的主要因素是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变化,目前水电工程建设基本上还是处于边施工边设计状态,一般初设都较为粗糙,施工过程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这样必然造成设计变更对投资额的影响,同时由于初设时对地质情况不可能完全掌握,实际工程量比设计工程量增加也是难免的,施工过程应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加强工程计量和支付的管理,特别是合同外项目的管理,同时应重视索赔问题,在编制招标文件和合同谈判时尽量考虑周到,减少索赔风险。

3.机电和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机电和金属结构设备投资是受市场因素影响最大的部分,近几年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特别是钢材和有色金属的价格上涨速度较快,编制概算时的设备价格与招投标时的价格相差较大,近几年这部分投资基本上都突破投资概算,而且突破额还相当大,除了材料涨价因素外,伴随着水电开发热潮的持续,水电工程机电设备制造商订单充足,由买方市场转入卖方市场,也是设备涨价的原因之一,虽然在目前水涨船高的市场行情下,招投标产生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也是目前控制这部分投资可采用的为数不多的办法之一。

4.费用。目前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费用项目普遍超标,除监理费、招标费等少量费用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这部分费用控制在概算内,而象科研勘测费以及各项专项验收的费用大多是科研单位以及一些特定部门来承接,很难通过招投标等形式来控制费用,只能在与相关部门签合同时尽量将合同额控制在概算数内,另外开办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和生产准备费等由项目法人直接控制使用的费用是最容易突破概算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杜绝超标准开支费用,做到该花的钱必须花,能省的钱尽量省,经过这些努力,把费用控制在概算内是可以做到的。

5.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几乎所有的大中型水电建设项目都存在概算不足,要求调概的问题,主要是政策变化引起,随着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珍惜,提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水库淹没对移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作好水库淹没处理设计与移民安置规划是顺利完成移民安置任务,保障水电工程正常建设的重要前提。这部分费用一般采取政府部门总额包干使用的办法,首先在签订包干协议时要尽量把问题考虑全面,做到不留缺口,其次由于政策等因素的变化,确实需要调整概算时,投资方应专门组织人员对需要调整概算部分的调整依据和调整范围以及具体数额进行研究和核实,以免多报或虚报。

篇3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篇4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篇5

关键词:矿山;工程建设;投资;成本控制

近年来,在各个矿山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矿山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增多,这些项目实施满足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现实需求,有利于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工程建设的整个周期内,投资与成本控制相对复杂,需加强对矿山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投资与成本控制,最大限度上避免投资风险的出现,保障矿山工程建设的效益。

1矿山工程建设投资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定额体系不足

在矿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料逐步被应用于矿山工程建设领域,在投资与成本控制时,必须要对这些新工艺与材料等做好预算,才能够保障成本控制的效果。但是,现在很多矿山企业,缺乏完善的成本预算体系支持,导致投资与成本预算控制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参考,成本预算不合理,最终在工程建设中出现各种不合理的成本支出[1]。此外,很多矿山企业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定额换算管理,难以对工程建设的成本加以科学预算,导致投资与成本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

1.2投资与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矿山工程建设的投资与成本控制阶段,只有有了完整的投资与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指导,才能够保障投资与成本控制效果,使得矿山工程的投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保障工程资金的合理利用。但是,很多矿山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其投资与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部门与人员的岗位职责划分混乱,没有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工程人员缺乏基本的投资与成本控制意识,导致矿山工程建设的投资与成本控制难以保障全面性、科学性,最终将影响矿山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矿山工程建设的投资与成本控制策略

2.1勘察阶段

2.1.1优选设计单位勘察阶段,矿山企业需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优的勘察设计单位,使得勘察设计单位能够在此阶段进行经济风险的识别与预防。当前,在矿山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上的勘察设计单位数量逐步增多,各个勘察设计单位的专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在工程建设中所选择的设计单位不够专业,将会在工程建设中出现各种的风险,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优秀的勘察设计单位能够在勘察阶段应用专业的设备、技术等,获得详细的勘察资料。

2.1.2做好勘查规划勘察规划可以为后期的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只有保障了勘察规划的全面性,才能够对整个矿山工程建设加以总体规划与布局。只有保障了勘察规划的总体质量,才能够为矿山工程的内容、流程设计的规范性,最大限度上节约项目投资资金,避免经济损失。

