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农业产业前景范文

智慧农业产业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5: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农业产业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农业产业前景

篇1

[论文关键词]生物资产 农业经济 性质 会计确认计量规范

[论文摘要]本文就生物资产在农业经济中的性质与会计确认计量规范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资产的性质、特征。二是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

2006年我国建立了与国际账务报告准则高度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的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第一次以资产命名在农业经济上,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新时期下,我国为规范企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而提出来的,也是与世界农业经济发展接轨,而把农业经济中有生命的资产归集在生物资产下进行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保证了农业企业对不同类型的生物资产作出正确的会计核算和反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有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在大部分地区还依靠家庭式的分散生产,一些农业产品还需要进口,没有体现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坚实农业基础。为改变农业现状,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尤其是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一些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组织也在不断应运而生。而我国先后出台的针对农业企业的企业制度等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对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作了二阶段的改革,但还是不能适应现阶段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顺应这种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出台管理制度和方法,才能与世界经济同步发展。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所制定的新的准则体系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规范农业这一特殊行业的特殊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也奠定了生物资产在各类资产中的独立地位,满足了农业经济的会计核算和分析的要求。

一、生物资产的性质、特征

1.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或者通俗讲是企业所拥有的富有生命力成长性的生产资料,如:粮食生产企业的大田作物、畜牧、养殖企业的存栏生猪等。根据不同的用途把生物资产划分为三种资产:一是消耗性生物资产,该资产是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资产,如:大田作物,蔬菜,存栏待售的生猪、菜牛。这类资产通常是一次性消耗并终止服务能力或未来的经济利益。二是生产性的生物资产。这类资产是指产出的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资产,如:经济林、产畜等。三是公益性生物资产,主要是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如:防风固沙林等。

对于收获之后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和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则不属于生物资产核算范围。

2.生物资产的特征

生物资产作物具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的一项资产,有着自身的特征,与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有着本质的不同。作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应根据生物资产的特征,在资产的确认、计量和会计的管理上区别于其他资产,那么生物资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和自然增殖性。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这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周期性的差异。不同的生物资产其生长的周期性不同,甚至差异较大,如:大田作物、生猪等周期性较短,而林木的周期性就较长,周期性不同的生物资产,其流动性和性质也有差异,需具体区分、合理计量和会计核算。第三,具有不可分割性。部分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具有不可分割的特征,一旦原有动植物停止其生命活动就不再是生物资产。如: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当其附着在生物资产上时,作为生物资产,不需单独会计处理,而当其收获时,离开生物资产这一母体,就不再是生物资产,而作为农产品在工业企业存货中去反映。第四,具有双重性质资产的特性。生物资产如因用途不同,就具有流动性和长期性资产的双重性质,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如:牛、羊等家畜,取其肉皮时,只能用一次,生命就结束,这是流动资产的性质;当取其毛、乳等产品时,可多次利用,就是长期资产的性质。第五,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生物资产在存续期间具有较大的风险,与其他资产不同,其他资产只受市场影响,而生物资产还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自然灾害会造成生物资产的毁灭。动物植物疾病发生会使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六,后续费用投入较大。由于生物资产是具有生命力的生产,在存续期间,需要不间断的投入,而且费用较大,否则会影响生物资产活体的存在或收货时的数量、质量。

二、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

1.生物资产确认的条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生产》规定,需要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一是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的生物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是指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而不是预期的生物资产。拥有或者控制,拥有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如外购的种猪、奶牛。控制是指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者,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收益和风险,并能带来经济效益。如:融资租入一项生物资产,国家把资产所有权交给企业管理。二是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不论什么样的资产,只要在经营过程中,预期均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服务潜能主要对于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三是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生物资产的计量。资产计量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选择被计量对象的合理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各项资产金额的合计处理过程。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生产》第六条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计量模式采用历史成本,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国际会计准则一般采用公允价值。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生物资产,应具体应用计量方法来确定其成本费用。由于各类生物资产取得的方式不同,所以实际成本的确定方法也不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1)生物资产初始计量及价值。第一,外购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其他支出。第二,自行栽培作物的成本。如大田作物、蔬菜成本及包括收获前的种子、肥料、农药等、人工费、材料费(大棚材料等)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第三,自行营造林木类生物资产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对郁闭后的林木生物资产发生管理费用较少,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郁闭是指林木类生物资产的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地密度的指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第四,自行繁殖性成本(产畜、役畜、育肥畜),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分摊的间接费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发生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生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第五,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第六,其他生物资产的成本要视其情况处理。如:生物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处理,而消耗费林木类发生借款费用,在郁闭时停止资本化。投资者投入的生物资产,按照合同或协议价值确定,不公允的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生物资产成本,应分别按各自会计准则7号、12号、20号确定。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成本按照名义金额确定。如从土地、河流、湖泊中取得天然生长的林木、水生动植物,因为未进行过相关农业生产,所以只能采用名义金额为入账价值。

(2)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主要包括计提折旧、计提跌价准备和减值准备。

其一,生物资产的折旧。企业是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期计提折旧,而对消耗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则不提取折旧费。计提折旧方法只采用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在计提折旧时,要根据生物资产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同时还要考虑生物资产性质,适应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等。特别是对使用寿命的确定,要充分考虑该资产预计产出能力或实物产量有形和无形损耗,市场需求变化,这样才能合理确定生物资产使用寿命的周期。每年度年终了时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要进行一次复核。如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的预期数与原估计数有差异的,或有关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调整其资产的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或者改变折旧方法。

其二,计提跌价准备。生物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需要引起账务核算注意事项是消耗性生物资产除林木类资产跌价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外,其余类资产当影响因素消失后,减记金额应当恢复。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计提消耗性是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的操作方法比照工业企业存贷进行。

其三,计提减值准备。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拥有生物资产的企业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如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疾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为了避免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来扩大亏损额或缓慢企业业绩等情况,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禁止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对公益性生物资产一般不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的操作方法比照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进行。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物资产应用于农业经济中,特别是乡镇村办企业、民营企业、个体户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专业财务人员少有关。如奶牛饲养、生猪养殖、鸡、鸭、鹅、各类林木果树等,都依靠各专业户进行养殖、种植。在会计核算上,都是个体建账、核算,没有形成象制造业企业的规模与形状,许多地方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都还沿袭老一套的方法,有生命的生物资产与无生命的资产在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核算管理都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以上市公司为例,在几十家的农业上市公司中,2007年仍未执行生物资产准则的较多,在资产负债表中把消耗性生物资产作为存贷列示,生产性生物资产作为固定资产列示。生物资产分类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资产分类信息列示少,而且不明确,不系统,分类信息可比性较差,如把育成畜大多列在固定资产上,有的列在存贷中,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交往,对生物资产核算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正确对生物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确认,才能反映正确的利润,才能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所以,对生物资产在农业经济中的性质的确认、计量与核算、管理,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提出的要求,把生物资产的准则和工业企业资产的准则一样,贯彻到各类不同农业经济的企业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清刚.企业会计准则精解与题库[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

[2]中华会计网校.新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M].北京,新东方出版社,2006.

篇2

土得掉渣的农业如何变得高大上?

一个场景可以说明:在智能化蔬菜大棚里,张大婶通过手机可以随时查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湿度以及Ph值。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手机会自动提醒,点击手机屏幕,灌溉探头就能喷出细密的水帘。从早到晚,大棚有什么动静,通过手机也尽在掌握之中。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感觉和经验种菜的做法,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感知”和智能操作。

具体而言,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园中构建了“大棚管家”智慧农业系统:借助安装在大棚中的无线传感器,采集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光照等各种影响蔬菜生长的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到服务管理平台上,智能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发送到农户的手中。

农户通过“大棚管家”,可以随时在电脑或手机上监测大棚情况,并远程操控大棚自动卷帘、自动喷灌,使农作物始终处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之中。“大棚管家”让种菜更精准,蔬菜大棚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全都变成了数据,自动分析,自动处理。

对于蔬菜病虫害风险,以往需要农户将样本带到专家面前进行诊断,很容易错失防治的最佳时机。而“大棚管家”则可以远程“看病”:通过摄像头对样本进行拍照,然后将照片传送到农业物联网平台,之后农户便会在手机上收到病情诊断,并获得具体的防治建议。

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寿光蔬菜大棚实现了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的生产运营,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同时,通过可视化管理和自动化操控,农户对蔬菜大棚的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降低了大棚管理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4.0进行时

智慧城市被看作物联网技术革命下城市生活和运行的更优状态,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同样,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深度激发农业活力,实现农业的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从发展规律上看,智慧农业是现代先进的生产方式。农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0和2.0阶段分别是手工和机械阶段,在2.0阶段,虽然用上了机械化生产手段,但不并代表种植的品种、产量的高效以及各种资源的利用到位。而农业进入3.0甚至4.0的方向,就是要全程介入并掌握包括土壤、环境、气候在内的数据信息,更加智能化地管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真正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实践表明,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美国有70%的农场使用物联网进行农业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中有很大部分农场使用DSL(数字用户线路)服务和卫星遥感服务。

日本人均耕地不到0.7亩,但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精准农业、生物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播种、控制与质量安全及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智慧化,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整体上处于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因此,社会各界需要从培育社会共识、突破关键技术和做好规划引领等方面入手,共同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重新定义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种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前列,但代价不菲,主要有两大方面的痛点:

一是化肥农药滥用、地下水资源超采以及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二是粗放经营,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出现农业增产、进口增加与库存增量的“三量齐增”现象,越来越多低端农产品滞销。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以运用智能设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智慧农业,通过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经营领域的差异性以及服务领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

具体而言,智慧农业将从三个方向实现目标:

1.实现精细化,保障资源节约、产品安全。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精确化操作,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同时,保障资源节约又避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实施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标准化,保障产品安全。

2.实现高效化,提高农业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云计算、农业大数据让农业经营者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避免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下降,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通过智能设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时用地,减少劳动和土地使用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实现绿色化,推动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

由此可见,随着智慧农业的应用逐渐普及并深入,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痛点和弊端将面临终结。

新物种在哪里

智慧农业前景十分广阔,2013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达到4 000亿元,2015年达到6 000亿元,并将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那么,在当前及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有哪些黑科技和新物种,会成为被追捧的热门级应用?

