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重症医学范文

儿科重症医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8: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重症医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重症医学

篇1

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灌注式教育的不足日渐明显,这种经验式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提出,使医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培养他们的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模式可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病例,提出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科学的证据来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医学生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从基本的理论教学到病例讨论,最后回到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效果,达到了很好的实践教学目的。医学生的培养,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探索适应医学发展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强调循证医学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的学习方式。结合我国目前医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儿科专业特点,在儿科研究生临床学习阶段引入EBM教育是可行的,其教学过程主要包括4个步骤:

⑴根据处理病人时遇到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即要找什么样的证据;

⑵检索回答相关问题的文献,即如何发现证据;

⑶迅速评价所找到证据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准确性;

⑷把这些证据有效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即用这些证据做什么。这4个步骤概括了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是该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顺应了临床教育的发展趋势。

2循证医学教学在儿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1在儿科领域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儿科学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医学学科,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儿童年龄及个体差异都非常大,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儿童的健康和疾病状态。儿科疾病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如果抢救不及时、处理不当则会错失抢救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儿科医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跨专业的临床经验,同时更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和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随着社会进步及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医学变革的主流。循证医学是评估医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在儿科专业人才的教学培养中应用循证医学原理,使教、研、学一体化,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科发展。

2.2在儿科研究生培养中采用循证医学教育的意义

儿科研究生一般掌握了初步的诊断及治疗技能,但他们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和应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他们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不断总结,才能迅速提高诊疗水平。这就要求每一个儿科专业研究生必须不断学习医学知识,大量阅读专业最新文献及诊治指南,从而用更科学、准确的临床证据来指导患者的诊治,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师,而循证医学教育模式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儿科研究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都受过正规系统的医学教育,积累了一定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文献检索能力,但他们对循证医学的理论比较陌生。传统的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往往只依据教科书或自身临床经验为依据指导他们去处理病人,而医学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单纯的理论或临床经验的堆积。所以在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习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与科学证据相结合来为患者作出最佳诊疗,使医学生具备科学的临床思维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打下良好基础,更是为他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师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EBM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充分体现了良好医德医风的基本要求,可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主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循证医学中,医生有义务将诊疗方案及制定该方案的证据如实告知患者,使其参与临床决策,帮助患者行使知情权及选择权。这对医学生确立医患沟通的思想观念及掌握沟通技巧非常关键,这也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研究生专业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2.3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在儿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实施

那么,在儿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如何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呢?医学研究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迈出了他们专科医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研究生不仅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逐渐熟悉临床工作流程,亲自参加病人的诊断、治疗、抢救及疑难危重症的处理,还要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临床,完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过渡,因此他们每天都会面临许多临床实际问题。各级带教老师不仅要定期给研究生讲课,进行基础及最新的专业知识培训,还要带领研究生进行日常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自觉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探讨及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及效率,在锻炼他们临床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了循证医学利用科学证据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所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实施,应在研究生进入儿科临床工作阶段即开始进行,在他们熟悉科室工作环境及流程之后,就应安排有循证医学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该医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日常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临床带教中除直接传授经过EBM验证的知识外,应鼓励和引导研究生不断阅读国内外级别高、有价值的专业医学文献及疾病诊治指南,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从社会、经济、伦理的角度评价其可行性。培养他们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及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针对临床典型疑难病例科室可进行集体交流,由主管住院医师带领研究生详细询问病史,搜集并总结第一手的临床资料,结合病例特点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并要求他们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来解决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临床诊断,同时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最后是诊疗计划的制定、预后判断。上级医师指导整个过程并进行总结,同时介绍一些专业前沿知识,针对具体病例提出一些有科学依据的新观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2.4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

篇2

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

万顷穿银海,千寻渡玉峰。

従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

攒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

霁雾开寒谷,饥鸦舞雪城。

篇3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三年制中专一、二班的学生,共82人。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随机选取一班(40人)作为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二班(42人)作为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教学。两组教学课时、内容、进度同步进行。

课程及教材 两组学时和内容均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安排,选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2版《儿科护理》作为授课教材。

教学过程

1)循证医学教学法。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理念,充分利用医院和学校教学资源,讨论分析临床典型案例,应用图书馆资源查找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具体采取以下步骤:

①授课教师提前一周以多媒体的形式提前让学生认识、认知、认同循证医学教学法,更新学生受教育观念;

②针对儿科护理过程的疑难病案提出有关该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学生分为5组,将事先准备好的病案发给每个组的学生;

③每个小组针对自己的病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等渠道收集相关证据资料,并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标准评价收集的证据信息的真实性;

④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证据提出具体结论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案;

⑤正式上课时,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病例进行讲授,同时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并可以提出建议;

⑥最后教师加以总结,简短地从专业的角度对每个问题的知识点加以重点强化,扩展和补充,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

2)传统教学法。采取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作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评价方法 传统考核方式注重理论知识要点的掌握,忽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最终导致头脑僵化,不能创新,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创新性医护人才的培养。新的评价指标从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方面对效果进行评价,更注重学生对实际病例的分析能力、文献检索和证据评价的能力。

1)理论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期末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主要分为两部分:客观性试题(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观性试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占50%,测试学生理解、综合分析判断及应用的能力。

2)学生评价。问卷调查通过无记名方式在实验组中进行,由满意度、学习兴趣、能力提高、临床思维的培养等方面组成,征求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项内容均采用ABC三级进行评价。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处理按照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进行。

2 结果

理论考试 实验组学生客观性试题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掌握上有差别。主观性试题及平均成绩两组学生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学生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实验组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法给予了肯定,认为循证医学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证据检索和评价能力及临床思维的能力。结果见表2。

3 讨论

儿科护理学与医学专业学生熟悉的其他医学课程有很大不同,知识覆盖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儿科患者年龄小、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患儿往往不能自诉病情,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格检查,以致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故儿科护理学的临床教学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特殊性,更迫切需要改进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尽管教师和学生都很努力,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长期的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差,其创新意识受到抑制;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循证医学模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即“反客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而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即“变教为导”。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思想,进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采用循证医学法教学组的基础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无差异,可能的原因是通过努力记忆,基础理论知识易于掌握,教学方法的变革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影响不大。循证医学法教学组在主观题上成绩显著高于传统组,可能的原因是循证医学教学法可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疾病的应对处理能力;而对照组缺乏自己分析、思考问题的锻炼,应对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则相对较差。

通过对两组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所取得的不同效果的比较来看,循证医学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对现代医学教育将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循证医学取代传统的经验医学是儿科护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1)按照循证医学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践训练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2)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缺乏;3)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技能,且花费时间很多;4)循证医学教学法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英文阅读和数据库检索能力;5)远期的教学效果不清楚。针对这些新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技能,为培养具有创新性、高能力、高素质的儿科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一、“包办”的材料

科学活动中所选的材料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收集的内容,这样让幼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从而引起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包办了材料准备的一切活动,错失了让幼儿在活动前了解材料的机会,导致有些活动幼儿没有经验,活动得不到真正落实。因此,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认识到材料的准备过程是幼儿知识经验丰富的有效方式,我们应该利用这一机会提高幼儿知识经验,为科学探索的深入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二、无层次的材料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且这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有能力、思维、动作、观察表征等方面。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如果提供的材料难度过大,幼儿容易放弃或做别的事情,太简单了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发展水平,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但是,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中却往往在材料上忽略了这一点。

1、因地制宜提供数量充足的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

(1)材料选择要因地制宜。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常能接触到的材料,提倡就地取材,讲究经济实用,多利用自然物、废旧物以及幼儿玩具和常见生活用品。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2)提供充足的材料。材料的丰富多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果材料单一,就限制了幼儿的发展及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剥夺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机会与条件,如果材料丰富多样,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材料的数量也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会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

2、材料应具有多重功能

(1)材料应具备无话的教育功能,应包含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揭示教育内容所要反应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并生成幼儿的学习需求。

(2)材料要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材料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才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容易失去操作兴趣,材料过难,幼儿不知所措,难于下手操作。

3、应注重材料的结构性。材料的结构性是一个或一组材料所具有的能反应所探究问题的现象特征,在她们被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以及不同材料间的关系,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可探索性和可利用性。准备的材料结构和对材料的认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创造和获得有关的各种经验,同时还要考虑同一种材料既服务于预期目标,有可为幼儿提供层次选择机会和引发幼儿的创造性使用。

4、注意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对孩子而言,当他们充满着惊奇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学习科学的奇妙旅程同时也开始了。这时,身为教师和保育人员,有责任为他们的探索准备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幼儿在使用操作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锋利、尖锐、易碎的玻璃器皿、高温、有毒和超过人体安全电压的电源等材料不能选用。

