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能源工程经济与管理范文

能源工程经济与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能源工程经济与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能源工程经济与管理

篇1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经营管理技能;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32-02

2007年9月,辽宁省组织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在农村种养殖科技示范户中选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农民进入省内农业高等院校,接受以需求为导向,半年制、非学历的技术培训,使其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者和传播者。新型农民接受经营管理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

1 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初,沈阳农业大学共举办了10期培训,共有2 460名农民学员参加了培训,2 228名学员获得了结业证书,1 868人得到了职业技术资格证书,1 800人取得了农民科技经纪人证书。实践证明,接受过培训的农民技术员把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技巧和方法带到了乡村,有的建立了社办实验室,有的开办社属农产品加工乡镇企业,有的制定了生产过程标准,有的创立了农产品品牌,有的扩大了生产规模,有1 300人被当地县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领办了合作社1 000家以上,发展社员3万户,开展培训1 000余次。

2 经营管理技能培训模式

2.1 组织与招募

自2007年9月开始,辽宁省科技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农委、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开展培训时间为2~4个月的非学历教育的培养计划。工程以沈阳农业大学等7所涉农高等院校为依托,围绕辽宁省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设置了14个专业,出版了18本适合农民学员需要的培训教材作为工程的指定教材,由东北大学出版社统一出版,并配置了相应的视频教材。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农事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培训经费由政府“埋单”,免学费、住宿费和书费,农民学员只负担伙食费。在学员招募方面,采用公开招募、自愿报名和选送相结合的方式,农民接受学校培训的基本条件是年龄在18~45周岁(2010年之前为18~50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从事专业农业生产2年以上,有一定的种植、养殖产业。本人到所在县(市)科技局报名,由县(市)科技局向辽宁省科技厅推荐,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送入大学参加培训。

2.2 培训与管理

2.2.1 设置好专业,做好教学计划,选聘好师资。按需施教、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根据学员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从“受训后的农民既要有能力解决目前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本原则出发,一是突出经营管理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二是针对学员具有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三是兼顾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加强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员树立经营管理意识,增强经营管理技能。在授课教师的选聘上,遵循业务精、责任心强、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原则[5-6]。

2.2.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研讨交流、实地考察、撰写论文等方式,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用“行动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理论授课与现场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并组织师生到农业大户学员家中进行现场实景教学,注重实效。

2.2.3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评选“村业英杰”,颁发奖状,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潜能,鼓励学员勾画发展蓝图。开展“情景模拟,拓展训练广场”,例如情景模拟商贸谈判,实景演练锻炼了学员的实践经验。通过聘请知名专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如创业知识讲座、往期学员事例介绍、合作经济、人际关系、民俗及传统文化讲座、公文写作等,以开拓学员的视野,全面提高学员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培养学员驾驭市场的能力。

2.2.4 加强学员思想观念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给农民技术员以灵魂,使其综合素质有全方位的提高。“要做事,先做人”,塑造新型农民的灵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举办学员座谈会,了解学员需求,通过学员讲现状、谈体会,启发学员创业的智慧。教育学员实现“两个转变”:从纯体力型、纯经验型的劳动者向智力型、科技型转变;从盲从生产、靠天吃饭型向研究市场、找米下锅型转变,实现“两个富有”,即要“富口袋”,必先“富脑袋”。

2.2.5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农民技术员培训管理办法》,建立“班干部—班主任—培训科—分管院长”四级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后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每周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解决1周遇到的问题,并制定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

3 经营管理技能培训的作用分析

3.1 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培养工程”,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推动广大农民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提高经营管理技能。广大农民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寻求经营管理技能,增强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案例1: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水师营村一村民,在2003年就创建了大连市旅顺口区鸿图生态樱桃园,当时还是一个果树种植的门外汉,通过参加“培养工程”,学习了果树种植技巧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劳动中勤于学习,善于积累,虚心向专家教授请教,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果园发展的路子。2008年其成立了大连旅顺红土地樱桃专业合作社,同年4月成立了旅顺口区寿林果园优良品种培育推广基地,栽种马哈利樱桃种子树3 000株以上,培育砧木苗10万株以上。在果树种植过程中,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的经营理念,园内不使用含磷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全部采用生态肥、有机肥和人工除草的方法,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完成自己果园稳步发展建设的同时,她还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提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2009年6月挂牌成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旅顺口区妇代会指定“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巾帼示范林”和“优质苗木培育基地”,并作为特邀嘉宾单位参加了辽宁电视台的新农村节目的录制。

3.2 拓宽农民视野,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致富视野发生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普遍增强,经营管理技能有效提高,不仅成为依靠经营管理致富的能人,同时成为经营管理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案例2:沈阳市东陵区李相镇三家寨村一村民,入学前是一个养猪大户,猪存栏近1 000头,其养的猪是野猪和东北的杂交种,由于肉的品质好,因此市场销路一直很好,经营业绩不断攀升,但一直没有质的飞跃。经过参加经营管理技能培训,有一次在《市场营销》课上讲到品牌战略时,他发现了品牌的主要作用。于是,他第2天就到工商局咨询注册商标的事情,由此诞生了“肥中瘦”牌猪肉,拥有了自己的猪肉品牌,并开创性地发展了“溜达猪”和无公害养殖新技术,一举拓展消费者市场。现在他不仅自己经营,还扶持70多户贫困户,发展了100多户参加“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免费培训养殖技术,免费提供饲料的配置方案,免费咨询,在猪成长到80 kg以上后,以高于市价的5%回收,年均使农户增收达到1 000元/只,至今使100余户贫困户脱贫,带动了当地区30户走上了致富路,在当地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3 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通过培训学习,使更多的农民掌握了经营知识、管理技能,加速扩大产业经营的步伐,一些好的产业项目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规模经营初见成效。随着当地产业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也随之优化升级,一批专业村、特色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起来,真正地践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案例3:鞍山海城市王石镇朱葛村一村民,在参加培训前就创办了辽宁鸿远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无公害南国梨。通过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对于如何更好的发展合作社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十分重视对合作社的管理,实行“六个统一”: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用肥用药,统一化验检测,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入市销售。由负责人定期进行培训,按照区域,以村、镇为单位,对合作社下属的连锁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并给予统一的技术服务,到农适季节给社员发信息告知农药使用情况等,生产的产品使用统一的产品标识,给予统一的销售价格。他还想到用品牌来带动产业,将鞍山南果梨注册为地理认证产品,申请了辽宁名牌、辽宁注册商标。同时积极建设企业文化,以配送安全可靠农资产品、提供优质高效农技服务、共同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和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致富为服务宗旨;以完善国家级“放心农资连锁店”、争创“中国名牌农产品”为战略目标。同时,合作社的网络营销也初具规模,并提出下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对公司网站进行自我运营,充分发挥网上营销的作用。

4 展望

4.1 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农民培训需求

新型农民经营管理技能培训的开展要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合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在培训之前要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调研,了解农民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一系列的需求,并针对农民的需要开展经营管理技能培训,使农民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4.2 科学制定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的科学制定有助于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在培训内容上,结合不同农业产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在培训设施上,确保教学设施、办公设备齐全,培训设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在后勤服务上,改善宿舍条件,为学员办理学生食堂就餐卡、开水卡、图书借阅卡,购置文体活动用品,方便学员的学习与生活,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

4.3 完善跟踪服务,巩固培训效果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积极促使专家和学员建立起多种联系及合作方式,解决农民学员返乡后运用经营管理技能的后顾之忧;建立学员校友网络平台,随时了解学员动态信息,为学员答疑解惑,随时掌握培训成效;定期召开老学员座谈会、回乡创业典型经验交流会;农民学员结业后领办和创办合作社,在社内举办社员培训班的,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利用媒体大力宣传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取得的成绩,吸引更多的农民学员加入。

5 参考文献

[1] 李润平,张莉莉.四川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调查[J].调研世界,2012(2):32-35.

[2] 莫鸣,雷晞琳.新型农民培养实效与缺陷分析[J].求索,2011(7):93-94.

[3] 王传博,王雅文.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6-38.

[4] 刘芳,王琛,何忠伟.北京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6):63-68.

