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

小学德育的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德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德育的方法

篇1

一、对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有:

1、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至关重要。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启蒙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发育得很不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状体,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千万不可忽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他们将会受用一生。所以,这个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2、小学生是潜力股,是祖国的希望。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来传承中华古国的优秀传统。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的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

3、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

二、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教学为中心,虽然发挥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但没有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在实践活动教学中,没有推进德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外界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培养,提升其人格品质的关键。但是我们的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中,往往以娱乐或搞笑的形式出现,很少去挖掘实践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结果,口号大于实效,学生得到的实效很少。

2、学校教育没有与家庭教育协调好,没有发挥家庭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文化知识是教育的全部,而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作用下,也自始至终确信文化知识是孩子的一切。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德育培养,那么在家里也就不会有更好的品格教育痕迹。在今天社会思想闯激程度如此强烈之下,长久下去,势必会给孩子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3、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德育教学重视不足。许多地方主管部门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不放,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师的工作成绩,量化文化知识考核项目,而模糊道德文化测试指标。自然而然,教师也不会去做一些与自己考核无关的无用功,而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所以才造成学校德育教学这方面的欠缺。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

1、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明确德育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应该努力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

2、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保证德育工怍的真正落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经调查,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应该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有效地协调与配合,而教师是三方协调与配合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对教师协同与配合意识的渗透、宣传,不时地组织适当的学习,传授必要的方法。学校和全体教师都吸收了不少科学的、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3、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落实经费,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当前,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同时,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文明教室”、“文明办公室”的评比,以此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所以,针对现在小学生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和質量就是小学德育教学当前最重大的任务。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塑造高尚的人格。

篇2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法

当代小学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由于独生子女的因素,他们很多希望拥有一切,但却不懂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却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在想法上他们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如何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呢?

一、学校德育管理机制要健全

学校德育机构应包括校领导、团委、教务科、学生科、班级等,既要有德育决策的指挥层,又要有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层。在学校德育工作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中,要统一目标、统一安排、分层管理、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体能动性。

二、学校德育工作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仅靠说教是不能深入到学生们的心中的。别看是小学生,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也逐渐的地变得复杂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势必会放纵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学校德育工作要从低年级的学生抓起

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着手。让学生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要贯穿于德育活动始终,可以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少先队对学生进行德育。低年级的学生能成为少先队员应该是件骄傲的事情,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也可以开展一些学生真正有意义又可实行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把德育转化为自身的东西。

四、学校德育工作要营造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校园,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改善校园环境,使原先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变成美丽干净的校园。这样能使得教师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更爱学校,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学校领导关心职工,廉洁勤政,开拓进取,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

五、学校德育工作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面对现在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要提高人才素质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应重视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德育工作者应把重心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通过教育学习,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篇3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实施德育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进行德育渗透的:

1 关爱学生,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课堂中,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方法,通过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纯真善良的人格是美好的,无私正直的道德是美好的。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每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掌声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最高奖赏;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宝,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需一句冷酷无情的话语,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

去年我接了一年级,其中有一位学生经常与人打架,管不住自己。通过对他的深入了解,我知道他家庭状况,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一直由他的爷爷奶奶带着。此后,我对他特别关爱,课堂上常走到他的旁边指导他;下课时常与他谈谈心,哪怕是一分钟;寒假里我和班里有爱心的同学到他家为他送礼物。在我们的关心下,班上的同学都认为他进步了,现在没有与他人发生打架的事情;这让我倍感欣慰。如果作为一名教师知道他的情况后,对他很平淡或是对他不闻不问,我想他是很难有这么大的改变。所以,教师要满腔热情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撒下一颗颗关爱的种子。

2 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思想品德教育与用数学相结合,是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出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思品教育素材。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课堂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在本课教学中,教育学生要节约用钱,不能随便乱花钱。