篇5

【关键词】讲一 练二 考三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财经类院校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其它经济学课程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通过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树立科学得世界观,也有助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坚实的信念。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财经类院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纯理论的讲课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形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课程,抽象性很强,其中很多内容是来自于马克思的《资本论》。(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比较于西方经济学具体化、直观化、可视化地展现经济现象,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对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揭示,需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其内在的原本。老师不具有良好的知识积累和系统的认识,则无法具备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力,这就导致“照本宣科”、“满堂灌”成为教学常态。(三)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够。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陷入被动听课、应付考试的不良循环。考前死记硬背,考后一问三不知。从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状况及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并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讲一练二考三”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讲一”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少讲”、“精讲”,但同时又要保证知识系统和逻辑框架的完整性,少讲不等于对教材内容简单粗暴的删减,而是把核心知识点和逻辑脉络梳理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良好的“骨架”。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通过广泛的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彻底的理解和掌握。现在许多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由于课时的削减和主流经济学的排挤而被边缘化,沦为许多行政和教学双肩挑人员完成课时任务或新进青年教师“练手”的课程,非专业背景的教学人员自身并未通读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相关著作,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一知半解,因此便无法准确传授相关知识。其次,课堂讲授过程中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与案例结合,与时俱进,引入一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热点和显示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摆脱枯燥的被动学生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垄断的影响时可以对当前一些行业和部门的垄断情况进行分析,再如讲述资本集中时可以结合时下的企业并购行为案例。再则,需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的能动性,借助于多媒体PPT课件但又不拘泥于此,讲授过程中语气不能太过平缓,照本宣科,而是抑扬顿挫,表情丰富且激情洋溢,及时观察学生的反映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练二”

“练二”并不是将学生陷入传统的题海战术中,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使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尤其需要重视。通过对每节课所讲内容课后习题的精选,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地租理论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寻找该理论在我国当代经济实践中体现和运用,如房地产市场的租金问题和级差地租的体现等。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逐渐培养出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具有分析和论述价值的当代经济实践案例,虽然政治经济学习题集有许多,但大多处于基本知识的理解层面,缺少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讨论与阐述。在课程中加入时下最新的案例如在讲解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时以优步和滴滴合并的案例。另外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学术小论文的撰写,在完成过程中使学生在资料搜集和整理、综合分析和逻辑阐述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三)“考三”

传统的考试仅仅是一种“事后”行为,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对业已造成的影响和效果无法进行及时弥补,因此效果不尽理想。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仅关注最终的得分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度介入。“考三”要求我们摒弃之前的单一的期中或期末试卷笔试的形式,而开展边学边考核,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辩论、作业完成、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以及小论文的完成质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考核,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反馈,使疑点和难点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由于政治经济学知R体系的逻辑连贯性较强,前面基础的概念和规律如果没有理解和掌握,那么后面的知识将难以理解,如对价值规律的内容没有掌握,则会影响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这种边学边考核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也使他们不再惧怕于考试,把考试当作一种查漏补缺的手段。

三、结语

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贯彻“讲一练二考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讲课方式的改变、学生的练习量的提高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还在于通过这种改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开拓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桂文.政治经济学创新应从高校教学改革入手[J].经济

纵横,2011(5):6-10.

[2]宋玉军.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悖论”境遇及突破[J].教

学研究,2012(3):75-76.

[3]姚晓莉.政治经济学开展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

篇6

西方人类学最初建立于一定数量的公设之上(实证主义、客观主义、原始主义等等),这些公设在几百年间占据主导地位,用于证明人类学研究社会的各种特质(宗教的、传统的等等)。针对西方中心的人类学模型的后殖民争论,引发了对人类学知识视角、构建模式,乃至其最近提出的“他性”认识论本质的重新审视。不过,非西方人类学传统的出现和发展表明,尽管替代性理论和研究方法得以诞生,却未必会在这场实证主义的争论之后出现一种“霸权式”的西方人类学和一种西方的“地方主义”。在这一点上,尼泊尔的人类学案例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它提示了一种双重的、不一定继承西方的殖民主义。

引子:人类学中的殖民问题

数年来,后殖民批评被大量引入“人”的科学,特别是参与到对人类学知识本质的质疑中来。民族学家的责任问题因而被从各个方面(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进行无情的后殖民主义审查,不论其批评来自于之前被殖民化及“民族研究化”的国家(这种情况曾十分常见),或来自于以前的殖民者自身(现在越来越多)。从此,从事人类学被附上了沉重的罪孽:即自认为是“殖民”或“霸权”性的,以至几乎难以想像,研究者如果不或多或少地开展些人类学的自我批评,能取得什么进步。于是,人们对西方霸权在越来越国际化的社会科学和人类学中的作用有了广泛的争论,而且来自于前殖民地国家(通常也是19、20世纪的民族学家经验考察的地方)的声音的出现,则引发了一场激烈又不乏益处的讨论,其对象便是这个――必须承认――曾一度倾向于树立或认可某些明显依附殖民意识形态假设的观念(如原始主义)的学科。

后殖民主义思潮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从事民族学工作的政治条件,并考虑政治是如何作为背景组织起其知识的,不论是在研究本身的层面(民族学者在田野和受访者互动的方式,Ghasarian,1997),还是在选择概念以解释现象的层面。

人们将永无休止地强调,正是某些意识形态和政治基石铸造了西方认识他者的历史,因此也铸造了民族学或人类学,指引其工作和范式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19世纪的欧洲,当其诞生成为一门专门学科时(Kilani,1992)。然而,攻击殖民主义太过容易:其范围含糊不清。作为范畴,又笼统地包括了某些人对他者历史的权威发声、被控制的政治单位、强加社会和智识模型等。殖民主义这一提法涵盖了太多内容,――但是其核心问题都是统治。如果说人们认可针对以上元素的批评的重要性,因为它们的确在科学知识中产生了回响,那么作为人类学家,我仍认为没有必要仅仅是为了不受怀疑而任由一个问题过多地占据我们――正如后现代主义曾做的那样。

围绕着后殖民主义的问题最终将一步步把(西方)民族学者拖向某种永久的自我鞭挞,仿佛他们曾是西方殖民计划的活跃人,理应担负起前人(沉重的)罪孽负荷(Bruekner,1983),而且仿佛地球上的所有社会都从根本上由西方和其他世界之间的历史关系――以意识形态、政治、经济的方式――界定。人类学知识从而长期遭受大量的指指点点,从内部到外部都被批评和殖民计划相勾结,而实际上,占其产出最低限度的法国也的确伤害了该学科的整体形象(Panoff,1977)。从滋生安格鲁一撒克逊世界中的后现代及后殖民主义批评的米歇尔・福柯与“法国理论”开始,学界舆论就变成了一种政治舆论,旨在将科学放人政治的角斗场,以便对其进行政治角度的考核(然而不对政治舆论做科学考核)。不过,后殖民的反思――它首先是反殖民主义的――仍存有盲角,其中之一便是地区殖民主义。后者并非一定揭示出西方帝国主义或其意识形态轮廓。本文即旨在探讨此话题。

东方主义和对亚洲的民族学想象

Peter Van Der Veer和Stephan Feuchtwang最近提出,人类学应转向对亚洲社会的研究(两人分别指印度和中国),这不是为了衡量列维一斯特劳斯和路易・杜蒙的比较主义所珍爱的人类社会的“重大差异”(列维一斯特劳斯,1958;杜蒙,1964),而更多地是为了在视角改换的框架之下,批评人类学所关注的本质:自我指向的西方人类学矛盾地将其合法性建立在“我们谈论他者,如同我们就是他者”这一观念之上,然而当地的社会文化因素不但能引起对西方模型的修订(Van Der Veer,2009;Feuehtwang,2009),甚至是对视角的修订――这正是我们讨论的出发点。尤其是,在西方和“剩余世界”的“大分享”框架之下,――Jack Goody曾呼吁其在建构认知模式中的重要性――亚洲社会占据了独特地位:相对于研究非洲或大洋洲的人类学而言,研究亚洲社会的(西方)人类学是学科中最为落后的一分子;但是如同非洲和大洋洲被同样标上想象中的原始主义标签一样,亚洲则被标上一份特别的他性标签――即东方主义。即便在内心深处不愿意承认,民族学者在建立亚洲的形象过程中仍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其首要便是将其封人一个建立于中东这样的熔炉的、宽泛的“东方”范畴。在这一视角下,爱德华・萨义德紧跟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之后,从西方把东方描绘成幻想之镜,以借助其建立文明和地理认同出发,对西方范畴进行了解构(萨义德,1978)。

人类学知识及其矛盾的争论:殖民主义和“双重殖民主义”

亚洲尤其提供了(社会一政治和民族志式的,但也是科学的)一些地点,在那里,西方的殖民思想以及行为所带来的影响被以不同方式解读。围绕殖民化及去殖民化的问题,数年来已经毫不夸张地对人类学讨论进行了(请允许我玩个小小的字眼游戏)

“殖民”,以致于人们有时把相对独立的后殖民研究跟当代的批评人类学搞混。而这些完全属于政治性质的争论背景,则显现出认识论模式之间的对立:功能主义和释经学(是基于功能的模型还是基于意义的模型),现实主义描述(即宣称民族学家应“如实”描写社会和文化现实)和文本建构主义(即相反地认为民族志是对他者的叙事建构),古典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通常,西方人类学家(特别是北美人类学家)会宣告实证主义和人类学中的简单二分法已经终结(例如像他们一我们,北部一南部,西方一东方等)。但实证主义仍有其吸引力:只需举出像“自然主义”倾向(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学)和相对的“文化主义”倾向(文本和翻译的范式)之间的冲突,便可理解19世纪时、将社会科学和人文分隔出来的古老对立(研究自然的科学vs研究精神的科学)(Oba-dia,2007)。人类学中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研究的捍卫者们倾向于谴责“自然主义者”固守科学主义的姿态且企图重拾实证主义的视角,而实证主义者们则相应地批评这些文化主义的“文本至上”的人类学家。

