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学的利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效率性盈余管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利润操纵;博弈
会计盈余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契约签订、执行与监督、财富分配,因而会计盈余的有用性成为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主要话题。关于会计盈余,主要有三个视角:从信息观视角看,会计盈余有助于传递“经济收益”的信号,可以改变利益相关者的“信念”;从计价观视角看,会计盈余可以准确地计量企业的每一项资产、负债和权益,从而得到企业的“真实收益”,这样对资产进行准确定价提供了可能。从契约观视角看,会计盈余是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各种契约的签订和执行提供基础性数据,以降低契约成本。基于会计盈余的这种有用性,盈余管理行为应运而生。随着安然事件的发生,证券监管者、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对盈余管理的关注度大大增强。那么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和博弈论角度如何理解盈余管理,它与利润操纵有何本质的区别,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什么是盈余管理
美国会计学家斯可特(William R?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是指假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时,经营者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的行为[1]。美国另一位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则在会计数据信息具有有用性的基础上,认为盈余管理人员有意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而获取某些私人利益。邹小、陈雪洁(2001)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预期盈利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2]。 我认为管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其自身的利益或为了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会计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在构造业务交易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作出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二、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假说
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假说中提出:只要是经济人,就会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而不管是否会对其他人造成损害,即具有机会主义动机。正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在信息不完全的环境下,一些人就会利用信息优势,谋取私利而不惜给他人造成损害。企业管理阶层和股东等都是经济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这样他们的目标便发生了冲突。于是产生了问题,管理阶层和股东等签订一系列的契约以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在执行中,管理阶层会利用契约的不完备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很多人对盈余管理产生偏见,认为其就是管理阶层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以损害股东、债权人等相关人的利益为代价,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一种道德败坏行为,其实混淆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
三、三种博弈
博弈论中,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
常和博弈,又叫非零和博弈,是指各博弈方的得益之和是一个非零的常数。它区别于零和博弈。在经济学研究中很有用。 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
负和博弈和正和博弈相对,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会给整个社会的利益带来损失。本文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和博弈角度来探讨下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
四、对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基于人性假设和博弈角度的分析
(一)效率性盈余管理
William R. 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中阐述如下:假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原则)中进行选择,很自然他们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叫盈余管理[3]。在企业的这一组契约执行过程当中,股东为了防止管理阶层的败德行为,必须对其进行监督。但监督是要成本的。为了减少监督成本,节约交易费用,股东可以与管理阶层签订报酬契约,使其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者,共同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层从而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创新,想方设法地使企业正常盈利,增加企业的财富,以获取最大的报酬。这种盈余管理被称为效率性盈余管理,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性寻利行为,也可称为寻利性盈余管理。在分红计划中,如果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管理者就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机。他们就会竭尽全力地经营好企业,尽量企业的利润,这种行为对企业来说具有正的外部性,企业财富会有所增加。反过来,企业又对管理阶层产生了外部经济,由于产权清晰,管理阶层有了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激励,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效率性盈余管理不仅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由于具有正的外部性,更是一种正和博弈,使社会财富总量增加。
