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

小学德育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德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德育的方法

篇1

一、对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有:

1、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至关重要。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启蒙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发育得很不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状体,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千万不可忽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他们将会受用一生。所以,这个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2、小学生是潜力股,是祖国的希望。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来传承中华古国的优秀传统。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的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

3、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

二、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教学为中心,虽然发挥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但没有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在实践活动教学中,没有推进德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外界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培养,提升其人格品质的关键。但是我们的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中,往往以娱乐或搞笑的形式出现,很少去挖掘实践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结果,口号大于实效,学生得到的实效很少。

2、学校教育没有与家庭教育协调好,没有发挥家庭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文化知识是教育的全部,而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作用下,也自始至终确信文化知识是孩子的一切。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德育培养,那么在家里也就不会有更好的品格教育痕迹。在今天社会思想闯激程度如此强烈之下,长久下去,势必会给孩子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3、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德育教学重视不足。许多地方主管部门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不放,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师的工作成绩,量化文化知识考核项目,而模糊道德文化测试指标。自然而然,教师也不会去做一些与自己考核无关的无用功,而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所以才造成学校德育教学这方面的欠缺。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

1、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明确德育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应该努力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

2、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保证德育工怍的真正落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经调查,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应该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有效地协调与配合,而教师是三方协调与配合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对教师协同与配合意识的渗透、宣传,不时地组织适当的学习,传授必要的方法。学校和全体教师都吸收了不少科学的、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3、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落实经费,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当前,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同时,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文明教室”、“文明办公室”的评比,以此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所以,针对现在小学生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和質量就是小学德育教学当前最重大的任务。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塑造高尚的人格。

篇2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法

当代小学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由于独生子女的因素,他们很多希望拥有一切,但却不懂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却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在想法上他们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如何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呢?

一、学校德育管理机制要健全

学校德育机构应包括校领导、团委、教务科、学生科、班级等,既要有德育决策的指挥层,又要有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层。在学校德育工作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中,要统一目标、统一安排、分层管理、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体能动性。

二、学校德育工作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仅靠说教是不能深入到学生们的心中的。别看是小学生,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也逐渐的地变得复杂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势必会放纵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学校德育工作要从低年级的学生抓起

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着手。让学生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要贯穿于德育活动始终,可以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少先队对学生进行德育。低年级的学生能成为少先队员应该是件骄傲的事情,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也可以开展一些学生真正有意义又可实行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把德育转化为自身的东西。

四、学校德育工作要营造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校园,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改善校园环境,使原先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变成美丽干净的校园。这样能使得教师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更爱学校,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学校领导关心职工,廉洁勤政,开拓进取,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

五、学校德育工作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面对现在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要提高人才素质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应重视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德育工作者应把重心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通过教育学习,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篇3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实施德育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进行德育渗透的:

1 关爱学生,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课堂中,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方法,通过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纯真善良的人格是美好的,无私正直的道德是美好的。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每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掌声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最高奖赏;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宝,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需一句冷酷无情的话语,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

去年我接了一年级,其中有一位学生经常与人打架,管不住自己。通过对他的深入了解,我知道他家庭状况,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一直由他的爷爷奶奶带着。此后,我对他特别关爱,课堂上常走到他的旁边指导他;下课时常与他谈谈心,哪怕是一分钟;寒假里我和班里有爱心的同学到他家为他送礼物。在我们的关心下,班上的同学都认为他进步了,现在没有与他人发生打架的事情;这让我倍感欣慰。如果作为一名教师知道他的情况后,对他很平淡或是对他不闻不问,我想他是很难有这么大的改变。所以,教师要满腔热情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撒下一颗颗关爱的种子。

2 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思想品德教育与用数学相结合,是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出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思品教育素材。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课堂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在本课教学中,教育学生要节约用钱,不能随便乱花钱。