篇2

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共掀IT新浪潮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依托IT技术,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接入网络世界,让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沟通交流。目前,物联网技术开始运用于智能交通(如公交实时查询、智能打车、实时交通指挥)、环境保护(如污染源实时监控)、公共安全(如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平安家居(如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等领域。

智能电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电力系统,从而使电网运行更加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满足更大的用电需求,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等功能。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在线监测和实时掌控电网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从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变电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的自动化、用电的采集,还有营销这方面都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国家电网已经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的目标。

为了大力发展物联网、传感网和智能电网,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批准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这两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课程:物联网工程概论、高性能网络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力、能源、交通、医疗、贸易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电路硬件(如无线传感器)开发、维护,网络部分(如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等)的开发、管理与维护。

我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多,目前已超过100所,考生报考时可优先选择这些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推荐院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天津理工大学为了利用和借鉴台湾电子技术领域的先进经验,培养方案采用“3+1”联合培养,学生大一、大二在天津理工大学学习,大三到台湾中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四回到天津理工完成毕设,毕业后颁发天津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电能计量与监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方面有专长,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院、高等院校等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推荐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物流术语》中提到: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朝阳产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对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下面为大家介绍物流行业的两个热门专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包装学、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去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也可以去一般企业(工厂、贸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比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或去物流企业里工作(比如销售、客服、物流咨询策划)。

推荐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发展早,教学理念、师资等较国内更优,如果有意出国继续深造,可以考虑报考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物流学、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运输商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及机械或电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设备和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物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复合型以及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管理学、运筹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生产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机械技术、国际物流学、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系统工程、运输会计学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制造单位、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通过对以上两个专业的介绍,我简单总结下它们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流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物流工程专业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物流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学科;物流工程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交通运输类学科和机械类学科。

三、物流管理专业偏向文科性质,授予管理学学位;物流工程专业侧重理工科,授工学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将低碳进行到底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将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都纷纷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我国亦是如此。十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属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两个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两个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重点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该类材料包括晶体硅材料、硫系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形式的储能器件。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光电工程”及其他电子信息和电气类相关学科的硕士专业。能到国外一流研究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留学深造,能在新能源企业、研究所、汽车公司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设计与制造、燃料电池、节能环保等热门领域的前沿研究、设计、制造、建设、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该专业是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依托化学工程与基础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主要以资源循环过程和产品工程为特色,在矿产资源优化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开发上进行研究。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训锻炼,了解我国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具备从事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掌握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

目前,世界发展遇到两大考验,一是资源持续消耗;二是资源大量浪费。这两大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整个世界范围内出现公害、污染、生态危机等隐患,尤其是城市建设中大量资源遭到浪费、大量能源遭到消耗,并呈现出恶性循环发展的态势。市政工程是城市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工程点多面广,实施低碳经济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推动下,通过调整利用方式、改进建设技术实现对浪费、污染、危机和公害的系统性控制,是市政工程发展的必由之路。

1低碳经济简介

低碳经济是指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理念为基础,适应稳定和发展两大目标的新型经济体系。低碳经济通过能源开发、技术创新、制度革新、产业重构等过程,减少在建设和经济活动中对石油、煤炭、木材等资源的消耗,增加高效率能源、可再生能源、低污染能源的利用,从生态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着手,取得建设、发展、保护全面丰收,促进生态、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减少环境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在市政工程中推行低碳经济,能避免过度污染、降低能耗,减少公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实现市政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共赢;二是低碳经济可以节约成本。低碳经济倡导对高浪费、高能耗的控制,在资源价格升高、资源紧张的当下,推行低碳经济可以使市政工程节约成本,使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取得更高的综合效益和经济效益。

2低碳经济视域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低碳理念淡薄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管理单位和施工人员的低碳经济理念淡薄,没有采取低碳环保技术。同时,市政工程的主管单位和监理也缺乏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在市政工程中缺乏全面、实时的指导,难以发挥低碳经济的优势,不能发挥低碳经济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2施工能耗巨大

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电力资源、材料的消耗很大,如果未建立行之有效的能耗控制体系,未采取节水、节电措施,市政工程施工就会消耗大量的物资和能源,造成过度浪费,制约和影响了低碳理念在市政工程中的体现。

2.3材料选用不当

低碳经济倡导使用绿色、节能材料,但受当前工艺、技术、工具等的影响,市政工程中很难利用环保和低碳材料,不能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另外,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部分市政工程单位使用不符合低碳标准的材料,影响了环保、节能目标的实现。

3低碳经济视域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对策

3.1树立低碳意识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当强调低碳理念。对施工人员开展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起低碳建设目标,将低碳文化深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市政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2推行绿色施工

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要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施绿色施工。绿色施工具有非常广泛的范围,包括施工管理、施工材料和具体施工环节等。实行绿色施工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科学规划,涉及到工程管理、设计和检查的各个环节。一是要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污水处理、减少粉尘等;二是尽量做到节约能源,(例如节材、节能、节水等,把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三是利用可再生建材和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四是严格检查设备和材料质量,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减少施工能耗。

3.3采用低碳技术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实现低碳经济的效果,必须采用低碳化施工技术。应该说,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工程建设的前提。只有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低碳技术,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环境污染和企业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3.4加强材料及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对各阶段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登记造册,加强对施工消耗情况的了解和跟踪。同时,施工单位要建立专门负责材料、工具采购的工作部门,对所购材料的型号、特点、使用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向财务部门申报。后勤部门要对施工阶段消耗的资源和材料进行专项管理,加强对成本的控制管理,杜绝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对材料的使用实行严格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使用材料。

4结语

总而言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的要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对预防城市公害、治理环境污染、控制温室效应等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建设高效、环保、节能城市的必然途径。

作者:邹徐 单位:重庆渗滤取水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J].工程技术,2015,(5).

篇4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基建工程;概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战略发展时期,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成为我国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发展目标。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相比于包括煤在内的传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高效、可持续开发的优越性,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新能源以发电为主要用途,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发电产业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政府于2006年针对新能源产业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同时又制定了后续的相关新能源发电价格等实施办法,对新能源发电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另外通过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新能源的开发使用,推动新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

政府对新能源发电的支持有助于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风能发电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保证发展速度与质量并存,这就要求新能源发电产业加强日常管理,完善过程控制,在技术、体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以应对未来面临的挑战。

(二)新能源发电工程概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新能源发电工程的概预算是指在新能源发电项目过程中包括原材料、施工内容、各阶段标准的设计等所涉及到的费用进行预估和概算,从设计、修正、施工图等三个部分分别依据技术标准进行相应的费用概算,最后计算出总的施工预算费用,这些涉及到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概预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能源发电工程概预算管理涉及到原材料价格、招投标、工程合同等关键模块,完善的概预算管理有利于项目负责人对原材料价格进行合理预估,也提高了合同签署的科学性,有助于方案的最终决策。另外,完善的概预算管理对于工程进行投资筹资、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等各个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随着我国政府对新能源发电的政策倾斜,新能源发电项目规模逐渐扩大,概预算对于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二、当前基建工程概预算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首要问题是概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概预算概念认识不足,认为概预算仅仅是制定企业生产计划,忽略了项目过程中其他关键环节,造成企业概预算流于形式,概预算对建设工程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前期编制概预算的重要性,轻视前期调研工作,在没有进行充分可行性分析情况下,急于将项目工程推上马,导致基建工程实施失去有效控制,概预算没有充分发挥监控作用。

其次,概预算编制不严格不细致,这主要体现在在编制项目概预算的过程中专业人员对项目内容计算不认真,出现多算、漏算等失误。另外,在涉及到关键数据预算时,没有明确数额,这为项目过程中随意追加预算提供了可能。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一些本应该加入工程项目预算造价范围内的费用被忽略,没有形成完整的概预算报告,漏洞较多,这也进一步造成工程项目预决算支出的偏差拉大,工程概算超过预估的数额,而预算的结果又超过概算,最终决算超过最初的预算,预决算偏离度被拉大。

最后是招投标的规范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的不规范影响概预算的准确性,这主要体现在进行招标前对工程项目工程量缺乏深入审查,导致在错误预估工程量的前提下进行招标,投标人利用这一漏洞报价,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支出,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三、新能源发电基建工程概预算管理发展对策

(一)严格控制过程,加强监督校核

完善建设工程概预算管理,首先应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概预算专业人员应对概预算具备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理解概预算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进行严格的概预算编制。企业应重视监督和审核工作,以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工程概预算审查人员应就当期的概预算情况认真审核,充分搜集相应资料后,分析概预算是否合理,包括方案是否适当,指标的选取是否合适,选择的设计方法是否合理,依据是否充分等。根据审查结果,判定概预算是否需要完善或者重新修订。经过严格监督审核后的概预算方案应能够起到控制工程进度的作用。

(二)优化概预算设计,落实相关制度

分析设计图纸、确定所需费用是进行概预算的首要步骤也是关键环节。设计图纸是基建工程的重要参考,涉及到建设的工程量、工程进度、甚至所需要用到的原料等,因此概预算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并以之为主要依据形成概预算报告的过程能够保证概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保证概预算的准确性,相关人员应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施工实践经验,结合对图纸平面、立面等多角度的分析,以及图纸反映出的信息测算工程量,进行相应的定额,保证预算与实际的近似吻合,不漏算不多算,避免造成无谓损失。