2.2设计阶段

2.2.1建立审计队伍矿山工程建设的整体周期较长,再加上其工程建设常常面临着复杂的施工环境,导致矿山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较多。只有保障了工程的总体设计质量,才能够为后期的施工提供重要的指导。因此,在设计阶段,组建专业的审计团队,团队内部的人员都需要具备工程设计、建设的各方面知识,能够发挥其专业优势,及时进行工程设计的审核,发现设计问题,进行工程设计的优化与调整。从投资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矿山工程设计需符合经济性与技术性的原则,充分考虑矿山建设的总体需求,保障设计质量。审计队伍要从多个设计方案中加以综合分析,选择可行性最高、成本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案。

2.2.2成本预算评估矿山工程建设的环境相对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加以处理,就会造成极大的工程损失,增加整个工程的成本。工程设计阶段,成本预算评估具有现实意义,预算评估可以进行各种潜在风险的识别。成本预算估算需要结合工程建设要求,对工程资金比例加以合理分配,预防施工过程中的经济与安全风险。

2.2.3施工内容设计矿山工程建设所包含的工程建设内容多,工程施工成本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施工内容的规划与设计,做好细节处理,避免施工资源的浪费,节约工程施工成本,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3施工阶段

2.3.1做好施工准备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涉及了工程施工人员、材料与设备等,为实现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部门必须要做好施工准备,结合工程的建设规模,对工程的材料、设备等加以科学分配。施工准备过程中,工程人员需要结合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做好工程的总体规划,考虑后期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发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与应急处理,避免后期对投资与成本控制所造成的而不利影响。此外,工程人员还需要结合工程的施工要求,应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与设备,提高施工效率,保障良好的进度控制。

2.3.2加强成本分析矿山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要实现良好的投资与成本控制,工程人员在此阶段需要加强成本分析。由于施工阶段的成本消耗较多,成本分析需要从各个要素来进行,对施工阶段的成本结构加以掌握,调查施工阶段的成本支出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篇6

关键词:设计工程建设投资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象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

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 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 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 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

5.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工程建设; 优化设计; 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20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010-02

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像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一)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从实际测算结果来看,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

(二)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三)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一)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二)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三)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四)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二)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三)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四)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参考文献:

篇8

公路工程由于其建设周期长、投资资金额度大、技术要求层次高等特点,致使公路工程建项目在建设的工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从投资方的角度,对BT投资模式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在BT投资模式中,于投资方而言,BT投资模式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存在的风险有以下四方面:

1政治风险

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在BT投资项目中,政府实行全过程监管,政府和主管部门会对项目过多干预,往往导致项目多头领导,协调失灵。由于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体制突然不合理化。

2经济风险

通货膨胀或紧缩、汇率变动、市场动荡、社会各种摊派和征费的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资金筹措困难等。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成本超支、投资增加、报价变化等财务风险的存在,导致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工期延后,延期交工,带来不能按期履行合同而违约的风险。

3技术风险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逐渐运用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技术人才更新速度的限制,技术人员的水平限制,存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工艺、工程无法通过验收、工程试运行不合格的风险。

4项目执行风险

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集选址、设计、施工等诸多过程为一体的全寿命周期,存在着合同履行力风险、组织能力风险、技术管理水平风险。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结合中国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现状,本文构建BT投资模式的风险指标体系,