除了企业的利润正常增加外,还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调节企业当期收益可以合理避税,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2、通过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向其他利益相关人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3、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大规模企业减轻政府管制,降低政治风险。
(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
根据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假说,人是有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倾向。这样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当信息不完全时会使交易费用上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下降。虽然股东与管理阶层签订了管理报酬契约,使两者的目标尽量趋同,但是两者的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会发生冲突。这样管理层就会想法设法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损害股东、债权人、政府等的利益。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这就是所谓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经济学上称之的寻租行为,即非生产性寻利。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的创新欲望会有所减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盈余管理,而不是竭尽全力地去增加企业的财富,然后再根据盈余报酬契约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
如在长期债务合约中,企业管理者将各期收益均衡化,以平衡偿债能力,减少违约的可能性;采用收益最小化的会计政策,如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注销巨额资产,把未来费用列支在当期,将利润平滑。企业管理者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从来期来看是一种常和博弈。
(三)利润操纵与盈余管理
利润操纵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自身或企业的利益,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其他方法,人为地调节企业利润的行为。主要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纯粹的寻租行为。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寻利欲望丧失,唯一的动机就是如何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人为地虚增或虚减利润,以获得最大的报酬。它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外部不经济,损害其他各利益相关者,并且不可逆转。利润操纵使管理者获得的报酬是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更大损害为代价的,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减少,浪费了社会资源,这是一种负和博弈。根据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假说,企业管理者是自私自利的经济人,有损人利己的倾向,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操纵利润,带给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却是极大的损害,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五、结论
效率性盈余管理是一种生产性寻利行为,会增加社会财富,是正和博弈;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是一种短期寻租行为,但从长期来看社会财富总额没有发生变化,即是常和博弈;而利润操纵纯粹是一种寻租行为,社会财富逐渐减少,社会资源极大地浪费,是负和博弈。只有分清这些本质,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励效率性盈余管理,引导机会主义盈余管理,遏止利润操纵,从根本上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报业经过10年的经营辉煌,为什么在2005年整个报业的业绩却出现了下滑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产业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讲,任何一个产业的经营发展都是呈周期性发展的,尤其是表现在该产业的经营利润上都呈现为“低利润利润增长利润高峰利润下降”四个阶段的周期性变化。如以电子产业的电视机生产为例,国产电视的初始阶段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它的利润顶峰期在1996年,利润周期的跨度为6年。在国际市场上任何产业的利润周期大概都在3~4年之间。而报纸产业能够持续10年的上升,这已是产业发展的神话。这主要是我国的报业市场10年前,市场化经营几乎是零,除了党报以外商业性报纸几乎没有。随着报纸市场化的破冰,我国的商业性报纸产生了涌动性的发展。其庞大的受众市场及广告市场使其能有10年迅速扩张和发展,报业的盈利率年均达20%,其对资金吸附作用也是前所未有的,10年下来各种报刊发展到了1900多种,市场中利润的均衡竞争也更为激烈,报业利润的稀释也就很自然。虽然2005年整个报业增长幅度为7%,但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还是一个较高水平。如欧洲为3%,美国为4%。从读报率看更为清楚,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的读报率为80%,2005年为1.8%;欧洲上个世纪70年代的读报率为67.8%,2003年为3%。报业增长幅度及利润的下降,其实质上都是产业产生衰落的结果。我国的报业也不例外,而发达国家早在2000年就已出现了衰落的势头。