(三)规范招投标工作,推行责任追究

招投标是影响概预算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往往由于对工程量清单审核不足导致大量不必要的支出,影响概预算结果。因此负责招标的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全面搜集工程量信息,做好招标前的调研工作,科学进行工程造价,合理评标,保证建设工程概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为防止出现人浮于事、招标过程不细致的情况,应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促使概预算人员重视概预算过程,认真落实概预算制度,规范概预算编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下 工程 风险 发展

1.前言

人类提倡低碳经济旨在社会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实现社会与环境双向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这一时期对于我国而言,基于低碳经济下我国工程经济风险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与工程业相关的企业也由此对该行业作出了改观。对于工程也而言,对自然资源及能源的依赖性较高,合理掌控我国自然资源与能源安全对工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低碳经济下的发展要求。

2.低碳经济时期我国的发展

2.1认识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且位居全球首位,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污染均位居全球排污大国榜首,当前,随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步深化,成为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因低碳经济具备低碳、环保及节能等发展理念,由此对于我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具体阐述如下:(1)概括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直接原因在于干预气候变化,改善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发展到来的环境影响。(2)确保我国资源、能源的安全。我国属于能源大国,社会发展中对能源的依赖性极高,使用量较高的能源为煤炭,无疑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能源安全既有保障,且具有划时代意义[1]。(3)控制气温。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污染问题具有紧密关联,尤其是气温问题。目前,我国大气污染中绝大部分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均源自煤炭的燃烧,导致气温相对于往年有所上升,影响全国气温。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是至今最行之高效控制我国气温的方法。

2.2低碳经济时期带来的特色

从我国社会发展角度出发,提倡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回顾性分析,我国借助不可再生能源及能源的高消耗、加之发展伴随而来的重度污染得以实现经济的增长,虽然国民的存款逐年增加,但不容置疑我国的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了,例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因此,该发展与我国一直坚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互相背离,由此,虽然我国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但却以污染环境为代价,非常不可取。如今,发展低碳经济能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减轻了因单位GDP的增长为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倡采用产业流程及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等现代化手段与对策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实现人类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局面[2]。

2.3探索经济时期下我国未来发展方向

虽则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但为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益,我国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谈及我国需面对的问题,已呈现了多样话,总而言之,主要问题分析如下:(1)分析并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目前,我国资源结构表现为“煤炭多油少”,汽油、柴油较为匮乏,由此,煤炭在现今及未来极其长的一段时期内均属于我国能源的统领军。为解决环境污染,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旨在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改善全国气温。(2)调整产业结构。我国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可摒弃传统行业,因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加速阶段,随基础设施的增加,对电力、水泥及钢材等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以便于满足于建设需求。基于钢材、电力及水泥均属于高碳产业,针对为满足建设要求,对这些材料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高碳产业势必为我国社会发展带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因此,我国于不能摒弃高碳产业为前提下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唯一措施,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而不懈努力。(3)工业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低碳经济意在减轻碳强度,利用当前科学技术加强对我国产业的研发及发展,从根本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我国技术水平具有参差不齐特点,这就制约了产业的研发及创新,由此可见我国产业的研发及创新能力均有限。

综上,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下,势必由高碳经济转向于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3.低碳经济时期我国工程所面临的风险

3.1分析工程施工方案存在的风险

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而言,与工程业相关的企业应尤为重视开工至竣工这一过程,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施工现场发生事故的机率相对于以往较高,基于事故对施工建设各环节(如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等)均有一定负面影响,可制约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企业带来人员或经济损失。针对上述问题,归结为施工企业尚未建立施工计划与进度计划或已建立却缺乏完善。其次,施工企业于开工前按部就班的准备工作缺乏标准,没有到位。再者,施工现场监督力度有待于提高,严把施工各环节产生的质量尤为重要,对于施工质量控制力度不足而言,评估为现场监督人员没有采用实际方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施工质量。此外,项目施工经理的工作责任心不高,日常工作未能按照相关规定而行,致使工期推迟,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3.2分析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

低碳经济时期利用转变我国工程经济管理观念,却无力改变工程现存风险的内在。在工程建设中,投标与报价属于重点环节,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竞争具有自由特点,投标与报价存在较高风险:(1)建筑行业在我国行业发展中具有较大竞争力,企业为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优化,均通过压价获取中标的可能。(2)投标存在的普遍风险属所设计的图量与实际情况相背离,进一步扩大了工程经济风险。综上,为减少建筑企业的风险,确保其经济正常发展,认识投标与报价的重要性具有现实意义。

3.3低碳经济时期下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风险

我国以预防为出发点为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例如:“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概括为我国针对规划并实施工程项目后可能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整体分析、预测加以评估后提出利于预防或减轻污染的合理措施而开展跟踪监测的策略与制度。

3.4工程承包合同存在的风险

我国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至今尚未得以规避,即:于工程项目建设前期未能全面收集关于采购材料的相关消息,如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回顾性分析,因工程项目承包出现上述风险,导致建设期没有按照相关标准利用建筑材料,出现了难以一次性完成的弊端,从而提高了材料采购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上述风险,建议于制定工程项目承包的相关合同之前应在合同中提及关于建筑材料的标准之一重要信息,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3]。

4.防范管理方略

关于低碳经济时期下工程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主要总结为:我国在低碳经济时期提高了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重视度,为促进我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发展,与工程业相关的企业必须着重于获取无得投标单位的必要信任,促进投标人员将高碳工程向低碳工程转型,且同时抬高工程报价的总价,利于提高工程项目承包方的经济收益,从而获取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面向于多元化发展,原因在于低碳经济发展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基于低碳经济时期,我国创新了工程经济管理模式,从环境保护与低碳节能双向出发,旨在尽可能降低工程经济成本与所面临的风险,确保我国低碳经济时期下工程得以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润香.浅谈如何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4):65-67.

篇6

1.系统工程的内部相关性

由于系统工程内部细分为各项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系统内部子系统关系以及内部各要素上,加强系统工程内部的协调管理。

2.系统工程的动态性与等效性

系统工程的工作方法能够在系统工程的动态变化中不断进行工程的整体优化,对“不同系统工程”与“同一系统工程”的不同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二、系统工程的方法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1.进行综合资源规划,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综合资源规划(IRP)方法能够优化配置电力工程的资源。IRP目标的确定需要协调与其他战略规划目标之间的关系,真实地反映工程各部门与环境、电力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确定各项工程资源的具体特征与重要信息,建立起各种权衡关系。IRP方法最终能够实现电力供应与需求管理综合费用用电最低,使供电费用最低,也使客户总的支出费用最低。

2.发挥人口预测与经济预测的宏观经济分析作用

人口预测和经济预测是宏观经济预测的两大组成部分。(1)总量模拟与分组模拟是人口预测经常采用的两种分析方法,人口预测分析方法不仅包括了总人口和家庭户数的增长情况,而且包括了总人口和家庭户数按城乡、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发生的变化。(2)投入产出方法是经济预测分析的基础方法,经济预测分析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分析消费与投资、就业与收入等国民经济情况。经济预测结果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收入、国内产出、各行业的重要经济指标,例如价格、就业人数、总产值、行业生产总值、投资总值、资本存量等重要经济参数。

3.深入市场,重点预测电力能源需求

由于电力及其他能源形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可转化性,新技术和需求侧管理也会影响现市场的需求水平,我们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真实地预测能源与电力需求。对宏观经济与电力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之后,需要重点预测用电结构、负荷特性的变化;分析终端用户用能形式的可转换性、预测能源价格、电价以及电力市场开拓等对负荷水平的影响;研究需求侧管理对电力需求的影响,例如减少电力传输损耗、提高设备效率、采用节能高效设备、改进产品加工工艺、提高设备运行管理水平、鼓励用户更加合理高效地用电;探究科技进步、信息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等。

4.权衡评价各项资源及其性能指标

分析能源资源之前,需要对现有的与未来的能源资源做如下的深入分析:制定多项资源组合方案,满足负荷增长需求;对可靠性指标备用容量、成本费用、大气排放量等相关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优化方案的组合,得出最佳的性能指标;测试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灵敏度。全面比较,优化选择供应方与需求方的各项资源,制定出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备选规划方案,确保其能够满足各种水平的电力需求;对规划方案的成本、供电量、装机顺序等各项结果进行综合性的权衡评价。

5.争取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环境分析作为一种新的评估方式,把环境因素及影响纳入能源开发方案,能够为电力行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环境分析的重要考虑目标如下: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利用率,考虑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容量,降低废气、废液、固体废料等的排放量。社会经济分析主要考虑到能源开发厂址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能源开发方案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的效益成本。

篇7

[关键词] 节能降耗; 油田工程项目;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E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68- 02

1 油田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节能降耗管理

1.1 与外界关系的节能管理

油田建设企业投资油田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工程耗费周期长加上较大的能耗,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给国家能源供应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油田项目施工过程中,节能降耗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举措。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能源供应十分紧张,能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成为油田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这对社会实现节约能源,提高油田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提升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