这场论战,其各自的论点、得失和理由都很复杂,在此不能一一叙述,但要牢记它引起了西方当代人类学的极大动荡和分裂,而实证主义则成为划分这两种趋势的分界线。但是,实证主义却是不容易被察觉的:它可能藏在认知的“外省”,特别是在社会科学在整个20世纪(尤其是后半叶)走向国际化、 传播到西方以外的过程中,为曾是人类学的简单“田野”或“对象”的社会所采纳和改革。

人类学知识的“地方主义”概念是在文化研究和底层研究的框架下形成的,它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不是为了简单地更进一步,而是为了转移。如果将关注的相互性推到底,那么面对西方在知识上的霸权位置(不论是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作为最典型的研究他性的科学――人类学,首当其冲需要一场认识论的转变。首先,它得向众多的(西方和非西方的)声音开放智识讨论,允许其表达,并且它为研究这些曾被殖民、刚成为人类学的新声如何“在别处”表达“别处”提供了可能。在此意义上,

“地方”的提法至关重要:因为不但那些常被错误以为是普适的人类学理论依赖于其形成的文化和社会形态(Lederman,1998),且同样的人类学知识也会被不同的话题所“地方化”(知识的意识形态或认识论地区:结构主义、社会学主义、心理分析主义……)。跟这种双重地方主义相对应的是一种双重殖民主义:政治(和经济)上的殖民主义以及科学的殖民主义,两者在尼泊尔的案例中造成的影响和激起的反抗不尽相同。这就是我们从尼泊尔人类学的最近历史中所学到的。

人类学在尼泊尔的发展

首先,尼泊尔人类学不是尼泊尔的人类学:前者把尼泊尔社会当作研究对象,长期为在尼泊尔工作的外国人类学家所统治;后者和前者的对象一致,但是由本土的研究者实行。针对那些对尼泊尔影响巨大的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智识上的殖民主义的斗争,独特地没有采取我们在其他地方所看到的形式――让这些前“原始人”或“当地人”进入大学。不过,亚洲却成为了人类学知识的后殖民争论的一个特别活跃的熔炉。

其中,在印度尤其诞生了数个在人类学知识去西方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思潮。虽然早期的印度式“比较社会学”是由欧洲学者建立的(路易・杜蒙和David Pocock):Homi Bhaba,Gayatri Spivak和人类学家Ajrlln Appadurai都是知识分子的领军人物。同样,在印度繁荣起来的底层研究,其最初的使命是批评由“殖民者”所书写的南亚社会史,之后才广泛传播到原涉及的地缘政治地区之外(Poucheo-adass,2000)。从此,(几乎)全体人类学都遭到了这一批评,后者被引向外界且由文学所引发,在被人类学所消化后,人们将其称成后殖民研究和文化研究。

尽管如此,在西方成形的“后殖民”论战仍保留有西方中心主义的痕迹:它让欧洲和美国学者永无休止地反思和批评自我的过错,以至于他们把这一本来是谈论文化的人类学项目单独分解出来,转变为一项自恋的(谈论民族学者的)项目(Ghasarian,1997);另外,它还铺展成一系列只和西方有关的争论――以至于争论的声音奇怪地都带有西方口音,即便它们来自于南方。不是所有亚洲国家都是印度,而且这种“后”尤其是“反”殖民的关系仿佛不以同样方式影响地理和文化上相近的社会,尽管它们都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尼泊尔就是这样:如果人们考虑到人类学家的数量和总人口的比率,那里的人类学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在这个面积约147000平方公里、拥有2500万人口和数十个被登记的族群的国家,几乎没有地区或者族群不被当成为民族志调查的对象。在尼泊尔的人类学,或者更应该说那些人类学,现在主要是针对同一亚洲国家的数种西方人类学。但是近30年来,一种尼泊尔的(也就是本土的)人类学的出现,催生了一种既独立又基于外来模型形成的、奇特的智识传统。

尼泊尔的人类学的出现

尼泊尔人类学实际上先是研究一个亚洲国家的西方人类学。她起步于Christoph Von Ftirer-Haimen-doff对北部山脉的夏尔巴人的研究(Ftirer-Haimendorf,1964):从此,尼泊尔成为地球上被探索得最为彻底的民族志田野之一,以至于根据著名的Hopi人的谚语,一个尼泊尔家庭由父亲、母亲、孩子、狗以及一个人类学家组成(Luger,2000)。尼泊尔靠着它混杂的民族和宗教特色、巨大的文化丰富性、还有――必须承认――美丽的自然环境及在一个拥有如此好客的居民的国家里从事田野工作的便利性,成为越来越年轻的西方民族学者的理想田野工作地点。对于当地研究者来说也是如此,尽管其学术配置远远不如西方。正如Krishna Hachhetu所指出的,“尼泊尔的社会科学长期为政府和社会所忽视”(2002:3640),他指出,该国自20世纪50年代向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开放以来,主要投资在技术性科学方面。

然而,尼泊尔人类学(以及社会学)仍成功地为自己清理出一条道路,从而在自己的国家成为研究人和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当然,(在研究组织上)按国际标准建立起来的当地研究机构从1970年代以来在人类学知识的学习和建制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首先,Tribhuvan大学一直是社会科学的学术和科学发动机。自1973年创立尼泊尔和亚洲研究所,1981年在Tribhuvan大学建立人类学和社会学系,以及1985年成立尼泊尔社会学和人类学会以来,大型的学术研讨会不间断地在其上升过程中举行(1992年的尼泊尔人类学:人民,问题和过程;1997年的尼泊尔的人类学与社会学:文化、社会、生态和发展)(更多细节参见Battachan,1987)。尼泊尔的人类学从一开始便依赖来自于印度和西方的双重影响,而且它必须在尼泊尔有关人的科学中获得一席之地,后者由历史和经济学所统治。

通过逐渐从其外国奠基者中获得独立,尼泊尔的人类学从1980年代开始成为一门全国性的学科。但是尼泊尔还没有――或者说暂时没有――关于是否要普遍重塑其方向和模型的真正争论,例如像印度人类学那样,特别是在路易・杜蒙逝世后,对其整体论方法的批评(Assayag,1998)。突然之间,尼泊尔的人类学仿佛在一种古典主义的、尼泊尔的人类学(由西方人从事)和一种尼泊尔式的人类学(由当地研究者从事)之间拉扯不清,直至今日也依然如此;即便两者拥有相同的认识论、田野方法和概念,这两种人类学却采取了不同的道路。尼泊尔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怀抱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在应用研究的问题上公开地宣扬公共政治在自然资源管理、经济发展、教育和卫生领域的置入或便利化(Allen et al.,1994,Chhetri et Gurung,1999,Devkota,2001)。社会科学还未在大学里取得发展,便已经在当地发展的项目框架下被教授和被应用(在政治决策系统的层面,特别是pan-chayat),这一必须和社会环境条件相调和的重点被保留了下来:社会科学应对何种需求和/或问题作出回应?(Battachan,1987)

发展一种应用的而非严格的学院和基础人类学同样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一方面,政府同意为其发展作出努力,但这种努力是常常变化的:社会科学通常在大学中被边缘化,除非是在非常的政治动荡时期(1990年代);在那种时期,人们持有期许,认为社会科学能“产生”政治体系层面的忠诚公 民,而且/或者社会科学能为国家提供可支配的、关于社会资源的信息,从而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Hachhetu,2002)。尼泊尔发展自己人类学的努力过程显现出了某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当地所进行的人类学工作无论是否和国际合作,都表现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应用人类学倾向(Bista,1987:7),后者必须并行参与到“民族文化和公民身份推广”上来(同上)。另一方面,学院框架出现问题时,尼泊尔的人类学也借助于其他的赞助和支持,特别是来自于非政府组织或个人的资助,后者常能提供比大学好得多的资金和研究条件(Hachhetu,2002:3638)。

殖民主义的问题以及videshi人类学的批评

因为上述原因――这还要加上尼泊尔拥有其自豪的、没有殖民时期的历史,尽管有近处(印度)和远处(英国)邻居的多次尝试――在许多非西方人类学中被提出的殖民主义问题,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摆在尼泊尔的人类学面前。如果说殖民主义在历史和国际上都确实存在,那么这个国家从1950年代初开始,的确处于一种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以及某种程度的智识依赖的关系中。不过,有关尼泊尔,的确有一份非常古老的民族志(可追溯到18世纪),其描述跟内容都清楚地揭示了其暗含的殖民计划(Beine,1998)。因为当人们提到殖民主义的时候,常常会忘记内部殖民主义的存在,而对后者的分析揭示出一种人类学认知的政治社会学。在该背景下,针对videshi(即外国人)人类学导向的批评最终推动了本土人类学的自治运动。前者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很少在尼泊尔传播其工作内容(其出版的受众是国际化的);