3 动手操作,创设生动的育人课堂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内化。随着数学课堂教学辅助工具的不断更新,大量学具的使用,既启迪了学生们的思维,更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许多方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学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边背口诀边摆小棒,比如背诵5的口诀时,先摆5根,背诵一五得五,再摆一个5根,背诵二五一十,再摆一个5根,背诵三五十五,以此类推,学生很容易的分清了几个几相加这一难点。当小棒不够用时,同桌合作摆一摆。这样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形成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小学数学学具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帮手。因此,教育学生要好好爱惜自己学习用具。

4 示范导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德育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高高在上,向学生宣讲一些道德的标准和理论,要求学生如何做,为荣;不怎样做,为耻。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会带来一种压力感。而且,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也会让学生发现教师如果做了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的时候,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从而干扰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教师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言行一致才会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所以,德育工作不是只要学生学会了就可以,这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方向的流动。德育教育的效果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自然发生的。德育工作不落痕迹自然渗透,让学生内心无声无息中,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教育和熏陶。

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带有思想和情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角度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也在发生着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想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当学生有所触动之后,自然的就能够透过情感了解到背后的态度。而态度的内容实际上反映出来我们对周围的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触动。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五、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道德教育接受的主体,学生思考并且实践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所以,道德教育的效果本身也要从学生主体感受上进行检验,通过学生内在的觉察和外在的表现,综合地进行考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得到发挥。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细节,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情况入手,进行道德教育。从道德产生效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并且做出回应,这也是生活化策略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六、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

篇5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教育方法

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未来的社会不但需要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更需要有德行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合理科学的德育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形成集体荣誉意识、民族自豪意识及正义感,实现对真理的理智追求。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应将德育融入每一个教育环节中,从而为学生的将来勾勒出优秀的“底稿”。

一、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前提,明确德育的目标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德育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并且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他们的品德行为仍处于低级阶段,可塑性强,非常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否则可能导致他们朝着不良方向发展,行为出现偏差。“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的思维道德素质体现着我国当代的精神文明,也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的面貌和民族精神,因此,德育工作对促进儿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品德是一个人的灵魂,德育起着导向作用。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也不尽相同。作为班主任,在设定德育目标时,要从细节开始,从实际出发,由低而高。小学德育的开展应建立在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实施规范化教育。如,可以先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按时到校,认真听讲、爱护公物,使学生的行为逐步得到强化,并将良好的行为带入家庭、社会中,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得以养成,从而使德育收到良好成效。

二、运用恰当的德育方法

开展德育工作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教育者累,学生烦,教育效果差。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班主任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重视榜样示范。小学生受环境和周围人物的影响很大,对其进行德育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一些榜样人物,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人物,学生能够获得更真实的感受,并且使情感得到熏陶,从而形成一种崇敬的心理。榜样的高尚德行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化力量,并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也可以适当将一些“假、丑、恶”现象引入教育中,让学生辨别美与丑,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警示教育也能够教会学生如何拒绝一些不良风气。

其次,恰当对待缺点。很多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够完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就是坏学生,在对他们进行德育时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待学生的缺点与其不顾场合、分寸地斥责、唠叨,还不如多用些时间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从闪光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启迪和鼓励,让这小小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如,当学生表现出对人不礼貌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爱劳动的优点,进行激励,告诉学生其实你离完美很近了,只需要改正一些小小的缺点。这样,学生才能够带着积极的情绪接受教师的意见,并对自身行为进行纠正。

三、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和评价

德育工作并不是一味说教,还要靠行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应以体验为主,作为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有体会,陶冶情操。这样,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积极性得到激发和调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并结合活动开展主题班会,使德育的实效性更强。德育的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实践活动是对德育成效的检测,也是真正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此外,德育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成功源于自信,自信有助于成功,是成功的起点,是成功的动力。有自信心的孩子,才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更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优秀成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就会在生活中、社会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要求,用美好的道德品质去学习、待人接物,赢得大家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更加自信,使自身的行为习惯更加完美,如此便形成人人争做道德模范的良性循环,带动整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

总之,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h。如果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能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关注学生德行的培养,就一定能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