油田建设工程项目涉及面较广,施工中参与环节复杂,施工参与人员数量较多,施工队伍的节能意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节能降耗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施工管理者应当加强对施工队伍的节能意识的培养。应当落实全员参与节能降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全员参与节能降耗,对工程项目中的节能意识和节能管理做到赏罚分明[1]。油田建设项目的节能降耗应当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2 油田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节能降耗管理

2.1 建设单位层面的节能管理

油田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应当组织建设方、施工方及使用方的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审查工作,必须把节能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单位应当仔细审查施工图中不符合节能降耗的设计部分。同时建设单位应当结合市场和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节能降耗的新型工艺和新技术在油田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同时探索新型节能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单位应当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物资、施工工器具和耗材的准备,将每一个环节的配套设施准备充分,避免因准备不足耽误工期,同时避免设备的长距离搬运,导致不必要的搬运耗费[2]。同时应当避免工程管理中的失误带来的停工浪费和其他行政管理造成的人员或设备窝工浪费。

2.2 设计层面的节能管理

油田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承担设计环节节能降耗的责任,必须制定各个工程施工环节的经济技术指标,基于节能降耗进行施工图设计。同时应当组织使用方、施工方认真学习施工图中节能降耗设计的关键,同时设计人员也应当听取使用方、施工方的意见,综合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需要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能耗浪费,并制定严格的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要求执行。建设单位组织工程项目设计时,应当针对土方工程、基础工程、吊装工程、工艺安装工程、吊装工程、隧道掘进工程、夯基施工工程等环节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窝工,避免工序安排不当,更应避免设计图错误导致的返工,从而导致能源浪费。

3 油田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节能降耗管理

油田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节能降耗管理是实现整个施工过程节能降耗目的的关键步骤。根据油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经验,进行节能降耗管理,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降低能耗,并结合施工作业中的人、机、资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组合,将节能管理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才能实现全过程的节能降耗。要做好油田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节能降耗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3.1 施工用水用电合理化、均衡化管理

在油田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水、电,对水、电使用量的管理是工程项目节能降耗的重点。必须在施工现场安装水电计量设备,同各个施工单位签订水电使用协议,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现场的水电使用条件,并严格要求施工现场根据进度的需要配备相应型号的工程机械,避免“大马拉小车”造成的能源浪费。施工用水电应当符合工程需要,均衡使用水电,避免抢工期和不必要的夜间施工造成能源浪费。

3.2 施工现场设备合理化、电路布置规范化

必须针对施工现场制定合理的技术规范,规范施工现场的用电标准,将施工现场的各项技术方案合理化,针对不同阶段的现场施工,制定节约用电的措施,避免同时高峰用电,造成现场线路负荷过大,应当将主体工程施工、土建基础施工合理调配,避免同时进行设备的上电调试和土建施工用电高峰。同时施工管理方可以根据当地用电标准,合理安排施工班次,充分利用用电低峰时段,将用电量大的施工安排在低峰时段进行,以减少能耗[3]。对施工现场的线路布置,应当科学合理,即使是临时用电,也应当规范布置电路,避免电路乱拉乱扯,造成安全隐患和能源损失。通常施工现场的搅拌机长期空转造成能源损失现象十分普遍,还有许多电机无人使用时也上电,以及夜间施工用大功率照明白天不关等现象都是造成能源浪费的罪魁祸首,应当坚决制止。

3.3 制定能源消耗定额、节能降耗定额

施工现场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对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实施能源消耗定额制度,并针对项目经理或施工负责人制定节能降耗定额制度,要求项目经理或施工负责人在按期完成工程的同时还必须完成节能降耗定额。施工现场应当对施工材料和油品、水等消耗品及其他施工耗材制定定额,根据施工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定额,通过定额制度督促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各个环节做到节能降耗。

总之,油田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首先应当树立节能降耗的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研究节能降耗措施,才能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薛会忠. 浅谈油田地面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J]. 商场现代化,2010(10).

篇8

关键词:能源经济学;战略性新兴产业;课程体系;内容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117-03

当前,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方式正面临深刻变革,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能源产业也在经历从传统垄断和计划为主的管理模式,通过管制放松和竞争进行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能源相关资源配置将更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这一进程中有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

能源经济学就是以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全过程中的经济问题为核心,阐释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相应经济规律,为实现能源及相关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支撑的一门应用经济学,是能源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基础理论。2010年,教育部启动包括能源经济专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能源经济学”课程普遍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一、对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基于课程知识框架的角度

当前,能源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能源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关系;能源与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系;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源价格、能源市场和税收;节能与循环经济;能源替代;能源国际贸易和能源金融;能源政策等[1,2,4,5]。总体上,能源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有关理论来源,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制经济学、能源技术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所采用理论分析工具主要是运筹学及数学规划、应用统计与计量经济学、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理论、系统科学及系统动力学、博弈论及信息经济学等。

对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可以从对能源经济的不同认识角度理解。

1.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面(图1)角度

宏观层面内容侧重总量分析,有关政策分析考虑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宏观能源供需及平衡分析、能源市场、能源环境管制政策、能源安全等;中观层面内容主要是能源产业政策与管制;微观层面内容涉及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能源供需均衡与配置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的外部性等。相对而言,能源技术经济则强调围绕能源生产消费过程或项目,更具有与技术特征相结合的管理学特征,如投资决策分析、能源管理机制、生产消费过程(或设备)的能效分析等。现在部分开设的“能源经济学”课程,涵盖了能源技术经济学部分内容。

2.从产业链及其技术经济特性角度

考虑不同品种能源,结合从作为矿权的资源到勘探/开采/生产、输配和利用等环节(图2)的技术经济特点进行区分,如煤炭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勘探开采、石油市场等)、天然气经济学(勘探开采、管道输配等)、电力经济学(发输配、电力市场)、新能源经济学等。现有能源经济学体系就是以以国际石油市场为背景的石油经济学为肇始,在原有各品种能源的专门经济学基础上拓展、融汇和深化形成的。

3.从研究方法论角度

以规范的定性和数理模型为方法的研究,为能源经济相关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如能源供需分析、能源环境税收、能源环境资源配置优化等;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内容,为能源经济分析提供实证方法和必要证据,如能源供需定量分析、CGE模型应用和能源市场建模等内容。

与资源环境经济学、能源技术经济等周边支撑理论相比,能源经济学理论具有以下特点:

(1)与经济学结合更为紧密:紧密围绕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利用过程,有更鲜明的针对性,侧重阐释能源在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能源与经济和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政策涵义。从宏中微观层面,为能源经济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支持。在当前主流能源经济研究中,实证分析占有主要地位,重视实际应用。相比而言,资源环境经济学更具基础性,而能源技术经济理论则侧重于更微观的工程经济实践。(2)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能源经济学为能源经济研究提供相对基础性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支撑。但是,如能源平衡表、能源CGE模型、3E系统理论等有关方法和工具,以及相关实证方法及其研究提供的实证证据,也能够直接用于能源经济管理决策和实践;(3)交叉融合性、动态发展性和创新性:能源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多样,现代能源经济学内容实际上结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技术经济学和能源工程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不断进行交叉、融合和发展,不断在深入和拓展研究领域,不断为回答和解决能源经济发展问题提供创新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支撑,逐步成长为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但是,无论从研究还是从教学的角度,目前对能源经济学涵盖范围的认识尚不统一,理论体系本身远未成熟完善。

二、能源经济方向专业和课程设置情况

能源经济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高校设置能源经济相关专业,培养能源经济管理和研究人才,历史不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编制、都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具特色。以前多作为研究生层次专业,设置于环境或能源相关系(学院),或能源环境相关跨学科专门研究中心,依托所在院系的专业及研究基础,教学内容的工程和管理学特征较强。依托理论和应用经济学科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相对较少。考虑到学科交叉性,专业生源主要来自于理科和工科生源。

美国特拉华大学能源环境政策中心,于1983年最早面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设置了能源经济及管理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能源经济及管理本科专业。近年来,由于能源经济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专业人才需求增加明显。国外的著名高校如MIT、加大伯克利分校、南加大、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等,国内很多高校,如国内的中科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江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也都相继招收能源经济方向研究生。2011年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重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晋东学院等高校陆续开设能源经济本科专业。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教材[2-6]中,笔者认为魏一鸣主编的《能源经济学》(第2版,2011年)较为符合当前专业教学要求,其它教材多适合研究生层次。国外多数院校多采用讲义形式,也没有正式教材。知名教材中,《Energy Economics:Concepts, Issues, Markets and Governance》较适合本科教学,但内容程度偏浅;《International Book on the Economics of Energy》更适合研究生层次使用。

从多数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由于能源经济学覆盖面宽和研究视角多样,对能源经济学及其体系的认知差异较大,课程内容也因为衔接课程的差异和依托专业不同,差异较大,深浅不一。目前存在的明显问题有:

(1)课程内容体系欠规范,与相关课程内容重复和冲突的情况突出:例如,资源环境经济学对可耗竭资源开采、环境经济的分析,在本课程中也会讲授。在“能源经济”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方面,前者有关内容作为能源经济学理论来源之一,完全可以简化和有针对性地纳入能源经济学课程内容之中,作为基础理论模块的内容;还有,能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等教学内容存在部分重叠。(2)缺少一致认可的成熟教材,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教学多采用课堂讲义和教辅资料结合的方式。(3)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创新。对非工科背景的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的能源经济专业课程,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可考虑选择多媒体课件、有关能源生产过程和技术的视频、现场参观及专业实习等多元化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反之,依托工科专业建设能源经济专业,需要增加开设经济和管理有关课程,加深学生从经济管理角度对能源经济的理解。(4)教学学时数偏少。在目前高校本科培养体系规范下,多数高校可分配给专业课程的学时仅约占总学时的10~15%,单科课程多不超过60学时,中国石油大学等在能源经济专业建设中具有较长办学时间的高校,专业培养环节约占总学时的20%。教学学时普遍偏少,多是32或48学时。既要符合现有本科培养规格要求,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受能源和经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传授和素养培养,以满足未来从事能源经济领域实践与科研工作的要求,需要把握教学规律和专业学习特点,更为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总之,从国内外发展动态来看,本科层次“能源经济学”课程的规范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评价等。本文主要对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探讨。

三、对“能源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1.建设思路

作为创新型专业核心课程,“能源经济学”课程的建设,从教学体系建设角度,特别是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能源经济本身属于新兴领域,新的技术、理论方法和问题层出不穷。这要求能够把握能源经济理论及发展动态,在内容上采取教材(讲义)和科研文献相结合方式,不断充实、拓展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及其结构、课件和实验环节等,反映该领域的新动态新发展。(2)特色定位:应充分结合原有教学和研究基础,在目前国内能源经济专业尚不多的情况下,各专业应找准自身定位,有的放矢,根据各品种能源及其子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有选择地突出某一两子产业或部分教学内容,单独开设相关特色课程,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如石油大学单独开设了“国际能源市场分析方法及应用”、“国际石油经济学”,反映出了自身特色。(3)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源经济专业设置的直接目的是要培养面向能源经济实际,能够回答和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紧迫能源经济问题的人才队伍。因此,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培养环节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特别重视对专业素养和实际能力的培养。需特别指出的是,出于数量实证方法在能源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能源平衡表、计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SAM及CGE模型编制的工作量大和比较复杂,有关教学内容最好安排独立实验课程。(4)区别不同能源品种及其产业链:在对能源经济总量概念及有关分析理论的把握之外,应在能源供给、能源市场与价格、能源产业管制等具有明显子产业特征差异的内容部分,根据不同能源品种的技术经济特性划分教学内容模块,如可大致分为煤炭、油气、电力和新能源等和能源市场、能源金融等细分内容模块。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特色定位进行适当侧重和取舍。(5)教学内容的灵活组合和调整:应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应用和政策应用的维度,对内容模块的设置仔细分析、灵活剪裁和设计,反映专业定位及特色,区分主干和拓展内容。(6)注意与其它课程的衔接承递:明确课程之间的序贯承递关系,合理设置教学计划,尽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冗余,提高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支撑度,最大限度节约教学资源。适当考虑与研究生阶段有关课程的衔接。

2.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从各高校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能源经济学”课程多设置于第4或5学期,课程学时多是32或48学时。课程预备知识,主要有:能源概论、宏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运筹学等。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是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深化。参考有关《能源经济学》教材内容,从便于学生消化吸收的教学需求出发,笔者认为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应适当增加学时至60学时,内容模块可大体划分如表1所示。

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基本思路和原则是:(1) 以“能源供需分析―能源市场与能源价格―能源产业管制―能源政策―能源与经济增长、环境的关系”的有关概念及其理论阐释为核心脉络,组织和展开教学主干内容。(2)在理论和分析方法论的教学中,注重与有关课程内容衔接:理论分析部份,应注重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讲授和深化,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能源经济问题的能力;注重讲授3E领域应用广泛的主要量化方法,包括指数理论与因素分解、DEA效率评价、投入产出分析、CGE模型和计量分析等方法,最好能够结合典型文献和课程实验环节,深化学生对有关方法及其在3E领域应用的理解。该部分内容有一定深度,可选择另外单独开设实验教学环节或课程,实验课时也可适当增加。(3)考虑内容深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及教学安排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强调学生对“能源-环境-经济”基本问题及知识的掌握和准确理解,突出特色定位,有所侧重,兼顾理论和方法论教学,进行内容取舍或单设课程。

3.辅助教学手段和方法

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对于跨经济学和能源科学的课程内容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上,既要安排对能源学科特别是能源工程领域知识的预备课程,也要结合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可包括:(1)以专业研究报告和学术文献作为补充,较全面、细致和及时地反映能源经济实践和学术研究的进展,反映能源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结论。(2)能源经济与工程技术的教学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和感性认识。(3)能源经济模型及其分析工具,如CGE模型、3E系统模型,能够为学生更为深入和准确地理解能源系统提供模拟或仿真环境。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能源学科专业实验室,提供能源工程教学的辅助仿真实验。(4)安排课程认知实习环节。(5)有组织地开办课外能源经济专业讲座,增加学生课外的知识获取渠道等。

四、对重庆大学“能源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CEBA)于2011年获批在现有应用经济二级学科下筹建“能源经济”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在专业建设上,CEBA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依托技术经济及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传承电力技术经济特色方向,以打造辐射全国的特色专业为目标,为西南地区及至国家相关行业部门输送急需的能源经济及管理专门人才,并为相关专业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科研培养输送人才”的专业建设目标。从人才培养角度,提出了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建设和能源经济研究急需的“懂能源,精经济,会管理”的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能源经济学”课程建设上,课程教学学时规划设置为48学时。根据我院本科教学总体课程规划,梳理“能源经济学”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关系如表1。对有关教学内容作出了相应安排:(1)在课程内突出能源经济实证研究方法内容,设置实验教学环节。(2)相对突出电力技术经济特色,单设“电力技术经济”、“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学”课程,安排“电力工程概论”课程作为预备课程。(3)建立与能源企业的教学培养合作关系,安排能源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举办讲座,安排课程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现场实习等环节。

五、总结

能源经济专业的设置和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本身都是新兴事物,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国内“能源经济学”课程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有待规范化和经验积累。本文基于对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结合国内能经专业办学的实际,探讨提出了“能源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模块化设计及其原则与必要辅助教学手段,希望能够为能经专业的下一步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庞名立,崔傲蕾.能源百科简明辞典[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9.

[2]林伯强.现代能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林伯强.高级能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魏一鸣,焦建玲,廖华.能源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魏一鸣,焦建玲,廖华.能源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6]魏一鸣,焦建玲.高级能源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能耗;关系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该经济条件影响下,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较之发达国家,经济水平仍较低,且经济发展方式多为粗放型经营,建筑企业过度追求施工效率,不重视建筑过程中节约能耗方面工作,大量能源严重消耗,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严重威胁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环境的影响下,造成正常平衡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国现倡导建设和谐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这其中,必然要解决当前的建筑消耗方面的问题。当前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建筑施工技术对当前建筑能耗粗放型使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1我国建筑能耗发展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为高层建筑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高层建筑的涌现可有效解决城市人口的工作环境问题以及居民的可居住环境,但高层建筑在施工建造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建筑能耗问题。在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行业的能耗量所占比重较大,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产生严重的威胁。同时,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工程效率,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能耗问题,施工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工程质量和工程实施时间的监督控制管理方面,这样必然导致能源消耗问题产生,严重影响了相关能源供给企业。因此,在施工中,应尽量保证减少能源消耗,改善提高施工技术,在提高施工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保证当前的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我们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这是全国建筑行业的能耗普遍现状,其中也包括天津地区。

2建筑能耗以及施工过程的表现形式

2.1分析建筑能源消耗

建筑能耗问题主要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对电力能源等消耗浪费。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土资源日益短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该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利用,提高对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时,相应会出现工程施工中采光度不够充足等问题。在进行室内建设时,必须使用照明设备,这样就造成了电力能源的消耗。而且,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相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家户户普遍使用大量电气,这也造成了电力资源消耗,在建筑施工的能耗问题不断增多。尤其现在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电气产品产生,其中有空调、冰箱等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中,造成二氧化碳增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在整个建筑中可能恶性循环,导致建筑能耗不断增多,对工程建设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