二公路建设项目

BT投资模式的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针对表1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负效应,将不确定性的风险损失降低到自身可以接受的范围,并对已辨识的公路BT项目风险进行跟踪监督,检验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的效果。政府风险主要采取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的方式。对于政府风险,建设单位应该设立相关部门,负责研究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做好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体制,合理规避政府风险。同时,利用BT项目的运作特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可以利用政府对项目的特许权的范围和权限、获取约定的财务补贴或其他优惠的条件、特殊的优惠税收政策的批准等,合理转移风险。经济风险主要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经济风险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不可规避的风险,对于建设期的通货膨胀风险,虽然已在项目投资估算中,预列有项目预备费,但仍需要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如材料替代、材料节约、缩短建设时间、合理安排采购周期等措施,控制通货膨胀的危害,同时也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由于经济风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产品、服务协议,保障投资成本和收益。通过与材料供应商等相关单位签订材料价格合同,通过材料集中购买等方式降低汇率变化、通货膨胀、材料价格变化对建设项目成本的影响,合理控制BT投资模式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技术风险主要采取风险预防的方式。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所有其他有关各方的行为不当是构成工程项目技术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减轻此类风险,就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风险和风险管理教育。风险和风险管理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有关人员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了解和掌握控制这些风险的方法。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吸收高学历人才,聘请高资质的专业人才的方式,提高建设队伍的技术能力。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培训等方式提高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合理预防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带来的技术人员水平限制的风险。执行风险影响因素多,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风险管理措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管理水平风险,通过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由于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工程项目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所以工程项目企业要对参与的工程项目列出潜在的风险清单,并且要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和衡量比较,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以便能够从容准确地应用风险。合同履行力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公路工程的工期风险和质量风险。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中,BT投资模式的运作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将项目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转让给有资格的公路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竣工后,按照合同,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将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移交给政府。如果项目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如期将合格移交项目,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将面临合同履行力的风险。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工期管理,就是对施工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调度等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目标,保证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工期目标的实现,从而规避因为工期问题而带来的风险。对于质量风险,可以通过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关注设计质量、依靠科技进步等措施降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

三结语

篇9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由镇(街道)、镇(街道)所属企事业单位、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建设主体的公有资金投资工程项目,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公有资金投资工程是指国家资金、村镇(街道)集体资金及国家、集体和私人共同投资而国家、集体资金投资比例超过50%的工程项目。

第四条各辖市、区监察、建设、审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所辖区域内村镇(街道)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镇(街道)成立村镇(街道)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建设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工程项目管理组和监督组。工程项目管理组由镇(街道)建设管理部门组建,负责所属村镇(街道)两级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监督组由镇(街道)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负责人或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监督建设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材料采购、施工、工程量变更、工程结算、资金使用等过程中有关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情况。

第五条严格村镇(街道)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年度计划中村级项目的确定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未列入年度计划,但确需实施的项目必须由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报村镇(街道)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备案;镇(街道)项目的确定必须经村镇(街道)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后,提交镇(街道)党政办公会讨论决定,明确项目实施的时间、地点、责任人、建设方案、投资额等,并在政务、村务公开栏中公开。

第六条工程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选择邀请招标方式的,必须由村镇(街道)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报辖市、区监察局备案。

第七条严格招标投标管理。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必须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5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镇政府(街道)对招标发包过程实施监督,交易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到项目所在地招投标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招标单位、中标单位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施工合同必须按照合同示范文本签订。

第九条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签订廉政责任书,由监督组进行全过程廉政监督。

第十条监督组要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按照程序对招标信息的公开、评委的产生、中标结果的运用、合同的履行、工程量的变更、资金支付等重点环节实施监督。

第十一条村自行监理的工程项目,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并由村民代表会议推荐3名以上村民与部分监督组成员组成监理小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监督。

第十二条公有资金投资的各种房屋建筑和各类基础设施等建设工程,必须由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或者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工程施工图依法应当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的,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报审查机构审查。

施工企业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禁止无证设计和无设计施工。任何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确需修改的,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变更设计通知单。涉及重大设计变更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图纸和工程量的变更必须由监理人员、原设计人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签字。变更数额2万元以上的,要提交村镇(街道)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讨论通过。

第十三条公有资金投资的房屋建筑,独立烟囱、水塔、水池等构筑物,由村镇(街道)统筹安排建设的新建、扩建、改建道路、桥梁、给排水、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任务,禁止无证和越级施工。

第十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

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五条工程竣工后,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以审计报告作为结算工程款的依据。

各辖市、区审计部门负责对中介机构的审计结果和审计质量进行抽查监督。所有项目的资金运行情况要真实、及时在政务或村务公开栏中公布,以便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六条镇(街道)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村镇(街道)建设档案管理制度。新建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镇(街道)建设管理部门报送工程资料。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放任、纵容、隐瞒违法违规建设,造成质量安全重特大事故和资金损失的党政领导干部,将依党纪政纪给予其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村镇(街道)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检查中违反本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10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篇11