植保无人机

国内大部分农民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农药,农药有效利用率很低,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相比之下,用无人机进行喷雾施药,作业面积大、效率高,每亩施药所用时间仅1分钟。无人机还可以实现农药自动定量、精准控制、低量喷洒,大幅减少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目前,已有包括大疆在内的上百家无人机厂商拥入植保市场,形成生产、销售、租赁、作业一条龙。

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由程序软件控制,可以适应各种作业,具备检测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无人自动操作机械。相比人工,农业机器人作业时间更长,效率更高,而且是精密劳作,能够满足现代农业高质量、高产量的需求。

比如,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既有会洒水施肥的机器人,也有会除草的机器人,还有会耕地的机器人。农民只要用手机远程操控,就能让这些机器人代替人工劳作,同时进行数据监测和记录。

VR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VR技术演示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土地中残留农药迁移的模拟等。除了可应用于生产外,VR还具有农业实验、教育、观光、营销等功能。

最近,深圳某农业众筹平台就采用“VR+直播”的方式,将湛江农户养殖沙虫的情形生动展现在投资市民面前。人们在现场用VR眼镜了解了沙虫的生长过程,并用手机观看直播视频。通过直观了解,迅速完成了20余万元沙虫生态农产品的认筹。

气象服务公司

篇3

1.1 国外研究现状

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多集中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普遍采用农机设备自动控制、跨行业平台数据采集、农业大数据研发、农业大数据挖掘、农业大数据自动分析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农业”已经渗透到了这些国家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国家通过农业信息的共享,在欧盟的各个成员国中协调农产品信息沟通,实现了农业技术的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日本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基本实现了农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信息化。通过采用精准计算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和广泛收集农产品相关数据等手段,使农业产业发展进入高效节能的信息化时代。美国农业生产注重实用服务,主要通过农业市场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做出正确决策,以此规范农业市场中的各个行为主体,促进市场有序发展,有效避免了由于市场信息相对滞后而造成的农产品随意生产。

尽管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时间和水平不同,但是仍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智慧农业,注重农业信息效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适合国情,确保农业产业多元化服务。

1.2 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传统农业正在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农业转型的步伐,通过农业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以“互联网+农业”的方式,逐步实现智慧农业。近年来,根据农业市场化需求,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精确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农情监测和信息资源的使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已经大大改善,提高了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与监控预警能力。智慧农业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 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

2.1 数据获取技术

根据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数据来源的领域分类,大致可分为农业生产数据、农业资源和环境数据、农业市场数据和管理数据。根据数据模块分类,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识别技术、智能移动采集技术。感知技术主要从各个方面感知动物和植物本身及其生存环境的信息,如利用遥感技术宏观观测地面作物信息;识别技术主要为农业监测预警服务,包括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性的射频识别技术,分别从粮食原材料、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保证可被跟踪追溯,几乎做到透明化;智能终端移动采集技术主要为农产品产出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收集而服务。

2.2 数据分析

处理技术在大数据的浪潮中,由于数据量越来越大,人们已经无法利用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所以需要更加复杂的方式来进行深度分析,将数据做到可视化。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彻底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小样本统计分析。大数据处理更加注重数据之间的关联,通过挖掘它们之间的深层联系而得出相关推论,也就是利用数据建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2.3服务应用技术近年来,已经有大量广告投放到“互联网+”的领域当中,人们对大数据做出的贡献非常认可,许多投资方也看好这一方向。很多大数据平台甚至对用户的内心消费倾向进行分析。农业部通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开通12316热线,启动国家农业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促进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民众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方面,主要开通了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另外,通过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手机APP使农业信息实现可视化。利用信息推送服务和手机APP等对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每个阶段服务,建立了智慧农业的监测数据模型;针对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发展了大型数据可视化追溯。

3 农业大数据应用实例分析

内蒙古农牧业产品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和地域特点,但产品的生产、加工等过程还未实现全面的信息化且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大数据,导致优势产品不能品牌化推向市场。云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云谷公司)致力于蔬菜产业的行业大数据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与各方“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打造“安全、可追溯、标准化”的“赛罕无公害”区域品牌。利用云谷公司开发的手机APP,市民可以随时查看每日关心的蔬菜、粮油、肉的价格。

云谷公司与赛罕区科技局、蔬菜局合作共建“赛罕无公害蔬菜信息化平台”,该公司负责平台的开发、信息采集及运营,平台建立后菜农可以当天的蔬菜上市量及价格,公司同时提供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可视化服务。由于数据是菜农自己的可交易数据,因此,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比较高。目前,云谷公司正在与赛罕区科技局、蔬菜局开展“赛罕区标准化种植试点”项目的合作,负责合作者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包括基地信息、生产者信息、种植产品信息等。

目前,云谷公司正在与农牧业厅合作实施“内蒙古农畜产品追溯系统”项目,该公司负责“三品一标”认证企业的信息收集及录入。录入信息包括产地信息、生产者信息、种植产品信息、生产过程信息等。

3.1 合作事项

云谷公司提供运营模式设计、平台设计开发、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包括共享数据(产地信息、生产者信息、产品信息)和私有数据(土壤监测数据、产品农残检测结果),负责提供“赛罕无公害”平台的合作基地及辅助数据,并且负责平台的运营及维护。公司可与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日常的基地监测及产品检测工作。生产监测大数据是通过对土壤酸碱度及营养成分进行定期检测,形成监测大数据,并将结果录入系统,检测结果可自动上传到网络,实现检测结果的共享。上市产品检测大数据是通过收集生产环节的农药使用情况检测及上市产品的农残类检测数据,形成入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大数据。

3.2 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建立“内蒙古蔬菜质量安全体系信息化平台”,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资质优势和平台共享的“生产环节用药情况数据”“销售渠道走向”,建立“蔬菜安全体系”的安全预测及监管平台。

农业信息单位牵头协调农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并共享数据(含有上市产量、价格、种植面积和产品渠道走向信息),运用数据建模工具,结合平台的信息,开展农产品价格预警、上市产量预警、种植面积预警等研究;实现各类检测结果的信息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发类病虫害防治专项研究及技术引进和用药指导等。技术体系成熟时,可把“蔬菜安全体系”套用在其他农牧业相关产品,例如:猪肉、牛羊肉农业信息预警;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全产业链信息分析;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专家现场指导交流会、农事指导纪录片)。

4 大数据的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正在扩展应用程序,已成为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智能系统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必将引起爆炸性的增长数据:数据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复杂的数据结构和越来越多的冗余数据,使数据处理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困难。新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衍生出“大数据”这一概念,农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获得了各行各业的关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十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使大数据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从炒作概念到实际应用,其发展前景广泛,更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相关市场收入也将继续扩大。今后,数据资源将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大数据将成为促进现代农业进步发展的新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探索内蒙古农业大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实现农业数据的连通性,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推动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体系的建设将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业设备材料为保障,促进农业系统的组织和管理创新,实现自动数据采集,逐步构建信息管理在智慧农业的生产经营网络,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5 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义和作用

在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需求下,快速发展的农业大数据也呈现爆炸性增长,数据从存储到挖掘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大数据的理论和技术,推动“互联网+农业”思维的创新和应用,结合国家农业信息发展战略,突破农业大数据的关键技术瓶颈,启动一批大型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示范项目,使大数据与物联网和云计算同样重要。

5.1 有利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有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农业科学和教育信息资源,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高效的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如手机APP实时农民关注的信息,可提高内蒙古地区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对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5.2 有利于推进内蒙古地区农产品供需结构改革,提高农业各领域要素的利用效率

市场决定经济发展并引导农业产业化。以盈利为中心,专注于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农业监测预警研究,通过分析农产品终端消费市场倾向于选择的类型、质量、价格等,优化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为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

5.3 有利于提高内蒙古地区“互联网+农业”的智慧水平

“互联网+农业”通过实时采集数据并使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开展多层次的分析,实现精准农业生产管理,可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不仅能够改变大部分农民进城打工不务农的现象,而且可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环境风险的能力。

5.4 有利于增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协助政府宏观调控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准确监测,使用平台信息,为相关团队开展农业信息分析和预警研究提供数据源,从而可以判断农业经济的聚焦点,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和政策基础,为政府提供反馈信息,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的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物联网对农业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分析、预测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减少低效投资,消除传统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投资,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农田环境远程控制平台,改变传统的信息采集模式,实现作物生产信息的实时检测和控制,并实现智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蛋白质、水分、脂肪、营养成分、掺假物质、微生物等含量的检测,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赢得更好的市场声誉,提高产品的销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同时,高端产品可以吸引高端客户,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可以提高企业单位产品的收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建立可追溯体系,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追溯从原材料到产品销售过程的食品安全信息,可以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存储状态和装运情况的跟踪管理,实现快速定位,降低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风险。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平台,使得产品质量可以动态追踪,实现了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控制。

6.2 社会效益分析

粮食加工食品的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大部分的农产品供应面临严格的质量检验,无污染食品严重缺乏、供不应求。产品追溯的整个过程能有效提高食品质量,促进无公害生产,从根本上推动食品加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粮食加工食品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整体水平,粮食加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可以提高粮食食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符合国家可持续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而且对提高粮食加工产业的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可以使消费者追溯生产商和加工商绝大部分信息以及生产过程,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真实情况,据此决定是否购买产品。

篇4

农作物的繁衍、生长与自然界的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包括大气温度湿度、土壤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条件、CO2浓度、水分及其他养分等。随着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传统农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对农副产品生产与流通进行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智慧农业随之产生。

一、何谓智慧农业

所谓的智慧农业,指的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智慧农业系统覆盖了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参数的采集,到利用知识推理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参数分析,最终通过农业专家系统指导农业生产的整个生产管理链。

发展智慧农业的最终目的是增产增收、节约资源、作物多样化、保障安全。并在保持水土平衡、调节气候、改善地理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使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农业生产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智慧农业的核心实质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信息,以进行远程监控生产环境。将采集的参数信息进行数字化和转化后,实时传输网络进行汇总整合,利用农业专家智能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云计算处理,及时精确地遥控指定农业设备自动开启或者关闭。

(一)如何“精确”把关

很多地方在每年的春天,需要提前在大棚内进行水稻育秧,水稻育秧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灌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过农民长期积累的经验来操作。不仅工作效率低,精确度也不够。水稻育秧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CO2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如远程控制浇灌、开关卷帘等)。同时在温室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时采集视频信号。通过传感器对大棚环境指标各项数据的采集,统一集中到数据存储平台,一方面可以全面掌握每个温室大棚的环境情况,二是可以通过高清视频查看秧苗的具体发育情况,三是可以通过阈值设置,实现自动通风、光照、灌溉等自动化管理。这样用户能通过终端,随时随地观察现场情况、查看现场温湿度等数据和控制远程智能调节指定设备,在家里或外出游玩也同样能够知道稻子的嫩芽的生长情况。