2.2施工设备的能源消耗

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其主要的问题就是施工建设设备的能耗问题。当前的经济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施工单位在施工建设时,所应用的设备多为先进的高效和智能化的设备机械,在机械水平以及施工效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能耗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现在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资源利用水平较为低下,多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重视管理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工期,但忽略了对工程材料以及工程施工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节约利用,工程材料出现大量浪费,工程设备年久失修,设备能耗不断提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因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监督不够,可能会导致设备老化工作效率地下,造成资源能耗浪费。

3减低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能耗方面的相关措施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建筑能耗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施工建设中,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实施降耗节能,同时提高对建筑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提高我国对建筑能源的有效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能耗浪费的出现。为有效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一般可设定合理的建筑方案,并选用合理的施工建设技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我们需要合理控制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在工程建设施工中,约束资源的利用情况,避免出现过度浪费的情况发生,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有效保证施工建设的健康顺利发展。

3.1减少施工建设的能源消耗

在施工环节中,造成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为施工设备在施工运行减少中所消耗的能源。因此,要保证能源的有效利用,需对施工过程中运用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管理。首先,施工企业应该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防止出现年久失修,设备老化,运行缓慢,造成能源的不必要浪费。尤其要对施工效率低或所消耗能源大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如设备损坏过于严重,应更换设备,选择一些能源消耗小、施工运行效率高的设备,投入施工建设工作中。施工企业也可组建施工小组,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期维修护养,对设备定期巡检,如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避免出现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同时施工小组可对施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通过这些活动,可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施工中所造成的能源严重损耗问题,有效提高施工设备在施工中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率,达到工程施工中节能创收的效果。

3.2规划工程施工项目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可使用的土地面积不断缩小,建筑施工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保证在工程施工中,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尽量避免出现因不合理规划利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在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中,不应过度重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应兼顾工程施工整个工程项目中土地资源的实际可使用情况,如只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使用率,会严重影响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土地的使用问题。在施工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运用绿色环保节能理念,在进行施工建设时,对施工环境进行有效维护,保护施工环境以及维持周围环境其稳定性,保证在施工中,不会对周边的绿色区域造成破坏影响,也可以多增加施工区域

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可有效改善施工环境质量以及施工周围空气质量,同时绿色植被可对区域环境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同时,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对于照明问题,一定要设计考虑到,保证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的内部环境有足够良好的采光条件,在自然光条件下,室内可保持一定的明亮度,可有效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节约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保持室内的通风性良好,保证室内空气的有效流通,维持室内环境处于一个合适的水平,减少居民用户对空调等电气设备的依赖性,减少使用电气设备,降低资源能耗。

3.3施工建设中合理选用优质材料

经济不断发展,同时推动了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一系列新型建筑不断被研发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将建筑功能效果不断提升。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一般可选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保证对室内环境有一定改善作用的施工材料。根据天津地区具体气候特点,在选用门窗材料时,多选用可有效保持室内温度,起到较好反光效果的玻璃材料,可减少阳光对室内环境的直接照射,减少因光照造成的室内温度的变化,保持室温的相对稳定,营造良好的适合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降低用户对采暖方面的需求,减少使用采暖设备,有效实现能源利用的降低减少。同时,在进行墙体结构设计中,较为保温性良好、隔音效果良好的建筑材料,可有效保持室温,使室内可冬暖夏凉,适于居住,减少用户对空调使用依赖性,实现节能减排,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问题。

3.4增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当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将直接导致未来的能源枯竭,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在降低能源同时,可对再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减少使用非可再生资源,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较为常见的可再生资源中包括水力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这些能源中具有污染率低、清洁、可再生循环利用等优点。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中,应对这些可再生资源进行循环有效利用。天津地区为严重缺水城市,在对可再生水资源利用方面,天津市进行有效规划。天津市政府为有效促进对水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编制了相关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其中对天津市的供水情况进行分析介绍,同时向居民讲解了未来利用可再生水资源的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利用可再生水资源。通过对水资源进行有效重复利用,将其应用于农业、工业、城市杂用水、景观补充水资源,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出现建筑能耗的损失。天津是北方城市,北方城市多干旱,冬日酷寒,开采利用太阳能,可有效节约生活用水能源,同时对地热能源进行开采,避免取暖过程中造成的能源浪费,有效解决区域的供暖问题。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对新型能源的利用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今后的施工建设中,应该结合科学技术水平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和落实。

4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策略转变

在实施建筑规划设计,以及建造和使用的各个阶段,创造一个健康、卫生、舒适的环境,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减少能源的损耗,以低碳环保为目标。首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保证规划的合理科学性,利用建筑自身的特点,减少建筑自身所消耗的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其次,采用新型技术,提高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建筑设施中能耗的损失;最后,综合利用可再生新兴能源,可实现环保同时,减少对建筑能耗的损失。

4.1科学性实施建筑规划和设计

在进行建筑施工设计时,因根据具体的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并充分利用建筑外部环境,改善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同时可有效减少室内的光照以及电气能源的消耗。

4.2对能源利用增加维护力度

通过选用特别的建筑材料,实施建造后,保证室内环境冬暖夏凉,冬日减少热气流失,夏日阻挡炎热空气的进入。

4.3提高利用可再生新兴能源

在当前资源的严重损耗试用下,能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降低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同时提高对可再生新兴能源开发利用,有效持续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同时较好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

5结语

当前,建筑行业能源消耗不断快速发展,而且我国的能源资源并不是无限可利用发展的,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导致现阶段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与能源的消耗速度不相持平的,这是一种不利于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能耗如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如何更持久应用使用能源,是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因此,在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建筑能耗现象进行节约控制,实现能源能耗的节约利用。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提高建筑的通风性和建筑的采光性,确保用户对建筑的有效使用效果,从而降低住户建筑对用电设备方面的依赖,降低能耗的损失,可有效促进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实施中,对建筑施工中技术水平进行有效提高,同时减少建筑能耗的损失,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能源问题,更好促进我国经济的长久持续发展,保证经济向着多元化角度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黎煌宇.优化建筑施工技术 降低建筑能源损耗[J].科技致富向导,2012,19(11):542-543.

[2]刘贵清.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11):425-426.

[3]覃秀富.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建材与装饰,2012,56(22):125-126.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土建工程;节能监理;控制

土建工程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推动着建筑产业的发展,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促进作用。为了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予以全面贯彻与落实,进行生态型环保社会的构建,土建工程经营管理与建设人员开始不断反思,制定低碳经济施工目标,向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保证,致力于土建工程项目及其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与实现。

一、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的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

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的建筑节能是具有前瞻性的增量节能,低碳建筑则是以历史基准线性质为基础的存量减排。1.低碳建筑需对可测性减排予以实行。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节能50%”或“节能65%”等都属于建筑节能方面所规定的节能量,它是“虚拟能耗”同“预测能耗”之间的差值。节能减排工作需有一个严格且既定的基准线,它是历史上某一特定时间节点实际测量到的排放量,未来的减排目标应比设定的这一基准线要低。减排目标中规定的实际量值是可测量、可报告且可检查的,它并非与建筑节能相类似的虚拟值,而是基于既有存量而设定的实质性的减少量值。2.低碳建筑与能源供应的关系。当今社会,能源是一项热门且主要的议题,经济的迅猛发展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量。土建工程对能源的消耗量很大,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所有建筑都有自己的碳排放量指标,但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是十分不现实的。要想全面实现建筑能源供应的低碳化,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调控,制定具体且可行的统筹规划,例如,在能源供应结构上对煤炭比例予以降低,增加低碳与无碳能源的比例等。每吨标准煤的碳排放量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K=α×1.026+β×0.390+γ×0.249+δ×0.000(吨碳当量)其中,α、β、γ、δ分别对应着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无碳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有α+β+γ+δ=1。由上述表达式及各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知,要想降低总的碳排放量,必须降低煤炭与石油的消耗,对应地,增加对天然气与无碳可再生能源的使用。3.平衡节能与低碳之间的关系。节能必须减碳,但是减碳并不一定会节能,只有在实际工程建筑过程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而言,以地源热泵为对象,若将煤炭作为发电能源,其碳排放量会比将天然气作为发电能源的碳排放量要高。但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视角,若直接燃烧天然气,此行为又是一种“高能低用”的浪费现象,同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由此,低碳能源在土建工程中的实际选用,需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合理的调配。