关键词:电厂;投资控制;措施

1电厂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在电量受限、煤价上涨、电价下调各项风险因素接连冲击下,发电企业的投资风险进一步增大。由于电源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财务费用高,环保压力大,且随着新能源项目平价上网的推进,电厂建设投资战略如不进行管控和优化,投资收益将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电厂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总体要求,是要在保证项目建设安全、质量、工期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资源,把投资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实现良好的投资和社会效益。有效的投资控制,对发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项目的决策、工程设计、招标和合同管理、工程建设和竣工结算阶段,既要分别控制,定期滚动进行投资情况对比,找准问题,及时分析,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又要从整体出发综合控制,不仅是建安工程,还有设备购置、其他费用、建贷利息等多个方面,从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入手,主动想办法控制投资,以期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

2电厂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主要措施

2.1项目决策阶段是投资控制的基础

项目前期决策的优劣直接影响发电企业投产后的健康发展。一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电厂项目建设初期投资控制的主要手段。由于项目总投资受选址、机型选择、方案变化的影响很大,要通过可研论证项目的先进性、可靠性,对社会、环境、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项目抗风险能力作出结论。以可研结论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二是可研报告编制后,要通过专业评审,反复论证修改,提高报告的科学性和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尤其对于投资规模大的火电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分析、市场分析和经济分析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非常大。

2.2项目设计阶段是投资控制的重点

工程设计阶段是整个电厂建设投资控制的重中之重。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和投资控制,并对项目投产后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该阶段投资控制伸缩空间较大,业主方技术人员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设计决策和优化中来,以高质量的成果实现工程目标。一是要通过招标确定资质符合、实力雄厚、业绩丰富的设计单位。二是要通过严密的合同约束来提高设计质量,达到设计效果。三是通过专业审查,逐级审批,确定工程设计概算,作为项目投资限额。四是在施工图阶段,要进一步核实基础资料,审核图纸,严格编制预算,确保项目齐全、计算准确、方案可行。五是对多方案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要从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来考虑,避免出现初始投资低维护费用高的现象。六是要做好各阶段优化设计,在工程实施前充分分析风险因素,以及导致目标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和尺度,提前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

2.3项目招标和合同阶段是投资控制的保障

电厂建设基本采用工程招投标方式,工程设计、监理、设备采购、施工等均通过招标从众多承包商中择优选取。该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一是发包人应对工程招投标工作高度重视,严密、细致、准确地编制招标文件,尽量避免发生错误和漏项。二是充分调研,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理想的施工单位。投标方为了中标,根据自身实力综合考虑工期、质量、造价等因素后客观编制投标文件进行投标,这对发包方的施工和投资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中标单位确定后,制定严谨周密的合同,严格履行合同会签审批制度。一则要认真研究合同重要条款,权利义务责任是否表达真实完整,确保合同全面、细致、合理、可行,尤其是对于计价依据、调价方法等牵涉到投资增减的条款,避免施工单位在开工后出现推诿和拖延。二则要严格审查资料是否合法规范,条款是否完备,防范风险于未然。三则要关注违约责任是否具体和量化,解决纠纷的方式是否恰当,避免出现大的合同缺陷。

2.4工程建设阶段做好投资控制的落实

电厂建设阶段,要抓好各项投资工作的落实。一是要严格执行工程合同、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正确处理工期、质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工期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投资。二是严格审核工程量完成情况,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三是要正确处理合同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通过建立制度、明确责任、严格审查手续来规范合同变更,必要时进行跟踪审计。四是针对必须进行的变更和修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对多个备选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并进行投资增减分析,严格遵循先定价后施工的原则,必要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五是对现场签证要明确授权,多人监督,实测量化,确保真实准确,并要正确分析是否属于合同范围,是否与合同条款冲突,避免出现随意签证造成投资失控的后果。六是要加强基建现场物资的收、发、存管理,大宗设备要制定运输装卸预案,协调到货时间与现场安装进度匹配,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维保、滞期费等。七是要协调各系统工程进度,防止进度失调导致支付额外的赶工费,更要避免总工期延误,造成发电收入减少,利息增加,基建费用超概。八是在政策及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合同执行策略,比如国家税率调整对大额合同税费的影响,利率调整对融资的影响,要提前谋划。九是要做好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使监理单位真正为业主所想,切实履行委托责任,主动防范施工单位的各种索赔。

