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篇1

关键词: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构建;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42-1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探讨的几点策略。

一、精心编写优秀教案

1.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

二、加强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采用以下方法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中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另外,我还注意了几个细节:1.每接一届新生,我都用最短的时间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随时能叫出学生姓名。2.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特别注意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这样做效果很好,在学校每学期学生对教师的民意测评中,我的优秀率都很高,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自然也喜欢上地理课。

四、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人教板)的编写给地理老师留下很多处理教材的空间,教师上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被教材僵化思维,应结合实际适当补充教学内容,联系乡土地理、时事地理,强调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时,联系我们南京的实际,自从新疆天然气进入南京,我们用气越来越方便,其价格也更便宜;西电东送,全国电网联网后,南京入夏后基本没有出现停电导致酷暑难耐的现象,两者都很好地缓解了我市能源不足的局面,同时也使我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又如,在学习青藏铁路时我用课件展示了该铁路修筑的历史背景、线路的选址及需克服的困难、列车的配置、军事保护等资料,请同学们简单评价我国修此铁路的意义。在讲“青藏地区”时我补充了“三江源的资料”,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其生态环境很脆弱,由亲笔题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我国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五、采用灵活多样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意义;良方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12-01

有效教学呼唤有效教研,有效教研支撑和促进有效教学,这是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形成的共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地理课堂教学逐渐受到更多地理教师的关注。教师组织地理课堂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对学生表达交流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资源的构建也要考虑课堂活动的有效性,遵循课堂活动的特征,才能使课堂活动完整而顺利的开展,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效的地理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地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都有深远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粗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分享。

1.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程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要由单纯的地理教学工作者向地理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转变,而这一过程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养成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加强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交流与合作,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从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上述要求,主要依靠地理课堂活动来完成。因此,教师应注重利用活动进行地理教学,注重活动设计,注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良方”

2.1 确定一个原则,课堂活动最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设计课堂活动时,地理教师要正确定位课堂活动是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发现,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地理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课堂活动后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教师在活动实施后,应及时进行反思,对活动进行记录,进行效果分析和意见反馈。

2.2 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组织贴近实际生活的有意义的活动任务,使学生"从做中学",以活动为载体学会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在任务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其中,时间的把握最为重要,因为同一种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主体、活动场所和活动手段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提升 多种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65-01

教育部2005年11月11日出台的《加强地理课程改革的工作意见》中指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措施提升地理学科教学的成效”。令人欣慰的是,在现在的教学中,地理教学工作者都对地理教学成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力争实现地理教学的优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果,特别是面对初中学生这一身心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特殊群体,对地理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一、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教学模式的转变

当前阶段在传统地理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必须承认,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科任教师都或多或少存在班级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地理规律的背诵和记忆,不注重在认识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培养。地理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对地理知识的讲解往往不够深入,通常为了节省出更多时间进行“题海战术”练习,而更多讲解知识点在不同题型当中的应用。因此,当前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注重从“应试教育”这个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真正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认识过程中来学习地理知识。

二、改进初中地理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

初中阶段,玩耍是中学生的天性所在。针对中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地理教师必须在现实教学课堂中,在已有的授课经验下结合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对不同的地理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玩耍的同时也学习到地理知识,尽可能实现“玩中学”“寓学于乐”。比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陆地与海洋》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通过:“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为人们接受,但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美丽的星球。他们说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水球”。通过设置这样的情景导入本课。

三、地理教师应该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应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应当鼓励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还是按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老师在讲台一言堂,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听的老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通过一问一答来完成教学的沟通和互动。第一,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陆地与海洋》时,老师就可以提出“陆地和海洋分别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个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知识过程,而且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更好地记忆所学知识,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结合上面的实例,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后再发表自己意见。

四、注重初中地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关联

每个地理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们之间都有内在联系,由目前地理中考考试题型来看,更多在考测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一个具体题目往往涉及多个考点的内在关联,即使学生对每一个单独地理知识点都能理解,但是却不掌握。缺乏对各知识点之间内在关联的掌握,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的知识链形成。因此,地理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所W地理知识内部知识链的形成。

五、注重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阶段学生对多媒体普遍感到陌生和新鲜,加大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比如,继续上面的实例,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大洲大洋的分布图,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各大洲的分界线等。

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成效是每一个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初中地理的教学成效才能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探微[J].广西教育,2013.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方法