1.温室环境实时监控

通过终端远程查看温室的实时环境数据,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等。远程实时查看温室监控视频,并可以保存录像文件。温室环境报警记录及时提醒,用户可直接处理报警,系统记录处理信息,可以远程控制温室设备。远程、自动化控制温室内环境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如自动灌溉系统、风机等。农民可以直观查看温室环境数据的实时曲线图,及时掌握温室农作物生长环境。

2.智能报警系统

系统可以灵活的设置各个温室不同环境参数的上下值。一旦超出设定值,系统可以根据配置,通过终端提醒相应管理者。可以根据报警记录查看关联的温室设备,更加及时、快速远程控制温室设备,高效处理温室环境问题。可及时发现不正常状态设备,通过终端提醒管理者,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3.远程自动控制

系统通过先进的远程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让用户远程控制温室设备。提供客户终端,客户可以通过终端在任意地点远程控制温室的所有设备。例如施肥、灌溉、通风等。

(二)智慧农业能带来什么

举例说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生产方面产生的功能效应。某县农民发现某种农产品非常畅销,于是蜂拥而上,第二年该农产品产量大增,可是大量滞销,给农民不但没有带来利益,反而带来大量经济损失。真的是产品过剩吗?显然不是,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农民不知道市场在哪里,只能依靠流通环节的中间商,中间商为了谋求最大利益,牺牲的当然是农民的利益。

使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开拓农产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破地域空间限制,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产品卖出难问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既发挥迂回经济的专业化分工的效率,又缩短迂回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的距离。电子商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依赖的24小时无间隔的商业运作等,因此能够有效地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的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准确性差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造成的。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减少乃至消除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农户和企业及时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企业和农户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智能、快捷。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从互联网上获得所需信息,减少了中间商环节,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环节减少,交易速度加快,从而节省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电子商务疏通了信息的传输,既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又拓宽了信息的传输范围,便于买卖双方联系,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搜寻费用。3.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农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限制,依赖互联网的交易网络,使农业企业冲破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进入跨地区乃至跨国的网络销售,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的大市场,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化。

4.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在农业电子商务中采用网络交易平台,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可能并不是以单个农户或合作社出现,而是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而由其统一组织销售,交易的一方是农民群体,另一方是企业,双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质检、分级,采取明码标价,从而保证流通规模化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

5.方便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将使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更为快捷、方便,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农户了解最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发展动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不断推向深入。

二、农副产品电子商务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B2B(BusinessToBusiness),是指互联网市场领域中的一种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它将企业内部网,通过B2B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的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BusinessDevelopment)。

B2C(Business-to-Customer),是商家对顾客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支付。由于这种模式节省了客户和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

C2C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用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

O2O即OnlineTo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

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展,商务模式不断地创新发展,现在B2C加O2O模式也很流行。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核心关键技术

1.EDI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在工商业界中的应用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当前电子商务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EDI应用于万维网,EDI的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拓展。标准化EDI技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在开发EDI网络应用中,无需改变现行标准,只需扩充标准。

2.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系统安全运行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利用密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报文鉴别技术、防火墙技术、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病毒防御等技术,在保证传输信息安全性、完整性的同时,可以完成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和防止交易中的抵赖行为发生。

3.电子支付技术

电子支付,顾名思义是指参加电子商务活动的一方向另一方付款的过程。电子支付包括电子现金、电子信用卡和电子支票等支付工具。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客户通过计算机终端的浏览器访问商家的Web服务器信息,完成商品或服务的订购,然后通过电子支付方式与商家进行结算。

4.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管理信息的工具,数据库技术渗透在企业各种应用中,无处不在。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商务模式,受到了数据库技术全方位的支持,从底层基础数据的存储到上层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都涉及到数据库技术,其中主要包括Web数据库基本原理、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及数据层访问技术。

三、加速智慧农业工程建设的意义

篇5

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实用型人才分布广,数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关键就是要网络社会资源,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因此,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事先要摸清资源,做到资源情况清楚,开发重点明确。各级人才管理与服务部门要结合各地实际,拓展人才开发空间,把农村实用人才切实抓在手上,在深度挖掘上下工夫:一是全面普查,网络资源。在普查对象上,把农村各类“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能工巧匠”、“企业能人”,以及过去所说的“九佬十八匠”等实用型人才,纳入到农村实用人才范围。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大多属于单干行为,处于封闭型生产与经营状态,获取知识和技术的渠道比较狭窄,技能提升的速度比较缓慢。因此,要把快速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有一定文化和技术的农民,要本着“送得出、回得来、用得上”的原则,把他们选送到有关技术院校学习和深造,开展系统性培训,定向委托培养,提高其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二是对有科技意识的农民,要以县乡党校、职校、成人学校为阵地,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用型技术培训,提高其实际运用和推广能力。三是对下地动手操作的农民,要以示范基地、村级电化教室为阵地,经常组织专家、农业专技人员到田边地头进行现场示范,结合电教内容进行通俗讲解,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当前,农村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已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的农业生产格局。引导农村人才创业、立业、兴业,关键在于引导。一是方向上“引”,要把战略性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因地制宜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科技、人才、智力支农扶农力度,通过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使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二是在发展上“扶”,要立足向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政府要着力于市场的宏观引导,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农民搜集市场信息,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选择发展方向,通过多种途径成立农业产业技术合作产业协会等形式,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扶持农村实用人才立业。三是在服务上“促”,要建立农村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干部联系农村人才制度。

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三明市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在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前提。而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推进高质量发展更是形势所需。

1新时代三明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在我国发展迈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三明市顺势而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质量、品牌、效益等建设稳步提高。品牌农业亮点纷呈,泰宁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杂交稻种质量安全示范区”,列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7个农产品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三种业、旺穗种业被认定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乐万芳园林和尤溪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智慧农业成效显著,新增宁化、大田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启动尤溪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新培育11家省、市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带动52家企业(基地)应用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生态农业进展顺利,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完成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116家;清理整治网箱2282个、12.4万m2;尤溪县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沙县国营综合农场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

2新时代三明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给三明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然而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是面临规模挑战。随着农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目前三明市以小农经济特征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等不足以应对当前的竞争,一些没有条件外出打工、就业能力差的农民依靠土地维持生计,生产的农产品商品化特征不明显,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型经营方式不敏感、不主动。二是面临素质挑战。当前全市农村主要劳动力多是中老年人,文化水平和农业科技知识普遍不高,农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三是面临需求挑战。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农产品的要求已不是“果腹”,而是向营养健康过渡,同时,农业的多功能性也得到拓展,例如观光、休闲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传统农业经营面对新时展需求应对缓慢。四是面临科技挑战。一方面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高标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农业技术研发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五是面临资源挑战。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在水、土地资源管理,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使用方面随意性大,提高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标准化程度任务重。

3三明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策略

新的起点召唤使命与担当,伟大目标凝聚信心和力量。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挑战,应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推动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动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3.1创新农业业态,提高“三值”

3.1.1提高绿色值,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重点是落实“三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食品。一是在源头预防上“严标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投入品使用管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强化技术指导、宣传引导,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村入户,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二是在管理过程中“严监测”。加强绿色防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推广研发快速、精准、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技术和仪器设备。三是末端治理上“严追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三品一标”认证、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评定等挂钩。

3.1.2提高环保值,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当前,要破解“资源红线”与“环境黄牌”的双重制约,只有“三管齐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一是支持保护。逐步由“黄箱补贴”转为“绿箱补贴”,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直接收入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刚性严控。严格划定农业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三是修复治理。大力推进农业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3.1.3提高附加值,增添农业产品文化创意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将在未来市场大受青睐。一是着眼于创意发掘。发掘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提高农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让农产品由实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二是着眼于创意延伸。积极发展市民农园、休闲农庄、景观农业、公园农业。三是着眼于创意结合。开发农业养生度假、科学普及、环保教育等多种功能,实现文化艺术与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有机结合。

3.2培植新兴动能,推进“三化”

3.2.1推进科技化,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着眼长远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新时代农业建设。一是积极提高农业科技资金应用率。加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使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三者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农业科技资金的应用效率。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强农科教结合,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转化机制。三是积极加大农业科技资源利用率。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相关科技知识培训,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

3.2.2推进规模化,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一是做大一批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立足于区位优势,做大一批高标准的农业作物、畜禽养殖等大型原料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二是做强一批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购并重组、改制上市等形式,做强一批产品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三是建立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资源优势,建立一批与农业产业化集群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农超(批)对接,为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2.3推进品牌化,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

依托三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生态优势,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一是共打品牌。在创建品牌的同时,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以联营、联合、特许经营等形式共打品牌。二是整合品牌。鼓励和引导名优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产权(股权)重组的方式进行整合品牌,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三是推介品牌。通过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产品营销大赛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推介三明市农产品品牌,扩大受众群体,提高知名度。

3.3延伸产业链条,注重“三性”

3.3.1注重特色性,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

从三明市资源禀赋出发,发展各种特色农产品生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生产布局。二是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引导企业增强协同发展意识,在基地建设、技术研发、产品营销等环节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创建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特色品牌。三是加强特色农产品保护力度。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成立行业商会,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监管、品牌准入、违规处罚等行业管理规则,切实加大名优特色产品的保护力度。

3.3.2注重适销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一是加强科学统筹。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市场紧缺、潜在需求大的农产品生产,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二是促进优化升级。发挥好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提升智慧农业。建立健全大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让“互联网+农业”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良方。

篇7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三产;精气神

十以来,多次提出并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也令每一位中华儿女感到振奋。我们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作为敢为人先的阜阳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千万阜阳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速阜阳崛起,实现“阜阳梦”,给力阜阳。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千百年来,位于淮河岸边的阜阳以传统的农业大市为人们所熟知。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尽管工业已成为阜阳第一大产业,总产值已超千亿元,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正朝着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目标迈进。工业化率已达30.2%,成为第一大产业。但与我们兄弟市相比差距还很大,所以要打破惯性思维,找到快速发展的路径,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力争进入我省工业第二方阵。