3 动手操作,创设生动的育人课堂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内化。随着数学课堂教学辅助工具的不断更新,大量学具的使用,既启迪了学生们的思维,更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许多方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学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边背口诀边摆小棒,比如背诵5的口诀时,先摆5根,背诵一五得五,再摆一个5根,背诵二五一十,再摆一个5根,背诵三五十五,以此类推,学生很容易的分清了几个几相加这一难点。当小棒不够用时,同桌合作摆一摆。这样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形成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小学数学学具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帮手。因此,教育学生要好好爱惜自己学习用具。

4 示范导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德育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高高在上,向学生宣讲一些道德的标准和理论,要求学生如何做,为荣;不怎样做,为耻。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会带来一种压力感。而且,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也会让学生发现教师如果做了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的时候,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从而干扰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教师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言行一致才会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所以,德育工作不是只要学生学会了就可以,这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方向的流动。德育教育的效果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自然发生的。德育工作不落痕迹自然渗透,让学生内心无声无息中,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教育和熏陶。

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带有思想和情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角度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也在发生着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想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当学生有所触动之后,自然的就能够透过情感了解到背后的态度。而态度的内容实际上反映出来我们对周围的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触动。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五、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道德教育接受的主体,学生思考并且实践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所以,道德教育的效果本身也要从学生主体感受上进行检验,通过学生内在的觉察和外在的表现,综合地进行考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得到发挥。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细节,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情况入手,进行道德教育。从道德产生效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并且做出回应,这也是生活化策略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六、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

篇5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教育方法

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未来的社会不但需要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更需要有德行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合理科学的德育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形成集体荣誉意识、民族自豪意识及正义感,实现对真理的理智追求。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应将德育融入每一个教育环节中,从而为学生的将来勾勒出优秀的“底稿”。

一、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前提,明确德育的目标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德育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并且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他们的品德行为仍处于低级阶段,可塑性强,非常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否则可能导致他们朝着不良方向发展,行为出现偏差。“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的思维道德素质体现着我国当代的精神文明,也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的面貌和民族精神,因此,德育工作对促进儿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品德是一个人的灵魂,德育起着导向作用。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也不尽相同。作为班主任,在设定德育目标时,要从细节开始,从实际出发,由低而高。小学德育的开展应建立在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实施规范化教育。如,可以先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按时到校,认真听讲、爱护公物,使学生的行为逐步得到强化,并将良好的行为带入家庭、社会中,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得以养成,从而使德育收到良好成效。

二、运用恰当的德育方法

开展德育工作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教育者累,学生烦,教育效果差。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班主任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重视榜样示范。小学生受环境和周围人物的影响很大,对其进行德育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一些榜样人物,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人物,学生能够获得更真实的感受,并且使情感得到熏陶,从而形成一种崇敬的心理。榜样的高尚德行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化力量,并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也可以适当将一些“假、丑、恶”现象引入教育中,让学生辨别美与丑,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警示教育也能够教会学生如何拒绝一些不良风气。

其次,恰当对待缺点。很多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够完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就是坏学生,在对他们进行德育时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待学生的缺点与其不顾场合、分寸地斥责、唠叨,还不如多用些时间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从闪光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启迪和鼓励,让这小小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如,当学生表现出对人不礼貌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爱劳动的优点,进行激励,告诉学生其实你离完美很近了,只需要改正一些小小的缺点。这样,学生才能够带着积极的情绪接受教师的意见,并对自身行为进行纠正。

三、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和评价

德育工作并不是一味说教,还要靠行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应以体验为主,作为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有体会,陶冶情操。这样,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积极性得到激发和调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并结合活动开展主题班会,使德育的实效性更强。德育的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实践活动是对德育成效的检测,也是真正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此外,德育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成功源于自信,自信有助于成功,是成功的起点,是成功的动力。有自信心的孩子,才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更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优秀成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就会在生活中、社会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要求,用美好的道德品质去学习、待人接物,赢得大家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更加自信,使自身的行为习惯更加完美,如此便形成人人争做道德模范的良性循环,带动整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