一、课前准备

新课改前提下呼唤新型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现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提高,扩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更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深入研究教材,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二)认真分析“学情”,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

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怎样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是导入部分, 每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导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其次,根据“学情”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合理的选择教具。结合现行的地理教材来看,课本文字内容较少,而图表资料较多。所以,地理教学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得话就比较直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老师应精心制作课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现今的初中阶段,专业地理教师人员奇缺,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地理教师之间应加强研讨,充分发挥集体智

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我

就以视频《长江之歌》导入,这样学生就在很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学习,

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

请学生仔细观察我们芜湖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除此以外,教学中穿插古诗句、趣

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些犹如调味剂一般,给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番

韵味。

(二)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过去的教学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强。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问题情景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先邀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一位同学顺拨地球仪(自西向东),另一位同学逆拨地球仪(自东向西),然后教师提示:显然,二种转动方向,只有一种是对的。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造型,想想看:地轴为什么不是垂直于底座而是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仪的地轴倾斜的角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造型是不是为了设计上的美观?通过一系列的演示、观察、设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地理学科是一门以理论性为主的学科,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挑战性以及趣味性等,初中地理学科的有效教学,能够积极促进初中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想开展一堂高效的地理课程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适当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①。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地理学科的教学。比如,教师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时,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地球仪的结构,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根据自己对地球的理解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利用多媒体将地球仪播放出来,给学生详细的讲解地球结构,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了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时,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转变师生的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转变教师的理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教师在进行《西半球的国家》的教学时,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下面小声的讨论,这时不要去制止,要充分利用这一情况,激发学生探索欲,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西半球都有哪些国家?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会热烈的讨论,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②。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地理学科中的知识和现象比较复杂,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来讲解,很难让学生明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所以,多媒体技术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非常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撒哈拉沙漠”时,为了能够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动植物在沙漠中生存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沙漠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撒哈拉沙漠的特点。而且,动态的视频更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对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二、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充分挖掘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③。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知识采用教学手段,适当的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发展。但是,单单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具体的转变,比如,教师在教学时所举的例子一定要是学生都了解的,而不是具有较强难度的例子,而且,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已经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加强,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真正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而言,初中时期是非常关键的教学时期,教师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注释】

① 刘菊.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 华夏教师,2013(04):94-95.

② 杨东昕. 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学周刊,2014(06):54.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性;主体地位;生活化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感悟,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践行生活化原则这两方面,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强行向学生灌输地理概念和要点,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转变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做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第二、三、四节知识时,我们就可依据这三节的专题名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借助网络技术或者阅读书籍,分别搜集与中国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相关的地理信息,并利用PPT软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课堂上,每一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讲解本组课件。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进行探索、研究、总结,一方面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感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践行生活化原则,赋予地理内容生活化气息

地理作为一名应用性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也是新课改对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我们应践行生活化教学原则,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在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沿海万里行中第九节内容时,我们就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介绍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如我市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水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对本节内容产生亲切感,进而满腔热情地投入进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当然,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还有很多,由于受时间和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赘述。希望我的这两点阐述,能为广大地理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提供一些帮助。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有利于激发兴趣、支持学生长久性自主学习的因素,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能动作用。一是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请学生仔细观察体验珠三角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学习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时,让学生分析江南民居和西北民居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学习矿产资源时,则举出大量学习、生活和生产中的用品,小到自己身上的衣服、多种文具等,大到战斗武器、交通运输工具,它们最初都源于各种矿产资源等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有兴趣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二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地理学科具备挂图、模型等传统直观教具,又可以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说段趣闻讲个故事,朗诵诗词、俗语或解释典故等扩展学生思路。若多种手段适度穿插、交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能感到学习“易”“趣”“活”,使学科兴趣、动机转化为意志行动,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第一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第二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敢问”。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及时做出回答,即使不能立即回答,也应指出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方向和步骤或作出合理的说明。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问题,教师不要嘲笑,应肯定其敢于提出问题的大胆行为,发现其积极思维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就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和新发现的喜悦,逐步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

一、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在笔者看来,初中学生充满朝气与活力,大多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乐于展现自己的风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这些特点,科学地分析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好,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智力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地理问题,让学生们抢答,促使其在学习兴趣和同学你追我赶的双重刺激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学习、科学学习。