阜阳要加快发展,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本地特色资源绘发展,使它初步形成煤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和医药等特色支柱产业及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例如:颍上祥云木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杨木资源,生产科技木皮、装饰薄木等,出口到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地,第二年就实现销售收入9500万元。并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其次,阜南县的柳编工艺品曾经只是当地农民编筐打篓养家糊口的“小营生”,产品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的笆斗、簸箕。市场前景看好,如今在政府的帮扶下,这个不起眼的小行业产值已达12亿元产品出口到8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者,临泉县政府发挥当地果园优势,举办桃花艺术节,以观光产业链为重点,通过农家乐、瓜果蔬菜采摘等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客人来当地观光,带动了餐饮、住宿的繁荣,充分发挥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有力拉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因此政府应依托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从资金、技术、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这些特色产业扶持和引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把地域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地方品牌、特色品牌、绿色品牌。打造阜阳特色产业群。

二、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打造阜阳经济的升级版

阜阳每年劳务输出近200万人,只要宣传引导到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有可能成为我们追梦阜阳的优势。30年来,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闯荡的小有成就,出现了一批技术精湛的工人、腰缠万贯的小老板。他们都是今后阜阳崛起的宝贵财富。据阜阳市招商办介绍,丰富的劳务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前来阜投资办厂,尤其是近年来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一资源优势更加凸现。去年润龙电子、安徽正力电器、豪润家具、安徽申亚中草药制剂、安徽顶大食品、飞亚达数控机床等正式入驻阜阳工业园区。正是考虑到这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近年来,鄂尔多斯、金城等一批大企业也相继落户阜阳。同时政府应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那些有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回报家乡。例如临泉县的陶洪田,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建立了洪田黄牛养殖开发公司,带动了周围100多户群众养牛,成立了洪田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千万元,利润 135万元;太和县的于伟仕投资近5亿元回乡创办制药和化工企业……截至去年底,阜阳市返乡创业人员已达9600多人,总投资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吸纳就业8万人。如能充分挖掘这一资源,将对阜阳工业的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做优农业追梦阜阳

阜阳是农业大市,素有“百亿江淮粮仓”的美誉。因此阜阳的优势在农业,潜力在农业,希望也在农业。因此我市应紧紧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以粮食丰收为保障巩固江淮粮仓地位,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以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载体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促进“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转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市政府应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农业产业化工作,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股份制农业产业化企业。

2、大宗农产品做优,保障粮油棉猪牛羊禽兔等大宗农产品优质安全,政府补贴建立大规模优质农产品基地。

3、名优土特产品做大,如香椿、樱桃、苔干、芥菜、药材、薄荷、土鸡、山羊等名优土特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优势,如果形成规模,会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优质品种、高效低毒农药、增施有机肥,产出优质安全产品,同时要在种植养殖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环节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阜阳崛起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生态宜居、彰显文化的原则,着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各县级中等城市,全面推进中心城镇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文明水平,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做到如下三点:

1、 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城南新区、职教园区、泉北新区、西湖新区及阜合现代产业园,构建阜阳城市经济圈。使阜阳发展成为“引领皖西北、辐射豫东南、联动黄淮海、融入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

2、 加快发展县级中等城市。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界首、颍上、太和、临泉、阜南等县城,注重人文、生态和环保,力争实现10米见绿,百米见水,千米见园的城市规划目标。

3、 积极培育中心镇。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城镇,集中力量加以重点培育,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经济强镇。

五、做活三产给力“阜阳梦”

第三产业是否兴旺发达,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阜阳市从各方面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使全市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我市第三产业起步晚、基础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做活三产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1、成立阜阳市三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三产服务业登记申报流程、服务与权益保护,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制定第三产业发展优惠、奖励政策,设立三产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

3、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充分利用辖区文峰塔、颍州西湖、阜阳生态园、迪沟生态乐园、八里河风景区、张庄公园等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园、艺术节、住宿餐饮等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六、内练“精气神”外塑好形象打造“四个阜阳”

要实现阜阳经济的快速崛起,关键在人、在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是否饱满形象是否正面事关我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意义重大。所以有必要对全市党员干部开展一场“内塑发展信心外塑发展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当然也是为了落实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主要举措,让党员干部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内练“精气神”.塑发展信心,强化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知识更新、道德修养、定期调研接地气;外塑好形象,树立勤奋好学的形象、热情服务的形象、廉洁自律的形象、公正无私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党员干部树立好自己正派的形象,平等对外,信守诚诺,为打造”四个阜阳”做好家乡的广告代言,展示阜阳魅力。

总之实现阜阳的奋力崛起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化为重点,城镇化为保障,促进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还要用“行动”提升干部的精气神,内塑发展信心外塑发展形象,打造“四个阜阳”,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富民强市的步伐。

中国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之源。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用中国梦来提振精气神、集聚正能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动摇、不松劲、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团结各方力量,推动阜阳科学发展、加速阜阳的崛起。

[参考文献]

⑴ 《中国经济网》2009年07月16日10:59

⑵ 《三明日报》2012-05-22

⑶ 《走向繁荣昌盛的阜阳"三产"》2008-10-20

⑷ 《阜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2013-4-7

篇8

慧点科技这样的公司,其实也一直在思考:除了给客户增加点“智慧”之外,于企业,于员工,是不是也可能激发出一点聪慧来呢?我想,这是中国的许多企业,都一直在暗暗思考的事。

通过创业“萃取”人生智慧

这次去慧点,没有见到姜晓丹,但他们几个人一起创业的故事,在网上早已被传讲了多年。

1997年的“三八妇女节”,姜晓丹的女朋友搞了一次晚会,姜晓丹不爱跳舞,于是就和几个人在旁边闲聊,聊着聊着,就觉得该做点事。他们萌生出协同开发一个新课题的想法。大家最终选择了“集成化办公桌面环境”为研究方向,一起开发一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因为团队共有7个人,于是这个系统被命名为“北斗”。后来,这套系统参加清华软件设计大赛时荣获了一等奖。

紧接着,几个人都要硕士毕业了。如果以毕业为终点,那他们庞大的开发计划和即将问世的产品很可能遗憾地中止。最可行的办法是成立一家公司来催化它。1998年8月,姜晓丹和十余名即将毕业的清华硕士博士研究生,自筹资金创办了慧点科技,并成为清华创业园的第一个入园企业。十来个同学,共同出资50万元,注册了慧点科技(Smartdot),慧点的用意在于“激扬智慧,点划明天”,最初的主营范围是完善并推广他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从福建考到清华的戴宇升,与姜晓丹是同学,是一起创业的人之一,现在是公司的副总裁。当时一起创业的几个人,至今还紧紧地为共同事业捆绑在一起。只有一个人被迫离开了,原因是“他爱人去了德国,没有办法;当时合作的时候,股份什么的都是谈得很清楚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投资在里头,也因为大家事先都说得明白了,而且每个人的股份并不平均。在创业前,姜晓丹是班干部,而且是那种比较能够凝聚人心的班干部,用一句话来描述说,大概是既可以有权力也可以有权威。”因此,慧点科技成立时,姜晓丹是董事长兼总裁。

创业型的成长是最好的成长。创业过程收获的智慧是让人铭记的智慧。当大学生与当企业的员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做研究与做市场是两个概念。就像挣钱和花钱是两个概念一样。

几乎所有的人回忆起这一段时间时,都谈到了“转变”与惊讶。他们说:“那时候并没想那么多,不太明白公司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只是想把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件事延续下来。一年多里,公司采用的还是偏重技术的研究所、教研组等科研院所模式,而对市场和资金缺乏应有的敏感。”

慧点最早只有一个销售代表,就是姜晓丹。他随身携带三张名片,一张上的职务是总经理,一张是工程师,另一张则没有标明具体职务,他可以针对不同对象交换不同名片。在清华做过学生干部的姜晓丹认为,与人沟通是自己的强项,因此抛头露面不是最大挑战,困难在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1999年年底,慧点的资金出现断流,甚至连工资、房租都难以支付。每月8号公司发工资,一连三四个月,每个月的五六号姜晓丹就开始“偏头疼”。创业的人,最多发800元作为生活费,有时候连生活费都发不出来。姜晓丹给所有的可能借钱的人打电话,借些钱来发工资。

戴宇升说:“有意思的是,大家没有人想过是不是不再做下去了。刚刚开始创业,能做的项目就是当别人的外包。别人接了些大项目,把其中的一些小块分包给你,一个项目四五万元,就已经很不错了。”

清华创业园在关键时刻给予慧点足够的信任与支持。他们在2000年初借给慧点20万元资金。这对于慧点来说是一笔“救命钱”。他常说非常感激清华创业园,是创业园给予慧点最初的认可和信赖。

2000年初,慧点继续融资100万元,“喘过气儿来了”。接下来,慧点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从2000年到2002年初,姜晓丹融资达3600万元。也就是在当时,姜晓丹告诫他那些都有技术偏好的同伴们,慧点必须实现由技术导向型企业向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化。

戴宇升说:“当时我们开了一个现在觉得非常重要的会:我们还要不要做OA(办公自动化)?因为OA是中国信息化最早的一个方向,研究的人不少,市场机会到底有多大?当时我们觉得,OA还是要做,因为越基础的东西,社会的需求面越大。”

用IT能力帮助客户“聪慧”

另外一个关键时刻到了,齐鲁石化项目带给了慧点转折的良机。戴宇升说:“当时齐鲁石化也冒了一定的风险,因为要是做不成功,对他们也很难办。但这个单位的总工程师是我们清华的毕业生,他相信我们。如果我们做成功了,不仅齐鲁石化信息化进程会带来好处,而且有可能从此打入石化行业。”

当时公司的十几个人,全部扑在了项目上,戴宇升说自己在开发时技术不算太精,因此主要负责的是培训,给齐鲁石化上了两周的课。

项目运行成功后,燕山石化等石化行业、济南钢铁等钢铁行业、神华集团等能源行业,突然之间,项目纷至沓来。“这时候,我们才清楚地意识到,每个行业都有行业特点,只有做通一个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才有可能。当然,我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坚持下来了,不仅完善了技术,而且也等来了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普遍需求期。现在,更多的时候是企业来找我们,要我们帮他们做。”

在清华科技园边的东升大厦,慧点已经有三四百号人在上班,年销售收入超过了一个亿。“我们现在的销售不敢签单了,因为开发的人手不够。如果我们有足够的人手,今年的业务至少还可以上升30%左右。”戴宇升带着记者来到他们的展示屋,墙上贴着他们近十年来的重大客户。“可以说在中国的北方,在国资委管控的大型企业中,在办公自动化、在企业协同这一块,中国的本土企业中,慧点的知名度是比较大的。这个展示是去年做的,有很多没有贴上来,但是你也看出来了,这个展示有一个遗憾,是没有对行业进行细分。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行业有不同的特点,行业有不同的模块。”