――拒绝运用人类学知识为发展规划服务:

――相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印欧人口,更多地只对占少数的藏缅族群(bothia)感兴趣(Chhetri和Gurung,1999);

――对涉及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变化的变量不感兴趣。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在尼泊尔而非为尼泊尔的人类学,另外,它重拾了某些研究“遥远”和“奇特”民族的人类学倾向:对尼泊尔人民做的民族志时常依附于这种浪漫主义的倾向(后者在西方人类学中历史久远),即把他们当作是未经探索的远方国度的居民,保存了某种形式的文化真实性(Beine,1998)。正是面对这种基于地缘文化的遥远建构人类学知识的沉重趋势,人们需要尼泊尔式的尼泊尔人类学。正如加德满都最早的人类学教授之一Dor Bahadur Bista合理宣称的:“在尼泊尔,传统在生活中至高无上;但讽刺的是,对于社会学和人类学,我们完全没有用来遵循的传统,只有用来建立传统的传统。”(Bista,1987:6)“传统”一词所指的更多的是一个思想学派,而不仅是一个学院机构。而且对于尼泊尔的人类学来说,与印度和欧洲先辈(部分地,但必要地)割断世代联系、重新创立,这既是难题,也是机会。

然而尼泊尔的人类学已然开始描绘王国内部的殖民主义的轮廓,探索印度教被树立为国教以来,司法、政治、文化和语言框架的历史发展,以及后者如何影响尼泊尔公民身份和(被指定的)种姓、(争取来的)民族认同之间的张力(Pradhan,2002);并且,在此意义上,尼泊尔的人类学从未明显地从西方殖民问题上汲取灵感,而是完全集中在地方殖民问题(如印度教)上。这是一场方兴未艾的、针对国家的印度教的批评,后者作为一个中央集权体系,在文化、宗教和族别上统治着少数族群(比如佛教),将它们包纳其中(Pradhan,2002)。若不经此批评,尼泊尔的人类学便面临成为统治种姓和印度教传统研究被统治和低等种姓的人类学的危险,其基础是平原的印度教“文明”和山地的佛教“部落”――当地“初民”――之间的对立。

所以说,在尼泊尔的尼泊尔人类学所采取的发展方向有两条主要脉络:一方面,自身的发展和理论关注(内在),另一方面,对西方人类学知识进行本土化的模式和过程(外来)。而这一本土化远非一种人类学输入的“被动”涵化形式:它旨在将学科真正地“尼泊尔化”(Nepalization)(Devokta,2011:34)以超越理论和分析模型的欧洲或美洲中心主义,还要摒除从事人类学过程中所暗含的文化浪漫主义。不过,从另一方面,对利于发展和政治机构的、工具化的民族志的强调,有把利益和角色完全和简单分开的巨大风险。正是在这两种趋势的交界处,反对者们组建起一个各种智识传统相互遭遇的场所,这些传统带着不同的挑战参与到同一个人类学项目来,而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而分化:单一文化和多种文化。

文化主义的持久性

西方国家的人类学(欧洲、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均已宣告埋葬了文化主义或至少是某种形式的文化主义(本质主义),而尼泊尔式人类学则相反地趋向于采纳文化和各种民族特色文化的概念。固然,最初一批由西方学者(Furer-Haimendorf,Hitchcock等)写成的专著带有Franz Boas的文化主义色彩(Beine,1998),后者对做“部落”民族志即把社会和文化群体作为独立个体相互区分的方式造成了广泛的影响(Gautam和Thapa-Magar,1994)。还有,从亚洲社会特别是印度发出的后殖民主义批评却矛盾地和令人不快地倾向于产出它们所反对的东西:一种本质主义的身份认同,用以对抗西方的、同样被固化的身份认同(Amselle,2008)。

但是,普遍的喜马拉雅地区人类学以及特殊的尼泊尔人类学,都通过众多工作对解构文化本质主义和深层的族别主义作出了贡献――尼泊尔人类学的领衔人物David Gellner的研究对这一方法作出了特别有意义的展示,即提供有说服力的替代分析理论:相对于无所不包、决定论式的“文化”概念,应该选择采用“性”(agency)的研究方法,重新组织自身、社会以及历史之间的关系(Self,Society and History)(Gellner,Pfaff-Gzarnecka,Whelpton,1997)。亚洲社会曾是各种族别理论的酝酿和形成之地,后者带来了一场对文化概念的完全修订(该运动的发起人有Michael Moermann,Edmund Leach);此外,亚洲(特别是喜马拉雅地区)对研究人的科学来说分外具有创新意义,这远不止是一种东方主义视角的去中心化而已。只举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例子,Sherry Ortner或Vincanne Adams的研究都发展出了原创性的理论,前者用以解释尼泊尔北部因一段结构和整体上的政治历史引发的宗教转型(Ortner,1989),后者透过大众旅游扩张看待对族别的模仿性创造(Adams,1996)。还有,Sherry Ortner也曾通过一段微历史对“现代化”的目的和终极论模式提出质疑(0rtner,1998)。

针对“浪漫主义”的指控,在尼泊尔的西方民族学家不乏强调:videshishi式的民族志文本和当地现实的抵触的确揭示出“异国化”的一面,但是作为范畴(被投射在西方身上)的浪漫主义也同样可以 回敬给尼泊尔研究者用做视角出发点的“发展”模型,后者既不中立也不客观(Fischer,1987)。同样地,和尼泊尔盛行的应用式和发展主义专著倾向相并行的,是一种将文化作为geist或文化的“精神”重新置入分析核心的民族志:例如Dor Bahadur Bista曾经将尼泊尔对发展规划的反抗解释为主要(但非全部)和印度教的宗教观念有关,特别是面对社会变迁的种种可能,产生一种“宿命论”思想的种姓制度(varna-iati)(Bista,1994)。除了这些最为人知的尼泊尔人类学家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民族志作品同样在这一“应用”的方法框架下完成,试图通过地方文化的各种形式解释社会一经济领域的落后原因。

回到悖论

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的国际化,究竟是学院传统的标准化过程之一,还是相反地促成了特殊传统的涌现?以上介绍的尼泊尔人类学案例让我们得以将思路放宽到这两种可能之外:尼泊尔人类学同时是全球化力量和当地博弈的结果,既在面对其西方先辈时试图模仿,又追求自我的成熟。有趣的是,在选择“转向应用”时,尼泊尔的人类学似乎“卡”在了Roger Bastide 40年前提出、后来被大量追述的一种可疑关系之中,即人类学作为工具服务于发展规划。显然,在这一导向中,人类学和当地文化、社会架构的关系被重新阐释,人类学家的工作和挑战根据社会和经济目的而被重新塑造――这些目的是由尼泊尔进入世界经济市场,向大型西方组织的经济、社会、卫生和发展标准看齐而决定的(Obadia,2006)。

在尼泊尔的尼泊尔式人类学存在一个令人惊讶的悖论,即殖民主义的循环:尼泊尔的人类学远离其原型、西方人类学(并且曾一度犹豫是否依附同样属于西方后裔的印度人类学,参见Battaehan,1987),结果又回到了西方人类学,并且只保留了其中最实证主义的部分――这恰恰是西方人类学在带着批评意识审视殖民问题时已经清除了的。在此意义上,人类学知识到处且永久受到科学主义和文化主义的诱惑,它在普适主义和相对主义之间摇摆不定:在欧洲和北美传统中,它首先将其“非科学”的元素肃清,继而以主观性、直觉或感情的形式将之重新纳入;而尼泊尔的人类学在受到西方后殖民主义人类学的孕育后,则(再一次)来到了这一殖民时代的科学理想型。

篇7

【关键词】模拟医学教育;儿童重症医学;临床教学

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学研究生需要在儿童重症医学科进行实习轮转,学习对重症患儿的抢救和诊治。儿童重症医学科是培养儿科医学生重症抢救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危重患儿病情变化快,潜在医疗纠纷的风险大,医学生短期内获得动手操作和参与诊疗的机会少,往往会降低研究生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学教育进步,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的应用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1]。在既往重症医学科实习教学中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患者为主要操作训练对象。而SBME则打破了这一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仿真模型模拟各种危重症的临床场景,以供临床教学;SBME贴近真实,具有内容丰富规范,重复性和安全性强等特性,对于医学教育有重要作用[2-3]。本文初步探讨对儿童重症医学科轮转医学生开展SBME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1SBME是社会发展和伦理学的必然要求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医学的“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指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遭受损伤。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伦理学,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不伤害患者[4]。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的医学生如果多地进行医疗操作,即使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也可能有违“不伤害原则”。SBME在培训医学生提高其医疗技术的同时规避对实际临床教学中对患者伤害的风险。因此,大力开展SBME符合伦理学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和疾病治疗越来越重视,较多人希望能在大医院进行诊治,使教学医院的医疗负荷不断上升。然而目前患方对疾病和医学认识不足,期望值和维权意识高,易造成医疗纠纷。儿科又是目前医患矛盾的高发区,儿科医闹现象和伤医案不时被报道。与以前相比,紧张的儿科医疗环境使儿科医学生无法在临床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操作实践机会。在此社会环境下,SBME可以帮助医学生不断接受培训提升其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减少医疗风险。