例如,区域地理中,由于美国地域较为宽广,其气候类型较多且较为复杂、富于变化,再加上初中学生空间感不强,较难理解知识内容,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困难。于是,笔者就针对大部分学生们喜爱美国职业篮球湖人队的现状,向学生们提问:“很多同学都喜欢美职篮湖人队,现在他们要飞往纽约与尼克斯队进行比赛。假如你要随同他们从洛杉矶坐飞机去尼克斯,在这个季节,沿途你会经历什么样的天气,而你又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衣服呢?”学生们在这样一个话题的刺激下,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听课过程中去,课堂效率很高。

二、联系学生生活,消除学生的知识陌生感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笔者就常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搬进课堂中,以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促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有所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三、巧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朱熹曾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识的真正作用就是为了应用。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游戏教学法,即通过活灵活现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们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游戏中快乐学习,潜移默化地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

例如,世界地理部分的知识点繁多且较为零散,学生们复习起来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对此,笔者就借鉴学生们较为喜爱的“非常6+1”等综艺节目的形式,引导学生们玩“竞赛答题”的游戏以巩固知识。(1)将学生们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分成4~5人小组,每次游戏选取其中的两组,笔者担任主持,其他学生担任“亲友团”与裁判;(2)笔者随机抽取精选的基础知识题让两组学生抢答,抢答正确的学生将得到教师和“亲友团”的掌声,最终正确答题最多的小组还会集体享受小小的物质奖励。学生们在这种新鲜教学形式的刺激下,大多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后续的学习也更加努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为学生们营造形、声、音、色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场景,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置身于充满地理知识的世界中,全身心投入地汲取营养。

五、反思

在初中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性教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如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何把握游戏教学与游戏的“度”等,教师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完善,形成符合教师教学特色、学生学习特征的有效性教学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初中地理教学,促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金慧建.开放与融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篇9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的有效性,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高的产出。也就是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达到最好的掌握程度。课堂的有效性不是看教师一节课教授了多少内容,而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学生进行体现的,而且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作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2.1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材的课程内容并不像故事那样形象生动。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导入所学课程的时候,教师所用的方式一定要新颖,不是简单的用语言导入,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美景或者名胜古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最吸引学生。一开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孩子的兴趣,那么整堂地理课基本成功了一半。其次是讲课过程中的趣味性很重要。教师要告别说教的方式,要把孩子真正的带到情境中去,仿佛身在其中,让孩子觉得美不胜收。再次也就是验收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时候,这个部分很关键,孩子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信息是通过这个部分直接反馈给教师的。在检测这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最后的“争霸赛”,可通过提问、抢答、小组间的互相问答等形式来角逐出最后的胜利者,这样不但全体同学参与其中,而且每个人的脑子里也都在回味本堂课的所学内容,当然最后的胜利者是要有一定的奖励的。

2.2明确教学目标,教与学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是引领学习的方向灯,所以教学目标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目的也是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效率低下。并且传统课堂一直是教师说教,学生抓不到重点,只是盲目的跟随教师记课堂笔记,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教师的“教”确实慷慨激昂,学生的“学”却是一塌糊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首先教学目标不单单是教师要明白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也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孩子就会有方向的去学习,抓住重点。其次要达到“教”与“学”的双赢,“教”由教师负责,基本没问题,最关键是要达到“学”的目的,也就是要孩子的效率提高到最大值,告别之前被动接受的模式。

2.3规划有趣、生动的课堂模式。

其实这也就是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形象化。传统的课堂能借助的教学工具基本就是教材,更好一点的就是教师为授课内容准备的图片。那么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能辅助教师上课的工具是多样化的。比如,幻灯片、投影仪、课件等等。为了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背景音乐,或者将要学习的内容插入一些神话故事等等。这就告别了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同时也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教授内容简单直观,学生更易于接受。

2.4善于教学总结,对于欠缺进行反思并改善。

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之后,通过检测已经得到了教学成果的反馈。教师应该进行一个总结,以及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不足地方的改善,比如教学模式、孩子的兴趣程度、孩子的理解程度以及孩子的掌握程度,是否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只有坚持在教中学,学中完善,课堂的质量才会越来越高才能从根本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合理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一些学习任务或活动,也是课堂教学落实基本知识点、强化重难点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材“活动”模块

里的题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课堂练习,是对教材内容的及时补充,教师分置的课堂练习材料应该是在“活动”模块里的题目顺利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切忌喧宾夺主。