做大型企业的协同办公、信息化的软件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模块,没有刻成盘的那种“产品”。“一般来说,都需要对企业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依据需要进行组合和二次开发。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收入,是对企业的服务,因为做项目只需要一个短暂的时间,而服务却是持续的;企业有新需求,我们有新成果,都可以相互盘活。”

姜晓丹认为,慧点公司目前共三大价值点:一是管理自动化的内容,帮助客户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二是办公自动化内容,帮助企业增加内部执行力;三是提供动态协同基础设施,随市场变化调整业务设置和业务模块,为企业客户打造牢固基础保护已有的IT投资。“这说起来很容易,但要做好却非常难,有软件,有网络,有硬件,有管理,各方面技术都要交叉起来,综合发展。”

戴宇升认为,OA也好,IOA也好,管理软件也好,ERP也好,“萨斯班法案遵从”也好,协同办公也好,其实都是在帮助企业提高智慧和正向决策的能力。而全球做这项业务的公司,都有一个特点,都得懂得管理,懂得企业文化,懂得企业的存身之道,因此,顶级的公司并不是做IT出身的公司,而是做管理咨询的公司。“我们现在已经帮助几百家企业做了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但是,中国企业的管理精髓是什么?我们仍旧没有提取出来。我们的客户是中大型企业、传统企业,这些企业的需求与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民营企业是不一样的。你要与一个客户交流,就必须有与他们对话的能力。在IT技术方面也许我们有专长,但企业的管理提升,光靠IT技术是不够的,这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目光的穿透力,我们企业本身的智慧力,我们企业本身的对话能力,显然就有欠缺了。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很善意地对我们说:你们很刻苦,各方面都不错,但是要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精髓,要提取出中国企业的优势文化,你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光会赚钱的企业不是好企业

人生是不停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企业也是在遭遇新问题后成长。

姜晓丹在一次访谈中说:“慧点最大的目标要做中国最好的软件企业,我相信中国在五年十年可能稍微再长一点的时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中国应该是绝对的世界强国,中国最好的软件企业一定也是世界级的软件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个‘三业’理论,专业。慧点的起步是在办公机管理自动化领域上起步,从这里面开始走出来。后面是行业,因为我们是做管理和应用软件,本身我们这个专业没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希望通过未来不断的发展,世界上的应用软件公司逐步变成一个设计公司,一个商业模式设计公司,帮助人家做软件实施、软件开发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在帮助它的客户不断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改变自己的经营思路,提升竞争力,这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再下一步是产业,有电的地方就有芯片,有电的东西里面就有软件,软件未来会是快速变化和大家吃饭穿衣类似无处不在的需求,产业能力是需要去变化的。我们围绕三业理论在不断构建我们的竞争能力。专业上拓展,在行业上加强专业的咨询服务能力。在内部提升我们的专业服务,在产业上聚合国内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能力推动企业的爆炸式的扩张。”

慧点科技准备上市,准备在2009年能够上市,现在正在选择上市的“落脚点”。姜晓丹认为,上市要让企业透明起来,要让企业辨明过去,既要说清历史,又要看清方向,因此,上市有利于改正企业身上的各种毛病,让企业健康、积极、富有社会公信力。

当年慧点通过做别人的外包起家,现在,慧点也开始把一些项目外包出去了;同时,他们又在尝试超越简单意义上的外包,而是以慧点为牵头的产业集群体协作。“我们和海淀园谈成了一个合作,就是以慧点科技来牵头,把相关的企业关联在一起,大家共同创新,解决新问题,寻找新机会。”

但是差距仍旧是很明显的。中国本土软件产业仍旧处于“低值生存”的状态,软件产业的利润率只有5%左右。戴宇升说:“我们有一个工程师,到一个客户去做IT服务,客户给开出的价格是一天2000元。两周后,这个工程师跳槽去了IBM,他也仍旧到这家客户那去做IT服务,结果人家给出的价格是一天1000美元。这种现实中的差价,说到底是企业实力不同造成的,与客户没有太多的关系。我们想,我们可能很难马上上升到一天1000美元,但至少,我们可以上升到4000元然后再5000元、6000元。这需要我们自身实力的递增来实现。”

戴宇升主要负责研究企业的发展和规划。他除了为企业本身对客户的“智慧不足”而苦恼,同时也在为企业本身内部的智慧不足而苦恼,更为生活的“智慧不足”而苦恼。他说得很诚恳:“公司创业时都是技术型的人才,多年来,公司的业务又局限在IT这一块,而社会的需求却是多方面的,企业的‘生活’也是多方面的,光会赚钱的企业不是好企业。某种程度上说,企业要从生存期向生活期过渡,这就需要我们企业有从容的安排,这就需要多方面的智慧。虽然企业的管理文化是我们要参透的,但总觉得目前欠火候。同时,我们也盼望让员工的生活色彩更加丰富一些,让每个人的生活色彩缤纷一些。比如我们也开始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环境保护,投身农村信息化。我相信,随着企业的成长,许多想法都能够慢慢实现。”

链接:慧点科技与“数字武夷”

2007年,慧点科技、英特尔、微软公司三家共同出资300万元,帮助建设了“数字武夷”农村信息化工程。目前这个工程已经初步完成,“数字福建”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在武夷山开现场会,把成果在全省推广。

福建修路比较难,在信息化时代,但如果你花几个亿去修一条柏油路、水泥路,可能还不如花几千万元去修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慧点科技投身农村信息化建设,除了想激发农村的能量之外,显然,也是看到了农村信息化的美好前景市场前景。

随着“村村通电话”工程的推进,农村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在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通过构建信息技术平台,让农民便捷地了解到了相关政策、技术、市场信息,帮助各级政府机构实现“信息兴农”的目标,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很多农村基本上没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其次,农村缺乏信息化相关人才,即使建立起信息化体系,也缺乏管理维护人才;第三点,资金问题也是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阻碍。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者,也是服务中国信息化建设的IT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数字武夷”是“数字福建”电子政务示范工程,这个工程旨在通过引进信息技术,整合传统产业资源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加速经济发展。经过多方比较,2007年初,武夷市政府选择慧点科技/微软解决方案,开始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

在设计“数字武夷”的整体框架时,架构者们充分考虑到武夷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要把旅游业作为主体产业,并将它与农业结合,以旅游业推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开发观光旅游农业,带动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针对武夷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系统中包括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村务管理平台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通过四大应用平台的建设,对农户、农业、农村的信息渠道提供稳固支持。

在“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中,通过村务管理平台,拉近农村、农民与政府的关系,提高村务管理水平;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拉近农民、农业与市场的距离,通过政府权威性的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结合了武夷山旅游城市的目标和以茶为主的农业生产现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篇9

1创意农业大厦产业蕴藏新商机

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按照目前人口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66亿增加到80亿。目前全球80 %的可耕地已被利用,而人口却以每年2 %的速度递增,土地和水资源的紧张使人类面临很大的生存挑战。

为了解决人类共同的发展难题,在大厦里种植粮食、栽种蔬菜的创意农业大厦产业,以其无限的发展空间、生长优势与高附加值,深受人们的青睐。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大厦产业成为应对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挑战的重要途径。

建造摩天大厦,在摩天大厦里种植蔬菜,令其变身为创意农业垂直农场,在大厦内养鱼、种菜、培养鲜花、栽培水果、发展园艺,饲养蜜蜂,通过无土栽培、气雾栽培、废水净化、雨水循环利用、有机生产、垂面种植、节能节水灌溉、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在空中再造田地,每层楼都是一片农地,让植物生长悬挂于空中,实现365天不间断地种植、收割,让大厦变成一个集生产、耕种、审美、创意、创作、健身、体验教育于一体的产业平台。一座30~50层高的摩天大厦大约可以为5万~7万人提供必要的食品。创意农业大厦产业是突破传统农耕理念,通过对现代大厦的科学利用,实现都市创意农业生产大厦化、空中化、智能化、低碳化、产业化,创造高附加值,占领高端市场,形成多层次空中农业产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创意农业领域。开发创意农业垂直农场,发展创意农业大厦产业,必将成为人类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创意农业大厦产业的兴起,将来在摩天大厦里负责种植本楼层需要的食品的垂直园艺师将是令人羡慕的职业。

发展创意农业,是拉动投资建设与消费内需的契机。就投资需求来看,启动创意农业投资市场、创意农业市场建设和创意农业产业园区,还包括创意农产品的策划、设计、包装、开发,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垂直农场,打造空中花园,把农业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优势,建立起我国独特的创意农业产业体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建造空中花园有点像科幻小说中的故事,但在创意农业垂直农场,长满绿色作物的大厦可供都市达人在其中随意种粮养花。通过物联网控制气象条件和生态友好技术,可以24小时“日照”促进创意农产品的生长,实现巨大的绿色房顶效应,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线。让农业向空中发展,减少运输环节中的废气排放,还能将原来的农田让给树木,而树木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健康学教授迪克森・戴波米亚认为,我们对垂直农场的重视应该不亚于人类登上月球,它会让世界不再担心我们下一顿吃什么。在江西省南康市,农家屋顶成为“聚宝盆”。一些农民在自家屋顶上筑起小池,栽花,种蒜、葱和辣椒等蔬菜,养鱼、鳝和泥鳅,卖出了好价钱。南康市蓉江街道大树村村民钟祖平利用自己的屋顶养鱼,每年增收2 000多元。

创意农业的发展,为人们拓展了更广阔的休闲空间,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呈现出经营形态多样化、投入主体多元化、资源依托特色化、经济效益显著化、市场前景广阔化等特点。创意农业大厦产业将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通过发展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建设创意农村、创意农居,培养创意农民,创意农产品深加工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文化的发掘和发扬是创意农业发展的前提,科技是创意农业发展的动力,农业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方式和规模的改变等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上海世博会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生活和家庭农场创意新技术。在上海世博会荷兰馆400 m的“快乐街”,分布着28个小房子似的小型展馆,其中“绿色室内设计”房屋由著名的荷兰设计师彼特・海恩・伊克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家具布置而成;在“家庭农场”房屋,上两层通过LED栽培蔬菜和藻类,下层养鱼。黄瓜等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送到有鱼的水槽中,系统内部同时养鱼、虾、藻类、蔬菜等生物,各个养殖区在内部循环,细菌产生的甲烷气作为驱动系统的能量,形成一个整体几乎封闭的生态系统。飞利浦家庭农场利用水、有机废物和阳光生产生物,实现了在室内种植有机莴苣、黄瓜、无花果、甜菜和养鱼。生态环境优美、低碳特色鲜明,成为上海世博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对新兴的“城市屋顶农夫”来说,让自己感受亲手种菜的乐趣,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是最快乐的事。也许,现在最酷的事是做一个投资者,在未来,最时尚的事则是做一个创意农民。