2SBME是提高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

危重症抢救分秒必争,救治过程中有时可能无法向医学生讲解和示范,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工作有其困难之处。SBME能模拟休克、呼吸衰竭、室颤等各种危重症,结合急救设备,能给医学生提供相关临床场景和救治演练。SBME实践性、重复性强,不受时间限制,是提高医学生危重症抢救临床知识和技术的有效手段。受时间限制,医学生在重症医学科学习期间不一定有机会面对特定的危重症,比如室颤。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室颤发生率低,电除颤使用也少,室颤发生的时间不定,进行相关教学时学生往往感觉空洞,教学效果差。但是采用SBME就能很好地进行室颤急救教学。通过计算机软件使与仿真人相连接的心电监护上出现室颤心电波形,同时仿真人大动脉搏动消失,医学生通过心电波形和重要体征评估,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进行电除颤治疗或抢救药品推注。指导老师通过SBME完整地讲授室颤识别、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并作示范。再通过考核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评估教学效果,并通过摄像回放来纠正错误和不规范之处,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传授和讲解知识为主,医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来切身体会知识要点,并核实掌握程度。而SBME能帮助受培训者完成知识到实践运用这一转变,提高其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保障患者安全[5]。

3SBME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危重患儿的抢救既需要指挥者的决策,又必须依赖团队力量来完成。传统医学教育注重知识单向灌输,各种考试考核也仅仅关注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培养医学生在危重病情下的诊治决策和应变等方面严重缺乏。而在SBME中可设定场景,并指定某位医学生带领团队,由其负责指挥,着重培养和锻炼其治疗决策和应变能力,利于全面培养医学生。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间的沟通、协调合作非常重要。但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指导教师无法有效地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去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SBME可以提供培养团队精神的良好机会。面对模拟的临床危重场景,参加培训的数名医学生需要群策群力短时间评估病情、抢救施治,整个环节都必须相互信任和协作,以达到成功救治患儿的目的。如在心跳呼吸骤停场景中,医学生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各行其是势必引起抢救的紊乱和错误。经过SBME培训的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明显增强。

4SBME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仿真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儿童重症医学科开展模拟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它们并不能模拟危重患儿全部的症状、体征和情绪变化,如果医学生仅仅满足于SBME培训成果而脱离临床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因此SBME并不能完全替代重症医学科内危重患儿诊治的床旁教学和技术指导。另外,SBME抢救的主要情节步骤来源于临床,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临床抢救工作。因此指导教师在情节设计和考核评估中均应考虑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可能情况进行纠正和补充。医学是一门爱的科学。但是SBME在医学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医学生在面对仿真人时容易存在这是在面对“机器”,是在技术培训的思想认知,可能无法产生对待真实患儿的责任心、同情心和关爱,在培训室中也认为无需就患儿情况与患儿或家属进行相应医患沟通或病情告知,从而造成与实际临床工作的脱节,不利于医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因此,指导教师在SBME时需要进行医学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让医学生尊重仿真人,像对待真实患儿一样对待仿真人,牢记“不伤害原则”。综上,SBME能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知识和技能,并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也必须正视SBME存在局限性,可以通过与临床工作结合、精心设计和加强人文教育等方面克服其不足。

参考文献

[1]梁菊,李瑛.模拟医学教育:医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2015,24(3):266-269.

[2]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4-23.

[3]SchroedlCJ,CorbridgeTC,CohenER,etal.Useofsimulation-basededucationtoimproveresidentlearningandpatientcareinthemedicalintensivecareunit:arandomizedtrail[J].JCritCare.,2012,27(2):219.

[4]魏恒顺,李燕姿.医学伦理学教学路径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887-890.

篇8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护理;应用研究

镇静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1]。患儿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一些简单的环境变化、机械通气等情况的影响而使得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2]。采取必要的镇静护理对于患儿的生命保障越来越重要。优良的镇静护理质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变的越来越广泛。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资料齐全的64例重症监护患儿进行镇静护理效果研究。64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有41例,占64.06%,女性患儿为23例,占35.94%。所有患儿的最大年龄为7岁,最小年龄为9个月,患儿的平均年龄为(4.8±1.5)岁。患儿由于不同情况进入重症监护室。

2镇静护理

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采用的镇静类药物多数是心血管以及具有呼吸抑制作用的药物,严格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主要观察患儿的呼吸、血压、瞳孔等变化情况。对于各项指标,每过20min记录一次,对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对患儿的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每天定时诊断患儿的镇静和焦虑程度,对患儿的一些并发症等进行诊断。

对患儿的镇静护理,还应该包括对于环境的控制,一定要把握好严格的无菌操作。对于环境的控制,包括环境的光线,安静程度,噪音的干扰等,都应该严格控制。患儿还应该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多和患儿进行沟通,让患儿处于一个自己认为温馨的环境当中,更利于病情的治疗。

3结果

经过镇静护理,所有64例患儿中,有41例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护理和治疗效果,有22例患儿发生肺部感染,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有1例患儿死亡。

4讨论

镇静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3]。对于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一般需要持续用药。然而,持续用药的一个弊端是容易影响对于患儿病情变化情况的观察。采用定时中断镇静治疗,对患儿的镇静和焦虑程度进行评估,是一种可行的办法[4]。通过对患儿的镇静和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后,判断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情况。对于患儿,需要适当的减轻应激反应,抑制躁动状态,为进一步的特殊治疗打基础。同时,还需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稳定患儿的心理波动,消除患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对于患儿镇静的观察内容,主要是指检测患儿的心率、呼吸、皮肤颜色以及对于药物的反应等方面[5]。患儿常用的镇静类药物,很多都会对心血管和患儿的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儿的变化情况,对于患儿在呼吸、血压、瞳孔等方面的检测指标要检测到位,保护好患儿的健康[6]。有资料表明,在对患儿进行呼吸监测的时候,如果能够配合听诊呼吸音等,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监测效果。作为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儿在接受镇静治疗时所采取的药物可能引发的反应,注意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对于镇静剂的用量和用药时间等,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记录。每天定时中断镇静治疗,评估镇静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对于重症患儿进行镇静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患儿由于机械辅助通气等而影响了自由活动,变得躁动。在治疗的过程中,患儿由于被长时间固定而感到不悦等,多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对于患儿进行镇静护理变得必要。

现阶段,对于儿科的镇静护理,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Ramsay量表、舒适量表及舒适-行为量表等。对于不同的评估量表,评分有不同的标准。有资料表明,如果能够把舒适-行为量表和镇静标准加以结合,能够很明显的减少患儿所需镇静剂的剂量。同时,如果能够建立一套可以执行的镇静标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资料显示,通过医护合作建立的镇静标准,可以明显的降低与呼吸相关的肺炎疾病的发病率。

在医学的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人们对于医疗和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治疗过程中的舒适程度的要求也变的更为突出。对患儿进行镇静护理,能够通过药物或者是非药物的作用而使得患儿趋向于一种舒适的状态,从而能够更积极的配合治疗。相信在医学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儿科重症病房的镇静护理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白锦兵,徐丽华.镇静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0):2727-2729.

[2]姬红玲.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74-75

[3]许菊芳,聂玉琴,王艳梅.循证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镇静疗法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0,40(07):82-85.

[4]刘光华,叶红,欧霖洪,等.nCPAP呼吸支持策略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体会(附44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03):48-49.

篇9

××,女,现年岁。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任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荣获湖南医科大学“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数篇,科研项目获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她所领导的科室由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于年荣获“省表年文明号”称号。该同志现为中华医学会邵阳分理事委员、市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脑瘫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兼副教授。

一、刻苦钻研、苦练本领

××同志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儿科疾病的诊治工作。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儿科医生,为年幼的患儿解除病痛,为患儿的家庭拂去忧愁,她总是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埋头工作。在虚心向老同志、老专家讨教临床经验的同时还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的科研项目。她在这种进取精神的激励下日渐成为一个技术精湛的儿科大夫,并于年晋升为儿科副主任医师,成为儿科医师队伍中的当家花旦。二、言传身教、严谨行医

××同志从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做一个让患者觉得可亲又可敬的医生。在医疗技术上她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治疗效果上要好上加好,在诊治疾患的过程中应该严肃认真,尽职尽责,这样才可以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可敬的形象,而平时与患者的交谈又要亲切自然、态度和蔼,要把患者及其家属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交谈,这样才可以让患者又觉得可亲。多年以来,××一直就这样要求着自己,同时也要求着自己带教的学生。××同志工作所在的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湖南医科大学(即湘雅医学院)的教学医学之一,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来到该院进行临床实习。正是有着象××同志这样严谨行医、言传身教的好老师,湘雅学子在这里才得到了良好的临床锻炼,既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知识又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日后担负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伤风体现在每一次的带教工作中而使她连续多年获得湖南医科大学“优秀带教老师”的荣誉称号。