(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

从标题到内容,都应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新颖有趣、富于变化而又难度适中。1、在标题用词方面,将传统的“填空题”改为“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单选题”改为“你能找到正确答案吗?”,“连线题”改为“找搭档”,“读图题”改为“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吗?”,仅仅几个字的变化有时能于无形中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并通过练习产生有意义的学习。2、在内容选择方面,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除了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外,还可布置一些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发挥空间的题目。

(三)先小结后练习: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育成长期,接受知识容量较为有限,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大量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识,更别说灵活运用到题目中。因此,课堂练习前,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学生独立做练习前,教师对作业做适当的解释并先复习几个和课堂练习里相关的例子;学生开始做练习后,教师应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及时给那些解题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讲解。

4课后反思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营地,是学生获取新知,锻炼和提高多种能力,养成一定道德情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价值趋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那么,怎样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响应新课改,下面浅谈本人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境是由人的主观因素(认知、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和境的总和。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若在课堂教学中能精心创设地理学习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情境来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策略。例如,在讲“经纬网”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茫茫的大海中,有艘海轮遇到风暴失去控制,船长命令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出事的详细地点,可使邻近的船只及救援人员迅速准确地赶来救护。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报出准确的位置呢?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对经纬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就可抓住时机进行知识的传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经常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主动式、交流式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变讲堂为学堂,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学习之功,在于领悟。”我们教师只有做好自己的主导工作,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地位,学生才能发展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把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自学前提下经过分析、归纳和综合写出阅读提纲,并把不懂的问题设计成题目向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质疑,然后教师再答题和精解,使学生多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作风。教师讲课要“小而精”,要做到设问精,讲解精,点拨精、让学生有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难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支配学习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三、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对于教学手段,目前是数不胜数,如探究教学、主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游戏教学等等。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也都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同,但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反应这种方法不好、那种方法不好。通过在教学中的经验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特点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可能是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对“地图”章节的学习中,就可以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通过对本市地图的观察来分析如何在一张纸上把整个城区表现出来?进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下一步继续分析比例尺的具体规定等等。再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时,就可以使用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同学分组进行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在集体思考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我国行政区的认识和记忆,和传统纯粹告知的教法相比,效果得到大大提高。在如讲解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然后老师再进一步补充说明。对于学生复习、应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合作精神都有极大的益处。

四、制定激励措施,引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篇11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它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

1.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要教会学生读图

学会使用地图首先要学会读图。读图首先要读“图名”,从这幅地图的名称中对图有总体的印象。这是学生常常容易忽视的,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先读“图名”的习惯。接着读“图例”及图上的各种说明,发现图中的隐含信息。在读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顺序读图。初中区域地理中所用的大部分地图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例如地形图、政区图、工农业分布图、资源分布图、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对这种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空间分布的顺序读图。一般按照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自西向东或者自东向西的顺序读图。例如在阅读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时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沿着北回归线自西向东或者自东向西阅读。

但也不止这些顺序,可以以某一地理要素为线索,有系统地移动视线分析阅读地图。例如在观察世界地形图时,以河流这一地理要素为线索进行阅读。可以按照各大洲的顺序从东半球向西半球依次找出各大洲比较主要的河流,从而对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河流有全面的世界角度的认识。

针对这些地图中的某个地理要素,还可以以该地理要素为基点,观察分析其周围各方位的地理事物。例如在阅读太平洋地区图时,指导学生先观察太平洋,然后看到亚洲位于太平洋的西北方向,大洋洲位于太平洋的西南方向,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太平洋的东面,南极洲在太平洋的南面,并且可以进一步找出太平洋沿岸的国家。

2.教师课前充分研究地图

备课组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各自准备地图,每周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一起精心探讨,先确定每一知识点要利用哪幅图(如适当增删教材中的地图,必要时可将几幅不同主题地图叠加一起制作出所需地图),如何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然后制作出以地图为主导的课件,尽可能把每节课的知识点在地图上展现。选择合适的地图也是备课关键,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如讲授经纬线等知识时,使用地球仪和经纬仪等,可化抽象为形象;讲授我国省级政区时,使用拼图游戏,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讲授世界气候类型时,展示学生自制气候模型,可让学生体会制作地图的乐趣。