2.5竣工结算审计阶段做好事后控制

竣工结算是在项目建设完成后控制投资,总结建设情况的最后环节。整体工程的竣工结算和决算办理,是电厂项目建设完毕的标志性工作。项目工程结算要以合同为依据,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的验收、结算资料手续齐全、完整、合规,以便于技经人员厘清范围,准确判断,合理计算。竣工结算审计是电厂工程审计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工程造价的决定性阶段,更是项目管理效益的直接体现。业主单位要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原则,秉承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合法合理的态度,约定责任风险,防止串通损害业主利益。工程审计中,要抓住重点项目的审计重点:计量准确性、定额套用合规性、计价是否符合市场行情,取费标准是否合规等。审计人员要在确保电厂建设工程取得良好施工效果的基础上,为业主把握好投资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

篇12

一、投资控制从工程设计入手

工程项目的设计费占工程投资的比例较小,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0%。然而,工程设计的正确与否,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其影响程度在80%以上。所以,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对控制投资尤为重要。

1.设计的经济性控制。设计的经济性控制主要体现在工程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长期以来,由于设计人员对结构设计较为保守,出现基础深、梁肥、柱大、钢材含量大等现象,甚至还出现只凭经验而不做精确计算,或是为了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的做法。这就使得钢材含量增加,混凝土用量增加,水泥用量增加,装饰面积增加,工时量增加等等,从而导致了建设成本的增大。以笔者2004年管理的一项工程为例,该工程是框架结构(共五层),根据勘察单位的地勘报告结果和勘察单位的建议,该工程的基础应为独立柱基础,然而,设计人员将该基础设计成为人工挖孔桩,桩径从900mm到1200mm不等,且大桩径占多数,两者的经济性是,独立柱造价每立方米450元,人工挖孔桩造价每立方米630元,两者相差180元。由此可见,这种过于保守的设计,导致了过多的建设投资,提高了工程建设成本。

同类工程不同的设计,其主材都有着不用的用量。例如,同类住宅工程相比,每平方钢材用量相差少则2~4kg,多则3~7kg。这样就使每平方米增加直接造价10~35元。为了控制设计的经济性,笔者认为,一是在设计招标过程中要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等级,杜绝低资质单位竞标,并对投标单位的业绩进行有效的审查;二是在委托设计文件中明确规定设计的经济性并加以审核。

2.新工艺的应用控制。目前,在建筑业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要求。这些新品的出现,也给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思考。近几年,政府明文规定,在建项目必须要有节能措施,否则不予以报建,不予以验收。依此规定,设计单位必须采取新的设计要求,比如使用节能灯、安装中空窗、做外墙保温等。针对外墙保温这一问题,笔者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多种墙体新型保温材料来取代目前的墙体填充材料,从而不需另做墙体保温达到节能的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墙体保温节能措施是在强制执行阶段,也没有统一的验收规范。所以设计也好,施工也罢,都有着不同的设计和采用不同的保温材料,其施工工艺也就各施其能。怎样做好外墙保温而又使建设投资得到有效的控制,笔者认为,应尽量地选用目前建筑业中有共性的做法,亦即用保温板材保温。保温板材有许多种,通常采用的是聚苯乙烯泡沫板。其施工步骤是界面处理刷粘结剂贴保温层做保护层。无论是外墙外保温,还是外墙内保温,施工方案都如此。在导热系数相同的基层上,外保温和内保温的保温效果也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二者的造价却有较大不同。外墙外保温的造价是每平方米60~70元,外墙内保温的造价是每平方米40~50元。由此可见,二者的每平方米价位相差20元,显然,采用外墙内保温要经济一些。此外,在施工方面,外保温要利用脚手架作业,脚手架眼不易堵实,不利于外饰层面贴砖,不抗冲击,作业难度大;而内保温只用简易的搭设支架即可作业,有利于内饰作业。实际上,采用外墙内保温,同样能达到节能要求,而且它的经济性较好,作业简单,不受天气影响,能按时完成施工进度。由此可见,设计人员能否充分考虑新工艺的应用是实现有效控制投资的重要环节。