总之,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h。如果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能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关注学生德行的培养,就一定能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教师;学生;策略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小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业能否实现。长期以来,通过各方面努力,小学德育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为我国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德育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德育的现状以及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具体办法。

一、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现状

(1)教师和家长重智育、轻德育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很少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德育很难落到实处的情况。

(2)小学生有严重的逆反心理

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对教师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总是持漫不经心、无关紧要、应付差事的态度。此外,很多小学的德育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是造成学生有严重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3)很多小学生有双重人格

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异、关心他人、团结同学、不怕吃苦、热爱劳动、具备良好的素质。而在自己的家中,对家人大呼小叫,什么活都不帮父母干,自私、懒惰、任性、贪图享乐。

2.小学德育实效低下的具体原因分析

(1)教师的德育观念严重背离了学生的成长目标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多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评选职称,为了选先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智育方面。而德育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什么用。教师的这种观念和态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德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生活,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学校德育的内容应紧跟时展潮流,不断增加新的道德教育内容。然而我国小学德育内容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显得很空洞,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一些德育内容明显就是针对成人而言的,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特征和发展需求。此外,德育的内容缺乏全面性、稳定性和层次性,也是导致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

(3)德育教学中忽视了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德育方法过于单一

德育方法采用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高低。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的德育还主要局限于课堂,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

(4)缺乏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

很多学校还没有设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德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不重视德育,这也是导致德育实效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具体策略探究

1.转变小学教师的德育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和人格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工作以及社会发展起着保证和导向性作用。所以,小学教师必须紧跟时展潮流,更新德育理念,认真学习德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主置,以促进小学德育的发展。

2.结合学生的成长目标,树立现代德育目标

小学德育必须摆脱理想主义的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追求的目标,切实落实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核心地位。不仅如此,学校还要以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道德主体为目标,在德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3.革新德育内容

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的内容至关重要。一方面,德育内容要紧紧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把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德育内容吸收进来,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4.丰富德育方法,注重道德实践

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德育离不开现实生活,离不开实践。小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此外,在德育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丰富德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使德育更加有感染力和渗透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5.提升教师德育能力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教师德育能力的高低会对德育的实效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学校应当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设立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小学教师也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小学教师要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德育方法,调整德育目标,革新德育内容,不断提高自身德育能力,以不断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73).

篇7

一、利用教材,挖掘德育内容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依附语文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素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从文章中拓展出相应的德育内容,并且使德育知识和语文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知识互动,在扩展的过程中相辅相成。这既能避免单纯说教的窘境,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产生共鸣。从本质上而言,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精神领悟的过程,教师只有确定情感至上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营造出素质教学的环境和氛围。

例如,在教授《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在课前的预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在阅读文章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认识。这个问题的设计,教师不应设置过多的要求,而要着重鼓励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通过回忆十一岁时跟着父亲去钓鲈鱼的故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们面对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并点明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应弱化自身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诚信”进行阐述。这既能摆脱说教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探究,丰富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加强交流,激感道德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形成良性的交流,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让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教师要结合各方面的内容,通^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出活泼、平等的课堂氛围。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利用交流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是最为恰当的。在利用交流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针可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师生交流;二是生生互动。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对文章中的情感内容进行升华。如对于课文中“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精神,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语言、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揭示“老班长”崇高的内心世界,同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通过双方的交流对学生的道德意识进行培养。在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设置讨论题目。如针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讨,最后得出“金色的光芒”是指“老班长”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勇于自我牺牲的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白“丰碑无语,形胜有言”的道理。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德育;重要性;有效方法

小学美术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有许多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传统的品德教育仅仅是政治教师或者是班主任的事情,但是新课改下的品德教育已经在所有的小学学科中进行宣传和灌输,在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都能够进行品德教育,而且学生的所有活动和教育都于品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一、德育中出现的问题