3.充分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如七年级(人教版上册)“世界的地形”一节教学难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形态”,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仅靠教师讲解和教材几幅图片很难认识和运用地图,可让学生互相合作,开动脑筋,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各种地形模型,介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然后展示教具“等高线模型”图,与学生交流。更进一步形象演示:让学生伸出一只手,五指并拢手掌向下,握拳扣在桌面上。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隙相当于山谷。向手指上洒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积水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再回到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表示,强化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

4.开展比赛,竞争激趣

好胜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情感运用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地理课堂上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特别是中国的山脉和铁路分布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内容单一,记忆量大,单单是老师讲,学生听,肯定枯燥乏味。在学习《地形复杂多样》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好空白的《中国山脉分布图》和剪好的中国山脉的名称,在课堂上,把中国各种走向的山脉落实在图上的教学环节,通过竞赛的方式完成。先明确告诉学生活动的目的,即将不同走向的山脉粘贴在空白的《中国山脉分布图》上,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又如一分钟画国家(或省区)轮廓图比赛、标注城市位置和交通线比赛、区域导游词撰写及朗读比赛、一句话概括区域特征比赛、制作课件利用鼠标拖动地理事物定位比赛等。在比赛中实时点评和鼓励,培养学生全员参与和小组合作精神。还可以配合班级开展的小组合作评价模式,对优胜小组和学生加分,激励学生勇于参与地理课堂竞赛。

5.以三维课程目标指导每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和实施

细化知能目标、渗透情感目标,突出主干知识,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习活动为突破难点,扎实“双基”服务,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同时,加强教法创新与学法指导,努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地理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三维目标在每一节课统合。

篇12

1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1.1教学本身体制的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读学生群体十分庞大,也就导致学生的就学压力很大,加上我国一直都是采取应试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初中地理考生缺乏对其教学本身意义的认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认为只要考试能及格就行了,不会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间长了也就会使学生的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这种模式的后果往往就是老师只一味的传播考试知识,学生只用像容器一样装下知识就可以了,渐渐地失去了知识本身的创新和教学的意义。

1.2地理教学老师的问题

相对高中而言,初中的教学压力较小,而这往往给地理老师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对初中学生来说不需要讲解太多深层次知识,只用将书上原有的知识点给学生简单讲解就行了,但又因为教学时间的要求,使得很多地理老师的授课出现知识点重复现象,加之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听多了也就逐渐失去听课兴趣。

1.3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对着书本给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在底下认真听课,并且记下老师所说的一些重要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追求所谓的“静态”效果,认为老师讲课时学生必须安静认真听课,不要随便打断老师的讲课,长久下去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学生的疑问没有能及时解决,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会突然想到有不懂的问题,而课后大多学生都会遗忘之前的疑问,这就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有就是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因为听多了人会累,这些都与“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思想相悖,长此下去就导致我们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越来越肤浅,知识面越来越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只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到相应的变化。以下笔者就改变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2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

2.1提倡个性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差异性,学生也是一样,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个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不仅如此,更要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倡个性化,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我们都知道,初中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正处青春期阶段,活泼好动也是他们的本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属于“静态”,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这无形中就压制着初中学生的本性,使得学生心中的那种探索好奇的心完全消失。所以我们必须提供多样式的教学活动,比如先让学生自己上去讲课,讲完后老师可以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点评并补充,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而表现一般的应鼓励,这样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可以通过演讲、辩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2.3从身边寻找地理教学信息

与其整体对学生讲授一些长篇大论还不如针对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地理情况进行分析讲解,更多的去学习一些对生活有帮助的地理知识,因为从身边寻找地理素材有利于与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通过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2.4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课堂的教学也是一样的。课堂教学原本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为中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师的绝对权威性,课堂上只有老师说话的份,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十分沉闷,也就容易导致许多学生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渐渐的就是去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所以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不仅要有老师的参与,更应有学生活动的地方。

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就需要认真做好每一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不断加强学生的参与力度,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道秀.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四川绵竹,2011(3).