媒体市场新的竞争主体出现,加剧了市场中各种资源配置的力度。所谓的新媒体主要指网络媒体的出现,加剧了媒体市场的竞争程度,加快了市场受众资源、广告客户资源、货币资源的流动和配置。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之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便利,不受时间、气候、地理的影响,一网在手便知全球,其视角的宽广、阅读的互动性使其更符合受众阅读信息的心理和习惯。这几年人数呈几何级数上升,网民已超亿人,而且随着农村农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新的网络受众的潜力是巨大的。这一切都给传统的报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报纸的广告客户在不断地流向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日趋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谁也不能回避,包括电视经营也存在同样的压力。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增加了报纸的经营成本。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升带动了金、银、铜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报纸由于纸张、石油的价格上涨,成本比2003年上涨了40%,这无形之中挤压了报纸的盈利空间。而网络的无纸化传播,使其不但不受成本价格上涨的影响,而无形之中给网络一个加速发展的天赐良机。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加快了报纸经营的规范化水平。国家在2005年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报业规范经营的政策措施,尤其加大了对不规范经营的整治力度,重点打击虚假广告,在一定程度上给报业带来了一定经营压力。不过这个压力更多的是对非品牌、非规范经营的报纸。这种不规范利润的削减,实际上有利于挤压报纸经营的泡沫和虚假利润,会使报纸得到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所以,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
面对利润下降的趋势,报业集团要走出产业周期变化带来的困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快资源整合,盘活资源,搞品牌化经营。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都市类报纸,由于当时的商业性报纸几乎是空白状态,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平面媒体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时在这种媒体资源稀缺和受众资源丰富的求大于供的市场环境做报纸赚钱是轻而易举的事,不需品牌经营,只要跟着几家做得较好的报纸做,照样在市场中如鱼得水,因此就很容易造成报纸之间在内容、版式、风格等方面雷同化非常明显,个性化不足。所以当报业市场供求关系一旦趋于平衡,或供大于求,无规模、无资金优势、无品牌形象的报纸就很容易陷入经营亏损,甚至倒闭。目前报业市场已处于供大于求的过剩逆转之中,报纸要想在这个产业周期变化调节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务之急就是加快产业整合、优化资源,走品牌化经营之道。
报纸首先要搞好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新闻、广告、发行三个方面都要进行合理整合。每个报纸要凸显自己的新闻优势,做出品牌,拓宽、完善、丰富自己的新闻渠道,建立一支精干的新闻采写报道记者队伍。广告方面也要形成自己广告创意设计优势,不断拓展开发新的广告客户。发行方面除了已有的投放网点、发行人员,更要注重有效发行的资源开发,这是一个报纸内容、形式表现、发行管理多方联动的配置问题。其次,注重报纸产业链的整合,降低成本,搞好有效发行,报纸才能具有抗风险的能力。最后,报纸也要提高行业整合,规范行业经营秩序,消除不当竞争行为,让报纸具有一个良好的行业经营环境,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最后,搞好报纸的跨行业整合,多种经营,增强报纸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这主要是报业和电视、网络、广播、杂志进行同业延伸,形成一种融“报、视、网”为一体的大型媒介集团。
打造品牌性内容,提升市场影响力。报纸在受众中有没有市场、有没有影响力,关键看报纸自身版面内容的魅力,让报纸成为受众不可或缺的朋友。
以省会城市为例,每个城市都有好几份都市类报纸,但把这些报纸相互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在版面编排、报道内容上趋同性非常明显,读“一报”皆知其他报。这就很难满足读者的口味。所以,各报纸要从内容报道下手,强调内容为王,一是做到内容丰富,并能充分了解读者要求,设置出特色版面与栏目。二是强化报纸的影响力,突出报纸差异化。差异化怎么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人无我有”的东西。相同的新闻事实,报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解读的新闻价值有所不同;内容编排的角度要有所不同,标题的设置要有所不同。三是重视公益性策划作用,公益性活动,从众的美学指向,很容易吸引众多受众的眼球,有助于提升报纸的影响力。比如“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问题”、“关注农民工――帮助弱势群体”。这些活动切合了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热点问题,很容易获得受众的好感,有利于提高报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四是要建设一支能吃苦、高业务素质,并能够深入第一线的记者队伍。一个报纸有了自己一支优秀的记者队伍就成功了百分之八十。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并不出名,就是因为该报记者挖出了“水门事件”的背后新闻,使深度报道这种形式风靡全世界,也使该报蜚声报坛。可以说,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报纸都离不开强有力的记者队伍的支撑。
搞好有效发行,是维护报纸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份报纸的发行好不好,不是一个粗放量的计算问题,不能简单理解为发行量大发行就好。尤其在目前报纸的纸张、印刷、运输费用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发行数量太大反而因成本上升导致报纸经营亏损。所以,报纸的有效发行,是指发行能提升报纸在媒体市场的影响力的销售发行过程。这个销售过程一是能形成极佳的发行结构,公费与私费、征订与零销、大户单位与家庭订户配比结构要合理。一般要私费征订高于公费征订,征订数额要大于零售数额,才能形成受众稳定的发行结构,保证报纸经营的稳定发展。
另外,就是要注意报纸发行对读者的效应作用,这个作用的产生不单纯是报纸发行部门的事情,而是新闻部、财务部、广告部、发行部综合效能的具体表现。报纸在内容上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产生强势影响力,并在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前提下注重广告客户的开掘,提高广告收益,这样报纸在经济上才能有支撑,才有利可图。
关键词: 边际分析 边际效用 作用
一、边际的含义
经济学中的边际指的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会因此而改变的量。边际的概念植根于高等数学的一阶导数和偏导数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根据不同的经济函数, 我们可求不同的边际。如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用、边际消费、边际储蓄等。