德育在发展的初期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其说是品德教育,不如说是政治教育,德育不是仅仅靠政治课程来表现他的价值的,德育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以一节课或者几节课来限制他的时间,而应该贯穿于小学生的所有教学当中。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很不成熟,品德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很薄弱,需要各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灌输品德教育的知识,品德教育不能只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而应该加一点实际进去。德育只有付诸于实践行动,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才能够对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面就讲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二、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1.德育对小学生未来性格的形成以及良好的精神品质形成能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中来,更加验证了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德育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与美学分不开的

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是将人对生活的情感和认知融入图画里,融入美术艺术中,美术教育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审美,对生活充满信心,是将小学生的情感进行释放,小学美术教学是将小学生的情感自由放在第一位的学科。它重视小学生的自由观念和理念,而品德教育也注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重视小学生对生活中美的认知。

3.进行品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性格的形成,尊重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小学美术教育是很受小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成功,也是品德教育的成功,小学生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有兴趣和积极性,就能够对品德教育的知识有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品德教育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对小学生的教育产生良好的影响,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之所以能够对德育产生影响和作用,源于艺术家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不仅能够使作品反映社会的现实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看不到却能够想到的东西,而且还能够对生活做出肯定和积极的评价,能够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当然也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作品中,教师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可行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1.美术教育教学时,注意语言中要加入德育的感情,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美术教育有很强的动情性,小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美术作品中,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强的引导性。当学生喜欢这一课程时,教师的话语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是有很大的魔力的。

2.情感和行动都能够感染学生,都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生动的讲述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将德育适时地融入美术教育中,就能够使德育和美术教育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德育和美术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不管是心灵美还是景物美。

3.小学美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言传身教

品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有榜样的先例,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够胜任德育工作,小学教师要培养良好的德育知识,要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发生人格魅力独特的美的气息,才能够在美术教育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才能够真正为德育工作做贡献,学生的品德才能够真正有所提高。

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很少,很容易被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坏,而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很差,需要进行品德教育以改良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渗透德育,会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教师也应该针对各科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内容对德育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孙继南.论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和谐校园:德育天地,2009.

篇9

关键词:管理网络;队伍建设;德育评价;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就小学实施德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落实德育目标任务

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发展大局,学校必须确定以德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以“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管理网络。要根据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德育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详细具体安排德育工作。要加强德育工作督促检查,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校确定了“追求真善美,培育有智慧、明是非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理念,提出“以真求真、以善扬善、以美育美、以爱育爱”的落实路径和措施。在全校开展“真善美在课堂、在校园、在校外,真善美在语言、在行动、在礼仪,真善美在教师、在学生、在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系列活动。从“弯腰捡起一片纸”“随手拧紧水龙头”“不闯红灯文明行”“在家我做小帮手”等细节入手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能组织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们的做法:(1)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如开展“读书点亮智慧人生”“放飞心灵,成就梦想”等为主题的班会课观摩,让班主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开展思品课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3节思品课的观摩教学,组织班主任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模式。(3)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每学年除有计划地送部分班主任参加外地培训外,学校政教处还按月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做到月月有主题、有点评和反馈、有实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德育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长春52中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平台,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价:(1)引入学生标志性发展评定卡评价、班级捆绑100分评价、课堂优化评价、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注重及时性和激励性。等级与积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有实效。(2)改变了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实践与操作素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4)学期末通过评价平台,对所有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表现形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等级,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予以通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学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进,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实效性。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

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德育多元化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复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混杂,还有外地来做生意、打工者的子女,也有父母都不在身边在校外公寓寄宿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仅靠一两节品德课教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点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以及公寓寄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参考文献: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篇10

一 上下齐心,齐抓共管

我们知道,学校政教处是专管学生及相应班主任及班级而设立的部门,班主任是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而任命的专职教师。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教处和班主任工作的优劣,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其余部门和其他任课老师绝不能以此就推卸育人的责任。教师有义务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不能对好的学生表扬,不好的视而不见、袖手旁观,更不能为自己班级的小利益而包庇、纵容。