2宇宙空间站――“会飞的农场”

从1996年起,俄罗斯宇宙空间站(MIA)开始太空农耕的研究。该研究可使科研人员探索植物在太空特有环境下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规律,研究目标是了解失重对植物所产生的影响,在近乎失重的条件下,植物“呼吸”、“喝水”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奥秘。美、日、西欧等国家已经着手设计新型太空农场。在“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宇航员播种的豌豆、小麦、稻谷、洋葱、兰花、郁金香等植物比地球上生长得快、成熟得早,其蛋白质比地球上的含量高。美国、日本的科学家着重将马铃薯作为未来的太空作物,种在飞行器中,供航天员食用。因为马铃薯营养丰富,适应性强,产量高,只需一小段茎蔓、一小块切片、甚至一片叶子就能成活。空间育种技术在增加产量、改进品质、美化环境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其产品的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创意农业美学特性和高附加值优势,已经引起社会、政府部门及一些企业集团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可以想象,未来空中农场不但能种粮种菜,还能饲养家禽家畜。人类在空间站长期居住和进行火星之旅时,只要种植面积足够,种上甘薯、小麦、豆子等作物,既能保证宇航员长期生存的需要,又能让宇航员把空中农产品当作风景来欣赏,生活其中的航天员将成为亦工亦农的“顶级农民”。

3全新体验的屋顶创意农场

目前,在发展创意农业,实现传统农业突破的过程中,我们要解放思想,借助创意和创新智慧,大力推进创意农业产业建设。如今,创意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农业产业形态中,屋顶创意农场就是展现其魅力的舞台。

在加拿大怀雅逊大学,4名建筑系的华裔学生以多伦多市中区唐人街为设计主题,通过屋顶放置有机废物产生堆肥,栽培生长期长的番茄、黄瓜等蔬菜,建设城市屋顶创意农场。学生们希望唐人街变成每个人都想去的地方,希望人们知道,唐人街有很多特色名吃店和中式餐馆,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地方,让大家都来关心农业,关爱农业,以创意农业与情感农业的理念为农产品寻求新的栽培方式和销售方式,实现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让大家热爱唐人街。有机废物放在屋顶,冬天的供暖系统产生的热量能够促成废物的分解,产生蔬菜和果树生存的土壤。市民在屋顶上种植蔬菜和水果,同时在大厦后面的室外停车场开办一个农贸市场进行销售。“屋顶创意农场的设计令唐人街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新颖的创意和出色的设计征服了评委,在2009年“活动的城市――国际学生建筑设计比赛”中夺得第2名。

创意农业是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刺激消费潜能,并且在消费中能让人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追加消费的产业。发展屋顶创意农场不仅可以达到美化环境,享受美食,挥洒汗水,种出创意生活的目的,还可以加强社区之间的合作,培养邻里之间的感情,更好地开展消费体验和消费教育。在城市大厦中回归田园,经营完全属于自己的绿色休憩之地,让亲朋好友分享绿色文化。上海世博会新西兰馆的屋顶花园鸟语花香,种满了新西兰珍贵树种、沙漠植物,以及有机种植的番茄、茄子、彩椒等等,尽显生态理念,展现了新西兰人的自然审美观,反映了新西兰创意农业的发展水平。

美国纽约的“鹰街房顶农场”是一家利用废旧仓库的屋顶建造而成的有机农场,种满萝卜、豌豆、西红柿和辣椒等蔬菜的屋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远远看去就像是大楼顶长出的美丽“发型”,俯视则如同一条五彩缤纷的巨型地毯,令人心旷神怡。农场平时将楼顶上聚积的雨水收集起来,通过渗透灌溉到蔬菜上,还拥有自己的蜂房、鸡舍。“鹰街房顶农场”种植的有机蔬菜受到周围社区的居民和餐馆的欢迎。

发展创意农业,要以创意农产品生产为核心,整合农村各类创意农产品生产技术,坚持“聚集资源、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思路,构建集“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高端、高值、低碳的创意农业产业,推动我国创意农业发展。

绍兴县杨汛桥镇麒麟村农民彭秋根发展创意农业,就是从屋顶种水稻开始的。彭秋根的几亩田承包出去后,有了时间,逐步将四楼屋顶设计成长方形,修建了水泥沟渠,安装了水泵,加固了屋顶,铺了防水油毡,改造成了屋顶农田。刚开始种西瓜,就收获了400 kg西瓜。后来种水稻,没有发生过病虫害,水稻长势好,家里冬暖夏凉,一季能收120多kg。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的世界屋顶绿化大会上,彭秋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屋顶绿化顶级专家共同研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作为“屋顶种稻人”――在屋顶种水稻创意生产方式的探索者,彭秋根被授予世界屋顶水稻最佳人物金奖。他栽培的屋顶水稻被浙江省农科院定为屋顶农业试验田。

创意农业大厦产业的兴起,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一场在房顶、阳台、花园亲手种植有机蔬菜的创意农业“大片”即将上演,生产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创意农产品将成为引领城市创意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创意农业将成为都市最时尚的职业。

篇10

对农业、农产品而言,创意也可以有所作为,创意农业的话题由此被说开来。

1.发展创意农业的意义。创意农业是将农业资源与创意相结合,打造创意农产品,提供创意农业服务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给现有农业资源赋予文化创意或创新,从而增加其价值的一种方法。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不仅取决于自然资源禀赋,更取决于知识和创意的智慧。在农业中融入创意的智慧,能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的价值,打造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1)创意农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世界平均水平为60%左右),而我国仅为40%左右。发展第三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发展创意农业则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可让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直接对接。

(2)创意农业有利于配置农村闲置生产要素。我国农村多数地区存在人多地少、生产率不高、资本与技术投入受限等问题。创意农业通过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使其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些新的生产要素与原有生产要素相结合,将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如文化要素与农业园区相结合的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可以解决耕地稀缺、劳动力过剩问题,在资金吸引和技术投入方面,可能比单纯的农业园更具优势。

(3)创意农业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创意农业可以把农民从分散型、粗放型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技能型、集约型的复杂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农村教育培训得到发展,农民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创意农业所吸引的人才流和资金流又会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发展创意农业的思路。创意农业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促进创意农业健康发展,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点”到“面”、最后连“线”的步骤进行。

(1)“点”是指创意农产品。把科技或文化要素融入初级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从而形成个性化、特色化或艺术化的农产品,如“七彩”南瓜、“寿星”蜜桃等。

(2)“面”是指创意农业区等。把科技或文化要素融入农业区域,使之具有新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或生态功能。这样的农业区域可以是一个村庄、一个农场、一个农业园区、一个产业集群;用这个“面”吸引消费者来消费创意农产品或服务。

(3)“线”是指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创意农业发展成为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等环节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链,其效益才能最大化。如西班牙的番茄业,其核心产业是以番茄农场为基础的番茄生产及相关文化创意活动;支持产业是直接支持创意番茄研发、生产及推介和促销番茄产品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农业生产设备公司、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企业以及金融、广告等企业;配套产业是指为番茄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培训等;衍生产业包括融入了番茄文化要素的玩具、服饰、食品等产业。

3.创意农业案例

(1)日本的“雪子寿司”:利用当地特产原材料制作成享誉全国的“雪子寿司”。日本大分县本匠村一位名叫高桥文子的妇女一直经营着自己的理发店,一次,“建设丰之国学校”给了本匠村3个参加培训的名额,其中有一个女性名额,村里就让高桥文子去参加了培训,高桥文子参训回到村里后,组织部分村民成立了一个“家乡本匠会”,准备做点有创意的事情。一开始他们想到的是组织“元祖/家乡特产邮寄”活动,即将当地的农产品包装后邮寄给当地籍在外地工作的人,经营一段时间后,生意并无太大的起色,反复琢磨,高桥文子觉得自己提供的服务并无太多的新意,不够吸引人。通过征集意见,总结分析,她觉得如果将这些农产品原材料再加工制作成美味食品,或许会更有意思。于是,通过反复试验、改进,他们利用当地出产的香菇为主原料制作了寿司,起名为“雪子寿司”,并参加了林业厅举办的食品竞赛,夺得第一名,后又获得全国竞赛的第一名,立刻引得很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从此,原先毫不知名的寿司便成为了大分县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吸引了很多旅游者前来购买。这一创意让原本很平常的香菇大受欢迎,也为当地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这个案例说明,如果能够通过创意将本地已有资源进行再加工,转化为产品,将大大提高产品的吸引力,“雪子寿司”连续两次获得第一名与高桥文子的创意不无关系。当然,人才的培养也是发展创意农业不可缺少的环节。高桥文子如果没有参加学校的培训,她可能会一直继续着她的理发店生意,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要组织村民去做这样一件有创意的事情。培训过程中,高桥文子还结识了很多各行业的朋友,通过相互交流成功经验,她得到很大的启发,这对她的创意产品设计帮助也很大。

(2)上海的美阳田园。许立言一直看好创意农业的发展前景,并在上海金山山阳镇创立了美阳田园,种植各种瓜果。与普通的瓜果不一样,许立言给瓜果都起了拟人的名字,如南瓜,分别有娇娇、迷你、巨人等;他还将京剧脸谱搬到了南瓜上面,一个个京剧脸谱在南瓜上面活灵活现;果然一些市民还真收藏了这里的南瓜脸谱。

美阳田园的创意农产品很受都市白领人群青睐,这些农产品以形美、色美、味美为标准进行生产,并将创意体现在产品中,获得了较高的附加值;比如10公斤重的南瓜,可卖到300多元。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产品的多样性,美阳田园将日本、印度、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100多个蔬菜瓜果品种引进种植。如今,原先的田园规模将被扩大4倍,成为集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郊区都市型生态创意农业园区。