二、边际分析特点及对经济学发展的作用
边际分析是马歇尔二百多年前创立的, 它告诉我们人们在作决策的时候, 除了应用绝对量作决策参数外, 更应该运用增量参数进行决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作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或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1.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2.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3.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4.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5.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从平均分析进入到边际分析, 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和转折, 意义十分重大它表明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迈出了重大一步。希克斯1946年的《价值与资本》与1947年萨缪尔逊的《经济分析基础》全面总结和发展了边际分析阶段的研究工作, 使边际分析达到顶点, 从而成为经济学史上的两部名著边际分析阶段, 形成和发展了一大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行为理论, 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 建造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 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竟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因此 边际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两个简单应用
1.应用实例:最佳产量的确定
(1)不计税收下,最佳产量的确定
结论:利润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水平上达到极大值。此时的产量水平称为最佳产量水平。
例1 某食用油生产厂的收人函数R()=6140-302(元),成本函数C()=102+60+1200(元),其中为每周产量(单位:吨), 求最佳产量和每周预期利润。
解:由已知边际收入R‘()=6140-60,边际成本C’()=20+60, 由上结论有:6140-60=20+60解得=76,即每周最优产量76为吨,预期利润为L(76)=R(76)-c(76)=219040元。
(2)赋产量税后, 最佳产量的确定
例2:在例1的已知条件下,若每吨产量缴纳t元产量税,求最佳产量和每周预期利润。
解:由已知吨应缴纳 元的税。则该厂利润为:L()=R()-C()-t
由前面结论可得最佳产量为边际利润为零时的产量。即由L’()=0, 解得:。
这样产量税将影响最佳产量水平, 当然对预期利润也有影响, 且赋税越高, 最佳产量水平越低。
2.应用实例——确定白酒储存期
例3 假定有白酒100吨,现价8元公斤,多陈一年可增值2元/公斤,贮存费每年10000元, 因贮存酒积压资金引起机会成本每年增加105p.r,(其中105为酒的贮量,p为当年白酒价格,r为利息率,且假定r=10%),那么这些酒须储存多久效益才最大呢
分析:假设须贮年才最佳,由已知可得如下函数关系;
(1)年增加的总收人函数R()=105×2=2×105(元)
(2)年增加的贮存总成本C()=10000+×105×10%[(105×8+2×105)/105]=90000+200002(元)
(3)年净增利润函数L()=R()-C()=2×105-(90000+200002)=110000-200002
此时边际收人R’()=2×105,边际成本C’(×)=90000+40000
因为当R’()=C’(×)时利润最大,所以有2×105=90000+40000,即=2.75(年)
由于驻点唯一,故只有当储存期为2.75年时,企业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其最大净增利润为151250元。
由上进一步表明边际分析这种以微积分为工具,以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数学分析方法已深深融人到了经济学中,并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边际分析 边际效用 作用
一、边际的含义
经济学中的边际指的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会因此而改变的量。边际的概念植根于高等数学的一阶导数和偏导数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根据不同的经济函数, 我们可求不同的边际。如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用、边际消费、边际储蓄等。
二、边际分析特点及对经济学发展的作用
边际分析是马歇尔二百多年前创立的, 它告诉我们人们在作决策的时候, 除了应用绝对量作决策参数外, 更应该运用增量参数进行决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作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或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1.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2.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3.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4.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5.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从平均分析进入到边际分析, 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和转折, 意义十分重大它表明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迈出了重大一步。希克斯1946年的《价值与资本》与1947年萨缪尔逊的《经济分析基础》全面总结和发展了边际分析阶段的研究工作, 使边际分析达到顶点, 从而成为经济学史上的两部名著边际分析阶段, 形成和发展了一大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行为理论, 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 建造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 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竟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因此 边际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两个简单应用
1.应用实例:最佳产量的确定