二 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道德认知)、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的过程,它们都与道德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知、情、意影响、支配行,行反过来又验证、促进知、情、意的发展,它是衡量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主渠道,如:有效利用政治、语文等科目的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同时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更好地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组织开展“学《守则》《规范》,做文明学生”比赛活动。再如:“我为学校添光彩”“我为班级添光彩”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

三 持之以恒,耐心细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教育人的工作是世间最复杂而又最艰难的工作。有位教师说:“不能奢望在学生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流几滴汗水,就能永远收获丰硕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坚持下去才行。”育人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对思想品德后进生的转变工作,更应如此。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诲人不倦”的精神,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因为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权把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拒之门外或推向社会。

从小抓起,从细微处抓起,把恶行消灭在萌芽时期。在一般情况下,人不会一下子变坏或做出惊人的坏事,它需遵循一定的过程,藏族有个谚语:“偷针窃线时,母亲说孩子懂事,杀人偷马时母亲无能救子”。学生思想行为稍有反常、稍有问题时,首先表现在外表上,不穿校服、留长发、偶尔逃课、书包里带一些非学习用具的东西,抽烟,带小音响设备、管制刀具等,班主任发现时必须立刻采取教育措施,把学生的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下。若班主任把这些看做是小事而忽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培养过程中要杜绝简单粗暴、不留后路的做法,要坚持耐心讲理,贴近距离、交流思想的教育方法。中小学生年纪小、阅历浅、经验不足,不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言行,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班主任听风就是雨,动辄就大发雷霆,简单粗暴地体罚或变相体罚,或罚款等手段轻率处理,这样带来的后果表面上可能会管住学生,但实际上学生口服心不服,且会产生抵触情绪,拉大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并树起一道无形的墙壁。这时,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作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正确态度是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和欢迎学生改正错误。作为班主任,更应以此鞭策自己,提高育人艺术。

四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做学生的导师和人师。即: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而且教会学生做人。怎样教学生做人,说破嘴皮子,不如为学生树立个好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青少年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用革命先烈、英雄人物、中外名人的动人事迹感染学生,还要树立本校本班优秀学生作为某一方面的榜样,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遵纪守法,身边的事往往更有直观性和可塑性。

五 重视班主任工作,以更好地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德育工作与教师师德有较大的内在联系。教师师德的培养,必须依靠教师自身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也需要鼓励和支持,有一个环境的依托和熏陶。由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如何鼓励和支持班主任工作成为学校抓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因此要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学校往往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忽视学校常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不能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等班级里出现问题时就扣分,说那个班级纪律涣散,那个班主任组织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同时要提高班主任待遇,现在很多学校班主任津贴太低,连早饭的钱都不够,早出晚归,而且大多时候不能在家吃饭,很多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因此要根据地方、学校的实际,适当提高班主任待遇,同时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和考核评价。

篇11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方法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说教育人即德育的重要性,现在,由于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社会现象、环境的影响、增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而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就必须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方法研究,总结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从以下四方面探讨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法。

一、以德育为首,强化思想教育

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开展德育工作学校领导无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领导重视了,德育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1.从学校层面而言,就要探索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行动指导,要求教师做出承诺,严格遵守“八条禁令”严禁发表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或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严禁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学期间以收费为目的举办各类辅导班、在校外兼课或给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做有偿家教;严禁向学生或学生家长索要财物或礼品;严禁在课堂内吸咽或使用手机;严禁酒后上课和在校园酗酒;严禁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或其它物品;严禁参与赌博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严格遵守“三条处罚措施”对情节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当事人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作出书面检查,推迟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两年;对情节较重、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当事人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作出书面检查,待岗一年,停发津贴及其他奖金福利,当年考核直接确定为不称职,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对情节特别严重、触犯法律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并根据《教师法》规定对其教师资格作出相应处理。学校要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要求具体、考核严格、执行彻底,使八条禁令及三条处罚措施落到实处、这样才会形成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增强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自觉地讲师德、树新风。