三、心血浇灌、铁树开花

由于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重,又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与领导意识,××同志在年全院中层干部大调整时成为当之无愧的儿科主任,全面负责儿科的工作。年以前,由于众多的原因,儿科在我院所有的科室中是出了名的差科室、累科室,患儿哭哭啼啼,家属骂骂闹闹,医务人员忙碌了一年却还得不到一分钱的奖金。多年以来的这种状况致使在儿科工作的医护人员思想不稳定,总想有朝一日跳出这个火坑。××任儿科主任后深知重任在肩,为了改变儿科的现状,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调整病房布局、开创新的项目、挖掘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医患关系、扩大行业影响……能想到的她都去做了,能去做的她都做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心血浇灌的儿科这棵铁树终于开出了喜人的鲜花:该科目前已形成了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心为主的特色专科。高超的医疗水平和完美的服务理念改变了儿科当年的“火坑”局面。如今的儿科,医患关系融洽、就医环境舒适,工作人员笑容灿烂,最值得一提的是儿科全体工作人员在××的带领下竟创造了年收入连续翻几番的经济效益,从年全科年收入的万增加至××年的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儿科总收入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万元,增长。成为临床科室业务总收入和增幅位居第一的科室。版权所有

四、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同志于年在全市各大医院中率先创建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数年来治愈了各种新生儿重症疑难病例数千例,特别是在超低体重早产儿的救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曾救治的一位孕期只有周,体得仅为克的早产儿是目前为止我市救治的一位体重最轻、孕期最短的一个早产儿。该例患儿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市在超低体重患儿的救治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更让人惊喜的是她在最近又成功抢救一例呼吸停止个小时的新生儿,为我市重症儿的救治工作再谱篇章。××同志在取得临床医疗效果的新突破的同时,更有医学理论方面的新成就;年《大剂量东莨菪碱抢救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顽固性呼吸衰竭例临床分析》获全国首届基层医学理论与实践论文优秀奖;同年《中西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例临床分析》再获全国首届基层医学理论与实践论文优秀奖;年《大剂量维生素及鲁米那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新生儿黄疸例的临床分析》又同获全国现代基层医学论文优秀奖;年月《高危儿的随访与超早期诊治脑瘫》在《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第卷第期发表;××年月《高频射通气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在《中华综合医药卫生研究》第七卷发表;抚触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临床疗效观察(《综合医学杂志》第六卷第七期);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中华综合医药卫生研究》(××年月第卷);年月,××同志被邵阳市医学会聘为儿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摘获串串硕果,××不但没有觉得可以松口气了,反而更激起了她勇往直前探索科学领域的斗志。创建邵阳市第一家小儿脑性瘫奖康复治疗中心!这成了她的又一个奋斗目标。凭着她的毅力与能力,××又一次成功了。到目前为止这家邵阳市唯一的小儿脑性瘫奖康复治疗中心已成功治愈了多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孩子赢得了健康的生命,为患儿家庭驱散了忧虑的愁云,也为社会减少了负担和拖累。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这一项目的开展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年月《高危儿的随访与超早期诊治脑瘫》这一科研项目获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年月,湖南省医学会特于新宁举办由××同志讲述的《小儿脑瘫的超早期诊治与早期干预》继续教育学习班以肯定××同志在这一领域所取得成就促进该项目的继续发展。本文转载自网

××同志深深扎根在儿科这块土地上,多项目的深入研究有如繁茂的枝叶,渐次而获的成绩正如累累硕果。

五、救护生命、忘却小家

××同志十分敬业,她曾说:“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她以院为家,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医疗事业上。她担任科主任以来,从款休过探亲假及工休假,节假日也总要到病房去巡视。年初,武冈老家的母亲脑溢血病危,当时工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她正在救治一例体重克的早产儿,为了挽救宝宝的生命而没有请假回去照看母亲。最后,宝宝获救了,而母亲却离她而去了。

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扩大社区服务范围,她还经常利用节假日还领医护人员深入到福利院及县、乡医院进行随访义诊,使重病的患儿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挽救了许多儿童的生命。

××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科技工作者,她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为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年月被湖南省政府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及“帼国建功标兵”同年月获得邵阳市专家突出贡献奖。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高频振荡通气

[中图分类号] R72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a)-0045-03

Effect analysis of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LI Teng SHANG Yue QI Li-fe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Children's Hospita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Methods 152 cases of new-born baby with severe neonatal RD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from October 2008 to December 2013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our of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n the lottery after admiss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76)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76).The children of two groups were performed foundation treatment after admission,on the basis of thi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 Children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FOV treatment.Each blood gas index (pH,PaO2,PaCO2,OI)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children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Length of hospital stay,cure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of childre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each blood gas index childre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pH,PaO2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evere disease;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据统计[1],其约占全部新生儿的1%,占全部早产儿的7.8%,重症RDS新生儿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还会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上对于重度RDS(Ⅲ级及以上),在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同时,多辅以机械通气但是其包括常频机械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新生儿工作者对于采用何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RDS一直存在争议[2]。本研究以152例重症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HFO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2例重症新生儿RDS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制订的诊断标准[3]。入选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经胸部X线证实为Ⅲ级或Ⅳ级RDS;③家属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呼吸道畸形、鼻狭窄、闭锁、膈疝等先天性严重畸形;②存在气胸、宫内感染、Ⅲ级或Ⅳ级颅内出血;③存在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76)。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如性别构成比、胎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情况(n)

1.2 方法[4-6]

说明HFOV治疗并未增高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研究中还发现,RDS患儿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会出现水电解质等的失衡,影响其康复,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及时纠正,但是液体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出现肺部水肿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HFOV能明显改善重度新生儿RDS的缺氧状态,改善氧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凌空,李文斌.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感性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1):37-41.

[2] 刘翠青,马莉,纪素粉,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 (22):3017-3020.

[3] 邵肖梅,叶鸿瑁,丘子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40-443.

[4] 刘震宇,闰淑媛,丁健,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 28(8):695-698.

[5] 庄思齐.新生儿肺保护通气策略[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1):6-10.

[6] 王成虎,翟颖如,曹移民,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1, 13(9):1200-1202.

[7] 林兴.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8] 方瑞,梁霞,都鹏飞.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4,35(3):326-328.

[9] 戴玉腾,孔少云,李晓春.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16 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6):777-778.

[10] 胡坚,泮辉.体外膜肺氧合的临床应用及展望[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1,4(4):208-214.

[11] 游楚明,傅万海,覃晓菲,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0):80-82.

[12] 刘郴州,刘东,郭青云,等.成比例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 25(2):121-122.

篇1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在最近10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其在广度和深度上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急诊和重症医学人才也不断聚集,但是儿科急诊医师还非常匮乏,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作为省级妇女儿童医院,肩负着维护全省妇女儿童健康的重任,而且在全省范围内普及国际统一标准的儿科急诊抢救技术是降低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将通过PALS培训考核作为岗前培训及资质考核标准。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专为从事儿科急诊和儿科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创办的培训课程,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史,并且定期更新技术指南。该课程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通过前期理论授课,分组分模块提问-讨论-演示-回示-总结-考试-再总结的方式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接受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总结自己的失误与不足,达到统一规范抢救技术的目的。国内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展PALS培训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始开办PALS培训班以来,培训前有61.3%的学员从未见过这些抢救设备,经过8个模拟工作站的反复培训,93%的学员掌握了各种抢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培训合格学员进行电话回访,有97家医疗保健机构新配置了抢救设备或仪器;有7家医疗保健机构共36例患儿成功运用骨髓输液及时纠正休克;有7例患儿被及时诊断出严重心律失常,进行了有效的电除颤及心肺复苏术;有15例头部外伤患儿采取了保护颈椎的措施;有78名学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112例危重患儿成功实施了气管插管术。可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能够普及国际统一规范的儿科急救技能,提高儿科医生和护士对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

PALS课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儿科急诊和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普及统一的抢救技能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我省人口多,处于偏远落后西部地区,在边远山区还有较多的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急救医疗服务,因此在我省开展PALS培训,使规范统一的儿科急救抢救技能培训成为切实降低我省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保障之一。

培训所使用的理论课本是由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组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翻译的《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概述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学员手册(1997-1999年版)为蓝本并结合《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最新观点,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讲述了儿科急诊医疗服务、呼吸衰竭和休克的识别、儿科基础生命支持、气道与通气、血管通路、液体治疗和药物应用、心律失常、儿童创伤复苏、新生儿复苏、复苏后的稳定与转运、儿童心肺复苏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等11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教具为PALS课程专用模具,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模拟人、气道异物阻塞模型、气管插管模型、喉镜及气管导管、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带储气囊的自动充气球囊活瓣面罩复苏器、各种面罩、心电监护仪、心律失常模拟器、除颤仪、儿童骨髓穿刺模型、新鲜公鸡大腿(用于骨髓输液的穿刺练习)、骨髓穿刺针、深静脉置管套件、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引流瓶等。

培训授课的专家组由北京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推荐的美国医师、我院参加全国PALS师资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证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儿科重症专业医师组成,定期承担每年的PALS培训。