篇11

“十二五”期间,西双版纳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了推动发展高原热区特色生态农业规划,下大气力调结构、转方式、创品牌、增效益,高位推进“热区粮仓、特色经作、特色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六大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全面做实高原热区生态特色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西双版纳山区多平坝少,由于历史原因,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粮食生产压力大、条件差。但西双版纳始终坚持不懈狠抓粮食生产,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发展,基本实现了供求平衡。尤其是近年来,通过认真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大力实施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栽培、集中育苗育秧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有力地提高了粮食单产,促进了粮食增收,确保了粮食总产量稳定增加;橡胶、茶叶、甘蔗是西双版纳传统的特色经济作物,通过多年的积极努力、拼搏进取,现已基本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规模化格局,橡胶面积、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西双版纳还积极推进橡胶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环境友好型胶园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故乡,茶叶产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之一,茶叶经济在当地占有极重的地位。不仅如此,西双版纳还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发祥地,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产区,有古普洱茶“六大茶山”和8万多亩以上百年栽培型古茶园。进入新世纪,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在云南省居于“龙头”地位,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无论是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税收均排在云南省前列。

为了贯彻落实云南省关于做大做强云茶产业的政策,西双版纳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设中国勐海“普洱茶第一县”和易武“贡茶第一镇”、大渡岗“茶叶第一乡”的发展思路,并编制了勐海县有机茶园整县推进建设规划,全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壮大。目前,西双版纳生产的普洱茶,已成为赠送国际嘉宾的国礼茶,大益、老班章、易武等品牌茶叶香飘海内外。

而对于德宏后谷小粒咖啡来说,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是享誉云南乃至中国甚至世界的著名咖啡品牌了,因为在2015年7月16日,在重庆团结村火车站,满载着后谷咖啡的首趟“渝新欧”后谷咖啡国际专列从这里出发,西出新疆阿拉山口,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德国杜伊斯堡,翻开了中国咖啡走向世界的历史性一页。

作为云南热区之一的德宏,没少在咖啡产业上下功夫,尤其是“十二五”时期,云南省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德宏看准机会,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充分发挥德宏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重点推进生物特色优势产业,而咖啡就是其优势产业之一。

作为中国最早引种咖啡的地区之一,德宏早在1914年就从缅甸引进小粒咖啡进行零星种植,1953年试种6亩咖啡获得成功后,开始进行商业种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到1998年,德宏州委州政府正式将咖啡作为主要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发展,通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咖啡产业已成为德宏最为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

从育种到种植到加工的一整套成熟的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建成国家农业部确认的咖啡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三个。同时,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中科院合作,在德宏后谷咖啡公司设立了院士工作站,成立了中国咖啡工程研究中心。

如今德宏的咖啡产业已形成了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基地+咖农+销售的产业发展链条,并且在企业“一控、二免、三保、四统”管理措施的促进下,以及政府确定最低收购价的保护下,使咖啡种植农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成为当地农户参与积极性最高的产业之一。

截至目前,德宏咖啡产业已经成为德宏――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建设中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德宏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咖啡种植面积已达27.58万亩,投产面积达14万亩,咖啡干豆产量达2.8万吨,实现农业产值6.16亿元、工业产值8亿元;拥有中国咖啡行业惟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注册“德宏咖啡”地理标志,并德宏州还被授予“中国咖啡之乡”的荣誉称号。

红河作为云南热区之一,打造“红河特色、云南样板、全国示范”,是红河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目标,围绕“效益优先、生态安全、规模集约、竞争力强”的定位,红河各县市充分调动农民、企业积极性,突出“水、田、路、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5个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立足资源,因地制宜,因市利导,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九大“红系”品牌,构建红河高原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生态养生农业、信息化智慧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打造农业综合体,拓展农业综合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在示范区内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并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要求,启动开发建设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景观秀美的现代农业庄园17个。农业庄园与红河“菜园、果园、茶园、花园”建设完美融合,已逐步成为红河的一个品牌,吸引了无数商客和消费者来观光、洽谈业务。

随着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脚步加快,红河高原热区特色农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结合当地“打造六大样板、建设十大基地、规划十二大园区”等具体措施的推进,具有热区特色的农业产业已在红河这片沃土上遍地开花,如开远苗木园、蔬菜园,蒙自石榴园、果蔬园,建水石榴园、葡萄园,石屏杨梅园、蔬菜园,弥勒葡萄园、蔬菜园,泸西梨园、蔬菜园等,成为红河发展高原热区特色农业产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陶醉着热区的人民!

特色农业 前景广阔

临沧作为云南热区之一,在“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后,临沧就抢抓机遇,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理念,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放在桥头堡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去谋划,提出了坚持“一产生态化、庄园化,二产绿色化、园区化,三产特色化、高端化”的思路,以“三带、三万”建设为重点,把“蔗糖、茶叶、核桃、咖啡、坚果五个产业打造成云南第一,把木竹、烤烟、橡胶三个产业打造成全省最优”,把临沧打造成中国西南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淡水渔业生产基地的十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目标。通过实施抓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农业科技创新6 大工程,全力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14年以来,临沧新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172.9万亩,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1974.8万亩,其中建成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基地143.7万亩。

蔗糖产业是临沧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临沧通过抓好基地建设,推动原料发展;抓好技术改造,规模和装备显著提升;抓好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有序推进;抓好节能降耗,能效水平显著提升等多项举措,全力推动临沧蔗糖产业二次创业。制定了一系列巩固和提升蔗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狠抓高优蔗园建设,推广良种良法,甘蔗品质显著提高;全力推进蔗糖产业整合,先后引进广西南华、广西阳光、广东恒福等大企业集团入驻临沧参与蔗糖产业发展,制糖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明显改善。临沧蔗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整合成效显著,甘蔗原料发展迅速,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食糖产量屡创新高,循环经济取得进展,临沧作为云南省重要糖业生产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临沧还是核桃老产区、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核桃产业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坚实的群众基础。截至2015年底,临沧已建成核桃基地800万亩,实现产量30万吨以上,产值60亿元以上;按照临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临沧核桃面积将始终保持在800万亩以上,并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栽培园区化、林下配套化、管理科学化、加工机械化、经营品牌化,实现产量100万吨以上,产值200亿元以上;发展核桃林下产业88.5万亩,其中,“林茶”70万亩、“林芋”(魔芋)10万亩、“林药”5万亩、“林菜”3万亩林、林菌0.5万亩。利用核桃林地空间发展林下养鸡3万余只、养猪3000余头。引进世纪金源集团云南智汇源食品有限公司、云南凤庆巨达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核桃加工生产企业落户临沧,开发高档核桃油、核桃粉、核桃露、核桃洗手液等12个产品。

2013年,临沧市首次将澳洲坚果种植确定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全市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加以推进。经过多年的发展,澳洲坚果已成为临沧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一大优势产业,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的又一棵“摇钱树”。临沧市采取规模化种植为主、零星种植为辅的方式,积极推广“坚果与咖啡”“坚果与中药材以及珍贵用材林”套种的“万元山”建设模式,达到以耕促抚、以短养长的目的。发展机制上,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确保坚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临沧已建成澳洲坚果基地107.62万亩。2014年投产面积达11.32万亩,壳果产量4990吨,产值1.5亿元。临沧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市,是世界重要的坚果生产基地,所产的坚果品质最优。“世界坚果看中国、中国坚果在临沧”,已成为国内外坚果业界的共识和期望。

除此之外,临沧还以规划为引领,以建设发达的林产业体系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巨尾桉、桤木、杉木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300万亩,新建竹子基地150万亩,总面积达250万亩。木竹板材产量达100万立方米,木竹蔗渣浆纸产量达20万吨,产值达35亿元,努力把临沧打造成云南重要的优质木竹生产基地。2014年林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74亿元。通过发展,形成了以临翔、云县、耿马为主,其他县为辅,建成以桉树、桤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300万亩以上工业原料林产业带。同时,加快以沧源为主,双江、耿马、镇康为辅的竹产业带,2014年,沧源县完成竹子育苗20万株,投入资金30万元,竹子基地建设150亩。“十二五”期间,全县竹子采伐原料达40万亩,年产量达20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8亿元,农民人均从竹子中实现收入5000元以上。

普洱作为云南热区之一、生态是最大的特色,绿色发展是最大的目标和梦想。近年来,普洱努力把绿色资源转换为普惠群众的生态福利,一方面提升茶叶、蚕桑、烟草、核桃、咖啡、橡胶、蔗糖、畜牧为主的绿色生态特色产业,走产业化、品牌化路子,另一方面合理布局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庄园,柏联普洱茶庄园、帝泊洱生物茶谷、爱伲咖啡庄园、李记谷庄、佳浩蚕宝宝庄园等就是“代表作”。

围绕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决策和部署,2014年5月8日,普洱市政府在澜沧县举行高原特色农业现场推进会,提出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把高原特色农业打造成为千亿级的绿色产业,把普洱建成中国生态有机食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面向东南亚的“菜篮子”和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菜园、花园、果园、保健园。

普洱是中国西部不可多得的生态绿洲,森林覆盖率达 64.9%,是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典型代表,是名副其实的“绿海明珠”。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热区资源,为普洱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普洱以“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突出优势产业特色,培植生态绿色品牌”为目标,把普洱茶、蚕桑、烟草、咖啡、核桃等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致力于叫响无公害、绿色、生态、有机四张“名片”,全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打造和“三品”认证,在优势资源的发挥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上迈出了可喜步伐。

“十二五”末,《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获批,意味着普洱迈向新兴绿色“产业革命”“绿色崛起”的脚步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普洱高举“特色”大旗,立足资源创建优质高产的“第一车间”,用工业理念谋划特色农业发展,茶叶、咖啡、渔牧、蔬菜等骨干特色产业领先“起舞”,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久负盛名的茶产业在普洱“绿色崛起”中显然倍受青睐。作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近年来深入实施“以茶名市,以茶兴市,以茶富市”战略,茶产业已逐渐成为普洱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有数据显示,2013年,普洱生态茶园种植面积达156万亩,增长12.7%;茶叶总产量8.9万吨,增长66.7%;茶叶总产值86亿元,增长296%;茶农总收入50亿元,纯收入18.7亿元。

与茶、咖啡并列为“普洱三宝”的石斛,也逐渐在国家高端生物研制领域占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作为最适宜生长石斛、特别是铁皮石斛的地区,普洱正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铁皮石斛产业化基地和最有特色的珍稀濒危植物生物培育、人工种植及产业化基地,并吸引了众多生物制药企业,其中康恩贝2300多亩的高山铁皮石斛基地已获得国家工信部的唯一示范项目。据资料显示,普洱将建设全国最大的具有地道药材DNA条形码的铁皮石斛产业化基地,截至2015年,已实现生物药业产值10亿元。