2.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品德培养,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创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方法,就要依靠学科特点和各学科蕴含(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内容进行生动的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优秀品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

3.开展学生及家长评价教师师德师风新机制。学校增设“班务日志”和“学校日志”专栏,具体由班级值日干部记录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每一天的教学情况及师德师风情况。为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要要求各班班长把“班务日志”和“学校日志”专栏笔记上交学校教导出,教导处进行归类整理,并在每周的教师例会上及时公布,反馈信息。促使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和行为,增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最后为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要确立每月的第一周为家长接待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接触,沟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互通有无,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最后,召开家长会,让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让优秀学生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既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又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增强育人效应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是点燃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鉴于此,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教学工作。具体做法是:

一是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在每个学科的讲授中都要挖掘教材蕴涵的德育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基本国情,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树理想、立志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拓展教材内容,增强德育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能对学生进行更直观更形象的教育。在教学时、主要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学科中,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看录像、讲故事、听歌曲、朗诵等,展示我国古代、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和优良革命传统,对自己民族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以及由此而获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光荣、自豪,激励学生为祖国、为民族的发展和强盛而努力奋斗。

三、以育人为本,进行特色教育

教育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天赋得到发展,进取性得到增强,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流、学会审美、学会做人的目的。作为教师就应该随时把握教育时机,把德育体验、德育实践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尽可能的使每个活动都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以德育体验、德育实践活动来增强德育实效性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源泉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体验教育。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体验生活,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体验题目。如“我当教师讲堂课”“我当法官断回案”等模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实践活动。家庭的实践活动主要是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以及家庭范围内的人际交往锻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家庭内搞“周末我当家”“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庭理财我能行”“走亲访友讲礼貌”等活动,以指导学生的家庭实践锻炼。比如,“周末我当家”,教师要要求学生从买菜,做饭到洗碗、擦桌子,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等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到学校在品德课上让学生说过程、谈体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养成了独立生活、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生存的本领,体验到了工作的辛苦,成功的喜悦。

2.实践教育。各学科的实践课,都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并开展与其有关的的系列活动,在品德、政治学科上、可开展丰富多采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语文学科上可进行演讲比赛、办手抄报、成立文学社、学生自己主持策划这些活动,自己成为时间的主人。还有自然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性情得到陶冶。再有学校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要指导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从社会创造活动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例如,让学生去帮爸爸卖菜,体会一下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让学生进行劳动,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让学生接待外地的同学,锻炼一下他们的交往能力……让学生到社会上去经风雨、见世面,受磨难、受挫折,从中得到锻炼。

四、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其它方法

一是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进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家访,使学校的教育要求及时为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二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各中小学要积极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品德修养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努力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让校园内的棵棵草木、面面墙壁都变成无声的语言,成为德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从而净化心灵,提高素质。

篇12

一、加强德育工作立体化建设

德育工作立体化,强调全员参与德育、处处彰显德育、各方支持德育,让学生在全方位、立体化德育合力的文化沐浴下,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生命的多彩,享受教育的幸福。

一是全员参与德育。在导师团建设上,每个年级组根据班级数量成立若干个导师团,班主任为导师团的组长,学科教师为导师,确保每一位导师都有相对固定的被导学生,每位学生都有导师。

二是处处彰显德育。在学校的建设上要切实营造良好的育人情境,学校的每处建筑物、每幅宣传画、每个景观花园、每条文化走廊等等,都要用智慧去打造和完善,切实造浓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三是各方支持德育。学校在努力创建浓厚的德育环境的同时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德育,让社会支持学校德育。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校联谊会等活动;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为校外辅导员,并要求校外辅导员经常性地为同学们作激励性的报告,以洗涤心灵、激发斗志。

二、注重德育模式的科学灵活

全员育人导师制一改以往的德育模式,尝试将育人模式与课间活动、学科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德育模式的科学化和灵活化。