二、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的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1.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的内容。(1)在选择机械设备之时要讲究原则,对低能耗的设备予以选用。在整个土建工程中,照明设备与空调设备的能源损耗在工程总耗能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基于此,很多工程在施工之时都会对地泵系统加以使用,由其替代高耗能的空调通风系统。(2)在设计环节要对节能设计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土建设计环节并未将节能降耗视作一项限制性因素,这使得能源遭到了巨大的损耗,不仅增加了工程的成本,还对能源与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今后的土建工程设计应对传统落后的设计理念予以摒弃,将节能设计视为整个土建设计是否可行的重要条件,接受专业部门的严格审核。(3)整合利用新能源。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增加了能源的需求量,然而,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能源供不应求的难题,其自身的巨大消耗也不容忽视。基于此,很多政府在土建工程的设计中加入了对新能源的利用,一些新能源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用方面、效果可观等优势,现阶段,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便是一个已走向成熟发展的成功案例。2.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当前,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其一,基于经济发展与利益的诱惑,部分人员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对监理企业的牌子进行挂靠,当没有监理任务之时,便不受约束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一旦有了监理任务,又会临时拼凑工作人员,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监理人员对监理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的低下;其二,部分监理企业在对监理业务予以承担的过程中存在监理业务转包、挂靠建立证件的现象,他们没有能力进行独立核算,且不会对企业的盈亏负责;其三,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润,很多业主所制定的工期都很短,边设计、边施工、边订货的现象屡禁不止,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交叉与重复作业的现象,为监理人员对合同规定工期与真实施工工期之间关系的控制与处理增加了难度;其四,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水平也较为低下,很多工程监理人员并不了解或熟悉节能环保相关的规范与制度,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五,监理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了解各级政府与相关机构颁布的节能建筑相关文件资料,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将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其六,部分监理人员不熟悉与节能相关的机械设备与产品,他们在现场监理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工作并没有绝对的发言权与决定权。

三、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的开展

从规避建筑风险、降低建筑能耗出发,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的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的开展应强抓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土建工程监理工作规范化。在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土建工程的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的有效与顺利运作首先要以监理工作法律与相关章程的制定为基础,提高节能监理控制工作的法律性与规范性,为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一个法制化的环境,对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中的各项操作与内容予以规范。在选择土建工程节能监理单位之时,要充分考虑监理机构的综合素质,看其是否具备信息的完整度与透明度,实际管理能力是否足够,最为重要的,是要保证监理单位与建筑施工主体并不属于同一个土建工程企业。当建筑作业完成以后,监理人员要严格检测并审查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及其安全性信息,完整记录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并对其进行备案,以向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可靠的保证。2.土建工程材料选择可控化。土建工程以对建筑材料安全性与环保性的检测与监理以及对建筑材料的控制为其节能监理控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土建工程所用到的材料主要以节能型与保温型材料为主,对此类材料进行细致划分,则主要有有机性隔热材料与无机性隔热材料两种类型。对于土建工程作业而言,不同类型的材料有其自身的实际应用优势所在,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建筑的实际需求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材料。3.土建工程施工过程流程化。土建工程的项目过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与竣工验收阶段,监理控制工作需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终。(1)施工前准备阶段的监理与控制。此阶段,要求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重点审核,以确保相关人员有能力承担相应的任务。此外,监理人员在此阶段应对设计图纸予以熟悉,明确整个施工的工艺过程,审核施工单位编制完成的节能方案的具体内容。(2)施工阶段的监理与控制。此阶段,需要重点把握五方面的工作。其一,控制建设材料的质量。监理单位在执行监理工作之时应将节能施工方案与监理细则视为最主要的参考标准,严格把控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必要之时还要对相关材料取样送检,在样本检测合格的前提下将材料投入使用。其二,节能控制外墙施工过程。在施工入场前,监理人员应按照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外墙所需材料的质量进行验收并拍摄影像做记录。对于外墙的施工,要时刻保持节能意识,保证外墙墙体的平整度,洞口位置、顶砖砌筑方法等都要一致于设计规范列明的各项要求,这是确保整个外墙质量以及施工达到节能效果的前提。其三,控制幕墙与门窗等的节能施工过程。幕墙与门窗的特殊性要求其材料的选择应对天气、气温等环境因素加以考虑,针对不同的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应能够相符于设计要求,监理人员在进行监理与控制之时应客观如实地填写验收报告,以此达到保证质量与节约能源的目的。其四,控制公共部位的照明情况。土建工程的施工环节通常会涉及到对公共部位的建造,此时,需对公共部位建造过程中的灯光安装给予足够的重视,监理单位在从事监理与控制工作之时要充分判断所安装的灯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其五,控制通风系统的质量。通风系统在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环节都有涉及,其质量的优劣会对整个工程完成的好坏产生重大的影响,监理人员应严格做好通风系统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检查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并记录。(3)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理与控制。在土建工程施工工作结束以后,监理单位还要对整个工程的节能环节进行检验,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委托一些有着良好资质的单位进行现场的取样工作,经由多方评定,出具相应的评估报告。如果工程达标,则要及时做好验收工作;若工程没有达标,则需敦促施工单位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整改,直至整个工程达标为止。

四、结语

在全民共建低碳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土建工程的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越发重要,掌握节能监理与控制的方法是新时期监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土建工程节能的监理与控制要对社会发展需求予以顺应,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加速低碳环保型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廉丽.节能土建工程监理控制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5,(6):114.

[2]高飞鹰.低碳经济视角下土建工程的节能监理及控制新论[J].江西建材,2015,(15):295.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近年来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能源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制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尤其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扬尘、噪音、空气污染等,影响了城市人居环境。市政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在城市建设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贯彻低碳经济管理理念极具现实意义。通过施工技术、利用方式等的调整与改进,能够实现对污染、浪费等现象的系统性控制,是市政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1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主要强调生态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实现二者协调统一,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其主要特征,确保生态效益最大化。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一方面,低碳建设模式缓解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市政工程施工应当不断革新技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加强施工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合理控制碳排放量,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低碳经济理念也发挥着独特作用,加强对高能耗、高浪费现象的监督管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确保各参建主体的经济利益。低碳经济理念有效整合了各类技术、方法,优化施工管理系统,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与市政项目的要求相契合。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其二,项目施工管理中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严格贯彻落实低碳建设要求,尽量选择性能优良的低碳材料,掌握先进低碳技术。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市政项目施工的监督,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低碳经济视角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及规模逐渐扩大,市政项目的节能减排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未贯彻落实低碳理念及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环境保护及资源有效利用是低碳经济的主要任务,在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促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提升。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能耗总量中,建筑行业能耗所占据的比重达到28%,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能耗比例仍呈现出不断攀升状态。在施工材料选择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低碳材料及环保材料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制约了市政项目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此外市政项目属于政府公共项目投资,在施工阶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首先体现在设计阶段,设计方案不合理不仅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后期还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现象,延缓正常施工进度。其次,在正式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缺乏科学管理,造成闲置、浪费等问题。

2.2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在碳排放领域中,城市化推进、城市交通以及建筑业是重要构成部分,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低碳经济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碳排放量不降反升。工程施工的碳排放不仅局限于施工区域,运输过程中碳排放、废弃物碳排放等与施工直接相关的活动也是工程碳排放主要表现,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政项目施工阶段,组织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环境保护措施,出现泥浆污染、噪音问题、灰尘固体悬浮物等一系列环境污染。由于施工操作不规范,破坏周边生态景观,造成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活动正常开展,也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3低碳技术有待推广

市政工程项目的低碳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现阶段我国低碳知识普及程度有待提升,施工单位尚未认识到低碳经济在市政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仍旧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项目节能减排的发展。就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情况而言,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对新技术的研发,导致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低碳技术投入不足,制约了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低碳经济视角下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要点

为实现市政工程项目节能减排目标,应当摒弃传统的粗放建设方式,充分重视现阶段客观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解决对策,构建起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建设模式,合理控制建设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综合协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三者最优化。

3.1应用绿色低碳施工方式

首先应严格贯彻落实低碳政策,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尽量选取性能优良低碳施工材料,贯彻落实低碳经济基本要求。在进行主体工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基本要求,遵循相关建设程序及标准,实现工程低碳化目标。结合市政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绿色低碳的施工方式,加强对设备、材料等的管理,避免将高能耗、低效率等性能较差的设备应用至施工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绿色低碳施工方式,控制施工阶段噪音、扬尘等污染,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及环境保护。

3.2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

施工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施工单位应结合市政项目实际情况,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在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深化改革管理手段,构建全面化管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施工协调性,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精细化管理,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实现了设备、材料、人员等全方面管理,为市政项目低碳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组织环境,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促使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及科学性。同时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市政项目的低碳化建设。

3.3加强低碳技术推广

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还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明确低碳经济的目标及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工程周边实际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加强保护及管理措施,降低施工操作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在市政工程项目低碳建设过程中,低碳技术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运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不仅促使施工效率的提高,也从根本上控制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及破坏。首先应充分推广利用现有的低碳技术,将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再生等技术应用至市政项目建设之中,积极引进新材料、新工艺。同时适当扩大低碳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新技术研发力度,为市政项目低碳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构建碳排放检测系统,及时掌握碳排放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加强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完善。