培训方法:每期学员30-40人,分为4个小组,培训时间为三天。

第一天为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每期都使用标准的PPT课件,内容包括呼吸衰竭和休克的早期确诊与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心律失常与心脏除颤、产房外新生儿急救、儿科创伤急救、液体疗法及药物治疗、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儿的稳定与转运、儿科病例分析。

第二天为操作实践课,分组轮转进行培训、每组7-10人,先由教员对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根据不同的病例进行演示,而后再由每位学员进行回示。

第三天考试,上午进行操作考试,学员根据不同病例和场景模拟完成患儿的救治,教员根据学员的思维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性等对每位学员进行评分。下午参加理论考试,考试内容根据《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制定,主要涉及对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创伤急救等地早期认识和基本处理原则,并调查学员对各种抢救设备的熟悉程度。为保证评价培训效果的客观性,考试的试题及评判标准完全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教员手册(1997-1999年版)进行,集中发放,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统一收回,以成绩>=75分为合格,理论及操作考试均合格者颁发唯一编号的合格证书。

每期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授课内容、实际操作指导、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和培训课程对临床各种帮助程度等。

篇12

[关键词] 儿童;重症肺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84-02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全身脏器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咳嗽、咳痰的能力差等原因而导致小儿多发呼吸道疾病,肺炎仍是儿科中的常见病和致死的主要因素。重症肺炎是儿童常见的急症呼吸道疾病,起病快、来势猛、并发症多,其导致的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与生命,故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法为儿科的重大课题。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其防治工作也得到重要进展。笔者2008年4月~2009年7月对本院就诊的20例小儿重症肺炎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儿均为本院2008年4月~2009年7月就诊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均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20例患儿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个月~13岁,入院时病程1.0~4.5 d。本组既往体健者15例,有高危因素5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营养不良1例,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16例,入院后诊断病情为4例。血常规检查:WBC>12×109/L者17例,<4×109/L为3例。X线胸片:两肺弥漫性点状阴影19例,一侧大片阴影6例,一侧胸膜炎4例。血气分析14例,单纯低氧血症5例。 痰培养中链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 并发呼吸功能不全6例,心肌损害3例,心力衰竭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5例,胸膜炎及胸腔积液4例,存在两种以上并发症为8例。

1.2 诊断标准

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重症肺炎概念:嗜睡或激惹、拒食、下胸壁凹陷以及发绀现象出现[1]。诊断标准为:①明显的中毒症状(如嗜睡、昏迷、精神萎靡、频繁持久抽搐);②明显呼吸困难和缺氧现象,吸氧后症状无缓解;③心力衰竭者;④肺部湿音,有支气管呼吸音,叩击浑浊,X线检查可见阴影弥漫;⑤发生严重合并症,如脓胸、败血症、病毒性脑病等。以上诊断标准,肺炎患儿具有一项以上者均确诊为重症肺炎。

1.3治疗原则

纠正缺氧、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积极治疗。由于重症肺炎时会出现气体交换面积减少等引起的缺氧现象、中毒症状以及其他并发症。本组20例患儿均给予氧疗、抗感染、液体平衡、退热镇静等。

1.4 治疗过程

①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反流窒息。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气道通畅,如:吸痰、拍背等,严重时需进行气管插管。②及时进行血气监测,氧气和呼吸机配合治疗,吸氧无效时应及时应用CPAP;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应根据血气监测及时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纠正心脏衰竭,如吸氧、强心、利尿等;必要时给予患儿使用心肌复活剂等药物。④重症肺炎并发中毒性脑病,可选择使用甘露醇、甘油氯化钠等药物。⑤根据其病情控制出入液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1.5药物应用

①应用抗生素:普通肺炎可用青霉素治疗,而重症肺炎则需选择药性较强、广谱抗生素,直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6~7 d停止用药。②选择抗病毒药物:病毒唑可经超声雾化到局部,缓解其不良反应;抗病毒静脉制剂需慎重使用。③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重症感染以及全身炎症严重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起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进而促进疾病的有效恢复[2]。

2 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19例,1例死于严重感染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症,四季均易发病,主要以冬春季居多。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如治疗不彻底,极易反复发作,而影响孩子发育。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和成人不同,小儿的支气管管腔较狭窄,管壁黏膜上的血管丰富,但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差。故当病原体侵犯人体时,会出现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以及炎症渗出,出现通气受阻及换气功能的障碍,使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现象。故手术中应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反流窒息。患儿重症肺炎时毛细支气管会因炎症水肿而堵塞,分泌物的增加严重影响肺的通气功能。重症肺炎常会因为气道分泌物的增加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而引起其他并发症,尤其会导致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撤机失败甚至死亡。治疗时应注意: ①血气监测:重症肺炎的病理环境主要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及时有效地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可以诊断呼吸衰竭、掌握气管插管的时机、评价机械通气和机体环境的状态;②氧气和呼吸机治疗:患儿吸氧时通常使用鼻导管、头罩以及面罩等方式进行有效给氧治疗。如出现紧急情况,应及时应用CPAP或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④控制患儿脑水肿的发生,重症肺炎易并发中毒性脑病,可适当选择使用甘露醇、甘油氯化钠等药物。

肺炎只要分为轻型支气管肺炎以及重型肺炎,而重型肺炎除了轻型肺炎的发热、咳嗽、呼吸症状加重以外,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同时会有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当高度重视,患儿一旦感染肺炎,病情会常在短期内迅速加重。重症肺炎是一个肺炎发展的过程,其病情的进展迅速,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除了呼吸系统严重受累, 其他脏器、系统均明显受累,如:急性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败血症、呼吸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肺部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使肺炎加重并迅速扩散,患儿一般给氧无效时,需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3]。抗生素合理应用,根据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同在于仍以细菌为主。机会菌与条件致病菌的发生率在增加,其中混合感染和多重感染也有一定概率。因此,临床上随着抗生素的治疗难度增大,而造成抗生素的滥用现象越来越严重。

重症肺炎发病迅速,且不易治愈,同时并发症也多,家长对于疾病的知识缺乏,早期没有合理治疗,而引起重症肺炎,因此如何更有效地预防肺炎发生至关重要。肺炎的家庭预防尤其关键,让小儿坚持锻炼身体,增强孩子抗病能力。同时注意天气变化,随时为孩子增减衣服,防止感冒。教育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作息以及卫生习惯、不断增强婴幼儿的抗病能力是预防肺炎发生的关键。对患有肺炎的孩子,家长应细心仔细对待,注意孩子体温以及呼吸情况,保持室内通风,环境安静,是孩子有良好的睡眠保障。饮食要食用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了使痰液较易排出,应适当增加房间湿度,并指导孩子适当饮水[4-6]。孩子肺炎痊愈以后,仍需特别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反复感染。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当锻炼方式加强抗病能力。户外活动时需注意适当增加衣服。如处于流行感冒时期,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远离致病因素。

[参考文献]

[1]Heffelfinger JD,Davis TE,Gebrian B,et al.Evaluation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pneumonia diagnosed b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riteria[J].Pediatr Infect Dis J,2002,21(2):108-11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223-230.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4]耿荣,陈贤楠.婴幼儿重症肺炎临床过程分析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0):948-950.

[5]范淑霞,杨秀珍,暴丽荣,等.大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162.

篇13

一种柔和的声音,一句温情的话语,这是她的语言魅力;当你和她有了进一步接触时,你又会为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不只是儿科的孩子们敬重她喜欢她,许许多多与她相熟的人都被她的亲和力所吸引。她就是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党总支书记、儿科专家贾春梅。

1984年,年仅22岁的贾春梅从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包头市第四医院。那时,别人选择的目标多是轰轰烈烈的大科室,而她,却执意要去哭哭闹闹的儿科工作。人们不免把目光转移到她端庄秀美的面庞上,试图寻找答案。当然,人们发现了那双大眼睛里流露出的坚定信念,人们似乎明白了:她,是上帝派给孩子们的天使。

28年里,这位天使不但为患儿解除了病痛,而且,还使包头市第四医院的儿科业务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并在向全国的高水平目标迈进。或许,这就是贾春梅钟情于儿科所肩负的使命,也是天使的使命。

在坚持中保持仁爱

“来,姐姐给个玩具,看看好玩儿不?”当患儿妈妈把生病的孩子抱到贾春梅面前诊治时,孩子不免大哭大闹。贾春梅每每看到被病痛折磨的孩子,很是心疼。为了让患儿安静下来,她把听诊器递了过去,患儿看见这个新奇的东西,果然产生了兴趣,于是安静了许多。随后,贾春梅按着患儿的小手把听诊器移到患儿的胸前,开始为患儿听诊。

儿科的工作就是先哄孩子后看病,在哄孩子中倾注爱。这位初做医生的姐姐很快找到了做儿科医生的窍门,从此,在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天使的光彩四射于患儿之中。