一是巧用课间活动。我们可以尝试将德育工作和每个课间灵活地结合起来,组织丰富多彩的小活动,比如:大课间操、成语沙龙、两人三脚走、互相评价找差距、折纸比赛等,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在平等、欢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调节心情、减轻压力、增强意志、树立自信。

二是植入学科思想。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学科思想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比如:语文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要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科学地利用大自然,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是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导师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他们都能学得会、学得好、学得有兴趣。对学得好的优等生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有努力的方向;对中等生要不断进行鼓励,让他们产生赶上优等生的决心;对后进生也要不断进行辅导,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丧失上进的信心。

三、强化导师三重角色的协同

育人导师制下的教师,要自觉承担起三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

一是像父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发不出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导师要牢固树立“爱而后教”的教育理念,要学会用两只眼睛去看学生,一只是母亲慈爱的眼睛,一只是教育家期望的眼睛。

二是做良师。导师在完成学科教学的同时,要认真批阅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对责任内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期开展“导师主题活动”,如打球、郊游、游戏、德育体验实践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育学生。

三是成益友。我们要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只有学生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我们才可以毫无遮掩地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对症下药,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做足学生励志教育的文章

1.文本励志。朗诵励志经典是最好的励志途经,因此,建议每天早中晚集体朗读励志文章各一次,周一升旗时,全校学生在国旗下集体朗读励志经典。同时,指导孩子认真填写成长记录,勤于反省一天的收获,记录成功点滴,学会运用Franklin(福兰克林)自我评价法,克服生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2.班会励志。班会是学生最为认可的集体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励志因素引入班会,班主任每周要确定一个励志班会主题,让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这样就可以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3.活动励志。励志活动是让学生保持昂扬斗志、乐观豁达人生观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尽可能丰富活动载体,活化活动形式,例如:在校开展各种主题的励志演讲比赛、搜集励志故事比赛、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及名牌大学优秀学生进行励志专题报告、组织观看励志影片等。

篇13

农村小学学科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怎样把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机整合谈以下观点:

1.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

目前,我国关于德育的纲领性、指导性的内容很多,各地也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德育工作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此地的经验拿到彼地去用,不一定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如何探索有针对性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德育,是需要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农村学校搞德育必须坚持本地化、具体化、生动化的原则,要把理论具体为行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悟,确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德育目标。比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就要从自己做起,从爱亲人、爱学校、爱家乡做起,培养他们一种由衷的情感,继而拓展到爱锦绣江山、灿烂文化、杰出英雄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在进行集体教育时,我们要从关心自己、关爱别人、关注集体,助人为乐出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离开集体,没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便无从谈起,健康的集体要靠每个人去营造和维护。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吃、住、用、行等方面开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注他人,心存爱心,继而培养他们救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品质和习惯。进行劳动教育时,就从洗手、洗脚、洗衣服,干力所能及的事件开始,让学生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又感受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热爱劳动的健康情感。

2.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2.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

2.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

篇1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方法

符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注意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据对比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对比,赋德育于数量关系的教学之中,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数据对比有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教材现题对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有不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教学渗透德育,首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中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德育功能,通过对这些素材的精心处理,使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能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需要编题对比。即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配合消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数据,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或由教师提供数据,指导学生自编自解,在编题解题中渗透德育。如要进行国情教育,就可以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给学生出示两个条件: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②江苏省全省的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两个条件,编题计算江苏省全省的面积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的几分之几;还可以结合教“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我国用占世界7/10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两个分数哪个大?”这样即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作用。

二、观点熏陶法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养料”。充分挖掘教材的辨证主义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对立统一观点,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实践观点等唯物辨证法基本观点的种子及早撒播在小学生的心灵里,对其形成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数学教学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基本有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讲解数学的方法用唯物辩证法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间的种种辨证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初步打上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印记。二是通过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具体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的渗透,实效性强,学生从中受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熏陶更为深刻。

三、实践锤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