3.4建立健全施工监管体系

为保证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督体系,促进低碳施工规范化,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业主、施工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的积极作用,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对低碳施工建设的执行力度进行有效监督。在施工阶段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掌握低碳施工的要求,规范施工操作行为,定期检查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一旦存在违规现象,必须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供需矛盾,能源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工作居于战略性地位。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碳建设是市政工程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及低碳理念,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促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城市建设;市政工程;低碳经济;设计理念;施工技术;施工材料;能源消耗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当前世界整体发展迅速,城市的建设中需要更多的能源。新时期产生了低碳经济的概念,通过对建设技术和利用方式的调整,系统性地做到对污染、浪费、公害和危机的控制。市政工程点多面广,是城市建设中资源和能源消耗的重要工程,在市政工程施工和建设中要有低碳经济的理念。

1 低碳经济的概述

(1)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新时期适应发展和稳定两大目标的新型经济模式和体系,是指以可持续、科学发展理念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能源开发、产业重构、制度革新等过程,减少在经济和建设活动中对煤炭、石油、木材等含碳量高的资源的消耗量,增加可再生能源、高效率能源、低污染能源的使用,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等环节入手,取得发展、建设、保护的共赢效果,促进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2)低碳经济的行业价值。一方面,低碳经济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中可以缓解工程建设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在低碳经济为指导的市政工程施工中,可以有效降低能耗,避免过多的污染和公害对城市与市民的影响,方面市政工程建设找到一条与城市发展相符合的道路。另一方面,低碳经济在成本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低碳经济强调对高能耗、高浪费的控制,在资源紧张、资源价格高企的今天,低碳经济有利于控制市政工程的成本,方便工程施工和建设单位取得最佳的经济与综合效益。此外,低碳经济在系统上有整合的作用,低碳经济是对各类技术、各类方法、各类管那的有效整合,这对于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有着提升的价值,使市政工程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建筑、市政、城市等领域的发展需要。

2 市政工程施工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的主要表现

(1)低碳经济理念的落实问题。当前低碳经济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很多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单位正在试着沿用施工的新理念,逐步将低碳经济理念付诸于市政工程的施工实际。因此,监理和主管单位对低碳经济要足够的重视,对市政工程做到实时、全面指导,发挥低碳经济模式、技术方面的优势,适应城市发展中低碳经济的理念。

(2)市政工程施工能耗依然巨大。在市政工程施工的实际过程中电力能源、水资源、材料的消耗仍然巨大,应采取具体的水电节约措施,构建有效的能耗控制体系,使在市政工程施工的各阶段和各环节能源和物资消耗减少,避免过度的浪费,给市政工程践行低碳经济提供有利的条件。

(3)市政工程材料应用不合理。低碳经济前提下需要市政工程采用节能、绿色的材料作为基础,当前很多市政工程要克服技术、工艺、工具等方面的限制,采用低碳材料和环保材料,加强对低碳经济模式的适应。此外,在资金出现困难的时候,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也要坚决采用符合低碳标准的材料进行施工,以免影响了节能、环保目标的实现。

3 低碳经济视域下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要点

(1)坚持低碳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市政工程项目时要将低碳理念作为重点强调,对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进行提高树立良好的低碳建设目标将低碳文化在企业的每一个方面都体现出来撇到了在保护环境前提下进行发展建设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捉进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使用低碳化的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想要达到低碳经济消耗使用低碳化的施工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毫不夸张的说,低碳技术是低碳工程建设的重点只有对低碳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才可以根本意义的降低企业发展和企业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3)树立材料和成本的控制观念。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安排财务部门进行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工作对所有开销进行造册保存对施工的消耗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跟进和了解。此外施工单位还专门建立了负责工具、材料采购工作的部门所有材料的特点、型号、使用都要进行登记记录,并向财务申报。安排专门的后勤部门进行施工阶段材料和资源的管理,为了对成本控制,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需要得到材料取用的批准后,才可以使用材料。

4 结语

低碳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对于治理城市环境污染、预防城市公害、控制城市温室效应等问题有着直接而有效的作用,是建设环保、节能、高效城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城市建设中市政工程与市民生活、城市发展高度相关,是城市范围扩大、功能扩展的重要工程。

参考文献:

篇13

一、充分认识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性

沼气建设是按照生物厌氧发酵原理,对工农业生产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和人畜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能源生态工程。通过沼气建设,能有效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畜禽养殖环境,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能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达到发展清洁能源、节省燃料消费、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能为农作物提供沼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有利于培肥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使农业走上高效生态的发展轨道。因此,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来抓,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农村沼气建设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农村沼气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将沼气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推广各类沼气建设模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力争新建1300个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年末生猪存栏300头、牛存栏3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水达标排放,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50处、小型沼气工程1100处、沼气沼液沼渣(以下简称“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200个,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8万只,建设户用高效秸秆气化应用示范村100个。加快农村沼气建设,重点组织实施三大工程:

(一)实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示范村、整治村,利用沼气技术集中或分散处理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在平原、经济发达地区,推广户用沼气池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相结合的“器、沼、池”能源生态模式;在山区、欠发达地区,结合“改厨、改厕、改圈”,加快以户用沼气池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建设。

(二)实施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以沼气厌氧发酵为核心技术,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处理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和农产品加工废水。结合“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以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综合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畜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三)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以开发利用沼气、户用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开展沼气入户、发电和户用秸秆气化等示范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三、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的管理和服务

(一)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加强沼气施工队伍管理,从事沼气设计、施工的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要严格按标准建设,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强沼气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县(市、区)要逐步建立由有沼气施工和管理经验人员组成的服务队,负责沼气工程管护,确保沼气工程安全、高效、能持续利用。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沼气技术研究和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大力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同时,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粮)”等循环模式,创新农作制度,促进种养有机结合。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村沼气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沼气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有沼气工程的乡(镇)、村要指定专(兼)职沼气辅导员和专管员,加强沼气技术指导。

(三)优化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明确职责,落实工作经费,优化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指导、管理与服务。积极探索沼气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持沼气专业村成立农民沼气专业协会或合作社,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鼓励发展沼气设备经营、沼气工程养护和技术服务等组织,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后续管理服务能力。

篇14

关键词:能源;能源经济;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53-01

一、能源经济的概念及其作用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经济是指那些产生能量的物质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能源经济是各类能源产业经济的总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社会发展,能源经济是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推动社会进步,拉动经济发展

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煤、电能源先后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则在当今这样一个能源不足并提倡清洁能源的时代推动着高新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另外,能源经济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20万人。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据统计,每吨标准煤能源可产生的GDP,依国情不同在360美元到5580美元间不等,世界年均值为1860美元。2010年我国GDP为397983亿元,消耗29.9亿吨标准煤,一吨标准煤产生的GDP约13310元。

(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一方面,伴随每一次能源技术的革新和每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能源总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例如电能的开发应用为人们带来了电灯,氢能源和太阳能则为新能源汽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从而减少了人们对石油的依赖以及空气污染。另一方面,传统能源的高消耗、高成本、高污染特点以及能源匮乏所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使得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过程中纷纷转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二、中国能源经济面临的挑战

(一)能源短缺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以及开发难度大等原因,我国实际上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就部分能源的总量而言,2006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占全球的份额为12.6%,排第三位。同年,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71亿桶,占全球的份额为1.4%,排第十二位。虽然从能源总量上看我国的排名比较高,但我国却拥有占全球1/5的人口。煤炭资源人均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能源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布不均问题。

(二)能源结构不合理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能源结构优质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能源格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不甚合理,未能充分实现结构优化。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分别高达76%和68.9%,是世界上煤炭比重最高的国家。相对清洁的天然气仅占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的2.8%,而世界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到12%以上。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中国水力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核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也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三)能源使用效率低

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需求有直接的关系。能源使用效率高,能源需求相对少;反之亦然。目前,中国的电力、钢铁、有色等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如果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我国的能源进口和环境问题将容易解决。

能源消费和生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我国今后能源生产与消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其近年来的突出表现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快速大量增加。据调查,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国土面积的30%以上有酸雨现象,七大水系中有70%存在重度污染。

三、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节约能源,提高利用率

能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成为了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果只是单纯加大能源建设力度而不从根本上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那么中国的能源问题将无从解决。所以,要想解决我国目前能源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必须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手段,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为基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着眼点,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除此之外,要在全国形成节约高效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发展节能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

(二)优化能源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仍然是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经济结构。要改善这一现状,优化能源经济结构,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推动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发展附加值高的能源产业;二是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具体说来,第一,鼓励科技创新,促进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和生态修复的合理机制;第二,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安全平稳推进核电建设,发展煤炭和石油的清洁利用产业。

(三)治理能源环保问题

能源在大量消耗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在追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应力争做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首先,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等途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电动公交车,鼓励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从而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最后,加强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准入制度,要求环境保护措施与能源改扩建工程项目配套,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单位: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

作者简介:董蕾(1972-),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在读,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资管理、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李金柱.能源经济及能源结构优化对策[J].中国煤炭,2001,8.

[2]张淑媛.浅谈中国能源经济的发展[J].中国商界,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