篇13

那怎样做才能使无效的教学变成有效的教学,把低效的教学变成高效的教学,这里我谈谈我对有效教学的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让学生对你有信心,对你有崇敬之心。教师形象(这里的形象不仅包括教师的外在的,还指教师内在的素质)树立的良好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心”。有怎样的老师就会有怎样的学生,只有用真心、爱心、耐心与他们搭建沟通和交流平台,用诚心去理解他们,才会博的学生的喜欢,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教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博学的理论知识,还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精通大纲,关注社会发展,勇于创新,不断吸收新鲜知识,对教材有驾轻就熟的能力。

3.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保持高度的热情,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调整自我。“我们不能拿昨天的知识教学生为明天服务”。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我们的教学才会有足够的素材,才会被学生佩服,学生才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二、创设最佳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堂刚开始,教师如果运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则很快被吸引,注意力将集中于课堂,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洞察学生心理,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适时引入课堂,并作适当铺开,并予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其兴趣的维持;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回顾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持久。

三、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应以传授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为教学的基础。俗语云“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去学”。因此,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才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最终目标。我认为,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最主要的有四条:

1.指导学生自学导学,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框架。学生亦可针对疑难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

2.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地理知识更易理解掌握,也就更持久。

3.教会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

重要的地理知识,如名词、概念、规律和原理等,需要记忆。教师引导学生是用歌诀及形象事物替代法帮助记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让学生记忆更轻松、更快乐,而非死记硬背。

4.提导学生图文结合,善用地图

对于地理而言,地图是其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并且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而且在地理考题中,无图不成题,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看图、读图、描图、用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以及从图中寻找切题点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如果掌握了这种能力,在考试中将会受益匪浅。

四、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校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经常把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追求其有效性。在课堂上大力提倡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改变了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其沉睡的潜能和学习意识就能被唤醒,教学效果当然大不一样。

综上所述,教师形象树立良好与否是学生是否学习兴趣的根本保证,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前提和动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质量升级的关键。在课改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目标,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与时俱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成为有效教学。愿我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用低投入创高效益,实现有效教学。

(本文为《地理案例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1日

[2]王彦丽.《素质教育下的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4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记忆的现状

(一)初中地理记忆教学的概况。《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地理课程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这一属性决定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文科课程擅长的讲述、比较、记忆等方法”,给出具体的记忆教学建议。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是让学生死记常考的内容,并没有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只会死记硬背,常常是今天记会了,明天又忘了,导致学生讨厌上地理课,最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探析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记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地理课堂记忆教学存在的问题。记忆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较多低效记忆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了解地理概念的意义,出现错误记忆

(1)张冠李戴,混淆意义。如:地形与地势等。

(2)外延范围把握不准。如:“土地利用类型”就是“耕地利用类型”等。

(3)望文生义,凭空想象。如:“国土资源就是一个国家的全部领土”等。

(4)语言表达不严谨。如:“季风就是海陆差异造成的风”等。

第二,不了解地理数据意义和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出现错误记忆。如:最冷月气温15℃和最热月气温10℃是区分热带和寒带气候的依据等。

第三,不会画地理图表、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出现错误记忆。好多学生不会画世界人口增长图,从地图上读取信息就更不要说了,看到有关图表的题,随意猜一个答案就行,出错率极高。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生怎样去读图,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掌握了方法,这些较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记忆的方法

(一)联系地名含义,进行有效记忆。如:河南省与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南和以北的地理位置命名的;还有根据物产(山东枣庄)、颜色(呼和浩特―青城)、人名(左权县)、形状(天水麦积山)等命名的。

(二)突出地理特征,进行有效记忆。如:突出青藏高原的“高”和“寒”;贝加尔湖的“深”等。

(三)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有效记忆。观察区域轮廓特征,进行有效记忆效果很好。如:云南省像一只孔雀等。

(四)突出地理方位,进行有效记忆。如:天山以北是准格尔盆地,以南是塔里木盆地等。

(五)将地理事物编成口诀,进行有效记忆。学习雨带时可编成这样的口诀“五月抬头到岭南,六月翩翩入江淮,七月继续往北走,八月匆匆到西北,九月白头回南国,十月乘船归大海”便于学生记忆。

(六)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有效记忆。如:在学习冬季风和夏季风时可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冬季风 蒙古 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温

夏季风 太平洋 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七)运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有效记忆。如:在学习中国的铁路时,用边画图边记忆的方法,可让学生快速有效记忆有关铁路的相关知识。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记忆的好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能力。如: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就会问,内海是环绕大陆周围且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而琼州海峡就和渤海不同呢?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分布格局的想象能力。如:为了让学生快速记住每个省区的轮廓图,我说:青海省像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兔子的眼睛,展开你们的想象力,看看你还能说出那些省的轮廓特征?学生兴奋的观察者、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