二、勤析影响因素,控制施工阶段投资

工程在施工阶段其投资额度占总投资的80%以上,这就意味着工程投资主要体现在依据工程设计图纸建设施工形成实体这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时间长,现场的工作量大,是投资控制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依据笔者的实践,作为现场施工管理者,需要不断分析影响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因素,要注重下列几个方面:

1.工程变更。无论是哪一项工程,或多或少会有工程变更。工程变更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建设单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相应的变更。笔者在2007年管理的一项室外工程,该工程原设计是用一条道路串通于整个建筑群,而建筑群的地势高差是2.8米,按原设计施工,需要大量地开挖土方,而且道路两旁还需砌筑挡土墙。据此情况,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商讨下,利用周围的环境,将原设计变更为两个区域分别进出,两者以阶梯形式连接。通过变更,既节约了投资,又缩短了工期,整个室外工程,在保障消防通道畅通的前提下,既美观又经济。另一方面,是因为施工因素导致工程相应的变更。笔者于2006年管理的一项工程,建筑物的配电房设计在靠近外部供电便利的部位。但是,根据该建筑物功能区分布的需要,不得不将配电房设计于另一部位,这就导致了供电电缆需围绕建筑物铺设,加大了铺设距离。为了缩短电缆的铺设距离,在基础施工时,预先埋设一条大于电缆直径的PVC管道,以便于后续施工的电缆从中穿过。工程变更应在必要和有益的情况下,进行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而且必须在变更部位施工前确定,以免因变更而增加额外的费用。

2.工程签证。工程签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量超出施工合同的内容需要现场确认的一种计量证明,它是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由于在施工阶段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工程量的超出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基础施工阶段更为突出。要合理而公正地据实签证,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既要准确地掌握施工合同内容,又要了解定额取费的范围,同时还要杜绝施工单位蓄意制造工程签证,从而获取额外的工程款的做法。这就要求施工管理者要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据实而公正地审核每一份工程签证。对有关工程量较大的签证,例如,基础开挖,定额规定有放坡系数,但实际施工中会遇到表层疏松或者周围有不可动摇的物体时,需要扩大放坡增加开挖量或者缩小放坡而增加支护这种隐蔽工程,除建设方、监利方、施工方外,还应及时会同审计部门和投资部门的相关人员共同确认。这种多方确认的做法,也是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在工程决算时与各方的纠纷。

3.材料价格确定。材料价格在定额中通常称为材料预算价,而事实上,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材料的实际价格远高于预算价,即使同种类型和规格的材料,也因质量、产地及经销渠道不同,其价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倘若材料价格定高了,会加大投资,材料价格定低了,施工单位又无法采购,只好降低材料质量等级,这样就无法保障工程质量。由此看来,对材料价格的确定至关重要。为了确定材料价格,笔者认为,要大量而广泛地进行材料询价工作,选定质量等级,做到货比多家,确定一个性价比合理的价格,进而征求审计部门的认可,最后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实施。

4.工程质量进度与投资控制。二者是一个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工程质量高,施工进度快,必然增加施工费用而加大建设成本;施工进度过缓,建设投资不能较快地发挥效益,造成资源浪费。如何解决好这种关系,笔者认为应根据工程的使用特点、使用寿命合理地确定质量等级和施工进度。

三、结束语

篇13

关键词:重点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措施

Abstract: The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often huge investment, the slightest mistake, its loss may be a few millionaires and even of millions of dollars, increase their investment retur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analysts pointed out that sever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vestment in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Keywords: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vestment return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重点建设工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经常需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但由于其往往投资巨大,稍有不慎,其损失可能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以亿元来计,因此,建设任务越是急迫,越是需要注意节约建设成本,注重提高其投资保障效益。

一、确定全面周密的工程规划和设计

重点建设工程大都列入了各相关专题的长远建设规划。一个项目,既有其独立的战术保障任务,又有在作战体系中赋予的关连使命,因而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项目建设的成败,直接或间接地关连到其他一些项目,影响整个体系效能的发挥。