(1)不计税收下,最佳产量的确定
结论:利润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水平上达到极大值。此时的产量水平称为最佳产量水平。
例1 某食用油生产厂的收人函数R()=6140-302(元),成本函数C()=102+60+1200(元),其中为每周产量(单位:吨), 求最佳产量和每周预期利润。
解:由已知边际收入R‘()=6140-60,边际成本C’()=20+60, 由上结论有:6140-60=20+60解得=76,即每周最优产量76为吨,预期利润为L(76)=R(76)-c(76)=219040元。
(2)赋产量税后, 最佳产量的确定
例2:在例1的已知条件下,若每吨产量缴纳t元产量税,求最佳产量和每周预期利润。
解:由已知吨应缴纳 元的税。则该厂利润为:L()=R()-C()-t
由前面结论可得最佳产量为边际利润为零时的产量。即由L’()=0, 解得:。
这样产量税将影响最佳产量水平, 当然对预期利润也有影响, 且赋税越高, 最佳产量水平越低。
2.应用实例——确定白酒储存期
例3 假定有白酒100吨,现价8元公斤,多陈一年可增值2元/公斤,贮存费每年10000元, 因贮存酒积压资金引起机会成本每年增加105p.r,(其中105为酒的贮量,p为当年白酒价格,r为利息率,且假定r=10%),那么这些酒须储存多久效益才最大呢
分析:假设须贮年才最佳,由已知可得如下函数关系;
(1)年增加的总收人函数R()=105×2=2×105(元)
(2)年增加的贮存总成本C()=10000+×105×10%[(105×8+2×105)/105]=90000+200002(元)
(3)年净增利润函数L()=R()-C()=2×105-(90000+200002)=110000-200002
此时边际收人R’()=2×105,边际成本C’(×)=90000+40000
因为当R’()=C’(×)时利润最大,所以有2×105=90000+40000,即=2.75(年)
由于驻点唯一,故只有当储存期为2.75年时,企业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其最大净增利润为151250元。
由上进一步表明边际分析这种以微积分为工具,以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数学分析方法已深深融人到了经济学中,并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边际分析 边际效用 作用
一、边际的含义
经济学中的边际指的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会因此而改变的量。边际的概念植根于高等数学的一阶导数和偏导数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根据不同的经济函数, 我们可求不同的边际。如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用、边际消费、边际储蓄等。
二、边际分析特点及对经济学发展的作用
边际分析是马歇尔二百多年前创立的, 它告诉我们人们在作决策的时候, 除了应用绝对量作决策参数外, 更应该运用增量参数进行决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作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或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1.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2.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3.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4.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5.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从平均分析进入到边际分析, 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和转折, 意义十分重大它表明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迈出了重大一步。希克斯1946年的《价值与资本》与1947年萨缪尔逊的《经济分析基础》全面总结和发展了边际分析阶段的研究工作, 使边际分析达到顶点, 从而成为经济学史上的两部名著边际分析阶段, 形成和发展了一大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行为理论, 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 建造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 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竟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因此 边际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三、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两个简单应用
1.应用实例:最佳产量的确定
(1)不计税收下,最佳产量的确定
结论:利润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水平上达到极大值。此时的产量水平称为最佳产量水平。
例1 某食用油生产厂的收人函数R()=6140-302(元),成本函数C()=102+60+1200(元),其中为每周产量(单位:吨), 求最佳产量和每周预期利润。
解:由已知边际收入R‘()=6140-60,边际成本C’()=20+60, 由上结论有:6140-60=20+60解得=76,即每周最优产量76为吨,预期利润为L(76)=R(76)-c(76)=219040元。
(2)赋产量税后, 最佳产量的确定
例2:在例1的已知条件下,若每吨产量缴纳t元产量税,求最佳产量和每周预期利润。
解:由已知吨应缴纳 元的税。则该厂利润为:L()=R()-C()-t
由前面结论可得最佳产量为边际利润为零时的产量。即由L’()=0, 解得:。
这样产量税将影响最佳产量水平, 当然对预期利润也有影响, 且赋税越高, 最佳产量水平越低。
2.应用实例——确定白酒储存期
例3 假定有白酒100吨,现价8元公斤,多陈一年可增值2元/公斤,贮存费每年10000元, 因贮存酒积压资金引起机会成本每年增加105p.r,(其中105为酒的贮量,p为当年白酒价格,r为利息率,且假定r=10%),那么这些酒须储存多久效益才最大呢
分析:假设须贮年才最佳,由已知可得如下函数关系;
(1)年增加的总收人函数R()=105×2=2×105(元)
(2)年增加的贮存总成本C()=10000+×105×10%[(105×8+2×105)/105]=90000+200002(元)
(3)年净增利润函数L()=R()-C()=2×105-(90000+200002)=110000-200002
此时边际收人R’()=2×105,边际成本C’(×)=90000+40000
因为当R’()=C’(×)时利润最大,所以有2×105=90000+40000,即=2.75(年)
由于驻点唯一,故只有当储存期为2.75年时,企业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其最大净增利润为151250元。
由上进一步表明边际分析这种以微积分为工具,以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数学分析方法已深深融人到了经济学中,并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