在普洱,没有哪一个产业门类,像农业那样在发展全局中地位举足轻重、任何时候都不容动摇;没有哪个利益群体,像农民那样事关民生根基,时刻牵动着当地党委、政府的心弦;没有哪个变革领域,像农村那样总是活力无穷、同时承载太多绿色梦想和希望。

篇12

新一代可视化农服平台

在合肥滨湖新区,一座恢宏靓丽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天禾种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示范园的主建筑为天禾远程可视专家指挥中心。

据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实介绍,远程可视专家指挥系统是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和最新视听传感技术的专家技术咨询平台;是将现代物联网技术与农业专家咨询系统的完美集成;是整合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等优势资源,打通产业链条、延伸服务渠道的重要载体。

该系统目前具有的功能包括:作物新品种栽培技术培训。建立具有互动交流功能的科技进村入户新途径,让农业技术顺畅通过“最后一公里”;田间苗情监测。音、像同步传输,实现远程集中监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增强质量保证手段;全天侯专家咨询服务和指挥调度。可以远程咨询、一对一讲解,也可以多方专家同时会诊;农产品信息汇总统计与。为粮食收购和加工企业提供价格、品种、数量、质量等信息服务。

“预计通过1~2年的试运行,系统可以解答农户技术咨询10万人次,服务面积50万亩,召开远程农民培训会2000人次。”王实说。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和3G系统已经成为可视化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所副所长王文生对记者介绍,农业用上了物联网技术,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凭“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2013年3月底,农业部“基于信息技术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农科院信息所主持研发,是针对我国基层农技推广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输和处理上的移动、实时、定位和视频交互等优势,开发的具有农技咨询、市场行情、农技培训、动态调度等功能的信息化平台。

据王文生介绍,项目自2010年立项以来,在农业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目前已经在北京、江苏、新疆、安徽、河南等省区市建立了几十个示范基地,通过实践应用,该技术有效提升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为广大农户所认可。

可视化农业并不遥远

目前,在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领域,大多基础服务平台是采用声讯呼叫中心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户的需求,但随着种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语音来解决问题的手段已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大量需要实地、实时解决的问题摆在农技服务人员面前。因此,农业部门便着手筹建新一代、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可视化服务平台,以实现农业专家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

新一代农业可视化平台由于采用了3G、4G技术,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农技推广人员可以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气象灾害、病虫害、动物疫情、外来生物入侵、农产品滞销、农业生产纠纷等多种农情信息,并可根据管理部门的应急需求,及时定向采集相关信息,上报给各级农业部门,及时反馈相关对策”,王文生表示。

据王文生介绍,目前广大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有部分已经配备了笔记本电脑、Pad、智能手机等无线终端,在后台农业专家的支持下,随时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答疑解难,同时,该项目也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政府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农技员的工作动态,以便及时安排任务调度。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技人员约70万人,遍布农村基层,并且规定每个农技员至少带动10个专业户,如果全部配备智能终端,单此一项就将带动约百亿的终端产值,另外还有每年几十亿元的数据通信费,而且这还仅仅是即将实施的诸多项目之一。如此诱人的市场,无疑对通信设备厂家和运营企业都具有极高的吸引力。

随着平台的逐渐推广,可视化农业在我国的前景十分可观,可以在大棚育苗、果蔬种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水稻育秧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灌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过农民长期积累的经验来操作。不仅效率低,并且精确度不够。水稻育秧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CO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同时在温室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时采集视频信号。

“这样用户通过电脑或3G手机,随时随地观察现场情况、查看现场温湿度等数据和控制远程智能调节指定设备,我们在家就能知道稻子的嫩芽的生长情况。”王文生表示。

篇13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

1前言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长久以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于国内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是个不争的事实。就此,随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这种生产力水平低导致竞争力弱问题更为突出,大大制约着国内农业发展走向世界的脚步。为促进国内农业的高水平发展,非常有必要加快国内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良好的农业信息资源交流,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实现最优配置,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此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2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1农业信息化是带速传统农业发展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高科技发展产物,现如今的时代,信息技术与任何产业的结合,都将很好地助推本行业的倍增发展。同样,与农业产业结合,同样会起到意想不到增速效果。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发展,都处于一种低质低效的状态。虽然农业劳动力成本较低,但是,同样管理、技术、经营等综合素质水平也不高。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注意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用当今最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农业的飞速发展,将实现传统农业跨越式发展。

2.2农业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在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中,信息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在经过的大量农业市场调查中,对本地市场中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不少农户不能适时地进行掌控和了解。农业信息上的闭塞,往往导致农业种植的盲目性,待本农产品上市收获时,往往不再有那么大的市场潜力,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极为惨重的,同样会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对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在此,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农业市场中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只有充分发展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使农业信息资源得以快捷准确的流通,使农民真正掌握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3有必要将农业信息当作一种产业来规划发展

由此,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是带速传统农业发展的倍增器,另一方面我们洞悉到农业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在此,非常有必要将农业信息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农业信息化更是已成为科技含量更高、利润更高的产业之一。

3借助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1完善健全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

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完善,同样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某种程度上来讲,信息化指标的高低,同样反映了本地区、本行业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而完善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则重点由如下几部分构成:1)信息量: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通话次数、E-mail数、信函数、报刊数、网上信息数、因特网点数等。2)信息装备: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电话机数、电视机数、计算机数、上网微机数等。3)信息主体水平:如单位面积内人口中的第三产业人口数、大学生数、信息从业人员。4)信息消费:如个人、单位或集团消费中信息消费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等。

3.2利用农业信息化系统保障粮食购销的安全稳定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保障地方粮食购销安全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信息的实时交流,全面了解市场粮食购销情况,能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避免种植农产品没有销路。通过建立农业信息产业,对实现这样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当然这样的信息预警系统决不是简单的农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农业信息进行的深加工、分析和预测。如同天气预报,原始的水文、气象资料信息对最终消费者没有多大意义,但经过对这些原始资料加资料加工分析产生的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却更有价值,这其间通过信息加工形成新的信息产品,使信息在深加工过程中得以升值。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也同样如此,在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中不单要研究国内农业信息,还要研究国外信息,不仅要从粮食品种、质量、产量、面积、价格等方面进行研究,还要从气象、灾害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新的信息产品,以保证粮食运行体制的安全。

4结论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则体现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低质低效的状态,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发展产物,能更好地带速传统农业倍增发展。二则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中,信息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非常有必要将农业信息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科技含量更高、利润更高的产业之一。借助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首先应该完善健全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其次利用农业信息化系统保障粮食购销的安全稳定,应该全面了解市场粮食购销情况,预警粮食购销的潜在市场买家,避免种植农产品没有销路。

参考文献

[1]林宝洁,谷永丽,魏晓军.呼伦贝尔市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6):114-116.

[2]夏晓波.智慧农业应多做“生态”文章[J].江西农业,2016,(20):16.

篇14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互联网+农业”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中,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要想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就要结合互联网,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1“互联网+农业”的概述

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的特征是很富有时代性的,主要表现为互联网能够使生产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得到整合。将网络的优势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众所周知,“互联网+”这种发展模式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他指出,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对农业进行政策引导以及给予一定的支持,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跟农业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而给其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很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其他产业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互联网+农业”能够使我国农业发展实现重大改革,实现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使农业资源高效率地整合,最终使其生产模式实现跳跃式发展。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中,通常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生产智能化类型,在这种类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业技术得到提高。第二种是农业电子商务类型,使用该种网络营销模式,通过农产品O2O,实现更有效率的交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第三种是信息化发展类型,打造一个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农业生产人员和经营人员互动频率更高,从而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2“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2.1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经过大量实践表明,“互联网+农业”这一发展模式非常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特征,如能将农业经济发展跟互联网发展高效结合在一起,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新型农产品的发展,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并且使农产品产业链得到延长。通过“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实现市场资源配置,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信息,从而能够对农业经济的生产规模以及后续发展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2.2实现了由资源型农业向技术型农业转变

在“互联网+”时代,农业发展跟信息网络结合在一起,将会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业从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包括了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等。最近几年,农业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等方面,这些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以资源型为主要发展方式,我国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程度较低。因此,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能够使农业实现转型和升级,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

2.3节省农业发展资金,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通过“互联网+农业”,农业发展成本得到节省,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效率,如果能够将互联网技术跟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那么就能够同时为农业生产人员和经营人员快速提供信息。众所周知,现在面对的市场环境是随时都会变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竞争,只有把握好市场环境中的信息,才能游刃有余地去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第二,节省农业流通成本。通过搭建网络交易平台,交易程序由烦琐变为简单,农产品的流通也随之加快。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这是因为通过互联网,农业技术获取和学习更加便利,最终新型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能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

2.4农民的现代化素质得到提升

在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之时,“互联网+农业”模式的科学化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依托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学会更多的经营和管理知识,乃至获取信息知识的速度也会加快。而且,他们还能够不断地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对农业发展的认识,把更多更好的科学与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提升他们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人才。

3“互联网+农业”的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策略

诚然,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通过调研发现,已经有多个省份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因此,我们应当侧重于如何改进产业发展思路,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数据,以及紧密结合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升级得到带动,农民更加富裕。主要创新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借助“互联网+”发展高效农业。众所周知,在转变农业经济方式的过程中,高效是其中一个凸显的特征。借助互联网,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开发,农业产业链延长,农业分工更加细化,农业门类增加。依托互联网智能化和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农业经济发展更加高效。第二,借助“互联网+”发展精细农业。在精细农业中,空间信息技术得到利用。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与环境层面的效益得到提升。目前,就我国而言,可以借助国外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技术,比如GPS、RS等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可实现精准播种、施肥,乃至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第三,借助“互联网+”发展智慧农业。最近几年,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如火如荼地建设。其中,从经营的角度来看,京东商城和淘宝电商平台力争打造规模化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它们建立直销网络模式,促进了专业化网络销售平台的发展。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农产品信息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平台,农产品更加全面地展示在客户面前;其次,通过云端网络技术,农产品信息和质量得到监控,相关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生产经营者,为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4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农业发展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极大的影响。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应当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使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艳红,陈梦倩.浅析我国“互联网+农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商,2015(38).

[2]徐珍玉.“物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新机遇[J].上海信息化,2015(6).

[3]李丙金.“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6):134-135.

[4]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5]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J].世界农业,2015(12).

[6]汪勇,张蓉.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1):135-136.

[7]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