重点建设工程在作前期规划时,一定要着眼于全面周密。规划不慎,小则造成一个项目作战保障效能受限或作废,大则造成一个系统保障效能受限或作废,在经济上其损失浪费可想而知,在军事上其损失则更不可估量。要做到规划全面,首先是作战、财务、营房等相关部门必须广泛参与,通力协作。大原则是后勤保障服从于作战需要,但只强调作战需要而忽略保障可能,则极容易形成需要与可能的脱节。其次是要充分论证。对作战诸元、火力配置要考虑,对依托现有,减少投资,节约工期也要考虑。再次是要分期准确。对先建哪个,后建哪个要考虑,力戒重复建设和力量配置不均,造成项目浪费和施工力量的闲置浪费。

重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作战保障效能和工程的投资效益。设计方案形成后,要组织作战和其他有关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审核,工程建设投资节约与否在于工程前期设计阶段,因而确定设计方案务必慎重。首先要坚决杜绝方案仓促上马,确保方案万无一失后才能交付施工;其次在施工图设计上也要倡导优化设计,要认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大胆应用“四新”成果,加大科技含量。设计上力戒陈旧保守,片面强调安全,忽略技术创新,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只求新颖独特,而忽略了使用功能的发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组织军内外工程技术界的专家权威,成立专家评审人员库,在不影响工程保密的情况下,建立对工程特有的分类、分等级设计评审制度。

二、严格施工过程管理

防止重点建设工程中的“跑、冒、滴、漏”大有文章可做。第一,施工组织要严密。要有严格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安排施工任务。第二,质量把关要严密。一是把好工程实体质量关,防止造成返工浪费;二是把好材料质量关,坚决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建设中。第三,执行程序要严密。重点建设工程有着很多不同于单纯营房建设施工规程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地下工程、阵地工程,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施工规程办,切不可只求速度,而忽视规程,否则欲速则不达。第四,材料消耗要严密。由于工程保密的需要,不少工程由施工部队自建。对于施工部队自建的,在材料消耗上应严格实行定额消耗制,把施工现场的材料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第五,经费开支要严密。工程经费的支出一定不能超前于工程进度,否则容易形成前松后紧,建设经费出现缺口的被动局面。

三、加强工程各阶段造价管理

一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具体的做法有:实行限额设计,设计是有效控制造价的关键,要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进行多种方案比较,确保制定出符合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二加强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具体的做法有:采取无标底招标的方式,避免有标底招标在标底编制、标价确定、评标定标等环节出现问题;改标底价为评标标准价,对各投标单位的预算报价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合理评标价;改单报价为双报价;合理确定评标、定标方法,按评标得分高低,择优定标。三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具体的做法有: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严格审批手续;采取“货比三家、价看四店”的方法选好建材;坚持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经费,结合工程进度情况,严格按合同执行,杜绝超付工程款现象。四加强预、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具体的做法有:认真审核工程预算,严格控制合同造价;深化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依据客观存在的设计变更和审批手续齐全的签证资料,正确套用定额和选取费标准,审定变更决算,上报批准后列入总决算。

四、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一是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通过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摸底考查并与有关部门协调,选调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志充实到重点建设工程工作,使工程管理部门力量得到加强,为顺利实施重点建设工程高效管理奠定基础;二是注重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养,积极为重点建设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条件和深造机会,一方面给予报销解决购买专业书籍及参加学习的费用等;另一方面在鼓励重点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自学的同时还选送部分人员参加短训班或脱产到院校进修,使他们尽快熟练掌握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国家及军队有关政策法规,把好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关;三是强化工作责任心和廉政建设教育,许多施工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工程预结算编审上作文章,想方设法靠近拉拢工程管理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应对工程管理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廉政建设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敢于坚持原则照章办事。

参考文献:

【1】 建国、缪嵩 ; 浅析如何提高重点建设工程投资效益 《学术理论与探索》 2007年第10期

【2】 韩学琦; 加强重点建设 提高投资效益 《新疆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57-65

篇14

关键词:优化设计;房地产;工程建设投资;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30-02

房地产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房地产投资控制贯穿于房地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房地产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房地产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像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房地产建设投资的影响

(一)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房地产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

(二)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房地产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居第一位。不少建筑项目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

(三)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房地产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房地产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一)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房地产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房地产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二)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房地产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三)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四)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 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二)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三)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80年代,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90年代国家建设部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四)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

(五)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