贾春梅以她和善的为人,善待着每一位就诊的患儿,以她长期培养出来的那份细致、那种平和,为患儿检查、为家长解释。随着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知名度的提高,儿科门诊、病房的患儿数也在同步增多,特别是一些旗县区的患者家属长途跋涉慕名而来,来得晚、又赶着回去,总是已到中午贾春梅还在门诊被一大群哭喊的患儿、着急的家长包围着。往往是上午的门诊刚刚结束,又有下午的患者已经挂号等待就诊。但贾春梅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因此而推脱病人或影响检查,有好多远途患者带的钱不够,还要向她借钱取药。所以,好多患者和她从医患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

当患儿们叫她医生阿姨的时候,贾春梅已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成长为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医院党总支书记。包头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内蒙古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包头医药》编委、《内蒙古医学杂志》编委、内蒙古骨质疏松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位使她的身份更具权威性。贾春梅还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包头市十佳医生、自治区医德标兵等,在同行和患者心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危情中尽显大爱

独生子女的出现,使儿科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一个孩子生了病,身后会有多达6名家长,形成一种庞大的阵容。可见,儿科医生不但要治孩子的病,更要治患儿家长的心病。只有消除了患儿家长的心病,才能形成融洽的医患关系。

在贾春梅所在的儿科,曾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护士为患儿输液时,因几针未扎进血管,患儿家属夺过针头反扎在护士的手上。儿科的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一次,一名高烧伴抽搐的婴儿急诊入院,贾春梅马上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由于患儿病情危重,在积极抢救的同时,按照告知的要求需请患儿的父亲在重症通知书上签字,不想患儿的父亲指着贾春梅咆哮说,“要是我儿子有个好歹,我就烧了这幢楼,第一个走不出去的就是你!”贾春梅用她一贯柔和但充满坚定的语调警告对方,“请不要干扰我们的抢救工作,我们会尽力的。”

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救,孩子终于转危为安。当贾春梅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走出病房室时,只见患儿的父亲唤来的十几名壮汉挤满了楼道,贾春梅从容地从他们身边走了过去,壮汉们惊呆了!患儿的奶奶上前拉住贾春梅的手,几欲跪地赔着不是,贾春梅把她搀扶起来,送进病房。

天使不但有治病救人的天职,还有不可侵犯的神圣,更有一份大爱情怀。

几年前,一名14岁的脑炎患儿,昏迷数日,病情危重。他的父亲无助地站在走廊里,见谁给谁塞钱,祈求大家救救他的孩子。贾春梅见状心里很是难受,她深深地理解这位父亲此时的情感,便把他劝到病房里,安慰他:我们会尽全力的。

由于意识丧失,患儿大小便失禁,儿科的医护人员不管谁遇上都会帮他清理病床。14岁的大男孩长得像成年人一样高大,可想而知,清理他的大小便是多么难的事。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医生护士用他们的大爱完成了患儿父亲伏卧在死亡线上的祈求,终于,奇迹出现了,孩子的生命回还了!孩子康复出院后,这位患儿的父亲给贾春梅发来一条短信: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脚步中的坚定信念

2009年-2012年,连续4次较大规模的北京八一儿科包头论坛在包头市第四医院举行,这成为包头市儿科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论坛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就是包头市儿科学科带头人贾春梅。为了不断提升包头市的儿科医疗水平,为包头市儿科专业带来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贾春梅与北京八一儿童医院院长封志纯主动建立合作关系,从此使包头市和这所医院开展了经常性的技术协作,如进行包头市内各大医院疑难、危重病人会诊,建立儿科急重症通道等,不但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促进了包头市儿科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尤其为包头的重症疑难病症患儿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就医条件,这才是合作的根本意义。”贾春梅说。

针对包头市没有儿科专病门诊的现状,贾春梅于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第四医院设立了儿科肾病门诊、新生儿专业门诊、小儿神经专业门诊和儿童哮喘门诊。这些门诊的设立,不但做到了专病专治,而且极大地方便了患儿的就诊,同时也提升了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的知名度和在患者心中的地位。

2005年,包头市第四医院引进包头市第一台小儿呼吸机后,有效地解决了抢救新生儿和婴幼儿重症疾患所面临的难题,为当地的患儿在急重症抢救上提高了一个档次,在包头市儿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作为儿科知名专家和医院管理者,贾春梅十分注重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担任儿科主任和院领导期间,她提出建设学习型科室,以多种形式提高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带领医生们始终坚持以科研指导临床的思路开展大量的科研课题研究。近年来,贾春梅主持并参与完成儿科科研项目11项,其中,2项为自治区基金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9项为市级课题,均达国内先进水平;3项科研成果获得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使第四医院儿科于2010年被评为包头市重点学科,并多次荣获包头市先进集体、巾帼标兵科室等荣誉称号。

篇14

【关键词】儿科;重症肺炎;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死亡率

众所周知,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孩子刚出生时就易患有肺炎,一般多在产前、产时引起。产前的胎儿生 活在布满羊水的子宫里,发生缺氧,就会发生呼吸运动而吸入羊水,引起吸入性肺炎;假如早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细菌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易引起细菌性肺炎;假如羊水被胎粪污染,吸入肺内会引起胎粪吸入性肺炎。 另一种就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如孩子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比如感冒),孩子很轻易受到传染引起肺炎;新生儿因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炎,这种感染可以由细菌引起;日龄稍大一点的新生儿,肺炎也可由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引起[1-4]。研究在200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10年期间,选我科住院的重症肺炎疾病患者,共100例,按事先制定表格.分类统计10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原学结果,治疗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死亡率等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0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10年期间,选我科住院的重症肺炎疾病患者,共100例。

1.2 研究方法 按事先制定表格,分类统计10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原学结果,治疗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死亡率等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系统学处理 部分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部分数据采用±s表示。取a=0.05为检验标准,p

2 结果

100例患儿中男性60例(60.00%),女性40例(40.00%),性别比为1.5:1,年龄介于18天-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0.68)岁,合并2种并发症的患儿最多,52例(52%),其次为3种并发症患儿(21例,21.00%);小于1岁患儿79例(79.00%),1~3岁19例(19.00%),3~12岁2例(2.00%)。

病原学结果:细菌感染88例次,病毒辣感染24例次,支原体与其它感染6例次,100例患者治愈94例(94.00%),死亡6例(6.00%)。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5]。本研究在200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10年期间,选我科住院的重症肺炎疾病患者,共100例,按事先制定表格.分类统计10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原学结果,治疗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死亡率等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00例患儿中男性60例(60.00%),女性40例(40.00%),性别比为1.5:1,从结果来看,男性比女性稍多,这与其它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介于18天-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0.68)岁。 小儿肺炎只要及时发现和有效的治疗,病儿可很快康复。但重症易出现下列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良。 心力衰竭,发病时小儿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和发绀、心率加快、180次/分,呼吸急促,>60次/分,肝脏增大,下肢浮肿等。 呼吸衰竭 小儿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紫绀,呼吸早期加快,重时减慢,有呼吸和呼吸节律改变。重危时心率加快或减慢,并可出现昏迷和抽搐等[6]。合并2种并发症的患儿最多,52例(52%),其次为3种并发症患儿(21例),单纯呼吸衰竭多为支气管哮喘伴肺内感染患儿,单纯心力衰竭为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越小,并发症越多,治愈时间越长。小于1岁患儿79例,1-3岁19例,3-12岁2例,从是可见。年龄越小,重症肺炎的发生率越高。病原学结果:细菌感染88例次,病毒辣感染24例次,支原体与其它感染6例次,100例患者治愈94例(94.00%),死亡6例(6.00%)。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重症肺炎有其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好发于婴幼儿,细菌感染多见,应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肺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多是由于肺泡炎症而引起的吸气和呼气的障碍,使其严重的缺氧,同时还伴有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全身综合症,严重时损害周围的组织器官[7]。在治疗方面,积极抗感染及对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重症肺炎的基本治疗措施是吸氧和镇静,本组98例患儿均采用该法,并给予对症如:平喘、强心、抗炎等;根据治疗的结果来看,支持疗法也是治疗重症肺炎的重要手段,使用了丙种球蛋白的患儿,不仅改善了患儿的身体症状,加强了患儿的抗病能力,而且还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在临床中肝素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抗凝、抗炎、抗过敏、抗自由基损伤,以及降低气道阻力等作用,气管内给药,可激活、释放肺泡壁上蛋白酶水解呼吸道粘稠分泌物删。肝素雾化吸入可降低呼吸道内分泌物的生成。肝素超声雾化吸人,只需叩击胸部、鼻、口咽部即可吸入[8-11]。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 .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4 - 1216.

[2] 董宗祈,袁壮,张梓荆. 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中华儿科杂志,1997, 35 (8) : 439.

[3] 王岱. 小儿肺炎———21世纪仍是一大威胁.临床儿科杂志, 2000, 18 (4) : 215.

[4] Korpp iM, KoskelM, Julon E, et al. Severelogically indicated pneumococcal resp irating infection in children. Cand J Infect Dis, 1992, 24:437.

[5] 蓝淑玲 卫凤桂 翟莺莺,等. 儿科重症肺炎253例回顾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0(13):77.

[6] 邓世权.小儿重症肺炎112例分析.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313-1314.

[7] 王恩伟.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治疗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151.

[8] 杨宁.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61.

[9] 陈娥.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3例的救治体会.广西医学.2010.32(10):1305-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